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节的来历和风俗(共6篇)由网友“继续吹风”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祭灶节的来历和风俗,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祭灶节的来历和风俗
祭灶节的来历
我国自夏朝开始,就有了祭灶的习俗。传说灶王爷姓张名单,字子郭。他原来是一个富家子,娶得一个贤慧的女子为妻,后来贪新厌旧,遂弃妻续娶。第二任的妻子名叫李海棠,虽然长得貌美如花,但是好吃懒做、挥霍无度。李氏嫁入张家之后,不久就把张家的财产挥霍一空。她眼看张单的家境败落,不想跟着受苦,于是改嫁他人。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再遇顶头风”,张家有一天不幸遭逢祝融光顾,只见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张家的大宅院顷刻之间烧成了灰烬。张单自此无家可归,每天露宿街头,伤心过度的他终日以泪洗面,以致双目失明,沦为乞丐。有一天,大约是午饭时分,他乞讨到一户人家,女主人布施给他好饭好菜。他听口音似曾相识,便开言询问,原来施饭者正是多年前被他抛弃的前妻。张单顿觉一股血液朝头上涌,自感羞愧难当、无地自容。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咚”的一声闷响,张单倾刻两眼翻白,撞死在炉灶面前。玉帝知悉了这件事,认为张单尚有羞愧悔过之心,知他良心未泯,加上念他以前亦做过不少的功德,遂封他为灶王,让他往后饮食无忧。有关灶王的传说,早期先是有炎帝、祝融的故事,后来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例如道教的《经说》一书,就把灶王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说她“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这便是祭灶节的来历。
祭灶代表着什么
祭灶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祭祀活动中,它的地位仅次于祭祖。是什么原因使其如此“尊贵”呢?
一个古老而常谈的话题又得重提了。
这个生长在黄土地上的民族。他们没有游牧民族的粗放,也没有欧洲海盗们的野蛮。因为他们的生活不需要浪迹天涯,更不需要漂泊四方。他们要做的,就是永远深爱这块土地。
土地,对于黄土地.黑皮肤的华夏民族来说,这是他们的根,他们的本。是土地给了他们生存的源泉,给了他们发展的基础,给了他们抵御外族的动力,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处事,造就了他们的思想,决定了他们的性格。
正是有了土地,才使他们特别需要风调雨顺。需要年年丰收。如果遇上天灾的岁月,那对他们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在这种日久天长的日子里,使他们最大限度地追求完美。他们渴望家人平安,一生幸福。他们最怕的是天灾,最俱的是人祸。他们知道完美的东西是需要也许不能实现,恐惧的灾难拒绝也无法逃避的。所以,他们求,
求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去完成他们的心愿,这样,他们去祭神。而在这些神中,灶神是最符合他们的了。因为灶神是一家的保护神,一家人的健康、平安都在灶神手中。而他们想得到的好处与想躲避的灾难,也尽在灶王爷的那张嘴上,所以他们一定要送好灶神。希望灶神给他们带来的是幸福的天使,而不是灾难的魔掌。
我们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来源于对灶神的尊敬,祭祀的方式有很多种,代表的寓意都是一样的,希望生活越来越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祭灶神在祭灶文化中扬起了一面长帆。
祭灶节习俗
1.吃饺子
祭灶节,也叫过小年,民间讲究,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
2.吃灶糖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稍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3.扫尘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4.贴对联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5.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祭灶节被视为过年的开端,在我国古代地位很高,古时候离家在外的人,都需在祭灶日前赶回家中团圆、祭灶,“民以食为天”,灶王爷被奉为一家之主,祭灶节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在这里亲农网也要提醒大家,祭灶节到了也意味着就到了春运的高峰期,大家返乡途中要注意安全,让全家人都能过个好年。
篇2:祭灶节的来历和风俗
目录
祭灶节的来历
祭灶代表着什么
祭灶节习俗
祭灶节的来历
我国自夏朝开始,就有了祭灶的习俗。传说灶王爷姓张名单,字子郭。他原来是一个富家子,娶得一个贤慧的女子为妻,后来贪新厌旧,遂弃妻续娶。第二任的妻子名叫李海棠,虽然长得貌美如花,但是好吃懒做、挥霍无度。李氏嫁入张家之后,不久就把张家的财产挥霍一空。她眼看张单的家境败落,不想跟着受苦,于是改嫁他人。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再遇顶头风”,张家有一天不幸遭逢祝融光顾,只见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张家的大宅院顷刻之间烧成了灰烬。张单自此无家可归,每天露宿街头,伤心过度的他终日以泪洗面,以致双目失明,沦为乞丐。有一天,大约是午饭时分,他乞讨到一户人家,女主人布施给他好饭好菜。他听口音似曾相识,便开言询问,原来施饭者正是多年前被他抛弃的前妻。张单顿觉一股血液朝头上涌,自感羞愧难当、无地自容。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咚”的一声闷响,张单倾刻两眼翻白,撞死在炉灶面前。玉帝知悉了这件事,认为张单尚有羞愧悔过之心,知他良心未泯,加上念他以前亦做过不少的功德,遂封他为灶王,让他往后饮食无忧。有关灶王的传说,早期先是有炎帝、祝融的故事,后来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例如道教的《经说》一书,就把灶王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说她“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这便是祭灶节的来历。
〈〈〈返回目录
祭灶代表着什么
祭灶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祭祀活动中,它的地位仅次于祭祖。是什么原因使其如此“尊贵”呢?
