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的诗意

时间:2023-12-07 07:55:4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游子吟的诗意(通用12篇)由网友“haiye62”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游子吟的诗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游子吟的诗意

篇1:《游子吟》诗意

《游子吟》诗意

《游子吟》是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作者是孟郊。

《游子吟》

作者: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游子吟》诗意: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

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

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

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赏析: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拓展阅读:《游子吟》背影

笔者自幼喜爱古典诗词。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幼时就背得烂熟,成人后则越发无时无刻不萦绕于怀。简简单单的六句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把母子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三十岁时,无论是在流浪的路上,还是旅居异地的客栈里,这首《游子吟》,时常就那么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心底吟哦而起。若按儒家“父母在,不远游”的告诫,我年轻时的流浪旅居实乃不孝;可我为生计而四处奔走,不正是在想方设法奉养老母,让她老人家衣食无忧安度晚年么?天底下最伟大的莫过于母爱,同时,也没有比子女对父母的思念更刻骨铭心的了。这种爱是与生俱来的,用不着“圣人”教诲,也用不着写成《孝经》供人学习。我的父母从未教导我长大了要“孝顺”父母,我也从来没教育过自己的子女长大后应该如何“孝顺”我们。然而,我对自己的父母,我的孩子对我们夫妇,一直都是充满了爱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句诗如影随形,永远陪伴着我们。

这种情感应该说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我们动不动就张扬“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他民族又何尝不懂得“尊老爱幼”?不过,如果仅仅言“孝”,那倒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传统。美国人何尔康比(中文名字何天爵),早在1前就意识到,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一个“以家长为权威中心的宗法制度”,“孝道是唯一彻底的中国人的宗教”,“朝廷总是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将孝道的.思想灌输得深入人心”;“因此,在维持这一体制的恒久性和对这一制度下民众的控制方面,专制教育方式都起到了非常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何尔康比:《中国人的德行》,初版于1895年)。何尔康比的话可以说是一语中的,实际上《孝经》里已明明白白地说明了:“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亲和忠君直接相连,天下百姓全是皇上的“子民”,就连七品芝麻官也被称作“父母官”,“孝亲”的最终指向自然就是“忠君”了。如此一来,还有比“以孝治天下”更动听也更能迷惑人的口号了吗?所谓“孝”,从来都是单方面的,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博爱”毫不搭界。人们言“孝”时,后面往往要加一个“顺”,即为“孝顺”。这无疑说明了“孝”要求的是“顺从”“服从”,子对父如此,臣对君更是如此。也只有这样,“以孝治天下”才能把天下百姓治理得服服帖帖。统治者热心于宣讲“孝道”,而被统治者也无不诚心悦服,因为历朝历代,就从未有过“养老保障”一说,黎民百姓老了不指望儿子送终还能指望谁去?于是,“孝道”自然而然就成为“唯一彻底的中国人的宗教”了。

篇2:游子吟诗意赏析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游子吟侯发山文章赏析

2.《游子吟》译文与创作背景

3.游子吟教案设计

4.《游子吟》400字读后感

5.精选散文--游子吟

6.唐诗游子吟的意思

7.游子吟 古诗 拼音版

8.《游子吟》 孟郊

9.唐诗鉴赏:游子吟

10.读游子吟有感三篇

篇3:游子吟 古诗 诗意

游子吟 古诗 诗意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翻译:

慈爱的母亲穿针引线忙个不停,儿子要出远门,赶紧把衣缝。

临行之前缝得细细密密,只恐怕孩儿长时间出门不能回到家中。

谁说如同寸草一般的赤子之心,能够报答母亲像春天的阳光般深厚的'恩德呢?

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篇4:游子吟 古诗诗意

游子吟 古诗诗意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习,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四十六岁才中进士,曾任协律郎等职。他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虽有韩愈、李观等人为之揄扬,却始终未能免于饥寒冻馁,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六十四岁时赴山南西道任官,行至阌乡暴卒。

孟郊存诗共四百余首,其中绝大多数是倾诉穷愁孤苦的作品。他的朴实而深挚的诗风,在当时是别开蹊径而富于创造性的。他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以白描的手法抒情写景,却能达到深刻的境地。苏东坡赞美他「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是很恰当的。他的诗,语言缺乏藻饰,也不讲求音韵的谐和、响亮,但大都表达了他内心的情志。有《孟东野集》。

[注释]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三春:指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合起来叫三春。

三春晖:是指春天的阳光,比喻说明慈母之爱难以报答。

[译诗、诗意]

兹母用手中的线,缝好了出门远行的'儿子身上的衣服。

她在儿子临行时密密麻麻地缝了一针又一针,心上怕的是独生子迟迟不回家。

谁说小草的嫩茎,能够报答春天阳光的恩德。

慈母做着手里的针线活,为将要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外出的行装,缝得密密实实,怕的是儿子短期内回不来,在外地没有人给他缝补。谁能说细嫩的小草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恩情呢?孩子们同样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惠呀!

[赏析]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篇5:游子吟诗意赏析简短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游子吟》的诗词赏析

2.游子吟的诗意赏析

3.游子吟原文诗文鉴赏

4.《游子吟》教师教学设计

5.《游子吟》读后感400字

6.《游子吟》优秀教学教案设计

7.古诗游子吟诗句

8.孟郊《游子吟》阅读答案及赏析

9.《游子吟》作者孟郊简介

10.游子吟原文及翻译

篇6:古诗《游子吟》诗意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大家知道这首诗的诗意吗?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篇7:古诗游子吟诗意

古诗游子吟诗意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习,报得三春晖。

[译诗、诗意]

兹母用手中的线,缝好了出门远行的儿子身上的衣服。

她在儿子临行时密密麻麻地缝了一针又一针,心上怕的是独生子迟迟不回家。

谁说小草的嫩茎,能够报答春天阳光的恩德。

慈母做着手里的针线活,为将要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外出的行装,缝得密密实实,怕的是儿子短期内回不来,在外地没有人给他缝补。谁能说细嫩的小草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恩情呢?孩子们同样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惠呀!

