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大学志愿如何选专业(精选5篇)由网友“记忆深处的记忆”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填大学志愿如何选专业,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填大学志愿如何选专业
填大学志愿如何选专业
说到专业,也许我们还能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专业名称,但对于这些专业所学的课程、培养目标、就业方向……更深入的内容又是否熟知?很多人在选择专业时,总是围绕着“热门”“高就业率”等,而对于“一个专业属于哪个学科门类,进校后到底有哪些课程、内涵、培养目标、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等”可能缺乏了解。
若我们不能对专业有一个全面细致的认识,这对我们的专业选择乃至以后的就业和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为此,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五所高校的招办负责人为您剖析专业,我们相信,有了他们的权威讲解,我们的选择将不再迷茫。
策划/赵莹
面对上百的专业,考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不是看专业“冷热”,不是看“就业率高低”,而是要充分了解专业内涵。
透过本质识专业
吉林大学招办副主任 刘兵
高考专业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考生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如果没有充分认识专业本质,导致专业志愿选择错误,考生入学后会发现对所选专业没有兴趣,就会失去学习动力,不能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导致考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放任自流,甚至厌学、退学。
据统计,教育部备案的全国高校本科专业为306个,但到,全国高校仅新增专业就已达300个,且大多集中在经管类、工程类等领域。面对这些数量众多、名称繁杂的招生专业,如何理清头绪、认识专业,恐怕是摆在每位考生及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这里,笔者仅从如何认识高校招生专业的本质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笔者认为,想要对高校的专业进行充分地了解,应该对以下五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搜集和分析。
一、专业看“内”,切记望文生义
在了解某个专业的内涵前,首先要全面了解专业大类以及各大类中有哪些专业,把握专业的整体情况,才能对所选专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目前,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共有十二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此处特别说明: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修订二稿》与原目录相比,专业类由原来的73个(含原目录71个专业类和2个目录外专业类)调整为94个,并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颁布)中的一级学科基本对应;专业由原来的623种调整为469种,其中《基本目录》专业336种,《专业名录》专业133种。《修订二稿》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建议考生关注教育部适时发布的定稿。
在了解专业内涵时,考生和家长切忌望文生义,道听途说。例如,吉林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是以汽车底盘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而热能与动力工程则以研究汽车发动机为主要方向;还有如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则是以生物化学为基础,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动植物的基因问题;江南大学的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发酵工程,学校研究的方向完全不同。
另外,考生还应该从学科角度入手多了解一些专业的演化史。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为例,这个专业的录取线一直都是我校近几年来工科专业的最高分,很多考生都可能因成绩不够望而却步。其实,如果从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科演化史来研究,我们的视野可能就会宽广许多。车辆工程是二级学科,向上对应的一级学科是机械工程。提到这个专业,很多家长有可能会不屑,(教学论文 )会认为与机械相关的专业办学时间太长了,是否有些老气?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当前的大学教育已经超越了精英教育的时代,利用四年的本科教育,选择宽口径的专业,夯实基础,为自己打造一个宽广的发展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二、了解专业课程设置
