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候选人王兰兰创办爱心食堂的故事(精选6篇)由网友“偷猫侠士”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感动中国候选人王兰兰创办爱心食堂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感动中国候选人王兰兰创办爱心食堂的故事
感动中国候选人王兰兰创办爱心食堂的故事
2017感动中国候选人王兰兰创办爱心食堂的故事
王兰兰,女,50岁,昆明爱心食堂创办人,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负责人。
十年前,王兰兰女儿因病去世,她一度在悲痛中不能自拔,但发现女儿“我要成为一名慈善家”的遗愿后,她化悲痛为力量,从此她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王兰兰下岗后靠政府低保补助和打零工为生,但她相信慈善不仅仅是富人的事。
,王兰兰发现身边小区内有很多独居老人,吃饭是一大难题,有了开办爱心食堂的想法。爱心食堂每天向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餐3元,有的老人连这个价格也承受不了,他们就免费。
三年来,爱心食堂为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提供中餐和晚餐,每餐有一荤两素一汤,每餐收3元钱,按当地物价,实际每餐成本5.5元,差额部分均来源于社会资助。,爱心食堂运转困难,这个小区的8位大姐也加入到爱心食堂的义工队伍,她们没有工资,和王兰兰一起免费为老人们做饭、洗衣、陪护。周边学校、部分公益组织也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前来食堂帮忙,为食堂义工减轻部分工作负担。
“昆明好人”王兰兰的“爱心食堂”
“爱心食堂”负责人王兰兰
开在幸福家园小区二期12号商铺的爱心食堂,是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家庭成员有1名“昆明好人”、17名志愿者和150多名孤寡、独居老人。这里是150多名老人吃饭的地方,还是他们心里最温暖的“家”,“有事找王兰兰,有事找爱心食堂”是老人们挂在嘴边的话。
“家越来越稳定”
故事要从爱心食堂的创办者、这个特殊家庭的核心成员——王兰兰说起。
王兰兰在昆明很出名,她因做公益而被人熟知。从“十佳感人母亲”、“昆明好人”,到“云岭十大孝星”,再到“最美的中国人”,自从上了央视,王兰兰的事迹便从昆明传到了全国,她的奉献和付出感动了很多人,也带动了很多人。
204月,王兰兰发现幸福家园小区有很多独居老人,吃饭是一大难题,开办一个爱心食堂的想法便萌生了。经过5个月的筹备,“爱心食堂”正式开张。食堂属纯公益性质,主要为居住于幸福家园廉租房小区内60岁以上孤寡、独居低保老人及部分残疾、重病低保人员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餐只收取3元,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还送饭上门。
爱心食堂的义工季巧云至今还记得食堂刚开张那段时间,很多老人一边吃饭一边感动得掉泪的情形。寒来暑往,食堂已开办2年半,志愿者也换了一批又一批,工作多、没报酬,有些脾气古怪的老人还时不时跟志愿者发点火,很多人坚持不下来。不过目前志愿者队伍终于稳定了,常年在食堂工作的,除了王兰兰,共有17名志愿者。平时,他们都以兄弟姐妹相称。
每天早上6点,被大家称为二哥的岳文武便起床骑着他的电单车到三四公里外的茨坝去买菜,“那里的菜比附近的便宜1—2元。”为了省钱,岳二哥每天准时6点出门,一年365天,风雨无阻。到8点钟其他志愿者来食堂时,一天要用的蔬菜已到位。岳文武说,爱心食堂的经费都是靠王兰兰“化缘”来的,大家能省则省。少的时候,保证每顿两素一荤一汤,多的时候有五六个菜,而且3天之内不重样。食堂开办2年多,饭菜的质量一直得到老人们的交口称赞。
“这就是我们的家”
每天除了食堂的主业,大家还要应付各种突发状况,有时老人们生病了、钥匙被锁在家里了,都会来找爱心食堂。“凡是进了这道门的老人有什么要求,能满足的都尽量满足。”这是王兰兰给爱心食堂定下的规矩。
66岁的周桂珍老人就是幸福家园的独居老人,过去吃饭都是凑合,随便煮点面条、冷饭用热水泡泡就是一顿。爱心食堂开起来后,她就不开火了。“1个月180元,在家做饭都不够。”周桂珍笑着说,前段日子,因为吃食堂,自己还长胖了,“食堂对于这些孤寡老人来说,更像一个家。有时没钱买药了,只要跟王兰兰说,跟岳二哥说,他们都会尽量找爱心人士捐助我们,真是比儿女还好。”
王兰兰开办爱心食堂的初衷是让老人们顿顿吃到可口饭菜。而现在,爱心食堂已不单单是个食堂。一位老人说,自从爱心食堂开起来,小区的治安都明显好转,在王兰兰等人身上传递出的正能量的影响下,过去互不相识的老人打饭时都会互相搀扶、互相帮助,还有些老人主动提出来食堂帮忙。
王兰兰说:“食堂撑到现在不是我个人的力量,而是爱的力量。大家的爱心才是支撑爱心食堂最重要的原因。”
目前,以王兰兰为核心的这个特殊家庭还在不断扩大,去年10月,爱心食堂在西山区春雨阳光小区新设了一个点,另有11名志愿者专门为春雨阳光小区、翠峰花园、仁和小区3个小区的孤寡、独居的低保户老人提供爱心餐服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孤寡老人,农大、财大等高校的社团周末组织学生来做义工,上门帮助老人;一些爱心企业、人士经常前来捐助米面。
王兰兰的爱心家庭在扩大,这个特殊家庭的爱也正凝聚成更大的力量影响和温暖着更多的人。
持之以恒方显慈善本色
王兰兰,4年来坚守爱心食堂;秦晓红,3年间为贫困老人提供爱心早餐;陈云,坚持8年为流浪汉、低保户提供衣物……在昆明,有不少像她们一样的爱心人士,在坚持力所能及地帮助老人和困难人群。三八妇女节到来,让我们向她们致敬,也让我们来听听,她们有什么话要说。
昆明三名妇女经营爱心食堂
