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政治历史与现实表现

时间:2023-03-31 07:50:5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本人政治历史与现实表现(推荐11篇)由网友“不要感冒”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本人政治历史与现实表现,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人政治历史与现实表现

篇1:政治历史易错点与大事记

历史易错点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事业

1.19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其临时宪法的职能终止于1954年宪法的颁布。

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指出,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提出,使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思想;“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则生动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彼此信任、真诚合作的关系。

5.“”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中国要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6.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

7.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问题。

8.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9.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创始国之一。

10.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11.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12.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记住其主要内容

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4、19世纪60、70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出现)

5、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18戊戌变法

6、1899—1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19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把同盟传报政治纲领发展为“三民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

8、1910月10日武昌起义,它成为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

9、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0、19,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11、19:五四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2、19,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共成立

13、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大革命兴起。

14、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标志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15、1924---------1927年北伐战争,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6、1927—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

17、1927年:南昌起义,中共开始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开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8、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4—1936年红军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9、1936年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20、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21、平型关大捷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第一次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华北地区)

22、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1945年抗战结束

23、1948—1949年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

24、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25、1949年9月,新政协召开,标志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26、1949年10月,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的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结束,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27、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28、1953—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政策;

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它既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又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9、1953—1957是一五计划,其地域在东北,行业是重工业为主,记住主要成就。

30、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召开

31、1958年,中共在经济上出现“左”的错误:“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3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

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标志。

33、1980年,开放四个经济特区, 1988年海南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

3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九二共识”的达成。

3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阶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确立;

中共十五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走向完善,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6、19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37、建国后的科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70年代东方红一号。

篇2:历史和政治考试检讨书

亲爱的老师,

我因政治单元检测主观题答案太短,故作此检讨。

(1)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对事物的.发展有决定作用,之所以答案太短,完全是因为自己太懒.所以,我向敬爱的毛主席庄严发誓,如果我再把答案写的短,就让毛主席他老人家亲自教导.

(2)认识论中说: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经过这件事,我深刻认识到答案太短的危害。我又向神圣的马克思告白,下次决不为例。

(3)市场经济具有自身的缺陷和弱点,所以需要法律法规加以规范,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

(4)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的权威。所以我认识到没有乔丹,就没有公牛王朝;没有邓肯就没有马刺王朝;没有亲爱的政治老师您就是不行。所以我相信你的权威。

学 生

20xx年10月20日

篇3:政治历史应该怎么学方法是什么

政治学习方法

1、做好课前预习。

(2)先在课本上画出一些你认为的重点,接着再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看看你画出来的重点和老师讲述的重点是否一致,不一致的话,你修改下重点就好了,这样有助于提高你的掌握和理解力。

(3)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政治是一门比较深奥的学科,在学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带着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关注教材中是怎么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2、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

我们课堂的45分钟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课上的45分钟,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把握,课堂抓好了,课下我们就比较轻松了,无论做题目,还是做复习。积极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是必要的,学习就是不要拍出丑,不要怕答错,错了,没关系,老师会帮你改正的,我们要的是勇敢。

3、课后常复习,做题型。

课后复习,课后做题型,这其实就是一个加强我们对上课知识的检验和自己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个绝对绝对是不能拉下的。每天做完当天的任务,每周进行一次总结,每个月进行一次自主的考试训练,这是必不可少的。

4、掌握概念和原理。

政治的学习大多数都是对概念的理解,作为学生的我们,在掌握这些概念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适当的联系,比如:“完善”总是和“制度”搭配、“提高”总是和“能力”搭配、“制度”总是和“体系”搭配。

5、注意答题技巧和方法。

比如我们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可以采用排除法;在做简答题、辨析题的时候,一定要审题立意,不要偏离主题,同时解答一定要说到重点,把握材料的关键意思,抓住关键词,根据我们的理论知识来回答问题。

政治分析题答题技巧

一、分析题答题顺序

(1)回答分析题前,首先要看分析题材料后面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一般材料里往往隐含着很多对回答问题有用的信息,只不过比较零碎,需要考生去理解和分析,去归纳和总结。

(2)作答时候最好在草稿纸上列上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多多益善,然后根据这些知识点结合题目中的材料再在试卷上引申发挥。在这里我强调的是,考生在回答分析题时,切忌泛泛而谈,尽量做到思路清晰、语言精练、逻辑性强。

(3)如果分析题选取的材料不是围绕某一主题设置的一组材料而是蕴含深刻涵义的某一句或某一段话时候,要结合材料做适当引申,分析其中要旨作答。

(4)回答分析题时一定要层次分明。分析题中如果有两个问题,你在答题时就要1、2等符号分别回答每个问题,以此类推。在回答每个问题需要展开的时候,一般标上分类性词语或符号。

(5)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清晰,切勿涂改,一般只须把写错的划下就可以了。另外答题的字数要适当多一些,尽量把字写得稍大一些,争取把卷面写满。

二、分析题审题方法

(1)逆向审题法: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做可以不必要地重复审题,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

(2)寻找关键词: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努力回忆与此相关的课文理论,并注意筛选。

(3)分析层次法:对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这种层次性既体现在题干的表述或材料中,也会明确出现在题后的设问中。通过分析,抓住试题的主旨,再按其要求分别回答,这样可以避免遗漏。

三、分析题答题经验

(1)一段话要有条理,不能东一句西一句,整体上要层次清楚,绝对不能不管题目是什么,一下子把挨边的东西全写上去,这样你让老师看了半天,不知所云,找不着重点,你能得高分吗?

(2)要审题,回答题目所真正问的东西。与题目有关的知识点可能很多,但哪个才是真正要你答的,你要想好,如果一气都答上,以为就能得分了,其实不然,这会让老师很反感,会让他觉得你根本就不知答什么,分自然拿不到。

(3)要在答案中分析材料(很多人从来不这样做)。材料所反映的东西虽然是显而易见的,但你一定要写出来,比如“××句话,说明什么什么”,不要不管材料,就开始写哲学原理什么的,这种分丢了,实在可惜。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结合材料分析”。

(4)要有自己的思想。记住,政治考研大题,其实就是考你分析问题的能力,考你是否能把身边的一些问题与原理对应起来,然后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就是政治大题的答案。

四、分析题三步走

(1)是什么。也就是说题目中所问的材料事件与哪些原理,比如说哲学、政治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与哪些理论是对应的,那就先把这个理论原封不动的说出来;这里需要注意,论点突出——“立片言以居要”,主旨句显目地写于段落开头,但不一定下画线。

(2)怎么讲。也就是把这个理论同材料做一个很好的结合,简单的说也就是联系材料,解释说明。这里要注意,层次分明——适度多分自然段,牵引阅卷人视线切入点,变一目十行为一目一段。

(3)怎么做。除了是什么,怎么讲以外,还有要注意的是在考研政治中光谈理论不结合实际是不行的,结全了题目不能说是完全结合实际,还要讲一讲在实际中我们要怎么来面对这个现象,应该采取何种有效的行动或是措施,这就是第三步,怎么做。在答分析题的过程中要边想边答,尽量答全答满。轮廓清晰——前有考点原理,中有论证文字,后有基本结论。

历史学习方法

一、要学会使用好课本

初中的历史比较简单,但要想学好却也不容易。目前使用的历史新教材,课本知识容量不大。首先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一般说历史课本的每一课通常分为几部分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都在这一部分,因此同学们应该对该部分进行精读,着重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要学会分析这一部分哪些是重点,那些不是重点,哪些内容是要求一定要记住的,哪些内容属于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此外,课本有些内容是用小字印刷的,这部分内容不是课本的主要内容,编排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同学们的知识面,不一定要记的,但是同学们可以阅读,最好结合课本的大字不分来看。

二、要学会“阅读”

要学好历史,就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课堂的主动权。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就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上课时,老师带领大家读书学习,通常老师已经有层次性、针对性地设计了问题来启发我们大家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思,什么内容要略看了解,什么问题要边读边想,什么问题要读后再想。因此同学们要跟着老师给你启示,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等,同时大家也要养成圈点批注,做简要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课文中绝大部分针对历史名词、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资料补充,部分不带星号的引言或插图等,只要快速扫描略看即可,而诸如历史事件的起因、进程、影响,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资料、历史插图等重难点知识,就要求大家详细阅读、认真思考。

三、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做到“善思”和“乐思”

《论语》里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我们在学习中做到学思结合。爱思考、会思考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同学们要在课堂上利用老师给的思考的机会,培养多种思维能力。

层次一。要会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逐层深入,学会顺着历史线索寻找事情的前因后果,以此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学“美国的冷战决策”时,可以将其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什么是美国的“冷战”政策?(2)美国为什么要(1)实行“冷战”政策?为什么能够实行“冷战”政策?(3)“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彻悟,更是思维的启迪。长期如此的训练,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层次二。要鼓励自己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训练我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外国的教育家曾提出:“只要学生能提问题,就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因为发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体现。老师在教学中会鼓励大家质疑,要求大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评价、定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生从中可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在讨论美国南北战争时有同学就提出“如果当时有其他的办法能缓解当时美国的状况,林肯会怎么做?那么美国的今天又会是什么样子?”

四、学会掌握巩固知识的技巧———“巧学”

1、及时巩固训练。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习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总体复习。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习及总复习便会化难为易。

横向联系的学习方法既要体现在总复习中,也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习训练过程中。老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大家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如讲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可以表格的方式把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加以对比,分析出异同,在分析对比中,悟出掌握知识的要领,这样多次训练、引导,学生就会掌握联系对比的记忆方法。

纵向联系即把同类项的历史问题跨越章节界限,瞻前顾后,一线贯穿。例如,我国古代几个朝代文学史上线索: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再如,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一步步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线索: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的签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之后,又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则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历史学习建议

养成学习的主动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学习规律:什么是学习的主动性呢?就是不靠别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动下学习。怎样才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呢?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伟大的毅力产生伟大的目的”。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二是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要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

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

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识面狭窄,难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实践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从后者中找方法和规律,与“温故知新”相辅相成,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温新知故”就是不拘于旧知,在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同时,以新带旧,组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显现知识间固有的逻辑关系,从而成为转化能力,提高素质。

上课要专心听,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掌握问答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再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答,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闻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养成浓厚的学习的兴趣: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克成。”杨振宁亦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牢记历史教学的目标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进行历史复习时的指导方针,应侧重从这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应试性的历史复习,应注意把握模式与事例的结合,即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答题的框架、结构,把各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事例充当这种模式的基本内容,即使用历史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此种方法的应用是进行各种形式逻辑的练习,以加强自己的应试技巧性。在复习历史教材时,不仅按历史的具体面貌进行,还顾及抽象理论要前后一贯的原则。

比较和分类,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方法、横向的,纵向的,比较始终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选择、例举、材料、问答是历史的基本题型,它们的题目和答案中都含有归纳和演绎的万分,所以我在答量特别是答问答题时很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我总结的历史发散性思维和收缩性思维的并用,思路要开放,要全面,但观点要统一,要准确。即思想要受观点的约束。同时答题时应先有条理的列出答题要点,即观点,然后再根据观点来扩充历史事件,以事实来证论观点,图表始终是解答历史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篇4:初一政治历史怎么学好

初一政治历史学习方法

新初一政治提分二步走

新初一生想在政治科目中争当优等生,主要依靠平时积累和复习与考试的技巧。

一、平时:

1、注意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掌握知识的脉络要点,做好笔记。

3、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要把每次练习当做考试,按考试要求去做,做后要总结:错在哪,为什么,如何改进等等,每次练习都要有提高。注意归纳做题方法(找关键词、排除片面或绝对的字词、然后对应知识点、多角度分点作答)。

4、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热点。

二、复习与考试:

1、联系知识点理解记忆,背必要知识点。拿提纲复习,记住教材各部分知识大体位置。

2、归纳做题技巧,回顾错题。

3、注意关键字,理清思路,分要点作答,有理有据,多运用书上语言,书上知识点。

新初一历史学习五个必须点

1、正确阅读教材的三种方法:粗读,浏览教材,知其大意(第一遍预习);细读,精读课本,掌握时间、地理、人物等基础知识,并作出勾画(第二遍预习);精读,能对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课后复习)。

2、正确记录课堂笔记的方法:符号笔记,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符号。如用“”标明重点,用“。。。”引起注意;用“”表示重点,用“?”表示疑问等;不同颜色的笔标记不同的内容,如用黑色标记上课笔记,用红色标记复习笔记。

3、哪些是学习的重点:①凡是发生在历史转折时期,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②凡是教材文字表达中具有“最大”、“最早”、“第一”、“领先”、“标志”、“开端”、“序幕”等字眼的内容;③凡是和当今世界时政热点、社会焦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知识;④凡是教材内容配有插图,课后有思考题、讨论题和练习题的内容。

4、学习历史的方法:①学习每个历史事件要掌握五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②分析历史事件的三步曲,原因、经过和结果;③完成练习题。

5、科学的记忆方法:把握教材,化繁为简,理清线索;在理解的基础上,搞清因果关系,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和同类知识的拓展延伸。

初一政治学习方法技巧

一、如何学习初一政治

许多学生都对学习政治兴趣不大,主要是觉得政治靠死记硬背,学起来没有什么意思,而且有些学生根本就不懂得该如何学习政治,下面是我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学习政治的方式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背。即是背书,众所周知,学习政治一定要背书,但是,背书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背书要有内容、有目的地背,千万不要盲目地背,否则,不但学不好政治,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觉得学来学去都学不好,干脆不学算了。因此,一定要学会背书,那么,该如何背,首先,确定数量,每天背书的内容不能太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太急功近利,每天最多只能背34道题,不能太多,太多就很容混乱,并且记不牢固。所以每天将这些题牢牢地记在脑子里,这样每天一点点地背,一个学期下来,你脑子里就储存着大量的知识,到考试前再认真复习,这样,怎样的考试都不怕了,考试成绩一定也上去了。其次,要明确背书内容。许多学生都是不知读什么的,总之,拿起书就无目的地读,因此,一定要明确该背什么,每天老师上课要划起来的简答题就是背的内容,政治只有简答题是最需要背的,其它的实际上都是靠理解、分析的。

2、看,即是看书。其实很多学生都以为只要背完书,政治就学完了,实际上,背书只是学政治的基础,而且,只靠背书,考试只能是考合格的层次,要成绩再上一个台阶,取得优秀的成绩,还要学会看书。将课本的内容看深、看广、看懂,理解课本的内容,并养成边看书边思考的好习惯。看书也要懂得怎样看,看老师划起来的重点、难点,课本的大小标题,课本特别标注的内容。只有不断地看书,才能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理解,才会在各种考试中得心应手,应对各种试题。也只有学会看书的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3、用,即是用书。何谓用书,实际上就是运用课本的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习的目的实际上就将知识应用。如果你很努力地背了书,看了书,但最终你却不懂得将头脑中的知识应用,实际上等于你什么都没有学。那么,应该样用书呢?首先,多做练习,做练习的过程,实质上就运用知识的过程,我一般情况下,教学生做练习必须经过三个程序,第一:先不要看书,将所有会做的题目做完;第二:将不会做的题目查阅课本,从课本找答案;第三:不会做的题目抄答案。三种程序采用三种不同的色笔做标记,复习时,第一种粗略看一下就行了,第二种认真地复习一至二次,第三种要多次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课本的知识。其次,在平时生活中,多些利用课本的知识,讨论一些国内国际的时事,将知识面扩阔,将课本的知识深化,而且也可以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习政治变得不再枯燥。

以上这些见解和做法,只是我的一些浅见,正所谓学无定法,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都能够促进自己的学习,都能使自己真正学到知识。

1、注意认真听讲,积极回答、勤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教师备课是将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学们应当认真听讲,积极回答并认真倾听别人回答的问题,思考老师的点评和你的思考有什么不同,以便加深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定义,有的同学能倒背如流,而换个问法:请试举天津市政府如何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勤政为民的,却无言以对了。为什么?因为他不去思考其真正的涵义,只知道机械记忆概念。我们天津的天变蓝了、地变绿了、路变宽了、河变清了、人们生活提高了,这正是“三个代表”思想的伟大指导。还要勇于提出问题,首先是要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是思考问题的关键。再如有的同学通过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过程的学习提出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如何看待,就是一个很有质量的问题。

2、高质量地完成作业。政治题的练习要少而精。要把每次练习当做考试,按考试要求去做,做后要总结:错在哪,为什么,如何改进等等,每次练习都要有提高。

3、掌握知识的脉络要点。①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串起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动脉。②以总复习上的课题、节题、框题、标题为线索。③以各课的知识体系表为依据。④最好是在此基础上自己总结知识体系表,化为自己的知识,做到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做到纲举目张、胸有成竹。

4、分专题、多角度练习。例如可分: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三个代表”、共同富裕、精神文明建设等专题,也可从法律、时事、政治等角度去归纳。通过专题和多角度研究,可以将知识内在的联系更加明确、重点突出。

5、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关注生活、要关注热点、要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前途命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不应该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应该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例如有的同学对国际热点伊拉克危机很关注。引用第五课第二节第一框题的知识就可解决,这样学既有兴趣又能学以致用。中考要涉及大量的时事材料分析题,所以我们应该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

二、初一读不进去政治怎么办

政治不同于语文,语文读起来会感到有味。这是因为它是人们感情的直接流露,语言生动形象,语言的节奏感较强。而政治的语言比较抽象,它主要表达的不是人的情感,而是一种思想,理论性较强。那么,政治是否原本就是淡而无味的呢?不是的,政治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辩证思维是任何学科无法比拟的,要学好政治必须把握其特点,因此,不能像读语文一样去读政治。关键是去理解政治的思想观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解书中举的例子是如何来论证原理的。同时,自己也必须举一些已了解的例子。只有这样,才能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当然,举例并不是目的,应该在具体的事例中归纳出本质,这个过程也是锻炼自己的思维过程,你也就会在思考中找到了乐趣。

三、政治课上课听讲“五大方法”

1:同步听课法

学生听课的思路进程与教师讲课的思路进程同步前进的听课方法。听课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部分和关键环节。因为听课占了大部分时间,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听课要打主动仗,一定要使自己的“听”与教师的“讲”保持同步。所谓“同步”,就是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使自己的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带着预习中的问题,紧紧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专心听,一步不离地和教师一道积极去思考、去联想、去分析、去探索,寻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眼、耳、脑并用,方能“心知其意”。反之,“心不在焉,视而不风,听而不闻”,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有的学生,思维往往落后在教师的讲解后面,“跟不上步伐”,甚至对教师讲的重点、难点,因听不懂被“卡”住。面对这种情况,千万别停留在那里“死想”,而是先划上记号,暂且承认它的正确性,留待课后再去解决,要马上继续跟上教师的思路,以便不影响后边内容的听讲。善于积极思维的学生,往往又出现超载教师讲课的速度,“野马难收”,使同步听课失去了意义。这部分学生也应该注意,既不要让自己的思维滑得太远,完完全全离开教师的思路,又不要放弃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要在听懂的基础上,把教师所讲的重要论点、论据和分析论证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记下来,做到边听、边记、边思考,真正同步进行。

2:发问探索法

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进行探索的方法。在同一教室里听同一位教师的课,教材和课时相同,大家的智力也差不多,有的人漫不经心,不由自主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有的思维活跃,深思揣摩,不断提出“为什么”。课毕,前者迷迷糊糊似懂非懂,无所补益;后者释疑若干,获益良多。可见发问探索法多么重要!俗话说:“好问无须脸红,无知才应羞耻”。不敢大胆地发问探索,结果使问题愈来愈多,学习无法深入,愈学愈被动。

既要敢于发问探索,又要善于发问探索,这就需要我们独立思考,刻苦钻研。思考了、钻研了就会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有所发现。有位成绩优秀的同学给自己作了“五不问”的规定:已学过的基础知识未经复习不问;教科书或主要参考书没有看过不问;教师课后留下的问题未曾深入思考不问;找不到自己的矛盾所在不问;提不出自己的思路不问。学生在渴求知识的过程中,经过深思熟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积累了知识,又培养了爱思、多思、善思和探索的习惯。

3:课堂笔记法

在听课过程记下必备知识的方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课堂笔记好处是多方面的。第一,有助于抓住难点、重点和主要方法,便于课后再次回味教师的思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深化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第二,有助于眼、耳、脑、手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培养和提高感知、记忆、思维和写作、速记的能力;第三,有助于把教师概括总结的知识提纲挈领地记下来,积累大量宝贵的资料,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第四,有助于课堂听讲全神贯注,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记听课笔记要做到三点:①处理好听记的关系。作听课笔记,学生处于一种较被动的地位,往往因“听”误了“记”,或因“记”误了“听”。有的同学为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提出“三记三不记”,即:重点的问题记,疑难之点记,教材上没有的记,次要的不记,教材上有的不记,易懂的不记。由被动转为主动。②听、想、记结合,以想为主帅。从上课到下课,埋头死记,一股脑儿充当录音机和记录器,课堂上没认真听,更无暇思考,无暇消化,笔记虽记得很多,但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势必影响听课效果。有的同学抓住理解这一关键,总结了自己做笔记的方法: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抓紧时间迅速记,不懂问题特殊记。③定期整理笔记。应当在复习中定期对笔记加以补充整理。整理笔记的过程是个分析、归纳、综合、逻辑思维的过程,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条理化、理论化,而且便于巩固记忆和培养提高自学能力。

4:精力集中法

上课时,学生把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之中的一种方法。现在,我们有的同学心猿意马,身在课堂,心在课外,不管教师讲得多好,对他来说出是枉然。精力集中听课的做法:①明确的听课目的,课堂上便能较集中精力听讲,反之,坐在教室里要做到全力以赴,较为困难,因为这样的同学缺乏听课动力。②耳脑并用,边听边思考,向自己不时提出“老师讲的论点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所提供的材料是否充分、全面?这些论据是否必然得出其结论?”等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自己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避免注意力的分散。③大脑活动同肌肉活动一样,经过一定时间出现疲劳。每节课结束,要走出教室作短时间休息或活动一会儿,以避免大脑疲劳而反应力下降,思考力减弱,精力不集中。④边听边作必要的记录,以防止思想分岔。⑤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康,才会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5:集体讨论法

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通过对教材内容开展集体讨论进行学习的方法。政治课的集体讨论,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种:①质疑问题性质的讨论,即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问题,由教师将问题归类,发动和组织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难点、疑点各抒己见,开展讨论,尽量求得自己解决。②精彩段落评议性质的讨论。即把教材的精彩片断交给学生,让他们给予评议、鉴赏。③专题性质的讨论。即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专题,让学生积极发表看法,引起争论,促成对教材内容的消化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不仅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初一历史学习方法总结

给枯燥的历史涂上情感色彩

读史使人明智,但在我们中学阶段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往往注重了“读”,而忽略了“明智”的过程,从而让离我们久远的历史更加枯燥无味。希望下面的学习方法,能开启我们“明智”的大门。

现在的历史课本图文并茂,资料丰富,趣味性强,我们应该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可是,因为习惯了课堂上的背、背、背、写、写、写,我们对历史的学习已经很少带有感情色彩,难怪很多同学说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那么,我们该怎样学,才能让历史释放出它的情感色彩呢?

