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评课与备课(合集4篇)由网友“haver”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我谈评课与备课,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我谈评课与备课
我谈评课与备课
我谈评课与备课这学期,学校教研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计划开展三项活动。一是课堂教学案例展示。3月份,全县高效课堂建设现场会由我校承办,确定的活动主题是“课堂教学案例研讨”。我校语文、数学、科学三位教师向全县150名教研员、校长、教师代表提供了研讨课。二是中心组课堂教学展示。4月份,学校语文、数学、综合一、综合二四个中心组,共10余名优秀教师代表,向全校教师提供高效课堂展示课。充分运用过去研究总结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发现高效课堂建设中存在的困惑、新问题。三是“优秀教学标兵”评选。从5月份开始,学校将组织评委组,对全体在岗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评估,进教室随课听课,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打分,评选出“优秀教学标兵”。
可以看出,学校对教学教研工作十分重视,工作安排扎实有序。表现出了实验小学全体教师对深化高效课堂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第二项活动。讲课、观课已经结束,今天开展的是评课、议课活动。另外,根据教科室安排,要求我对目前的备课做一个辅导。因此,我下面的发言,主要围绕“如何评课”及“如何备课”发表个人的看法。
一、关于观课后的评课。
我们的评课是建立在有目的观课的基础上。何谓有目的观课呢?我认为应该依据学校新制订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的内容,去观摩、倾听、思考。具体如下:
1、本节课教学目标把握的怎样?即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否准确,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得到落实。
2、教学过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一是看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吗?二是看过程设计是否体现出了学科特点。
3、教师引导作用发挥的怎样?(www.fwsir.Com)教师在哪里引导了,引导的效果怎样?应该举例分析。
4、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了几次?效果怎样?举例分析。
5、学习评价有哪些方式方法?效果怎样?举例分析。
6、作业如何设计的?学生能否当堂完成作业任务?
7、媒体资源运用是否恰当?
这次中心组课堂教学展示,我听取了综合二组3位教师的课。涉及到科学、英语、品德三门学科。下面,我对这三节课做简要点评。
周长青老师执教《太阳系》。这节课是一节构建科学概念的课型,属于宇宙知识范畴。教师在教学时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概念形成规律,体现了科学课教学的特点。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与展示交流,通过精心设计的学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分析数据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运用恰到好处,引导教学步步深入,也起到拓宽知识面的作用。不足之处是教师的评价没有跟上,致使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教师的教态应更具亲和力。
李祯老师执教英语课。英语课的`学科味很浓厚。教师注重单词发音训练,注重句型教学和听力训练。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合理有效。如在小组内训练发音、句型对话,然后全班展示。教师评价多元且自然。有小红旗奖励,有语言评价,有生与生,组与组之间的互评。课件运用熟练,具有趣味性。如季节单词转盘,学生兴致高涨。
张娟老师执教《走近残疾人》。教师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大量的残疾人资料,在教学中运用,使学生对残疾人有话可讲,有感而发。教师注重以学案来开展合作学习,体现先学后导。品德学科的特点体现明显。即先明理,后导行。不足之处是教学过程设计还不够科学合理。学案设计的问题不准确,欠考虑。对学生评价有些单一。
二、关于备课。
备课的形式仍然是导学案,它是建设高效课堂的保证。我认为备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三、五、七”在备课中应得到体现。“三、五、七”不仅仅是高效课堂的主要特征,也应该是备课所要思考和体现的内容。因为,我们的备与教应该达到高度统一。这里的“三”,是指备课三个阶段。即:预习--展示--测评。“五”是指组织教学的五条基本原则。即情境导学--问题导思--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反馈测评。 “七”是指“读、思、听、说、展、研、评”七种学生能力。“三、五、七”,在不同学科备课中都应该有显性反映。
2、“以学定教”是有效备课的前提。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过程。这里主要考虑学生两方面情况。一是学生的认知基础。这是确立教学过程的基点。二是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是设计一节课教学思路的依据。
3、备课应该体现学科性质。目前全县统一提供导学案活页,任何一门学科都在使用。这里切忌任何学科都是一个模式,一种风格。结果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科学课失去了科学气息。我们在备“导学过程”时,要做到灵活变通,教学环节和学生能力培养要考虑学科性质。
4、尽量做到“学案导学”。将学生需要探究的问题系统化,通过白板展示出来,让学生先在组内自学,然后全班展示,教师再视情况进行点拨。这是高效课堂的特征,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先学后导的目的。这样一来,就需要精心设计学案内容,学案应具有开放性,忌束缚学生的手脚。还要经常制作、使用课件。
5、形式上环节齐全。现在导学过程分为“学生活动预设”和“备注”两栏。学生活动预设可分为三个阶段,每阶段要反映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怎么学。备注栏可以注明:学生学习活动应怎样组织,要注意什么问题,预期达到的效果,提醒要强调的内容等等。
三、教研活动要求。
1、用心参与。怀着敬畏、学习、批判的态度去观摩、倾听、思考每一节观摩课。
2、勤于动笔。在思考的基础上,要勤于动笔,撰写评课稿,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
3、在家常课中实践。教研贵在平时。在平时的家常中,要有教研的意识,时刻提醒自己规范教学行为,大胆尝试,形成独特风格。
篇2:我谈评课与备课心得体会
