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十大传统美食(共5篇)由网友“是但求其up”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春节的十大传统美食,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春节的十大传统美食
春节的十大传统美食
红烧肉
红烧肉算是一道非常出名的菜了,好吃,口味鲜甜,肉质柔软,入口即化,肥而不腻,老少皆宜。所以,也是年夜饭餐桌常见的菜品。红色的五花肉,寓意着日后的生活充满活力与希望。
四喜丸子
这四喜丸子代表着福禄喜寿,是非常美味而且寓意特别吉祥的美食,在过年的时候吃上一道这样的菜,那也是非常幸福的事情,绝对是一种让你回味无穷的美食。
鱼
甭管是鲫鱼还是鲤鱼,红烧的还是清蒸的,总得有一条放在桌子正中间,留头留尾,寓意年年有余,一年有头有尾。
粉蒸肉
粉蒸肉的味道想必大家都吃过,肥瘦相间,肥而不腻,吃起来一点也不会觉得腻,味道绝对算得上是上乘,口味儿是真的非常的棒。
辣子鸡
辣子鸡是很有名的一道川菜,材料也很简单,就是鸡肉、干辣椒,比起一般的'做法来说,这种做法煸干了鸡肉里面的水分,让鸡肉变得更有嚼劲,回味也更加香了。
大虾
春节离不开大虾,大虾做出来颜色红亮,象征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而且春节不比平时,做任何菜都要讨一个好的寓意,以求得一个好彩头。
狮子头
狮子头属淮扬菜,是扬州的一道名菜,这道菜早就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古人还把吃狮子头的人比喻成“骑鹤下扬州”的快活神仙。里面还放了荸荠,正好起到了清爽解腻的作用。
地三鲜
地三鲜是由茄子、土豆和青椒炒制而成,这地三鲜就是指地里新鲜的食材搭配而成,既有营养又好吃,而且超级的下饭呢,颜色也是很多样,寓意明年生活五彩斑斓。
元宵
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为馅,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团圆圆、生活美满之意。
春饼
中国民间立春时吃的传统美食,南北方都有,但是做法不同,而东北、北京一带的春饼口味最为可口。春节之时,准备几样小菜,烙上一叠薄薄的小饼,这味道不仅仅是美食,还包含着新年的美好味道。
篇2:2023春节十大传统美食
春节十大传统美食
(一)红烧肉
红烧肉算是一道非常出名的菜了,好吃,口味鲜甜,肉质柔软,入口即化,肥而不腻,老少皆宜。所以,也是年夜饭餐桌常见的菜品。红色的五花肉,寓意着日后的生活充满活力与希望。
(二)四喜丸子
这四喜丸子代表着福禄喜寿,是非常美味而且寓意特别吉祥的美食,在过年的时候吃上一道这样的菜,那也是非常幸福的事情,绝对是一种让你回味无穷的美食。
(三)鱼
甭管是鲫鱼还是鲤鱼,红烧的还是清蒸的,总得有一条放在桌子正中间,留头留尾,寓意年年有余,一年有头有尾。
(四)粉蒸肉
粉蒸肉的味道想必大家都吃过,肥瘦相间,肥而不腻,吃起来一点也不会觉得腻,味道绝对算得上是上乘,口味儿是真的非常的棒。
(五)辣子鸡
辣子鸡是很有名的一道川菜,材料也很简单,就是鸡肉、干辣椒,比起一般的做法来说,这种做法煸干了鸡肉里面的水分,让鸡肉变得更有嚼劲,回味也更加香了。
(六)大虾
春节离不开大虾,大虾做出来颜色红亮,象征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而且春节不比平时,做任何菜都要讨一个好的寓意,以求得一个好彩头。
(七)狮子头
狮子头属淮扬菜,是扬州的一道名菜,这道菜早就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古人还把吃狮子头的人比喻成“骑鹤下扬州”的快活神仙。里面还放了荸荠,正好起到了清爽解腻的作用。
(八)地三鲜
地三鲜是由茄子、土豆和青椒炒制而成,这地三鲜就是指地里新鲜的食材搭配而成,既有营养又好吃,而且超级的下饭呢,颜色也是很多样,寓意明年生活五彩斑斓。
(九)元宵
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为馅,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团圆圆、生活美满之意。
(十)春饼
中国民间立春时吃的传统美食,南北方都有,但是做法不同,而东北、北京一带的春饼口味最为可口。春节之时,准备几样小菜,烙上一叠薄薄的小饼,这味道不仅仅是美食,还包含着新年的美好味道。
>>>返回目录
春节必吃的十种食物
1、饺子
