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游建议

时间:2023-03-12 08:05:5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的旅游建议(整理7篇)由网友“一点五九”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我的旅游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旅游建议

篇1:我的旅游建议

美丽的春天又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了,温暖的春风捎带着甜蜜的花香,给我们送来了旅游的邀请信。

在这百花盛开的季节里,我建议大家去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旅游,因为春天的牛首山是南京最美丽的地方了,而且南京自古就有春牛首,秋栖霞的说法,去那游玩,不但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零距离的接触大自然,还能看到许多历史文物,学到很多历史知识。

来到牛首山脚下,一汪汪小池塘水是那么清澈,看着透明的池水倒影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会让你不由的身心舒畅。走进景区,温暖的阳光穿过浓密的森林,在地上投下一片片斑驳的阴凉,不时有几只可爱的鸟儿从你眼前飞快的掠过,清脆的叫声穿透过安逸幽密的森林,是那么的悦耳那么的动听,真让人感到心旷神怡。顺着曲折蜿蜒的山路向上走,你会惊喜的发现路边的石壁上雕刻着许多佛像,那就是有名的摩崖石刻,佛像有大有小,大得比人高,小的比手掌还小,每尊佛像的表情、神态、姿势都不一样,他们历经了几百年风雨,看上去还是那么逼真,让人不由得赞叹古代灵工巧匠那巧夺天工的技艺。走着走着,山路一转,一大片美丽的桃林突然映入你的眼帘,只见路的两旁开满了桃花,那些灿烂的花儿一朵连着一朵,一簇挨着一簇,有红色有粉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就好像朝霞落入山林一般,令你陶醉。如果我们在树下举办一个午餐大聚会,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来到山顶,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座雄伟的宝塔矗立在你的面前,据说那就是南京最古老的宝塔_宏觉寺塔,他有六百多岁了。站在塔下四处观望,你可以看见连绵起伏的群山,青翠的竹海,挺拔的松林,绚丽的山花…。。,如果幸运的话,还可以听见远处宏觉寺里传出的悠扬钟声,让人安静,让人沉醉。

宏觉寺也是景区的一个景点,寺庙规模宏大,历史久远,寺外古木参天,尤其是那几株高大的银杏树,每株都生长了几百年了,粗壮的树干几个人都抱不过来,让人惊叹不止。寺里还有一个很大的放生池,池上有小桥,池中有假山,池边有龙船,最让人高兴的是,可以亲自喂一喂池里那些可爱的小乌龟。

牛首山森林景区还有许多著名而又美丽的景点,有南唐二陵,有岳飞抗金遗迹,有伟大航海家郑和的陵园……,等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等同学们自己来看吧。

我相信,如果大家接受了我的建议,一定会觉得不虚此行的。

篇2:桂林市旅游资源整合建议

桂林旅游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为全国各地的旅游开发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在新形势下,桂林旅游教你怎样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各级领导和桂林旅游从业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莫书记提出桂林旅游发展要“整合资源配套成龙,错落分工差异经营,形成合力整体成长,创建国际旅游之都”,为桂林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桂林旅游资源丰富,其景区景点的数量和密集度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在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可供游客游览观光的100多处景区景点中,同类产品较多,规模小的较多,除漓江、象山景区、芦笛景区、七星景区年接待量过百万人次外,其他景区都在几万到几十万人次。从发展的角度看,唯有对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形成规模,创造具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才能避免散小、重复的旅游产品恶性竞争造成桂林旅游整体利益流失;才能避免散小旅游企业唯利化经营对桂林旅游形象的损害;才能提升桂林旅游的品牌效应,达到搭建新的融资平台,吸引新的资本投入,做强做大桂林旅游产业的目的。我们认为,资源整合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 整合市区核心旅游资源

