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时间:2023-09-29 07:53:2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唐诗之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合集10篇)由网友“jennyz2010”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唐诗之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唐诗之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篇1:《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者: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词语注释

夏口:唐鄂州治,今属湖北武汉,在汉水入江处。汉水自沔阳以下称夏水,故汉水长江汇合处称夏口。

鹦鹉洲:在长江中,正对黄鹤矶。唐以后渐渐西移,今与汉阳陆地相接。

岳阳:今属湖南,滨临洞庭湖。

中丞:御史中丞的简称,唐常代行御史大夫职务。

汀洲:水中沙洲。指鹦鹉洲。

楚客:客居楚地之人。此为诗人自指,也暗指屈原。

渺然:遥远的样子。

汉口:即上夏口。这里指汉水入口处。

鸟:暗合鹦鹉。

洞庭:洞庭湖,在湖南北部,长江以南。

孤城:指汉阳城。

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树:一作“戍”。

贾谊上书: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

长沙谪去:指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谪去,一作“迁谪”。

白话译文

放船时汀洲上多么睛朗,没有风浪也没有烟霭迷离,我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无际。在汉口的夕阳中不时可见渡江的鸟雀侧身奋飞;洞庭湖满涨的秋水,和远天连成蔚蓝一气。背山的孤城响彻号角,一声声透出凄寒,临江的那棵独树,黑夜里停泊着我的小船。贾谊上书只因他心忧国事,为了汉室的长治久安,他不幸远滴长沙,古今来令人深深地哀惋。

创作背景

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唐肃宗年号,756—758)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作者自夏口乘船出发,夕阳西下时便抵达鹦鹉洲,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洞庭湖畔的元中丞。

作品鉴赏

首联写船到鹦鹉洲时所见江间水波不兴、烟霭一空的.景象,并逗起诗人对远在洞庭瑚畔约源中丞的相思之情:鹦鹉洲所在的江面无风无浪又无云烟,我这个途经楚地的客子对你的相思渺然无边。上句是诗人灵想独辟出来约晶莹洁净的水界,也是诗人思念源中丞的一个绝美的环境。下句以正面抒情承之,直写勃然于心的相思之情比江水还要广阁。“益渺然”三字结合眼前景物,极为夸张地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一种艺术妙境。行文亦作流水之势,一无挂碍。

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远眺汉口,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作者遥想洞庭湖,秋水浩森,鼓涨到远方,似与远不可测的天边连在一起。在构图上更切近画理:颔联是工对,但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富于远势的图景,夕阳飞鸟着一“斜”字,画龙点睛,那暮色中斜飞的江鸟,似乎牵引着诗人的愁思,顺着秋波,与洞庭相连,而一个“远”字更使那愁思由一点而荡溢为浩渺无际。一近景。一远景;一实写,一虚拟,创造了极富张力、饶有空间感的“形”。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他的心已由此地(鹦鹉洲)飞越到彼地(洞庭湖)了。笔力清爽,情思渺远。结构上,上下两句似无联系,但这种切割空间的手法正好造成诗人凝眸飞鸟、思接远方的艺术空白,诗人的相思之情充盈激荡于其中。

颈联转折到眼前见闻口诗人在自家的小船上,怀思久之,不知不觉时间由夕阳西下推移到夜色沉沉的晚间。从与汀洲隔江相对背靠龟山的汉阳城里传来令人寒栗的号角声;一棵孤树下临大江,诗人的行船泊在沉沉夜色中,融没在浩渺的江面上。这一联因感情由上文的激扬陡转为低抑,所以这里所写的景物亦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城曰“孤”,角日“寒”,树日“独”,都是诗人特定心境物化出典的另一种自然风貌。此次诗人被贬载痛南行的悲苦,置身异地的孤独情怀以及由号角传出的战乱气息,均借景物淡然映出口情景互藏其宅,是此联的妙处所在。

尾联自然而然地结出诗旨,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示了对源中丞此贬的不平,而“古今怜”三字,更不仅表达了这事件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而且隐含了自己曾遭贬南巴的同病相怜之感。

