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征文

时间:2023-01-30 07:39:2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征文(整理10篇)由网友“zoefid”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征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征文

篇1: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征文

一直在路上的“牛”书记

奔走于村寨之间,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取福利,不辞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就是__镇党委书记——__。今天“基层干部争先锋·脱贫攻坚展风采”专栏播出,__:一直在路上的书记。

还没到上班时间,__就在办公室忙碌的整理着资料,准备下乡实地调查__镇危房改造的情况,到办公室仔细的交代了工作以后,__就出发来到了__村官家地组的贫困户何顶才家中,与他亲切的交谈。

详细的了解了何顶才的家庭情况以后,__又和他拉上了家常,鼓励他发展产业,早日脱掉贫困户的帽子。

从何顶才家出来,__又到了其他几户危房改造的村民家中,给他们提建议、出主意,在查看了危房改造后,__又到了官家地组的__牛养殖场查看__牛的养殖情况,与养殖户交流养牛的经验。

__年底,__通过不断的调研与摸索,创造性的提出了“五户联保”的__牛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的解决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__镇全镇10个村已实现全覆盖,参与农户170户,共养牛852头,“五户联保”经验在全县上下推行,为__的产业脱贫翻开了新的篇章,大家也亲切的称他为“牛”书记。

从官家地组出来,一路崎岖,__又来到了纸厂村村委会,指导工作人员收集资料,随后又叫上相关的负责人到纸厂村庭院硬化的施工现场去实地调查。

夕阳已经快落下山坡,早已过了下班时间,__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因为放心不下蔬菜、水果种植的情况,__又到了小寨村的水果种植基地,向村委会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种植和收成情况,看到娇艳欲滴的新鲜提子和农民忙碌的身影,__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夜幕降临,__又转到前进村,在村民家中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就移民搬迁的工作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这就是__自__年以来就任__镇党委书记以来的工作常态,一心一意扑在岗位上,奔走于村寨之间,为__人民谋福利、谋发展,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这是__始终坚信的工作准则,同事都评价他为“一直在路上的书记”,正因为这种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精神,__才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爱戴。

__镇共有人口2.4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就占了4611人,为了让这些贫困人口早日脱贫,__紧密围绕中央、省、市、县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在__镇积极发展__牛养殖、蔬菜种植、茶叶种植等多种产业,为人民群众真正的谋福祉,创新路。

篇2: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征文

用心用情做脱贫路上的“宣传员”

“脚下有多少泥土,报道就有多少力度”,这是__自治县新闻传媒中心主任__时刻提醒记者的话语。在脱贫攻坚报道中,无论严寒酷暑,高山峻岭她从不缺席,同记者奋战在宣传报道第一线,

发现好典型、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让它们成为扶贫攻坚战场上一面面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旗帜。

在__自治县农产品集配中心,__新闻传媒中心主任__正同记者一道对农产品产销对接这一脱贫攻坚新举措进行重点报道,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奔赴了__多个贫困村寨,实地拍摄产业发展情况,了解贫困户、合作社对农产品产销对接新举措的看法,只为将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成功经验真实的报道出去,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信心和力量。

将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的成就宣传报道好,发现好典型、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既能凝聚广大干部群众扶贫开发工作的思想共识,也能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为各地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借鉴减少摸索环节。正是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__对于脱贫攻坚报道从不松懈,在《__新闻》中开设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攻坚基层干部争先锋·脱贫攻坚展风采等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基层蹲点报道,单是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至今,脱贫攻坚报道就已达700余篇。其中300篇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宣传播出,为扶贫工作提供了舆论支持和精神力量。

为增强舆论引导力度,让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当前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举措和工作重心,__组织中层干部到桐梓县等地广播电视台考察学习,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力量,发挥微信公众号《微__》作用,让干部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各类脱贫攻坚信息。

除宣传工作以外,让__时刻记挂的还有结对帮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一有空余时间,便到帮扶对象家里忙和着,宣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助贫困群众办理申请各类补助,为贫困户发展找办法谋出路。

