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分析怎么写(精选8篇)由网友“哇哈哈哈”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市场竞争分析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市场竞争分析报告
市场竞争分析报告
一、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在市场竞争态势中,用市场区隔的方式将快餐行业区分为中式快餐与西式快餐两种。其中,中式快餐以WA与CD为代表,西式快餐则以麦当劳、肯德基与比萨最具代表性。西式快餐是由国外引进的经营方式,麦当劳是第一家进入台湾市场的快餐连锁店,比萨成长极为迅速,一年内扩展了七家连锁店,而肯德基由于在炸鸡方面独具特色,占有一定的市场。
WA是第一家以中式快餐为诉求的连锁店;CD则是目前数量最多的速食连锁店。
二、市场定位
A. 麦当劳的市场优势在于清洁(clean)、快速(fast)、品质(quality)、服务(service)、价值感(value)。
B.肯德基的市场优势为商品的独特口味。
C.比萨的市场优势是,它是全家的快餐伙伴,以家庭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
D.WA的市场优势为中式传统口味,并加上清洁的就餐环境。
E.CD以颜色管理为市场优势,并搭配小菜与牛肉为主的商品定位。
三、行销定位策略
行销定位策略是行销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由于所有的行销活动,包括销售、广告、促销、订价、商品生命周期、包装、配销及公共关系均以市场定位为依据。由麦当劳引进国际连锁企业的经营,呈现竞争白热化的市场态势,在这多变的市场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惟有建立强而有力的行销定位策略,才能找出一条生存与发展的市场空间。
目标市场:根据市场情报显示,以快餐产业的厂家而言,其最常用的市场区隔方式是以“人口统计因素”为主,其他如地区因素、顾客心理因素与顾客消费行为因素等较少使用。而在人口统计变数中,又以“年龄”与“职业”最常被应用;西式快餐业者均以年龄作为市场区隔的考虑变数;中式快餐业则以职业为市场区隔的变数。麦当劳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市场(年龄由4―30岁男、女性),比萨与肯德基则以家庭成员的消费客层为主要诉求对象。WA与CD则定位在学生族与上班族的市场客层。
市场定位:A.麦当劳:以年轻、活泼作诉求,希望提供一个轻快的用餐环境。B.比萨:以高品质、高价位的定位,希望带给消费者的印象是产品比竞争者较好,价格比竞争者较贵。C.肯德基:定位在“家庭成员的消费”,提供一家庭式温馨团圆的用餐气氛。D.CD:定位与强调提供上班族“快速、简便”的用餐环境。E.WA:定位于中式快餐简餐与外带餐盒,并以快速自我选择的环境,透过点心式产品的组合,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各连锁店在市场定位上的做法均倾向于塑造“吸引目标客层的舒适用餐”印象诉求的定位策略。其中,西式业者的策略多秉承授权母公司的原有风格,中式业者则积极在塑造自己的魅力与独特风格。
四、行销组合策略
商品定位:西式快餐业者,推广的重点都在小孩的需求层面,()一方面希望培养小孩从小吃快餐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小孩的带动,能吸引整个家庭成员都到店中接受温馨的服务。以下即为行销新趋势:1.快餐业经营者会针对市场的反应来修订行销策略。2.以往快餐市场的主要目标顾客群为学生和上班族,而今天,随着许多妇女与小孩的加入,快餐业更加显得活泼和多元化,使经营者有更多的市场机会来把握,同时也对快餐业的经营提出了相应的挑战,快餐业应专门对新的顾客群进行经营定位,以适应他们新的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快餐业有三大主要目标市场:上班族市场、学生市场、家庭组员市场(以家庭为消费单位)。
商品策略:商品策略是根据行销定位策略所选定的区隔市场,提供符合该区隔市场需求的商品。餐饮业属于零售服务业的领域,因此,在进行商品组合与商品企划时,有下列各要项因素值得考虑:零售服务业的无形性(指服务)、零售服务业的可变性(指市场客层)、零售服务业的'不分离性(指连锁店经营与行销策略)、零售服务业的公共性(指形象、知名度与口碑等公关因素)。以上四项所带来的行销瓶颈是极难解决的棘手问题。因此,在拟订商品策略时,应以快餐连锁的商品来加以定位,其中应包含下列各项:实体商品的供应、商店气氛的塑造、动线的规划与pop广告的陈列、提供的服务与特色、商店卖场的整体设计有规划。果真如此,方能在竞争市场上取得优势商品的条件与机会。
订价策略:订价乃行销战略中最敏感而痛苦的决策。一方面,价格决定企业的收入,另一方面,价格又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刺激业绩的主要武器。目前市场快餐连锁店的价格普遍偏高,是众所皆知的事实。然而,根据市场访问资料显示,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可归纳为下列各点:成本因素(包括经营成本与行销成本)、竞争者订价水准、顾客心理价格标准、公司的行销目标、公司的行销利润与市场占有率衡量。以下是中式快餐业与西式快餐业的订价策略。
麦当劳:依消费者对消费价值感的知觉来感受价值,加以订价。
肯德基:参考竞争者所订的价格加以订价,目的在于市场竞争。比萨:参考竞争者所订的价格及顾客反应意见加以订价,以市场渗透与竞争优势为目的。
WA:反应成本加上固定利润加以订价,以成本加利润为标准。
CD:以订价尾数不为零或整数为原则,加以订价,如3.8元、4.5元,其目的在渗透市场与刺激市场占有率。
由上可看出:中式快餐经营者的订价策略多以成本加利润为原则,而西式快餐业则大多以竞争倒向与渗透市场为订价目标。此外,最具突破性的订价行销,最近也被快餐经营者所采用:○大众化的普及价格,让更多消费者享用商品为主要订价目标,如此有利于市场扩大;○先行决定售价,再根据这一价格来企划商品组合;○人事费与材料费为成本的核心,因此追求规划经济与兼差员工(以时薪计算)的大量雇佣为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而雇请时薪兼差人员更是快餐业的市场潮流与经营方针。
通路策略:由于快餐业是定位商圈的连锁经营形态,生产、物流、配销与销售几乎同步发生,同时,商品又多无法保存太久,因此必须利用多点分布的扩散行销,来形成面的市场攻击,以达到攻占市场的目的。所以,走向连锁经营,以多店连锁各商圈向多处市场扩散,即成为经营成功的要件。快餐连锁店环境战略与通路策略分述如下:环境战略:麦当劳:○以地区人口分布决定开店地点与规模;○着重地区分布与物流配销问题;肯得基:○人口结构与密度;○商圈特征(以商业区分布与学校附近及人潮集中地区为主);WA:○人口流量多的地区;○区域市场发展性;○交通快餐性;○消费特性;CD:○了解地段特性;○人潮集中地区;○社区;○商圈附近的消费水准;QZZ:○店面大小与座位设计;○人潮集中区;○市场真空区为未来发展重点。
通路策略:麦当劳:逐步向中南部发展,并发展适合各种商圈与立地条件的店(包括人潮集中区、车站附近、学校、商业区、金融圈)。肯得基:全面性发展。ZHG:以快速开店来占据市场空间拉近与麦当劳的距离,并定位于市场追随者的角色。WA:以复合店的经营形态增加集客战力,以商业区、办公区为主要开店通路。CD追求普及化的消费形态,以取代路边摊。综观所述,快餐连锁店的通路策略可整理并归纳为下列各种形态:(1)以连锁经营与多据点加以攻占目标市场。(2)连锁经营的形态以自由连锁与特许经营为主;特许经营为向国外购买的经营策略与商店品牌,此为西式快餐业的特色,中式快餐经营者则仍以自由连锁为主。(3)以大城市为首先切入的目标市场,站稳脚步后再向中南部推展。(4)物流的配送路线,其通路长短为先期切入市场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5)西式快餐经营者有集中开店,以造成更大市场的倾向,向郊区发展更是未来的目标。(6)人潮即钱潮。此为快餐经营者选择开店地点的主要考虑因素,人潮的结构更是注意的焦点。人潮的特征分为:○流动人口;○当地居住人口;○娱乐集合人口;○上班族人口;○逛街购物人口。(7)不同的环境特性有不同的机能与集客能力,因此环境特性是经营者必须注意的焦点。商业环境可分为:○商业区;○住宅区;○办公商业区;○娱乐区;○学术区(学校附近);○各种功能组合的综合商圈。(8)商圈内人潮的消费水平是影响开店的重要因素。(9)复合店的开发能创造更大营业额与营业利润。
推广策略:在零售服务业的行销策略中,企业形象的建立与知名度的炒热相当重要。除了通过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带给消费者的感觉外,广告与促销活动更是经营者在争取消费者认知与印象的重要策略。因此,广告策略与促销战略的实战运用,并发出适当的广告与促销讯息与消费者心连心,建立密切关系,乃是推广策略的主要课题。快餐业的推广策略分述如下,快餐连锁店的推广策略:
电视广告。麦当劳:○带动狂热;○大量投入TV广告;○密集强打。肯得基:○较保守、不敢过分强打TV广告;○着重在企业形象的塑造。CD:○较保守、不敢过分强打TV广告;○着重企业广告。WA:○只做企业形象广告;○打折;ZHG:○尚未运用。
促销活动:麦当劳:○合作促销生日餐会;○赞助回馈社会活动。肯得基:○打折;○赠送礼品;○运用DM.CD:○赠送礼品;○举办促销活动;WA:○打折;○赠送小礼品。ZHG:○赠送礼品;○举办抽奖郊游活动。
公共报道:麦当劳:○利用机会制造新闻事件;○各种活动吸引各媒体注意;肯得基:○用机会制造新闻事件;○各种活动吸引各媒体注意;CD:尚未运用;WA:尚未运用;QHG:尚未运用。实战策略:麦当劳:○利用话题性讯息;○传播塑造精神人物或偶像;肯得基:○以地区性市场推广为主;○走市场机会者的定位策略;CD:○以地区性市场推广为主;○走市场机会者的定位策略;WA:○利用口碑宣传;○配合节庆假日促销;QHG: ○以地区性市场推广为主。
综观以上所述,快餐业的推广策略可由下列各项重点落实执行:(1)广告策略的应用可分为三阶段执行;A建立企业知名度,告之消费者企业的性质及所提供的产品与提供何种特色服务。B强化企业形象,增加消费者由认知、肯定到指名购买C.针对单项商品(单品)或新上来来加强广告与促销活动。(2)企业形象的塑造是经营快餐业的行销目标。(3)西式快餐业共同的特色,即是企业代表人物为连锁店之POP造型,例如麦当劳为麦当劳叔叔造型,肯得基为肯得基上校造型。其主要目的是藉此增加企业对顾客的亲和力。(4)口碑宣传及耳语运动(Whisper Campaign)是极重要的沟通方式。此外,加强服务、维持良好品质都是必须落实执行的事项。(5)促销活动最常使用的方式是赠品与赠奖,举凡赠送小礼物、集点券、赠奖券等都非常流行与有效。(6)与其他企业合作做联合广告也是很有效果的方式。例如麦当劳与俏丽洗发精的联合广告即很成功。(7)社会爱心回馈活动、写作比赛、亲子活动、快乐家庭等顾客参与性的宣传与促销活动渐渐被快餐经营者所采用。(8)连锁店整体企业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必须藉公益性活动、体育赞助活动以及捐血活动等慈善活动达成。(9)动用新闻性、话题性的讯息来做“议论纷纷”的宣传,可吸引大众传播媒体的注意与免费的宣传报道。(10)由各家分店的小商圈行销策略中,可做定点行销与广告表示的模范。同时,针对各商店附近的商圈特性、人潮特性加强促销与推广的整体活动。
