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夕节精选(精选6篇)由网友“傻小孩”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夕节精选,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七夕节
不了解你的人只会说:你可真坚强。了解你的只会说:别硬撑了。
——致FX
很高兴在你的作文里看到了我的名字,也看到了你的难过,“随时欢迎你回来”这句话也有一位哥哥对我说过,可我说不上来自己的感受,不如刚进群的那般腼腆,此刻却又回到了当初,亦或者还不如当初那般。
我们都不是什么坚强的人,却总是强装坚强,把懦弱无能,把脆弱的一面藏起来,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藏起来。有时候觉得自己跟人格分裂一样,站在镜子前自言自语,仿佛在和自己藏起来的那个自己说话,依稀记得小时候的自己也是很活泼的,喜欢“哄骗”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叫我嘉嘉姐姐。我看了很多励志故事,很多心理故事,却依旧没有改变,越发急躁越发焦虑,也不知是来自何处。
如今,却仿佛失去了当初的意义,听到他们的嘲讽,也遇到了很多事情,我开始变得尖锐起来,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人会忍不住和人家怼起来,失去了以前那个自己,我也说不上来自己究竟因为什么而改变。
其实,我并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到这封信,我知道你又很长一段时间不会登录QQ,可就是想给你写,或许只有在和自己性格差不多的朋友说话时,才会觉得好一些,放松一些,有处倾诉一下。
或许这个时候不该说这些,七夕节应该是快乐的,却还是忍不住,看到你忍不住的想倾诉。你在群里的时候,感觉你是一个很活泼的女孩,和你的作文文笔截然不同,刚开始我琢磨不透你的性格,和你慢慢熟悉之后,才知道,作文里的那个你,才是真实的你。
FX,我不是什么善解人意的人,也不是什么心肠软的,却总是心疼你,看到你的经历,我才发觉自己的经历根本不算什么,那些心痛,那些难受在一刹那散开,却还是忍不住的去回想,FX,我们都要做真实的自己。
想高兴的时候就高兴,就哈哈大笑;难过的时候,想哭的时候就哭出来;想和人吵架的时候就和他吵,不要把自己的情绪憋住着,该怎样就怎样,不要在意别人的想法。
好了,这些话题也就不再说了,你依旧是我们的FX,依旧是那个我喜欢的FX,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她,我们心中都有她,可是她已经不在了,无论真假,她已经没有音讯了,就连今年的生日也没有提示,我们唯一能做就是怀念她,像以前一样喜欢着她。
最后祝你七夕节快乐,我们都要好好的,这里鱼丸。
篇2:七夕节
关于七夕,这个话题似乎很热们。这真是一个老少皆宜的趣事,上至爸妈辈分,下至小学学生,真是火热到爆炸。还没到呢,就开始讨论个不停。我想爸妈他们这些青年人过过也就算了,我们这些毛都还没长齐的瞎掺和啥,真是瞎搞,胡来。换句话说,这让单身老大妈咋活啊。用流行话来讲,那就是虐狗啊。
七夕,是一个被赋有浪漫神话色彩的一个节日,东方的情人节。牛郎织女的爱情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憧憬。我们羡慕他们的爱情可以,但不要忘了这个节日原本的内涵,那是对爱情的一种忠贞,是对彼此的一种坚守。是他们那种什么都阻挡不了爱情的继续,可能是真真切切地彼此相爱,才会如此的坚守那一年一会的思念之远。身为一个青春时期的少男少女们不免有些懵懂,也有些萌动。但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我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即使封建社会那会儿像我们这年纪一般大的孩子早已成家,但那早已成为过去,我们不会想着要去过那样的生活。我们能过的只有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生活,人生那么长,何必在乎一时的玩乐呢?