城市改造基本完成后,市内形成了“三山两洞”、“两江四湖”和市区水上游三足鼎立局面。由于资源分割,“两江四湖”只有进行单一形式的夜游,容纳的.游客数量有限,形成不了更大的规模;市区水上游经营的实际上是“三山”景点,与“三山”之间产生经营冲突和利益互损在所难免。三个本来相互联系的产品被人为分割、相互竞争,难以形成经营的合力和规模,游客体验不到桂林山水的整体美感,桂林的旅游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对市内核心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就是要打破资源和经营分割现状,通过资本的形式将“三山两洞”、“两江四湖”和市区水上游这三个产品有机组合起来,并将榕湖饭店纳入其中,引入景观地产,组建统一的大型经营公司,搭建新的招商引资平台。资源整合完成以后,“四湖”和漓江、桃花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贯通,乘车游览“三山两洞”和乘船游览“三山两洞”两种各具特色的游览方式并存成为可能;利用水上穿梭巴士将“三山两洞”和市内其他景点、宾馆、购物休闲场所连接在一起,真正打造出一个“东方威尼斯”品牌;傲浇?暮?钡ヒ坏囊褂畏绞浇??晃??旌虻挠卫婪绞剑?慰徒哟?芰Φ玫郊?蟮奶岣撸婚藕?沟暌云涞乩砦恢糜攀平?晌?星?糜尾?分械闹匾?换罚?晌???蹲收叩囊桓隽恋悖皇星?糜尾?返钠分屎凸鹆致糜蔚钠放平?玫郊?蟮奶嵘??卫兰畚坏奶岣呓?孤糜纹笠档木?眯б婧驼??氖找娴玫浇洗蟮奶岣摺?SPAN lang=EN-US>

对市内核心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要解决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问题;要对收益分配进行调整,只有放弃既得小利益,才能完成大整合、羸得大利益。

二、 全面整合漓江旅游资源

漓江是我市重要的优势旅游资源,漓江的经营水平反映了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但是,就现在的经营状况看,漓江真正的资源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一是漓江游览的航线太多太乱,利益上相互抵消,甚至导致一些游客没有真正体会到漓江的美丽,对桂林旅游产生宣传上的负面影响;二是经营漓江游览业务的企业多达20多家,品质参差不齐,但价位却一样,服务品质难以提高,优不胜劣不汰;三是现行的漓江经营模式缺乏市场经营主体,无法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经营者谁也不愿花费人力物力主动进行市场营销、拓展客源市场,只能是等客上门,造成漓江游览人数常年徘徊不前。四是沿江两岸景区景点开发散乱,核心旅游资源保护堪忧。

漓江旅游资源的整合,应该包括漓江两岩景点的整合、漓江游船及游船企业的整合、漓江游览方式的整合等。第一阶段,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对漓江现有的游船进行收购整合,形成漓江经营的市场化、公司化、股份化运作,通过经营公司这个市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搭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融资平台,引入新的资金。第二阶段,利用新的资本实力对漓江两岸的景点进行整合,形成更大的融资平台,从而使漓江从一个单一的水路游览品牌发展成为一个包含沿江两岸景区景点、内容丰富、充满生机的综合性大品牌,提高漓江游览的经济效益,充分体现漓江的真正价值。

对漓江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要解决漓江资源可利用、可发展的观念问题,增强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和漓江经营意识,树立大漓江、大品牌、大发展观念;要着眼于桂林旅游的长远发展,打破各部门、流域内各行政区域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要制定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地方性法规,并严格执行。

三、整合旅行社资源

旅行社是旅游资源的最大经销商。目前,桂林旅行社的数量不少,但上规模、有实力的不多。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国际社债务缠身,包袱沉重。

整合旅行社资源,必须彻底清理、解决旅行社历史遗留问题,轻装上阵。要鼓励旅行社兼并、重组,尤其要鼓励与外地乃至境外的大型品牌旅行社企业重组,建立营销网络和客源市场,促进旅行社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使以地接业务为主的旅行社成长为区域性的旅游代理(批发)商,使桂林成为旅游市场营销的区域中心。

对旅行社进行整合,要下决心清理遗留问题,支持旅行社的产权制度改革;在旅行社放开的大环境下,要建立起有效的地方性管理法规,对违规经营的旅行社坚决查处。

四、整合酒店资源

我市的旅游酒店是开发最早、市场化运作最充分的行业。酒店的整合,主要是强化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形成联合,消除恶性竞争。

总之,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旅游产品的配套成龙,必须要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管力度,要对旅游发展规划进行严格控制,所有旅游产品的开发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坚决杜绝重复开发和低水平建设;对同类型旅游资源,经营上要实行相对垄断,消防贱卖旅游资源的低价竞争行为;要建立健全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旅游景区景点市场的准入制度和定价听证制度等,进一步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的经济秩序,优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