通常某一个专业会有多所高校开设,比如英语专业,基本现在各所高校都有开设,而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也不尽相同,但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这些高校中都会涉及。考生在选择专业前,应该先了解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来确定专业。除了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外,考生还要了解各专业的学习年限,虽然大部分本科专业都是四年制,但有少数专业的学习年限有所不同,比如,医学类专业一般需要学习5-8年。考生了解专业的学习年限,可以在报考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三、了解专业办学历史与环境
专业的办学环境也是影响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不过,也有一些专业是为适应当时的国民经济建设需要而组建的,其中一部分专业是通过对原有多个专业整合而成(如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由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整合组建),还有一部分是学科交叉的产物(如电子商务专业是由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等学科交叉而成),以及还有一部分专业是参考国外相近专业应运而生(如公共事业管理等)。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这些新兴专业的发展有很多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因此,要认识高校专业,不仅要了解招生专业的“前世今生”,还要弄清招生专业的“未来走向”,只有认真分析这些信息,考生和家长才能对所报专业的概况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四、了解专业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一个专业整体实力高低的重要体现。如了解某一专业在高校的师资力量,应该明白该专业有哪些名师大家,是否是学校的特色专业,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等等。如吉林大学的化学专业,蔡镏生院士、关实之教授、唐敖庆院士等老一辈化学家都曾在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专业发展前景和就业直接关系到考生的继续深造和发展,也是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到专业选择的“前瞻性”。
专业发展前景是否宽广不仅取决于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同时受国民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所决定,此外还与高校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程度及发展结构特色有一定关联。相比之下,南方高校在外语、经贸、管理类专业上较占优势,而东北高校则在基础学科及工科等专业上拥有一定的优势。
面对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什么专业就业状况好已经成了众多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导向。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并不平衡,这些专业的供求状况,在不同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的表现不一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那么,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明白,表面看起来热门的专业,就业率不一定高。如麦可思统计的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行前三位的专业分别是:地质工程、金融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而被考生追捧的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并未上榜。关于专业的就业情况,考生可关注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就业状况、专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招聘网站的供求情况及咨询相关高校老师等几个方面着手。
窥探专业中的四组命题
了解了专业本质还不够,考生还需认真处理和对待和专业相关的四组命题:专业的“冷”与“热”,专业的“新”与“旧”,专业与职业,专业与就业。“冷”“热”起伏,心中有“欺”!
华东师范大学招办主任 周鸿
