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黄庭坚下棋联句(共8篇)由网友“ILLION”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苏轼和黄庭坚下棋联句,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苏轼黄庭坚
苏轼与黄庭坚这两位宋代文苑巨子的友谊,始自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时苏轼在湖州太守孙觉处见到黄庭坚诗文后叹赏称誉,熙宁十年(1077)在济南李常处又对黄氏诗文再次推许褒扬。元丰元年(1078)春末夏初,苏轼接到黄庭坚投寄的书信与赠诗,并于秋初作答,二人定交。此后,他们诗文唱和,翰墨往还,但直到元丰八年(1085)尚未见面。
京师初晤与翱翔馆阁
苏轼与黄庭坚于元丰八年秋初冬末先后相继入京,然是年尚未面晤。至元祐元年(1086)初,这对相知相慕、朝思暮想、心神两契的诗星至友,终于盼到了展晤之期。关于苏黄初晤的准切时间,稽查诸书,均无确载,苏黄集中亦未明示。检《苏轼文集》卷十九有《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其云:
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
郡洮岷,至中国。弃矛剑,参笔墨。
岁丙寅,斗东北。归予者,黄鲁直。
铭文写石砚的打制、质地、产区、用途以及赠者、时间。其中“岁丙寅,斗东北”二句乃记赠砚年月。“丙寅”即哲宗元祐元年,无须赘言。“斗东北”则为时月。古人以北斗星方向的转换代指季节。《鹖冠子·环流》云:“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斗东北”(一作“斗南北”,是则非夏即冬,无确指性,疑为后人臆改,俟考)则言斗柄由北向东渐转之象,此正是冬末春初态势。由此可知黄庭坚赠砚苏轼乃在元祐元年初春季节。苏轼另有《题憩寂图诗并鲁直跋》云:“元祐元年正月十二日,苏子瞻、李伯时为柳仲远作《松石图》……此一卷公案,不可不令鲁直下一句。或言:子瞻不当目伯时为前身画师,流俗人不领,便是诗病。伯时一丘一壑,不减古人,谁当作此痴计。子瞻此语是真相知。鲁直书。”(《苏轼文集》卷68)是日众人作画题诗,而庭坚身与其间,议论并题书,则至晚此日已拜晤苏公,抑或即此日赠砚。又考山谷晚年《跋子瞻木诗》谓“及元祐中,乃拜子瞻于都下”(《山谷题跋》卷2,丛书集成初编本,下引此本不另注);《题东坡像》又云“元祐之初吾见东坡于银台之东”(《山谷别集》卷10);可知苏黄始晤于元祐元年春初,此正与苏铭所记相合。《苏诗总案》将“黄庭坚始拜公都下”系于元祐元年正月条下,虽未言依据,而大体不差。顺便指出,古柏《苏东坡年谱》云正月“八日黄庭坚拜于东坡门下为学生”乃由《总案》删节推衍而来,恐非确实,难以为据。综上资料可以推知黄庭坚于元祐元年春初首次拜晤苏轼,并赠之以洮河石观,终于实现了十数年来的夙愿。苏轼自熙宁五年(1072)于孙觉处闻知黄庭坚,至此首尾十五载始得相见,而黄庭坚从元丰元年(1078)投书苏轼,于今九度春秋,方得拜晤。从此,苏黄步入了终生最为快意的一段翰墨友谊生活。
苏轼自黄州贬所起知登州,“到州五日而召以省郎,到省半月而擢为右史”(《辞免中书舍人状》、《苏轼文集》卷23),元祐元年三月迁中书舍人,八月除翰林学士知制诰,直迁内制,视草西垣,至元祐四年三月十六日除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于四月下旬离京赴任,前后在朝不足三年半,这是苏轼入仕以来最为显达的时期。而黄庭坚自元丰八年秋初至京任校书郎,直止元祐六年夏末丁母忧扶柩归里居丧,立朝六载,官至起居舍人、著作佐郎,亦是仕宦鼎盛期。苏黄在京供职相处三年有余,政暇雅集,讲道论艺,酬唱赠答,切磋诗文,鉴书赏画,大畅平生师友之情。