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金江优美散文

时间:2023-01-09 07:54:4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回金江优美散文(精选8篇)由网友“优品酱”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回金江优美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回金江优美散文

篇1:回金江优美散文

回金江优美散文

金江是我的婆家,回金江的记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记得第一次跟随爱人回家时,我们还在婚姻的殿堂外徘徊。自从父亲和母亲听说我找了金江人后,眉头皱得老紧。父亲在他青年时代刚参加工作时,在金江工作过几年。那个年代,父亲回一趟家需要付出艰辛的脚力。在没车辆的岁月里,一趟来往需要走几天。在爷爷病危将要去世时,村里派了年轻力壮的两名男人去赶父亲,等父亲回到家里时,爷爷早已西去。后来父亲调回老家任教,隔几年又随参观团到过金江一两次,每次来往的路途在他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记忆。母亲没到过金江,缠着父亲告诉她金江我的婆家的方位。父亲用手指着远山描述:沿着公路绕着那座山一直转到冲江河的山背后。母亲的心里更加地觉得他们的女儿将飞得很远。我之前也没到过,找不出多少词安慰母亲。

第一次到金江,那是春节后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空气里隐隐透着寒意,我跟随爱人第一次去见公婆。第一天我们在下桥头搭客车,一个上午过去了,没搭上。第二天,我们搭上了去下关的车,一路颠颠簸簸来到白汉场去往巨甸的岔路口。在寒冷和饥饿中等待了一个下午开往巨甸或者维西的车。早春的风透骨的凉,公路上冷冷清清的。直到下午五点时,一辆大货车从远处越来越近。我们欣喜地举着双手搭车。好心的师傅一脚刹车将车停在二十米开外。不会抽烟的爱人掏出口袋里准备着的红塔山牌香烟双手递上,请师傅带我们到中兴。一路上,爱人和师傅聊着天,我怀揣着憧憬与幻想,用新奇的眼光欣赏路旁的景物,接受那一个个如红岩、格子、中兴等陌生的地名。当夕阳的余晖在天际逐渐隐去的时候,我们到了中兴。对卡车师傅千恩万谢之后,我们来到江边小木船旁等待船夫撑木船带我们过江。黄昏的江岸渗透着苍凉,船桨用力地拍打着清澈的江水。金沙江温柔地缓缓向东方流去。在星光和月光的照耀里,我踏着如水的月光,跟着爱人一步一步地让婆家的小院在月光里逐渐映入我的眼眶。

结婚之后再回金江时,爱人开着北京吉普车回去,我们少了等车的烦恼。这一次是沿着父亲指给母亲的那个路线走的。沿江两岸的公路都是毛路,路面不平,一路颠簸是次要的,回家最难受的是一路与灰尘相伴。好在那个时候公路上车辆不多,在路上跑的多半是手扶拖拉机,我们的.车很快就能超过去,“吃灰”少些。记得有一次,我们的车跟在一辆运输粮食的大车之后,前面的车由于载重,车速很慢,路面又窄,从山水坪开始,一直到天吉,前面的师傅对我们的喇叭声一点反应都没有。紧跟在大车之后的我们尝饱了大车的灰尘。尽管我们把车窗关紧了,灰尘还是从玻璃窗和车门的缝隙中钻到车内,钻进我们的鼻孔,附着在我们的头发和眉毛上。当地人戏称“演白毛女”。

当时,每一次回家前,爱人做得最认真的一件事就是买两大卷的透明胶布,细心地在车的每一个缝隙上用毛巾擦了又擦,然后封上胶布,以减轻灰尘的袭击。

当时沿江一线,公路两旁的房屋和庄稼都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果树枝头的果子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尘。路上的行人听到车声就会掩着颜面躲得远远的。

后来,江对面铺了柏油路后,沿江的木船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多换了机船,渡口增多了,船只增多了,江面随时都可以看见船只忙碌的身影。我们回家便过松园桥绕道到江对面,车辆载着我们愉快地跑在柏油路面上,再找一个离家最近的渡口,然后车辆和人一起渡船回家。

