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次鄂州》翻译赏析

时间:2023-11-17 08:22:1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晚次鄂州》翻译赏析(合集12篇)由网友“fjfddt123”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晚次鄂州》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晚次鄂州》翻译赏析

篇1:晚次鄂州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晚次鄂州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晚次鄂州

唐代: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译文: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雾散云开远远望见汉阳城,孤舟漂游还要走一日路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商贾在白日睡觉知道浪静,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看三湘秋色两边鬓发衰白,望万里明月思归心意更增。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家乡旧业已经被战乱毁尽,哪堪再听见江上鼓角声声。

注释: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估客昼(zhòu)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估客:商人。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三湘愁鬓(bìn)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衰鬓逢秋色:是说衰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一作“愁鬓”。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pí)声。

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征战:指安史之乱。江:指长江。鼓鼙: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

篇2:《晚次鄂州》全诗翻译赏析

《晚次鄂州》全诗翻译赏析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这两句大意是:在悲凉萧瑟的秋色里,我两鬓如霜向三湘走去;离家万里,心驰故乡,面对着明月,我思归之情更加迫切。 出自 卢纶《晚次鄂州》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名句解析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这里指湖南境内。安史之乱中,诗人被迫浪迹异乡,这首诗是他由鄂州(湖北武昌)往湖南去的时候写的。诗人的故乡在蒲州(山西永济),而今只身一人飘泊三湘,又逢秋色遍地,明月对愁的夜晚.万里乡思怎么能以自禁呢?于是情来笔至,写下这借景抒怀的思乡名句。

【参考译文】

浓云散开,远远地可以看见汉阳城,但是行船漂流还要一天的路程。商人知道白天浪静安然入睡,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水涨了上来。三湘时值寒秋,两鬓生出了白发,离家万里望见明月思归的心更深切。家产已经随着战乱毁坏殆尽,哪能忍受再听见江上的鼓角声。

【赏析】

本诗作于安史之乱的前期。诗人长期在外飘零,心中苦闷,面对当时的战乱社会,诗人心中充满了愁情与乡思,更加渴望安定的生活。全诗意义深刻,转承自然从容,淡雅含蓄,纯朴热烈,饶有情味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

篇3:晚次鄂州卢纶的诗词翻译及赏析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释】:

①估客:商人。

②舟人:船家。

③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

④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⑤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⑥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

【译文】:

浓云散开,远远地可以看见汉阳城,但是行船漂流还要一天的路程。商人知道白天浪静安然入睡,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水涨了上来。三湘时值寒秋,两鬓生出了白发,离家万里望见明月思归的心更深切。家产已经随着战乱毁坏殆尽,哪能忍受再听见江上的鼓角声。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作者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这首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

篇4:晚次鄂州原文及赏析

晚次鄂州原文及赏析

原文:

晚次鄂州

[唐代]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译文

雾散云开远远望见汉阳城,孤舟漂游还要走一日路程。

商贾在白日睡觉知道浪静,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生。

看三湘秋色两边鬓发衰白,望万里明月思归心意更增。

家乡旧业已经被战乱毁尽,哪堪再听见江上鼓角声声。

注释

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鄂州市。

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

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估客:商人。

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唿,众声杂作。

衰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衰鬓逢秋色:是说衰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一作“愁鬓”。

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征战:指安史之乱。江:指长江。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赏析:

一首好诗,贵在有真情实感。有真情,可免造作扭捏、有实感,不致浅浮空洞。大凡诗人流离颠沛,死别生离,或躬逢其事,身临其境。倘寄之吟咏,最易动人。所以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卢纶《晚次鄂州》,写兵难中背井离乡、颠沛奔波之苦,情真而意切,故不待雕琢,自出佳句。

首联扣题写“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迹。“”云开远见汉阳城“。说明行进方向。鄂州离汉阳甚远,故下旬说”犹是孤帆一日程“。这样远的.距离,当然不能直接看到。但诗人思乡心切,日望归程,天际云开,引领而望,仿佛已见到汉阳城,真恨不得马上能够赶到。可惜天色已晚,须待明日,而屈指计算,竟还有整整一天路程。句中一个”犹“字,道出诗人的迫促心情,一个”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绪。

颔联写舟中情景。实际上是回顾旅途中百无聊赖的生活。”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白天风平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然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明。估客昼眠,独寻美梦,舟人夜语,自得其乐。这更加衬托出诗人昼夜难眠的焦躁心情。