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其中有很多正面和反面的材料是我们接受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如学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们惋惜、痛恨溢于言表;学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再看到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丑恶嘴脸时,我们攥紧了拳头,恨不能揍扁这个老太太;学到“血染卢沟桥”,我们感慨中国军人那种为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精神;学到“南京大屠杀”,我们痛恨没有人性的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

在愤怒过后、感慨之余,你的内心留下了什么?我们不妨用下面的方式,看看你眼中的历史是什么情感色彩的?

开辩论会

如“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虽然过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当你站在它面前时,有何感想?我们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下面是两种基本的观点:第一种是复原圆明园。应该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对它加以复原。让它重新拥有世界万园之园的桂冠,重现世界建筑瑰宝的风采。从而吸引更多的世界游客来此,饱览它的风采,这样既传播了中国古典文化,也可弥补我们当年的损失……第二种是不赞成复原。要复原圆明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况且复原的带有现代味,它的观赏价值比起真正古典的要大打折扣。倒不如让它以现在的残垣断壁凄凉的躺在那里,让每一个来参观的人去自己想象那段屈辱的历史,从而激励后人。知耻而后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看法,加入到不同的阵营中,请各阵营选出一名“营长”,做好记录,我们的记录稿也可以作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存档。如果课堂上想的还不全面,可以课下再通过查阅资料继续补充。这样,通过辩论、倾听、学习,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就不再是时间和事件的枯燥堆积,而是一种情感的内化。

献计献策

如学完了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目睹”了清政府的一次次失败和屈辱的签约,你除了愤怒,还有什么?你痛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痛骂慈禧太后、李鸿章这些卖国贼,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这些痛恨都改变不了历史,倒不如设身处地的给当时的中国找条光明之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联系今天你所储备的知识、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现实生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献计献策。我们能想到改革,发展经济,今天的改革开放就是最好的例子;想到革命,把这个腐朽的清政府推翻,别让卖国贼当权;想到整顿军队,加强军事力量;想到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你也许会觉得这些想法不着边际,但是当你看到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时,你会感叹,原来我们的前辈也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这样为中国的光明前途而探索的。只要我们每个人敢想、能干、富有责任感,都可以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从而增强自豪感、责任感。

搜集图片

新课程下教材中的图片明显增多,图文并茂。但我们往往觉得太陌生,不太感兴趣,因为图片中的人和事离我们太遥远。如果是我们自己“参与”的或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的相关照片,我们的关注程度可能就大不一样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搜集图片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如通过“重走长征路”搜集遵义城、泸定桥等相关图片;参观抗日战争遗址,搜集卢沟桥事变、血战台儿庄等相关资料;走进沂蒙老区,寻访孟良崮战役的遗迹;和你身边的革命老前辈成为“忘年交”,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等。通过自己搜集图片、资料,你所记住的就不仅仅是几个枯燥的时间、数字和人名了,而是带着一种深深的情感去认识这段历史,那么这段历史中的人和事也就被你赋予了情感色彩。

这些方式,灵活多样,课上、课下都可以进行,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我们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历史。那么,历史也就在我们的思考、感悟中涂上了情感色彩。

学习历史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自学环节

①自读。反复阅读新教材,了解课文大意,掌握脉络,既读书又读图,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落实到教材之中。②思考。积极独立思考,明确重点、难点。③找出问题。将课文中尚未弄懂的问题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出标记。④补习。补习旧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汇。⑤练习。寻找自学思考题答案。

听课环节

①全神贯注,努力排除一切干扰,做到眼、耳、手、脑多种感官并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②目的明确。带着新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自学时存在的问题听课。③多思、勤问。要确立多个思维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理解所学问题,大胆回答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④认真读图表。历史教材有很多图表,学生应根据要求,认真的读,运用图表分析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观点。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⑤做好课堂笔记。要听记统一,有详有略,不但要用文字记,而且要利用图表进行记录。

复习环节

①尝试记忆。合上课本,回忆所学内容,如有模糊问题,翻开课本后再记忆。②将知识系统化,要抓住中心问题,将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使之纲目清晰,条理分明。③整理笔记。通过尝试回忆,再一次阅读课文、图表,对笔记进行补充、纠正、整理,有利于深入掌握。④填图表、忆图表。先做历史填充图,最后合上图表回忆,如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阅图表后再忆,直到清晰为止。⑤及时复习。只有复习才能不遗忘,才能记得牢固。

历史知识的要点式记忆法

名词五点法

即用五个要点概括名词

即: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评价或意义。此法适合于人物、事件、著作等类别的名词。

如:《孙子兵法》可这样概括:①春秋时期;②吴国;③军事家孙武所著;④总结了前人及自己作战经验写成《孙子兵法》;⑤世界闻名的古代兵书。

数学代表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提取字头法

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时,可记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土地属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关键字词法

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概括记忆法

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拉美革命的过程可概括为:一场革命、二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心(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领导人(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反对2个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场决战(阿亚库巧战役)即“123321”就可以将整个拉美革命进程完全掌握。

成功学习历史四部曲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要想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头脑的“明智”之人,就必须学好历史。如何学好历史呢?最基本的就是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未雨绸缪第一部曲──预习要充分

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的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划出生字新词或概念。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为上课作好准备。课前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

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每天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聚精会神第二部曲──听课要认真

听课是关键环节。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如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等)、概念(如历史的时间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现(如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上重复讲述)。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笔记要整洁,以便于复习。

学而时习之第三部曲──复习要及时

“学而时习之”。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要达到“在脑子里翻书”的境界。一般来说,复习的类型有随堂复习、课下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等,每一种类型的复习目的、复习范围、复习要求是不同的。复习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复习提纲、重点阅读、比较相关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构建知识体系等,并与练习相结合。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因为历史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

及时演练第四部曲──练习再提高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提高我们的应用能力,进行巩固练习。练习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考查记忆能力的,把书背会了,就行;一类是侧重于考查思维的,这一部分题目如果你没有那个能力,书背得再多也没用。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运用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学会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则,按照要求进行解题;要把握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总之,运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把握好历史的知识脉络,汲取智慧和营养,就能学好历史,并用历史知识来丰富我们的人生。

篇5:推荐初中政治老师本人述职报告参考

初中政治老师本人述职报告精选(一)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在20**学年里,我任初二(6)班班主任,承担初二(6)班、初三(4)班、初三(7)班政治课教学,兼任我校团委书记。转眼间,一年过去了,现本人述职如下:

一、德

本人在政治思想上,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做到遵纪守法。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认真对待每次的政治学习,并且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志,全心全意搞好教学,管教管导,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教学思想端正,工作态度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爱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育改造学生的最佳途径。我为自己确立了”不奢求改造好每一个孩子,但是决不放弃对每一个孩子的改造“ 的目标,我努力树立这样一个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到。

二、能

本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注重调查研究,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勤

本人从不迟到早退,严格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每天坚持7:30前到校,早读、午读时准时到班,组织本班学生开展读书读报。由于缺乏毕业班教学经验,所以在暑假初三补课期间,就开始坚持每个新课时都去听**老师的课,把握考点及中考备考方向,积极参加科组和备课组教研。认真完成学校领导分派的各项工作,尤其在去年年底,我校同时面临着省特级档案评估、依法治校评估、市一级学校评估等多项评估工作的紧急关头,我和全校教师一样,坚守岗位,并主动帮助有困难的部门,在校长的带领下,和同志们一同奋战,放弃午休的机会,多个晚上加班至深夜。

四、绩

1、20**年9月,组织文体委员及宣传委员进行学生干部培训,规范课间操、体育课管理,布置校运会筹备工作。完成了初二两名特困生的市扶困助学金的申报工作。走访**残疾儿童**,联合我校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工团员在每周三下午4:00~5:00为该生”送交上门“。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团员代表向每位老师送上了节日的问候。积极响应局团委的号召,组织开展师德论坛,并获得**区青年教师师德论坛的最高奖项--最佳组织奖。9月底,配合政教处及体育科组做好校运会宣传工作,及各班引导员培训工作。

2、20**年10月,制定首届区中学生才艺大赛我校赛区的活动方案,并组织各组别进行初赛、决赛,推荐歌星组**、舞星组**、乐星组**、广告之行组**等优秀选手参加**区决赛。配合政教处做好依法治校评估的准备工作。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市中学生战略战术网络知识竞赛,并获该活动的最高奖项--最佳组织奖,全市只有九间学校获奖,而我校是**区唯一一间获奖学校。

3、20**年11月、12月,配合学校各部门做好档案评估准备工作,指导参加区中学生才艺大赛的选手积极备战,并最终在**区首届中学生才艺大赛总决赛中,一举夺得五个组别中的两个冠军,我校团委获本次活动的优秀组织奖。在首轮市一级评估课集体备课中,我所设计的初二《网络交往新空间》教案,获得了教研员及兄弟学校的一直认可,并推荐为各评估学校初二级评估课教案,同时该教学设计获**区新课标教学设计三等奖。在12月底我校的班主任量化评估中获一等奖。

4、20**年2月,组织班长、团支书参观校园,对学校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形成书面意见呈递给校长。配合各部门进行市一级评估的最后冲刺工作,在三天的市一级评估中,主要负责宣传工作,引领摄像人员奔走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及时捕捉评估中的历史性时刻。评估的第二天,在评估工作大体完成以后,当天晚上立即到制作室与摄像人员一同赶制光碟,并在期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制作了光碟的封面,创造性地完成了学校交予的重任。

5、20**年3月,在**书记和**校的指导下,组织我校团员、学生干部开展了一次较大型的社会调查,并认真地撰写了调查报告,为我校更好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指导初二的**等八位学生参加**市中学生时事政策竞赛获市三等奖。

6、20**年4月,参与局团委”增强团员意识“知识竞赛的组织及出题工作,独立编写了该次活动的复习题库,并负责该竞赛总决赛的出题工作,受到了局团委及兄弟学校团委的一致好评。辅导初二团员代表参加该知识竞赛,我校代表队获优胜奖。

7、20**年5月,组织了全校团员开展团员评议活动,并表彰了一批优秀团员,推荐了初三(3)支部**为市优秀团员。完善教工团支部的建设,**、**两位老师分别被选为教工团支部组织委员、教工团支部文体委员。

8、20**年6月至今,参加了高考、中考的监考,完成了毕业班团员团籍注册及转出手续。

五、廉

认真学习和贯彻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两个《条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不利用职位职务之便攫取任何不当利益,坚持做到廉洁从教。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在这一年,虽然成绩很多,但是它们不属于我,而是属于大家,属于**中学,因为,没有领导和全体师生的支持,是不可能获得这些荣耀。本人身兼数职,虽然很想做好每一份工作,但是由于自己能力有限,所以致使每一份工作都没能做到本应达到的水平。我作为初三的科任老师,无法专心一意地扑到毕业班工作上,在此向(4)(7)班的班主任**老师、**老师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作为初二(6)班班主任,无法专心一意地抓好班级管理,尤其是评估期间,我几乎没有一天是呆在班里,致使我班纪律、行为规范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退步,为任课老师添了麻烦和不便,在此我向所有曾任课的老师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作为学校的团委书记,我只能完成好领导给予的任务,在工作中缺少创新,很多活动没能及时开展,我在此向学校领导,全校师生,尤其是教工团员表示深深的歉意。