作为媒体人,“加班、熬夜、四处奔波”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但__从1988年踏入媒体行业至今,一干就是29年,从未想过离开。参与宣传报道的各类重大事件不计其数,曾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个称号。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征文5篇最新

篇3:精准扶贫征文

打赢攻坚战、同步奔小康是我县“十三五”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当前,精准扶贫已全面展开,我们在调研中感受到,山大人稀、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是贫困高发的重要原因,我们认为:加快以搬迁集中安置为主体的农村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建设,应成为我县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一、全面准确把握贫困户贫困现状与致贫原因

全县10万农家41万人口都散居在343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地理条件复杂、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弱、移民问题较多。建档立卡的29674户94783人,80%都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恶劣环境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

(一)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贫困高发。山大人稀、山高路远表现在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上。目前,全县有3万多户未通公路;就医看病路途遥远,都镇湾璞岭村部分村民到村委会要半天路程,个别村民庄溪都没去过,村民“小病拖、大病磨”已成常态,学生上学远,村民天旱挑水、背水吃的地方比较多;特别是地质灾害频发,水灾旱灾、崩山滑坡等不断危及生命财产安全,让村民陷入贫困状态。据县残联提供的数据,20全县残疾人有38000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40.1%,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全县人民与恶劣自然环境顽强拼搏的残酷现实。

(二)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思想保守。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低,村民思想保守、素质不高、安于现状。调查中感受到,自然环境越恶劣的地方越贫困,人们的思想就越保守,普遍缺乏求新求变的意识和动力。璞岭村人因为“饿怕了”,有吃的就行,满足于温饱状态;磨市镇多宝寺村长年有1216人在外打工,90%的村民都把打工的钱用于“建房子”,至于发展产业、改善生产条件的投资很少,没有立足长远、发展当家产业的动力和决心,对基础设施建设都指望国家给以扶持,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三)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穷根难断。生产条件差、市场对接远、收入微薄,居住条件难以改善。据县住建部门年统计,全县还有48229户是土坯房、木石房、砖木房、杉皮房和茅草房,需要纳入危房改造的有36502户;今年县扶贫部门通过调查纳入扶贫搬迁对象的有6683户24979人。这些户全凭他们自身是无法改变的,即使通过危房改造政策能改善居住条件,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自然环境,例如榔坪镇的阙儿坡,上面隔山、下面隔河,大山的半坡里住着七八个户,国家不可能拿出几千万元资金为他们打开通向山外的路。精准扶贫,对这些户进行搬迁安置是斩断穷根的最好办法。

二、深刻认识推进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建设的意义

加快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建设,就是将居住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农户和五保户集中搬迁安置和管理,实现精准脱贫;同时鼓励危房改造对象梯次搬迁改造,构建新型社区,其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发展。加快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建设,将居住在环境恶劣的贫困户、五保户、空巢老人搬迁集中安置,构建农村新社区,符合城镇化发展方向,符合我县实际,也顺应群众愿望。我县山大人稀,居住分散,41万人90%生活在农村,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有利于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发展;有利于农民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农民居住方式的改变也会影响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二)有利于化解社会化养老问题。我县老龄化问题正在日益突出。据调查,磨市镇多宝寺834户,空巢老人和五保户有31户33人。到2014年底,全县60岁以上老人8.1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全县农村空巢老人17689户35377人,五保户2123人。这些人的居家养老和社会化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抓住精准扶贫机遇,捆绑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项目,加快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项目建设,既对当前精准扶贫进行有力推动,也为全县农村空巢老人、五保老人居家养老和集中供养创造条件。同时,充分运用空巢老人、五保户的山林、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积极探索以田养老、以林养老新模式,为五保户和子女无条件、无能力赡养的农村老人提供养老保障。

(三)有利于推进社会管理。我县农村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社区管理模式还未全面形成,在基层农村规划集中安置区、建设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一是可以加快城乡网格化建设,提升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二是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将行政审批、社区警务、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人民调解、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信息咨询等进入社区、面向群众;三是有利于推动农村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促进消防、车管、物管、危管、网管等工作,实现警务延伸和警力下沉,建设平安长阳。

