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个别幼儿家长沟通(共9篇)由网友“pzilong”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如何与个别幼儿家长沟通,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如何与个别幼儿家长沟通
如何与个别幼儿家长沟通
一般来说,大多数家长都能积极支持教师的工作,教师与他们沟通起来比较容易。但也有些家长看起来比较难打交道,让教师感到发憷。下面几位教师在与个别的幼儿家长沟通时,能够根据家长的不同情况,找到家长工作的突破点,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她们的做法告诉我们,要做到面向全体幼儿,就不可放弃个别幼儿家长的工作,家长工作也要面向全体。
・总疏远老师的欣欣爸爸 (文/李连荣)
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碰到一 些不太容易沟通、总是绷着脸的家长。虽然他们只是少数,但我们也不能放弃这部分家长工作,因为我们的教育原则是面向全体幼儿,忽视了一位家长工作,就是放弃了对一名幼儿的教育,所以,家长工作也要面向全体。
一次,我新接了一个大班。班上欣欣小朋友的爸爸是一个法官。他总是板着面孔,从来不跟老师多说一句话。而孩子好像也随了他爸爸,不爱说话,经常面无表情。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应主动与孩子家长沟通。但无论你多主动,他爸爸还是那副样子,我们整个一个“剃头挑子一头热”。有一次,我发现欣欣走路总是撞到桌椅,开始我以为是孩子的眼睛有问题,但孩子戴着矫正眼镜呢。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问题出在孩子的眼镜上――孩子长大了,但眼镜小了。当晚,他爸爸接他的时候,我把观察到的情况告诉了家长,并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再检查一下。这位家长愣了一会儿,说,这孩子的眼镜还是小班的时候配的呢。第二天上午,欣欣爸爸带着孩子到幼儿园,见到我,主动说了话:“李老师,我们刚刚从医院回来,医生批评我太马虎了。幸亏是您及时发现了,要不孩子的五官都得变形。谢谢老师了。”以后,这位做法官的家长见了我们总是主动打招呼。
在工作中,我们有时还会遇到一些家长总是躲着老师。他们或者由于外貌有缺陷,或者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怕老师看不起而影响到孩子。记得在我曾带过的班里,有一个孩子很淘气,他的父母有轻微残疾。每天接送孩子时,家长总是避开老师的视线,轻轻地把孩子推进活动室,然后立即离开。在开家长会时,孩子家长也总是悄悄地躲在一个角落,生怕被老师发现。我想,这样自卑的家长怎么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呢?于是,我更加关注这个孩子,并对他的父母格外尊重,每天主动与家长交谈,且谈话的内容多是孩子又有了什么进步。渐渐地,家长放松了心情。新年联欢会上,我特意为这位家长找好座位,并让孩子表演了一个我们精心准备的节目,同时,我在全体家长、小朋友面前表扬了这个孩子的进步。他们父子俩第一次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感受到,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双向的,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与家长沟通中更要主动些。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真诚地与家长交流,那么,无论多“各色”的`家长都会逐渐转变态度,与教师合作的。
・总不放心老师的丁根妈妈 (文/鲍颖 梁丽萍)
丁嘉是个可爱的小男孩,家里三代单传,小名叫丁根,独苗的意思。升到中班没几天,我们就见识了丁根的妈妈娇宠孩子的种种表现。
每天早上接待入园总是从丁根妈妈的千叮咛万嘱咐开始的。“老师,丁根的床是不是给换一下,别挨着空调底下,也别在过道,要不有风;您上课的时候安排丁根坐中间,要不他眼睛该看斜了;我给丁根又拿了双鞋,上外边玩的时候您让他换上,要不会冷的。”这样的交谈有时候要七八分钟,甚至影响了教师接待别的孩子。
面对爱子如此心切的家长,怎样开展工作呢?我们分析,丁根妈妈的态度反映出她的“不放心”,不放心什么呢?就是觉得老师不可能像自己想得这么细,生怕老师忘了什么,所以要不断地提醒老师。每个孩子在老师眼里可能是班里的二十几分之一或三十几分之一,但在家长的心中却占到百分之百。要让丁根妈妈放心,我们就要让她感觉到丁根在我们的心中是一样的百分之百。
