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典礼的目的

时间:2022-12-31 07:27:0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开学典礼的目的(通用10篇)由网友“平原上的黑泽尔”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开学典礼的目的,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学典礼的目的

篇1:海牛目

海牛目在海洋哺乳动物中是相当特殊的一群,所属物种均为植食性,以海草与其他水生植物为食。。现存共有四种海牛目动物,分为两个科:海牛科(Trichechidae)的3种海牛(manatee),与儒艮科(Dugongidae)的儒艮(dugong)。儒艮科的另一物种大海牛(Steller's Sea Cow)曾存活至近代,但已在18世纪时被猎捕至灭绝。

目录简介形态特征分类简介地理分布收缩展开简介

海牛目 Sirenia 哺乳纲,非洲兽总目的1目。通称海牛。外形呈纺锤形,颇似小鲸,但有短颈,与鲸不同。体长2.5~4.0米,体重达360千克左右;海牛皮下储存大量脂肪,能在海水中保持体温;前肢特化呈桨状鳍肢,没有后肢,但仍保留着一个退化的骨盆;有一个大而多肉的扁平尾鳍;胚胎期有毛,初生的幼兽尚有稀疏的短毛,至成体则躯干基本无毛,仅嘴唇周围有须,头部有触毛;头大而圆,唇大,由于短颈,头能灵活地活动,便于取食;鼻孔的位置在吻部的上方,适于在水面呼吸,鼻孔有瓣膜,潜水时封住鼻孔;肠的长度超过20米;胃分两室,贲门室有腺状囊,幽门室有1对盲囊;眼小,视觉不佳;听觉良好。肺窄而长,无肺小叶;头骨大,但颅室较小,脑不发达。

形态特征

尾巴分岔的儒艮海牛目动物相当适应水中生活,它们有流线形的身体,没有后肢与背鳍,身上毛发稀疏,前肢呈桨状便于游泳。儒艮与海牛的体型相似,由尾部可明显分辨两者:海牛的尾巴宽大而略呈圆形,儒艮则为V形尾,近似于海豚的尾鳍。 海牛目有厚而可移动的嘴唇,表面覆有浓密的短毛,可抓取海草送进口中。它们演化出特殊的牙齿替换系统,以因应食用多纤维食物造成的牙齿磨损。海牛仅具臼齿,更新方式不是一颗掉了后再重新长出新牙,而是整列牙齿由颚的末端水平地往前移动,当牙齿移动至颚的最前端时,牙根会逐渐被吸收终至脱落,跟象的牙齿结构有点像。儒艮的上下颚各有三对臼齿与前臼齿,随著年龄增长,它们的前臼齿与第一对臼齿会脱落,剩余的臼齿则会终生生长。雄性有两颗大型门齿,在青春期时会突出嘴边,但当嘴巴闭上时会被嘴唇盖住。没有外耳壳,只在头部两侧各有1个很小的耳孔;2个鼻孔皆位于吻部的顶端,潜水时会被皮膜掩盖。雌性有1对乳房,乳头位于前肢基部处。 它们的.肺很大,是浮力的主要来源;横隔膜的位置相当特殊,不像人类般与肩膀平行,而是大致与背、腹部平行,推测可能与浮力的调节有关。骨架非常厚重,尤其是肋骨,除了有铅垂般帮助下潜的功能外,对于鲨鱼等天敌的冲撞也有一定的抵御能力。皮肤相当厚,体内储存有许多脂肪,但脂肪厚度通常不及鲸类的鲸脂。雄性海牛目动物没有外露的生殖器,隐藏于腹部中段;雌性生殖器接近肛门,在尾柄前方。怀孕期一般约1年以上,1胎仅产1仔。

分类简介

儒艮科

儒艮是生活于印度-太平洋水域的海牛类,其尾鳍为似鲸类的叉型,对水的盐分要求较高而对水温要求略低。现存仅儒艮Dugong dugon一种,分布较广泛,从非洲东海岸直到西太平洋一带都能见到,北可到琉求群岛和我国广东省、台湾省海域,南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南部。过去还曾有另一种巨儒艮Hydrodamalis stelleri,又称斯氏海牛、无齿海牛,原分布于白令海,是仅有的分布于寒冷水域的海牛,体型巨大,体长可达10米,重达6吨,但由于人类的捕杀,已于1854年被捕杀灭绝。可能你不曾想到,传说中的美人鱼的原型就是憨态可掬的儒艮。

海牛科

海牛是生活于大西洋水域的海牛类,其尾鳍为特殊的铲型,仅生活于温暖水域,但是可以进入淡水。现存有1属3种:北美海牛Trichechus manatus又称加勒比海牛、西印度海牛、佛罗里达海牛,分布于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沿岸,但有时可进入淡水水域,在美国佛罗里达可见于大沼泽地。南美海牛Trichechus inunguis又称亚马孙海牛,分布于亚马孙河和奥利诺科河流域,是淡水海牛,也是数量最少的海牛类。西非海牛Trichechus senegalensis分布于西非海岸、河流以及乍得湖等湖泊中,是对淡水和海水均比较适应的海牛,的调查显示它们已经濒临灭绝。

地理分布

海牛科 Trichechidae

海牛主要分布于热带海域,仅分布于大西洋海盆一带。现存有三种不同的海牛,西印度海牛(West Indian manatee)分布于加勒比海与南美洲东北部海岸,其位于佛罗里达的亚种是唯一分布于亚热带地区的海牛,但在寒冷季节里它们会移动至温暖海域。西非海牛(West African Manatee)栖息于非洲西部海岸,与西印度海牛的栖地类似地,两者皆会逆流至大河上游,经常出现在于河口三角洲与近海多食物的平静水域。亚马孙海牛(Amazonian Manatee)仅生存于亚马孙河与其支流流域。

儒艮科 Dugongidae

儒艮是本科唯一的现生种,其族群分散,大致分布于印度洋与太平洋周边浅海地区,最西达东非与马达加斯加,北至日本的冲绳群岛,往东可达菲律宾与帕劳。目前除了澳洲附近海域以外,其他地区的族群数量皆不多。与经常上溯至大河流域的海牛不同,儒艮仅在海水中活动,以海草为主要食物,有时也会食用藻类。一般生活于近岸浅海地区,但有时可在远洋发现。 大海牛是本科另一存活至近代的物种,曾生存于白令海,为海牛目中唯一远离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物种。

篇2:食肉目

哺乳纲的1目,俗称猛兽或食肉兽。牙齿尖锐而有力,具食肉齿(裂齿),即上颌最后1枚前臼齿和下颌最前1枚臼齿。上裂齿两个大齿尖和下裂齿外侧的2大齿尖在咬合时好似铡刀,可将韧带、软骨切断。大齿异常粗大,长而尖,颇锋利,起穿刺作用。

目录食肉例子介绍食肉

犬科、熊科、浣熊科、鼬科、灵猫科、猫科和鬣狗科。灵猫科只分布于旧大陆;浣熊科几乎集中分布于新大陆;其余各科的分布均较广泛,除大洋洲外,可见于世界各地。本目动物反应迅速,动作灵敏、准确、强而有力。不论体型粗壮的熊类或小巧的黄鼬以至家猫、家犬等均具发达的大脑和感觉器官,嗅觉,视觉和听觉均较发达,例如警犬的灵敏嗅觉和家猫适应光照强弱的可张可缩的瞳孔都是人们所熟知的.。 食肉类体型矫健,四肢的趾端具锐爪,以利于捕捉猎物。生活方式为掠食性,猎物多为有蹄类、各种鼠类、鸟类以及某些大型昆虫等。捕杀方式多种多样,或隐伏要路等待,或嗅迹跟踪、潜伏靠近,凭借利齿和锐爪为武器进行突然袭击。另一种攻击方式是长距离的追逐捕杀。狼和豺等动物更发展成类似集体分工的围猎方式。猫类和鼬类是以肉为主食的典型食肉兽;犬类和灵猫类次之,除肉类外尚包括部分植物果实;熊类和浣熊类进食植物性食物的比重增大,近于杂食;鬣狗类的捕食成果经常被狮子抢夺,需要以腐肉补充,缟鬣狗则以蚂蚁为主食;大熊猫也是杂食动物,以嫩竹和竹笋为主食,会捕食其它野生动物,吃一些水果。绝大多数食肉动物单独生活,每个成体往往占据一定面积的活动区域,作为独自寻食的游猎区,并竭力守卫自己的“领地”。不少种类均具较为发达的分泌腺,北美臭鼬类的分泌物气味强烈,可使人一时昏厥。分泌腺既是自卫的武器,又是通讯联络和标记领域的手段。食肉动物多昼伏夜出。 在物种的划分上属于主要以肉为食物的动物,比如狮子,老虎等。