三、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项目建设的建议

加快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建设,是我们抓住这次精准扶贫机遇,既利在当前又管长远的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一)科学做好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养老相结合、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制定规划。县住建部门要认真修编全县乡村建设规划,允许跨村、跨乡镇的行政区域集中安置,合理规划搬迁安置点;要按照土家民风民俗特点,做好住宅设计,做到建筑有特色、面积要适中、房屋要适用;各行政村要结合本村实际,在摸清底数基础上,科学选址。要选择地理条件良好,交通、通讯畅达,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的自然村落、景区园区和中心集镇附近,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和建设规模。要坚持严格按规划办事,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二)政府主导、强化领导,推动落实。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项目建设作为创新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措施和具体内容,作为今年“让6000多贫困人口住上安乐窝”的重要任务,作为推动全县城镇化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统一和深化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制定出台实施办法,积极协调扶贫、财政、发改、住建、民政、交运、水利和民宗等各方力量,引导社会广泛参与,扎实稳妥地推进。

(三)村委主体,因户施策,以点带面有序推开。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项目建设,坚持村委主体,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因户施策,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各村委会要加强外地考察,认真学习借鉴磨市镇丰山村、救师口村等地经验,既要尊重群众意愿,又要服从规划大局,采取先试点示范,再逐步推开的办法,实行以奖代补,鼓励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效激发和调动贫困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村委会要从项目选址、试点示范、科学规划、项目建设到搬迁进住和科学管理等,坚持“一竿子到底”地进行管理,特别是要把精准扶贫的搬迁安置政策和扶持资金用好、管好。对那些既无经济能力又无自主能力的贫困户,村委会要派专人实行专抓专建专管,确保他们幸福地搬进新居。

(四)加强宣传,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建设,是对贫困群众斩断穷根、实施精准扶贫的一项民生工程。一是要加强宣传解释工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最大限度让群众满意,确保搬得出;二是要认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到设计、施工、使用“三同步”,完善道路、交通、供水、电力和通讯等设施建设,确保稳得住;三是做好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集约经营,积极发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就地就近创业就业,确保能致富。

篇4:感人小故事

感人小故事

感人小故事

这一天,天气非常热,太阳好似一个大火球,放出万丈光芒。行人不得不撑起了阳伞。

今天,我和妈妈要去接正在绍一中考试的姐姐。我俩合撑一把小阳伞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走着,我感到自己快要烤焦了,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下来。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走到了绍一中。“天啊,这么多人在这里等呀?”此时,我正站在绍一中大门口大叫,因为我看到了动人的一幕:校门口,人山人海,都是家长们。他们有的一手撑伞,一手焦急地望着自己孩子考试的班级,似乎想知道他有没有答错题;有的在祈祷,希望自己孩子考得好一些;还有的则在耐心等待孩子们带着好消息出来……

就这样在烈日下等了一个多小时。“叮零零”,下课铃声响了,学生如潮水似的从教室里涌出来,纷纷跑到爸爸妈妈身边,述说着考试的情况。这时,我突然觉得: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多么得爱我们呀。无论他们曾经怎样打你,骂你,但都是为了你好啊!

篇5:感人小故事

这一天,天气非常热,太阳好似一个大火球,放出万丈光芒。行人不得不撑起了阳伞。

今天,我和妈妈要去接正在绍一中考试的姐姐。我俩合撑一把小阳伞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走着,我感到自己快要烤焦了,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下来。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走到了绍一中。“天啊,这。“天啊,这么多人在这里等呀?”此时,我正站在绍一中大门口大叫,因为我看到了动人的一幕:校门口,人山人海,都是家长们。他们有的一手撑伞,一手焦急地望着自己孩子考试的班级,似乎想知道他有没有答错题;有的在祈祷,希望自己孩子考得好一些;还有的.则在耐心等待孩子们带着好消息出来……

就这样在烈日下等了一个多小时。“叮零零”,下课铃声响了,学生如潮水似的从教室里涌出来,纷纷跑到爸爸妈妈身边,述说着考试的情况。这时,我突然觉得: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多么得爱我们呀。无论他们曾经怎样打你,骂你,但都是为了你好啊!

