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唐诗《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时间:2023-05-15 08:00:1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崔颢唐诗《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合集10篇)由网友“我要充满勇气”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崔颢唐诗《长干行·君家何处住》,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崔颢唐诗《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篇1:崔颢唐诗《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前言】

《长干曲四首》是唐代诗人崔颢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男女对话的形式,描写了采莲女子与青年男子相恋的过程:两人偶然水上相逢,初不相识,女子却找出话头和对方攀谈,终于并船而归。诗中描绘船家少女的大胆和聪慧,憨厚如实的语言维妙维肖,非常可爱。这四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

【注释】

⑴长干曲:一作“江南曲”,一作“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

⑵何处住:一作“定何处”。

⑶横塘:在今南京市西南。

⑷借问:请问,向人询问。

⑸或恐:也许。一作“或可”。

⑹九江:原指长江浔阳一段,此泛指长江。

⑺下渚:一作“北渚”。

⑻逆潮归:一作“送潮归”。

【翻译】

请问阿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赏析】

崔颢《长干曲四首》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下面是原中央大学教授沈熙乾先生对这组诗的赏析。

这组诗的前两首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 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船”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对唱的传统,在《乐府诗集》中就称为“相和歌辞”。所以第一首女声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临九江水”答复了“君家何处住”的问题;“来去九江侧”说明自己也是风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会有这次的萍水相逢。这里初步点醒了两人的共同点。“同是长干人”落实了姑娘“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原来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苏南京)长干里。一个“同”字把双方的共同点又加深了一层。

这三句是男主角直线条的口吻。剩下最后一句,只有五个字,该如何着墨?如用“今日得相识”之类的幸运之辞作结束,未免失之平直。诗人终于转过笔来把原意一翻:与其说今日之幸而相识,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识。“自小不相识”五字,表面惋惜当日之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实质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对过去无穷惋惜,越是显出此时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贵。这一笔的翻腾有何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

“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崔颢这两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女主角的抒怀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自小不相识”为限。这样的蕴藉无邪,是抒情诗中的上乘。

篇2: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崔颢)

朝代:唐代

作者:崔颢

原文: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请问大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注释

①长干行:乐府曲名。 是长干里一带的民歌,长干里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

②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③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④横塘: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⑤暂:暂且、姑且。

⑥借问:请问一下。

⑦或恐:也许。

鉴赏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不凡。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 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却拥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篇3: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崔颢

原文: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译文

请问大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注释

①长干行:乐府曲名。 是长干里一带的民歌,长干里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

②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③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④横塘: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⑤暂:暂且、姑且。

⑥借问:请问一下。

⑦或恐:也许。

鉴赏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不凡。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 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却拥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崔颢(hào)(约公元7—754年),汉族,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诗人,唐玄宗开元(公元723年)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然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遂为口实。天宝十三年卒。有诗一卷,今行。(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

他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现存诗仅四十几首。

“有文无行”说崔颢

《黄鹤楼》名扬天下。凭借这一首诗,崔颢本可以知名度很高,但为什么会出现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历代对他的记述不多呢?有些材料甚至连他的生年都存有疑问,而写成(704?—754年)。我查了一下旧版《辞源》,关于崔颢的注释,除了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外,仅有“唐诗人,有文无行。终司勋员外郎……”句。怎么个无行?并无记载。崔颢跌宕一生,一辈子只混了个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 一个不起眼的官,越发使人想探问个究竟。后来我终于从一些典籍中找到了一些说法:一曰崔颢早期作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再曰“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作诗流于浮艳,固然都不好,甚至很恶劣。但我们不能只看他的早期作品,还应该看发展、看后期、看他有没有转变。至于娶妻唯择美者,不应视作恶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又不爱美呢?“俄又弃之”呢?可称为其恶迹昭彰之体现,虽有多人为其辩解,可结合前后文,非美不娶,娶而弃之,乐此不疲,实乃始乱终弃之衣冠禽兽也!但崔颢的恶行和它的文章、诗歌,是两码事,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一切。依我看,造成对他印象不好的主要原因,倒很可能是崔颢 “少年狂傲,纵情迷性,歧视女人”害了他,相传李邕(唐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道德文章、名重一时)闻崔颢诗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曰:“小儿无礼,不予接而去。”我们还是来看看崔颢这首献诗是怎样写的吧!《王家少妇》(有人题作《古意》)如下:“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就是这样一首写闺房乐的诗,惹恼了方正君子的李邕,不予接而去。真正让人为崔颢的缺乏忠贞人性而感到惋惜。正是因为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崔颢在得中进士以后,也只好远离京城长安而浪迹江湖。中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自淮楚而至武昌、而河东,最后还到了东北。估计他这20年是放了外官,或者跟随外官作幕僚,最后才回到长安,做了京官,结束了风尘之苦。可是崔颢这20年的漫游,特别是他的东北边塞之行,虽然品行未改,依然风流成性,狎侮女人,薄情寡义,但也可以说是件大好事,从此他的诗风大为转变,变得雄浑奔放。其边塞诗,歌颂戍边将士的勇猛,抒发他们报国赴难的豪情壮志,热情洋溢,风骨凛然,让人刮目相看。试举一例《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地回鹰犬疾,草深狐兔肥。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再如《辽西作》: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殷幡说崔颢“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可是有些人还是只看他的早期作品,并结合他一生的恶行,对其文笔一锤定音,再无改变,这实在是很不恰当的。