首先,为了让丁根妈妈在生活上对老师的工作放心,我们班组成员特地为丁根做了一份记录表,详细地观察、记录丁根一天的表现。如吃饭、喝水、睡眠、游戏等,每天晚上将记录表交给家长。为了解决早入园时不影响主班老师接待孩子,我们婉转地请丁根妈妈将她要说的事写在记录表上,早上交给老师,如果要当面说清,可以先跟保育员交流。为了联系方便,我们还将班上老师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她。每隔几天,我们还主动打电话给丁根妈妈。
要做好丁根妈妈的工作,最重要的还是帮助她调整好育子心态。我们请她来园看半日活动,借给她家教方面的文章,请她参加东方之星的家教讲座。我们经常和丁根妈妈约谈,在约谈时向她介绍丁根进步的地方,同时潜移默化地介绍一些正确的育儿观念和方法。
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工作,一学期下来,丁根进步得非常快,丁根妈妈在与我们交流时,也能更理智地看问题了。终于有一次,她说:“把孩子交给你们,我百分之百地放心。”
・爱挑剔的明明爸爸 (文/彭彤)
明明爸爸高高的个儿,白净的脸儿,显得文质彬彬的。初次见面时,我想,明明爸爸一定是个明理的家长。但在以后的接触中我却逐渐领略到了他的挑剔。
升入大班没多久,明明爸爸提出要把明明调人寄宿班,好锻炼一下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因为寄宿班的名额已满,园长就做了许多工作,使得寄宿班中的一名家长同意跟明明互换。但在互换的时候,明明爸爸却又不同意调换了。这使我很为难,怎么也不明白明明爸爸怎能这样草率,我决定与他谈谈。“我觉得您想要锻炼明明的想法很好,可怎么又变了呢?”“姥姥舍不得。”明明爸爸很无所谓地答。我笑道:“您看,当初我就提醒过您,可您说,您的孩子就得您说了算,一定要寄宿!”“但我现在改主意了。”他平静地回答,就像在说别人的事。他的态度使我有几分生气,刚要张嘴反驳,却被明明爸爸抢了先:“对了,我知道这下你们班会多一个孩子,可别让他坐我们明明的位子!”这话使我更生气了,我想到了“移情”这个教育孩子的方法,说:“您看,那个小朋友刚来,而且是为了配合您上次提出的要求才来的,人家又是个女孩儿,您会不让她坐明明的位子吗?”可明明爸爸却说:“我会觉得就应该这样,没什么!”
不久,我班一名幼儿不小心把玩具掉进了污水管道,幼儿园多次疏通无效,只好拆墙拆管道。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园里把会议室腾出来做孩子的活动室,并把拆墙的原因向家长公布。
绝大多数家长对此都很理解,有的家长直说:“孩子的一个小失误可给园里添麻烦了!”只有明明爸爸说:“老师,这不成了逃难了吗?”他的话虽让我们感到刺耳,但环视一下刚搬完还有些凌乱的“家”,我们也有同感。于是,我们努力把新家收拾整齐。
第二天清晨,满以为明明爸爸看到这一切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微笑,没想到,等来的是这样一句话:“这屋的灯也大暗了。”
我们把他的意见向园长转达,园长认为他的话合理,就立刻让人把灯换了。晚离园时,我站在明亮的“教室”门口,满心期望能得到明明爸爸满意的反应,不料他却说:“吹,这成了工地了。”,从此,我在心里开始反感他,并时常想,只怕是圣人也会让他挑出毛病的!
春天到了,我们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做风筝。我们的风筝虽然不如卖的飞得高,但是,孩子们在生活中享受到了探索的乐趣。明明爸爸看到我们的风筝自然又是一通挑剔。听着他那些挑剔的话,我随口应付到:“您做风筝挺在行呀,不如您带我们孩子做风筝吧!”“行呀!没问题!”明明爸爸说这话的时候,眼中还有几分兴奋呢!我灵机一动:要把明明爸爸当做教育资源开发一下,给挑剔的他一个显示自己、被别人挑剔的机会,说不定会……于是,我立即与明明爸爸确定了做风筝的时间,还简短地对他进行一下教法培训呢。明明爸爸第一次很认真地听我说话,并不时地配合着点头。
做风筝的日子来到了,明明的爸爸第一个来到了教室:“老师,您看,我把我们家的竹帘都拆了!因为找不到竹坯儿。”孩子们拉着自己的爸、妈都来了。明明爸爸走向了教室中央,教室里安静极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明明爸爸身上。他开始示范讲解……摄像机在记录着一切。明明爸爸的脸微微地红了,额头上渗满了密密的小汗珠……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明明爸爸不停地指导着小朋友和家长们,尽管上午下过雨,下午没风,风筝飞得不高,但孩子和家长们都很高兴。明明爸爸一边跑一边说:“彭老师,要是有风,这风筝飞几十米没问题。”
风筝活动过去后,爱挑剔的明明爸爸虽然脾气没改,但比以前客气了许多。爱挑剔的明明爸爸教会了我怎样以平常心来对待挑剔,怎样以宽厚的胸怀来接受不同的意见,怎样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来改变现状而不只是埋怨。现在想来,我真该对爱挑剔的明明爸爸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了,您让我学会了很多。”
