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书范文

时间:2023-01-28 07:35:5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诫书范文(精选18篇)由网友“mg168”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诫书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诫书范文

篇1:诫夫书散文

诫夫书散文

我的爱,鉴于你做事无一定的准则,缺乏理性,想和你交流一下。也许你能听进,那么,于咱这小家庭而言,善莫大焉;于你自身而言,功莫大焉。据以往的旧事,不那么乐观的推测,你可能会依旧置若罔闻。那么,就让我这絮絮的话语,化作你耳旁的一缕清风,过耳即逝罢!

先说抽烟。你也晓得,此一事,是百害而无一利。不光牵涉自身、家人,还会影响其他许多不相干的人。君不见,香烟已如过街老鼠,国人共讨之?谁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堂而皇之的抽烟,不仅招来众人侧目而视,而且还会被婉言制止。你的`保证也没少做,决心也没少下,只是都流于空谈,没有一次真正落到实处。我想,怕是没有一次在内心真正下定决心吧?不久前,你还信誓旦旦,说“八一”为限,“八一”后,一支也不再抽了!只是,后来大概你自己也把这事给忘了!现在眼看要“十一”了,不知你还抽也不抽?

再说会友。同学故交,多年不见,相聚不易,难免把酒言欢。此一事,我不反对。可你没有一个“度”,一次次做的过头,我倒是不快活。会友,在等待上菜之前,在举杯相庆之时,大概的情况已经彼此了解。三两个小时足矣!不尽兴,可以离开酒桌再继续深入交谈。没必要从正午十一二点一下干到晚上七八点吧?这么长时间在酒桌上,我在家总是提心吊胆,坐卧不安,直到你平安归来才放下心。

再说饮酒。常喝酒的人都说,酒最忌掺。可你若做东,偏喜欢啤的白的通吃。你若不醉,我暗自庆幸,视为奇迹。你若酩酊大醉,被人送回,我会感到羞耻之外,还大有恨铁不成钢的忿恨,这种情况下,我就很少能在凌晨两点以前入睡。要等着你酒力发作,要听着你胡言乱语,要眼看着你难受地滚来滚去而无计可施,要留心着你呕吐,及时拿来脸盆接住秽物……每次出去喝酒,我总是不厌其烦,千叮咛万嘱咐。可你,有几次放在心上?酒桌上,莫逞强,难道非搞得夜半三更翻江倒海才好?难道非搞得自身难受哭爹喊娘才好?难道非搞得病痛上身,让人家医生数落着:“不要喝酒了!”才好么?

唉!上面的情景可不是一次两次在咱家里上演了吧?你咋就不长点儿记性哩?记得有首民歌叫《哥哥你不成材》,你才真是不成材哩!

篇2:《诫外甥书》原文及赏析

如果说《诫子书》强调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本篇《诫外甥书》则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本文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呢?围绕着“志向”诸葛亮从正反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首先,“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这几句话说明的是如何“立志”:慕先贤”即要以古圣先贤作为榜样,向他们看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够让人奋发向上,坏的榜样则能把人拖入深渊。孔子也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会为一个人源源不断的注入正能量。“绝情欲”顾名思义,断绝情欲。情,可以指爱情、友情或亲情种种,考虑到作者写此信的对象——外甥庞涣正值年少方刚,这里的“情”应当指爱情,或男女之欲。因此,“绝情欲”应当理解为不要沉湎于爱欲。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爱情》中说:“古往今来,伟人奇才罕有沉湎于爱情而不能自拔者。”,又说“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这和“绝情欲”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弃凝滞”则是说,人生在世,总会为一些繁杂琐事所困扰,而这些无关痛痒的琐事或者烦恼往往可以消磨一个人的意志。因此,做到“志存高远”,站的'高一些,看的远一些,人生的境界就会提升,跳出这个狭小的圈子,不为琐事所累,自然就做到了“弃凝滞”。做到以上三点,自然而然,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即使身处逆境,高远的志向也能“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其次,“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有了上面的立志的方法,那么这里就谈到实现志向(理想)的措施了:要做到“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就是要做到能屈能伸、随遇而安,要抛出心中无关的杂念,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虚心学习,吸取别人的经验、要做到心胸开阔,豁达。一个人有了高远的志向,广阔的胸怀,就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那么,即使他暂时得不到提拔,才华不被别人所了解认可,也不会妨碍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后,作者又从反面进行了论述。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就是说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昂扬的斗志,坚强的意志,那么这样的人生最终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被儿女情长所束缚,地位低下,在平庸中耗尽一生!

