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好村妇代会建设工作调研

时间:2023-09-20 07:46:5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五个好村妇代会建设工作调研(共8篇)由网友“gingep”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五个好村妇代会建设工作调研,希望大家喜欢!

五个好村妇代会建设工作调研

篇1:五个好村妇代会建设工作调研

五个好村妇代会建设工作调研

五个好村妇代会建设工作调研

近年来,**市妇联根据市委和省妇联的安排部署,始终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积极探索村级妇女组织建设的新形式、新途径,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五个好”村妇代会建设活动,真正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成组织健全、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服务高效的群众组织,充分调动了农村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一、活动背景

基层妇女组织是妇联全部工作的基础,是为妇女群众服务的载体和基石。基础牢了根基才会稳;基层强了,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妇联基层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围绕大局做好妇女工作、使广大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半边天的作用,如何提高妇代会主任的素质和能力、力争村妇代会主任100%能进两委班子等问题摆在妇联面前。市妇联确定为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在市县乡三级层层召开代表会、深入农村百村千户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班子配备好、工作机制好、队伍建设好、作用发挥好、群众反映好”为内容的`村妇代会组织“五个好”建设,活动中注重创新形式,找准载体,突出实效,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基层妇女组织整体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做法

(一)以“班子配备好”为基础,依靠“三方力量”,提升村级妇女组织向心力。一是借助“外力”打牢基础。市妇联积极争取各级对村代会建设的重视和支持,与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将基层妇女组织整建纳入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大局,坚持“党建带妇建”,实现了村级妇代会组织和村党组织建设同步安排、同步进行、同步检查。如高唐县作为全省“联村共建”试点县,在村委换届时及时跟进,使村级妇女组织配强配优。二是精选“内力”夯实基础。坚持“四管齐下”和“双向兼职”的原则,培养选拔村级妇女干部:通过内选本村科技带头人、外引返乡女性、下派大中专毕业生、接受分流退休人员四种形式充实到妇代会中;同时实行农村专业协会负责人、女科技特派员、民营企业主双向兼职村妇代会主任,有效改善了基层妇联干部队伍结构。同时对换届后的村妇代会主任实行“三统一”,即:乡妇联统一下文、统一在全乡公布、市妇联统一备案。三是扩展“外力”巩固基础。抓住“村两委”换届有利时机,采取提前介入、宣传发动、公推直选等形式,推动一批有基层经验的村代会主任进入村两委,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升了妇联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二)以“工作机制好”为抓手,强化“三项措施”,提高村级妇女组织的凝聚力。一是建立制度促进规范。以县为单位,统一制作组织工作图版,使妇女组织的性质、任务、职能和基本概况等一目了然,建立完善了学习制度、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培训制度,规范了各项表薄册和“巾帼科技致富”、“邻里帮教”、“家庭教育”等活动记录,使基层妇女工作运转有秩序、行动有规章、管理上水平。二是落实待遇强化管理。市妇联和计生委联合下发文件,推广村妇代会主任兼计生专职干部,落实了每月200-500元的工资,两项工作彼此互补,形成合力,吸引了更多优秀女性充实到基层妇女干部队伍中来,切实提高了村妇代会主任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妇女干部“有心谋事”、“有劲干事”。三是评先创优提升能力。在村妇代会主任中开展“五带头”活动,即带头学习政策、带头科技致富、带头创建文明、带头帮困扶贫、带头遵纪守法,并定期表彰先进、推广典型,进一步激发妇代会主任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决心,使基层妇代会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以“队伍建设好”为重点,抓好“三项教育”,提高村级妇女组织的战斗力。一是抓好学历教育,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对具有相当初中文化程度的妇代会主任鼓励其参加农函大、农广校等更高层次学习、深造,先后有5665名妇代会主任领到农函大、农广校毕业证书和绿色证书。市妇联曾先后三次组织村妇代会主任进京、进党校进行了创新妇女工作的专题培训。二是抓好普及教育,培养了一批懂经济、善协调、会管理的村级妇女干部。市妇联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创办了**市农村妇女函授学校,县、乡妇联依托当地党校等场所建立了分校,以理论学习与生产经营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传授当代农村妇女干部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各级妇联共举办了多期培训班,34万人次接受了培训。三是抓好科技培训,培育了一批科技致富的“领头雁”。市妇联主动联合市委组织部,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举办村妇代会主任培训班,从基础产业技术培训向市场、经济、营销、管理等环节延伸,远程教育覆盖面达到98%以上。同时和农村信用社开展了小额贷款业务,帮助村妇代会主任发展项目。

(四)以“作风发挥好”为目标,依托“三个载体”增强村级妇女组织的吸引力。一是以活动吸引即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以“美在家庭”、促村容整洁活动为载体,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睦、温馨、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全市共培树了1000多个巾帼示范村。二是建队伍凝聚即建立巾帼志愿者队伍,壮大基层妇女组织力量。全市共建立村级政策宣传、科技传播、文娱健身、扶贫帮困、绿化美化等各类巾帼文明队

达5000支,做到了活动经常、制度健全。三是靠创建推动即丰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内涵。广泛开展“五好家庭”、“平安家庭”、“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家长”、“好儿童”等优秀家庭角色评选,在组织广大妇女参与和谐家庭创建上实现了新跨越。着名劳模张国忠、田洪勋、刘庆安家庭家庭被评为全国平安家庭标兵户。

(五)以“群众反映好”为标准,实现“四个带动”,激活村级妇女组织的生机活力。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成为“生产发展”的追求者。大多村妇代会主任有自己的致富项目,并以自身为榜样,带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逐步发展为“一村一品”或“一村一企”的生产模式,如冠县田马园的樱桃种植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早熟樱桃生产基地,人均收入增加1万多元;阳谷刘庙的肉食加工、茌平小杨屯的鸭业基地、东昌府刘庄的大蒜加工、临清烟店的轴承加工等,在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传播先进文化,成为“乡风文明”的实践者。妇代会主任利用“妇女之家”,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向广大妇女宣传“两纲”、家庭教育、家政礼仪等知识,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活跃了农村妇女生活,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是追求美创造美,成为“村容整洁”的推行者。村妇代会主任在农村积极开展“美在家庭”、“美化庭院”促村容整洁活动,带领妇女消除生活陋习,追求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有效地改善了农村村容村貌。四是真情服务妇女,成为妇女姐妹的贴心人。村妇代会主任同广大妇女建立了良好的干群关系,时刻把困难妇女的温暖放在心上,想妇女群众之所想,急妇女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帮助妇女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深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三、显着成效

(一)基层妇女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通过“五个好”建设,基层妇女组织得到较大加强,全市90%村妇代会达到“五个好”标准,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和感召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能及时传达到妇女群众中,化为妇女群众的实际行动,妇女组织在引领广大妇女参与“三个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了桥梁作用。

(二)基层妇女干部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通过“五个好”建设,基层妇女组织在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上明显提高。全市5654名村妇代会主任100%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85%获绿色证书或成为女农民技术员、女科技示范户,34%进入村两委,93人任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

(三)基层妇女工作亮点大量出现。“五个好”建设增强了基层妇女组织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增长了妇女干部抓创新、促发展,抓亮点、出经验的才干。全市农村妇代会积极组织广大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涌现出省级以上巾帼科技致富能手1500多人、先进妇代会200多个,建立1267个科技示范基地,1000个巾帼示范村,为新农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2:村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xx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内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各地正在开展形式多样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我市美丽建设的总目标下,美丽乡村建设当是题中之义。

根据市委工作安排,带着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近期组织相关单位先后到国内美丽乡村建设比较成功的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浙江桐庐县狄蒲村、环溪村,南京江宁区大塘金村、世凹自然村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形成初步思路。

