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题 导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二)

时间:2023-01-22 07:49:3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题 导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二)(推荐3篇)由网友“Fridaaa”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题 导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二),欢迎参阅。

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题 导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二)

篇1: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题 导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二)

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题 导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二)

唐华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

B.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们从中感受到重庆青年的友好。

C.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调到北京去了。

D.他清楚地记得,一周前,一个人背着一个黑色的皮包,从这条小路匆匆地走进村子,径直走进了王明那有些破败的小院。

答案:D.(A.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自给”的主语是“石油” ,应改为“生产的石油”。B.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的”。C.多项定语词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次序一般为: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词,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正确次序:我们学校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主张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贡献与索取一致的观点,并不是主张把人生的价值仅仅归结到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向社会的索取上。

B.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了起来,使他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C.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我赶紧扣上大衣扣子,快步向不远处的汽车站走去。

D.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巨大损失,长期以来所恪守的诚信待人的美好品德也会丧失。

答案:A.(B.多项状语排列次序不当。当动词前的附加语(状语)较复杂时,排列的次序大致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或处所的(名词),③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④ 表情态或程序的(副词)。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在中心语前。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C.没有认清附加语的隶属关系,张冠李戴。禁不住的是人,而不是风,“不禁” 移到“打” 的前面。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前。“如果”移到“他”的前面。)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B.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C.电脑中有些网站,可以申请免费个人主页,这样,你只要将自己的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了解你的一切了。

D.文章里的中心思想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选择组织材料。

答案:D.( A.主客颠倒,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B.分句位置不当。这个复句里的几个分句逻辑关系混乱,正确的次序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反映了一定的事理关系,句序应依据一定的标准排列。 C.关联词位置不当,应为“只要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但他却百般抵赖,拒不承担由于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致使大桥护栏被撞毁的损失。

B.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C.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D.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都被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

答案:D.(A.主谓搭配不当。把“认为”改为“证明”;或把“结果”去掉,改为“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B.主谓搭配不当,去掉“月光……起来”。C.动宾搭配不当,“塑造”与“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可将“事迹”改成“形象”。)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市政府为塑造济南市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B.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C.失业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D.为了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答案:A.(B.主宾搭配不当。“任务”不能是“问题”,可将“任务”或“的问题”删掉。C.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聪明”与“手”搭配不当,可将“聪明”改为“灵巧”。D.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海水深度在200米以内的大陆架,蕴藏的石油约有1500亿吨,约占地球已知总储藏量的三分之一。

B.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一报完名,就在清洁委员的组织下,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C.内蒙古自治区今年遭受了自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雪灾,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D.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答案:A.(B.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教室”不能打扫得“整整齐齐”,可改为“把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C.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能否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将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D.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将“也”改为"就”。)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半期考试之后,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B.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笋似的涌现出来。

C.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高手如林的雅典奥运会上,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D.这个节目表达了同学们要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向党汇报的决心。

答案:D.(A.主语残缺。“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是介宾短语,不是主干“得到赞扬”的对象。“她”移到“得到”的前面。滥用介词是造成主语残缺的原因之一。B.谓语残缺。“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怎么样,没有说出来,全校师生的谓语没有着落,下面是另一个分句了。应在“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后加上“力争上游”之类词语作谓语中心语。C.宾语残缺。“发扬”后面缺宾语,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气中臭氧层的减薄及南极上空臭氧洞的不断扩大是由于人类大量放氯氟碳类物质造成的,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B.《现代汉语》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组织下编写的一本大学公共汉语教材。

C.这次学术会,他们感到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D.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答案:A.(B.“组织下编写”似是别人写的,应去掉“下”。C.关联词语残缺。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D.成分赘余,主语多余。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金科紫园樱花烂漫,柳丝轻拂,却少人驻足,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期末考试到来。

B.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C.要想在此刊物上发表文章,字数必须控制在5000字以内,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对文章略加删改一些。

D.根据市场的需求,今年农业大学一方面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引进、推广新品种的工作。

答案:D.(A.谓语多余,迎接的是“期末考试”,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B.宾语多余,删去“的地方”。C.“一些”与“略加”重复,删掉其中一个。)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B.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C.以1987年的《短篇三题》为起点,他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D.小张除跳舞外,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

答案:C.(A.杂糅,“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用一个即可。B.杂糅,取“主要成分是……等”,或“是由……等配制而成的”,不能将二者糅在一起。D.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小张……兼任报幕”和“开场……由她编导”是两个分句,各有主语,其间误用顿号,“兼任”一词径直管到“节目”,造成杂糅和搭配不当的双重毛病。)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B.本店热忱为各位旅客服务,购买车船、飞机、饭票者请到一楼服务台联系。

C.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D.在病中她仍没忘记被造反派抄去的她同“李先生”的300多封家信。