在个人素养及工作方式方法中,我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很感谢多位前辈对我的提点,同时也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监督我,指导我,使我更快地成长,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谢谢。

述职人:***

****年**月**日

初中政治老师本人述职报告经典(二)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本人本学期主要担任七、九年级共六个班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和正确领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严格按照上级的指示,以及教学的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各项职责。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以勤恳、顽强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科学发展观、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

在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新课程理论为指导,积极学习、宣传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学校的发展;决不做有损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事;顾全学校大局,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名誉;决不做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和有损教师形象的事;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保亭县中小学教师“十不准”要求;积极参加学校和科组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坚持升国旗仪式;积极要求上进,能以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社会上,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以良好的师德师风行事。平时较注重个人品德修养,严以自律,洁身自爱,决不参加打麻将等赌博活动;团结同志,互相合作,为其他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

一学期来,能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对待各项工作,懂得教师职业是爱心职业、良心职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己任。平时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在思想上引导他们认识善恶美丑、行为上纠正他们的对错是非,并及时向学生家长和班主任联系,反映其思想及学习情况,共同搞好教育和转化后进生工作。

二、在教学工作方面

坚持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开学前制定科学的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使教学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平时较注重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积极探究符合学生实际的、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作为科任教师,我十分注重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理论,认真备课,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集体备课组活动,帮助、参与和指导其他教师备课和上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本人备课时,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认真写好教案,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及反思;上课时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认真、严肃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还注意以德育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于所教课本版本更换,所以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片放映等多样形式,培养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期末时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后进生。本学期在扎实搞好常规教学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施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综合能力的培养的转变、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均得到了提高,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利用课前或课后进行针对性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每周利用课间时间与其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帮助他们解决有深度的习题。另外,经常利用赖飞龙、张南生、唐秋红等本校同学的典范,让学生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三、在教研教改方面。

本学期能够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学习活动,平时注意结合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和新课程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及时在课余时间、科组学习时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相互交流,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综合素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新教育》等教育教学刊物,了解当前教育动态。参加了20XX年保亭县“上课技巧”远程培训和“国培计划”远程培训,教师之间相互听课15节,参与集体备课活动一节,做到教师间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在考勤出勤方面

本人身体和心理健康,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做到出满勤,没有迟到、早退或缺过一节课,没有请过一天事假和病假;坚持上班准时签到,从不让人代签。假期轮值班准时到岗,坚守岗位,频繁巡逻查看学校财物。

五、取得的成绩

顺利完成学校要求的各项工作任务,包括教学计划、教案及反思、学期教育教学总结、假期轮值班等;顺利完成保亭教研室下达任务;所教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良好,实现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其中20XX年九年级中考本人所教科目全县排序第二名;参加了20XX年保亭县“上课技巧”远程培训和“国培计划”远程培训并取得优秀成绩;培养了丘文惠、梁家琪、黄凤娟等一批尖子生,转化了黄锐、郭鑫等一批后进生。

六、今后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将继往开来,以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大胆创新,勇于进取,力争全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教育管理水平、教研教改水平、团结合作水平、信息应用水平、撰写论文水平等,力争下一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谢谢大家!

述职人:***

****年**月**日

初中政治老师本人述职报告推荐(三)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一名政治教师,xxxx年x月毕业于xxxx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x月分配至xxxx工业园区唯亭中学任教,xxxx年调入xxxx市第二高级中学,xxxx年x月二高中与xxxx一中合并办学至今,在xxxx一中任教。在此期间,我于xxxx年被评聘为中学二级教师,xxxx年x月被评聘为中学一级教师。

屈指算来,我已度过了十三年的教学生涯。在这十三年中,我一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爱党、爱人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贞,乐于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我能够充分利用政治学科的独特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对自己要求严格,思想上要求上进,工作上努力、认真、踏实、肯干,并不断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不断夯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xxxx—xxxx年我进入xxxx大学管理学院与xxxx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习,成绩合格,取得了结业证书。 在进修时的学生与教学时的教师双重角色来回转换期间,我对自己大学毕业以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把这种反思首先运用在高二年级的《哲学常识》的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最终xx将反思和实践凝结为《xxxxx》的论文,发表于《xxxx铁道师范学院学报》xxxx年第x期上。

任现职以来(自xxxx年x月开始至今),我基本上一直同时兼任高二、高三两个年级的政治课教学工作(任现职x年、有x年任教高三毕业班),教育教学效果良好,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的实绩。尤其是xx—xx学年度,任高三政治备课组长,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高三年级在xxxx年x月进行的省会考中,在同类学校的排名上升一位;xxxx—xxxx学年度,任教的高三(xx)班在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中平均成绩超省平均接近xx分;xx—xx学年度,任教的高三(x)班在高考中平均成绩超市平均x分、超省平均x分左右。

由于“跨两头”,备课量很大,工作比较辛苦。尽管如此,我仍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并将就读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班时所学到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进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积极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和探索,我一改以往传统的机械灌输法,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渗透到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的始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我自己也就此写出了一篇《xxxxxxx》的论文,荣获“全国中学政治、历史论文有奖大赛”二等奖。

根据自己理论上的学习和教学的实践,我将情感教学等政治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番梳理,最终发现:情感教学有利于创造氛围、培养情感,却会带来一定的肤浅性;理论论证教学有利于传授知识、增进思维,却容易流于枯燥、程式化的窠臼;实践论证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学以致用等能力与水平,却受到众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并不能“事必躬亲”。 因此,必须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得政治教学真正深入浅出、高屋建瓴而又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我就将这一反思撰写成《xx xxx》的论文,发表在《xxxxx》(珠海出版社xxxx年版),并获得好评。

在对政治教学进行教改、反思的同时,我更加重视对高三毕业班级政治教学的探索、研究。在任现职x年、有x年是任教高三毕业班的过程中,我将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感触、心得甚至是疑惑等等逐步记录下来,并尝试着用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进行解释,再加以理论上的升华,最后撰写了《xxxxx》的论文,强调在高三政治总复习时,要按照课本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当然这种构建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将所学的课本基础知识或者主干知识放入体系之内,并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运用。该文发表于《xxxxxx》(中国档案出版社xxxx年版)并荣获“全国创新教育理xx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奖”二等奖。正是在这样的教育教学观念支配下,我逐步尝试并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不断地将之加以巩固、完善,目前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xxxx年xxxx市区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除了教学上的任务之外,在任现职期间,我还承担了一定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我从班级干部和普通学生两个方面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信、自尊、自我服务”的“五自”能力与水平,并创造性的把班级中学习成绩或者学习习惯或者行为习惯不太良好的所谓“差生”或者“后进生”评聘为“班级纪律监察员”、“班级劳动卫生监察员”、“班级创建监察员”、“班级总监察员”等等,提高了学生对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和反思,最终汇集成为两篇课题论文:第一、xxxx市级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条件下,高中生人生价值观研究”的结题论文《xxxx》,荣获“xxxx省第八届‘五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竞赛”三等奖。第二、国家立项课题“德育手段现代化研究”的论文《xxxxx》荣获“xxxx年度xxxx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并入选《xxxxx》(中国教师报社、发现杂志社,xxxx年版)。

在教育教学方面积极努力之外,我还非常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我热爱书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在xxxx年加入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xxxx年加入xxxx市书法家协会,xxxx年加入xxxx省青年书法家协会、xxxx省书法家协会。

在我努力工作的同时,学校领导和众多xx同事给了我无私的帮助,也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我在xxxx年度、xxxx年度、xxxx年度的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xxxx年度更受到学校的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努力、不断进取,为自己终身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那一份光和热!

谢谢大家!

述职人:***

****年**月**日

初中政治老师本人述职报告热门(四)

我是一名政治教师,xxxx年x月毕业于xxxx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x月分配至xxxx工业园区唯亭中学任教,xxxx年调入xxxx市第二高级中学,xxxx年x月二高中与xxxx一中合并办学至今,在xxxx一中任教。在此期间,我于xxxx年被评聘为中学二级教师,xxxx年x月被评聘为中学一级教师。

屈指算来,我已度过了十三年的教学生涯。在这十三年中,我一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爱党、爱人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贞,乐于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我能够充分利用政治学科的独特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对自己要求严格,思想上要求上进,工作上努力、认真、踏实、肯干,并不断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不断夯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xxxx—xxxx年我进入xxxx大学管理学院与xxxx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习,成绩合格,取得了结业证书。 在进修时的学生与教学时的教师双重角色来回转换期间,我对自己大学毕业以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把这种反思首先运用在高二年级的《哲学常识》的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最终xx将反思和实践凝结为《xxxxx》的论文,发表于《xxxx铁道师范学院学报》xxxx年第x期上。

任现职以来(自xxxx年x月开始至今),我基本上一直同时兼任高二、高三两个年级的政治课教学工作(任现职x年、有x年任教高三毕业班),教育教学效果良好,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的实绩。尤其是xx—xx学年度,任高三政治备课组长,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高三年级在xxxx年x月进行的省会考中,在同类学校的排名上升一位;xxxx—xxxx学年度,任教的高三(xx)班在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中平均成绩超省平均接近xx分;xx—xx学年度,任教的高三(x)班在高考中平均成绩超市平均x分、超省平均x分左右。

由于“跨两头”,备课量很大,工作比较辛苦。尽管如此,我仍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并将就读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班时所学到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进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积极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和探索,我一改以往传统的机械灌输法,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渗透到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的始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我自己也就此写出了一篇《xxxxxxx》的论文,荣获“全国中学政治、历史论文有奖大赛”二等奖。

根据自己理论上的学习和教学的实践,我将情感教学等政治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番梳理,最终发现:情感教学有利于创造氛围、培养情感,却会带来一定的肤浅性;理论论证教学有利于传授知识、增进思维,却容易流于枯燥、程式化的窠臼;实践论证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学以致用等能力与水平,却受到众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并不能“事必躬亲”。 因此,必须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得政治教学真正深入浅出、高屋建瓴而又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我就将这一反思撰写成《xx xxx》的论文,发表在《xxxxx》(珠海出版社xxxx年版),并获得好评。

在对政治教学进行教改、反思的同时,我更加重视对高三毕业班级政治教学的探索、研究。在任现职x年、有x年是任教高三毕业班的过程中,我将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感触、心得甚至是疑惑等等逐步记录下来,并尝试着用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进行解释,再加以理论上的升华,最后撰写了《xxxxx》的论文,强调在高三政治总复习时,要按照课本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当然这种构建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将所学的课本基础知识或者主干知识放入体系之内,并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运用。该文发表于《xxxxxx》(中国档案出版社xxxx年版)并荣获“全国创新教育理xx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奖”二等奖。正是在这样的教育教学观念支配下,我逐步尝试并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不断地将之加以巩固、完善,目前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xxxx年xxxx市区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除了教学上的任务之外,在任现职期间,我还承担了一定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我从班级干部和普通学生两个方面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信、自尊、自我服务”的“五自”能力与水平,并创造性的把班级中学习成绩或者学习习惯或者行为习惯不太良好的所谓“差生”或者“后进生”评聘为“班级纪律监察员”、“班级劳动卫生监察员”、“班级创建监察员”、“班级总监察员”等等,提高了学生对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和反思,最终汇集成为两篇课题论文:第一、xxxx市级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条件下,高中生人生价值观研究”的结题论文《xxxx》,荣获“xxxx省第八届‘五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竞赛”三等奖。第二、国家立项课题“德育手段现代化研究”的论文《xxxxx》荣获“xxxx年度xxxx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并入选《xxxxx》(中国教师报社、发现杂志社,xxxx年版)。

在教育教学方面积极努力之外,我还非常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我热爱书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在xxxx年加入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xxxx年加入xxxx市书法家协会,xxxx年加入xxxx省青年书法家协会、xxxx省书法家协会。

在我努力工作的同时,学校领导和众多xx同事给了我无私的帮助,也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我在xxxx年度、xxxx年度、xxxx年度的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xxxx年度更受到学校的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努力、不断进取,为自己终身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那一份光和热!

