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儿童的名篇散文

时间:2023-12-13 08:30:5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描写儿童的名篇散文(集锦10篇)由网友“恐龙龙”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儿童的名篇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描写儿童的名篇散文

篇1:描写儿童的名篇散文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确切地说是文章题目,说好多父母让自己的孩子参观别墅。我想当然的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希望孩子现在要好好努力,刻苦学习,将来过上富足的生活。这些家长们真可谓‘用心良苦’。

想让孩子过上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好生活,这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但是,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刺激孩子,我觉得有些不妥,甚至还有隐患。因为这么做,不一定能达到家长想要的效果,有的还可能适得其反。

我觉得教育孩子,最首要的,是教孩子怎样做人,做人的教育,是重中之重的教育。

良好德行的培养,不是一挥而就的,要在生活中慢慢引导,潜移默化,言传身教,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是引领他们一生的航标。这不能出现偏差。家长也应有这样的理念,不奢望孩子各方面都出类拔萃,那是不可能的,只学着做一个普通的好人即可,好人首先要有好的品质,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宽容大度,吃亏让人,诚实守信,一个人只有先学会如何做人,然后才能学着做事,做人成功,失败是暂时的,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暂时的,做人不成功,事业也不会成功,家庭更不会幸福,生活会走入死胡同。大成凭德,财富是德行的付产品,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有了美好的德性,无论是富足也好,贫穷也罢,他的日子都会过得安稳,踏实。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如果德性欠缺,朋友不近,亲人不亲,他真正地成了孤家寡人,不抑郁就是万幸,哪还有快乐的日子呢。

德性美好的人,胜不娇,败不馁,得势不会目中无人,失势不会一蹶不振,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会乐观对待,能在绝望中看到希望,阴影中看到阳光,面对困难,他也会往好的方面想,不退缩,不颓唐,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向上的人,本身就是阳光,这样的人,生活怎么会亏待他呢?他美好的品行,强大的内心,足以抵挡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这样的孩子,无论他境况如何,即使他是打工的农民,父母也会相信,他有一棵快乐的心,他是一个成功的人。

家长真的爱孩子,就得为孩子的长远生活考虑,他过的好不好,不是物质的多与少,而是有没有一个正确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社会的平和心态。善良,宽容,豁达大度,积极乐观,这是一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辈子也不会被人抢走。一个人快不快乐,幸不幸福,关键是个人感受,就象那面对半瓶水的两个人,一个人觉得,还不错,还有半瓶水;一个人觉得,好遗憾,才有半瓶水。如果孩子是那半瓶水的思维,那有多少财富才能填满那无穷无尽的欲壑呢?拥有这样的心态,他如何才能尝到幸福的滋味呢?凡事过犹不及,如果欲望过多过大,力所不及,那除了带来无尽的烦恼和极度的不平衡外,什么也得不到。人的能力有大小,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是能力与机遇的问题,和成功失败没什么关系,只有会不会做人,才是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社会已经够浮躁的了,欲望这浑水,早已把人心搅乱,价值观扭曲,孩子如果再把物质看得过重,被物质绑架,就会成了金钱的奴隶,他可能会为了获得金钱不择手段,甚至漠视法律,挺而走险,到那时,可是悔之已晚。财富没有止境,没有一个知足的心灵,物质再多也是贫穷,财富也要德性支撑,若德性不够,就如两条细细的双腿支撑一个粗壮的身躯,会不堪重负的。那些土豪们,花天酒地,声色犬马的所谓快乐生活,就如肥皂泡似的,在上面浮着,再多的财富,也无法填补他们内心的空虚,财富不能让他活的有尊严,反之,不恰当的使用财富,还会给他们带来祸患。

当然,追求美好生活,并没有错,但是,做父母的,我们不能给孩子这样的理念,我学习,我奋斗,就是为了将来多挣钱,钱是多多益善,这样导引,孩子长大了除了认得钱,还认得什么?人活着不能离开钱,对于年轻人,财富也是能力的体现,但年轻人更应该有一种使命感,应该让他们明白,奋斗不只为自己,为小家,更是为大家,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样的生活才有价值。

篇2:描写儿童的名篇散文

无论光阴之外,或光阴之里,我们都是时间的孩子。它牵着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带给我们欢欣喜悦,也带给我们逼仄疼痛。

1

打开衣柜,着实吃了一惊。不知什么时候,衣服基本都变成深色系了,以一片肃穆寡欲为主,即便带点颜色,也是偏向暗沉的浊色。

以前的我,从来不是那种简素派,衣服颜色要多明亮有多明亮。鲜艳的红,扎眼的黄,翠翠的绿,俏俏的粉,穿在身上,张扬极了。

可不知什么时候,慢慢恋上了素色。每次买衣服,似乎唯有灰色,黑色,藏蓝才入得了我的眼。或棉或麻的质地,朴素,低调,内敛中带着一份厚重的力量。

我喜欢这种感觉,像保存了好多年的酒,慢慢品,才品得出它醇香的味道。

这应该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吧。

口味也是一样。

以前最喜味道强烈的饮料,芬达,可乐,雪碧。咕咚咕咚喝下,一片酣畅淋漓,痛快不已。如今,最爱喝的都是很淡的东西,白开水,绿茶,花茶,白茶。随着一股淡淡的甜或苦入口,觉得日子就这么安安静静地走过去了,很美,很好。

淡中得味,这是岁月所赐。

2

有些女人带着热烘烘的肉的欲,腻歪的气息,粗鄙乏味;有些女人像A4纸,素白的规范,说不出哪好,又说不出哪不好;有些女人带着自命的清高劲,认为周围人都比她矮一截,大家都得围着她转,跟着她走。还有些女人除了钱一无所有,生活中只有花钱一件事 – 买衣服,做美容,用名牌,一掷千金,可是仍然空虚,寂寞,无聊。

