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改革教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2023-01-15 08:33:2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打破常规改革教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精选10篇)由网友“自己最重要”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打破常规改革教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打破常规改革教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篇1:打破常规改革教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打破常规改革教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打破常规改革教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第三小学张立军

评析: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康静涵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部分学生在学前就有接触。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一首诗的基础,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如,第二首诗中“含”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在教学中,对“含”字的理解要走几个回合。“含”的本意是包含,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义,教师要帮助学在字的本义与诗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对“含”的认识。根据图画想一想诗人的位置,想一想诗人凭窗眺望的情境,从而升华对“含”的认识。

?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教风朴实。)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启发学生注意听,及时发现同伴的长处。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

篇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案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部分学生在学前就有接触。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一首诗的基础,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如,第二首诗中“含”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在教学中,对“含”字的理解要走几个回合。“含”的本意是包含,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义,教师要帮助学在字的本义与诗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对“含”的认识。根据图画想一想诗人的位置,想一想诗人凭窗眺望的情境,从而升华对“含”的认识。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首诗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读,大体可分五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知瀑布的气势;第三,学生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第四,欣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学生融入意境;第五,结合图像及理解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资料。课后,收集两位诗人的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沉思)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教风朴实。)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启发学生注意听,及时发现同伴的长处。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帮他解决

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赞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老师发动全班同学思考,解答,不包办代替。]

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

生:因为这里还有产生的意思,所以用学生的“生”。

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产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

(学生会意点头)

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谈,指名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生:(齐喊)想!

(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

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再次练读)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学生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

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己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学生自由练读)

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篇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

新课程改革进行的这些年中,我作为在第一线实施新教材教学的老师,已深深感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师生的教育观、学习观在改变。尤其是课堂中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角色地位越来越彰现。教师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学习模式。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不要老师的指导,只要有书本练习册,只要让他们多去实验室动动手就行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搞好自主学习的指导与组织工作,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去开展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那么作为老师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本文主要从课前,课内,课外三方面来谈谈如何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一、课前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

我们知道,教学最具有挑战性的方面之一就是创设那种能够吸引学生向前探究而又不被吓退的环境。而要达到这种创设,确定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一般智力和情感水平处于哪一个成长发展阶段比寻找更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更困难。因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它不仅仅是一个接受新信息.新观点和新技能的过程,而是一个头脑对这些新材料进行重组的过程。所以要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必须在课前做足功课:那就是搞清楚自己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不会什么;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是容易的,什么是困难的。只有弄清了这些才能定准课堂学习目标,找到合理的学习切入点,同时在课堂中把握好什么时机给学生什么样的一次还是多次的指导与示范,以引导学生朝更高的技能水平发展。

二、课堂指导落实

课堂是落实学习模式的地方。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信息的吸收者,要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建构者来看待。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自主学习,要求目的要一致,方法要统一,让学生学得方法,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将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告知全班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及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在课堂上我们遗憾的看到一些学生看起来是消极对待书和学习资料的,尽管他们也能阅读学习材料,但一旦遇到学习的阻塞点便停止下来,不去积极建构知识。而课堂的时间是规定的,因此老师要把握“自主”与“自流”、“开放”与“放任”的界限。课堂一方面要确保学生有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去质疑,有空间去活动,实现“主体”和“主导”的平衡,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唤醒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心智,放飞他们的情绪。但另一方面,无论怎样都要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都围绕目标去进行。

案例:《北师大教材九年级数学第二章分解因式第二节的提公因式法》

目的:1.能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2.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明确目标以后,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例题,独立完成书上的随堂练习,然后教师订正答案。

总结本节课的注意点、困惑点,让学生提出不清楚或模糊的地方如以解答,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通过以下练习进行当堂测试,请同学们利用10—15分钟完成以下练习。 分解因式:

老师在检查的过程中,重点查学习时不认真的,平时较懒的,学习较困难的,如果他们都掌握了,那么应该说80%以上的人都掌握了。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适当布置课外思考题。

总之一堂课,让学生在学会去猜想、去思考、去讨论,去判断、去实验中感受挑战,建构知识,同时更感受到一种人际关系影响和关系整合的力量,在完成学习活动过程的同时逐渐培养发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群体,从而让学生成为一个积极地自主学习者和积极地合作学习者。

