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参考(集锦5篇)由网友“qaqaqa11”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参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参考
第五单元 步入书林
【单元学习目标】
一、有意识地培养阅读序言、后记和内容提要的习惯,通过序言、后记和内容提要的阅读,把握一本书的主要信息。
二、了解序言、后记和内容提要的基本架构,掌握序言、后记和内容提要的读写方法。
三、感受序跋作者如同向导那样引领我们步入书林的热切情怀,激发读书的兴趣。 【基础知识学习】 一、从音节看,单音词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三、发、人。 复音词是由两个或更多的音节构成的词。复音词又分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双音节词包括联绵词、音译外来词。联绵词又有双声、叠韵、普通三类。多音节语素一般是音译外来词。 二、从语素看,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合成词主要类型有五种: 联合式,由两个语素并列融合而成,如:语言、矛盾、国家、高低、线索、形态。 偏正式,语素间有修饰被修饰关系,如:红旗、内部、粗心、热爱、笔谈、秋收。 补充式,语素之间有补充说明关系,如:认清、打倒、缩小、改正、煽动、打动。 陈述式,语素间有陈述被陈述关系,如:眼花、心虚、胆怯、心细、性急、年轻。 支配式,语素间有支配被支配关系,如:带头、动员、签名、耐劳、示威、举重。【教学安排】 《〈安徒生童话〉前记》二课时; 《〈昆虫记〉译本前言》一课时; 《〈繁星〉〈春水〉内容提要》二课时。【每周一诗】 1. 《鸳鸯耳》池北偶:两个耳朵,只用一个。偏听偏信,不由分说。用的发达,废的萎缩。 难过,难过! 2. 《马嵬》袁 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3. 《鸳鸯耳》主要是讽刺“ 偏听偏信 ”的人。
篇2: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识记字词
2.复习新闻有关知识
3.大致复习一些病句的修改
4.重点进行专题复习――莲
复习过程
一、字音字形
1.字音:亘古钦()佩步履()蹒跚()()吞噬()伫()立翩跹(xiān)粗犷(guǎng)舷(xián)窗剔()透翱()翔浩瀚()瞩()目苍穹(qióng)歼( )灭 崭()新镶嵌()
2.字形:履行-木屐(jī)混沌-馄饨(tún)瞩()目-嘱咐
3.多音:湖泊(pō)―停泊落(là)下-落后锐不可当-恰当
二、词语积累及其运用
呕心沥血问鼎苍穹锐不可当举世瞩目
(注意其意思及其用法)
三、有关新闻常识
四、新闻组成部分:
1.标题:正副标题
2.导语: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事实
3.主题:具体介绍事实(起因经过结果)
4.背景:社会背景(某种环境下发生)
要求学会捕捉新闻信息
精选试题加以巩固
五、病句修改
参看课文P207页的练习一,并总结病句类型
成分残缺2.重复罗唆3.语序颠倒4.自相矛盾
六、复习专题-莲
背诵《采莲曲》、《莲叶》、《赠荷花》、《白莲》、《莲》
欣赏《爱莲说》
1.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7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8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0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1“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T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2.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篇3: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文言句式,注意古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2、理解课文的内容,熟读课文,并背诵《(论语)十则》和《诗五首》。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文言文叙事具体、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语言简练等写作特点。
2、运用所学到的一些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学习古文化中所体现的人物的朴实、正直、智慧等美好品德。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言中语言表达的精确美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培养美好的审美情趣。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知识汇总,编写好单元知识点汇总细目表
2、进行单元巩固练习,知识抢答赛,误点矫正,以练代讲。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要结合不同语境加以分析。
2、课文所体现的中心思想,反复朗读,适当点拨,重点理解。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仪;
2、知识细目表、抢答题、综合练习题。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汇总单元知识;
2、组织知识抢答赛;
3、质疑误点矫正。
七、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古代的诗文,对学于古代文言文中的实词掌握。如“识”“逝”等,古今词义也有不同的变化,如古代的“疾”,相当于现代“小毛病”,而古文“病”,却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病”,即大病。
学习古诗文中叙事具体、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如《扁鹊见蔡桓公》等;语言简练,短小精悍,这在这一单元的篇目中都有所体现。
对于古代诗文来讲,要多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不但文章的表层意思能掌握,深层含义也会了解。
(二)指导学生进知识积累,学生制作单元知识细目表,汇总或制成知识卡片。提示可从下面的角度复习汇总
