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酸奶儿”为你分享13篇“公司捐资扶贫故事范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扶贫日捐资助学建议书
胜利镇机关干部,各社区工作人员,广大辖区居民朋友们:
国务院决定从起,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设立全国扶贫日,是为了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搭建一个平台,广泛动员各界人士参与扶贫事业。一直以来,胜利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镇扶贫工作,镇民政服务中心精心组织各项扶贫活动,不断开创我镇扶贫工作新局面。
济贫扶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胜利镇辖区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为我镇扶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辖区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还依旧处于困难状态,我镇的扶贫攻坚工作依然艰巨。我镇共有低保对象769户,有高龄老人、孤儿等民政对象100余户,有残疾人家庭800余户,还有部分因病致贫家庭。面对辖区内渴望摆脱贫困的邻里乡亲,我们应当积极伸出援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相信你的善举能够温暖辖区内的困难家庭,也能够温暖你的心房。在首个全国扶贫日之际,我们发出倡议:
诚挚邀请您积极参与,同我们一起助力扶贫。一件还能穿的旧衣服,一件还能用的旧家电,一本未使用的笔记本,都有可能切实帮助到我们的困难家庭。扶贫路上,携手前行。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帮助困难家庭脱贫,为和谐胜利、幸福胜利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衷心感谢您的支持,愿您的善举温暖整个寒冬!
扶贫捐赠时间:长期有效
扶贫所需物品: 棉衣(八九成新,大人小孩、男款女款均可)、棉被,闲置家用电器、家居用品等,笔、笔记本等文具用品,各类小孩玩具(八九成新)、未使用的毛线等其他可二次利用的物品
捐赠地点:胜利镇中华社区三楼慈善屋
联系人:胜利镇民政办
联系电话:0953-6520808
篇2:经典农村扶贫故事
“**”蒙古语,意为“农田河沟”。以沟命名,因此沟系是本地最早种庄稼的地方,故此命名。**村位于**管委会北部,总面积253.5平方公里,草牧场32.36万亩,林地5.65万亩,耕地1.23万亩,牲畜存栏25606头只,主导产业为传统种养殖业。下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29户、2772人,其中常住户253户、485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6名。
近年来,按照市委、旗委统一安排部署,市国资委和旗政府办、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及**市兆丰粮油有限公司、**桥头**自治区粮食储备库共同结对包联**村,选派5名优秀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开展包联工作。市旗包联单位紧紧围绕**村实际,以党建为统领,注重“造血式”扶贫,大力发展生态散养土鸡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的39户92人下降到目前的5户13人。
党建引领促脱贫
市旗包联单位深刻认识到,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强村党支部是关键,提升党员素质是重点,转变农牧民观念是前提。一是选优配强“两委”班子。近年来,市旗包联单位将“两委”换届选举作为建强支部的重要契机,全程参与和指导,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引导**村党员群众将有能力、敢担当、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人员选进“两委”班子,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切实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二是强化党员培训教育。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七一”等为契机,驻村工作队与村党支部共同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交流、讲党课等活动,在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学习规模化种养殖知识、党员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以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有关政策,切实提升党员的领富带富能力。三是增强村民脱贫信心。扶贫必须扶志,激发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方面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教育他们树立“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观念,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向贫困户大力宣传本村已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通过榜样示范带动,让贫困户树立对美好生活的信心,积极自发地为脱贫致富行动起来。
抓住“鸡”遇强产业
**村山沟多、耕地少、地下水位深、资源缺乏、老弱病残群众多,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市旗包联单位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到东胜、达旗、伊旗等地调研产业发展情况,依托“山沟多”的自然条件,研究确定了以村党支部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散养土鸡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以合作社集中养殖带动农户分散养殖土鸡,逐步实现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带动本村及周边农牧民脱贫致富。**市兆丰粮油公司以10%的股份入股**村百草地合作社,并派出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促进了合作社运营规范化;建立合作社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农牧民入股合作社增加收入。市国资委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协调市城投房地产公司和市交通投资公司共出资44万元,建成简易鸡棚18组72个,建成420平米的包括鸡舍、饲料房、屠宰室等功能用房,修建水泥路100米;争取旗扶贫产业资金100万元,围封养鸡场地250亩,建成集生态散养鸡产品切割、包装、冷藏冷冻于一体的小型肉联厂,开展养殖配套建设和经营管理。7月,合作社购入3个月大的鸡苗3000只,养殖5个月后公鸡将全部出栏,保留母鸡产蛋,经测算,到12月底,养殖成本约18.5万元,公鸡和鸡蛋销售收入约23.5万元,总收益15万元(其中,净利润约5万元,1000余只母鸡价值约10万元)。20以来,旗政府办累计投资275600元,向**村所有贫困户及常住户共发放鸡苗34040只。通过合作社集中养殖和旗政府办发放鸡苗扶持养殖,带动本村农牧民养殖土鸡1万余只,户均增收2200元;计划到,合作社散养土鸡规模达到1万只,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农牧民养殖土鸡10万余只,户均增收5500元。制定村集体经济4:3:3收益分配办法,收益的40%用于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30%用于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30%用于贫困户资助、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等。
发展电商助增收
