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必看的三本励志书籍(集锦14篇)由网友“君斌强”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人一生必看的三本励志书籍,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人一生必看的三本励志书籍
1、《礼物》
马塞尔·莫斯
推荐理由
作为现代人类学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之一,莫斯通过对丰富的民族志资料的旁征博引,提出了以“整体性呈赠”为特征的“礼物经济”的概念,探究了人是如何与物以及通过物而与他人彼此互相关联的。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在被接受和被交换的礼物中,导致回礼义务的,是接受者所收到的某种灵活而不凝滞的东西。
2.拒绝赠予、不作邀请,就像拒绝接受一样,无异于是宣战;因为这便是拒绝联盟和共享。
3.于是事物都有了人格,而这些人格又成了氏族的某种永久性的事物。
2、《甜与权力》
西敏司
推荐理由
作为一部人类学经典作品,西敏司娓娓道来的是糖这件平常事物身后奇妙而非同寻常的历史。书中我们将看到糖是如何经过一个自上而下的复杂文化过程,一步步地嵌入到了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的。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蔗糖在1650年是稀有品,1750年是奢侈品,1850年是生活必需品,1850之后最大的消费群体是穷人。
2.英国的工人第一次喝下一杯带甜味的热茶,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因为它预示着整个社会的转型,预示着经济和社会基础的重塑。
3.普通大众生活在权力阶层构筑的一张网之中,消费着权力阶层制造的需求,为权力阶层的利益作出自己微薄但却必要的贡献。
3、《浮生六记》
作者:(清)沈复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自传体文学的作品,原书六卷,已逸其二,现仅存四卷(有所谓“足本”者,后二记系伪作。书中记叙了作者夫妇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和各地浪游闻见。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读之心醉”的评语。本书文字不长,但向为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所重视,影响广泛。
书迷推荐:沈复的《浮生六记》,记是生活琐事,一点一滴都能打动我的心。
篇2:人一生必看的三本励志书籍
1.《闻一多西南联大授课录》
闻一多 徐希平
西南联大有“最富声望的学者,最叫座的课堂”,培育了最为出色的一代大学生,当这一切已成往事只是,我们有幸还能读到他的授课实录,也算是一种幸运。
2.《人间世》
余世存
《人间世》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状况的素描。就体例而言,这本书类似于传统的笔记本,是由“一两千条散乱的微博文字”排编而成。其中无处不渗透着作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与思考,感受与体察,自省与救赎。
人生必看的人类学经典
《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
普里查德
推荐理由
作者以细腻、精美的笔触描述了中非一个土著部落阿赞德人关于巫术、神谕和魔法的信仰体系,并在这种描述中巧妙地呈现一种社会、一种生活。这一著作使阿赞德人成为人类学、社会学和哲学等领域的一个著名族群,并关联着相关领域中关于理性与非理性,以及文化相对主义的诸多讨论。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如果你与结拜兄弟的妻子发生了肉体关系,即使这位结拜兄弟不知道你的不正当行为,你饮下的血也会自行发生作用,毁掉你和你的亲人。
2.如果小气的人给你东西,首先要把其中少部分涂抹在大腿下面,否则你会因为他的吝啬染上溃疡,这就是阿赞德人对这件事的说法。
3.深夜,对女人的欲望占据了我的心,哦,哦,我就像疯了一样。
篇3:人生必看的三本经典励志书籍
一:《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这本书可以说是《当下的力量》的姐妹篇。它们都是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
这本书的灵魂是提出一个了被大部分人所忽略的话题:那就是意识的觉醒和转化。不相信,你拿着这个问题去问问身边的人:什么是灵性的觉醒?什么是意识的转化?可是有人却因为阅读这本书而实现了意识转化的过程。这是多么让人震撼的一件事情!
