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感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3-03-05 07:30:2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望月有感练习及答案(共19篇)由网友“飛べ”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望月有感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月有感练习及答案

篇1:望月有感练习及答案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 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弟、妹”。

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3)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

(4)“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5)诗中的“干戈”和“吊影”的含义是什么? (2分)

(6)“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与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异同?。

答案

(1)B

(2)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

(3)影、雁、根、蓬

(4)“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意对即可)

(5)干戈:指战争(“武器”也可)(1分);吊影:对影自怜,指因没有亲友陪伴而孤单。(“孤单、孤苦伶仃”之意即可给1分。如孤单、孤苦、无亲友陪伴、对影自怜等)

(6)同:都是巧借明月寄托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挂念(2分)(有“借月”之意给1分,有“思亲”之意1分);异:“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表达的是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悲”“悲伤之意可给1分)。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美好祝愿(”喜“”乐观“”豁达“之意可给1分)。

二:

1、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表达效果。

答:诗人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藻作比,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兄弟姐妹手足离散,天各一方,飘转无定,孤苦凄惶,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3、“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思乡的情感经常出现在诗词中,请举两个例子并注明作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4、《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5、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附注释:

⑴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⑵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

⑶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⑷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十四、五年(798―7)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

⑸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⑹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⑺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⑻下: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⑼时难年荒:指遭受战乱和灾荒。荒,一作“饥”。

⑽世业:祖传的产业。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

⑾羁旅:漂泊流浪。

⑿寥落:荒芜零落。

⒀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⒁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

⒂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⒃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

⒄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⒅乡心:思亲恋乡之心。

⒆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

翻译: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的弟弟妹妹们看。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799年)至贞元十六年春(8)之间。其时诗人到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贞元十五年(799年)春二月,宣武(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三月,彰义(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平叛战争规模较大,时间亦长。此即诗题所言“河南经乱”。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值此人祸天灾纷至沓来之际,田园荒芜,骨肉离散,诗人不免忧国思亲,伤乱悲离。就在这一年秋天,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天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见祖业一空,兄弟姊妹失业羁旅,天各一方,于是有感而作。

赏析: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弟妹》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律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时期田园荒芜、骨肉分离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兄弟姐妹间的思念之情。全诗句句扣紧主题,言辞清丽,不加雕饰,淡而有致,意蕴精深,情韵动人。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战乱给家庭带来的灾难,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表达了身世飘零的感伤情绪。

题目很长,题中直接交待了写作的原因、背景,可以当作序言: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

“时难年饥世业辛,弟兄羁旅各西东、”时难,即指题目中所说的“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到白居易和产业,经过这场战乱已荡然无存,骨肉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下一联写战乱结束后的凄凉景象。战乱纷争终于结束了,然而,田地荒芜,杂草丛生,骨肉亲人仍流离失所,漂泊者相望于道。这两联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描写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历来,战争带给人民的都是无穷无尽的灾难,亲人们有家不能回,战争一起,田地、产业个部付诸东流,劳命伤则一,所有的不幸都得由人民来承担,兴、亡,最苦的都是百姓。

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结尾,诗人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形成了默契。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相关阅读:

白居易《杜陵叟》“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白居易《三月

白居易《秋雨夜眠》“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翻

白居易《夜筝》“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

白居易《听夜筝有感》阅读答案及赏析

上一篇:初中军训有感作文  下一篇:没有了

篇2:望月有感

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译文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的弟弟妹妹们看。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望月有感]

篇3:《望月有感》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标签: 思乡 抒情 唐诗三百首 初中古诗 诗 情感 其他

译文 注释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的弟弟妹妹们看。

赏析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祖父白B移居下(今陕西渭南市北)。白B后曾任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遂移家于新郑,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卒后葬于河南洛阳

-------------------华丽丽的分割线------------------

篇4:《望月有感》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写翻译 写翻译写赏析 写赏析纠错 纠错下载 下载评分: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

参考翻译

写翻译 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的.弟弟妹妹们看。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

参考赏析

写赏析 写赏析

鉴赏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秋至8春之间。其时诗人到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春二月,宣武(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三月,彰义(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上一篇:赞美兰花的句子  下一篇:没有了

篇5:望月有感

月圆,月缺,依然是碧落的圆盘,月升,月落,望月的女子做了你了眼中千年的弧线。

夜色轻漾,铺天盖地的从眼前涌来,一地的柔,一地的月光,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把思念吞噬,它无关风花雪月,只为这一刻似水的流淌,如你一般,面月相对,品尝谁留给你的端详,扰乱你今晚相思的情怀?