为拓宽**村及周边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村成立电商服务中心,旗政府办投资50000元建设了**村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电商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依托“卖货郎”和**市同圆电子商务等平台,让农牧民通过网络平台服务站完成网上购物、网上售卖、网上缴费、创业培育等业务,使农牧民成为最大受益者,实现“网货下乡”和“农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目前,电商服务中心主要开展电商培训、农副产品代买代卖、快递收发、网上缴费、综合服务、劳动力输出、产品包装设计、村级互助资金运作等服务。合作社计划12月底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生态散养土鸡,销售价格为188元/只,是农村鸡市场价的1.25倍;鸡蛋88元/每箱30颗,每颗鸡蛋约3元,是农村鸡蛋市场价的2倍,进一步提升产品效益,推动生态散养土鸡产业发展,实现集体经济和农牧民“双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今后,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旗包联单位将与村“两委”班子再接再厉、真抓实干,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推动**村科学发展和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篇3:经典农村扶贫故事
“妈妈担心你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那可咋办呀?” “想那么多做甚了,儿子去哪都是好事”“超,你分哪去了?”……
每时每刻,总会有许多声音,时刻萦绕在你耳边。是牵挂,是担心,是不解,是鼓励,有亲人、朋友、老师、同学,永远不会显得麻烦、絮叨,有的只是感动、温暖和对未来的坚定。这源于一次选择。
我是一名山西人,我成为了一名内蒙古选调生。
“爸妈,老乡们搭照的可好了”
“搭照”,是我到**后学会的第一个词,意为照顾。
犹记得在那个满是匆忙的季节里,是六月里的一声惊雷,作了与学生时代最后诀别的礼炮,将我们这些少不更事的小伙子、小姑娘送出了校门。十字路口的站定,各人选择了各自的未来。
“时代这么好,不能就顾吃好自己那一碗饭”,带着这句似是倔强、又是理想的话,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选调生,听从组织安排分配到了托克**。
说实话,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开始新的工作生活,以一个不再是学生的身份,害怕倒不至于,但要说心里一点不慌那是假话。作为一名硕士,我深知就业的选择,不仅是自我的承担,也是对家庭的负责,尽管就业渠道很多。
“后生,你买这个被子,冬天暖和”,店里的叔叔热情的和我说道。刚到的这几天,我需要尽快的安顿下来,买枕头被褥、锅碗瓢盆,发现去了哪都是热情的人,大家愿意为你出谋划策,给你指引提点。
这里老乡们的搭照,让“儿行千里,母不再担忧”。其实,这就是生活。你要学会伸开手去接受,在不经意中去品味,心里不要总想着城市生活的五光十色,觉得农村生活就会怎样。我们本身就是农民的子弟,来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就是一次回归、一次洗礼、一次再教育、一次大学习。做选调生,就是要适应气候克服“水土不服”,成为这里的“土苗苗”。
“你们放心,我也要去扶贫了”
做选调生,有个问题是绕不开的,那就是为什么。初衷没那么多,就一个,想扶贫,受父母影响,我也想为脱贫攻坚战做点贡献,把所思所学用进去、奉献进去,那真的就太幸福了。
这是一种情感,一种天然的天生的情感。在大学学习和家庭生活中,就真切地感受过农村的不易,也曾通过“三下乡”等机会亲身体会过。城市里毕竟机会多,而农村却是“空心化”;也是一种情怀。古语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几年脱贫攻坚是重点,这样一件人人称赞的好事情希望自己可以有幸参与。年轻人要勇于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不要总盯着自己家的小日子,也要担当些为人民为社会的有益之事。
“组织挺重视我们,教育锻炼我们”
“千年古云中,魅力托克托”,**的大名早有耳闻,能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是种幸福。
初来乍到的我们,除了脑袋和膀子,啥也没有。脑袋里装的是书本上的,膀子上扛的只是自己那点事。来到这里,县里非常重视我们,让我们先在县委组织部调训一个月,打下基础。从简单的收发文件,逐渐的到公文写作,从扫地拖地,到一起商量汇报。几天的时间中,我逐渐明晰了工作的内容、知晓了办事的流程,见到了亲切和蔼的部长,也有着热情帮助的大哥。他们手把手地教我们公文写作、撰写信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的各种问题,耐心细致地指导我们做人做事。有了他们的帮助、鼓励、支持,基本功打好了,接下来去往基层,去寻找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真知灼见,就更有底气了。
时间不久,月余而已,可言犹在耳:“多看看,要总结规律,慢慢地耐下心来学习,肯定没问题的。”他们是我们这些 “白纸”进入机关工作后的第一任老师,在组织对我们的培养和关爱下,我们才能开好工作的“头”。
这阵风,这片云
心里知晓这非是故乡的风,故乡的云,然而情感又揉捏在了一起,真切的认定就是这阵风,这片云,这儿的人,这里的情。这一切,将在我的生命中流淌,用青春和热血浇筑,而随时间不断加固——“第二故乡”。
篇4:“全国扶贫日”捐资助学倡议书
亲爱的全体会员们:
大家好!
乐善好施、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互帮助、患难扶持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人人参与慈善公益活动,既体现了人类最高尚的品质、最美好的情感和道德情操,又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传承xx人乐善好施优秀美德,丰富乐善好施文化底蕴,请伸出您的友爱之手,奉献您的无限爱意,广东重庆xx商会向全体会员发出捐资助学的真诚倡议:
我们都是来自xx大山中的孩子,哪里的贫穷落后让我们吃尽了不少苦头,在苦不能苦孩子,在穷不能穷教育,文化的落后是贫穷的根源,相信大家也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楚。发展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责任,也已成为以企业家为主的先富群体的责任和义务。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社会而言,独善其身不过萤火,兼济天下方称光彩。同时通过参与扶贫帮困来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不仅是个人价值转变为社会价值的升华,还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获得较高的美誉度和信任度,有助于企业品牌的提升,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帮一帮哪些在xx深山中因地域而贫瘠以及因疾病而致贫家庭的孩子们送去福音,摆脱临时性困难,为家乡教育事业贡献一点微薄力量。或许您的一份善心,能拯救一个家庭;或许您的'一次善举,能点亮希望;或许您的一个善念,能改变他一生的命运。现实中存在着无数个或许,假如每一个或许都能实现,困难的群众会体味到人间的温暖,家乡的明天会愈加亮丽,社会的愿景会更加美好。要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要害怕力量薄弱,只要你跟着善心坚定的走下去,不久你就会发现很多善心会随你而来。孩子们的世界会因您而精彩;慈善,会因您而绚丽;爱心,会因您而传递。
我们衷心希望全体会员企业家们,积极投身到这次活动中来(采取自愿的方式,自寻资助对象,自行操作,商会将如实整理好人好事资料,利用多方面网络平台,做出正能量宣传),用你们的真诚爱心来温暖家乡的弱势群体,让美丽的巫咸古国更加充满温馨的笑容。
我们也深知,一个企业的创业和发展历经千辛万苦,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但办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民百姓造福,取得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统一。我们坚信,因你们为爱而发出的颂歌会融入高亢的宁河号子,在巫峡山谷的回声中声声不息!
