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起童年那一串脚印散文

时间:2023-09-23 08:10:4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拾起童年那一串脚印散文(整理6篇)由网友“大团团”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拾起童年那一串脚印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拾起童年那一串脚印散文

篇1:拾起童年那一串脚印散文

拾起童年那一串脚印散文

深冬季节,因回故里祭奠母亲,我又踏上了通往家乡那条童年的路。

上午一切祭奠活动结束后,趁着赶车前的那段空隙,我背起了相机,扛着摄像机,在同学的陪同下,重踏几十年前曾洒下我无数足迹的石板小径。

记忆中童年的路是一条青石板小路,而且只有一条,并不十分平整,有些石块已被脚掌摩擦得溜光呈亮,它一直通往小学。现在,随着家乡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又新修了一条水泥路,较老路宽、长、平坦,因而,也就很少有人再走老路了。

我一路跟着同学走,脑海中那条通往小学的路时不时在我的眼前浮现。同学因几十年一直生活、工作在家乡周边城市,常涉足这片土地。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绕过一条后街,直奔那条布满我童年足迹的老路了。

这条老路在东街的中央,向前左拐一直延伸至小学。东街是我们当年那个镇上的主要街道,虽然它曲直,并不宽敞,细肠儿一般,可街两边小商铺林立:有杂货店、理发店、缝纫店、百货店等等。我们那时买学习用品就是在百货店买。店主是老夫妻俩,男的常常站在柜台里,女的搬一张小凳坐在木板店门外的石阶上,穿一身青蓝色的衣服,显得特别干净整洁。其次还有卖卤豆腐干的,卖咸螺丝的等,都依次排列在店外石阶的下一层。街的尽头,时不时传来小货郎的叫卖声。

每天途径东街,有时经不住那满街飘荡的茴香味的诱惑,饥肠咕噜时,真有垂涎三尺之感。偶尔放了学,我和姐姐也会将买学习用品积攒下来的钱买一盅咸螺丝,两人分别用树上长的刺针挑着吃,她一个,我一个。抑或是买一块卤豆腐干,姐姐一半我一半,很香很香。长大后,我几乎再也没吃到那样的咸螺丝和卤豆腐干了,那是现在的鸡鸭鱼肉都无法比拟的!

踏上东街左拐这条通往小学的老路,那是我童年每天来来回回的必经之路。那一条石板小径虽然还保留着原样,可经历几十年风雨的侵蚀,一块块石板已像一位位不堪重负的老人,已不再年轻、挺立和完整,它已虔诚地趴下,并深深地扎进泥土里,有的只冒出一个光秃秃的脑袋,有的也只残存着某一小部分躯体……就是在这样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径上,不知布满我多少童年的脚印!那些脚印虽然是歪歪扭扭的,深浅不一的,但她一定是坚实的!她给了我无尽的力量!奠定了我走上社会,走上人生之旅前行的方向和目标!给了我挑战命运,战胜一切困难和坎坷的勇气与韧劲!

常有人说,童年的生活是欢乐的海洋。我的童年有过灿烂,也有过灰暗;有过愉悦,也有过苦涩。我六七岁时,父亲就因病丢下母亲和我们姊妹几个永远的走了。是母亲将所有的爱倾注到我们身上,并不惜一切代价送我们上学,抚养我们长大成人。我们小小年纪也就懂事了,懂得母亲拉扯我们长大的不易和艰辛,因而我们在生活上都很节俭。那时,我一般写字本都要反复用上两次。第一次用完了,用橡皮擦去铅笔字再用。一支铅笔用短了,手无法握住,我就找一个老年人用作抽烟的烟筒套上再用。尽管这样,每学期每学年我们总能捧回全班乃至全年级最优异的成绩。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中,我从一年级开始,均担任班里的班长一职并担任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因而,我遗留在童年这条小路上的脚印是有重、有轻;有深,有浅的。也许,就是那些不起眼的脚印默默地激励着我在漫漫人生的长河中不停息地跋涉;也许,就是那些洒落在故乡小径上的童年的脚印,潜意识地追随着我为我撑起了走南闯北远行的风帆……我不会错过此次机会,我蹲下,轻轻拂去覆盖在小径上岁月的浮尘,慢慢掀开年轮的幕帘,啊!那一串串仍排列整齐、前后交错有致,有轻有重,深浅不一的脚印是如此清晰地呈现、跳跃在我的眼前!这,不就是尘封在我心底,尘封在我心灵深处那串童年的脚印么?这,不就是我遗失在故乡的小径上,无论岁月怎样流逝、冲刷,都无法抹去的童年的脚印么?我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和狂喜,我俯身弯腰,小心翼翼地,又亟不可待地一股脑儿将她们拾起,紧紧地、紧紧地拥揽在胸前,珍爱怜惜地将她们全部装进了我的心房。

