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考研

时间:2023-06-19 08:24:4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考研(共7篇)由网友“seven”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考研,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考研

篇1: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考研

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考研

自己今年能考上研,自然是十分开心。因为之前也从论坛上得到许多帮助,所以之前就下定决心,如果考上了,一定尽我所能写点经验,希望能帮助后来的考生,就想前辈们写的帖子对我的帮助一样。让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继续一年年传递下去!

政治这门我考得不怎么样,可能就是不爱好好背书吧,分数是过了,就是不高。不过,作为过来人也是有一些经验教训的。

我高中读得文科,哲学部分学得不错,刚好这部分也是重理解而不是记忆,所以问题不大。政治里面,经济部分和哲学部分重在理解的我都还可以,问题都是出在近代史和毛中特T.T。我从前人那里学到的经验就是,文科生,九月份开始看政治就可以了。所以我就是从九月份才开始看。但是事实证明,对我而言九月开始其实比较晚。我当时计划一天看一章,做一章的练习,当然,全部都是选择题。可是这样下来全部看完已经十月中旬了。再加上一开始看政治真的很痛苦,感觉要逼着自己才能看得下去,因为,那种枯燥内容看起来真是太难受了。反正对于我而言很难受,尤其是内心很难说服自己学这个东西对自己日后有用,大家都知道考政治是个形式,所以本身就缺点儿动力的感觉。

总之我看得很慢。大致上是第一遍,细看一章一章的内容,然后做一章一章的练习题,什么XXX题之类的,盗版就行了,正版太不划算。做题的时候,最好不翻书,做完以后把错题在书上找到对应位置做个记号。我当时是看第二遍之前先上了个政治强化班。所以这个也耽误了些时间。关于报政治班,我个人的意见是,善于自学的人不需要,自制力和自觉性都不行的人……就报一个吧。反正我自己对着那么厚那么大一本大纲解析看起来真的毫无重点的感觉。强化班其实是对大册子的一种梳理,然后划出你需要重点看和重点背的东西。

这个对我而言很重要,我上完了政治班,又根据老师们划的重点,把之前做错的题目看了一遍。其实如果是这样下来,我应该可以复习得扎实一点儿。可是半途中我之前做了一半的张俊芳的2000题和一大摞复习的书放在图书馆结果弄丢了,郁闷得我呀,然后又买了一本陈先奎的几千题来做,做了一小半,又被政治班的徐之明洗脑,买了他的梯度训练回来做。不过最后我算是坚持做完梯度训练。因为老是换书,所以没能坚持看之前错题的习惯,导致后来每背一章,又得重新做一章新的选择题。做题效用降低很多。

另外呢,全部背完,再回头会发现前面的都忘光光了,必须再来一遍。可是再背第二遍一来时间很紧,二来就没时间去看大题和各个地方出的预测卷,所以总之我背得很浮躁。这里希望提醒效率不高记性也不好的考生,有时间暑假就看政治吧,先细看,做选择题,然后九月份开始看第二遍,再做一遍题,然后立马开始背,背完一章就看一章自己做错过的题,不能松懈,然后再背第二遍。这之后差不多就没多少时间,需要再冲刺的时候,买回来各个老师出的最后几套题,以及人大的20天20题,琢磨大题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当然也要背背觉得有代表性的大题的答案。

按我这样的安排,看上去似乎花在政治上要特别多的时间,不过如果一开始能弄得越扎实,后面需要的时间就越少。对于那些学校效率高,记忆力又好的人而且是文科的人,建议自己调整个更简洁的办法。

完全死记硬背确实是行不通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对一些细节知识记忆准确,这样选择题才会保住30分以上,我就是因为细节记忆失败,选择题丢分太多。因为感觉自己大题答得很多很在点的,刚好几道题都在预测题上碰到了。思修应该是得分的题,结果我思修的选择题居然错了好几个,是个大教训。而且碰到做过的一道多选题,也因为记不清楚,又一次做错,总之是损失惨重呢。

关于选择什么做参考书,我感觉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毕竟光选择题就做了好几本。客观地说,我最喜欢最后买的那本徐之明的梯度训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它是我买的三本书中唯一的正版,印刷纸张感觉比较好,然后那种超纲的选择题也不多,陈先奎和张俊芳的超纲题目比较多,因为据说是按照以前的考试大纲编写,所以出题出得非常细,细到现在的解析都没有的内容它都有。但我并不是给徐之明做广告哈,毕竟他的`书最贵,其实这样的书,任选一本做,都够用了,只要你真正做透,吃透它。超纲的可以不管,但能在书中找到的对应的内容,就要记熟。

选择题的几千题搞定之后,基本上就到后期了,这个时候就要买各个名师出的预测卷,因为蒋中挺前年押到一个很准的题目,所以去年他的预测卷更火了,我买了蒋中挺的最后五套卷子,任汝芬的最后十套(这人预测这么多押不中多丢人),还有徐之明的,以及人手一本的20天20题。前面说过因为我自己的安排不恰当,后期时间不足,所以我真正做熟的就是蒋中挺的,任汝芬和徐之明只是大致看了下,做了一下徐之明的选择题,任汝芬的根本没时间做了。事实证明我还挺运气,好几道题今年都预测到了。可能是今年的命题趋势明显,最瞩目的话题就那么几个,十七大呀,辛亥革命1呀,食品安全问题呀什么的。虽然我没做徐和任的大题,不过我有看一下他们的大题内容,貌似也很有一些和蒋中挺预测选择的材料差不多,几套卷子里都有。