・“事儿多”的英子妈妈 文/白婀俐
碰上“事儿多”的家长,老师时有抱怨:“某某的家长事儿真多,今天怕孩子冷了,明天怕孩子吃不饱,惟独不问问孩子学习怎么样。”“某某的妈妈真护孩子,孩子做错了事还强词夺理,等孩子上学后让他吃亏吧。”
老师对家长的这些看法,无形中在老师与孩子之间设立了一道屏障。有些老师对“事儿多”的家长,少了真诚,多了敷衍,削弱了教育力度,对孩子十分不利。
我在工作中,也常常遇到“事儿多”的家长,也曾有过抱怨和置之不理,但当我发现这种消极的态度对孩子不利时,便改变了做法,变退为进了。我的“进”,一是对“事儿多”的孩子照顾得更细心,把工作做在家长“挑剔”之前,二是真诚地与家长交流,尽量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家长放心了,事儿也就不再多了。
我班英子小朋友的妈妈可以算“事儿多”。孩子睡上铺不行,座位周围的小朋友爱打闹不行。孩子哪顿饭吃得不好,她可以请假找老师来谈一谈。
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在尽量满足家长要求的同时,每天主动告诉英子妈妈:孩子吃得如何,有了哪些进步。同时,针对孩子的弱点,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多表扬、鼓励,帮孩子建立自信。家长看到孩子长高了,长胖了,有进步了,自然喜上眉梢,承认了老师的辛苦,事儿也少多了。
另一个小朋友,爱打人抓人。每当我向家长反映时,得到的回答总是:“是不是别人先招惹他的?”或“孩子玩得高兴了才打人,他不是故意的。”对这种明显的护短儿,我在《家长专栏》中宣传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纠正孩子的行为。孩子的改变促使家长在态度上有了转变,家长高兴地说:“孩子不打人了,我心里也不提心吊胆了。噢,原来是家长怕听老师的反映才护短儿的。看来,我们要注意工作方法,尊重家长,因为人都是要面子的。
我的这些做法。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认同。我所带的班,“事儿多”的家长越来越少,开展工作既顺利又舒心,可谓一举两得。
篇2:与个别幼儿家长沟通的方法
与个别幼儿家长沟通的方法
一般来说,大多数家长都能积极支持教师的工作,教师与他们沟通起来比较容易,如何与个别幼儿家长沟通。但也有些家长看起来比较难打交道,让教师感到发憷。下面几位教师在与个别的幼儿家长沟通时,能够根据家长的不同情况,找到家长工作的突破点,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她们的做法告诉我们,要做到面向全体幼儿,就不可放弃个别幼儿家长的工作,家长工作也要面向全体。
・总疏远老师的欣欣爸爸
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碰到一 些不太容易沟通、总是绷着脸的家长。虽然他们只是少数,但我们也不能放弃这部分家长工作,因为我们的教育原则是面向全体幼儿,忽视了一位家长工作,就是放弃了对一名幼儿的教育,所以,家长工作也要面向全体。
一次,我新接了一个大班。班上欣欣小朋友的爸爸是一个法官。他总是板着面孔,从来不跟老师多说一句话。而孩子好像也随了他爸爸,不爱说话,经常面无表情。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应主动与孩子家长沟通。但无论你多主动,他爸爸还是那副样子,我们整个一个“剃头挑子一头热”。有一次,我发现欣欣走路总是撞到桌椅,开始我以为是孩子的眼睛有问题,但孩子戴着矫正眼镜呢。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问题出在孩子的眼镜上――孩子长大了,但眼镜小了。当晚,他爸爸接他的时候,我把观察到的情况告诉了家长,并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再检查一下。这位家长愣了一会儿,说,这孩子的眼镜还是小班的时候配的呢。第二天上午,欣欣爸爸带着孩子到幼儿园,见到我,主动说了话:“李老师,我们刚刚从医院回来,医生批评我太马虎了。幸亏是您及时发现了,要不孩子的五官都得变形。谢谢老师了。”以后,这位做法官的家长见了我们总是主动打招呼。