公共关系:麦当劳非常重视公共关系,大力在报纸上寻找刊登消息的机会,这些消息有的是由人力制造出来的微不足道的消息,有的则是精心设计,显示麦当劳威力的资料,如早年的“所使用的面粉已可填平大峡谷”、“所用的番茄酱已相当于密西西比河的水量”以及后来的“将所卖的汉堡包连接起来,可来回月球几次”等。麦当劳另一项着意塑造的则是麦当劳在汉堡包界的权威,如发表全国性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人平均一星期吃多少汉堡包――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好几位,连美国肉食协会都视这项资料为法典。
麦当劳还主动创造记者采访机会,参加公益活动,获得公众注意。在麦当劳的公关手册中,还提到在各个不同市场应采取的不同手段,如在以家庭为主的市场可将汉堡包所得捐给当地的学校做乐队制服,手册还指导加盟者如何争取报纸报道各店的活动,如何争取照片上报等。麦当劳每年捐出4%的营业所得,约5000万美元用于各项赞助活动,麦当劳总裁透纳曾说:“使我们的名字出现在公众面前,而创造一个足以抵消卖汉堡包的企业形象。我们的动机99%是商业性的。
在连锁店的公共关系中,社会关系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由于连锁店各分号一般以一定区域的居民为目标顾客,它便需要和所在地的政府、社会团体或单位以及全体居民保持和睦的关系,根据各分店附近的商圈特性,人潮特性制定公关策略。如麦当劳就要求各连锁店主参加当地的公益活动,如学校乐队,童子军医院等。坐落在北京王府井的麦当劳分店还组织员工打扫天安门附近的地面。麦当劳还专门设有“麦当劳叔叔之家”,大部分建于儿童医院附近,专门提供免费或低价的住宿环境,招待病童的父母。
另外,连锁店还需注意“公关危机”,公关危机是指突如其来的,对连锁店形象有破坏性作用的恶性事件。由于连锁店经营幅面广,各联号经营的环境千差万别,很有可能因一家连锁店发生公关失误而使整个连锁体系蒙上污秽,因而连锁店应及早预防,制定危机事件处理的基本对策,从而处变不惊,使恶性事态向良性转化。如麦当劳曾推出一种大号馅饼,起名为“1/4磅”,广告声名肉馅重量为1/4磅重,即4盎司。产品推出后公司的公共关系部门遇到了一大难题。原来美国农业部搞了一项正式调查,宣布这种馅饼中的含肉量从未超过3盎司。麦当劳自查后登报声名:此种产品所用肉馅,加工制作之前重量为4盎司,借此度过了信誉危机。
篇2:物流市场竞争特点分析2
物流市场竞争特点分析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日益融入WTO 体系,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必将在我国得到空前发展,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物流市场的不断扩大,物流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发展和建立强势的物流产业是各地方政府正努力追求的,但如何才能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物流体系,使其不仅能满足本地区经济对物流的需求,而且可以为更大的区域服务,甚至成为全国物流网络的枢纽,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动力。从近年来各地政府提出的各种“口号”来看,确实存在着“虚热”,存在着“盲目”,存在着“形式主义”的东西。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物流业的顺利发展。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区域物流存在和发展的规律,遵循这些客观规律。
关键词:物流市场,竞争特点,发展规律
随着中国加入WTO,不断开放国内市场,拥有雄厚资金、成熟管理模式的国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提高中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问题的关键。
一、我国物流业市场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服务业起步较晚,水平较低。许多企业是传统的储运企业转型而来, 功能单一,服务意识淡薄,技术设施落后,网络体系不健全,还未形成稳定的供应链。近几年,随着物流热升温,物流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北京市注册为“物流”的企业就有120多家,这个数比前几年的总和翻一翻;上海市截至去年底挂“物流”名称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国内形成了一批声誉、效益俱佳的专业物流公司,如深圳海福公司、珠海九川物流等。同时,物流企业的构成情况有了显著变化,除了传统企业转型而来外,还有外资企业,如深圳的新科安达,具有良好的管理水平,但人力成本较高;还有民营经济,如宝供物流,体制上有得天独厚优势,在管理和成本上也自有特点;,还有从大型企业分离出来的物流公司,如从美的集团分流出来的安得物流公司。这都为物流服务业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物流服务业十分发达的日本、欧美等国家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大。
二、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中国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但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步却比较晚。自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才开始加速,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国民财富的积累,伴随着这一过程,现代化物流企业也应运而生。物流作为一种服务性行业,其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物流业的现状是:世界物流业强手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物流管理观念落后;大多数企业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状态;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物流企业数量多、质量差、专业化程度低,物流业局部市场混乱;专业人才缺乏;重复建设和地方割据现象并存;信息化程度低。
(一)世界物流业强手纷纷抢滩中国市场
根据加入WTO时承诺,12月11日,我国正式对外商开放国际货运
代理企业的控股权。至此,在道路运输、货运代理、仓储、快递、辅助服务等物流领域涉及到的主要行业中,我均已按照WTO承诺对外商开放了控股权;而且,我国将于对外全面开放物流行业。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上的跨国物流公司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空运、速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UPS、TNT等;另一类则是以海运为主,逐步向综合物流发展的,以马士基和美集为代表。
(二)物流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处于商品匮乏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重生产经济通的传统观念,“只知交通运输,不如物流”。企业无论大小,从产、供、销到储存、加工、装卸搬运、包装、运输等,样样俱全,造成物流资源的极度分散与浪费。即使在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对物流的概念仍停留在运输和仓储的集成上,而忽略了物流服务这个企业越来越需要的方面,从而丧失了重要的高端市场。
(三)我国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状态
不同于国外已发展了半个世纪的现代物流业,我国物流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20世纪90年代始有较大发展。近几年虽然也涌现出了不少民营物流企业,但其规模较小,往往只在一个默写的地区提供有限的物流服务,对整体的物流市场带动作用有限。总之,不论是传统的国有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还是新型的民营物流企业,由于受到原来行业范围或地区范围的限制,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状态。
(四)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
由于我国过去实行计划经常体制,几乎每个工业企业都有仓库、车队,负责仓储、运输等业务。今天大多数企业仍然没有摈弃过去那种“五脏俱全”的粗放物流管理,还在自建物流体系。这种现象一方面导致许多企业物流费用占商品价格的比重较高;另一方面,致使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我国整体物流水平徘徊不前。目前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或合资企业。
(五)物流业陷入了局部的市场混乱之中
从业企业众多而繁杂,专业化程度不高,使得物流业陷入了局部的市场混乱之中,当前物流市场不规范的现象很多。铁路运输、海运和空运一般垄断程度较高;公路运输方面各运输公司的竞相压价,恶性竞争不但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同时也造成了超载和疲劳驾驶屡禁不止,使较为规范的物流公司受到了较大的主
场冲击。
(六)专业人才缺乏
据20我国各种物流专业教育规模在6.5万人左右,但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高达600多万人。同时,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也是需求日增,预计到,全面需要物流高级人才20万至30万。由于我国物流专业人才教育、职业培训及上岗资格培训没能普遍、有效地开展,导致当前物流人才奇缺,已成为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七)重复建设和地方割据现象并存
一方面有些企业盲目扩张自有物流经营范围;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又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缺乏全国范围内的大型物资流通。同时,管理混乱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也导致了国内物流产业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快速发展。