例子介绍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食肉目动物

北极熊

北极熊也叫白熊,是熊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其身躯庞大,体长可达2.5米以上,行走时肩高1.6米,体重可达半吨,最大的北极熊体重可达900千克。

棕熊

棕熊,身长可达3.25米,直立身高达2.7米,肩高1.50米,体重雄性180~500千克,雌性90~270千克,平均寿命30年,4~6岁性成熟,毛长约6厘米,毛色随季节变化大,是世界上第二大熊科动物。

狮子\老虎

狮是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狮的体型巨大,公狮身长可达180cm,体重190千克,母狮也有160cm,体重130千克。老虎头及身体长:1.4至2.8米;尾长:0.6至0.9米。西伯利亚虎是现存体积最大的老虎亚种:雄性体重约180至306千克,雌性体重约100至167千克。

黑熊

黑熊的体型只能算中等,头至躯干约120-180cm高,母熊的体型比较小,可能只有公熊的一半。

美洲豹\金钱豹

美洲豹又叫美洲虎,但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豹。美洲虎在大猫(豹亚科)中体形次于狮虎排名第三,体长1.5~2.3米,尾长60~90厘米,肩高75~90厘米,体重45~114千克之间。金钱豹,又称花豹,体型与虎相似,但较小,为大中型食肉兽类。体重45-90千克,体长在1.4米以上,尾长超过体长之半。

美洲狮\雪豹

美洲狮是最大的猫亚科动物,体长1.3~2米,尾长约1米,肩高55~80厘米,体重35~100千克,最大的美洲狮体重221磅(100千克)。雪豹体长110~130cm;尾长80~90cm,体重38~75千克。

鬣狗\狼

斑鬣狗身长约125厘米,肩高80厘米左右,体重50-80千克。基奈山狼是狼中体型最大的,体长1.3-2米,肩高0.9-1.1米,体重80千克。

猎豹\猞猁

猎豹的躯干长是1米到1.5米、尾长是0.6米到0.8米、肩高是0.7到0.9米、体重一般是35到70千克。外形似猫,但比猫大得多,体重18-32千克,体长90-130厘米。

犬科的代表动物。大型犬体重在70-80千克 身长90-150厘米。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

云豹\豺\狐狸

云豹体重一般也只有20多公斤,最大的也不过30公斤。 豺一般体长95-103厘米,尾长45-50厘米,肩高52-56厘米,体重13-20千克左右。成年公狐体长45―75厘米,尾长25―30厘米,体重6―10千克,母狐体长55―75厘米,尾长25―30厘米,体重5―7千克。

篇3:啮齿目

啮齿目是哺乳纲的一目。上下颌只有1对门齿,喜啮咬较坚硬的物体;啮齿目动物一般比较小,多数在夜间或晨昏活动,许多种类的繁殖能力很强。该目种数约占哺乳动物的 40%~50%,个体数目远远超过其他全部类群数目的总和,几乎遍及南极和少数海岛以外的世界各地。

目录起源进化物种特征主要分类生活习性起源进化

啮齿目在脊椎动物进化上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一支。其种类超过了所有其他哺乳动物种类的总和。啮齿动物在进化上获得成功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但首先是应归于个体较小。小的个体,就可去开辟、适应大动物所不适宜的环境,从而建立大的种群。其次是繁殖力强。强大的繁殖力,意味着其具有广阔的生活区域和对各种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啮齿动物不但在陆上生活,空中、水中也有他们的成员。空中有滑翔的鼯鼠,水中有水鼠平。此外还有荒漠中的跳鼠,森林中的睡鼠,洞穴中的鼢鼠,以及扰乱人类几万年的小家鼠。从赤道到极地,甚至高山、海岛上,到处都有他们的踪迹。

起源

最早的啮齿类化石发现于晚古新世。它的起源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啮齿目起源于灵长目的更猴类,也有根据跟骨构造怀疑它起源于古肉食类的。但近年中国发现的古新世化石表明,啮齿类的起源可能和亚洲特有的宽臼兽类如晓鼠有关。有关啮齿类的许多分类学问题至今未能解决。啮齿类的起源,一直是多年未解的问题。 一北美起源说 副鼠(Paramys atavus)化石发现在55百万年前北美最晚古新世地层中。它很像大松鼠,脚上有爪,会爬树,还有一条长尾巴,用以保持身体平衡。门齿像把大凿子,后面有5个颊齿。以副鼠为样板,推测啮齿类起源于古新世的灵长类。 二中亚起源说近年在中国发现的新材料证实,啮齿类应当起源于中亚。安徽潜山古新世地层中的东方晓鼠是啮齿类的祖先类型,内蒙古的磨楔齿鼠则是最原始的啮齿类。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安徽潜山县古新世中晚期(距今60百万年前)地层中发现了东方晓鼠的化石,它有一对大门齿,退化的颊齿,以及门齿和颊齿两种不同位置咬合机能的雏型,与啮齿类很相似(图7-2)。经过中国科学家多方研究考证,确认东方晓鼠是现今最接近啮齿类祖先的动物,现在大多数学者肯定东方晓鼠与啮齿动物起源的关系。近年在湖南衡东县早始新世地层中发现的钟健鼠的完整头骨,更加证实了这种论断。当然,晓鼠不可能是啮齿类的直接祖先,但至少可以说,啮齿类动物可能起源于晓鼠类的近亲。

进化

鼠类和兔类是哺乳动物中演化十分成功的类群,但它们的大多数对人类的发展有害无益。如果人类不珍惜、不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那也许若干年之后地球就是它们的天下了。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这些动物的繁殖力大得惊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特别的强。 一牙齿进化与地层时代划分 牙齿是研究啮齿类进化的主要依据,也是划分地层和地层对比的可靠证据。啮齿类的进化速度很快,反映在牙齿构造上的变化也快,这是鉴定、划分地层的有利条件。例如,最早的仓鼠类化石发现或起源于中国距今37百万年前的晚始新世地层中,到距今10百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在这20多Ma的时间中,仓鼠类已经历了三次大的替代。每一代各有自己的构造特征,且有许多化石代表,为划分地层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进化愈快,构造特征变异愈快,地层划分就可能越细、越精确。一种叫模鼠的田鼠类,在不到3百万年的时间里,牙齿从有根到无根,齿面的纹饰也逐渐变化。如果在地层里找到哪种模鼠,就可以推断该地层的时代了。 二啮齿动物的进化 根据牙齿、咬肌结构啮齿目动物大体分成4大类:始啮类(如今仅在北美残留一种―山河狸)、松鼠类(包括松鼠和河狸)、鼠类(家鼠、仓鼠和跳鼠)和豚鼠类(豚鼠和水豚)。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认为,南美豚鼠与其他啮齿类的相似性低于它与灵长类或其他哺乳动物的相似性,因此认为南美豚鼠不是啮齿类,从而对传统的啮齿类概念提出挑战。 始啮类繁盛在古近纪,到渐新世地球骤冷时基本上灭绝了。大间断后一些现生的科出现了,如河狸、松鼠、跳鼠和南美豚鼠等。仓鼠科动物是最庞大的,它包括仓鼠、鼠和田鼠等几大类(亚科)。最原始的是仓鼠,它发现于近40百万年前的始新世,繁盛在渐新世和中新世;当15百万年前时它的后裔―鼠类出现后就逐渐被取代了。现鼠亚科约有120属,近530种,而仓鼠亚科仅有7属18种了。田鼠亚科是仓鼠的另一支后裔,它出现在距今约5百万年前。