在工作中,我们有时还会遇到一些家长总是躲着老师。他们或者由于外貌有缺陷,或者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怕老师看不起而影响到孩子。记得在我曾带过的班里,有一个孩子很淘气,他的父母有轻微残疾。每天接送孩子时,家长总是避开老师的视线,轻轻地把孩子推进活动室,然后立即离开。在开家长会时,孩子家长也总是悄悄地躲在一个角落,生怕被老师发现。我想,这样自卑的家长怎么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呢?于是,我更加关注这个孩子,并对他的父母格外尊重,每天主动与家长交谈,且谈话的内容多是孩子又有了什么进步。渐渐地,家长放松了心情。新年联欢会上,我特意为这位家长找好座位,并让孩子表演了一个我们精心准备的节目,同时,我在全体家长、小朋友面前表扬了这个孩子的进步。他们父子俩第一次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感受到,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双向的,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与家长沟通中更要主动些。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真诚地与家长交流,那么,无论多“各色”的家长都会逐渐转变态度,与教师合作的。
・总不放心老师的丁根妈妈
丁嘉是个可爱的小男孩,家里三代单传,小名叫丁根,独苗的意思。升到中班没几天,我们就见识了丁根的妈妈娇宠孩子的种种表现。
每天早上接待入园总是从丁根妈妈的千叮咛万嘱咐开始的。“老师,丁根的床是不是给换一下,别挨着空调底下,也别在过道,要不有风;您上课的时候安排丁根坐中间,要不他眼睛该看斜了;我给丁根又拿了双鞋,上外边玩的时候您让他换上,要不会冷的。”这样的交谈有时候要七八分钟,甚至影响了教师接待别的孩子。
面对爱子如此心切的家长,怎样开展工作呢?我们分析,丁根妈妈的态度反映出她的“不放心”,不放心什么呢?就是觉得老师不可能像自己想得这么细,生怕老师忘了什么,所以要不断地提醒老师。每个孩子在老师眼里可能是班里的二十几分之一或三十几分之一,但在家长的心中却占到百分之百。要让丁根妈妈放心,我们就要让她感觉到丁根在我们的心中是一样的百分之百。
首先,为了让丁根妈妈在生活上对老师的工作放心,我们班组成员特地为丁根做了一份记录表,详细地观察、记录丁根一天的表现。如吃饭、喝水、睡眠、游戏等,每天晚上将记录表交给家长。为了解决早入园时不影响主班老师接待孩子,我们婉转地请丁根妈妈将她要说的事写在记录表上,早上交给老师,如果要当面说清,可以先跟保育员交流。为了联系方便,我们还将班上老师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她。每隔几天,我们还主动打电话给丁根妈妈。
要做好丁根妈妈的工作,最重要的还是帮助她调整好育子心态。我们请她来园看半日活动,借给她家教方面的文章,请她参加东方之星的家教讲座。我们经常和丁根妈妈约谈,在约谈时向她介绍丁根进步的地方,同时潜移默化地介绍一些正确的育儿观念和方法,园长之友《如何与个别幼儿家长沟通》。
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工作,一学期下来,丁根进步得非常快,丁根妈妈在与我们交流时,也能更理智地看问题了。终于有一次,她说:“把孩子交给你们,我百分之百地放心。”
・爱挑剔的'明明爸爸
明明爸爸高高的个儿,白净的脸儿,显得文质彬彬的。初次见面时,我想,明明爸爸一定是个明理的家长。但在以后的接触中我却逐渐领略到了他的挑剔。
升入大班没多久,明明爸爸提出要把明明调人寄宿班,好锻炼一下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因为寄宿班的名额已满,园长就做了许多工作,使得寄宿班中的一名家长同意跟明明互换。但在互换的时候,明明爸爸却又不同意调换了。这使我很为难,怎么也不明白明明爸爸怎能这样草率,我决定与他谈谈。“我觉得您想要锻炼明明的想法很好,可怎么又变了呢?”“姥姥舍不得。”明明爸爸很无所谓地答。我笑道:“您看,当初我就提醒过您,可您说,您的孩子就得您说了算,一定要寄宿!”“但我现在改主意了。”他平静地回答,就像在说别人的事。他的态度使我有几分生气,刚要张嘴反驳,却被明明爸爸抢了先:“对了,我知道这下你们班会多一个孩子,可别让他坐我们明明的位子!”这话使我更生气了,我想到了“移情”这个教育孩子的方法,说:“您看,那个小朋友刚来,而且是为了配合您上次提出的要求才来的,人家又是个女孩儿,您会不让她坐明明的位子吗?”可明明爸爸却说:“我会觉得就应该这样,没什么!”
不久,我班一名幼儿不小心把玩具掉进了污水管道,幼儿园多次疏通无效,只好拆墙拆管道。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园里把会议室腾出来做孩子的活动室,并把拆墙的原因向家长公布。
绝大多数家长对此都很理解,有的家长直说:“孩子的一个小失误可给园里添麻烦了!”只有明明爸爸说:“老师,这不成了逃难了吗?”他的话虽让我们感到刺耳,但环视一下刚搬完还有些凌乱的“家”,我们也有同感。于是,我们努力把新家收拾整齐。
第二天清晨,满以为明明爸爸看到这一切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微笑,没想到,等来的是这样一句话:“这屋的灯也大暗了。”
我们把他的意见向园长转达,园长认为他的话合理,就立刻让人把灯换了。晚离园时,我站在明亮的“教室”门口,满心期望能得到明明爸爸满意的反应,不料他却说:“吹,这成了工地了。”,从此,我在心里开始反感他,并时常想,只怕是圣人也会让他挑出毛病的!