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力不分大小,善举不分先后。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真诚的爱心、热情的双手,共同构织一张温馨的爱心网,让家乡贫穷的孩子们丰富知识,武装大脑,激发斗志,坚定信心,我们相信在爱心包围中长大的孩子,一定能知恩图报,感恩社会,一定能把大家的爱心一代一代传递下去,为家乡创造美好的明天奠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祝福大家身体健康,事业兴旺!
篇5:“全国扶贫日”捐资助学倡议书
全体市民,爱心企业、单位和爱心人士:
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并跨入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但仍有不少贫困家庭面临上学难问题。就铜川而言,每年有1000多名贫困学生上不起大学,有3000多名贫困学生上不起高中,还有许多初中生和小学生也存在上学难问题。因此,帮助这些贫困和特困户解决孩子上学难问题,不仅是各级政府的责任,而且是慈善机构长期而重大的任务,也是我们关注民生、促进和谐、践行梦想的光荣使命。
市慈善协会成立来,共筹资1149万元,先后为一所幼儿园、五所中心小学和一所中学援建了教学楼,为一所职业中学援建了公寓楼,为240所中心小学捐赠了图书,为20所中小学捐赠了教学设备,为六所偏远中心小学捐赠了电暖器,为八所中小学捐赠了学生服装,大大改善了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先后向587名贫困大学生、630名贫困职中生、274名贫困高中生、51名贫困初中生、2384名贫困小学生发放了助学金,圆了他们的求学梦。助学项目已成为铜川慈善的新亮点。
今年,为了帮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实现求学梦想,市慈善协会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铜川人民广播电台、江苏苏酒集团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主办 “洋河中国梦·大爱铜川行”捐资助学活动,并定于七月上旬举行启动仪式,八月份举行发放仪式。这次捐资助学的目标是:社会募集善款100万元以上,资助贫困大学生200名以上,同时资助部分贫困高中生。这次捐资助学的行动口号是:“人人献出一份爱,不让一个孩子停下求学的脚步”;“每人捐出10 元钱,用爱心为孩子们架起求学之路”。
这次捐资助学的方式有四种:一是江苏苏酒集团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两种酒参加义卖,所收酒款全部或部分捐给慈善协会,用于今年助学。其中洋河大曲 300箱,每箱6瓶。原价每瓶118元,义卖价每瓶100元,义卖所得全部捐为助学款;洋河海之蓝酒1500箱,每箱6瓶。原价每瓶198元,义卖价每瓶 168元,义卖所得每瓶拿出50元捐为助学款。二是设立专项冠名助学基金。三是大额捐赠转账。
接受单位:铜川市慈善暨扶贫协会;
开户行:建行铜川新区支行;账号:&&&&&&&。四是小额捐赠。
地址:铜川市新区长虹北路8号副6号;
联系人:马惠萍、刘尚林;
电话:&&&&&&。
这次捐资助学的资助对象选择,充分尊重捐赠者的意愿。活动方案报经市民政局备案。全过程阳光操作,公开透明,结果将由市慈善协会通过市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欢迎大家监督。
市慈善协会将以道德为旗帜,以爱心为动力,以募捐为手段,以助学为目的,精心组织实施好今年的捐资助学活动。我们也热切期望全体市民、爱心企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积极行动起来,人人参与,个个解囊,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份爱心,既帮助他人,又快乐自己,共同为创建和谐铜川、大爱铜川贡献力量!
XXX慈善协会
篇6:关于扶贫的故事随笔:因为,扶贫
因为,扶贫,
把你和我的距离变成我们
因为,扶贫,
我们从不同的岗位相聚在一起
因为,扶贫
我们成了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战友
冒着严寒,顶着酷暑,夜以继日,一起并肩作战
因为,扶贫
我们和淳朴善良的村民成了
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朋友
因为,扶贫
我们和贫困爹娘,贫困兄妹结下了
深厚的情谊
因为,扶贫
我们和脚下的那一片土地
生生相息,同呼吸,共命运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了
我们一起手挽手,肩并肩,冲锋在前
为了,共同的目标,夺取最后胜利…
因为,扶贫
是时代赋予我们无尚光荣的使命
因为,扶贫
我们将在历史长河中写下无悔青春
本文作者:杨玉婷(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7:农村扶贫经典故事
时值仲夏,__区__镇__村小杂粮种植基地的谷子、绿豆等长势正旺;黑猪养殖基地里,几十头刚刚吃过食的大黑猪正躺在圈外的凉棚下懒懒地晒着太阳。
村支书__指着隔壁林下经济发展园里多只珍珠鸡和贵妃鸡,自豪地介绍说:“这是村里今年引进的养殖新品种,这种鸡肉所含的硒元素是普通鸡的30倍,一只鸡8个月出栏,最低能卖150元,鸡蛋2.5元1颗还供不应求呢。”
__是__区远近闻名的“有想法”的村支书。担任村支书十多年,他先后创办了活畜交易市场,创建了农业合作社,建立了黑猪养殖基地……只要是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他二话不说先带头做起来。
“农村要脱贫,就得靠产业!”这是王支书多年的经验之谈。
这些年,__村党支部按户定位,带领全村1千多户村民发展种养殖等7大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24万元,20预计能突破60万元。产业健康发展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坚强后盾。
年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后,__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只有4户。除此外,还有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有33户,高龄或残疾等无收入来源的有11户,在全村户籍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是__和村两委班子在脱贫攻坚之初就达成共识:“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在我们村都是帮扶对象,脱贫致富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他们依据村里的产业基础,确定了“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扶贫措施,以“支部+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猪产业,带领贫困户、低收入家庭和无收入来源家庭按照符合自身特点的方式因户施策,迅速展开一轮脱贫攻坚大战。
62岁的村民王三才早年得了青光眼,现在基本是个盲人,老伴又患有关节炎,行走都困难,老两口一年种地仅有1、2万元收入,光吃药就全花光了,是因病致贫的典型。
__和支部班子在走访中详细了解情况后,根据王三才家实际,制定了让老两口发展养殖业的脱贫策略。
2021年,村支部免费给了王三才家6头猪、1头草驴和30只肉鸡,当年仅卖猪肉一项收入就超过3万元,实现当年扶贫、当年脱贫的目标。与王三才家情况类似的另外3户贫困户,也用相同的策略稳稳地脱了贫。
脱了贫的王三才时刻记着王支书,逢人就念叨王支书的好:“没有王支书和村支部的真心帮扶,我住不上这敞亮的新砖房,更不会有一年2、3万的收入。我要继续跟着王支书好好干,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哩!”