专业本无所谓“冷”和“热”,但目前考生和家长的观念中仍存在“冷”“热”之分,究其原因有三:第一,目前国内的分配机制不合理,社会分工不均,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如金融业和制造行业之间的收入悬殊大。现如今,社会上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对比鲜明,在就业环境日趋严重的社会环境下,考生和家长自然而然会关注那些就业率高、收入高、职业风光的专业。如近几年公务员报考火爆,涉及的相关专业也“一路飘红”。笔者也问过相关考生,以后是否会考虑报考公务员,相当部分考生持肯定态度。第二,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考生认为某一专业是否好就读也造成了专业的“冷”“热”趋势。具体来讲,像管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语言类、新闻学等偏文的专业,很多考生认为进校后课程易学、学分好拿、毕业容易等,报考热情高涨;相反,像计算机、电子工程、化学、物理等纯理纯工的专业,在考生的印象中,进校后这些专业学习任务繁重、涉及大量的作业和实验,学习强度不比高中阶段轻松,所以这些专业尽管就业情况较好,但考生报考热度不高。第三,目前考生和家长陷入了一些判断专业“冷”“热”标准的误区,这也导致了他们在认识专业时会有一些想当然的划分。笔者在工作中会经常接触高三考生和家长,他们判断专业“冷”“热”的标准五花八门:有的家长以专业名称听上去是否够先进来判断专业的“冷”“热”,比如生命科学、环境保护这类听上去是朝阳行业的专业一定就是热门专业,而化学、数学、物理之类听上去基础性的专业,一定就是冷门专业;也有家长以就业去向作为判断标准,如果去向都是高薪的外企就是热门专业,比如经济、金融、统计等,而不能去外企的就是冷门专业,比如力学、飞行器设计与研究、航空航天专业;更有家长简单地以分数高低来判断专业“冷”“热”,录取分数高的就是热门专业,录取分数低的就是冷门专业。
通过以上三种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的需求、环境和考生的片面选择导致了专业需求的阶段性变化。考生和家长心中所谓的热门专业,完全是“跟着感觉走”,容易盲目跟风,甚至认为热门专业就一定好就业,这是非常片面的认识。
目前考生和家长对热门的追逐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报考热门的专业和就业热门的专业。就报考热门的专业来说,这几年,经济金融类专业受考生和家长青睐,很多学习成绩不错的考生习惯性把目光集中在该专业。由于考生和家长的跟风填报,该专业近几年在大部分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持续上涨。笔者认为,关注社会需求量大、就业比较稳定且比较好的专业无可厚非,但若没把握好度,则得不偿失。就拿经济学专业来说,据笔者了解,如今经济领域需要的不仅仅是科班出身的毕业生,也需要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才。现在的用人单位看重的不仅是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素质。
另一方面,追逐就业热门的专业也是当下很多考生和家长的选择。每年志愿填报期间,笔者会接到很多前来咨询的考生和家长,问题大体集中在这两方面:某个专业就业率高不高甲若得到比较肯定的答案,紧接着就会问这个专业就业收入高不高。需要提出的是,就业率是比较笼统的说法,只能告诉我们某一专业的整体就业比例,不能如实反映确切就业状况。如一学生当年研究生未能考上,他希望复习一年再考,而不急于找工作,那么毕业时的就业统计中,他显示的就是未就业。但这并不代表这个学生找不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所以,考生和家长不能单纯以专业就业率来判断是否热门,应多关注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过程、就业质量、就业能力等。事实上,很多冷门专业,它将来就业未必就不好。如档案学、图书馆学、采矿等专业,如今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
前面说了那么多,概括起来无非就是,再热门的专业也有就业不如意的学生,再冷门的专业也有找到理想工作岗位的学生。热门专业不代表高就业率,冷门专业不代表工作不理想。考生们都已经是十八九岁的青年,不能再以小孩心态面对专业选择。其实只要你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来到底要干什么,就算选择了别人眼中的冷门专业,照样学得开心、自如。那么,纠结你的冷门热门专业就如浮云一般飘过了。
“新”“旧”相遇,一视同仁
东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兼招办主任 蔡亮
在认识专业的过程中,考生难免会被高校每年新增的新兴专业和原有的传统专业迷花了眼。到底该用何种态度来认识和对待新兴专业和传统专业?笔者建议考生应该首先了解何为新兴专业和传统专业。
新兴专业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为顺应社会需求而兴盛的专业。新兴专业既会是过去已经有的但默默无闻的专业,也会是为了填补社会需求而新近开设的专业,所以新兴专业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拿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东南大学开设的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物联网技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动画、社会学等专业均是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而“走红”的新兴专业。传统专业相较于新兴专业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基础性,它是那些社会总体需求稳定的基础学科类专业,东南大学的建筑、机械、土木工程、交通、物理、化学等传统专业一直保持着领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新兴专业和传统专业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中,比如东南大学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原先以火力发电运行及其自动控制为主,目前该专业涉及的新能源、建筑节能、环境保护等方面又是新兴专业的范畴。
