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辛弃疾(锦集6篇)由网友“霞风臣淑”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生查子辛弃疾,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生查子辛弃疾
的原文,大家可以慢慢品味这首诗,简单而富意味深长~!
原文:
生查子
作者:辛弃疾
悠悠万世功,LL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篇2:生查子辛弃疾
yōu yōu wàn shì gōng ,kū kū dāng nián kǔ 。yú zì rù shēn yuān ,rén zì jū píng tǔ 。
hóng rì yòu xī chén ,bái làng zhǎng dōng qù 。bú shì wàng jīn shān ,wǒ zì sī liàng yǔ 。
篇3:生查子辛弃疾
按理说,登临如此高耸的山亭,自应细写其杳渺之景象,雄阔之意境。然而辛弃疾竟以豪情壮志、险思奇想出之,大发思禹之情,却又能不肯离题意。如上片“悠悠万世功”二句,通过“悠悠”“LL”两个叠词,既生动地写出其历史久远,又形象地道出大禹的劳苦功高。这纵横高远的境界,正是最恰当地扣住了“尘表”二字。作者面对一派江山如画、烟火万家的绚丽景象,他考虑的却是“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尘世万物均能各得其所,推本溯源,这都是禹的伟大业绩。这三、四两句,又将“高”和“远”更推进了一步,可以说是超然玉立于尘表之外了。
如果说上片是吊古,那么下片则是伤今。过片“红日又西沉”二句,仿佛写的是眼前景,倘若简单地这样去理解,显然与上片高、远的意境不相符合。因而,“红日”句是比喻南宋朝廷岌岌可危的`局势;“白浪”句是指流光飞逝,历史是无情的。这正是一代爱国者的时代忧虑,是作者愤懑难平的情感流露。煞尾二句,既照应了前阕,又阐明了词意:危亭登眺,无意于赏心悦目,主旨在忧时伤世。我自思量禹”句,寓含着作者无限心事:在这苟且偷安、不思自振的人欲横流中,必须要再有个为民造福的神禹出来治水平土,力挽狂澜,重整山河。全词紧紧系住“尘表”铺写,居高临远,吊古伤今,上下片浑然一体,意境奇特,造语清俊,在小令中洵为不可多得的妙品。
后世评价:
1.刘熙载《艺概》:苏、辛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荦,悉出温柔敦厚。
2.况周颐《香海棠馆词话》:其秀在骨,其厚在神。
3.顾随《稼轩词说》:悠悠之功,LL之苦,何也?鱼之入渊人之居陆是已。羞水之行地中,民之皆垫也,于兹之千有余岁矣。何人?何人?何人?则禹是已。稼轩有用世之心,故登京口郡治之尘表亭,见西沉红日之冉冉,东去白浪之滔滔,遂不禁发思古之幽情,叹禹乎?自伤也。前片四句与及后片结尾二句之间,楔入“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十个大字,便觉阮嗣宗之登广武原尚逊其雄浑,陈伯玉之登幽州台尚逊其悍鸷也。“又”者何?一日一回也。“长”者何?不舍昼夜也。得神阿堵,颊上三毛,尚不足以喻之。
生查子简介:
生查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尊前集》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诗人资料: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相关推荐:
送剑与傅岩叟
阮郎归 辛弃疾 赏析
篇4:生查子辛弃疾
大禹治水的功绩留传万古,当年他奔波劳碌多么辛苦!他使鱼儿乖乖地游进深渊,人们安安稳稳地定居在平土。一轮红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坠,江中的白浪却永远向东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缅怀大禹。
字词解释:
1、京口郡治尘表亭:宋代镇江府的官署设在京口,故称京口郡治。尘表亭:镇江亭名,今不存。
2、LL(kū):勤劳不懈的样子。《史记・夏禹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神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3、“鱼自”句:《老子》:“鱼不可脱于渊。”
4、“人自”句:《孟子・滕文公》:“《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龙蛇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5、金山:《舆地纪胜》镇江府景物:“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旧名浮玉,唐李绮镇润州,表名金山。因裴头陀开山得金,故名。”
篇5:辛弃疾的《生查子》赏析
辛弃疾的《生查子》赏析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此词作于宋宁宗泰嘉四年春至开禧元年夏(1204-1205)镇江知府任上。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为当时府郡的行政中心。南宋镇江郡治(郡府的官署所在地)在城北俯临长江的北固山,尘表亭当为郡府僚吏公余休憩之所,或取其举目迎风高出尘表之意。
本词迥异作于同时期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抒苍劲悲凉、豪视一世的感慨,而是凝聚成一点即发思古之壮怀,歌颂大禹治水,过片转而写眼前景象,却又未离题亭本事。开篇二句对起“悠悠”,遥远、无穷尽。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矻矻”,劳极貌。《汉书》卷六十四下《王褒传·圣主得贤臣颂》:“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两句有力地表明大禹治水的功业流传千古,他当年的辛勤难以言喻。后句亦正如《史记》卷二《夏本纪》云:“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带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只不过词的语言更为概括凝炼。像大禹这样的人不正是高出尘表的么,巧妙地暗切尘表亭意。接具述禹治水的功业:“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据《孟子·滕文公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词用此意,恍如己出,正是“使事如不使”,“以不露痕迹为高”。
上片怀古,下片伤今:“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红日、白浪,交映辉映,开阔壮美;西沉、东去,无限苍凉,感慨万端。这是于尘表亭上目之所见,而诗人的内心痛苦隐然其间。后来明人杨慎《临江仙》的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正取法于此。只是情调更凄惋了。煞拍金声玉振,撼动全篇:“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金山”,在镇江西北的长江中。据《舆地纪胜·镇江府景物》:“旧名浮玉,唐李锜镇润州,表名金山。因裴头陀开山得金,故名”。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留下了千秋功业,诗人赞之,颂之,思量之。南宋王朝偏安一隅,苟且偷安,置国事于不顾,对沦陷的'中原人民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南宋投降派的官僚们过着“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生活,有几人想过力挽狂澜,重整山河!“我自思量禹”,一语抵千言,包含着无限丰富的内容。它的艺术力量应不在那些“龙腾虎掷”、“大声镗鞳”、“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概”等等“英雄语”之下吧。刘熙载云:“苏、辛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荦,悉出温柔敦厚”。“潇洒卓荦”之说,于此词亦可见之,而又正是“其秀在骨,其厚在神”也。
篇6:生查子,生查子辛弃疾,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生查子,生查子辛弃疾,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诗词大全
生查子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体裁:词 梅子褪花时,直与黄梅接。烟雨几曾开,一春江里活。富贵使人忙,也有闲时节。莫作路旁花,长教人看杀。
★ 生查子的诗词赏析
★ 表惆怅的诗句
★ 关于元宵的古诗
★ 关于元宵节的诗词

【生查子辛弃疾(锦集6篇)】相关文章:
表达失落惆怅的诗句2023-01-11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2023-11-22
有关元宵节的诗词2023-06-11
关于桃花的优美经典诗句2023-02-27
经典凄美诗句2023-02-19
反映感情失落的诗句2022-05-19
美好祝福爱情的古诗词2023-01-28
表示爱情惆怅的诗句2022-11-24
形容男女相思的诗句2022-09-05
凄凉的古诗句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