行走在丁字形的老街,右侧拐弯处是一个坡度较陡的石板码头,码头上有位中年妇女正在涮洗着拖把。看见我们的到来,好奇的目光紧紧盯着不愿移开。风雨飘摇几十年了,这座码头竟然还在!她不知盛载了多少岁月的沧桑,或斑驳、或缺损、或褪色、或石板长满深绿色的青苔,可她毕竟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无论世事怎样变迁,无论岁月怎样流逝,她都不卑不亢,不离不弃,稳稳地依傍在老街的一侧,不虚度,不动摇,仍旧在展现着他最大的风采,给街民带来便利的同时肯定着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我不禁感叹!我慢慢撩起沉淀在石阶上岁月的风尘,探头仔细向里一瞧:呵!那一串串、一簇簇,重重叠叠、密密麻麻的脚印洒满了石阶的上上下下!记得那时候,我和姐姐放了学做完作业,姐姐做晚饭时到河边淘米,我会随后跟着。看到姐姐将淘米箩没进水里,一群小鱼儿拥挤过来抢吃浮起的米糠,我就兴奋地叫起来。随着姐姐的手将淘米箩慢慢往上提,无法逃脱,贪食的小鱼儿就被淘米箩网住。它们在米箩中翻腾、跳跃、挣扎,试图挣脱出米箩。看着那青色的脊背,泛着白色的饱饱的小肚皮,我又不忍心将它们带回。每每这时,我总轻轻将它们放身,让它们回到水里,回到它们的天地,让它们自由自在地游弋,生活。

有人说,回忆是一柱檀香,在你不经意间点燃,无声无息地燃烧。我则说,回忆有时如一枚疯狂的箭,时不时地刺挑着你的神经!那些看起来已经远逝的往事,会防不慎防地侵袭你的身心!我立于回忆的海边,追随着童年的足迹,更是敞开我携带的所有行囊,不知疲惫地,将遗留在故乡的老街、遗留在童年的小径和遗留在这座码头上,饱含着既欢快又苦涩,既轻松又沉重的童年的脚印统统拾起。我会将她们全部带回我的住处,带进我的生活。在阳光明媚的午后,用追寻、回味和思念,搓一根长长的丝线,将她们一一穿起,悬挂在我洁白宽敞的心幕上……

哦!童年的脚印!

童年的脚印是一串穿起的铃铛,只要你轻轻触碰,她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童年的脚印是一幅深沉厚重的油画,只要你慢慢展开,细细观赏,她就更觉韵味绵长;童年的脚印又如一坛醇香的老酒,只要你拧开盖儿,她就会芳香四溢,喝一口,她定会将你撂倒!此刻,我不就是醉了么?我醉倒在故乡的小径上,醉倒在童年的脚印旁……

篇2: 我心中的那一串脚印作文

我心中的那一串脚印作文

从车上下来,眼前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一阵寒气逼来,跟在古镇时一点都不一样,我有些望而生畏了——毕竟我当时才八岁。

上山时,大人们没有选择做缆车,打算徒步前进,刚开始,我和几个在旅途中结识的同龄小朋友一起走,很兴奋,边走也边捏雪球,玩玩打雪仗,但是慢慢地,山路越来越难走,很容易滑倒,有些小朋友就开始要求让爸爸妈妈背,很快,伙伴们都已经得意洋洋地趴在爸爸妈妈的肩上了,我抬头看看爸爸,发出求救信号。可是平时很疼我的爸爸一点都没有要帮我的意思,我只得怏怏得回头,继续小心地前进。