全诗是向友人遥寄相思和暗诉心中隐痛的,感情绵邀而凝重,语言整饰而流畅。特别是中间两联,落笔于景,而暗关乎情,情景融浃,相为珀芥,自是中国古典抒情诗的正道。

英汉对照

篇2:《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表示怀念和同情,也是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

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友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中间两联写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尾联为劝慰元中丞语,忧愤之语倾泻而出,以同情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境遇作结,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全诗语言圆熟,意境开阔,结构紧密,是艺术上较成熟的作品。

作品原文

篇3:《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AN EVENING VIEW OF THE CITY OF YOUZHOU AFTER

COMING FROM HANKOU TO PARROT ISLAND A POEM SENT

TO MY FRIEND GOVERNOR YUAN

Liu Changqing

No ripples in the river, no mist on the islands,

Yet the landscape is blurred toward my friend in Chu....

Birds in the slanting sun cross Hankou,

And the autumn sky mingles with Lake Dongting.

...From a bleak mountain wall the cold tone of a bugle

Reminds me, moored by a ruined fort,

That Jia Yi's loyal plea to the House of Han

Banned him to Changsha, to be an exile.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综合看来约生于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篇4: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刘长卿

作者: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解】

1、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鹦鹉洲。

2、楚客:指到此的旅人。夏口古属楚国境。

3、孤城:指汉阳城,城后有山。

4、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韵译】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

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评析】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

从诗题看,作者这时船行于夏口至鹦鹉洲,尚未到长沙。第一联写由夏口到鹦鹉洲所见景色并即景抒情;二联写夕望,诗人眺望汉口,夕阳余辉反映,由近而远,联想到友人元中丞的住地洞庭湖畔的景象;三联转写眼前景物,眺望隔江的汉阳城,背靠龟山,秋风飒飒,角声呜咽。此诗主要借描写旅途景色抒发自己被贬谪的.凄苦情怀,同时对和自己一样遭贬的元中丞表示同情与慰藉。本诗写景抒情浑然交融,作者借秋江、夕阳、孤舟、独树、孤城、夜色,突出地表现旅途的凄凉,寄寓自己的悲愤。后二句以贾谊喻元中丞,也是自喻,说明二人都和贾谊一样不幸。

拓展阅读:刘长卿生平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因官至随州刺史,也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

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在天宝十四载(755年)他可能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756年,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至德三载(758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上元元年(760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离开苏州到洪州待命。在赴洪州途中,逗留馀干,与大诗人李白相遇,“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李白当时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而自己将远行岭外。

其实,刘长卿终于没有到南巴任职。次年(761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

后来数年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这样说:“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上元二年(761年)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

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兴元元年(784年)和贞元元年(785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刘长卿曾两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间多次遭到战乱,因此他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禄》),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内容具有时代特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篇5:《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释】

夏口:唐鄂州治,今属湖北武汉,在汉水入江处。汉水自沔阳以下称夏水,故汉水长江汇合处称夏口。

鹦鹉洲:在长江中,正对黄鹤矶。唐以后渐渐西移,今与汉阳陆地相接。

岳阳:今属湖南,滨临洞庭湖。

中丞:御史中丞的简称,唐常代行御史大夫职务。

汀洲:水中沙洲。指鹦鹉洲。

楚客:客居楚地之人。此为诗人自指,也暗指屈原。

渺然:遥远的样子。

汉口:即上夏口。这里指汉水入口处。

鸟:暗合鹦鹉。

洞庭:洞庭湖,在湖南北部,长江以南。

孤城:指汉阳城。

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树:一作“戍”。

贾谊上书: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

长沙谪去:指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谪去,一作“迁谪”。

【翻译】

放船时汀洲上多么睛朗,没有风浪也没有烟霭迷离,我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无际。在汉口的夕阳中不时可见渡江的鸟雀侧身奋飞;洞庭湖满涨的`秋水,和远天连成蔚蓝一气。背山的孤城响彻号角,一声声透出凄寒,临江的那棵独树,黑夜里停泊着我的小船。贾谊上书只因他心忧国事,为了汉室的长治久安,他不幸远滴长沙,古今来令人深深地哀惋。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综合看来约生于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左右。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篇6: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赏析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释】