初中政治老师本人述职报告最新(五)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现在我做述职报告,请各位批评指正!

岁月如梭,岁月更如歌。在*******已经是第八个年头的开始了,过去的那个学年,拼搏,激情、快乐犹在眼前。

我带的班中有三个特色班和一个平行班,学校给我的中考指标高,作为科任老师,我始终追求快乐高效的课堂,而且始终把快乐传给每一位初三学生,从来不占用学生们的晚自习时间,把主战场放在课堂上,正是这种高效的课堂,赢得了学生的喜欢,赢得了中考,四个班全部顺利超额完成AB各类指标。特别是初三(3)从接手的年级第六名,在中考中一跃而成为年级的第一名。

在20XX年述职时,我承诺过初二(4)班两年后在中考中一定会创造辉煌。20XX年中考已经结束,清扫战场,我当初的诺言兑现了:当初接手时科科倒数第一名的班级,在两年后的中考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总分排年级平行班第二名,仅比平行班第一名低一分,A类指标虽然高但顺利完成,B类指标超额完成。初三(4)班的同学们为自己争光了,为我这个班主任争光了,为我们的科任老师争光了。

我非常感谢我的科任老师的辛勤付出,非常感谢4班的孩子们的努力。这两年来不仅收获的是中考,更是培养了一批懂感恩的学生,正如孩子们在微博中说:“想起在教室的最后一天,一哥对我们说的那番话,道出了这两年来他的心声,感动了我们,那字里行间都是四班浓浓的师生情,他一心一意地为我们这个班付出着,把我们的成绩一步一步地带上来,他一直相信我们能够做到一直相信我们坚韧过人,不管是打我们骂我们他都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每一个人,欧亦宁,四班永远爱你!”

感谢四班的孩子们,你们不仅用成绩证明了你们是学校的骄傲,你们更用一言一行证明了你们对老师的热爱,就在这个月你们回母校给我祝寿,让我深深的感动,亲爱的孩子们,我永远爱你们。你们对母校的热爱,你们更让我觉得做一个番执人的骄傲,你们的班主任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我一定会让你们的学弟学妹们像你们一样快乐,在课堂上我会一如既往追求快乐高效,让政治课永远轻松的快乐的高效的。作为班主任,我一定让你们的学弟学妹们像你们一样的接受、崇拜、感动我的爱,在快乐中成长!

作为初三政治备课组长,依靠、团结组员,分析、备战中考,在20XX年的中考中我们取得了骄人成绩,平均分在番禺区名列前茅,第一次超过********中学,开创了番禺执信中考政治的先河!

现在我带的14班,我们师生之间已经融合一体了,已经快乐幸福的出发了。今天我再次做个承诺,三年后,我们14班一定会创造辉煌的成绩。

感谢学校创造的机会,不管******能否实现,我都会一如既往努力的工作,因为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

谢谢!

篇6:《历史与社会》初一备课组工作计划-中学政治工作计划

《历史与社会》初一备课组工作计划-中学政治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促进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为指导,树立“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责。

二、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主要讲授社会地理部分,对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要求不高,以知识记忆为主。目前初一年级学生,整体上在自觉、自律方面有明显的不足,看问题也比较简单,思想上不够成熟,因此要严格管理,悉心引导。另一方面也有好奇心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面,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本学期目标:

总目标:

针对本学科难度相对较低的特点,我们确定的总目标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一个走进育才二中的.学生,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学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能够享受到被老师关注的温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2、了解中国和世界不同区域的主要发展条件和途径。

3、初步掌握利用地图和景观图片,分析区域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方法。

科组建设目标:

加强团队合作,营建轻松、和谐的团队合作氛围。

四、具体措施

1、按时集体备课,加强组内合作。每周四上午如没有区教研活动,备课组准时进行集体备课,做到每个单元、每一课都有统一的教学目标。

2、加强备课组内的交流活动,创设和谐轻松的学科氛围。备课组内听课一学期不少于4节。

3、放手锻炼青年教师,确立本学期青年教师成长目标――“入门”, 即过好常规关和教材关,能按常规和一般模式组织教学,全面进入教师“角色”,尽快熟悉中学《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流程。

4、继续抓实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A、坚持课前阅读。教材的大字部分是中考的考点,小字部分是对教材的补充,都是学生应该理解掌握的。而课堂45分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安排课前阅读,既可以让学生迅速安静下来,又可以弥补对教材阅读的不足。

B、坚持每周一次知识点听写。最近几年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比较严重,通过听写,可以及时复习巩固,也可以即使纠正错别字。

C、加强对作业收交的管理。由于任课班级较多,对学生的掌控难度大。对学生作业采取登记加分,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D、把听课状态、带书情况、作业质量都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当中,对学生的评价重过程,重平时、重细节。

五、课程安排及教学进度

第1周――1课时 期末试卷讲评、

第2周――2课时 第二课 世界的划分

第3周――2课时 第三课 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

第4周――3课时 单元复习、第四课 农业与自然资源

第5周――1课时 第五课 工业与自然资源

第6周――2课时 第一次月考

第7周――2课时 第六课 发达国家――美国、日本

第8周――2课时 第六课 发达国家――德国、澳大利亚

第9周――2课时 第七课 发展中国家――海湾国家、印度

第10周――2课时 第七课 发展中国家――巴西、肯尼亚

第11周――2课时 第八课 国际联系与国际合作

第12周――2课时 复习1节、期中考试

第13周――2课时 第十课 国土与资源

第14、15周――3课时 第十一课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

第16周――2课时 第十二课在现代化进程中

第17周――2课时 第十三课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第18周――2课时 第十四课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国策

第19、21周――6课时 复习、期末考试

第22周 阅卷、登录成绩

篇7:中国文化与政治

金 耀 基 教 授

年 11 月 19 日

于 香 港 中 文 大 学 新 亚 书 院

一、前 言

社 会 是 人 类 聚 居 的 社 群 体 系, 社 会 之 所 以 能 成 为 社 群 体 系 则 是 因 为 有 文 化 之 故。 文 化 为 社 会 提 供 价 值 系 统, 标 举 出 什 么 是 可 欲 的 与 什 么 是 不 可 欲 的, 文 化 也 为 社 会 之 人 群 提 供 各 种 有 规 范 力 的 制 度, 指 出 什 么 是 应 该 的 与 什 么 是 不 应 该 的, 以 满 足 人 群 生 存 与 生 活 之 需 要, 并 为 社 会 提 供 秩 序 的 基 础。 一 个 社 会 没 有 文 化 是 不 可 思 议 的, 一 个 社 会 之 有 其 特 殊 性 格 是 受 其 文 化 影 响 的, 但 社 会 不 等 同 于 文 化, 社 会 有 一 定 的 疆 界, 但 文 化 可 以 超 越 一 个 社 会 的 疆 界 (中 国 文 化 影 响 遍 及 东 亚)。 文 化 塑 造 社 会, 但 社 会 也 可 创 造 文 化。 文 化 有 稳 固 性, 但 文 化 是 会 变 的, 因 此, 社 会 也 是 会 变 的。

中 国 社 会 是 中 国 文 化 所 塑 造 的, 中 国 社 会 之 所 以 为 中 国 社 会 是 因 为 中 国 文 化, 但 中 国 文 化 亦 是 中 国 社 会 的 人 群 创 造 的, 中 国 文 化 的 性 格 与 内 容 也 是 可 以 因 中 国 社 会 的 人 群 之 创 新 与 改 造 而 改 变 的。

中 国 文 化 源 远 流 长, 在 世 界 文 化 中, 中 国 文 化 不 一 定 最 老, 但 是 最 长 寿, 直 到 今 天, 中 国 社 会 还 是 受 到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影 响。 中

个 国 传 统 文 化 中 形 成 长 永 而 广 泛 影 响 的 文 化 质 素 便 是 中 国 化 传 统。 这 些 中 国 的 文 化 传 统 一 代 一 代 地 传 承 下 来, 它 们 是 中 国 传 统 社 会 的 文 明 秩 序 的 基 干。 的 的 确 确, 传 统 中 国 不 是 现 代 意 义 的 国 家, 而 是 一 个 自 成 一 天 下 的 文 明, 或 称 之 为 文 的 构 一 明 邦 国 (civilizational state)。 我 在 此 想 讲 的 便 是 传 统 中 国 这 个 文 明 邦 国 的 性 格, 以 及 这 个 文 明 邦 国 自 十 九 世 纪 末 叶 以 来 是 如 何 解 体 的, 同 时, 我 也 会 讨 论 到 二 十 世 纪 的 中 国, 在 现 代 化 过 程 中 中 国 文 化 与 社 会 的 变 化, 也 即 是 中 国 现 代 新 文 明 秩 序 的 建 构 历 程。

二、传 统 中 国 的 文 化 与 社 会

我 们 如 讲 传 统 中 国, 必 须 在 基 本 上 有 一 认 知 基 线, 即 我 们 所 指 的 传 统 中 国, 实 是 指 一 个 绵 延 数 千 年 而 不 断 变 动 的 ”历 史 体“, 以 及 一 个 横 亘 数 千 里 而 形 貌 多 歧 的 ”社 会 体“。 这 一 认 知 基 线 使 我 们 了 解 到, 讨 论 传 统 中 国 的 文 化 与 社 会 实 在 是 一 个 异 常 复 杂, 多 面 向、多 层 次 的 问 题。

中 国 的 传 统 文 化 繁 富 丰 厚, 不 论 在 所 谓 的 ”物 质“ 或 ”精 神“ 领 域 都 有 伟 大 的 成 就, 如 书 画、文 学、音 乐、印 刷、建 筑, 乃 至 日 常 所 用 的 器 皿 等, 都 是 戛 戛 独 造, 精 彩 曼 妙 的 文 化 产 物, 至 于 在 思 想 上, 也 有 千 门 万 户 的 景 观, 先 秦 的 诸 子 争 鸣, 璀 灿 瑰 丽, 足 可 与 世 界 任 何 文 化 比 美, 不 过, 我 在 这 里 特 别 要 讲 的 中 国 文 化 是 指 塑 造 中 国 社 会 秩 序 的 价 值 系 统 与 制 度 设 计。 而 要 讲 塑 造 中 国 社 会 的 价 值 系 统 与 制 度 设 计 则 不 能 不 讲 儒 家。 因 为 以 孔 子 为 中 心 的 儒 家 之 主 要 关 怀 是 现 世 社 会, 其 目 的 则 是 在 人 间 建 立 和 谐 的 秩 序。