春天到了,我们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做风筝。我们的风筝虽然不如卖的飞得高,但是,孩子们在生活中享受到了探索的乐趣。明明爸爸看到我们的风筝自然又是一通挑剔。听着他那些挑剔的话,我随口应付到:“您做风筝挺在行呀,不如您带我们孩子做风筝吧!”“行呀!没问题!”明明爸爸说这话的时候,眼中还有几分兴奋呢!我灵机一动:要把明明爸爸当做教育资源开发一下,给挑剔的他一个显示自己、被别人挑剔的机会,说不定会……于是,我立即与明明爸爸确定了做风筝的时间,还简短地对他进行一下教法培训呢。明明爸爸第一次很认真地听我说话,并不时地配合着点头。
做风筝的日子来到了,明明的爸爸第一个来到了教室:“老师,您看,我把我们家的竹帘都拆了!因为找不到竹坯儿。”孩子们拉着自己的爸、妈都来了。明明爸爸走向了教室中央,教室里安静极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明明爸爸身上。他开始示范讲解……摄像机在记录着一切。明明爸爸的脸微微地红了,额头上渗满了密密的小汗珠……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明明爸爸不停地指导着小朋友和家长们,尽管上午下过雨,下午没风,风筝飞得不高,但孩子和家长们都很高兴。明明爸爸一边跑一边说:“彭老师,要是有风,这风筝飞几十米没问题。”
风筝活动过去后,爱挑剔的明明爸爸虽然脾气没改,但比以前客气了许多。爱挑剔的明明爸爸教会了我怎样以平常心来对待挑剔,怎样以宽厚的胸怀来接受不同的意见,怎样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来改变现状而不只是埋怨。现在想来,我真该对爱挑剔的明明爸爸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了,您让我学会了很多。”
・“事儿多”的英子妈妈
碰上“事儿多”的家长,老师时有抱怨:“某某的家长事儿真多,今天怕孩子冷了,明天怕孩子吃不饱,惟独不问问孩子学习怎么样。”“某某的妈妈真护孩子,孩子做错了事还强词夺理,等孩子上学后让他吃亏吧。”
老师对家长的这些看法,无形中在老师与孩子之间设立了一道屏障。有些老师对“事儿多”的家长,少了真诚,多了敷衍,削弱了教育力度,对孩子十分不利。
我在工作中,也常常遇到“事儿多”的家长,也曾有过抱怨和置之不理,但当我发现这种消极的态度对孩子不利时,便改变了做法,变退为进了。我的“进”,一是对“事儿多”的孩子照顾得更细心,把工作做在家长“挑剔”之前,二是真诚地与家长交流,尽量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家长放心了,事儿也就不再多了。
我班英子小朋友的妈妈可以算“事儿多”。孩子睡上铺不行,座位周围的小朋友爱打闹不行。孩子哪顿饭吃得不好,她可以请假找老师来谈一谈。
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在尽量满足家长要求的同时,每天主动告诉英子妈妈:孩子吃得如何,有了哪些进步。同时,针对孩子的弱点,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多表扬、鼓励,帮孩子建立自信。家长看到孩子长高了,长胖了,有进步了,自然喜上眉梢,承认了老师的辛苦,事儿也少多了。
另一个小朋友,爱打人抓人。每当我向家长反映时,得到的回答总是:“是不是别人先招惹他的?”或“孩子玩得高兴了才打人,他不是故意的。”对这种明显的护短儿,我在《家长专栏》中宣传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纠正孩子的行为。孩子的改变促使家长在态度上有了转变,家长高兴地说:“孩子不打人了,我心里也不提心吊胆了。噢,原来是家长怕听老师的反映才护短儿的。看来,我们要注意工作方法,尊重家长,因为人都是要面子的。
我的这些做法。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认同。我所带的班,“事儿多”的家长越来越少,开展工作既顺利又舒心,可谓一举两得。
篇3:家长如何与幼儿沟通
1、父母与孩子要坦诚交心。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境,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出现了问题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譬如遇到孩子有些不良行为时,如上网成瘾、抽烟等,父母首先要冷静处理,不要气昏了头。要以体贴、谅解的语气鼓励孩子说出原因或心中感觉,巧妙地使用沉默与倾听,领略孩子谈话的要点或弦外之音。由于父母的态度诚恳及友善,孩子会毫无保留地宣泄内心的情感,通过聆听、对话的方式,父母逐渐引导孩子重新思考问题的核心,共同摸索一个解决的办法,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愿意接受他,了解他和帮助他,当然孩子也就会听父母的话,改正不良毛病。
2、要达到良好的沟通,父母温和的态度很关键。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总是以一副威严的的面孔对孩子,以严厉的语气与孩子讲话,无形中会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还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还会阻断亲子间的沟通。父母只有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才能使孩子感到爱和温暖,才能使孩子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才能达到孩子愿意接受教育的目的。相反,父母用粗暴野蛮的方式打孩子,就会造成孩子反敢。打孩子是愚蠢的行为,最终只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打出一个小霸王,你打他他就打别人。二是打出一个窝囊废,他见了谁都害怕。这是家长愿意看到的结果吗?当然不是,所以还是要与孩子讲道理,以理服人。
3、平等相处,把孩子视为自己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无年龄、无性别、无职位、无地位之分。与孩子交朋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看得起孩子,对他有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完美无缺的标准,高出孩子实际年龄的尺度来要求孩子。否则,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惧怕的心理,甚至是存有戒心,那么他就会敬而远之,不可能向父母袒露胸怀的。父母只有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他的意愿,孩子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忧愁,也才不会压抑和膨胀。父母才能给孩子真正的朋友感觉,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父母给孩子的爱才能永远不衰竭,成为孩子向上的精神支柱,成为孩子心灵的永久归属。
