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知识(共9篇)由网友“虫不知”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大寒节气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大寒节气知识
大寒节气知识(集锦)
(1月20日)大寒。
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一年的终点。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之后,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大寒以后便是立春,时光虽然匆匆带走了岁月,却总能给人以春的希望。
大寒时节,回望悄然而逝的一年光阴,感悟二十四节气带来的温馨与感动,难免会感慨:“逝水流年,逝者如斯!”是呀,时间就像流水一般永不停息、无声地流逝,而生命不过是一滴清露,在晨曦中短暂闪耀之后,便被河流裹挟而去。流年似水,从容静默。
【物候】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做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大寒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意思是说,大寒时节,春气萌发,可以孵小鸡了;五日后,鹰、隼之类远飞的鸟,更加厉猛、迅捷,盘旋于空中到处找寻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再五日后,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上下冻透,寒冷至极。按照物极必反的'原理,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就要开始走向消融了。
【花信】
大寒时节,天寒地冻中,信风带来花期,瑞香、兰花、山矾次第开放,散发着阵阵清香。
【民俗】
大寒迎年: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还要为过年奔波——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烹制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撒在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喝鸡汤:大寒已是“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江苏南京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到了腊月,老南京人还喜爱做羹食用,羹肴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样,如北方的羹偏于黏稠厚重,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则取南北风味之长,既不过于黏稠或清淡,又不过于咸鲜或甜淡。
【禁忌】
民间认为,大寒时节忌天晴不雪。农谚云:“大寒三白定丰年。”“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三白”,意指下三场大雪。大寒节气忌天气不冷,所谓“大寒不寒,春分不暖”,意思是说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
【赏鉴】
村居苦寒
白居易(唐)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纼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养生】
从“大寒”到“立春”这段时间,气候特点将由“冬藏”转至“春生”,在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中,若保养不当,极易引发各种疾病。
适当早睡晚起:中医认为,气血通畅是一个健康的标志。到了冬季,由于天气寒冷,不少人都存在气血不通畅的情况,此时就特别需要养气。除了饮食调补之外,适当早睡晚起也是养气的好方法。在冬天,熬夜对身体的伤害比在其他季节更大。
避免剧烈运动:冬季需静养,要格外重视养心静心,不过,静养并不意味着不动或少动。冬季进行适当运动还是有益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冬季要避免剧烈运动,剧烈的标准是指出汗,因为大汗淋漓时,寒气容易通过张开的毛孔侵入体内,容易使人生病。
睡前热水泡脚:“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尤其是对那些经常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
篇2:大寒节气知识介绍
大寒节气
大寒,其意思是说天气寒冷到了极点,因为在这个期间不断有寒潮南下,所以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在大寒节气的时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其所表现的气候特征是风大、雪大,而且地面的积雪也不容易化掉,到处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而在古代,大寒节气的时候也有三候,分别是“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其意思是说大寒节气一到,母鸡就又可以孵化小鸡了,而老鹰在这个时候也是捕食能力最强的,常常会在空中盘旋寻找食物。等到一年中最后的五天内,河水中的冰也是最坚硬、结实的。不过,过了大寒节气之后就是立春了,也表示下一年的节气轮回开始了。
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大寒小寒,冻成冰团”、“大寒小寒,冻死猫狗”、“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等等农谚,这也也突出了大寒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另外还有“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而小寒、大寒正处在三九、四九期间,之后就马上要迎来立春了,所以气温也会慢慢回升了。在农村里比较广泛的一种说法是“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意思是说大寒节气以后,就要开始升温了,天气就逐渐变得暖和了。另外还有“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的农谚,这些都说明了大寒节气之后,天气会变暖和。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华南冬干,越冬作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大寒养生
首选要做到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
严冬之时,万物凋零,人们容易出现精神抑郁、情绪低落等“悲冬”的表现,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
冬主收藏,因此冬季养生要以“伏藏”为根本,使意志内藏不外露,精神清静,情绪稳定;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才能使体内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尤其是老年人及心肺疾病患者,更应保持心情平和,才有利于怡神敛气,避免疾病复发。
冬季养生在中医调摄方面除了内服外用之外,功法锻炼也是修炼静心的有效手段。中医养生功法种类繁多,六字诀也是气功发音呼吸法中代表的功法,通过人在呼气时发出的“呵、嘘、呼、呬、吹、嘻”六个字的字音,再配合吸气,达到锻炼脏腑、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养肺气、壮营卫、祛气壅的目的。患者经过六字诀锻炼,不仅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寒能力,同时在锻炼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地平和自己的心境。
其次,需滋阴。
黄海茵主任医师提醒,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
大寒节气,正是一年之中最干燥的时期,白天平均空气湿度一般低于50%,很多呼吸系统有“老毛病”的人经常会有咳嗽痰多、痰液粘稠、咳痰不净的感觉。
在饮食调补方面,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熬粥或炖汤,温服暖胃,微微出汗为宜。在药膳方面,银耳、麦冬、沙参、冬虫夏草、川贝母、梨、银杏、百合等,都是滋补肺阴的不错选择。冬令时节还可选择服用膏方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最后,早晚洗鼻防感冒。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黄海茵主任医师指出,大寒气候干燥寒冷,寒邪过盛,损伤人体阳气。肺主皮毛,肺卫不固则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等,冬季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此时要做好身体保暖工作,及时多添加衣物,戴好围巾口罩,保护身体不受寒。着宽松保暖的衣物,更有利于身体血液的流通,特别要注意鼻子、颈部及胸部的保暖。
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也可配合中医肺部调养的“三九敷贴”,调整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目的。
篇3:大寒节气知识摘要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而人体的能量抵御可以从饮食上来供给,还可以服用纽斯康牌蜂胶软胶囊,能帮助我们增强免疫力,长期服用效果更佳,是一款非常值得推荐的养生保健品,但少年儿童、孕期及哺乳期妇女、蜂产品过敏者慎用哦。>>>点击进入养生商城购买纽斯康牌蜂胶软胶囊,原价168元,现在只要84元!