要形成错落分工差异经营的旅游业发展局面,必须大力发展新型的、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要大力发展会展游、休闲游和体育健身游等产品,加快喀斯特景观园的建设,特别要抓好交通方便、容纳度大、本地人能够参与、与旅游密切结合的体育产品开发和体育设施建设,通过增加旅游品种、创新旅游形式、扩大旅游范畴等方式,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用差异性的产品吸引差异化的游客。

桂林市旅游资源整合建议来自本网-,仅供学习,请注明出处。

篇3:农业旅游建议研究论文

农业旅游建议研究论文

摘要:黑龙江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但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旅游产品还只是雏形,黑龙江省农业旅游面临着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特色等问题。本文根据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建议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使旅游不断向多元化、多领域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观赏田园风光,参与农业活动。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旅游产品还只是雏形,在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

1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现状

1.1社会认识明确

农业旅游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带动高效特色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基层管理部门,对发展农业旅游的认识正在得到不断更新[1]。政府部门积极鼓励广大农民利用土地发展农业旅游,加大对农业旅游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农业旅游的宣传力度,广大人民逐渐从不了解农业旅游到积极开展农业旅游转变。由于农村中一小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率先开办家庭农业旅游项目,从中获得财富,使得广大劳动人民对发展农业旅游有了新的认识,积极开展农业旅游活动,主动与旅游部门进行沟通与咨询,开发并创新农业旅游项目。随着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和普及,旅游者也充分了解了农业旅游的内涵,不再认为农业旅游仅仅是从事农业活动,因此参加农业旅游活动游客的数量不断增加。随着旅游者的需求不断增强,促使农业旅游不断向多样化、多领域、全方位发展。

1.2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四季分明,风景独特,农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具有下列良好的基础。

1.2.1具备了优越的生态资源

黑龙江省土地条件居全国首位,拥有辽阔而肥沃的黑土地,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地带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黑龙江省现有耕地近932万hm2,草原面积753.2万hm2,拥有高等植物多种,陆生野生动物470多种,全省天然湿地面积占全国天然湿地的1/7,水资源较丰富。这些优越的生态资源,为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2.2具备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在漫长岁月中,黑龙江省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挹娄文化、龙山文化、北大荒文化等。作为金、清两朝的发祥地,黑龙江省历史文化悠久。19世纪时,帝国主义国家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建筑风格、先进的科技等。另外,除了汉族以外,黑龙江省还聚居着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46个少数民族,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使黑龙江省地域差异性较明显,从而使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黑龙江省发展农业旅游已具备丰富的文化基础。

1.3具备了特殊的地缘优势条件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拥有中国两个地理位置极点———北极漠河(中国唯一一个可以看到极昼及北极光的地方)和东极抚远县(中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黑龙江省北部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约2981km,边境城市异国风情浓郁,界河界湖风景秀丽,为黑龙江省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黑龙江省是中国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东北亚国家和欧洲国家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1.4形成了一些新的模式

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以及地缘优势,为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具有其独特的模式,发展模式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利用花草果木开展观光旅游。近年来,为了使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统一,黑龙江省广泛开展退耕还林,大面积种植果树经济林,在郊区建立动植物园、采摘园。为了加强游客在园林中观赏和参与,这些地方一般都在公园里设置了旅游线路,设立各种景点或饰品,有些景区推出个性化服务,例如在园中出租自行车、小火车、观光旅游车等,吸引游客来观光旅游。第二,开展民俗旅游。黑龙江省除了汉族以外,还聚居着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46个少数民族,保存了完好的民族传统文化。一些地方利用空置的房间举办民族风俗节日、品尝特色美食、开办特色旅馆等,吸引游客参与到农业旅游中来。第三,发展农业科技旅游。近年来,黑龙江省不断引进国内外高科技和花草新品种,使农业旅游景区四季姹紫嫣红,景区内花草、果木、动物等品种众多。园内根据不同的品种划分为多个区域,并设计一条科学的旅游路线。景区内配有自动化灌溉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有些地方还将玻璃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等用于农业旅游活动中,游客对此感到十分好奇。第四,建立绿色农业基地。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地区,土地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黑土地开发历史比较晚,破坏程度轻,农业产品没有受到污染,价值比较高。据了解,,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经济总量居全国首位,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绿色食品已达15个。截至20,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增加到550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增加到68家,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已经发展为14个大类、2000多个品种。早在,黑龙江省就参与了第一届哈尔滨国际经贸洽谈会绿色食品展、绿博会暨东北四省第六届中国区农博会和中国国际产品交易会活动。目前,黑龙江省对绿色食品标志管理、产品检验、环境监测、人员培训等有关工作都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2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2.1发展农业旅游的资金投入不足