向山上走,周围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我们这一行人。我很艰难,又很小心地踏着每一步,抬头看伙伴们,他们在父母的肩上“走”得很轻松,在另一个高度继续嬉闹,没有人注意到我,把我一个人落在后面,我忽然感到一种莫名的委屈,但还是咬咬牙埋头继续走。渐渐地,我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脚步越来越沉重。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快到山顶了,大家坚持一下!”刚打算放弃的我,又有了信心,愈加奋力地前进,脚步踏得愈加坚定,任凭融化的积雪冻得我脚尖发麻,寒风吹得我脸颊紫红。终于,我登上了山的最高点。爸爸走过来,笑着问:“自己登上这么高的山,高兴吧?”我急促地喘着气,没办法说话,只得拼命点头。

在坐缆车下山的途中,我无意中瞟到了我们上山的路,纯白的积雪中,有一串串凌乱的脚印。这中间,也有属于我的足迹,尽管很渺小,但那是只属于我的风景。

有些路,自己走才有意义;有些困难,自己克服才算是成功。从一个高度跨向另一个高度的途中,只有自己的脚印,才是成长的见证。

在八岁的那个夏天,是爸爸教会了我这个道理。

篇3:那一串追寻幸福的脚印作文

那一串追寻幸福的脚印作文

幸福是一盏迷人的灯,在你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处闪着温暖人心的光芒,它氤氲在迷人的淡黄光环中,显得那么的美好。

虽然它是那么的遥远,但是我却从不放弃,因为我相信只要努力,便会有收获;只要不懈追求,便会有结果,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脚印的尽头便是向往的`幸福,也许在痛彻心扉的苦后就会得到如蜜般的甜;那么在千难万险之后,就是幸福的世界。

可是一次次的失败终于让我相信,并不是努力便能得到一切的,有着追寻者脚印的路实在太多太多,然而有凯旋者足迹的路实在太少太少。

我听过这样一个比喻,人和他要的幸福就像猫和它的尾巴,当猫不停地追逐它的尾巴的时候,尾巴也以相同的速度跑开了,可猫还在原地不停地打转,最后弄得精疲力竭,也没有得到幸福,如果猫站起来行走,幸福就紧跟在它的后面了。

是啊,人不可能要什么就得到什么,有时候经过很大的努力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最后却把自己弄得很累,回头看看那一串歪歪斜斜的脚印,每一步都是那么的不易,但终究还是没有力气迈下去了,即使目标近在咫尺。其实何必这样自己和自己赌气呢?我们已经努力了,没有成功也问心无愧了,那么为什么不善待自己,让一切顺其自然呢?人应该学会接受和忘却。

我终于明白,尽管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你一直在苦苦追寻的东西。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绝对是没有错的,你一定有收获,你得到的或是让你恍然大悟的道理,或是值得深思的教训,也可能是值得细细体会的失败……这些都是收获,这些都是你努力脚印的见证。它们会让你成熟起来,让你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还会给你指明做事的方向。

不要让自己成为自己愿望的奴隶,那只会在你的心灵上留下一道道永不磨灭的伤痕,那为何不让这些顺其自然呢?那未完成的脚印其实也是一种残缺的美,毕竟顺其自然不是放纵自我,善待自己不是不顾后果的一时轻松,而是超然地面对一切失败,善待自己吧!

那些成长心路上的脚印将永远珍藏在你我记忆的星空中,成为一份丰富的生活阅历。

篇4:拾起童年记忆里的小星星散文

拾起童年记忆里的小星星散文

家乡这边兴给长到12岁的孩子在生日的当天,叫上一个院坊里的亲戚,在一起做活干事的朋友们,在家或是饭店“煮大锅、垒大灶”的为孩子过一个隆重、热闹的生日,我们当地叫“挽十二”。

在县城住的人,谁家有“挽十二”的,顶多也就在大饭店大请朋友、同事吃喝一顿;而在农村可就不一样了,早在“过十二”之前,主人家就开始忙着买米、枣、棕子叶包棕子了,有的还买下许多烧饼,这些一部分是在“挽十二”当天招呼客人必备吃的食物,一部分则是馈赠给当天帮忙拾掇的街坊邻里。“挽十二”这天农家院里飞出像是要娶媳妇一样的喧哗与热闹来,大锅大灶的在院里拔地而起,一罗罗白花花的碗和大把的箸子蓄势待发的平整的躺在盛碗箸的箩筐里,四邻八舍的婶子、大娘们说着家长里短的笑话,边又走过来走过去的忙活着。叔叔、大伯们则有的蹲在墙根儿下叼着旱烟,聊着闲片儿,有的偶尔起身帮主人家抬一下重物。