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日平均气温连续多日出现-5℃以下天气方可进行,这种活动一般出现在黄河以北地区)。
此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亦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
季节特征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所以,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大寒时节,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
大寒节气饮食讲究
大寒和立春想交接,顺应季节的变化,人们在大寒进补的食量要逐渐减少,多食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顺应万物升发之势。此时饮食上注意养血补气,濡养脏腑,作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由脾为主,养生需要注意养脾。
篇4:大寒节气知识摘要
大寒时节,最需要预防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黄河,在寒冷天气应该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以防昼夜温差大,引起疾病发作。外出之时要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和围巾。
大寒节气室内通风
大寒之时对天气寒冷,但是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防止细菌和冰毒乘虚而入,室内取暖要在地板上泼些水或搭些湿毛巾保持室内的湿度,室内温度保持在15-20℃为宜,不宜过高或过低;要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次数。
篇5:大寒节气养生知识
大寒节气养生知识
1.驱散寒潮,每周吃1次羊肉
1月在一年中是最冷的时候,这个时候风和寒是主要气候特征。饮食上应该要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这类食物包括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还有羊肉。中医专家认为在温热食物中,羊肉性价比是最高的,可以用山药、当归、胡萝卜、芡实搭配,佐以生姜、大葱等调料,每周吃一次,这样更有利于安然的度过寒冷的冬天。
2.进补,个性养肾饮食
中医认为冬季进补重在补肾,肾的机能比较强健,可以调节身体应对各种侵扰,但补肾的方法要因人而异的。如果经常冒虚汗、精神疲乏,应该多吃红参、红枣、淮山补肾气;如果经常都会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要用当归、阿胶、首乌补肾血;如果经常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比较多,宜用冬虫夏草、银耳补肾阴;如果经常手足冰凉、而且还怕冷的话,可用鹿茸、肉苁蓉补肾阳。
3.冬瓜
冬瓜的膳食纤维很多,可帮助降低血糖,还能降低身体内的胆固醇,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冬瓜钾盐含量非常的高,钠盐含量低,对高血压患者而言也是不错的.食疗佳品。
4.彩椒
红、黄、绿的`彩椒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含有可以抗氧化的VC,可以促进人身体的血液循环,维持基本的免疫机能,在感冒频发的冬季经常吃一些彩椒可以提高抵抗力,是预防感冒的好食物。
5.红枣
红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而人体血液中缺铁就会经常的怕冷,因此冬季手脚冰凉的女性可以多吃红枣,增加铁的摄入可以提高身体耐寒能力,还能补气血。
6.核桃
核桃不但富含可以促进心脏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丰富的磷脂和维生素E,这些营养素对于抗寒来说都是有一定的帮助。
7.红薯
系粮食中营养是比较丰富的食品,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经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就可以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篇6:大寒的节气知识介绍
大寒节气摘要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而人体的能量抵御可以从饮食上来供给,还可以服用纽斯康牌蜂胶软胶囊,能帮助我们增强免疫力,长期服用效果更佳,是一款非常值得推荐的养生保健品,但少年儿童、孕期及哺乳期妇女、蜂产品过敏者慎用哦。>>>点击进入养生商城购买纽斯康牌蜂胶软胶囊,原价168元,现在只要84元!