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有的地区很多支持农业旅游发展的政策或项目并没有实施,不利于乡村农业旅游的发展。因此,黑龙江省旅游农业开发建设所需资金不足,已成为当前影响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2]。黑龙江是一个农业大省,虽然农业基础比较好,但是投资的主体始终没有解决,解决农业旅游所需资金问题是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

2.2基础设施尚未完善,有待更新

第一,农业旅游地点分布在距离城市比较近的郊区,或在比较偏远的农村和山村。由于我国城乡贫富差距比较大,农业旅游的基础设施一般都相对落后,乡村道路质量差,污水垃圾随处可见,水电设施不完善,使游客感到诸多不便。许多农业旅游景区只重视景点景区的利益及收入,忽视了景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保养。一些景区管理者在配套基础设施还没有建设完毕时就急于开发利用;一些景区不重视对景区内的配套设施的保养,致使景区内设施老化,经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使游客望而止步;而部分老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比较落后,难以满足当今游客多样化的需求,直接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受。第二,从事农业旅游的服务人员大多是广大农民,文化素质不太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整体的接待服务水平比较低。第三,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的原因之一。

2.3缺少文化内涵和自身独有的农业特色

现在很多地方的农业旅游都只局限于单纯的自然田园风光观光,无法满足游客对文化品位的需求[3]。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总体发展规划和专业的设计,农业旅游逐渐出现了相互模仿,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盲目的.模仿之风渐渐改变了广大农民原有的农耕文化和特色民俗文化,导致乡土气息日益被冲淡。相互竞争,规模比较小,景点较分散,缺乏文化内涵和自身特色。同时,忽略了游客在农业旅游中的参与性,使游客在农业旅游活动中兴趣不大。

2.4缺少健全的管理体制

一方面,从事农业旅游的服务人员大多数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农民开办农业旅游项目,投资少、收益快,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地方不讲条件,没有标准,质量低下,只要有利可图,人们就一哄而上。这些造成人为的破会或农业旅游资源的流失,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农业耕地被占用,人造景观的不协调,等等。有些地方农民为了获得利益,不惜牺牲游客利益,出现了欺客、宰客的现象,使农业旅游信誉扫地,这对于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极为不利。另一方面,在对农业旅游区的管理上,农业、国土、水利、工商、税务、规划等多个部门都能插手管理,存在旅游管理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管理重复、政出多门等诸多问题,从而使旅游管理缺乏效率和力度[4]。

2.5季节性差异性大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形复杂,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春秋两季比较短暂,各地四季形成了显著的差异,使黑龙江省的农业旅游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淡旺季反差特别明显。夏季时,树木丰茂,气候宜人,农村是城市人们避暑游玩的好去处,此时是农业旅游的旺季;冬季,黑龙江省寒冷而漫长,城市人们除了去大型滑雪场滑雪外不愿外出旅游,此时是农业旅游的淡季。明显的季节差异使农业旅游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边疆省份。包括汉族在内的48个民族,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论在饮食、服饰、居住、节庆、婚姻等诸多方面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文化信仰、心理素质等都有所不同,导致黑龙江省各地区的农业旅游地域性比较强,每个地区农业旅游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3发展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建议

第一,广开财路来源,加大资金的投入。解决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主要还是要依靠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来缓解。因此,我国政府要广开财路,加大对农业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加大旅游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适当降低农业旅游贷款利息,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鼓励农民建立农业旅游合作社,并配备专业人士加以指导或管理。政府部门也可以积极鼓励并帮助农民招商引资,扩大景点景区规模,实施统一化管理,等等。