预测题里的选择题,能拿到30+的分,总分过60应该是可以的。你要确保自己再次碰到,不会做错就OK。然后大题,有空的话,能多背几道题,就多背几道吧。至少背透一个人的题目。能把20天20题背透也好,毕竟这个很全面。我开始背书是十一月中旬,也有点晚了,完全忘记我自己记性多么差。所以第一遍背完就十二月下旬了,当时人都有些慌慌张张,导致20T20T没背,买的任汝芬的题完全没做。都是翻了下。我赞同那些培训班老师说的政治需要理解,但是说什么理解了一定都会做那绝对不靠谱。里面只有很小一部分比例是仅靠理解就能把题目做对的,对我而言就是经济和哲学部分。所以从上考场到学校的分数线出来,我的心情都很忐忑,很怕自己因为公共课分数不够而进不了复试。所以即便是为了自己心安,大家也要能多背背就多背背。当然,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说实话,准备考研期间,能有好心态太重要了,尤其是对待这门让人无奈科目,重在坚持,重在信念,希望大家加油,希望我的经验对大家有用。就是感觉自己写的太晚了。

篇2: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考研经验

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这事吧,感觉已经离我远去了,就好像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现在讲讲自己的考研感想和准备的过程,与考华师外院的学弟学妹们共勉。

其实考研这个想法要追溯到高中时代,那是完全不知道研究生为何物,只知道我想要学习好多好多的知识。到了大二才真正开始关注考研的事情,那时寝室里没有电脑,很多关于考研的东西是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看来的,那时向往的是上外和复旦,那时有点肆无忌惮,不计后果。大三下学期,在华师和上外这两所学校中犹豫不决,最后梦想战胜了理智,我选择了上外。我怀念那次准备考研的过程,完全就是为了自己的梦而努力,怀念的是那时的纯粹。虽然最后没能考上,我一点也不后悔,即使败了,那也是我宝贵的经历。

这次选择考华师,因为华师外院有实力,也因为我想考上,不想再经历第三次考研。说实话,我讨厌考试,特别是强制性的考试,比如政治。感觉这次复习比较被动,可能是因为太想考上了吧,感觉自己被一股力量驱使这往前走,想停下来也不行,十分讨厌这种状态,讨厌被控制。感想就说到这里,下面重点说复习嘿嘿。

初试

这次考研是从7月开始准备的,暑假在家里主要是把日语拿出来复习了。好久没看,忘得差不多了,假期主要是休息,因此看完了初级上和一半初级下。英语方面没有特别训练。每天在bbc的网站上听新闻,下了几个英文电影的剧本,权当热身运动吧。可以说整个暑假都是悠闲的复习。

新学期开学了才开始正式复习,学校9月11号才上课,新的.学期有好些东西要准备,十一的时候BF来看我,事情很多。所以事实上十一过完了才安下心来好好学习。但是我这人爱好太多,冷不丁就走神了,整个考研过程也是我和音乐、小说、电影、还有闲逛斗争的过程。大家千万不要学我,适当的放松是应该的,但是像我这样一走神就是一两个星期就不好了。

我一直都在强调,华师的初试特别注重基础。基础这东西有点无形,并不是说看了某一本书就能有很大的提高,这是个积累的问题,而且是个长期积累的问题,让人不太好准备。幸好我一直都喜欢英语,从一上大学开始就没有给自己玩乐的机会,因为很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我的整个大学时代好像基本都在学习,学得好不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虽然自己学得远远不够,但觉得自己的基础还说得过去,跟积累有关吧。

华师的初试分为基础英语、翻译与写作。这两张试卷其实都是考基础,基础英语就不用说了,就是考基本功。翻译与写作是建立在基础只上的,基础好了,自然就好了。打基础是人让人郁闷的过程,因为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很茫然,大家一定要坚持。关于基础,我建议大家把听说读写译结合起来。

虽然初试不考听力,可是这5个环节相互作用,练习听力和阅读是个输入的过程,有了这个输入的过程才有可能有说写译这三个输出的过程。我建议大家练习听力的时候采取听写的方法,一边听一遍写,把每一个词都写下来,写完了再对答案。每天大概坚持30-45分钟,不仅练习了听力,顺便还可以学到很多单词和句子的表达,效果不错哟。

基础英语没有参考书,但我自己还是把《新编英语教程》7、8册做为早读的材料练习语感。这块的练习我基本没怎么做,主要是靠平时的积累。如果大家有决心的话,可以每天选择课文里的一小段来背诵。背诵是笨方法,但是是学外语最好的方法,口语和表达都能练习。我曾经背过一两篇课文,几首短诗歌,感觉挺有用,可惜没有坚持下去。

