访书思书随笔

时间:2022-12-18 19:32:4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访书思书随笔(合集16篇)由网友“我很糊的”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访书思书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访书思书随笔

篇1:访书思书随笔

访书思书随笔

我走在八月酷热的沙漠中,我在寻求着我的梦。我张开翅膀却变得沉默,庆幸的是我一直没回头,终于发现原来真的有绿洲,每把汗流了生命变得厚重,飞出尘世我看到了我的新宇宙——“新华书店”。

嘘,轻一点,不要打破那份静谧,我们美丽的梦,正在书的世界中游荡。请不要害羞,这里都是我的朋友,他们有的蜷地而坐,有的背靠书架,有的似乎还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书籍。我们共同在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这里能安置我们的灵魂。我们在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毫无顾忌地尽情飞翔。

而我,躲在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里,涉足于古今中外的伟大著作。曾经烦躁的心,如今却静默似禅,安详似庄子无语;曾经的痛苦与磨难,如今却似过眼云烟,早已在书中缝合了伤口,日趋风化的叹息,总有些摇摇欲坠。

书的世界纷繁复杂,书写着人间的悲剧与喜剧。我时而为《哈姆雷特》而暗自落泪,时而又在《围城》中静静沉思,我尤其愿意在唐诗宋词中品味诗路花雨的点点魅力与深深的哲理。人间的悲欢离合,尘世的阴晴圆缺,让你感花溅泪,鸟鸣心惊;社会的压力,学习的劳苦,让你只能在失意中寻找诗意,无可奈何,我们已是带着面具的匆匆旅人,只有在梦中感受心的花开花落。在书的身边,无穷生长的滋养温暖地充盈灵魂,我们基于现实憧憬理想,我们依托理想走近现实。我早已幻化成了秋叶,等待着书海吹来的海风,最终让我落叶归根。

清凉一刻,阅读一刻。书的世界里,没有炎热,只有清凉,只有阅读的精彩,只有心灵的沉醉。与高尔基亲密交谈,与鲁迅思想碰撞,与霍金揭密宇宙,与罗贯中观战三国。是他们的思想,穿透炎热的空气,飞越嘈杂的尘世,直抵我们的'内心。

不在乎是否真的有颜如玉,不在乎是否真的有黄金屋,只在乎书中的思想,书中的文化,书中的精华和那一份淡定的心。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昨天,今天和明天,也可以看到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它是历史的承载,是生命的归宿,更是真理的殿堂。抛开一切美色、金钱与名利,去寻求一种精神,这才是书的根本价值。

时间把我的灵魂从书中叫醒,我张开翅膀又开始了我的旅程。在“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开落”的境界中,我拥有了“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觉悟。书海早已抓住了我的灵魂,而我,永远是灵魂的思想者,永远的独行者。

篇2:书杂文随笔

我思考道,我是为了什么而活呢。

我合上书本,思考道。

我了解不到痛楚。

但总有一股奇异的感伤,从空气中紧紧碾压向我。

它们从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挤进来,叽叽喳喳地问我。

什么是活着呢?

我反反复复,思考道。

那么我又为什么会思考呢?

我又问自己。

却始终得不到一个答案。

风送来一阵轻微的声响。

它说,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便只有这些了。

它推着声响离去了。

影子从我的脚边探出头来。

它说,我也不知道。又嘲笑似地问道,明天的我还是我吗?

它在灯光的驱逐下枯萎了。

呼吸从我的鼻息里钻出来。

它说道,这就是活着啊。

它从思考之间溜走了。

我没有什么好问的了。

于是便只能把书合上。

篇3:书杂文随笔

那天,看望年迈双亲,返回时,打发候车时光,走进图书大厦,《柏杨家书》封底话语映入眼帘:

我想叮咛至爱的大陆读者朋友,当你想抱孩子的时候,就抱他一下吧,当你想告诉孩子你爱他的时候,就说出来吧。无论什么时侯去做,都不嫌迟,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一颗心。你不做,你会后悔。

印象中,柏杨先生是一位冷峻反思社会问题的作家,阅读时,先生的慈父形象,清晰可见。

1968——1977年,柏杨先生度过了九年牢狱生活,1972年女儿佳佳十二岁,开始和他通信。在这漫长岁月里,佳佳由一个每星期等着通过书信读爸爸趴在囚房地板上,为她写“小棉花历险记”故事的小女孩,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少女。因父亲受诬入狱,家庭变故,自尊心受创,她比同龄少女,多了难言的隐痛和敏感。

妻子弃己而去,独自在狱中忍受苦难的柏杨,渴盼得到惟一亲人的安慰,可他只读到小女儿的外在世界,譬如:学校同学、考试成绩、甚至压岁钱或家中的小狗等一类生活细琐。至此,柏杨先生已别无所求,只求女儿能顺利、平安,少一点痛苦地长大。

这几年的通信里,柏杨先生隐忍着孤独苦痛,仍给女儿心田,播下许多美好的种子,仍希望透过自己遥远而间接的指引,使女儿这棵佳木发芽、茁壮、开花、结果。

这些信,是心灵被剖成两半的孩子,和被隔绝狱中的父亲间的通信。这些信,让我们既看到了现实的鞭痕,也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爱在不能直接表达时,方显珍贵。这些信,承载着一位父亲,在艰难岁月里,给予女儿的大爱;这些信,倾诉着一个孤苦无依的少女无助的心语。现在,柏杨先生已永远离他的女儿而去了,可这些凝聚着爱的书信,却在岁月的长河里留痕,不只滋养着他女儿的心灵,还滋养着在这匆匆尘世辛苦打拼的做着父母的我们:当你想抱孩子的时候,就抱他一下吧;当你想告诉孩子你爱他的时候,就说出来吧。我们并不缺少对孩子的爱,只是我们往往被这爱模糊了双眼。我们常常因为爱,而给孩子施加超出了他们身心负荷的重压,而在不被孩子理解时,生出抱怨和痛恨。

当我们面对孩子考试成绩忧心忡忡时,我们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爱呀!那是希望他将来更好呀!是啊!为了爱!可是此时,我们怒不可遏地对孩子吼:怎么才考了这么一点?不好好读书,看你将来能干什么?再这样下去,你就彻底没救了!这样就能解决问题吗?

或许,这也是我们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这样的表达,又在传递着怎样的信息呢?你学习能力太差了!你将来会一事无成!不但如此,你的前途一片黑暗!

这种“爱”的信息,来自于父母之口,孩子本来就不自信的心灵更加脆弱了!这种爱的表达,不如直接拥抱一下孩子,对孩子说:我爱你!待自己和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再面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良方。

当孩子的行为不尽如人意时,当我们想对孩子发火,或讽刺挖苦,以此来表达我们因爱而生出的愤怒时,我们若能想到爬在牢狱地上,因为当时狱中规定每封信不能超过200字,不都不浓缩着父爱的真情为孤独无助的女儿编写着童话,解除心爱女儿痛苦的柏杨先生的忠告,简单直接地对孩子说出:“我爱你!”再加上一个亲切的拥抱,试着去融化这不被理解,甚至已变成了抱怨和仇恨的爱的冰川,那么我们的爱,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再顽劣的孩子,也渴望被爱,被认可,被重视;再优秀的孩子,也希望得到亲情的滋润。生活在童年的孩子,正在为自己的心灵世界涂染底色。这些底色,奠定了他们人生图画的基调,将影响着他们一生的幸福和快乐。我们都爱孩子,愿我们的爱,给予孩子的是阳光,是温暖,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功利的真情。爱孩子是我们的天性,让这爱尽情地挥洒在相伴的每一天里。

当我们施爱于孩子时,不要因为孩子成长中的点滴过失,而使这一份爱减弱或扭曲。爱就是爱,父母对我们的爱,没有因为我们不完美而减弱;何况我们也从孩子走来,我们也是在不断改正着一个个错误,跨越着一道道沟坎中,渐渐长大的。

我们可以忘掉成长中的许多艰险,但我们却无法忘记父母给予我们的点滴真情关爱。那么,现在,我们若总是以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要求的方式,表达爱,不知道,孩子到了我们这样的年龄,还会在脑海里留下些怎样的回忆?难道真的就像小学生日记里写的:父母像动物园的训兽师,总是训斥、抱怨,甚至打人。若是那样,童年的底色上,也会被我们带有功利的爱,涂上冷色调。

即使孩子已经长大,已经远离身边,但他们还是孩子,你仍然爱心依旧。那么,把你的爱告诉孩子,依旧会温暖他们的心,依旧会在他们独自打拼,遇到困难挫折时,随时为他们撑起一把抵挡雨雪的爱心大伞。

《柏杨家书》,浸润浓浓父爱。离开父母身边,我也携带了满怀阳光。我也把这情不自禁的爱,给予你——我的宝贝女儿:孩子,我爱你!唯愿你成长快乐!拥抱你!