我不知道我是迷恋那些唯美的文字,还是我描绘的孤灯之下那个身影,或者是文字中那个孤独的灵魂,甚至是对你的牵绊和丝丝的想念?

其实我很清楚,你犹如夜晚的月儿,注定是高高的挂在空中,而我注定只能站在风里仰望,我只能目送。经常不自觉的去啃噬你的文字,可是,无奈,由于文字的唯美,我只能细嚼慢咽。

犹如每晚贪恋月儿的月色,贪婪月儿的怀抱,我在找文字中那个受伤的男孩,我在等文字中那个多情的男儿,我在盼文字中那个温柔的男人。一场邂逅、一段唯美、一世相守。

然而,你是你,是一个不能去触碰的灵魂,月儿是月儿,是一轮高高的挂在夜空的明月,今晚的圆,也是仅仅对有心人的眷恋,正如我偶尔的能在文字中感觉到那个多情的男儿的安抚一样。

今晚,我贪婪的稀释着月儿的月光,我目不转睛的盯着月儿,我害怕月儿的离去,风轻轻的吹着我的长裙,月儿轻轻的抚摸着我的脸颊,可是慢慢的,我的眼累了,我看到了月儿四周的光环,我看到了月儿对我轻视,他一定是在嘲笑我的无知,他模糊了,他在往天的一边在滑落。

人说我是幽灵,我穿梭于不同的城市,我说我是精灵,在不同的城市享受光和雨露,或者说我魔鬼,因为我的贪婪,因为我对每个城市大家小巷的眷恋,不过、也正因为是这样,也正因为我经常的在不同城市之行,所以我不知道什么是永久的怀念,是今晚的月儿,还是文字的男儿。

我没有哭泣,没有难过,只是好失落,我等了你那么久,你最后还是无声的离开,我慢慢的闭上疲惫的双眼,我不想你看到我不舍的眼,我害怕看不到你怜惜的眼神。我惶恐你听了我的呼唤还是会残忍的离开!留我在大地,留我在这颗樱花树下,等待丽日的到来,等待白昼的轮换,等待下一个世纪与你的邂逅。我知道白昼早有轮回,感情早有定数。

可是今晚,依依想把所有的相思都对你说,所有的思念都给你

篇6:望月有感

我害怕诱惑,害怕我接受了真实的人性、善变的人性、无奈的人性。我更加知道生命从来都是遵循补偿法则的,明天、以后、我还会这么思念你吗?还会时不时的想去读你文章吗?读文中的那个男孩吗?曾经看到过一段很唯美的文字;“我只想有生之年,用力握住爱盛开的光,走完此生应经历的坎坷与该遭遇的隔阂。将岁月雕刻成一段冗长的幸福时光。在洒脱与救赎之间,温柔的看待一切生命。

在浮尘中缓慢而行,学着给生命中所有遇见的人布施平等的温柔。用简单的心面对世界,过素朴平和的生活。但这尘世间,总有眷恋不及的爱情,仿若池中蕴育不开的青莲。我时常会叹息,笔下生花的爱情,如姜花一样苍凉。也总唏嘘,没有人能饮下我唇边无边荒芜的苦涩!”

所以,我合上了我的电脑,静静的去感受你的余光,去感受你的心跳,我不是萎缩,我只是想在你最后的月光中,去找到那一丝丝的温存,哪怕那不是给我的。是给世人的,我只是想,我是个有心的女孩,现在,我需要趁人之美,我不需要删繁就简,哪怕是烦恼的,我也想要,因为我在你的怀抱中,我在你抚摸下,我要所有的喜怒哀乐,月儿,你明白吗?