王兰兰,4年来坚守爱心食堂;秦晓红,3年间为贫困老人提供爱心早餐;陈云,坚持8年为流浪汉、低保户提供衣物……在昆明,有不少像她们一样的爱心人士,在坚持力所能及地帮助老人和困难人群。三八妇女节到来,让我们向她们致敬,也让我们来听听,她们有什么话要说。
爱心食堂 3元一餐 4年不变
年,为解决幸福家园小区孤寡老人、残疾人士吃饭问题,王兰兰在小区设立爱心食堂。4年来,爱心食堂一直在运营。尽管大米和蔬菜价格翻了一倍,但爱心食堂用餐的价格仍是3元,菜品仍保持一荤两素一汤。
,王兰兰在马街春雨阳光小区又开了第二家“爱心食堂”,为那里的几十位孤寡老人服务。
3月4日下午3点多,忙碌了一中午的王兰兰坐下来休息,50岁的她,看上去有些清瘦、黝黑。爱心食堂还有另外几名与她岁数相仿的妇女,她们是爱心食堂的义工,王兰兰和她们以姐妹相称。她们大多都是低保户。3元一餐的饭菜,让食堂入不敷出,食堂的运营只得靠好心人捐赠来维持。
炒蚕豆、腌菜炒肉、青菜豆腐汤……这是4日下午的菜品。下午5点半,八旬失明老人李先生在邻居搀扶下来到食堂。“小王她们做的饭菜很好吃,4年了,不管刮风下雨,我都来这里吃,很方便。4年来,3块钱就能吃一餐。”李先生说。
看着老人们吃上热饭,露出笑容,王兰兰欣慰之余有些担忧,不知爱心食堂还能走多远。
【三八节心愿】
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义工队伍;也希望政府部门能给义工们一些补贴;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能帮助爱心食堂。
流动衣橱 为困难人群提供旧衣物8年
家住麻园的陈云,8年来一直为流浪人员和低保户提供被子、衣物。她在昆明市救助站附近租了一间店铺,把市民捐赠和自己收购的.旧衣物整齐摆放在里面,需要衣物的人便会来取。
陈云是安徽人,9年前来到昆明租住,条件不是很好,后来自己生了重病住院。房东得知后,免去她3个月的房租,病房里不少病友家属还给她捐了钱。看着好心人对自己的帮助,陈云便萌生了帮人的念头。
昨日上午,陈云的屋子里整齐地堆放着旧衣物、被子、毯子等物品。“做了这么多年,来的流浪汉和低保户越来越多。衣物被拿走的多,送来的也多。”陈云说,去年冬天下了几场雪,来的人很多,有上千件衣物被拿走了。去年冬天下雪后,陈云便会把店里的衣物、被褥打包,送到北站隧道、官南大道等地方,提供给流浪人员。
除此之外,陈云还会把收来的旧衣物寄到贫困山区的学校,“昭通、会泽我都寄过衣物,每次会寄100多件小孩的衣物。”陈云说。
【三八节心愿】
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健健康康,把这个事情继续做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爱心事业,捐赠更多的衣物给需要的人。
“免费”餐馆 独居孤寡老人早餐不收钱
今年58岁的秦晓红在永兴路社区居委会附近经营着一家餐厅,餐厅不售卖早点,但从开始,每天早上8点半,看到多名老人坐在店里吃早餐。
这些老人是社区的独居、孤寡老人,平时吃早点很不方便,做多了吃不完,少了又吃不饱。在社区的号召下,从20开始,秦晓红免费为社区的多名孤寡老人提供爱心早餐。
每天早上8点半,符合条件的老人到秦女士那里吃早餐,米线、面条、卷粉、饺子,种类丰富。“去年有13个人吃,今年有几个老人去了其他地方,现在还有6个老人,如果社区审核通过,明年会有更多的老人过来吃早餐,人数约在20人。”昨日上午,秦晓红说。
秦晓红的餐馆不卖早点,早餐时间也没有请工人。每天早上,秦晓红都会早早起来给老人做早餐。一次车祸后,秦晓红的手臂受了伤,无法活动,为了让老人有早点吃,秦晓红便鼓动家里的人去给老人做早餐。事后老人们知道了对她说,耽误几天的早餐没关系的,让她在家好好养伤。
【三八节心愿】
希望大家能支持自己,让自己一直坚持下去;也希望更多的餐馆能加入到这样的事情中来,帮助更多的老人。
篇2:高考素材:感动中国度人物候选人王兰兰事迹材料
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
航海家郭川
维和士兵申亮亮
宁波守塔人一家五代守塔百年
王兰兰,女,50岁,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负责人。
十年前,王兰兰女儿因病去世,她一度在悲痛中不能自拔,但发现女儿“我要成为一名慈善家”的遗愿后,她化悲痛为力量,从此她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王兰兰下岗后靠政府低保补助和打零工为生,但她相信慈善不仅仅是富人的事。
2012年,王兰兰发现身边小区内有很多独居老人,吃饭是一大难题,有了开办爱心食堂的想法。爱心食堂每天向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餐3元,有的老人连这个价格也承受不了,他们就免费。
三年来,爱心食堂为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提供中餐和晚餐,每餐有一荤两素一汤,每餐收3元钱,按当地物价,实际每餐成本5.5元,差额部分均来源于社会资助。20,爱心食堂运转困难,这个小区的8位大姐也加入到爱心食堂的义工队伍,她们没有工资,和王兰兰一起免费为老人们做饭、洗衣、陪护。周边学校、部分公益组织也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前来食堂帮忙,为食堂义工减轻部分工作负担。
篇3:感动中国候选人叶连平观后感
“叶连平老师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教育就像种田,你播下种子它丰收了,用不着你讲,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希望在教育路上的我们共勉前行。”9月12日,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代表、市七中教育集团校长沈申福感慨道,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传承好叶连平老师的初心和大爱,接好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接力棒。