一、所考察地区的主要作法

什么是美丽乡村?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或正式的概念。但是,从美丽乡村发展方向和实践过程来看,美丽乡村就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群众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其集中体现在五个“美”的建设上:一是环境之美,规划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绿化美化,公共服务日臻完善、自然生态有效保护,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宜人。二是风尚之美,家庭和睦、民风淳朴,文明有礼、移风易俗,崇德向善、守望相助,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村风民俗。三是人文之美,文化繁荣、底蕴深厚,耕读传家、以文化人,充满乡土气息,富于时代精神,使农民群众享有健康的精神世界、建设农村各具特色的精神家园。四是秩序之美,学法用法、遵纪守法,民主法制、村务公开,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社会有效治理,维护公平正义,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五是创业之美,吃苦耐劳、勤劳致富,勇于创新、诚信经营,刻苦钻研技术、推进产业升级,集体经济发展、有钱办事理事,拥有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各地具体的建设做法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重视规划设计。规划是纲,纲举目张。只有高标准规划设计,才能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和高标准。在建设之前,每个村庄都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规划院所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对发展目标定位、村庄形态、建设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反复论证。有的规划非常详细,小到一条小溪、一段古道,都有具体的规划或设计,达到了精雕细琢的程度。比如桐庐县的狄蒲村,一个牛棚经过精心设计,竟然变身为一个时尚的咖啡屋,既保留了村庄的印痕,又增加了村庄的美感,颇具创意。

二是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要先行,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如果美丽乡村还是和传统农村一样,鸡窝牛圈,污水横流,道路泥泞,电线交错,是谈不上美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主要是路、水、厕和旧房。只有对这些内容进行整治和改造,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美丽乡村之美丽要义。每个村庄都把基础建设特别是在水、路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三是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建设美丽乡村根本目的是为了农民群众,必须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生活,不搞大拆大建,不逼迫农民上楼,不拿土地作文章与民争利。同时,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所有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没有一个是通过大拆大建来建设的,都是因势利导,以人为本,使农村群众的利益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护。在桐庐环溪村我们看到,有高大气派的现代建筑,也有旧房老屋,相互映衬,别具风格。郝堂村在建设中,则提出了“尊重农民小日子”的理念,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四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点。只有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他们有的是利用生态资源、有的是利用文化资源,有的则是无中生有“打造”资源,但最终都形成了自己的村庄特色和支撑村庄发展的特色经济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达到山村有山村的特色、水乡有水乡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魅力。

五是重视文化的保留传承。文化是魂,是一个村庄的精气神,没有文化的村庄终行将不远。对于文化的认知、保护、运用,所考察的这几个村庄做得非常到位。他们通过保护古建遗存、挖掘历史文化等途径,放大地域文化符号,赋予了村庄鲜明的文化特色,增添了村庄内涵和魅力。在狄蒲村申屠氏祠堂展示的农耕器具和生活物品所反映的农耕文化让人印象深刻,甚至他们根据民间传说,不惜在村子主干道上修一座坟茔来传承弘扬宗族文化。

二、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国内几个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考察学习,由衷感到,建设美丽乡村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几年通过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路网工程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但是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农村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农村日益式微的趋势没有好转。虽然有的农民搬进了社区,住进了楼房,但是他们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未来生活的保障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前几天,总理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指出,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其他的一切都要为人服务,推进城镇化意不在“地”,不在“楼”,而在“人”,新型城镇化核心是写好“人”字,说到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要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带动力,建设美丽乡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使山水乡恋与城市文明融为一体,让亿万农民共享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果。

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的保留传承。美丽乡村建设如果说“物”的建设是硬杠杠,那么文化则是乡村的软指标。农村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是多元的、厚重的,构建起了中华文明的华丽殿堂。农村文化有哪些?概括来说就是农耕文化、家族文化、风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特别是家族或家的文化,对人们影响最大。自古以来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构建社会、管理国家、治理天下,因此在农村“家”文化对农民有着更大的意义。老百姓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土窝”。我们搞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把农民的小家呵护好。正如总理所指出的,“家”是文化的根,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很珍视家的观念。而纵观几个建设比较成功的几个美丽乡村,他们就非常注重对家的保护。村庄建起了新居,为什么颓废衷败的老房旧居不拆掉?为什么狄蒲的申屠氏祠堂历经风雨而依然保存完好?为什么郝堂村依山就势建房而不强求农民集中居住?说到底,就是看到并尊重了农民对家园、家庭的珍惜和浓重情结。

美丽乡村建设,无论从哪个方面讲,符合中央要求,契合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顺应群众期盼,是解决好当前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发展问题的有效抓手。其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现象。所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改造,对于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特别久居城市的人们,长期面对城市生活的逼仄、喧嚣,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农村的生活,非常渴望让心灵得到平复,灵魂得以安放,身心得到放松。这就为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游、农家乐等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由此,也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通过生产方式改变带动生活方式的改变,真正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三是保证发展持续性。党的xx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布局。而美丽乡村契合整体发展目标和思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一个有效的载体和抓手。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的几个村庄,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全面持续性发展。

三、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我市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对几个村庄的考察学习,对比借鉴,我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基础好、潜力大、前景广阔的特点。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议选择一个各项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为试点,先行打造,形成经验之后,再全市铺开。目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尽快建立一个市级领导组织,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由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电力等单位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同时要加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为各项建设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较重,资金投入较大,在财政给予支持的前提下,建议对建设任务进行分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向上争取整合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投入和工作合力。在所考察的几个村庄当中,都是在当地政府强力支持下推进的,这也是克服建设资金来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是高标规划,打造亮点。按照生活宜居、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总要求,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精心规划村庄建设方案和建设定位。特别是对农村文化,要高度重视,认真保护,深入挖掘,做好传承。建议由市里牵头,尽快启动相关规划设计,依托村庄自身的特色或优势,打造美丽乡村的亮点和品牌。

四是强化考评,激发动力。围绕年度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党政干部绩效考核之中,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和动力。

五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大家看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移风易俗,提升农村文明素养,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保障。

篇3:村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安排,按照人大张海琴主任摸清情况、查摆问题、提出建议、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3月28日至30日,在黄霄飞副主任带领下,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的形式,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黑里河、甸子、一肯中、大双庙、热水、存金沟、八里罕、三座店8个镇乡街,40余个行政村,分别召开了村干部、乡镇主要负责人等参加的交流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宣传发动不到位,教育引导不普及

一是县直各部门认识有待提高,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不明确。按照县委实施方案要求,各部门虽然也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但由于没有系统规划,与镇乡街缺少有效沟通,联动配合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二是各镇乡街的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氛围不浓,宣传过于简单,仅仅只是打一个横幅,写几条标语,有的镇乡街根本没有任何宣传手段,没有形成高度重视的大环境、大氛围。个别镇乡街不重视教育引导,只是一味强调群众素质的问题,缺少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方法。三是群众认识有待提高,有些群众不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政策,错误认为目前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府行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存在“镇乡干部着急上火、村干部束手无策、老百姓冷眼旁观”现象。很多群众在涉及自身利益时不支持、不配合,开口要钱、伸手拿钱,不给钱不谈事,对于镇乡村安排的任务或“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二)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工作整体推进迟缓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存在偏差,导致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农民的主体作用严重“错位”;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知度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主动性没有得到较好的调动和发挥,导致政府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导者,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设者。二是镇乡街干部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不全面,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标准认识比较单一。各镇乡街不同程度存在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摆位不高、重视不够,系统研究不够、协调推进不够、整体突破不够。有的镇乡街存在阶段任务意识,不亲自上手,不持续用力,持久战精神不足,存在等待观望现象。三是一些村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真心实意地为群众着想,工作不主动,或者是缺乏办实事的能力。甸子镇马架子村、存金沟乡草沟门村、小城子镇宁南村、大城子镇鸡冠山等村环境整治行动快、成效明显,与镇乡街以及村干部领导能力强、能够有效化解矛盾、有号召力密不可分。