蟋蟀声越来越清晰,感觉到了有潮湿的空气向我席卷而来,轻轻的有了鸟儿的鸣叫,我知道你就要走了,我知道你想看到我完美的身姿,我没有挥手,没有道别的话语,只是静悄悄的让你离开,让自己离开,我想我所能做的。

就是静静的守候,等待白昼的到来,开始我一天全新的生活,开始我一天忙碌的工作。当我再一次的感觉到有刺眼的光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新的一天来了,睁开眼,我看到了晨曦初露的美景,我等待着漂亮的日出,犹如等待那唯美的月光。好漂亮的日出,我想!这是月儿送给我的礼物,这是月儿要离开我的原因,我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女孩子,也是一个很容易适应生存的女孩子,也学着做一个温暖的女子。

人世匆匆一瞬,浮云流光终是千年景色,站立在你的世界,仰起头的月光,为你翩翩起舞,红尘繁华,举爱为艰,唯有不破灭的是永远,永怛,我依旧长发飘飘,裙裾纷飞,把所有对你的思念和柔情都隐藏,然后和月光一起消退。

也许是写到这里,又多了许多莫名的感伤,因为我想你了。因为我只是个望月的女子,我不知道明年的秋天,秋天的八月,八月的中秋,中秋的晚上,你是否会与我邂逅,依依是不是可以等到你,等到那一场天荒地老!不求相恋,只为你倾情一舞,做你千年的狐,举世来回。

篇7:望月有感精选

不得不感叹时光飞逝,转眼之间就度过了16个年华,回想去来真有一种刹那芳华,弹指红颜老的感觉。很奇怪,中秋应该是一个欢乐的节日,圆月象征着合家团圆,应该是个喜庆的日子才对,可我总觉得有一股伤感之情。那怕是古人的文章也是充斥着一种伤感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不就是古人的感叹么。就连李白如此豪迈潇洒的人也对月发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望那一轮明月,淡淡的清辉,如水银泻地般普洒在大地上,那淡淡的银光,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那迎面而来的风,则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触,让人觉得月光是如此冷漠,给人一种月亮难以接近的感觉。而那天空中明月高悬,在月光的照耀下可以依稀看见窗外那棵梧桐,那干枯的叶子随风飘落, 一切的迹象在预演着荒凉,无由的让我生出阵阵不能说出来感觉 。因为不能,所以就隐忍着独自面对黑暗,默默望着地上树影婆娑,摇曳生姿。没有开灯的屋子显得格外空旷,不由生出一种茫然的感觉。听着窗外那阵阵虫鸣,一种寂寞油然而生。

据说月亮是爱情的象征,我们会不会看夜空时眼花撩乱,看到流星也曾想过两者兼得呢?水中的月亮你捞不捞?呵呵!人生就像一场戏,有些人活得精彩,有些人活得平淡,但不管怎么样活着,月亮常常时隐时现,我们幸福或者忧伤着。

如果说人生难得几回醉,今晚不醉更待何时----举杯对月对饮成三人……看来今晚是月亮醉了,我们还独醒----在梦中嫦娥也会向我们微笑。

望那天空上的明月,我开始思念,只是我不知道我思念的人会不会想起我,是否能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不管怎样,祝天下所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8:望月有感精选

每每至秋,就会勾起诗人思念的篇章,尤其是秋日的月。

远在异乡的诗人们一望月便想起了自己的家和友人,因为秋日的月分外的亮,格外的圆……

圆圆的婵娟代表着团圆,中秋佳节,本应团圆,但远在他乡的游子心中的苦闷又有谁会知道?只有这一轮明月能够分担心中的愁闷。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诗人不能回家的悲凉,与我这种一年二次不回家乡的人又有何异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乡的月亮在游子心中永远是独一无二的家乡的景色永远是最美的。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圆盘象征着团圆,可是,在外奔波忙碌的父亲并未能与我们一起在此团圆,而此,也未是我的我的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孤独,只有他的影子和明月可见。月亮每晚都会生起,但每次都不一样,它的肩上,扛着,是无尽的泪水和思念。

天下所有的人,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思念自己的故乡,而在思恋时,多是对着月亮。“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世界各地在同一时间能够让所有人看到的,只有月亮。因此月亮便成了成了我们的相思之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故乡啊,我何时才能再次与你相拥而泣?