物种特征

牙齿

鼠类的牙齿高度特化。上下各有1对门牙(incisors),缺乏犬齿(canines),留有齿隙(diastema),前臼齿(premolar)消失或1~2枚,臼齿(molar)3枚。其门齿仅在前面有珐琅质,所以后面的软齿质比前面消耗快,结果形成总是尖利的凿刀形门牙。此外,门齿无齿根,能终生生长,所以必须磨损,以求得生长平衡。两个相对的门齿如不能相遇在一起,对它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一独特的磨牙特性,使其牙齿非常尖利、有效。这也是鼠类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之一。 牙齿的这一特性,不是鼠类特有的,实际上鼠类这一特性出现相对较晚。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哺乳动物祖先兽孔目类群(therapsids)就有这一特性。多瘤齿类(Multituberculates)是一种相当小的、似乎是最早的,有些象鼠类的一种食草哺乳动物,出现于侏罗纪,其数量大概从来都不很多,并于始新世早期灭绝,其牙齿特点也与鼠类相似。现有的袋熊、岩狸、狐猴和兔类牙齿也具有这样的特性。但象鼠类这样极端特化的例子很少。

颌骨与咀嚼肌

鼠类另一重要特征是其发达的颌骨(jaw)区域以及从此开始的、参与下颌运动的咀嚼肌(masseter)。下颌骨窝(mandibular fossa)位于鳞状骨颧突的腹面,是一个拉伸了的关节窝,缺少下颌窝后突(postglenoid process),其作用是控制下颌的前后运动。颧弓(zygomatic arch)位于颧骨的中部,其作用是连结上颌颧突和鳞状骨颧突。框后突(postorbital processes)变化较大,有些种类有,有的缺。乳骨突(paroccipital processes)较大,多数可见翼蝶骨管(alisphenoid canal),但有的很小,难以发现。其他特征还包括锁骨(clavicles)的结构,前后足的趾爪数量、结构变异,颞肌(temporalis muscle)数量变化等。 一咀嚼肌的类型 鼠类颌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附着在其表面的咀嚼肌,控制门齿的闭合,实现啮咬的目的。其原始咀嚼肌分为三种类型(图7-3)。这种模式称为始啮模式(protrogomorphous condition),在现存的啮齿类中,只有山河狸(Aplodontia rufa)属此模式。 ⒈ 表层咀嚼肌(masseter superficialis,superficial百万年sseter) 起于上颌骨颧突的咀嚼肌结(masseteric tubercle),终于下颌骨(mandible)底部的中后缘和角突。 ⒉ 侧面咀嚼肌(masseter lateralis,lateral百万年sseter) 从表层咀嚼肌后面沿颧弓下缘开始,到下颌骨底部中后缘终止。 ⒊ 中层咀嚼肌(masseter medialis, profundus,medial百万年sseter) 很小,沿颧弓中央内部开始,到下颌齿列后部结束。 二咀嚼肌演化的主要模式 由原始的始啮模式,啮齿类的咀嚼肌至少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演化、发展。 ⒈ 松鼠型模式(sciuromorphous condition) 侧面咀嚼肌起点前移到上颌骨颧突部分的颧弓前面,表层咀嚼肌起点也前移,而中层咀嚼肌的起点不变。其上颌骨颧突扩大,呈盘状(图7-4)。这种方式在松鼠型亚目中常见。 ⒉ 豪猪型模式(hystricomorphous condition) 框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从上颌骨颧突的前面移到了上颌骨颧突范围以外,而且变得非常大。通过增大的框下孔,一些起点在上颌骨颧突前面的、增加的侧面咀嚼肌沿伸到了颧弓前面(图7-5)。这种方式发生在豪猪、天竺鼠、跳鼠等许多类啮齿动物中。 ⒊ 鼠型模式(myomorphous condition) 这种模式有可能是由古老的松鼠型种类演化而来的。象松鼠型模式一样,其上颌骨颧突扩大呈盘状,改变了前面侧面咀嚼肌的起点。框下孔相对较大,有部分中层咀嚼肌从中穿过(图7-6)。 咀嚼肌三种模式是如何演化的,学者们争议很大。然而咀嚼肌演化的三种模式已被多数学者所接受,至少其演化结果在许多啮齿类可以看到。 三下颌骨 咀嚼肌在上着生部位和结构也有变化。松鼠型中,下颌骨隅突与下门齿齿槽在同一垂直平面,冠状突(coronoid process)发达。而豪猪型中,下颌骨隅突在下门齿齿槽垂直平面的外侧,冠状突退化。

主要分类

据估计,全世界现存1590~种,分属28~34科。有人根据咬肌的结构把啮齿类分为始啮 、松鼠、豪猪和鼠4个亚目。中国有14科62属160种左右,人工饲养的有豚鼠科、海狸鼠科、毛丝鼠科的少数种类。啮齿类有的有益,有的有害,有的益害兼有,但总的说来是益少害多。对于种类繁多的m齿类成员之间的亲缘关系争议比较大,主要是根据颅骨上咬肌的结构和附着情况、牙齿、下颌骨等进行分类。传统上一般分成松鼠型目Sciuromorpha、鼠型亚目Myomorpha和豪猪型亚目Hystricomorpha三个亚目,其中松鼠型亚目是最原始的m齿类,分化比较早,其成员间差异较大,有时被分成几个不同的亚目,比较常见的是将最原始的成员分出始m亚目Protogomorpha。鼠型亚目起源于松鼠型亚目,下颌骨和松鼠型亚目接近,有时可并入松鼠型亚目或再分出不同的亚目。豪猪型亚目较早和其它m齿类分化出来,成员之间体型和习性差异很大,但下颌骨均为豪猪型,也有人将其分成2~3个不同的亚目。最早的啮齿目成员见于古新世晚期,与松鼠略有些类似,後来啮齿目迅速繁盛,成为最成功的哺乳动物,其繁盛可能是多瘤齿兽等与其相似的较原始类型灭绝的原因。啮齿目多为小型的植食性动物,是各地食物链的重要构成,但不少种类食性较杂,也有少数主要食昆虫等小型动物或者食鱼,有些种类则体型较大。