养猪让村里的贫困户都脱了贫,对33户低收入家庭该咋帮?王支书和村支部制定了种养殖结合的帮扶办法。
这些低收入家庭中,有养殖能力的有17户,村支部鼓励他们养黑猪、白猪赚钱,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新品种引进,如果卖不出去由合作社帮销,同时保证养殖户利润。有种植能力的16户家庭,帮助他们发展种植业,种植的甜菜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给养殖厂作饲料;种植的小米、绿豆、荞麦等绿色小杂粮,由合作社统一包装后在线上、线下销售。
2021年,该村低收入家庭养殖户人均纯收入突破1.1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5000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扶有多种方法,但对高龄或残疾等无收入来源人群的帮扶是最伤脑筋的。不过,这也难不倒王支书。村支部免费给这部分人群每户5只猪,由村里的养殖厂托管喂养,每年卖猪的收入全部给了这些人,一年纯收入1万多元不成问题。
这样,依托对不同贫困群体的特点对症施策,从2021年至今,__村这三部分主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对于脱贫后如何巩固成果,王支书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会对已经脱贫的户子放手不管,还会‘骑上马送一程’。”
现在,处于巩固期的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依然享受着村里的帮扶政策,他们在村支部带领下努力发展产业,收入越来越高。这么多年带领村民发展,王支书对脱贫攻坚有独到见解:“和企业对接包销农产品,同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和脱贫致富的有效方法。”
这与__区政府近几年推行的“百企帮百村”活动不谋而合。由村里搭建平台,让农民和企业直接对接购销农产品,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问题,还让企业买到放心的农家绿色食品,真正实现了农企利益联结。而由村里创办的“一道烩菜带动一个产业”的__镇“杀猪烩菜节”更是成为该村发展三产的典范。目前已成功举办3届,每年吸引周边上万群众前来体验,不仅促销了猪肉,带动了农家乐,还带动了小杂粮和粉条等加工食品的销售,又是个一举多得的妙招。
如今,全村村民和贫困户在王支书和村支部带领下日子越过越好,但王支书觉得脱贫是个持久工程,脱贫致富的脚步一天也不能停。
这不,最近他又和村支部班子商量着怎么延长养猪产业链,让养殖户收入再多些。欣喜的消息很快传来,今年10月,该村注册的“黑大肚”牌黑猪肉饺子、包子和包装成小盒的熟黑猪肉也将上市销售,估计到时候__村的猪肉又要供不应求了。
篇8:农村扶贫经典故事
今年55岁的__是__县__镇__七组的贫困户,6月份患有宫颈癌的妻子离开人世,留下孤苦伶仃的他一个人。他并没有因为妻子的离去而一蹶不振,性格坚韧的他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扶贫单位以及驻村干部的共同帮扶下,于今年11月成功脱了贫,__的脱贫故事是从“因病致贫”到政府帮扶“自主脱贫”的典型案例。
原本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在一次体检中,查出妻子患有宫颈癌,在为妻子到处寻医看病中,__花光了积蓄、负债累累。在几次化疗之后,妻子病情愈加恶化,癌细胞扩散到肠胃,只能依靠流食维持生命,这使得这个本就不幸的家庭更加窘迫。靠种地打工的他不得不留在家中照顾病重妻子,失去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陷入了“一个人大病,全家都倒下”的困境,在2021年年底摸底排查时将他识别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
政策引导、凝心聚力,摆脱贫困引路灯
在妻子患病,贫困加重的恶性循环下,如何帮助这个被病魔侵蚀折磨的贫困家庭走出困境、奔向小康,村“两委”、驻村干部努力寻求各种办法,最终达成共识,不仅要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还需要通过精准帮扶,使__走出困境、摆脱贫困。
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要把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志气扶起来,激发内生动力。村“两委”干部、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多次与他沟通交流,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商讨脱贫举措,并鼓励和引导他用自己双手托起整个家庭摆脱贫困的重担重责。
打出“产业+就业”组合拳,好政策还要好落实。为了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__县__利用2021年到户产业项目、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项目和__肉羊、肉牛养殖项目等产业扶贫方式,加上帮扶单位以及帮扶责任人的“定点”资助资金,使__每年最低能保证收入3800元的产业扶贫红利资金。经村“两委”的共同商讨,让他担任__保洁员,负责规定区内的卫生工作,每月发放400元工资。
有干劲不怕日子贫
想办法谋出路找营生。妻子离世之后,__的生活也慢慢步入正轨,开始了独自一人但却充满斗志的崭新生活。今年秋收之际,他积极与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沟通商量、表达脱贫心愿,购置了一台玉米收割机。在忙碌的秋收季节,他通过玉米收割机为村民收割玉米,用自己勤奋的双手赚取相应的劳动成果,生活有了大的起色,同时也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不能等着政府送小康。__说“我并不觉得贫困户是多么光荣的事情,不能坐享其成等着政府给、等着政府送。现在政策这么好,让我鼓足了干劲儿。”他还和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表示,自己脱贫之后,愿意协助村委的扶贫工作,让剩下的贫困家庭走出困境、早日脱贫,一起走向脱贫致富之路。正是他的不等不靠的精神,让他意识到勤快的重要性,让他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越来越有干劲儿。
篇9:农村扶贫经典故事
在荒凉的土地上,开出幸福的花
在____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施工现场,看到十几名施工队员正拿着铁锹围着几处杆塔进行作业,发现在场很多队员都是党员。原来,为了能及时完成对光伏扶贫电站的配套10千伏线路切改工程,____供电分局专门抽调出15名党员成立党员突击队,分成三组前往施工现场,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记者小声的叫来一名党员进行采访。