诸葛亮的这篇文章只有短短八十余字,但却有很深的内涵。做为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沦为平庸下流。诸葛亮的这封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加之缜密地思考,然后付之于行动,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反之,则必然失败。曾国藩在家训中也曾教育子女说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志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这些非同寻常人物的观点都凝聚了他们毕生的人生经验在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篇3:《诫外甥书》原文及赏析

1、夫,读作“fú”,句首语气词。

2、存,怀有,怀着。

3、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

4、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

5、揭然,高举的样子。

6、恻然,恳切的样子。

7、细碎,琐碎的杂念。

8、嫌吝,怨恨耻辱。

9、淹留,德才不显于世。

10、济,成功,实现。

11、强毅,坚强果断。

12、窜伏,逃避,藏匿。

13、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篇4:《诫外甥书》原文及赏析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篇5:诫外甥书原文及赏析

诫外甥书原文及赏析

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译文: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注释:

①存,怀有,怀着

②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

③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

④揭然,高举的样子

⑤恻然,恳切的'样子

⑥细碎,琐碎的杂念

⑦嫌吝,怨恨耻辱

⑧淹留,德才不显于世

⑨济,成功,实现

⑩强毅,坚强果断

窜伏,逃避,藏匿

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赏析:

如果说《诫子书》强调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本篇《诫外甥书》则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本文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呢围绕着“志向”诸葛亮从正反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首先,“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这几句话说明的是如何“立志”:慕先贤”即要以古圣先贤作为榜样,向他们看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够让人奋发向上,坏的榜样则能把人拖入深渊。孔子也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会为一个人源源不断的注入正能量。“绝情欲”顾名思义,断绝情欲。情,可以指爱情、友情或亲情种种,考虑到作者写此信的对象――外甥庞涣正值年少方刚,这里的“情”应当指爱情,或男女之欲。因此,“绝情欲”应当理解为不要沉湎于爱欲。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爱情》中说:“古往今来,伟人奇才罕有沉湎于爱情而不能自拔者。”,又说“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这和“绝情欲”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弃凝滞”则是说,人生在世,总会为一些繁杂琐事所困扰,而这些无关痛痒的琐事或者烦恼往往可以消磨一个人的意志。因此,做到“志存高远”,站的高一些,看的远一些,人生的境界就会提升,跳出这个狭小的圈子,不为琐事所累,自然就做到了“弃凝滞”。做到以上三点,自然而然,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即使身处逆境,高远的志向也能“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其次,“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有了上面的立志的方法,那么这里就谈到实现志向(理想)的措施了:要做到“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就是要做到能屈能伸、随遇而安,要抛出心中无关的杂念,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虚心学习,吸取别人的经验、要做到心胸开阔,豁达。一个人有了高远的志向,广阔的胸怀,就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那么,即使他暂时得不到提拔,才华不被别人所了解认可,也不会妨碍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后,作者又从反面进行了论述。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就是说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昂扬的斗志,坚强的意志,那么这样的人生最终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被儿女情长所束缚,地位低下,在平庸中耗尽一生!

诸葛亮的这篇文章只有短短八十余字,但却有很深的内涵。做为年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沦为平庸下流。诸葛亮的这封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加之缜密地思考,然后付之于行动,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反之,则必然失败。曾国藩在家训中也曾教育子女说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志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这些非同寻常人物的观点都凝聚了他们毕生的人生经验在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篇6:诫外甥书原文及赏析

诫外甥书原文及赏析

原文:

诫外甥书

[两汉]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注释

存,怀有,怀着

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

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

揭然,高举的样子

恻然,恳切的样子

细碎,琐碎的杂念

嫌吝,怨恨耻辱

淹留,德才不显于世

济,成功,实现

强毅,坚强果断

窜伏,逃避,藏匿

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赏析:

如果说《诫子书》强调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本篇《诫外甥书》则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本文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呢?围绕着“志向”诸葛亮从正反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首先,“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这几句话说明的是如何“立志”:慕先贤”即要以古圣先贤作为榜样,向他们看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够让人奋发向上,坏的榜样则能把人拖入深渊。孔子也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会为一个人源源不断的注入正能量。“绝情欲”顾名思义,断绝情欲。情,可以指爱情、友情或亲情种种,考虑到作者写此信的对象——外甥庞涣正值年少方刚,这里的“情”应当指爱情,或男女之欲。因此,“绝情欲”应当理解为不要沉湎于爱欲。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爱情》中说:“古往今来,伟人奇才罕有沉湎于爱情而不能自拔者。”,又说“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这和“绝情欲”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弃凝滞”则是说,人生在世,总会为一些繁杂琐事所困扰,而这些无关痛痒的琐事或者烦恼往往可以消磨一个人的意志。因此,做到“志存高远”,站的高一些,看的远一些,人生的境界就会提升,跳出这个狭小的圈子,不为琐事所累,自然就做到了“弃凝滞”。做到以上三点,自然而然,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即使身处逆境,高远的志向也能“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其次,“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有了上面的立志的方法,那么这里就谈到实现志向(理想)的措施了:要做到“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就是要做到能屈能伸、随遇而安,要抛出心中无关的杂念,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虚心学习,吸取别人的经验、要做到心胸开阔,豁达。一个人有了高远的志向,广阔的胸怀,就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那么,即使他暂时得不到提拔,才华不被别人所了解认可,也不会妨碍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后,作者又从反面进行了论述。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就是说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昂扬的斗志,坚强的意志,那么这样的人生最终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被儿女情长所束缚,地位低下,在平庸中耗尽一生!

诸葛亮的这篇文章只有短短八十余字,但却有很深的内涵。做为年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沦为平庸下流。诸葛亮的这封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加之缜密地思考,然后付之于行动,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反之,则必然失败。曾国藩在家训中也曾教育子女说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志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这些非同寻常人物的观点都凝聚了他们毕生的人生经验在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篇7:《诫外甥书》原文及翻译

《诫外甥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译文】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将自己的远大志向树立起来,并不断地用它激励自己。不局限于琐碎的事情,虚心地广泛地学习,去掉疑惑、吝啬,即使未能得到提拔、录用,这对于自己美好志趣是没有损害的,更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强,意气不昂扬,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永远处于平庸的地位,甚至沦落到下流社会。

【点评】

人尤其是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沦为平庸下流。诸葛亮的这封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加之缜密地思考,然后付之于行动,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反之,则必然失败。

篇8:诫外甥书原文及翻译

诫外甥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夫①志当存②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③,使庶几之志④,揭然⑤有所存,恻然⑥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⑦,广咨问,除嫌吝⑧,虽有淹留⑨,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⑩。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释

①夫,读作“fú”,句首语气词

②存,怀有,怀着

③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

④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

⑤揭然,高举的样子

⑥恻然,恳切的样子

⑦细碎,琐碎的杂念

⑧嫌吝,怨恨耻辱

⑨淹留,德才不显于世

⑩济,成功,实现

强毅,坚强果断

窜伏,逃避,藏匿

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译文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篇9:《诫外甥书》原文译文及点评

《诫外甥书》原文译文及点评

【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译文】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将自己的远大志向树立起来,并不断地用它激励自己。不局限于琐碎的事情,虚心地广泛地学习,去掉疑惑、吝啬,即使未能得到提拔、录用,这对于自己美好志趣是没有损害的,更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强,意气不昂扬,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永远处于平庸的地位,甚至沦落到下流社会。

【点评】

人尤其是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沦为平庸下流。诸葛亮的这封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加之缜密地思考,然后付之于行动,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反之,则必然失败。

篇10:《诫外甥书》的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诫外甥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询,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翻译】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去除猜疑和吝啬,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于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下流之辈。

