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师 新教学

时间:2023-11-09 07:33:5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师 新教学(精选13篇)由网友“sunlink”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师 新教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师 新教学

篇1: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师 新教学

一.新课程

新《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这一课程的性质作如下阐述:“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六大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这六个方面涉及教育观念、教学思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教学模式、评估模式和管理模式等全方位的改革。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的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新教师

在新课程环境下,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必然是新教学,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完成这一改革的执行者是教师。教师的教学行为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发展。教师的一种新型角色--“促进者”也就应运而生,这个角色的特点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为此,教师应完成下列五个方面的自我超越:以催化者代替领导者;以学习者代替无所不能者;以引导者代替指导者;以情绪教育代替惟智教学;以个别创造性代替团体一致性。

在这样的新课程新形势下,教师素质的提高已迫在眉睫,它直接关系到《课程标准》的落实与否。

不妨先回顾一下旧观念: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认为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他们就以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为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一指导思想影响下他们认为语言知识应详尽地给学生讲解,语法知识应系统全面。因此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或留于形式的一点操练,课后学生又成了作笔记和做题目的机器人。他们只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忽视了语言实践;只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他们认为语言技能的掌握即能听得懂、说得出、读得懂、写得出词汇使用和语法结构正确的句子,以“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实现了最终目标,殊不知这只是完成了目标的40%。

再来回味一下传统的英语教学:七、八十年代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充当一名讲师(lecturer)讲述课文和语法。九十年代的教材内容较丰富多彩,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也就要求教师除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应具备英美等国家的民族、文化、历史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集各种角色于一身:在复习--Revision时是记忆激活者(activator);在呈现--Presentation时是示范者(demonstrator);在操练 --Practicing时是组织者或指导者 (organizer or conductor);在学生自己练习--Drill 时是管理者(supervisor);在巩固-- Consolidation时是帮助者(helper)。教师在这五个环节的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英语教学在这一阶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这还是不能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关于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英国爱丁堡大学应用语言学家Peter Stevens认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性品质。内在的品质特征应是身体健康无缺陷,有教高的智力,有坚强的性格,感情上成熟;通过教育培养而形成的品质特征是受教育程度高,有比较广泛的知识,精通掌握所教的语言。

第二,教学能力。对教材要有创造性使用的能力,会根据情况进行改编与设计,有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能识别所教学生的成绩和问题,使学生的学习速度达到最大限度。

第三,事业心。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并为之奋斗;能正确理解语言教学形势和发展趋势,并有正确的观点。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学模式和教师本人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为了实施新课程标准,我们教师必须进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其中包括了对教材的评估、选编和增补能力,对教学的自我评估能力,对教学的研究能力以及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

教师素质的提高当然首先是教师观念的更新,其次是教师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从自身出发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保持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态。

2. 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彻底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教师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

3. 通过阅读各种英文报刊,收听收看各种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把握一切进修的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技能。

4. 尽快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扩大课容量、提高课效率。捕捉各种信息,培养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尽可能多开展一些能提高教师

素质的教研活动,如观看有关的教学录象,新教材培训录象,全国英语优质

课竞赛录象等;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组织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开展多

媒体课件评优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学校还应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再学习

的机会。这些措施都能极大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断开发教师的创

新意识,从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奠定扎实的基

础。

四.新教学

完成这一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的改革带来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研究性教学和追逐知识前沿的教学。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师生“交流互动”。

笔者在这里首先着重解释一下“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创造性源于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创新在于有创造性的成果,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是一定没有创造。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那么又如何实现“交流互动”呢?“交流互动”是两个或更多的人进行思想、感情及观念的沟通,并对彼此产生影响的过程。简单地说,“交流互动”是把自己头脑中的信息传递给另一个人的过程,反之亦然。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必须符合创造有意义的语言操练活动这个根本原则,使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练”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过程,通过启发诱导式的语言输入活动以及大量的语言表达实践,实现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交流思想的教学目标。实现“交流互动”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交流互动”活动的内容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目标。

第二,在“交流互动”教学过程中新导入的内容必须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等相关,从而产生必要的联想,使新旧知识能够结合起来,促进课堂教学。

第三,“交流互动”活动的内容还必须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能够感到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当学语言成为传递学习者感兴趣或相关信息的中介时会刺激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

第四,“交流互动”活动的内容要情景化、交际化和综合化,“交流互动”活动的语言实践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还应在学生中进行;不单是口头交际还包括笔头交际,要通过笔头练习来检查语言的正确性。

归根到底,《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提倡采用“任务型”的

教学模式,强调以意义为中心。“任务型”的语言教学模式即Pre-task(教师先介绍、探讨新的话题,并引导学生回忆完成本任务所需要的词汇和短语,也可以学习一些新单词和短语,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While-task/task cycle(学生一对一或分成小组完成任务,教师则在一旁协助。最后他们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全班汇报他们是如何完成任务的)和 Post-task(首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然后把重点放在语言上,强调任务中的一些重要的语言点并进行操练。)使用“任务型”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有更多的机会以口头或笔头的形式去进行语言交际,由此产生更多的语言互动或磋商性的活动,最终将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学习语言。

新课程 、新理念呼唤新型的教师带来崭新的英语教学!

