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睦是教育孩子道路上的里程碑((锦集9篇))由网友“笑里藏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家庭和睦是教育孩子道路上的里程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家庭和睦是教育孩子道路上的里程碑
家庭和睦是教育孩子道路上的里程碑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家庭和睦是塑造良好环境的基础,夫妻之间的和睦是营造家庭和睦的主要因素。只有夫妻相敬如宾,才会正确树立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 正所谓孩子爱妈妈、妈妈爱爸爸、爸爸爱孩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有人说,夫妻之间长久的生活,难免会出现纷争,要说和睦几乎是不可能的。的.确,因为琐碎问题,拌嘴是常见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家庭和睦呢? 小牛没有出生之前我跟爸爸就经常拌嘴,因为芝麻绿豆的事情也会执政半天,直到小牛出生之后状态缓和了一些,但是还是会出现那种情况。
又一次实在是生气极了,动起了手,人生气到极点的时候,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当他清脆的哭声入耳的时候我才缓过神来,孩子还在身边。 三周岁的小牛性格跟我俩非常相似,动不动就发脾气,我深知,这是因为我跟爸爸拌嘴的原因,他甚至说话的口气都跟我们吵架的时候一样。慢慢发现孩子已经有负面的心理了。 所以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必然成为“独生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不管是家庭的争吵还是分裂,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重大的。我曾经说过,如果两个人已经走到了离婚的地步,那么就不要拿孩子来当借口,马上离婚。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两个人走到一定的地步,都会看彼此不顺眼,不管对方做的是对还是错,在你的眼中都是错的,这样勉强维持下来的婚姻不仅不会对孩子有好处,还会误导孩子“三观”的正确树立。 当然,如果双方觉得还是有挽回的余地,那么我想说:请看在孩子的面子上相互包容对方的缺点吧。
篇2:家庭和睦是孩子的最佳补品
家庭和睦是孩子的最佳补品
时下,不少年轻父母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煞费苦心地购买营养补品让孩子服用,结果却收获甚微。与其买补品,还不如给孩子创造一个欢欣愉悦的家庭环境。家庭和睦是孩子最好的“补品”。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就生活在气氛紧张的“缺陷家庭”中的`孩子,智商一般较低,而且存在不少心理问题;而生活在恩爱和睦家庭中的孩子,不但心理比较健康,而且智商也较高。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4000名独生子女调查发现:家庭气氛和睦、常有笑声相伴的家庭,孩子的智商都比不和睦家庭孩子的知识高。研究人员认为,提高儿童智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气氛活跃,会使孩子性格开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能使知识面拓宽,从而促进脑细胞的发育。
在夫妻恩爱、和睦温馨的家庭里,孩子过着无忧无虑、井然有序的幸福生活。父母经常带孩子散步、逛公园、参加体育锻炼、做游戏等,孩子可以全方位接受教育,从而使孩子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再加上生活照顾周全,这样的孩子能不聪明吗?反之,若夫妻感情不和,家庭气氛紧张,父母不仅无心照顾孩子,甚至还会将孩子当作“出气筒”。这种家庭的孩子感情上很痛苦,精神上很压抑,健康和智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使你的孩子健康又聪明,把夫妻恩爱和愉快的的家庭气氛这份最好的“补品”献给孩子吧。
篇3:美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美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教育好孩子是每一位家长必须面临的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学习一下美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在美国,家长除了为孩子提供知识和营养之外,还特别尊重孩子。从孩子出生那刻起,家长就视孩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尊重他们的思想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长辈都没有特权去剥夺、支配、限制孩子的自由,家长通常不为孩子做主,而是培养孩子自己主宰一切。