俗话说的好“好吃不过饺子”,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物之一,从出现到至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有着非常好的寓意“更岁交子,团圆福禄 ”,过年时大家包饺子喜欢在里面放一枚硬币,作为一个彩头,寓意来年也能吉祥如意。
2、年糕
年糕是用糯米蒸制而成的一种糕点,是我国传统的食物之一,早先的传说是为了防止怪兽“年”饥饿吞食小孩而做成的,而现在春节食用年糕的寓意为“年年高”,祈愿小孩的身体能一年比一年高,健康快乐的成长。
3、汤圆
汤圆也是我国汉族传统的食物之一,汤圆谐音“团圆”,吃汤圆就是庆祝一家人开开心心、团团圆圆,有一句俗话叫“北滚元宵、南包汤圆”,南方称“汤圆”而北方叫做“元宵”,北方人喜欢元宵节吃“元宵”,而南方人大多春节吃“汤圆”。
4、团子
团子是长江一片流域的人们过年必吃的食物之一,是用糯米研制而成的糯米粉包制而成,内里加入一些肉或者榨菜等馅料,包圆蒸熟即可食用,团子有着非常好的寓意,吃了一家就团团圆圆,阖家欢乐。
5、鱼
过年的餐桌上一定少不了鱼这道菜,不管是做汤还是红烧都是一绝,不仅仅是鱼的味道鲜美,还有它特别的寓意,鱼的寓意来自“年年有余”,希望人们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和粮食,是一个非常好的彩头。
6、猪肉
餐桌上的猪肉荤菜类那可是年夜饭的重头戏,大家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一家老小齐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慰藉辛苦了一年的自己,而桌上的荤菜越多就代表了明年日子会过得越来越红火,也是添了一个小彩头。
7、鸡
春节吃鸡也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兆头,鸡通“吉”字,寓意吃了鸡,来年能大吉大利、飞黄腾达,而爪通“抓”,寓意吃鸡爪的人明年能够赚到更多的钱,而吃鸡骨头有着“出人头地”的含义,所以春节的餐桌上一定会有鸡这道菜。
8、瓜子花生
瓜子花生是我们在春节期间内最常见的小零嘴,几乎每个人的茶几上都会有这两样零食,瓜子在古代象征着“银子”,抓瓜子寓意为抓银子,来年财运亨通,而花生谐音“好事会发生”还有“多子多孙”的含义,也是非常好的彩头。
9、橘子
橘子也叫桔子,寓意吉祥如意,因为圆圆黄黄的外形,又有团团圆圆、金银财宝的寓意,都是非常好的彩头,而且橘子口感酸酸甜甜,非常适合我们在吃了肉类偏多的年夜饭之后去解解腻。
10、糖果
过年期间少不了要备各式各样的糖果,当有亲朋好友来时,拿出甜甜的糖果,不仅仅是因为小孩爱吃,糖的口感是甜甜的,而提到甜想到的都是美好的,它也有着一个好彩头,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返回目录
春节的各种食物寓意
吃饺子寓意招财进宝
吃鸡寓意有计
吃年糕寓意年更比一年好
吃煎堆寓意金银满屋
吃樟茶鸭寓意齐齐整整
吃如意菜寓意“升”和“发”
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吃汤圆象征阖家团圆美满
>>>返回目录
有关春节过年的风俗
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这样,是希望来年的运势能够很好。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意味着自己的运势也会慢慢的变好的。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通过扫尘的活动,可以让家里干干净净的,也是希望来年能够顺利的发展。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祈求在来年的时候顺利一些是比较好的。
>>>返回目录
过年的传统美食
元宵(汤圆)
元宵是春节的另一大美食。按传统,它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必吃食品,现在人们则不太强调时令,一概归为春节美食。元宵用白糖、玫瑰花、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南北方风味各异。元宵吃法也有多种,煮食、油炸、蒸食均可。为了满足现代人快捷、方便的需求,超市里常年卖各种口味的速冻元宵,当然,其销量在春节期间为最大,元宵这个传统的美食是南方人在过年期间比较喜欢吃的。
年糕
年糕也是一种春节美食。在一些地方,年糕也叫“年年糕”,取汉语谐音“年年高”之意,表示人们期望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年糕通常用糯米粉和黄米粉制成,有黄、白年糕之分。年糕的吃法,可以与菜、肉混合煮成汤,也可以与桂花、玫瑰花一起蒸食。据说,年糕最早只是作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用的,后来逐渐成为春节食品,其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一直以来大家都喜欢吃年糕,作为中国春节的传统食物。