颈联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和彻骨的思乡之情。飘零于江湘之间,国难家愁,已染成我两鬓星霜,刚巧又正值这肃杀的秋天,这一怀愁绪怎生了结!离家万里,欲归不能,这一片乡情,只能托与夭上的明月。句中一个”逢“字,将白发与秋色融入一炉,愁绪倍增;一个”对“字,把有心与无情结为一体,兴寄无穷。而上句”秋“、下旬”心“,分明正含着一个”愁“字。诗人构思如此精巧,表面上几乎不露形迹。

尾联直陈诗人的感慨。”旧业“指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它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鼓鼙“借指战乱。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句中”更堪“意谓”更哪堪“,因受诗句的限制,省作”更堪“。这一句言外之意是:虽然战争已令我一无所有,但战火未熄,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

本诗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所以有真情、有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第二联的描绘入微,第三联的造语精妙,都足以令人一唱三叹。

篇5:晚次鄂州古诗赏析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

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译文

雾散云开远远望见汉阳城,孤舟漂游还要走一日路程。

商贾在白日睡觉知道浪静,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生。

看三湘秋色两边鬓发衰白,望万里明月思归心意更增。

家乡旧业已经被战乱毁尽,哪堪再听见江上鼓角声声。

注释

⑴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鄂州市。

⑵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

⑶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⑷估客:商人。

⑸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⑹衰三湘:湘江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衰鬓逢秋色:是说衰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一作“愁鬓”。

⑺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征战:指安史之乱。江:指长江。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

篇6:晚次鄂州古诗赏析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名句解析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这里指湖南境内。安史之乱中,诗人被迫浪迹异乡,这首诗是他由鄂州(湖北武昌)往湖南去的时候写的。诗人的故乡在蒲州(山西永济),而今只身一人飘泊三湘,又逢秋色遍地,明月对愁的夜晚.万里乡思怎么能以自禁呢?于是情来笔至,写下这借景抒怀的思乡名句。

【参考译文】

浓云散开,远远地可以看见汉阳城,但是行船漂流还要一天的路程。商人知道白天浪静安然入睡,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水涨了上来。三湘时值寒秋,两鬓生出了白发,离家万里望见明月思归的心更深切。家产已经随着战乱毁坏殆尽,哪能忍受再听见江上的鼓角声。

【赏析】

本诗作于安史之乱的前期。诗人长期在外飘零,心中苦闷,面对当时的战乱社会,诗人心中充满了愁情与乡思,更加渴望安定的生活。全诗意义深刻,转承自然从容,淡雅含蓄,纯朴热烈,饶有情味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

篇7:卢纶《晚次鄂州》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卢纶

原文: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译文

雾散云开远远望见汉阳城,孤舟漂游还要走一日路程。

商贾在白日睡觉知道浪静,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生。

看三湘秋色两边鬓发衰白,望万里明月思归心意更增。

家乡旧业已经被战乱毁尽,哪堪再听见江上鼓角声声。

注释

⑴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鄂州市。

⑵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

⑶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⑷估客:商人。

⑸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⑹衰三湘:湘江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衰鬓逢秋色:是说衰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一作“愁鬓”。

⑺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征战:指安史之乱。江:指长江。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鉴赏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

赏析

一首好诗,贵在有真情实感。有真情,可免造作扭捏、有实感,不致浅浮空洞。大凡诗人流离颠沛,死别生离,或躬逢其事,身临其境。倘寄之吟咏,最易动人。所以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卢纶《晚次鄂州》,写兵难中背井离乡、颠沛奔波之苦,情真而意切,故不待雕琢,自出佳句。

首联扣题写”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迹。”“云开远见汉阳城”。说明行进方向。鄂州离汉阳甚远,故下旬说“犹是孤帆一日程”。这样远的距离,当然不能直接看到。但诗人思乡心切,日望归程,天际云开,引领而望,仿佛已见到汉阳城,真恨不得马上能够赶到。可惜天色已晚,须待明日,而屈指计算,竟还有整整一天路程。句中一个“犹”字,道出诗人的迫促心情,一个“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绪。

颔联写舟中情景。实际上是回顾旅途中百无聊赖的生活。“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白天风平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然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明。估客昼眠,独寻美梦,舟人夜语,自得其乐。这更加衬托出诗人昼夜难眠的焦躁心情。