中国有句古话:“当面教子,背后教妻”,但是美国人却避免“人前教子”这一行为。中国家长常常会在旁人面前斥责自己的孩子,但美国家长在别人面前却从不说孩子的坏话,他们视这种行为是一种犯罪,因为这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愈会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了打击,设法维护别人对自己好评的心思也就愈淡薄。——英国教育家洛克
美国家长对此话十分信奉,他们也认为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斥责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有损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他们视“人前教子”为绝对不可取的做法。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通常乐于配合家长,他们善待老人,对人有礼貌,懂得父母的心意,和大人可以敞开心扉地交谈。
美国的孩子不厌倦劳动
美国的家长通常很尊重孩子的劳动,为了使孩子理解生活的艰辛,通常情况下,孩子的零用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的,而家长会在孩子劳动之后,给予其一定的劳动“报酬”,除此之外,家长很少会白给孩子零用钱。孩子需要资助时,家长会为孩子提供劳动机会从而支付孩子工资。家长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自力更生,从劳动中体验收获的快乐,所以美国的孩子从不厌倦参加劳动。
与孩子平等交流
美国家长从不将自己的位置摆在孩子之上,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会和孩子平等交流。如果孩子不想吃饭,家长会对孩子说:“你看,小饼花在等你呢,你如果不吃它的话,它会不高兴的!”孩子难免会犯错误,但是美国家长不会轻易指责孩子,而会说:“妈妈认为你不是有意犯错误的,所以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你一定不会这样做了,对吧?”孩子如果想换衣服,家长就会以商量的语气说:“宝贝,你看穿这件天蓝色的T恤衫好,还是穿那件黑色的球服好呢?”他们不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就穿这件红色的。”
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
美国家长很重视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即使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也不例外。就拿家长带孩子去做客来讲,如果主人给孩子拿出一些水果、甜品等,美国家长不会像中国家长一样.提前帮助孩子回答“谢谢,他不吃”等,而是让孩子自己做主到底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当然,这也不代表孩子的所有需要家长都会满足。如果主人没有主动地拿出孩子想吃的东西,但是孩子却向主人索要,那么家长也不会立即呵斥孩子,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解释或说明这种行为不当的原因,并告知孩子有些东西是不能吃也不能要的。
凯西到姑姑家做客时,看上了一件珍贵的玩物,她一直爱不释手,此时妈妈并没有呵斥凯西的行为,只是选择了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时候告诉凯西: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所以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那是不对的行为。
尊重是美国人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和特殊的营养方案,这会使孩子避免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所以,美国的孩子无论大小,都会受到家长的尊重,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需要家长的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是不容忽视的独立个体。
篇4:孩子是这样教育的
来源:陶学网
每一个生命都是伟大的,您的孩子也是一样的伟大。 这是来自两千五百年的伟大的真理。
可是有这样的案例摆在我们的面前,就是有些孩子从小被狼抚养,变成了不通人性的浪孩,自然不可能伟大。
你可能会认为我们的孩子不适狼孩,不适合我们的孩子。 我是想用这个极端的了例子说明:孩子是教育的产物
在现实人生中,每个孩子都可以伟大,都有创造精彩人生的`天赋。 可是千千万万的人活着,然后死去,却没有创造出精彩的人生。甚至相当多的人就那样像一个尘埃一样,来了,又走了,没有人在意,没有人留意。
但是同样在历史上有些人名垂青史,让自己成为最优秀的人,享受人生的幸福快乐与成就
作为家长的你,你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创造幸福快乐成就的人生?
今天很多的家长,要求孩子好好的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去个好媳妇,过个好日子。这些想法固然没有错误,可是这样的想法在今天能塑造出孩子的优秀吗?
很多时候,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孩子该如何教育?
