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

时间:2023-03-30 07:28:5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思考题(锦集10篇)由网友“honey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思考题,欢迎阅读分享。

思考题

篇1:思考题

我干脆放下笔不做了,听起了乐曲。夜幕笼罩着江面,月亮从水面上升起,月光下面天水一色,多美的夜景啊!《春江花月夜》的'优美的旋律让我平静下来。我重新拿起笔,一下之就算出来了,多么的轻松啊!音乐是多么的神奇。

这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不能入眠,仿佛还有优美的乐曲在响,我尽情地享受这甜美的乐曲,心里乐融融的一片,我生平第一次陶醉在音乐之中……

篇2:《桃花源记》相关思考题含答案

《桃花源记》相关思考题(含答案)

相关知识点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优美)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

情好客)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暗示这个地方不存在。 增强故事曲折和传奇色彩。

探究思考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划分结构?

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2.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篇3:浅谈思考题解题策略

浅谈思考题解题策略

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和补充的思考题,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由于它形式多样,具有一定 的综合性,因而学生在解答时感到棘手。怎样才能正确解答思考题呢?笔者认为应通过对学生进行解题策略的 训练,强化学生策略意识,提高他们灵活解题的能力。下面谈谈解答思考题常用的九种解题策略。

一、以退求进的策略

将复杂的问题先退到简单特殊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找出一般规律,然后用得出的一般规律去指导问题 的解答。

例1.用3、4、5、6、7、8六个数字组成两个三位数,使这两个数的积最大,应怎样排列?(第七册62页)

□□□

× □□□

──────

这道题若盲目拼凑,不但费时费力,也不易得出正确答案。在解题时可引导学生先退回来研究与例题相类 似,但计算较容易的特殊情形。如:“用1、2、3、4四个数字组成两个两位数,使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应怎样 排列?”要使两个因数的乘积最大,显然较大的数应填在十位上,这样得到41×32和42×31两种可能性。通过 计算可知:41×32=1312,42×31=1302,41和32的乘积较大,符合条件。经过比较发现:41-32〈42-31, 引导学生概括出解题规律:(1 )较大的数应填在最高位;(2)较小的数与较大的数搭配写;(3)所组成的 两个数的差应最小。根据这一规律,再回过头来解答原题就较为容易:把6 个数字分为三组,8和7为较大数, 应填在两个因数的百位上;6和5为中间数组,填在两个因数的十位上;4和3为较小数,应填在两个因数的个位 上。采用小数与大数搭配的方法,使所组成的两个数的差最小,从而得到“853 ×764”的乘积最大。因此符合 题目条件的两个数应如右图排列。

(附图 {图})

二、逐步排除的策略

根据题意,把所有不符合条件的结论逐一排除,剩下的即是所要求的答案。

例2. 1号、2号、3号、4号运动员取得了运动会800 米赛跑的前四名。小记者采访他们各自的名次。1号说 :“3号在我的'前面冲向终点。”另一个得第3名的运动员说:“1号不是第4名。 ”小裁判说:“他们的号码与 他们的名次都不相同。”你知道他们的名次吗?(第六册66页)

根据1号运动员所说:“3号在我前面冲向终点。”说明1 号不是第1名。又因为另一个得第3名的说:“1号 不是第4名。”说明1 号不是第3名,也不是第4名,则1号只能是第2名。由于3号在1号前面冲向终点,可知3号 是第1名。再根据他们的号码与他们的名次都不一样,可知4 号是第3名,2号是第4名。所以他们的名次排列是 :3号获得第1名,1号获第2名,4号是第3名,2号得第4名。

三、寻求对应的策略

有些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存在着对应关系,只要找到这一对应关系,就可以寻求出解题途径。

例3.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倒水。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共重44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瓶共重600克。想 一想,一杯水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第六册117页)

从题意可知,一杯水和空瓶的重量是固定的。当倒进3杯水时, 连瓶共重440克;当倒进5杯水时,连瓶共 重600克。重量之所以会增加,是因为多倒进了两杯水。因此,两次倒进水后的重量差(600-440)与两次倒进 水的杯数差(5-3)是相对应的。寻找出这一对应关系,则不难求出一杯水的重量是:(600-440)÷(5-3 )=80(克)。空瓶的重量是:440-80×3=200(克),或600-80×5=200(克)。

四、等分探求的策略

一些几何图形直接看去似乎难以计算出结果,但如画出适当的辅助线,将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很容易 得出正确答案。

例4.仔细观察图(1),说出图中阴影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第五册127页第(1)小题)

(附图 {图})

根据图形特点,在图中阴影正方形中画出两条对角线,将图形平均分成八等分,如图(2)所示。 从图中 我们可以清楚看出阴影部分占大

4 1

正方形的─或─。

8 2

五、列表求解的策略

借助图表形象性强的特点分析数据,发现和归纳出计算规律,从而能使问题获解。

例5.经过两个点可画一直线,经过三个点最多可以画3条,经过4个点呢?5个点呢?6个点呢?……你发现 了什么规律? 点数 2 3 4 5 6 ...... 条数

经过7个点,最多可以画几条直线?(第五册126页)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展开想象,动手试画,分析点数与所画直线条数之间的关系,并将有关数 据对应列表,从中发现规律,找出所求答案。 点数 最多可画直线条数 规 律

2 1 2×(2-1)÷2

3 3 3×(3-1)÷2

4 6 4×(4-1)÷2

5 10 5×(5-1)÷2

6 15 6×(6-1)÷2

... ... ...