七夕,对我们这辈的孩子是遥远的,也是极近的。想想时间过得极快,每一天都是飞速旋转的流逝。我们会抱怨时间的冲动,是那样的一发不可收拾,说走就走的劲真是一点也不招人喜欢。我们也会感慨,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可能大部分的都浪费在那些无关的事情上面。我们能怪谁呢?怪自己咯。然后再后悔人生而已,碌碌无为地过一生吗?不会!没有人想要这样的生活,这也绝不是我们的第一选项。
可能是节日的魅力太过迷人,足以倾倒我们每一个人。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社会变化太仓促,变化也太过彻底,逼迫我们都去适应它。或是它是被动的,我们来掌控,它来适应我们。然这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创造了它,也必须过好它,完善它。而我们所谓的改变,这个老少皆欢的局面真是难以掌控,让它不禁失了味。各种七夕前期的投入,商家们纷纷拽住这个流油的牛肚子,各种各样的销售,可谓是五花八门,颇有百花挣鸣般的争奇斗艳。而我们呢,也真是够下血本,啥都别说了,买买买,真是一个豪爽。
七夕,我们青春期的少年可以憧憬,但要有个度,不可以逾越那条界限分明的界线,那是个雷区,勿踩。或许,我们都应该多一点理性去看待,老少们好好思考一下,以不一样眼光看待七夕,看待一切。
篇3:七夕节
“乞巧”——是“七夕节”节俗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乞求智巧,祈求心灵手巧之意。
在我的家乡蓬莱,七夕节“乞巧”家家户户都要做巧果。
巧果是一种面食,用模子造型(各种动植物水果及吉祥物的形状),在大锅里烙成金黄酥脆小面点,然后待冷却后用线绳穿成串,挂在炕头的墙上,遂成一道七夕风景。
巧果是大人们的忙碌和辛劳,孩子们的最爱和欢喜。
每当七夕临近,孩子们都要提前好几天到东邻西舍去预定“巧果”模子(模子不是每家都有。有大中小三个号,而且图案也不一样),协商约定先后使用顺序,然后甜言蜜语讨妈妈欢心,请求妈妈多发一些面,多做一些巧果,并且发誓多帮妈妈干活,揉面,卡(音)巧果,烧火。
七夕这一天,从早到晚一整天村里都飘着巧果的香气,还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做巧果:发面,揉面,搓面,切或揪面剂儿,然后是把面剂儿按到模子里,按实按平整,然后在面板上一卡(音),形态各异的巧果初成。
然后是烙巧果,烙巧果是技术活也是辛苦活。
七月暑热,妈妈们俯身在胶东大锅上,在烟熏火燎中一边摆翻腾挪,一边指挥灶火的大小旺炆。一锅又一锅……烘烤的面香氤氲着、弥漫着、飘荡着。房间里,村落中,人们的脸上,心中。
巧果出锅,盛在笸箩里,簸萁里,金黄酥脆,香气四溢。
穿巧果:是用线绳将烙好凉透的巧果穿成串。穿巧果也很讲究,先要用彩色布条缝好的穗头或是水果(沙果,海棠果,小苹果)打底,然后把巧果一个一个穿成一米左右的串。(还要考虑图案形状的搭配)。其间还要穿一些迷你小串,让孩子们提在手里,玩耍、比看、吃食。
送巧果:邻里间,亲戚间,家里有孩子的还要互相赠送巧果,以示友好;长辈还要给自家的孙侄辈送巧果,以示喜爱。
挂巧果:巧果穿好后,家长会给孩子们分配,一人少则几串,多则十几串,然后挂在炕头的墙上。既好看,又可慢慢风干,还可以随时取食。这样可以存放到春节不坏。到春节时用油一炸,金黄酥脆又是一道美食。
七夕巧果是儿时的期盼、快乐。也是记忆中永存的美好和温馨。
因为七夕是弟弟的生日,更增加了对七夕的情感和留恋。
如今每家的孩子少了,七夕一定没有以前热闹。缘于七夕巧果的快乐正在慢慢淡去。
现在,孩子们的小食品如此丰富,不知还有几家七夕在做巧果!孩子们还会喜欢吃巧果吗?