松鼠型亚目

松鼠型亚目Sciuromorpha是啮齿目中出现和分化比较早的一个亚目,包括一些亲缘关系并非很近的类群,有人将这些类群升级为不同的亚目,其中有些成员也被一些专家划入其它的亚目。松鼠型亚目分布比较广泛,以亚洲、北美洲和非洲最为丰富,少数分布于欧洲和南美洲北部,而大洋洲和南美洲南部没有分布。包括: 山河狸总科,松鼠总科,河狸总科,鳞尾鼯鼠总科,衣囊鼠总科。 山河狸总科 山河狸总科Aplodontoidea和一些最早期的啮齿目成员共同组成始m类,常被单置于始m亚目Protogomorpha,是始m类现存的唯一代表。山河狸总科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史前也有少数见于亚洲,除了现存的山河狸科外,还有头上有角的米拉鼠科Mylagaulidae等其它的科。米拉鼠科的代表如中新世生活于北美洲中部平原地区的Epigaulus(右图),其体型和现在的山河狸很相似,但是雄鼠的鼻子上有一对角,它们可能随着大平原的森林变成草原而灭绝。 山河狸科 山河狸科Aplodontidae是现存最原始的啮齿目成员,拥有一些原始特征。山河狸科史前有较多种类,而现存仅山河狸Aplodontia rofa一种,分布于北美洲西北部的湿润的海岸针叶林中。山河狸体长30~40米,外形似小型的河狸,但是没有河狸那样扁平的尾巴,其尾长仅2.5米。山河狸食性广泛,可以食用多种不同的植物,并有储存食物的习惯。山河狸调节体温和保持湿度的能力均较差,需要冬眠和夏蜇,平时则挖掘复杂的洞穴居住。 松鼠总科 松鼠总科Sciuroidea是松鼠型亚目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支,包括松鼠型亚目超过半数的种类,分布也遍及松鼠型亚目的全部分布范围。其成员的外形和习性差别非常大,这些成员均归于松鼠科Sciuridae,其中又分为可以滑翔的鼯鼠亚科Petauristinae和不会滑翔的松鼠亚科Sciruinae,也有人将鼯鼠亚科提升为一个科。 松鼠科 松鼠科Sciuridae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科,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适应从半荒漠、高山到热带雨林的多种不同生活环境,有些种类还出现在城市花园中。松鼠科成员依生活习性可以分成树栖、夜行性、可以滑翔的鼯鼠类,树栖、昼行性、不能滑翔的松鼠类和地面生活的地松鼠类三大类,虽然彼此差异较大,但多有较大的眼和或多或少蓬松多毛的尾。鼯鼠类是所有会滑翔的哺乳动物中最著名的代表,以东南亚最为丰富,邻近的亚洲东部和南部也有少数,另有飞鼠属Pteromys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美洲飞鼠属Glaucomys分布于中北美洲。松鼠类是人们最熟悉的动物之一,其中松鼠属Sciurus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属,多数成员分布于美洲,但是也有几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其它的树栖松鼠以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属种最多,体型差异也较大,其中东南亚和南亚的巨松鼠如可见于中国广西、云南的两色巨松鼠Ratufa bicolor(右图)体重可达2~3公斤。非洲的树栖松鼠体型差异也较大,其中体型最小的成员体重仅10克左右。地栖的松鼠以北美洲最为丰富,欧亚大陆北部和非洲也有不少。地栖的松鼠中包括一些体型较大的成员,如土拨鼠Marmota又称旱獭,大者体重可达8公斤。常见的花鼠Eutamias sibiricus习性介于树栖松鼠和地栖松鼠之间,挖洞穴居,但也常在树上活动。花鼠分布于东亚北部,在美洲另有近20种种与其相似的美洲花鼠Tamias,也有人将二者合并为一属。

