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白

时间:2024-02-14 07:20:3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经》读白(共8篇)由网友“lclljw”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读白,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诗经》读白

篇1:《诗经》读白

《诗经》读白

不管朝代怎么变化,那些歌都在传唱,《诗经》就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

《诗经》是一部民族的心灵史

《诗经》是中国的第一个诗歌总集,是一个民族从远古发出的第一段歌唱的旋律。歌唱不是唱歌。诗涉及一个民族的起源,《诗经》是一部民族的心灵史。对每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几乎都从诗开始,从歌唱开始。用德国浪漫派的话来说,诗是人类文化的母亲。我要触摸的就是这远古发出的第一声歌唱的旋律、韵味、诉说,甚至一个民族最初心跳的节奏。

我这种触摸的渴望,就像一个沙漠旅行者对水的渴望一样,从未摆脱过。

《诗经》和现代社会有没有对接口呢?采诗是哪个朝代开始的?在周代就有,可是不管朝代怎么变化,那些歌都在传唱。

《国风》中有很多爱情诗。我们几千年来歌唱爱情的方式,我们对亲人的思念,我们对爱情的追求,我们失恋之后的痛苦,我们不能和自己相爱的人在一起时的忧伤和悲愤,跟现在我们的情感发生的波折是一致的。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在心灵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出一个史证来,不管社会生活怎么发展,但是追求爱情的专一,感受爱情的痛苦和兴奋,都是一样的。

不仅如此,仔细分析《诗经》你会发现,我们现在所用的诗的表现手法在里面都有表现,比喻、暗示,用形象传递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现在常用的诗的手法,在《诗经》里面都用过。这就是说,它在文化建设上已趋于成熟,当然还不能说很完善、很丰富。

对于《诗经》,儒家的贡献是非常少的

《诗经》是儒家的经典,很多大儒都注过。我过去读这些注释很觉失望。

对我来说,《诗经》最大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它本身,也在于几千年来研究《诗经》的人。他们的那种心态,他们的那种思维方式。

《诗》本来有韩诗鲁诗齐诗三家,叫诗三家。但是真正传下来,对后代有影响的,是《毛诗》。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毛诗》,当然是经过郑玄注过的。经“毛诗”这么一“传”,这么一注,如闻一多先生说,千年来没有人把《诗经》读懂。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诗》遇汉儒而一厄,遇宋儒又一厄,遇明儒又一厄。不知何时始能拨云雾而见青天也?”他就是用《左传》等典籍来注释诗,给每首诗搞一个历史“本来”出来,而且给很多民歌找出了很多作者,这个都是很奇怪的事。后代的人基本上都是依据这个来解诗。

《诗经》是收集整理过的。整理的过程应该是先有“颂”,后有“雅”,最后才有“风”。为什么?很多诗是武王伐纣之前就有了,不是掌握政权以后才有的。“颂”是为祭祀之用,是对神歌唱,用以祈祷和祝愿的;“雅”是知识分子写的,写他们征战艰难,写他们的生活。“风”是诸侯国产生的,那时候有“采风官”,他们去搜集群众意见。群众的歌唱应是自由的,不可能是四言的,是最后整理成四言的,当然这里头也有四言、五言、六言,还有七言的。可以看出,以四言为主,是受“颂”的形式影响的。我在“风”里面发现了一些明显增补的段落。这些增补把原来顺畅的旋律、节奏引向了道德教训。读起来不仅别扭,还让人弄不懂了。

《国风》原生态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不知道,但是可以断定它的原生态和流传是有差异的。

这其中发生了哪些变化,都是怎样引起的?恐怕谁也难以说清,但是,历史留下的“证据”,却可以帮助我们去追寻其中的一些“变故”。

比如,《诗经》原本叫《诗》,到了汉以后把它变成“经”了,就“经典”了,就不能动,就必须遵守了。这一来,体现初民狂放、自由、生命奔突的诗,就不能按诗的意思解,得给个礼教的帽子戴上。这样,原来的爱情诗,就被解作“刺淫”等。

再比如,对“郑卫之音”的抵制和排斥,这是环绕《诗经》的一大公案。孔子曾说过一句“郑声淫”,似乎就为郑风、卫风定了性。“思无邪”与“郑声淫”的对垒,成了《诗经》经典化的最有效武器。这其间的变化,主要是儒家促成的。可“郑卫之音”怎么个“淫”法,历代没讲清楚。