三、重视课外自主学习的辅导

因为课堂教学毕竟受时间限制,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养。而课外自主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一个延伸,是不可缺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辅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学习内容上要有新的拓展。但仍然要以教材内容为主,只是对教材问题进行变式,拓展教材的空间。老师对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的辅导仍然对学习的方法要有具体的指导,同样需要目标,事先要有过程的设计,因为如果没有设计,学生会忙乱地做一些探究起不到效果,也就是说,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理的方法。如在数学教学中,可抓住学生想取的好成绩的心理,在课外提前将下次要检测的试题给他们,让他们自主去学习探究。让学生懂得学习在于平时的积累,而考试只是一个定时学习完成的过程。只有将平时的学习落实才会取得好成绩。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也体现学考一体的原则,更有利于让学生在课外保持积极地学习热情和行为。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新课程改革针对被动接受学习,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但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模式统一化”的格局。实际上无论哪一种学习模式,只要我们把学生看成能不断增长对如何学习,如何创造更多的学习策略以及如何运用学习策略的意识的人。科学合理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学习模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那么相信在任何教学模式下都能成功。

篇4: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如何改善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我认为阅读教学中做到以下“四变三放”,至关重要。

变教师“牵引”为启发点拨,相机诱导

古人云:“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要改变当前阅读教学“引得不够,牵得太多”的倾向,教师要明确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启发点拔,因势利导。启发式教学,古已有之。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课堂上当学生想知而不知,想说而说不出时,心理上就产生了“愤”、“徘”,教师相机诱导,点拔指引,学生方能“开其意,达其词” 。恍然大悟,收到最佳效果。叶老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明确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决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主观愿望设计阅读教学过程,而是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及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并在教学中察颜观色、循循善诱,不断地营造“愤悱”状态,又不断地启发引导,“点”在关键处,“拔”在疑难处,这样,在阅读数学中才能真正体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变琐碎分析为熟练精思,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语文综合训练。因此,阅读教学的重心在一个“读”字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圣贤们早已总结出来的语文学习之道。读是语文学习之精髓,是摄取语文素养之捷径,我们不能把它束之高阁,另辟路径,去搞花样翻新。语文课就应该抓住读书这个根本,舍得花时间。 让学生反复地去读、去背,口诵心惟,从读中扩大识字量,从读中品味词语的语境义,从读中发掘句子的言外意,从读中体会选材的匠心,从读中积累规范的语言,从读中发展思维能力,从读中领悟行文的真谛,从读中汲取人文的养料。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把一个个文字符号瞬间变成具有一定的情感状态、有声或无声的语言的过程。读既是实践,又是濡染;既有理解,又有体验;既有语感的培植,又有情感的陶冶;既是规范语言的内化过程,又是心灵世界净化的过程。因此,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以读为本,让书声琅琅进课堂。要尽可能多的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课堂上。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在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下,学生在读书实践中逐步读出情(情感),读出形(形象),读出意(意境),读出神(神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品析语言,在读中积累、运用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陶冶。

变“越组代庖”为“自主研索”,以学为主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而获得语文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是无法代替的,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就能达到的。所以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地卖弄抑或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读书心得,而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强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中。依据文本并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通过自读自悟,去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蕴蓄,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主感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能够“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以“读”见“悟”,以“悟”促“读”,“读”“悟”相得益彰:自悟中就有思维的培养,自悟中就有语感的积淀,自悟中更有创新的火花。实在的语文教学就应该通过自主感悟和交流对话,来展示学生的见解和才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定要变教师的包办代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凭借,进行比较、品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以达到思有所梧,学有所得。

变“统―认识”为“各抒己见,激励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应付考试,强调所谓的“统一认识、“统―答案”。教师把教参搬上教案,学生把参考书带进课堂。但是,阅读教学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习惯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而认识能力的提高,不仅要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检验的认识过程,而且离不开个体的知识和经验,思维方法和习惯。因此,教师的所谓“统―认识”,不仅违背学生认识事物的翘律,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变“统一认识”为“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展开争辩。学则须疑。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地培养学生创新德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在时间上要“放”。即把每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放手学习。学习一篇课文,一开始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每句话都读通顾,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低年级学生要通过充分地读,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能把课文像讲故事一样叙述出来;中、高年级学生可以根据年段要求,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自读自悟时,需要多长时间就给多长时间,教师尽可能少讲、少问,凡是学生能自己学懂的,教师就一定不讲。有