从上表可发现以下规律:点数与点数减1 的乘积的一半就是所给点最多能画出直线的条数。利用这一规律 可求出经过7 个点最多可画直线7×(7-1)÷2=21(条)。

六、逆向分析的策略

有些问题,根据题中条件的顺序,逆向分析题意,列式计算,可使问题得解。

例6.两个仓库共有10000千克大米, 从每个仓库里取出同样多的大米,结果甲仓库里剩下3450千克,乙仓 库里剩下4270千克。从每个仓库各取出多少千克大米?(第七册29页)

解答时从最后两个条件入手分析,先求出一共剩下的大米重量,进而求出两仓一共取出的大米重量,最后 再求出每个仓库里各取出的大米的重量。分步解答如下:

(1)两仓一共剩下多少千克大米?

3450+4270=7720(千克)

(2)两仓一共取出多少千克大米?

10000-7720=2280(千克)

(3)每仓各取出多少千克大米?

2280÷2=1140(千克)

七、列举分析的策略

一些思考题的数量关系较复杂,分析时可先将题中已知条件一一列举,然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就能寻求出 解题途径。

例7.今年二月的一天,有三批同学到王老师家,每批的人数不相等,没有单独一个人来的。三批人数的乘 积正好等于这一天的日期。想一想,这三批学生各有几个人?(第六册86页)

这道题有三个条件,列举如下:

(1)这是二月的某一天;

(2)三批学生的人数都不相同,且都不为1;

(3)三批人数的乘积正好等于二月某一天的日期数, 即不大于29。

根据以上列举的条件,可判定有两种可能性,2、3、4或2、3、5。由于2×3×4=24〈29,2×3×5=30〉 29,因此,这三批学生的人数分别是2、3、4。

八、恒等变形的策略

运用恒等变形的思想,把一些复杂的、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简单、规则的图形,往往可使问题获得巧解。

例8.一个零件形状大小如图(3)。算一算, 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第十册29页)

(附图 {图})

解答此题一般是将题图分解为两个基本形体,然后再求这两个体积的和,其思路可行,但计算较繁。若根 据题图中两个长方体高相同(都是1.5厘米)这一数据特点,可用割拼法将题图转化为一个大长方体,如图(4 )。这样可得到一种简便、新颖的解法:

(5+2)×10×1.5=105(立方厘米)

九、假设探求的策略

对一些思考题可先做一个假设,然后根据题意和假设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调整,推出正确的答案。

例9.阳光小学举行环保知识竞赛,一共20题,答对一题得8分, 答错一题扣5分,没有回答得0分。王蕾蕾 得134分,她答对了几题? 李洁得139分,她答错了几题?(第七册73页)

根据题意,答对一题得8分;答错一题不仅得不到8分, 还要扣去5分,即失去8+5=13分;没答一题仅失 去8分。现假设王蕾蕾20 题都答对,她应得8×20=160(分), 而实际上她只得了134 分, 失去160-134= 26(分)。由于26÷13=2,由此可知,王蕾蕾答错了2题,答对了18题。同理,李洁得了139分,失去了160- 139=21(分),21 ÷13=1……8,即李洁答错了一题,还有一题没有回答。

篇4:浅谈思考题解题策略

浅谈思考题解题策略

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和补充的思考题,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由于它形式多样,具有一定 的综合性,因而学生在解答时感到棘手。怎样才能正确解答思考题呢?笔者认为应通过对学生进行解题策略的 训练,强化学生策略意识,提高他们灵活解题的能力。下面谈谈解答思考题常用的九种解题策略。

一、以退求进的策略

将复杂的问题先退到简单特殊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找出一般规律,然后用得出的一般规律去指导问题 的解答。

例1.用3、4、5、6、7、8六个数字组成两个三位数,使这两个数的积最大,应怎样排列?(第七册62页)

□□□

× □□□

──────

这道题若盲目拼凑,不但费时费力,也不易得出正确答案。在解题时可引导学生先退回来研究与例题相类 似,但计算较容易的特殊情形。如:“用1、2、3、4四个数字组成两个两位数,使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应怎样 排列?”要使两个因数的乘积最大,显然较大的数应填在十位上,这样得到41×32和42×31两种可能性。通过 计算可知:41×32=1312,42×31=1302,41和32的乘积较大,符合条件。经过比较发现:41-32〈42-31, 引导学生概括出解题规律:(1 )较大的数应填在最高位;(2)较小的数与较大的数搭配写;(3)所组成的 两个数的差应最小。根据这一规律,再回过头来解答原题就较为容易:把6 个数字分为三组,8和7为较大数, 应填在两个因数的百位上;6和5为中间数组,填在两个因数的十位上;4和3为较小数,应填在两个因数的个位 上。采用小数与大数搭配的方法,使所组成的两个数的差最小,从而得到“853 ×764”的乘积最大。因此符合 题目条件的两个数应如右图排列。