(三)整体建设没规划,工作机制不到位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没有整体规划,存在着一种形式大于需求现象,不能确保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建设模式雷同,风格凌乱,主题不突出。二是没有充分考虑美丽乡村建设的多元性,建设内涵不深入。没有认真思考自然环境、文化积淀、产业元素等因素,不能体现各村不同特色。三是存在重表象轻实质现象,设计标准低,缺乏形象提升。比如立面改造,就像“涂脂抹粉”,美观不足,土气有余。四是存在覆盖程度不均及发展不平衡现象。受整合资金有限、任务紧、开工晚、环境等综合因素制约以及群众自身发展不足的影响,公路沿线发展建设成效明显,一些边远村庄项目难以覆盖或发展进度缓慢,有边缘化现象。五是部分镇乡村重突击整治、轻长期管理,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农民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等长效自治机制尚未建立。

(四)乡村建设亟待规范,环境整治刻不容缓

一是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塑料袋、农膜等引发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污水直排,垃圾乱倒,柴草乱堆,胶袋乱飞,乱搭乱建,路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垃圾随处可见,小溪小河成为垃圾处理场。二是人畜混居,禽畜放养,粪便随处堆积, “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治理赶不上污染速度”的现象相当普遍。三是统筹规划不够,建设秩序较乱。建设滞后,监管不够,多数村庄没有具体的规划方案,各类建设处于无序状态,致使大批农村建房挤占道路、河道等公共设施和资源。四是产业发展与环境整治矛盾凸显,产业发展产生大量垃圾,清理难度大。如大城子镇的设施农业产生的秧子垃圾、八里罕镇的养牛业产生的粪便等。五是村庄内道路拥挤、布局零乱,只见新屋,不见新村现象较为普遍。“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垒建的花墙内部称为老百姓的自然牛圈、驴圈、秸秆堆积场、废品收集处。通过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最直接、最紧迫、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五)重基础设施建设,轻乡风文明培育

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面铺开,农村居住条件、生活水平、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提高和改善,但村民的素质培养、文化建设滞后,文明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脏乱差问题仍然突出,垃圾随处乱丢、污水随意排放、生活陋习随处可见。二是陈规陋习依然存在,赌博搓麻盛行(每村的超市门前都摆放着麻将桌)、婚嫁彩礼漫天要价、红白事大操大办、家庭矛盾、社会治安问题时有发生。三是价值取向发生错位,邻里纠纷反目、子女不赡养老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农民自私自利,在涉及自家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时,以种种理由拖延或阻挠工作开展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通过与群众交谈,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政府及干部缺乏必要的信任,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和等靠思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各镇乡教育引导农民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规划、措施和手段。

(六)资金整合难度大,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是基础建设、环境整治,还是长效管护等,都需持续投入配套资金。“资金从何而来?”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要素瓶颈,表现在:一是县直各部门项目资金不能有效整合,镇乡财力有限,村子一般又没有集体收入,筹资渠道单一,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较少。甸子镇采取的“镇补村集户筹”经费保障机制、“政府组织、村组实施、村民主体”三者互动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二是除个别村有特色产业外,绝大多数村都因地理位置、自然、人才条件原因,找不到发展路子,产业单一趋同,没特色没规模没竞争力。三是土地流转形式单一,机制不完善,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不顺畅,制约了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影响了农村种养殖业规模发展(八里罕养牛业规模化发展)。四是人才紧缺,镇乡街缺少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专职干部,镇乡街干部流失较严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还比较缺乏。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营造浓厚建设氛围

一是各镇乡街要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打持久战。完善组织架构,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合力攻坚。在政策制定、工作推动、人员配备、财政投入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程。二是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加强与各职能部门配合,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促进重点项目早日启动、快速推进,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是要组织驻村干部入户开展大宣讲、大走访、大动员活动,广泛动员和引导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让广大群众从多角度、多渠道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倾听并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美丽乡村建设由干部引导为主转向农民群众参与为主,形成上下联动,群策群力的工作局面。铁东街道每周五下午开展为期1小时环境卫生 “全民动手日”活动,组织社区职工、党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网格员、居民、志愿者,集中整治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乱张贴、乱堆放等问题,提高了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参与积极性与认同感。四是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载体。充分利用新闻媒介、村务公开、宣传橱窗、宣传图册和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因人而异抓教育,因地制宜做宣传,因势利导求深化,营造“人人知晓、户户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浓厚氛围。让农民群众意识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意识到自身才是最终受益者。五是各镇乡街要成立自己的督察督办组织,调剂充实工作力量,抓好综合协调和具体推进工作。对于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村委要加大跟踪督办问责力度,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科学编制乡村规划

建设美丽乡村,关乎全县人民福祉。各镇乡街要充分领会县委县政府巩固扩大“十个全覆盖”工程成果,深入推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自治区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精神实质。立足当地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实际,科学制定具有持续性、针对性规划建设方案。一是注重全域规划理念,深刻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层次内涵,把农业产业发展、村庄管理实施体系纳入规划的核心内容。统筹精品点、精品线和精品区块布局,着眼长远,以人为本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村民真实需求。着眼于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要求,整合资源力量,确定建设模式,着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急需的现实问题。不搞一刀切、模式化,创造性地为一些自然村搞好规划设计,力求做到一村一方案。三是组织相关规划人员,通过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尊重历史传承,尊重发展基础,把合理布局、环境秀美、百姓宜居、生活富美作为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长远发展的根本,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四是突出经济基础、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等特色要素,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明确村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避免无序化发展。统筹考虑绿地覆盖、水系治理、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功能配套等多种因素,坚持让乡村回归乡村,努力实现规划的全覆盖。五是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排定重点项目和建设时序,实施项目化推进,在打造乡村形态美、生态美同时,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生活更加美好。

(三)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多元资金保障

1、在走访过程中,我们看不到农民自己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身影,都是村委会出资招聘的临时整治队伍或者村干部自己动手,有的村民甚至因个人利益得到损害而与村干部谈条件或吵架。发生以上现象,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的主体地位淡化,政府没有把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力交给农民,没有让农民意识到美丽乡村建设是自己的事情,导致出现群众不愿出力-政府和村级组织包办-群众更不愿出力的恶性循环。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动力是让农民群众唱主角,要相信农民,依靠农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切实依法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真正依靠广大农民自身力量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共创美好幸福新家园。一是各镇乡街、村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浓厚的建设氛围。二要加强典型示范,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先进村组和先进人物,组织农民代表实地考察、参观学习,让农民成为建设的主体,形成学习先进、带头参与的良好氛围。三要构建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建设法治乡村,注重德治教化,深化村民自治,使美丽乡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2、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离不开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要建立“农民筹资筹劳、政府以奖代补、部门项目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要注重财政引领,设置专项资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整合、以奖代补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投入。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部门活力,有效整合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三要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能人大户、企业、外资等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四要积极培育村级集体经济,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自我造血,并最终用于本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投资。五要深入进村入户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多种形式,发动村民出资献力、投工投劳,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四)强化产业深度支撑,增强生态建设动力