再后来,我们这边也铺了柏油路。回家的日子变成一种愉快的探亲和旅游活动,每一次归乡都成为向往。很多时候在周五下班吃过晚饭后,想着回家驾车就走,到了家中还可以和年老的父母唠唠家常,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了。

如今,江畔公路两边是绿油油的麦田、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苍翠的玉米地、黄灿灿的稻田、青翠的柳枝……一年四季,像一幅幅滚动的油画,陶醉着过往的行人和土地的主人们。闲暇下来的时候,三三两两的人群在路上漫步,或者坐在路边闲聊。公路两旁的房屋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整洁的院落四周果树成荫。一切景物都在描绘金沙江畔“鱼米之乡”的醉人美景。

母亲也随着我们去金江了许多次,现在,她再也不觉得桥头到金江的路程有多遥远,感觉她那个嫁出去的女儿还在她的身旁。

篇2:江雪优美散文

江雪优美散文

重叠万丈的山峰横卧在寒江两岸,山高直插云端,山腰的云雾到处飘荡,很像有云在脚下飞的感觉。站在山顶远望,大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境。江和山、山与天都连接着,形成个绝美的画面。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天地间一片洁白。险峻的山峰、寒冷的北风,使最能耐寒的鸟儿也消声灭迹。

一条条崎岖的山径早已被大雪覆盖,到处都是白白的雪,分辨不出哪是山间小道?已往喧闹的人们不知躲到何处,四周寂静得让人可怕,只有那刺骨的北风在呼啸着。

白茫茫的江面上有一个黑点,那黑点渐渐变大,原来是一只小船停泊在江面上。一个头戴斗笠身着蓑衣的'老翁独坐在船头,在寒江面上垂钓。

年迈的老者久坐在船头,大雪飘落在他的身上,浑身都是白白的雪。他手中的鱼杆在空中一动不动,以一种特定的造型久坐在船头,在永久的等待和期盼。老者不知是在垂钓一种情趣,一种感受,还是在垂钓着他往日那欢乐的岁月?

篇3:江三鲜优美散文

江三鲜优美散文

仪征是一个紧靠着在长江北岸的小县城,因为紧靠长江,所以江鲜是这里饮食上的最大特色。

说到江鲜,人们总认为是水产一类,诸如鱼、虾、鳗、鳖、蟹等等,其实不然,愚以为产于江边的,带有地方特色的野菜,也可以算在江鲜里面,但多数人都不这么认为,这里不作讨论。

鱼虾鳗鳖之类的物产,即使不在长江边,比如说我的家乡,这些水产品也是极常见的,只不过我们那边的水产们没有被长江里的水泡上一泡,所以在身价自然要低一个档次。

就我所品尝过的长江水鲜,真正有特色的大概有三样,当地俗称“江三鲜”,只是包含在这江三鲜中的三种鱼类有一点分歧,按照旧时的说法,应该是鲥鱼、刀鱼、河豚鱼,但现今市面上所流行的江三鲜,不知什么缘故,鲥鱼却不在三鲜当中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鮰鱼。

鲥鱼之所以被鮰鱼所替代,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这个鱼种已经成为濒危动物,几乎要绝迹了,食客们只能作为一种怀想在心里默默地回忆回忆了。然而,将要绝迹的又何止鲥鱼,其实,另外的三种,在真正的长江水体里也几乎是绝无仅有了,市面上所出售的,一律都是养殖场里所养殖的品种。据当地“有点档次的食客们”说,倘若哪位渔民有幸在长江里捉到野生的江三鲜,仅鲜鱼的价格往往就在数千元以上,特别是刀鱼和河豚,最贵的时候要卖六千多元一斤。我的乖乖,这是人吃的鱼么?我有点不太相信!