对于《诗经》,我觉得历代都有误读的问题。尤其是儒家对诗经的误读,起了很坏的作用。可以说,对于《诗经》的解读,儒家的贡献是非常少的。

《诗经》经典化,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从春秋到汉,我叫“断章取义”期;二是汉代被树立为“经”。《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有这样一句话,已被引用了上千年:“野有蔓草,零露清兮。有美一人,清扬宛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最著名的“引用”大概非孔子莫属。《孔子家语》里记录了一则有趣的故事。孔子到郯这个地方去,路上碰见一个姓程的人,两人在路上整整聊了一天,越谈越亲热。便给学生子路说:快拿些绸缎给程先生吧!子路一听十分不高兴,说:读书人没经人介绍就与生人见面,就像闺女没经过媒人就嫁人一样,这是不合礼仪的。这时,孔子便引用这段诗,说这程先生是天下贤士,以后也许一辈子都见不上了。

孔子在引用诗句时,并不注重诗句所在篇章的本义;只是恰切而适时地引用章节或诗句,成为所要阐释问题的一部分,这就是“断章取义”。这就是孔子对《诗经》的用法。他已经把那种情景转移到另外一个情景中了。

古人对《诗经》的读解有时是可笑的。

比如,《诗经·周南·芣苢》,是一幅底层人民安宁劳动的风俗画,可是古代的经师们却硬要在这诗中发掘出一些别的“意思”来。芣苢即车前草,《毛诗》说,车前草“宜怀妊”。陆玑《疏》中说车前草“治妇人生难”。《韩诗》的序中说,“《芣苢》伤其从有恶疾。”就这样,一首很美的诗,被经师们解释成药学与病例。这类例子在《诗经》的解释中很多,比如《燕燕》《小星》《江有汜》等等。

这种“索隐”的研究方法,脱离文本,于文外探索小说中故事、人物之原形,猜测作者本意,往往依凭主观推测,捕风捉影,貌似神秘,本质虚妄。

大致说来,前人对《诗经》的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是孔子前后阶段,“断章取义”地去读诗。第二是汉儒阶段,为每首诗都弄出个有礼教意义的“诗本事”来。汉儒一开始就把《诗经》弄到邪路上去了,给原始初民奔突跳荡的诗性灵魂,死死扣上了礼教的帽子,这一扣就是千把年,没人再听到远古歌唱中的诗性的韵律。闻一多曾经骂写《毛诗大序》的毛亨为“疯子”。第三是宋儒的阶段,朱熹虽对汉儒不满,但他也是纯粹从道德教化的角度去解读。第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到现在,一是从民间文学、民俗学的角度来解读,以闻一多为代表;一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去解读。在这四个阶段里面,都没有把它们还原到远古的歌声中去。

还原到“以诗读诗”

面对这样一部民族心灵史,我们应该怎样去解读呢?

《诗经》代表的是民间的一种歌声,这就要从民歌的角度来理解“国风”,从儒家的那种道德、修身的角度解放出来。

最初,《诗经》不叫“经”,它本身产生的过程,是非常严肃的。它是要倾听民声、倾听民愿,了解民情,达到听“风”“观”政的`目的。所以说声音通政,是跟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在那个时代有它的历史需要。我们今天读它不是看政治,是看人情,是触摸远古初民诗性的灵魂如何歌唱。

因此,要把《诗经》还原到“诗”去理解。譬如《关雎》,《毛诗》开始就讲是“后妃之德”。这样一讲,后来的人就再也读不懂这首优美的爱情诗了。我就要还原到那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失恋的歌唱中去。它对失恋的歌唱是很典雅、很优美的,也很有韵律。仿佛有一颗鲜活的心在跳荡似的。

再比如《邶风·燕燕于飞》,《诗序》说这是“卫庄送归妾也”;“诗三家”则说这是卫定姜送其守寡的儿媳妇回娘家的;《毛诗》干脆说《燕燕》就是美姜所作。大家各寻依据,把一首唱男女别情的民歌,搞得不清不白。对《燕燕》的解释,比较典型地表现了在《诗经》研究中几千年来,经师们重考据、重说教,轻诗意、轻文本的褊狭研究方法。

前面我说儒家对《诗经》的贡献很少,就是在儒家眼里,《诗经》不是诗,他还得防着远古初民那鲜活的生命力突破了他设的礼教藩篱,就牵强附会、胡涂乱抹一通。应该还《诗经》于诗。让远古的歌声自由歌唱。

以诗心翻译《诗经》。对现代人来说,翻译是个问题。翻译古诗太困难了……一翻译就皱皱巴巴的,就不为诗了,要尽量注意在笔上琢磨。要使它更富诗意。以学问翻译,也容易离开原诗的诗意。

我觉得,要把意思弄得明白,不能离开诗意,你自己在那儿写一首诗就跟《诗经》没关系了,翻译不是一种改作。另外,虽然它过去被断章取义,但在翻译诗的时候,必须一个意思通下来。很多时候,以学问翻译诗,从上下文看不明白怎么回事。所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先理解这首诗是唱谁的,谁唱的,唱什么东西……

难道谁在歌唱还有异议吗?