了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能有基本保障。

在空间上要放。教师不以各种形式挤占学生的学习空间,要把空间还给学生。在以往的的教学上,很多教师不是以讲,就是以“问”来挤占学生学习思维的空间。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在空间上“放”,要努力克服过去教学中设计系列问题,一步一步进行训练的做法。要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师生经过“整合”,把问题归纳为一两个中心问题。每篇课文都设计一两个有整体性、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全篇课文的联系中学习、感悟。有了思维的广度,才能有思维的深度。有了广阔的空间,必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高年级学生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集中解答:“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这两个问题,其思维理解的空间就广阔了。

在学习方法上要“放”。即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不搞“一刀切”,更要鼓励学生创造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认知的方式方法必然会有各自的特点。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不仅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而且有利于加快对文章理解的进程。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教师提示:“了解桂林山水特点时,你们想用读的方法学就可以反复读,在读中领悟;想抓住词语分析,就分析理解;想一边学一边把山和水的特点用动作表演出来,可以表演,……喜欢用什么方 法,就用什么方法。”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由于每个学生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因而,必然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做到以上“四变三放”,必能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让阅读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将促进轮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篇5:运用网络技术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运用网络技术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实践的逐步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思想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和接受,“自主学习”成为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界研究的又一个重要课题。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入校园,作用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运用于课堂,为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校开展了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课题研究,通过三年多时间的课题研究,我认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性学习确实具有可行性和实践的价值性。本文试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就如何应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问题,谈些肤浅的认识。一、缩短时空差距  使学生自觉投入学习情景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单个教师的教学思路为中心,教学内容也紧扣教科书展开。这种方式下,学生受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知识面也十分的狭窄,潜藏于学生中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内在要素的发挥受到严重的束缚。互联网提供的知识信息,是一个教师远远所不能及的,学生在互联网的海洋中,可自由自在地去获取他想要的东西。这一发展,改变了让学生的思维沿着单一教师思维延深的束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以往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变为主动吸取自已感兴趣的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这一转变,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在知识天空中翱翔的感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面对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教会学生收集、筛选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分析、整理,进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是当今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如在六年级教学了统计图表后,我布置了一个研究性课题: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题裁不限,一周内完成。学生们忙碌起来,每个学习小组(班级内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三四人为一组,兼顾学习层次)开始分工。先集体讨论,确立统计主题,由于没有布置指定内容的作业,学生的统计题材就较为广泛,他们到互联网上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数据,利用搜集的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合作化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评价、反馈。有一组同学到学校网页上查找近几年来学校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图上,很清晰地看出近几年由于我校创信息化办学特色,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到我校就学,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另一组学生关注非典疫情的变化,到网上查阅北京非典发病情况,制成“北京‘非典’累计临床诊断人数折线统计图”。统计发现,由于北京市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控制措施,4月下旬开始,北京疫情已经过了高潮,发病人数从3位数降到了2位数,5月中旬又降到了40多人。说明抗击非典斗争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我们对战胜“非典”充满了信心。更多的同学开始关心世界风云(4月正值美伊战争全面爆发),利用学校网页的投票统计功能调查美伊战争支持率,面对调查数据,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班有94.6%的同学反对这场战争,由此可见,我们班的大多数同学是爱好和平的,我们希望美英联军快点结束对伊拉克的侵略战争,让世界变得和平,让伊拉克的少年儿童也过上幸福和平的生活……” 又如《年、月、日的认识》一课教学中,课前先让学生在网上各自收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在老师、同学的合作下将其制成网页,在课堂上请学生介绍各自的收集结果,同时加以广播,并要求解答同学针对性的提问,最后再谈谈各自的体会、收获,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字知识与技能、数字思想和方法,同时也获得广泛的数字活动经验,进而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

[1] [2] [3]

篇6: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如何改善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我认为阅读教学中做到以下“四变三放”,至关重要。