“挽十二”并不是说一家有几个孩子就都在十二岁的时候分别过一次,它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在家里“最宝贝儿”的那个孩子才过的。像什么一家只有一个孩子的,或是一家有三四个孩子只有一个是男孩或是女孩的,还有就是在家里孩子当中排行老小的,这样的一般都会过“十二”。不过什么情况的都有,有的人家虽然只有一个孩子,但嫌麻烦、劳心,也有可能不为孩子过,这点“挽十二”不像别的风俗,还是比较随人意的。

再说那些应主人邀请准备赴生日宴的宾客们,他们赴宴可不是白去的,每个亲朋好友都为孩子准备了一张挂有红线的钱,我们称之为“锁钱”。孩子过十二岁,大部分亲戚朋友都会给出120元,当然远一点的亲戚也有出几十到几块钱不等的。宾客们到了主人邀请的生日宴会场所后,把串有红线的钱挂在一个被指定的门锁上,等到宴会即要结束时,一位专门负责“锁钱”懂“挽十二”礼节的老人,便摘下锁上的钱,一边念着:“一锁孩子的命,二锁孩子的命,再锁孩子的命......”,一边为“过十二”的这个孩子挂在脖子上,这便或许就锁住孩子命了吧。

其实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挽十二”的意思,为什么非要在孩子十二岁时候,大人轰轰烈烈的给祝个寿。就像外地人说的,见识过给孩子过满月,过百天的,却唯独没有听说过这么一个“挽十二”。尽管我有失本地人的职责,没弄明白它的真正地方文化蕴意,但我固名思义的感觉,十二岁,人刚好活了一轮,值得为父为母们庆贺一下,在庆贺孩子活了满一轮的时候,祝孩子平平安安,长命百岁。我深知,这一点一定是父母对孩子表达的美好初衷。

那年我也十二岁

农村人过生日都是过阴历的,我的生日是阴历的十月初一,正好那天是我们这里上坟烧纸的日子。记得在我十二岁的那一年,母亲就告诉我:大初一的'生日很不好,背幸,以后过生日就过初二了,谁要再问你的生日是哪天,也说是初二。我使劲儿的点了点头,便把母亲的话记在心里了。

十二岁的那一年,正好是母亲为我改生日日子的第一个生日,那时我便知道了有“挽十二”这么一个风俗,虽然还不太懂“挽十二”的意思,但却知道是大人们为小孩儿过的一个热闹的大生日。便在十二岁的那一年,我过十二岁生日之前,想起就就会缠挽着母亲的胳膊撒着娇央求母亲为我“挽十二”。记得有一次母亲领着我去后院的大姨家玩儿,她们无意间说起了谁谁家为孩子“挽十二”了,听见了的我便又缠着母亲说等到自己生日的那天,给自己也过一个这样的生日,后院的大姨也顺着我的话,微带着笑容的看着母亲说:就这么一个孩子,过个吧!母亲没说过,也没说不过,只是笑了笑。

期盼了不知多久,在一个冷风呼呼,太阳有些忧郁的半掩在云里的冬天,我迎来了自己十二岁的生日。那时,母亲因为离婚带着我是住在姥姥家的。当时,我的姥姥已不在了,母亲和我还有姥爷是跟舅、妗子一大家伙着吃饭的。因为母亲在县城上班,在我生日的前两天,因公事外出出差没来得及赶回来,妗子也不知道母亲为我改了生日日子,初一一大早不声不响的便给我煮了一个鸡蛋吃,说是给我过生日吃的。手里拿着鸡蛋的我有些不知如何是好的扬着嗓子对妗子说:“我妈已为我改了生日日子,初一不好,初二才是我的生日。”听了我的话,妗子似乎显得不太高兴了,不屑的说:“初几就是初几,改那个干什么,真是!”