篇4:书杂文随笔

从20xx年9月16号到20xx年3月16号,在整整半年的时间里,我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外国文学经典)上推荐了100本书,感觉有必要简单记录一下。

去年工作稳定之后,总感觉自己的生活缺少点儿什么,就想着既然自己最爱的事情是看书,那就把自己看过的好书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借此与有同样爱好的书友们进行交流。

鉴于自己看的外国书籍比较多,同时为了和公众号的名字一致,我就放弃了中文书籍的推荐,其实私下里还是一直有看中文书籍,尤其是短篇小说集。我推荐的书籍以小说和读书相关的书籍为主,这和自己的理想直接相关。目前自己最大的希望还是将来可以写出优秀的小说,所以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半年,100本书,既不算多,也不算少。因为我认识很多一年看不完一本书的人,但是我也认识不少一年能看300本书以上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书节奏。看书,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和深度的思考,我除了工作、踢球、吃饭、睡觉和少量的娱乐,基本上天天都窝在家里看书。

其实,我虽然只推荐了100本书,但是实际上读了140多本书,没有推荐的包括中文书籍和一些不值得推荐的外文书籍。读了不少书,还是会时不时碰到烂书,因为有些时候榜单或者别人推荐的书籍质量并不好,但是这个事情是没办法完全避免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多读那些经典好书,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对于新书谨慎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我在公众号中推荐书籍,一般都是简单总结一下,并且写下自己对这本书的一个大致评价,不会去深入分析书中的每一部分,因为我并不想成为一个书评家,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认为这本书值得一读。

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现在基本上是两天推荐一本好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5到7年内仍以阅读为主,争取至少做到推荐1000本外国经典文学再说,然后每推荐100本书写个小结,最后可以写个总结《从0到1000本书》。当然,说不定什么时候,我就开始写小说了。阅读和写作总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我只看纸质书,并且喜欢在书籍上涂画和做笔记,所以基本上都是自己买书看。我既不去书店,也不去图书馆,更不会去借别人的书看,但是,我不介意别人看我的书。对于我来说,书籍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被阅读。

以前,每当遇到想看的书,我就打开当当网把它收藏起来,同时在收藏里根据打折的力度进行排序,遇到便宜的书,就下单购买,这样可以保证基本上每本书都是5折左右买来的。可是,后来当当网的收藏页面里取消了其他的排序方式,只能按收藏的时间排序,这样我就只能点开每一本书的才知道打折的力度,因此我差不多每天都要登录一下当当网,查看是否有活动。这两年的活动力度减小了,最划算的时候也就是满100减50了。

今天当当网就有这个活动,所以我下单买了42本书,总共1400多元,减了700元,最后花了700多元(前天白色情人节,女友赏我的520元买书钱,一下子就被我败光了)。现在当当网上,我的收藏里还有400本多书。

其实,我想说的一个问题是:因为经常有同学和朋友问我有什么好书推荐吗,我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对我来讲,好书实在太多,可惜他们却不一定能欣赏。无论哪个领域,如何你不懂,只管先去做,慢慢地,你总会发现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小孩子不会问如何走路,他们爬着爬着就学会了走路。读书也是如此,看的书越多,越容易找到好书。

挣钱——买书——看书——推荐书……这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

最后再给自己打个广告:外国文学经典,一个只推荐外国经典文学的公众号。欢迎朋友们的关注和交流。

篇5:书杂文随笔

人都说孩子童年世界是七彩梦幻般美丽,而我却是一个很不称职的母亲,只用阅读一本书的时间陪伴了儿子二十年里不断成长。在我儿子的记忆里,也许最多的是在春夏与秋冬,清晨与黄昏里和母亲一起阅读的情景。

人亦云:读懂一本好书,需要把心和思想揉进书里;陪伴孩子成长,需要用爱和思想来浇灌!

说实在的,对于阅读与教育孩子,我并没有高深的学术论谈。阅读书籍仅仅是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孩子成长我也是很简单地任其自然生长,最多不过于在他跨越每个人生阶梯的时候提醒一句该怎么迈步!

阅读与教育孩子虽然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但是皆因喜欢与爱,总能将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想起孩子学习,在陪伴孩子学习的时候,喜欢拿一本好书静静的看着文字。

少女时代,我本身有个很懒的坏毛病,在深夜睡前和清晨梦醒时分,总喜欢慵懒的躺在床上,拿一本书,或多或少看几页。感受上下五千年的世事风云,阅天南海北的自然风光,品唐诗宋词的风雅叠韵……

有了儿子,一下子我的生活被打乱,喂奶哄睡,洗衣做饭。那么一段时间,我只能把书都高高摞在某个地方,让灰尘悄悄地落在书的扉页之上。

时间很快,转眼间儿子开始学语,和所有年轻妈妈一样,总喜欢拿些图画书给孩子教说话,每一次为还在襁褓里的孩子大声诵读,发现小小的儿子听了就很安静,不知不觉就养成一个习惯,每一天都找时间,我轻轻诵读,儿子安静的听。就在一种读与听的完美状态配合下,孩子步入了学堂之门。

那时那刻,我们彼此陪伴也换成了另一种方式,每天放学归来的儿子,总有写不完的课外作业,我就从给孩子诵读变成陪伴阅读。孩子写完语文写数学,我看完《红楼梦》读《平凡的世界》……

之前,我说过自己是个慵懒的女人,对于孩子自己的事情,是很少给予帮助,特别是写作业,孩子遇到每个生字、每个生疏的词,都要靠自己亲自查字典来完成。我最多也是静悄悄坐在他身边看一行行生僻而熟悉的文字,或者偶尔鼓励儿子说声加油!其实那个时候是我不敢做任何与孩子学习无关的事情,害怕每个动作会引起孩子分心,要求我自己养成不追剧,不拿手机的习惯,只是悄悄为孩子写完作业后准备好夜宵,或洗一些水果。

工作生活总有累的时候,陪伴孩子阅读,曾经好多次弄出笑话,因为经常熬夜,困得不行,在似睡非睡的情况下,我手上的书都拿倒了。儿子见状,开始取笑我:“妈妈,你不要装作看书了,字能倒着看嘛?”

再后来,儿子慢慢懂事了。我困倦的时候,他什么都不说,将床边的毛巾被轻轻披在我的身上,自己一个人继续写作业。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一种无法描摹的心情和幸福使我忘记生活所有烦恼与疲惫。

孩子大了,一步一步要离开家,先是中学住灶,再是远走省城求学。家里越来越显得空荡荡,一个人的留守,读书成了我打发时间最好的事情。儿子非常喜欢购买书籍,高中三年,儿子用零花钱买的文学书籍有四麻袋之多。说实在的真没想到几年来每一次给孩子的零花钱,如今变成替儿子陪伴我的文字,每读一本书,都会想起儿子坐在书桌前写字的样子。读来读去,读的自己泪流满面。我不知道是书的情节太过于感人,还是我思念远方孩子的心太过于柔软。

读书,教会我如何和孩子相处与沟通。陪伴孩子,让我有了理由和时间认真去阅读。我知道人会慢慢变老,老的害怕岁月的孤寂,且孤独会变成分分钟钟的思念。到了那个时候,也许书架上那一本本读过几遍的书才是最懂我心的知己。

今夜无眠,我捧起儿子喜欢的《百年孤独》,守候远在省城的一个电话,就像期待儿子为我一次次披上滑落地上的毛巾被!