据今传苏、黄诗注不完全统计,其间唱和几达百篇之多,全都情调高雅,意味隽永,情趣相似,且主题意外地集中、统一,几乎全是围绕友谊和林泉志趣。如元祐元年春,庭坚作《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苏轼有《和黄鲁直烧香二首》,又有《再和二首》、《有闻帐中香以为熬蝎者戏用前韵二首》。赠香、烧香本琐事、细事,乃至庸事,何为唱和再三不止?玩绎诸篇,则见多以佛典禅宗珠发妙语,传达出世之思,既含机锋,又富谐趣,正如黄诗所言“九衢尘里偷闲”,“深禅相对同参”,表现出心神两契的非凡友谊。又如苏轼作《送杨孟容》,且“自谓效黄鲁直体”,而山谷有次韵《子瞻诗句妙一世……》表示逊谢;黄有《双井茶送子瞻》,苏作《次韵为谢》;苏为《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黄皆次其韵……苏黄唱和,既交流了情感,实现了心灵的勾通,增进了友谊,同时又开始倡导一种新文风,故有“元祐文章,世称苏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49)之说。
元祐元年十一月,苏轼上《试馆职策问》,“御笔点用”(《苏轼文集》卷27《辩试馆职策问札子》),是月二十九日主持学士院考试,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并擢馆职。次年正月,庭坚除著作祐佐郎。至夏秋间,苏轼、黄庭坚等人英集王诜西园,李伯时图而画之,东坡“乌帽黄道服,提笔而书”,山谷“团巾茧衣,手秉焦 而熟视”,补之“披巾青服,扶肩而立”,米元章称“自有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气”(《西园雅集图记》)。至冬,上《举黄庭坚自代状》云:“蒙恩除臣翰林学士,伏见某官黄某,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玮之文妙绝当世,举以自代,实允公议”(《苏轼文集》卷24),举状对黄氏的品德与文学给予高度评价,其对黄庭坚的推举已是无以复加,至成赵挺之弹劾苏轼的口实。
元祐三年正月,苏轼领贡举事,辟黄庭坚等人为参详官(《山谷题跋》卷8《题太学试院》),同锁试院,考试进士。据苏轼《书试院中诗》云:“三月初,考校即毕,待诸厅参,主数往诣伯时”,同观李伯时画马并赋试,而“黄鲁直诗先成,遂得之”(《苏轼文集》卷68),黄诗《观伯时画马礼部试院作》尾云:“眼明见此玉花骢,径思着鞭随诗翁,城西野桃寻小红”,不仅含有赞赏李画、追随东坡之意,而且坦露了向往自然之怀。苏轼《次韵黄鲁直画马试院中作》中有“十年髀肉磨欲透,那更陪君作诗瘦,不如芋魁归饭豆”,谦谢之余,亦纳归隐雅意。榜出,李廌落第,苏轼有《余与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领贡举事,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诗送之》,庭坚作《次韵子瞻送李豸》;三月十四日,苏黄等人同游金明池,黄庭坚有《次韵宋茂宗……》诗,苏轼作《和宋肇游西池次韵》篇;夏间,东坡叔丈王宣义致书求红带,轼“既以遗之,且作诗为戏,请黄鲁直、秦少游各为赋一首”;秋末、苏轼作《送钱穆父出守越州绝句二首》,谓“我恨今犹在泥滓,劝君莫棹酒船回”;庭坚《次韵子瞻送穆父二绝》,亦有“谪官犹得住蓬莱”之句;冬季,庭坚作《嘲小德》言子相之可爱,苏轼有《次韵黄鲁直嘲小德》,又于题中注云:“小德,鲁直子,其母微,故其诗云'解著潜夫论,不妨无外家'”,且以“名驹已汗血,老蚌空泥沙”叹赏,悦同山谷。暮冬,庭坚有《拟省题岁寒知松柏》诗咏松自寓,“心藏后雕节,岁有大寒知”,苏作《和黄鲁直效进士》亦云“炎凉徒自变,茂悦两相知”,神契可见。