篇4:关于七夕节精选
翻开日历,农历七月七日又将到来。七月七,中国称七夕节,近年又被人奉为“中国情人节”。
每每过节,节日之争便如沉渣泛起,在面红耳赤的争论中让人莫衷一是。
七夕,是传统的“女儿节”,还是“中国的情人节”?中国人为什么要过起洋人的节日来?七夕将至,又将山雨欲来,狼烟再起。
中国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这是一个千古流传的很美丽、很动人的爱情故事。小时候,我也曾被故事吸引而无数次地仰望星空,想追寻那成群飞向天河搭桥的喜鹊,虽然每每失望,但那也不失为一分童趣。正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演化出了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七夕节。这天,老人会告诉你,天上飘落的雨,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洒下的泪。传说在七夕的夜晚,夜深人静时,抬头天空可见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低头瓜果架下可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豆蔻之年的女孩们,便一个个躲在葡萄架下听那牛郎织女相的悄悄话。又传说听得此话的待嫁少女,日后便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或许,一见钟情,生死相许,身心交融,不离不弃,生儿育女,同甘共苦,命运相系,白头谐老,这些才是七夕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里人们的祈愿,这是一份灵与肉相结合的自然健康的爱情。
或者,七夕之日,逢上晴朗的天气,做母亲的往往会在院中放一盆清水,让女孩们聚在一起“漂花针”。面对朗朗星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此谓之乞巧。所以,七夕古又谓之“乞巧节”。我猜想,是否由“两七”相会,才谐出了这“乞巧”来?
杜牧有一首以“七夕”为题的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从中可知,过去的七夕并不像现代这般甜蜜,而多多少少蕴含着一些伤感与愁怅。而今,不少中国男女在这天牵手赠花,或公开追逐或秘密幽会,浪漫有加地过起中国的外国式情人节来。
情人节本是泊来品。情人,顾名思意似乎应该是有情之人,当是男女恋情。而有情之人的归宿又当是终成眷属。诗云“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即便夫妻无奈分离似牛郎织女,也不在朝朝暮暮,仍会是有情人的。时下,这情人已被人“拿来”付之专用,暧昧味道被款款注入。说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好像别扭一点,因为情人这个词在今天中国人的印象里,已经多多少少被异化而似乎声名不佳,情人关系对于未婚者似乎多是指婚前性关系,对已婚人士而言便是婚外性关系了,难怪但凡提到情人、情人节,人们嘴角不免挂上一点暧昧和诡异。
据查,每年的2月14日的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男女在这一天互送巧克力、贺卡和鲜花,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最喜爱的节日之一。又有说一年里,已经有了12个不同的情人节,每个月的14号都是情人节。可见情人节在西方魅力之大,影响之广。情人节早已风靡全世界,各国习俗略有不同,但情人节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那便是约会。约会是情人节的标志,与其它节日聚会不一样,这天你得约上你的最爱共同庆祝,互赠礼物,作为见证,记念情感。如此温馨浪漫而神z,难怪这为一些多情人尤其年轻人所钟爱追捧。
不少中国人现在差不多以近乎狂热的热情过起了圣诞节,同样,情人节也已经悄悄地渗透到了无数人尤其年轻人的心目当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又一个重要节日。七夕既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是中国籍的,也就理所当然成了中国的情人节,并可以堂而皇之地与西方情人节相提并论。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曲解了七夕节的真正含义,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应该说是中国的女儿节才对。
是谁,把传统的七夕变了情人节日?经查,早在1993年,当时的中宣部副部长徐惟诚提出:何不搞一个中国的“情人节”?1993年3月11日《报刊文摘》转摘徐惟诚报告,说到:我们的传统节日,有许多被淡化了,没有过去那么热闹了,这似乎不太合算。“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白居易写唐明皇与杨贵妃在七月七日长生殿的誓词。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一天当作中国的情人节,省得小青年去过外国的情人节。”这是给七夕“穿靴戴帽”封为“中国情人节”的最早建议。如今几乎可以确定,这个“七夕中国情人节”是一个新造的节日,七夕的文化内涵中,并无情人节的内容。新造未尝可以,不过不要误以为七夕历来就是“情人节”。
把七夕节变作情人节过,行吗?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洋节”情结?