参考书目:1、新《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袁振国著 《教育新理念》 教育科学出版社

4、《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教育科学出版社

5、何安平主编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2: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新理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新理念

新课程的实施,带给了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探索.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作了如下的探索和尝试.

作 者:周跃凤  作者单位:思南县邵家桥镇先锋学校,贵州,思南,565100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2 关键词: 

篇3:新课程 新理念 新探索-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探索-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关键词]体验生活 合作交流 优化教学 激发兴趣 树立信心 勇于创新

[摘要]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渗透新课标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使用广泛的语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之时,那么怎样才能紧跟教育新风,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由此,在英语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注重改变英语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热情:

1、多变的教学方法:

(1)随机应变,适当删除添补,提前推后。“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教授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添补,可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推后。比如说,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我们暂且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学会什么单词、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把“stand up,sit down ”。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再比如说添补,在第一堂课的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物、植物的单词,或者可以把下一单元中的单词提前教,如“duck, monkey, dog”等等。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一个小故事,主题“我的小树林”。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单词,自己编小故事。

(2)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

a、当“小老师”、“模仿秀”

比如说“Taik about it ”。这一模块中,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如“I am hungry。”(可以作饥饿状);“I am thirty.”(可以作口渴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让他们模仿教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动作,鼓励他们学着使用课堂用语。比如说“Stanp up” “very good ”,“Sit donw ,piease”.

b 、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

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

[1] [2] [3] [4]

篇4:实施新课程必须树立辩证的教学新理念

实施新课程必须树立辩证的教学新理念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辩证的教学新理念。树立教学新理念,其内涵包括:教学是课程开发生长的过程;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教学要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是兼容百家、与时俱进的整合过程。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可持续发展

虽然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正在开展以通识培训为实施新课程前奏的培训活动,而且据报道有的地方已经取得一定实效,但笔者认为离实质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如何培训教师,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转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理念,以顺利实施新课程,是当前教师培训中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 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辩证的教学新理念

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环境中,习惯了精英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那一套运作模式,其教学理念与“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相适应。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是一次伤筋动骨的改革,

它不像前几次改革那样,只是量的增减,这次课程改革除量的变化之外,更重要的是质的提

升,与之有关的教学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等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广大中小学

教师不彻底转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理念,仍然按老一套“行事”,旧瓶装新酒,则这一次课程改革的效果很难预料,弄不好又要纠偏,甚至造成灾难。美国上个世纪代以杜威为首的进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运动之所以以失败而告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当时并不理解进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之内涵,肤浅地学杜威,未能真正理解杜威的经验论思想(这种情形在当今我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界也大有人在,食洋不化,值得警惕)。杜威绝没有放任、纵容儿童之意,相反他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艺术,对儿童的敬重,并不为教师开辟一条容易而悠闲的`道路,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任何改革,当然包括课程这样的重大改革(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系统由教师、课程、学生三大结构变量组成),如果忽视了广大教师的作用,则必然导致失败。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必须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辩证的教学新理念,注重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消除教师在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这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和最终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二 树立什么样的教学新理念

1 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控制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开放、生动的生长过程

研究证明,课程与教学是一对矛盾,课程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观是主导因素,它决定教学观,进而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与广度。不过矛盾的双方是辩证的统一体,它们在一定的内外条件作用下互相转化。在传统的教学论系统中,“课程”被机械地理解为规范的教学内容,这种规范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课程成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代名词,于是课程变成政府或学科专家的行为,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怎么教”。当然这也是应该的、正常的,只是传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将课程凝固化、绝对化,认为课程仅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景之外规定的,教学过程只是忠实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作出任何调整和改革。教师只是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师生根本不敢越雷池半步。

[1] [2] [3]

篇5:新课程、新理念、新问题、新挑战

新课程、新理念、新问题、新挑战

新课程、新理念、新问题、新挑战

DD对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的思考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D王玉宝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扎实地展开,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务实之举。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作为全国最早的实验区学校,在初中阶段开设了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经过一年多教学的实践和对学生的调查,现结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教材,作一个全面的回顾与反思。