篇6:感人小故事

大多人没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身体只剩下一半的时候,剩下的幸福还有哪些?

几年前,有一天,一个青年男子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他叫路建新,当时暂居洛阳。那天,一场大火过后。他的两条腿没了,成了“半截人”,70厘米。工作没了,女朋友吹了,穷家更是雪上加霜。

父亲上班走后。他就想到了这个问题:身体只剩下一半,还能为什么活着?还会有什么幸福?

大火前的他,英俊,开朗,好歌舞,野心远大。一下子成了半截人,整个世界翻了个个儿。从没想过的问题成了必想的大问题。

死,当然想过,只因没人来关心他是死是活。他反而否决了这种念头。那么,就要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和活下去的办法。

想了几天,他想好了。没人来问他,他就只能藏在心里。父亲也不问。他就不说,只是多了一件事情——他开始练习他那只剩下几厘米的“腿”,缠上布和皮子,在地上练“走”。两手抓着两个小凳子。拼命移动。

父亲发现他练走的惨景时,还是没说什么,也算一种理解:儿子想活下去了,活下去,身体就得能动,就算去乞讨也不能像木桩似的定在那里。

一年多。路建新可以从屋里走到屋外去了。那天,他开心地笑了!

那天,他第一次对父亲提了个要求:“爸,帮帮我,给我买一套修车的家伙!”

父亲第一次用吃惊的目光看了他好久。第一次用粗裂的大手摸他的头并说了一个字:“行!”

第二天,父亲就给他拿回来全套修车家伙,还有破自行车圈和三轮车圈。

路建新又感受到平生从未有过的第二种幸福——父亲的欣赏与支持!

于是,路建新开始自己学修车了,只有没腿的人才知道——干活用力时腿是多么重要,没腿。怎么也用不上力气,没有力的支点。需要用大点的力气时,路建新得用半截身子紧抵着墙或什么重物才能发力。

于是。路建新的第三种幸福来了——事业!

大火前,他从来没想过这辈子会修车,也一直没想好自己该去拼搏的事业究竟是什么,现在他想好了:修自行车!不是无奈,不是凑合,也不是只为吃饭活着!他要学精学细学出名堂。他要比所有修车的都要出色传奇。

第三年,路建新的事业正式开始了。在一个十字路角,他搭了间小石棉瓦棚,自己写了牌子:“半截人修车铺”,自己放了鞭炮,生意开张。

“半截人修车铺”,似神话般传开了!

当然,路建新最怕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不少人总是想使点爱心而不分对象,多给钱呀,不让找钱呀,给“表演费”呀什么的,这时候,路建新就毫不客气,凡想施舍的人,他就坚决一分钱不收,他每天收入上百元。他根本不需人施舍!

慢慢地,人们都懂了这位半载人的高大,其中就有一位妙龄姑娘。这位姑娘看了几回路建新修车后,就请求做了路建新的徒弟,原来是老乡,来洛阳打工的。姑娘从喊师傅到喊哥再到喊名字,路建新最后哭着说:“对不起,我没想过拖累谁……”姑娘扑怀而来,说:“我不是傻子,我知道,你的心是男人中独一颗!”于是,路建新就有了非常贤惠漂亮的妻子!

这就是路建新的第四个大幸福了——爱情!当爱情的实体只剩下一颗心对一颗心时,那才是爱情永恒老家。大火前英俊野心的他,爱情却连边儿也没沾到!

现在,路建新的小石棉瓦棚变成门脸了,一切都稳定下来了,有可爱的孩子了,夫妻师徒俩开始接纳所有有轮子的修理生意了。“半载人”的慈善活动也开始感动四面八方了,事业、爱情、家庭、爱心、责任、名声……一切一切应有尽有了。记者笑问:“路建新,你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路建新认真回答:“一颗完整并清醒的心!”