教育的根本就是让孩子过人过的生活。
人生下来,从骨子里来讲,是一个动物。
动物性就是安逸,舒适,闲散,闲懒,就是不思进取,就是不用费心。就是生存,就是活着。
所以,在今天家长让孩子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这与孩子的动物性是相背离的。
这是最难做的是一件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很多的家长感觉到孩子难教育。
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帮助孩子塑造人不仅仅只是活着,而是要创造价值,而是要干出一番事情出来,而是要让这个世界因为这个孩子的到来而变得更加的美好。也就是要让这个孩子生命有价值,有意义。
这是教育最根本的价值。
教育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他的生命是神圣的,他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就像乔布斯一样:人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就像比尔盖茨一样,人生预期做一棵小草,不如做一株耸立于土丘上的橡树,小草千篇 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则高大挺拔,昂首苍穹。
教育孩子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生命不只是活着,而是刚出一番事情出来,而是对这个社会,对周围的人,对自己有所贡献。一个人的价值大的大小就是看他对这个社会的贡献的大小,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好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教育,并且能够真正的把孩子从动物的小人,变成一个真正有担当,勇于负责,立志做出一番伟大事业,为社
会奉献自己的价值的大人。
这是对家长的智慧的考验,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在这样的教育下熏陶的孩子才有可能有精彩的人生,才有可能创造伟大的成就,才有可能让生命变得精彩,辉煌!
篇5:老舍的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老舍的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做木匠、瓦匠同样有意义
1942年8月,老舍先生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不必非入大学不可
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
儿童宜多玩耍
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他主张儿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
不以儿童为玩物
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孩子
老舍先生提倡待儿童必须有平等的态度,主张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在这方面,他是身体力行的。他爱给儿童写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话开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儿童宣布自己的写作计划。《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写作大纲便是在给冰心的大女儿———一位中学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说话,他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态度和胸怀。
鼓励创造
老舍先生喜欢看儿童写大字,认为是一大乐趣。“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兴之所至,加减笔来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且淋漓之致。”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描述,推崇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摘自《家庭教育导报》)
篇6:《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
上个月,在陈碧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李跃儿老师的一本书《孩子是教,教育是鞋》。读完这本书,我被书里的一个小篇章深深吸引并陷入了思考――怎样对待孩子?
“什么是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解孩子到怎样的程度,就代表了你作为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达到了怎样的高度。”看到这,不经反思,在生活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总是说要理解孩子,给孩子发展的自由空间。但我们习惯上很难让孩子真正自由,尤其当孩子“吵得很”的时候。因此,理解孩子需要专业能力作为支撑,理解孩子需要“有专业度的爱”作为基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努力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用一颗宽厚平和、安静专注的心,坚定且信任儿童,那我们就会越来越有洞察力和理解孩子的能力。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这本书里我个人最喜欢的话,“接纳孩子,即接纳孩子因不同的家庭文化所带来的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衣着。接纳的含义就是,不试图把孩子改造成你喜欢的样子。”
是守则,也是方法――《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教育家李跃儿形象地将孩子比喻成脚,教育方法比喻成鞋,而教育者则是造鞋人。事实上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原生家庭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于孩子的教育方法。“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从事教育的决心。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当中,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书中“芭学园的教师守则”这部分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教给了我们方法。“守则”中不仅告诉我们对待孩子应该有的态度,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以及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的方法,而且还有与同事和家长的相处方法,更有对教师自身修养提升的要求。细读守则会发现,在幼儿园里教师会遇到的人或事,都不必迷茫,“守则”无疑给了我们指引。也正因为“守则”,芭学园里的教师尊重每个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行为有的是尊重和理解,正是有了这样良好师生关系,如此健康的精神环境,孩子们可以和老师敞开心扉地交谈,可以表现出真实的自我……芭学园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并体验自己的童年生活,积累利于其终身发展的成长经历,为其幸福人生掀开第一篇章,使孩子具有完整的人格和易于生存的基础能力。
以后的教育中,希望自己深记“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教育理念,学习“芭学园的教师守则”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努力,努力!