篇6:书杂文随笔

最近,游记散文集《旅行漫记》即将出版,这是我出版的第四本书,也是依心而动,依情而书的又一心血结晶。在全书100余篇的作品里,记载了我旅行的一行行足迹,凝结了我对真、善、美的事物及各地民风民俗的艺术探索,抒发了我对大自然风光的的无限热爱和向往。

其实,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在旅途里看一帘陌上烟雨,等一场午后飘雪,抿一口茶的余香,闻着雪花纷飞的芳香,都是十分地惬意的事情,仿佛置身大自然的怀抱。沿着时光的长廊,漫步于心灵牧场,风轻云淡,心暖茶香。

在旅行中,我最喜爱的还是汪国真的诗,尤其那首“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呼唤我,我就走向大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的诗是我撰写本书的精神源泉和动力。每当想到这,我的'信心满满,意志坚定,毅力弥坚。

有时我在想,每一次的旅行,就是一次“赶考”的过程,身临其境,切身体会每一处名胜古迹、山河大川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人文景观,以自已的角度,站在客观临界点,洞察久违历史的独特细微处,挖掘自然界中至善至真至美的元素,然后书写出心底的感受。这不仅仅是一次文字的盛宴,也是一次精神世界的享受。同时,完成了“赶考”后,我驿动的心灵也得到了几许安慰。

十几年的旅行生涯,这句“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已经成为我人生遵循的信条。据此,规划自己的每一次旅行生活,漫步于心灵牧场。为此,我写出了《落雪听琴,静静的夜读》、《走过新疆》、《梦,在凤凰山大峡谷飞舞》等散文。

通过欣赏外面的世界,使我更加懂得旅行的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在旅行中,每一次我的视野开阔,激情澎湃。

记得在山西的壶口瀑布,我深深感受黄河之水天际来、波澜壮阔不复还的震撼气慨。且赋诗传递心声:黄河之水天际流/如龙腾飞惊九州/气势壮美亦壶口/翻江倒海永不休。

记得在黑龙江,我站在高高小兴安岭,体味大自然神秘、神奇的伟大魅力。写了一首《吟兴安岭》高高兴安岭上秀/自然风光天地悠/林海白桦冲九霄/壮志凌云览千秋。同时,也完成了游记散文《走上高高兴安岭》。

记得在新疆的天山山脉,我感受天地之悠悠,独叹天池之美妙的意境。书写了《天山咏》诗篇:巍峨天山壮河山/天池清澈绽雪莲/边疆处处风光美/云烟深处美名传。为此完成了散文《走过新疆》的创作。

记得在海南岛,黄昏坐在大东海的沙滩上,看夕阳余晖,听波澜涌动、涛声依旧。留有诗篇《海岛风情》湛蓝海水波连波/醉卧沙滩听涛说/天涯海角多椰树/鹿回头里传讴歌。写出了《天涯等待,给爱情一抹凄美绝唱》的作品。

记得在吉林的松岭雪村,感受独立寒冬,松江北去之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激情涌来,写下了《雪村抒怀》寒冬独立雪村落,层层山岭尽蹉跎,风吹卷起千堆雪,天地之间画水墨。

以此完成了作品《走近松岭雪村》的写作。

在旅行中,我深深感到,依心而动,就是让我们迈开腿走出去,云游山水,陶冶情操,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心动并不是随意看看,走马观花而已,而是“心动”之处,必是灵魂震撼之时。

依情而书,是对所看到的事物所思所感所悟,为此撰写出游记文字,以此来祭奠旅途往昔的回忆。通过每次旅行,我的业余生活不断丰富多彩,生活也非常充实。我的人生融入新的元素。同时,看待事物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思想上每次都有新的飞跃。由此,我更加热爱火热的生活、更加热爱我的祖国山山水水。

值此,借《旅行漫记》散文集出版之际,再次感谢我的同学朋友一如既往的鼓励鞭策,感谢出版社的老师为本书设计、装祯,审核、校对。尤其感谢吴德宏老师呕心沥血的精心策划。

最后,还要谢谢我的妻子对我写作的无私奉献,且提供了大量的写作时间和陪伴旅行。

“自怜诗酒廋,难应接、许多春色”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我将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的希望,写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读者的作品。

篇7:书杂文随笔

父亲在听书,是郦波老师讲的曾国藩。里面有一个细节,说曾国潘小时候背书很笨,有一个晚上,他在家里背岳阳楼记。一个小偷想偷他家的东西,在梁上苦等,想等他睡着以后行动。

谁想曾国潘犟劲上来,没背住坚决不睡。一直背啊,背啊。眼看天都要亮了,小偷急了,跳下梁说你怎么这么笨,我听都听会了你居然还没背住。曾国潘不信,小偷便一五一十地背了出来。果真一字不差。

他说给我听。我俩都忍不住笑。我不是笑曾国潘笨,这个故事太假,我不太明白郦波老师为啥要编这样一个一看就很假的故事。就算是要说明曾国潘的什么精神,也可以编一些听起来更靠谱一点的故事。首先,岳阳楼记是韵文,对从小背三字经这些有良好私塾底子的孩子来说,算是很好背的,一点不拗口。而且从曾国潘科考的成绩来看,他并不是那种在读书上愚钝的人。然后,感觉不会有这么傻的小偷。

但这个细节实在让我们觉得熟悉。

北美豹猫安凡背书真的是这么笨的。

从他读一年级起,我就一直在等他开窍,等到现在似乎也没等着。

他是很乖的孩子,老师布置了背的作业,就真的老老实实一遍一遍地读着背。虽然很想玩,很不耐烦了,但没背会,他真的就不会放下,苦着脸,一遍一遍的读。然后背上两句,卡壳了,又重新开始。周而复始,而是似乎是死循环。在边上干别的的我早已经听得会背了,他还是磕磕绊绊卡在前两句。每次总是我忍不住了,将他的书收了,一句句背给他,让他跟着背,才勉强能过关。

我严重怀疑他只是拿着书本按着字在读,但脑袋根本就转到别的地方去了。他大约根本就没去理解意思,只是一个字一个字毫无关联地硬背,我要给他讲解,他还不乐意。不过他不肯承认,所以至今仍是不解之谜。不知道没了我的帮忙,如今住学校的他,是如何背住那些拗口的政治什么的。

我总不愿意承认以我的智商会生出这么一个傻儿子。据生物老师袋鼠妈妈李颖所说,智商这东西,是在X染色体上的,所以儿子的智商百分百是母亲给的,和父亲没关系。这让蚯蚓程宇大大松了口气。不过我总觉得北美豹猫安凡的智商不至于这样,看他做别的也还正常,只不过他有口无心地读着罢了,大概背书于他,实在是一件苦差事罢。

给他回来,我一定要把这个故事告诉他,若知道这样出名的人也有与他同样的困扰,对于背书,他大约不会再那么恐惧了吧?