篇11:《诫外甥书》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夫①志当存②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③,使庶几之志④,揭然⑤有所存,恻然⑥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⑦,广咨问,除嫌吝⑧,虽有淹留⑨,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⑩。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释

①夫,读作“fú”,句首语气词

②存,怀有,怀着

③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

④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

⑤揭然,高举的样子

⑥恻然,恳切的样子

⑦细碎,琐碎的杂念

⑧嫌吝,怨恨耻辱

⑨淹留,德才不显于世

⑩济,成功,实现

强毅,坚强果断

窜伏,逃避,藏匿

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译文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篇12:诫子书

两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注释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冶性:陶冶性情。

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鉴赏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篇13:鉴赏诫兄子严敦书

【作品介绍】

《诫兄子严敦书》选自《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马援的这封信虽然言筒意赅,但是由于利用了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例证,因此极有说服力。马援谆谆教导晚辈,不要“议论人长短”,这无疑是千古良言。不过,这封信中的例证恰恰违背了他自己提倡的原则,他在信中将杜保很刻薄地议论了一通。马援死后,杜保的仇人上书告发杜保,说他行为轻浮和乱群惑众,其根据就是马援的这封诫兄子书。结果,杜保就因为马援的这番议论被免了官。

【原文】

篇14:鉴赏诫兄子严敦书

出处:《后汉书》

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②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③,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④,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⑥,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⑧。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⑨辄切齿,州郡以为言⑩,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

①汝曹:你等,尔辈。②是非:评论、褒贬。③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④口无择言:讲话不选择言辞。意为所言皆善。⑤清浊无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⑥数郡毕至:数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⑦鹄:天鹅。鹜:野鸭子。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⑧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弄巧成拙。⑨下车:指官员初到任。切齿:表示痛恨。⑩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译文】

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就象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什么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就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将到任就令人怨恨,百姓的意见很大。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

【解析】

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时喜讥评时政、结交侠客,很令他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文章出语恳切,言词之中饱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原因有三。

其一、以“汝曹”称子侄,在文中反复出现,使子侄们在阅读时倍感亲切。不远千里致书教谕,也能收到耳提面命的效果。同一称谓反复出现,固然可使被称者自感受到重视,而更重要的是,作者选用的这一称谓也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古人名、字并行,各有其用。一般长辈称晚辈用名,同辈相称则用字,如果“尔”“汝”相称,往往是不礼貌的,但在特定场合下却又能用以表示亲近,如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句。作者在信中不依常规称呼子侄,却以“汝曹”相称,这就显得随和、亲切,拉近了长辈和晚辈之间的距离。被称的晚辈则可以从中体会到长辈的真情关怀。

其二、苦口婆心,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晚辈沟通,而不是空讲大道理。如首段说“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只说自己如何,但是态度明确,感情浓烈,自然可以感染晚辈,又何必命令式地不许这不许那呢?至于“施衿结缡”句,更是反复叮咛,语重心长,使人感动不已。次段对当世贤良的`作为得失加以对比评析,都是自己观察社会人生得来的经验之谈。其“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的比喻,警拔有力,发人深省,是传之千古的警句。而诸如“愿汝曹效之”、“不愿汝曹效也”的话,虽然只是表示希望,但是字里行间满盈着真挚的关爱,比之“汝曹当效之”、“汝曹勿效也”这样板着面孔的口吻真不知要强过多少倍了!

其三、文中大量而恰当地使用句末语气词,起到了表达意义以简驭繁,只着一字而含义丰富;表达感情以无胜有,不着情语而情尤真、意尤切的突出效果。文中用“也”表达自己的肯定和期望,态度坚绝;用“矣”、“耳”表达自己的爱憎倾向,情深意长;用“者也”,则表达出对评说对象有所保留或不以为然。这些合在一起,不仅读来语气抑扬,更能使人由此领会充盈在文字背后的教诲、期望、关怀和爱护。

【导读】

马援字文渊,茂陵人,生于公元前,死于公元49年。他是东汉初期名将,曾为汉光武帝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马援任伏波将军,出征交阯。在交阯期间,马援对家中的两个侄子不放心,就给他们写了这封书信。