第二,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农业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越高,景区各方面设施会更完善,农民的旅游意识较强、素质较高,再加上其自身的农业旅游资源具有特色,对游客才有较强的吸引力[5]。因此,农业旅游景区必须不断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服务水平。一方面,农业旅游景区要认识到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聘请一些专业的基础设施维修人员,定期保养或维修景区基础设施,不仅可以减少景区内的安全事故,也可以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各地要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与服务人员队伍,可以采取定期培训、“走出去”、“引进来”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接待服务水平;政府为农民提供免费的农业旅游知识课程,鼓励从事农业旅游的农民积极参加一些管理和接待的专业课程,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政府派专业人士教授农民接待游客的方法或技巧,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并注意精心树立当地良好的接待服务形象,重视品牌建设,制定星级评价标准,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面文化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三,挖掘区域资源潜力和文化内涵,打造资源特色。在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体现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不同的文化内涵,对旅游者才有吸引力,才能形成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良好形象。因此,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开发应该立足于当地旅游资源,因地制宜,深度挖掘当地资源的文化内涵,打造资源特色。首先,要突出农业旅游的自然性。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应该打造具有原始气息、民风淳朴的农村景观,建设具有农村气息的小村庄形象,保留原有的农村建筑风格和居住特点,减少周围新建高层建筑物对农业旅游造成的视线污染,保存农村特色。创新农业旅游项目,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其次,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不同的民俗习惯和节庆活动形成了多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深度挖掘各民族民俗文化,展现各民族文化的内涵,使农业旅游与各民族民俗文化相结合,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以民俗风情、饮食等为特色的民族村,开展度假、休闲、体验等形式的农业旅游活动。传承和发扬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品,满足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第四,健全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健全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这是促进农业旅游快速发展的关键,所以农业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农民严格依照有关农业旅游开发方面的规章制度办事,严格按照农业旅游项目审批、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步骤逐步开展。建立一套灵活的管理体制,并成立一个由旅游、农业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农业旅游的各项工作。聘请专业的设计人员对资源进行合理统一规划,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济运营成本,避免跟风模仿和重复开发的现象。创新管理模式,鼓励农民建立农业旅游合作社,扩大农业旅游的规模和种类,增加投入资金,提高农业旅游的专业化程度。

第五,注重产品类型的创新,因地制宜。从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农业旅游活动的开展大多停留在简单的欣赏花卉、采摘瓜果蔬菜、烧烤等表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季节性比较强,所以,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发展必须要注重产品类型的创新。冰雪是黑龙江省最独特的自然风光,农业旅游可以在冬季时在村子内,放置一些精美的冰雕,开设冰雕大赛、亲子堆雪人比赛、冰刀赛、雪地打雪仗等项目。

参考文献:

[1]王杜春,司静波.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21-22.

[2]张桂兰,刘敏,张序强.黑龙江省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及战略[J].北方论丛,,(04):26-27.

[3]张德成,朱若男.关于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02):1-2.

[4]刘婧,张培.国内农业旅游管理探微[N].中国旅游报,-02-25(007).

[5]杨铭铎,焦翠翠.基于旅游特点的黑龙江农业旅游发展思路[J].商业时代,,(04):103-104.

篇4:建设文化旅游特区的几点建议

关于建设文化旅游特区的几点建议

为适应铁岭市政府提出建设“新铁岭、大铁岭”的需要,清河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拟建设清河文化旅游特区。文化旅游特区的建设是清河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清河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清河区旅游局作为清河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管理部门,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开发建设清河文化旅游特区。

一、建议把“尚阳堡文化”资源转变为可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

清河区拥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尚阳堡文化”尤为珍贵,这一文化是发展我区文化旅游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具有其地域特色和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开发“尚阳堡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清河区人文历史悠久,特别是从明末到清末近300余年间,明、清两朝的许多历史与这里有着重要的关联。

明末,满族先民女真人“海西女真”哈达部落政治、经济、军事活动的中心在这里,这里地处明辽东边墙的边缘,明朝与女真民族商贸活动的繁华地带,哈达部落的王室贵族凭借这里特殊的军事、贸易地位,凭借明王朝的支持,与女真其他部落角逐争斗,迅速壮大,拥有关东大半,称雄女真,成为“海西四部”之盟主,成为“汗国”。清太祖努尔哈赤吞并哈达国之后,这里又成为明朝与后金政权政治、军事、斗争的前沿。