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日平均气温连续多日出现-5℃以下天气方可进行,这种活动一般出现在黄河以北地区)。
此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亦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
季节特征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所以,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大寒时节,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
各地习俗
小寒之后过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
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尾牙祭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
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饮食变化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春节就包含在大寒节气里。因此这样的大寒节气里,除干农活顺应节气外,还要为过年奔波。
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此外,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新年节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又因为大寒与立春相交接,讲究的人家在饮食上也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万物的升发。
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八宝饭
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莲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圆肉20克、大枣50克。将赤小豆、薏米、莲子用清水洗净,浸泡2小时,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适量食用。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除了八宝饭滋补外,还可以服用纽斯康牌蜂胶软胶囊,提高免疫力,长期服用效果更佳。
发散风寒汤
鸡蛋1个、香菜10克、葱白5克、生姜5克,盐味精等调料适量。鸡蛋搅拌均匀,香菜、葱白、生姜洗净后切为碎末。
将清水在锅中烧开,加入少许水淀粉,使水略稠后,将搅拌好的鸡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状。再加入香菜、葱姜及盐味精等调料,出锅前加入香油少许。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适用于轻度感冒初期。
芪杞炖子鸡
童子鸡1只(约500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术10克,调料适量。将童子鸡洗净,切为小块,加入诸补益中药和葱姜蒜盐酒等调料,用文火慢炖1小时,食肉喝汤。有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者。
二十四节气
篇7:大寒节气的养生知识
鸡乳—古时候,人们把母鸡孵小鸡,称为“鸡乳”。大寒是什么意思?按照古人的解释,家禽鸡宜在立春前孵小鸡,随阳气生发而成形。所以,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将“鸡乳”作为大寒节气一候的候应。
征鸟厉疾—古时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每年一到冬季大寒节气,老鹰之类的征鸟就都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每日盘旋于空中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寒冬。因为这些鸟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比较突出,所以,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征鸟厉疾”作为大寒节气二候的候应。
水泽腹坚—古时候,人们就发现每年一到冬季“三九”“四九”期间,水域中的冰是冰冻得最结实。尺寸也是最厚的时候。所以,古人多在小寒与大寒时取冰。放入冰窖中收藏以备夏天之需。因此,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将水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这一反映。
篇8:大寒节气养生知识
大寒节气养生知识
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睡前泡泡脚
大寒养生建议睡前养成热水洗脚或泡脚的习惯。“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尤其是对那些经常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临睡前更应热水泡脚。
运动锻炼
大寒养生运动,在冬季,运动锻炼是养生的精髓所在。因为这也是有老话的。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在“大寒”节气里,气候一冷一热很容易感冒。所以如果要运动的话,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进行户外锻炼。由于户外气温比室内低,人的韧带弹性和关节柔韧性都没有之前的灵活,为避免造成运动损伤。专家建议冬天在运动前先要做一些运动前的热身准备。
大寒节气吃什么
1、鸡汤
到了大寒寒冬季节的时候,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然会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这事单炖、或者是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2、糯米饭
古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民间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子后全身感觉暖和,特别有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合适的。
加上糯米饭的寓意是温暖,从年头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的含义。糯米味甘,性温,具有御寒滋补的功效,人们可以蒸煮糯米饭,也可以用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莲子、枸杞子、桂圆肉、大枣等一起用旺火蒸熟,然后加点白糖,可健脾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3、羊肉
寒冬来袭的时候,少不了的就是防寒御寒的佳肴,羊肉就是其中之一。《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羊肉具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滋肾气,养肝明目,健脾健胃、补肺助气”等功效。从古到今,羊肉都是冬季进补的最佳食疗。
大寒节气气候特点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平静书斋调整的时候,会经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部分地区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和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就会出现持续低温的现象。
和小寒一样的就是,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现代社会的气象表明,在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所以在这个时候应该做好农作物防寒,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篇9:大寒节气养生知识介绍
大寒养生: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对于冬季进补,医学专家都有着自己的观点:
1.有着许多的专家持反对态度: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代人的体质与以前大不相同,没几个虚的,所以在秋冬进补和预防疾病时,要考虑这种体质变化。”
2.但也有持支持态度的:冬令进补,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进补法则,历经考验,其效果不用置疑。
3.中医的精华是“辨证论治”,因而大多数专家支持“认清体质,辨证进补”。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借此之节气,重笔女士调养之法。
1.本节气最需预防的是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支气管炎,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
2.注意保暖,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
3.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室内取暖时要在地板上泼些水或凉一些湿毛巾之类以保室内湿度。要多喝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
4.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以此来增加机体的抗寒能力。
大寒养生:早睡晚起睡前洗脚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生活:睡前洗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精神: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运动: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食补:固护脾肾,调养肝血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另一方面,大寒时节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木耳等。药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状选择服用,如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汤;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等。能饮酒的人也可以结合药酒进补,常见的有十全大补酒、枸杞酒、虫草补酒等。
★ 大寒的习俗介绍

【大寒节气知识(共9篇)】相关文章:
大雪节气中医养生方式2023-05-13
今日大寒温暖祝福语简短一句话2023-09-11
煽情的问候祝词2023-11-18
大寒是什么意思介绍2023-12-28
大寒节气温馨祝福语2024-02-22
大寒节气文案2022-06-12
大寒节气给朋友的祝福语2022-12-21
大寒节气问候祝福语2022-05-07
大寒节气的关心祝福语2022-04-29
大寒节气短信祝福202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