夏口:唐鄂州治,今属湖北武汉,在汉水入江处。汉水自沔阳以下称夏水,故汉水长江汇合处称夏口。

鹦鹉洲:在长江中,正对黄鹤矶。唐以后渐渐西移,今与汉阳陆地相接。

岳阳:今属湖南,滨临洞庭湖。

中丞:御史中丞的简称,唐常代行御史大夫职务。

汀洲:水中沙洲。指鹦鹉洲。

楚客:客居楚地之人。此为诗人自指,也暗指屈原。

渺然:遥远的样子。

汉口:即上夏口。这里指汉水入口处。

鸟:暗合鹦鹉。

洞庭:洞庭湖,在湖南北部,长江以南。

孤城:指汉阳城。

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树:一作“戍”。

贾谊上书: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

长沙谪去:指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谪去,一作“迁谪”。

“孤城”切岳阳。最后即景生情,抒发被贬南巴的感慨,揭示出向源中丞寄诗的意图。

【全诗鉴赏】

首联写船到鹦鹉 洲时所见江间水波不兴、烟霭一空的景象,并逗起诗人对远在洞庭瑚畔约源中丞的相思之情:鹦鹉洲所在的江面无风无浪又无云烟,我这个途经楚地的客子对你的相 思渺然无边。上句是诗人灵想独辟出来约晶莹洁净的水界,也是诗人思念源中丞的一个绝美的环境。下句以正面抒情承之,直写勃然于心的相思之情比江水还要广 阁。“益渺然”三字结合眼前景物,极为夸张地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一种艺术妙境。行文亦作流水之势,一无挂碍。

颔联分写 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远眺汉口,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作者遥想洞庭湖, 秋水浩森,鼓涨到远方,似与远不可测的天边连在一起。在构图上更切近画理:颔联是工对,但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富于远势的图景,夕阳飞鸟着一“斜”字,画龙点 睛,那暮色中斜飞的江鸟,似乎牵引着诗人的愁思,顺着秋波,与洞庭相连,而一个“远”字更使那愁思由一点而荡溢为浩渺无际。一近景。一远景;一实写,一虚 拟,创造了极富张力、饶有空间感的“形”。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他的心已由此地(鹦鹉洲)飞越到彼地(洞庭湖)了。笔力清爽,情思渺 远。结构上,上下两句似无联系,但这种切割空间的手法正好造成诗人凝眸飞鸟、思接远方的.艺术空白,诗人的相思之情充盈激荡于其中。

颈联 转折到眼前见闻口诗人在自家的小船上,怀思久之,不知不觉时间由夕阳西下推移到夜色沉沉的晚间。从与汀洲隔江相对背靠龟山的汉阳城里传来令人寒栗的号角 声;一棵孤树下临大江,诗人的行船泊在沉沉夜色中,融没在浩渺的江面上。这一联因感情由上文的激扬陡转为低抑,所以这里所写的景物亦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 征。城曰“孤”,角日“寒”,树日“独”,都是诗人特定心境物化出典的另一种自然风貌。此次诗人被贬载痛南行的悲苦,置身异地的孤独情怀以及由号角传出的 战乱气息,均借景物淡然映出口情景互藏其宅,是此联的妙处所在。

尾联自然而然地结出诗旨,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示了对源中丞此贬的不平,而“古今怜”三字,更不仅表达了这事件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而且隐含了自己曾遭贬南巴的同病相怜之感。

全诗是向友人遥寄相思和暗诉心中隐痛的,感情绵邀而凝重,语言整饰而流畅。特别是中间两联,落笔于景,而暗关乎情,情景融浃,相为珀芥,自是中国古典抒情诗的正道。

【知识扩展】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 (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 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 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 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 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 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篇7: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原文及赏析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独树一作:“戍”)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译文:

韵译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

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

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

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

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

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注解:

1、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鹦鹉洲。

2、楚客:指到此的旅人。夏口古属楚国境。

3、孤城:指汉阳城,城后有山。

4、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赏析:

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唐肃宗年号,公元756年—758年)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

该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表示怀念和同情,也是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前六句主要是描绘江乡浩渺静谧之景。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友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中间两联所写,都是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夕阳度斜鸟”写时间已晚,无法到达;“秋水远连关”写地域遥远,只能相思,不得相过。最后两句“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为劝慰元中丞语,忧愤之语倾泻而出,以同情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境遇作结,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全诗以写景为主,但处处切题,以“汀洲”切鹦鹉洲,以“汉口”切夏口,以“孤城”切岳阳。最后即景生情,抒发被贬南巴的感慨,揭示出向源中丞寄诗的意图。

篇8:小学生唐诗鉴赏-《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唐代: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独树 一作:独戍)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译文及注释

韵译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

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

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

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

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

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注解

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鹦鹉洲。

楚客:指到此的旅人。夏口古属楚国境。

孤城:指汉阳城,城后有山。

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鉴赏

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唐肃宗年号,公元756年—758年)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

该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表示怀念和同情,也是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前六句主要是描绘江乡浩渺静谧之景。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友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中间两联所写,都是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夕阳度斜鸟”写时间已晚,无法到达;“秋水远连关”写地域遥远,只能相思,不得相过。最后两句“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为劝慰元中丞语,忧愤之语倾泻而出,以同情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境遇作结,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全诗以写景为主,但处处切题,以“汀洲”切鹦鹉洲,以“汉口”切夏口,以“孤城”切岳阳。最后即景生情,抒发被贬南巴的感慨,揭示出向源中丞寄诗的意图。

创作背景

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唐肃宗年号,756—758)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作者自夏口乘船出发,夕阳西下时便抵达鹦鹉洲,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洞庭湖畔的元中丞。

篇9:刘长卿: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释】

夏口:唐鄂州治,今属湖北武汉,在汉水入江处。汉水自沔阳以下称夏水,故汉水长江汇合处称夏口。

鹦鹉洲:在长江中,正对黄鹤矶。唐以后渐渐西移,今与汉阳陆地相接。

岳阳:今属湖南,滨临洞庭湖。

中丞:御史中丞的简称,唐常代行御史大夫职务。

汀洲:水中沙洲。指鹦鹉洲。

楚客:客居楚地之人。此为诗人自指,也暗指屈原。

渺然:遥远的样子。

汉口:即上夏口。这里指汉水入口处。

鸟:暗合鹦鹉。

洞庭:洞庭湖,在湖南北部,长江以南。

孤城:指汉阳城。

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树:一作“戍”。

贾谊上书: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

长沙谪去:指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谪去,一作“迁谪”。

【翻译】

放船时汀洲上多么睛朗,没有风浪也没有烟霭迷离,我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无际。在汉口的夕阳中不时可见渡江的鸟雀侧身奋飞;洞庭湖满涨的秋水,和远天连成蔚蓝一气。背山的孤城响彻号角,一声声透出凄寒,临江的那棵独树,黑夜里停泊着我的小船。贾谊上书只因他心忧国事,为了汉室的长治久安,他不幸远滴长沙,古今来令人深深地哀惋。

【韵译】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

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

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

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

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

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鉴赏一】

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唐肃宗年号,公元756年—758年)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

该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表示怀念和同情,也是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前六句主要是描绘江乡浩渺静谧之景。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友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中间两联所写,都是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夕阳度斜鸟”写时间已晚,无法到达;“秋水远连关”写地域遥远,只能相思,不得相过。最后两句“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为劝慰元中丞语,忧愤之语倾泻而出,以同情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境遇作结,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全诗以写景为主,但处处切题,以“汀洲”切鹦鹉洲,以“汉口”切夏口,以“孤城”切岳阳。最后即景生情,抒发被贬南巴的感慨,揭示出向源中丞寄诗的意图。