豪猪型亚目

较早从其它m齿类分化出来,其成员种类不多,但是彼此间的形态和习性有较大的差异,是啮齿目中种类最少而科最多的一个亚目。豪猪型亚目成员虽然外形差异较大,但是解剖结构比较一致,头骨和下颌均为豪猪型,咬肌穿过大眶下孔,门齿和釉质层全为复系式,颊齿四个,为脊型齿。豪猪型亚目的起源和演化关系尚不明确,较早的化石出现于埃及一带,但不久在大西洋彼岸的南美洲也能见到,推测豪猪型亚目的早期类型可能和灵长目同一批从非洲到达南美洲,是第一批到达南美洲的m齿类,而後分别在非洲和南美洲演化。豪猪型亚目可以大体分为非洲类型和美洲类型两个大类,其中美洲类型种类更多,也更具多样性,并且有些类型有向著较大性草食动物进化的趋势。另外旧大陆的豪猪科Hystricidae与这两个类型均有一定区别,分类地位不确定。 豪猪科 豪猪科Hystricidae是豪猪型亚目中分布最广的一科,分布遍及非洲和亚洲南部,在南欧也能见到,是豪猪型亚目唯一见于欧亚大陆的成员,而以东南亚种类最多。豪猪科成员以身上有棘刺而著称,身上的毛演化成保护性的棘刺在很多哺乳动物中都出现,而m齿类中甚至在豪猪型亚目中就出现在多次,但是以豪猪科的刺最为发达。豪猪科的棘刺比较容易脱落,有些种类还可以将棘刺射出,豪猪身体後方的棘刺要比前方的更发达,抵御敌害的典型姿势就是将身体背向对方。其豪猪科分成短尾和长尾两个类型,短尾的类型包括豪猪Hystrix和南洋豪猪Thecurus,体型大而粗壮,身上的刺较长,在森林和草原中都有分布。其中南非豪猪Hystrix africaeaustralis身长超过80米,刺最长达30米,是所有哺乳动物的棘刺中最长的。长尾类型包括扫尾豪猪Atherurus和长尾豪猪Trichys,体型较瘦小,刺较短,尾长,尾的末端有一丛较长的刺,尾巴摇动时可发出声音,用以警告敌手。中国有2~3种豪猪和1种扫尾豪猪。 美洲豪猪科 美洲豪猪科Erethzontidae与旧大陆的豪猪科外形非常相似,是豪猪科在新大陆的对应,但是二者的亲缘关系却不是很近。与豪猪科一样,美洲豪猪科的分布也非常广泛,在南北美洲重新相连後,从南美洲到达了北美,现在北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南到阿根廷都能见到,包括豪猪型亚目中分布最北的成员。与豪猪科相比,美洲豪猪科的刺较短,较细,通常不超过4米。美洲豪猪科主要为树栖性,有适合爬树的爪子,其中树栖性最强的树豪猪Coendon还有能缠绕的长尾。例如:北美豪猪,卷尾树豪猪,兔豚鼠。・ 豚鼠科 豚鼠科Caviidae全部为分布于南美洲的地栖性植食性动物。豚鼠科成员身体肥胖,体型中等到较大,腿较短或较长,尾极短或者无尾。豚鼠科最著名的成员当属豚鼠Cavia porcella,豚鼠因身体肥胖似小猪而得名,被广泛当做宠物和实验动物饲养,又称“荷兰猪”。豚鼠科比较特殊的成员是兔豚鼠(长耳豚鼠)Dolichotis patagona,因耳朵较长似兔而得名。兔豚鼠分布于南美洲南部的巴塔格尼亚草原,其体态不似m齿类而略似善于奔跑的有蹄类,也被称为鹿豚鼠。兔豚鼠体型较大,体重可接近10公斤,四肢非常长,可以在草原上快速奔跑,例如:白臀豚鼠。 水豚科 水豚科Hydrochoeridae是向较大性食草动物方向发展的m齿类,包括现存体型最大的m齿类,而一些化石类型体型更大。水豚科现存仅水豚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一种,分布于巴拿马到阿根廷北部,也有人将北部的水豚另分出一种巴拿马水豚Hydrochoerus isthimus。水豚体型似猪,为半水栖性,脚上有半蹼,无尾,善于游泳和潜水,成群生活在水域附近,食水生植物。水豚体长超过1米,体重可达66公斤,是南美洲大型肉食动物的主要食物之一。例如:水豚(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 花背豚鼠科 花背豚鼠科Dinomyidae成员现存仅一种,即花背豚鼠Dinomys branickii,而在史前尚有较多种类。花背豚鼠又称长尾豚鼠,是豚鼠类中唯一尾部较长的成员。花背豚鼠体型较大,长可达80米,身上有花斑,体型和花纹均和斑豚鼠非常相似,只是尾巴长、四肢略短而行动缓慢。花背豚鼠分布于南美洲西北部安第斯山区的'森林中,北到哥伦比亚,南到玻利维亚。例如:花背豚鼠(Dinomys branickii)。 毛臀刺鼠科 毛臀刺鼠科Dasyproctidae是一些体型中等到较大的善于奔跑的路栖m齿类,体型酷似小型的有蹄类。毛臀刺鼠科包括中等体型的昼行性的毛臀刺鼠Dasyprocta、体型略小的的昼行性的长尾刺鼠Myoprocta和体型较大的夜行性的斑豚鼠(刺豚鼠)Cuniculus(Agouti),其中斑豚鼠有时被列为单独的科。毛臀刺鼠科成员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中,有些在热带稀树草原地区也能见到,常出现外水域附近,其中多数种类分布于南美洲北部,也可见于中美洲并可北达墨西哥。毛臀刺鼠科成员是拉丁美洲肉食动物和印第安人的重要食物来源,对植物种子的传播也有一定作用。例如:橙色毛臀刺鼠(Dasyprocta aguti),斑豚鼠(Cuniculus paca),短尾绒鼠(Chinchilla brevicaudata)。 ・ 绒鼠科 绒鼠科Chinchillidae又称毛丝鼠科,现存有绒鼠Chinchilla、山绒鼠Lagidium和平原绒鼠Lagostomus三个属,是特产与南美洲南部的中型m齿类,均身披浓密的丝状绒毛。绒鼠Chinchilla体型较小,毛质更优,属于所有动物中最优质最昂贵的毛质,其野外种群也因此受到威胁。绒鼠相貌可爱,也被普遍当作宠物来饲养,被称为“龙猫”。山绒鼠有很长的耳朵,外形极似有长尾的兔子,大小也与兔子相仿。平原绒鼠耳朵较短,面部有黑色条纹,易于辨认。平原绒鼠的雌雄差别很大,雄鼠体重是雌鼠的两倍,重达8公斤,是绒鼠科体型最大的成员。例如:黑毛山绒鼠(Lagidium viscacia)。 华毛鼠科 华毛鼠科Abrocomidae仅以南美洲中部的华毛鼠Abrocoma为代表,有2~3种。华毛鼠外形似普通的老鼠,而身上有类似绒鼠的浓密绒毛,只是毛质要次于绒鼠。华毛鼠生活于较寒冷的山区,主要在地面活动,也能爬树,食植物性食物。华毛鼠科的亲缘关系有一定争议,有人认为和绒鼠科比较密切,有人认为和八齿鼠科或针鼠科关系比较密切。例如:贝氏华毛鼠(Abrocoma bennetti),灌丛八齿鼠(Octodon degus),鼹八齿鼠(Spalacopus cyanus)。 ・ 八齿鼠科 八齿鼠科Abrocomidae是适应穴居生活的m齿类,分布于南美洲南部和西部的平原和山区。典型的八齿鼠科成员外形略似普通的老鼠而头部比例较大,口鼻部较圆,四肢短,其中穴居性最强的鼹八齿鼠Spalacopus cyanus则有较多的穴居性特化。八齿鼠科成员均善于挖洞,食植物的块茎、块根等地下部分。 梳鼠科 梳鼠科Ctenomyidae分布于南美洲南部,外形和习性与北美洲得衣囊鼠非常相似,相当于衣囊鼠在南美洲的对应,但二者亲缘关系较远。梳鼠科与八齿鼠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可合并为同一科。梳鼠与八齿鼠、衣囊鼠一样为穴居性的m齿类,居住在复杂的洞穴系统中,食植物的地下部分。梳鼠的牙齿相对较大,在挖洞时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几乎一生都居住在地下,很少上到地面。例如:巴西梳鼠(Ctenomys boliviensis)。 针鼠科 针鼠科Echimyidae是身上有棘刺或者硬毛的中型m齿类,分布于中南美洲从尼加拉瓜到巴拉圭之间。针鼠科成员生活于地面或者树上,其中树栖的成员尾较长,身体比较纤细;地栖的成员尾较短,身体比较粗壮;而体型介于二者之间的成员即在地面活动也在树上活动。针鼠科成员食多种不同食物,常生活在水域附近,在中南美洲属于比较常见的动物。例如:金尾针鼠(Echimys 20chrysurus)。 牛鼠科 牛鼠科Capromyidae包括分布限于西印度群岛的十多种牛鼠和分布南美洲中南部的河狸鼠Myocastor coypus,其中河狸鼠有时被列入针鼠科或者自成一科。牛鼠科成员体型较大,身体粗壮,适合不同的生存环境。西印度群岛的牛鼠多为树栖性,有些种类有可以缠绕的尾,也有一些则为短尾,其中最大的种类体重达7公斤。由于岛上引进了B等外来动物,牛鼠已经比较珍稀。河狸鼠情况正好相反,由于毛质和肉味均佳而被引入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很多地方,逃到野外的河狸鼠适应力极强,常能很好的生存,有些则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河狸鼠体重5~10公斤,为半水栖性,脚上有蹼,水性极好,在河岸挖洞居住,食水生植物,偶尔也食小型水生动物。例如:河狸鼠(Myocastor coypus),长尾牛鼠(Capromys pilorides),大藤鼠(Thryonomys swinderianus)。 ・ 藤鼠科 藤鼠科Thryonomyidae又称甘蔗鼠科,因常在甘蔗田中活动并喜食甘蔗而得名(藤条和甘蔗等节茎植物都可用英文Cane来表示)。藤鼠科现存仅藤鼠Thryonomys一属。藤鼠科成员体型较大,身体粗壮,和美洲的一些豚鼠有些相似,其中大藤鼠Thryonomys swinderianus体重可达9公斤。藤鼠科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地,比较常见,常被一些土著部落捕捉作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也是非洲经济作物的主要破坏者之一。大藤鼠常在多芦苇的水域附近活动,水性较好,遇到危险会逃进水中。 岩鼠科 岩鼠科Pteromuridae仅岩鼠Petromus typicus一种,分布于非洲西南部地区,从安哥拉南部经纳米比亚到达南非西北部。岩鼠的体型类似地松鼠,而习性颇似岩蹄兔,喜欢在岩石上晒太阳。岩鼠为群居性,由一个成...

生活习性

多数啮齿类在夜间或晨昏活动,但也有不少种类白昼活动。冬季活动量一般减少,在冬季到来前,或在体内贮存脂肪供蛰伏时用;或秋季开始储存食物。有些口中生有临时贮放食物的颊囊。生活在中亚沙漠区的细趾黄鼠有夏眠习性。 林区的种类常在树杈上、树洞内或树根下筑巢,而巢鼠在高草的上部做巢。两栖的个别种类在水边筑巢,部分洞口开向水中,河狸修造浮在水面上的巢和水坝。 多数种类取食植物,有些也吃动物性食物。许多鼠类与仓鼠类的臼齿咀嚼面都有适于碾磨植物种子的结构,有2~3列丘状齿尖或复杂的齿纹;以啃食树木为生的河狸则具有巨大而锋利的门齿和适于压嚼木质的阔臼齿。啮齿类的牙齿数一般不超过22枚,但非洲的多齿滨鼠属有28枚牙齿,而新几内亚的一齿鼠只有4枚门齿和4枚臼齿。

篇4:鳞甲目

鳞甲目(Pholidota),哺乳纲的1目。仅包含穿山甲科穿山甲属。体外覆有角质鳞甲,鳞片间杂有稀疏硬毛。头小,不具齿,吻尖、舌发达,前爪长,适应于挖掘蚁穴、舐食蚁类等昆虫。