我喜欢植物般的女子,岁月绵长中凝透出贞静的气息。爱花爱草,爱原汁原味的生活。姿态里不张不扬,眉眼间自行清明。

闺蜜敏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像朵朴素的小花,有着明确的生长姿势,不大众,不随波逐流,也不过于小众,不落落寡欢。

每次去北京,喜欢找她待会儿。饱满的贞静,不浮,不躁,不腻。娴静淡然地坐在那里,有着惊天动地的静气。

我喜欢看她说话,她一说话的认真模样,像婴孩,干净,纯真。她笑起来也好看,有一种朴素的明媚,她沉静时又如静影沉璧, 可是最打动我的还是每个刹那,一颦一笑,全是清静与自然。

她喜欢花草,看她家阳台里的那些花花草草,茂盛动人地生长在各类坛坛罐罐中,全是生命的喜悦。她也自己扦插或移植,看着它们活下来,一天天长出嫩芽,心中满满的成就感。

她喜欢画画,喜欢收集小物件,喜欢日常的琐琐碎碎,动人地温暖着活着。

是日,她旅行回来,邮寄给我一个在旅行中选的小本子。精巧的做工,超棒的纸质,只看一样,就深深的喜欢上了。我告诉她,我最喜欢里面书签里的那个古铜色的小坠子。她大呼,这也是她的最爱。

是的,同类,连嗅觉都一样,爱花草,爱生活。

生活很美,我们不能丢了它。

3

喜欢慢慢地过日子, 把日子过成诗。仿佛与世隔绝,但分明又感觉到内在的力量,饱满,生动,丰盈。

清丽的晨光透过窗户,斜斜地照进来。热了牛奶,煮了鸡蛋,与家人一起慢慢地吃着聊着,心里充满了喜悦。

和了玉米面,放点糖,加点葡萄干,在锅里烙着,旁边的宝贝坐在灶台上,和我一起聊着,欢快着,看着玉米饼慢慢烙上了一层诱人的金黄,这是我的柴米油盐。

经常一边洗碗,一边听歌,以前喜欢听古典音乐,轻缓的流行歌曲,现在也喜欢听崔健的摇滚,荒凉,沧桑,有时候听一首歌会想起一段光阴来。

越来越少聊天,有时宁愿沉默,或选择阅读。阅读也变得挑剔,一本书,入手,翻阅两页便知气息。朋友也一样,杂杂碎碎,闲谈是非的聊天内容甚觉乏味,空洞。

可是却要命地喜欢跟走进心的朋友拉家常。不多,三五知己。他们都是些与自己一起走过青葱岁月,走过悠悠时光的红颜,蓝颜。

我们看着对方从青涩到厚重。

如我了解他们一样,他们知道我的好,我的不好,我的坚强,我的软弱,我的快乐,我的落寞。

我们喜欢看着对方认认真真过生活的样子。我们开始懂得放弃一些东西,删繁就简去伪存真,那些不必要的人,东西会毫不犹豫地从精神硬盘中清除。

我们相互温暖着,深情地活着,一步一步地走在时光里。

我们一起把自己活成一种属于自己的方式。

4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波澜不惊,小桥流水。

喜欢睁开眼看到身边有老公和孩子,睡眼惺忪中享受他们甜蜜一吻。喜欢在晨光中开始自己琐碎的一天,上班时把每一件该做的.事情做好,回到家和家人一起在欢乐中柴米油盐。

喜欢在闲散的时候,读着欢喜的书,写着散淡的字。

喜欢在岁月绵长中历练自己的刚柔并济,凝练沉着。吃得了苦,担得了雨,也享得了彩虹,始终保持对自然的厚朴之心,从不炫耀自己所有,也不羡慕别人所拥,踏实过好每一天,到老都有赤子之心。

喜欢把光阴与岁月的耐心加进去,把挫折与伤痛加进去,去掉浮躁,保持天真,保持独立的思想,人格,情怀,不攀附,不矫情,不做作,依靠自己的精神强度,不依赖那些空洞无物的外在来装修内心,保持自己的精神图腾。

喜欢生活中的世事打磨,时光里的千锤百炼,喜欢一步一步走在光阴里,一针一线过自己的日子。

5

撮上一点绿茶,放进白瓷杯中,随心随性,守着自己的拙朴淡然,闻着它的余香袅袅,品尝着世间一点点的好,一段段的光阴。

洗净铅华,见了真味,更知人生的茶杯里乾坤最大。

篇3:描写儿童的名篇散文

在本杂志上看到的这句话,孩子般的信念最有力。

有关爱情,有太多的话想说,却总又说不出口,一个人慢慢回味,轻轻地翻阅着那些往事,那些曾经在心里过往的美好。爱情给我带来了些什么,然后又带走了些什么呢。

记得男朋友曾经问过我说,你会一直都爱我吗?永远都会象现在这样对我好吗?

我坚定的说,会,我会的。我们要好好的!