一、新课程体现了新特点,新体系适应了新理念。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以邓小平“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产物。更是适应世界各国把培养通用性人才作为新世纪首要教育目标这一客观形势发展需要的产物。《历史与社会》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幅度较大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力图突破原有的学科视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现综合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走进历史、了解历史、最终去创造自己的历史,是要使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为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大舞台奠定各方面基础。这些目的和特点在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八年级历史教材打破了过去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划分单元,单元内部又分类叙述的历史知识体系。采取先总括、后按历史内容划分专题单元的形式,重新构建了历史的知识体系。全书分成了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全书的核心和主线,它叙述了古代历史的演进,暗含着生产力的发展、朝代的更替、疆域的演变三条小线索。第二至第六单元则以专题形式对第一单元的历史主线进行了血肉的丰富。其中第二单元“古代政治状况”是按照对国家政治影响的大小顺序进行的叙述。第三单元“古代社会阶层”,则是以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大小为标准,按照农民、工匠、商人、士人的顺序进行的叙述,而没有以社会地位的高低为标准排序,体现了马克主义的历史观。第四单元“古代对外交往”选取了在中外交往史上的大事和著名事例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第五第六单元叙述了中国古代史上的文明成果,包括科技成就和思想艺术。整本教材在每课的编写中,除沿用了旧有的引言、正文大字内容、小字内容、插图等结构之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项目,如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知识窗”、启发学生思考的“大家谈”、开阔思维的“读与思”、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和提升能力的“活动区”、开阔学生视野的“文件夹”等等。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这种知识体系和大小结构的变化,由于删减了一些难懂的内容,融合了一些新的时代信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材“繁、难、偏、旧”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使学生需要掌握的死知识点大大减少。如新教材删除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叙述,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再比如在第一课中新教材补充了《中国的玉文化》,在第三课补充了地理方面的知识《气候变迁与人口迁徙》“等等,这一切变化客观上都有利于新的教学理念的贯彻实施。首先知识目标内容的'减少,给课堂教学提供了自由活动的空间,使师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有利于鼓励探究式学习理念的实施。其次由于新教材融入了新的时代信息,提供了一些人文地理知识、历史事件方面的诗词资料,这就加强了学生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开发学生多向思维,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提供了条件。再者由于知识难度的降低,加上一些问题是以学生的社会经验为逻辑起点,这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回答一些问题,参与到讨论中去,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利于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和学生的社会性的发展。

总之新教材力图精益求精,他带给《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二、新教材出现了新问题,教材的编写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正在使用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存在着许多优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教材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

第一:新教材作为一门综合课程,虽然力图有大的突破,但是总体上看来知识整合的力度不大,主要是对于历史知识的内部结构进行了重组和改造,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新的时代信息所占比例极少,它应属于学科水平层次的综合课程。

第二:新教材在编排方面,存在一些知识性的错误,如:第19课:“举世闻名的古代过程”中,叙述到张家口城市的商业发展时,铺沿应为四五里许,而教材写为四五百里许。第21课:“三家并立”中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应该是“西汉后期”,而不是“东汉后期”。另外教材在一些重要时间上,前后也存在矛盾,如:在第3课:“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时间线索中,叙述西汉王朝的统治时期为“公元前2到公元8年”,但是课后大事年表却是“公元前202年到公元9年”。教材的这种错误不应出现。

第三:新教材一些地方存在知识繁杂重复的现象。比如第9课:“中国古代农民”叙述农民四处流亡的原因时,提到了自然灾害,但是后面又叙述自然灾害,显得重复和混乱,应该放在一起叙述更好。

第四:新教材的编写虽然避免了“繁、难、偏、旧”的问题,但是由于教材时间跨度大,包含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知识面面俱到,所以在一些问题上出现了过于简单的现象,使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习的深度也不够。另外教材的插图也过于平淡,不利于引发学生兴趣。

新教材的编排不全如人意,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充实自己,适应教材,不断探索,迎接新的挑战

新的《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编写,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上进行新的探索。

一、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各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分科课程注重了知识的相对独立性和逻辑结构,注重了教学的认知功能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综合课程强调了知识的普遍联系性和综合性;强调了学生的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教学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概括地讲,分科课程组织的逻辑起点是知识,而综合课程组织的逻辑起点是经验,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知识和经验都是个体发展必需的条件,二者共存在实践情境之中,构成课程组织的资料来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借鉴两种不同教材的优点,最好能够以综合课程或分科课程的版本为主进行课堂教学,同时以另一类教材开设选修课作为教学的补充。

