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初二复习资料与复习方法指导

时间:2023-11-07 08:07:4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初二复习资料与复习方法指导(精选6篇)由网友“fxj40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初二复习资料与复习方法指导,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初二复习资料与复习方法指导

篇1:历史初二复习资料与复习方法指导

初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2、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中共十三大,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1992年,南方谈话。(1)背景:苏联解体,人们面临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2)谈话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3)南方谈话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5、1992年,中共十四大,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6、,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总结:1、邓小平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作用: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引导改革开放不断前进。

2、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1、,中共十六大。会议内容: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中共十七大,内容: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创造性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3、,中共十八大,内容:①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②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4、,中共十九大,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内容:①新时代是我国的历史方位。②我国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三、我们如何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四、启示:坚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梦 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为实现中国梦的努力方向(如何实现)

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四个全面”战略目标

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20,江苏调研)

意义: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3、新发展理念 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意义:新发展理念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了中国最紧迫的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三、经济建设成就

1、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3、一带一路,亚投行,自由贸易区,人民币国际化。

材料研读: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道路?答案:中国道路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道路,是经过改革开放证明了的正确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和国情

2、确立过程:制度化——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法律化——《共同纲领》、《民族区域自治法》

3、实施:1947年,成立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4、制度的意义:①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②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③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主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二、为实现各民族共荣繁荣的措施

1、政治: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意义:这些地区买进社会主义社会。

2、经济:国家采取优惠政策,进行技术、资金等援助。意义: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3、文化:创制文字,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意义: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有重要意义。

4、战略:进行西部大开发,修建青藏铁路。意义: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的经济发展。

问题思考: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十三课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一、背景:《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553年,葡萄牙占领澳门。

二、一国两制(制度与理论创新)

1、提出者:邓小平2、含义:在祖国统一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最先为台湾问题提出,最先应用于香港)

3、作用:“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为和平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三、香港、澳门回归 19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关人物撒切尔夫人)2、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3、意义: 港、澳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未解决台湾问题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四、回归的原因:1、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3、中华民族人民努力4、港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台湾历史: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1624-1662年荷兰占据台湾,后被郑成功收复;康熙时收回,设立台湾府;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1949年,国民党败逃至台湾。

二.对台基本方针 1、建国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3、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推动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1、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开放探亲,意义: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

2、1992年,九二共识,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意义:海峡两岸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4、1993年“汪辜会谈”

5、,胡锦涛会见连战,重申九二共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重要发展。

6、习近平会见马英九,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的一页。

7、1978年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改善的原因: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②中美关系改善③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

三、日益密切的交往:两岸“三通”,大陆居民赴台旅游。

四、总结

1、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利于台湾统一的因素:①一国两制提出;②中国国力增强;③海峡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④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2、阻碍台湾统一因素: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3、港澳台问题的认识:①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要坚决反对分裂势力,为统一而努力③落后就要挨打,实力强大才能维护统一。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十四课、国防建设:钢铁长城

一、陆军发展:现代化水平提高,多兵种。

二、海军1、建立:①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②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2、①发展:70年代发展多型舰艇:1971年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②90年代以后发展特点:现代化,多兵种,活动范围扩大,出现航母:辽宁号

为何旧中国有海无防,新中国能保卫海疆:旧中国国力衰弱,统治腐朽。新中国国力强盛,武器先进,战斗力强。

三、空军1、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参加抗美援朝,战绩辉煌(蒋道平)。2、发展:从国外购买到国产仿制(1956年仿制歼5型歼击机)到改革开放以来自行研制(歼20)

海陆空军发展的共同特点:多兵种,现代化,走了一条国外购买、国产仿制、自行研制的过程。

四、导弹部队: 1966年组建第二炮兵,20,改名为火箭军。

任务:担任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核反击常规导弹精确打击等任务。

五、新时代强军之路

表现:1、年古田会议,政治建军。

2、,成立五大战区。3、组建五大军种:海、陆、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4、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意义:军队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六、国防建设的意义/为何建设国防:国防是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的重要力量,是维护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七、如何建设国防: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②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科技实力,培养科技人才

八、国防与科技的关系:科技进步是国防发展的关键,国防强大是科技发展的保障。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近代外交特征:不平等、不自主的屈辱外交。

一、新中国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建国后的外交形势:①友好:建国后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为我国经济恢复获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②敌对:美国等对我国进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

三、50年代外交成就:1、建国后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作用:为经济恢复创造了好的外部环境。

