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涂的《除夜有怀》全诗及评析

时间:2023-04-23 07:45:2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崔涂的《除夜有怀》全诗及评析(共5篇)由网友“lmd987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崔涂的《除夜有怀》全诗及评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崔涂的《除夜有怀》全诗及评析

篇1:崔涂的《除夜有怀》全诗及评析

崔涂的《除夜有怀》全诗及评析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

1、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

2、岁华:年华。

【韵义】

巴郡巴东巴西,离家多么遥远;

漂泊在这艰险之地,真难容身。

山峦错落,大雪下到更残漏尽;

孤烛一支,彻夜伴我异乡客人。

我与骨肉亲眷,不觉渐离渐远;

只有身边僮仆,跟我越来越亲。

漂泊生涯之苦,怎么经受得了?

除夕一过,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评析】

这首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再烘托“独”字。末联点出时逢除夕,更不堪漂泊。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春秋时期,争霸是一场连续不断的挑战。晋文公的争霸之战结束,秦国也日益昌盛起来,图谋中原之意,蠢蠢欲动。于是公元前627年,秦晋之间爆发了一场争霸之战,但是秦晋相争,得利的却是楚国,这场殽之战到底是怎么打的呢?

崤之战之所以会打起来,跟郑国有分不开的关系。

秦穆公在位时曾与晋国交好,在城濮之战中也曾帮助晋文公登上霸主之位。公元前630年,晋文公以郑对晋怀有二心为由,联合秦穆公伐郑。郑文公自然不敌,派了一个人去游说秦君,将两国灭郑的利害关系一一剖明,秦穆公被说服了。

这个人就是烛之武,这也就是我们后来耳熟能详的“烛之武退秦师”。秦军退兵,晋国自然有人不满,但是晋文公认为秦军于晋有恩,所以干脆晋国也退兵了。

两国这个时候还没有翻脸,却为殽之战埋下了导火索。

随后晋文公去世了。秦穆公得到情报,有内应掌握了郑国城防,一个偷袭灭郑的机会被送到了秦穆公眼前,一直谋求向东发展的秦穆公当然忍不了这个诱惑。

明知这是一场孤军深入的冒险之战,秦穆公还是发兵袭郑了。大军千里奔袭还是走漏了风声,秦国见内应逃了,郑国已有了准备,索性不打郑国了,把郑国边上的'滑国给灭了,满载而归。

这时,晋国得到了秦国偷袭郑国的消息,认为这是偷袭秦军的天赐良机。晋国本不欲毁掉秦晋联盟,但是一来晋文公已死,二来秦军意图灭郑暴露出了图谋中原的野心。于是晋襄公联合姜戎在崤函地区的东、西崤山之间设下埋伏。

篇2:崔涂——《除夜有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作者:

崔涂;字礼山,光启四年郑贻矩榜进士及第。工诗,深造理窟,端能竦动人意,写景状怀,往往宣陶肺腑。亦穷年羁旅,壮岁上巴蜀,老大游陇山。家寄江南,每多离怨之作。警策如“流年川暗度,往事月空明。”《巫娥》云:“江山非旧主,云雨是前身。”如:“病知新事少,老别故交难。”《孤雁》云:“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山寺》云:“夕阳高鸟过,疏雨一钟残。”又:“谷树云埋老,僧窗瀑照寒。”《鹦鹉州》云:“曹瞒尚不能容物,黄祖何因解爱才。”《春夕》云:“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陇上》云:“三声戍角边城暮,万里乡心塞草春。”《过峡》云:“五千里外三年客,十二峰前一望秋“等联,作者于此敛衽。意味俱远,大名不虚。有诗一卷,今传。古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注释:

1、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

2、岁华:年华。

赏析:

身在异乡又值除夕,羁危万里,乱山残雪,将这种苦情一层层推进。因为无法与亲人们一同迎接新年,和僮仆就分外亲切,为除夕增添了一些欢乐。

篇3:崔涂唐诗《除夜有怀》赏析

崔涂唐诗《除夜有怀》赏析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作品注释

除夜:除夕,即阴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晚上。有些版本作“除夜有怀”。

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汉末益州牧刘璋设“巴郡”、“巴东”、“巴西”三郡,故有“三巴”之说,今四川省东部地区。

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相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后亦多泛指四川。

羁(jī)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苦。

万里身:此身离家万里之外,路途遥远。

残雪:残余的积雪。

孤独:一支烛。这并非实指,而是说自己在这除夕之夜,孤独独照,更感到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有些版本引作“孤烛异乡人”或“孤独异乡人”