变教师“牵引”为启发点拨,相机诱导

古人云:“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要改变当前阅读教学“引得不够,牵得太多”的倾向,教师要明确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启发点拔,因势利导。启发式教学,古已有之。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课堂上当学生想知而不知,想说而说不出时,心理上就产生了“愤”、“徘”,教师相机诱导,点拔指引,学生方能“开其意,达其词” 。恍然大悟,收到最佳效果。叶老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叶圣陶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书简》)明确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决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主观愿望设计阅读教学过程,而是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及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并在教学中察颜观色、循循善诱,不断地营造“愤悱”状态,又不断地启发引导,“点”在关键处,“拔”在疑难处,这样,在阅读数学中才能真正体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变琐碎分析为熟练精思,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语文综合训练。因此,阅读教学的重心在一个“读”字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圣贤们早已总结出来的语文学习之道。读是语文学习之精髓,是摄取语文素养之捷径,我们不能把它束之高阁,另辟路径,去搞花样翻新。语文课就应该抓住读书这个根本,舍得花时间。 让学生反复地去读、去背,口诵心惟,从读中扩大识字量,从读中品味词语的语境义,从读中发掘句子的言外意,从读中体会选材的匠心,从读中积累规范的语言,从读中发展思维能力,从读中领悟行文的真谛,从读中汲取人文的养料。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把一个个文字符号瞬间变成具有一定的情感状态、有声或无声的语言的过程。读既是实践,又是濡染;既有理解,又有体验;既有语感的培植,又有情感的陶冶;既是规范语言的内化过程,又是心灵世界净化的过程。因此,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以读为本,让书声琅琅进课堂。要尽可能多的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课堂上。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在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下,学生在读书实践中逐步读出情(情感),读出形(形象),读出意(意境),读出神(神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品析语言,在读中积累、运用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陶冶。

变“越组代庖”为“自主研索”,以学为主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而获得语文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是无法代替的,也不是通过教师

[1] [2] [3]

篇7: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临泽县曹庄小学 朱多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如何改善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中做到以下“四变三放”,至关重要。

变教师“牵引”为启发点拨,相机诱导

要改变当前阅读教学“引得不够,牵得太多”的倾向,教师要明确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启发点拔,因势利导。启发式教学,古已有之。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上当学生想知而不知,想说而说不出时,心理上就产生了“愤”、“徘”,教师相机诱导,点拔指引,学生方能“开其意,达其词”。恍然大悟,收到最佳效果。此语,明确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决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主观愿望设计阅读教学过程,而是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及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并在教学中察颜观色、循循善诱,不断地营造“愤悱”状态,又不断地启发引导,“点”在关键处,“拔”在疑难处,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变琐碎分析为熟练精思,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语文综合训练。因此,阅读教学的重心在一个“读”字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圣贤们早已总结出来的语文学习之道。读是语文学习之精髓,是摄取语文素养之捷径,我们不能把它束之高阁,另辟路径,去搞花样翻新。语文课就应该抓住读书这个根本,舍得花时间。

让学生反复地去读、去背,口诵心惟,从读中扩大识字量,从读中品味词语的语境义,从读中发掘句子的言外意,从读中体会选材的匠心,从读中积累规范的语言,从读中发展思维能力,从读中领悟行文的真谛,从读中汲取人文的养料。因此,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以读为本,让书声琅琅进课堂。要尽可能多的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课堂上。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在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下,学生在读书实践中逐步读出情(情感),读出形(形象),读出意(意境),读出神(神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陶冶。

变“越组代庖”为“自主研索”,以学为主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而获得语文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是无法代替的,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就能达到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强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中,依据文本并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通过自读自悟,去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蕴蓄,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自主感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自悟中就有思维的培养,自悟中就有语感的积淀,自悟中更有创新的火花。实在的语文教学就应该通过自主感悟和交流对话,来展示学生的见解和才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定要变教师的包办代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凭借,进行比较、品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以达到思有所梧,学有所得。

变“统-认识”为“各抒己见,激励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应付考试,强调所谓的“统一认识、“统-答案”。教师把教参搬上教案,学生把参考书带进课堂。但是,阅读教学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习惯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所谓“统-认识”,不仅违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变“统一认识”为“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展开争辩。学则须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在时间上要“放”。即把每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放手学习。学习一篇课文,一开始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每句话都读通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学生自读自悟时,需要多长时间就给多长时间,教师尽可能少讲、少问,凡是学生能自己学懂的,教师就一定不讲。有了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能有基本保障。

在空间上要放。教师不以各种形式挤占学生的学习空间,要把空间还给学生。在以往的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是以讲,就是以“问”来挤占学生学习思维的空间。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在空间上“放”,要努力克服过去教学中设计系列问题,一步一步进行训练的做法。要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师生经过“整合”,把问题归纳为一两个中心问题。每篇课文都设计一两个有整体性、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全篇课文的联系中学习、感悟。有了思维的广度,才能有思维的深度。有了广阔的空间,必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高年级学生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集中解答:“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这两个问题,其思维理解的空间就广阔了。