当然有。比如《相鼠》,这大概是《诗经》里骂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有人说这是“妻谏夫之诗”;有人说这是“卫公训诰臣民之辞”。它到底是谁的歌唱?它又在骂谁?

比如《子矜》中,“青青子矜”所指何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谁在想谁?有人说,“青青子矜”是指“莘莘学子”,该诗说的是学校管理不善,学生学业荒废;有人说,这是“严师益友,相责相勉”;还有人说是同性恋。那么,“子矜”到底是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在歌唱?

不管怎么说,《诗经》虽然是成了化石了,但是比我们找一个恐龙蛋,看看那里还有些什么东西,寻找基因容易得多。《诗经》虽有“硬壳”,但有生命力在。我们要把它鲜活的生命力复活了。不是说要把“壳”复活,“壳”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汉人这么说,宋人这么说,都不重要了……我们要尽量还原到诗歌定位上去,还原到原始状态上去。有的人并不是不能把握现代诗歌语言,并不是学问不够,而是对诗的理解不够。明代焦竑《焦氏笔乘》中说:“古之解经者,训其字不解其意,使人深思而自得之。汉儒尚然,至于后世,解者益明,读者益略,粗心浮气,不务沉思。譬之遇人于涂(通“途”——编者),见其肥瘠短长,而不知其心术行业也。”拿《诗经》来说,他们不了解所谓诗的柔软部分,诗的有机体部分。抒情的部分就是柔软的部分。

古人曾经说过“以诗读诗”,但是大家都没有真正回到“诗”上去。

篇2:诗经:白华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念子懆々,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注释:

1、菅: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芦芒。

2、天步:天运,命运。

3、犹:借为“媨”,好。不犹,不良。

4、滮:水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北。

5、昂:我。煁:越冬烘火之行灶。

6、懆懆:愁苦不安。

7、迈迈:不高兴。

8、鹙:水鸟名,头与颈无毛,似鹤,又称秃鹫。梁:鱼梁,拦鱼的水坝。

9、疧:因忧愁而得病。

译文:

开白花的菅草呀,白茅把它捆成束呀。

这个人儿远离去,使我空房守孤独呀。

天上朵朵白云飘,甘露普降惠菅茅。

怨我命运太艰难,这人无德又无道。

滮水缓缓向北流,灌溉稻子满地头。

长啸高歌伤心怀,那个美人让人忧。

砍那桑枝作柴烧,放入灶堂火焰高。

想起那个大美人,痛心疾首受煎熬。

宫内敲钟钟声沉,声音必定外面闻。

想起你来心难安,你看见我却忿忿。

秃骛就在鱼梁项,白鹤就在深树林。

想起那个大美人,实在煎熬我的心。

鱼梁上面鸳鸯站,嘴巴插在左翅间。

这个人儿没良心,三心二意让人厌。

扁平石块来垫脚,踏在上面人不高呀。

这个人儿远离去,使我忧愁病难消呀。

赏析:

《毛序》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朱熹《诗序辨说》云:“此事有据,《序》盖得之。”并认为此为申后自作。这是颇可征信的。从《诗经》保存的众多弃妇诗可以看出,无论在民间还是在上层,婚姻中的女性都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如果遇人不良,被遗弃的命运就在所难免。《邶风-谷风》、《卫风-氓》、《小雅-我行其野》以及此诗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表现了这样的史实。当然,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刚从原始父系氏族社会进化而来的阶级社会里,一切旧道德都在社会巨变中接受着考验,男女地位也是这样,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指出的那样:“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正因为如此,《诗经》中的弃妇诗比后代同类题材的诗歌具有更为深沉的心灵震撼力和历史认识意义。