__,从当天早上七点就出来了,由于施工地点位于空旷地区,可遮挡物体少,一阵阵寒风在他们脸上肆无忌惮地吹打。“师傅,您看这里的工作环境这么差,请问是怎样的动力支撑着您干好这份工作,您对您的工作有什么感想?”记者问道。“其实还是责任支撑着自己吧,咱们干的这个是扶贫工程,真的干好了也是造福一方百姓,虽然环境不太好,但是上面的领导们也没闲着,从开工到现在,整天没日没夜的和我们待在一起,能被上级关怀,还能造福他人,哈哈哈,弟兄们的心里早就幸福的跟花儿一样了!”__笑着说道。
____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是京蒙对口扶贫的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4181.5万元,以多村联建的方式,建设成总规模6433千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并在12月底并网投运,项目落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将惠及该旗22个贫困__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24户,可持续帮扶时间长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近年来,__电业局按照公司部署,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助推全盟脱贫攻坚,把电力设施建设与农城网改造任务作为脱贫攻坚当中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加快改善__地区部分电网薄弱现状,三年来,全盟新安装配电变压器2028台,总容量15.52万千伏安,新建设10千伏及以下线路5389.46公里,实现了5个贫困旗县401户的通电目标。截至目前,共累计投入电力扶贫资金11.64亿元,专项扶贫资金107.8151万元,为打赢__地区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驻村干部与浑善达克的“脱贫之约”
“__统计4至8月份驻村工作队成员实际驻村天数,起草____驻村工作队大走访、大调研集中走访工作报告”这是笔者在____驻村工作队采访期间,无意在工作台账里发现的一段内容,而记录这个内容的人,正是____的驻村工作队队长“__”。
__是__电业局扶贫办副主任,也是________党支部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1月,他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当地____担任驻村干部,从此过上了驻村扶贫的新生活。
贫困户王雨的女儿从一岁开始不幸患上癫痫病,20多年来,家人带着女儿走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为女儿治病。做为帮扶责任人,__对这个因病致贫的家庭给予了许多关怀,不仅帮助他们寻找医生和治疗方法,还努力为他们筹措医疗费用。为此,____供电分局通过大病筹款平台,收到了992笔来自社会各界捐助的善款,募集资金4.2636万元,有效缓解了王雨家看病的经济压力。如今,孩子通过服用中药,病情已得到极大改善。“只要病好了,再大的困难我也不怕。”王雨说道。
__曾在做过一次肾脏移植手术,为了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经历过受助于人的日子,所以面对因病致贫的家庭,__始终有着特殊的感情。当记者问到他身患重病,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做好扶贫工作时,__这样说道:“现在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不适的时候也会尽量克服,就是还需要定期去医院做复查,支撑自己的动力是信念,我觉得我能干,不管把我放在什么环境下,只要我喜欢,我就愿意干,我喜欢跟老百姓打交道。实际上人活着就是你能否为别人、为社会、为国家做点事,别人在其他岗位做的工作有很多,我就在我自己的领域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担任____“第一书记”职务以前,____供电分局的局长和书记也分别兼任过此职。两任书记把扶贫工作做的有声有色,所以当扶贫的接力棒传递到他手里时,__自然不敢有丝毫懈怠,于是他与浑善达克的帮扶户们许下了一个约定,那就是带着他们在20,一道共同迈向小康社会。当前,__电业局在____定点帮扶的27户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即将在年底以前实现全部脱贫。同时,____贫困发生率也由原来的7.9%降至2.4%,顺利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的任务目标,为达成集体与牧民增收,提前完成__脱贫攻坚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篇10:我的扶贫故事征文
大宝六岁,小宝两岁,家里正是缺人手,孩子也正是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候,李飞书记突然接到上级工作安排,自己将被选派到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连石沟村任驻村第一书记。连石沟村是汤河口镇的低收入村,位于怀柔区的北部山区,那里,山峰连绵起伏,道路蜿蜒曲折,村民主要靠看山、打零工挣钱,一部分人还过着入不敷出的日子。接到通知后,李飞书记义无反顾地服从上级安排,于3月,带着迷茫和紧张到离家100多公里的连石沟村走马上任。任职以来,李书记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成员,调查研究,分析村里问题,解决村民难题,东奔西走,带领村民寻求发展致富之路,成了连石沟村村民的“贴心人”。
深入走访,主动融入人民群众
李书记一到村里,也来不及花时间先适应这山区的艰苦条件,就立马联系村两委干部详细了解连石沟村具体情况。第二天就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对在村长期居住的40余处院,60户人做到了入户全覆盖,在走访过程中还自制了入户调查登记表,针对个人家庭情况、住房状况、生活满意度、对村两委干部的意见建议、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和记录。走访后认真梳理意见建议,找出村民群众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最关心的问题,确定工作目标和方向。平日里还和村民主动沟通“交朋友”,利用田间地头、街旁路边,主动与村民拉家常、谈村事。
党建引领,夯实村党支部党建工作
李书记到任后明确每周召开村两委干部碰头会,每月召开村全体党员大会,定期开展党员“红马甲”志愿服务活动,并制定党员定期学习等制度。209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李书记就带领村两委干部按照汤河口镇党委、镇政府的工作部署,严格执行不打折扣,带领全村党员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工作。不仅如此,李书记还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促进村内各项工作的开展:组织党员在国庆安保重要时段做好义务值守工作;号召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做表率,带头拆除自家私搭乱建、整治村容;结合主题教育开展特色“四群”工作,即“进群众门、听群众话、访群众需、解群众忧”,带领村两委干部入户走访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难题。为了检验本村党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的学习情况,李书记积极带领连石沟村党支部参加汤河口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知识竞赛,并和队员精心组织、积极备赛,最终连石沟村党支部在全镇31支代表队中通过初赛进入8强,并在决赛环节中荣获三等奖。
平时很少回家的李书记,过年期间刚回家3天,就收到疫情防控的紧急通知,随即便收拾行囊,匆忙赶到村里指挥疫情防控工作。李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一方面加强宣传力度,告诉村民防护措施,防止村民出现恐慌;另一方面组织党员做好村口值守工作,贯彻落实汤河口镇党委、镇政府的防控要求,杜绝危险因素进村。
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开展各项帮扶工作
一是程序合规、科学合理使用第一书记经费,把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并由村民代表会通过,李书记将2万元第一书记经费用于村内空地硬化,解决了一处土地外露、出行困难问题。