马援的这封信虽然言筒意赅,但是由于利用了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例证,因此极有说服力。马援谆谆教导晚辈,不要“议论人长短”,这无疑是千古良言。不过,这封信中的例证恰恰违背了他自己提倡的原则,他在信中将杜保很刻薄地议论了一通。马援死后,杜保的仇人上书告发杜保,说他行为轻浮和乱群惑众,其根据就是马援的这封诫兄子书。结果,杜保就因为马援的这番议论被免了官。

本文选自《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

篇15:《诫兄子严、敦书》阅读答案

《诫兄子严、敦书》阅读答案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援前在交趾①,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②,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③,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④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

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②正法:正当的法制。③衿:佩带。缡:佩巾。施衿结缡:

父母送女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④谨敕:谨慎。

6. 对文中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还书诫之曰 书:写信。

B.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汝曹:你们。

C.清浊无所失 清浊:此处指善恶之人。

D.郡将下车辄切齿 下车:刚到某地。

7.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轻通侠客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所以复言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陷为天下轻薄子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D.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严、马敦是马援哥哥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喜欢议论别人的事,爱与侠士结交。

B.马援也很喜爱和看重季良,但他不希望侄子们学习季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良不择友而交。

C.马严、马敦既没有学习伯高,也没能效仿季良,最终被天下人轻视。

D.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马援本人也是一个谨言慎行,不好说人长短,非常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人。

参考答案:

6.D

7.B

8.C

篇16:《诫兄子严敦书》课文翻译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文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注释

1.讥议:讥讽,谈论。

2.通轻侠客:通,交往;轻,轻佻;与侠士轻佻之人交好。

3.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

4.汝曹:你等,尔辈。

5.是非:评论、褒贬。

6.正法:正当的法制。

7.大恶:深恶痛绝。

8.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衿:佩带。缡:佩巾。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9.龙伯高敦厚周慎: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龙伯高:东汉名士,史书上记载其““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孝悌于家,忠贞于国,公明莅临,威廉赫赫”。周慎:周密,谨慎。

10.口无择言:说出来的话没有败坏的,意为所言皆善。 择:通“殬(dù)”,败坏。

11.杜季良:杜季良,东汉时期人,官至越骑司马。

12.清浊无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

13.数郡毕至:很多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

14.谨敕:谨敕:谨慎。

15.鹄:天鹅。鹜:野鸭子。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

16.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弄巧成拙。

17.下车:指官员初到任。切齿:表示痛恨。

18.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篇17:诫兄子严敦书原文及赏析

[两汉]马援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文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注释

讥议:讥讽,谈论。

通轻侠客:通,交往;轻,轻佻;与侠士轻佻之人交好。

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

汝曹:你等,尔辈。

是非:评论、褒贬。

正法:正当的法制。

大恶:深恶痛绝。

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衿:佩带。缡:佩巾。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龙伯高敦厚周慎: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龙伯高:东汉名士,史书上记载其““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孝悌于家,忠贞于国,公明莅临,威廉赫赫”。周慎:周密,谨慎。

口无择言:说出来的话没有败坏的,意为所言皆善。择:通“殬(dù)”,败坏。

杜季良:杜季良,东汉时期人,官至越骑司马。

清浊无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

数郡毕至:很多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

谨敕:谨敕:谨慎。

鹄:天鹅。鹜:野鸭子。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

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弄巧成拙。

下车:指官员初到任。切齿:表示痛恨。

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赏析:

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时喜讥评时政、结交侠客,很令他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文章出语恳切,言词之中饱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原因有三。

其一、以“汝曹”称子侄,在文中反复出现,使子侄们在阅读时倍感亲切。不远千里致书教谕,也能收到耳提面命的效果。同一称谓反复出现,固然可使被称者自感受到重视,而更重要的是,作者选用的`这一称谓也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古人名、字并行,各有其用。一般长辈称晚辈用名,同辈相称则用字,如果“尔”“汝”相称,往往是不礼貌的,但在特定场合下却又能用以表示亲近,如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句。作者在信中不依常规称唿子侄,却以“汝曹”相称,这就显得随和、亲切,拉近了长辈和晚辈之间的距离。被称的晚辈则可以从中体会到长辈的真情关怀。