阅读的话,速度和理解都很重要。每天英语报还有杂志都是必看的,虽然21century和《英语学习》都显得简单,但实在没有找到更好的阅读材料。阅读一些原著小说也行,可是时间不好控制,还是报纸和杂志文章比较适合训练。读的时候不要逐字逐句的读,影响速度,遇到生词如果影响理解可以先做记好,整片文章读完了在查字典,最好是看英文解释。网上有各大国外报纸的网站,但是我不习惯对着电脑看太长的东西。如果有条件,每天上网浏览30-60分钟外国报纸网站其实也不错哦。再就是考前找雅思阅读来训练训练,在规定时间内一定要做完,考试是应该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我觉得那个没有选项的完形填空比较难,这个我找的是人事部的笔译考试综合能力测试里面的练习来做的。这题主要考的是句子的连接和结构。比如说代词还有介词的限界和搭配。少数几个空是根据短文的内容写词。还好今年考的不算难。

翻译和写作本来就是是我的弱项,练习也不够充分,没考好的。这个也没啥多说的。就是要多练,建议大家每天坚持练习汉英和英汉翻译各一篇。两本参考书其实还挺好,特别是那本汉英翻译的,认真看看,对于哪些例句,不要光看,一边看一边做,看看自己翻译的书上的有啥不一样。翻译练习是很枯燥的,特别是一对答案,发现自己的译文简直惨不忍睹,这时候最郁闷了。大家一定要坚持,翻译练习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如果坚持下去真的会有很大的提高。坚持坚持再坚持。

篇3: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经验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经验分享

好多同学都在联系让介绍介绍考研经验什么的,其实想想自己一路浑浑噩噩走来没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但这话肯定没人信的,就像我们当年一样不信我们得学长学姐。跟几个同学聊了几句,后来干脆找个时间写出一点儿感悟和经历,发到这里来与大家分享。

先说说背景,相信不少同学都曾经各种问题各种不同的纠结过。其实,我开始准备的是武大,珞珈山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象牙塔。高考本以为唾手可得,不料大意失荆州,那时还是估分填志愿,浑浑噩噩地填报了南师却不经意间在朋友圈创造了一段历史性的佳话,第一专业财管隶属金陵女子学院,限招女生,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校内专业调剂,于是一批第五志愿被河师大外国语学院补录,算是犬落平阳,至少我一直是这样以为。小学到高中,没有走回头路的习惯,于是果断背上行囊去了北方,在所谓的卫水之滨太行山下踩满了我的一直未变的大脚印。所以考研,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候就有的决定,那个暑假,在武汉突然就有了回到这里的冲动。

一直很喜欢区域发展研究,也很喜欢城市规划,加之遥想当年地理也曾侥幸考过全校第一,于是果断定位了人文地理。另外大学没有好好学高数,正好武大华师都不考数学。如很多同学一样,大三上学期便心急火燎买了武大的参考书, 然而四月份得知武大资环院的研究生不论是人文、自然还是GIS都只跟着导师做遥感。个人觉得,遥感虽陌生,但时间充足,最多半年也能搞定,可是这毕竟与我的兴趣志向背道而驰。况且武大虽好,但人文与华师实力相去千里(华大城环院是湖北地理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华中代表处挂靠单位),遂再三思量,转而由珞珈山投向了桂子山。

严格来说,我是四月中下旬才开始准备的。放暑假前就把两本书各看了一遍多一点儿。相关的重点内容如条条框框及其拓展的重点语句用笔划了出来。也去尝试过做笔记,买了两个笔记本,也各自做了约一章多一点。但是后来发现与其去copy书上的文字还不如乘机多背诵几遍,笔记的确是一件费心费力的活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没有做任何笔记,导论不说,中国地理会随手在空白处写下我所联想到的知识,有时记不下还会粘上小纸条。比如:书中在谈到天津的情况和城市群的'情况时篇幅并不多,我便随手在旁边简单写下了滨海新区的规划和中国现如今十大城市群名称。当然,其中部分知识都是手机搜索出来的结果,但是绝大部分时间搜索着搜索着就上了空间上了微博,一看就是一小时,一天上个三五次时间就过去了,所以后来最后的两个月干脆不再带手机。

暑假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留在学校复习,我却直接离校去了宁夏。信誓旦旦说要好好看书,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个假期下来,也就是把第二遍看完。留校的同学据打听也没怎么好好学习,比如我上铺那位,考上了北大法硕,暑假在校外租的房子信誓旦旦说是要学习,结果看了一假期电子小说,书本总共翻了四页半。

九月返校后,由于觉得自己浪费了一个假期,颇有忐忑不安之情,于是发奋看书,感觉九月是最勤奋也是效率最高的一月,估计跟刚刚休息了两月有关。后来就抱着那两本书反复研磨直到12月中旬,一般上午背导论,下午看中国地理。这期间大概把书翻了有十来遍,当然大部分是最后一个月翻的,因为书是越看越快的,以至于考前四五天背一遍都很正常。