颈联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和彻骨的思乡之情。飘零于江湘之间,国难家愁,已染成我两鬓星霜,刚巧又正值这肃杀的'秋天,这一怀愁绪怎生了结!离家万里,欲归不能,这一片乡情,只能托与夭上的明月。句中一个“逢”字,将白发与秋色融入一炉,愁绪倍增;一个“对”字,把有心与无情结为一体,兴寄无穷。而上句“秋”、下旬“心”,分明正含着一个“愁”字。诗人构思如此精巧,表面上几乎不露形迹。

尾联直陈诗人的感慨。“旧业”指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它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鼓鼙”借指战乱。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句中“更堪”意谓“更哪堪”,因受诗句的限制,省作“更堪”。这一句言外之意是:虽然战争已令我一无所有,但战火未熄,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

本诗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所以有真情、有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第二联的描绘入微,第三联的造语精妙,都足以令人一唱三叹。

创作背景

《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在唐朝安史之乱的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篇8:晚次鄂州,晚次鄂州卢纶,晚次鄂州的意思,晚次鄂州赏析

晚次鄂州,晚次鄂州卢纶,晚次鄂州的意思,晚次鄂州赏析 -诗词大全

晚次鄂州

作者:卢纶  朝代:唐  体裁:七言律诗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释】 ①估客:商人。

②舟人:船家。

③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

④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⑤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⑥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译文】浓云散开,远远地可以看见汉阳城,但是行船漂流还要一天的`路程。商人知道白天浪静安然入睡,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水涨了上来。三湘时值寒秋,两鬓生出了白发,离家万里望见明月思归的心更深切。家产已经随着战乱毁坏殆尽,哪能忍受再听见江上的鼓角声。【赏析】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作者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这首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

篇9:卢纶唐诗《晚次鄂州》全诗赏析

卢纶唐诗《晚次鄂州》全诗赏析

《晚次鄂州》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

《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前言】

《晚次鄂州》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

【注释】

⑴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武昌。

⑵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

⑶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⑷估客:同行的贩货的行商。

⑸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⑹三湘:湘江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衰鬓逢秋色:是说衰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一作“愁鬓”。

⑺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征战:指安史之乱。江:指长江。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翻译】

眼前的浓雾渐渐散开,似乎能远远的望见汉阳城,还要独自漂泊一日就要回到家乡了。船上的`一些商贾白天睡足了觉,只觉得外面风平浪静,晚上船夫与他谈话时,方听到阵阵潮声,而我,今夜注定无眠。秋意正浓,我的鬓发也渐渐斑白。内心急切的思归之情,只有对着明月默默倾诉。曾经家乡的旧业已随着连年战火烟消云散,耳边似乎还听到江边振振战鼓声。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不禁喜从中来。“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是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饶有韵味。

篇10:晚次乐乡县翻译和赏析

晚次乐乡县翻译和赏析

《晚次乐乡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前言】

《晚次乐乡县》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征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愁,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注释】

⑴次:停留。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

⑵杳:遥远。

⑶际:边。

⑷日暮:太阳将落山之时。

⑸孤征:独自在旅途。孤,单独。征,征途。

⑹川原:山川原野。

⑺迷旧国;迷失了故乡。迷,迷失。旧国,故乡。

⑻边城:边远的小城。

⑼“野戍”句: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荒烟,荒野的烟雾。断,断绝,停止。

⑽平:此处指景象没有变化,模糊一片。

⑾如何:为何,为什么。

⑿恨:惆怅之意。

⒀噭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翻译】

故乡已经遥远的看不到边际,太阳西垂暮色来临时,我一个人在征途。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猿猴在夜色里嗷嗷的鸣叫。

【鉴赏】

陈子昂诗多以思理深邃、质朴劲健见长,此诗却以情景交融、韵味悠长见胜,在陈诗中别具一格,值得重视,由此也可见陈子昂艺术才能的多面性。

诗题中的乐乡县,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从诗中所写情况看来,此篇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次”是停留的意思。

首联说,故乡早已在远方消失,暮色苍茫之中自己还在孤独地行进着。“杳”,遥远。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抒写“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的伤感情调。首句中的“杳无际”,联系着回头望的动作,虽用赋体,却出于深情。次句以“孤征”承“日暮”,日暮时还在赶路,本已够凄苦的了,何况又是独自一人,更是倍觉凄凉。以下各联层层剥进,用淡笔写出极浓的乡愁。

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把异乡孤征的感觉写得更具体。三句中的“旧国”,即首句中的“故乡”。故乡看不到了,眼前所见河流、平原无不是陌生的景象,因而行之若迷。四句中的.“边城”,意为边远之城。乐乡县在先秦时属楚,对中原说来是边远之地。“道路”即二句中的“孤征”之路,暮霭之中终于来到了乐乡城内。