骨肉:指有血统关系的骨肉亲人。

僮(tóng):未成年的仆人。亲:亲近。

那堪(kān):哪能受得了。

岁华:年华。

作品译文

三巴的.道路多么迢远,我走在万里艰危的征程。

乱山上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的人。

离开亲人们已越来越远,和僮仆的感情分外加深。

哪堪漂泊在天涯,又适逢明朝岁华更新。

唐诗赏析

崔涂曾长期流落于湘、蜀一带,此诗为诗人客居四川时所作。此诗抒写诗人避乱流离巴蜀,旅途之中适逢除夕之夜的惨淡心情。全诗核心是一个“悲”字。

首联“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感叹三巴道路的迢远,感叹与故乡的万里相隔。诗人只身流离万里之外,举目无可亲之人,生活的艰辛,生命的危险,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他。“迢递”“羁危”用字精炼而准确,让人顿感起笔之突兀。同时,“三巴路”“万里身”又显得气象宏大,真可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生动地反映出巴蜀的山川形势。虽是深挚地抒发飘泊天涯的无限情怀,却并不给人以萧瑟的感觉。

颔联“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具体地描绘出了异乡除夜的凄凉。住所外面,是覆盖着残雪的乱山;屋里,孤零零的一支蜡烛陪伴着诗人。“乱山”、“残雪”既是写旅居的环境,也是在烘托诗人除夕之夜的纷乱、凄凉的心清。写山用一“乱”字,展现其杂乱的形态,借以写诗人诸事纷杂的心态;写雪用一“残”字,既扣住了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以表现心境的凄冷。此二字皆诗人匠心运筹、刻意锤炼的笔墨。“孤烛”二字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往年过除夕,合家团聚,虽说生逢乱世,节日清贫,总还是快慰的;如今过除夕,却是独自一人处在异乡,论相伴者,只有无言的蜡烛,而蜡烛又是孤独一支,“孤烛”照孤客,孤客对“孤烛”,物态人情,相互映衬,有力地揭示出诗人孤苦的心境。此句与马戴的《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句,可谓是异曲同工,同样扣人心弦,读来令人心碎。[2]

颈联“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真切地写出了久别家乡之人常有的亲疏情感。文字虽直朴,道情却非常细腻曲折。在家时,有骨肉相伴,自然感觉不到僮仆的可亲之处;如今飘泊在外,远离了亲人,与骨肉远隔,无法与亲人们一同迎接新年,故而对于身边朝夕相处的僮仆才倍感亲近,同时也为除夕增添了一些欢乐。对僮仆感情的转变,固然是好事,但这也暗中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诗人用笔巧妙,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此联语言质朴,感情细腻,与第二联互相映衬,真挚感人。

尾联“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归结本题意旨,言不堪在这飘泊的生涯里过此除夕,想到明日又增一岁不禁愁苦万分。所以,诗人寄希望于新年,祈祷不再漂泊流离,显得顺理成章,真切自然。这种结尾统摄了全篇的情感,把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诸多纷杂的心绪归为“那堪”二字,以强化之,又用“明日岁华新”把这些思绪框定在“除夜”,意境鲜明,结构严谨。句中的“明日”紧扣题中的“除夜”二字,于篇末点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的异乡飘泊,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全诗语言朴素,铅华皆无,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意境苍凉,语言工丽,感情真挚,刻画细腻,情韵幽绝,感人至深。“乱山”一联堪称佳句,令人回味无穷。

篇4:除夜有怀,除夜有怀崔涂,除夜有怀的意思,除夜有怀赏析

除夜有怀,除夜有怀崔涂,除夜有怀的意思,除夜有怀赏析 -诗词大全

除夜有怀

作者:崔涂  朝代:唐  体裁:五言律诗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 ①迢递:遥远。

②羁危:长期漂泊于艰险之地。

③岁华:年华。【译文】遥远的'三巴路,万里跋涉,艰辛不已。在乱山被照下的雪覆盖的夜晚,孤灯映照着我这异乡人。渐渐地与骨肉疏远,反而与僮仆更加亲近。怎么能忍受飘泊的生活,但愿明天新的一年有新的景象。【赏析】诗人客居他乡,思念故乡,抒发了自已思念家乡的寂寞心情,同时也寄予新年以后新的愿望。全诗意境壮阔,深沉有致,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篇5: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全诗翻译赏析

唐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

除夜:除夕,即阴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晚上。有些版本作“除夜有怀”。

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汉末益州牧刘璋设“巴郡”、“巴东”、“巴西”三郡,故有“三巴”之说,今四川省东部地区。

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相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后亦多泛指四川。[2]

羁(jī)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苦。

万里身:此身离家万里之外,路途遥远。

残雪:残余的积雪。

孤独:一支烛。这并非实指,而是说自己在这除夕之夜,孤独独照,更感到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有些版本引作“孤烛异乡人”或“孤独异乡人”