我谈评课与备课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校教研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计划开展三项活动。一是课堂教学案例展示。3月份,全县高效课堂建设现场会由我校承办,确定的活动主题是“课堂教学案例研讨”。我校语文、数学、科学三位教师向全县150名教研员、校长、教师代表提供了研讨课。二是中心组课堂教学展示。4月份,学校语文、数学、综合一、综合二四个中心组,共10余名优秀教师代表,向全校教师提供高效课堂展示课。充分运用过去研究总结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发现高效课堂建设中存在的困惑、新问题。三是“优秀教学标兵”评选。从5月份开始,学校将组织评委组,对全体在岗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评估,进教室随课听课,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打分,评选出“优秀教学标兵”。
可以看出,学校对教学教研工作十分重视,工作安排扎实有序。表现出了实验小学全体教师对深化高效课堂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第二项活动。讲课、观课已经结束,今天开展的是评课、议课活动。另外,根据教科室安排,要求我对目前的备课做一个辅导。因此,我下面的发言,主要围绕“如何评课”及“如何备课”发表个人的看法。
一、关于观课后的评课。
我们的评课是建立在有目的观课的基础上。何谓有目的观课呢?我认为应该依据学校新制订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的内容,去观摩、倾听、思考。具体如下:
1、本节课教学目标把握的怎样?即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否准确,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得到落实。
2、教学过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一是看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吗?二是看过程设计是否体现出了学科特点。
3、教师引导作用发挥的怎样?教师在哪里引导了,引导的效果怎样?应该举例分析。
4、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了几次?效果怎样?举例分析。
5、学习评价有哪些方式方法?效果怎样?举例分析。
6、作业如何设计的?学生能否当堂完成作业任务?
7、媒体资源运用是否恰当?
这次中心组课堂教学展示,我听取了综合二组3位教师的课。涉及到科学、英语、品德三门学科。下面,我对这三节课做简要点评。
周长青老师执教《太阳系》。这节课是一节构建科学概念的课型,属于宇宙知识范畴。教师在教学时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概念形成规律,体现了科学课教学的特点。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与展示交流,通过精心设计的学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分析数据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运用恰到好处,引导教学步步深入,也起到拓宽知识面的.作用。不足之处是教师的评价没有跟上,致使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教师的教态应更具亲和力。
李祯老师执教英语课。英语课的学科味很浓厚。教师注重单词发音训练,注重句型教学和听力训练。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合理有效。如在小组内训练发音、句型对话,然后全班展示。教师评价多元且自然。有小红旗奖励,有语言评价,有生与生,组与组之间的互评。课件运用熟练,具有趣味性。如季节单词转盘,学生兴致高涨。
张娟老师执教《走近残疾人》。教师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大量的残疾人资料,在教学中运用,使学生对残疾人有话可讲,有感而发。教师注重以学案来开展合作学习,体现先学后导。品德学科的特点体现明显。即先明理,后导行。不足之处是教学过程设计还不够科学合理。学案设计的问题不准确,欠考虑。对学生评价有些单一。
二、关于备课。
备课的形式仍然是导学案,它是建设高效课堂的保证。我认为备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三、五、七”在备课中应得到体现。“三、五、七”不仅仅是高效课堂的主要特征,也应该是备课所要思考和体现的内容。因为,我们的备与教应该达到高度统一。这里的“三”,是指备课三个阶段。即:预习--展示--测评。“五”是指组织教学的五条基本原则。即情境导学--问题导思--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反馈测评。 “七”是指“读、思、听、说、展、研、评”七种学生能力。“三、五、七”,在不同学科备课中都应该有显性反映。
2、“以学定教”是有效备课的前提。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过程。这里主要考虑学生两方面情况。一是学生的认知基础。这是确立教学过程的基点。二是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是设计一节课教学思路的依据。
3、备课应该体现学科性质。目前全县统一提供导学案活页,任何一门学科都在使用。这里切忌任何学科都是一个模式,一种风格。结果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科学课失去了科学气息。我们在备“导学过程”时,要做到灵活变通,教学环节和学生能力培养要考虑学科性质。
4、尽量做到“学案导学”。将学生需要探究的问题系统化,通过白板展示出来,让学生先在组内自学,然后全班展示,教师再视情况进行点拨。这是高效课堂的特征,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先学后导的目的。这样一来,就需要精心设计学案内容,学案应具有开放性,忌束缚学生的手脚。还要经常制作、使用课件。
5、形式上环节齐全。现在导学过程分为“学生活动预设”和“备注”两栏。学生活动预设可分为三个阶段,每阶段要反映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怎么学。备注栏可以注明:学生学习活动应怎样组织,要注意什么问题,预期达到的效果,提醒要强调的内容等等。
三、教研活动要求。
1、用心参与。怀着敬畏、学习、批判的态度去观摩、倾听、思考每一节观摩课。
2、勤于动笔。在思考的基础上,要勤于动笔,撰写评课稿,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
3、在家常课中实践。教研贵在平时。在平时的家常中,要有教研的意识,时刻提醒自己规范教学行为,大胆尝试,形成独特风格。
篇3:《我与地坛》评课稿
《我与地坛》评课稿
一、文本概括
课文节选的是《我与地坛》中的第一第二两个部分。所选部分涉及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作者在突遭不幸双腿瘫痪后对于生死的深沉思考,一个问题是作者悔恨在母亲过早去世后才理解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文章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二、教学要求
1、理解文中景物描写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之间的关系。
2、找出文中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句并加以品味。
3、找出文中具体的语句,说明史铁生母亲在地坛公园寻找儿子的心理。
三、评课要点