这得从节日说起。“节”最初在汉字中是指植物叶与枝交接的部位:“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动物的骨骼衔接外也叫节:骨节。以此引申出的一年之中的节日,则意味着具有关键而特定的意义。节日是生活中值得o念的重要日子,是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出现的节日,大多与环境和人文出现,适应人们日常生活衍生出来的节日,从一小部分人倡导,到后来广为流传。例如世界水日,时间眼日,315消费者保护节日。
节日蕴含着各种文化元素。世界各民族文化传统各异,所以,各民族各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节日也自成体系。一些中国节日源於传y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o念,比如中国的端午节、国庆节、青年节等等。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生产、生活及祭祀三种类型,除了某些单独的祭祀节日外,在大部分生产与生活类传统节日中,祭祀也是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之一。还另有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如劳动节、妇女节、母亲节。我国现行的法定节假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自然因素产生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类是以人文因素产生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劳动节、国庆节。
西方文化有别于中国,它们也自有反映其文化、传统习俗的节日。西方宗教盛行,许多节日源於宗教,如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节日,每年12月25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辰,是普遍庆祝的世俗节日。狂欢节,是东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时间大多在阳历二月中,一般开始于封斋节的前三天,节期为三天。复活节,是基督教为纪念耶酥“复活”而设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节日,时间大多在阳历四月。
实际上,节日是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节日习俗是在节日里出现的风俗习惯,常因节日体系及更深层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造成的。习俗差异作为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影响与作用更为直接而具体。
有人说,传统的七夕节,变迁成为中国的情人节,多是受西洋风气影响,因此有崇洋之嫌而不足取,甚至该予抵制取缔。
受西洋风气影响也许是实,但推论却有待商榷。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节日是长期积淀自然形成的,是老百姓自己选择的,如果仅仅因为西方有个情人节,我们就要生拉活扯拼凑出一个自己的情人节,这的确大可不必;但如果在潜移默化中年轻人都喜欢的某节,庆祝的人多了,而且长此以往,自然也就成了节日,犹如“世上本来没有什么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一样”。如果“中国情人节”水到渠成,挂在七夕节或其他什么节的名头之下,似乎并不十分重要。
传统的民族节庆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包含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沉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它密切地伴随人们的生产活动、认识活动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产生、演变和改造,并受控于人们不同的物质生活和不同的历史时间的思想意识,同时也在不同的层面反过来作用于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的发展。
中西方节日习俗是中西方民族传统文化、道德习惯的一座无比丰富的宝库。就不同民族的传统节庆文化而言,各具特质又互有长短。中国传统节日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是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及泛神性,其实也就是非宗教性。这是由于中国早期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以自然崇拜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习惯势力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有异于西方古代的神本主义及近代人文主义的“人本主义”,其基本的哲学理念与理想的希望值,是主张神灵与人二者之间相互的协调与平衡,即所谓“天人合一”。中国的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气、祈求吉祥幸福,节日习俗以吃喝为主题,节日中等级痕迹、长幼尊卑分明,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是以通过饮食来实现的健康长寿为目的,对社会则以君臣民等级制为目标。西方的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季节及相关事件,缅怀上帝,祈求保佑,节日习俗以玩乐为主题,其原因主要是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快乐为目的,并通过宗教和活动来实现,对社会则以平等自由为目标。不同的民族传统节庆之差异,都与该民族或由具有相同文化特质的诸多民族所构成的文化体系的生存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密切相关。中国人过过“洋节”,对于了解他国的节日习俗,尊重他国的风俗习惯,建立友好的民族关系都不无好处。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交流和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中西文化的交流,也势所必然。节日既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中西节日的交流和融合,也就势所必然。以圣诞节、情人节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传统节日,慢慢地正在被一些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情人节所强调的对情人的真爱和责任,正在成为中国年轻人内心的爱情价值标准,这并无不妥。又如感恩节,虽然在中国的知晓和接受程度尚不如圣诞节、情人节,但这一节日所倡导的感恩精神也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需要的人文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原本非常推崇感恩,讲所谓“投桃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时下似乎已日渐式微。中国需要在中西节日文化的交融中,重振感恩文化,吸收诸如感恩精神、宽容精神等体现人类进步趋势的文明内涵,使我们少一些物欲,多一些温情,少一些狭隘,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自我,多一些对他人的关怀和感恩。如果出于这种初衷,或者见到这些成效,过什么节,它源于何方,是大可不必过问的。
今天,竞争己成为一种必然生存方式,紧张忙碌之余,追求娱乐或自娱是一种现实客观需要。西方的节日更多地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参与性、狂欢性、热烈情绪的发泄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莫不如此,西方节日的这种文化特质正好能满足今天中国人的这一需要。这是“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的经济制度已然是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由此它会要求有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与西方节日的融合,是这种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的一个必然反映。不认识不接受这些事实,无异于掩耳盗铃。
中国人多一些淋漓抒发心情的洋节有什么不好呢?不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近圣诞节、情人节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母亲节、父亲节给老人献上一份祝福了吗?谁说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是相辅相成、多元文化不是共存的综合体呢?