一个古老而常谈的话题又得重提了。
这个生长在黄土地上的民族。他们没有游牧民族的粗放,也没有欧洲海盗们的野蛮。因为他们的生活不需要浪迹天涯,更不需要漂泊四方。他们要做的,就是永远深爱这块土地。
土地,对于黄土地.黑皮肤的华夏民族来说,这是他们的根,他们的本。是土地给了他们生存的源泉,给了他们发展的基础,给了他们抵御外族的动力,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处事,造就了他们的思想,决定了他们的性格。
正是有了土地,才使他们特别需要风调雨顺。需要年年丰收。如果遇上天灾的岁月,那对他们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在这种日久天长的日子里,使他们最大限度地追求完美。他们渴望家人平安,一生幸福。他们最怕的是天灾,最俱的是人祸。他们知道完美的东西是需要也许不能实现,恐惧的灾难拒绝也无法逃避的。所以,他们求,
求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去完成他们的心愿,这样,他们去祭神。而在这些神中,灶神是最符合他们的了。因为灶神是一家的保护神,一家人的健康、平安都在灶神手中。而他们想得到的好处与想躲避的灾难,也尽在灶王爷的那张嘴上,所以他们一定要送好灶神。希望灶神给他们带来的是幸福的天使,而不是灾难的魔掌。
我们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来源于对灶神的尊敬,祭祀的方式有很多种,代表的寓意都是一样的,希望生活越来越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祭灶神在祭灶文化中扬起了一面长帆。
〈〈〈返回目录
祭灶节习俗
1.吃饺子
祭灶节,也叫过小年,民间讲究,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
2.吃灶糖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稍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3.扫尘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4.贴对联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5.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祭灶节被视为过年的开端,在我国古代地位很高,古时候离家在外的人,都需在祭灶日前赶回家中团圆、祭灶,“民以食为天”,灶王爷被奉为一家之主,祭灶节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在这里亲农网也要提醒大家,祭灶节到了也意味着就到了春运的高峰期,大家返乡途中要注意安全,让全家人都能过个好年。
〈〈〈返回目录
篇3:祭灶节的来历和风俗
祭灶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小年、谢节、灶王节。中国民间信仰俗称为“送神”,琉球语称为“御愿解”。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君、太岁神与民间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尤其灶君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作为对人类奖惩报应的依据,故人们大多在此时奉拜家中诸神与灶君。
祭灶风俗始于周代。祭灶时间不一,汉朝从前祭灶在夏天,汉至宋在腊月二十四,明清时,祭灶已为腊月二十三。所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我国民间的祭灶节。祭灶节的习俗有大扫除、沐浴理发、吃饺子、吃灶糖、贴对联等。
总的来说,古时候人们为了在腊月二十三时不让灶王爷在玉帝那里说坏话,于是在家中摆设酒水糖果,以此堵住灶王爷的嘴巴。祭灶节的习俗有大扫除、沐浴理发、吃饺子、吃灶糖、贴对联等。你了解了吗?
祭灶节是农历哪一天?