闺房诗未必都浮艳

1. 崔颢的诗,按流传下来的42首诗的内容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类,描写妇女的诗为一类、边塞诗和山水诗为一类、赠言记事等诗为一类。描写妇女的诗流传下来的有15首,这大概就是他“有文无行、名陷轻薄”的原因之一吧。但是他的这些诗未必都“浮艳”,就拿前面提到的崔颢给李邕的那首献诗《王家少妇》来说,最后一句“度日不成妆”就恰好说明这些妇女虽然锦衣玉食、斗草戏乐,却也饱含怨忧和无奈,连妆都懒得化了。特别是他的《相逢行》中“女弟新承宠,诸兄近拜侯”句,明眼人一看便知崔颢影射的是杨贵妃及其从兄杨国忠。在贵妃得宠、杨氏窃柄弄权、位极人臣、大多数人敢怒而不敢言的时候,崔颢敢于指出来,并写出“人生今日得骄贵,谁道卢姬身细微”(见《卢姬篇》)“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见《长安道》)等针砭时弊、讽刺杨氏的诗篇,无疑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如果我们不囿于古人的说教,全面地看待崔颢,应该说崔颢写妇女的诗篇,大多数内容还是健康的、艺术上也是成功的`。他写反映下层妇女生活的诗虽然不多,但他的《川上女》描写船家女的生活:“川上女,晚妆鲜,日落青渚试轻楫,汀长花满正回船,暮来浪起风转紧,自言此去横塘近,绿江无伴夜独行,独行心绪愁无尽。”还是写出了船女的思想感情,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令人感到非常亲切。2. 崔颢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反映妇女生活;后赴边塞,所写边塞诗慷慨豪迈,诗风变为雄浑奔放。但崔颢诗最负盛名的则是《黄鹤楼》。相传这首诗为大诗人李白所倾服。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在《黄鹤楼》诗下注曰:“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也记载了李白登黄鹤楼,因见崔颢此诗,即“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当然,这个传说未必实有其事,计有功在注文的后面就表示了“恐不然”的怀疑。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在写法上与崔作确有相似之处。至于其《鹦鹉洲》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不仅前四句格式酷似崔诗,而且全诗格调逼肖。宋元间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一指出:“太白此诗乃是效崔颢体,皆于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叹,是时律诗犹未甚拘偶也。”因而这首诗历来受到极高的称誉。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直至清人孙诛编选的颇有影响的《唐诗三百首》,还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言律诗”的首篇。

终未归隐汴州

崔颢,少年时代居住在河南开封。关于他离开河南老家,赴长安科考,得中进士的时间有多种说法,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内注,“唐司勋员外郎崔颢开元十年进士”。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说他“开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进士第”。明正德十年刻《崔颢诗集》则注“开元十二年姚重晟下进士”。不论哪个说法正确,崔颢中进士时也不过是18岁~20岁。(据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的说法,他认为20 岁左右中进士已很年轻,18岁左右未免小了一些,所以闻先生说崔颢的生年可上推至公元7左右。这就是本文开头将崔颢生年704年打上?的原因。)这也就是说崔颢最迟是20岁离开故乡汴州去长安赶考的,然后他在外地漫游20年,再到京都西安居官。而在故乡开封,除青少年时期外,时间是很短的。在他所遗的诗篇中,只有一篇是写他回乡的,《晚入汴水》:“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诗中第一句楚,指楚州。唐时楚州,治所在山阳,即今江苏淮安县。故由淮安回开封,始有溯汴水而上之说。)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但作为开封人,在做大做好文化产业的今天,我们还是应该对崔颢有一个全面、正确、恰当的认识,不应当因为其人格低下,就否定其成就。历史应给以适当评价的。

篇4: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唐诗译文及鉴赏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唐代: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篇5: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唐诗译文及鉴赏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不凡。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却拥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作者介绍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篇6: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唐诗译文及鉴赏

长干行:乐府曲名。 是长干里一带的民歌,长干里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

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横塘: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暂:暂且、姑且。

借问:请问一下。

或恐:也许。

篇7: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原文及赏析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原文及赏析

原文: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译文

请问大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注释

长干行:乐府曲名。是长干里一带的民歌,长干里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

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横塘: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暂:暂且、姑且。

借问:请问一下。

或恐:也许。

赏析: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不凡。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却拥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篇8:《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原文及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崔颢

原文: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译文

请问大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注释

①长干行:乐府曲名。是长干里一带的民歌,长干里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

②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③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④横塘: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⑤暂:暂且、姑且。

⑥借问:请问一下。

⑦或恐:也许。

鉴赏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不凡。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却拥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篇9: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原文及赏析

作者:崔颢

朝代:南北朝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译文:

请问大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注释:

①长干行:乐府曲名。是长干里一带的民歌,长干里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②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③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④横塘: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⑤暂:暂且、姑且。⑥借问:请问一下。⑦或恐:也许。

赏析: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不凡。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却拥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篇10:崔颢——《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注释:

长干行:乐府曲名。

横塘:现江苏江宁县。

韵译:

请问阿哥你的家在何方?

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

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赏析:

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恰如民歌中的对唱。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

崔颢 《长干曲》全诗翻译赏析

长干行的诗歌赏析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

思乡的诗句 古诗词

写几句思乡的诗句

思乡的古诗词

思乡的诗句是哪些

含有乡愁的诗句

《乡愁》的诗句

表达乡愁诗句

崔颢唐诗《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崔颢唐诗《长干行·君家何处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崔颢唐诗《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合集10篇)】相关文章:

李白诗词《长干行》的诗意赏析2022-08-14

唐诗之《桃源行》2024-05-19

唐诗魅力作文2023-09-18

以月思乡的诗句2022-05-07

乡愁诗句2022-04-29

描写7夕的古风诗句2023-12-09

关于思乡的古诗词2023-03-13

表达思乡情感初中作文2022-07-10

思念故土亲人的诗句2023-08-15

思念故土和亲人的诗句2024-01-3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