21世纪,是心灵成长的世纪,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唤醒,越来越多的灵魂正在寻找一个新世界。在这个路途中,是否也有你的身影?如果你还意识不到意识提升的急迫性,那就看看这本书吧。
另外通过这本书,我还对“痛苦之身”有了更深的理解。当时,有个朋友对于孩子知道他曾经出轨并且导致夫妻关系不和的事有点耿耿于怀,他觉得这件事情 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知道。我记得当时就向他推荐了这本书。任何家庭,只要有一种负面能量萦绕在这个家里面,那么不管你是否告诉孩子,孩子都能切实地感受到 这个痛苦之身。痛苦之身不是用来逃避,而是用来穿越的。
穿越痛苦之身,也就穿越了被痛苦之身喂养大的“小我”。
二:《人生下半场》
我记得是在海华那里偶尔听说这本书后我买来读它的。也许是这本书的名字打动了我,因为我也一直认为40岁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上半场,我用心走过红尘,下半场,我为来生种下慧根。
常常跟朋友们分享:如果你到40岁,还没有开始心灵成长,那么你的人生将很快走上下坡路。健康、感情、事业的机遇,乃至亲人和生命……都将开始一样一样地离开你。你拥有什么力量帮你走过这下半场呢?
曾经有段时间,我的QQ签名换成了“人生下半场”,爬爬说看到我的签名有点难过,还有一个老朋友上线就来质问我:“你还没有老呢,怎么就进入人生下半场了?”
我知道,这个QQ签名对于我来说,是具有意义的。因为人生下半场,意味着从追求成功转向追求价值和意义。
人生之路,从现在开始可以变得更精彩。但要看你是否完成漂亮的转身。
如果你年过35,不妨读读它吧。它会让你更清楚接下来的路要走向何方。
三:《少有人走的路》
这是一位资深心理治疗师的职业手记。我读了第一册后,又买了二、三册。这本书我买了又买,因为谁看到了说好我就送给他了。
这本书试图告诉你一个人的心智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探索过程。对于这一点,我实在是太有切身体会了。我曾经非常痛苦地一步一 步走过成长的路,有的时候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踏步或者甚至倒退的时候,有很深的沮丧和无助。幸而我坚持下来了。这种坚持带给我的收获是我越来越能够在痛苦来 临的时候,懂得去感谢它给予我的每一次磨砺。正因为有了这种磨砺,才会有深刻的领悟。
感恩苦难,感恩所有曾经的痛苦,因为心智成熟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也许正因为这是一条不那么好走的路,所以这是少有人走的路。
我的新浪博客里有一段独白:“一个平凡的人,决定开始修炼。没有前世的慧根,只有今生的虔诚。用真实的文字记录,少有人走的路。”应该就是来自这本书的灵感。
看看封面上那双前行的脚,你就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更何况还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会不会让你更加充满好奇?
篇4:人生必看的三本经典励志书籍
《你可以不怕死》
“你快乐的程度,取决于你的心自由的程度。”所以,看透死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活。
那些畏惧死亡的灵魂,是很难真正面对生命的,因为内心常有恐惧在消耗着你的生命能量。
我曾经和美月一起聊起过这本书,试图用我们都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讨论这个话题。我在那一刻发现,谈论死亡这个话题的确不太容易找得到十分合适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我们都还没有经历,或者说我们都已经忘记了我们都曾经经历过的一切。
但是对于死亡,我居然有机会听过两个人聊过相类似的话题:一个是温州的NLP学员红,她说她曾经有一次梦到自己死了,她的灵魂充满了舍不得去跟所有 的人告别,尤其是感情深厚的老公。但没有人能够听到她在说什么。她说完她的故事后,我居然产生了和导师一样的看法:她已经死过一回了。第二个故事是听我儿 子说的,他说有一次梦到自己死了,跟所有的人去告别,但没有人可以听到他的声音,没有人理他。我听了这个故事后的第一反应是:他居然保留了前世的死亡记 忆。凡淑姐姐对此也抱有相同的观点。
我不知道你听了这两个故事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也许你还没有准备好,也许你也已经开始愿意去研究死亡这个主题。那么就去看看这本书吧。
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曾经在两个晚上的临睡前,练习过死亡。这本书也坚定了我的一个决心,我一定要花时间研究临终关怀。我要让我爱的人,在爱中离开,我也希望有一天我离开的时候,能够在爱我的人怀里。
“活着的时候,一定要去找到那个可以和你一起面对死亡的人”。你找到了吗?
看透死亡,向着死亡死去。是怎样淡定、洒脱和自由的心灵。亲爱的,试一试吧?