【赏析二】

首联写船到鹦鹉洲时所见江间水波不兴、烟霭一空的景象,并逗起诗人对远在洞庭瑚畔约源中丞的相思之情:鹦鹉洲所在的江面无风无浪又无云烟,我这个途经楚地的客子对你的相思渺然无边。上句是诗人灵想独辟出来约晶莹洁净的水界,也是诗人思念源中丞的一个绝美的环境。下句以正面抒情承之,直写勃然于心的相思之情比江水还要广阁。“益渺然”三字结合眼前景物,极为夸张地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一种艺术妙境。行文亦作流水之势,一无挂碍。

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远眺汉口,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作者遥想洞庭湖,秋水浩森,鼓涨到远方,似与远不可测的天边连在一起。在构图上更切近画理:颔联是工对,但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富于远势的图景,夕阳飞鸟着一“斜”字,画龙点睛,那暮色中斜飞的江鸟,似乎牵引着诗人的愁思,顺着秋波,与洞庭相连,而一个“远”字更使那愁思由一点而荡溢为浩渺无际。一近景。一远景;一实写,一虚拟,创造了极富张力、饶有空间感的“形”。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他的心已由此地(鹦鹉洲)飞越到彼地(洞庭湖)了。笔力清爽,情思渺远。结构上,上下两句似无联系,但这种切割空间的手法正好造成诗人凝眸飞鸟、思接远方的艺术空白,诗人的相思之情充盈激荡于其中。

颈联转折到眼前见闻口诗人在自家的小船上,怀思久之,不知不觉时间由夕阳西下推移到夜色沉沉的晚间。从与汀洲隔江相对背靠龟山的汉阳城里传来令人寒栗的号角声;一棵孤树下临大江,诗人的行船泊在沉沉夜色中,融没在浩渺的江面上。这一联因感情由上文的激扬陡转为低抑,所以这里所写的景物亦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城曰“孤”,角日“寒”,树日“独”,都是诗人特定心境物化出典的另一种自然风貌。此次诗人被贬载痛南行的悲苦,置身异地的孤独情怀以及由号角传出的战乱气息,均借景物淡然映出口情景互藏其宅,是此联的妙处所在。

尾联自然而然地结出诗旨,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示了对源中丞此贬的不平,而“古今怜”三字,更不仅表达了这事件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而且隐含了自己曾遭贬南巴的同病相怜之感。

全诗是向友人遥寄相思和暗诉心中隐痛的,感情绵邀而凝重,语言整饰而流畅。特别是中间两联,落笔于景,而暗关乎情,情景融浃,相为珀芥,自是中国古典抒情诗的正道。

篇10:《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的诗词评析

作者: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解】:

1、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鹦鹉洲。

2、楚客:指到此的旅人。夏口古属楚国境。

3、孤城:指汉阳城,城后有山。

4、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韵译】: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

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

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

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

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

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评析】:

这首诗仍然是遭贬后抚景感怀之作。诗意与前一首诗相同,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全诗以写景为主,但处处切题,以“汀洲”切鹦鹉洲,以“汉口”切夏口,以“孤城”切岳阳。最后即景生情,抒发被贬南巴的感慨,揭示出向元中丞寄诗的意图。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的诗词评析

唐诗之刘长卿:新年作

刘长卿的唐诗《新年作》

唐诗中的夏天

刘长卿《新年作》创作背景

刘长卿新年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鹦鹉曲》原文翻译和赏析

含夏字的诗词

夏天的古诗诗句

唐诗《池上》赏析

唐诗之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唐诗之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唐诗之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合集10篇)】相关文章:

唐朝诗人李白有哪些诗2023-07-01

唐诗 夏天2022-08-18

很美的唐诗 夏天2023-04-02

唐诗赏析2024-05-17

唐诗七夕简单赏析2023-01-12

含夏字的唐诗佳句及赏析2022-09-02

唐诗摘选赏析2023-07-27

描写夏天的句子配画2023-04-20

描写夏天的古诗配画2022-08-15

含有节日的唯美诗句2022-12-1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