骨肉:指有血统关系的骨肉亲人。

僮(tóng):未成年的仆人。亲:亲近。

那堪(kān):哪能受得了。

岁华:年华。

参考译文

三巴的道路多么迢远,我走在万里艰危的征程。

乱山上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的人。

离开亲人们已越来越远,和僮仆的感情分外加深。

哪堪漂泊在天涯,又适逢明朝岁华更新。

赏析: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是唐代诗人崔涂的作品,此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再烘托“独”字;尾联点出时逢除夕,更不堪漂泊。全诗流露出浓烈的离愁乡思和对羁旅的'厌倦情绪。

崔涂曾长期流落于湘、蜀一带,此诗为诗人客居四川时所作。此诗抒写诗人避乱流离巴蜀,旅途之中适逢除夕之夜的惨淡心情。全诗核心是一个“悲”字。

首联“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感叹三巴道路的迢远,感叹与故乡的万里相隔。诗人只身流离万里之外,举目无可亲之人,生活的艰辛,生命的危险,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他。“迢递”“羁危”用字精炼而准确,让人顿感起笔之突兀。同时,“三巴路”“万里身”又显得气象宏大,真可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生动地反映出巴蜀的山川形势。虽是深挚地抒发飘泊天涯的无限情怀,却并不给人以萧瑟的感觉。

颔联“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具体地描绘出了异乡除夜的凄凉。住所外面,是覆盖着残雪的乱山;屋里,孤零零的一支蜡烛陪伴着诗人。“乱山”、“残雪”既是写旅居的环境,也是在烘托诗人除夕之夜的纷乱、凄凉的心清。写山用一“乱”字,展现其杂乱的形态,借以写诗人诸事纷杂的心态;写雪用一“残”字,既扣住了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以表现心境的凄冷。此二字皆诗人匠心运筹、刻意锤炼的笔墨。“孤烛”二字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往年过除夕,合家团聚,虽说生逢乱世,节日清贫,总还是快慰的;如今过除夕,却是独自一人处在异乡,论相伴者,只有无言的蜡烛,而蜡烛又是孤独一支,“孤烛”照孤客,孤客对“孤烛”,物态人情,相互映衬,有力地揭示出诗人孤苦的心境。此句与马戴的《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句,可谓是异曲同工,同样扣人心弦,读来令人心碎。[2]

颈联“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真切地写出了久别家乡之人常有的亲疏情感。文字虽直朴,道情却非常细腻曲折。在家时,有骨肉相伴,自然感觉不到僮仆的可亲之处;如今飘泊在外,远离了亲人,与骨肉远隔,无法与亲人们一同迎接新年,故而对于身边朝夕相处的僮仆才倍感亲近,同时也为除夕增添了一些欢乐。对僮仆感情的转变,固然是好事,但这也暗中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诗人用笔巧妙,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此联语言质朴,感情细腻,与第二联互相映衬,真挚感人。

尾联“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归结本题意旨,言不堪在这飘泊的生涯里过此除夕,想到明日又增一岁不禁愁苦万分。所以,诗人寄希望于新年,祈祷不再漂泊流离,显得顺理成章,真切自然。这种结尾统摄了全篇的情感,把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诸多纷杂的心绪归为“那堪”二字,以强化之,又用“明日岁华新”把这些思绪框定在“除夜”,意境鲜明,结构严谨。句中的“明日”紧扣题中的“除夜”二字,于篇末点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的异乡飘泊,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全诗语言朴素,铅华皆无,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意境苍凉,语言工丽,感情真挚,刻画细腻,情韵幽绝,感人至深。“乱山”一联堪称佳句,令人回味无穷。

关于冬天的优美诗句

《孤雁二首·其二》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鉴赏思乡怀远(人)诗的方法

形容冰雪的美的诗句

形容雪花降落的诗句

春天下雪的诗句

描写冬天的精彩诗句

表达珍惜时间的古诗句

描写冬天的诗句

陆游描写冬天的诗句

崔涂的《除夜有怀》全诗及评析
《崔涂的《除夜有怀》全诗及评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崔涂的《除夜有怀》全诗及评析(共5篇)】相关文章:

描写冬天的诗句——《难得》2022-10-07

描写冬天的诗句(精选)2022-05-08

描写冬天飘雪的诗句2023-11-29

描写大冬天的诗句2022-04-30

描写冬天的英语诗句2023-07-10

描写冬天来了的诗句2024-01-03

冬的名言诗句2024-01-12

描写冬天的诗句——《苦寒吟》2024-01-10

描写冬天的诗句——《卖炭翁》2024-04-02

惜时古诗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