他说,要挣很多钱买很多好吃的给我,给我所有我想要的。

我说,只要你肯努力,有没有钱不重要。

可是有关这些,却再也提不起来。或许我们不应再以承诺去衡量,或许我们错的不能回头。回忆,放在心里某个的地方,小心隐藏,怕不小心被自己发现伤害到。

离开家很难,回家更难。一个人生活惯了,突然说到家,却怎么都找不到那种感觉了。家里人也是,一家人已经习惯没有我存在。

早晨起床,看着镜子前那张渐渐成熟的面孔,总会感觉有些可笑,忍不住在镜子上做出各种鬼脸,然后越看越觉得可怕,是不是这样就已经开始变老了…

自言自语,逗自己开心,让自己放松,完成着一天快乐的开始,还有那熟悉的音乐和一直不变的心情。

时间长了,才开始发觉,我在过着曾经的生活,越来越象了…

离开后,开始向往漂泊流浪的生活,独来独往,习惯了闲来听听歌,晒晒太阳,习惯了在安静的早上喝苦涩的咖啡,对着电脑发呆,或者是在过滤,想象着我会在某个城市独自打拼,想象着在有老朋友的地反安静的聊天吃饭。想要有部车子,那种我说过最喜欢的那种款式,JEEP。房子不大,但有大大的落地窗,还有曾经喜欢的窗帘,台灯,睡衣和拖鞋,生活不会太节俭,但绝对要抵制浪费。

不太会生活,但总觉得一直是在享受,一个称的上是懒散,偶尔会想想浪漫的人。

我,变成了一个不太被人理解而又时常会矛盾的怪人。

是的,我依然想努力的去爱,亲爱的爸爸,妈妈,弟弟,还有陪在我身边安慰我的至亲的朋友们。还有,我还在等某个人回来说爱我。

篇4:儿童散文名篇

儿童散文名篇精选

鲁迅先生记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油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我第一次看到这植物的时候,我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中既不生火炉,也不冻死?”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快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这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

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还看到了那花的底边是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花老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又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花瓶是换了,用了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着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总是要记在心上的。

红烛

为了装点这凄清的除夕,友人从市集上买来一对红烛。

划一根火柴,便点燃了,它的光亮立刻就劈开了黑暗,还抓破了沉在角落上阴暗的网。

在跳跃的火焰中,我们互望着那照映得红红的脸,只是由于这光亮呵,心也感到温暖了。

可是户外赤裸着的大野,忍受着近日来的寒冷,忍受那无情的冻雨,也忍受那在地上滚着的风,还忍受着黑夜的重压,……它沉默着,没有一点音响,像那个神话中受难的巨人。

红烛仍在燃着,它的光愈来愈大了,它独自忍着那煎熬的苦痛,使自身遇到灭亡的劫数,却把光亮照着人间。我们用幸福的眼互望着,虽然我们不像孩子那样在光亮中自由地跳跃,可是我们的心是那么欢愉。它使我们忘记了寒冷,也忘记了风雨,还忘记了黑夜;它只把我们领到和平的境界中,想着孩子的时代,那天真无邪的日子,用朴质的心来爱别人,也用那纯真的心来憎恨。用孩子的心想来织造理想的世界,为什么有虎狼一般的爪牙呢?为什么有那一双血红的眼睛呢?为什么有鲜血和死亡呢?大人们难道不能相爱着活下去么?

可是突然,不知道是哪里的一阵风,吹熄了那一对燃着的红烛。被这不幸的意外所袭击,记忆中的孩子的梦消失了,我和朋友都噤然无声,只是紧紧地握着手。黑暗又填满了这间屋子,那风还不断地吹进来,斜吹的寒雨仿佛也有一点两点落在我的脸上和手上。凄惶的心情盖住我,我还是凝视着那余烬的微光,终于它也无声地沉在黑暗中了。

萤火虫

满天的繁星在树梢头辉耀着;黑暗中,四周都是黑魆魆的树影;只有东面的一池水,在微风中把天上的星,皱作一缕缕的银波,反映出一些光辉来。池边几丛芦苇和一片稻田,也是黑魆魆的;但芦苇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却隐约可以辨认。这芦苇底下和田边的草丛,是萤火虫的发祥地。它们一个个从草丛中起来,是忽明忽暗的一点点的白光;好似天上的繁星,一个个在那里移动。最有趣的是这些白光虽然乱窜,但也有一些追逐的形迹:有时一个飞在前面,亮了起来,另一个就会向它一直赶去,但前面一个忽然隐没了,或者飞到水面上,与水中的星光混杂了;

或者飞入芦苇或稻田里,给那枝叶遮住;于是追逐者失了目标,就迟疑地转换方向飞去。有时反给别个萤火虫作为追逐的目标了。而且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对,所以水面上,稻田上,一明一暗,一上一下的闪闪的白光与天上的星光同样的繁多;尤其是在水面的,映着皱起的银波,那情景是很感兴趣的。

这是幼年时暑假期中在乡间纳凉时所见的情景。当时与弟妹等一边听着在烈日中辛苦了一日才得这片刻安闲休息的邻舍们的谈笑,一边向萤火虫唱着质朴的儿歌:

萤火虫,

夜夜红;

飞到天上捉蚜虫,

飞到地上捉绿葱。

在这样的歌声中,偶然有几个飞到身边,赶忙用芭蕉扇去拍,有时竟会把它拍在地上,有时它突然一暗,就飞到扇子所能拍到的范围以外去了,这时就是追了上去,也往往是不能再拍着的。被拍在地上的,它把光隐了,也着实难以寻觅;或又悄悄地飞起,才再现它的光芒,也往往给它逃去。被捉住的最初是用它来赌胜负,就是放在地上,用脚一拖,在地上画起一条发光的线,比较哪个人画得长,就作为胜利。不消说,这是一种残酷的行为,真所谓“以生命为儿戏”的了。后来那些幸运的个体不会这样被牺牲,它们被闭入日间预备好的鸭蛋壳里,让它们一闪一闪,作为小灯笼。就睡时就携到枕边,颇有爱玩不忍释手的样子。但大人们以为萤火虫假如有机会钻入人的耳内,就会进去吃脑子,所以又往往被禁止携入房间里的。