美丽乡村需要有美丽产业。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美丽乡村建设只有与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才能提供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一是培育精品农业,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推进土地流转,突破用地瓶颈,发展规模经营。加快优势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推进专业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将美丽“姿本”变为“资本”,兴起美丽产业。三是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挖掘和释放各镇乡街资源优势,利用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民族特色和乡村文化,发展农产品采摘、农家乐体验等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和旅游路线,制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打造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烈的乡村旅游产业,真正做到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四是培育经营主体,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空间。积极探索农民培育新机制新模式,着力培养适应农村产业升级需求、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五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融合,推进秸秆粉化、粪便沼气化等节能低碳的农村能源建设,把农业废弃物转化成为资源和财富,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既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又促进农民增收。

(五)建章立制建管并重,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涉及农村整体环境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综合性变革的革命,需要建立起一系列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让乡村之美“永不凋谢”。一要加强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日常督促检查等制度,建管并重,持续跟进。强化督促检查考核,形成完善的巡查考核工作机制,提高村庄日常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一肯中乡的定期督查制度以及实施的划片网格管理,使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形成了时时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良好工作局面。二要建立相对稳定专业的管护队伍,加强培训,明确标准和要求,提高管护人员的责任感、素质、能力水平,做到运行有序、管理到位,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长效化轨道。三要优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集、清运、回收处理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办法,逐步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统筹规划,合理选址,科学设计垃圾填埋场。对已建成垃圾填埋场的村,进行规范指导、完善处理设施,从而达到卫生环保要求。一肯中乡为各村配备卫生垃圾箱240个、建垃圾池50个、垃圾房28个,各村全部配有垃圾填埋点,为全乡环境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要加大监督和奖惩力度。签订“门前三包、院内达标”责任书,根据本地实际完善《村规民约》、《卫生公约》等约束机制,增强村民的契约自治意识、法治意识,为推进乡村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农村环境执法大队,加大对乱堆乱放垃圾,违反村规民约等行为的曝光与惩戒力度。如五化镇安装了摄像头,成立了环境执法大队,配备执法车,处理了多起垃圾违规事件。五要加大组织引导力度,组建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妇女联合会、村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真正使群众成为实施主体和管理主体。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建立健全村民自建自管等行之有效的美丽乡村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等长效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保鲜”注入不竭动力。六要注重改变农民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转变生活观念、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引领他们摒弃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约束和引导村民改陋习、树新风。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发展为村风民俗优化的精神工程,让农民群众真正享受现代文明。

(六)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要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以民风乡风家风建设为抓手,以卓越成就扮靓宁城。一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注重深入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延续传统乡村文脉,保持鲜明的生态乡村特色,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品质内涵。二要培育弘扬新时期乡贤文化,荟萃“先贤”传人、深入发掘德高望重或年轻有为的“今贤”,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大力培育和传播乡贤文化。三要积极顺应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热切期盼,加大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力度,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统筹文化惠民工程,创建乡村文化大舞台,积极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因素,广泛开展多姿多彩、富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农村文化,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农村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四要大力宣传思想道德建设规范,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实践养成。弘扬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和家睦邻、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五要逐步引入现代文明生活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倡导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爱、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好家风好家训”主题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营造美丽乡村文明和谐新风尚。六要合理调解农村多种利益关系,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有序引导农民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等潜在不稳定困素。有效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七要研究制定可具操作性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方案,建立硬性考核指标,实行责任倒逼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目标考核体系。尽快出台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完善投入保障机制、队伍建设机制、考核激励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定期组织督促检查,及时通报,纠正偏差,构建美丽乡村建设绿色通道。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意义深远,责任重大。通过调研,我们深刻体会到,农民是乡村的主人,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农民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政府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倾听民生,体现民意,把建设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交给农民,切不可以大包大揽取代群众的主体地位。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梯度建设培育的较长过程,各镇乡街、村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事求是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篇4: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创新,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在向“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农村、幸福农村、和美农村的目标奋进。调研组通过座谈交流、走访部门、下乡(镇)村考察、委员约谈,并赴永嘉、桐庐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做法等形式,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梳理,并提出建议。

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高度重视,出台了《XX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丽委办〔〕50号)、《关于XX市推进“三沿”整治创建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全市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的重点考核内容,累计已投入资金80多亿元,对 3121个村庄(按村庄撒并前统计)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40个,XX县、XX区和XX市已被评为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20和2019年,XX市连续三年获得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村庄整治先进单位称号。

一是乡村更加洁净。全市推行了“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市、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置和长效管理机制,目前全市已配有保洁人员的村数2746个,配备保洁人员6594人,人均保洁经费不低于40元,大部分农村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置。

二是环境更加美化。以绿化为主要措施,加强“六边”区域、村庄道路两侧和农户庭院的绿化,2019年全市各地新种绿化乔木374.5万株,建设森林村庄205个,通道沿线林相改造10.9万亩。

三是民生更加改善。关注民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农村的文化、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农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到2019年,全市政策性农房保险参保54.79万户,参保率达到97.01%;全市60周岁及以上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78 元(比2019年提高55元),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补偿率达到72.07%,住院补偿最高额达到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

四是品牌更加响亮。“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主品牌进一步打响,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建设主题:莲都“画乡莲都”、龙泉“诗画乡村”、青田“美丽村居”、云和“山水童话乡村”、庆元“低碳家园”、缙云“幸福家园”、遂昌“中国洁净乡村”、松阳“田园松阳”、景宁“魅力畲寨”等。

二、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效,但离省委、政府提出的“四美三宜两园”总体建设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亟待我市加以高度重视,并尽快着手进行改善。

(一)建设资金投入“量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是向上争取资金难。虽然从中央到省里,无论是相应配套政策还是直接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都可谓是历史性的空前加大,但对于广大农村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二是地方配套投入难。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紧张,难以完全足额配套到位。三是社会投资引入难。美丽乡村建设很多是公益性项目,没有回报,因而难以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即使如农业、旅游等产业项目也因回报周期较长,回报率不高,不能有效吸引工商资本投入。四是资金筹集渠道拓展难。我市农村大多集体经济薄弱,合作社不发达,农民收入低,相对发达地区的多渠道投入差距明显拉大。

(二)乡村规划引领“力不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进行引导。一是规划特色性有待加强。乡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没有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元素,照搬城市规划,缺乏乡村特色性;二是执行规划不严肃,有的地方有规划却不按规划实施,变更规划频繁,规划统筹引领作用没有充分有效发挥,乃至存在“边干边看”的现象;三是土地要素受制约,规划的实施需要土地配套,在用地指标日趋严控的背景下,如何做好用地规划是关键;四是村民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一些村庄的规划与村民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三)农民持续增收“势不稳”

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基础,当前我市农村存在产业规模过小,产业化优势发挥有待加强。一是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难以改变农业经济落后的现状,农民增收渠道不宽,收入不稳;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培育难以在短时间内可完成;三是新农村主导产业难培育,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四是农村缺乏创业创新人才,新型农民综合素质待提升;五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业专业合作社松散,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环境整治成果“基不固”

环境整洁是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而要巩固环境整治的成果,却面临诸多困难。一是公共卫生保洁难。农村面广,尤其是乡村旅游发展,游客增加,这给农村保洁带来了难度;二是公共设施维护难。由于资金等各方面原因,农村环卫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和修理;三是乱搭乱建制止难。自“三改一拆”行动以来,农村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虽得到了抑制,但如长效管理机制不建立,随时会出现反弹。四是生活习惯改变难。村民虽然切身感受到村庄整治后生活环境的变化,但是其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卫生习惯,制约了其长期保持良好环境卫生状况的意愿。

(五)部门资源整合“劲不齐“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历史性的任务,需要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和投入。但因当前体制的原因,存在着需要加强配合的问题。一是职能协调难。涉及职能部门较多,各自为政,力量难以整合一致。二是项目衔接难。由于各部门涉农项目安排时序、渠道不同,很多项目难以有效衔接。三是配套统一难。由于各种原因,地方难以将各部门项目整合在一起共同配套。