每年国内高校都会推出一些新兴专业,其中很多新兴专业在名称上听起来非常潮流、高科技。笔者在工作中也遇到过部分高三考生对这些专业抱有浓厚的兴趣,觉得新兴专业的学科内容比较有意思,就业和发展前景一定不错,甚至有考生认为就业一定比传统专业好,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首先,新兴专业是时代与技术发展并由社会需求催生的产物,因此新兴专业在其名称和学习内容上就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潮流感,而这些往往能吸引年轻、时髦的高考考生。
其次,新兴专业是响应社会需求,因而社会就业缺口一般较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相对比较容易。但同时也正是由于新兴专业的针对性,使得新兴专业的就业面较窄。而且新兴专业的时间效应促使考生在选择新兴专业时必须要考虑其发展前景,很多新兴专业都是由先进技术支撑,要想在专业上学有所成必然是要时间的,因而选择这类专业时又必须得把自己的人生规划结合进来,入大学选专业时就得有意识地考虑自己本科毕业后是否要深造。
最后,传统专业并不是过时的`代名词,传统专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社会对传统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每年基本保持平稳,因此就业波动相对较小,就业竞争相对较小。
最近,笔者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报道,在某省一个招聘现场,计算机、法学、新闻学、财会、管理等传统专业毕业生在此次招聘会上遭冷遇。有高三考生认为传统专业遇冷就应该对此“不闻不问”。
其实,考生的认识有所片面。拿东南大学的“法学、财会、管理”等专业来说,这些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都非常好,比如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倍受微软、谷歌、百度、华为等国际国内知名IT企业的青睐。
实际上,像“计算机、法学、新闻学、财会”类专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专业,若是将时间倒退七八年,这些专业在当时还正是考生向往的热门新兴专业,但是考生在专业选择时过度地追逐这些热门专业,使得这些专业学生人数急剧膨胀,大大超出了社会需求。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记住是“自己去选专业”,切不可变成“专业来选自己”。考生在填报志愿接触专业时,会突然发现原来大学有这么多专业来让自己选择填报,而且考生们往往在看专业时都游离在专业的字面涵义上,只是简单从专业名称上判断专业的学习内容,这时时髦新颖的“新兴专业”最能吸引考生的眼球,无形之中考生就沦为“新兴专业来选自己”。
因此,考生面对丰富的大学专业特别是诸多新兴专业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规划,将“新兴专业”和“传统专业”一视同仁。不能简单盲目地以“传统”“新兴”来判断大学的专业。专业没有等级贵贱之分,关键在于考生在专业学习中能不能全身心投入,企业招聘的不是专业,而是学有所长的人才。同学们要记住:“把握大学、把握专业,关键在于把握自己!”
专业=职业?没那么简单
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臧永军
最近几年,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或者说是一种趋势,即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对国内大学,特别是名校的专业设置及其在国内高校地位的了解愈加深入,很多考生和家长都能对某某名校的某些专业说上个一二三。但由于目前社会上各种参考资料繁杂,还有相当多一部分考生和家长对高校专业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尚属模糊状态。比如哈工大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一提到我们哈工大,众所周知都会马上联想到航天,但总有不在少数的考生和家长因为认识上的模糊,会说成“我特别想报考哈工大的航空航天专业”,却殊不知其实航空和航天在内涵上的区别;再比如哈工大的焊接专业也是国际知名国内领先,如果在当下还有人认为焊接专业毕业后的职业就是操作焊枪,就不仅是无知更令人哭笑不得了。
因为不清楚专业内涵,考生和家长进而对专业和职业之间的关系也必然会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最为显著的体现就是容易把选择专业和选择职业联系起来,简单地认为选择专业就是选择了未来,读了某专业就一定要在某些行业从事某些职业,但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
其实专业和职业之间并不必然直接对应,当然专业性更强的少部分专业如医学可以定义为“一对一”,即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几乎都是在医院或与医相关的部门从业。而绝大部分专业和职业是“一对多”的关系。通俗地讲就是某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多种职业,但这些职业要求他必须具备相关专业背景。比如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不做法官律师,而投身证券业和金融等诸多领域,但毕业生一定具有法律专业背景。举一个笔者身边的例子,笔者的一个学生本科是工科专业,是当时的院学生会主席,大四开始自学法律相关专业知识,本科毕业进入硕士学习时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保送攻读硕士学位时他选了同一系内的另外一个工科专业,最后硕士毕业进入了建设银行总行工作。