篇8:书杂文随笔

“敬爱的爸爸:见字如面。”老规矩,写信该有的格式还是一定要遵守的。

突然间,握在手中的笔竟然不知该从何写起。对于您,我最熟悉又最陌生的父亲。我努力地在脑海中搜寻一点点与您有关的记忆,尽量真实地还原搜寻出来的张张记忆碎片,将它们重新组织在一起,呈现在这封信中。

上次给您写信,我还记得大约是二十年前吧,距今天已经差不多八千天啦。那个时候您的头发还是满头黑森林,在您头上找不到现在这样障眼的白丝。脾气也比现在差多了,动不动就对我和哥哥一声怒吼,接着开骂道:“你们两个龟儿子,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们……”今天再次提笔,却发现您的头发一夜之间全白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间,我们从懵懂孩子已经长成中年男人,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而您,守着故乡那一亩三分薄田,挥汗耕作,虽收成有限,但是您却年复一年,乐此不疲。您心里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当我们带着媳妇孩子回去看您和母亲时,能吃上一口纯绿色无污染的健康饭菜。

现在通信越来越方便,拨一串号码就能瞬间通达世界各地。可是我们父子之间的交流却越来越少,每次双方都是惜字如金,简单的问候,重复的嘱咐,然后便是十秒钟的相互沉默,最后互道一声再见。

相比于您,母亲的话可就比您多多了。每次打电话回去,她都会反复跟我们念叨您昨天腰又疼了,今天流鼻涕打喷嚏,有些感冒的症状了。然后跟我们讲村里的大小人事,谁家娶了媳妇,谁家死了娘,谁家杀猪又给他们送来二斤新鲜肉,谁家母鸡不下蛋等等,再配上一些老故事,老段子,讲得滔滔不绝,津津有味,总也说不完,很多时候不得不在我们的多次打断和提醒下,才犹豫着挂了电话。

九十年代初,您为了养活我们一大家子,供我们兄弟上学,供母亲看病,孤身一人前往长三角,跟着老乡到处拆房建房,将岁月的汗水洒在那片土地上,洒在废墟中,洒在烈日下,洒在寒风里。您只想多赚一分钱,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春耕完毕后,您就背起重重的行囊,跟着打工大军,忍受着火车上几天几夜的颠簸,去了长三角做工。到秋收时节,您再背着满满的收获挤着火车回来收粮入仓,收完粮食再秋种,等忙完的时候差不多就到了冬月,您又强忍着对家人的思念,一个人急急赶往远方,也好在春节前给我们寄回来一笔钱过年和年后开学的学费。年年复年年,我数不清您离离回回了多少次,只记得我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您在家的时间都非常少。

除了母亲,可能烟叶就是您这一辈子最长情的伴侣了。从我记事起,不知道您已弄丢和抽废了多少支烟杆了。长的、短的、直的、带弯的、铜的、竹的,各式各样的烟杆您都拥有过。腰别一包烟叶,兜里揣着一支烟杆,走到哪里瘾来了,想抽一口的时候,便坐下来打开袋子,取出烟叶,掐上一段,放到嘴边吹上几口气润润,以便好卷一些,然后再找一匹较好的烟叶当裹皮,慢慢地卷着,卷好后拿出烟杆装好,拨拉着打火石煤油打火机,将烟点燃,开始享受吞云吐雾的惬意。

烟叶熏黄了您的十指,熏黄了您的牙齿,熏黄了您的肺。每次抽完烟后,您总会忍不住轻咳几声,可是烟是您的伴侣,无论我们如何劝说也不肯戒掉。

转眼又快到20xx年春节了,昨天和您通电话,您告诉我您正忙着帮邻居家宰年猪,一天下来已经跑了五六家了,而且还高兴地说家里的年猪长得挺肥,过个几天应该也要杀了,打趣着和我说,让我们早点回去吃肉。

我想您和母亲在家一定开始着手准备您们认为必须的年货了吧?比如留到过年时我们回家吃的豌豆苗、香菜、蒜苗、生菜等,给它们浇水施肥。

其实我知道,今天在网上为您写的这封信您肯定看不到,因为您不上网,当然也没有那闲功夫看我的文字。您不懂文学,更不懂浪漫情怀,只记得谁家的猪更肥、谁家的菜长势更好、谁家的孩子更有出息。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很久之前就决定为您写一封信,和您说说心里话,毕竟每次在电话里,很多话开不了口,很多事情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还是给您写信吧,写信把我想说的话,想告诉您的事慢慢告诉您。

写这封信我绝对不是要标榜自己是一个新时期的网络孝子,更不会在网上大声呼喊着如何爱您,如何想您,因为现在的网络朋友圈里,不缺孝子孝女。我只是实事求是,尽可能用最朴实和真诚的语言,我们爷俩好好聊聊心里话、聊聊茶余饭后、聊聊村里的变化与荒凉。

当然这封信也会如昨天我写给妻子的《与妻书》一样,不会收到回信,甚至比昨天还惨些。至少妻子昨天看了我的信,还给了我一些点评,虽然更多的是批评我写得不够浪漫,不够风花雪月,太实诚。但是我打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她至少收到了我写的信,还认真读完了。可您不同,您不上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看到这封信,除非我哪一天将他摘抄下来打印好,亲自递到您眼前。鉴于这么多因素,我并不期望您的回应和点评。

话有些多,一写起来就如涓涓流水,没完没了。写下这么长一段,概括起来也不过就是问问近况,忆忆以前,看看明天几句话而已。爸,请原谅我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渊博,将本来几句话可以写完的洋洋洒洒弄成了这么一大篇,着实让您读起来费力伤脑。

好啦,又是日已西斜,和昨天一样的时间,一样的冬日暖阳,不同的是,今天是冬至,在我所居住的这个地方还算是一个特别浓重的节日,偶尔能听到外面响起了鞭炮声,妻子说冬至大过年。晚上准备和几个朋友一起小聚一番,喝点小酒,乐乐呵呵地过个冬至节。在此,顺祝您和妈妈冬至节快乐,对儿勿念,保重好自己身体。

此致也要敬礼!

篇9:书-生活随笔

关于书-生活随笔

在电视节目《康熙来了》里看到一场关于张信哲的访谈,张因为喜欢收藏木器,广为搜购,无意中将人家祖先牌位也捡到家里。由此想到自称“爱书家”的叶灵凤先生,见到一幅名为《书痴》的版画,不惜重金从纽约购得原版之作。此画中:一间顶天立地的藏书室里,一位白发老者站在高高的梯凳顶上,腋下、膝间都夹着书,左手执一本书在读,右手欲拿书架上的.书。同为收藏之癖,嗜书可见一斑。

大凡喜书,所以读书。若说我家小女爱书,乃天性使然。满周岁,是夜,祖母令其抓周,玩具、食品、衣裙皆舍弃,唯独抓一支笔、一本书在手里不放。以至于现在小小年纪每晚睡觉前若不读书就难以入眠。因喜欢书,渐渐也就上升为一种习惯和需要了。

我们现在读书真是幸福,自从有了印刷术,乃至于无所不在的网络,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记得儿时一次结伴逛县城,在小人书摊前坐到日落西山。最后一班车经过,同伴纷纷跳上车,我口里答应着,身却未动。最后夜色中独自步行两小时到家。但若比起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他那时候读书才叫吃力!

幸得一位企业名人说:“不因忙碌而不读书”。大概有人认为读书是需要一种境遇的,比喻说寂寞清闲之时。但大凡人只要靠着实际交往和行动来排遣寂寞孤独,他是不肯求诸于书本的。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却每日读《太平御览》二卷,漏了一天则必定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此即“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如今,种类繁多的书充斥图书市场,那里面有些是断然称不上“书”的。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所以读书要有抉择,否则对人无益更无异于浪费时间。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言语无味。”细细品味,似有道理。读书如交友,而且那些著书立说之人必定才情高瞻,胸襟广大,日久受其熏染,自然脸上有一股清醇爽朗之气,大约就是我们常说的书卷气了。这样看来,最简便的修养气质之道,莫过于读书了。

提起购书和藏书,趣事多多。暑假,带上事先列好的书目,携小女和妹妹逛福州路上海书城。去年买到一本《中国名人传记》,回来方悔当时竟未想到应有《外国名人传记》一书,也好归之成套。时隔一年,竟夙此愿,其封面布局设计都出自同一美编之手。更为巧合的是,妹妹琳欲购胡茵梦《生命的不可思议》,从一楼至三楼遍寻不得,决定放弃,却在紧挨我要的那本书旁边见到。此书所得来倒教人“不可思议”了。

据说,古有藏书家在所藏每卷书上都盖上“借书不孝”之印章,以告诫子孙不可借书与人。照我看来,因书与主人息息相通,似注入体内的血液,它贯穿于人的生命当中,形成了一个共生并存的关系。不知此说是否与藏书家盖印之原意相吻合。