1、字词和书写与读音。
2、词语的理解:(1)一词多义;(2)古今词义不同;(3)通假字。
3、文学常识:(1)强记;(2)区别。
4、课文内容识记
(1)人物的事件;
(2)主要内容及体现的中心思想及写作特色;
(3)重点句子理解、翻译;
(4)重点语段分析;
(5)知识探究。
(三)质疑释疑,并进行误点矫正
(四)师生互动,进行知识抢答题
学生根据复习汇总表各设计3个题型不同的题例,集体抢答或分组抢答。教师或学生做评委,集体评点和误点矫正。
(五)课堂综合训练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1、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3分)
腠___应()___悦()___
2、这段话中扁鹊共劝告蔡桓公几次?(1分)
3、桓侯对扁鹊的第一次忠告,是怎样评说的?(用原话回答)(1分)
4、根据这段话含义,写出一句成语。(1分)
5、“立有间”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1分)
6、下列字在文中的注音,正确的一个是()(1分)
A、桓B、汤C、齐D、熨
7、下面是对滚文中四句话的理解,其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是说,医生不应该把治别人的病看作是自己的功劳。
B、“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是说,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是说,扁鹊第四次来见桓侯,仔细观察了他的病情,发觉已无药可救,于是就走了。
D、“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是说,过了些时候,桓侯病情恶化,就派人
去追究扁鹊的责任,而这人怕受牵连,于是逃到秦国去了。
8、下列四个判断,正确的一个是()(1分)
A、久本文选自《韩非子·扁鹊仓公列传》。
B、本文写桓公的态度,运用了“不应”“不悦”的动作描写。
C、本文主要是用空间的转移和时间的顺序来记叙事件的`发展的。
D、本文内容带有劝谕性,可以当作寓言看。
9、对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下面四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说明扁鹊医术高超,是我国古代的神医。
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C、告诉人们,过分自信而不相信群众,是极其错误的。
D、告诉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
(六)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25分)
魏文侯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为善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耶?”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毫毛,故名不出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鹖冠子·扁鹊之兄善医》
1.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是(5分)
(1)()(2)()
(1)①神未有形而除之③故名不出于家
②而名出闻于诸侯④桓侯故使人问这
(2)①其孰最为善医③可得闻耶
②扁鹊最为下④而名出闻于诸侯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2、下列句子理解有错的一项是()(5分)
A、长兄于病视神___大哥治病是从人的内在精神察觉出病情
B、神未有形而除之___精神尚未表现于外形,就消除掉病因
C、名不出于家___自己的家庭出不了名声
D、副肌肤间___从病人的血脉肌肤中进行诊断治疗
3、本文记叙了扁鹊和魏文侯和对话,扁鹊认为是取高明的医道是。(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15个字)
4、联系实际说明扁鹊所说的医术愈高的人,为什么声名反而愈小。(5分)
答:
5.这段文字,对你有什么启发?(5分)
答:
篇4: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女娲造人》
一、学情分析
这是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神话故事,内容浅显,七年级学生正是处于充满好奇、充满想象的年龄,对这篇文章兴趣较浓。在这一课时的学习,老师可调动他们平时的阅读体验,结合生活实践,激发起他们更强的求知欲,去了解神话的特点,品读关键词句,感受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感受人类诞生后的喜悦之情。
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课文中女娲的形象也有了更深的感受。在第二课时,将让学生做一次思维提升,充分发挥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并运用课文运用的细节描写的方法,以读促写,尝试改写、续写《女娲造人》的部分片段。
二、教学目标
1.语文常识
(1)了解袁珂的生平简介。
(2)了解神话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女娲造人》的相关知识。
2.语言:
(1)理解并积累重要的词语。
(2)理解并积累文中描写生动细腻的词句。
3.阅读
(1)快速阅读,复述故事情节。对比《风俗通》,确定文章丰富和生发的内容。
(2)朗读品味,把握女娲的形象,体会她的情感。
(3)拓展阅读,体会神话的魅力。
4.写作:
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改写、续写。
三、教学重难点
1.朗读品味,把握女娲的形象,体会她的情感。
2.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改写、续写。
四、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读写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快速阅读,复述故事情节。
(二)把握神话特点,对比《风俗通》,确定文章丰富和发生的内容。
(三)朗读品味,把握女娲的形象,体会她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看神话吗?都看过哪些神话?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女娲造人、愚公移山……