中 国 自 秦 汉 以 降, 才 形 成 一 广 土 众 民 的 大 帝 国, 拥 有 一 个 统

一 的 政 治 体 系 及 一 个 统 一 的 文 字 传 统, 自 此, 我 们 可 以 说 传 统 中 国 是 一 文 化、一 社 会, 这 个 文 化 以 儒 家 价 值 系 统 为 主 导, 这 个 社 会 以 儒 家 的 制 度 设 计 为 基 调。

秦 统 一 六 国, 创 建 了 帝 国 体 系, 君 权 凌 驾 一 切, 天 子 称 皇 帝, 皇 帝 不 止 为 国 家 元 首, 且 是 国 家 之 化 身, 这 种 基 于 法 家 思 想 的 君 主 制, 汉 代 承 而 继 之, 唯 汉 武 帝 接 受 董 仲 舒 之 议, ”推 明 孔 氏, 抑 黜 百 家“, 把 儒 家 推 到 国 家 意 理 之 地 位。 自 此 儒 法 并 存 或 外 儒 内 法, 此 汉 宣 帝 之 所 以 自 谓 ”汉 家 自 有 制 度, 本 以 霸 王 道 杂 之。“ (《汉 书 元 帝 本 纪》)。 自 汉 之 后, 帝 国 的 制 度 结 构 与 儒 家 的 思 想 结 合。 儒 家 的 一 套 规 范 理 论 不 仅 关 系 到 帝 国 的 君 主 制 的 ”正 当 性“, 并 且 渗 透 到 国 家 与 社 会 各 个 制 度 领 域, 所 以, 自 汉 代 之 后, 在 帝 国 体 系 下 的 儒 家, 我 称 之 为 ”制 度 化 儒 学“ (institutional Confucianism), 而 传 统 中 国 亦 可 称 之 为 ”国 家 儒 学 体 制“ (state Confucianism), 在 一 定 的 意 义 上, 儒 家 是 有 一 套 建 构 ”社 会 ─ 政 治“ 秩 序 的 方 案 的, 我 们 不 妨 称 之 为 ”儒 家 的 文 化 设 计“ (Confucian Project)。

史 华 慈 (B. Schwartz) 认 为 中 国 文 化 中 所 共 有 的 文 化 取 向 是: 一 个 普 遍 的 ”社 会 ─ 政 治“ 的 秩 序 观。 在 这 个 秩 序 观 中, 显 化 了 秩 序 在 ”神 圣 界“ 与 ”俗 世 界“ 中 的 优 位 性 与 整 体 性。 他 说: ”那 种 关 于 普 遍 的、无 所 不 包 的 社 会 政 治 秩 序 观 乃 是 一 种 基 于 宇 宙 论 的 普 遍 王 权 为 中 心 的。“ 普 遍 王 权 通 过 ”天 命 论“ 而 形 体 化 于 代 表 国 家 的 天 子 身 上, 天 子 乃 被 赋 予 了 形 塑 与 转 化 人 间 的 社 会 政 治 秩 序 的 使 命。 在 这 里, 我 要 指 出, 在 传 统 中 国, 政 治 是 居 于 极 重 要 的 地 位 的, 儒 家 的 ”内 圣 外 王“ 的 理wWw.unjs.com 想 就 是 要 通 过 政 治 来 实 现 的, ”内 圣“ 属 于 道 德 伦 理 范 畴, ”外 王“ 属 于 政 治 范 畴, 而 在 儒 家 思 维 中, 这 二 者 是 不 可 分 的, 君 主 居 于 国 家 社 会 的 中 枢 位 置, 故 期 望 他 是 一 有 德 的 君 主, 也 即 ”圣 王“, 然 后 可 以 ”作 之 君, 作 之 师“, 故 而, 儒 家 的 文 化 设 计 是 政 治 与 道 德 合 一 的, 是 ”政 教 合 一“。 这 里 讲 的 ”教“ 不 是 西 方 的 教 会, 而 是 指 中 国 儒 家 的 教 化 系 统。 中 国 最 理 想 的 政 治 是 ”仁 政“, 即 是 一 种 高 境 界 的 德 政。 儒 家 对 政 治 社 会 的 秩 序 的 建 构, 其 着 眼 点 是 义 务, 是 责 任, 而 不 是 权 利。 钱 宾 四 先 生 说: ”君 职、民 职 是 中 国 人 对 政 治 的 观 念“。 其 实, 即 使 在 ”天 命“ 之 说, 亦 是 指 天 子 要 去 尽 天 子 之 责。 天 子 如 不 尽 君 职, 则 人 民 就 可 以 起 来 加 以 放 逐、易 位。 所 谓 ”君 不 君“ 则 民 亦 可 不 民。 孔 子 说: ”汤 武 革 命, 顺 乎 天 而 应 乎 人“, 孟 子 更 说: ”闻 诛 一 夫, 未 闻 弑 君 也。“ 这 显 示 儒 家 承 认 人 民 对 暴 君 有 合 法 的 ”叛 乱 权“, 亦 是 正 当 的 ”革 命 权“。 究 其 实, 这 是 儒 家 的 ”正 名“ 主 义 的 中 心 思 想, 所 谓 ”君 君、父 父、臣 臣、子 子“ 就 是 规 范 政 治 与 社 会 的 角 色 系 统。

不 过, 整 体 地 宏 观 来 看, 儒 家 的 道 德 政 治 在 中 国 并 没 有 能 真 正 落 实, 也 即 儒 家 为 政 治 提 出 的 ”文 化 设 计“ 并 未 变 成 事 实 (宋 儒 朱 熹 说: ”千 五 百 年 之 间, 正 坐 为 此, 所 以 只 是 架 漏 牵 补 过 了 时 日, 其 间 虽 不 无 小 康, 而 尧 舜 三 王 周 公 孔 子 所 传 之 道 未 尝 一 日 得 以 行 于 天 地 之 间 也。“)。 实 际 上, ”普 遍 王 权“ 理 论, 通 过 君 主 及 有 儒 家 经 典 训 练 以 士 大 夫 为 主 体 的 ”官 僚 结 构“, 发 展 了 一 个 庞 大 的

行 政 导 向 的 帝 国, 王 权 成 为 绝 对 的, ”圣 王“ 少 见, 而 ”王 圣“ 则 多 有, 王 权 之 外 根 本 排 除 了 社 会 上 其 他 独 立 势 力 发 展 之 可 能 性 (不 西 方 有 独 立 的 教 会 体 系 与 政 治 上 的 君 主 体 系 对 峙)。 中 国 的 市, 都 是 王 权 延 伸 的 ”行 政“ 结 构, 是 王 权 的 堡 垒, 没 有 像 西 方 城 那 样, 有 ”自 治 特 权", 故 中 国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一 “官 僚 统 治 的 像 城 市 社 会”, 没 有 出 现 过 “市 民 社 会”。 儒 学, 如 韦 伯 所 指 出, 是 “食 禄 者 的 身 份 伦 理 (status ethic), 是 尊 奉 理 性 主 义 士 人 的 地 位 的 伦 理”。 而 中 国 的 法 令 是 “法 典 化 的 伦 理 规 范, 而 非 法 律 规 范”, 瞿 同 祖 认 为 传 统 中 国 的 法 律 是 “儒 学 化” 了 的, 亦 即 是 儒 家 伦 理 融 入 了 中 国 的 法 律。

三、儒 家 的 礼 治 与 家 庭 伦 理

如 果 说, 儒 家 的 文 化 设 计 的 理 想 在 中 国 的 政 治 上 并 没 有 得 到 实 行, 但 它 在 中 国 的 社 会 却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把 理 论 变 为 生 活 的 实 践 了。 传 统 中 国 广 大 的 乡 土 社 会, 诚 如 费 孝 通 所 说 的, 是 一 个 “没 有 政 治 的, 有 的 只 有 教 化” 的 社 会, 这 个 教 化 是 依 儒 家 长 幼 之 序 建 立 的 “长 老 统 治”, 也 是 依 儒 家 传 统 建 立 的 “礼 治 秩 序”。 这 个 “礼 治 秩 序” 并 不 是 指 文 质 彬 彬, 像 镜 花 缘 里 所 描 写 的 君 子 国 一 般 的 社 会, 而 是 指 人 之 行 为 合 于 儒 家 礼 教 的 伦 理 规 范 的 社 会。 儒 家 的 文 化 设 计, 真 正 在 传 统 中 国 形 成 制 度, 并 发 生 巨 大 深 远 影 响 的 是 中 国 的 家 庭, 或 更 确 切 地 说, 是 中 国 的 家 族 制 度。 梁 任 公 说: “吾 国 社 会 之 组 织 以 家 族 为 单 位, 不 以 个 人 为 单 位, 所 谓 家 齐 而 后 国 治 也。” 冯 友 兰 则 更 认 为 “家 族 制 度 就 是 中 国 的. 社 会 制 度”。 诚 然, 中 国 人 常 只 知 有 家 而 不 知 有 社 会。 在 中 国, 一 般 人 的 心 理 上, 国 家 之 外 就 是 家, 因 此 常 以 “家 国” 并 称。 而 中 国 人 在 “家” 里, 是 生 活 在 种 种 的 伦 理 关 系 中, 他 可 以 是 父、是 子、是 兄、是 弟, 但 如 梁 漱 溟 所 言, 他 就 “没 有 个 人 的 观 念”, 也 即 不 会 有 个 人 主 义 的 思 想。

儒 家 为 社 会 群 体 设 计 的 最 重 要 的 行 为 规 范 是 五 伦。 社 会 中 任 何 人 都 被 纳 入 这 个 五 伦 的 层 系 组 织 中。 五 伦 是 指 “父 子、君 臣、夫 妇、兄 弟、朋 友”。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五 伦 中 有 三 伦 是 关 于 家 庭 中 人 的, 于 此 可 见 家 之 重 要 性。 这 五 伦 又 是 以 “父 子” 一 伦 为 主 轴, 儒 家 对 于 这 个 主 轴 关 系 以 “孝” 的 观 念 加 以 维 系。 在 影 响 无 比 深 远 的 《孝 经》 一 书 中, 孝 的 概 念 被 推 到 了 中 国 伦 理 系 统 中 的 中 央 位 置 上。 儒 家 整 个 理 想 的 道 德 世 界 属 落 实 到 社 会 上 来, 便 是 一 以 孝 为 基 础 的 伦 理 世 界。 值 得 指 出 者, 汉 代 之 后 出 现 的 “三 纲” 说 (即 君 为 臣 纲, 父 为 子 纲, 夫 为 妻 纲),近人 虽 已 指 出 此 非 先 秦 原 始 儒 家 所 有, 但 “三 纲” “五 伦” 却 是 “制 度 化 儒 家” 的 核 心 价 值 系 统, 二 千 年 来 成 为 规 范 传 统 中 国 政 治 与 社 会 制 度 的 “名 教 纲 常” 【在 这 里, 我 想 引 曾 国 藩 给 他 儿 子 的 家 训 中 一 段 话 … “尔 当 谆 嘱 三 妹, 柔 顺 恭 谨, 不 可 有 片 言 违 忤 三 纲 之 道。 君 为 臣 纲, 父 为 子 纲, 夫 为 妻 纲, 是 地 维 之 所 赖 以 立, 天 柱 之 所 赖 以 尊 … 君 虽 不 仁, 臣 不 可 以 不 忠; 父 虽 不 慈, 子 不 可 以 不 孝; 夫 虽 不 贤, 妻 不 可 以 不 顺 …”】。 “