[赏析]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

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篇8:《游子吟》诗意赏析

《游子吟》诗意赏析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习,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四十六岁才中进士,曾任协律郎等职。他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虽有韩愈、李观等人为之揄扬,却始终未能免于饥寒冻馁,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六十四岁时赴山南西道任官,行至阌乡暴卒。

孟郊存诗共四百余首,其中绝大多数是倾诉穷愁孤苦的作品。他的朴实而深挚的诗风,在当时是别开蹊径而富于创造性的。他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以白描的手法抒情写景,却能达到深刻的境地。苏东坡赞美他「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是很恰当的。他的诗,语言缺乏藻饰,也不讲求音韵的谐和、响亮,但大都表达了他内心的情志。有《孟东野集》。

[注释]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三春:指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合起来叫三春。

三春晖:是指春天的阳光,比喻说明慈母之爱难以报答。

[译诗、诗意]

兹母用手中的线,缝好了出门远行的儿子身上的衣服。

她在儿子临行时密密麻麻地缝了一针又一针,心上怕的是独生子迟迟不回家。

谁说小草的嫩茎,能够报答春天阳光的恩德。

慈母做着手里的针线活,为将要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外出的行装,缝得密密实实,怕的是儿子短期内回不来,在外地没有人给他缝补。谁能说细嫩的小草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恩情呢?孩子们同样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惠呀!

[赏析]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名家点评]

《唐诗品汇》:刘云:全是托兴,终之悠然。不言之感,复非睍睆寒泉之比。千古之下,犹不忘淡,诗之尤不朽者。

《唐诗归》:钟云:仁孝之言,自然风雅。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亲在远游者难读。顾璘曰:所谓雅音,此等是也。

《唐风怀》:南村曰:二语婉至多风,使人子读之,爱慕油然自生,觉“昊天罔极”尚属理语(末二句下)。

《唐风定》:仁孝蔼蔼,万古如新。

《载酒园诗话又编》:贞元、元和间,诗道始杂,类各立门户。孟东野为最高深,如“慈母手中线……”,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

《寒瘦集》:此诗从苦吟中得来,故辞不烦而意尽,务外者观之,翻似不经意。

《柳亭诗话》:孟东野“慈母手中线”一首,言有尽而意无穷,足与李公垂“锄禾日当午”并传。

《唐诗别裁》: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与昌黎之“臣罪当诛,天王圣明”同有千古。

篇9:古诗《游子吟》诗意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游子吟》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篇10:《游子吟》的诗意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诗意: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

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

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

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赏析: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篇11:游子吟的诗意是什么

游子吟的诗意是什么

游子吟的诗意是什么呢?游子吟是一篇家喻户晓的诗篇,为诗人孟郊所写,引起人们思念母亲的情感以及感激之情。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意1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诗意2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赏析

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所作。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颠沛流淳,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此诗写的正是这样的'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都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这是一首乐府体诗,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简括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至深情感。全诗淳朴素淡、情真意切,拨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尤其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佳句。

首联,“游子”,本谓远游的客子。《史记》“游子悲故乡”。也许慈母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劳,风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诗一开头,就似笼着一层淡淡的哀愁。另外,就唐诗看,“游子”也可指离乡远游的举子。有唐以来,开科取士,游子不绝于途,辗转流徙,饥寒相侵,倍受艰辛,“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诗人以其亲身体验和感受,把游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浓缩和转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实况,赋予了诗的社会意义。

次联,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诗人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爱的含蕴,原来临行缝制的游子衣上,密密匝匝飞走的针线,竟是慈母的丝丝缕缕情思。“游子无寒衣”,“游子暮何之”,也许就是慈母系情的 “意恐迟迟归”的内涵。“短章蕴藉”(《白石道人诗说》),是诗意的生发,更是意境的升华。

尾联,从“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化出,但较之原诗句,比拟切当,对比强烈,形象更为鲜明;而且“游子不言苦,家书但云安”,要解脱和抛却的是悲苦和哀愁,知难而前,锐意进取,冀报恩于万一。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母爱”是人类纯真崇高的感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性主题。《诗经》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的诗句,简括而形象地唱出了人子的心声。冰心也在诗里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和真切情意。平和的语言,这也得益于民歌形式的运用。它俚语入诗,明白晓畅,着语不多,纯是白描,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气息,那真挚深沉的感情就从平淡的语言中得出。

这首诗对后世影响很深。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爱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篇12:《游子吟》古诗词诗意

《游子吟》古诗词诗意

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原文: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游子吟的诗意赏析

游子吟的教学反思

赏析游子吟的意思

游子吟的教学反思

《游子吟》诗意赏析

游子吟诗意赏析简短

《游子吟》古诗的意思

翠楼吟,翠楼吟姜夔,翠楼吟的意思,翠楼吟赏析

孟郊游子吟的故事

静夜思和游子吟的古诗

游子吟的诗意
《游子吟的诗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游子吟的诗意(通用12篇)】相关文章:

《石灰吟》教学反思2023-01-05

游子吟赏析2023-06-07

《游子吟》 赏析2023-05-04

游子吟原文诗文鉴赏2023-04-09

孟郊古诗《游子吟》原文及赏析2023-07-16

小学语文游子吟原文赏析2023-03-03

《游子吟》原文注解及赏析2022-09-25

游子吟古诗背景2023-05-03

唐诗游子吟解释2022-09-16

游子吟课件20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