(附图 {图})

二、逐步排除的策略

根据题意,把所有不符合条件的'结论逐一排除,剩下的即是所要求的答案。

例2. 1号、2号、3号、4号运动员取得了运动会800 米赛跑的前四名。小记者采访他们各自的名次。1号说 :“3号在我的前面冲向终点。”另一个得第3名的运动员说:“1号不是第4名。 ”小裁判说:“他们的号码与 他们的名次都不相同。”你知道他们的名次吗?(第六册66页)

根据1号运动员所说:“3号在我前面冲向终点。”说明1 号不是第1名。又因为另一个得第3名的说:“1号 不是第4名。”说明1 号不是第3名,也不是第4名,则1号只能是第2名。由于3号在1号前面冲向终点,可知3号 是第1名。再根据他们的号码与他们的名次都不一样,可知4 号是第3名,2号是第4名。所以他们的名次排列是 :3号获得第1名,1号获第2名,4号是第3名,2号得第4名。

三、寻求对应的策略

有些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存在着对应关系,只要找到这一对应关系,就可以寻求出解题途径。

例3.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倒水。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共重44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瓶共重600克。想 一想,一杯水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第六册117页)

从题意可知,一杯水和空瓶的重量是固定的。当倒进3杯水时, 连瓶共重440克;当倒进5杯水时,连瓶共 重600克。重量之所以会增加,是因为多倒进了两杯水。因此,两次倒进水后的重量差(600-440)与两次倒进 水的杯数差(5

[1] [2] [3]

篇5:脑筋急转弯的思考题

脑筋急转弯:986F,875E,764D,653C,___431A,空格处应该填什么?

答案:542B,中文翻译,我是2B ^_^

趣味脑筋急转弯

1. 问得直接一点 (打一字)——答案:闽

2. 头戴红缨帽,身穿乌金袍,嘴里喊我公公,手里要发牢骚。 (打一动物)——答案:蜈蚣

3. 一直结为同心人 (打一字)——答案:束

4. 反手上篮 (打一字)——答案:笔

5. 有样东西真稀奇,生活生产不能离。要是你去乱碰它,它就对你不客气。 (打一能源)——答案:电

6. 通古今之变 (打一古代著作)——答案:明史

7. 什么东西穿过了你的皮肤你却不觉得疼?——答案:头发

8. 红黄蓝白会变形,像凤像龙是化身,往来千里不停留,一阵轻风吹干净。 (打一自然物)——答案:云

9. 亏本一一消除 (打一字)——答案:朽

10. 男有女没有,思有想没有,苗有禾没有,果有花没有。 (打一字)——答案:田

11. 1+110=120 (打一成语)——答案:以一当十

12. 一物生来四只脚。瓜子脸,梅花脚,五六月间穿皮货。 (打一动物)——答案:狐狸

13. 甲说:“我姓十八子。”乙说:“我是天下第一姓!” (打二姓氏)——答案:李、赵

14. 格里格 (打一常用词)——答案:口角

15. 去掉一半多 (打一节日)——答案:除夕

16. 农家儿女多淳朴 (打一字)——答案:飨

17. 明日走 (打一字)——答案:月

18. 钟馗来也 (打一成语)——答案:神出鬼没

19. 曹操兵败走华容 (打一成语)——答案:性命交关

20. 湖光水月竹遮笼 (打一武侠小说作者)——答案:古龙

21. 先尝后买 (打一字)——答案:尖

22. 酱油和醋打架,旁观者会帮谁?——答案:会帮醋,因为他们都是来打酱油的。

23. 目中无人 (打一鲁迅篇目)——答案:孔乙己

24. 复婚 (打三字电影)——答案:再生缘

25. 二十上下有水平(打一字)——答案:萍

26. 甘愿饿肚子 (打一字)——答案:廿

27. 又得十分 (打一字)——答案:对

28. 小小一头牛,样子像纽扣,别看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打一动物)——答案:蜗牛