萤火虫是怎样发生的,乡间没有谈起;但古书上却说它是野草所化成的。去年那号称中国第一家的老牌杂志,竟发表过罗广庭博士的生物化生说,所以腐草化萤,大概是可靠的。但罗博士经广东方面几位大学教授要求严密实验以后,一直到现在还未曾有过下文,至少那家老牌杂志,没有再把他的实验发表过,大抵罗博士已被他们戳穿西洋镜了;那么腐草化蛮的传说也就有重行估定价值的必要。

原来萤有许多种数,全世界所产能够发光的萤有二千种,形态相像。

而不能发光的也有二千种。我们这里最常见的一种是身体黄色,而翅膀的尖端有些黑色的。它们也有雌雄,结婚以后,雄的以为责任已尽,随即死去;雌萤在水边的杂草根际产生微细的球形黄白色卵三四百粒,也随即死去。这卵也能发一些微光,经过二十七八天,就孵化为幼虫,幼虫的身体有十三个环节,长纺锤形,略扁平;头和尾是黑色的,体节的两旁也有黑点。尾端有一个能够吸附他物的附属器,可代足用。尾端稍前方的身体两侧还有一个特殊的发光器官,也能放青色的光。日中隐伏在泥土下,夜间出来觅食。它能吃一种做人类肺蛭中间宿主的螺类,所以有相当的益处。下一年的.春天,长大成熟,在地下掘一个小洞,蜕了皮化蛹。蛹淡黄色,夜间也能发光。到夏天就化作能够飞行的成虫,看了这一个简单的生活史,腐草为萤的传说,可以不攻自破了。

最令人感兴趣的萤火,是从哪里来的呢?在科学上的研究,以前有人以为是某处发光性细菌与萤火虫共栖的缘故,但近来经过详细的研究,确定并没有细菌的形迹可寻,还是说它是一种化学作用来的妥当。这种发光器的构造,随萤的种类和发育的时代而不同。幼虫和蛹大抵相似;

在成虫普通位于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层淡黄色透明质硬的薄膜,下面排列着多数整齐的细胞,形成扁平的光盘,细胞里有多数黄色细粒,叫做“萤光体”(Luciferase),遇着氧气就起化学作用而发光。这些细胞的周围又满布毛细管,毛细管连接气管能送入空气,使萤光体可以接触氧气。又分布着许多神经,能随意调节空气的输送,所以现出忽明忽暗的样子。与发光细胞相对应的还有一层含有多数蚁酸盐或尿酸盐的小结晶的细胞,呈乳白色,好似一面镜子,能够把光反射到外方。

萤光不含赤外线(热线)和紫外线(化学线),所以只有光而没有热,是一种理想的照明用的光。但现在的人类还不能明白这些萤光体的内容;既不能直接利用它,也不能仿照它的化学成分来制出一种人造的萤光。人类所能利用的,在历史上有晋代的车胤,把它盛在袋里,以代烛火读书。在外国,墨西哥地方出产一种巨大的萤火虫,胸部有两个大发光器,放绿色的光;腹部下面也有一个发光器,放橙黄色的光;两色相映,极为美丽,妇人把它簪在发间,作为夜舞时的装饰品。还有,就是作为玩耍而已。至于在萤火虫的自身,借此可以引诱异性,又可以威吓敌害,对于它的生活上是很有意义的。

在电灯、煤气灯和霓虹灯交互辉煌的上海,是没有机会遇到萤火虫的。故乡的萤火虫更是一年,二年,几乎十年没有见过了。最近家中来信说: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萎了。那么往时所见的一池水,当然已经干涸,一片稻田,看去一定像一片焦土,那黑魆魆的树影,也必定很稀疏了。我那辛苦工作的邻舍们已经无工可作,他们可以做长期的休息了,但是在纳凉的时候,在他们的谈话中,未知还能闻到多少笑声。

因了萤火虫我记着了遭遇旱灾的故乡了。祝福我辛苦的邻人们,应该有一条生路可走。

篇5:描写夏天的散文名篇

离山海关东行,冒着霏霏细雨,到了望夫石村,小丘岭下。岭上头,那处红墙灰瓦的小小院落,该是孟姜女庙了。

倚着庙台,一径长长的石阶,直迎到游人脚下。这就是有名的“一百零八磴”了。拾级而上,默计着磴数……哦,古迹无欺,一磴也不差。

庙门,我是被人流拥入的。顾不上想想这低而窄的门楣哪儿来的这魅力,已经趔趄到门内右侧那座钟亭檐下了。

从庙门左行,才见正殿。门口一副楹联。上联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是:“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游人们几乎都要在这儿停步,立在雨丝中,或默诵,或朗读,细细品味着。这对联,俨然成了入门“考卷”。噢,那几位一时还没念顺当的,竟不肯敷衍过去呢。猛地,一个小伙子捶了伙伴一拳,说了声“听我的”,就朗诵起来。读罢,人们无不点头;随即跟着他,一同入内了。原来,那小伙子把上联第一、第四、第六个“朝”字,读作“朝拜”的“朝”,其余四个,都读作“朝夕”的“朝”;下联呢,第一、四、六个“长”,读作“生长”的“长”,其余都读作“长短”的“长”——竟一下子揭示了这对联根据倚山临海的地势和潮起去升的景象而构思的奇妙。怪不得旁边一位老者微笑颔首呢……

这老人,我的同游者,是位著名的研究民间文学的教授。前不久,读了他为孟姜女平反“冤案”的文章,昨晚又听他把这传说叙述了一番。从范杞良因逃避秦王大筑长城的苦役而与孟姜女逢,到杞良被捕赴役,孟姜女万里寻夫,直到她哭到长城,滴血认骨,捧土葬夫……讲得娓娓动听。教授认为,千百年了,这传说深合民意,广布民间,正在于它的反封建苛政的鲜明倾向。至于那些现代的御用文人对这传说的攻剿么,教授只择其要,略加驳斥。唔,听了这论述,再来访古,兴味浓多了。