答案:A.(B.省略不当造成歧义,由于“车船”“飞机”后省略了“票”,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C.词的多义造成歧义,“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D.介词选用不准确造成歧义,“被造反派抄去的”是“她”的家信和“李先生”的家信共300多封呢,还是“她”与“李先生”的往来书信300多封呢?)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莲藕是有花植物中最古老的种属之一,现在就发现了一万万年前的株罗纪的莲叶的化石。

B.(新闻标题)“豆制品会长  不敢买豆腐”

C.对王先生捐给村小学的十万元钱,村委委员中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D.这段时间,患流感的同学很多,为了让同学们及时得到治疗,学校请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答案:A.(B.简称歧义,“会长”是协会会长,还是豆制品质量差,会膨胀?所以不能随便使用简称,应将“豆制品会长”改为“豆制品协会会长”。C.指代不明,“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不清楚。D.数量定语产生歧义,“三个”可以修饰医院也可以修饰医生,将“个”改成“位”或“所”即可消除歧义。)

1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以瑰丽的语言,优美的表达技巧,深刻感人的情愫,在诗中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B.调查组经过仔细调查研究,认为是他未按组委会决定把比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C.今天,巴蜀中学小礼堂里座无虚席,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D.世博园里人流如潮,在一阵推挤之后,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答案:B.(A.修饰语不当,“优美”不能修饰“表达技巧”。C.联合短语歧义,“其他学校领导”到底是指同一学校的其他领导,还是指别的学校的领导呢?可在“其他”或“学校”后面加个“的”字。  D.缺乏必要的停顿造成歧义,究竟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唐华

篇2:《渐》导学案 (粤教版高一必修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文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

2、学习作者在细碎的生活琐事中展现人生哲理的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课前助读:1、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中国浙江省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子恺少好书画,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又从夏丏尊游,诗书绘画皆有所成。

主要文学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等。丰子恺的散文只用平常的字句,务求明白,不喜欢装修粉饰,文字有一种朴讷而又明亮的味道,可分为三类: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写儿童情趣;写本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的炎凉世态。

(11月9日,丰子恺先生,诞辰117周年纪念日。7日,首届全球丰子恺散文奖颁奖典礼在桐乡举行, 奚美娟尤今等到场领奖。)

丰子凯的漫画成就也非常高。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笼,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我的儿子》。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多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画集《子恺漫画》。

2、散文的阅读思路与方法

散文虽是种侧重于表现内心情感与思想体验的文学样式,但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又总是不脱离具体的人、事、景、物,记事性散文要寓情于事,写景状物散文要赋山水以性情,议论性散文要把观点“渗透”到某一具体的人物事件中去。散文艺术构思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形成情景交融的、主观与客观契合的、充满哲理思想的审美境界。所以,散文阅读和鉴赏就必须缘人、事、景、物而探寻感情、思想和意蕴,逐步进入哲理思考和审美判断的精神境界。也就是阅读散文,一般首先应区分文章所记录的主要对象的基本特征,即记事、抒情、明理的过程,也就是作者在散文中“写了什么”;其次,应梳理文章的结构线索,如时空转换过程,情感变化过程,认识和思考推进过程等,即作者在散文中是“怎么呈现的”,最后,还应探讨文章的记录对象和与记录过程和手法的内在联系(艺术美)、语言特点,即“记录得怎样”。

自主探究:

一、找出每段与题目“渐”有关的句子,并揣摩其具体含义。(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

1、

2、

3、

4、

5、

6、

7、

指点迷津:

二、文章如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渐”的?(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指点迷津:

三、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自主质疑:

1、

2、

3、

自主拓展:

作者说:“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结合课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试试找出两三个你所熟悉的历史人物来说明你的观点。(课后练习四)

我的收获:

落实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2分)

窗(钱钟书)

①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②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③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④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⑤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

⑥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                                                      (节选,有改动)

1、下面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 《窗》是一篇充满哲理性的散文,作者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通过我们平时所常见的窗,引发了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B 本文以小见大,见解独到,语言妙趣横生,庄谐杂出,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或正经话作荒唐语,充满了理趣,具有启人心智的作用。

C 第①段作者从“春天”入笔,通过对春天阳光的细腻描写,自然引出了“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的独特感悟,突出了窗的作用。

D 第⑤段“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意在说明我们通过别人眼可以观察别人的心理,别人通过我们的眼也可以观察我们的心理。

E 文章的结尾“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一句,既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首尾呼应,又总结了全文,形象地道出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

2、 作者围绕“窗”抒发了哪些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请根据②-⑤段内容,分条概括。(6分)

3、结合文章,回答下面问题。(6分)

(1)第②段引用有关陶渊明的材料有什么作用?(3分)