篇10:书侣随笔

书侣随笔

一生荏苒书前老,年华流转,总有知音。 ——题记

掬一捧阳光,倚一丝和风,抿一口清茶,捧一卷书册,慵读窗下,徜徉乾坤间,有你,足矣。与书为侣,与笔为友,翻过人生的万里长征,录下世间的春华秋实,相依不分离。

夜未央,梦彷徨。灯火阑珊,隐灭了路的方向,人影稀散,留我独徘徊……我在黑暗中找寻你,碰触,一星亮点擦燃跃动;携手;希望,涅桨重生……

书为伴侣,携手领略四季的轮回。

一叶飘零,万物皆秋。梧桐寂寞,洒下自己的茂密青丝。秋意一缕缕地溜出深幽的小院。伸手遥指,一棵随风摇曳的梧桐,随着书页一起吟出“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荒凉寂寞。我垂下眼,凉意袭来,周遭披上了一袭萧瑟肃杀之衣。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夕阳西下,辽远的山峦苍茫依旧,白雪皑皑,雪野千里,一户小屋孤独地遮掩在雪原间,无依无靠。俯身捧起一撮雪,奋力洒向天际,瞬间消失不见。将书反扣,怀着孤独之意吟诵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声音渐低,低下头,若有所思,微微颔首。

春之萌芽,万物复苏。一抹新绿曳枝头,如酥小雨淅沥飘舞,行人撑这一柄纸伞,信步雨间。一汪绿野,绒绒的,轻柔至极:浅浅的,似有似无。轻抚,心际不再荒芜,星星绿意,遍野萌发;一弯澄水在心中荡漾,微笑间潜藏着诗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妙哉!因感染了生命的'盎然蓬勃,眉宇间多了点神气。

知了声声吟唱,艳阳炽热,暖醒了一池藕花。惊鸿一瞥,却不见昨日的孤藕残梗,唯有碧如玉的莲叶,粉如霞的藕花,与湖光天色相映。烈阳虽烈,却耀得荷更粉嫩娇羞。阳光流连于问,不忍离去。深嗅,一缕清香扑鼻而来,萦绕于唇齿间。拾手遮眉,闭上眼,品味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茂密旺盛,生命竞可如此多娇。

冰雪消融,露出点点生机,抬头,与你一起走向远方。心已释然,神采飞扬,共赏诗中画,为我添上水之涟漪。

提起我的手,相依偎在草地上,哼着壮歌,点点文字,如澎湃的江河诉说着古人悲壮的魂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值弱冠的他,登上泰山,不禁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尽收眼底。于是便慷慨挥墨写下这千古佳句。时光荏苒,一晃千年。已近古稀之年的他因战乱流离失所,已然沦为叛军的监下囚。现在的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三千青丝落尽,换来苍颜白发。他,可还记得当年那句豪情壮志的誓言?或许吧,谁可知?亦许只有书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巨鹿一战,尽显他过人的将帅之才。领军台上的他拾手一挥,将士们便不敢多言。本已手握胜券的他,却因那个自认可同生共死的兄弟的一言,仅十字,却触动了他心中最柔软的一隅,从此秦关天下便与他擦肩而过。鸿门宴席,本可手刃成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可他宁愿舍弃天下,也不愿违背诺言。他的至情至义却换来了最凄凉的垓下悲歌。被逼自刎乌江的他也许至死才知此间最大的敌人不是阴险狡诈的小人,而是他自己。斯人已去,只留下一纸精魂。无须悲壮雄浑的文字,亦可勾勒出你的模样。

滔滔江水歇了咆哮,悠长绵柔的溪流漾起了轻波。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柄花锄,满树桃李。翻开下一页,一袭青衣的女子静坐磐石上,捏着一朵飘零的桃花,轻声吟叹。寄人篱下的她,是否又想起了她千里之外的父亲和已逝的母亲?出言不逊的她总是伤人,却不知她用坚强的泪水淹没了她的恐惧。不羁的她终落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凉结局。花瓣飘零,落入溪间,顺着水流飘向远方。

挽起我的手,前方一片光明。穿越时空,你依然在我身旁。时光荏苒,书人相依,年华流转,容颜易老。不变的,唯有一世知音,一颗赤诚之心。

篇11:品茗思书-散文

品茗思书-散文

执书握卷,独倚阑干。轻品香茗,沁人心脾。杯口雾气萦绕,一圈一圈地升腾。打开书卷,入眼的尽是扣人心弦的字句。

这浅浅幽幽的香还在鼻尖盘旋不散,书香早已拉着我去找圣人聆听谆谆教诲。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吾默念:是否也。人无信不立,言而有信,是谓之君子言行尔。又遇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此之谓忠于本心矣从心所欲,仿若清泉石上流,心境清凉欢喜,不可名此状焉。

这悟,书予。

这书香多了些浓郁,我与不忍拔足离去。我握着这香的手继续前进,望见了毕淑敏女士。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数以亿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爱父母,重在日常细节,并非一点用高物质高成绩高名誉送还父母。爱是感恩,是付出更多的真情去灌溉爱苗。

这情,吾珍惜。

我入书海一尺尺更深,这香越发汇聚的浓烈,终成一片香云,托起我畅游其中,乐不自知。忽而随着低沉的琴笛声传来一句悔悟之语:最是人间挽不回!一门三学士,俱是大文豪之一的苏洵少年时错过韶华岁月,没有致力攻学,待老大伤悲之时,未放任自己,任自己堕落,而是奋起猛追。最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年少的时光固然芳香隽永,充溢着栀子花的芳香,但倘若真已错过了,无论我们再怎么捶胸顿足,终也已成惘然。

又哀于时代种种不幸之士。是谁为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杜甫温上一壶清酒?是谁为流落江湖的歌女泪湿青衫,唯叹同是天涯沦落人?是谁让大漠狼烟中的战士在芦管声中一夜征人尽望乡?又是谁蜡烛有心还惜别,洒落一地的离殇。

我抓紧书香的手在愈演愈疾的书海中品读时代名人的感受。屈原汩罗江畔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慨叹,陶潜南山旁采菊东篱下的悠闲,苏轼赤壁边上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超然他们身处逆境,而却异常洒脱,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我为何不能在一汪苦水中回归内心世界,安抚受伤的心灵,追寻逆境与磨难给予的人生启迪?内心是避风的港湾:在屋檐下看外面的雨,看到的将不再只是凄凉。

这心境,我从书中赏。

书卷好比一条绵延不绝的长廊,漫步其中,观赏一幅幅时代的图画;书卷又似一条浩瀚的银河,举头仰望,收获一个个星光闪耀的伟人;书卷更是一汪清水,点脚轻跃,涤荡灵魂。我伴着书卷,亦或是书卷伴我,总会有千万思绪,如丝般缠住那一颗清醒的脑袋,令其沉醉,醉于一杯清茶的香,一本好书的香。

悠悠静夜,谁在独吟举头望明月,低头下泪,是满满的愁思。这书香中有愁,勾起我心中的忧;对镜望容,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伸手抚摸,还带着温度。这书香中有岁月,我能否抓住?莫等白首方悔,那是读书已迟。

我带着些许醉意,轻轻阖上书卷。再品一口香茗,那余味未尽,书香不绝

篇12:人生如书随笔

人生如书随笔

有位作家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以及心灵之书。我认为这三者间是存在渐进关系的,好比一个人的成长,由浅入深,是个不断上升、臻于完善的过程。

在人生的初级阶段,有字之书是我们的启蒙书。从教科书到教师推荐读物,我们广泛地涉猎,饥渴地汲取。与此同时,我们的视野由一个小屋子扩展到山河大地,三观不断被塑造与巩固,坚固到支撑起了无数独特的思维与个体,由此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跨越,方称作独立的人。

唯有有字之书的累积铺垫,人才能读懂无字之书的深义。从有到无,是一种心智的升华。亚里士多德将阅读称为一种提前的情感操练,它让人在面对未知的`世界时不那么驚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在储备了大量的见闻与学识后,人方能顺利地进入社会,将停留在书本与经验的缀集,曝光在实践与现实的省察下,等待再一次跨越与蜕变。