篇7:感人小故事精选

小羊饿得难受,只好顶着凌冽的寒风出来觅食。

走啊走,它看见了一只狼,本能的反应让它往后一退,接着,它看见这只狼,好像没有什么知觉,快死的模样,白白的雪就像被子似的盖在它的身上。

它悄悄的走过去,啊!这是一只冻僵了的、受伤的狼,它奄奄一息,真的快死了。

小羊想:“这么大一只狼,足够自己吃上几个月了,可是……可是……”

它是在想,自己真的要吃掉它吗?虽然自己饿得要命,也不会趁人之危。

于是它轻轻拂去狼身上的雪,把狼拖进了一个暖和的洞里。

“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小羊喃喃的说,就要转身离开。

那一瞬间,那只狼微微有了知觉,它模模糊糊睁开眼,看见了那只小羊,看的虽然不是那么的真切,它还是朦朦胧胧记住它的脸……

春天到了,暖风和煦的吹着,草儿绿了,花儿红了,有一天,那只狼,看见了那只小羊,尽管它饥肠辘辘,它也只是深深的望了它一眼,就转身离开了。

篇8:感人小故事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活得坚强

当祁文博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学会了用勇敢和坚强撑起困境中的家庭。

京沈高速公路北李官站附近有一条岔路,坎坷曲折地步行约20分钟后,眼前是一片棚户区。祁文博的家,就在棚户区的最尽头: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平房。

火炕占据小屋半壁江山,破木板搭成的桌上压着破碎的玻璃板,厨房里的铁炉用来做饭烧水兼取暖。唯一一张彩色全家福合影里,小文博无忧地笑着……

生活的窘迫让小文博过早地懂事。她从不要零花钱,孩子们吃的零食对她来说是一种奢侈。尽管全家勉强度日,幸运却从未眷顾这位小姑娘。

小文博8岁那年,妈妈忽然患上精神分裂症。为攒够治病钱,爸爸每天凌晨4点起床赶往早市卖鱼,晚上要去很远的地方上货,深夜才能回家。这样,只有小文博来照顾妈妈了。发病的妈妈常半夜跑出家门,睡觉时,文博总是靠着妈妈,尽量不让自己睡得太沉;或是找来一根细绳,一端拴着自己手腕,另一端拴着妈妈手腕,只要绳子一动,她就会醒来。迷糊中一旦感觉妈妈不在身边,她就得跑到黑漆漆的马路上去找。

通往小文博家的土路很偏僻,下雨时都是泥,下雪时全是冰。她泪流满面,深一脚浅一脚地呼喊着妈妈,最害怕的就是妈妈翻过铁丝网,爬上附近的铁路。然而,她还是不得不一次次进入铁丝网中,把目光呆滞的妈妈拉回来,为此,铁丝网常把她的胳膊和腿划出一道道血痕。

夜里睡不踏实,白天小文博也要坚持上学。尤其是三九天的早晨,天还没放亮,刺骨的寒风令人睁不开眼睛。小文博起床,套上棉马甲,搓着双手,操起斧头劈柴……浓烟滚滚中,她被呛出了眼泪才引燃土炉子。先烧一锅开水,给妈妈醒来服药用;再熬一锅稀粥,切点咸萝卜丝,就是一家人的早饭;等粥烧开的间隙,她打开英语书背单词,还用烧火棍将单词一遍遍写在地上。

6时20分,小文博背起书包徒步上学去。土路要走20分钟,迎宾路上再走20分钟,才到公交车站。为了省下往返两元的车费,她再徒步走20分钟。怕家人担心,她常谎称自己乘车了,暗地将这些钱攒下来,贴补家用。

她是英语课代表,带同学们上早自习成了她的习惯。午休时,别的同学去小饭桌吃饭,她就啃从家里带来的馒头、咸菜。学校德育主任秦兴隆最先发现了小文博的窘境,自掏腰包承包了她的午饭。