饺子
过年肯定是要吃饺子的,北方谚语: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寓意岁在交子,起源于中原宛城,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广受人们的喜爱,吃饺子蘸大蒜是山东人的吃法,小厨也是最喜爱这种吃法,想想没有饺子的春节过起来还有意思吗,而且在过年的时候吃饺子也是希望自己来年的时候能够顺顺利利的。
春饼
中国民间立春时吃的传统美食,南北方都有,但是做法不同,而东北、北京一带的春饼口味最为可口。春节之时,准备几样小菜,烙上一叠薄薄的小饼,这味道不仅仅是美食,还包含着新年的美好味道,因此很多人过年的时候吃春饼也是一种比较喜庆的方式。
>>>返回目录
篇3:2022春节民间十大传统美食
饺子
饺子是北方年夜饭餐桌必不可少的食物,饺与交谐音,取“更岁交子”之意。另外就是饺子外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意为“招财进宝”,人们还会将硬币包在饺子里,吃到该饺子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的财运。
饺子煮面
河南很多地方大年初一早上会吃饺子煮面,名为“金丝穿元宝”。除夕晚上饺子煮熟了捞着吃,称为“捞元宝”。
年糕
早期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胥,过年的时候都要做年糕,后来逐渐在全国各地盛行,比如山东的红枣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福建芋艿年糕及红/白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苏州的桂花糖年糕等。年糕谐音“年高”,是春节必备的应景食品,寄托了人们“年年高”的期望。
面条
福建部分地区年初一早上要吃面条(多为线面),寓意“长长久久”。
鱼
春节饮食讲究好寓意,当然少不了鱼,一般为餐桌上最后一道菜,有些地方这道菜基本留下来不吃的,意为“年年有余”。并且有些地方对挑选年夜饭里的鱼也是有讲究的,鲢鱼为连年有余,鲫鱼和鲤鱼为大吉大利,鲑鱼则为富贵有余。
馄饨
在江苏靖江,不管是招待客人还是逢年过节或者办喜事,都一定要吃馄饨。除夕早上,家家户户就开始剁菜馅包馄饨,从年三十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馄饨就酒,越吃越有”,寄托了靖江人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汤圆
四川地区大年初一的早餐要吃汤圆,这天的汤圆叫“元宝”,吃汤圆叫“得元宝”,取其团圆、圆满、甜美之意。扬州人新年第一天要吃四喜汤圆,寓意事事如意、合家团圆;上海人年初一早饭也是吃汤圆,寓意圆圆满满、有财有势。
鸡
“无鸡不成宴”是广东人的口头禅,广东、香港一带过年一定要吃鸡,鸡与吉发音相似,代表生活吉祥如意。湖北人过年则是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吃鸡骨头则表示“出人头地”。
糍粑
湖南湘西土家族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腊月二十,土家族人都要打糯米糍粑,客家人过节也有吃糍粑的习惯。
粽子
广西壮族人过年有吃年粽的习俗,每年春节前几天壮家人都要包粽子或买粽子,初一、初二有客人来一定要吃粽子。
<<<返回目录
春节传统文化知识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中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中国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返回目录
过年的意义
广义的春节包括正月和除夕,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大年夜就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设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为大年三十。这一天在古时候称为“岁除”,又叫“除夕”。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称守岁。