全市教育系统掀起向叶连平老师学习的热潮,市七中多次组织主题学习会议,号召全体教师学习叶老师对党保持忠诚、对人民满怀深情、对事业充满激情的精神和行动。
沈申福说,叶老师几十年来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诠释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以“爱岗+爱岗+爱岗=敬业”这一独特公式倡导教师要坚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理念,鼓励同仁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坚守思政课课堂主阵地,坚持德育渗透主基调,注重意识形态教育实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叶老师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要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叶老师的一生并非波澜壮阔,而是细水长流、润物无声。教师应该自觉做到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大胆创新、勇于挑战,坚守三尺讲台,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七中全体教职工将向叶老师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沈申福说。
篇4:感动中国候选人叶连平观后感
叶连平,男,汉族,1920__年9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
叶连平退休不退志,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多、英语教学水平差的状况,20__年开始自掏腰包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利用年轻时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做勤杂工时学到的英语特长,20__年来免费给1000余名留守儿童做英语辅导,还在孩子们学习生活上花光自己30余万元积蓄。摔伤需手术治疗3个月,他3天就“偷偷”回到孩子身边。“我只想追赶时间……”,这位年逾九旬的老人被誉为余热生辉的“乡村烛光”。
他倾心上好英语辅导课,在双休日和寒暑假根据学生英语水平混合编班,分时段授课,因材施教。每次上课,学生少则三四十,多则六七十。20__年来他培育了1000余名留守儿童,不仅一分钱不收,用电、用水还免费提供,稿纸、学习资料也是老人骑着自行车上县城买的。他心里装的全是孩子,一次半夜在家倒在地上昏迷不醒,经诊断是脑出血加脑膜炎,医生为他做了手术,要求住院三个月,可他竟然在三天后“偷偷”离开医院,头上扎着绷带回到孩子们身边。
他设立奖学金,安排孩子外出参观学习,促进孩子更好成长。20__年,叶连平拿出自己的2.1万元积蓄,连同当地政府和社会捐赠,成立了叶连平奖学基金,资助困难留守儿童。基金成立7年来,陆陆续续又投入5万元。至今,共发放奖学金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名留守儿童。叶连平每年还自费组织夏令营,带着孩子们外出参观学习,周边的科技馆、名人馆、博物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都留下了他和孩子们的足迹。他用这种方式培育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涵育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叶连平自己生活极尽简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他所住平房是30多年老房,没有装潢、没有卫生间、没有一件值钱东西。为了省几毛钱他不惜骑行7公里到镇上买菜,至今还穿着一件60年前的补丁棉衣,舍不得花20元钱把家里一只旧煤炉更换。有人私下里给他算了一笔账:多年来,他义务办学购买桌椅文具,孩子们在他家吃、用、住,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资助困难学生,少说也有30万元。“钱应该用在该用的地方,该用的钱一分都不能少,不该用的一分都不要浪费。”叶连平说。
叶连平是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他说,希望自己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即使“走”了以后,还要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做到“死而不已”。叶连平以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崇高的价值追求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叶连平1988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__年被中共安徽省委授予“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__年荣登“中国好人榜”,20__年被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__年被安徽省委宣传部评为“安徽省十大新闻人物”,20__年被安徽省文明委授予“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篇5:感动中国候选人叶连平观后感