小文博小学四年级时,家中唯一的顶梁柱——爸爸被查出癌症晚期,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爸妈,咱家天没塌,有我呢!”痛哭之后,擦干眼泪的小文博,在父母面前展露出明丽的笑容。

第一次手术后,爸爸的身体极度虚弱,医生要求他在家中休养。可爸爸若歇着,全家便失去生活来源,别说付房租,连饭都吃不上了。爸爸勉强在家休了半个月,又去市场卖鱼,过度劳累让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做了第二次手术。

有人劝爸爸,家里太困难了,别让孩子念书了。爸爸说什么也不同意:“我不治病,也得让孩子念书!”这句话,小文博一直记在心里,成为她刻苦学习的最大动力。班级第一,年级第一,校第一,区第一,她考得一次比一次好——优异的成绩,成为这个苦难家庭的最大希望。

卑微小草的梦想种子

因为妈妈屡次犯病,小文博不得不辍学一年,全天待在家中陪护妈妈。

劈柴,砍掉过指甲;做方便面,烧煳过大勺;拉电闸,摔破过膝盖……为了一家三口的饭食,她甚至趁妈妈午睡时,天天出去捡塑料瓶、旧纸盒。

苦难面前,小文博始终面带微笑,从未退缩与怨天尤人。“打记事起,姥姥就对我说,哭着过也是一天,笑着过也是一天,为啥不快快乐乐地过每一天呢!”

正是凭着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她在复课后,学业上获得了成功:从未补过课,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年级前5名。家里破旧的学习桌上,那盏节能灯是点燃她心中梦想的钥匙。为了不影响爸妈睡觉,懂事的小文博用床单将光亮围束在自己周围。

爸爸身体稍好一点,就到东湖市场打工。放学后,小文博背着书包一路小跑,帮爸爸摆摊卖鱼。她撸起袖子撑起塑料袋,刺骨的冰水常溅她一身,她却一边哼着《感恩的心》,一边用一双冻得像红萝卜的手,刮鱼鳞、抠鱼鳃……

晚7时,市场打烊。7时半,她坐着爸爸的三轮回到家。妈妈不犯病时,她和爸爸能喝上热乎乎的面条汤;一旦妈妈犯病,小文博面对的就是蓬头垢面、凶神恶煞甚至抡刀砍人的“疯子”。即使如此,她还是耐心地给妈妈喂药、哄她睡觉。然后,才能拿出课本写作业,直到深夜11时。

生活的磨难没有让小文博低头,在班里,她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可是,当有机会就读辽宁省实验中学时,她还是放弃了。省实验离家远,学费贵,而父亲仍需要治病,化疗费用昂贵。小文博知道家里的窘况,毫不犹豫地进入了离家很近的东湖中学。

“只要我努力,在哪都一样,小草也会长成参天大树。”祁文博,一个柔弱的14岁女孩,用阳光般的微笑诠释了坚强、从容、乐观、感恩。她像一朵坚忍不拔的小花,在风雨中坦然地接受命运的挑战,用坚持把苦难承载,用希望把平凡点燃。

篇9:感人小故事

天蒙蒙亮,翻斗车呼啦啦卸出一堆废石渣。

一个不足一米高的小男孩,老到地一挥手,却用稚嫩的童音说:“那里边好像卸的也是石渣。”

男孩只有6岁,每天在这里砸石渣,捡铁丝。晨曦中,他上牙咬着下唇,弓着两腿,挺起肚子,奋力举起一个铁锤——“当当”地砸着一块石渣。

一下、两下、三下……石渣碎开一点,一下、两下、三下……石渣又碎开一点,铁丝的两端,依旧牢牢嵌在其中。他扔下铁锤,将它们重新放在石板上,牙齿咬着下唇,身体往后仰着,弓起两腿,挺起肚子,奋力举起大铁锤……

夕阳西下,“同行”叫他:“帅帅,天要黑啦,下班吧”。

他看一眼天边的落日,说:“要走你走,天黑了咱再走。”