三、进一步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三农”发展将迎来充满希望的全新机遇和挑战。

(一)拓展融资渠道,创新发展举措

当前我市主要依赖于省里资金投入,而未能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因此,我们除了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外,还应多在资金的筹措上想办法,下功夫。第一,应积极做好引资配套政策的设计,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的投资,使他们有参与产业发展的兴趣;第二,要积极激发出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让农民手里的钱“活”起来,使其愿意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并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份子;第三,要积极培育村级集体经济,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自我造血,并最终用于本地的其它建设投资;第四,好钢用在刀刃上,一定要专款专用,绝不可使有限的资金被用作他途,要让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最大的效应。

(二)注重规划实效,确保按规执行

创建美丽乡村需要有科学规划作指导,要把“是不是科学合理、有没有地方特色、受不受群众欢迎”作为衡量标准,促进规划的科学化,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可以借鉴桐庐、永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最大程度保持原有村庄布局和建筑,珍惜集约利用土地的经验做法。在规划理念上:我们要有长远计划,不做短平快之举,要在全市总体规划和各县规划下,做好乡村建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三沿”整治建设规划,以此来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设计上:我们要在借用他人智慧的基础上,多征求本地专家、乡镇干部和当地村民的意见,使做出的规划能够和当地水土相服,防止像所说的“涂脂抹粉”工程;在规划执行上:必须防止任意改动原有规划设计,特别是中心村建设的规划更要审慎对待;在规划衔接上:必须按照衔接配套的要求,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等,努力实现各项规划的无缝对接,确保村庄布局规划和整治建设规划能落地、可实施。

(三)科学发展产业,实现村强民富

要客观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现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山区生态环境优美、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走出一条符合欠发达地区实际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一要在产业布局上“多线”发展。要努力克服产业单打独斗,只扶持一两个行业的发展思路,克服“花样少”发展制约,就必须追求多产业发展。可以借鉴临海在县域范围内可多产业布局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有利于规避单打独斗风险,更有利于多种尝试而带来的成功可能。二要在规模壮大上“多点”扶持。我市村、乡级农业产业项目普遍存在规模过小,市场竞争力弱的情况,必须要在企业的规模上多下功夫,努力培养壮大多个规模型农业企业,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走规模化道路。三要在积聚人气上“多面”引导。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乡农民自主创业,努力积聚人气,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包括来料加工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

(四)提升村民素质,统筹治理环境

欠发达地区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自身经济、乡村旅游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进行村民素质提升工作。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善与农民素质提升紧密相连,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二是要进行统筹治理环境工作。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涉及农村整体环境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综合性变革的革命,必须要建立起一系列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防止“脏乱差”和乱搭乱建反弹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要组织引导村里制定好村规民约,以更好的规范村民行为。三是要进行古村落和农村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今年市政协对古村落和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进行了调研,已形成了很好的建议,这里不再展开。)

(五)健全工作机制,增强建设合力

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整合力度,可借鉴XX县将涉农项目和资金由县政府统一捆绑整合的经验做法。其次要坚持持续投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财政对城市和农村的投入,让公共财政投入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为美丽乡村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三是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整合项目,按照“来源不变、用途不乱、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将各项涉农工程整合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去,做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投的良好氛围。

篇5: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县委县政府提出,全县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我镇冬青村作为全县率先启动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之一,之前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为了将冬青村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示范带动效应的特色美丽新村,镇统战联络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认真调研,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一、冬青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

(一)冬青村简介

冬青村辖3个村民小组,209户,810人,耕地面积1236亩,有劳动力495人,地域面积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1100亩。该村位于汉江南岸,村内以坡地渣土为主,自然条件较差,在上世纪未仍属全镇有名的后进村,“家住前河边,住的毛草庵,运输靠肩担,吃水全靠天”是冬青的真实历史写照。 年以来的十多年的时间,在市县镇领导的亲自挂联和包抓下,结合冬青村的村情实际,以狮头柑建园为抓手,以基础设施配套为突破,全力围绕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退耕还林精品园,生态旅游观光园”的发展思路,冬青村干群大打翻身仗,贫穷落后的历史得到改写,全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00元。先后被省市县被为省级生态示范村、市级卫生村、县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等称号。

(二)冬青村发展现状

近年来,该村抢抓上级领导包抓,以及各类政策倾斜等难得的发展机遇,动员全村广大群众,全力改善基础面貌,积极培育特色林果产业,全面提升村级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一是“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全面形成,狮头柑成为冬青群众发家致富的当家产业。全村已建成狮头柑标准化园区1160亩,户均达到5亩果园。成立了冬青狮头柑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认真组织果农定期开展果树修剪、防病虫、施肥、灌水、抹芽除梢、刷白等。由于管理到位,狮头柑园已全面进入盛果期,年产量达百成斤。二是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该村在先期打通了3公里的通村路的基础上,继而对3个组的通组路进行全面打通并硬化,全村水泥路里程达 8.6公里,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目标;同时为方便园管,新修园区路4.2公里,连户路15公里;改造2杆公里高压和10.2杆公里到户支线工程,安全用电得到保障;全村修建水窖291口,新建二级抽水站一个,修建人畜饮水工程3处3700余米,家家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三是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全村修建沼气187口,发展三位一体养殖户102余户,现代农业养殖户20户,正大模式养殖户40户,“畜─沼─果”一体化生态农业循环模式逐步形成。完成荒山绿化800余亩,坡改梯小流域治理工程120亩。四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村全面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村上开办了“惠民书屋”,成立了村民自乐班,建成规范化的村级活动中心,各项事业齐头并进。五是旅游村建设稳健起步。以狮头柑园区为看点,以基础设施配套为抓手,以特色旅游为重点。投资数百万元建成冬青村毛公广场,停车场,旅游村示范路建设,景区部分路段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观毛公山、赏汉江韵、品狮头柑、游农业园”的旅游品牌已小有名气。

二、冬青村美丽乡村建设构想

(一)总体目标

按照市政府《意见》关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要求,结合冬青村的发展现状,冬青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总体规划为引领,以“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群众富”为总体思路,将冬青村建成生态良好、基础完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富裕和美的汉水流域生态旅游第一村,力争20初步通过县上美丽乡村验收,前通过省级美丽乡村命名,利用5年时间,力争在20通过国家级美丽乡村命名。

(二)建设任务

结合双创整治、汉江水源地保护、创建森林城市建设、精准扶贫开发等工作,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要求,以及冬青村的总体发展方向和思路,冬青村美丽乡村建设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成民居改造。对罗家滩、赵家底、郭家坡、桐木沟等重点村庄50户农户的房屋进行改造。对院落内的危旧闲置房屋进行全面拆除,对危困户通过移民搬迁对措施进行全面安置,对新建房屋全面通过汉水民居模式改造,形成红瓦白墙,绿树相映,自然和谐的生存居住环境。

2、做好环境整治。做好农村柴堆、草堆、粪堆和院场等“三堆一场”环境卫生整治。农户院场硬化达到100%,柴堆堆砌有序整齐,生活垃圾按照分户收集,村级统管,镇统一运送填埋的办法进行处理。农村牲畜及家禽统一进圈养。健全家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做到家家户户明窗净几,门里门外干净卫生,村里村外无环境污染。

3、做强产业支柱。加大狮头柑园区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狮头柑合作社的作用,进行统防统治、统一园管,实现丰产高效目标,力争狮头柑年产量突破200万斤大关。大力发展正大模式养殖,充分利用现有的“圈-厕-沼”建设成果,力争户均养殖3-5头以上生猪,增加养殖收入,同时为果树提供充足的无公害化的有机肥料,打造绿色无公害狮头柑产品。做好冬青村装潢劳务的品牌推介,组建冬青装潢劳务服务公司,吸纳富余劳动务100人以上。