二、要真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他们的能力,发挥新教材的综合功能,需要教师不断的充实自己,来满足学生的求知。(1)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注意学生作为一个全人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文化多样性,鼓励学生创造性和责任心的发展,把标准化教育和个别化教育结合起来。(2)教师应该注重日常的教学,运用新理念努力把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价值教育与能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打破原有的教学顺序,精心的组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各种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主动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把教学过程目标和任务目标紧密结合起来。(3)教师应该努力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应该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查阅各种资料,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程序制作各种教学课件,以扩大知识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新的教材虽然仅仅融合了少量的时代信息和人文地理知识,但是这已经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这种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开阔自己的视野,对于专业知识教师应该做到“居高而临下”“深入而浅出”,对于非专业知识也要能够达到较深的了解,教师应该关注学科知识发展的最新动态,关注国家的新闻大事,尤其是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中的得心应手,才能够真正走出历史,走进社会。

新的综合教材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存在不足和缺陷,但是我们相信通过编写人员和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必将日益完善。

发表评论

篇6:新课程 新理念 新天地

新课程 新理念 新天地

提要: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其范围之大、进展之快、效果之著,都是以前几次课程改革不能达到的。这次课改促使人们对以往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观进行反思和置疑。作为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包涵的基本理念,切实在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才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不让课改成为一句空口号。大家都关心的是,新课改到底提倡了哪些新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理念?作为美术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应对呢?本文就此发表一些个人的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理念

正文:

新课改是以新教材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新教材传达了新课标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这表明,教材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传递知识的界限,升华为培养人。这是新课改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新理念――新的教材观。

以我区现在试行的湘版美术实验教材为例,(以下课例均出自湘版美术实验教材)我们可以看出下面几个方面的变革:

1、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比如《寻找美丽》,教学活动是“找自己认为美丽的物品,谈自己喜爱的理由”,按旧的标准来说,这样的课根本没有“知识点”。我认为它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每个人个性化的审美观。

又如《小鸟找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帮助弱者的美好情感,绘画的训练要求为这种情感提供了表现和宣泄的载体。《我的太阳》,这一课的标题就很能说明编者的意图,每个孩子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想象王国的太阳,他们在绘画中寄托的情感就很不一般了,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个性审美和想象的肯定与自信。

2、课程。

新教材的课程内容“体验”味很浓,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

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强调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整合。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会飞的娃娃》,利用塑料袋来做玩具,这种自己创造乐趣的艺术体验会给学生留下历久弥新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启蒙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寻找美丽》,促使学生在身边、家里、社会中寻找美丽,体验环境中蕴涵的艺术美,感受生活;还有《童年的.手印》,当学生的手触摸到凉凉的泥,随意地揉、搓、压、印,边做边与老师同学交流时,学生的心情真可以说是“心花怒放”,在实践中体验快乐,建构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上述理念,为了更好的与新教材同行,教师首先应该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满足于把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有完善人格的人。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什么,还应千方百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突出学生的情商发展,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大声询问学生:心情怎么样?开不开心?这样的教学行为可以大力提倡,让课堂有浓郁的“人情味”。

其次,教师要艺术性控制自己“启”和“引”的度。整个教学过程当然是要老师控制的,问题是,陈旧的课堂教学秩序被老师严密设计好了,学生任何打破这个流水线的行为都是

[1] [2] [3] [4]

篇7:新课程 新理念 新天地

新课程 新理念 新天地

--浅谈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观念应对

长沙市芙蓉区朝阳二小 李飞

提要: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其范围之大、进展之快、效果之著,都是以前几次课程改革不能达到的。这次课改促使人们对以往的教育观进行反思和置疑。作为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包涵的基本理念,切实在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才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不让课改成为一句空口号。大家都关心的是,新课改到底提倡了哪些新的教育理念?作为美术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应对呢?本文就此发表一些个人的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理念

正文:

新课改是以新教材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新教材传达了新课标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这表明,教材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传递知识的界限,升华为培养人。这是新课改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新理念――新的.教材观。

以我区现在试行的湘版美术实验教材为例,(以下课例均出自湘版美术实验教材)我们可以看出下面几个方面的变革:

1、            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比如《寻找美丽》,教学活动是“找自己认为美丽的物品,谈自己喜爱的理由”,按旧的标准来说,这样的课根本没有“知识点”。我认为它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每个人个性化的审美观。

又如《小鸟找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帮助弱者的美好情感,绘画的训练要求为这种情感提供了表现和宣泄的载体。《我的太阳》,这一课的标题就很能说明编者的意图,每个孩子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想象王国的太阳,他们在绘画中寄托的情感就很不一般了,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个性审美和想象的肯定与自信。