篇5:人生必看的三本经典励志书籍
《活着为了讲述》
加西亚·马尔克斯
豆瓣评分:9.0 (1772人评价)
每当有人说起马尔克斯,小编都会肃然起敬。
因为他对写作,有着近乎宗教般的执着,可以说,写作就是他的信仰。
所以他写出了《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样的传世巨著。
马尔克斯早在青年时代,就立下毒誓:要么写作,要么死去。
所以,“活着为了讲述”这6个字,就是马尔克斯实实在在的人生写照。读完这本自传,你会进一步理解《百年孤独》。
这本书兼具可读性和深度。
一方面,马尔克斯讲述了他的家乡和他的少年经历,来自于外祖母口中神奇的鬼怪世界,来自于外祖父讲述的战争故事。
另一方面,马尔克斯对自我毫不留情地剖析,他的烟瘾、他的情欲、他的执念……他直面生活中所有不可避免的陷阱、妄想、罪恶,将它们作为自己文学道路的基石。
可以说,马尔克斯的一生,就是一部真实版的《百年孤独》。
篇6:男人一生必看的励志书籍有哪些
男人一生必看的励志书籍
01.《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1811-1872)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在中国近代史和文学史上占有着特殊地 位,是晚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政治、军事、文化上极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 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02.《圣经》
圣经是亚伯拉罕诸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等各宗教)的宗教经典, 由旧约与新约组成,旧约是犹太教的经书,新约是耶稣基督以及其使徒的言行和故事的纪录。旧约圣经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旧约圣经共46卷,当中包含了其他宗派划为次经的数个书卷;基督新教的旧约圣经有39卷 ;而犹太教的圣经由于把多个章节较少的书卷合成一卷,总数只有24卷。新约圣经新约圣经的数量比较一致,都有27卷。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并不承认新约圣经为正典。圣经分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旧约内有书三 十九卷,新约有二十七卷,共是六十六卷。考古学证明,旧约完成於耶稣诞生前数百年至千年,例如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完成於公元前1420xx年左右, 新约则完成於公元一世纪末,所以新、旧约的写作历时1520xx年左右。
03.《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 》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 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04.《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 亚特》、《奥德赛》)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其内容丰富多彩,堪称人类童年社会的“百科全书”。 《奥德赛》叙述的是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历经十年重返家园的故事。荷马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被西方文学界并称为世界四大诗人。而荷马则又被但丁在《神曲》中誉为“诗人之王”。
05.《物种起源》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以博物学家 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1831—1836)的环球旅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 一译《物种原始》)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适应性也作了正确的解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给宗教以一次沉重的打击,成为 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标志着19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
男人看的励志书
《少年凯歌》