(八)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现代物流业是管理和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从基础应用层面上讲,有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GPS、条码、射频技术(RF);环境体系层面有电子数据交换(EDI);在作业管理层面有JIT技术;在销售时管理层面,有POS系统、有效客户信息反馈(ECR)、自动连续补货技术(ACEP)、速快响应(QR)等等。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科技含量低,直接导致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综上所述,我国物流企业的劣势十分明显。宏观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物流要素呈部门割据状态,全国统一的物流市场尚未完全形成;由于条块分割造成物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不够,导致物流无效作业环节增加,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快速市场反应能力。微观方面,物流企业自身缺乏战略意识,整体战略规划不理想,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十分落后。第一,物流动作需要一定的载体,我国的物流设施设备并不十分先进,却拥有丰富的资源,并且价格低廉;第二,物流的网络性极强,我国的物流企业经过长期的运作, 业务网络初具规模,且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这无疑提高了外资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门槛;第三,文化底蕴优势。国内物流企业更易于了解顾客的需求、行为方式与习惯,更容易形成供需双方的良好沟通,国外企业在这方面则需付出更多。
三、我国物流业战略选择
(一)战略选择的依据
1. 立足于我国物流企业的本上优势是战略选择的基础
首先,要进行物流资源的重新整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特别是那些与政府部门脱钩之后并入大型企业集团的物资供销企业,它们拥有专业化或行业经验,拥有商流和物流两种功能,拥有面向一个特定毛糙的业务网络,拥有良好的公共关系,应该充分利用的发挥其自身优势,参与供应链建设;其实,要发挥文化优势。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力与凝聚力,立足于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通过文化战略实现物流管理的共通、共融,应成为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物流企业的战略选择的基础之一。
2. 现代物流观和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是战略选择的指导思想
进行物流整体战略规划,建立系统化、规模化的物流管理新体制,减少流通环节成本,从物流环节中挖掘利润。目前很多商家都十分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想方设法从这两个环节中寻找利润,却对物流中潜在的利润视而不见。除了大多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物流认识不够、重视不够,一些主管部门也未能意识到物流管理对市场流通、经济繁荣所起的重要作用,导致物流管理在我国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阻碍了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提高。因此,进行战略选择必须树立现代物流观念,充分认识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二)可供物流企业选择的三种经营战略模式
3. 传统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
传统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是一种简单的物流动作模式,即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包一家或多家生产商或经销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以契约形式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保证自己拥有稳定的业务量。通过这种模式生产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降低了库存,甚至达到“零库存”,节约了物流成本,集中资金、设备于核心业务,提高了企业竞争力。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就是这种模式。
2.战略联盟型物流运作模式
战略联盟型物流运作模式就是运输、仓储、信息等经营者以契约形式结成战略联盟,相互协作形成第三方物流网络系统。这种模式比起第一种模式有两方面改善:首先系统中加入了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各成员以信息
为指导制定运营计划,在联盟内部实现了优化资源;同时信息平台可作为交易系统,完成产销双方的定单和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预定购买;其次,联盟内部各实体实行协作,某些票据联盟内部通用,可减少中间手续、提高效率,使得供应链衔接更顺畅。其缺陷是,联盟成员是合作伙伴关系,实行独立核算,彼此间服务租用,因此有时很难协调彼此的利益。因此,在彼此利益不一到致的情况下,使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受到一定的限制。
4. 综合物流运作模式
综合物流运作模式是组建物流公司或集团,组建相应职能部门,集成物流的多种功能,即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和其他一些物流的辅助功能,对上家生产商可提供产品代理、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家经销商可全权代理其配货送货业务,可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可以看出,综合物流动作模式大大扩展了物流服务范围。综合物流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根据我国的现状,可以有以下三种选择:
第一,由某一项目发展商投资新建或改造原有资源设备,完善综合物流设施,组织综合物流各职能部门。这种方案非常适合迫切需要转型的大型的运输、仓储企业,以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第二,由项目发展商收购一些小的仓储、运输企业以及一部分生产、销售企业原有的自备车辆和仓库,对其进行整编改造。据统计,企业自备车辆和仓库占全国物流设施的一半左右,如果能够对这一部分设施收编改造,可以直接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激活第三方物流市场;
第三,由原有的专项物流运营商以股分方式进行联合。这种方式初期投入资金少,组建周期短,参股的方式还可以避免联盟模式中存在的利益矛盾,更利于协作。同时,联合后各单项物流运营商还是致力于自己的专项,有利于发挥核心竞争力。
四、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与民展
中国物流市场在中国入世之后的竞争已经加剧。目前,国内物流业的老大中远集团正在完善在物流业的布局,据中远总裁魏家福日前透露,中国“全球以集装箱班轮为主的单元、国内以为货主提供门到门物流解决方案为主的物流单元,都已经完成,领导班子也已经确立。
(一)物流市场竞争的扩大、改变、创新
1. 竞争范围的扩大
(1)竞争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推动社会分工深化,信息技术发展为物流专业分工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物流活动从工商企业经营业务中分离出来,第三方、第四方以及物流与工商业同台竞争的多元化格局。
(2)竞争地域的全球化。生产的国际化带动物流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营销资源,建立全球供应链,必然对物流服务提出全球化的要求。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减少了物流活动的国际或区域限制,推动物流行业竞争朝全球化方向发展。
(3)竞争内容多样化。物流毛糙的竞争不仅仅反映在运输、仓储或包装等不同功能之间的单独竞争,而是体现为多少功能的综合竞争;不仅仅表现在物流活动过程的竞争,而是转化为物流服务的质量、水平、手段和程序等立体竞争;不单单停留在对市场和顾客的争夺,而进一步扩展到技术、信息、人才乃至于战略伙伴等多层竞争。
2. 竞争模式的改变
(1)竞争目的从追求市场份额转变为争夺顾客忠诚。随着物流行业竞争强度加剧,市场份额难以持久,顾客忠诚成为竞争目标。帕累托的“20:80”定律依然适用于物流行业,少数顾客构成主要利润来源,培育和保持这些顾客的忠诚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竞争重点从功能竞争转向过程竞争,从环节竞争发展到系统竞争。物流竞争地域的全球化和竞争手段的信息化,使得偏重某个物流功能或环节的传统竞争思维,既难以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也无法适应竞争目标的转变。
(3)竞争方式从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换。传统的价格竞争方式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信息技术降低了顾客搜寻和交易成本,经济全球化缩小了物流服务价格的国别差异价格竞争的效力和作用于趋于下降,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创新等非价格竞争成为主要竞争方式。
(4)竞争关系从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发展到既竞争又合作的对抗联合关系。物流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和全球化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服务能力、营销经验和风险承受等资源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竞争主体的多元化、竞争层面