事实上所有职位都会必然要求毕业生有相关专业背景,来哈工大招聘人才的所有企业,哪一家不是看中了哈工大的专业实力和毕业生的专业背景?只不过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更多地是看重个人的意识观念、创新精神、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而这些素质与能力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其专业培养过程和自身锻炼获得。尽管笔者前面提到了笔者学生的故事,但更大比例和更多数量毕业生的专业和未来是要挂钩的,因为专业至少决定了你刚刚进入社会时的基本框架。所以辩证地看,选择专业就是选择了未来的观点并无原则问题,只是太过绝对。
最后,笔者想要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需把握的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对所谓专家的分析与建议,不要盲目听从与跟随。二是考生应克服浮躁情绪,保持探索未知科学领域的浓厚兴趣和百折不挠的自强精神,而不被所谓社会热门和冷门专业所迷惑,有许多被称之为冷门的专业往往更偏向基础理论的研究,国家目前的经济状况也允许对其进行倾斜与保护,相信会大有前途。三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切忌现在就轻易下结论说我就是坚决不学某某专业,你可能还真不知道你内心真正的兴趣所在。
跳出专业与就业的四大误区
河海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 渠燕军
如今,就业已经成为了考牛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关注焦点。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来看,笔者建议考生和家长遴选专业并考虑就业的同时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要动态地看待就业问题。就业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密切相关。比如交通、新能源、水利、环境等相关专业随着国家对相应行业投入的不断加大,近几年就业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有些在几年前炙手可热的专业如今却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二是要分清学科、专业与行业的关系。简单来说,就业的“好坏”体现的是当前一个行业的兴衰,而行业与学科、专业之间绝非一一对应的简单关系。一个行业需求的是多个学科专业的人才,某个专业的毕业生也往往能够在多个领域大展身手。三是考生要从兴趣和志向出发选择专业。如果考生对专业选择有“超前意识”,能考虑到将来的发展趋势,就能克服一味随大流,盲目追“就业率”的倾向,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除了在选择专业时盲目追求高就业率的错误观点,笔者在招生工作和相关高考咨询会当中,还有一些与就业相关的问题,值得考生和家长关注。
1.有考生和家长在看到某些专业的高就业率时会认为这个专业一定是好专业,这种观念无疑是片面的。
何为“好”专业?评价的角度无疑很多。没有清晰的思路和便于观察比较的视角很容易陷入无处下手的境地。笔者认为,在专业选择环节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需求量大。这一点可以从就业率中得到一定体现。二是学术水平高。这一点最简便的考量办法是看该专业在该校对应的相关硕士点、博士点数量。三是行业认可度高。在办学过程中,很多高校逐步积累形成了若干特色专业。比如河海大学在水利、电力、交通、环境等领域的一批专业极具影响力,科研和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业内广泛认可。
不难看出,就业率高只反映了专业部分优势,不能将其作为评价专业的单一尺度。同时,需要提醒考生和家长的是,要从权威媒体获取就业率数据,单方面的宣传和炒作不足为据。
2.不能简单地将就业率高的专业与一份好的工作联系起来。
显然,找到工作与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不是一回事。如麦可思统计的20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行榜中位于前十的专业有地质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等,这些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但这些专业所对应的就业行业由于有着特殊的地域限制,其毕业后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往往是一些偏僻的小城市,甚至有的还要去大山、沙漠中勘测,并不是考生及家长认为的社会需求量大的行业是待在大城市既轻松又拿高工资。
3.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阶段可能对于某类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较多,毕业后学生的就业率较高,从而使考生报考热情较高,产生了一批批热门专业。在此情况下,就有考生想当然认为热门专业就业率一定高,这也是不正确的。
如果将以上话题替换到经济领域,不难看出这就是需求拉动生产的过程。当然,这同时暗藏着供大于求的风险。纵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专业“冷”“热”波动不难发现,左右这种波动的还是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再大的需求也终有饱和的一天。因此。笔者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关注热门的同时要冷静分析,看看这种热度是否是昙花一现。当然大家也可以从行业发展预期着手,从冷门中寻找真金。