二是积极协调派出单位朝阳区应急局、地震局与村党支部进行组织对接、支部共建。局领导多次到村进行调查研究、并给村里带来了价值3万元的宣传品和应急物资,还计划针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农村,开展地震避险、救援技能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三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个人资源进行帮扶。李书记积极邀请北京晁昱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到村进行考察调研,协调该公司出资3万余元对村委会、安保值守岗亭、新建文化墙等进行了外立面粉刷和修缮,还捐赠了5台价值1万元的水泵。协调北京百诚远望科技有限公司出资3万元在村委会会议室安装了LED显示屏及投影设备。联系汤河口镇消防中队到村里开展农村消防安全、汛期防汛安全知识讲座,培训村民操作使用灭火器,提升村民安全意识。对接北京金鑫盾消防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给村里捐赠了价值1.5万元的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水带等。并给村内每处院落发放了一具灭火器提升防火灭火能力。
四是个人出资给困难群众送温暖。曾出资3000余元购买了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并以村两委的名义对村内70岁以上老人和重点困难户,总计15户进行了慰问,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寻求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如何找到适合村子发展的产业是驻村帮扶工作中的难点。李书记发现本村有许多小块的闲置土地,由于山区天气恶劣,经济作物产量极低,村民靠种植经济作物根本无法盈利,但是他却在村书记家的菜园子里发现几株苍术长势旺盛。经村书记介绍,苍术耐寒,是一种中药材,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上几株自用。听到此,李书记突发奇想,那么是否可以利用闲置土地将苍术大面积种植呢?接下来,他便通过互联网查找苍术的生活习性及培养方式,并请教专家对山区的气候和土地性质进行评估,经专家鉴定,连石沟村适合黄芩、苍术等中药材的种植。这下可把李书记高兴坏了,他便决定带领本村村民利用林下空地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没两天,他便拿着自己熬夜拟制的《连石沟村种植中草药项目方案》,找汤河口镇领导商量,得到领导的的大力支持并承诺给予连石沟村20万元的低收入专项经费。为了保障药材种植得到最大的收益,李书记积极利用各种资源为村集体牵线搭桥,最终联系了一家药材企业。经协商,药材企业同意以低于市场20%的价格提供给连石沟村苍术苗、黄芩种子,同时由药企免费送“药”到村。在销路方面,建立村企合作,确保药材品质的同时,借助药企丰厚的资源平台,打通销售渠道,最大程度地保护低收入村的利益。年年底李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号召村民对中草药地块进行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5月1日前已完成120亩中药材的播种工作,在此期间,李书记主张给参与劳动的村民每天80元的工钱,解决村民的生活难题。目前,李书记经常下田观察中药材的生长情况,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年来,李书记已经完全了解村里情况,完全融入村民之中。而且,在李书记的带领下,村两委干部更加和谐,党员参与活动更能发挥率先模范作用,村里的中草药种植项目也得到初步落实。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李书记一方面打算在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加强为民服务等方面做得更好,另一方面打算中草药试种育苗成功后,将药材种子提供给农户,带领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形成特色产业,帮助村民共同致富。
篇11:我的扶贫故事征文
“刘书记热情开朗、性格随和,与村民都说得拢、谈得来,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老大难的问题,还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思路,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自由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黄利军这样评价到。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自由村共有174户贫困户。2019年,刘克庆刚到村上担任第一书记,便逐户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在广泛收集村情民意后,他最终确定“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的发展思路。通过整村推进,刘克庆和大家齐心协力,实现自由村174户贫困户全部高标准脱贫退出。
从“被点名”到先进的蜕变
“同志们,我们村各项工作都按要求开展了,成效却不明显,还时常在会上被点名批评,我们要改变现状,从后进变先进才行。”刘书记在党员大会上说道。
要改变“被点名”现状,关键在人,重点在举措。刘克庆会同村“两委”商定,从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士、致富带头人中发掘和培养一批能干事、会干事、干实事的年轻人充实村后备人才队伍。通过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村级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形成了为中心工作聚焦、为全局工作聚力的良好局面。
结合具体村情,刘克庆从乡村治理入手制定了以社会风气大改善、村级财务大规范等为内容的基层治理“136”工作模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基层治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搭建“乡贤说事、村民话事”平台,提高群众参与村级治理和监督的热情,逐步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的治理体系。成果出来后,四川省农业厅、宜宾市委组织部、江安县留耕镇等相关负责人纷纷组队到自由村调研探索发展模式,从被点名批评的“后进”华丽转身,刘克庆以“治”为着力点,统筹推进全村各项工作。
以“绿叶叶”养出致富“银豆豆”
自由村有栽桑养蚕的基础,但栽桑面积小、养蚕周期长是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瓶颈。刘克庆大胆尝试,创新采用“村资公司+支部+农户+企业”的“小蚕共育”发展模式,由村资公司提供资金、党员干部带头土地流转和栽桑养蚕、农户积极参与、丝绸公司提供技术,将蚕农的养蚕时间由40天降至17天,周期由4季/年提高到8季/年,桑园面积扩大到1200余亩。2019年自由村蚕茧收入近200万元,10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余元。
为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刘克庆鼓励村民们发展桑园林下经济,现在自由村“鸡鸭混养、畜便还田、鱼稻共生”的循环经济已初显成效,依托栽桑养蚕,形成了“山顶竹木旺、山腰经果黄、山脚蚕桑绿、坝里稻花香”的立体产业分布格局,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让“黑果果”变成“红票儿”