29. 哈哈镜 (打一成语)——答案:相映成趣

30. 上海居民 (打一字)——答案:伸

有意思的脑筋急转弯

1. 来自江河海,天空任浮载,白脸转黑脸,眼泪便出来。 (打一自然物)——答案:云

2. 生时正值新年头,不知和谁结怨仇。每天挖我一块肉,挖到年终命也休。 (打一日常用品)——答案:日历

3. 身体小,脑袋大,一生只说一句话,尾巴一拉声音响,敌人听了就害怕。 (打一武器)——答案:手榴弹

4. 虽然叫河在天上,不见水来只见光,就是吹来十级风,不兴波涛不起浪。 (打一自然现象)——答案:银河

5. 两只小船,无桨无篷。十个小孩,分坐船中。白天来来去去,晚上人去船空。 (打一生活物)——答案:鞋子

6. 三毛三毛,身体轻巧,爱蹦爱跳,一蹦老高。 (打一玩具)——答案:毽子

7. 刮去鱼鳞,镶上石身,藏于骨骼,健体壮人。 (打一化学元素)——答案:磷

8. 像糖不是糖,有圆也有方,帮你把错改,自己不怕脏。 (打一学习用品)——答案:橡皮擦

9. 头上一对角,脖上一根索,吃饱肚子,扎牢脖子。 (打一物)——答案:布袋

10. 小小零件人人夸,哪里需要哪安家,一个心眼为集体,多种机器都有它。 (打一物)——答案:螺丝钉

11. 一个大葫芦,上下分两半,谁也得不到。 (打一数字)——答案:8

12. 这颗星星不寻常,长长尾巴发着光,好像一把金扫帚,划过夜空就躲藏。 (打一自然物)——答案:彗星

13. 红公鸡,白尾巴,眨眨眼,一千里。 (打一自然现象)——答案:雷电

14. 小小个子难发现,嗡嗡飞来舔一舔。 (打一动物)——答案:蚊子

15. 有种虫儿真奇怪,专吃叶子不吃菜,白白身子细又长,吐出丝来造间房。 (打一动物)——答案:蚕蛾

16. 小时青竹林,长大刮骨抽筋,听些花言巧语,看着人们翻身。 (打一生活物)——答案:席子

17. 高高山上一堆灰,千把锄头扒不开。 (打一自然现象)——答案:雾

18. 有个朋友天天来,知识渊博消息快,古今中外它知道,文盲与它谈不来。 (打一生活物)——答案:报纸

19. 生来无爹娘,却被叫娃娃,专找小孩玩,儿童喜欢它。 (打一物)——答案:布娃娃

20. 水面能行驶,海底能航行,行动很隐蔽,合格侦察兵。 (打一军用物)——答案:潜水艇

篇6:《桃花源记》朗读及思考题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相关知识点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优美)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

情好客)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暗示这个地方不存在。 增强故事曲折和传奇色彩。

探究思考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划分结构?

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2.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篇7:数学思考题小学

1、小东向北走60米记作+60米,那么-80米,表示她向走了()米。

2、一艘潜水艇所处的位置是海拔-100米,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40米,鲨鱼所处的位置是海拔()米。

3、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有没有变化?怎么变化的?

4、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为12cm,求它的面积。(单位:cm)

5、如下图,在这块平行四边形地的中间有一条石子路,其余是草地。

(1)这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每平方米草皮80元,铺这块草地共需多少元?

6、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底是6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7、如图,一个三角形的底长5米,如果底延长一米,那么面积就增加2平方米,那么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如图,已知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6cm和8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9、下面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0、如下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三角形ABF的面积比三角形CEF的面积大20cm2,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

11、用篱笆围成一块养鸡场(如下图),一边靠墙,篱笆总长45米,求养鸡场的面积。

12、如图,左边梯形和右边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求三角形的底。(单位:cm)

13、用篱笆围成一个梯形鸡舍,如图,一边利用墙壁,篱笆长85米,求鸡舍的面积。

14、下图中三角形ABC的面积是24cm2,AC=6cm,DE=3cm,求梯形DFCE的面积,已知四边形ADFC是长方形。

15、如下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90平方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16、某医院用长10米,宽2米的白布做成直角都是2米的救护包扎用的三角巾,最多可以做多少块?

17、下面的小数中的“3”各表示什么,用线连一连。

0.033.1854.315.003

3个0.13个0.0013个13个0.01

18、用卡片摆一摆,你能摆出多少个不读出0的两位小数?写出来。

19、用按要求写数:

(1)写出最大的两位小数()

(2)写出最小的小数()

(3)写出一个不读出0的小数()

(4)写出一个大于8的三位小数()

20、把下面各数用“<”排列起来:

(1)0.520.5190.5430.5340.54

(2)1.0111.0011.11.101

21、一个四位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后是4.00,这个数最小是多少?最大是多少?

22、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得到的近似数是3.74,这个三位小数可能是多少?

23、下面是几位同学跑100的成绩,请排出他们的名次:

24、()的一半是6.3;()的一半是1.25。

25、小明在计算4.34加一个小数时,由于马虎,将两个小数的小数点都没写,结果得708,那么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26、简便计算:

5.78+0.82+0.181.27+3.9+0.73+16.15.52-0.45-0.5512.38-(3.38-0.28)

篇8:数学思考题小学

1、两个数相除,商是48,余数是18,被除数最小是多少?

2、有2米长的红绳,如果每30厘米能打出一个花结,这些红绳最多能打几个花结?

3、有400件水果要运往超市,如果每车能装60件,至少要派同样的车多少辆?

4、有一段2千米的公路要重修,已经修了516米,剩下的每天修50米,还需要多少天?

5、小明每步跑120CM,每分钟能跑85步,如果从家到学校小明一共跑了3分钟,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6、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80千米,乙车每小时60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7、被除数是除数的5倍,商是()被除数是除数的5倍,且比除数大20,除数是()被除数比除数的5倍多10,除数最小是()。

8、一个除法算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是46,商8余数1,被除数是()?