4.假如某一专业好就业,表示所有学校的这个专业都一样好就业,就业后的工资待遇也一样。这是很多考生和家长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国家专业目录中相当一部分专业是高校普遍开设的。换句话说,某位考生关注的一个专业很有可能有上百所高校同时开设。而不同高校的这一专业在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学科水平、办学历史等方面各不相同,进而在行业认可度、地域知名度、就业供需比和就业质量上差异很大。
通过对以上误区的更正,相信考生和家长能对专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其实,考生和家长能以就业率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因素,表明他们更加关注专业未来的发展,只不过,就业率并不是万能的指标,如就业好坏还会受到毕业生择业观念、社会舆论导向以及学校就业指导方向等因素的影响。鞋子到底合不合脚,还要考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选择。
篇2:如何填高考志愿专业
如何填高考志愿专业
“热门专业”只是相对一个时期有效
所谓“热门专业”具备人才市场紧俏、工作环境好、收入相对较高等就业前景方面的优点。但是,“热门专业”也具有很大的时间依赖性,而且“热”的周期有长有短,这主要取决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势,以及学科自身发展、人才市场的供求比例。目前,我国经济正在向一个稳定增长时期过渡,专业的热门程度和人才市场走向的变化都很快。根据欧、美、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发展和人才就业市场的演化情况来推断,我国目前人才市场上紧俏的专业4~7年之后未必依然紧俏。“热”与“不热”难以预测,是相对的;只有毕业时的实际竞争力才是绝对的。
开设院校多、录取人数多的热门专业,四年后拥有此专业背景的毕业生也很多。
比如热门专业“法学”,仅在本科一批就有56所院校开设,毕业时就业竞争有多大可想而知。
“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并不固定
所谓“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本身是相对的。各行各业为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急需要各种专门人才,这种需求的变化,反映到高等学校招生中,出现所谓“热门”与“冷门”的情况,“冷”与“热”并非一成不变,专业本身更无好坏之分。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业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反映到高等院校招生中,就相应出现了如国际经济与贸易、涉外会计、英语、法律学、金融学、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热门专业。
现在“热门”的专业,不一定永远“热门”,而现在“冷门”的专业,也不一定永远“冷门”,它们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变化的。值得注意的是,“热门专业”并不是需求量大的专业。一些急需的人才,如石油工程、边防管理学等专业,由于其专业性强,就业面相对较窄,其招生并不多,可因为它是社会急需人才,就业率高,因此仍不失为“热门”专业。考生既要想到当前的冷热程度,更要尊重个人的兴趣、爱好,关注该专业的发展前景。
“报考热门”专业并不是“就业热门”专业
“就业热门”专业不能因为其就业率极高,就一味盲目地报考,因为该类专业一般是招生人数相对较少,社会需求量不大,就业面较窄,有定向培养的性质在其中,如边防管理、石油工程等,其高就业率正因为这些原因而产生。而“报考热门”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由于其招生人数多,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大,因此报考该类专业的毕业生较多。该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地选择了创业或出国,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急于在毕业时寻找一份固定的工作,而是“待价而沽”。越“热门”的专业,这种现象越严重,正是因为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量大,毕业生“心中有数”,就业时自然“不慌不忙”。因此“就业率”并非考察专业热门与否的唯一标准,“报考热门”专业并非是“就业热门”专业。
普通大学的“热门专业”与重点大学的“冷门专业”之比较
该问题几乎每个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都可能遇到,建议考生首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定。其原则是:如考分较高,能上重点大学的尽可能上重点大学,哪怕是该校的“冷门专业”。名校师资强,讲座多,学习氛围浓厚,这些都是一般院校无法比拟的。对于想考研的同学来说,进名校“冷门专业”就更值得推荐了。如果考分只允许上第二批录取院校的,就应选定好该批次中“热门专业”,报考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