社会这本无字之书,与有字之书难免存在相悖的地方,读懂无字之书,立身于无字之境,需要经历幻灭的痛苦与现实的锤打。《乌托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虚幻的社会,从书中走入现实世界中,这里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有的人跌落粉身碎骨,而有的人能把握平衡沉稳地着地。书籍总在教育我们要追求平等与自由,而日本早稻田大学却将这些“幻灭给人看”。这所著名大学每年都会举行一场运动会,比赛上不分男女,不分年龄,不分健全与否,只要愿意都可参赛。松岛先生说:“我们想让学生知道,真实的社会就是不公平的,我们要学会接受。”这是经验与现实的撕裂,从有字之书进入无字之书必须承受的痛苦。

一个人能够读懂无字之书,我们能称他为实用型人才,他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又有面对社会的理性与思考,但他还缺乏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只有心灵之书才能赋予他的。罗曼·罗兰曾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能够读懂心灵之书的人必然是个具有普世情怀、具有心灵的流动性与敞开性的人。像王小波游走于自我与世界之间,用谐趣的话语点醒世人的麻木,这难道不是一种普世的情怀吗?余秋雨在山川间游吟,却始终紧贴大地和人群,这难道不是一种对世人的大爱吗?“激情”一词在古希腊时代被解释为“由自我延伸出来的对他人的爱”,这种爱与激情能够充盈无字之书,让人的心灵丰富且美丽。

一个人由接受教育到步入社会再到贡献社会,由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再到心灵之书,由浅入深,由自我到他人,便构成了完满的人生。而人生如书,不应跳读,不应倒读,而应页页品味,细细翻看,人生的真谛正在这一过程之中。

篇13:书墙杂文随笔

书墙杂文随笔

6月14日   星期四      晴

小区附近新开一家咖啡馆,据说很有情调,中午约上两闺蜜去坐坐。

一进门,耳边传来悠扬的钢琴曲,昏黄的灯光,考究的桌椅,精致的小盆栽,还有各种精致的小摆件…

感觉这地方还真不错!我环顾四周,转头被楼梯边一整面的书墙吸引了,暗想,还真是与众不同啊!除了图片馆,还没有哪个地方有这么多书呢!各种典集小说杂志排列有序,像是一排排整装等待检阅的战士!

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氛围,在闲暇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又或者是一个人坐在窗边,听着音乐,一本书一杯咖啡,那定会是一段惬意的时光!

品着咖啡闲聊的间隙,我忍不住走向那面书墙,取出一本书来。咦!感觉不对劲,拿在手里好轻,并无一本书应该有的分量!打开一看,难怪!它原来只是一个模型,一个做得很逼真的书的模型!

尽管它足以以假乱真,如果不是近距离接触,没有人会怀疑那是一本假书。但是,它却是一件毫无内涵的纸壳做成的装饰品。就似那些蜡像,可能外型与真人无异,但它并无人的灵魂,只是虚有人型的物质,你能说那是一个人吗?

我心一沉,把那东西放回原处,又抽出旁边的“书”,结果,一连几次,拿起又放下,无一例外,这些厚薄不一图文各异的“书”全都是空心的装饰品!

哎?我带着微微的失望回到座位,闺蜜问我“没找到喜欢的书?”“找是找到了,但都只是假书,一些,书壳而已,而且全都是!”我无奈地撇嘴苦笑。

“这…这样也可以的?”她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天哪!我一直以为那都是真的,好多人都以为是,我一些朋友都还在说这书墙!”

“嘿嘿!有些东西只适合远观不可近触,否则就会颠覆你的想象力!”我笑道!

就比如,一个女神般的妹子,你近距离接触,发现她卸妆后的满脸雀斑;摄影作品中的人间仙境一般的大草原,你去到却发现遍地的垃圾和牛粪;你羡慕某人的优渥生活,却不知道人私底下的艰辛的屈辱;某些行业所谓的大神,你却发现他只不过善用套路,干一些不能见光的勾当?

这书墙,我算是见识了!或许设计者的初衷本来就是用来装饰而已,有些事儿,见多了,就理解了!

篇14:择书-大学随笔

择书-大学随笔

我一直坚信,根据一个人对书本的选择,可以判断他(她)的兴趣和志向。

“有时间吗?一起去书屋的阅览室坐坐……”我打电话问她,心儿却怦怦乱跳,就像炉火上左右跃动的火苗。从内心来讲,只想与她聊聊,扯扯生活,谈谈梦想,因为自己始终感觉:自己内心的思想与见解,她才能懂。从理性来讲,我需要她这位朋友,当我侃侃而谈、口无遮拦的时候,她能够批评我,彻底锐挫我桀骜不驯、狂放不羁、锋芒毕露的言行,纠正我性格上弱点,在她的眼中,男人只有足够强势、足够刻苦、足够有远见,才有资格承诺给予他所钟爱的女人一辈子幸福,我赞赏她的这种思想。同时,她也期待着这样一种幸福:爱她的这个男人有足够的能力支撑起一个家庭,有胆魄在事业中冲锋陷阵,在生活中能够体贴入微,两个人能够心心相印。她不期望她所爱的男人现在能给予她什么,金钱、轿车、房子、靓丽的衣服……她都不在乎,她只期望她所爱的人足够勤奋、刻苦,为了自己的女人而竭尽全力去拼搏。

在电话里,她甜甜的笑着答应了,让我在公寓门口等她,调侃道:“先站在公寓楼外面冻着……”

生活区的夜晚是祥和而又静谧的,纯净的夜幕就像一件让人赏心悦目而又素洁的量身定做衣裳,穿戴在四周目的景致身上。昏黄的路灯在料峭夜风的吹拂下,静静的披洒下来。

我站在公寓楼前等她,不由自主的猜想:她会穿什么颜色的衣裳?是上身黑色的风衣,下身黑色裤子,踢着黑色的高跟靴子,还是上身穿白色绒毛的棉衣,蹬着咖啡色的靴子,给人一种素洁、清爽的感觉,我喜欢通过一个人的衣装来判断她的兴趣和性格,就像切开西瓜之前,猜想这个西瓜籽是白的还是黑的一样无聊,但这些无聊的猜想却常常可以打发闲暇无聊的时光。

单身公寓前丁字路口对接着一条南北恒通的宽阔的水泥道,人来人往,三三两两的花甲老人,一边踱步,一边交替着搓搓手,捋捋脸,揉揉耳朵,有一对不惑之年的夫妻牵着手从丁字路口走过,夫妻俩互相诉说着,仿佛在要将人生中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借此良宵夜景冉冉道尽。几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蹦蹦跳跳朝渭河花园(渭化生活区的总称)门口串去,我望着其中一个高度近视的小男孩,心里暗自慨叹道:要是这个小孩不戴眼睛该多好,可以尽情的蹦跳,尽情的奔跑,就和他身旁活波、娟媚的小姑娘一样了,会有一双令人羡慕的清澈的大眼睛,他们都是一朵朵花儿,多么幸福的童年时光。

她走出了公寓,用灿烂的笑容夺回了我漫无边际的思绪。

“对不起,我出来迟了。”她微笑着疾步跨下楼门口的台阶。

她穿了件棕黄色的风衣,使原本修长的身材显得婀娜、苗条,咖啡色的短筒靴子与棕黄色的风衣将她装点的就像一位准备参加巴黎贵族宴会的伯爵家的女儿,她的风衣领口是白色衬衣的花领,远远望去,仿佛在脖颈下簇拥着一堆雪白的蔷薇花,将白皙的面容衬托的姽婳而又高洁。

我们寒暄着,朝渭河娱乐中心的阅览室走去。

她的个子高俏,飘着黑金色光泽的甜美螺旋式卷发,在路灯下熠熠发光,她走的很慢,就像在琳琅满目的超市里游荡一般,恍惚不定眼神里投射出羞羞答答的神情,就连不久前侍弄过的白皙的面颊,也被柔和的路灯染得绯红。

途中,我们聊到了闲散的业余生活,说起了无聊的工作,又提起了阅读,描述起了渭河书屋。“渭河书屋”是渭化集团图书馆的名称,我喜欢“渭河书屋”这个名字,听起来真切、温馨,仿佛是一个属于文学爱好者的温暖小屋,书屋内的书籍真可谓左图右史、汗牛充栋。