清朝崇德元年,哈达国的重要名城“靖安堡”改为“尚阳堡”,尚阳堡古城成为清朝东北三大流人寓所之一,即犯人监狱。关押在这里的流人有武装反抗清朝统治的朝廷钦犯、也有文人墨客、商人渔夫。在流人当中不乏名流儒士。如湖广道御史、四川巡按郝浴、清进士季开生、中书舍人江南推官张恂、著名诗人学者陆庆曾、清进士河南主考官丁澎、清进士山东巡按刘嗣美、吏部右侍郎、诗人学者何志清、大学士陈梦雷等知名人士。他们的诗、词、书画为尚阳堡文化积淀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各地流人为尚阳堡带来了丰富的异地文化,也带来了近代文明,由于流人子女与当地居民通婚、融合,形成新的居民结构,形成了独特的尚阳堡文化,这种文化具有极其鲜明的地方特色。

为更好地把尚阳堡文化资源转变为可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我们建议异地恢复尚阳堡古城原貌(已形成方案),利用这里古朴的建筑,营造良好的尚阳堡文化氛围,依据明、清史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展示哈达古国历史文化,尚阳堡文化。通过民间实物,复制文物的展览,影视资料的展播,向游人展示尚阳堡文化,全方位介绍尚阳堡文化。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方面,以石家满族民俗村为载体,从民居、饮食、民族歌舞、服装、婚俗、礼节、节庆、说唱艺术等方面让游客走进尚阳堡文化,深刻体会尚阳堡文化。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方面。突出旅游纪念品地域特色,充分利用纪念品在观赏、收藏等角度展示尚阳堡文化,使尚阳堡文化走向世界,对世界各地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二、建议在清河旅游区全面发展黑土地特色文化

清河区地处长白山脉与松辽平原的结合地带,交通便利,早在明朝中期,这里就是商贸重地,各地商客云集这里,在长期的贸易过程中,形成了这里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具有多层面性。在地域文化方面,以满族特色为主体的黑土地文化资源丰富,具有辽北文化特色,为当代人们所喜爱,二人转、小品、东北大秧歌、满族歌舞、萨满歌舞等等是人们喜闻乐见艺术形式,小品,已成为中国人春节联欢晚会必有的一道文化大餐,而且被评为“一等奖”。

清河旅游区的“龙泉山庄”、“凤舞山庄”是电视连续剧《刘老根》第二部的拍摄地,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剧中具有清河文化特色的二人转、满族歌舞、萨满艺术远播海内外,被更多的海外人士所接受和喜爱。为清河旅游区全面发展黑土地特色文化带来更大的商机,这种商机也将成为清河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我们现有的文化设施、演职力量,还不能满足游人逐渐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我们建议在现有龙泉山庄小剧团的基础上,扩大队伍,在石家满族民俗村开设满族文化大舞台,为游人表演二人转、小品、满族秧歌、歌舞、满族服饰展览、萨满表演等表演项目,同时开设其它的具有辽北特色,满族特色的艺术展览,展出享誉海内外的满族剪纸、柳编草编、玉米叶编织、清河水库浪木根雕、石雕、骨雕、角雕、玉器等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术品力求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满族特色。在主题思想方面突出民族特色,别具一格。这个工艺品展览既展示了民族文化,又可成为创收途径,又是很好的旅游区广告宣传,可谓一举三得。

三、以清河地热、民俗展览馆、万亩湿地项目为载体为文化旅游搭建平台。

清河旅游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初具规模。但从全国来看,我们还属于中小景区。旅游业作为地方的重要产业之一,如何继续发展壮大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一步挖掘本地区民俗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以项目为载体是做大旅游产业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全球不可再生能源逐步减少,

地热这一新型清洁能源被广泛重视。由于目前铁岭地区煤炭资源储量日趋减少,煤炭价格每年呈上升趋势,东北地区的热水需求量渐年递增,热水的成本在不断增加,所以地下热水这种新型环保能源的开发将节约大量煤炭资源和大幅度地降低热水成本,铁岭市政府非常重视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项目提供了优惠政策和资金。同时,辽宁省第九地质大队对清河区进行钻探勘察,也为清河区的地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清河旅游业作为本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地热资源的开发将给清河旅游业增加新的内容,也使清河区的温泉旅游成为辽北地区的一大特色。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可以与“郎太后传说”历史故事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本地温泉文化,这里的温泉曾经为郎太后沐浴过,以民俗文化为买点吸引游客。