9.一只母鸡生蛋很有规律,总是连着两天每天生一个蛋,以后就要空一天不生蛋,已知元旦这天没有生蛋,19全年一共生了只蛋。

10.5个数写成一排,前3个数的平均值是15,后两个的数的平均值是10,这五个数的平均值是()。

11.一个数加上8,乘以8,减去8,除以8,结果还是8.那么这个数是()。

12.小红从1楼上到6楼需要30秒,那么上到15楼需要()秒。

13.有9把钥匙9把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不知道哪把开哪把,最少()次能够确保全打开。

篇9:《思考题》教学反思

《思考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课本68页思考题:芳芳给平平3枚,芳芳和平平的邮票就一样多,原来芳芳的邮票比平平多几枚?这一题如果单纯老师讲解一下,绝大部分学生不明白。在讲解这种题时,可以让学生先从直观入手。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在黑板上摆2个圆片,再摆4个三角形,观察三角形比圆片多2个,思考三角形拿几个出来给圆片,图形个数一样多?学生很容易就得出拿一个,接下来再摆6个三角形,学生明白要拿2个给圆片。在增加三角形个数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必须是双数,拿出一半给烧的那部分就会同样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一摆,说一说,最后再来解决书本上的问题就很容易得出来。

这样我想到一年级数学教学,学生的操作很重要,越是要理解的题学生越是要动手,利用自己的小手操作理解更容易,同时它还可以帮助填写书本73页的15题,在同一个算式的□天上相同的'数。30-□=22+□;51+□=65-□。这类型题要学生天出来还是很有难度,我刚开始也是不知从何下手,后面刚好想到前面思考题的教学,启发学生思考,30比22多了多少,要使两边同样多,可以怎么办?有学生很快就想到拿出8的一半,也就是4.填上去验证发现确实是。学生很高兴,后面哪一题也很快的出是14的一半,7.有家长反映这题不知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明白,我想教学的意义大概就在此。思考题就是要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动手操作理解,挑战难题,学会有序思考,有一种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应该算是教学的一点心得吧。

篇10:国际金融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收支账户

封闭条件下,国民收入包括私人消费、私人储蓄、政府税收。当经济的开放性仅限于商品的跨国流动时,国民收入还需包括贸易账户余额。当经济的开放性发展到资本、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时,国民收入被加以区分。1.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一国领土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一国国民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从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

贸易账户余额与经要素收入之和被称为经常账户余额,它在开放经济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对经常账户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从进出口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映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从国内吸收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映了以国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关系。从国际投资头寸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带来了一国国第一文库网际投资头寸的变化,同时它又受到国际投资头寸状况的影响。从储蓄与投资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应了一国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当私人的投资与储蓄比较稳定时,经常账户反映了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

衡量经济开放性的工具是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它反映的内容是交易,其范围限于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国际收支账户的账户设置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经常账户记录的是世纪资源的国际流动,它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资本与金融账户是记录资产所有权国际流动行为的账户,其中资本账户包括转移及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官方储备。

经常账户余额与贸易账户余额之间的关系:经常账户余额与贸易账户余额之间的差别体现在收入账户余额的大小上。

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的关系:不考虑错误与遗漏因素时,经常账户中的余额必然对应着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相反方向上的数量相等的余额。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资本流出额为0。国际收支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否则不平衡。对国际收支进行分析主要是从特定账户余额的状况及它与其他账户余额关系的角度入手。经常账户和金融与资本账户之间存在的融资关系是理解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关键,这一融资关系的发生机制、具体形式决定了国际收支的不同性质。贸易账户余额、经常账户余额、综合账户余额都有着不同的分析意义,都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衡量国际收支状况。

第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活动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资金在国际进行流动或金融产品在国际进行买卖和交换的场所,它是开放经济运行的重要外部环境。

国际金融市场由:外国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这三部分组成。

国际资金流动是指与实际生产、交换没有直接联系,以货币金融形态而存在于国际的资本流动。 迅速发展的成因:主要是国际巨额金融资产的积累以及各国对资本流动管制放松共

同作用的结果。

外汇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一种外币能成为外汇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可偿性。 汇率是指以一种货币标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汇率的表达方式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根据不同角度,汇率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单一汇率与复汇率、实际汇率与有效汇率。 派生概念: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市场是进行外汇交易的场所。它可分为两个层次,即银行同业市场、客户与银行间交易市场。银行同业市场是外汇市场的主体,它是一个无形的抽象的市场。外汇市场上的基本交易类型是即期交易与远期交易。外汇市场是个高度一体化的市场,套汇活动是使全球各地的外汇市场的汇率保持一致的主要因素。

欧洲货币市场的前身是欧洲美元市场,一系列因素导致它得到迅速发展,最终演变为以进行境外货币交易为主要特种的市场。欧洲货币市场上存在信用创造机制,这使得它对一国及全球经济发挥重要影响。欧洲货币市场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经营特点,最主要的表现是这一市场上存贷款利率利差比各国国内市场小,基本上不受任何一国国内法律管制。

第三章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

区别? 仅考虑单商品市场时,开放经济的平衡条件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余额等于贸易余额。与封闭条件相比,此时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发生变化,并且经济的收入乘数也发生变化。自主性吸收与自主性贸易余额的变化都会引起国民收入按乘数夸张或收缩。 汇率会引起开放经济一系列变量的调整。从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看,这一效应需要逐次分析。首先,当经济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贬值会引起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其次,在考虑国民收入变动时,贬值会通过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而提高国民收入,继而提高边际进口倾向提高进口。所以,此时还要求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以保证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国内吸收增长,贬值对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不会因国民收入带来的进口增加而抵消。最后,贬值对自主性吸收也有影响,这种影响之一就是劳尔森―梅茨勒效应。此时,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更加难以确定。我们对贬值引起贸易余额变动的分析综合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与吸 收分析法。