的交融化和竞争内容的多样化导致物流企业之间犬牙交错的竞争格局,吸有与竞争手段建立战略联盟,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互动关系,追求“双赢”的竞争效要,方能更好满足顾客需求,有效应对竞争环境,实现企业竞争目标。
3. 竞争手段的创新
(1)从有形向无形转换。传统的物流竞争侧重于功能或环节的竞争,物流信息的分散和阻滞导致竞争手段集中于物流设施、运输工具、仓储设备和包装技术等有形部分。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和物流设施的完善,物流企业的竞争转向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物流流程、重组物流功能和协调物流环节,从而提高物流体系运作效率等领域,信息技术水平和协调管理能力等无形因素成为主要竞争手段。
(2)从单一竞争转向复合竞争。国际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单一的竞争手段既难以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也无法满足顾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呈现出多种促销方式并用,服务、价格和促销多种竞争手段组合的复合竞争态势。
(3)从依赖内部优势到内部优势和外部资源并重。传统竞争条件下,物流企业依赖的是内部优势,通过自身资源和能力的组合而展开竞争。但面对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和市场准入限制,物流企业仅仅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难以展开有效的竞争,只有综合运用经济、心理、政治和公关等各种因素,借助政府、社团、媒体和公众等多种力量,形成内部优势和外部力量的合力,才能打市场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二)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流园区的建设。物流园区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多种服务功能的新型物流业务载体,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组织物流活动。二是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欧洲物流协会专家认为,世界上各行业和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
(三)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
我国的物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取得一定成绩,货运业的设施、设备的保运力和作业能力增长较快。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物流服务主要还
处于较低水平的处理物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外企进入中国,物流需求越来越大,物流服务的竞争越来越强,中国物流通过选择模式来促进更好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紧迫。
有选择性地改造自理物流。自理物流的改造和发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企业自身而言,那些已经成为包袱的物流业务,完全可以由专业公司来更好地、成本更低地经营。而那些与自身业务关联性非常强、必须由自己来经营的物流业务,则必须考虑到如何以先进的物流管理观念、技术、硬件来降低成本、优化流程和供应链。
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我国物流市场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第三方物流将大有可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 物流业总体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毛糙竞争并不激烈,物流市场在较大程度上处于有待开发的状态。
第三方物流由于专业性强,因此它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满意率理应高于处理物流,但目前市场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自理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并无显著差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优势没有得到体现。需求都对服务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作业速度慢和物流信息不及时准确,其次是作业差错率高、动作成本高,第三方物流必须在细分这些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物流企业必须从提高动作质量、动作能力和降低物流成本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服务质量,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巩固现有市场,并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扩大市场空间。
不同的需求者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而即使是相同是需求者;其需求也是处于不断选择在动态变化之中的。而商业物流由于作业过程比较复杂,需求者的要求也很高,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难以进入该市场,但因为这类市场的合同期一般较长,市场相对稳定,所有具有网络优势的大中型物流企业通过调整服务内容和作业方式,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来争取部分市场也是可能的。
市场对现代物流所期望的作业内容同传统服务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单一服务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传统的物流企业必须在服务内容上进行拓展。同时,产品包装、流通加工、原材料质检、代为报关、代结贷款等方面也存在不小的市场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以有选择地增加这些业务功能,扩大增值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积极抢滩第四方物流。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外资物流业对我国物流来的挑战并不在于物流产业的基础性层面,而是在于第四方物流。应该说,从计划经济时代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用于物流硬件、仓储等基础性建设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庞大的,外资物流业进入我国之后短时间内是难以在基础建设方面取得相对于国内物流业的绝对优势的,并且这些外资企业也不愿意这样做,它们从战略上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以资本、人才的优势来整合已有的物流企业与物流资源。
大力推广绿色物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绿色物流应该是物流业的追求的一个方向。企业是物流动作链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作为绿色物流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它应该在输送过程、输送方式和中间商选择等方面积极保护环境,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政府必有从发生源规制、交通量规制和交通流规制等方面强化物流体制管理,构筑建立与发展绿色物流的框架;消费者要发挥督导绿色物流的动力作用,可以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可以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自律绿色物流管理,也可以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
结语:
有竞争才有生存,物流企业在做好自身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的基础上,应该把握先机,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声誉和人才、网络资源优势,规划完善的体制,使自身在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中更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方仲民.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2] 宋文官.物流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美)兰伯特等著.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中国物流网
篇3:长江航运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长江航运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一、长江航运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1984年长江港航分家以后,长江航运企业发展迅速,运力高速增长,竞争十分激烈.目前在长江航运管理部门登记在册的航运企业有4000多家,船舶4余艘,净载重吨745万吨.长江水系的水路货运量为1.86亿吨(1988年为2.84亿吨),间下降了34.5%.由于运力大于运量需求的情况持续存在,目前长江航运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如在重庆水运行业的66家企业中,盈利的`只有6家,盈利总额仅2100万元,而亏损企业达60家,亏损总额13486万元.在长江海事局去年8月下旬对“五省一市”的长江水域航行船舶进行的抽查中,80%以上船舶存在违章行为.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作 者:李运东 李长祁 作者单位: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武汉,430011 刊 名:中国水运 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 年,卷(期): “”(3) 分类号:F5 关键词:篇4:中国照明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一、全球照明行业概况