“热门专业”的生存竞争异常残酷相较于冷门的专业、基础学科专业,热门专业可以尽快地带来效益。本科毕业后,就能获得不错的就业机会,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能够就读于热门专业当然是每个考生的梦想,但是这个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能够持续热下去,很多考生都没有认真想过。许多人当初为了热门专业而选择计算机,尽管自己并不喜欢。但目前中国计算机专业的招生人数过多,再加上社会上大量的职业教育机构,计算机专业的供求市场已经失衡,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再加上考生对这个专业并不感兴趣,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并不高,即使他将来毕业走出校园,将来面临的生存竞争也会是异常残酷的。
应当理智看待“热门专业”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包括电子、旅游、物流等。但是“热门专业”有它的时间性与区域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举例来说,在义乌、温州等地的职业学校,只要与当地市场紧密相关的专业都是热门专业,如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用英语、酒店管理等,这些专业的近几年毕业生供需比高达1∶10以上。另外,不同的层次教育也不一样,比如有的专业在重点大学接受本科教育就是好专业,而到一般专科院校就读就不一定是好专业。
大学生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为艺术类、生命科学类、医学、生物学和农学专业。会计学、英语、法学、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等10个热门专业半年后就业率在90%以上,但这10个专业的失业人数达67万,占本科总失业人数的三成。总体看,大学生的失业率超过12%,是登记失业率的3倍左右。
毕业于不同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不同。211工程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很高,大概是88%,非211工程是59%,职校和专科院校是43%。10个热门专业的失业人数高是因为毕业生数量庞大。
[如何填高考志愿专业]
篇3:高考志愿选什么专业
热门冷门都是浮云,赚不赚钱都是假象,关键在于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才是你进军社会的“铁饭碗”。
志愿报得怎么样? 调查显示,对自己在当年所选报的学校和专业非常满意的有44.8%。
其余被调查者,24.8%的人对所报大学不满意,19.2%的人对所报专业不满意,11.2% 的人比较悲催,对所选大学和专业都不满意。
如果有机会重新填报志愿,报考时你会最在意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35.2%的人表示会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34.4%的人表示会最看重发展前景,16.8%的人表示会最看重大学的综合排名,13.6%的人表示会在意将来的薪酬待遇。
对比发现,过来人当初报考时,多数更看重学校的综合排名,而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更多人则更看重专业。
报考前,一定要对所报学校和专业有个全面了解,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专业是哪些,所选专业涉及什么内容,毕业干什么,发展前景怎么样,等等,这些功课要做足。知己知彼,不能草率报考。优先考虑专业,其次考虑学校,关键看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理科生,你物理差就别选机械电气,化学差就别选化工材料,生物差就别选食品发酵,总之看自己的,如果这些都不太好,可以考虑管理之类的。读经济类专业,最好到经济类专门院校,并选择地处全国或地区经济中心城市高校。读职业技术类专业,最好到经济发达或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并考虑毕业后就业地区对职技类专业的需求情况。读理论性强的专业,最好到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读应用性强的专业,要注意不同学校相同学科专业的特点。首先,考生要弄清自己究竟适合什么专业,或对什么感兴趣,切勿跟风而上,很热的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学校选择也很重要,必须搞清楚,理想中的那所学校的主打专业是什么,以免出现去名校读边缘专业的尴尬局面。
[高考志愿选什么专业]
篇4:2022高考志愿填报能填几个大学和专业
对于高考志愿填报,可以填报四个学校,每个学校可以填报六个专业。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填写志愿的时候,代码一定要填报准确。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考生在填第一个学校的时候,可以填的稍微高一点,第二个和第三个志愿可以填和你高考成绩排名差不多的,最后第四个可以填的稍低一些。这样拉开梯度来填报高考志愿,比较有保障。
高考文理类考生填报高考志愿采用的是平行志愿和整体志愿两种,一般都包含A、B、C三所或ABCDE五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都包含六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而体育类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填报五所院校,但是每所院校志愿中包含四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志愿。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考生们可以看到每个学校后面都有六个空填专业,也就是说最多可以填报六个专业。