为此,我失落的低下了脑袋,手里握着的鸡蛋不知到底是吃还是不吃,如果吃下它,那么我十二岁的生日就这样没有母亲的陪伴,没有我想像的“挽十二”那样“好”,也没有在母亲为我良苦用心的为我改了生日日子的那一天孤独的度过我十二岁生日。如果不吃这个鸡蛋,妗子肯定很不高兴,也对不住妗子对我的一片心意。就这样,一个小小的鸡蛋在那天却让我左右的为难和难过。不过,到最后我还是懂事的、略带哽咽的吃下了它。

虽然我在初一吃下了妗子为我煮的那个鸡蛋,但总感觉母亲肯定会在初二的时候赶到家叫上亲戚朋友为我挽十二,过一个热闹、幸福的十二岁生日的。

第二天,在初二的那一天早上,母亲果真有如我盼望的那样赶回家了,见到母亲的我欣喜万分。

记得那天风很大,母亲是呛着风赶到家的,只是她两手是空空的,我没有看到母亲为我像以往过生日时买的生日蛋糕,而是看到母亲的面色有些难看,似乎看起来很不高兴的样子,那一刻,不知为什么,我心里突然闪过一丝害怕和不安……

母亲来到妗子的屋里,面无表情甚至有些冷冷的对妗子说:“今天小妞生日,做什么呀?”

妗子同样也带着冷语冷调的口气说:“昨个给她煮了个鸡蛋,还怎么着过呀!真是该(欠)下你们了!”妗子的一句“真是该下你们”的话,一下子击恼了母亲。

“你该(欠)下谁了,你说你该下谁了!……”母亲气愤愤的摆着架式大声的询问着妗子。

“哎呀,我这么着伺候着你们一家子,你们还这么拿人性,志国你出来,我不跟你过了!”妗子把手里的东西一摔,满脸铁青的目瞪着母亲咆哮着在里屋的舅,而我被吓得“哇”的一声则在一旁无助的放声大哭起来。

就在母亲和妗子越吵声越大的时候,这时的舅从里屋跑出来了,几个听见了吵架声的街坊也纷纷赶来,他们一边往屋外拉拽母亲,一边劝说母亲:当大姐的,少说两句。舅也使劲往里屋推妗子,试图把妗子和母亲隔开,妗子却不依不挠拍打着舅的脊梁,跳着脚更加激动的大声责骂着母亲。初二那天,正好是县城的赶集日,姥爷那天正好去赶集卖笊篱去了,不然的话,母亲和妗子的吵闹让姥爷看到真不知道会怎样。

后来,母亲被劝架的拉到了我舅家东边的小姨家,他们一边劝慰着母亲,一边询问着吵架的事由。母亲坐在小姨家的箱柜上,声泪俱下的告诉着。看见母亲哭泣,蹲在角落里还在不停抽咽的我更加心疼母亲了,不由也跟着母亲哭起来,可却被母亲厉声指责了一番:“你还哭呢,背幸就背在你身上,还整天家哭呢!”……

那一年,我十二岁,是我一直盼望并迷恋着母亲能为我在十二岁的时候挽一个“十二”,过个大生日,可是,就是在那个十二岁,就在我活了整整一轮,本该有父母、亲人、朋友庆贺的时候,我的十二岁生日却过得是那么伤心,那么难过。

也是在那一年,母亲和妗子吵架后没多久,母亲便带着我改嫁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篇5:童年,那一味苦涩的年香散文

童年,那一味苦涩的年香散文

流水时光,星移斗转,一眨眼,就又到了年边,过年的喜悦情不自禁地爬上了眉梢,厚那厚的年俗里所有的年事就放手做开了。

如今物质丰富,商店里的年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很多年事再也不用自己劳累了,只要口袋里揣上钱高高兴兴地买回家,一家人就可以欢天喜地过年了。

童年时过年的虽然没有现在的丰盛,但大人小孩并没有因此而缺少过年的那份热情,幸福和快乐时刻洋溢在脸上。

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除了红纸和爆竹要花钱买外,其它过年的食品就都靠父母亲自动手来做。因此,每逢过年前夕,我就看到父母白天黑夜忙碌而疲惫的身影,至今还忘不了自己对过年那份渴盼时的憨态神情,更忘不了父母起早摸黑为办年事而操劳的身影……