是年三月,苏轼因台谏攻击不已,接连上札以疾乞郡,不许,又上《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云:“顷自登州召还,至备员中书舍人以前,初无人言,只从参议役法,及蒙擢为学士后,便为朱光庭、王严叟、贾易、韩川、赵挺之等攻击不已,以致罗织语言,巧加酝酿,谓之诽谤”,“盖缘臣赋性刚拙,议论不随,而宠禄过分,地势侵迫”,“臣只欲坚乞一郡……得归丘壑,以养余年,其甘如荠。今既未许请郡,……乞解罢学士,除臣一京师闲慢差遣,……庶免众人侧目,可以少安”(《苏轼文集》卷28),札上不许,而宠遇益厚。九、十月间,群小交攻不已,谗谤日至,故又连札请郡,其十月十七日《乞郡札子》云:“御史赵挺之,在元丰末通判德州,而著作黄庭坚方监本州德安镇。挺之希合提举官杨景棻,意欲于本镇行市易法,而庭坚以镇小民贫,不堪诛求,若行市易必致星散,公文往来,士人传笑。其后挺之以大臣荐,召试馆职,臣实对众言,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以此,挺之疾臣,尤出死力。”贴黄又云:“臣所举自代人黄庭坚……皆诬以过恶,了无事实。”(见《苏轼文集》卷29)。札中点明了台谏交攻的根由,亦谈及黄庭坚由此而受到攻击和株连。
篇2:苏轼和黄庭坚并称
苏轼和黄庭坚并称
苏轼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证明他在当时文学的成就。
苏轼和黄庭坚
苏轼与黄庭坚同属于北宋年间的一代文豪,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黄庭坚生于1045年,卒于11,二人年龄相差不大,可以说生活在同一时期,苏轼的诗与黄庭坚的诗都是宋代的绝唱,所以二人在诗词上的成就都非常高,并称为“苏黄”,黄庭坚实际上是苏轼的门生,受到苏轼的大力提拔,二人有着师生之谊。
苏轼画像
苏轼是在孙觉那里看到了黄庭坚的诗文的,一见之下就大为欣赏,觉得黄庭坚的作品超逸绝尘,孙觉是黄庭坚的'外舅,所以就请苏轼为黄庭坚扬名,这个时候苏轼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而黄庭坚却是黄莺初啼,苏轼于是大笑说,写出这样的文章想要不出名都难,哪里还用的着我去给他扬名?
黄庭坚在三十四岁的时候给苏轼写信,苏轼回信《答黄鲁直》说,我一生之中唯恐不能与您相交,今天你不惜辱没自己的才华如此待我,实在是让我又喜又愧,几乎是难以承受啊。可见苏轼与黄庭坚两个人是惺惺相惜。
因为苏轼与黄庭坚的友谊,苏轼一生坎坷,黄庭坚也跟着一生磕磕绊绊。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差点被杀了头,后来由于王安石的上书请求,又因为宋神宗爱惜苏轼的才学,才没有杀掉苏轼,黄庭坚这个时候虽然并没有与苏轼见过面,但是两个人一直是互通消息,惺惺相惜,所以也被牵连罚了二十斤铜,虽然处罚比较的轻,但是还是处罚了,罚是重点,轻重并不是重点。
又过了一段时间黄庭坚四十二岁,也就是1086年,新皇帝登基,苏轼被新皇帝召回京师,黄庭坚也被召到京师,于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但是后来苏轼反对将新法全部的废除,与主持政局的人政见不同,不得已自请去了杭州,黄庭坚在1087年也被指出有男女关系问题,在纷乱的政治斗争中,黄庭坚不堪其扰,五年后,辞职不干了。
后来黄庭坚因为修订了《神宗实录》再兴文字狱,黄庭坚被贬去了亳州,从此黄庭坚很少再写诗,苏轼这个时候因为讥讽朝政也被贬,苏轼于是约黄庭坚在鄱阳湖相聚三日,此次一别就是永别。
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被世人合称为“苏黄米蔡”,并称为宋代“书法四大家”
《黄州寒食诗》帖是东坡书法艺术的最高代表,黄庭坚的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大字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蔡襄以《陶生帖》、《京居帖》等为书法作品代表.