2、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中国同印度、缅甸会谈时确认。

(5)意义:在国际上影响深远,被越来越多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国际地位。

4、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特点、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同”:被殖民的遭遇,面临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问题。

“异”:社会制度与发展道路不同。

(5)作用: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总结:50年代去的外交成就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周恩来等外交家的努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灵活的外交策略

四、七十年代外交成就

1、成就一: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2)恢复的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第三世界亚非拉国家的支持;美国霸权的衰落。(3)意义:是我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2、成就二:中美建交。原因:①中国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②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霸权衰落③中美牵制苏联的共同需求

过程:(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意义:①中美关系正常化②推动了中日建交,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成就三: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影响: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70年代中国出现建交高潮原因:①国力增强,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四、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1、布局措施:①推动大国关系发展②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大国担当,大国责任。③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2、外交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

3、外交成就: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会议,G20峰会,金砖国家会议,加入WTO等。(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4、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上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

六、总结

1、周恩来的外交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参加日内瓦会议。

2、中美、中日关系发展特点:既有对立又有合作,但友好合作是主流。

3、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世界形势、个人努力。

4、怎样处理国际关系: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发挥联合国维护和平的作用。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一、军事——两弹:核弹和导弹

(一)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为抵制帝国主义国家的核威胁。

(二)表现: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66年,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点火发射3、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意义:①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②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

邓稼先:领导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被称为“两弹元勋”。

二、航天成就

成就:1、一星: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的国家)。

2、19,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3、,发射“神舟五号”第一艘载人飞船(杨利伟)。

4、,神舟七号深入太空,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意义:航天成就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促进其他科技领域的发展。

总结:两弹一星研究成功的原因:①综合国力增强、科技进步②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③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的努力

三、生物领域

1、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意义:①为解决我国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②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2、屠呦呦发现了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意义:是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年诺贝尔医学奖。

总结:1、科学家的精神:无私奉献,热爱祖国、勇于创新。

2、如何发展科技: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培养科技人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3、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政府政策(如863计划等),科学家努力,经济发展水平。

3、科技的作用: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如汽车飞机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弊:科技也能带来危害,如汽车带来了环境污染,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犯罪。

四、文化事业发展

1、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作用: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如《茶馆》《红岩》等。

3、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力越来越大,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材料研读:对文化自信的理解:我们的文化来源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丰富的革命文化,这是正确的文化,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 1、布票,色彩样式单一→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 食:食物匮乏、基本温饱→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

• 住:简陋、拥挤→面积扩大、装修,环境好。

• 行:自行车、公共汽车→铁路、公路、航线、私家车。作用:①便利了人们的出行,②促进了商品流通。

• 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科学、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勤俭节约。

• 2、交通发展: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世界第二。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成为民航大国。

• 3、通讯:电信网络规模全球第一,互联网普及越来越高。

• 互联网的作用:积极——是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消极——出现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良信息传递等问题。

• 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②科技进步③政府关注民生,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5、票证出现原因:①建国后经济发展落后,商品匮乏;②计划经济。

6、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初二历史的复习方法指导

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范围,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习内容。

二、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2、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方法。

3、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依线巩固内化知识

学生根据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巩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达到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之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再认识。

四、题例剖析培养能力

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五、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练习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性,题型应多样化,题量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回答问题的技巧。

篇2:初一历史复习方法与复习指导

制定规划

目前教师已经将历史复习进程进行了规划。学生需要根据课程的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内容。

本学期历史课程分成四个单元,除了单元要点知识之外,还需要练习相应的练习题。

构建知识结构

历史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细小的知识点。但知识点是可以形成知识结构的。比如:1.朝代的顺序。2.各朝代的建立者、时间、都城。3.各朝代的重大事件。4.各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对不同阶段重大事件进行整理,自然就能够理解阶段特征。(具体见下发复习资料)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画思维导入是形成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

落实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要求达到更高的水平。本学期内容中涉及到的重点内容有:原始农耕生产生活情况、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江南开发的表现和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查缺补漏

在查缺补漏阶段,学生可以翻阅教材、记忆笔记、修改错误选择题等方式进行。

篇3:初一历史复习方法与复习指导

一、以课本为主

期末考试的大部分内容来源于课本,考察也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因此面对期末考试时,一定要以历史课本为主。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握好课本的知识,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建立知识网络,从而理解和消化每个知识点,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此外,复习的时候要针对课本的重点知识进行强化,达到提高的目的。