今天林薇薇老师在高一(10)班进行了《我与地坛》的公开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文本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读懂全文并抓住课文中心,即“我与地坛的宿命缘分关系” ,然后由这个重点挈领全文,让学生去感受地坛的“荒芜并不衰败”,感受地坛的遭际与古园的生机勃勃、生生不息,从而感受地坛的沧桑坚忍与自然中微小生命个体的怡然自得,以及我在其中所悟。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准确的,整个过程也关注对文本语句的诵读和赏析。
一篇散文的教学如何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起承转合自然?形散神聚的散文如何选择有效的点作为切入口?听完薇薇老师的课后我思考良久,下面谈谈个人粗浅的想法:
散文,既没有小说那样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诗歌那样动人的韵调节律;它所写的,常常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琐碎见闻,点滴感思,构思不拘一格,行文又信笔而书。对于教材提供的文情并茂的散文佳作,怎么教才能充分展示文本之美,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
(一)创设情境
导入可以这样设计:我想让大家作一个残酷的想像,仅仅只是一个想像,假如你不健全了,看不到、听不见,甚至连脚踩在软绵绵的草地上的感觉和踢一颗路边的小石子的感觉都只能是幻想,你会怎么办?
“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二)抓关键句
本文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的故事,由此可以引出这样的问题:
1、我与地坛是什么关系?“我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这古园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为什么说是宿命?我与古园有着怎样的相似点?
2、“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我与地坛有什么缘分?
3、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的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为什么越搬越近?我与地坛有什么关系?
4、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我是跑过去的吗?为什么独自去?当时是什么样的心境?为什么总是去地坛?地坛里的什么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三)深度挖掘
散文教学应该本着三个层次:文字——文学——文化。本文3、5、7段的景物描写是教学的重点,应该运用多种手段赏析文段,利用微课告知学生景物描写的技巧及作用,反复诵读品析,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味语言,感知地坛形象,把握史铁生的情感变化或心路历程,形成共识,地坛已成了史铁生的精神家园,是地坛的力量让他体悟到生命的不息与冲动,领悟到生命的意义!
散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缜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凸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解读和鉴赏这些文学作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才能真正体现出语文学科对人文的归属。
篇4:《我们与运动》评课稿
《我们与运动》评课稿
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此次展示课上,陈老师在引入新课时,从游戏开始,两个个头差不多的学生都用一口气吹出的气球为什么不一样大,学生进行了大胆的猜测:跟呼吸有关、跟肺活量有关……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堂课中,陈老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分组实验中,我还是比较容易发现,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实验方法,而此时陈老师就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及时的、正确的方法指导,使科学更具严密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陈老师的亲和力,与学生交流中可以看出陈老师平时与学生相处十分融洽,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近又敬重的感情。而这种人格魅力也更好的帮助陈老师指导和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规范和小错误。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这堂课的学生活动中,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的过成中,陈老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课堂中的最后一个问题,陈老师选择让学生留到课后回家完成。
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把课堂中的问题带进他们的生活中,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探讨科学概念,并能用自己学到的科学概念去解释自己遇到的一些生活现象,让科学与生活相互融合,我想那样的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形成一种成就感,让他们感觉到原来科学的领域是如此之广,而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中。
五、课堂评价及时到位而又不做作。
给人一种自然亲切的感觉“太棒了”“真好”等等。课堂中的一些小技巧和数据整合规范,如测呼吸可以测15秒再乘以四这样可以省下时间。在比如各小组间的实验数据有差别,让学生讨论一下,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比如:16次与32次,什么叫正常呼吸?怎样保持正常呼吸?这些都是陈老师课堂上的不显光的亮点,是陈老师多年来用心教学的宝贵教学技巧。
★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说课
★ 说课模板
★ 说课要求
【我谈评课与备课(合集4篇)】相关文章:
参观学习活动心得体会2023-02-05
关于小学下学期语文教研工作总结推荐2022-07-25
乡村教师教学经验总结2022-11-30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心得2023-04-28
老教师讲完公开课总结2023-08-22
教师听课评课心得2023-07-09
个人对标材料范文 教师2023-09-17
说课的范文2022-12-25
数学教研工作总结2023-05-20
说课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中心稿)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