我们走进了渭河书屋的阅览室。阅览室不大,二十多平米,里面整体的摆满了核桃木色的精致的木制桌凳,屋子的东北角是一扇通向藏书室的小门,门口摆着放着电脑的枣红色桌子,这是书屋管理员办公的地方,书屋的藏书室有多大,我不曾知道,因为除了图书管理员外,谁也不能随意进去,如果有人想借书,她会进去如数家珍般立马找到,并笑嘻嘻的递给你。书屋内的藏书有多少,我也不曾考究,只是自己要借的书都会被管理员找到递给我。

图书管理员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大姐,卷曲的发丝整齐的梳在脑后,浓黑而又细巧的眉毛下,镶着一双充斥着温情的大眼睛,高挺的鼻梁与这双温情的大眼睛,把她点缀的像个回族的姑娘,黝黑的皮肤被银白的耳环装点得庄重而又敦厚。

她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灿烂而又和蔼的笑容,记得我第一次借书,借了本《白鹿原》,借书期限为两周,但由于中秋放假等各方面原因,一个月后我才读完,还书的时候,我惭愧的说不出话,红着脸嗫嚅道:“对不起,我还的迟了。”

“没关系,不迟,只要喜欢就好。”她望着我,微笑着说:“小伙子,再借什么书?”

“古华的《芙蓉镇》。”我从兜里掏出一张写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所有作品书名的`单子,不知所措的指着单子说。这张写满书名的单子是我上班期间从手机网上抄录下来的,希望能将所有作品读完,那时就该勾勒属于自己的作品了。

阅览室的南边是一排紧贴着墙壁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各色杂志和日报,分门别类贴上了标签,《读者》、《意林》、《花城》……关于服饰的、花卉的、烹饪的,琳琅满目。可以在在阅览室中随意翻阅这些杂志和日报,临走前只要归位就好。

我们走进阅览室的时候,管理员大姐用温和的眼睛扫了我们一眼,又继续忙碌。阅览室里坐着几位花甲之年的老人和几个孩子,其中一位大爷右手托着枣红色的眼睛腿,左手指着一本插图上有花卉的杂志认真的阅读着,仿佛正在搞文字研究,要借用这幅老花镜看清杂志上的每一个字词,两条古朴的眼睛腿被一根昏黄的绳子连接着,灰旧的绳子紧紧的勒在沾满稀疏而又花白的头发的脑门上,几个可爱的孩们全神贯注的看着卡通漫画,似乎正在享受甜蜜可口的冰激凌,我多么期待他们能够舔舔嘴唇。

她朝书架径直走去,我也跟在后面凑了过去,我的脚步轻巧甚微,多么怕自己不小心碰了桌凳而发出声响,打扰了这些沉浸在幸福中的人们。

我选了本《读者》,坐在了一张空闲的桌子前,《读者》是我喜欢的杂志之一,每次阅读,都能给我新的启迪,平平淡淡的故事里往往中蕴含着非凡的哲理,哪怕是一篇简短寓言,都足以让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来参悟。

她拿着一本书坐在我对面,仔细的翻阅起来,我望了一眼,上面的插图全是菜肴,“原来她喜欢食谱,以后一定是一位贤惠的女人。”我心里这么想,我没敢多问什么,怕打扰她,更怕打扰周围的读者。

那天晚上,在《读者》的扉页上,我读到了一个一生难忘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大体为:作者提出了几个问题,他希望读者能够阅读的时候在心中回答,但我却连一个问题都会打不上来,问题分别为“你知道世界上最富有的五个人的名字吗?你知道先后登上月球的三个人的名字吗?你知道世界上长寿的前两个人名字吗?”

对于这些问题,我不能全面的回答,因为我所涉猎的知识和人生阅历有限,世界上富有时代特色的人太多了,别人所拥有的,我或许这辈子都不及其冰山一角,每个人都是一本独特的书,我活不出别人的精彩,别人也无法理解我心中真正的快乐,所以对于这些无法回答的问题,我想的理所当然。

但描述这个故事的作者又接着问:“你能说出五个帮助过你的朋友吗?你能列举出三个在你学生时代对你恩重如山的恩师吗?你能说出对你最好的两个人吗?”

我在心里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回答的是那样的流畅,毫不拘泥带水,我知道了自己应该珍惜的是什么了,懂得了不管别人多么的优秀、这个世界如何改变、环境多么恶略、征途多么迷茫,但朋友就那么几个,不求回报、心甘情愿、毫无怨言为自己付出的只有父母。

作者在结尾这样写道:别人的荣誉和成就永远是属于别人的,只可钦佩,不可羡慕,自己独有的资本就是珍惜眼前,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趋之若以,永远感激对自己好的人。

我深深的记住了这句话,捧着这本《读者》,我想到了好多好多……

我抬头窥探了她一眼,她目不转睛的盯着书页,凝滞的面容上显露出几丝儿满足感。“一个爱好美食的人,首先应该是热爱生活的,”我收眼,翻动杂志的时候,心里这样想:“她一定喜欢研究那些美味佳肴,喜欢在悠闲地日子里,自创几道小菜引以自娱,她喜欢探索新奇的食物,喜欢食谱与菜肴,但自己却身段苗条,所以喜欢美食并不是为了贪嘴享受,在她的内心深处一定滋生着一种勇于尝试、热衷探索的品性,听她说起过,她喜欢清淡的食物,那她一定温柔善良的,做事不愿意单枪匹马,在生活中喜欢平平静静,对人也可能清清淡淡、寡言少语,性格一定异常内向。”

“她是怎么样一个人呢?”我在心里不停的猜想,《读者》后面的几篇文章也读得马马虎虎,因为思绪不停的飞荡,仿佛自己在广阔无垠的山野里随意游荡,一起和朋友们在干净的草皮上席地而坐,一起烤肉,一起举酒邀歌,我们的面前堆放着采摘来的大枣和葡萄,她摇晃着柔美的身姿,就像一只精美的陀螺一般,在缕缕清香烤烟里一会儿旋转到这儿,一会儿又旋转到那儿……

“阅览时间到了。”突然传来管理员大姐甘甜而又温厚的声音。

我们彼此对望着笑了笑,将各自的书放回书架,走出了书屋。

夜色干净的就像一条清澈的,留着黑色乳汁的河流,我们缓缓地穿行于这条宽阔的河流里。路旁的法国梧桐的树身上缠满了放射出钻石般光芒的彩绳,梧桐树梢挂满了繁密的火红的小灯笼,给纯洁的夜之河披挂上了绯红而又夺目的红纱。

“你喜欢食谱?一定能做得一手好菜!”我望着火红的小灯笼,对她说,说完笑着侧目看了她一眼,自己仿佛从清澈的湖水里丢了一块石子,凝目期待着平静的湖面上簸荡出涟漪一般。

“菜,我可不会做,只是喜欢看看食谱,只是爱看。”

“那也挺好的,看的多了,就会做了。”

“我才不做饭呢,我只会吃!”她瞪着我,撅着嘴说。

我们一起笑了……

篇15:我的书随笔

我的书随笔

零打碎敲的忙活了几天,总算把我那些书都安置好了。想我的那些书也真够可怜,几十年这里挤挤那里挤挤,一直没有个妥当的住处。床箱里,壁柜里,大柜上面的纸箱里都将就着!新弄了一个书架,终于给它们是都有了安稳的处所,摆置妥当又调整了下位置。我看着心里坦然了,又有一些的伤感,见过别人的藏书都是些精装善本,再看看我的,老老少少,残的缺的,瘸驴老马的啥样都有。

我的这些书籍半数以上都是我姐姐出嫁以前留下的,想那时买书真的实惠,一套辞海才几十块钱,一本“词综”一块多!如今去那买去啊。如此一笔丰厚的财富,如那时都去买了房子,我该是如何一样的土豪身价呢!哎,我不是那土豪镶金的命,也就不做痴梦了。