终于,天黑了。他麻利地将铁丝归拢进一个捡来的胶布口袋里,打上结,拴在小树棍的一头,撂在肩上,像个闯关东的汉子般一瘸一拐,走向一条高低不平的小土路。

爬一个小土坡的时候,包袱散了,他重重摔了一跤,但旋即爬起来,两只又黑又瘦,满是褶皱的小手,吃力地端着布兜向坡上挪。等在村头的奶奶,用没有手指的手,勉强把包袱系好,自己要拿。

帅帅把棍子往中间一穿,说:“不中,咱俩抬。”

他的“家”里,只有一张床,一口灶、一口锅。大部分地方都堆着一小包一小包的铁丝。这都是帅帅一天天捡回来的,有的三斤、有的四斤、有的五斤。运气好的时候,才能砸到五斤,可以卖五元钱。

爷爷瘫痪在床,心疼孙子小,不让他去。但是他犟,鸡一叫就出门。因为懂事的孩子知道,他是养家的“男人”。他不“出工”,爷爷、奶奶和自己,就连玉米馒头也吃不上。

可是,有一天,小帅帅醒来,没起床。他发着严重的高烧,右小腿上长了一个毒疮,化脓发炎了。

奶奶带他去医院打吊针,花光了卖铁丝赚下的400多块钱,恶疮却没治好。医生说,再不治得锯腿。爷爷奶奶想法借钱,小帅帅像当家男人一般阻止说:“先停下。等有了钱再说。”

有人说,没钱先把你家房子卖了治吧。他笑起来,小大人似的内行地说:“那哪是房子呀。屋顶塌了、漏了,冬天,一刮大风,冻死人;晴天,人家晒猪粪,呛死人;夏天蚊子多,咬死人。”是的,那不是房子,是村里废弃的电屋。

但只要奶奶跟人说起他的身世:生下来三个月,妈妈走了,爸爸跟着杳无音讯……成熟老练的帅帅,突然就低头、撇嘴,一脸要哭的表情。

尽管腿上的恶疮还在溃烂、化脓,但高烧退了。公鸡打鸣,东方既白,小帅帅又一瘸一拐地去矿场的石渣堆……

“上帝只是一时打盹,不会永远亏待他的子民。”一位善良的网友无意间发现了小帅帅,感动唏嘘之余,将他的生活拍成视频发到网上。立刻,这个6岁养家的小男孩,感动了网友。

无数的网友和好心人自发地集中起来,驱车给小帅帅带去捐款、衣服、书和许多零食。小帅帅像只欢快的小鸟,面对镜头,时而露出羞怯的笑靥,时而调皮地张牙舞爪扮鬼脸。那一脸的童真和快乐,跟他举锤子砸铁丝时,简直判若两人。这时的小帅帅,才是真实的自己。终于,他卸下了生活强加在他身上沉重的外衣。

篇10:感人小故事

当时我在新泽西州,庞姆特湖的圣玛丽教堂教书。10月份,在一次宗教课上,我向我班上8岁的学生宣布了我的计划:“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在学校附近做些额外的工作,挣些钱。”我说,“然后用这些钱买些感恩节晚餐用的食品,送给那些可能连顿像样的晚餐都吃不上的人。”

我想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书上所讲的:给与比接受更能使人愉快。并想让他们明白,信仰可不光是知道和讲说一些悦耳动听的美妙思想言词,更重要的是人们应该做些什么,使它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我希望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具有能使生活发生变化的力量。

在感恩节那个星期,男孩子和女孩子们早早就来到班上,他们得意地攥着自己挣来的辛苦钱。他们为此去耙过树叶,这从他们手上起的水泡可以看出来。他们摆过餐桌,涮洗过碗碟,帮助看护过小弟小妹们。现在呢,他们可真等不及了,只想赶快去买东西。

当他们在超级市场的过道里穿梭般地跑来跑去时,我负责照管他们。最后,当我们推着满载着火鸡和花色配菜的小车向结账处走去时,忽然,一个孩子又发现了“新大陆”,这又使他们飞奔起来。

“看!花!”克瑞斯汀大喊起来,紧跟着是孩子们旋风般地飞跑,冲向节日植物陈列处。

我极力劝说他们要实际一些,用余下的钱再多买些主食多好,这样可以多吃几顿。白费了一顿口舌,最后我只好说:“花又不能吃。”

“可是,谢劳克小姐,”回答我的是一片尖细的吵吵声,“我们就想买花!”