秋天到了,不知不觉,又是一个月了。

今夜明月人尽忘,不知不觉思落谁家……

篇9:望月有感精选

“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又到啦,院子里又响起了我的呐喊声。当夜幕渐渐降临时,我就坐在院子里,抬头仰望天空,等待月亮的出现。天越来越黑,正当我想要闭上眼睛,信息一会儿的 ,猛然看见楼顶飘过几朵又白又亮的云。我退后几步,一个圆圆的月亮出现在眼前,一下子带给我不少精神、活力。

细细观赏这轮皎洁的明月。哦,它是多么美丽,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它高高挂在漆黑的夜空中,照亮了身边原来看不见的云,甚至照亮了半边天。全身金黄金黄的,没有一点污垢。似一张华丽的镜子,入一枚金灿灿的金币,真想把它取下来,放在手里玩弄。看着看着,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传说:

有一个教后羿的英雄,娶了一个美丽的、善良的妻子——嫦娥。有一天,后羿因射太阳有功,王母娘娘奖励他两粒仙丹。这仙丹吃一粒就可长生不老,吃两粒就可成仙。这件事传到后羿的徒弟逢蒙耳朵里,于是,他趁一次后羿外出打猎, 屋里,逼嫦娥交出仙丹。无奈之下,嫦娥吞下两粒仙丹,身体飘了起来。她向月亮奔去。想到这里,我再次抬头凝望圆月,仿佛真有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抱着一只玉兔,俯视人间。

月亮不仅美丽,还是个传说的神奇物体,太阳系中的一份子。多么高深莫测、美妙动人的月亮啊!

篇10:望月有感精选

夏日的傍晚,夜幕徐徐降临,在寂静的夜空中,我凝望着皎洁的明月,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思。

此时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又是多么的美好,此时月亮的外形如同被哪家贪吃的小朋友咬了一口似的。可能是看久了吧,我竟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一句句地轻声吟诵着,此时让我想起词中的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仔细斟酌着,心中不禁感慨:不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一边望月一边思索着那句词。

忽然,熟悉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是妈妈催我休息了,今夜我对苏轼的词有了更加透彻的领悟。

篇11: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练习答案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练习答案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阅读下面的课内诗歌,选出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分)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5、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后句即景生情,写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同望着一轮明月。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丝毫不露痕迹。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怨”, 因“思”生“怨”, “情人”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远方的人”不常回家看看;“竟夕”, 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强烈。。

C.颈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具体描绘了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灭烛”,吹灭灯烛,因为满屋的月光,柔柔的、静静的,使人怜爱,催人联想,逗起了相思之情;“披衣”,到庭院走走,时间一久,不觉露水打湿了衣裳,而相思之情更为浓重。

D.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意思是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回屋睡觉,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寄希望于梦中,足见思念之切。

参考答案:

5B“怨”, 因“思”生“怨”, “情人”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远方的人”不常回家看看;应理解为:“怨”字,诗中指“怨”长夜漫漫,夜不能寐,

(1)简析“月”的作用(4分)

(2)概括“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意境,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16.(1)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2分)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2分)

(2)意境雄浑阔大 (2分);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2分)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2分)

拓展阅读:《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篇12:望月有感古诗鉴赏及答案

望月有感古诗鉴赏及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①空, 弟兄羁旅②各西东。

田园寥落③干戈④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⑤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

(1)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2分)

(2)“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

(1)2分,影、雁、根、蓬(答对二、三个意象只给1分,答对四个意象2分,只答对一个意象不给分)

(2)“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1分)“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1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1分)。

篇13:望月有感古诗鉴赏及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①空, 弟兄羁旅②各西东。

田园寥落③干戈④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⑤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

(1)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2分)

(2)“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

(1)2分,影、雁、根、蓬(答对二、三个意象只给1分,答对四个意象2分,只答对一个意象不给分)

(2)“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1分)“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1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1分)。

篇14:望月有感诗歌赏析题及答案

望月有感诗歌赏析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①空, 弟兄羁旅②各西东。

田园寥落③干戈④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⑤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1)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2分)(2)“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4分)

6分 (1)2分,影、雁、根、蓬(答对二、三个意象.只给1分,答对四个意象2分,只答对一个意象不给分)(2)“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1分)“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1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1分)。