在学习方法上要“放”。即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不搞“一刀切”,更要鼓励学生创造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认知的方式方法必然会有各自的特点。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不仅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而且有利于加快对文章理解的进程。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教师提示:“了解桂林山水特点时,你们想用读的方法学就可以反复读,在读中领悟;想抓住词语分析,就分析理解;想一边学一边把山和水的特点用动作表演出来,可以表演,……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由于每个学生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因而,必然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做到以上“四变三放”,必能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让阅读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将促进新一轮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篇8:发展元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人对他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事物的认知。它是个体在认识活动过程中,将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积极地对其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齐莫曼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如果学习者的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方法是有计划的或已经达到自动化程度,学生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那么他就是一个自主学习者。”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总是伴随着元认知的计划、监控与调节而进行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习优秀的学生与后进生相比,最大特点是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他们经常把学习活动置于自我监控之中,知道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知道学习的重点。知道如何学习,知道遇到困难应当怎样解决。他们重视学习效果,能在较少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相比之下,学习较差的儿童则缺少时间观念,他们消极被动,仿佛是为家长学习,而不是为自己学习,遇到困难时倾向于逃避,缺少有效的解决办法。他们的学习缺少全天计划,有时他们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比别人少,但由于心不在焉,学习效果很差。可见,学习效果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不能得到提高,也就难以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呢?

一、唤醒独立自主的意识

独立自主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唤醒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即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

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是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形成的。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是从教师如何教来设计的,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的教。“满堂灌”的教学普遍存在,“一言堂”难以绝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比比皆是,结果使学生普遍缺乏元认知能力,难以实现自主学习。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事倍而功半。

唤醒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目标观。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是我们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独立,指的是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之后还能继续有效地学习,表现为“我能学”;自主,是指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去主宰、支配学习,表现为“我要学” ;高效,是指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从而既减轻学习负担,又提高学习质量,表现为“我会学”。在这样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而不替代,还每个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让其亲历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二、创设自觉思维的情境

只有在高度自觉思维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意识和体验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产生元认知体验,引发思维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自觉思维的情境,一要强调以“情”为纽带,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激活情感,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二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并灵活运用规律性的知识;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生动的、足以引起学生联想的问题和事例,把学生巧妙地引入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三要创设研讨情境。依据教学目标,提出未知性、启迪性及有利于实现知能迁移地问题,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组织学生或全班、或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自觉点燃,甚至产生“头脑风暴”的效果。

三、训练自我监控的能力

培养元认知监控能力,要让学生既处于学习活动过程中,又超然于学习活动之外,既能调动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参与学习活动,又能清晰地意识到学习活动本身,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监控与调节。

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把元认知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规定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习能力、自我监控能力的过程。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元认知指导的“教-扶-放-收”四步程序。“教”就是教师在备课优选学法的基础上做好示范;“扶”就是在教师指点下由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来尝试地学习知识,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练习;“放”就是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地 运用学到的方法与元认知知识去解决问题;“收”则指教师及时收集学生学习监控方面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再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首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阅读活动的特点。可以结合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阅读过程的几个阶段、阅读的功用等,使其对阅读活动有明确的认识,从而激发阅读的动机。其次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制定阅读计划。指导学生分配阅读时间,依据不同材料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并随着阅读进程的深入随时进行调整,可以使阅读效率大大提高。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调节。如自我提问、自我测试、发现自己理解的难点和未理解的地方、自觉校正错误等。

四、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反思过程是学生对自身认识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一般来说,对于那些费了很大周折才解决或经别人提示才解决的问题,特别要认真反思。一要思考自己是否掌握有关的知识结构。二要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找出其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个人发言,相互争辩,共同讨论”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集体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启发,明白我是怎样做的?他人是怎样做的?相比之下,我的学习方法需要做哪些改变,原因是什么?三要思考还有没有更简捷的思路和更佳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回头看看,反思学习过程,再次总结方法,寻求最佳的解决径。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计划进行反思;还可以对自己在学习中的经验或长处,教训或弱点进行反思等等。反思活动愈全面、愈深刻、就愈有利于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提高,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并结合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

[发展元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篇9: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胥各庄小学 王克芝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有的认识结构基础上,不依赖他人的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即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其基本结构要素:熟练使用有关课本的能力;良好的听、读、记的能力;独立思考、自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迁移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特征的学习方法及自我检查、评估等等。

自主学习作为新课改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许多老师正进行着积极的努力,但综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自学的能力还没有明显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自学的意识淡薄。许多老师或不相信学生,或怕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而浪费时间,不能完成学习目标,因而对学生一味地抱扶,教学设计重教不重学,练习设计强求一律,不留空间,使学生失去了许多自主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就连课前预习也是教师有要求则为,教师没布置则不为。二是学生不会自学。由于教师长期的重知轻能,日常缺乏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不会提出问题,不会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自学仅仅停留在“把书中的内容读一遍,把习题做一遍”的层面上,而不能顾及书中的重点和其中蕴藏的重要思想,因此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效果。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倡导自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教师利用这一特点,把竞争引进课堂,比谁学得又快又好。注意力的持久性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有所增强,在同一课堂上的注意力可持续10―20分钟,这为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自学任务提供了重要保证。数学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标新立异,想人未感想,思人未感思。