“刘书记,疫情闹得人心惶惶,村里的6000多斤桑葚滞销,你给想想办法嘛,再卖不出去,就只有烂在地里了……”桑农焦急地找到刘克庆。
“要得,我来想办法。”刘克庆语气坚定地回复大家,实际上心里面也没有底。回去寻思了几天,正巧“直播带货”在网上兴起来了,刘克庆抓住这个机会,立刻摇身一变成“黑果果代言人”。他亲自策划并参与录制了《魅力采桑紫》代言视频,积极对接各大媒体帮助宣传,同时发动身边亲朋好友力量,在微信群、朋友圈、微信公众号上分享传播,号召大家帮助销货。
桑葚保鲜时间短,6000多斤存货无法短时间销出去,为最大力度减少桑农的经济损失,刘克庆组织家庭农场和酿酒企业制作桑葚果酱、桑葚养生酒等产品,吸引了大量客户上门订货。蚕农徐淑梅顿时就把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说道:“刘书记带货,让‘黑果果’变成‘红票儿’,为我们挽回了1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借”出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刘克庆致力推动村资公司资金、资源的市场化运作,他鼓励大家:“我们要把村资公司当成自己的企业来运作,没得钱、没得人,我们就‘借’嘛。”在刘克庆多方协调下,自由村整合各类近100余万元资金,修建蚕房、共育室,通过租赁、入股酿酒企业,实现借“资”生财;组建诚信施工队,实施20万元以内的基建项目和农房建造项目,完成借“人”生财;采取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盘活老旧村公所、集体林地等集体资产的途径,成功借“地”生财。20以来,刘克庆靠“借”,实现自由村集体经济收入30.6万元,纯利润11.6万元。
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落一个人
2019年,已脱贫户白思奎因罹患肺癌,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劳动,家庭失去务工收入,存在返贫风险,成了村里唯一的“监测户”。刘克庆了解情况后,积极为白思奎争取低保补助、职工困难补助、子女助学公益金和关爱资金等,并为他提供公益性岗位,帮助白思奎将土地流转给蚕农,收取租金。通过一系列举措,2020年白思奎一家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300元,实现了“全面小康不落一人”的目标。
“刘书记,受疫情影响,春蚕价格下降了近40%,都结茧7、8天了,还不通知收购,恼火了.....”蚕农万天方焦虑地说道。刘克庆得知后,立即到丝绸公司接洽蚕茧收购事宜,经过多次协商和不懈努力,最终丝绸公司同意收购价格从28元/公斤提升到33元/公斤,且立即组织收购,为全村“争”来20余万元收入。
篇12:我的扶贫故事征文
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干部马鸿涛被选派至沙坡头区永康镇党家水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三十而立,初到党家水村,眼前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耳边呼啸的山风,脚下干涸的黄土地,带给他不小的震撼,如何带领这个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偏远山村走出贫困?带着巨大的“问号”,这个坚毅的西北汉子踏上了他的“新征程”。
因为马鸿涛对人和善、年级不大,老乡们亲切地称他为“小马书记”。
熟悉村情,拉开“战斗”序幕。要解决问题,就要先摸清底数。一到村上,马鸿涛就立刻与村党支部书记对接召开班子成员座谈会,对村情进行基本性地了解掌握,随后又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路、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白天处理村务,他利用晚上时间,深入全村18户建档立卡户及一些老党员、老干部家中,详细了解党家水村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全村共143户383人,常住户83户251人,党员12名,享受低保5户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36人,有压砂地9600亩……这些数据资料深深地刻进了小马的脑海,为自己接下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宣传政策,提升攻坚“软件配置”。要想做好扶贫工作,必须得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自己动起来。马鸿涛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充分利用广播、微信、宣传标语、画册等各类载体,向群众宣传产业发展、教育医疗、养老保险、危房改造等扶贫相关政策,着重为群众讲解整村推进项目涉及到的住房补贴、规划设计、具体建设项目等问题,切实为贫困群众想办法、想措施,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脱贫不脱政策”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扶贫政策宣讲会,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开阔视野,引导他们自强自立,理清发展思路,增强脱贫致富信心和决心。,依托各项政策,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3500元,扶贫小额信贷60万元;动员建档立卡户36人全员购买扶贫保,完成8户危房改造任务。
落实政策,筑牢攻坚群众基础。为解决村民种植硒砂瓜的后顾之忧,马鸿涛积极对接保险公司,引导农户购买农业保险,为农民增收上了“二次保险”,使扶贫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强化,仅一年就为农户协调落实保险赔付金额总计4.1万元。为了提高村民的种植养殖技术,马鸿涛积极协调组织科技指导员和“三区人才”对农户进行科技种植养殖培训3场130人次,现场指导多次,帮助农户科学种养。
对接“娘家”单位,切实推进帮扶工作。为强化党家水村基层阵地建设,马鸿涛与“娘家”单位中卫工业园区管委会对接,协调解决了党家水村新村部办公家具及办公用品短缺问题,收到宁夏紫光天化蛋氨酸责任有限公司捐赠的价值约3.5万元的办公家具及办公用品;协调沙坡头区纪委监委为党家水村给予了1万元的帮扶资金,并帮助挖掘了157米深水井1眼,解决了人饮水短缺问题。同时,他积极协调弘兴达果业公司为全村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慰问品,协调工业园区两家企业为党家水村筹集到了3万元帮扶资金,切实推进帮扶工作,解决建档立卡户生活困难问题。
抓好党建,建强“战斗”组织堡垒。马鸿涛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制度,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大三强”行动及“两个带头人”工程,帮助村上夯实党建基础,建强组织堡垒,凝聚发展力量,为党家水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除此之外,他积极与宁夏网络公司中卫分公司党支部对接,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党家水村带来了价值11199元办公家具捐赠物,并对困难党员进行了慰问。
20,对于马鸿涛而言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党家水村的贫困发生率降低到0.52%,硬件设施条件达到贫困村脱贫摘帽标准,年底党家水村顺利脱贫。他终于可以骄傲地对两个孩子们说:孩子,你们老是问爸爸为什么不回家看你们,爸爸在做什么?爸爸呀,在忙着让像你们一样的孩子过上好日子,现在,爸爸成功了!