在成为著名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敢于面对,勇于审视自己,并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对成名之前生活、思想、艺术积累的小结,能够启迪我们许许多多的人。 这本大导演的自传体小册子不是专门写给父亲的,但里面对青年时代对父亲伤害的一段忏悔无疑是最让人动容的。 在那个无法挣扎的年代,陈凯歌从母亲那里知道了父亲参加过国民党。母亲解释说,父亲完全出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爱国热忱,来自东南沿海的父亲甚至没有听说过共产党!少年凯歌心都被撕碎了,他带着“满腔热血”开始恨他的父亲! 我要革命! 陈凯歌在父亲的问题上选择了自私,忠于革命,与父亲划清了界线。当时,陈凯歌的父亲被批斗了,被押进一个院子,他也站在门口的人群里,他喊了“打倒”父亲的口号,“自己听见自己的声音,很大”。他在别人的指示下、在众人的目光下推了一下他父亲,14岁的他就完全背叛了父亲。他哭了,他不知道泪水从哪里流出来的! 一个少年当众把自己和父亲一点点地撕碎了! 第一次背叛父亲的少年凯歌无法面对父亲,他怕见到父亲! 父亲也怕见自己的儿子! 他父亲被逼承认自己是“国民党特务”,红卫兵来抄他们的家,他母亲正病着,一家人被要求离开屋子,他母亲是被他奶奶扶着走出门,被命令面壁而立,陈凯歌没有说一句话。 母亲面壁而立! 红卫兵抄了陈凯歌的家,烧了家里的书。“爱书就是爱自己”的母亲没有说一句话,三个多小时过去了,他母亲还是面壁而立…… 只有陈凯歌的妹妹哭了,满脸是泪,还是不敢哭出声来! 1967年,陈凯歌也开始打人了,他手掌发麻,心跳得站不住脚,大口地喘着气,那是一种形容不出来的感觉。他尝到了暴力的快感,他“罪恶”的心里结出的果子!那天他在阳光下躺了很久,却不敢睁开眼睛细看那蓝蓝的天…… “在‘文革’中,我吃过苦;我看别人受苦;我也曾使别人受苦! ——我是群氓的一分子。”
适合男人的书籍
《傅雷家书》
翻译家傅雷是一个严格的父亲,有些时候苛刻得不近人情。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以身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孩子在他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当父亲出门的时候才敢大声笑闹恣情玩乐。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进餐时,他注意孩子是否坐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是否发出有失礼貌的咀嚼声。
他对待幼小孩子的严格正如他在对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的各方面都要求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样。傅聪各方面很优秀,特别是音乐方面的天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出国留学后便同儿子长期书信来往,悠悠岁月,茫茫大海,这些长时期,在遥遥数万里的两地之间,把父子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信中记录了大量的父子俩的艺术对谈,彼此分享艺术境界的体验。他常将中国的文化与西方的音乐结合畅论.他为儿子千里迢迢地寄上画冊、字帖、拓片,并详加解说,积极地以中国的文化精华予以熏陶。
这本书是这些信件的一个汇总,是一个父亲与儿子之间心灵的交流史,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书中的最后一封信是一九六六年8月12日的,傅雷夫妇俩于一九六六年9月3日凌晨自杀身亡。
篇7:人一生必看的优秀书籍
人一生必看的优秀书籍
1.行走的人生
俞敏洪
生活中的俞敏洪爱读书、旅行、运动,也爱思考和写作。本书集结了俞敏洪新近创作的散文随笔,质朴的语言中展现着生活与生命的智慧。商场上,他攻坚克难,激情澎湃;生活中,他沉静细腻,满怀诗意。了解俞敏洪之所以成为俞敏洪的原因,或许比阅读单纯的励志经历更有价值。
全书分为旅行游记、读书笔记、生活感悟、人生经历、谈教育、谈文化发展等六章,虽是“闲话”,却可读出“小呆萌”和“大智慧”。旅途他乡遇故知,初识大冰相见恨晚,病卧床头思考不辍,回首往事感悟人生,遇社会问题仍赤心不改。俞敏洪的人生印证了那句话,为君子行万里路,而不忘初衷。
2.古书之美
庆山 韦力