目录简介体态特征种类生活习性简介

分布于亚洲、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南方产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其鳞片为中药原料。无牙齿,曾被列入贫齿目。但与食蚁兽等贫齿动物并无真正的亲缘关系,只是形态相似而已。食蚁兽等的后胸椎和腰椎具特殊的关节突,而本目动物则无,因此另立为鳞甲目。本目化石在欧洲见于第三纪。现生种见于亚洲和热带非洲。 共同特点是:没有牙齿。舌发达。头骨粗大,呈圆锥形,颧弓不完整。鼻骨大,上枕骨也大。耳壳呈环形。头顶、头侧、颈部、身体和尾巴均覆盖着大而呈复瓦状排列的硬角质厚鳞片。颏部、颈部下方及腹部具毛而无鳞片。爪长,尤其是前足中趾的爪特长,可以用于抓蚁巢。尾巴扁而阔。 鳞甲目动物栖息于森林、浓密的灌丛、开阔地带或大草原等地。陆栖或树栖。以白蚁、蚂蚁等为食。分布于亚洲、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欧洲德国南部和西班牙渐新世和中新世地层和亚洲更新世地层中发现有鳞甲目动物的化石。

体态特征

身体细长,体长30~92厘米,尾长27~88厘米,体重一般2~5千克,最重达25千克以上,雄兽常较雌兽大些。头、嘴和眼均小,耳壳有或缺;四肢短粗,各具5指(趾);尾扁平而长;躯体披以暗褐、暗橄榄褐或浅黄色鳞片,覆瓦状排列,可为防御天敌侵害的工具;舌细长,能伸缩,适于舔食蚁类及其他昆虫;具双角子宫和散布胎盘,雌兽胸位有乳头两个。地栖或树栖。独居或雌雄结对。性怯懦,遇敌即将躯体卷曲成球状,把头部埋在其中,并耸起鳞片,保护自己,有时还从肛门排出恶臭液体,以驱避天敌。尾可缠绕,极善攀援。树栖者白天隐于树洞,地栖者挖洞或利用他种动物的弃洞。晚上活动,食白蚁、蚁类及其它昆虫。每胎1仔,出生后第2天鳞片即由软变硬。

种类

穿山甲科(Manidae):又称鲮鲤科,现存1属7种,其中非洲4种,亚洲南部3种,也有人将非洲的单列为一属,有些新的分类法甚至认为而非洲和亚洲的穿山甲可以分置于不同的亚科。穿山甲身披覆瓦状排列的鳞甲,遇敌害可全身蜷缩成球状。穿山甲可分为树栖和地栖两个类型,但地栖者也可爬树,树栖者如非洲中西部的长尾穿山甲Manis tetractyla有很长的尾,尾部有缠绕性。各种穿山甲外形上大体相似,只是大小和尾部的长度有较大的区别。其中小型种类体重1~2公斤,而非洲的大穿山甲体重可达25~35公斤。我国可见中华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两种。 学术界曾经为穿山甲类的分类地位大伤脑筋,从前有人根据它有锐利的爪,善于挖掘洞穴和以蚁类为食等与土豚相似的特点,把它列入管齿目,或者叫做“掘穴目”中,但穿山甲类没有土豚所具有的.颊齿。后来又将它同食蚁兽、犰狳、树懒等贫齿目动物划归在一起,因为穿山甲类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贫齿”类,嘴里连一枚牙齿都没有。但是,穿山甲类身体表面的硬甲为角质,没有犰狳那样的骨板;活动细长舌头的肌肉,在食蚁兽是附着在胸骨上,而穿山甲类则附着在更后面的下腹部上,也就是说,它最后面的一对肋软骨的上端由背骨分离,成为胸骨的延长,并通过腹面后方到达腹部的后端附近,其后端还附着有活动舌头的肌肉,所以它的舌头的外观虽然与食蚁兽相同,但是其附着的方式完全不同。特别是穿山甲类的身体外表披着鳞甲,是其独一无二的特征,与贫齿目或土豚目的动物完全不同。它是很早就从原始食虫类祖先那里分化出来,在动物进化过程中成为独立的一支,所以最终将其单立为一个独立的目,即鳞甲目,拉丁学名的原意为“有鳞的食蚁兽”,其与贫齿目或土豚目类似的特征和习性,完全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趋同现象。 鳞甲目动物栖息于森林、浓密德灌丛、开阔地带或大草原等地。陆栖或树栖。以白蚁、蚂蚁等为食。分布于亚洲、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欧洲德国南部和西班牙渐新世和中新世地层和亚洲更新世地层中发现有鳞甲目动物的化石。 仅包含穿山甲科穿山甲属。无牙齿,曾被列入贫齿目。但与食蚁兽等贫齿动物并无真正的亲缘关系,只是形态相似而已。食蚁兽等的后胸椎和腰椎具特殊的关节突,而本目动物则无,因此另立为鳞甲目。本目化石在欧洲见于第三纪。

生活习性

栖于山坡洞穴内,傍晚出外觅食,以白蚁和蚂蚁为食,包括蚁类幼虫及卵。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饱食的胃内容纳有半公斤白蚁。还能上树去寻食白蚁,上树时用锐爪钩住树干,再用强大的尾抵住或卷住树干。夏末秋初发情交配,随之入洞内妊娠、分娩与哺育,翌年初春,幼仔即由母兽携带出洞,有时可见母兽背着幼仔活动,甚至有3只幼仔争先骑到母背上的有趣情景。穿山甲大量消除白蚁,对人有益,已列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篇5:关于目标的

关于目标的范文1:目标→奋斗→成功

梦想的力量有多大?

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可以让我们略窥端侃:在美国着名的学府哈佛大学,依然有很多年轻人没有认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一年,在毕业生即将迈出校门的时候,校方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有关人生目标及职业生涯的追踪调查。初期结果显示: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仅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着清晰而长远的目标。25年过去了,那3%的人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了社会的精英;而其余的人,相较之下,他们的成就明显差了很多。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有了目标要去奋斗才能成功。小时候,看电视里动画片演的生动有趣,栩栩如生,便想做一名演员;渐渐地,我长大了,读得懂书了。看到别人的文学作品,我又想做一名小说家;终于,我建立了自己真正的梦想。我看到别人都在玩乒乓球,并笑呵呵的,我边问了问爸爸。原来,乒乓是我们的国球,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便又想做一名运动员,为国争光。就算参加不了比赛,但这依然是我的梦想,是一个不能放弃的梦想!

时间如流水,“哗啦”“哗啦”的流走了。我的球技也练得越来越强了。从只能做捡球任务的新手升级成了一个有实力的“士兵”了!我已经学会了侧旋、上旋、切、抽等等常见的“技能”。但我始终都不会的一个技能——反抽。所以,我为这个梦想必须请高人指点一番呀!每当我出现放弃这个念头,我的脑海便出现了8个字,“只有奋斗,才有成功”。

虽然不能现在就得到答案,但我一定要奋斗,因为我坚信:目标→奋斗→成功!

虽然困难,实在无法消灭它,不如像流水一样,在大山旁边寻找较低处,绕山而行。只要不忘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到达梦想,走出风雨,看到彩虹。勇敢、执着,将命运的所打破;痛苦、冷漠,让我更精彩地活。张开翅膀,逆风飞翔,穿过漫长的黑夜,追寻黎明的阳光。

关于目标的范文2:一个理想一个目标

一个理想。一个目标,有理想才会有目标。人一生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使我们趄那个方向努力前行。

但在数天胜数的理想中,挑到一个值得自己喜欢的理想,这是件非常难决择的事情,但犹豫至终的我终于定下了自己的理想——当一名导游。

导游,一个多么令人自豪的名字——领导着全世界的游客不浏览我们祖国的风景多名胜。对,曾经的我想环游出界,而现在的我只想环游中国。

自从我发现家乡中时不时的出现了一些外国游客,我便萌发了这个想法。想想在为外国人来介绍我们中国的风景这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啊!并肯还能把我们中国那些名胜古迹,把悠久的历史介绍给国人,让他们知道呼了我们这行的介绍都去参军来保护中国呢!也说不定哦!