扩展阅读:黄庭坚诗词
清明
宋代: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鉴赏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篇3:黄庭坚和苏轼的关系
苏轼与黄庭坚同属于北宋年间的一代文豪,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黄庭坚生于1045年,卒于1105年,二人年龄相差不大,可以说生活在同一时期,苏轼的诗与黄庭坚的诗都是宋代的绝唱,所以二人在诗词上的成就都非常高,并称为“苏黄”,黄庭坚实际上是苏轼的门生,受到苏轼的大力提拔,二人有着师生之谊。
苏轼是在孙觉那里看到了黄庭坚的诗文的,一见之下就大为欣赏,觉得黄庭坚的作品超逸绝尘,孙觉是黄庭坚的外舅,所以就请苏轼为黄庭坚扬名,这个时候苏轼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而黄庭坚却是黄莺初啼,苏轼于是大笑说,写出这样的文章想要不出名都难,哪里还用的着我去给他扬名?
黄庭坚在三十四岁的时候给苏轼写信,苏轼回信《答黄鲁直》说,我一生之中唯恐不能与您相交,今天你不惜辱没自己的才华如此待我,实在是让我又喜又愧,几乎是难以承受啊。可见苏轼与黄庭坚两个人是惺惺相惜。
因为苏轼与黄庭坚的.友谊,苏轼一生坎坷,黄庭坚也跟着一生磕磕绊绊。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差点被杀了头,后来由于王安石的上书请求,又因为宋神宗爱惜苏轼的才学,才没有杀掉苏轼,黄庭坚这个时候虽然并没有与苏轼见过面,但是两个人一直是互通消息,惺惺相惜,所以也被牵连罚了二十斤铜,虽然处罚比较的轻,但是还是处罚了,罚是重点,轻重并不是重点。
又过了一段时间黄庭坚四十二岁,也就是1086年,新皇帝登基,苏轼被新皇帝召回京师,黄庭坚也被召到京师,于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但是后来苏轼反对将新法全部的废除,与主持政局的人政见不同,不得已自请去了杭州,黄庭坚在1087年也被指出有男女关系问题,在纷乱的政治斗争中,黄庭坚不堪其扰,五年后,辞职不干了。
后来黄庭坚因为修订了《神宗实录》再兴文字狱,黄庭坚被贬去了亳州,从此黄庭坚很少再写诗,苏轼这个时候因为讥讽朝政也被贬,苏轼于是约黄庭坚在鄱阳湖相聚三日,此次一别就是永别。
篇4:黄庭坚和苏轼的关系
据说在黄庭坚中了进士之后,被朝廷任命到安徽黄州当知州。有一天中午,他一个人坐在府衙内,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梦中,他发现自己来到了一处山村里,山村的其中一间屋子前,放着一个香案,一个老婆婆跪在香案前不停地祷告。她的嘴里念念有词,黄庭坚听在耳中似曾相识,但却又一下子记不起来。这时,他忽然感觉自己肚子有些饿了,看到香案上放着一碗芹菜面,于是便不假思索,端起那碗一口气就把它吃完了。
吃完后,黄庭坚又回到府衙,这个时候,正好有人进来,黄庭坚被惊醒,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场梦。第二天,他又在府衙内午睡,奇怪的是,做了和昨天一模一样的梦。
醒来的时候,黄庭坚觉得很不可思议,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就顺着梦中依稀记得的道路,找到了那个小山村。更奇怪的是,那座小山村竟和他梦里的景色一样。很快,他又找到了那个曾在他梦里出现过的,一直在祈祷不停的老婆婆。
黄庭坚上前询问。那老婆婆说,她这是在祭祀她的女儿。而今天,恰好是她女儿二十六年的忌辰。每天她祭祀的时候,总会在香案上放一碗芹菜面,那是因为她的女儿十分喜欢吃芹菜面。
黄庭坚一听不禁吓了一吓,自己今天的年龄正好二十六岁。于是他让那个老婆婆带路,走进她女儿的闺房查看。他看到屋里有一个很大的箱子,就问那个老婆婆说,这个箱子里面放了上面。老婆婆告诉他,那里藏着他女儿生前的书,但是却又找不到钥匙,所以一直没有被打开过。