《古书之美》是作家庆山与藏书家韦力合作的一本文化随笔,主体内容为二者的长篇访谈。韦力作为中国民间藏书大家,收藏古籍逾十万册,很多都是海内外难得一见的孤本,在书中他不仅从纸张、装裱、刻印详细介绍了古书之美,更精选数种珍罕版本,图文并茂地展现给读者,以古书沉淀百年的厚重与优美呈现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内在力量,倡导读者回归质朴、平和的本初心境,通过了解、亲近、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而淘澄心性、陶冶情趣,还原古书之美。而作家庆山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采访,从生活态度、观点理念、思考方式等多个侧面,展示了一个藏书家作为“人”的生动的一面。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别致有趣。
3.慢读秋雨
余秋雨
这是一个以快为尺度的时代,人类对速度的欲求填满了地表的每处角落,地球和我们的内心已经越来越承载不起。生活需要慢下来。但生活的慢,不止于外在的身体状态,它可以更丰富,更深厚,更博大,应是一个完整的生态。本书是余秋雨散文新编,分为慢走华夏、慢观世界、慢享至美和慢品浮生共四辑,从文化守望、艺术审美、回归本心来阐释慢生活的内涵。慢是一种生活方式,要用文化传统来润泽支撑,文化生态来环绕供养。本书诠释博大而厚重的慢生活方式,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独特的慢读主题。
4.王蒙老庄系列·庄子的奔腾
王蒙
《庄子的奔腾》是王蒙对《庄子•杂篇》的解读与阐释。王蒙对庄子的解读融合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现实生活,以文学家的语言对庄子思想进行了现代化的阐释。本书视野开阔,思维跳跃,语言调侃,文风活泼,古今中外信手拈来,纵横捭阖,气势非凡,兼具文学之意味和哲理之思考,是一本极具可读性的传统经典通俗读本。
本书是王蒙用自己的人生历练,用自己的体悟感受,用自己的政治经历、社会经历、人生经历、文学经历,也用自己的知识与智商去与庄生对话,揣摩逼近庄生的鱼、兔、意图、意念、雄辩与才华,奇思妙想喷涌而出,交映生辉。从中体味到庄子思想的精深之处,对我们的人生及处世智慧有许多的启迪和帮助。
5.李长声自选集:雪地茫茫呀
李长声
本书系旅日华人作家李长声三卷本自选集中的生活并审美篇。在此卷所选文章中,作者谈吃谈喝谈赏樱,也聊眼镜筷子自行车,日本生活在行云流水的文字间展开,看起来美又似乎没那么美。作者谈日,却不哈日,在其“审而不美”的文字背后,是一个“愿意交谈又离群索居”的观察者,冷峻中带着些温柔。
人生必备书籍
1.原来民国是这样
严昌
本书是一本民国故事的汇总,并以人物的性格特点加以归类,文中出现了很多大人物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比如徐志摩、胡适、蒋梦麟、黄侃、章太炎等大人物等人的生活细节。文章的故事篇幅较小、生动有趣,从这本文稿里我们看到了大家们的幽默,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饱满的民国。
2.悠游小说林:艾柯哈佛诺顿演讲集
安贝托·艾柯
《悠游小说林》由安贝托·艾柯在哈佛大学所作诺顿讲座的六篇讲稿结集而成,既是六堂小说理论课,也是一本文学阅读与写作指南。
文本怎样发出寻找理想读者的信号?读者如何正确地阅读一部小说?怎样才能识别模范作者,破解其文本策略?艾柯在这本书中充分显示了他将枯燥的符号学和叙事学理论变成一种知识愉悦与心智启迪的能力。他以临床的精密态度,通过模范读者与模范作者、小说故事与情节、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等等概念,将文本从技术层面抽丝剥茧,调查隐藏在小说形式与手法中的玄机,进而探索小说与人生、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为小说着迷的深层原因。
不论是奈瓦尔、普鲁斯特、乔伊斯、但丁,还是大仲马、阿加莎·克里斯蒂、伊恩·弗莱明,艾柯循循善诱,在揭开这些作家作品神秘面纱的同时,也指引读者在他的智识水平上领略其艺术魅力,甚至让读者成为他的学徒,一步一步迷失在小说幽深茂密的森林。
人生必读经典书籍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论语》好读在于它平实、有趣,不好读在于时代久远。从汉代以来,每朝每代都有人来注解论语,并做出进一步的阐释。这其中,最著名的注本之一,就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了,这是儒家理学名著,是朱熹的老先生的代表作。
为推荐这本书,我专门又请教了家师,家师对它的评语是“简要明晰”。现代人出版的注解《论语》的书中,谈心得体会,漫天发挥的人居多,朱熹这本书,有对义理的发挥解释,但更多时候,会从文字出发,字斟句酌来讲解字句,能在有限的字句中,尽可能清晰地讲解儒家思想的心得。一般情况下,遇到从文字开始分析着讲书的人,我们大概能够信任,那些总是愿意拿着古人的句子,给人猛灌鸡汤的“学术明星”,祸患不小,要谨慎警惕。
这本书集中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其中的《论语》的注解,影响极大。所谓“四书”的说法,是南宋时候朱熹定下来的,朱熹非孔子亲传弟子,而能进入孔庙,享受后人祭祀与叩拜,足见他对儒家思想的发挥到底有多大功劳。