“理想和行动要结合起来,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正如伟大的鲁迅先生说得一样,自从我树立好了理想,我便开始了努力。

我喜欢上了地方课,听着老师滔滔不绝的介绍着我们的名胜古迹时,我有着一般自豪感,而老师每次说得我都铭记于心,等到有机会可以去那里的时候,再把平时所积累的那个地主的知识通通讲出来给陪伴我国行的人听,既可以为以后当导游做锻炼,又可以在他们面前做一番小导游的风采,真是一举两得。

而做导游可是要口才好呀!,于是我上语文课,老师提问时,只要我知道都会举起我的小手来锻炼我的口才。

是啊!每个人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都会为自己树立一些理想。无论这些理想的实现是困难或是容易,它们都会同一定的志向联系在一起,既而转化成一种坚强的意志宰人们的行动,催人向上,自强不息。

可以说,树立了理想,就是确定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理想,也是个人价值实现人生价值实现的一种表现。然而,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奋斗。总之,有奋斗才会有成功嘛!我坚信只要我肯努力,我的理想离实现应该就不远了吧!

让我们在放飞理想的同时,在前进的征途中展翅高飞吧!

关于目标的范文3:经验与目标

语文,是门博大精深的文化,在初中学习语文的这段时间里,我获益良多,从而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初中时段,我们学的课本里的课文很多,但考试并不考文章的内容,我们学习这些课文是为了学习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理解这篇文章,以及掌握这篇课文的重要字词,便于我们在面对一篇新文章时的理解。这都是为了考试,所以我就围绕考试这个方法来分析我学习的经验。

考试的第一部分是语言运用,一般我们学习课文时,重要的字词需要掌握和一些字词的意思,还有这些字词需要平时的积累。第一部分里还有排序,概括内容这些题目,做这些题目,是有方法的,例如,排序这题,首先我们要认真看清序号里的内容,选完之后,按你选的序号连起来读一下,看一下通不通顺。

考试的第二部分是古诗文阅读与积累,里面包括古诗赏析和古诗文填空,文言文。古诗赏析需要了解古诗的意思,可以从诗中的一些字词,分析出作者写这首诗的心情、天气、时节、地点等,进而进一步分析。做文言文时,与平时在课堂上学习文言文时积累的一些重要字词的意思或平时课堂上老师讲文言文练习时的积累有关,自己也要勤做笔记,古诗词填空需要平时间的勤背诵,不写错字,自己默写。

第三部分就是现代文阅读,我们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了解这篇文章的结构,然后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一些问题,是可以在文中寻找的,有些就要靠自己的理解,有时需要多读几遍文章。

对我而言,我在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方面中较差,所以我要掌握好做题的方法,提高我自己的做题能力。

试卷的第四部分就是综合性学习和作文,写作文时,先审题,根据主题或题目,构想好大概内容。写开头时,语句要优美,精练,整篇文章下来,内容要丰富,层次分明,有粗有细,并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优美,更生动。写作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字迹工整,不乱涂乱画。

这就是我的考试经验,对语文学科,我认为自己要达到优秀,绝对不能低于90分,现在,我要更加努力,达到这个目标。

篇6:关于目标的

关于目标的范文4:目标与希望

目标是干涸的沙漠中的一汪清泉,鼓励人们勇往直前,目标是黑夜中的一束灯光,指引人们走向黎明,目标是寂寞寒冬中的一丝暖阳,给人们带来希望,目标是实现心中希望的不竭力量之源,有了目标,就有了希望。

翻开史书,多少英雄人物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去奋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的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目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目标,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倾注自己毕生的心血只为完成一个目标,他们坚定不移,所向披靡,因为他们有目标,正是他们的坚持,让目标成为现实,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失望变为希望。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倾注于音乐创作,但天有不测风云,在贝多芬26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贝多芬身上——耳朵失聪,这对一个热衷于音乐的人来说无疑等于失去一切,但贝多芬为了自己的目标音乐创作,毫不气馁,尽管他也有抱怨,尽管他也有过绝望,尽管他也有过颓废,但最终他的目标占用了他的懦弱,于是,他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终于,他成功了,正是由于他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目标,他才有了希望。

我们又何尝不能做到这样呢?如今,我已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面对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我也曾徘徊过,我也曾失败过,我也曾迷茫过,但我知道逃避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只有朝着目标勇敢地往前走才有希望,因此,我不断努力,不断奋斗,不断拼搏,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实现我的目标:踏上重点大学的校门,做一个有希望的人。

只要我们努力奋斗,不断朝目标努力,我们就一定会有希望。

目标可以指引人们走向成功,走向希望,走向未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只要有目标,就有了为之奋斗的不竭力量之源,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就有了奋斗的希望,也就有了拼搏的力量。

正所谓“此时不博,更待何时”,让我们踏着目标,不断努力奋斗,不断拼搏,驶向希望的彼岸,是的,让我们相信:目标就等于希望,奋斗就等于成功吧!

关于目标的范文5:一个理想一个目标

一个理想。一个目标,有理想才会有目标。人一生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使我们趄那个方向努力前行。

但在数天胜数的理想中,挑到一个值得自己喜欢的理想,这是件非常难决择的事情,但犹豫至终的我终于定下了自己的理想——当一名导游。

导游,一个多么令人自豪的名字——领导着全世界的游客不浏览我们祖国的风景多名胜。对,曾经的我想环游出界,而现在的我只想环游中国。

自从我发现家乡中时不时的出现了一些外国游客,我便萌发了这个想法。想想在为外国人来介绍我们中国的风景这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啊!并肯还能把我们中国那些名胜古迹,把悠久的历史介绍给国人,让他们知道呼了我们这行的介绍都去参军来保护中国呢!也说不定哦!

“理想和行动要结合起来,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正如伟大的鲁迅先生说得一样,自从我树立好了理想,我便开始了努力。

我喜欢上了地方课,听着老师滔滔不绝的介绍着我们的名胜古迹时,我有着一般自豪感,而老师每次说得我都铭记于心,等到有机会可以去那里的时候,再把平时所积累的那个地主的知识通通讲出来给陪伴我国行的人听,既可以为以后当导游做锻炼,又可以在他们面前做一番小导游的风采,真是一举两得。

而做导游可是要口才好呀!,于是我上语文课,老师提问时,只要我知道都会举起我的小手来锻炼我的口才。

是啊!每个人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都会为自己树立一些理想。无论这些理想的实现是困难或是容易,它们都会同一定的志向联系在一起,既而转化成一种坚强的意志宰人们的行动,催人向上,自强不息。

可以说,树立了理想,就是确定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理想,也是个人价值实现人生价值实现的一种表现。然而,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奋斗。总之,有奋斗才会有成功嘛!我坚信只要我肯努力,我的理想离实现应该就不远了吧!

让我们在放飞理想的同时,在前进的征途中展翅高飞吧!