接着,诗人又放眼四围:入城前见到过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这时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以“烟断”、“木平”写夜色的浓重,极为逼真。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尤其是一个“平”字,用得出神入化。萧梁时钟嵘论诗,有所谓“自然英旨”的说法(见《诗品序》)。“平”字用得既巧密又浑成,可以说是深得自然英旨的诗家妙笔。颈联这两句的精彩处还在于,在写景的同时,又将诗人的乡愁剥进了一层。“野戍荒烟”与“深山古木”,原是孤征道路上的一点可怜的安慰,这时就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没,不用说,随着夜的降临,诗人的乡情也愈来愈浓重了。

写完以上六句,诗人还一直没有明白说出自己的感情。但当他面对寂寥夜幕时,隐忍已久的感情再也无法控制。一个抒情性的设问句“如何此时恨”,便在感情波涛的推掀下,从满溢着的心湖中自然地汩汩流出。诗人觉得,最使他动情的,无过于深山密林中传来的一声又一声猿鸣的“噭噭”声了。诗人自问自答,将荡开的笔墨收拢,泻情入景,以景写情,写出了情景交融的末一句。入暮以后渐入静境,啼声必然清亮而凄婉,这就使诗意更为深长悠远,抒发了无尽的乡思之愁。从全诗艺术形象来看,前面六句诉诸视觉,最后这一句则诉诸听觉,在画面之外复又响起声音,从而使质朴的形象蕴有无穷的意味。前面说到,这首诗情韵悠长,正是表现在这寓情于景、以声音作结的末一句中。需要顺便指出的是,末一句诗出于南朝沈约的《石塘濑听猿》诗,字面全同,而所写情景各异。由于陈子昂用人若己,妙过前人,因而这一诗句得以广为流传,沈约的原诗反倒少为人知了。

纵观全诗结构,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来的。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通篇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再次,第七句插入一个设问句式,使诗作结构获得了开合动荡之美,严谨之中又有流动变化之趣。最后,以答句作结,粗粗看来,只是近承上一问句,再加推敲,又可发现,句中的“噭噭”“猿鸣”远应前一句的“深山古木”,“夜”字关合篇首“日暮”,“夜猿鸣”的意境又与篇首的日暮乡情遥相呼应。句句沟通,字字关联,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综上可见,此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这些,与笔法粗犷并与直抒见长的《登幽州台歌》比较起来,自然是大相径庭的。但也由此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窥见诗人丰富的个性与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篇11:唐诗《晚次鄂州》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晚次鄂州》唐诗赏析:

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为何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呢?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深入一层: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不是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本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

篇12:卢纶——《晚次鄂州》

【年代】:唐

【作者】:卢纶——《晚次鄂州》

【内容】: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作者小传】

字允言,河中蒲人,以荐授监察御史。帝有所作,辄命赓和。大历十才子中,仲文外,以韩卢两家为最,其风韵胜也。

【注释】:

估客:商人。

舟人句: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作者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诗写的是流离之情,行舟的情景写得生动细致,并对战乱不断发出无奈的感叹。

《湖上晚归》阅读练习及答案

司空曙喜见外弟卢纶见宿赏析

秦观《泗州东城晚望》诗词赏析

悲秋歌,悲秋歌刘细君,悲秋歌的意思,悲秋歌赏析

晚次乐乡县,晚次乐乡县陈子昂,晚次乐乡县的意思,晚次乐乡县赏析

喜外弟卢纶见宿阅读答案

关于描写悲秋的古诗名句

唐诗赏析

含夏字的唐诗佳句及赏析

唐诗七夕简单赏析

《晚次鄂州》翻译赏析
《《晚次鄂州》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晚次鄂州》翻译赏析(合集12篇)】相关文章:

唐诗摘选赏析2023-07-27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2023-12-06

别卢纶,别卢纶畅当,别卢纶的意思,别卢纶赏析2022-07-19

悲秋落叶的诗句2022-12-28

晚次宿预馆,晚次宿预馆钱起,晚次宿预馆的意思,晚次宿预馆赏析2023-06-25

表达失落惆怅的诗句2023-01-11

小学《唐诗》赏析2022-08-12

《鄂州南楼书事》原文赏析2023-12-14

晚思,晚思喻凫,晚思的意思,晚思赏析2024-03-19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原文及赏析202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