,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老乡脱贫了,但扶贫工作并未结束。对于小马书记来说,防止贫困户返贫,继续帮助他们致富,成了他和扶贫干部们新的“小目标”。
篇13:我的扶贫故事征文
阿布洛哈村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一个特殊贫困村,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坐落在近1000米的斜坡上,进出村的唯一通道是一条沿着乌依村六组陡峭悬崖而下的村路。2018年6月,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农业农村局干部职工罗俊,积极响应组织号召,选择以一名驻村工作队成员的身份前往阿布洛哈村。在阿布洛哈村第一书记日力色日的带领下,他一路小心翼翼地沿着蜿蜒峭壁行走,经过3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迎难而上,困境中的“破局者”
阿布洛哈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多艰难,可以这样描述:从三组海拔670米的西溪河岸到海拔2650米的乌依乡客运站,垂直落差几近2000米,徒步上坡最快4小时,村民们购买化肥、学校教科书、生活物资全靠人背和马驮。
2018年该村这条4公里的通村公路提上议事日程,这条路有一段经过邻村,涉及到伟木村青苗及经济林木等地上附着物损失赔偿。两村就赔偿事宜达不到一致,通村公路项目进度便搁置了下来,罗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在召集村组干部讨论后,罗俊决定与村组干部一同去邻村“谈判”。伟木村提出使用2英寸水管从阿布洛哈村取水的条件,为保障阿布洛哈村3、4组120亩水田的灌溉和人畜饮水,罗俊和对方经过长达12小时的“磋商”,双方终于达成共识。
2019年12月31日,阿布洛哈村通村摆渡车正式运行,这标志着阿布洛哈的村民告别了人背马驼的时代,打通了阿布洛哈村同外界的联系。从2018年9月9日这条公路正式开挖,到2020年5月23日通车,这一年多时间里,罗俊亲自参与农房损坏勘测、材料预算、水管砸坏后饮水的协调、农民工工资的催讨、修路安全事故善后、本村临时工棚占地协调、对施工单位进行民族政策宣讲、调节矛盾纠纷等工作,期间,还化解了外来施工队与阿布洛哈村村民的言语矛盾纠纷。
夙夜在公,百姓身边的“贴心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罗俊一直待在村上未回家。按照要求,他每天组织人员对村里的帐篷户、敬老院、林川小学、卫生院等全覆盖开展次氯酸钠环境消毒,从2月14日到3月21日,历时37天,提振了众人战胜疫情的信心。
在他的驻村日志本上,写满了安全住房施工监督日志,发现的17条疑似质量问题,他在第一时间便与施工方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整改,严格把好村民住房建设的“质量关”。
2019年7月上旬,阿布洛哈村3、4组种植凯特芒果6000株,从项目论证到栽培技术指导,罗俊全程参与并对后期管理提出宝贵建议:采用硼砂喷洒叶片防止落花落果,对大牲畜进行圈养防止伤害幼树等。
2019年6月,罗俊发现阿布洛哈村出现草地贪夜蛾侵害现象,他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布拖县农业农村局,通过专家指导和多渠道经验学习,迅速在7月份组织村民进行统一防治,手把手教会大家兑配农药。
村子越来越好,村民们有话要说
“在自家门前买东西就是好,以前想买点什么东西都得翻山越岭出村去买,路远不说,搬运就累得够呛!”村民且沙次干感叹道。
路通后,大家纷纷报考了驾校,有些还把自家的马儿卖了,买起了摩托车。“偶尔拉拉客,也能挣几个钱。”贫困户且沙色聪笑着说道,他也是最早卖马买摩托的人。
“路通后就是好,以前要把种植苗运进村里,用马驮至少得几天,到家时有的已经干枯了。”村书记吉列子日说道。
“终于可以坐车到外面的地方去看一看了!”贫困户阿达么友杂感叹道。村里没有小卖部,阿达么友杂便想着开一家,在罗俊的大力帮助下,小卖部第二天便做了起来,前来买东西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两年坚守,他的内心依然豁朗
两年的帮扶工作,罗俊的内心感触良多,他感慨道:“从举目无亲到交心谈友同村民打下深厚的友谊,犹记得当年刚进村时,一个小孩在林川小学门口捧着书读着一首陆游的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捐资助学倡议书
★ 基金募捐倡议书
★ 捐资助学的感谢信
★ 集资倡议书
★ 妇女工作半年总结
★ 募捐通知
【公司捐资扶贫故事范文(集锦13篇)】相关文章:
党委书记在捐资助学活动上致辞2023-09-17
爱心助学仪式上区委领导的演讲稿2023-09-13
慈善助学倡议书2023-01-03
捐资助学座谈会校长讲话稿2022-05-07
捐赠助学仪式上学校领导的讲话稿2023-09-02
村助学仪式讲话稿2023-12-17
学校扶贫捐助仪式开幕词简短2023-04-16
捐助助学倡议书2023-09-01
一封来自水灾地区感谢信2022-09-12
扶贫日宣传活动会议简报202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