进殿仰望,那双眉微蹙,遥望关山的民妇,就是在人们心中活了千百年的孟姜女了。这是一尊彩朔。造型还谨称,绘饰也鲜明;可那仪态神情却难如人意。不过,浩动这余,也聊胜于无了。倒是殿内幸存下来的金字匾联,还有些意味。上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下联:“姜女未亡也,千古片石铭贞”。匾文是“万古流芳”。相传,是文天祥的手笔。文公是否到过这儿,我没考究过。即便是托名的吧,敢把那位曾君临一切的始皇帝,同这个草芥之微的弱女子相提并论,而且一个是反问了一句“安在哉”,一个是赞叹了一声“未亡也”,已很有些胆识了。

出殿门,见教授又在望着那副“海水”、“浮云”的对联,若有所思。也许已不是玩味那文辞的奇巧,而是追怀殿内那传说中的民女、民心中的圣者,与海山同在、云水相依的魂魄了吧……

转过殿角,见巨石卧于中庭。上刻“望夫石”三个字。这许是“片石铭贞”的出外,也是村名的由来了。石上凹着一串寸多深的坑坑。传说是孟姜女遥望杞良墓留下的脚印。唉,印迹竟这么深,莫不是怀抱的怨恨太沉重了?……石面还刻着首诗,乾隆题的。其中有“千古无心夸节义,一身有范为纲常”的话。这是想把反封建的抗争,引向“节义”一类“纲常”上去了。不过,如与那位“现代女皇”的“御前学士”们彻底否定孟姜女的手法相比么,这个“风流皇帝”倒还有几分我所用的深谋和雅量哩……

“望夫石”北,立一小亭,匾曰“振衣”。亭下,一位本地口音的老汉,指着匾,慢悠悠地说:“孟姜女望夫之后,到这儿掸了掸衣裙,挽了挽发髻,就下南坡,投海了。登时一声霹雷,海底拱出三块礁石。中间立着她的‘坟’,左右摆着她的‘伞’、‘包袱’,从这儿往南,几里路,遇上落潮,就见着那三块礁石了……”

可惜,透过茫茫烟雨,对那海天之际的石影、涛声,我只能心向往之了……

出庙门,下“一百零八磴”,雨还没住,游人倒更挤了,北调南腔、碧瞳金发,直忙得这座小庙应接不暇。真的,感召着人们聚到这儿来的,究竟是什么力量呢?

逛了半日,渴了,进茶棚,要了杯茶,坐下来慢慢喝着……

忽听那位茶大嫂,边给客人斟茶,边叙说着:“孟姜女到了俺村,泪哭干了,落地尽是血。不信,你看那土,直到如今,一经雨水,就……”

可不,那雨中土色,竟象丹砂似的。

是啊,人生的长途上,哪个善良的人没抛酒洒过泪或血;人类的历程中,哪个民族没有自己的血泪史——而这庙中的圣女,该是一切被压迫者抗争意志的化身;她的传说,则是一切苦难的泪与血的结晶了吧……

归途中,教授透过车窗,凝望远处那空蒙中的、曾在百姓心头“筑怨”的万里长城,深思着;我呢,却不禁频频回首——啊,那古庙,在雨幕中渐渐隐去了。可那低窄的门楣之内,圣女的悲苦而又坚毅的神情,竟在我的心目中,越来越真切了……

篇6:描写夏天的散文名篇

百年光阴,对于任何一个生命个体来说,都是无比漫长直至悠远无垠的。

唯独对于一座城池而言,百年不过是一个时间的符号。譬如像北京、南京这一类古都,苏州、杭州这一类古城,百年光阴匆匆流逝,留在它们身上的痕迹,无非是斑驳的城墙上又剥蚀了几块旧砖而已。

香港却是一个例外。

百年光阴是香港孤悬海外的时间切割;百年光阴使香港成为今日之香港;“殖民统治”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政治教科书上的术语,对于香港这座城市而言却是深入肌理、痛彻肺腑的同义词。

走在香港的大街上,下意识地,我想起不久前读到的《庚子西狩丛谈》,这是曾国藩的孙女婿、怀来知县吴永口述的一本奇书,内中详尽记载了19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偕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西安时一路上见闻实录。吴永当时伴驾西行,把废子事变的狼狈—一展示。正是值此之后,本来虚弱的清政府元气大伤,割地赔款,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书中叹道:“庚子一约,实吾国无期徒刑之宣告判决书,执吾手而强之署押者也。”

其实早在庚子事变两年前,香港就已被强行租借,两年后的八国联军占北京,只不过是给将近熄灭的柴上又没了一瓢水而已。大清国何尝不想保持尊严,抵御外侮,只是国力不济,“落后就要挨打”的定势,任谁也逃不脱,香港在现身说法。

香港如今是日益地繁荣了,内地人走在香港,能感受到香港人那种匆匆忙忙的奔波,香港人潜在的优越感及香港人对于九七回归的复杂心态。我团赴台湾访问,在香港只做短暂逗留,印象深的是元旦那夜晚,当十二时的钟声刚落,耳畔陡然响起巨大的汽车喇叭声,大街上所有的汽车都鸣笛辞旧迎新,停驶五分钟。

没有鞭炮声,但那么多的汽车同时揿动喇叭,以这种别具特色的方式迎接新年的来临,既现代又古典,既欢乐又无奈——那宏阔的现代工业文明的汽车喇叭声,是香港人的生活方式最典型的体现。