第一章以菅草和白茅相束起兴,映射夫妇之间相亲相爱正是人间常理。其中的菅草白华和茅草之白有象征纯洁与和谐的爱情意义,与《召南-野有死麕》中的“白茅包之”“白茅纯束”相参证,可见“白茅”在当时是一个常用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本来常理不言自明,可是现在偏偏是“之子之远,俾我独兮”。一正一反,奠定全诗凄婉而让人心寒的悲剧基调。

第二章以白云普降甘露滋润那些菅草和茅草,反兴丈夫违背常理,不能与妻子休戚与共。虽然从字面上看是白云甘露对菅草茅草的滋润与命运之神对被弃女主人公的不公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和映射关系,但实际上看似怨天实为尤人,矛头所向实际是这不遵天理的负心丈夫。

诗的第三章以北流的滮池灌溉稻田,反向对应无情丈夫对妻子的薄情寡义。此章虽然在起兴方法上与前两章一样,以物喻人,以天道常理反兴人情乖戾,故郑笺解释曰:“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于申后,滮池之不如也。”但是紧接着长歌当哭的女主人公话锋一转,由“之子”转向“硕人”。关于“硕人”,前人如孔颖达疏引王肃、孙毓说,以为硕人指申后,朱熹《诗集传》以为硕人指幽王。揆诸原诗,以下提及硕人的两章都以物不得其所为喻,暗指人所处位置不当。郑玄笺解“硕人”为“妖大之人,谓褒姒”,与诗意合。话锋既转,下一章的感叹就显得自然而贴切了。

第四章承前三章反兴之意,以桑薪不得其用,兴女主人公美德不被丈夫欣赏,反遭遗弃的命运。故王先谦云:“诗人每以薪喻昏姻,桑又女工最贵之木也。以桑而樵之为薪,徒供行灶烘燎之用,其贵贱颠倒甚矣。”(《诗三家义集疏》)与自身命运相反,“维彼硕人”,想起那个“妖大之人”现在却媚惑丈夫取代了自己的位置,这一切实在是煎熬人心的事情。

第五章以钟声闻于外,兴申后被废之事必然国人皆知。俗语“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之谓也。自己已经被废,心却念念不忘,于是有了“念子懆懆”的弃妇;既已弃之,必先厌之,于是有了“视我迈迈”的无情丈夫。对比中弃妇的.善良和顺、丈夫的轻薄无情显得更为鲜明。

第六章诗意与第四章相近,以鹤鹙失所兴后妾易位。同时鹤的洁白柔顺和鹙的贪婪险恶与申后和褒姒之间存在着隐喻关系。“妖大之人”的媚惑实在是女主人公被弃的一个重要原因,难怪她一次次地“维彼硕人,实劳我心”,想起那个妖冶之人就不能不心情沉痛了。

第七章以总是偶居不离的鸳鸯相亲相爱,适得其所,反兴无情无德的丈夫不能与自己白头偕老的悖德举动。这一章要与第四、五、六章连起来读才会更深一层地理解弃妇的怨恨。她实际上是在说:虽然那个妖冶的女人很有诱惑力,如果做丈夫的考虑天理人情而不是“二三其德”,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诗最后一章以扁石被踩的低下地位兴申后被黜之后的悲苦命运。被遗弃的妇人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命运,“之子之远,俾我疧兮”。面对茫然不知的前途,必然忧思成疾。朱熹《诗集传》以为“扁然而卑之石,则履之看亦卑矣。如妾之贱,则宠之者亦贱矣。是以之子之远,而俾我疡也”。此说可备一解。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诗的首章以咏叹始,三句以“兮”煞尾,末章以咏叹终,亦以“兮”字结句。中间各章语气急促,大有将心中苦痛一口气宣泄干净的气势。缓急之间,颇有章法,诵读之时有余音绕梁之感。

篇3:诗经白驹全文

诗经白驹全文

原文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意译

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苗。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朝。所说那位贤德人,请在这儿尽逍遥。

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叶。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夜。所说那位贤德人,在此做客心意惬。