为什么喜欢看神话?故事情节巧妙有趣,运用夸张,想象奇特,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神话是怎么产生的?上古时代,人类文化知识很少,无法解释世界起源(如: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自然现象(刮风、打雷、发洪水、干旱等),就通过神话故事来表达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的理解。
一言以蔽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幻想。特点:想象和夸张。
今天,我们学习袁珂先生《女娲造人》,走进神话世界,体会神话魅力。
(二)作者及《女娲造人》简介
袁珂(1916—),中国神话学家。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其作品被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入选学校课本。
女娲,中国神话传说中造人,补天,掌管男女婚配的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问题探究1:速读课文,标注自然段,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来复述故事。
【要点】天地开辟以后,因为没有人类,显得荒凉寂寞,女娲感到有些孤独。她想把世界变得热闹,于是照着自己的模样,用黄泥亲手搓揉,造出了人。小人们都兴高采烈地喊女娲“妈妈”,让她感受到生命的欢乐。但是她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也不能布满大地。于是她顺手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也变成一个个小人。女娲觉得这种方法简单省事,越洒越起劲,于是大地就到处有了人。她又想着,人是会死亡的,难道以后还要重新再造?于是就把小人分为男女,让他们婚配,繁衍生息。
2.问题探究2:这篇文章是作者袁珂根据《风俗通》里两则短文改编的(参看阅读提示),请一同学朗读,其它同学思考:和课文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使课文丰富起来?
【要点】更喜欢课文,因为故事更生动,女娲形象更鲜明,情感更细腻。文中增加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1)女娲为什么造人;(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3)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4)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作者既大胆想象,又合情合理,比如女娲用黄泥造人,我们常把土地比作母亲,而我们民族的肤色也是黄色。
(四)细读课文,朗读品析
1.问题探究3:自读课文,勾画相关词句,你最喜欢课文补充的哪一部分?从_____________词句中,你读到了一个___________的女娲。
【要点】从4段“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这一神态描写中,我读到了一个可爱活泼的女娲。
从4段“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一心理描写中,我读到了一个聪明有爱的女娲。
从5段“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及6段“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这一处动作描写和一处语言描写,读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娲。
从9段“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读到了一个慈爱温柔的女娲。
从13段“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读到一个勤劳伟大的女娲。
可在品析时,适时加入朗读,体会女娲情感,把握她的形象。
小结,可见在《风俗通》里的女娲是一个高冷的女神,而经过课文大胆奇特的想象和一些细节的描写后,我们感受到了她不仅具有神性,还具有人性的可爱活泼、聪慧温柔,更有了母性的勤劳、慈爱和伟大,这样女娲作为我们人类母亲的形象就更加鲜明丰富了。
(五)课时作业
1.把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理解词义。
【参考答案】略
2.上网或查阅图书,搜集有关女娲的记载。
【参考答案】《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能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
《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淮南子•说林训》:“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人也。”
《绎史》卷三引《风俗通》:“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从古籍中可知,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篇5: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点评:应为“知识与技能”)
1、培养语感,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2、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过程与方法:
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组织讨论,启发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行文习惯。
【教学重点】:文从字顺,有条不紊的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语感,学会修改作文。(点评:后一点去掉,因为是写作课)
【课程类型】:新授课(点评:应为写作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小品导入:
观看小品《不差钱》丫蛋自我介绍片段。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你觉得这个孩子丫蛋的开场白有什么严重问题?为什么惹人发笑?