五 伦” 是 建 立 于 权 义 对 称 关 系 上 的, 而 “三 纲” 则 是 片 面 的 绝 对 性 的 权 义 关 系。 以 是, 君 臣 一 纲 强 化 了 中 国 专 制 性 格, 而 父 子 一 纲 助 长 了 中 国 父 权 主 义, 而 夫 妻 一 纲 则 巩 固 了 “男 尊 女 卑” 之 局。

传 统 中 国, 一 方 面 有 一 强 大 的 帝 国 结 构, 它 包 括 坐 落 皇 权 的 皇

化 室 (内 朝) 和 庞 大 的 全 国 性 的 官 僚 机 构, 另 一 方 面 则 是 一 个 处 县 级 之 下 无 数 “边 陲” 的 社 会 单 元 (以 乡 村 为 形 态), 而 维 系 中 华 国 之 统 协 性 并 形 成 一 独 特 的 “政 治 ─ 社 会” 之 秩 序 者 则 是 “制 度 的 儒 学”。

四、“制 度 化 儒 家” 之 解 体

中 国 文 化, 这 里 是 指 与 中 国 政 治 与 社 会 的 制 度 相 绾 结 的 价 值 系 统 而 言, 亦 即 是 我 所 称 的 “制 度 化 儒 家”, 自 十 九 世 纪 末 叶, 特 别 是 西 方 势 力 入 侵 之 后, 开 始 一 步 步 动 摇, 乃 至 解 体。

“制 度 化 儒 学” 之 动 摇 与 解 体 与 西 方 势 力 之 入 侵 是 有 极 大 关 系 的。 余 英 时 说“西 方 势 力 的 入 侵 不 仅 在 中 国 中 下 层 边 缘 分 子 的 心 灵 中 造 成 巨 大 的 激 荡, 而 且 也 立 即 使 士 大 夫 对 儒 家 发 生 深 切 的 怀 疑”, 他 把 大 规 模 的 反 儒 教 现 象 推 溯 到 十 九 世 纪 中 叶, 洪 秀 全 的 太平天 国 运 动。 太平天 国 运 动 代 表 了 中 国 人 第 一 次 利 用 西 方 的 观 念 对 自 己 的 文 化 传 统 施 以 极 烈 的 攻 击, 而 当 时 的 儒 生 如 汪 士 铎, 在 反 思 之 余, 认 为 儒 是 “无 用 之 学”, 必 须 以 法 家、兵 家 来 “辅 孔 子 之 道”。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曾 国 藩 虽 为 汉 人, 却 效 忠 满 清, 铲 剿 太平军。 他 的 《讨 贼 檄》 以 “名 教 之 大 变” 为 号 召, 这 显 示 在 曾 国 藩 心 目 中, “中 国 之 为 中 国” 者 是 其 文 化, 而 不 在 种 族, 而 中 国 文 化 之 根 核 则 在 其 “名 教 纲 常”。

到 了 同 治 年 间, 曾 国 藩、李 鸿 章 与 张 之 洞 等 人 为 了 回 应 西 方 之

了 挑 现 在 清 战, 发 起 洋 务 运 动, 实 际 上 只 以 “开 铁 矿、制 船 炮” 为 中 国 自 强 代 化 之 要 务, 也 即 只 肯 承 认 西 方 之 优 胜 于 中 国 者 在 技 器, 而 “文 化”, 亦 即 只 肯 以 西 方 的 为 “用”, 而 必 须 以 中 国 的 为 “体”。 到 末, 由 于 “洋 务” 之 不 足, 乃 有 康 有 为、梁 启 超 等 领 导 的 戊 戌 维 新 运 动。 他 们 已 知 “体 用” 之 说 之 非, 已 知 西 方 之 长 不 止 在 技 器, 更 在 “政 教”, 于 是 要 变 法 改 制, 这 就 触 及 到 “制 度 层 次” 的 现 代 化 了, 也 即 触 及 到 “制 度 化 儒 学” 的 内 涵 了。 康 梁 的 变 法 改 制, 最 有 象 征 意 义 的 是 1905 年 的 “废 科 举、设 学 校” 了。 这 是 中 国 儒 家 教 育 制 度 之 结 束, 西 方 教 育 制 度 的 开 始, 也 是 中 国 “士 大 夫” 阶 层 的 结 束, 新 知 识 阶 层 的 开 始。 诚 然, “制 度 化 儒 学” 之 解 体 而 有 翻 天 覆 地 影 响 的 是 政 治 体 制。 孙 中 山 先 生 领 导 的 共 和 革 命, 在 1911 年 推 翻 了 满 清 王 朝, 它 不 止 结 束 了 君 主 专 制 的 帝 国 体 系, 同 时 也 创 建 了 亚 洲 第 一 个 共 和 国。 从 这 个 角 度 看, “国 家 儒 学 体 制” 已 崩 解, 中 国 传 统 的 政 治 宇 宙 都 变 了, 四 万 万 人 都 是 皇 帝 了。 从 此, 中 国 走 上 寻 求 新 的 国 家 体 制、新 的 政 治 秩 序 的 不 归 路。

在 康 梁 维 新 运 动 中, 冲 击 “制 度 化 儒 学” 最 凌 厉 的 是 六 君 子 死 难 之 一 的 谭 嗣 同, 他 受 到 西 方 的 宗 教 和 伦 理 的 影 响, 使 他 看 到 三 纲 五 伦 的 压 制 性。 他 在 《仁 学》 对 “名 教 纲 常” 提 出 了 激 烈 的 批 判, 谭 嗣 同 论 人 伦 关 系, 首 标 自 由 与平等 两 原 则, 而 “总 括 其 义, 曰 不 失 自 主 之 权 而 已 矣”。 余 英 时 说 他 “这 个 提 法, 自 然 是 从 个 体 本 位 出 发 的, 其 中 ”不 失 自 主 之 权“ 一 语 确 实 抓 住 了 现 代 人 的 本 质”。 梁 启 超 的 《新 民 说》 则 更 藉 西 方 现 代 伦 理 来 宣 扬 建 立 中 国 的 新 伦 理, 强 调 权 利 思 想, 强 调 自 由、自 治、自 尊、进 步、合 群 等 新 价 值

观。

不 错, 对 中 国 文 化 产 生 全 面 抨 击、重 估、批 判 的 则 是 1919

后 的 “五 四 新 文 化 运 动”。 五 四 新 文 化 运 动 之 所 谓 “新”, 是 因 提 出 了 一 系 列 的 新 观 念、新 价 值, 而 以 “科 学” 与 “民 主” 为 总

的 “目 标 性 价 值”, 但 新 文 化 运 动 最 撼 动 人 心 的 还 是 在 抨 击 年 为 括 中 先 它 性 国 的 文 化 传 统。 五 四 大 将 陈 独 秀 对 三 纲 五 伦 的 批 判 又 较 谭 嗣 同 更 进 一 层, 他 的 中 心 思 想 是 “尊 重 个 人 独 立 自 主 之 人 格, 勿 为 他 人 之 附 属 品”, 在 他 眼 中, 三 纲 “率 天 下 之 男 女 为 臣、为 子、为 妻, 而 不 见 有 一 独 立 自 主 之 人, 三 纲 之 说 为 之 也。” 他 认 为 “西 洋 民 族 以 个 人 为 本 位, 东 洋 民 族 以 家 族 为 本 位。” 而 “东 洋 民 族 社 会 种 种 卑 劣 不 法 惨 酷 衰 微 之 象”, 皆 由 于 家 族 主 义 故, 从 而, 他 说 “欲 转 善 因, 是 在 以 个 人 本 位 主 义 易 家 族 本 位 主 义” (《新 青 年》 杂 志, 第 二 卷, 第 四 号, 1915 年 12 月 15 日) 。 五 四 时 期 新 文 化 运 动 的 支 配 性 的 文 化 取 向 是 要 推 倒 以 儒 学 为 基 础 的 社 会 制 度, 尤 其 是 其 家 族 制 度, 其 中 更 特 别 掊 击 “男 尊 女 卑”, 倡 导 妇 女 解 放。 胡 适 要 “重 新 估 定 一 切 价 值”, 鲁 迅 以 名 教 纲 常 不 外 “礼 教 吃 人”, 傅 斯 年 则 把 传 统 家 庭 称 之 为 “万 恶 之 源”。 当 然, 这 些 看 法 是 过 份 简 单 化 的, 有 强 烈 的 激 进 主 义 的 倾 向, 在 那 个 历 史 时 段, 反 传 统 是 一 个 大 气 候。 总 之, 传 统 中 国 社 会 最 重 要 的 家 族 制 度 在 思 想 价 值 层 次, 自 清 末 以 来, 已 受 到 根 本 性 地 批 判, 而 到 了 二 十 世 纪 初, 更 由 于 经 济 状 况 的 变 化, 遂 引 发 了 普 遍 地 “家 庭 革 命”。 在 传 统 的 君 主 政 制 与 家 庭 制 度 崩 解 中, “制 度 化 的 儒 学” 不 啻 是 寿 终 正 寝 了。

五、制 度 现 代 化 与 新 文 明 秩 序

“制 度 化 儒 学” 的 寿 终 正 寝, 并 不 表 示 中 国 文 化 的 消 亡, 甚 至 也 不 表 示 儒 学 的 消 亡。 中 国 文 化 中 的 文 学、艺 术、音 乐, 都 在 汲 取 西 方 的 滋 养 中 获 得 新 的 发 展。 儒 家 固 然 已 被 “去 中 心 化”, 但 儒 学 因 与 国 家 分 离, 反 而 回 复 了 原 始 儒 学 精 神, 并 在 西 方 文 化 冲 击 下, 经 反 思 而 有 再 显 生 命 之 机 遇。 整 个 二 十 世 纪, 我 们 看 到 的 是 中 国 社 会 的 巨 大 变 迁, 一 个 传 统 性 的 中 国 社 会 确 是 一 步 步 走 出 了 中 国 历 史 的 舞 台, 但 同 时, 一 个 新 的 中 国 社 会 却 在 现 代 化 的 长 路 上 一 步 步 走 来。 诚 然, 中 国 自 十 九 世 纪 末 叶 起, 已 自 觉 与 不 自 觉 地 走 上 现 代 化 的 道 路。 中 国 的 现 代 化, 是 中 国 人 的 选 择, 此 一 选 择 涉 及 到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批 判 与 重 估, 也 涉 及 到 新 文 化 的 创 造, 在 过 去 一 百 年 中, 中 国 人 在 新 文 化 的 创 造 过 程 中, 所 面 临 的 最 大 的 问 题 是 建 立 中 国 社 会 的 新 制 度, 是 建 构 中 国 的 新 文 明 秩 序。 中 国 社 会 百 年 的 变 迁, 在 基 调 上 是 从 一 农 业 社 会 转 向 工 业 社 会。 而 中 国 人 要 建 立 的 工 业 文 明 的 新 秩 序, 则 必 须 要 建 立 工 业 文 明 的 种 种 制 度。 这 包 括 政 治 制 度、经 济 制 度、法 律 制 度、教 育 制 度、宗 教 制 度 等 等。 新 制 度 的 建 立 是 中 国 新 文 明 秩 序 的 基 础, 这 些 制 度 不 仅 是 旧 社 会 制 度 的 替 代, 更 有 些 是 旧 社 会 所 没 有 的, 而 为 新 社 会 所 必 需 的。 中 国 在 新 制 度 建 立 的 过 程 中 是 相 当 艰 辛 与 曲 折 的。 在 政 治 制 度、经 济 制 度 的 建 立 上 尤 其 一 波 三 折, 困 境 丛 现。 我 想 指 出, 中 国 所 建 立 的 新 制 度, 许 多 或 大 部 份 都 是 从 现 代 西 方 借 取 过 来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也 是 西 方 的)。 这 些 “西 方” 的 制 度, 几