几千元一斤的江三鲜,对我来说自然是无缘口福的,连想也不敢想,但那些养殖的却也吃过几回了。单单说这养殖的吧,档次也分好几种。就拿刀鱼来说,分河刀和湖刀,河刀是用江水养的,身份当然比用湖水养的要高贵一点,刚上市的季节里,象筷子那么长的河刀在饭店里也要卖二三百块钱一条呢。所以刀鱼与河豚有些不一样,一般在饭店里吃河豚,多数情况上都是每人一条,用一只腰形的小盘子装了,由服务员一一分送到每位食客的面前,各自单独享用。而刀鱼却很少有这样的品尝方式,常常是笼统地一盘,或三条,或五条,摆在桌子中间,众人分享。

刀鱼多为清蒸。在仪征这个地方,想在饭店里吃清蒸的鱼并不容易,除出刀鱼和鳜鱼以外,其余的鱼几乎都是红烧,当然也有煨汤的,比如昂刺、鮰鱼。

清蒸刀鱼的味道与带鱼有点相象,但比带鱼更嫩,更细腻,滋味自然也更鲜美。只是这里饭店里所蒸的鱼大多偏淡,这与红烧鱼普遍偏咸几乎成了两个极端。

刀鱼因为贵,所以食客们往往连鱼骨头也舍不得浪费,每当刀鱼上桌时,首席上的主宾总要对服务员说:“麻烦把鱼骨头拆一下。”

把鱼骨头拆一下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当然是把骨头整条从鱼身上抽出来;而第二层意思则是把拆下来的鱼骨送回厨房里,在油锅中炸酥后,再作为一盘新菜重新上桌。据说炸鱼骨吃了能补钙,我对此却很有些不以为然,所谓的补钙的功效根本无法体验,并且吃在嘴里的'感觉也如同嚼腊,淡而无味。

有一回,我曾经买了几斤刀鱼带回家去请家里人品尝,我母亲吃了一点后,说:“味道鲜是鲜的,就是细刺太多了。”刀鱼的细刺确实很多,甚至比翘嘴白条还要多,所以吃的时候要很小心,不然极有被卡喉的危险。

鮰鱼的“鮰”字是个很生僻的字,用五笔是打不出来的,所以我每打到这个字的时候,总要复制才行。不过这仿佛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种鱼并不多见,至少我们家乡那边是没有的,我来仪征以前也没有见过这种鱼。刀鱼和河豚,在我们家乡的江河里也是有的,即使是被称为“淡水鱼之王”的鲥鱼,在钱塘江里也有,特别是富春江里的鲥鱼,名气仿佛并不比长江鲥鱼来得低。

而等到见到鮰鱼后,觉得这鱼似乎是鲶胡子和昂刺的组合,尖头,无鳞,有胡子,背上没有刺,尾巴分叉,身体呈白色,但带着一点很淡的粉红。光凭着它的相貌和身上的颜色,就让人觉得这不是一种普通的鱼。不过,我每次所吃到的鮰鱼,差不多都是同一种吃法,那就是鮰鱼汤。

相比于刀鱼与河豚鱼,鮰鱼体形相对较大,一般总在一斤以上,一条普通的鮰鱼所煨成的汤,就要用一品锅才装得下了。鱼切成段块,半隐在雪白的汤汁中,上桌后,由服务员连汤带肉分到各人的小碗里,慢慢品尝。鮰鱼的味道也与鲶胡子和昂刺相接近,口感滑腻,汤汁很浓,据说有很好的美容的功效。所以每每筵席吃到接近尾声,服务员来问上点什么主食时,宾客们看到一品锅里尚剩的鱼汤,便会说:“把这鱼汤端去,煮一锅鱼汤面吧。”

鱼汤面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但普通面馆里用的是杂鱼熬的汤,用鮰鱼的几乎没有。正宗的鮰鱼汤下的鱼汤面,味道确实也很不错。