有人说,过洋节、过中国情人节,并非是某种潮流、趋势,也并非由于人们对爱情的忠诚信仰,而是商业上的炒作,是商人为了赚取银子的推波逐澜。不全对,商人逐利借机生财不假,但社会岂能仅靠一群商人来推动或左右?
所以,结论是: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民族间文化交流融合当然会有一个过程,对个人亦是如此。对于洋节,不妨先理解者先过,后理解者后过,不理解者不过。对变七夕节为中国情节也可持此态度,豁达宽容一些,大可不必惊呼什么“抢救中国文化”之类,把“七夕中国情人节”当作含有民族自尊的文化符号,未免有些牵强。第二,对待一系列西方洋节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取长补短,为我所用,甚至注入必要的中国元素!比如在西方节日中,人们交换的礼物更注重于情感友谊价值而非物质价值,有如中国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轻仁义重”,这与中国的现代节日文化中越来越呈现出的向世俗化、甚至庸俗化而非情感寄托、精神升华转变的不良倾向大相径庭。我们当取它山之石来攻玉。第三,在崇尚洋节、风风火火过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国人民文明智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全家团圆,和谐美满,充满愉快;清明节,踏青扫墓,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有乐有吃,何乐不为?中秋节举家团圆,花前月下,赏菊花,吃月饼,品美酒,话别离,孝敬长辈,关爱晚辈,其乐融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现代社会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西风东渐,这些传统和文化真的不该被遗忘!所以,七夕之际,当你沉湎于“中国情人节”之时,我要提醒一下:朋友,记得你还是牛郎织女的后裔吗?
篇5:七夕节
七夕节
20七夕是8月20号,农历:七月初七。
七月初七日为七夕节,亦称“乞巧节”、“少女节”、“情人节”。
七夕节,主要是庆贺天上牛郎与织女的一年一会。其来源于神话故事,民间习惯称为“天河配”。
依照七夕节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山西民间有扎像庆贺之俗,就是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织女相会。在像前敬献瓜果桃李以示祝贺。星汉灿烂之际,如果看到天河中有奕奕正白气,闪耀着五色的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旧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恩赐。据说牛郎织女是勤劳的化身,所以跪拜者求农求织求婚均可。求金求银求暴利则要适得其反。一人只能乞求一事,求多则不灵。在吉祥征兆面前,连续三年诚心诚意乞求一事,则必然应验。山西的气候,七夕前后多降雨,能够连续三年乞求一事当属不易。民间传说,七夕节如果天上降雨,就是牛郎织女哭诉衷肠,预兆着夫妻和睦,家庭兴旺。
七夕节送礼推荐:
同心锁
年七夕可以送同心锁。相传同心锁是月老的宝物,两个人如若真心相爱被同心锁锁住后会永不分离,七夕情人节以一枚同心锁为你们爱情的见证者,默默地守护彼此以得永结同心。一枚同心锁,扣住两颗相爱的心,从此每一个七夕情人节都有你我甜蜜的微笑。
永生花
永生花在国外人们都称呼它为“永不凋谢的鲜花”,七夕情人节送给她一束玫瑰永生花,代表着你对她“永不逝去的爱”。花永生,爱永恒,花不谢,爱就在,你送她的这束永生之花会永远的盛开在她的生活里,爱会永远停留在她的心间。
巧克力
绵软甜蜜的口感是女人无法抗拒的感觉,巧克力兼具香浓与甜蜜,如同热恋的味道一般。爱在心间,爱在嘴边,一盒丝滑柔润的巧克力,吃进去的是你浓烈的爱的味道,这无法释怀的口感就是你双手间的拥抱,是你拥抱过后的温存。
在七夕情人节这样一个浪漫甜蜜的日子里,所有的心情就如同你送出去的礼品一样甜蜜,用心去挑选,用心来收获她的微笑。
[2015年七夕节]