4、和孩子交流时要多倾听、少说话。许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总是自己说让孩子听,特别是当孩子在某一个问题上申诉时,家长就以翅膀长硬了为理由,堵住了孩子说话的机会,而这样的交流,实际上是家长给自己设置了与孩子沟通的障碍。如果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就应当多让孩子说,既算是孩子真的犯了错误,父母也要静下心来,以同情与认同的态度,站在孩子的立场让他倾诉,不要打断孩子的说话,加插自己的意见与批评,孩子心中的感受得以抒发后,烦恼自然就会消失一半。这样做不但可增进亲子沟通的感情,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当遇到任何烦恼时,回到家里都会得到父母的体谅和支持。这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当然,孩子也更愿意在这种安全感中多与父母交谈和沟通。
篇4:家长如何与幼儿沟通
一、“攻”是技巧,更是艺术
1、直接联系以减少家长误解。难缠家长到学校来闹,与学生的片面叙述有关。有的学生为逃避惩罚,会隐瞒甚至捏造事实。家长听到孩子的诉苦,就会理直气壮地到学校找老师来“摆平”。即便听了事实的真相,发现自己的不对,由于碍面子也不好再改口,只好将错就错地闹下去。因此,班主任老师在学生犯错误后,应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的错误及违规、违纪情况,与家长共同研究、协商,对孩子的处理和教育,避免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而与老师和学校对立。
2、摆出事实证据先让家长自己评判。有些家长在家长期形成了娇惯和护短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强词夺理,无理争三分,实在找不出理由,便会埋怨学校管理差,甚至反咬一口,还会怨其他同伴带坏的。为防止家长抵赖,教师要事先准备好犯错学生的事实证据,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证明人、学生的笔记、口述、照片等,等到家长来后,班主任老师把这些拿给他们看,对事情的经过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后,即使想“护短”也没机会了。
3、因人而异采取措施。对“暴躁型”家长不妨冷处理,以柔克刚,切忌以暴制暴,以躁对躁,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对“护短型”家长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委婉的方式使家长认清护短的危害性。对“踢球型”家长要设法从学生入手,使家长从孩子身上看到光明和希望,从而理解、信任和感激老师。对“痞子型”家长要“忍”字当头,以有礼应对无礼,在道义上占上风;同时也要善于保护自己,以防受到意想不到的侵害。
4、讲究技巧以柔克刚。有些家长 无理取闹,是因为素质不高、修养不够,或个性、心理问题严重,如脾气暴躁易怒、偏激执拗等。遇上这样的家长,千万不能“硬碰硬”,否则双方会大动干戈,不易收场。我们可以采取以柔克刚的方法,不急不躁,耐心倾听家长说话,千万不要剥夺他说话的权利。有的时候,家长只是想让老师明白他为什么发火,但由于表达能力不佳而词不达意、愈说愈乱,以至于恼羞成怒。这时候老师可给他倒杯水,然后竖起耳朵听就是了。家长牢骚发完了、气出了,又看到老师的宽宏大度,自然会有所收敛。
5、正面交锋要做到“三不”。一不争吵:遇到“难缠”的家长,老师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和家长争吵,更不要嘲讽家长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只要我们耐心地倾听,往往就能将家长要表达的意思弄明白。二不迁就: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即便家长说了些不妥的话,我们也应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去对待,毕竟我们是教育工作者。但同时,我们还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可摇摆不定,不可胆小怕事,不可妥协迁就。面对一个没有原则的班主任老师,难缠的家长会得寸进尺,让你更加难堪。三是不放弃:我们可以开诚布公地和家长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并且努力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其子女的关爱,相信家长迟早会理解的。
二、“借”是外援,更是众智
孙权说:“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班主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难缠的家长若能适时借用外援,则能起到克敌制胜、免受伤害的目的。
1、借助通讯工具巧妙沟通。发达的通讯工具给了教师、家长双方大胆说话、安心静听的机会,因为它掩盖了羞、怒之容,缓解了冲动,增添了宽容,可以说它是新型的沟通方式。很多不好当面说的话,往往能够准确地表达式出来。
2、借助孩子发挥“纽带”作用。家长找到学校,大多是孩子出了问题。有时,班主任老师不妨让孩子到场参与谈话,效果可能更好。但事先要先和孩子谈一谈,让其明白自己的对与错,最好在家长面前让孩子自己讲出来。这样,因为有孩子在场子,即使家长再难缠,也会有所顾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班主任老师与家长矛盾的发生。
3、借助家长互相影响。家长中也不乏各行各业的精英和专家学者,他们在教育方面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适当的时候,让家长现身说法,往往更能够引起其他难缠家长的共鸣,事情处理会变得出乎意料的容易。