(2)怎样理解第⑥段“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这句话的含义?(3分)

4、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谈谈你对钱钟书文章风格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6分)

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钱钟书《谈中国诗》)

钱氏以最经济曼妙的文字,凝聚长年累月的心得,将浩浩如长江大河的古籍经典,点化评析,萃于一编,正是量体裁衣、称身惬意的形式,更便于流传久远,嘉惠后人。 (邹文海《名家评说钱钟书》)

市中

[《渐》导学案 (粤教版高一必修二)]

篇3:《门》教案 (粤教版高一必修二)

《门》教案 (粤教版高一必修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门”“开门”“关门”的象征意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了解“门”“开门”“关门”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师引导下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打开课本67页。这是美国作家莫利写的一篇文章《门》。这不是一篇说明文,而是一篇议论散文。作者不是向我们介绍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门,那么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解答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

由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明确中心: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三)研读课文

1、课文以“门”为标题,那么门在课文里有什么含义?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然后教师点评。

※ 明确:门象征人生的奥秘。

※ (请学生在课文画出与门的意义有关的句子--第1、6段)

(教师点拨:第1段“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第6段“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

2、课文除了写门的含义外,还写了门哪些方面的内容?

明确:开门、关门

(学生在课文找出开门有关的段落--第2、3、5、7段)

思考一:作者在课文写的开门是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开门?如何理解文中的“开门”?

明确:※开门意味着一个奥秘的解开、一个未知的新情况的出现、一个人生阶段的开始。(第7段)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并举一些与开门有关的例子,如回想自己如何打开心灵之门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同学。

思考二:当我们站在一扇门的前面,我们是选择开门还是不开门?开门以后,我们又如何把握?--开门,把握人生)

思考三:开门,给予人希望,那么,关门呢?

(请学生在文中找出写关门的段落--第7、8、9段)

※关门象征着事物的结束。(第7段)

(教师点拨--教师结合自己的经历:我不由想起了我的大学生活,那美好的时光,已成为记忆,大学之门,已经关闭,我再也回不到大学的生活了。时光流逝,不重来--珍惜时光,把握人生。)

※ 在第7、8、9段中,可能以下这些句子学生比较难理解:

○1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第7段)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7段的文字进行讨论、理解句子含义。

明确:“最终的判决”是指最后的结果;“表白”是指表现。

(教师点拨:当生命之门关闭时,那才是真正的可怕。但,这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学会坦然面对。)

○2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它像突然扯断了系在你心上的绳索。(第7段)

※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7段的文字进行讨论、理解句子含义。

明确:世界万物都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随着时间的消逝而结束。人也不例外。虽然无奈,却无法抗拒。

(教师点拨--俗话说:血浓于水。亲人之间,总有那么的一丝丝牵挂。然而,若有一天,一直被牵挂的那个人突然离去,一直系在我们心头的这一根牵挂之绳断了,是多么的令人心痛!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把握,但我们可以珍惜拥有,珍惜生命,把握人生。)

○3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

明确:生命的终结。

3、整篇文章都在写“门”,文中有没有统领全篇的句子呢?如果有,请找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以上的分析及课文涉及开门和关门的内容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明确: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四)小结与归纳主题

1、归纳课文中“门”“开门”“关门”的内涵。

思考:这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它有什么好处?

(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明确:○1门象征人生的奥秘。开门象征着一个奥秘的解开、一个未知的新情况的出现、一个人生阶段的开始。关门象征着事物的结束。

○2文中使用的是象征手法。

【教师点拨: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3象征手法的作用:使深刻的思想浅显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归纳主题:

作者写《门》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

(由学生结合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教师再进行点拨)

明确:作者从现实中实的门联想到虚的门,并进行思考,揭示了人生的哲理:珍惜时光,珍惜生命,把握人生。

3、作业

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让你展开联想、思考意义?如:桥、路、水等。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进行写作。(字数不限)

(五)结语

作者从开门和关门两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出发,从家庭生活、职业命运、社会众生、生命况味、人生的终极思考等方面进行写作,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学习了这篇文章以后,希望我们能把握人生中每一次“开门”的机会、坦然面对每一次“关门”的无奈。

附板书:

门       人生的奥秘

一个奥秘的解开

门       开门     一个未知的新情况的出现

一个人生阶段的开始

关门    事物的结束

高水凤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朝阳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备课组计划

高一上语文教学总结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初中体育备考计划

高二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春季开学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高三数学备课组计划

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题 导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二)
《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题 导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题 导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二)(推荐3篇)】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随笔反思2024-03-25

二下语文备课组计划2024-04-01

高三语文的教学工作总结2023-12-05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汇报2023-07-31

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2024-02-22

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2024-05-06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2023-12-24

高一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2-05-04

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2023-03-14

高三语文作文教学反思2022-04-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