祭灶节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有些地方是二十四或二十五,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祭灶节美好寓意
吃灶糖象征幸福美满
每年祭灶节的时候,灶神都会派小年先到人间,看看都有哪些人需要吉祥能量的补充,为它通报情况。小年爱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小年大年的伙伴,曾化身神龟为大禹敬献洛书,其背上神秘的洛书图案同样是被称为中国万经之首的易经的起源。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的易经坤卦正是小年的体现。
写春联表示庆贺希望
祭灶节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
腊月二十三祭灶王,在历史长河之中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流传至今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在这天需要购买贡品供奉灶王爷,希望它保佑全家平安,合家欢乐。在河北石家庄一带,腊月二十三黄昏,家家户户都会在灶王爷神像前烧三炷香,供上水果、糖瓜和喂马的清水草料。烧完香,还会揭下一年来烟熏火燎的灶王爷画像焚化,祭灶人边烧神码便念叨,祈求给家里带来好运。
篇4:关于祭灶节的来历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我国民间的祭灶节。祭灶风俗始于周代。祭灶时间不一,汉朝从前祭灶在夏天,汉至宋在腊月二十四,明清时,祭灶已为腊月二十三。相传,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督善恶的神,他每年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回报,当他返回天上之前,民间为其设祭送行。节日这天家家在灶前贴一两只灶君菩萨升天时骑的“纸马”,用酒果、糕饼、麻糖、胡桃、纸帛作祭。并敬以麦芽糖,意为粘牢灶神嘴巴,不让他乱说。或将酒糟抹在灶门,以醉灶神。祭完之后,揭下灶君旧像,贴上灶君新像,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等条幅。 如今,祭灶风俗已不复存在,但祭灶特有的传统小甜食,如糖冬瓜、松糕、酥饼、麻糖等,却被流传下来,年年为人们增添了节日的甜美和欢乐。
小年,从字面意思上看有三种解释。一是指农历腊月是二十九天的月份,二是指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第三种解释是指果树结果少,竹木生长慢的年份。
作为节日来讲,由于地域风俗的差异,小年在全国各地赋予的含义和习俗也是不同的,比如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沪一带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也有地方称冬至为小年。
一般来讲,小年是相对于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关于祭灶,还有一个传说有关,由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炉灶,玉皇大帝在每家都派驻一位灶神来监督考察这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年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所以每家每户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有欢送灶神上天,就有接灶王下天的仪式。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作为祭灶节的小年,在我国的不同地区日期是不同的。过去在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
1、祭灶王
古时腊月二十三日,宫庭用黄羊祭灶,这种祭灶礼仪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民间祭灶则用糖瓜、关东糖、糖饼等供品,以祭灶君;用清水草料祀灶君之马。相传灶王每到腊月二十三日,骑马上天向玉皇大帝票报人家善恶。家家户户于二十三日更尽时,在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由男主人跪拜,祝以隐恶扬善之词,严禁妇女主祭,妇女只能在内室扫除炉灶。祭完之后,将灶君神像揭下,与纸元宝等一并焚烧。
2、扫尘土
扫尘土即扫年,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3、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4、贴春联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
5、当洗浴
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6、宜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篇5:祭灶节的来历
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每家的监察官,到了腊月二十三便要升天,去向上天的玉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帝听后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所以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要 “祭灶”,祭灶时要陈设供品,香烛,供品中最突出的大多是是糖瓜,晋北地区则习惯用饧,(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吃后嘴被糖、饧粘住,让灶王爷甜甜嘴,上天说好话,不向玉帝说坏话,免生是非。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
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则叫做“接灶”。
篇6:祭灶节的来历
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民间称“小年”。俗话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小年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灶王爷”也被称为“司命菩萨”、“ 灶神”、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并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魏晋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两旁贴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1.腊月24扫尘的习俗由来传说
2.祭灶节是什么意思
3.2017祭灶节 2017祭灶节是什么时候
4.祭灶节的由来简介
5.祭灶节图片大全
6.腊月二十三是几号2017
7.2016年小年是什么时候
8.2017年1月有几个重要的节日
9.小年夜的由来解说
★ 祭灶节的来历
★ 祭灶节的古诗
★ 有关祭灶节的诗句
★ 祭灶节寄语
★ 祭灶节作文
【祭灶节的来历和风俗(共6篇)】相关文章:
新年的来历优秀作文2023-09-08
平安夜来历的传说的作文2023-06-30
描写端午节风俗习惯作文2022-08-03
广东春节饮食习俗2022-11-27
春联的起源及发展2023-06-05
春节都有哪些饮食习俗2023-08-23
介绍奥运会来源的作文2023-02-06
家乡的青瓷宝剑节作文2022-05-07
秋分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介绍2023-07-23
大寒的由来含义介绍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