黄庭坚鬼使神差的,一下子就找到了钥匙,打开箱子。而最令他惊奇的是,他每次应试的文章,一字不差地全在里面。他很快明白过来,原来,这个老婆婆的女儿,竟然是自己的前世。于是,他就把这个老婆婆接到府里,好好地供养了起来。
篇5:苏轼和黄庭坚的关系
苏轼与黄庭坚同属于北宋年间的一代文豪,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黄庭坚生于1045年,卒于11,二人年龄相差不大,可以说生活在同一时期,苏轼的诗与黄庭坚的诗都是宋代的绝唱,所以二人在诗词上的成就都非常高,并称为“苏黄”,黄庭坚实际上是苏轼的门生,受到苏轼的大力提拔,二人有着师生之谊。
苏轼是在孙觉那里看到了黄庭坚的诗文的,一见之下就大为欣赏,觉得黄庭坚的作品超逸绝尘,孙觉是黄庭坚的外舅,所以就请苏轼为黄庭坚扬名,这个时候苏轼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而黄庭坚却是黄莺初啼,苏轼于是大笑说,写出这样的`文章想要不出名都难,哪里还用的着我去给他扬名?
黄庭坚在三十四岁的时候给苏轼写信,苏轼回信《答黄鲁直》说,我一生之中唯恐不能与您相交,今天你不惜辱没自己的才华如此待我,实在是让我又喜又愧,几乎是难以承受啊。可见苏轼与黄庭坚两个人是惺惺相惜。
因为苏轼与黄庭坚的友谊,苏轼一生坎坷,黄庭坚也跟着一生磕磕绊绊。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差点被杀了头,后来由于王安石的上书请求,又因为宋神宗爱惜苏轼的才学,才没有杀掉苏轼,黄庭坚这个时候虽然并没有与苏轼见过面,但是两个人一直是互通消息,惺惺相惜,所以也被牵连罚了二十斤铜,虽然处罚比较的轻,但是还是处罚了,罚是重点,轻重并不是重点。
又过了一段时间黄庭坚四十二岁,也就是1086年,新皇帝登基,苏轼被新皇帝召回京师,黄庭坚也被召到京师,于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但是后来苏轼反对将新法全部的废除,与主持政局的人政见不同,不得已自请去了杭州,黄庭坚在1087年也被指出有男女关系问题,在纷乱的政治斗争中,黄庭坚不堪其扰,五年后,辞职不干了。
后来黄庭坚因为修订了《神宗实录》再兴文字狱,黄庭坚被贬去了亳州,从此黄庭坚很少再写诗,苏轼这个时候因为讥讽朝政也被贬,苏轼于是约黄庭坚在鄱阳湖相聚三日,此次一别就是永别。
黄庭坚的故事
据说在黄庭坚中了进士之后,被朝廷任命到安徽黄州当知州。有一天中午,他一个人坐在府衙内,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梦中,他发现自己来到了一处山村里,山村的其中一间屋子前,放着一个香案,一个老婆婆跪在香案前不停地祷告。她的嘴里念念有词,黄庭坚听在耳中似曾相识,但却又一下子记不起来。这时,他忽然感觉自己肚子有些饿了,看到香案上放着一碗芹菜面,于是便不假思索,端起那碗一口气就把它吃完了。
吃完后,黄庭坚又回到府衙,这个时候,正好有人进来,黄庭坚被惊醒,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场梦。第二天,他又在府衙内午睡,奇怪的是,做了和昨天一模一样的梦。
醒来的时候,黄庭坚觉得很不可思议,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就顺着梦中依稀记得的道路,找到了那个小山村。更奇怪的是,那座小山村竟和他梦里的景色一样。很快,他又找到了那个曾在他梦里出现过的,一直在祈祷不停的老婆婆。
黄庭坚上前询问。那老婆婆说,她这是在祭祀她的女儿。而今天,恰好是她女儿二十六年的忌辰。每天她祭祀的时候,总会在香案上放一碗芹菜面,那是因为她的女儿十分喜欢吃芹菜面。
黄庭坚一听不禁吓了一吓,自己今天的年龄正好二十六岁。于是他让那个老婆婆带路,走进她女儿的闺房查看。他看到屋里有一个很大的箱子,就问那个老婆婆说,这个箱子里面放了上面。老婆婆告诉他,那里藏着他女儿生前的书,但是却又找不到钥匙,所以一直没有被打开过。