2、            课程。

新教材的课程内容“体验”味很浓,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

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强调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整合。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会飞的娃娃》,利用塑料袋来做玩具,这种自己创造乐趣的艺术体验会给学生留下历久弥新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启蒙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寻找美丽》,促使学生在身边、家里、社会中寻找美丽,体验环境中蕴涵的艺术美,感受生活;还有《童年的手印》,当学生的手触摸到凉凉的泥,随意地揉、搓、压、印,边做边与老师同学交流时,学生的心情真可以说是“心花怒放”,在实践中体验快乐,建构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上述理念,为了更好的与新教材同行,教师首先应该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满足于把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有完善人格的人。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什么,还应千方百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突出学生的情商发展,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大声询问学生:心情怎么样?开不开心?这样的教学行为可以大力提倡,让课堂有浓郁的“人情味”。

其次,教师要艺术性控制自己“启”和“引”的度。整个教学过程当然是要老师控制的,问题是,陈旧的课堂教学秩序被老师严密设计好了,学生任何打破这个流水线的行为都是扰乱课堂。课堂上应该有情感的投入和体验,有探索研究的氛围,有学生惊喜、疑惑、苦思、雀跃等心理活动进行,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共存的综合体。

此外,教师必须创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互动和会话,就是体验。单向的授――受方式应该被我们教师坚决淘汰。

要大胆、创新地“用新教材教”,而不仅仅限于“教新教材”。

篇8:新课程需要新理念

新课程需要新理念

新课程需要新理念

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各个方面的配套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观念的更新,只有观念的更新,才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产生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效果。

1、儿童不是无生命的物,而是具有独特生命意义的人。

儿童是有主动生命形式的人,孩子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要把孩子看成是学习的机器,或当作宠物来养。不仅要关注学习、健康等外显的东西,更要关注孩子是否快乐、情绪是否稳定等心理的东西。使孩子成为身体健康、心灵健康的人。这是现代健康的主要标准。

孩子是成长过程中的人。通俗地说还没有成人。因此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看待和要求孩子。一方面要宽容孩子的错误,把孩子的错误看成是一种美丽,孩子正是在尝试错误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丰富潜能。相信孩子,为他们的发展创设广阔的空间,促进孩子的充分发展。

2、儿童学习生活不是为成年做准备,而是人生最美好、最主要的阶段。

我们普遍存在的一个观点是,孩子的学习是为成年做准备。因此不会说话就开始认字,会说话就开始数数。各种补习班、特长班把属于孩子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完全占据,使孩子非常疲劳和紧张,使童年失去了应有的欢乐和美好。从人生的起步,或者说刚开始懂得感受生活,就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因此我们应该淡化或放弃这种功利的目的,把学习看成孩子童年生活的一部分,看成人生的重要阶段,给孩子松松绑,多制造一些属于孩子的乐趣。这样,即使您的孩子不能成为人才,至少也是个快乐的人。我们的孩子相当一部分抑郁悲观,情感冷淡,缺少热情,和孩子的心理、学习负担过重有关,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3、知识不是学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学那些有用和有价值的知识。

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才是知识。因此也不只是看书写字才叫学习。因为书本教材更多提供的是理论型的知识,如概念、原理等。还应包括经验型的知识和方法论的知识。因此,要把学生的学习引向广阔的领域。如: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提高生存能力等都是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知识。

什么知识是有用的?反过来说,就是有些知识是无用的,如(带分数加减法,繁杂的四则运算,作文技巧),这些今天学生不会用,明天不可能用。未来不需要用的知识塞给学生,是在消耗孩子的生命。有用的知识是对学生未来发展、自身素质提高有作用的,是学生在未来生活中用得上的知识。或者说“物有所值”的知识。我向来反对作文教学教技巧。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有多少种开头结尾方法等等,形成新的“八股文”。我从来不给孩子买作文技巧、作文入门之类的书,鼓励孩子看书、写日记,用文字表达心声,这才是正路,社会上有些班,看似见效

[1] [2] [3]

篇9:新课程需要新理念

新课程需要新理念

新课程需要新理念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配套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观念的更新,只有观念的更新,才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产生新的教育效果。

1、儿童不是无生命的物,而是具有独特生命意义的人。

儿童是有主动生命形式的人,孩子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要把孩子看成是学习的机器,或当作宠物来养。不仅要关注学习、健康等外显的东西,更要关注孩子是否快乐、情绪是否稳定等心理的东西。使孩子成为身体健康、心灵健康的人。这是现代健康的主要标准。

孩子是成长过程中的人。通俗地说还没有成人。因此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看待和要求孩子。一方面要宽容孩子的错误,把孩子的错误看成是一种美丽,孩子正是在尝试错误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丰富潜能。相信孩子,为他们的发展创设广阔的空间,促进孩子的充分发展。