那一夜,所住旅馆的男主人到朋友家赌钱大输特输,打来电话,叫女主人携款去助阵,于是我见到女主人在弥勒佛前低首默祷,然后匆匆而去,表情无比凝重。

第二天一打听,男主人依然赌运不佳,输掉13万元。

这又是香港人的一种特定生活方式。与赌马、彩票一样,盼望好运气从天而降,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回报。其实真正的赢家从来不是市井小民、平头百姓,尽管“每周制造一个百万富翁”的彩票梦幻是如此地深入人心。

不敢想象香港人一旦不去赌马与买彩票后会怎样娱乐?不敢想。

但是香港回归日的情景我却可以想象得出:整个世界都会注视着米字旗的降落,仰望着五星红旗的上升!百年屈辱、百年抗争、百年的艰辛与无奈,百年的烈士血与杜鹃红,全凝结在那面从容上升的五星红旗上,一个声音,我们熟悉的声音会响彻在我们的耳际——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世界很大,也很复杂,有人嘬牙花子不高兴,怎么办?只好随他去了。能看到香港回归的中国人,都是幸运儿!缘分。

篇7:描写夏天的散文名篇

青青的草,十分寂寞的样子,却忽然,纵纵横横,抛出了千万只梭,忙忙碌碌地织。刹那间,荡荡的平川,起伏的'丘陵,冰凉的雪水河,身前身后,四面八方,都在忙乱地织着。连他也被织了进去。凝固了无边无际的绿的冷涩,凝固了亘古不变的一片洪荒。

不是说有点点帐篷,片片牛羊吗?悠闲的鹿群,散漫的野驴,哪怕是一群狼。哪里去了呢?他在心里喊了一声。

天是空寂的,许久许久才有了一只鹰,却小到了一个粒儿。地也是空寂的,许久许久才有了一个人,也小到了一个粒儿。确实,只有一个。鹰和人就像一颗沙,在无边无际的茫茫间浮游。这个人就是他自己。

忽然,感到了一种压力,一种威胁,一种地老天荒的恐惧。他奔跑起来,却又倏地一转身,就像小时候,走在乡间的夜路上,仿佛是要甩掉心灵上的一个暗影的跟随。但他没有停下来。他把手卷成喇叭状,对着这天,对着这地,他想喊醒这空寂,但连喊声也被空寂不动声色地吞噬了。有点慌乱起来。

啊,草原?

女伴就在一旁看,吃吃地笑,笑他初涉古战场的惊恐和迷茫。

是的,是听了她的新作《古战场凭吊》,才请她带到这里来的。她的二胡演秦,使他如醉如痴。

他便急急地去看山,就真的看到了山,乱纷纷的,山头上立着诡秘的云。又去看水,也就真的看到了水,冷森森的,一道寒气,从山中的雾里流出来,地也便渐渐地起起伏伏有了变化,作一个真真假假的迷魂阵。“河水萦带,群山纠纷。”真的?

其实,他早就起了疑心,脚下的路就是唐蕃故道,前面的山就是日月山,翻过那山,就是青海湖了。“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说不定,薛仁贵征西的十万大军,就是在这里全军覆没了。

惊风飘白日。

他开始寻找一千年前那轮曛日,找到的却是彤红澄亮的一个大圆,在极远的天边云层上静静地停住了,是几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和壮丽。可是,那轮曛日呢?

女伴说,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折江河,势崩雷电。”而唐军是注定要失败的了,长途跋涉,主帅不和,后续不继,马匹不足,怎么能不失败呢?

他非常喜欢听这样的故事。听得很认真。“鼓衰兮力尽,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听起来,有一种历史的酸涩和悲凉。

而草并不深,他却在草丛中踱着,很认真的样子,就看见一丝花。这花很奇特,很小,红、白、紫三种颜色杂生着,由一根细茎擎出来,密密地挤在一起,簇成了一个漫漫的圆。这花竟也和草一样,从脚下生开去,繁星点点的弥漫了草原。

“什么花?”他问。

“不是花。”女伴说。

“那是什么?”他把眼睛咪起来。

“战场白骨缠草根。这是白骨的英魂。”女伴笑。

他心里有点动,就把身子俯下去,要挖起一丛花,带走一个历史的英灵,去慰藉家乡的那片古老的土地。因为他想起了两句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他这个人有点怪。

“怎么可能呢?”女伴一直在调侃他:“哪一丛是唐将,哪一丛是土蕃的兵呢?”

“但是,究竟是什么花呢?”

“馒头花,草原上的馒头花,记住了吗?”

“不,也许是日和月,千轮万轮的日和月呢。”他大声地争辩着。

篇8:描写春天的散文名篇

描写春天的散文名篇

春之怀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汗,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北平的春天

周作人

北平的春天似乎已经开始了,虽然我还不大觉得。立春已过了十天,现在是六九六十三的起头了,布袖摊在两肩,穷人该有欣欣向荣之意。光绪甲辰即一九0四年小除那时我在江南水师学堂曾作一诗云:

“一年倏就除,风物何凄紧。百岁良悠悠,向日催人尽。既不为大椿,便应如朝菌。一死息群生,何处问灵蠢。”但是第二天除夕我又做了这样一首云:

“东风三月烟花好,凉意千山云树幽,冬最无情今归去,明朝又得及春游,”这诗是一样的不成东西,不过可以表示我总是很爱春天的。春天有什么好呢,要讲他的力量及其道德的意义,最好去查盲诗人爱罗先河的抒情诗的演说,那篇世界语原稿是由我笔录,译本也是我写的,所以约略都还记得,但是这里誊录自然也更可不必了。春天的是官能的美,是要去直接领略的,关门歌颂一无是处,所以这里抽象的话暂且割爱。