也是在9月的时候突然发现同是我们外国语学院的,他们旅游管理专业还有6个跟我考得学校专业一样。可能本院他们旅管专业上一届有一个学长两个学姐考上的缘故(这些师兄师姐在我们考研过程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引导和帮助,在此再次表示由衷的感谢!)。她们大多是暑假实习回来,九月才开始确定学校开始买书。再后来在社发院历史系和旅游管理系也零星发现几个。中间我们联络了一次,分享了下各自的信息。到11月底的时候,我们八个人一起做了一个brainstorming猜测今年可能考的热点,然后汇总起来再分发下去各自搜集了一些资料。事实证明这还是挺有用的,她们都还考的不错,其中我们院旅管两个女生初试分别考了2、3名。像今年中国地理最后一道气候变化的题,我直接复制了资料中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高铁那题,我本来在第一次聚的时候提过,后来大家收集意见时提的人不多,就没列入。

其实我的专业课考的不怎么样,都不理想。单单从拟录取名单里来说,不含少骨和推免共39人,我的中国地理考了第六,而导论正好倒数第六。其实导论我背的还是很熟的,本来是最有信心的。但是却犯了一个战略性错误,参照往年出题规律,只重视了较为重点的内容,对于一些极不显眼的问题或者认为不太可能出题的内容都没怎么注意,结果今年出题比去年偏多了。比如土地承载力那道题,根本没想到会考。算是重大战略失误,分数出来后发现QQ群里基本上是个人导论都比我高十分以上,呵呵。

至于公共课,很多人都曾纠结报不报班,我反正是没报任何班。前不久还在跟他们开玩笑来着,说你们这些报班的哪个有我考得高,早知道我给你们开班得了,呵呵。其实想想也是,讲基础班的时候不想去听,去了一两节后就瞌睡,讲冲刺班的时候没时间去听,更重要的是,大学本科真人讲课都没人好好听,考研辅导班的视频课又有几个不是去睡觉走神玩手机的,虽然之前都是满腔热情,信誓旦旦。而且有一点可以确定,辅导班发的政治英语资料都很烂,绝大部分拿到手可以直接当废纸。个人觉得,如果感觉自己正好缺临门一脚,去报个班认真听听也不错,作用肯定还是有的,如果你真的好好听了的话。不过不要太依赖。

政治我十一后才开始准备,因为那时候新版大纲以及相应的辅导资料才刚出来。把书前后翻了三四遍,主要是应对选择题。还做了几本题库,像任二,肖秀荣1000题,世纪高教1000题什么的,做题的时候也没太认真,只记得当时只忙着打钩去了。大题都没看,主要是做选择题练手,顺便查补漏洞。最后一个月各种押题资料出来后,几种主要的都买来练了一下。尤其是大题,重点背诵了世纪高教绝密三套题(据说今年最后五套也押中不少)、肖秀荣最后四套。考场上押中的便挥毫如行云流水,没押中的就天马行空。

英语我其实没什么发言权。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情况特殊,主要是适应普通英语和考研英语的模式问题。个人觉得,单词首先很重要,没词汇量一切基本可以免谈,大神除外。能背多少背多少吧。我买的星火真题里面送的一本历年真题核心词汇(实际只有1000多),我觉得对我来说非常有用。以前做题都是云里雾里,背完那本词汇后做任何题就茅塞顿开,得心应手了。当然,这首先需要一定的基础词汇。考研试题阅读很重要,我每次做题都只做到新题型那儿,后面的都没做,最多口头看下翻译。买了一本世纪高教阅读理解(提高版),觉得这本书选材和出题都非常有水平(我最后模拟题也是用的他们的最后五套题,跟政治合订的那个),共16单元,我十一月上中旬的时候一下午用一小时做一单元,17天做完。当然提高版相对很难,我最开始20错8、9个甚至更多都很正常,到后来就控制在5个以下了,一般2、3个。到考试完对答案,阅读加新题型共25题只错了一个,还不错。至于其他的翻译写作我结合个人情况只在最后半个月训练了一些。最后的结果个人来说不是特别理想,英语政治分数跟预期正好考反了。

和研友们聚在一起,为了同一个梦想而努力,虽不一定有子期伯牙的知音之交,也是一种莫大的缘分。不要目空一切,轻视别人,胸无点墨谁也不敢考(尤其是跨考)地理。当然,更不要轻视自己!有些事情你不去做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做得有多好,而不到最后回忆你也永远不知道你曾经做得有多好。

附上我们曾经brainstorming做得资料。

祝各位学习生活愉快!齐聚桂子山!

大学网考研频道。

篇4: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考研心路历程

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考研心路历程分享

事先声明,本人属于大学里的迷茫行路人,没有将考研视作长期而远大的报复,请这类同学不要鄙视以下经历。

择校择方向人人都说考研要早做准备,刚过就有同学嚷着准备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了,可我偏是临时抱佛脚的主,直到5月份才开始犹豫不决要不要考研,考哪里的研。那个时候由于对自己的考研实力没有做出正确的估计,加上本人喜欢跟风,结果跟着某寝室的另外3个同学一起报定了华中师范大学。现在想想也恐怖,这竞争可真够激烈了。我们学院刚开始基本上有一半的同学都说要考研,而这一半里面听到的最多的学校就是华中师范大学。因为一来武汉近,二来华师在英语专业方面没有各种外国语大学以及一些名牌大学那么难考,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私人看法)。当时选择学校也是有2点考虑:考一个比较有把握能上的?还是冒险考北上广之类的学校?本人在大学也是每年都拿奖学金,专四成绩优秀,但听老师说考研跟期末考试专四什么的没有太大联系,说得那叫一个模棱两可,我就真不知道该把自己往哪个档次摆了。本人生性懒散,一天下来没有很多注意力集中在课本上,加上家里人也比较希望我考研,我就想还是考个保险点的,选择走群众路线。