4、加大旅游村打造。做好冬青村旅游村的品牌打造,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新型媒体,全面推介冬青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打响“汉水风韵,巴山情怀,绿色氧吧,旅游圣地”宣传攻势,切实提升冬青旅游村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让冬青走出旬阳,走出陕西,面向全国。完善旅游村相关标识和配套设施,与相关旅游公司联手,在旅游路线中能够找到冬青节点,在相关路口能够走到冬青旅游村的路标,同时在园区建成2-3处公共厕所,做好郭家坡等5公里道路的路灯安装。

5、加大村级规范管理。加大“四创”性村级班子建设力度,通过加大村两委班子建设和村民教育培训,充分挖掘村级班子的潜力,形成具有一定精神内涵的“冬青”精神。

(三)工作重点

坚持“四个必须”,遵循“五项原则”,实施“六大工程”。“四个必须”即:必须摸清底子,弄清村情;必须一户一法,一村一策;必须夯实责任,强力推进;必须领导上手,从严考核。“五项原则”即:产业为首,设施为基,技能为本,扶持为要,社保跟进。“六大工程”即:以“一镇十二村”为重点,实施村庄规划编制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特色民居、农村产业、乡风文明建设“六大工程”,以美丽乡村创建推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建设步伐。

1、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强。一要立足冬青的资源优势,在做强狮头柑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生猪等后续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有特色、上规模,夯实美丽乡村创建基础。二要强化设施配套,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所需,继续加大通村公路建设,实现村庄内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富硒品牌战略,加大冷链储运建设,促进加工、流通与消费对接,引导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2、增强农民发展本领,促进农民富。一要强化农民素质提升。依托农民科技培训、职业农民培育等,加快职业技能和产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创业、就业提供智力支撑。二要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重点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计划、“金农”工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工程,畅通信息沟通交流渠道。推动商业服务网络向农村社区延伸,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三要正确引导农民创业就业。以精准扶贫为途径,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一户一策”,鼓励农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浓郁的农村文化,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增收渠道;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区等以订单生产、劳务合同的形式,与农民群众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盟,实现就地就业、合作共赢。

3、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美。一要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程。完善冬青旅游村规划,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对村庄进行科学分类、准确定位,明确整治重点和时序,编制完善镇村体系规划。二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加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力度,统筹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有效治理垃圾污水乱排乱放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种养技术,整治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加快实施农村新能源推广应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集中建设农村墓地,有效治理乱埋乱葬现象。三要推进特色民居建设工程。加快实施避灾扶贫搬迁和农民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加强集镇、院落美化绿化,挖掘和保护古民居、古建筑、古村落、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努力打造山清水秀地绿、宜居宜商宜创业的美丽乡村。四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程。大力实施“送先进文化进村、促文明行为入户”活动,加快农村书屋、农民书架、文化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广泛宣传文明风尚,引导农民树立卫生、环保意识。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4、打造精品特色样板,带动整体美。完成垃圾污水处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安居工程、乡风文明等建设任务的同时,要结合不同创建类型准确定位发展方向,明确建设重点,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示范样板,推动美丽富裕新吕河建设步伐,带动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

篇6:村妇代会主任报酬待遇情况调研报告总结

村妇代会主任报酬待遇情况调研报告总结

村妇代会主任是参与村级民主管理,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基层队伍,也是推进心灵和美、夫妻和悦、家庭和乐、邻里和睦、乡村和顺、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村妇代会主任在动员组织农村妇女投身生态经济发展、参与社会文化建设、关注妇女儿童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各方面工作中,越来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村妇代会主任的报酬待遇落实问题,多年来虽经各级妇联组织多方呼吁,至今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妇联针对县区、乡镇、村级妇女组织发放的346份征求意见表中,有321份都提出了要求解决村妇代会主任报酬待遇的意见建议。因此,解决村妇代会主任的报酬待遇问题,不仅是基层妇女干部的切身利益要求,也是妇女儿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保障。

一、全市村妇代会主任报酬待遇基本状况

xx市是全省农业大市,全市人口12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93万人,农村妇女劳动力28万人。全市有6个县区,60个乡镇,5个街道,834个行政村,42个社区。全市村级党组织和第八次村民委员会换届以来,村级“两委”组织中有女委员1170人(其中村党支部480人,村民委员会690人),在村“两委”班子中担任正职的女性有11人(其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4人,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7人)。全市833个村妇代会主任(xx区xx镇xx村因只有一个社,没有设村妇代会主任岗位)进村“两委”组织的有739人,其中进入村党支部的370人,进入村委会的594人,两委均进入的225人,村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率达88.7%。

目前,全市村妇代会主任年平均工资2239元(xx县4217元,xx区3633元,xx县2116元,xx县1406元,xx县1280元,xx县784元),其中100—500元的164人、500—1000元的102人、1000—元的150人、2000—3000元的55人、3000元以上的362人,最高的xx县xx镇xx村每年12900元(兼任村计生管理员并有村集体积累补助),最低的xx县xx镇xx村、xx村等14个村每年只有100元。村妇代会主任报酬待遇有财政拨款落实和兼职落实两种方式,其中财政拨款落实的748人,兼任计生管理员落实的77人,其它方式落实的8人;全市村妇代会主任兼任村计生管理员、自管小组长的504人,占总人数的`60.5%,但xx县172名村妇代会主任中,兼任村计生管理员或自管小组长的只有2人。另外,全市除xx县外,其它县区村妇代会主任退职以后没有任何报酬待遇。

二、全市村妇代会主任作用发挥情况

近年来,村妇代会主任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动员组织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激发她们参与改革发展稳定的激情和潜能,有力推动了农村妇女工作的稳步发展,在妇女儿童事业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带领妇女增收致富。村妇代会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大市建设和生态农业发展,抓紧抓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的重大政策机遇,全市累计为10.56万户发放贷款47.62亿元;到期贷款43.10亿元,还款42.97亿元,还款率达99.7%,申报中央财政贴息6.71亿元,到位4.91亿元。全市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效农业示范点358个,葡萄日光温室3681座,蔬菜温室大棚8165座,暖棚畜舍59244间,农家乐370多个,有力推动了政府主导产业发展。尤其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村妇代会主任从政策宣传、培训组织、贷款申请、审核把关、项目引导、贷款回收等各个环节,都担负着最艰苦最繁重的工作,发挥着最直接最有力的作用,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做出了最突出的贡献。

(二)带头弘扬文明新风。村妇代会以“和谐社会从家庭抓起,和谐家庭从女性做起”为主题,以“学、富、美、乐、融、平安”“六在家庭”为内容,持续开展“和谐家庭”创建工作,大力弘扬传承文明新风。通过村文化室和“家庭12345”的学习活动,促进学在家庭;通过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实施,促进富在家庭;通过种花种草、美化环境、修养身心,促进美在家庭;通过一月一首歌、一季一活动,促进乐在家庭;通过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和“和谐家庭”的评选表彰,促进融在家庭;通过化解调处矛盾纠纷、拒绝黄毒赌邪等行动,促进平安在家庭。在村妇代会组织带动下,广大农村妇女形成了“勤俭持家、诚实守信、不畏艰难、创新进取”的良好精神面貌,成为现代农业条件下的新型女农民。