(答案预设:用词不当,不注意场合,感觉胡说八道,没有条理,没有中心)
(设计意图:接近生活的素材,贴近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语言的合理运用,对本课要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入愉悦主动的学习状态。)
师: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讲话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组织,要注意讲话场合,注意自己的用词是否合适,要不然就会闹笑话。写文章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好的文章,一定要表达清楚,不能前言不搭后语,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讲的——文从字顺。
二、课题释义
同学能来说说你对于这四个字的理解么?——(ppt呈现“文从字顺”)
从——顺从顺——通顺文字通顺,表达清楚
(设计意图:从字面意思分析导入,主题鲜明,目的明确。是学习目标的呈现。)
三、结合实例,归纳要点
1、文字通顺
(展示病句)
你能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问题么?你能改一改么?
(学生个人寻找回答)
教师归纳:所以,讲清楚一句话,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顺序,不能张冠李戴,不能牛头马嘴,更不能前后颠倒,否则读起来就相当别扭。因此,在写一个句子的时候,简单点来解释,我们就是要将话捋顺了说。
2、意思连贯
当然,除了把一个句子写通顺,还要注意句和句之间的连接,句子和句子就像条项链,流畅了才能漂亮。人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要注意话与话之间怎样衔接别人才会听得懂。下面老师和同学们来做一个转述话语的游戏,看看谁能把话说清楚。
(互动游戏:请同学A同学B上台;
教师对A说:请告诉B我很喜欢她;
B对A:老师说她很喜欢你。
师:B请对全班同学说A同学刚才和你说什么了?
B:A刚才告诉我,说老师说很喜欢我。
教师选择班里一名同学,请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同学C:老师让A同学告诉B同学,说老师很喜欢B同学,并且让B同学告诉全班同学这件事。)
教师总结归纳:通过这个游戏我们注意到,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要注意事情的发展的顺序,注意人物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且要注意关联词的运用。切忌东一句西一句。
3、标点符号的运用
除了文字之外,我们的文章里还有一些“小兵”,就是标点符号,不过可不要小看这些“小兵”,它们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信,来看下面的故事:
(标点小故事)(请问你能读出几种意思?)
师:所以,标点乱点的话,表意上也许差别会很大哦。
4、注意分寸、场合、常识
我们刚才在课堂开始的时候看到丫蛋的开场白,好像挺流畅,但是却让人听的心惊肉跳,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她用词不当,(展示病句)看看下面这些句子是不是和她说的一样?
(展示病句)
师总结:很多词汇在感__彩上,范围上,有很多差别,所以一定要斟酌用词的分寸。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突出重点,特设计句子修改,传话游戏,幽默小故事情节,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合作探讨,师生集体探究等方式获得感悟,让枯燥的知识点活跃起来,并达到识记效果。)
四、方法指导:
1、养成朗读的习惯,读经典,培养语感。
2、修改作文:A自读,是否拗口?B读给他人听,看是否有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讲授,承上启下环节。为学生下一步的练笔的方法指导。)
五、视频观察,练笔(点评:如果改为写景片断训练更好,这样会更符合教材体系、单元写作要求)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光说不练不行,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倒霉的地鼠》,请你仔细观察故事的情节顺序,动物的动作、表情、特点。用150字左右的文章描述一下。力求语句通顺,抓住特点,表达流畅,文从字顺。
(播放视频)
1、学生练笔
2、学生红笔小组互评(点评:把互评放在这一课时,给学生预留的写作时间太少。)
3、展台展示或朗读展示,教师口头评价。
(设计意图:此动画的选择符合七年级学生心理状态,趣味性为主,情节简单但明晰,动物角色表情夸张,学生喜闻乐见。练笔互评,将本文难点在之前指导的基础上以互助合作的形式突破。)(点评:“练笔互评”写作讲评“一堂清”,对于初一学生,有些难度)
六、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归纳。
★ 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参考(集锦5篇)】相关文章: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07-06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3-05-12
初三英语下册教学的工作计划2022-05-06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学科教学工作计划2022-07-27
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07-02
初一下册教学计划2022-11-11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09-21
七年语文下册教案2022-10-08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3-06-15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