2、儿童学习生活不是为成年做准备,而是人生最美好、最主要的阶段。

我们普遍存在的一个观点是,孩子的学习是为成年做准备。因此不会说话就开始认字,会说话就开始数数。各种补习班、特长班把属于孩子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完全占据,使孩子非常疲劳和紧张,使童年失去了应有的欢乐和美好。从人生的起步,或者说刚开始懂得感受生活,就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因此我们应该淡化或放弃这种功利的目的,把学习看成孩子童年生活的一部分,看成人生的重要阶段,给孩子松松绑,多制造一些属于孩子的乐趣。这样,即使您的孩子不能成为人才,至少也是个快乐的人。我们的孩子相当一部分抑郁悲观,情感冷淡,缺少热情,和孩子的心理、学习负担过重有关,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3、知识不是学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学那些有用和有价值的知识。

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才是知识。因此也不只是看书写字才叫学习。因为书本教材更多提供的是理论型的知识,如概念、原理等。还应包括经验型的知识和方法论的知识。因此,要把学生的学习引向广阔的领域。如: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提高生存能力等都是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知识。

什么知识是有用的?反过来说,就是有些知识是无用的,如(带分数加减法,繁杂的四则运算,作文技巧),这些今天学生不会用,明天不可能用。未来不需要用的知识塞给学生,是在消耗孩子的生命。有用的知识是对学生未来发展、自身素质提高有作用的,是学生在未来生活中用得上的知识。或者说“物有所值”的知识。我向来反对作文教学教技巧。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有多少种开头结尾方法等等,形成新的“八股文”。我从来不给孩子买作文技巧、作文入门之类的书,鼓励孩子看书、写日记,用文字表达心声,这才是正路,社会上有些班,看似见效很快、速成,实则在坑害孩子。

4、学习是主动的建构,而不是被动的灌输。

一是要主动获得知识,强调学习的态度。因此要注重孩子的内心需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学习愿望。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是学习轻松主动的。高压之下,学生学习效果不会很好,或者产生逆反的心理,有的甚至产生心理障碍。一看书,就头痛犯困;一上学校就拉肚子。使学习无法进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丧失学习的动力,甚至从此打下灰色的人生基调。

二是要愉快地获得知识,说明学习的情感十分重要。因此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但能给人以强大的学习动力,而且能够激发无穷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不太注重学生的兴趣,上课和活动往往从学科体系的建构出发、从社会的需要出发、从学校的要求出发,而最根本的一条――学生是否感兴趣,恰恰被严重地忽略了,从而造成了“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样一种普遍性的错误认识。

三是要具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因此要教给孩子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小学生而言,方法和习惯常常是统一的,许多习惯本身就是方法。比如读书的习惯、记日记的习惯、关心时事的习惯以及课堂上专心听讲的习惯、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这些都既是习惯,也是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就掌握了学习方法,不仅于获得知识有益,而且对于孩子的终身学习,增强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都是有好处的。

5、学生的智力不是完全一样的,而是各有特点、各具潜力的。

目前我们对智能这个概念的界定或者说是认识是非常狭隘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并成为了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智能有以下七种,即:语言智能,就是诗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数学逻辑智能,就是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空间智能,是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模式的能力。音乐智能,就是人对声音和乐感的感受和领悟能力。身体运动智能,是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就是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两条:一是要如何看待智能。可以肯定地说,这七种智能对不同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没有等级之分,没有雅俗之别。对于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每一种智能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水手的群体中,智能就意味着航海的能力;对于音乐家来说,智能就意味着乐感;对于厨师而言,智能就意味着能做出精美的菜肴。智能的高低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智能的内涵是多元而不是一元的。二是如何根据不同的智能类型来因材施教,也可以说进行智能培养。首先要发现孩子的智能类型,如果孩子的语言智能比较发达,就可以进行文学方面的有意识的培养;如果感觉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差,那肯定是身体运动智能较差,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种智能的高度发展或者每几种智能的优化组合都能够造就出高素质的人才,人才并非都是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高度发达的结果,我们的眼界大可以放宽,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智能发展的出路,而不是强制改变他的智能发展方向,那样很可能造成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

让我们给孩子创造一些空间,使他们自由健康地成长!

篇10:新课程 新理念 新感受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感受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感受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体会

刘永鸿    湖北省郧县城关镇第二完全小学   442500

[摘要]:通过教学实践,真正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课程内容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也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体会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已滞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也严重制约了教育的有效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感受。

一、教学理念――与《数学课程标准》相适应

任何改革必需先进行观念革新,只有观念的`更新,才能有行为的转变。没有观念的变革,即使是行为转变,也只能是机械的模仿。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

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转变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介方式多样化。评价“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多用激励性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二、教学目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某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个人、10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篇11:实施新课程 注入新理念

实施新课程 注入新理念

【摘要】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多元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当前,新一轮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在探索中,根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本人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倡导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注入了一些新的理念。它以突出音乐审美为中心,师生互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运用全新的评价机制,根据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尝试,陈述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教育观念 教育方法以审美为核心 师生互动 以人为本 评价机制