Freedonia调研数据显示,光源产品的全球需求预计将由的285亿美元上升至的390亿美元,意味着20至20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6%,光源产品得以广泛分销,其需求在美国、西欧、中国及日本依然居高不下。于底,预计这些国家及地区分别约占全球光源产品需求的13.2%、16.1%、18.9%及13.5%。
Freedonia预计年至年全球对光源产品的需求增加,主要归功于中国预计的消费增长,因为中国经济呈持续增长态势。中国对光源产品的需求从2007年的44亿美元增至20的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是10.8%。预计2014年的此需求将进一步增至82亿美元,年至 201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是8.7%。中国光源产品市场在全球光源产品市场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2007年至2014年,中国照明市场的增长率预计将高于全球增长率。中国光源产品行业占全球行业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从2007年的15.4%增至2014年的21%。二、中国照明产业概况
19到2009 年作为中国照明产业快速成长的黄金十年,产业规模得到最大化扩张,截止照明行业企业有一万多家(照明电器生产企业5000多家,灯具生产企业约3000 家,电光源企业约1000家,其余为电器附件、灯头灯座及专用材料生产企业),主要产品为电光源、灯具及电器附件,年销售额达到2300亿人民币,其中出口达到162亿美元,产品销售到世界170多个国家。节能灯、白炽灯等光源产品产量和出口世界第一,灯具产品的出口达到世界灯具贸易额的1/3。全球几乎所有知名的照明公司在中国采购产品或OEM生产,中国成为全球照明产品生产大国。在中国照明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国内照明企业的规模也同步扩大。21世纪初期,中国的照明企业产值达到亿元的企业寥寥无几,而目前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的的生产企业不胜枚举,十几亿产值以上的企业也有数十家。
三、产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在产业集群及集中度方面:
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照明产业得到进一步整合,目前已形成广东、浙江、江苏、福建、上海五大主要产区,五省市的企业数量达到业内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且产品类型在四省市中也各具特色,其中:
广东主要以室内照明灯具为主,装饰类灯具主要集中在中山古镇和东莞,古镇有企业近6000余家,以国内企业为主,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量达到60%以上,近几年出口量也在快速增长,东莞以港台企业为主,产品除供应国际市场,近几年也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并已初见成效,
广东其它地区如佛山地区、惠州等以光源、灯盘、支架、筒(射)灯具为主,在国内市场中份额占有较大比例。
浙江、江苏、上海主要以室外灯具和光源为主。产品的分布情况为道路灯具主要产区是浙江余姚梁弄镇和江苏高邮的送桥、郭集两镇。宁波地区主要以草坪、地埋、水下、庭院等户外装饰类灯具为主。上虞、临安、缙云主要以节能灯、环型灯、汽车灯灯为主。上海、江苏常州主要以投(泛)灯具、HID灯、电器附件等为主。
福建,主要是集中在厦门,产品以节能灯为主。
●在区域产业配套方面:
产业集群区域内特别是灯具类产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配套依存度非常高。
这阶段代表企业,灯具有雷士、欧普、三雄极光、燎原、中企等,灯饰有华艺、开元、宝辉、金达等,光源浙江阳光、厦门通士达、佛山照明、上海亚明等,规模及品牌企业已很多,不胜枚举。
四、行业总体市场竞争格局
中国照明行业高度分散。中国照明行业的主要国际品牌公司包括飞利浦、通用电气和欧司朗。根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的资料,目前中国有超过10,000家国内品牌公司,但于,前三家国内品牌公司的总销售额仅占中国照明产品总销售价值的2.5%左右,其中:
●总体市场竞争格局三个阵营:
●主要照明企业经营规模情况:《中国照明产业二十年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根据2009年在中国的销售收入统计,排名前五位的照明企业(包括国际品牌)分别为: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顺德华强本邦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振欣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
其中,2009年中国主要照明企业销售收入统计如下(含国际企业):
依据2009年销售收入,对中国前十大本土照明企业进行排序,不包含飞利浦、欧司朗等国际企业: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前十大本土照明企业的年增长率大于行业的平均增长率,预计这种势头在未来的几年内还将保持。篇5:WTO与中国会计服务市场竞争分析
中国已经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加入wto后,必然会给中国的各行业带来冲击,同时也会带来发展的机遇,会计行业也不例外。在wto框架下,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是一项服务部门国际化的综合性文件,其中会计服务是总协定的重要组成部分,gats规定了各成员国之间的服务贸易应遵循的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国民待遇原则等。根据这些基本原则要求,世界贸易组织专业技术服务工作组就有关会计执业、执照颁发要求和具体程序、资格要求、审批程序、技术标准、透明度要求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些规定的实施将逐步清除各成员国会计服务市场的进入壁垒,中国的国内会计服务市场将逐步走向国际化,市场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的竞争,无疑会更加激烈。
中国会计服务市场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会计服务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国现有各类型的会计师事务所6000多家,从业的注册会计师6万多人,全国多个县、市、区平均有各类会计师事务所2--3家。这个数量还在继续增加。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国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呈现出家数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基本特征,与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
1、发展历程短,事务所规模小。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起步较晚,从1981年1月第一家会计师务所成立,至今刚有的历史。在现存的事务所中,有64%是1990年以后成立的,51%是1993年成立,与国际知名会计公司上百年的发展历程相比,我们还处在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初级发展阶级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规模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业员少,截止各种从业人员仅13万人,而单美国就有30万人,每个事务所平均从业人员不足20人,人员在100人以上的屈指可数;二是业务收入少,我国年业务收入1千万无以上的事务所很少,而国际 “五大”会计公司每年收人超点是上亿元。仅安达信公司19%年在中国的业务总收入就为1亿美元。在19底的国际会计公司“top--40”的排名中,居于最末的“nacpaf”的年收入就已达1.15亿美元,从业人员1200余人。
2、业务单一,拓展能力不足。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审计和验资等法定业务,新的服务、咨询类等业务领域开拓缓慢,存在明显的业务单一缺陷。据统计,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鉴证业务收入占总业务收入的95%,而知名国际会计公司的咨询服务、税务筹划等非鉴证业务发展很快,这一块的业务收入已远远超过其总收入的半数以上。
3、人才结构不合理,职业道德低下,执业水平不高。在执业会计师队伍中60岁以上的就占了52%,40岁以下的仅占19%,年龄结构不合理。通过cpa考试进而执业的仅占33%,大学本科以上的注册会计师仅为17%,这与国外注册会计师队伍以中青年为骨干,60--70%以上为大学本科的年龄和学历结构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不够,难以迅速更新知识结构,普遍缺乏能承接跨国公司、境外上市、大集团等复杂业务的人才。从业人员的执业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普遍缺乏,职业道德低下,执业水平不高导致了一系列有损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形象的事件。如深圳原野案、长城机电案、海南新华案以及近年的银广夏等。使得我国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受到质疑,社会公信力较差。
篇6:市场竞争与反垄断
市场竞争与反垄断