考生们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志愿学校的第一志愿都是最重要,但是如果你没有被第一专业志愿录取,招生院校就会从你填报的其他专业中考虑,所以,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建议考生可以把专业志愿都填满。
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需要了解高考志愿填报是分批次的,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第三批次以及专科。每一个批次可以填报几个学校不同的省市是有不同的要求的,这个是要根据具体考生所在城市来看的。
在志愿填报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做到最自己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知道自己的成绩应该选择哪些院校和专业。如果是刚过一本线的考生,在选择报考一本院校的时候就要慎重了,因为不同学校每年的录取成绩都会有所变化,压线报考这种行为实在风险太大。如果一定要报考,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调查仔细,对往年的分数做一个深度的分析。
篇5:高考填报志愿选大学精选
关于如何选择大学是各位家长都很关心的事情,如今教育部虽然一再说不搞排行榜,但是社会上还是有流行的。关于这个排行榜,有些高校会为自身排名的前后非议不断,其实我觉得那是高校自己为了自己荣誉的事,家长们可以忽略这些枝节问题,关注主题。
一、公认的顶级高校,不必再意排行榜的位置。比如北大和清华谁排第一,浙大能不能排第一,这都不可能影响到优秀考生的判断的。这种事情是高校之间的争执,大家选大学自己心中有数就是的,所谓神仙打架,我们百姓用不着跟着起急的。
二、次一等的高校,彼此之间差别没有太大。接下来,大家一般有个说法就是2+7的那个7,这个其实和排行榜也没太大的关系,完全按照自己的心里想法来选就是了。
三、接下来的就是985工程高校。这个层面,大家要选的是区域和专业,也不必太在意排行榜的位置。所谓区域不过是类似天南海北与新西兰之间的区别,这里面该如何选择,完全来自各人生活的环境和对现实的理解,怎么说都有理,我不发表意见。
我国大学的专业现分为12大类:(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历史学;(7)理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这下面又按每学科门下设一级学科,共有80个一级学科,在一级学科下又设二级学科,共有358个二级学科,本篇重点不在专业介绍,所以我把专业方面按多数人的理解简单分可以分为文、理、工、农、医五大类。在985工程高校中各自专业特点从大学名称中基本上就能分出个明白,之前我也有不少文章做过介绍,所以不再重复了,大家尽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来选学校了,这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多数是个人感受的差异。比如电子科大、西北农林大在各排行榜中排位都不靠前,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很专业的选择,你大可不必理会那些排行榜。
四,211工程原则上还是要高于其他一本高校的。排行榜从这个阶段开始有自己的特色了,也就有了实质性的参考价值了。之前绝大多数的985工程高校还是要在前45名之列的(国内总共只有41所985工程高校)。所以说985工程之内的前十名以内的高校,大致算是一个层次,之后的三直多所由于本身实力使然,各自本质差异并不大,这个说法放到一个大环境下是可以说的通。
而211工程则是国家平均教育资源的实质性工作,所以这里面有些高校在此之前的综合水平,及之后的社会公识并不与211名号完全相配,这是个客观事实。但是,也正是由于是平均了教育资源,那么在各地各行业之内能被列入此工程的高校也就证明了其在这个区位里是得到了公认了。而且这毕竟是由国家教育部这么命名的,算是国家级的品牌,因此被列入这一工程的高校在今后相当的一个时期内总还是要得到国内外教育机构的一个名号上的认同吧。正基于此,我个人观点,在当地及在行业内,可以以此为选择高校的主要指标,同时参考各排行榜的排位。
五,其他一本高校的选择要充分参考排行榜。虽然关于武书连排行榜的各种传言很多,但是他毕竟公开了他评比的主要指标及指标的来源,而且所有的指标都还是围绕着学术性来制定的,因此,这就是一个在他的标准内公平的排行榜。在没有其他的指标条件下,这个就可以做重要的参考。
六,二本及二本以下的高校排行榜的意义不大了。因为二本院校众多,二本院校受区域性的影响较大,目前任何一个排行榜对学术之外的综合评价都几乎为零,而且能采集出通行的指标在二本院校层面也不太有公识,所以二本以下的高校排行榜本身就不太科学,对学生选择高校从指导意义上来看也不大。一般来说二本以下的高校我主张以本省为主,理由之前也有过陈述。所以,大家关注本省的高校现实排行榜就行了,这个资料大家找起来不困难吧。
★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 填报高考志愿技巧
【填大学志愿如何选专业(精选5篇)】相关文章:
高考志愿填报流程2022-07-22
高考填报志愿常见的九大误区盘点2023-03-09
请问大家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怎么去填写征集志愿啊?2023-04-17
山东高考体育专业考生可填普通理科志愿2023-05-08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2023-11-16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及口诀2024-02-16
高考退档申请书2024-05-13
降低填报风险 避免高分落榜2023-06-14
高考志愿填报要慎重祝福短信2023-07-05
成人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