4、借助司法力量解决暴力冲突。有的家长自认为自己有理、有财权势,甚至喝上点酒蒙蒙脸,更有甚者带几个“痞子”到学校来找班主任老师算账或显示其地位或威风,出言不逊,大打出手,让教师受害或下不来台,这时教师可直接打110,让民警来做个笔录,至少依扰乱教学秩序绳之以法。这样,即使有些家长刁蛮凶悍,在司法机关强大的法制压力下,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篇5:家长如何与幼儿沟通
1.沟通须知。了解孩子。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衣食住行玩等各方面的信息,知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喜欢什么东西,当然,有的孩子比较小,还不能确定,那作为家长的就更要去关注孩子了,慢慢地留意了。只有了解了你的孩子,才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他,什么时候保持沉默。
2.放下说教的身段。
很多家长觉得,“我是家长,我就应该说他,管他”。但是在孩子的内心,很多时候都不存在这一条的。所以,家长在于孩子沟通时,试着放下自己的身段,不要以为家长的身份凌驾于孩子身在,要善于放下身段,言传身教。
3.尽量不要使用命令口气。 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对很多事情都没有是非的标准。当与孩子沟通时,最好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和他讲话,许多孩子都不喜欢别人这样对他讲,甚至内心会有抵触,由于孩子尚小,他们一般都不会讲出来,但是如果累积地太多了,就会给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留下阴影。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还会增加两代人的距离。
4.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有时甚至会出现吃惊,或者不能理解孩子表达的意思,这时,作为家长就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不要盲目地判断孩子的对与错。
5.学会使用语言技巧。不要去打小孩。小孩子是很天真的,他们开心,生气来得快也去得快。作为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善于使用语言技巧,不要生硬。要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记得说一下“请”,如“请帮我扫地,可以吗?”这样孩子就会有一种尊重感,一般是不会拒绝的。
当然,不要随便去打你的小孩。至于打小孩子有什么坏处了,作为家长的心里面清楚。就算真要打,也只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就可以了。
篇6:家长如何与幼儿沟通
(一)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都不同,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人师者应深切体会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留在里面学习。
(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感到最痛苦莫过于误解,最快乐的莫过于充分的了解,尤其新生的一代,从小在呵护中长大,有主见,敢发表,挫折的忍受力却显的偏低,一遇到困难,自我压力甚大,不知如何自处。因此培养学生积极开朗的情绪,扫除内心的阴霾,建立自信心,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学生努力着手于善后的处理时,最好在一旁默默关注,等到确实需要帮助时解决,再即时伸出援手。
(三)用诚心赞美鼓励
花草树木大都向阳生长,人也一样,喜欢被赞美,被鼓励。老师若能真心诚意欣赏孩子的纯真、善良、可爱,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赞美的行为。若发现孩子有值得赞美的行为时,更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
(四)专心倾听
单凭表面的举止是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做一位最好的听众,有耐心的倾听学生们表达的意见。当他们情绪困扰时,给与适度的支持。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过分的为他们设想,容易产生反效果,而且当学生没说完,别急着给建议。
(五)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实教师日常的种种行为,学生都看在眼里。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行为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经常对学生敷衍了事,学生也可能养成推卸责任的恶习。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承续教师的缺点与优点,不要以为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因为这时期他们是敏感且学习力甚高,因此建立明确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
篇7:家长如何与幼儿沟通
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地唱着歌。它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黄色给了银杏,红色给了枫树,金色给了田野,橙色给了水果,紫红的、雪白的颜色给了菊花。
秋天的雨,有着非常好闻的气味。不信啊,你闻,菠萝甜甜的,梨子香香的,小雨滴迎来了许多香味——烤山芋、糖炒栗子……小朋友的脚啊,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喇叭,它告诉大家该穿上厚厚的、漂亮的衣裳了。落叶树的树叶飘啊飘,飘到了大树妈妈的脚下,小动物们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交响乐,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快乐的歌。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地唱着歌……