篇6:七夕节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是汉族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双七节,乞巧节,女节,少女节,香桥会和巧节会等,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传说玉帝的第七个女儿织女,心灵、手巧、善织、令人羡慕不已,因此,人间女子就拜祭她,祈求智慧、灵巧和幸福,于是,就有了每年七月初七的“乞巧”活动,由此形成了乞巧节。千百年来,生活在中国各地的普通民众围绕着这一节日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汉族民俗活动。
2015年8月20日 农历 七月初七 七夕节
纵观七夕杂俗,也多与七夕节俗两大主题“乞巧”、“婚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几乎是从这两大习俗发展出的新的趣味和习俗。
晒书/晒衣裳
正式记载民俗活动的,始自东汉,《四民月令》(成书于166年)有这样的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作干糗,采蕙耳也。”曝书和衣裳的习俗一直到明清都还有。
七菜羹/人形彩帛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相遗。”(华胜即花胜, 古代妇女戴的一种首饰, 剪五色绸做成)
天河泪
江浙一带,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种生/泡巧
在七夕前几天,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七月初一泡好巧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
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
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多是少女与儿童们。
做巧食
巧果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贺牛生日
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
供“摩侯罗”(磨喝乐)
“捏塑彩画一团泥,妆点金珠配华衣。小儿把玩得笑乐,少妇供养盼良嗣。”这是关于宋代七夕节物摩侯罗(磨喝乐)的写照。宋元玩具很有节庆性和时令性。在东京,每逢初六日、七日晚,市民多结彩楼于庭,唤作“乞巧楼”,为的是放置“魔合罗”。
所谓“魔合罗”,又可称之为“摩诃罗”“磨喝乐”等,是梵语的音译,是佛经中的神名,传自西域。在宋代小说、元杂剧中,魔合罗成为漂亮可爱的化身。如《十三郎五岁朝天》:“又是一个眉清目秀,红齿白,魔合罗般一个能言能语,百问百答。”这些在《东京梦华录》《梦梁录》中都有记述。
一般来讲,魔合罗是小的泥塑偶,但用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装罩。也有将魔合罗装饰得金珠牙翠,所以贵重得值数千钱。《武林旧事》记皇家的魔喉罗“大约高至3尺,或用象牙雕镂,或用龙涎佛手香制造,全用镂金珠翠,衣褶、金钱、钗镯、佩环、真珠、头须及手中所拿的戏具,都是‘七金’做成”。 最为广泛的还是泥塑的魔合罗,在宋元俗称为“泥孩儿”。在魔合罗的塑造上,以宋代苏州地区制作最为精巧,这在《岁时广记》、《方舆胜览》中都有明确记载。
[2015七夕节]
★ 七夕优秀祝福语
★ 温馨七夕祝福语7
【关于七夕节精选(精选6篇)】相关文章:
七夕节浪漫告白祝福语2023-01-16
七夕节感人的祝福语2022-07-22
七夕情人节发微信祝福语2023-02-25
经典的版七夕快乐贺词2023-06-07
七夕情人节的浪漫唯美爱情说说句子2022-08-26
七夕情人节浪漫文艺的爱情说说精选2023-10-24
七夕留言2023-06-18
七夕语录2023-12-08
幽默的七夕节祝福语2022-05-06
七夕情人节经典的祝福语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