篇7:美国洋媳妇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美国洋媳妇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儿子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定居美国。还给我找了个洋媳妇苏珊。如今,小孙子托比已经3岁了。今年夏天,儿子为我申请了探亲签证。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这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不吃饭就饿着
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裤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
有一天,我们带托比去公园玩。很快,托比就和两个女孩儿玩起了厨房游戏。塑料小锅、小铲子、小盘子、小碗摆了一地。忽然,淘气的.托比拿起小锅,使劲在一个女孩儿头上敲了一下,女孩儿愣了一下,放声大哭。另一个女孩儿年纪更小一些,见些情形,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大概托比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苏珊走上前,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一声不吭,拿起小锅,使劲敲到托比的头上,托比没防备,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来。苏珊问托比:“疼吗?下次还这样吗?”托比一边哭,一边拼命摇头。我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辆浅蓝色的小自行车,托比非常喜欢,当成宝贝,不许别人碰。邻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几次,要骑他的小车,托比都没答应。
一次,几个孩子一起玩时,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骑上小车,扬长而去。托比发现后,气愤地跑来向苏珊告状。苏珊正和几个孩子的母亲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着说:“你们的事情自己解决,妈妈可管不了。”托比无奈地走了。
过了一小会儿,露西骑着小车回来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将她推倒在地,抢过了小车。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苏珊抱起露西,安抚了她一会儿。很快,露西就和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托比自己骑了会车,觉得有些无聊,看到那几个孩子玩得那么高兴,他想加入,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苏珊身边,嘟囔道:“妈妈,我想跟露西他们一起玩。”苏珊不动声色地说:“那你自己去找他们啦!”“妈妈,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恳求道。“那可不行,刚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现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决问题。”
托比骑着小车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边时,又掉头回来。来回好几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托比和露西又笑逐颜开,闹成了一团。
篇8:《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
当您徘徊在琳琅满目的商场中时是否曾经为了一双款式新颖、价位适中的鞋子而为之心动呢?很多时候当试穿的时候会发现这双鞋并不合脚。这时候,售货员准会适时地为您解除掉心头的疑虑“新鞋都这样,穿穿就好了。”也许一双鞋由新到旧,终究会有合脚的时候。但是实在不能为了自己喜欢而让自己的脚受那份委屈。
近期,和大家一起阅读了《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个比喻是多么地恰当。一双鞋不合脚可以转送友人,可以大方丢弃。但是,我们愿意用自己的孩子来磨合教育这双鞋吗?答案当然是:否。
鞋子舒不舒服,脚最知道。老话是这么说的,多么浅显而深刻的道理。轮到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却又总是犯毛病。别人家的孩子学英语,自己家的孩子不会,那简直就是被时代抛弃;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咱家的孩子就也得把哆来咪唱出个调调来;别人家孩子学舞蹈,自己家的孩子也需要练个压腿劈叉;自家孩子的命运和发展就完全掌握在别人家孩子的手掌心里。试问,您考虑过自己家的孩子究竟喜欢这些吗?您家的孩子真的适合学习这些吗?把自己生得可爱的小脚丫非得伸到一双并不合脚的鞋子里,您考虑过“脚”的感受吗?