内容提要:进一步开放政府垄断的行业和市场,扩大市场竞争的范围,在国家经济命脉部门实施大刀阔斧的结构性改革,不但有利于解决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的一些难题,而且对于形成健康的市场经济和廉洁高效的政府,从制度上消除腐败并以此凝聚民心,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当前,国民经济面临两个比较急迫的问题。第一,受到需求方面的严重制约,经济增长的速度减缓,对就业、收入和收入分配形势产生了持续的压力。第二,市场秩序混乱,妨碍社会公正的普遍实现,对人民群众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信念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能不能顺利解决两大问题,对于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解决上述两大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进-步开放政府垄断的行业和市场,扩大市场竞争的范围,在国家经济命脉部门实施大刀阔斧的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关键之举。
政府垄断国民经济的命脉部门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及其体制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最重要的是国家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向,在原先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之间、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市场竞争已经展开,按照价格机制配置的经济资源,其范围和深度都大大增加。我国各类经济主体凭借各自掌握的资源在市场上追逐收益、福利和利润,正在成为新的经济行为准则。
在新的形势下,政府垄断经营的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已经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市场经济。主要表现是,原来由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始享有决策自主权;在许多命脉部,独家国有公司垄断经营的格局正在变成数家国有公司之间的“寡头垄断竞争”:虽然还是政府定价为主,但是价格形成开始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在许多命脉产业的边缘地带和有关联的产业环节,非公有经济包括外资开始进入。所有这些,使得我国原先政府独家垄断经营的国民经济命脉部门开始发生了某些变化,在投融资和经营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特征。
但是,由于政府的行政性垄断没有得到根本消除,国民经济命脉部门呈现了一种“半行政、半市场化”的体制特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的严重障碍。无论政府垄断命脉行业和部门在过去有多么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实的状况要求我们不失时机地提出深化改革的任务。我们必须看到,打破政府行政垄断、在国民经济命脉部门开放市场竞争,不但有利于解决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的一些难题,而且对于形成健康的市场经济和廉洁高效的政府,从制度上消除腐败并以此凝聚民心,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
有必要指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要解决的破除行政垄断问题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垄断”不是同一个层次的问题。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形成市场的集中和垄断。欧美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法主要针对的是具有市场权力的私人公司,防止这些私人公司通过合并、杀价、价格联盟以及将在某一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扩大到其他市场等手段,损害消费者和小公司的利益,阻碍创新、服务质量改善和技术进步。对于发达国家实行反垄断法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关于反垄断法对市场竞争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加以密切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在从根本上解决政府行政垄断问题之前,中国不宜贸然照搬照抄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法,更不宜将两种不同性质的反垄断混为一谈。
也必须指出,当前和今后我国从制度上消除行政垄断命脉产业的根源,在实际操作中将不可避免地触犯相当一些部门的既得利益。这些既得利益,常常与“国家经济安全”、“意识形态”、“政府监管”、“公共利益”以及“国家竞争力”等等名目纠缠在一起,难以识别和区分。因此,破除政府垄断的体制改革,不是一件容易操作的事情。为此,有必要将改革目标的明确与实施的分步和渐进很好地结合起来。当前,应该从刺激投资的效果可能比较明显的基础产业部门开始,从中国加入WTO 协定已经做出承诺的领域入手。
一、我国“反垄断”实践的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
我国在国有经济改革、政企分开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进程中,早就遭遇了“国民经济命脉”部门的改革攻坚战。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就着手开放原来半军事化管理的民航业,实施独立核算的公司化经营,组织多家竞争,引进市场机制。90年代后,开始了电信和邮政体制的改革,并提出电力、高速公路和铁路投资和营运体制改革的新任务。根据已有的改革实践,以下概略地讨论我国在这些部门开放市场的经验和教训。
1、开放市场、引进竞争、打破垄断的基本方针
我国的基本经验是,以试验、探索、渐进的办法逐步证明原本国家垄断的命脉部门也是可以并应该打破垄断、引进竞争和开放市场的。在思想冲破禁锢的态势下,我们不难发现,各个基础设施部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经济特征,在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层次上引进市场竞争。以电信为例,早先的认识是增值业务可以开放竞争,但基础电信业务不适宜开放。但是,开放电信增值业务的良好效果鼓励我们探索开放基础电信业务的竞争,进而又探索开放基础通信网络的市场竞争。这表明,基本方针对头,就会产生逐步推进的力量。否则,全国六、七家电信营运商拥有独立网络、互相竞争又互联互通的格局,是不可能出现的。同样道理,航空、铁路、电力的市场开放,都是分层次、分环节展开的。
2、政企必须分离
国家垄断的实质是政府直接从事经营活动,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注意美国的管制改革的经验,而必须同时注意西欧国家改革国有化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的计划体制的“行政全能”特征,就是经济活动,特别是命脉部门的经济活动,已经高度行政化甚至军事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仅仅成立一些附属于政府管理部门的挂牌公司,断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公司与承担市场秩序管理的政府部门之间,有清楚的、制度性的界分。1993年我国政府决定成立联通公司来与中国电信开展竞争,方针是正确的,行动在全世界看也相当领先(其时,新加坡和香港还没有类似行动),但是,我国电信市场的竞争程度到年还远不尽人意。我国对原邮电部实施改革,电信重组的力度举世瞩目,表明政企分开对于打破原有的既得利益结构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政企分开为未来的市场秩序奠定了制度基础,防止政府的管理权力与市场利益搅在一起。
3、价格机制是关键
传统的观念把基础设施部门排除在市场竞争的体系之外,就是作为命脉部门的经济资源配置不应该以价格机制为归依。基础设施部门的供求远离市场竞价的基本原则,主要靠计划价格加数量配给来调节。结果,我国基础设施部门长期以来就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这实际上已经表明,用行政定价这样笨拙的办法,是不可能在技术变化加速、分工体系日益复杂的条件下,把基础部门与它们形形色色的“客户”有效连接起来。基础设施部门无疑是有特殊性的,但是,它并没有特殊到可以使价格机制失效。多方竞价的体制看起来很“乱”,但惟有如此,才能灵便地调节供求,适应技术和市场千变万化的需要。
4、开放市场与竞争主体的产权改革并举
在
任何行业里私人公司之间的竞争也会出现竞相杀价、争取顾客的行为。但是,一旦市场参与者的出价在边际上等于其经营成本时,在理论上这家公司就只好退出竞争,因为再低的价格就意味着“亏本”。在市场实践中,就表现为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收购缺乏进-步成本优势公司的资产,引发兼并。或者相对弱势的公司主动转业,另谋出路。这表明,公司资产的产权在市场活动中并不是无所谓的,而是竞争行为的约束。有效的产权制约不但引发有效的市场竞争,而且控制竞争的“度”,并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调整结构”。
国有公司的经营权在公司管理层,公司经营好坏与管理层和工人的利益直接相关(程度依改革的进度而定)。从这一点看,进入巾场竞争的国有公司与任何私人公司是类似的,都具有从事经营竞争的动力。但是,国有公司资产的“老板”是政府(并且分散由若干不同的政府部门按照等级制原则控制),远离市场,难以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决策要经过复杂的程序,并且政府工作人员与政府拥有资产的利害关系非常间接。-旦市场形势涉及资产的价值和安全,政府难以做出灵敏、快捷和合理的反应。在这样的约束条件下,才出现国有公司“杀价直至亏损”的行为,而政府不免在“行政定价的僵化”与“开放价格但国有资本大幅度亏损”这两极之间进退失据。
因此,“开放市场与产权改革”必须并举。这里所谓产权改革,就是变清一色的国有公司为股份化公司,而国家不但有必要出让、转售一部分国有股权,而且要考虑出售控股权,甚至全部股权,主动变成小股东或者全面退出。否则不可能从制度上解决上述矛盾。至于是否叫“私有化”,是一个综合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考虑的词汇选择问题,与我们这里讨论的经济行为的约束和逻辑没有任何实质关系。