那个贫穷的岁月里,父母要时时用心为一家人过年着想,想着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过年缺衣少食。

“七长上,八长下,九月重阳挖到家。”过了重阳节,生产队就开始挖红薯分,这时候父母就开始想到了过年的事情。

红薯在过年时的用处可多了,既可以熬糖,又可以做零食“薯角”,还可以用红薯粉做丸子粑、蒸粉丝做年桌上的菜。

离年越近,父母就越忙碌,人也就越累,因为所有的年事都要靠父母起早摸黑去做,白天还不能耽误队上的生产。早先没有粉碎机,家家都是用内壁带齿的瓦缸将红薯磨成渣再洗粉。吃过夜饭,父亲就点亮了手提灯挂在院子里的树叉上,然后一下一下蹬着磨着红薯。父亲累了,在边上等候的母亲就接着磨。幼小的我就这样一直在旁边傻傻地看着,仿佛那晶莹的粉丝立即就要从父母的手心里做出来似的,仿佛一碗香甜顺口的粉丝马上就摆在了饭桌上,尽管夜深了很困了,但我心甘情愿地守候着、陪伴着。

做薯角要乘晴天做,母亲总是白天抽空洗好红薯,睡觉前放在锅里,然后上床睡一阵,半夜就要起来烧火煮熟,撒些芝麻,然后捣成溶,再用酒瓶一块块地杆薄,晒干后用剪刀剪成一个个的小菱形,而后用沙炒熟,就是香脆可口的零食了。到过年,我可以一个荷包里装薯角,一个荷包装蚕豆,再用一个装爆米花糖,那才真叫开心咧!

只是年幼的我不懂父母熬更守夜的苦,一心恋着过年有好吃的心事,使着贪玩的性子。吃着母亲亲手做的薯角,嘴里最脆最香,心里最甜最美。

挖完了红薯,庄稼人的日子也闲了些,生产队就组织劳力车干水塘的水,然后挑泥巴下田地做基肥,我就眼巴巴地盼着有一天能吃上水塘里的小鱼小虾,母亲答应一定会让我吃上的。生产队收工后,母亲就回家带着竹篮子和小铲子到水塘去,不一会功夫就提了半篮子的小鱼虾回来。

父母把鱼虾洗得干干净净的,用盐水给腌了起来,挂在院子里晒衣的绳子上晾晒干,然后拿烟熏透好,留着过年再拿出来食用。

我的母亲很细心,她会把小虾子选出来单独晒干,到时过年用干辣椒炒,红红的虾米,鲜美的味道,特别开胃,百吃不厌。

每逢这时,我都表现得特起劲,跟前跟后地帮母亲提着一串串小虾,生怕以后少了自己一份似的,虽然有时越帮越忙。

年边,里里外外都有我欢乐的笑声,但更多的是父母忙碌的身影。

“年粑好吃磨难推”,这话一点都不假。父母常常在深夜里推磨碾粉做年粑,后来稍大了,我和妹妹便想帮父母一把,记得那年妹妹下米我就推磨,只那一次就让我害怕推磨了,狠不能一下子就磨完粉做成粑。

一箩米,我推两圈磨妹妹才下十几二十粒米,我推了一圈又一圈,又望了箩筐一遍又一遍,越发狠磨,越是不见米箩里的米少,烦死了,一个下午也没磨一半,累了个半死。倒是母亲收工回来,发现我会推磨了,就夸起了我:“大了,懂事了,晓得帮父母一把了!”我从母亲的话里面找到了一份安慰,理解了母亲的不容易,晓得这苦里有母亲的希望,忙碌里有母亲的企盼。

豆粑是彭泽人的特产,用一定比例的黄豆大米掺和磨成浆,然后沾点油水在锅上一张一张地煎成。用绿豆煎成的豆粑,是碧绿的颜色特好看,油炒的豆粑浓香浓香的,过年来客可是上好的下酒菜。