21世纪的音乐课,应该教给孩子什么?这是受广大中小学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试行稿)的正式出台,以及与之相关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音乐教材(实验课本)的相继问世,这个问题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解答。那么我们音乐教师该如何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付诸实施呢?本人根据一个学期的实施经验得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审美为核心。

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展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审美水平,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审美为核心。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这种“动”一是指身体的运动,二是指思维的启动。传统的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本音乐技能技巧的培养。一般教师满足的'仅是唱歌教学的标准化、模式化,要求学生整齐统一,音调准、节奏稳、动作齐。学生经常都是一味机械地模仿,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善于自己独立去理解、去想象,学生的思维从根本上就得不到开发,能力就得不到发展,教师就看不到学生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潜在的本能,造成学生智力资源和创造资源的极大浪费。

转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应勇于打破以往的一些常规,把学生从根本上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音乐活动中,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想象和联想,加上视觉、触觉上的活动去把握,去创造。教学中,力求以通过音乐作品的音乐美和视像美来完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如《小宝宝睡着了》一课,我抓住作品的音乐美,视像美特征,紧扣音乐主题展开教学将学生带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情感的体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优美动人的旋律,宁静、祥和而又充满童趣的画面,再赋以教师优美的语言,一个缀满蓝色星星的摇篮挂在倒垂的柳枝上,可爱的小宝宝躺在摇篮里微笑着进入梦乡,蓝色的夜空------师生无不为这美妙的音乐展开遐想,无不为这音乐而抒情,无不为这动人的美而留连忘返,无不为这诗一般的境界而感染,由此,再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让歌曲升华和再创造。

二、从兴趣入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失”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探讨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获取知识,技能技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

如:在学习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中,首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让他们注意到身边的各种音源,乐器,音响,音乐。然后再让他们进行模仿,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歌曲《小青蛙找家》是一首活泼、跳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教学中以游戏为主,让一名学生扮演青蛙妈妈,另一部分学生扮演小青蛙,其余的当观众看游戏,之后请他们说说小青蛙找妈妈时的心情变化,学生不难说出,由此他们自然地体会出了歌曲的演唱情感。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生硬的教学说教好多了。最重要的是体现了新课程的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

三、注重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不久前,《中国教育报》刊载了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问题:“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他偏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上赫然写着:“变成了水!”对此,我们不免生出无限感慨,继而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叫教育?

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也经常发生在最具有创造性特点、最需要想象力的音乐学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承式的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惟师是从,惟书是从,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显然,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更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

因此,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教学问题,而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当成传授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界,才能改变那种一味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而不考虑学生的求异思维及具体体验的单向方式,才有可能鼓励和引导学生勇敢地说“不”――不同意老师的理解,不同意课本的解释,这才是学生自身的体验,才是学生真正的理解,这才可能实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过程。

四、通过游戏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中,孩子们的想象、创造性思维均比平时活跃。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音乐游戏与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活跃的思维环境,对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其他各种能力很有益处。如:在一年级新教材第三单元第四部分《音乐探宝》学习中,让学生想象正在奔驰的火车的声音,启发学生用体态、律动、拍手跺脚或打击乐器模拟奔驰的火车的节奏,想象这列火车由远方开来,引导学生用节奏及力度对比,来体现这一想象中的情节。然后,教师点播,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各种感觉器官的活动,充分运用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来体现火车途径各站的情况。经过处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游戏中扮演司机、列车员、乘客等各种角色,使游戏更为形象,富有真实感。最后放手让学生试着把这列“火车”自由地开出教室,让孩子们心理得到满足,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情感也充分表达出来了,为学生在“玩”中认识、体验、创造音乐,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达到了我们新教学理念的最终目的。

五、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

“音乐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 首先培养人。”多年以来,音乐教学中开了或以考唱歌为中心的评价制度,评价一个学生音乐成绩的好坏,看他唱歌是否走调、节奏是否稳,卷面知识是否得高分。现阶段的评价机制中,虽然又增加了表演、乐器的演奏等几项内容,但从根本上还是学生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迫使学生一切依照标准答案而不发挥创造力,在评价时,忽略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我在考核学生技能技巧的同时,还增加了一项内容,通过不同形式的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参与成绩平定。在课上,老师指导学生怎样根据自己的特点,拿出最精彩的节目参加汇报演出,课后大家分头准备: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有的请爸爸妈妈帮忙------汇报开始了,老师当观众,有多名学生主持。节目很精彩,有的是课内教的,有的是课外学的,还有的是自己编的,用各种形式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创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渗透了新理念。

总之,只要教师注重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去体验音乐、探究音乐、表现音乐,那么今后的音乐课堂教学将会边的非常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办的《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2月;