“92岁高龄的叶连平老师不忘初心,将自己毕生精力投入在乡村教育事业上,这体现出的是一种大爱。他不计个人得失,义务辅导留守儿童20余年,分文不收,特别让人的心灵受到震撼!”9月11日,市建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这之前,她就通过《马鞍山日报》等主流媒体获悉了叶连平老师的感人事迹,叶连平老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学习叶连平老师爱岗敬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叶连平老师不光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还特别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真正树立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这么大年纪,自掏腰包带着留守儿童前往合肥、南京等地博物馆和科技馆参观学习,可见他对党的教育事业有多忠诚。”李姗说,9月10日上午,我市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大会结束后,她回到建中学校立即召开了全校教师大会,号召全校广大教师向全国道德模范叶连平老师学习,要求大家以叶连平老师为榜样,以实际行动践行“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在争当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中,做出自己的不懈努力。
李姗告诉记者,她在教育一线已有34年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她要以叶连平老师为榜样,要把“责任”二字常挂心头,勇于担当。作为一所民办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她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核心素养为指向,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与综合力,让每一个建中学子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高素质的师资是实现品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李姗说,今后,她将以更高标准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使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更具活力和创造性,争当学校教育改革的先锋。
篇6:感动中国候选人叶连平观后感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9月5日上午在北京举行。58位同志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57位同志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本届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叶连平接受中国文明网的专访。
他92岁了,每个月有退休工资
却为了省下块儿八毛钱
骑车几公里去买菜
住着30年前的平房,穿着60年前的衣裳
却总是几百、几千、几万的为学生花钱
他办的补习班,快20__年了,从不收钱
生病住院
医生好不容易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他却非要出院
他说,我不怕死
不让我给孩子们上课
比死还难受
他,就是叶连平
来,一起
聆听一堂来自叶连平老师的人生课
记者手记
92岁高龄的叶老,耳朵有些听不见了。他让我把问题写在纸上,他说:“我就当这是一次考试,争取我的回答能及格。”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叶老的坚定、豁达、乐观,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我摸他头上手术后留下的伤口,那头骨上深深的凹痕让人惊心,他却笑着说,我不怕死,不让我给孩子们上课,比死还难受。我希望,在讲台上呼出我的最后一口气!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央视节目观后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 孙家栋事迹
★ 秦玥飞作文范文
【感动中国候选人王兰兰创办爱心食堂的故事(精选6篇)】相关文章:
坚毅的石斛兰作文500字2023-11-29
2022年劳动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精选2024-01-06
道德讲堂发言稿2022-07-30
道德讲堂心得体会发言稿2024-05-15
四年级写我与老奶奶作文2023-06-15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2022-12-18
道德讲堂发言稿2022-05-08
我们自己的诗集作文2022-10-02
10位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先进事迹2023-03-21
大学生重阳节活动策划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