开放经济下各国存在相互依存性。从国民收入的角度看,一国国民收入的变动会对另一国产生溢出效应,同时也因外国国民收入发生相应调整而进一步对本国经济产生反馈效应。

IS曲线:与封闭条件相比,这一曲线最大的区别在于:由于贸易余额的存在,斜率及出事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斜率变化时由于边际进口倾向(m)的加入,使开放经济的乘数效应变小。也就是说,对于相同的利率下降水平,开放经济下的收入增加程度较封闭条件为小,因为收入增加的一部分用于进口,这降低了总需求水平。

LM曲线:与封闭条件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如果开放经济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则国际收支不平衡时会通过外汇储备渠道导致货币供给的变动。

与封闭条件相比,开放经济的平衡不仅要求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平衡状态,而且还

要求外汇市场也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外汇市场不平衡,则经济也会发生调整,在固定汇率制下体现为货币供给的调整,在浮动汇率制下体现为汇率的调整。

在固定汇率制下,开放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体现为收入机制与货币―价格机制的结合。其中,前者在短期内就可以发回效力,而后者在中长期才发挥效力。 在浮动汇率制下,开放经济的自动调整机制体现为货币―价格机制,但这一机制与固定汇率制下存在区别。这一区别体现在:在固定汇率制下,实际汇率的调整是通过价格水平的调整达到的,而在浮动汇率制下,这是通过名义汇率的调整实现的。

第四章

当存在国际资金流动时,国际收支平横就体现为经常账户与资本金融账户作为一个整体的平衡。关于这一平衡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将经常账户与资本与金融账户分开考察,在确定影响经常账户收支的主要因素后,再专门研究哪些因素影响资金的流动,然后再将两者综合起来分析。二是对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不加区分,认为这两者的变动统一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

①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表现为BP曲线IS曲线LM曲线交于一点。

(1)资金完全流动时,经济平衡的利率水平与世界利率水平相同,此时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主要是对资金流动进行调整的利率机制

(2)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经济平衡的利率与世界利率水平存在差异,此时自动平衡机制体现为利率机制与原有机制间的结合。

②浮动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1)资金完全流动时,利率水平与世界利率水平相同,自动平衡机制体现为利率机制。2)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经济平衡的利率与世界利率水平存在差异,此时自动平衡机制体现为利率机制与原有机制间的结合。

比较 货币分析法将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进行统一考察,认为资本的国际流动原因和商品劳务的国际流动原因一样,都是为了对一国的货币存量进行自发调整,反映货币供求的不平衡。货币分析法有独到的前提假定与分析理论,它认为改善国际收支的关键在于控制货币供给。货币分析法有独到之处也有局限性。

国际资金流动形成的动因是国际资产组合管理,是主要采取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方式进行的。相对于单一资产,资产组合更能有效的分散风险,资产组合中不同金融工具间的受益越不相关,降低风险的效果越好。国际资金流动的形成,体现为投资者为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组合而在国际选取全球最优资产组合。实际中的国际资金流动还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如汇率变动,本国偏差。

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资金流动。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在资金的让渡与偿还之间存在相当长的期限,因此这一流动机制中的核心问题是清偿风险问题。这一资金借还之间存在的较长时间差,对宏观经济有非常大的影响,它既为一国经济创造了封闭条件下不具备的有利条件(这突出体现在生产性贷款及消费性贷款)。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跨时期优化,又蕴含了发生偿还外部债务困难,即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中得到哪些启示?

原因:1。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变化;2.外在冲击进一步恶化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

3.发展中国家未能合理利用所借资金促进出口的快速增长;4.商业银行没有采取能有效控制

风险的措施。

解决:1.最初解决方案(1982-1984)将债务危机视为发展中国家暂时出现的流动性困难,只是采取措施使它们克服这一资金短缺。

2.贝克计划(1985-1988)通过安排对债务的新增贷款,将原有债务期限延长等措施来促进债务国的经济增长,同时要求债务国调整其国内政策。

3.布雷迪计划(1988年以后)承认现有的债务额大大超过债务国偿还能力,因此要在自愿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对原有债务采取各种形式的减免。 启示:经济在自发运行中无法解决维持合理开发状态和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两国之间的矛盾,这需要一国政府开放经济进行干预乃至在各国政府间进行协调。

投机者首先在本国市场上接入本币,再在外币市场上对本币进行抛售,持有外币资产。如果这一攻击能成功,投机者会在本币贬值后再用外汇购回本币,归还本币借款。投机者实际上是比较投机活动的成本和收益,不断的冲击最终迫使政府放弃维持固定汇率制,这种货币危机的发生与国际短期的资金流动规律有关,主要是由于投机者的贬值预期造成的。

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上)

汇率决定问题域汇率制度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实际经济中的汇率则因供求关系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的幅度受制于黄金输送点。在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由法定平价决定,汇率波动的幅度由由政府来规定和维护。在纸币本位制度下,货币代表的价值量是决定汇率的基础。