乎 全 是 十 八 世 纪 欧 洲 启 蒙 运 动 之 后 的 “新” 的 或 “现 代” 的 产 物。 中 国, 其 实, 所 有 非 欧 美 的 社 会 在 现 代 化 过 程 中, 都 有 这 种 大 量 “文 化 借 取” (制 度 与 文 化 是 不 能 完 全 分 开 的, 制 度 背 后 是 有 文 化 价 值 的 支 援 的) 的 现 象。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中 国 的 “制 度 现 代 化” 不 能 不 说 有 浓 厚 的 “西 化” 性 格。

不 过, 我 要 指 出, 在 中 国 从 事 现 代 新 制 度 的 建 制 过 程 中, 固 然 大 量 地 “借 取” 了 西 方 的 制 度, 但 在 “借 取” 的 同 时, 实 际 上 也 是 “中 国 化” 的 开 始。 我 所 谓 的 “中 国 化” 是 指 这 些 制 度 经 转 化 而 变 成 中 国 新 社 会 文 化 的 构 成 部 份。 中 国 新 制 度 的 建 构 实 际 上 必 然 会 涉 及 二 个 交 叉 同 在 的 “转 化”, 一 个 是 西 方 的 转 化 为 中 国 的, 一 个 是 传 统 的 转 化 为 现 代 的 (现 代 中 国 的 “大 学 制 度” 就 是 经 此 转 化 而 来 的)。 我 相 信, 百 年 后, 回 头 看 二 十 世 纪 的 中 国, 将 会 是 一 个 西 方 制 度 “中 国 化” 的 世 纪, 也 是 中 国 制 度 “现 代 化” 的 世 纪。 这 比 起 汉 之 后 出 现 的 “佛 教 中 国 化” 规 模 更 庞 大, 意 义 更 深 远。 有 二 位 社 会 科 学 学 者 (Godwin Chu and Yanan Ju) 从 一 大 量 的 经 验 研 究 中 发 现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已 经 濒 于 解 体, 不 止 五 伦 已 变, 人 际 之 关 系 的 行 为 原 则 已 从 “义 务” 本 位 转 向 “权 利” 本 位。 他 们 写 了 一 本 叫 《毁 坏 了 的 长 城》 (The Great Wall in Ruins) 的 书, 他 们 是 把 “长 城” 喻 为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但 我 觉 得, 我 们 应 该 换 一 个 角 度 来 看 这 个 现 象, 中 国 的 现 代 化, 讲 到 底, 必 然 也 应 该 看 到 的 是 “个 人 之 主 体 性” 的 觉 醒。 今 天, 最 能 代 表 “个 人 主 体 性” 觉 醒 的; 在 政 治 上 是 个 人 之 权 利 观 的 肯 定, 在 社 会 上 是 妇 女 之 自 主 性 的 肯 定, 这 正 象 征 地 说 明 了 中 国 的 新 文 化、新 社 会 的 来 临。

篇8:政治与理性

政治与理性

本演讲最初用英文发表在The Tanner Lectures on Human Values,Sterling M. McMurrin 编,第二卷(Raymond Aron,Brian Barry,Jonathan Bennett,Robert Coles,George T. Stigler, Wallace Stegner and Michel Foucault),Salt Lake City:University of Utah Press and Cambrige: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1981。法文版于1986年秋面世,载Le Débat。

我知道,“政治与理性”这样的题目听上去有点自命不凡。但是,它自命不凡的原因正是它自命不凡的籍口。十九世纪以来,西方思想一直不遗余力地批判政治结构中理性的作用或理性的匮乏。因此,我再一次捡起这个庞大的话题就显得极不恰当。然而,这么多先前的尝试也是一个保证,它保证任何新的冒险比先前的也差不到哪儿去,而且不管怎样大约也和以前的一样幸运。

在这样一个旗号下,我的困窘之处在于我只能提供一个梗概和不能完成的草图。哲学很早以前就不再致力于弥补科学理性的无能,哲学也不想再完成它的宏伟大厦了。

启蒙的任务之一是大大扩展理性本身的政治权力。但是十九世纪的人们很快就开始疑惑,在我们的社会中理性是不是已变得过于强大。他们开始担心,在一个倾向理性化的社会和针对个人及其自由权利、种族及其延续的某些威胁之间,存在一种关系,他们搞不清是不是存在这种关系。

换句话说,自康德以降,哲学的作用就是防止理性越出经验给定物的界限;但也是从这个时候起DD即从现代国家、从对社会的政治管理发展之日起DD哲学的任务也同时是对政治理性的过度权力保持警觉,这样一种未来的生活更能给人以希望。

这种平凡的`事实大家都很清楚。但是平凡并不意味着这些事实不存在。对平凡的事实,我们要发现DD或者竭力去发现DD什么特别的、或者原初的问题跟这些事实联系在一起。

理性化和政治权力的过度之间的关系显而易见。我们无需等到出现了科层制和集中营才认识到存在这种关系。但问题是:如何来处理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我们要“审判”理性吗?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这么干更劳而无功的了。第一,这一领域和有罪或无罪无关。第二,把“理性”当作无理性(non-reason)的对立面毫无意义。第三,这样一种审判会使我们掉进一个陷阱:扮演理性主义者或非理性主义者(irrationalist)武断且乏味的角色。

我们要考察这种现代文化所特有的、源自启蒙的理性主义吗?我想这正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某些成员的做法。我

[1] [2] [3] [4]

篇9:体育与政治

【摘要】体育既是体育,又是国家政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跳出体育看体育”是对体育加深认识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体育;政治;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舆论逐渐对体育与政治的这种关系出现不同的声音。

在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中,我们不时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说法,“体育就是体育,它并不关乎政治”,“体育就是体育,不能够被政治人为地炒作或夸张”,“希望体育与政治无缘”,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体育真的与政治无关吗?上述看法,实际是对体育和政治的双重理解。

体育既是体育,又是国家政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 什么是体育?什么是政治?

什么是体育?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国内外并无绝对一致地回答,199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教材《体育概论》界定:“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属于身体文化的范畴”?[1]。

体育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体育是指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广义的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无论是狭义的体育还是广义的体育都具有整体性与多功能,具有教育、健身与娱乐功能,并通过体育活动发挥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作用。

体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培养和造就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由此可见,没有所谓抽象而纯粹的体育,体育本身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与社会生活的其他部分包括政治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政治呢?词典上对政治这样解释:“政治就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任何阶级的政治都以保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取得统治地位为目的[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概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政治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

概括地说,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阶级社会中各权力主体围绕其特定利益,借助于政治权力及其所形成的权威而展开的谋求、规定和实现其特定权利及其特定价值观念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篇10:体育与政治

体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并不是现代社会才凸现出来,而是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

远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赛跑、投掷、角力等项目。

古代社会中,无论是为了生存和还是抵御外敌入侵,都需要有强健的身体,人们逐渐认识到通过有意识地锻炼可以获得强健的体魄和高超的特殊技能,在生产中或与敌人的战斗中获得优势。

这个阶段的体育是“自在”的体育。

“自在”的体育已经体现了体育为军事服务、为生存服务,也即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可见在起源时期,体育都不是与政治毫无关联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产生了简单的.社会分工,体育作为生产与生活技能等的培养,逐渐从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活动。

各国、各地区分别发展起来了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项目,如中华武术,东南亚地区的藤球、卡巴迪等,其发展与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开始使体育溢出了教育的范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争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参加体育活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休闲体育、终身体育逐步成为社会潮流,从事体育运动越来越出于自身全面发展的自觉选择。

体育超越了教育范围,成为人类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体育社会化、生活化过程,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而社会进步既是经济的进步,也是政治的民主化。

体育是有多种功能的,包括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休闲功能、教育功能、调节人的感情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功能和政治功能等。

体育功能挖掘越充分,其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路子也就越走越宽。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体育是一个载体,政治家把体育活动看成是一种表面淡化政治,而实际是政治功能很强的政治。

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是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

因此从奥林匹克运动来认识体育十分必要。

奥林匹克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宪法》中规定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

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正是要体现这一奥林匹克精神,要求全世界的优秀运动员在五环旗下奋力拼搏,以更快、更高、更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促进人类的团结、进步与和平。

篇11:体育与政治

体育精神的第一要务是尊重规则。

体育竞争中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是需要这种勇于竞争、公平竞争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经济才能有序发展,我们的政治才能更加民主。

全民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培养了这种尊重规则的精神,再运用到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去,一定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

体育精神的实质是公平。

参与竞争的任何人,无论地域、民族和种族,无论富贵和贫穷,大家都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体育精神的内涵是尊重对手。

对手是相对而言的,尊重对手是和平、仁爱精神在体育精神中的体现。

当前国际关系中,我国一贯强调的政治原则之一就是“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尊重对手,既是体育精神,也是社会生活中无不在的政治精神。

体育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尊重失败、超越自我。

当代世界,国与国之间,当代中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无处不在,有竞争就有失败,失败了是败涂地,一蹶不振,还是挫折中奋起,奋力追赶、缩小差距;成功了是止步不前、沾沾自喜,还是不断超越自我,体育精神已给我们答案。

4 结束语

“跳出体育看体育”,这是对体育加深认识的重要方法。

所谓“跳出体育”,主要是指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对体育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全息”透视,以便于我们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把握和理解体育,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益,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民族体育文化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编写组.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编写组.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 编写组.奥林匹克宪法[M].北京:中国奥林匹克出版社,1991

[4] 苏义民,何维民.关于体育本质的思考[J].武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5] 李丰祥,王圣.体育需求属性阐释[J].武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6] 安蓉.内隐学习对提高技能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2004

[7] 张贵敏.现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8] 杜伟,等.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参考书[M].江苏: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9]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10] 曲宗湖.体育隐蔽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大学入党政审材料范文

入党政审

入党个人政审材料范文

入党综合政审本人现实表现

入党综合政审材料现实表现

医生入党政审材料现实表现

配偶政审单位现实表现材料范文

通用入党亲属政审材料推荐

农村入党政审材料范文

入党政审材料范文

本人政治历史与现实表现
《本人政治历史与现实表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本人政治历史与现实表现(推荐11篇)】相关文章:

入党政审报告家属范文2022-12-17

入党家庭政审材料范文2023-08-01

入党综合政审材料精选2023-09-06

党员近亲属政审材料现实表现2022-05-06

入党政审综合材料2024-04-07

党员政审材料分析2022-09-08

党员政审自我鉴定2023-04-03

考博政审表现实表现2023-08-15

教师招聘政审表现实表现怎么写2022-05-07

发展党员政审材料202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