篇7:树目

树目为小型树栖食虫的哺乳动物,结构上既有食虫类的特点(具爪,臼齿原始等),又有灵长类的特点(脑较大,嗅叶较小,骨质眼眶环完整,拇指和其他4指稍能相对)。仅有1科16种,均分布于东南亚热带森林中,外形似松鼠・其代表动物为树。

目录基本信息分类基本信息

树目(Scandentia)哺乳纲的一目。生活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有2科5属20种。在分类地位上界于原始食虫类与原始灵长类之间,体形似松鼠。树的分类地位迄今尚有不同意见。有的学者将它归入食虫目,也有的学者把它归入灵长目,认为是灵长类主干上最原始的一支。近年来新的见解,将树类独立列为树目。其结构上既有食虫类的特点(具爪而不是指甲,臼齿也很原始),又有灵长类的特点(脑较大、嗅区较小,有完整的围眼骨环,拇指和其余四指稍能对持)。树(Tupaia glis),体形似松鼠,但吻较尖长;尾毛蓬松,两侧对生。头骨的眶后突发达,形成一完整的眼眶骨环,使眼窝和颧骨完全分开(松鼠不具完整的眼眶骨环)。昼间活动,营树栖生活,以昆虫为食。我国仅1属,1种,产于云南、海南岛和广西。由于树在进化上所处的中间地位,在动物学上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用树的内脏进行组织培养,用于病毒的接种等多项科研,效果均很好,因而被称为“实验动物的新星”。

分类

树目 树科 南印树属 南印树Anathana ellioti 光尾树属 婆罗洲光尾树Dendrogale melanura 北光尾树Dendrogale murina 树属 缅甸树Tupaia belangeri 金腹树Tupaia chrysogaster 背纹树Tupaia dorsalis 普通树Tupaia glis 细树Tupaia gracilis 霍氏树Tupaia javanica 长脚树Tupaia longipes 倭树Tupaia minor 卡拉绵树Tupaia moellendorffi 山树Tupaia montana 尼科巴树Tupaia nicobarica 巴拉望树Tupaia palawanensis 彩树Tupaia picta 红尾树Tupaia splendidula 大树Tupaia tana 细尾树属 细尾树Urogale evereti 羽尾树科 羽尾树属 羽尾树Ptilocercus lowii

篇8:鲸目

鲸目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包含了大约八十种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有胎盘哺乳动物。“鲸”本身定义比较模糊,鲸目可以包含所有鲸类,还有特定科的鲸类。鲸目中就有海豚,杀人鲸和巨头鲸属于海豚(Delphinidae)科。鲸目分为两个子目:须鲸(Mysticeti)亚目和齿鲸(Odontoceti)亚目。齿鲸类的体形变异比较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仅有1米左右,最大的也在20米以上。

目录形态特征分类地位起源之说生物学描述形态特征

完全水栖的哺乳动物。体长1~30余米,体形似鱼,皮肤裸露,仅吻部具有少数毛,无汗腺和皮脂腺。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体内仅存1对小骨片。尾末皮肤左右扩展而成水平尾鳍。无耳廓,由于皮肤下有1层厚的脂肪,借此保温和减少身体比重,有利于游泳。有的种类具有背鳍。眼小,无瞬膜,也无泪腺,视力较差,有的主要靠回声定位寻食避敌。外鼻孔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虽无耳廓,但听觉灵敏。肺左右各1叶。水中哺乳。胃分4室。一般以软体动物、鱼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能捕食海豹、海狗等。分布于全世界各海洋。

分类地位

域: 真核生物域 Eukaryota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Phylum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mammals 亚纲: 真兽亚纲 Tberia 目: 鲸目 Cetacea

起源之说

从解剖学的观点看来,鲸类的许多特质都显现了对于海中生活的高度适应,然而,解剖学上的证据,并不足以解答许多有关鲸类起源的问题。但是从生化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鲸类与有蹄类关系较近,且化石记录(约5000万年前)也支持鲸类是由有蹄类演化而来。 鲸类的祖先,极可能是产于北美、欧洲与亚洲的陆栖有蹄类动物――中爪兽科(中兽科,Mesonychidae) 。中爪兽的成员有的娇小如家犬,也有的高大如熊,但是许多动物的演化过程都是由小而大,因而鲸类有可能是由小型的中爪兽演化而来。 根据推测,这些齿数不多,在浅水区捕鱼的中爪兽,经由逐渐转变为水陆两栖的生活形式后,再于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变成今天的各种鲸与豚。 目前已知,最早出现的鲸类为古鲸亚目(Archaeocetes)原鲸科(Protocetidae) 。 原鲸科动物均出现在5000万年前,化石分布在亚洲、非洲及北美。科学家对于在现今巴基斯坦被发现的Pakicetus的了解较多,这个生活在5300-5000万年前的生物化石,是个喷气孔(鼻孔)已移向后方,具有狭长脑室,且仍具有后肢的.动物。在同时期的印度岩层中发现的化石证据也显示,在早期的鲸类间,已经有着难以想象的高度生态歧异性。 较先进的古鲸亚目动物,是曾经被认定为爬行动物的械齿鲸科(Basilosauridae)。这个科的动物大约存活在4500-3800万年前,虽然最早在Louisiana被美国地质学家发现,但类似的化石也广泛的在新西兰甚至南极被发现。这发现显示古鲸亚目在4000万年前便已扩散到南方水域。 较先进的古鲸亚目中另一分支,是至少包含有6种动物的Dorudontinae,他们有较窄小的上颚,可能为滤食性;或是像现生大多齿鲸般,能藉此构造迅速夹住鱼、乌贼及鸟。 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后,古鲸亚目终于在渐新世(Oligocene)走入灭绝一途。但鲸类家族中的另外两个分支,即须鲸亚目(Mysticeti)与齿鲸亚目(Odontoceti),却走出了过去的历史,衍生出13科近80种的各类迷人生物,充实了我们的海洋生命力。

生物学描述

如同所有哺乳动物,鲸用肺呼吸,是温血动物,其幼崽由哺乳喂养,还有少许毛发。肺容积大,每次呼吸换气彻底,潜水后对氧的使用经济,从而鲸能潜水30~7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才浮出水面换气一次。大多数小型鲸是浅层潜游者,而一些大型鲸类则能深潜,如抹香鲸能深潜900~1134米。鲸前肢形成鳍,后肢完全退化,尾巴变成尾鳍,鼻孔在头的上部。特别值得瞩目的是蓝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动物,体长可达30米,重达180吨。 鲸被认作为掠食者。它们的食物品种分布从微生物到大型鱼类非常广泛。所有的哺乳动物,包括鲸都需要睡眠,但鲸为了呼吸而保持清醒只能使它们一个脑半球处于睡眠状态。所以鲸从不沉睡却能够得到所需的睡眠。鲸大约一天“睡”8小时。 雄鲸利用输精管将精子排入雌性体内。完成受精过程后,精子和卵子在母鲸体内结合。母鲸通常只生一只幼鲸。怀孕期基本上都在一年左右。有的幼鲸哺乳期也许要一年,养育期较长,有的幼鲸在出生以后,甚至会跟着母亲好几年才断奶。它们在生存环境里,会遇到鲨鱼的捕食,所以母子之间会建立非常强的关系。一些鲸的成熟期很晚,大约要七到十年。鲸的生殖器官在游泳时避免阻力而缩回体内。母鲸有1对乳头,靠乳房周围肌肉的收缩将乳汁挤到仔鲸口中来喂养幼崽。 鲸的寿命约60~70年。

篇9:实习目(精选)

这次实习是我们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实习。本次实习为了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我们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我们的潜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真正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校园允许我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及兴趣爱好寻找单位实习,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提高我们的实际工作潜力,为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10:实习目(精选)

毕业实习是极为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透过较长实践的实习,使我们走向社会,接触本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在实践中结合理论加深对认识和总结,再次学习,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接轨,逐步认识体会,从而更好地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体验社会,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学会感悟,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团结协作,为以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必须的基础。

开学典礼活动方案

新生开学典礼策划书

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活动总结

春季开学典礼活动方案内容

开学典礼活动方案策划

2022开学典礼活动策划方案

开学典礼优秀活动方案

开学典礼策划

小学开学典礼活动方案

2022年秋季开学典礼主题活动方案

开学典礼的目的
《开学典礼的目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开学典礼的目的(通用10篇)】相关文章:

开学典礼活动策划方案2023-04-18

开学典礼策划活动方案2022-10-08

开学典礼意义2023-09-28

新生开学典礼策划书2022-08-03

新学校开学典礼活动方案2023-10-20

学校开学典礼活动的方案2023-11-02

海区和平街学校开学典礼的活动方案2024-03-16

新学期开学典礼作文350字2022-10-27

开学典礼主题题目2023-07-10

开展开学典礼的策划方案2023-02-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