除了我姐给我留下的书,再多就都是我早些年才参加工作时候买的了。那时候我给自己定过一个规矩,每个月不多,只买一本书,这样坚持了几年,也存下不少。有一套“莎翁”的全集就是那样买回来的。少了第八卷,是谁借去了还没有还,请抓紧还给我。再有的来路就很多样。一套毛选是我同学家里收拾屋子打算当废品卖掉的,被我捡了回来,同期的还有《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呵呵,这些书多是别人都不看的,即使我自己也几乎没看过。我的《堂.吉诃德》是在我姨拿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是从我姐家“偷”来的。关于这些书的交际往来是难以避免的,不是我光拿别人的,也有别人拿走了我的。比如我的,《王朔文集》一套三本,刘恒的小说集,叶尉林的小说集都不知道如今安在哪里!哎最心疼的还是我的那本《安徒生童话选》我真的好想你。

有些书是知道被借走了,只是不知其身在何方,倒也还有念想,寄希望某一天它们会自转回来;更有一些是已经明确了成为永别。我的《东周列国志》上册,《希腊神话选》上册。哎,想念也是无望了。记得我的一位非常好的同学曾经送给我一本香港版的《新旧约全书》,只有两个火柴盒那般大小,厚还不足一个火柴盒,黑色烫金封面,里面每一张纸都薄如蝉翼,印刷精美,字迹清晰,可惜啊!如今也不知流落到了哪里。这种想念在很多人眼里好像很虚伪。你既然那么的喜爱为何没能好好的看护?的确是我的问题,我有罪啊!想想也是无用了,流逝去的,书也如时光,相逢是我们曾经对望的缘分;该尽头没有谁能够阻挡。就算是给我自己一个心灵上的开脱吧。就珍惜当下的.拥有,有时间多看几眼,也胜过分别后的辗转反侧。

明眼人其实早就看出来要疑问了,我的书这么杂,没有取向,没有核心,乱七八糟,如似乎就像为了拥有而拥有。“你都看过了吗?”说实话真的没有。如此一墙,林林种种我认真看过最多也就对半,而说我对它们的感情,似乎不是为了看,而只是为了看。

当初我买那本《吉檀迦利》的时候,真的想过,你喜欢泰戈尔吗?还是你了解他?我说:“no!”“那你为什么要买他?”“我看过了,才知道喜欢或者不喜欢,才说的上了解不了解。”可我终究还是没有认真的,仔细的去看《吉檀迦利》,就让它在我纸箱子里待了二十年。想想我这样是挺暴敛天物了。有时候拥有就是所有吧。

关于看书我是没有水准的,关于藏书也更是品位不高。有时候就想,我是装呢吧!

记得很早看一期电视节目,一位老先生讲怎么看书。怎么看呢?首先把屋子收拾整洁,把桌子擦干净,然后洗手,再端端正正的坐在桌子后面,恭恭敬敬的把书放好,左手扶住桌案,右手平稳的放在书上,闭上你的眼睛。

就是这么看书,更多是用爱,即使没有睁开眼睛,书,更多是用心去交流,即便你从未曾打开过,书有时候就是一个姑娘,她走过你的生活,即使只是倾心一望,就是所有。何必要一生强留,更何必非去搞清楚她爹妈是谁,家住哪里。

我就想呢,我有我的方式去爱了就是。未必就和他人相同,我有我的方式走过,未必就与他人一致。我很认真的想了,如果我有了很多的钱,一定要买一个游泳池,国际标准游泳池,五十米长,二十五米宽的标准游泳池,我用不同的书把游泳池装满,然后我光着身子,跳进去。我先是蛙泳,再自由泳,然后仰泳,就游啊游,游的累了,我依在岸边喝汽水。

每每端详我的那些书,心里都是有得意的。尽管不高端大气,但有些都是别人所难得有的,比如线装的《金光大道》它那么老,以至于我始终想不明白我姐是从哪里弄来的,难不成也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打我记事起它就已经是纸页泛黄,没有封面,没有封底。还有几本更老的,老得像年迈妇女的面皮,皮癣一样黄褐色的随时都在掉渣似的。有一本名叫《普通一兵》的书,我只在很小的时候看过。看里面的插图,我知道他讲的是一个苏联战斗英雄的故事,可不知道到底是谁!后来,我在记忆里总以为他就是“瓦西里.扎伊采夫”,为此我还一直很疑惑,如是“瓦西里.扎伊采夫”他为什么怀里抱着的不是“莫西纳甘”而是“波波莎”?今天我又翻了翻才发觉原来他叫“马特洛索夫”。

关于“波波莎”如我这般大年纪的人,或者更大应该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都看过《雷锋日记》,封面上很经典的雷锋的照片有两种版本,一是雷锋坐在汽车驾驶室里看 ‘红宝书 ’。再一个就是雷锋抱着“波波莎”的半身像。只不过雷锋的波波莎和“马特洛索夫”的波波沙又有些许不同。“马特洛索夫”怀里是圆形弹鼓的波波莎;而雷锋的波波莎是弧形弹夹,准确的称呼应该是“五0式”冲锋枪,波波莎41式的国产型号。

今儿早上我才睁开眼就见友情留言,叫《杨乃武与小白菜》回家吃饭呢!我想除非它自己走,若让我送它走肯定是舍不得的。也只是舍不得而已,就像我舍不得残旧“马特洛索夫”即使它已经那么不如人眼;可我还是愿意它只是坐在那里,怀里抱着他的“波波莎”。它若是自己走了我最多糊涂一下;可若让我送它走,那种纠结必定会伤我的脾胃。一本书不重要,重要的是贪婪,我在以前曾经用过一个比喻来形容我自己:就像狗熊掰棒子,看见谁都舍不得,都想掰下来,即便自己根本拿不下,但还是舍不得一直掰;其实狗熊是明白的,掰再多也只能拿走几棵,之所以停不下来,只是一种不理智的爱,只追求哪怕只是一瞬间的体温的交流。若是那棒子自己走了,狗熊还可以装傻,若是让狗熊自己放弃,那是如何的难舍啊!

我该怎样给要书的人回话呢?

篇16:书给了我快乐随笔

书给了我快乐随笔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也这样认为,因而,我喜欢与书为伴。

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给我讲了许多绘本故事:《我想有个弟弟》 《小红帽》 《灰姑娘》《我要救出贝里奥》……每天晚上,我都浸润在书香中甜甜入梦。

上幼儿园了,我虽不认识几个字,但我总会缠着爸爸妈妈给我买绘本。我看不懂字,但通过图画便能明白书中内容,其乐无穷。

我上小学了,不再专注于绘本,开始看起了《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 《一百条连衣裙》《鲁宾逊漂流记》 《格林童话》……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为鲁滨逊的机智勇敢而惊叹,为灰姑娘的悲惨遭遇而伤心……在书香中,我明白了善与恶,懂得了美与丑。

六年级开始,我遇到了我崇拜的语文老师——吴老师。她督促我们养成每天早读、午读、晚读的好习惯,并作好摘記,以此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阅读习作水平,一本阅读摘记——《成长小脚丫》,让我们看见了自己的成长足迹,也有了丰厚我们的文学积淀……

润泽书香中,我尝到了文学香甜的“果实”。我记录的成长小脚丫得了五星、优秀以及优加星;单元测试上的阅读,我的扣分越来越少,甚至全对了。除此之外,书助我获得了蒲公英作文大赛二等奖,图文大赛三等奖……

“腹有书香气自华。”书给了我快乐,我将与之常相伴。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有哪些

书虫读后感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如何有效提高小孩学习的兴趣

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下册

初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下学期八年级语文工作计划

八年级语文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访书思书随笔
《访书思书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访书思书随笔(合集16篇)】相关文章:

初二语文的教学工作计划2023-07-14

初二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023-02-17

初二语文教学计划2022-05-08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2023-08-15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习有哪些重点2022-10-16

八年级教学计划2023-02-01

八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计划参考2024-01-19

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03-06

初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参考2023-03-09

中学语文教学计划2023-03-2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