清河是满族聚居地之一,开发建设满族民俗展览馆项目,以实物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融观看与参与相结合,全面展示满族的民俗文化。以此来吸引游客。民俗展览馆可以分为实物展区和民俗风情表演区两部分。实物展区可分为生产生活区、礼仪祭祀区、神话传说区、风物特产区四个展区。生产生活区将展示满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渔猎等活动中使用的生产及生活工具,以此再现满族及先祖在关东地区生产生活的场面。礼仪祭祀区将展示满族传世的神像、神偶、子孙绳;满族的家谱,祖先牌位、金、银、铜质锁、银锡质祭祀用品等,通过这些展品的展览,会使游人领略满族文明的风采,以及满族文明对兄弟民族影响的历史渊源。神话传说区,用图片、实物等形式,全面展示满族人民世代流传经久不衰的神话传说,反映满族人民的喜、怒、哀、乐,反映满族人民的生活向往和追求,折射出满族人民善良的民族心理。风物特产区,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展现关东地区满族发祥地物产的丰饶,以及满人对当地物产的开发和利用,对世人的影响。民俗风情表演区主要是表现满族婚俗、歌舞、祭祀礼等民俗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其中,满足游客求新、参与的心理。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而开发清河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具有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作用,可以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该项目建成将恢复清河水库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化和促进生物资源持续利用,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项目拟建设22个工程项目,其中“湿地核心保护区”工程项目建成后,可开展恢复古人狩猎、打鱼等旅游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古人生活。

通过以上三个主要旅游项目,以它们为载体突出本地区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的内涵。使清河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

篇5:四川省德格县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关于四川省德格县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德格县旅游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脆弱的旅游经济与丰厚的景现资源十分不相称.如何尽快地将资源转化为资本,加快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富民安康,是一项迫切的现实问题.德格县的.旅游开发要重点突出人文内涵,打造精品线路.

作 者:杨俊义 张慧利 YANG Jun-yi ZHANG Hui-li  作者单位: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四川,双流,610213 刊 名:四川地质学报 英文刊名:ACTA GEOLOGICA SICHUAN 年,卷(期): 29(z1) 分类号:P5 关键词:四川德格   旅游开发   景观资源  

篇6:对发展温泉旅游的建议

对发展温泉旅游的建议

温泉旅游是温泉与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在简要论述了我国温泉发展现状及其与旅游业相结合所产生的新业态--温泉旅游的'基础之上,针对我国温泉旅游的开发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作 者:高鹏 刘住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34 刊 名:旅游科学  CSSCI英文刊名:TOURISM SCIENCE 年,卷(期): 18(2) 分类号:F590.7 关键词:温泉   旅游   温泉旅游   开发  

篇7:高一英语写作练习:旅游建议

高一英语写作练习:旅游建议

Well, the first place I suggest that you visit is the Great Wall, the longest wall in the world, which is said to be one of the wonders in the world. It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twenty centuries. It is amazing to see such a huge wall was made entirely by hand.

The other place worth visiting is the Palace Museum, which was built in 1406. Twenty-four emperors once lived there. from there the ruling emperors issued orders. You can learn a lot about Chinese history by visiting this Palace.

What a pity that you can't stay longer, otherwise, you could visit many other historic places and beautiful scenes such as Summer Palace, Bei Hai park.. and so on.

大学生景区考察学习实践报告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酒店实习报告

旅游专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海南旅游心得体会700字

旅游报告

旅游管理毕业生自我鉴定

计调周记

采购9月工作总结范文

9月个人工作总结

旅游自我鉴定

我的旅游建议
《我的旅游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的旅游建议(整理7篇)】相关文章:

旅游管理实习报告2023-07-07

旅游报告范文2022-11-08

俄罗斯旅游心得感想2022-07-15

旅游管理系专业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实习报告2022-11-12

旅游汇报2022-06-20

关于河流环境的社会实践报告2023-07-13

旅游管理系实习报告2023-03-09

计调员个人工作总结2023-04-04

规划建议书2023-09-05

银行个人工作总结存在问题与规划2023-05-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