这个问题还可以再衍生一下。因为我们就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也就是造鞋的工人。这么说我们的责任就更大了,任务也更加艰巨了。因为我们的鞋不止给自家孩子穿,还得给全班的孩子穿。买一双适合自己脚的鞋穿穿总不是件太难的事,而要让全班的小脚丫都穿着舒服,那可就是一件大难事了。真的是找不到一双鞋能让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能穿,还要穿的舒服。
在很久以前看过一幅讽喻教育的漫画,画中一个个小朋友顶着各种各样的小脑袋――绝少有两个一样的,他们走进了一个叫做学校的地方。当他们再走出来的时候竟然所有的小朋友的脑袋都变成了相同的形状,而且大小也绝无两样。现在从这本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双坚不可摧的鞋磨平了所有的脚。这当然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也不是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目标。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佳状态应该是为每个孩子打造一个不同的发展轨迹。班级中总有一些孩子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是成为了一些老师眼中的“另类”。其实,每一个孩子来到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都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利,他们同样应该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平等的对待。这才是一双舒服的鞋。而不是,为他们箍上一双不合适的鞋,还妄想让他们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如果如此,后果很可能就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毁了孩子的童年。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归到这本书中来看。孩子的童年生活快不快乐除了家庭因素,我们所提供的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乐做一名“造鞋人”,为每个来接受教育的孩子提供一双纯手工打造的只适合他一个人的“鞋”。
篇9: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尊重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孩子 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对于幼儿来说意义重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幼儿呢?我认为,尊重幼儿,就要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要发展幼儿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幼儿的个性,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儿园教育《纲要》提出:“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对于幼儿而言,什么个性的幼儿都有。有动作慢的,有性格开朗的,有做事毛糙的,有不爱讲话的,有脾气死拧的等等,无论什么个性的幼儿,都有他的内心发现。教师就应该要从心理上理解、了解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智力、气质及性格,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支持引导每个幼儿的发现。
在组织幼儿练习拍球的过程中,我采用比赛的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展示的机会。但班里的小慧莹就是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我怎样鼓励都无济于事,总是在楼道里自己玩玩具。我认为她可能不会拍球,就尊重了她的选择。但是经过几天观察,发现她不但不是不会拍,而且还拍得还挺好。我便问她:“为什么老师让你拍,你不拍,看你拍得多好呀”。她微微一笑,小声告诉我:“那么多人看着我,都不好意思呀”。噢,我终于了解到了她的真实想法,原来是她对自己缺乏自信。对与这样的孩子我就要帮助她看到自己的优势与潜力,注意为她创设获取成功的机会,在后来的活动中,我经常鼓励她,在小朋友面前表扬她,树立她的自信心,慢慢地小慧莹进步了,自信心提高了,幼教之友《尊重孩子 是教育的前提》。上课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她参加活动时自信的样子。使她在有了自信之后获得许多成功的感受。
在户外活动时,我经常发现孩子们趴着玩滑梯,作为幼儿教师来说,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难免有些紧张,生怕孩子磕着、碰着。经过我几次劝阻,孩子们还是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当我问到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玩时,他们对我说,他们发现坐着玩,滑得慢,趴着玩,滑得快。我观察了一下,孩子们讲的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阻力的存在,坐着的阻力可能比趴着的阻力大。看孩子们多了不起。因此,我尊重了幼儿的想法,支持了他们的做法。但是为确保安全,我请孩子们说一说要怎样保护自己,孩子们高兴极了,大胆地说出自己想法。看到他们玩的时候,有的把头往上抬,有的用手捂着嘴,怕磕着,有的在旁边,作监督员,不许后面小朋友推前面的.人。这样在教师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滑滑梯的秩序也得到了维持。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赏识幼儿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掘幼儿的潜能。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重任,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实践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经验,认真分析我们所遇到的新课题,勇于迎接新挑战。对于幼儿园教育这项十分艰辛、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我将继续贯彻《纲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在幼儿教育中,尊重幼儿的潜能,尊重幼儿的个性,充分运用“尊重”这把钥匙,来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锁,培养出健康活泼、诚实勇敢、富有个性的新一代接班人。
★ 成人礼教师致辞
★ 一年级入队祝福语
★ 成人礼致辞
★ 成人礼校长贺词
【家庭和睦是教育孩子道路上的里程碑(锦集9篇)】相关文章:
高中生成人礼家长寄语2023-12-06
管理和成功的论文2022-09-17
小学毕业的班主任发言稿2023-03-24
少先队员父母评语2023-02-15
市小康社会征文2022-10-04
成长中的里程碑作文2023-02-04
成人礼寄语2022-06-28
素质报告册家长评语2024-02-26
高三成人礼家长优秀发言稿2022-12-09
班主任工作计划包括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