犹犹豫豫选择好学校后,就到网上查看了华中师范大学的招生名额,书目一类的基础资料。华师在英语专业招的人还算挺多的,一个方向起码对外招个30人,保险。参考书目也不会太偏,没有像某些学校要考中文,计算机书目的(死穴),或者着重某一方向,跟我们大学的教材还是有很多重合的,这样比较好准备考试。在选择方向这一点上,我由于一直都比较喜欢看英文小说,就姑且先选定了文学这个方向。当时由于没有准备专八考试,我对于语言学这门课程极其陌生(上课听懂了课后没有看书一样徒劳无功),翻译又觉得自己词汇量不大,平时又没有去练,还是不敢去选。就这样,在半上课半自习半犹豫中,大三下学期结束了(当时还一直在犹豫选择哪个学校)。

初试准备中

到了暑假才是真正准备考试的开始,暑假申请了留宿学校,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本人当时早早地占好了考研自习室座位,就跟着另外那几个考华师的同学一起自习。暑假闷热难当,有时候心情会很苦闷,总想着回家吃西瓜,但耗着耗着时间竟也飞速走过了。而且,令人惊讶的是,就是在这最恶劣的天气里,我完成了大部分初试准备。当时,我每两天结束一篇日语课文,偶尔翻译一些英语段落,参加政治辅导班上完第一轮课程,把常大哥的《美国文学简史》看完一半并作好笔记。本人懒散,能做完这些就有很大的成就感。那时候每天都会去湖边吹吹风,散散步,晚上做做运动,本人不是夜猫族,通常11点睡觉,6:30点起床。考研是拉力赛,考脑力,更考体力,我觉得自己已经够悠闲了,可还是会经常看书看着打起盹来。充足睡眠很重要啊!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学习最为行之有效的做法很重要的一个是做好计划,这计划最好是跟每天完成的任务有关,而不必具体到几点干嘛,因为时间是会掐不准的。这个完全靠自觉。话说本人自觉懒散,便拖来研友相互监督,但那仅仅在最初的几天会有作用,到后面就没有什么原则了,不自觉的朋友得找个死守原则的主跟着啊!

大四一开始就觉得时间飞速啦!开学上了几天政治加强班,本人认为政治越来越知所云了。本人学校比较无耻,强制俺们到穷乡僻壤里实习3个月,还不能临阵脱逃的,这样,9月到12月算是毁了。当时虽说工作不多,可杂七杂八的事情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会议一大堆,各种材料一大堆,基本上就晚上才有时间看书。本人是极不自觉的主,晚上寝室里有网,就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了,当时日语已经看到中级上了,政治看了些视频,对理论有些理解了,只是题目还没有开始做。提醒大家选择题还是要多做的,大题可以等到最后。等11月还是什么时候考研现场确认,而此时,原本说好了一起考的研友不是保研了就是找工作去了,最终报名考华师的少多了。说到保研,当初本人也纠结了甚久,保研当然是最保险的了,可是这意味着又得在同一个学校呆3年,这是比较无聊的,所以最后放弃了这个打算。到12月回学校后,自我感觉糟透了,因为3个月我都没有系统地复习,在学校里偶尔去去自习室,偶尔逛街,圣诞那天还拖了一伙研友去逛街,造孽啊......我们当时都自以为没戏了,差不多都要找工作了。

初试了

考前一周左右网上公布了考场之类的信息,我们第二天下午才去找的宾馆(还好没被抢光)提醒同志们抢宾馆要趁早,不然会焦虑的。不记得那个星期我们是怎么准备过来的.,只记得直到考前一天我只做过半套日语真题试卷,半套政治真题试卷,基英试卷做了2套吧,写作翻译只做过套吧子翻译练习,那时候就觉得没戏,老天要是眷顾我,就让我过,不眷顾也没办法了。本人现在也没有看全过往年的真题,我觉得实力在那里,题目年年变,了解题型就够了。

考试4人住了一间宾馆,其中有2位同学是日以继夜啊,刚回宾馆就看书,只要不干什么就看书,可怜我们2个电视都没开过,说话都得压低声音,我感觉她们也太压抑了,就这样,我们半桶子水淌进了考场。

考完回来我们一行人吃西餐去了,当是结束了一次赛跑吧。大家各自估了估分,我估计政治选择题顶多50分(选择题不给力),日语80左右,基英运气好120,写作翻译不难也顶多100吧(往年都说改得紧),总分350,但是估计要提分,这分数是过不了了。其他的几个同学也纷纷摇头,个个说不行了,因为考之前就有此预测了,我们也就没多伤心,高高兴兴地吃起了西餐。