春节俗称“年节”,古称“元旦”。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民国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龙抬头”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由于春节与大年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加上时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们将这两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了。
就时间来讲,过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岁尾。而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过“年”之后就是新的一年,所以不管是除夕还是正月初一,都是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好日子。
<<<返回目录
篇4:七夕节要吃十大传统美食
七夕节通常吃什么?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
1、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3、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4、云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5、江米条
老南京人过七夕还有个独特的风俗: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秆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p松花p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6、巧酥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7、瓜果
在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瓜果当然必不可少!七夕时吃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有些人喜欢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等绘成“花瓜”。
8、鸡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9、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10、绿豆芽
在广州,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七夕节要吃十大传统美食]
篇5:广西春节传统美食
广西春节传统美食
肉类集锦
鸡肉
无鸡不成宴,不论是家宴、祭祖或宴客均以鸡为主菜。无论是白斩鸡、盐焗鸡、酱油鸡、油葱鸡……在广西,光是一只鸡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菜式。当然也因为广西人祭神祭祖的时候用的就是白斩鸡。仪式过后,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了。
扣肉
过年,香芋扣肉是广西人过年必备的菜肴之一。孩子们最喜欢夹扣肉里的香芋,往往扣肉没吃一块,香芋就被夹了不少。因为,荔浦芋扣肉形似团圆,又被称作“团圆菜”。吃完扣肉,一家人团团圆圆,富富贵贵。
鱼肉
广西传统的年夜饭不能少的就是鱼了,“年年有鱼”是每家每户最传统本真的心愿了。鱼的做法很多,清蒸、红烧、油炸、水煮、生吃,想怎么吃就怎么来。即使不吃鱼,也要煎条小鱼来供神,所谓鸡肉、猪肉和鱼肉,是供神祭祖的三大件。
鸭肉
广西人自古喜欢吃鸭,因为鸭肉清热祛火,特别适合广西湿热的气候,所以过年做鸭也是一道大菜。南宁的柠檬鸭、桂林的醋血鸭…烧鸭、啤酒鸭、白切鸭、老鸭汤,怎么做都好吃!
糖醋排骨
酸酸甜甜的糖醋排骨,寓意红红火火。幸福其实就这么简单,能感受和回味心中仍想念着的味道即是最大的心满意足。
腊味
一到冬天,广西的各家各户都会做腊肠、腊肉,而且一家做的味道不同一家。特别是梧州等一些地区,各家各户还会互相赠送腊肠腊肉,还会特地留些给过年吃。
酿菜
酿豆腐,是客家第一大菜、第一名菜。逢年过节或招待宾客,常用此菜。过年是一定要吃酿豆腐的,因为它代表富裕!