5、在改革中兼顾投资人、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在基础设施部门开放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要在动态中兼顾投资人、经营公司和市场消费者的利益,保证协调发展,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投资人包括政府和非国有的境内外各种资本主体。我国的经验是,政府必须取改善基础设施产业整体投资环境的立场,而不是取仅仅保证政府投资最大回报的立场。政府只有保护所有投资人的利益,才能保护自己作为部分投资人的利益。另外,当代世界强国的政府都是靠税收过日子,没有一个靠政府投资的资本收益过日子。政府靠投资取利,或者把政府资本的赢利目标放在首位,与民争利、破坏市场秩序、动摇民间投资信心,从长远经济增长来看,一定得不偿失。
境内外私人资本投资到原本政府垄断的产业部门,有复杂的动机和预期。中国的经验是,香港,甚至欧美主流资本市场都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将政府公司的市场垄断权作为投资的目标,并期望借此分享高额的行政垄断租金。但是,一旦政府政策调整,加大市场的开放程度,改变定价政策,原先可预期的垄断公司的高额利润就可能在竞争中烟消云散。就是说,这类投资人除了承担一般的风险,还要承担一项特别的“触礁风险”:他们在做投资的决策时,预期有一大片肥水(垄断利润)将流进他们的腰包,但是等到投资到位以后,不但肥水消失,而且水落石出,使得他们的投资“触礁”。
在一个基本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触礁风险”难以避免,如何应对就值得认真研究。矛盾在于,如果强调“投资风险自负”原则,不但容易引发二级市场的股价震荡,而且增加投资人对未来的疑虑;如果“迁就”投资人分享垄断利润的预期,放缓基础设施产业开放市场的步伐,势必抑制市场需求的扩张和消费者利益。我国手机“双向收费”政策的调整引起的香港股市动荡以及后来的“套餐计划”调整了公司、投资人和客户之间的利益,是处理“触礁风险”的一个重要案例。这里最重要的教训是只能在开放市场的总政策下兼顾各方利益。为了矫正预期的偏差,政府应该对基础设施部门的市场开放,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像WTO 协定一样,事先公布开放市场的大致步骤和时间表,引导各方建立“市场总要逐步开放”的合理预期,并可根据政策实施的时间表来盘算各自的利益和选择策略。如果时间进程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调整,比如开放的步骤加快或开放力度加大,就应该考虑像新加坡和香港政府提前开放电信市场时的做法一样,给予公司及其投资人适当的财务补助,减少其“触礁损失”。
6、逐步改变政府的工作重点
在基础设施产业开放市场竞争的每一个发展阶段,政府的作用都不尽相同。我国在这方面的主要经验是,政府审时度势,确定不同阶段的不同工作重点,尽最大努力消除行政惯性和利益惯性的不利影响。同时要不断适应变化的形势要求,改变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干部配备和对政府官员的素质要求。
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实际做法是政府包办命脉部门的投资和营运,所以,要开放这些关键产业部门,非由政府来充当“第一推动力”不可。我国民航、电信体制已经发生的改革,铁路等部门正在酝酿的改革,无一不是由政府主动发动的。经验表明,一个具有改革开放意识的中央政府可以凭借其权威大大节约解放思想、提高共识、采取实际行动(而不是空发议论)的成本。中央政府开放市场的坚定决心和意图,是调动各方积极力量的.基础。
在一个产业部门由一家国有公司独家垄断的局面被打破之后,政府要主动考虑放开对价格的行政管制。必须明确,价格竞争是全部市场竞争的基础;允许数家公司彼此竞争经营、又由政府对定价机制实行行政性的审批和管制,是不可能收到按照经济合理原则配置资源的效果的。对于开放价格后可能引起的企业亏损,甚至行业亏损,要有清醒的认识,进一步通过增强企业的资产产权约束、加强市场重组来解决问题,而不要退回到政府控制价格的老路上去。随着经营职能向竞争的经营公司的转移,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转向对公司行为的监督和管理。重要的是,无论是关于公司资质的事先控制和事后监督,要逐步减少行政审批的范围。
经验还表明,仅仅有中央政府开放市场的战略决心,没有相关政府部门的具体部署、落实细节并解决转型中无数具体问题,开放市场的大政方针是不可能自动得到贯彻的。但是,主管部门多年的行政惯性以及管制权力在市场条件下的“货币化”,甚至“资本化”趋向,容易形成严重的障碍。为此,在开放大产业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在政府系统强调政治纪律、强调令行禁止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必须按照“政企分开”的总方针,坚决要求一切政府管制部门与所管制行业的任何企业实行人财物完全脱钩。政府和政府部门从一切直接的市场活动退出,是政府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也是消除转型时期腐败的重要措施。
政府部门的设置以及文官的素质要求必须随命脉产业部门的市场开放而变化。总的趋势是,直接控制产业活动具体经营目标和经营行为的政府机构要逐步缩小直至完全消亡,而监督产业部门和企业活动是否符合由法律界定的抽象规则的政府部门要逐步增加和加强。为此,必须适时调整相关部门官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熟知产业部门技术经济、具有“动手能力”的干部要转向企业去工作,而需要更多具有监督能力、具有相关抽象规则知识的官员到政府监管部门工作。必须理解,在政府部门集中了大量具有工程专业背景的干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色。在开放市场、政府改变职能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更多经过法律专业训练的专家到政府
部门工作。
二、“反垄断”政策面临的主要选择和约束
1、开放市场的总框架
在加入WTO 的谈判和协议中,关于开放我国基础设施部门市场竞争的问题,事实上已经破题。为此,总的说来不必另起炉灶,单独确定“反垄断”的经济纲领。但是,对外市场开放引起的既得利益的重大调整,有可能激发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酿成某种复杂局面。对此,我们有必要加以防范,建议近期要适当强调“对内开放”。所谓对内开放,就是那些长期由政府以国有经济形式垄断的产业部门和市场对国内非国有经济成分开放。对内开放的程度,拟等于或者高于中国在WTO 协议中承诺的对外开放的程度。
在实施对内扩大市场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大力借鉴、照搬我国加入WTO 过程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对内开放必须有坚强的政治领导。如同改革开放、加入WTO 等重大决策一样,扩大对内开放市场先要有关于我国和世界大势的战略判断。必须由战略判断来指导战术细节的选择,而不能颠倒过来,由操作细节来决定选择大政方针。特别要防止各种局部的既得利益的考虑与纷繁的“专家意见分歧”绞在一起,失去对大机会和大趋势的把握。
2、明确政府退出市场的顺序
在各大产业部门,政府退出的具体步骤各不相同,但是根据已有的国际国内经验,可以确定如下一般顺序:(1)充当开放市场的第一推动力,实行政企分开,组建数家竞争性公司;(2)从行政定价转向市场定价(3)进一步加大市场准入的力度,特别是消除市场准入方面的所有制歧视;(4)政府转向无所有权歧视的经营公司的资质管理、牌照管理和行为监督;(5)培育多种非政府管制的控制机制,包括竞争者的互相监督、行业自律、消费者及其组织的监督、舆论监督等等,逐步减轻政府管理市场的行政负荷;(6)加强法治意识和实践,使我国历史上的“民举官纠”传统,在现代民商法的轨道上得到发扬光大。
3、考虑多种市场准入的形式
民航可以组建数家彼此竞争的营运公司,电信可以形成并行的基本网络,但是机场、铁路和编组站以及电力的传输网怎样“数家竞争”,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经验看,我国可以更多地考虑多种市场准入的方式。主要是:
替代竞争。比如所有运输工具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替代,因此,看起来只有“一个”的铁路网,事实上与公路、航空、水运等一样,也是有竞争对手的。消除对“替代服务”的限制,将各类交通手段之间方便地连接起来,可以消除和减轻“独家”的垄断行为。
投标性竞争。对于替代效果相对很弱的产业,例如电力传输网,可以考虑“多家投标进入”的竞争。就是说,电力网是只有一个,但是谁获取经营权是可以数家竞争的。独家的“在位营运商”因为迫于潜在竞标者的压力,其行为与永久性的独家垄断商的行为是不同的。当然,投票程序、中标原则和标期的设计要经过很好的论证。
在法律上开放准入。这种模式的含义是,法律并不禁止多家进入,只是因为新进入者要支付庞大的沉没成本,所以假设预期的收益抵不过成本,市场上就没有第二家竞争公司。这种模式与在法律上只准一家垄断的模式差别在于对在位商构成潜在竞争压力,一旦在位垄断商价高质次达到一定限度,潜在进入的预期收益将上升,竞争就从潜在的状态转变为现实。
4、政府管制机构的管理范围逐步扩大,管制的重点逐步缩小
为了充分发挥替代竞争的作用,政府管制部门的设置要逐步超越按照计划管理产业生产时代的界线,例如,对航空、铁路、高速公路、水运等各式交通的分别管制,要逐步被对整个交通部门的综合管制代替。后者不但要处理每个交通市场开放的个性问题,还要监管各个交通市场之间妨碍替代性竞争的那些行为。又如,在电信与电视传播之间,各种能源市场之间,都有替代性竞争的可能性存在,要跨越目前政府部门的设置,加以综合管理和利用。但是,政府对大交通市场、大通信市场以及大能源市场的管理,重点却越来越集中,就是从直接的市场准入审批和价格管制退向管理竞争者资质、依法监督行为。
5、逐步扩大法院对市场管制的介入
为了更有效地妥善处理基础产业市场里的各种利益矛盾,要把目前“政府管制部门对应被管制市场和企业”这样单一的“上下垂直关系”,逐步改成更多样化的产业利益纠纷的解决机制,形成包括行政管制、法院裁决、市场自组织的仲裁,以及庭外和解等多种方式在内的复合体系,提高信息交流和处理的质量,防止矛盾的积累和问题的拖延,加强对权力的制衡,增加利益协调的程序性权威。为此,建议考虑在相关法规修订、重立的过程中,增加设置专业的市场法庭,比如通信市场法庭、能源市场法庭、交通市场法庭,专门受理这些市场管制中发生的政府管制部门与公司和消费者在管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矛盾,既限制行政管制的权力、防止管制权力的滥用,也减轻行政管制的负荷和压力,为管制消亡准备条件。
6、为市场重组留有空间