(三)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村妇代会深入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对妇女进行“四有”、“四自”教育,让广大农村妇女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使用政策。同时,广泛开展妇女儿童维权行动,引导妇女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调解邻里矛盾及家庭纠纷,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在维护农村妇女相关财产权益、调解有关妇女儿童的矛盾纠纷、遏制家庭暴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另外,各村妇代会还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及禁赌、禁毒、反邪教等活动,将诸多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在关注关爱特困单亲母亲、留守妇女、留守流动儿童,多方救助弱势妇女儿童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四)参与村级民主管理。近年来,村妇代会主任参政议政意识日益增强,参与村级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一方面,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开展工作,以自已的主动作为,在村班子中发挥妇女带头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组织妇女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凝聚妇女,带动妇女;同时,积极促进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具体落实,推动广大妇女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农村妇女在民主政治中的源头参与。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村妇代会主任作用发挥整体较好,但由于村妇代会主任的报酬待遇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已成为制约基层妇女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最大难题。

(一)报酬待遇低,挫伤工作积极性。《妇女联合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妇字〔20xx〕3号)第十九条乡镇妇联、农村妇代会经费来源规定:“农村妇代会主任的经济报酬应纳入村干部生活津贴范围,农村妇代会活动经费由乡村集体经济或村可使用的经费列支”,虽有明文规定,但该政策在基层落实基本不到位。我市村妇代会主任的报酬很大部分是她们担任村计生管理员的报酬,妇女工作与工资报酬没有挂勾,既无硬性约束机制,又无明确工资标准,有时仅以误工补助方式不定期发放,报酬低且不稳定,而且因村级条件的不同报酬待遇参差不齐。目前全市833名村妇代会主任,除xx县建立了村妇代会主任工资正常增长机制,xx县由财政统一转移支付外,其它4个县区村妇代会主任的报酬主要来源于兼任计生管理员的工资。换届以后,全市504名村妇代会主任兼任了村计生管理员,但仍有329名没有兼任村计生管理员的妇代会主任,如xx县xx镇八一村、xx村等14个村每人每年报酬只有100元。另外,同一县区的不同乡镇也十分不平衡,如xx县xx镇xx村每年报酬12900元,xx村每年仅有600元;有时同一个村,也因集体经济情况不同,妇代会主任的报酬常有变化,经济状况好时多一点,经济状况不景气时会停止发放,这些状况都严重挫伤了村妇代会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二)兼职工作多,全身心投入不够。村妇代会主任常常身兼数职,她们既要做好妇女工作、还要当好计生管理员,大部分村妇代会主任还充当着村委会的清洁员,有时来人接待还要当好服务员,这种长期的付出和报酬不对等状况,不仅导致了村妇代会主任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有时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不能把心思全部用在妇女工作上,甚至使计生工作和妇联工作在无形中形成很大对比,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妇女工作。由于没有形成正常的工资机制,有时乡镇妇联也失去了对村妇代会主任的监督和约束,致使部分村妇代会主任认识发生偏差,对妇女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降,热情不够责任不到位,个别村妇代会甚至处于半瘫痪状态。同时,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积累有限及其它原因,村级妇女组织开展工作几乎为“无米之炊”,全市除少部分条件较好的村以外,大部分村开展妇女工作都无专项经费,导致部分村级妇女组织职能弱化、凝聚力下降。

(三)部分离退职村妇代会主任生活困难。目前,全市约有离退职的村妇代会主任1200多名,这些离退职的村妇代会主任长期奋战在基层工作第一线,带领农村妇女致力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努力提升妇女社会地位,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付出了她们的智慧才干和辛勤汗水,有的村妇代会主任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但她们从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却没有任何政策上的鼓励和生活上的待遇。现如今,她们有的年过古稀、丧失了劳动能力,有的生活压力大、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她们的这种状况,也影响着现任村妇代会主任的工作情绪和积极性,成为她们的后顾之忧。

四、对策和建议

村妇代会是最基层的妇女组织,是妇女工作延伸到广大妇女群体中的触角,也是妇女工作的基石和活力源泉。村妇代会主任不仅是团结动员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员,是引导妇女和家庭倡扬文明新风、构建和谐社会的带领员,而且是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平安稳定的服务员和参与村级民主管理、推进社会民主法治建设的宣传员。因此,村妇代会主任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群众基础和妇女儿童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政治待遇。各级党委、政府要为村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提供政策倾斜,在村级组织换届中,要明确规定女候选人和女当选人的名额或比例,确保村妇代会主任是党员的进入村支部,不是党员的进入村委会。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创造条件将村妇代会主任纳入村干部职数编制,逐年提高其工资水平;对年满60周岁、连续从事妇女工作以上的村妇代会主任,离任后按照工龄能够给予一定的补偿或生活补贴,或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进一步提升村妇代会主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切实解决现任村妇代会主任工资待遇问题。根据“村妇女主任的经济报酬应纳入村干部生活津贴范围”这一政策,建议市委、市政府下发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文件,规定农村妇代会主任应享受的待遇和相关条件,使村妇代会主任报酬达到村主要干部基本补贴的70%以上,形成村妇代会主任正常工资发放机制。各县区要将村妇代会主任报酬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进行统一管理和发放,以彻底解决农村妇代会主任的报酬及离职老妇女主任的养老保障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促进农村基层妇女干部队伍的稳定。

(三)重视解决离任村妇代会主任的生活津贴、养老保险等问题。建议将现年满60岁、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离退职妇代会主任纳入享受农村干部退休津贴的人员范围,给予一定的生活津贴;同时推行在职村妇代会主任养老保险机制,对于现任在职的村妇代会主任,可用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办法来解决离任后的保障问题,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提高村妇代会主任工作积极性。

(四)健全完善村妇代会主任报酬发放机制。各级财政对妇代会主任给予的工资报酬,交由乡镇妇联主席考核发放,实施村妇代会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现出不同村妇代会工作的质量等级,避免妇代会主任职务虚化,同时进一步激发基层妇代会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篇7:年度街道建设工作调研总结报告

年度街道建设工作调研总结报告

为更好的指导和开展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工作的工作效率,我街道办事处于4月9日至13日对辖区内四个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期间召开社区工作人员座谈会、深入各社区居委会实地调查并收集各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建设工作的综合意见,现就在新形势下建设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创新社区体制,加强社区管理,推进社区责任分片包干管理利与弊等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社区建设工作在新势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黄沙湾街道社区建设工作面对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单位功能不断弱化和解体,城市管理出现横不到边,纵不到底等诸多复杂情况下,应运而生有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我们的社区居委会尚扮演着政府的角色,是政府的一条“腿”,其主要精力还是在完成政府部门或派出机构交办的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人员解决社区自治事务和为居民服务。

(二)社区服务功能尚不完善,虽然大多数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机构,但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服务机制不活,服务队伍不全,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

(三)社区自治意识和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自治的意识不强,社区志愿者队伍人数较少,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必不高,社区凝聚力不强。

(四)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年全市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吸引大量的年青同志进入社区工作,其中部分同志,文化程度虽高,但缺乏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而且思想素质和责任心不尽人意,缺少经常性、专业性的业务提高培训,社区干部队伍不稳,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还有其他诸多问题急待解决。如办公经费短缺,社区干部待遇偏低,社区办公场所建设缺乏规范化,现代化标准,政策落实不到位,全社会对社区工作的认识不高等问题,急待上级相关部门解决。

二、在新的形势下,创新体制、强化责任、科学推动社区工作上新的`台阶

(一)创新社区体制,大力推动社区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基层社会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给基层社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对此,在创新社区管理机制体制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摸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组织体制。完善组织体制,是提高党对社区各项工作全面领导能力的基础。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各类组织踊跃参与的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从而使党组织对居委会各级工作的领导更好地落到实处。