记忆里,母亲会打豆腐,她打的豆腐总比别人的多。母亲总是一个人做,从不要父亲插手,生怕做不好少了豆腐。每次做成豆腐脑后总是先打几碗,放点白糖给我们喝,那水汪汪的豆腐脑,清香鲜甜,扑鼻而来,我们三下两下就喝完了,依然不够解馋,伸出小舌头,沿着黄釉粗瓷大老碗的`碗沿舔了一圈又一圈,意犹未尽。

“一年甜到头”,过年,糖是不能少的。“熬糖做酒不能称老手”,熬糖很多人家都是请师傅来做。母亲是拿回安徽东至娘家去做的,外婆家那边的人是用谷炒的爆米花加薯糖,更结实更香脆。

记忆里父亲是不沾酒的,所以家里不请师傅做酒,但喜庆的日子总是不能没有酒的,母亲用糯米做糟,用浓郁而又香甜的糟汁代替米酒,一家大小三十夜里喝着香甜的糟酒那才叫开心呢。

酒糟还可以与干萝卜丝、猪肠一起放在罈里闷,等吃的时候取开罈盖,那浓厚的甜酒味和着的萝卜丝的清香与猪肠的肉香,别是一番诱人的滋味。

年年过年,年年喜庆。年是一个沾满喜庆的日子,里里外外是父母忙碌的身影,为了孩子们脸上那份欢笑,父母默默地操劳着。童年的笑声里饱含着多少父母汗水?童年的美食中掺和着多少父母的辛酸?

在这个冬日的暖阳里,在充满喜气的年边,面对着琳琅满目的食品,我依然忆念着那个快乐的童年,面前飘散着父母做的零食味道,嘴边还粘着那浓浓的年香……

篇6:童年,那一朵渐飘渐远的云经典散文

童年,那一朵渐飘渐远的云经典散文

走进九月,清早的风,微许寒凉。天空却更显深远。淡蓝的天空中,几朵白云飘过,散漫而悠闲。

今天,送大三的儿子上学。孩子都上了车,孩儿他妈还在叨叨那些从昨天晚上就已开始的叮咛:不要吸烟,酒要少喝,衣服洗不好要送洗衣店等等。我听了半天却一句无关学习。我看了看儿子,左手旅行箱,右手普拉斯,肩上斜挎电脑包。不像是求学,一幅出游的画面。在车里向我们招招手,“学校又不远,十一我就回来”。说完扬长而去。没看出有不舍的情感。孩儿他妈看了看我,又看了看远去的车。看得出,儿子带走了她长长的牵挂。

回到家,百无聊赖。打开电视,却心不在焉。回头看了看电脑,自从儿子放假,整天传来儿子打游戏的枪炮声。就从来没有今天的清闲。。

沏杯香茶,氤氲茶香中,我仿佛也回到那顽皮而懵懂的青葱岁月,远去的童年。

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三十几年前。那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在祖国的南方刮起。遥远的北国黑龙江,还没有感受到春天的温暖。那时的我们生活水平还是相对落后的。记得小学升初中,由村小学到镇里就读。很多同学就背着行李和口粮,到学校住校了。爸爸也打算让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住校的。可一看学校的伙食就犹豫了。学生一月回家一次。学校一周二十一顿饭,除去两顿馒头,全是苞米茬子。冬天一日两餐,一周一餐馒头。最可怕的是吃饭时没有菜的,只有自家带的咸菜。爸爸心疼我,也就开始了我三年走读的初中生活。

班主任是教语文。我的语文还算好。因此也就顺理成章的当了语文课代表。可我每次上语文课,或上办公室送作业,都不敢正眼看老师。不知为什么,不敢和老师多说一句话。

班主任姓傅,名彩秋。听说是读过私塾的富农爷爷给取的,诗意很浓。在我们这群十一二岁的孩子眼中,是一个学识渊博,文采飞扬,并善解人意的大姑娘。不太懂事的孩子们,在她的带领下,度过了那段艰苦而快乐的时光。

暑往寒来,转眼冬天到了。学校也由一日三餐变成两顿饭。我也就做了一件如今过了三十多年,回想起来仍觉得不好意思的事。

黑龙江的冬天来的早。十月末,我们这里就进入了冬季,白天变得很短,学校开始吃两顿饭。可当时物资匮乏,我们走读的在家主食也是玉米茬子。只是有时有点土豆白菜而已。因此不到中午就饿了。还好东北农村有个习惯,一到冬天家家都炒爆米花。在书包里带上点,课间吃上几把,也就不觉得有多艰苦。