某一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存在差异时,就有可能引起套利活动的发生。对于不可移动的商品以及套利活动交易成本无限高的商品,它在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不可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称之为不可贸易商品。对于可贸易商品,套利活动将使它的地区间价格差异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种可贸易商品在世界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我们称此为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

购买力平价说是历史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它从开放经济下各国商品市场间存在的联系角度对汇率决定问题进行研究,认为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 购买力平价可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弱购买力平价或相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的特点是从货币数量角度对汇率进行分析,这一特点使得它在汇率理论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因各种原因而难以获得实证检验的支持。

从金融市场角度分析汇率与利率所存在的关系就是利率评价说。利率平价说是从开放经济下各国金融市场间存在的联系角度对汇率决定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汇率的变动时由利率差异决定的。利率平价可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投机者的活动使得这两种利率平价统一起来,从而对远期汇率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利率平价对于认识国际资金流动问题非常突出的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形成机制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

1) 国民收入的变动。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通过边际进口倾向而带来进口的上升,这导致对外汇需求的增加,本币贬值。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带来本国出口上升,本币升值。

2) 价格水平的变动。本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带来实际汇率的升值,本国产品竞争力下降,经常账户恶化,从而本币贬值。外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带来实际汇率的贬值,本国经常账户

改善,本币升值。

3) 利率的变动。本国利率的提高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本币升值。外国利率的提高将造成本币贬值。

4) 对未来汇率预期的变动。如果预期本币在未来将贬值,资本将会流出以避免汇率损失,这带来本币即期的贬值。如果预期本币在未来将升值,则本币在即期将升值。

第六章

基本思想:汇率被看做一种资产价格,它是在资产市场上确定的,从而分析汇率的决定应采用与普通股价格决定相同的理论.与传统理论相比,对汇率的资产市场分析法意味着在分析方法上的两点不同.首先决定汇率的是存量因素而不是流量因素.所以,资产市场说一般又被称为汇率决定的存量模型.其次,在当期汇率的决定中,预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货币模型假定本国债券与外国债券之间可完全替代,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具有完全弹性,因此,货币市场的平衡情侣决定了汇率的变动。这样,弹性货币分析法就将货币市场上的一系列因素引进了汇率水平的决定之中。在货币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资产市场分析的基本特点,即对未来汇率水平的预期直接影响到即期汇率水平的形成。

货币模型中,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可完全替代,因此非套补的利率平价成立。根据利率平价说,et=[1/1+β](Zt+βEt et+1)。表示:即期汇率水平是即期的经济基本面状况(Zt)以及对下一期预期的汇率水平(Et et+1)的函数,所以对下一期汇率水平的预期直接影响到即期汇率水平的形成。 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价格水平不发生调整,货币供给的一次性增加只是造成本国利率的下降,本币汇率的贬值超过长期平衡水平,本国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长期内,价格水平可以调整,此时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不断增加,由于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会引起价格水平缓慢上升,货币需求上升,利率上升,根据利率平价的原理,造成本国汇率的上升,从而使得本国私人投资及净出口均逐步下降,总产出也较短期水平下降,逐步向充分就业水平调整。调整持续到经济达到长期平衡水平为止。此时,价格水平发生与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同比例的上涨,本国货币汇率达到长期平衡水平,购买力平价成立,;利率与产出均恢复原状。

它认为本国债券与外国债券是不可完全替代的,从短期来讲,各种资产的供给量既定,汇率是由三种资产市场同时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决定的,汇率同利率有密切关系,在长期内资产市场的平衡还要求经常账户处于平衡状态,当经济在短期平衡位置存在经常账户赤字或者盈余时,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调整机制就体现为经常账户余额与汇率互相作用的动态反馈机制。

第七章

订单流是微观结构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变量。它是指标的交易方向的交易量。订单流实际上构成了一种信息传递机制,从事外汇交易的银行可以从订单流的变动上得出关于经济基本面以及市场动态等方面的信息,并进而根据这些信息来决定如何对外汇进行报价。因此订单流对外汇交易的数量和价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汇率的宏观经济平衡分析方法,又被称为“潜在均衡分析法”。其重要思路是重新从特定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去分析汇率决定问题,这代表着流量观点的复兴。宏观均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纳克斯等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在对汇率水平进行评估时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这一方法,特别是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期威廉姆森等人运

用这一思路提出了“基本均衡汇率”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现代汇率理论中与资产市场说分庭抗礼的另一大流派。

第十三章

(1) 与小国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不同,由于另外一国的国民收入不再是常量而是可以变动的,因此在各国的经常账户方程中,均不能将外国国民收入这一变量省略。当一国国民收入增加时,它通过边际进口倾向而带来该国进口的上升,另外一国出口的增加,因此外国经常账户是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2)与一国经济下一国只能被动地接受某一世界利率水平不同,在两国模型中,世界利率水平是由两国共同确定的,各国都可以通过调整本国利率水平从而影响世界利率水平。