河豚的名气比刀鱼和鮰鱼都要大一点,原因是因为自古就有“拼死吃河豚”的民谚,所以它被誉为“扬子江中第一鲜”。拼死吃河豚的说法很古,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苏东坡就有“也值得一死”的典故。想来那时的河豚应该都是真正的野生河豚,所以味道极其鲜美,乃至于值得拼死一吃。

野生的河豚除出肉身以外,几乎全是有毒的,特别是肝脏、子、血,毒性尤其大,并且一旦中毒,简直无药可治。所以,食用河豚除出要清洗得极其干净,而且烹饪的厨师还必须要有经专门培训后而得的操作证。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马虎不得。

我也吃过几次河豚,无疑都是人工养殖的,当地人把这种养殖的河豚叫作“巴鱼”,据说是没有毒性的,可以放心食用。

我本是一个喜欢吃鱼的人,凡是鱼类,就没有不喜欢的。记得在温州的时候,可以说没有一天不吃鱼,都是海里的鱼。我现在患了痛风的毛病,医生说,这毛病跟那段时间海鲜吃得过多有很大的关系。不过,就我这样喜欢吃鱼的人的口味来说,我对于河豚的味道,觉得并不十分好,与其他普通的淡水鱼相比,也没有明显的特色,与刀鱼就更不能比了。

这边饭店里对于河豚的烹饪方法,普遍都是用高汤煮,佐以笋片、木耳、西兰花等配料,做成一个煲,名字叫作“白汁河豚”。河豚的肉身很厚实,骨头很少,刺骨基本没有,所以吃河豚不必担心刺骨卡喉。但河豚的肉虽然腴肥,却并不细腻,口感也不爽滑,尤其是它的皮,简直比砂皮还要粗糙,咀嚼的时候拉嘴得很,实在难以下咽,要不是有高汤提味,我怀疑这鱼的味道与鲅鱼简直相差无几,根本没有必要为它而去拼上一死。

也许,这所谓的巴鱼之所以味道不怎么合我的口味,就因为它是养殖的原因吧,而野生的河豚我没有品尝过,老实说,也不敢吃。因为,我觉得即使野生的河豚果真美味绝伦,却也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而去冒生命的危险,因为,生命的份量相对于区区的河豚,毕竟要珍贵得多哩!

篇4:读江优美散文

读江优美散文

我心飞翔,在巍巍兮山巅,在浩浩乎江上。

重重夜幕下的长江神秘不可言说。那时我在汉口前往九江的“东方红”客轮上,神经高度兴奋。第一次来江南水乡,第一次乘船远行,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长江……这对于北方黑土地上长到23岁的大男孩儿,一个喜欢作文学梦的大学生,是何等惬意的旅程啊!尽管是在夜间,看不到长江的壮阔表情,但站在甲板上听着新鲜的江涛回响,眺望远方,感受一番“两三灯火是瓜州”的幽美意境……江上夜行的感受深深地扎根于记忆的沃土。

第二次见到长江,是在今年4月初。早晨,坐在特快列车上,经过武汉长江大桥时,同样目睹了长江壮观景色的女儿,急忙给她母亲发了条手机短信:“我们在万里长江第一桥上飞驰,只见白雾横江,水光隐现,可谓纵一车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稍后,映入眼帘的是黄鹤楼,仰视,深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感啊!”

邻座有客轻轻地叹了口气说:“看长江你最好不要走近了……”听他言我不由想起一位作家的话:“长江已经疲惫。”

事隔4个月后,我到集安市参加政务信息工作会议,有机会泛舟鸭绿江,得偿宿愿。

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南麓,沿中朝边境从东北流向西南注入黄海,全长815.5公里,总流域面积6.44万平方公里,论流量,论长度,与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比,鸭绿江是小弟弟,但在我眼里,它绿得那样深沉,有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独特美感。