黄庭坚鬼使神差的,一下子就找到了钥匙,打开箱子。而最令他惊奇的是,他每次应试的文章,一字不差地全在里面。他很快明白过来,原来,这个老婆婆的女儿,竟然是自己的前世。于是,他就把这个老婆婆接到府里,好好地供养了起来。
篇6:苏轼与黄庭坚的故事
苏东坡和黄庭坚,二人都是北宋时的大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出苏东坡门下,是“ 苏门四学士” 之一。两人又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吟诗、填词、奕棋、联对。有一次,他们在一棵大松树下下围棋,突然一颗松子,掉在棋盘上,黄庭坚即景,出了上联: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苏东坡举目四望,看见远处小河畔,有一位老者,正坐在柳树下垂钓,便脱口对出下联: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长。
又有一次,两人外出游玩,傍晚时分,来到一条江边,正值晚霞辉映江心,金波荡漾。黄庭坚出句道:
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这里的“满江红”,有两层意思既是眼前景色,又是词牌名。毫无疑问,要求下联也应符合此一条件。苏东坡思忖片刻,便对出下联:
朔雪飞空,农夫齐奏普天乐。
苏东坡用“朔雪”对“晚霞”,均是景色;又用“普天乐”对“满江红” 都是词牌名,既工整又顺达,不禁使黄庭坚连声称妙。
篇7:苏轼与黄庭坚的故事
翻开史书,我们发现黄庭坚的人生,是与苏轼共沉浮的。
苏轼第一次在孙觉(黄庭坚的岳父)家里见到黄庭坚的诗文,惊其超逸绝尘,孙觉便请苏轼为其扬名,苏轼大笑:“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去接近别人,别人也会主动接近他,逃名而不可得,何须扬名?”黄庭坚三十四岁时,写了两首诗寄给苏轼,苏轼回书《答黄鲁直》:“我一直诚恐不能与君结交,而君今日不惜辱没才华,如此礼待我,喜愧之怀,几乎难以承受。”当时苏轼已经名动四海,黄庭坚不过是暂露头角,可见苏轼何等赏识黄庭坚,自此二人惺惺相惜。也正因为苏轼的赏识,带累黄庭坚一生坎坷。
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差点被杀头,政敌王安石抛开宿怨上书:“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因太祖有约不杀士大夫,神宗又惜苏轼才华,苏轼总算逃脱一死,黄庭坚虽然与苏轼未曾谋面,但与其酬来唱往,被罚了二十斤铜。
又过了七年,黄庭坚四十二岁,新皇帝登基,新法废除,苏轼似乎时来运转,与黄庭坚同被招回京师,两人神交已久,却初次相见。在司马光的`推荐下,黄庭坚校定《资治通鉴》。然而司马光上台后,废尽新法,苏轼这时对新法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之力争,最后不堪纷争去了杭州。第二年,道德人士——即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向朝延反映黄庭坚男女问题:“闾巷之人有所不忍,而庭坚为之自若,亏损名教,绝灭人理,岂可尚居华胄,污辱荐绅?”黄庭坚又陷入政治纷争,干了五年,便辞了职,乞一宫观居住。
一年后,章敦为相,以黄庭坚修订的《神宗实录》又兴文字狱,黄庭坚被贬亳州,从此黄庭坚少写诗作。此时苏东坡也因为“讥刺先朝”被贬,苏东坡临行前约黄庭坚在鄱阳湖相会三日,这一会成为此生诀别。
在民间故事中,经常会有生性诙谐豁达的苏东坡与人玩笑的典故流传,其中就有很多是有关黄庭坚的。
对联篇