光亮皎洁小白马,快速来到我的家。为公为侯多高贵,安逸享乐莫还家。悠闲自在别过分,不要避世图闲暇。

光亮皎洁小白马,空旷山谷留身影。一束青草作饲料,那人品德似琼英。走后别忘把信捎,切莫疏远忘友情。

注释

①驹:小马。场:菜园。絷[zhí]:用绳子拴住马足。维:把马缰绳系在树上。永:尽。伊人:这人。指朋友,白驹的主人。于焉:在此。

②藿[huò]:豆叶。

③贲[bēn]:通奔。贲然,马快跑的样子。逸豫:安乐。慎:谨慎。勉:免的假借字。遁:逃,逃避现实生活。

④生刍:喂马的青草。这句表示期待朋友回来。金玉:贵重之物,这里做“珍惜”动词用。遐:远。遐心,疏远我的心。

鉴赏

《白驹》一诗,《毛诗序》以为是大夫刺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从诗本身看不出有这一层意思。朱熹《诗集传》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出语较有回旋之余地。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然而汉魏时期,蔡邕《琴操》就说:“《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释思赋》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蔡、曹二人都认为这是一首有关朋友离别的诗。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其说上承蔡、曹,较合诗意。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由上文所述可知,此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孙鑛评曰:“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致最有余。”(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诚然。

篇4:诗经《白驹》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译文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苗。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朝。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乐逍遥。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叶。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夜。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心意惬。

马驹毛色白如雪,风驰电掣飘然至。应在朝堂为公侯,为何安乐无终期。优游度日宜谨慎,避世隐遁太可惜。

马驹毛色白如雪,空旷深谷留身影。喂马一束青青草,那人品德似琼英。音讯不要太自珍,切莫疏远忘友情。

注释

⑴皎皎:毛色洁白貌。

⑵场:菜园。

⑶絷(zhí):用绳子绊住马足。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

⑷永:长。此处用如动词。

⑸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

⑹于焉:在此。

⑺藿(huò):豆叶。

⑻贲(bēn)然:马放蹄急驰貌。贲,通“奔”。思:语助词。

⑼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

⑽逸豫:安乐。无期:没有终期。

⑾慎:慎重。优游:义同“逍遥”。

⑿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遁:避世。

⒀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

⒁生刍(chú):青草。

⒂其人:亦即“伊人”。如玉:品德美好如玉。

⒃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

⒄遐心:疏远之心。

篇5:诗经小雅白驹全文

诗经小雅白驹全文

白驹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注释

⑴皎皎:毛色洁白貌。

⑵场:菜园。

⑶絷(zhí):用绳子绊住马足。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

⑷永:长。此处用如动词。

⑸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

⑹于焉:在此。

⑺藿(huò):豆叶。

⑻贲(bēn)然:马放蹄急驰貌。贲,通“奔”。思:语助词。

⑼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

⑽逸豫:安乐。无期:没有终期。

⑾慎:慎重。优游:义同“逍遥”。

⑿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遁:避世。

⒀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

⒁生刍(chú):青草。

⒂其人:亦即“伊人”。如玉:品德美好如玉。

⒃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

⒄遐心:疏远之心。

译文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苗。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朝。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乐逍遥。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叶。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夜。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心意惬。

马驹毛色白如雪,风驰电掣飘然至。应在朝堂为公侯,为何安乐无终期。优游度日宜谨慎,避世隐遁太可惜。

马驹毛色白如雪,空旷深谷留身影。喂马一束青青草,那人品德似琼英。音讯不要太自珍,切莫疏远忘友情。

鉴赏

《白驹》一,《毛诗序》以为是大夫刺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从诗本身看不出有这一层意思。朱熹《诗集传》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出语较有回旋之余地。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然而汉魏时期,蔡邕《琴操》就说:“《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释思赋》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蔡、曹二人都认为这是一首有关朋友离别的诗。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其说上承蔡、曹,较合诗意。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由上文所述可知,此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孙鑛评曰:“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致最有余。”(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诚然。

篇6:诗经小雅《白华》

诗经小雅《白华》

《白华》

原文: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译文

开白花的菅草呀,白茅把它捆成束呀。这个人儿远离去,使我空房守孤独呀。

天上朵朵白云飘,甘露普降惠菅茅。怨我命运太艰难,这人无德又无道。

滮水缓缓向北流,灌溉稻子满地头。长啸高歌伤心怀,那个美人让人忧。

砍那桑枝作柴烧,放入灶堂火焰高。想起那个大美人,痛心疾首受煎熬。

宫内敲钟钟声沉,声音必定外面闻。想起你来心难安,你看见我却忿忿。

秃骛就在鱼梁项,白鹤就在深树林。想起那个大美人,实在煎熬我的.心。

鱼梁上面鸳鸯站,嘴巴插在左翅间。这个人儿没良心,三心二意让人厌。

扁平石块来垫脚,踏在上面人不高呀。这个人儿远离去,使我忧愁病难消呀。

注释

⑴菅(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芦芒。

⑵天步:天运,命运。

⑶犹:借为“媨”,好。不犹,不良。

⑷滮(biāo):水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北。

⑸昂(áng):我。煁(shén):越冬烘火之行灶。

⑹懆(cǎo)懆:愁苦不安。

⑺迈迈:不高兴。

⑻鹙(qīu):水鸟名,头与颈无毛,似鹤,又称秃鹫。梁:鱼梁,拦鱼的水坝。

⑼疧(qí):因忧愁而得病。

篇7:诗经白驹赏析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

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所谓伊人,於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