蛋饺
煎蛋饺是在桂北一带,每逢过年必吃的年菜。把蛋浆倒一点点近锅里慢煎,小火慢慢煎,再放上肉馅裹住,感觉真的是超级用心,吃起来也是香脆可口,超级有家的味道,桂北人更喜烫进火锅里。
糕点糍粑
粽子
广西大部分地区都有春节吃粽子这个习俗的习俗,不过不同地方的粽子口味不同、馅料也不同。有的是咸粽、有的是甜粽,有的是放绿豆猪肉、有的是放荷包豆排骨,不过大多数广西人最喜欢的是绿豆猪肉粽,煮熟后的粽子肥肉香而不腻,绿豆粉糯清香,大家一般拿来当主食吃。
粉利
在春节吃粉利,寓意着新的一年大吉大利,所以春节广西人的传统的年夜饭肯定少不了粉利。而且粉利的做法也非常传统,是通过把米磨成浆,然后蒸煮做成的。吃法很多,切片或者切条,可以炒酸菜炒腊肉,也可以拿来打火锅,细腻、嫩滑、爽口、久煮不烂,当然也可以烤着吃,烤到软糯,刷上烧烤用的酱料,味道也是相当不错的。
年糕
年糕,是广西春节食品“三件头”之首,有年年高升之意。这是广西人过年必吃的年味之一,家家户户少不了。遗憾的是现在会做年糕的人越来越少,一般都要到市场购买,买回去再自己加工,无论是蒸还是煎,都很好吃,甜甜的年糕能让新的一年也甜蜜美满。
油堆
在我们那油堆和年粽都是过年必备的。油堆炸得金灿灿的',香香的,放在嘴里会慢慢咀嚼,满满的芝麻香味。因为年夜饭开饭时间总是较晚,所以大人会炸一大锅油堆,在晚饭还没有开始前,大人小孩都喜欢用手拿上一个油堆解解馋,吃货春的奶奶每年春节都要做一大缸呢!
油团
河池东兰武篆的油团,以武篆镇当地糯米作原料,加工、粉碎、泡水、过滤,然后捏成鸡蛋大小的圆团,用当地的山茶油煎炸熟透,然后除尽余油,倒入细碎的黄糖搅拌,等到黄糖将油团裹严,便可出锅。味道香脆爽甜,奇妙无比,令人食欲大增,吃了还想兜着走!
汤圆
汤圆是春节的另一大美食。“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寓意团团圆圆,圆圆满满,节庆时间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按传统,它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必吃食品,现在人们则不太强调时令,一概归为春节美食。
大肚糍
在贺州昭平县,每逢春节,餐桌上的大肚糍就与北方的饺子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年夜饭之一。一家人围着锅头,吃着热气腾腾的大肚糍扯家常,是新年里最热闹的时刻。
蔬果零食
柚子
过年吃柚子,来年越吃越有(柚),因为这句俗语,柚子一直都是年货中必不可少的水果。在广西有些地方供神祭拜的时候也会摆上几个柚子。
橙子
脐橙、冰糖橙、血橙……广西的橙子品种不少,每年采购年货,咱家都是以箩筐为单位的购进橙子,老人小孩都爱吃。
马蹄
过年回家,一家人围着火盆嘴巴总是想吃点什么,马蹄清热止渴,利湿化痰,降血压,过年期间吃多上火的东西,老人家们就会吃些马蹄下下火,小屁孩围在火盆旁边排排坐等着吃削好的马蹄,其乐融融。
酸嘢
过年大鱼大肉吃腻了,酸嘢反倒成为最抢手的美食了。从菜地拔几根萝卜,撒盐放醋,不一会就能吃上酸辣香脆的萝卜酸了。
干货
瓜子、坚果、桂圆干、糖环、麻通、花生糖、芝麻糖……这些春节必不可少的零嘴是小孩子们的最爱啦!除了有糖果,还必定有红瓜子,而且还会摆在全盒的中间的圆圈位置。亲友来访时会边喝茶聊天边嗑瓜子,打麻将时也会必备一把瓜子。红彤彤的瓜子寓意着新年红红火火,大吉大利。
糖果
这里的糖果不是指一般的糖,而是指糖冬瓜、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莲藕这种凉果年货。过年的全盒里面必备这些糖果,寄望来年生活甜甜蜜蜜。
★ 三河导游词介绍
★ 义乌印象作文
★ 促销活动方案
★ 旅游工作总结

【春节的十大传统美食(共5篇)】相关文章:
宁波的春节作文700字2022-04-30
元宵节促销活动方案2022-12-27
关于中国春节演讲稿三分钟2023-11-21
企业年会创意节目2024-04-07
简历写作的十大热点2023-05-25
景区暑假活动-活动方案2023-07-23
美好的节日-我爱端午节作文400字2023-07-10
有关春节的演讲稿三分钟2022-10-23
男装促销活动策划方案2023-05-17
春节期间文体娱乐活动方案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