出分了

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网上出了成绩了,虽说姐很淡定了,但是输入准考证号的时候心都蹦到了嗓子眼,成绩跳出来的时候,我差点也蹦起来了,每一门都比估计的好那么一些,最后的成绩看来进复试是很有希望了(总分370+,专业230+)心里有点意外,有点开心,五味杂陈的...由于不知道国家线会定多少,350分左右的孩子们就纠结了,本人建议不到最后不要放弃,还是准备着复试吧,因为有朋友复试又没有做什么准备导致最后失手了(复试不上会更心痛的)。准备复试要看的书可就多了,由于之前考了专八,文学,翻译,语言学都看了点,还好两者互相补足。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到图书馆借了很多文学史的书籍来看,做的都是系统分析,了解脉络。翻译跟语言学的书都是去武汉复试的前2天才看,因为书没法带那么多走,我把翻译自己认为重要的理论写下来了,语言学就装在脑子里,面试对着录像机练了2遍就那样跑去武汉了。还是希望大家做好计划吧,不要把时间定得太赶,等华师划了线,就出复试安排了,而我们最好提前2天到武汉,计算复习时间的时候不要把这个一楼了。今年华师的线是345,218,国家线太低,专业分数线划得比较高。

参加复试

参加复试的时候我除了知道本校生的情况外什么都不了解,什么排名啊,最高分啊都不知道,经常到考研论坛看有没有什么人爆料的,在这里可以奉劝大家一句,不能沉迷于论坛,浪费时间,相信一些人所谓的内幕分数线啊,排名什么的。这里面有很多是炒作,很多东西知道也无益,还是踏踏实实考试吧!一些经验分享帖倒是可以看看,资料的分享啊,也很重要。虽说本人感觉那些资料没有太大作用,但是一大叠的在那里可以求个心安啊...复试的成绩今年出来得尤其快啊!才回家没两天还只是随便逛逛研究生院就看到拟录取结果了...打开的时候那叫一个紧张,一眼望去没见着自己名字,仔细一看才发现不是那一张。翻到英语语言文学这一页,从底下往上看,总算是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了。那一刻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现在每次看的时候也要检查好几遍),复试的成绩还不错,还拿到A等奖学金了。那一刻压抑在我心中的很多想法都爆发出来了,考完后我要去......我要去......一个个愿望都可以开始付诸实践了,好开心!看到最终成绩我才知道初试专业课上250的有几个呢,不过230+也不会吃亏啦。今年A等奖学金的名额是去年的2倍吧,以后的考生都有福了。

华师印象

15号参加完面试已经是下午3点了,就趁着这一点时间,我跟同考的同学逛了逛华师,武大跟华科。

华师在市区,对面是武大,远一点是华科,门口正在修地铁站,所以交通十分拥堵。到武汉的第一印象就是公交车拥堵,再到华师附近,就堵得水泄不通了,公交跟乌龟似的。华师的门(北门)很大气,一进门是一条笔直的甬道,道路两旁是参天大树,这可比我们学校好啊,到了夏天一定是林荫满地。门口停了校车,都是在校内行驶的,一块钱就可以直达各个校门了。走着走着就看到了两条道路,不免让人想起“The road not taken”,有地图在手就不会选错路啦。一路上上山下坡的,坡一下就到了华师的南门,我想,女生到了这里多半就不用买高跟鞋了,爬山实在是hold不住,自行车也可以免了,估摸着那坡骑不上去。整个校园不是很大,但是一路上都是树木丛生,百花开放,让人心情舒畅啊!就是学校道路比较狭窄,整体布局紧密,如果武大的校园是大家闺秀,那么用小家碧玉这个词来形容华师比较合适。武大一个什么校区就在华师对面,往里面走个30分钟才能到本部,我们就没怎么去逛了,不过那里整体感觉比华师好,校园比较大气。至于华科,一进门就能看到道路两旁的自行车阵列了,华科地势平坦,面积又大,

篇5: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考研心路

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考研心路分享

事先声明,本人属于大学里的迷茫行路人,没有将考研视作长期而远大的报复,请这类同学不要鄙视以下经历。

择校择方向

人人都说考研要早做准备,20刚过就有同学嚷着准备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了,可我偏是临时抱佛脚的主,直到5月份才开始犹豫不决要不要考研,考哪里的研。那个时候由于对自己的考研实力没有做出正确的估计,加上本人喜欢跟风,结果跟着某寝室的另外3个同学一起报定了华中师范大学。现在想想也恐怖,这竞争可真够激烈了。我们学院刚开始基本上有一半的同学都说要考研,而这一半里面听到的最多的学校就是华中师范大学。因为一来武汉近,二来华师在英语专业方面没有各种外国语大学以及一些名牌大学那么难考,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私人看法)。当时选择学校也是有2点考虑:考一个比较有把握能上的?还是冒险考北上广之类的学校?本人在大学也是每年都拿奖学金,专四成绩优秀,但听老师说考研跟期末考试专四什么的没有太大联系,说得那叫一个模棱两可,我就真不知道该把自己往哪个档次摆了。本人生性懒散,一天下来没有很多注意力集中在课本上,加上家里人也比较希望我考研,我就想还是考个保险点的,选择走群众路线。