二、细化学习目标

期末考试的内容多,但是复习时间有限,所以必须规划每天的学习目标,细化每天的学习内容,增强复习的目的性和紧迫感,进而提高复习的效率。还必须做到“收心”和“聚力”。要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复习备考中去。复习不能只看遍数和数量,重在提高效率和质量。在保证“质”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数量和速度。、在复习每个具体问题时,最好先独立想一想再看书;在复习每第二个章节时,最好先把前面的回忆一下。在全面复习完后,最好把整个的知识点在脑中过一次电影。

三、梳理重点难点

记忆水平的高低,主要看能不能回忆再现和能不能复做,以及再认、再现、复做的质量。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回忆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围绕专题复习,打破章节之间的界限,搞清楚章节之间内在的联系,把所学的知识“串”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掌握最基本的东西,是大多数同学的基本任务。历史科目的复习,要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最基本思路、规律和方法是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基础。因为所有的知识、技能,包括试卷内容的百分之七十都属于这部分。

四、复习错题

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大量做题来提高成绩的想法很不现实,做题的确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但是盲目刷题会影响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厌烦心态。想要快速提高复习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错题集。通过对错题的整合分析,了解错误的原因,掌握正确的做法,从而提高知识短板,弥补知识漏洞。

期末复习冲刺阶段,要远离手机、游戏、电视等,但也不是让大家只顾学习,蒙头做题,甚至挑灯夜战,这样会造成大脑疲劳,降低复习效果。因此,家长和孩子要非常明确什么时候可以放松,什么时候必须专心学习,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选择放松的手段有很多种,如果可以尽量远离电子游戏产品(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可以选择运动、家人一起聊天等方式。

篇4:初二地理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指导

初二地理学习方法

需要是个体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同人的活动联系着,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积极性的源,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行动求得自身的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在当前的情况下,只有中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于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意义,这样才能产生学习地理学科的求知欲,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地理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关于周围和社会上所关心的地理问题的讲解,并进行分析,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知识确实有用。这就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地理知识的需要,引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例如:结合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现在冬天为什么不太冷?每隔七、八天就有一次强冷空气的过境,使我们这个地区气温下降幅度较大,为什么?夏天,人们为什么都穿浅色的衣服?新买来的自行车,只要一遇到下雨,表层的漆就会脱落,为什么?再有同学们到杭州去,感到最头痛的事是什么?交通拥挤,行人太多,空气的能见度较差,噪音震耳。就以上同学看到的、生活中体验到的地理现象指导学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启发学生的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要求学生针对上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写论文等。大家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是一种迫切的个体和社会的需要。

初二地理考前复习指导

一、调整好心态,树立起自信

复习到了现在,很多学生可能会出现“高原期”现象,很多原来记忆清晰的内容会变得模糊,很多简单的题目也可能出错,加之学考日益逼近,学生此时一般会出现焦躁的心理,信心动摇;而有一部分前期复习不努力或者努力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能会丧失信心,从而“破罐子破摔”,因此树立信心成为后期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

1. 调整心态,提高自信度

同学们在这段时间内可以采取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等方法来调整状态,以此来突破心理上的学习极限,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使自己每天都保持着学习激情和充满自信的学习状态,这样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最好的办法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认真落实,清楚后期复习要做什么,如何做,每天踏实地做一些复习,每天都有收获,会让自己保持自信。

2. 自我调适,保持健康

要把自己最好的状态调整到学考时,使自己发挥出最高的水平。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运动来放松大脑,缓解紧张和疲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优化主干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1. 强化主干知识

对基础知识进行再认知、再强化,对相近的知识进行辨析区别,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还要注意区域地理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区分。

2. 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网络

在后期有限的复习时间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再全面复习知识点,可根据地理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的线索,形成知识网络,突出主干,强化重点。

3. 重视地图的识记

在后期的复习中,把重要的地图,特别是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以及学习过的区域名称和特征再地图上再落实。

三、讲究复习策略,提升复习效果

1. 回归课本

课本上重要的知识,如每节课的知识框架,景观图片,特别是每节课内容中出现的活动题,都是学考出题的好素材。并且回归课本,学生能够回忆起老师讲这节课的情景,有助于知识的回忆,培养自信心。

2. 总结答题方法

(1) 在答题模式上的归纳总结:前面我们已经进行了几次模拟考试,对模拟考试中的错题进行总结,分析自己的得失,找出原因。

(2) 选择题,地理的常规题型就两类,选择题和综合题。在学考中,选择题答得好坏往往影响整张试卷的水平,所以在做选择题时,要理清思路:

A、要细读试题的题干和选择项,看其提供了什么明显或隐含的条件信息、再找出其关键词和限定词语、要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注意对错。

B、进行回忆联想,比较、筛选。联想与题目相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找到主导因素和主控因子,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

C、看清编码,准确选择。注意答题时不能错位,涂答题卡时一定要注意位置。

(3)综合题解题步骤和基本要求:

A、科学审题。审题最重要的是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题目的中心词、条件限定词、内容回答词、解答方式词等。

B、踩点答题。

一是要判断得分点,确定答题的基本思路。根据分值判断有几个得分点,常规按照1-2分一个要点,做到要点不少于得分要点。

二是关注细节,踩点答题。在明确了基本的得分点和答题的基本思路之后,就要思考语言的组织,如何进行描述。在描述时要抓住关键词,用规范的地理语言回答;要注意条理性和层次性,切忌混作一团;要避免同一要点前后重复,在答题时尽量点要多。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用信息。

三是要科学、全面的表述答案。在答题时,规范用语,回归教材,用地理教材上的语言组织答案。答题时注意序号化。书写要整洁、字迹要工整。

篇5:初二历史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我觉得应该先真正弄清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历史还是一部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明白了学习历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是历史学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的目录就是知识的框架,我们要学会看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的都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的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是如何被英国占领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的发生。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港澳、台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四、及时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哪个学科,要想学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绩,都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历史的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懒散拖沓,所学的知识不及时掌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心,这样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五、学会解题,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的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要求。1、选择题。历史考卷中的选择题一般都是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直选法。依据题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题时,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题的选项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较法。我们还可以对所有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通过思考确定选哪一个。

2、判断题。我们先要找出该题中的所有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个错误,该题就应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些。3、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大胆去做,不要有畏难情绪。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按这个步骤去做:①认真阅读材料,读懂材料;②看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再快速浏览材料。③联系所学知识和材料做答。答案要简明扼要,不要展开讲。4、问答题。问答题的审题很重要,一定要看清题意,弄明白要求回答什么。回答时要把相应的问题讲清楚,答完整。答案要层次清楚,分要点作答。掌握了基本的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解题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们对历史学习付出极大的热忱,有信心和决心,肯努力,讲求方法,你们一定能学好历史,并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初二历史复习方法

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范围,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习内容。

二、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2、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方法。

3、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依线巩固内化知识

学生根据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巩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达到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之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再认识。

四、题例剖析培养能力

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五、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练习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性,题型应多样化,题量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回答问题的技巧。

理清线索。

要求学生在看书时,通过对课本的归类,理出课本内容的纵横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这种网络可以是整个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也可分阶段地整理知识网络。如世界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史中美国霸权政策,关联很多国家和地区,跨时半个世纪,是重点内容,又是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按大事线索,制作下面这样一个简单的图示,就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巧答题目。

如中考题目考到我国对台政策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决不放弃武力”,可不少同学仅答一句“一国两制”而失分,所以答题时审清题目很重要,避免粗心大意,过于紧张而顾此失彼,答题要紧扣题目简明扼要,同时注意规范化、时序化。最后建议在写历史小论文时,在行文之前和行文中,应该始终注意:

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泛泛而谈;

2.联系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要合乎逻辑。

怎样才能学好初二历史

改变以分数为中心的观念学习历史:

要想学好初中历史一定要改变自已心里一切以分数为为中心的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分数将会被越来越谈化人生的标签,不少中学生以及家长并没有从分数决定一切的观念中走出来,认为分数在考试中占的分值较小,于是给它一个“副科”的名字,这无形中会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一种错觉,历史不重要,这样以来就无形的降低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后的时间分配,从心理上改变思维,不为分数而学习,这不仅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也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心理素质。

纲举目张的学习方法学习初中历史:

历史学有它自身的学习方法,它的整个学习的过程都是围绕着中心线去讲述的,也就是说,它的知识点不是散乱的,在学习每一个章结的时候都以围绕着这条线索来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比如,整个历史书都是围绕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社会风俗和影响来发展的,无论学那个历史事件或者那一个章结,都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眼光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以来,历史也就变得不那么复杂了。