且说我自己的关于春的经验,都是与游有相关的。古人虽说以鸟鸣春,但我觉得还是在别方面更感到春的印象,即是水与花木。迂阔的说一句,或者这正是活物的根本的缘故罢。小时候,在春天总有些出游的机会,扫墓与香市是主要的两件事,而通行只有水路,所在又多是山上野外,那么这水与花木自然就不会缺少的。

香市是公众的行事,禹庙南镇香炉峰为其代表。扫墓是私家的,会稽的乌石头调马场等地方至今在我的记忆中还是一种代表的春景。庚子年三月十六日的日记云:

“晨坐船出东郭门,挽纤行十里,至绕门山,今称东湖,为陶心云先生所创修,堤计长二百丈,皆植千叶桃垂柳及女贞子各树,游人颇多。又三十里至富盛埠,乘兜桥过市行三里许,越岭,约千余级。山中映山红牛郎花甚多,又有蕉藤数株,着花蔚蓝色,状如豆花,结实即刀豆也,可入药。路皆竹林,竹吻之出土者粗于碗口而长仅二三寸,颇为可观。忽闻有声如鸡鸣,阁阁然,山谷皆响,问之轿夫,云系雉鸡叫也。又二里许过一溪,阔数丈,水没及肝,界者乱流而渡,水中圆石颗颗,大如鹅卵,整洁可喜。行一二里至墓所,松柏夹道,颇称闳壮。方祭时,小雨籁籁落衣袂间,幸即晴雾。下山午餐,下午开船。将进城门,忽天色如墨,雷电并作,大雨倾注,至家不息。”

旧事重提,本来没有多大意思,这里只是举个例子,说明我春游的观念而已。我们本是水乡的居民,平常对于水不觉得怎么新奇,要去临流赏玩一番,可是生平与水太相习了,自有一种情分,仿佛觉得生活的美与悦乐之背景里都有水在,由水而生的草木次之,禽虫又次之。我非不喜禽虫,但它总离不了草木,不但是吃食,也实是必要的寄托,盖即使以鸟鸣春,这鸣也得在枝头或草原上才好,若是雕笼金锁,无论怎样的鸣得起劲,总使人听了索然兴尽也。

话休烦絮。到底北京的春天怎么样了呢,老实说,我住在北京和北平已将二十年,不可谓不久矣,对于春游却并无什么经验。妙峰山虽热闹,尚无暇瞻仰,清明郊游只有野哭可听耳。北平缺少水气,使春光减了成色,而气候变化稍剧,春天似不曾独立存在,如不算他是夏的头,亦不妨称为冬的尾,总之风和日暖让我们着了单抬可以随意倘佯的时候是极少,刚觉得不冷就要热了起来了。不过这春的季候自然还是有的。第一,冬之后明明是春,且不说节气上的立春也已过了。第二,生物的发生当然是春的证据,牛山和尚诗云,春叫猫儿猫叫春,是也。人在春天却只是懒散,雅人称曰春困,这似乎是别一种表示。所以北平到底还是有他的春天,不过太慌张一点了,又欠腴润一点,叫人有时来不及尝他的味儿,有时尝了觉得稍枯燥了,虽然名字还叫作春天,但是实在就把他当作冬的尾,要不然便是夏的头,反正这两者在表面上虽差得远,实际上对于不大承认他是春天原是一样的。我倒还是爱北平的冬天。春天总是故乡的有意思,虽然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现在怎么样我不知道。至于冬天,就是三四十年前的故乡的冬天我也不喜欢:那些手脚生冻瘃,半夜里醒过来像是悬空挂着似的上下四旁都是冷气的感觉,很不好受,在北平的纸糊过的屋子里就不会有的。在屋里不苦寒,冬天便有一种好处,可以让人家作事:手不僵冻,不必炙砚呵笔,于我们写文章的人大有利益。北平虽几乎没有春天,我并无什么不满意,盖吾以冬读代春游之乐久矣。

甘五年二月十四日。

摘自: 1936年2月作,选自《风雨谈》

大明湖之春

老舍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象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 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粱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 “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作不到。不过,即使作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 ,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们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的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着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蓇葖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画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

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人。19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二十年代至抗战前,历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员、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教授,并从事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武汉,参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筹备工作,并任总务部主任。抗占胜利后,到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1949年应召回国。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老舍著作丰富。主要作品有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话剧《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女店员》、《全家福》、《西望长安》;京剧《十五贯》;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等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老舍的作品语言通俗、幽默,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篇9:描写儿童散文

天凉了,惬意的乡村生活结束了,三个小时的车程,便回到了省城的家。

回来一周了,一岁八个月大的孩子一直兴奋不已,每天早晨一睁开眼都说:“扭扭车,大红马”。自我收拾行装开始,就和她说:“回到咱们家呢,你就可以每天骑扭扭车,大红马啦!”她是带着期待回来的。同时,回来以后,家里的色彩缤纷的图画书、可以拼拼擦擦的积木、表情各异的毛绒玩具也确实让她喜出望外,再加上隔三差五去趟超市,去个商场,更让她眼花缭乱,看得回不过神儿来!

孩子嘛,高高兴兴地就好!只不过,我心里却有些酸酸地想:她还没发现刚刚丢失了的半壁江山多么的可惜!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她是待在院儿里的,小脸晒得红扑扑的,还常常沾有泥巴。手里老提个小桶或拿把小锹,口里念念有词“挖挖土,挖挖土”!要不然,就是跑到菜园子里捉毛虫,或把豆荚叶子揪下来贴满身!再不然,还会在下过雨后,一片叶子挨一片叶子地拍打上面的水珠珠。有时院子里玩不够,还拉着我的手要求坐车车出去走走。出去看看牛,看看羊,买鸡蛋的时候还可以看看鸡。每天晚间都和姥爷对答:

“牛怎么叫?”