篇8:家长如何与幼儿沟通
说实话,当前,作为教师行业的班主任,面临着心理危急和激烈竞争,肩负着应试教育的重压有增无减,再遇上几个难缠的学生不要紧,特别要是碰上个难缠的家长,学校再不支持,更是进退两难、苦不可言,当然,教育孩子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心愿,家长不应该成为“难缠”的家长。孩子是家庭的产物,孩子难缠往往与家长难缠有关。虽然这是少数现象,但是确有家长难缠,只能说明家长也不是非常之人。我们班主任有对付“非常”家长的“非常”手段——“退、谋、攻、借”、“四让”和“八忌”。
一、“退”是风度,更是智慧
对付难缠家长,第一要决是知“退”。退才能避其锋芒,缓解矛盾;退才能保全自己,伺机反击;退才能反思问题,寻找突破。只进不能退,往往会急躁上火,互不相让,造成矛盾的激化,不但起不到教育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往往使老师和家长受伤。
1、退首先是一种风度。这种风度就是理解和宽容,不计较家长的语气和态度。面对难缠的家长,我们不要把他们气急败坏时的语言和态度当回事,因为那是一种一病态,我们给病人搬什么见识?班主任用冷静、宽容和大度,让处在病态中的家长意识到自己的不妥,恢复到常态后,才能利于沟通解决问题。
2、退其次是一种反思。家长难缠,往往也与我们教师和学校有关,我们不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沟通太少,不理解家长的心情、面子,对家长的称谓、语气、语调、措词、场合等不合适,对学生关心、了解不够等因素有关,为此,我们应该深入反思。比如对家长说这样的话:“你还来吗?您小孩不吃亏你不来?你就养这样的孩子?”等,把学生的错误迁怒、责备于家长。
3、退更是一种智慧。退让,倾听,沉默可以让人冷静,自知,甚至觉悟,避免说话失言,更不至于自相矛盾。我们要有知识分应有的气度、胸怀和修养来让“难缠”的家长觉愧和自知、自省。
二、“谋”是方法,更是策略
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当面锣对面鼓地直接交锋,是最没有谋略的办法,不得已而为之。
1、交锋前不打无准备之仗。和难缠家长交锋之前,要做好两手准备。首先,班主任要把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掌握学生违纪的真凭实据,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能仅凭听说或自己主观判断,这样往往底气不足,不令家长心悦诚服,反而会造成自己的被动。比如;学生打架了,要将参与者,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调查清清楚楚,并让参与者写好书面材料,签上姓名。其次,要事先估计到可能遇到的难题,准备好对策,有心理准备。
2、做到有的放失。抓住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一致的,关心、爱护孩子,学会做人,走正道,知恩懂礼,做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要降伏难缠家长,就要抓住这一共同点,与家长站在同一立场上。班主任老师与家长就会彼此理解,消除误会,真诚合作,将目标瞄准孩子,达到应有的效果。当家长偏离这一主题目标时,教师要巧妙地将话题转过来,掌握说话的主动权,不可随顺家长的话题去反驳,那样,极易造成疆局。
3、正确评价孩子。人之初性本善,这点我们要牢记。班主任老师在和家长交谈时,要正确评价孩子积极的一面,不可说的一无是处,甚至于说过头话。比如说:“我看您这孩子早晚是坐牢的苗子”。孩子毕竟是未成年人,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改错误也是学生的权利,我们要相信和期待学生的进步,给予宽容和理解的力量,也能增加学生改过的勇气,不然会导致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最好的教育是以优点带动缺点,以善良和真诚来融化和稀释邪恶和虚假。
篇9:家长该如何与幼儿沟通
1.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并配以温柔的肢体动作。这时的宝宝就像天真懵懂的小动物,如果家长说话时高高在上,就会带来强烈的压迫感。跟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耐心地听他说话,可以鼓励他们在无压力的前提下,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及时给予回馈。当大人忙着做饭、洗碗、工作的时候,宝宝咿咿呀呀的问话似乎显得毫无意义,但这对宝宝却很重要,可以转头对宝宝笑笑或回应几句。因为两三岁的孩子正在学说话,家长的及时反馈是最好的鼓励。平时跟孩子聊天时,不妨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拍拍他的背、握着他的小手,这些小动作都会起到正面效果。
3.相比警告,直接鼓励更好。看到宝宝端着一杯水蹒跚走来,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别打翻了”、“别磕着”。这不仅起不到提醒的作用,有时还可能适得其反。幼儿的思维是“直线型”的,反着说“不要打翻”是一种绕远路的思考方式。如果对孩子说“慢慢地”,可能效果更好。
4.给孩子“做选择题”。跟孩子商量事或孩子不听话时,讲道理往往没用,此时可以给孩子几个选项。比如孩子赖床时,妈妈可以拿出几件衣服,问她“穿这件小草莓的还是小碎花的”,孩子往往会被“引诱”起兴致来。
5.负负得正的小技巧。两岁左右是人生的“第一叛逆期”,许多孩子喜欢跟家长“作对”。这时,家长的言行越严厉,孩子越“来劲”,倒不如试试“正话反说”。比如孩子叛逆期时,妈妈想带宝宝去超市,但宝宝非要去公园,此时妈妈不妨说“我们先去公园吧”,孩子很可能就“上当”了,非要先去超市。
★ 托班的工作总结
★ 教师学期总结小班
【如何与个别幼儿家长沟通(共9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班级工作计划2024-05-21
小二班学期班级总结2022-05-02
班工作总结2023-01-03
上学期幼儿园大班班务的工作总结2024-04-28
大班幼儿工作总结2023-03-05
学前班的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023-06-01
十四班上学期班务工作计划2022-05-04
小班教师专题总结2023-07-14
第二学期幼儿园中班工作计划2023-01-14
大班下学期班务总结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