(1)固定汇率制下:a.国内货币政策对外国经济有正的溢出效应。这一溢出效应通过收入机制与利率机制发挥作用,即本国收入增加通过本国进口的上升造成外国国民收入增加;本国利率降低通过资金流动使外国货币攻击增加、利率下降,这也造成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b.国内财政扩张政策对外国经济有正的溢出效应,也是通过收入机制与利率机制发挥作用的,即本国国民收入增加通过本国进口的上升造成外国国民收入增加,而本国更高的利率水平通过资金流动使外国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这又抵消了义部分收入的增加。课件,此事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低于同等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2)浮动汇率制下:a国内货币政策对外国经济有负的溢出效应,这是因为本国收入增加通过收入机制带来外国国民收入一定增加的同时,本国较低的利率通过利率机制使本国货币便是、外国货币升值,这使得外国经常账户恶化从而带来外国国民收入更大程度的下降。b.本国财政过账政策对外国经济有正的溢出效应,这也是通过本国收入机制与利率机制发挥作用,即本国国民收入增加通过本国进口的上升造成外国国民收入增加,而本国更高的利率水平通过本币升值使外国出口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国的国民收入。此时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与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正好相反。

(1)开放经济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性,这一相互依存性的产生是因为冲击可以通过收入机制、利率机制、相对价格机制等渠道进行国际传递。因此,一国的财政、货币政策会对别国产生溢出效应,一国通过政策搭配来实现内外均衡目标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经济相互依存性带来的制约。(2)在经济存在相互依存性的情况下,对政策进行国际协调时非常必要的。它可以避免分散决策所带来的低效率。总的来说,国际政策协调有利于各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 第十四章

对政策国际协调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所进行的制度安排被称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最基本的分类是从货币本位及汇率制度这两个角度进行的。国际货币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经济自发形成实现内外均衡的一些国际准则,二是通过国际协调而人为地在短期内建立起来。

特点是:黄金不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而且可以自由输出入,自由兑换,金币自由铸造。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内外均衡实现机制主要是通过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自发调整,这一实现机制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在20世纪初期,历史条件的变化是国际金本位制最终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一个美国居于统治地位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它的最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双挂钩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在这一体系下,各国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上具

有不对称性,这一不对称性构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即特里苏两难。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就是特里苏两难所预言的美元危机不断爆发直至最终崩溃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牙买加体系阶段。牙买加体系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了扬弃。一方面,他继承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且,基金组织的作用还得到了加强。另一方面,他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双挂钩制度,实行多样化的汇率安排。牙买加体系在内外均衡实现机制的安排上比较灵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世界经济的现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进行国际协调的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对其成员国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是进行汇率监督与提供资金融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条件性问题具有很大的争议。

第15章

一是区域货币合作,指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乃至共同行动,它在合作形式、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二是区域货币同盟,这是区域货币合作形式的深入发展,指根据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三是通货区,它是货币一体化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其特征是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对稳定。

分别是要素流动性分析、经济开放性分析、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分析、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分析、政策一体化程度分析、通货膨胀率相似性分析,分别以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高度开放性、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政策一体化程度分析、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上述单一指标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客观变化,但单独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标准难免失之偏颇,将它们加以综合才能对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做出较为完满的理论解释和说明。

一国在其与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高于(至少等于)水平?1时,决定加入通货区,因为若经济一体化程度小于水平?1,LL曲线位于GG曲线上方,加入通货区所经历的产出于就业的不稳定性损失要高于从中获得的货币效率收益,该国会留在通货区之外。若经济一体化成俗高于(或等于)水平?1,GG曲线表示的加入通货区的货币效率收益高于(或等于)LL曲线表示的加入通货区所损失的稳定性,该国决定加入通货区。由此,决定一国加入通货区的最低经济一体化水平为?1,即GG曲线与LL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经济一体化水平,高于水平?1,加入通货区的国家可得到净收益。(图在318页)

具备的条件

1960-1971:跛行货币区,欧洲经济货币合作开始阶段,出发点在于促进成员国贸易和经济在战后的发展,恢复个国货币的自由兑换,而不涉及各国的汇率安排和储备资产形式的确定。 1972-1978:第一个经济、货币联盟计划的提出及实施阶段,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跛行货币区开始分化和重组,由西欧货币的联合浮动安排取而代之。 1979-1998: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发展阶段,为制止汇率的剧烈波动,促进欧共体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欧洲货币体系建立。 1999:欧洲经济一体化步伐开始加快

条件:1、保证货币完全不可取消的自由兑换2、是在银行和其他金融市场充分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3、取消汇率的波动幅度,实行不可改变的固定汇率平价。

形容思考的成语

关于思考的成语

《六顶思考帽》读书心得

因痛苦而清醒因思考而复活作文

善于思考――《食盐的恐慌》后感作文

思考的成语

关于解决问题的名言

善于思考高中优秀作文

关于思考的励志名言

善于思考演讲稿

思考题
《思考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思考题(锦集10篇)】相关文章:

学会思考励志作文2022-11-08

学会思考,学会权衡作文2023-04-20

学会思考作文800字2023-05-11

学会思考初中作文2022-05-05

独立思考作文800字2024-05-16

学会思考作文900字2022-05-06

爱思考名言2022-09-12

思考的高中作文素材2024-03-29

初一学会思考作文2023-01-25

以换位思考为话题的作文精选2023-02-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