絷之维之,以永今夕。

所谓伊人,於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

尔公尔侯,逸豫无期。

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注释】:刺宣王不能留贤。

皎皎:洁白,光明。这里指马皮毛发光。

絷(音执):绊。维:拴。焉:此,在这儿。

贲(音闭):饰也。一说光采之貌。

逸豫:安乐。

勉:抑止之词。

遁:隐去。一说走。

空谷:穹谷;深谷。

音:信。遐:远。

【赏析】:

《白驹》抒写思念贤者到来的思想感情。诗用象征,以白驹比喻志行高洁的人。第三章去劝勉贤人离开公侯之处,仍然是盼望的心情,末尾一章,言贤人未来而生的期望,不要疏远。所以古人早就咏叹说:“感时歌《蟋蟀》,思贤咏《白驹》”(曹摅《思友人诗》)。

篇8:读《诗经》有感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年间的作品,共305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对我国两三千年以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也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关雎》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选自《诗经?周南》。它是描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的一往情深的追求,并运用了比喻,起兴的修辞手法和重章复唱的结构形式,成功的表达了朴实的情感,并对这种朴实的情感展开了大胆的表露,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的淋淋尽致,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我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能身有体会到其中,咀嚼着诗歌每一个字,都能深深的感受到男子追求姑娘的美好。

在生活中,时间对每个人的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珍惜好每一分,利用好每一秒,不留一点遗憾”。《采葛》选自《诗经?玉风》,在读这篇诗歌时,知道时间的短暂,与其去想思念和痛苦带来的无尽浪费,还不如珍惜当前时刻,把该做的事情,不留到明天,已作出的及早兑现。

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必须的品质;诚信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通行证;诚信是古老的道德范畴,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在选自《诗经?邶风》的《静女》中最能体现出来。这篇诗歌主要描写的是一个男孩接受了一个女孩子的邀请,男孩早早的就来到了约会地点,等了很久都不见女孩身影,怕自己记错时间失信与她,又怕女孩不守,其实女孩早就来了,只是一直在观察他。可见,重,讲诚信,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爱情还是理想,一旦目标确定,就要坚持到底。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以主观武断,意气用事。冥冥之中,总会有一双双眼睛看着我们,总会有一种力量在召唤我们,激励我们,这个力量就是诚信,这个力量就是信任。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时时处处事事顺心如意,总会有坎坷,困难挫折,不幸。就像《柏舟》中写到的是君子怀才不遇,受小人欺辱的内心痛苦和妻子被丈夫遗弃而不甘屈服的忧愤。我们不怕解决不了困难,只怕困难既将来的时候就退缩。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险阻,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去一一解决它。你看那些伟人,哪个不是克服重重困难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当然也不是说,要成为伟人一定是经历过困难的人,能用办法去避开一些不必要的困难,留下更多的力气去对抗前方更大的困难。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需要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就能战胜它。

我最喜欢选自《诗经?秦风》的《蒹葭》。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迫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这也说明一生的奋斗的悲壮,人生都是如此,追求不到固然烦恼,而以为追求到手注定无聊。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会觉得生命是如此充实绽放,生活是如此美好高尚。

《诗经》是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作为中华儿女要继承和发扬我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今天,这必然会成为广大学生朋友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轻叩诗歌大门小组总结

诵读经典优秀的演讲稿

《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反思

美文经典诵读演讲稿短

观看儿童剧《田梦儿》

教学分析

《秦吉了》白居易

当离别时……

关于《红河谷》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语录

《诗经》读白
《《诗经》读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经》读白(共8篇)】相关文章:

诗词中所有的相遇的句子2023-03-11

八年级上册《游恒山记》 教案2022-12-12

儿童剧《田梦儿》观后感2022-05-06

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主持稿2022-07-29

六年级安全教育班会课件2022-07-21

电影红河谷的观后感作文2022-04-29

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主持稿2022-07-29

你早就知道作文450字2022-07-22

立冬主题课优秀教案2023-10-07

同学聚会实施方案及流程2022-09-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