图文结合的方法学习初中历史: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特别是初中历史,基本停留在对历史根须念和定义的认识节段,在这个节节段,有大量的历史图片供同学们欣赏和参考,要具体结合地图,人物图片,时代背景图片,这样才能对做出一个全景展现,极有利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并且在学习这些地图或图片的时候,也就基本了解了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如熟知了每一个朝代的地域版图以后,自然就会明白,那个朝代是强大的,那个朝代的发展是落后的,疆域广扩的国家背后一定有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作后盾。

用比较的眼光学习初中历史:

每个时期的总目标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哪朝哪代,理想都是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发生的目的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看是一样的,但事件和事件本身已有了不同的意义,比如,同是改革,商朝的变法成功是什么原因,而清朝改革没进行下去又是为什么,这中间的并别在那,当明白了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历史事件的时候,其实,历史一定会给你考出满意的分数,并且费时是最少的学科之一,比较分纵相比较和横向的比较,多多运用。

篇6:八下历史期末复习基础强化与初二历史复习方法

八下历史期末复习基础强化

1、根据下列内容提示请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完成

(2)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推广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汪辜会谈

2、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

(2)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3) 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蒋道平

(4) 两弹元勋邓稼先

(5)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6)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7)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8) 为中国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的运动员许海峰

3、请写出下列成就的历史时期。

(1)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投入生产过渡时期

(2) 大庆油田的建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 原子弹和导弹试验成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4、根据下列内容的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时间。

(1)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底

(2)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1年

(3)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

(4)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1992年

(5)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3年

(6) 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87年

5、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 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所在地长春

(2)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

(3)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平

(4)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

(5) 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上海浦东开发区

(6) 汪辜会谈新加坡

(7)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会议)中国上海

(8) 亚非会议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9) 最早进行分田包产到户的地方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10) 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的地点上海

6、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历了四个时期.请写出下列各个时期的特征。

(1) 1949年10月-1956年底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渡时期

(2) 1956年底-1966年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4) 1978年-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7、请写出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1)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

(2) 土地改革的完成1952年底

(3) 汪辜会谈1993年

(4) 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运会1990年

(5) 江泽民发表现阶段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1995年

(6) 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

(7) 中日正式建交1972年

(8) 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

(9)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10)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的时间2001年

8、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或名称。

(1)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3) 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九年义务教育

(4) 新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方针百家齐放,百家争鸣

(5) 1986年,四位老科学联合向中共中央写的建议《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863计划

9、请写出下列事件发生的时间。

(1) 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

(2) “大跃进”开始1958年

(3) 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1978年

(4) 澳门回到祖国怀抱1999年12月20日

(5) 香港回到祖国怀抱1997年7月1日

10、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 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彭德怀

(2) 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邓小平

(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

(4) 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江泽民

(6) 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射口黄继光

(7) 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邱少云

(8)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邓稼先

(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

(10) 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毛泽东

(11)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的美方代表 尼克松

(12) 同中国发表联合声明的印度和缅甸总理尼赫鲁、吴努

11、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根据下列会议的主要内容,请列举出会议的名称。

(1)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二大

(2)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三大

(3)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共十四大

(4)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

(5)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

(6)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7) 会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 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9)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

13、请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时间。

(1)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1956年

(2)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年

(3) 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

(4)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

(5)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

(6)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7)土地改革的完成 1952年底

(8)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953年7月

14、请根据下列提示的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1)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西藏的和平解放

(3) 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

(4)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一五”计划的完成

初二历史复习方法

一、回顾 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首先向说明复习的范围,让明确复习目标,之后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习内容。

二、构建网络 形成体系

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2、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

3、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依线巩固 内化知识

学生根据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巩固 初中语文,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自主、合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达到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之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再认识。

四、题例剖析 培养

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五、拓展训练 提高能力

练习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性,题型应多样化,题量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回答问题的技巧。

六、小结 升华情感

初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初二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升初二暑期各科“超前学习”计划

初二历史教师教学安排

八年级学生学习方法总结

初二年级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初二作文指导

初二教学计划

初中学习计划

初二月考总结与反思作文

历史初二复习资料与复习方法指导
《历史初二复习资料与复习方法指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历史初二复习资料与复习方法指导(精选6篇)】相关文章:

第二学期初二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2023-12-27

初二学生暑假学习计划详细版2022-04-30

初二地理期末教学总结2023-04-20

初二历史复习方法学习方法和技巧2022-06-07

初二下册教学计划2023-09-20

初二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023-04-29

八年级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2023-03-02

初二学习计划怎么写2023-05-11

初二作文指导教案2023-02-13

初二开学计划的英语作文2023-09-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