二、创设自主课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恰当的课堂学习活动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实现这些理念,学生首先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只有在能够激发学生探索需求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什么是探索创造,才能会创造、能创造。

2.指导探索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让学生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要远比拥有成堆的金子强。教学时,不仅要尽可能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空,而且要在方法上给予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熟悉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3.引导学习反思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以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可以这样说,没有学生的自我反思,就难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在探索过程中或探索结束,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当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似乎大功告成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全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如结果可信吗?计算有无错误?推理是否严密?有无疏漏?哪些事情忘做了?繁简如何?方法能否改进?也可以引导学生改变题中的条件进行再探讨、将问题进行发散性拓展引申和收敛性总结、对解题过程中的方法策略进行类比推理再研究。

三、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是要弘扬主体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个崭新平台。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

2. 在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在学生说出多种算法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学生的各种算法,而是将学生的算法进行归纳整理,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常常要精心构思,让学生自学,实验、观察、思考、控究、讨论,这样长期的训练,可以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10: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    自主学习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此,本人认为应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此带动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所以本人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2、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3、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4、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5、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数学课堂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课追求讲深讲透,一步到位,大搞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理解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做题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而只是解题技巧。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消极地学,机械地用,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渐消失。

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改浪潮中,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两个突出问题:

一、少数学生“灌”多数学生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教师都以认识到“满堂灌”的危害,都在有意识的转变这种教学方法但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很多老师不直接去“灌”而是通过少数学生去“灌”多数学生.当前有不少的数学课堂,其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几乎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学时教师频频发问,为数不多的优生就来“和”,表面上教学顺利、气氛热烈,实质上把大多数学生放在“听众”席上。这种做法比教师的“满堂灌”的危害更大。

二、“讨论”流于形式

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太流于形式了。主要表现在:1、讨论时间太短,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交流,讨论好像成了一堂课为体现新课改要求而不得不有的一个环节;2、讨论的问题不太明确,或大或空,学生根本找不到讨论的焦点;3、差生没机会表现,变成优生们轮流“发表演说”。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1、组织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最直接的组织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定向发展有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自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②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度。

2、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程度表现在“引导”上.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代替学生或背着学生“走路”。施教主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因势利导把教学过程导向预定目标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师的行为不是建立在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活动规律或特点的基础上,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充分发挥的。为此,教师的引导必须做到三个适应:一是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特征,二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是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实践表明,做到这 “三个适应”,既是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最好说明,也是实现学习活动最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创造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番发现、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例如“绝对值”一节的教学,我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得出:⑴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⑵ 零的绝对值是零 ⑶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⑴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哪些?  ⑵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  ⑶ 若a>0,则a=________;若a=0, 则a=________;若a<0, 则a=________ 。⑷ 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让他们总结出绝对值的一些重要性质。

三、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在平凡的教学中去发掘创新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感受到终生学习的必要性。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在教学“银行的利率”、“打折销售”时,先让学生到银行去了解利率、利息、利税等或去商店看一看商品的打折情况,了解标价、折数、售价等等。教学中,每个小组先进行讨论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识。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每个学生是一个具有不同特点的社会个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要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让优秀的更优秀,让大部分学生稳步提高,使后进生得到切实、有效的转化。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图案设计”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以下问题:(1)我喜欢的数学图形(2)收集一些公司或企业的标志图案(3)为我们班设计班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上课前我先把每个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教学中再进行分类展示。这样做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实践证明这种手段的应用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增加了课堂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点拨者,就不能“代疱”;是传授者,就不能“缄默”。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和要求

英语教研组备课计划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物理教研组发言稿

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清浦区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物理教研组的工作总结

学年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打破常规改革教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打破常规改革教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打破常规改革教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小组教研计划2022-10-31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共2023-06-08

高一政治备课组工作总结汇报2022-11-13

初中数学教研组具体工作计划2023-02-21

华亭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英语学科组工作计划2022-06-22

线上语文教研计划2023-10-11

初中数学教研组计划合集精选2022-05-06

高三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022-08-23

小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022-09-06

关于美术学期工作计划2023-01-1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