犹犹豫豫选择好学校后,就到网上查看了华中师范大学的招生名额,书目一类的基础资料。华师在英语专业招的人还算挺多的,一个方向起码对外招个30人,保险。参考书目也不会太偏,没有像某些学校要考中文,计算机书目的(死穴),或者着重某一方向,跟我们大学的教材还是有很多重合的,这样比较好准备考试。在选择方向这一点上,我由于一直都比较喜欢看英文小说,就姑且先选定了文学这个方向。当时由于没有准备专八考试,我对于语言学这门课程极其陌生(上课听懂了课后没有看书一样徒劳无功),翻译又觉得自己词汇量不大,平时又没有去练,还是不敢去选。就这样,在半上课半自习半犹豫中,大三下学期结束了(当时还一直在犹豫选择哪个学校)。

初试准备中

到了暑假才是真正准备考试的开始,暑假申请了留宿学校,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本人当时早早地占好了考研自习室座位,就跟着另外那几个考华师的`同学一起自习。暑假闷热难当,有时候心情会很苦闷,总想着回家吃西瓜,但耗着耗着时间竟也飞速走过了。而且,令人惊讶的是,就是在这最恶劣的天气里,我完成了大部分初试准备。当时,我每两天结束一篇日语课文,偶尔翻译一些英语段落,参加政治辅导班上完第一轮课程,把常大哥的《美国文学简史》看完一半并作好笔记。本人懒散,能做完这些就有很大的成就感。那时候每天都会去湖边吹吹风,散散步,晚上做做运动,本人不是夜猫族,通常11点睡觉,6:30点起床。考研是拉力赛,考脑力,更考体力,我觉得自己已经够悠闲了,可还是会经常看书看着打起盹来。充足睡眠很重要啊!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学习最为行之有效的做法很重要的一个是做好计划,这计划最好是跟每天完成的任务有关,而不必具体到几点干嘛,因为时间是会掐不准的。这个完全靠自觉。话说本人自觉懒散,便拖来研友相互监督,但那仅仅在最初的几天会有作用,到后面就没有什么原则了,不自觉的朋友得找个死守原则的主跟着啊!

大四一开始就觉得时间飞速啦!开学上了几天政治加强班,本人认为政治越来越知所云了。本人学校比较无耻,强制俺们到穷乡僻壤里实习3个月,还不能临阵脱逃的,这样,9月到12月算是毁了。当时虽说工作不多,可杂七杂八的事情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会议一大堆,各种材料一大堆,基本上就晚上才有时间看书。本人是极不自觉的主,晚上寝室里有网,就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了,当时日语已经看到中级上了,政治看了些视频,对理论有些理解了,只是题目还没有开始做。提醒大家选择题还是要多做的,大题可以等到最后。等11月还是什么时候考研现场确认,而此时,原本说好了一起考的研友不是保研了就是找工作去了,最终报名考华师的少多了。说到保研,当初本人也纠结了甚久,保研当然是最保险的了,可是这意味着又得在同一个学校呆3年,这是比较无聊的,所以最后放弃了这个打算。到12月回学校后,自我感觉糟透了,因为3个月我都没有系统地复习,在学校里偶尔去去自习室,偶尔逛街,圣诞那天还拖了一伙研友去逛街,造孽啊......我们当时都自以为没戏了,差不多都要找工作了。

初试了

考前一周左右网上公布了考场之类的信息,我们第二天下午才去找的宾馆(还好没被抢光)提醒同志们抢宾馆要趁早,不然会焦虑的。不记得那个星期我们是怎么准备过来的,只记得直到考前一天我只做过半套日语真题试卷,半套政治真题试卷,基英试卷做了2套吧,写作翻译只做过套吧子翻译练习,那时候就觉得没戏,老天要是眷顾我,就让我过,不眷顾也没办法了。本人现在也没有看全过往年的真题,我觉得实力在那里,题目年年变,了解题型就够了。

考试4人住了一间宾馆,其中有2位同学是日以继夜啊,刚回宾馆就看书,只要不干什么就看书,可怜我们2个电视都没开过,说话都得压低声音,我感觉她们也太压抑了,就这样,我们半桶子水淌进了考场。

考完回来我们一行人吃西餐去了,当是结束了一次赛跑吧。大家各自估了估分,我估计政治选择题顶多50分(选择题不给力),日语80左右,基英运气好120,写作翻译不难也顶多100吧(往年都说改得紧),总分350,但是估计20要提分,这分数是过不了了。其他的几个同学也纷纷摇头,个个说不行了,因为考之前就有此预测了,我们也就没多伤心,高高兴兴地吃起了西餐。

出分了

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网上出了成绩了,虽说姐很淡定了,但是输入准考证号的时候心都蹦到了嗓子眼,成绩跳出来的时候,我差点也蹦起来了,每一门都比估计的好那么一些,最后的成绩看来进复试是很有希望了(总分370+,专业230+)心里有点意外,有点开心,五味杂陈的...由于不知道国家线会定多少,350分左右的孩子们就纠结了,本人建议不到最后不要放弃,还是准备着复试吧,因为有朋友复试又没有做什么准备导致最后失手了(复试不上会更心痛的)。准备复试要看的书可就多了,由于之前考了专八,文学,翻译,语言学都看了点,还好两者互相补足。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到图书馆借了很多文学史的书籍来看,做的都是系统分析,了解脉络。翻译跟语言学的书都是去武汉复试的前2天才看,因为书没法带那么多走,我把翻译自己认为重要的理论写下来了,语言学就装在脑子里,面试对着录像机练了2遍就那样跑去武汉了。还是希望大家做好计划吧,不要把时间定得太赶,等华师划了线,就出复试安排了,而我们最好提前2天到武汉,计算复习时间的时候不要把这个一楼了。今年华师的线是345,218,国家线太低,专业分数线划得比较高。