其二、苦口婆心,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晚辈沟通,而不是空讲大道理。如首段说“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只说自己如何,但是态度明确,感情浓烈,自然可以感染晚辈,又何必命令式地不许这不许那呢?至于“施衿结缡”句,更是反复叮咛,语重心长,使人感动不已。次段对当世贤良的作为得失加以对比评析,都是自己观察社会人生得来的经验之谈。其“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的比喻,警拔有力,发人深省,是传之千古的警句。而诸如“愿汝曹效之”、“不愿汝曹效也”的话,虽然只是表示希望,但是字里行间满盈着真挚的关爱,比之“汝曹当效之”、“汝曹勿效也”这样板着面孔的口吻真不知要强过多少倍了!

其三、文中大量而恰当地使用句末语气词,起到了表达意义以简驭繁,只着一字而含义丰富;表达感情以无胜有,不着情语而情尤真、意尤切的突出效果。文中用“也”表达自己的肯定和期望,态度坚绝;用“矣”、“耳”表达自己的爱憎倾向,情深意长;用“者也”,则表达出对评说对象有所保留或不以为然。这些合在一起,不仅读来语气抑扬,更能使人由此领会充盈在文字背后的教诲、期望、关怀和爱护。

篇18:诸葛亮《诫子书》与《诫外甥书》翻译及欣赏

诸葛亮《诫子书》与《诫外甥书》翻译及欣赏

诸葛亮《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但是估计很多人没有记下诸葛亮完全的《诫子书》,《诫外甥书》更是很少有人知道。“两书”都是仅短短数言,前者86个字,后者87个字,加上标点都不到百字。但是对于做人、处世、修养、学习、志向都做了精辟的分析与忠告。影响了中国两千余年。何时读起都历久常新。至理名言,在今天仍具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当今的社会是个物欲横流、极其烦躁的社会,宁静致远以从多少人的心底融化。古典名言之所以能留传至今,定是被实践检验的有效真理。无欲则刚,厚积薄发。能够参悟其中,定会带来收获。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正因为诸葛亮的政治、军事计谋超群,才助刘备入川建立蜀国,并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虽未能光复汉业,却也有效阻止曹操等人背叛汉王朝的步伐,相应地推迟了中国各族人民的诸侯割据;同时,成就了诸葛亮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享有的重要地位。诸葛亮本系山东人氏,淡泊名利,自刘备、关羽、张飞等兄弟三顾茅庐之后,成为刘备麾下最得力的行政管理、军事指挥干将。不但对军事谋略颇有研究,而且还对教育问题十分重视。恰恰由于他的不懈努力,才铸就蜀国从古至今政治、经济、文化等文明的基础。特别是他在《诫子书》中对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重视,影响了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代和有志青年,更值得我们今天对加强自身建设和子孙教育的重视。

--《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戒外甥书》(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戒外甥书》(译文)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支除猜疑和吝啬,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于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下流之辈。

--【诸葛亮:“诫外甥书”逐句对译】

夫志当存高远,--志向应当建立在远大的目标上。

慕先贤, --敬仰和效法古代的圣人。

绝情欲, --弃绝私情杂欲。

弃凝滞, --撇开牵掣、障碍。

使庶几之志, --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

揭然有所存, --在你身上明白地表现出来。

恻然有所感; --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

忍屈伸, --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

去细碎, --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

广咨问, --广泛地向人请教。

除嫌吝, --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虽有淹留, --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

何损于美趣, --但哪会损害自己高尚的情趣。

何患于不济。 --何消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

若志不强毅, --如果志向不坚毅。

意不慷慨, --思想境界不开阔。

徒碌碌滞于俗,--碌碌无为地陷身在世俗中。

默默束于情, --无声无息地被欲念困扰。

永窜伏于凡庸,--永远混杂在平凡的人群中。

不免于下流矣!--就难免会变成没教养、没出息的人了。

央视《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

基层活动工作总结

安全总结

诫书范文
《诫书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诫书范文(精选18篇)】相关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