泛舟江上,如行画中。阳光亲吻着江水,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快感油然而生。

我就喜欢这样在阳光下泛舟。对于人文古迹,我喜欢烟雨中那种朦胧的意态;对于自然山水,我喜欢阳光下真切的表情,这样更使我感到亲切,便于在心灵的层面上进行沟通与交流。

两岸山峦缓缓后移。接过同伴的望远镜,江对面的景物历历在目。陡坡上大多被开垦耕作,就连小小的江心岛上也种满了玉米,只是长得矮小,让人看了担心收成;更远处的白色房屋稀疏错落,看上去有些陈旧……环顾江的这一侧,青山如黛,浓绿欲滴,满目葱郁,让人有一种仿佛置身江南的错觉,触景生情,不由想起那两句古诗:“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一个下午的'游程不觉过半。一朵乌云飘然而至,随即一阵风刮来,雨点子扑来,只开玩笑般地泼撒了一小会儿便住手,天空依然晴晴的,人的呼吸更多了清凉。

有人说,所有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属于不同风景。试问江上清风,我之归属何?我只知道,这浩浩江水于我个人的意义,或是在于提供了一处心灵对应的媒介,它生动地传达给我丰富的信息,使我超脱世俗的羁绊,让我愉快地调整好身心。

夕阳下,一幅幅山影,在江面上叠映,把我引入一幅幅流动的画境之中。平缓的江水泛着波光,敞开博大的襟怀,拥入千姿百态的峰峦、绿意葱茏的树木、清纯美丽的花草,相济相融,酿造自然界的一种大和谐、大完美,也融入了我的满腹眷恋……

篇5:回故土优美散文

回故土优美散文

记不清多久没有回故乡去,要不是母亲打来了电话,我都没有动身回去看一看点念头了。故乡离古镇并不太算远,当初毕业分配到这个古镇,还是我自己要求的。古镇名声很远,贤人的故里,也算是给足了古镇人的面子。

端午节到了,也应该回去看一看年老的母亲以及年老的故乡了。但对于我来说,故乡并不应该算年老的一个人,还相当年轻,只是被改制的灰尘衰老了容颜,才如此憔悴与苍老。同行的还是最小的'妹妹,一路上只听见她在叨叨唠唠,话题离不开那些家常。

走过好长的公路后,就要过一座小桥,那里可以通向故乡。狭窄的桥仅可以容纳一辆汽车通过,要是遇到了另一辆,只能彼此通融一下,否则,只能堵在一起的,谁都别想先走的。一过了桥,仅需几分钟,就能够开到村子的后公路上去,那里只有一条小路通向村中去。

可喜的是此条后公路加宽了,向车外望去,多了的不只是绿色,也不只是一片广阔的田野,而是新砌的别墅,是一座新一座的楼房。

一眼望去,看不到几个人在田中忙忙碌碌的。偶然可看到的人,也是上了年岁的老人,佝偻着腰在做着农活。此情此景,不由得令我想起了自己年老体弱的母亲,是不是也在田野中忙活呢。

母亲虽说快八十的人了,要不是真的衰老了,还要继续种田,不肯把田转给他人去种。一点闲地,地角,以及屋子周围的空地,母亲还是放不下,起早带晚地忙活着,希望借此得些收益,也好减轻子女的负担。

我们兄妹四个各奔了东西,都不在母亲的身边。母亲这般辛苦和劳碌,很让我和妹妹们过意不去,也不放心她一个人留在故乡,多次请她,离开故土到古镇去,都未能如愿。她挂在嘴边的话:“去你那里做什么,要是真的老得做不动了,走不动了,再去也不迟!”

走进了村子,依旧是先去了舅舅家,把从古镇打来的肉送给了他,然后,快步地走向村子的南面去。一路上遇见了几个老人,他们要么在晒麦子,要么就在忙着家务,见到了我们,都笑着问候。

走了几十步,就到了兄长家的门口,小妹妹抢先一步走进了院子里,一眼看到了母亲,自然是笑着叫起来。母亲才从田里回到了家中,正在忙着晒菜籽和蚕豆,一听到叫声,就急切地直起了腰来,赶紧问:“你们家来了?小杰也回家来了?快坐下歇歇!”我们一边叫她多休息,别太累了,一边又把带来的肉、肉元和蛋放到了屋子的桌上。母亲看在眼里,急忙说:“你们就瞎用钱,也不省省?”