“哞!”

“羊怎么叫?”

“咩!”

“鸡怎么叫?”

“咕咕。”

“驴怎么叫?”

......

带着她出去走走,既是她的享受,也是我的享受!每天早晨我们必去摘几朵牵牛牛花,拔几根毛莜莜草插在推车上。遇见扛着锄头的农人,闻着路上牛羊粪便的味道,都勾起我无限的童年遐思!每天晚间我们必去村西的地畔上,看那夕阳西下的永恒风景画,看到归圈的牛羊,看到小羊偎着母羊,母牛添着小牛,孩子就会抱住我的脖子!

有时我带着她一条巷子一条巷子的走,村子里现在多是青砖瓦房,高墙铁门,在这中间偶然看到一扇旧的木门甚或“柴扉”,看到一堵长草的土墙,便可令我驻足缅怀一番了!

该缅怀的确实太多了!当年上学毕业工作结婚一路匆匆的,忙着适应外面的生活。大马路高楼房的喧嚣排场,商场超市的琳琅满目,还有居所内吃喝拉撒和冬日取暖的便利,都曾让我浅薄地以为自己已比原来,比父母生活得更好!那时的我,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无知懵懂,意识不到自己丢失掉的半壁江山的珍贵。而今回首才发现:日出日落、清风明月、星汉灿烂——这些最美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于我变成了最奢侈的!甚至梁间的燕子、檐下的蜘蛛都让我倍感亲切,不忍惜别!

回来的路上,天近傍晚,正看到红日西斜,月亮也同时高悬。孩子已习惯关注自然景物,想和妈妈像往常一样对答:

“太阳!”

“落山!”

“月亮!”

“出来啦!”

“星星!“

——我语塞了,我怎么告诉她:“孩子,星星出不来了!城市的夜空是没有星星的!”

篇10:描写儿童散文

我想问问,孩子,是什么让你成了所谓的问题少年?孩子,是什么使你成了别人可怕的梦魇?孩子,我想问问,是什么让你亵渎了那曾经美好的誓言?

诚然,爸妈为了给你创造一个更好的家庭生活环境,背井离乡,劳苦终日。冷落了很多亲情,寂寞了许多关怀,让你缺少了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是孩子,难道仅仅是因为爱的缺失酿成了你今天的悲剧?

话说这充满戏剧性的社会,有太多的变脸。你没有太多生活经验,没有足够应付社会的人生阅历,涉世不深却强装顽世不恭,难免无力抵挡种种不良诱惑,难免潜移默化地染上不良陋习。可是孩子,难道仅仅是因为社会的复杂多变改变了你的价值追求?

再说那三尺讲台,那一方黑土,曾流下过老师滴滴汗水,也曾被老师并不修长的手指耕耘,教室的每个角落,也总是缭绕着老师并不婉转的谆谆话语。办公室里,也经常荡飘着老师的苦口婆心,作业本上写得最多的是鞭策与激励。可是孩子,难道你还怪老师的不作为?对老师就没有一点好意?

孩子,我想问问,你是不是应该反省?自习课上忙于化妆打扮,瘟神附体般的倒伏桌前,还时不时地窃窃私语。是你的目中无人?还是老师的故意责难?走廊上的嬉戏打闹,你追我赶,躲在不见天日的角落群斗群殴,如此这般的英雄少年,却离不归路愈来愈远。教室里纸条你来我往,四处飞扬如同水花四溅,写尽卿卿我我和难以启齿的情缘。你都还是乳臭未干的孩子,谁来为你的爱情买单?

我想问问,孩子,是不是社会这多色的染缸炫耀了你的眼?让你的生活如此猥琐糜烂,心不在焉,如果是这样,孩子,必要时请闭一闭眼,隔了浮华,回到现实中来。

我想问问,孩子,是不是物欲横流滋生的奢侈主义,腐朽了你的灵魂,动摇了你的信念?让你万念俱焚,心灰意冷。如果是这样,孩子,那就现实一点,矜持一点。

我想问问,孩子,是不是学业的艰深让你蹉跎了岁月,迷失了目标,丢弃了信念?如果是这样,孩子,没关系!咱们脚踏实地从头再来。

我想问问,孩子,是不是从众的盲目,青春的叛逆,让你误坠入深渊?如果是这样,孩子,没关系,咱们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孩子,你曾有过快乐而美好的童年,拥有过雷鸣般的掌声,还有那美丽的花环,也曾憧憬过美好的未来。如今你一定是被什么蒙蔽了双眼,就像风筝断了线愈飘愈远。

孩子,记住席慕容先生的这段话吧: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右岸是铭记。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孩子,你的人生才刚起步,把那些所有不光彩的曾经忘掉吧!牢牢记住沿途美丽的风景/像凤凰一样来一场涅盘重生的洗礼。

孩子,要立地成佛,就得回头是岸!再听听刘欢的那首<从头再来>,相信自己定会破茧成蝶。

浪子回头金不换啦,孩子!

江南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高中生的明清文学常识

七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高考语文有哪些提分技巧 如何做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

春季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经典七夕祝福语摘录9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描写儿童的名篇散文
《描写儿童的名篇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描写儿童的名篇散文(集锦10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方案2023-08-30

《荆轲刺秦王》中学语文说课稿2022-09-25

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计划2023-09-30

常用元宵节祝福语92023-06-19

七年级语文教师学期教学计划2022-06-30

2022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3-10-18

七年级下册语文计划2022-09-18

文言文名篇·愚公移山全文及翻译2024-01-19

汪曾祺小说选读后感2022-08-04

小升初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2022-05-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