基础设施行业的竞争局面一旦形成,要因势利导,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必要明确,政府为了形成竞争性的市场,可以组建若干家经营性公司。但是,多家竞争的公司一旦组建,特别是相继进入资本市场之后,进一步的重组(包括分拆与合并)可能成为一项常规事件,要随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完全要政府来定夺公司的进一步重组,可能让政府的决策负担过于沉重,又容易导致过大的风险。因此,在这件事情上,政府应该“善始”,却不一定“善终”。要更多地按照公司法和其他市场法规,将基础产业市场的重组交给市场去解决。以民航、电信为例,因为开放市场竞争的尝试较早,现存的市场结构、公司定位包括业务划分,都要不断随市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完全指望靠政府的行政命令来完成全部重组。
7、调整国有资产存量来补偿“触礁损失”
制定一个对内对外开放市场的时间表,有助于建立投资人、营运公司和消费者对未来变化的合理预期,有助于持续融资。但是,未来经济局面的变动包含许多变数,其中一部分不完全取决于政府的控制。一旦情况变化,对各方预期的利益可能发生重大影响。为此,按照国际经验,要建立必要的财务补偿机制。由于开放市场是全社会收益的事项,由此发生的费用一般要由政府的财政来担负。但是,在政府财力不宽余的时候,或者需要补偿的金额超过政府财力,就会发生“承诺无法兑现”的问题。
考虑到我国的特殊情况,即命脉部门的大公司全部为政府所有或控股,因此,我国有条件考虑通过国有资产存量的调节,保证各项承诺的兑现,向有关方面提供减少“触礁成本”的补偿。以我国移动电信为例,手机“双改单”收费政策引发境外投资人抛售,可以在政策出台时,配合宣布公司将消除一部分国有股权以增大非国有投资人持股比例,作为新政策可能带给老投资人触礁风险的补偿。很清楚,存量补偿与财政现金补偿的性质是一样的。但是,对新老投资人而言,国有股资产主动消股可能是更大的利好消息,因为这表明政府股本退出的另外一种形式。
篇7:市场竞争策略忠告
1 不能将价格竞争搞成企业的
价格竞争策略是产品差异化战略的一种,但它仅仅属于产品的外延差异,而不是质量、特色等内延差异,这一战略只能是一种备选战略,只能是短时期战略,或具有特定目的战略,是力量特别悬殊的两个竞争者之间强者选择的战略。价格下降空间总是有限的,过分强调价格,会使消费者忽视产品内延的差异,可能导致一降再降,直降到企业失去承受力,因此,这种战略是不能轻易采用的。
2 10%与50%的辩证关系
如果一个市场容量是100万,你的企业在中间占了50%,也才50万,而另一个市场容量为1000万,你的企业在中间占10%,则是100万,舍谁取谁是很明显的。
企业之间竞争的同时也存在协同作战,共同把蛋糕做大再去分享,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3 竞争效果的定义是大家都活得更好
对竞争效果的定义,一定不能是你死我活,而应该是大家都活得更好。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加深,科技发展的加快,要想独自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企业,最终反而生存不下去。新世纪的竞争理念是协作竞争、合作竞争,是牵起手来的竞争。
4 宽容也是一种竞争策略
在一个行业中,不能容忍的常常是排在行业前面的领导型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常常是稍有风吹草动就大动干戈,比如一看到新加入者进来就降价,看到别的企业搞技术开发,自己就加大投入想把人家吓跑。事实上,宽容有时也是一种战略。如果新加入者能共同把市场做大,为什么不宽容呢?如果搞技术开发的企业能促使整个行业进步,有什么不可以呢?
摘自《打造年薪100万的营销总监》,秦爱逊/编著,电子书下载。
篇8:手机市场竞争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为手机销售商和手机制造商提供参考,同时为大学生对手机消费市场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调查对象:在校生
(三)调查程序:
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内容;
2.进行网络聊天调查。随机和各大学的学生相互聊天并让他们填写调查表;
3.根据回收网络问卷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样本的购买场所、价格及牌子、月消费分布状况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数字特征,推断大学生总体手机月消费分布的相应参数;
(2)根据各个同学对手机功能的不同要求,对手机市场进行分析;
二、问卷设计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
打扰一下,帮我填一个表可以吗?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对手机消费的需求,我特地展开了此次的调查活动,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帮我完成这份市场调查,将您的选项填入括号中。
1.您目前拥有手机吗?()
a.有b.没有
2.您的手机牌子是什么?
a.诺基亚b.摩托罗拉c.三星d.索尼爱立信 e.cectf.夏新g.其他()
3.您购买手机的场所是?
a.商场b.专卖店c.网上订购d.其他()
4.您喜欢的手机牌子是什么?
a.安卓b.苹果c.三星d.其他( )
5.购买手机,您认为合适的价位是多少?
a.500—1000元b.1000—1500元c.1500—XX元d..XX元以上
6.您购买手机的主要用途是用来什么?
a.发短信 b.打电话 c.打游戏 d.其他
7.您购买手机首先考虑的问题是?
a.外形 b.功能 c.价格 d.品牌 e.其他
8.若您要更换手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您最想使用下列哪种类型的手机:
a.智能手机 b.拍照手机 c.音乐手机 d.普通手机
9.您的手机主要用来?
a.打电话b.发信息c.玩游戏 d.上网
10.您现在或曾经使用哪些手机功能?
a.文字短信 b.彩信 c.手机摄影d.无线上网 e.下载游戏 f.ems
11.您将来会尝试使用哪些手机业务与手机功能?
a.文字短信 b.彩信 c.彩铃 d.手机广播信息 e.手机摄影 f.手机报纸 g.手机小说 h.手机电影/电视 i.游戏 k.gprs l.手机交友
12.您觉得手机对你的生活来说:
a.很重要b.比较重要c.一般d.比较不重要e.一点都不重要
13.您作为顾客,希不希望厂家配送配套的手机套、手机链?
a.希望b.不希望
14.您希望手机厂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a.校内维修 b.学生专卖店 c.手机专卖店
15.请简单描述您理想中的手机
第二部分数据分析
根据以上整理的数据,我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学生手机市场是个很广阔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一)根据学生手机市场份额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在学生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学生市场份额偏高的品牌有诺基亚36%、摩托罗拉18%、三星25%等,这几个品牌无一例外都是主要以低端机冲击市场,目前国产品牌在学生市场中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二)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
作为学生我对这个群体做了一些了解,对于我们共同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手机市场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发产品或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手段,才能够抢占市场。下面我们就来对学生群体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
1)没有经济收入;
2)追逐时尚、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和注重个性张扬;
4)学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间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同学、朋友的影响。
5)品牌意识强烈,喜爱名牌产品;
(三)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准则和特点
通过调查大学生购买手机主要考虑因素是时尚个性化款式、功能、价格、品牌等,这也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准则。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占65%;但大学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50%;其次看重的是价格,而较少看重的是品牌,看来现在的大学生还是比较看重实际的。
学生购买手机的特点主要有:
1、选购要求为时尚、实用和低价
要大部分学生来选购自己真正喜欢的手机是不现实的,所以学生手机族只有委屈一下自己,主要把眼光放在了低价位而且有时尚感、造型好看具有较好功能的手机上。既要时尚、实用又要便宜,对于手机和学生来说,这种条件的筛选都是极为苛刻的,要求在各个方面寻求最佳结合点。
2、由于方便而购买手机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用人单位联系。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据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手机族的父母均持肯定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学生购买手机行为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部分大四的学生怕漏过任何招聘信息的压力,也推动了此种购买动机的产生。
但是学生在选购手机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手机的使用是否方便这一方面,如手机的菜单是否方便简单,手机的功能是否全面、方便实用等。
★ 计划书应该怎么写
★ 策划书的撰写
【市场竞争分析怎么写(精选8篇)】相关文章:
如何才能写一份合格的商业计划书2023-05-30
如何写商业投资计划书2022-08-03
策划书该怎样写2023-05-30
优秀创业计划书写作指南2022-10-13
什么样的员工会写商业计划书2022-08-18
高质量商业计划书2023-06-15
如何撰写商业计划2022-07-29
健身馆商业计划书2022-08-27
尔雅商业计划书摘要2022-10-14
创业者该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