黄庭坚出苏东坡门下,是“ 苏门四学士” 之一。两人又是好友,经常在一起吟诗、填词、奕棋、联对。有一次,他们在一棵大松树下下棋,突然一颗松子,掉在棋盘上,黄庭坚即景,出了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苏东坡举目四望,看见远处小河畔,一位老者坐在柳树下垂钓,便脱口对出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长。
又有一次,两人外出游玩,傍晚时分来到一条江边,正值晚霞辉映江心,金波荡漾。黄庭坚出句道: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里的“满江红”,有两层意思既是眼前景色,又是词牌名。毫无疑问,要求下联也应符合此一条件。苏东坡思忖片刻,对出下联:朔雪飞空,农夫齐奏普天乐。
苏东坡用“朔雪”对“晚霞”,均是景色;又用“普天乐”对“满江红” 都是词牌名,既工整又顺达,不禁使黄庭坚连声称妙。
戏谑篇
东坡鱼: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制作品味美食上也堪称一绝。一次,苏轼亲自下厨做鱼,刚刚烧好,看见黄庭坚进来了。知道又是来蹭饭,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您请教,敢问先生的姓氏“苏”字怎么写?”苏轼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鱼不能放在上面,还是快拿下来吧!”
水果和药: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东坡居士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书法篇
古人的书法比喻中,有褒扬的,有贬斥的。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中记载的,北宋年间发生在苏轼和黄庭坚之间的一则玩笑。
东坡曰:“鲁直(黄庭坚字)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
意思是说,苏轼对黄庭坚说:“庭坚啊,你近来写的字虽然清劲,但有时写得太瘦,简直就像挂在树梢上的蛇。”黄庭坚说:“老师的字我不敢妄加评说,但有时也觉得肥扁,很像是被压在石头底下的蛤蟆。”二人相对大笑,认为对方说中了自己的缺点。
苏东坡和黄庭坚,既是北宋的书法大家,也是整个中国书法史上的重量级人物,他们的书法都达到了开宗立派的高度。突出自己特色的同时,很有可能又暴露出新的毛病。苏、黄二人均是如此。苏东坡书法的最大特点是肥扁朴拙,明代人项穆夸大苏字的丑,说其书法“似肥艳美婢,抬作夫人,举止邪陋而大足,当令掩口”。黄庭坚书法与苏轼截然不同,而是笔画瘦长且多波折。所以用“石压蛤蟆”和“树梢挂蛇”来比喻苏黄二人的书法,着实是再生动形象不过了。
篇8:夜坐与迈联句,夜坐与迈联句苏轼,夜坐与迈联句的意思,夜坐与迈联句赏析
夜坐与迈联句,夜坐与迈联句苏轼,夜坐与迈联句的意思,夜坐与迈联句赏析 -诗词大全
夜坐与迈联句作者:苏轼 朝代: 清风来无边,明月翳复吐。
?自?松声满虚空,竹影侵半户。
?迈?暗枝有惊鹊,坏壁鸣饥鼠。
?自?露叶耿高梧,风萤落空庑。
?迈?微凉感团扇,古意歌白。
?自?乐哉今夕游,复此陪杖屦。
?迈?传家诗律细,已自过宗武。
短诗膝上成,聊以慰怀祖。
?自?
★ 有趣的对联故事
★ 描写夏的炎热诗句
【苏轼和黄庭坚下棋联句(共8篇)】相关文章:
描写大海的古诗句2023-04-07
描写夏天的句子和诗句2022-10-21
描写夏末的诗句2023-10-27
写与夏天的诗句2023-08-17
描述夏天的诗句有哪些2022-06-23
描写冬天的古诗词名句2023-07-27
古诗中描写冬天的诗句2023-05-13
夏天的古诗诗句2023-01-24
钱塘江畔是哪个诗人的2022-04-30
描述天气炎热的古诗词 形容夏天炎热的经典诗句20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