篇15:望月有感白居易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时难,即指题目中所说的“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到白居易和产业,经过这场战乱已荡然无存,骨肉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写战乱结束后的凄凉景象。战乱纷争终于结束了,然而,田地荒芜,杂草丛生,骨肉亲人仍流离失所,漂泊者相望于道。这两联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描写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历来,战争带给人民的都是无穷无尽的灾难,亲人们有家不能回,战争一起,田地、产业个部付诸东流,劳命伤则一,所有的不幸都得由人民来承担,兴、亡,最苦的都是百姓。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篇16:望月有感白居易

结尾,诗人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形成了默契。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篇17:望月有感白居易

听《望月》一堂课,就像进入了诗情画意之中,散文原来也可以这样教。

上课起始,学生齐读课题,老师就提出了读的要求,“柔柔地读,再柔一点”,老师的语言,同样柔柔的、充满深情的,学生立刻进入了诗的情境中,即使是我们听课的人,也不禁深受感染。这是我听这堂课先入为主的感受。

讲授课文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就像一个先登上高山的人,为下面的孩子准备好了爬山的阶梯,孩子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攀上知识的顶峰。既不是很费力,又需要自己的努力。王老师事先设计好的题目就是那一步步阶梯,孩子每爬上一级,老师都不忘适时表扬鼓励:“多敏感的孩子!”“你将自己的感受交给了文化”等。

老师又用简练文字把本文的主要内容加以提炼—— 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然后让学生去课文中寻找各有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学习目标明了,学生们的阅读有了目标,就有了明显的收获—— 很快就清楚了文章的脉络,为细读课文做好了铺垫。

接着,抓重点段细细品读“ 江中月” 片段,反复品味,要求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或默读思考,或大声朗读,或畅谈体会。这还不够,再抓住关键词语,指名再读,师生接读,相机穿插着老师的示范朗读,读中理解,读中思考,读后谈体会。随着朗读的推进,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逐步往纵深方向发展,逐步感悟“ 千江有水千江月” 这一妙不可言的意境。

然后是对“ 诗中月” 的欣赏和对“ 心中月” 的理解。抓住关键字来理解各位诗人在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心情。随着教师的巧妙点拨,学生们朗读诗句的韵味越来越有个性,并能通过朗读时语气、速度等来表达出自己对各位诗人心情的体会,表达出对机灵的小外甥的欣赏,最终抽取出“ 千江有水千江月” 这一引申含义—— 每一位诗人赏月时的心情各不相同,写出的诗句也不尽相同。

第二堂课,以“望月只是月、望月不是月、望月还是月”为线索贯穿全文,渗透了写作的方法,列举了一些名人的写月语段,让学生的想象思维有了很好的拓展,同时也打开了自己的思路。老师适时的给出来描写“月”的优美词语,为学生的写作又搭了一个阶梯,让每个学生尝到了创作的乐趣,相信孩子们也会喜欢上写作。

篇18:望月有感白居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望月》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说了“我”和小外甥在甲板上一边欣赏月亮,一边比赛背诵踊跃诗句的趣事,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以及爱幻想的特点,从而告诉我们应该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痛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妙。

我先把课文分成了三个自然段。我对第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是写“我”在江轮甲板上独自赏着月亮的美景;第二自然段的理解是写小外甥和“我”pk月亮的诗句和愉快的交谈;第三自然段的理解是写我凝视月亮消失的地方,展开了幻想,留下了深刻美丽的回味。啊!《望月》这篇课文真美呀!我以后一定要仔细的观赏一下月亮。

篇19:《望月有感》全文赏析

1、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

2、羁旅:犹漂泊。

3、寥落:冷落。

4、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

5、根:喻兄弟。

6, 吊影:对影自怜,身边没有亲人,独对着自己的身影感伤。

7.千里雁:指离群之雁,孤独的雁。

8.九秋蓬:秋天蓬草脱离本根随风飞转,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

9.九秋:秋天。

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望月优秀作文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十五夜望月》 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张九龄《望月怀远》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十五夜望月》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望月有感练习及答案
《望月有感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望月有感练习及答案(共19篇)】相关文章:

黄山奇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12-22

小学五年级语文《享受心安理得》优秀教案2022-12-18

小学语文三年级《黄山奇石》的教学设计2023-07-14

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评课稿2023-04-22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四2022-09-04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2023-01-28

《黄山奇石》写字教学设计2022-04-30

《黄山奇石》教学建议2022-06-16

课文《黄山奇石》的教学设计2022-06-04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