看着眼前那么多排列整齐的鲜花,我终于让步了。很多花瓶里插着五颜六色的大朵儿的鲜花,有赭色的、金黄的,还有像葡萄酒一样的红色的。而镶嵌在众多陈列品正中的,是一盆与其他花色不协调的紫色的菊花。“她一定会喜欢这盆花的。”当孩子们把这盆紫色的植物费力地搬到小车上时,他们一致这样认为。

镇上办事处已经给了我们一个人名和地址,这是一位已经孤独地生活了许多年的、穷苦的老奶奶。不一会儿,我们就颠簸在一条坎坷不平的土路上,去寻找老奶奶的住处了。这时车厢里可没有那种超俗的气氛。“你挤着我了。”一个声音大喊。“我可害怕见陌生人!”另一个说。在这些不停蠕动、咯咯发笑和你推我挤的孩子,还有那盆不起眼的紫色菊花中,我真怀疑,我的那些“给予”和“接受”的说教是否能起点作用,为孩子们所接受。

最后,我们终于在一座掩蔽于树林中的小房子前停了下来。一个身材瘦小、满脸倦容的老妇人来到门口,迎接我们。

我的那群孩子们急匆匆地去搬运食物,当一个个盒子被搬进去时,老奶奶噢啊的惊叹声,使她的小客人兴奋极了。当埃米把那盆菊花放在柜子上时,老奶奶大吃一惊。我想,她一定在想这要是一盒麦片或是一袋面粉该有多好啊。

“你喜欢在这儿看到这么一盆花吗?”迈克尔问,“我的意思是说在这个树林子里。”

老奶奶高兴起来,给孩子们讲了许多生活在她周围的动物的故事,还告诉孩子们,小鸟怎样成群飞来,吃她放在地上的面包屑。“可能因为这样,上帝才派你们给我送来吃的。”她说,“因为我用自己的食物喂小鸟。”

我们回到了车上,在系安全带的时候,我们可以透过厨房的窗户直接看到屋子里。老妇人在屋子里向我们挥手告别,然后她转过身去,穿过房间,绕过那一盒盒的食物,绕过我们送给她的火鸡,绕过那些花色配菜,径直走到那瓶菊花前,把脸埋在了花瓣里。当她抬起头时,嘴边挂着一丝微笑。此时,她脸上的倦容一下子不见了,在我们眼里,她好像变了一个人。

头一次,孩子们变得那么安静。就在那一瞬间,他们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力量,这力量可以使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而我自己,也从中明白了些什么。这奇迹的产生,并非来自成人实用的经验之谈,而恰恰来自孩子们天真丰富的情感。孩子们想到了,在这阴郁沉闷的十一月,人们有时需要一盆逗人的紫色的鲜花!

精准扶贫知恩感恩征文

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主题征文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征文优秀作文精选

爱·感恩·奋进征文

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活动心得

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心得感想

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征文材料

基层干部脱贫攻坚发言稿热门优秀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活动优秀

2022年讲好森林故事守护绿水青山征文(精选)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征文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征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征文(整理10篇)】相关文章:

建国70周年演讲稿征文2022-09-19

建国70周年征文的学生优秀600字精选2022-12-23

建国70周年征文2024-01-13

我的脱贫故事征文优秀作文2022-11-21

我的脱贫故事话题征文700字2024-03-24

关于建党节活动总结2022-05-07

我的脱贫故事征文关于自己的故事2023-04-05

孝●礼●善作文2022-08-11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优秀征文20222023-09-13

脱贫攻坚征文精选202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