望着母亲在忙碌,我甚感内疚。想来自己一直漂泊在外,在古镇上也难得回家一次,真的苦了自己的母亲。虽然心里想着早一点退休,希腊趁着母亲在的时候多孝敬一点,但又不能够如愿。过去还经常地踏着自行车来去,如今有了汽车,身子却懒了,来家次数也少了。

子欲孝,而亲不待。到那个时候,再去后悔,已经是来不及了。父亲走了十几年,母亲也七十七了,如果不及时地去照顾去关心,再过十几年,想要找个机会孝顺,也是不行的了。因此,我要多抽一点时间常回家看一看,多陪一陪母亲!

篇6:回故乡优美散文

回故乡优美散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昔日里村庄里那些破破烂烂的茅草屋,矮矮的土院墙已被今日耀眼的青砖瓦房,高高的院落所代替。昔日的那些低矮的、浅灰色的村落如同清雅的素描画,如今已被红色的大瓦、彩色的瓷砖,如同水墨丹青画一样的美好画卷的大村落代替了。我已经找不到当年的影子了。

也许是离别的太久,以致重逢显得陌生;记忆太深,促使现实里心生酸楚。沿着我模糊的记忆,寻找着我家当年的居住地,可是我真的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家了。

农舍间高楼林立,一种熟悉的感觉被吞噬,乡间看不到稻田,也不见菜花,牲畜也销声匿迹了。过去大部分的农具瘫痪在村庄的老屋里,跟着岁月老去。陌生的村路,把我的记忆篡改得支离破碎,印下童年足迹的那些路?那些熟悉的面孔呢?只见一群陌生的小孩,在村头热热闹闹的玩耍着,他们见到我形同路人。我的心绪悲楚,不觉想起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感受身是客,人生如梦,眨眼功夫,世界已变。故乡被时间描绘得沧桑不已,在眼前,老的走了,年幼的在出生、成长,换了一拨人了,味道已经变了,我似乎早被故乡遗忘。

时过境迁,人事皆非,之前陪我成长的老屋、枣树、如今都不存在了;门前的小溪、菜园、厕所、猪窝再也找不到了。如今成了一座高楼,并且早已易主了。带着一丝惆帐,一丝遗憾,我四处寻觅儿时的足迹;努力寻找少年玩过的点点滴滴。记忆里仍清晰地记得母亲在老屋的一切情景,还有我们围着她谈笑着、蹦蹦蹦跳跳的欢乐场面。每当想起我和母亲的故事,我对她有着千言万语想要说出,就像一天的河流终究汇聚到大海演变成“我爱您”。因为是她给予了我的生命,是她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成人,是她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予我最大的帮助,她对我只有默默付出永远不求回报。当她头上显出白发,脸上彰显皱纹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

每每提笔,想为母亲写点什么,脑海中纵有万千思绪,却又如鲠在喉,不知从何说起,只得又放下了笔。如今她走了,把魂留给了这片住宅地,把美好留给了我儿时的记忆里,她永远的是一脸的慈爱。对于她的孩子们来说:有母亲的地方就是家。她的'匆匆离去成为我这一辈子无法尽孝的惭愧。父亲则在母亲离世后也搬走了,为了老年时期生活的方便,住医院看病的便利;也为了弟弟那时的婚嫁彩礼,父亲囊中羞涩无奈才卖掉了老屋。从此我们像小鸟一样再也没有曾经住过的老巢了。父亲从此搬到距离街道较近的一所学校里安住了,由于他晚年反反复复地生病,从轻到重到无法医治,最后带着无尽的遗憾和不舍离开了我们。他活着受尽了病痛折磨,可可怜怜地在世上熬了74个年头也匆匆地去天堂与母亲相聚了。故乡,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家,家的味道总会让人念念不忘,梦萦魂牵。

而今,一切都匆匆地过去了,人生苦短,风雨无常。时间是个十足的收藏家。它把人间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收藏,终究汇成记忆的海洋。这海洋里的每一滴水,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沧桑。我的故乡又何尝不是呢?