每到礼拜天,妈妈就多了一样活。总会炒上两锅爆米花,够下一个礼拜五天半吃的。记忆中当年每星期是休一天半的。

炒爆米花时,妈妈都会把锅台后小罐里的细沙倒入锅中。沙子烧热了,才能放入玉米。只有伴了沙子炒出的爆米花才能酥脆香甜。我们那全是黑土地,平时不见沙子。只有到过河滩才能取到。回来细细筛过,留下细沙才好。用过后用罐装好,互相借用。每次这时,我是负责烧火的,烧火也是技术活,火大糊了,火小夹生,不酥脆。每次我自认为很辛苦,灰头土脸,却乐此不疲。

每天早晨,妈妈都会给我和妹妹的书包中装上爆米花。书包后的夹层里,都是满满的。我的同桌是一个离家很远的住校生,我们的关系很好。因此我的爆米花,每次都是与他分享。开始还不好意思,后来习以为常。每到三四节课间,都会吃着爆米花,嬉戏打闹。那些年,走读生的爆米花,跟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

我的同桌也会不定期的回报我光头饼干。我也象征性的吃一块。要知道那可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的奢侈品。要八毛一斤的。当时二两的馒头才二两粮票五分钱。他家里每周给他一元钱。除了买学习用具是不舍得花的。

记得糗事发生在临近期末的时候。早晨赖床而没来得及吃早饭。妈妈往书包里装上满满的爆米花。我就上学了。

第一节是班主任的语文课,学的是《陋室铭》。不争气的肚子有些咕咕叫,我就摸了摸书包中的爆米花。唉!挡不住的`是诱惑。老师一面向黑板,我就放嘴里两颗。美味呀!感觉好吃极了。寂静的教室,鸦雀无声。我个子小,坐在第一排,在老师的眼皮下面。最后可想而知了。不过傅老师不动声色,依然不紧不慢的讲着课,绘声绘色。就在老师又一次转身,面向黑板时,我又向嘴里舔了一把爆米花。老师像背后长了眼睛,没有回身,却喊我的名字:“杨伟东,你来背诵一下课文《陋室铭》”。同学们一下都笑出声。我一嘴爆米花,吐不出,也咽不下。尴尬极了,窘得我恨不得有条地缝都钻进去。付老师转回身,笑颜如花的说到:“杨同学让我想起了一首诗‘眼前有诗背不得,只缘米花在口中’”。教室都快沸腾了。

此后三年,傅老师的课堂上我从不敢造次。她成了我的良师亦是益友。

一晃,时光过去了三十几年。童年的那些少不更事,如今在回忆里也是纯纯的香甜,欢乐满满!

去年的一次同学聚会,再一次看到了傅老师。已退休的傅老师鹤发童颜。老人家一眼就认出了我,拉着我的手一直说当时她太年轻,让我有口难言。其实我早已释然,没有埋怨,只想老师您过得好,安度晚年!

我坐在窗前,静静的回忆那些温暖的旧时光。岁月深处的过往,如透进玻璃窗的初秋中午的暖阳,让人心旷神怡。只是童年如窗外那一朵淡淡的云,悠然的飘向远方,心存感伤!

优秀散文:路口,忆

初中生寒假《朝花夕拾》读后感

初中生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

初中生散文《朝花夕拾》读后感

梦想励志散文随笔

清秋锁乡愁散文

杨树叶作文300字

冬天的雪散文

断章流年浅忆老家旧事散文

写事作文的精彩开头怎么写

拾起童年那一串脚印散文
《拾起童年那一串脚印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拾起童年那一串脚印散文(整理6篇)】相关文章:

秋日里的桂花作文2022-08-18

优秀散文:忆难忘2022-11-16

花下足迹高三作文2022-08-15

初中生暑假读《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2022-04-30

优美散文短篇清新2022-05-07

秋之恋作文2022-12-09

难拾童乐抒情散文2023-03-26

香樟树的家散文2023-04-20

北国秋色散文2023-05-09

你那里下雪了吗散文随笔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