2、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儿童音乐》201月、3月;

3、浙江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年第4期;

4、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5、朱智贤著的《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6、李长风、姚传志编著的《美育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7、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

篇12:实施新课程 注入新理念

实施新课程 注入新理念

【摘要】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多元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当前,新一轮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在探索中,根据国家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和全日制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本人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倡导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注入了一些新的理念。它以突出音乐审美为中心,师生互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运用全新的评价机制,根据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尝试,陈述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法以审美为核心 师生互动 以人为本 评价机制

21世纪的音乐课,应该教给孩子什么?这是受广大中小学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当前音乐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核心。随着国家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项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试行稿)的正式出台,以及与之相关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音乐教材(实验课本)的相继问世,这个问题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解答。那么我们音乐教师该如何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付诸实施呢?本人根据一个学期的实施经验得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审美为核心。

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展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审美水平,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审美为核心。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这种“动”一是指身体的运动,二是指思维的启动。传统的音乐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本音乐技能技巧的培养。一般教师满足的仅是唱歌教学的标准化、模式化,要求学生整齐统一,音调准、节奏稳、动作齐。学生经常都是一味机械地模仿,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善于自己独立去理解、去想象,学生的思维从根本上就得不到开发,能力就得不到发展,教师就看不到学生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潜在的.本能,造成学生智力资源和创造资源的极大浪费。

转变这种传统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教师应勇于打破以往的一些常规,把学生从根本上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音乐活动中,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想象和联想,加上视觉、触觉上的活动去把握,去创造。教学中,力求以通过音乐作品的音乐美和视像美来完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如《小宝宝睡着了》一课,我抓住作品的音乐美,视像美特征,紧扣音乐主题展开教学将学生带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情感的体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优美动人的旋律,宁静、祥和而又充满童趣的画面,再赋以教师优美的语言,一个缀满蓝色星星的摇篮挂在倒垂的柳枝上,可爱的小宝宝躺在摇篮里微笑着进入梦乡,蓝色的夜空------师生无不为这美妙的音乐展开遐想,无不为这音乐而抒情,无不为这动人的美而留连忘返,无不为这诗一般的境界而感染,由此,再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让

[1] [2] [3]

篇13:新课程、新变化、新教师

新课程、新变化、新教师

新课程 新变化 新教师

浙江省绍兴县漓渚小学 张晓华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转变;体育的“阶段性体育”与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转变。根据这一变化的体育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在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以下我想就体育课程的变化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谈一点体会。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1、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认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现代社会的本质首先是民主化。教育现代化必须教育民主化。没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形成现代教育体系和现代教育制度。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而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应有学生的尊严。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主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能对立。”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例如:有的学生描写他们的体育老师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脸,古板的眼”;有些体育老师不仅吝啬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的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严重的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酿成种种悲剧。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体育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体育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有一位校长说得好:“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应该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谛;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课程基本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该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曾经有一位专家把传统教育概括为“师本教育”,即以教师为本,其核心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只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扮演的往往就是这一类角色。由于过度强调和看重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低估学生的能动性和潜能,或者只习惯于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方式,昧于启发式教育操作,因而导致体育教育上普遍的非人格化专制和文化霸权态度。在专制态度和控管方式构成的体育教育环境下,学生失去判断和选择的自由,没有自觉自由的权利,没有自觉责任行为的机会。独立思考的剥夺必然导致主体性的丧失,自觉活动的抑制必然导致能动性的消蚀,自由选择的取消必然导致责任感的淡漠。

根据《新标准》的要求,这种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即“生本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从体育教育角度来说,最起码是必须摒弃专制、强制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使体育教育过程成为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和自我教育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会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说,要树立以建构学生主体为目标的主体教育观,即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育环境,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教育机制。提供学生自我发展和表现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自觉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独立思考、富于批判、敢于负责、勇于创造的主体精神,以及自尊自立、自信自律、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主体人格。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具有如下一些角色行为: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人为主的成见。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新教育的个人总结

新教育心得体会

《市新教育实验跟进校培训会》学习体会

听《新教育》报告心得体会

湖北随县新教育会议培训心得

新教育实验

英语新教师培训总结

新教师培训自我总结

新教师的个人培训总结

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师 新教学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师 新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师 新教学(精选13篇)】相关文章:

本学期新教师培训工作总结精选2022-05-08

关于教育实验论文范文2022-08-22

《中国新教育》读后感2023-01-25

读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2023-01-15

新教师培训总结及收获2023-11-21

新教师个人培训学习工作计划2023-12-21

新教育个人叙事2023-11-18

新教师教育教学培训总结2023-08-28

新教师的培训个人工作总结2023-01-15

《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想2022-12-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