参加复试

参加复试的时候我除了知道本校生的情况外什么都不了解,什么排名啊,最高分啊都不知道,经常到考研论坛看有没有什么人爆料的,在这里可以奉劝大家一句,不能沉迷于论坛,浪费时间,相信一些人所谓的内幕分数线啊,排名什么的。这里面有很多是炒作,很多东西知道也无益,还是踏踏实实考试吧!一些经验分享帖倒是可以看看,资料的分享啊,也很重要。虽说本人感觉那些资料没有太大作用,但是一大叠的在那里可以求个心安啊...复试的成绩今年出来得尤其快啊!才回家没两天还只是随便逛逛研究生院就看到拟录取结果了...打开的时候那叫一个紧张,一眼望去没见着自己名字,仔细一看才发现不是那一张。翻到英语语言文学这一页,从底下往上看,总算是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了。那一刻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现在每次看的时候也要检查好几遍),复试的成绩还不错,还拿到A等奖学金了。那一刻压抑在我心中的很多想法都爆发出来了,考完后我要去......我要去......一个个愿望都可以开始付诸实践了,好开心!看到最终成绩我才知道初试专业课上250的有几个呢,不过230+也不会吃亏啦。今年A等奖学金的名额是去年的2倍吧,以后的考生都有福了。

华师印象

15号参加完面试已经是下午3点了,就趁着这一点时间,我跟同考的同学逛了逛华师,武大跟华科。

华师在市区,对面是武大,远一点是华科,门口正在修地铁站,所以交通十分拥堵。到武汉的第一印象就是公交车拥堵,再到华师附近,就堵得水泄不通了,公交跟乌龟似的。华师的门(北门)很大气,一进门是一条笔直的甬道,道路两旁是参天大树,这可比我们学校好啊,到了夏天一定是林荫满地。门口停了校车,都是在校内行驶的,一块钱就可以直达各个校门了。走着走着就看到了两条道路,不免让人想起“The road not taken”,有地图在手就不会选错路啦。一路上上山下坡的,坡一下就到了华师的南门,我想,女生到了这里多半就不用买高跟鞋了,爬山实在是hold不住,自行车也可以免了,估摸着那坡骑不上去。整个校园不是很大,但是一路上都是树木丛生,百花开放,让人心情舒畅啊!就是学校道路比较狭窄,整体布局紧密,如果武大的校园是大家闺秀,那么用小家碧玉这个词来形容华师比较合适。武大一个什么校区就在华师对面,往里面走个30分钟才能到本部,我们就没怎么去逛了,不过那里整体感觉比华师好,校园比较大气。至于华科,一进门就能看到道路两旁的自行车阵列了,华科地势平坦,面积又大,正是骑自行车的好去处。校园里面规划得跟小区一样,道路两旁都是参天的梧桐树,比较容易迷路。话说华科男女生比例3:1,喜欢帅锅的女生去了就有眼福了。至于华师,那个比例估计要倒过来吧。到过华科的寝室,里面没有电视,电风扇,热水器,饮水机,估计武汉的学校都差不多,以后还得适

篇6:华中师范大学校徽

1952年秋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10月关于“撤梢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组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建校委员会”、校名暂称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的指令精神,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在(1952)教办字第3548号令中指定潘梓年为主任委员,徐悉庸、王自申为副主任委员,领导建校各项筹备工作。院系调整中,以原公立华中大学为主体,集中了私立中华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北教育学院,平原师范学院,海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范类专业组建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

1953年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经过院系调整,规模不断扩大,系科逐步齐全,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呈报中央高教部,拟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定性为师范学院。同年10月24日,中央高教部批准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篇7:华中师范大学校徽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华中大学经济系、外语系并入武汉大学,1953年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1962年湖北大学的一部分并入。1970年中南民族学院的一部分,湖北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函授学院并入。

建筑学考研复习计划有哪些

考研日语作文一般多少分

赢在最后一刻 考研复试英语早充电

复习考研专业课程计划

英语考研热呈现一个新高度

考研成绩分析和预测:分数线不会猛降

心理学专业考研经验谈 一个见证潜力的过程

过来人感言 英语是考研成败的关键

考研英语:暑期复习三部曲

人民大学企业管理考研攻略

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考研
《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考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考研(共7篇)】相关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考研复习经验2023-04-20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控制研友的考研全过程2022-07-10

考研专科生需弄清的8个条件2022-06-03

考研演讲稿2023-03-23

大专生考研励志故事2022-10-01

考研英语作文之大学生就业2023-07-24

上海大学翻译硕士考研个人经验2023-09-21

部分高校考研复试增英语笔试 考生叫苦不迭2023-08-23

[考研征文]感谢考研2023-01-27

考研:三本院校考生教你三招决胜211高校2022-04-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