2、创新管理体制。改变社区政府职能作用,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工作进社区,必须加强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强化社区居委会自治能力,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加强街道与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联系,探索新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效率。着重体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新要求,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3、深化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建设。一是要完善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联席会议和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社区重大事务和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的大事都应由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形成方案,提交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二是要推广社区事务民主听证制度。凡是与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决策前都要实行民主听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进一步规范听证程序,把议题选定、代表确定、会议公示、召开会议、议题办理落实等各个环节。三是要逐步设立楼(门)院联络员制度。推进楼(门)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完善居民自治体制机制。

4、健全社区工作机制。要逐步建立与新形势下的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服务功能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工作体制,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快捷、优质的社区服务。要理顺关系,完善制度,要在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职责与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社区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社区居委会等组织参加的社区事务协商议事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居务公开制度、财务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等,完善社区工作制度。要在进一步掌握社会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提高社区工作的效率与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区建设。

(二)理顺社区各种关系,加强社区管理,以人为本,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社区是城市的基石,社区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所以在着手抓社区管理的时候,要注重抓好社区各项基础工作、理顺社区各种关系,这是加强社区管理的关键。

篇8: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的要求,我到这个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蹲点调研。期间,我按照相关要求,轻车简从、入乡随俗,住进了村委会。三天时间里,走进了学校、卫生室、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与干部、群众、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交流谈心,了解村情民意,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并就该村发展向村干部提出意见建议。蹲点调研加深了我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增进了我与群众的感情,增强了我做好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信心、动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东北角,离镇政府8公里,离县城35公里,东邻六合乡、南邻大营村、西邻勤劳村、北邻新庄村,属典型的山区半山区、旱区;漾弓江穿村而过,属冬干夏湿高原季风气候,海拔1860米,年平均气温20℃、平均降雨870毫米;国土面积22.21平方公里;耕地3092亩,林地29514亩,辖14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其中山区小组7个、坝区小组16个,民族以白族、汉族为主;现有农户987户,总人口4568人,非农人口120人,贫困户760户、贫困人口378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620元;种植玉米、水稻、大麦、大蒜、蚕桑、板栗等农经作物,烤烟种植面积较少,20xx年全村仅种植100亩;养殖生猪、山羊、肉牛、家禽等。

xx村党总支部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支委7人,总支部下设5个支部,分别为河东、河西党、老干、降支香麦地、落果地密5个党支部,有党员78人,60岁以上党员占50%;村级组织20xx年换届,第五届村“三委”班子结构合理、组织纪律性强,能够团结协作、全面履职、服务群众;村委会配备办公用房、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能够满足工作需要;村组总体和谐稳定,未发现大的矛盾纠纷。

当前,全村党员干部正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做好护林防火、春耕备耕、西支沟建设等工作。西大沟长5.5公里,经向省水利厅争取资金150万元,由大理安邦建筑公司承建,预计今年5月底竣工。西支沟建成后,对于河东农田灌溉、生产生活用水、作物稳产、群众增收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二、困难问题

(一)人均耕地少。xx村人口稠密,人口数在行政村中居全县第三、全镇第一;人均耕地仅为0.7亩(水田4分、旱地3分),是xx镇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村。大春主要种植水稻,小春主要种植大蒜。由于人多地少,水利条件不好,大春生产的谷物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要,政府每年都要对缺谷户进行救济。

(二)水利设施落后。东西大沟、西甸大沟是xx村的主要农田灌溉沟,水源来源于漾弓江,取水位置位于河头村与金墩乡新庄村委会交界处。东沟主要灌溉河头、上登、施家、秦家、下登等自然村的农田,西沟主要灌溉木扎、旧地、上营、军北、军南自然村的农田,西甸大沟主要灌溉地密、落果自然村的农田。多年来,由于村组无集体收入,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原有的水利设施比较陈旧、滴漏严重、难以正常蓄水调水,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非常紧张。为了缓解用水困难,有的农户自发筹资寻找水源、铺设管线,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阵,既增加农户开支且受益面有限;为争夺水源,农户间矛盾摩擦不断,于团结稳定不利。尽管各方尽力改善水利设施,但由于满足不了群众用水需要,干部与群众间“隔阂”没有完全消除。若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将影响村组工作正常开展。

目前,随着西大沟问题的解决,修复东大沟、西甸大沟的呼声日益高涨且迫在眉睫。由于年久失修,东大沟、西甸大沟污染及渗漏逐年严重,该村河东绝大部分农户的生产生活用水依然十分困难,尽管群众多次提出修复要求,但经过预算,大致需要资金200余万元。由于资金没有着落,工程至今无法启动,村干部表现压力很大。

(三)生活用水不安全。近年来,由于干旱呈常态、水利设施落后、村民用水量增加、河流污染严重,该村至少有半数以上村民饮用河水和地窖水,不安全饮水问题非常严重。据了解,落果、地密等自然村的村民及xx小学河头校点的师生直接取用漾弓江水。漾弓江由于上游污染,到xx段时,水的颜色为浅黄色,水质极为恶劣,直接取用江水将对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手工造纸作坊由于工艺落后,尽管绝大部分已经关停,但现在还运营的作坊,对河流及环境的污染也极其严重。用水紧张且不安全的现状,是制约xx村的最大发展“瓶颈”。

(四)通行条件较差。目前,xx至xx8.6公里水泥路硬化工程已经实施,但由于该村很多自然村处于山高坡度地段,通村道路多为简易开挖的山间小道,一到雨天泥泞湿滑,群众出行不便。一到雨季,有的地方还容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如南山脚、降支香、麦地、落果、地密等村。漾弓江东边的河头、上登、施家、秦家、下登等村,现在仅有几座古老木桥供人行走,汽车、摩托不能通行。河头村由于离村委会较远,木桥到河头村目前只是简易山道,严重影响了该村发展。去年该村建成的xx大桥,总投资120万元,也只能解决秦家、施家等村的群众出行,群众出行仍然十分困难。

(五)群众增收难度大。受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xx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程度和综合效益低,增收效果不明显;每年有近千名村民外出务工,由于多为季节性,对农民收入拉动幅度不大。少数干部和农户由于主观能动性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不热心公益事业,脱贫致富的信息不足。基于上述原因,造成了该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增收难度大。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六)人居环境有待改善。该村多数住宅为村民自建的土木、砖木结构房,建筑质量较差、配套设施不全。有的挤占了公共用地,造成村内道路狭窄;有的人畜未有效分离,人居环境较差。村内无公共绿地,无专门的公共活动场所,社会生活单调,居民生活、采暖以山柴为主要燃料,无统一垃圾回收和处理点。长期以来,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垃圾没有及时清运,脏、乱、差问题普遍存在,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沟渠农田随时见到暴露垃圾,白色污染严重。畜禽养殖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由于村组财力薄弱,缺乏长效管理需要的经费,村民投工投劳、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高,村组难以开展正常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处于放任自留状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极大威胁群众身体生命健康,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负能量”,亟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整改报告

县妇联对照检查材料

县妇联先进事迹材料

关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市妇联工作报告

县妇联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情况报告

村妇联述职报告

妇女习惯性流产调查报告

妇联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五个好村妇代会建设工作调研
《五个好村妇代会建设工作调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五个好村妇代会建设工作调研(共8篇)】相关文章:

村创先争优点评总结2023-06-19

现场检查汇报党委材料2023-03-08

街道组织建设上半年工作汇报2023-09-10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工作汇报2022-09-01

维护妇女权益工作调研报告分析2022-12-10

给组织部长的自荐信2022-07-22

妇联工作上半年总结2022-08-20

扶贫工作迎接检查汇报材料如何写2023-03-16

村妇联主席的事迹材料2023-01-16

农村党建年度工作计划2022-04-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