篇7:金江简介

金江

金江 原名金振汉。1923年出生。浙江温州人。著有诗集《生命的画册》,寓言集《乌鸦兄弟》,童话集《会飞的公鸡》等。

篇8:奔跑的江优美散文

奔跑的江优美散文

我居住的县城,在中国地图版块上,像一粒黑芝麻,一颗天空丢失云贵高原的星星。

这是我休养生息的故土,城边是金沙江的支流龙川江。虽称为江,实际上是条季节河。冬春江水瘦弱,水量如泪;夏秋则江水滚涌,水流入注。特别是雨季,洪水滔滔,黄沙漫漫,活脱一个怒发冲冠的不讲理的武夫,睁着浑浊的眼,狼一样嚎叫着,奔向远方。

一年四季,我有许多宝贵的,然而又是应该浪费的时光,洒在江畔。春天,刚刚过完冬的藏在心扉的期待,在这温柔的季节合适地醒来。似乎所有的压抑和苦难,都如冰释放。茶余饭后,静坐江畔,闭上眼,聆听谦虚且清澈的江水流淌。再怎么清瘦和虚伪,它毕竟是一条江啊,一条曾经咆哮过、浑浊过的江。仿佛远去的少年梦,留下一串遐想。

风掠过,突然感到一阵凉爽和寒颤。背靠岸边的桉树,望着一江清凉,望着江面散步的树叶和游泳的马鱼,感觉江水像血液,在我的脉管里奔跑。它穿透我的身体,还将穿透我的未来。它撒着钻石的春雨,从容地浸润着我的思绪。我,包括每一个人,都会在它的冲刷下,渐渐成长,慢慢变老。

我读着江水,仿佛解读着生命的方程。奔跑的江水告诉我,去兮来兮!告诉我,无论是春天还是冬天,只有把愿望的`种子植入土地,才会长出希望的绿叶。

江水是匆忙的,它不想浪费时光,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着。我也不想问,它要去哪里?它也忙不愿问我,为什么来这里?但我们都心知肚明。朝阳出发时,我来这里,呼吸一天的清新;夕阳回家时,我来这里,听江水唱歌跳舞,卸下一身疲惫,让生命穿上绿衣。

雨后,我和朋友或同事,拎着渔网,来江里捞“下酒菜”。我们像熟悉家门口的台阶和办公室的灯光一样,熟悉龙川江。江水像血液,在我们的脉管里奔跑。它流经我们平凡的日子,让我们听小鸟唱歌听春雨弹琴,让我们看天光云影看鱼儿飞翔,让我们幻想、等待和期盼……

快乐的时光,伴着我们,像树一样,渐渐成长,慢慢变老!

奔跑的江优美散文

新年晚会的主持词

抚顺中考状元是谁

江南市井现代散文

文艺演出主持词

班级聚会活动方案

三八妇女节文艺演出主持词

新学期开学优秀作文

我来当记者作文

年班级聚会活动方案1400字

回金江优美散文
《回金江优美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回金江优美散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石鼓,石鼓苏轼,石鼓的意思,石鼓赏析2022-04-30

春节文艺表演晚会主持词2023-02-27

优秀作文:新学期开学2022-09-12

甲控材料考察报告2022-06-16

文艺表演时的主持词2022-09-05

三下乡文艺演出主持词2023-08-02

材料考察报告2022-05-07

畅叙同窗情散文2023-02-05

考察报告2022-04-30

四年级启发作文400字2022-12-1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