朱熹注解儒家经典,影响了元、明、清三朝的学术思想。他的这个注本,成为此后数朝官方钦定的教科书,也是明清两朝科举考试的金科玉律,考试作文,不能逾越朱子认识的范畴。有人说他的思想在禁锢后人,但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评价他,却认为他所代表的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的。对朱熹的争论很多,但就读《论语》而言,朱熹的这个注本,是无论如何不能绕过去的。
篇8:人生必看的三本好书籍
1、《青春之歌》
作者:杨沫
内容简介:小说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
阅读者:作家 赵本夫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当代“四大名著”被概括为“三红一青”:“三红”即《红日》、《红岩》、《红旗谱》,“一青”即《青春之歌》。无论时代怎样发展,都抹不了它们作为现当代文学经典的事实,深深影响过一代人。这些书出版时,我在读中学,对我个人来说,它奠定了我的写作观,那就是,作为作家不能整日坐在咖啡馆,注重于“小我”情绪的抒发,文学更应具有家国情怀、书写人类的命运。
那时候,只要有点文化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不读《青春之歌》的,除了书本匮乏外,它塑造的人物、传达的价值,和当时整个社会是共鸣的。建国不久,农民扛着锄头、工人拿着锤子,对生活、对未来,大家充满着革命的激情,有理想,有干劲。这本书里塑造的林道静等革命人物,和那时候的我们,心理会产生强烈的共振效应。
可以说,“三红一青”这些红色经典蕴藏的情怀,是我们这代人的人生底色,许多年过去了,它仍在影响着我们做事、为人。当年,很多年轻人背着行囊,为了理想,奔向延安,这样执著的精神,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今天仍有必要。
2、《第二次握手》
作者:张 扬
内容简介:小说《第二次握手》,原名《归来》,是文革期间流行的手抄本代表作,文革期间列为禁书,1979年作者平反,作品公开出版,引起巨大反响。20xx年重写本出版。故事讲的是大学生苏冠兰与丁洁琼相爱,但遭苏父反对。丁赴美留学,成为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留在国内的苏冠兰成了医学教授,并与父亲故友之女叶玉菡成婚。丁归国后,始知爱情的悲剧已无可挽回。便执意奔赴边疆,后为苏冠兰夫妇的诚意所感动,留在北京献身科研事业。该书累计印数达430万册,至今居新时期以来我国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的首位。
阅读者:文艺评论家 汪政
在我书架的一隅,长年静静地排列着一批旧书,像《红旗谱》《山乡巨变》《新儿女英雄传》《野火春风斗古城》,还有《第二次握手》《公开的情书》《重放的鲜花》等等,这些都是五六十年代的“畅销书”,《第二次握手》是写于文革时期的手抄本,直到1979年才得以公开出版,《重放的鲜花》是属于有一些“问题”的作品,本已打入“冷宫”,时异事易,才得以重见天日。
现在看来,这些作品在价值观上已与当下有了很大差异,但几代人又确实是读着它们长大的,因为它们的启蒙,才开始认识社会,觉悟人生。它们构成了几代人的精神图谱,融入了他们性格的DNA。阅读有时就是这样,一种宿命,双方几乎都别无选择。而否定了它们,人生真的有一种虚无感。
个人如此,一代人如此,大到民族国家社会,都是如此。写作,阅读,都不可能超越时代,也正因为如此,若要了解历史,不妨去了解它的写作与阅读状况。想想王蒙写作《青春万岁》时飞扬的神采,想想梁斌创作《红旗谱》时的英雄情结,想想张扬写作《第二次握手》时的苦难艰辛,心中能不生出天风浩荡般的沧桑?再想想一群少年因《吕梁英雄传》而起的金戈铁马的梦想,因《公开的情书》而觉醒的豆蔻情愫,又怎么不哑然失笑,既而一声叹息?它们是老书,被许多人收藏。一些人读它,是在怀旧,另一些人读它,是在考古。对我而言,书架的一隅,是自己渐渐发黄的青春。
3、《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叶永烈等
内容简介:从1961年的第1版到20xx年的第6版,《十万个为什么》累计销售高达1000多万套、1亿多册。科学在不断进步,有些“为什么”已经淘汰了,但新的“为什么”又产生了。
写作者:作家 叶永烈
1959年,我19岁,作为“替补队员”加入《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化学分册的写作,没想到,分册出来后,其他分册编辑也约我写。1961年第1版《十万个为什么》出版后,共947个“为什么”,我写了326个,是第一版写作量最大的作者。
自1961年出版以来,这套儿童科普书,经历了科技发展最为迅猛的50余年,也经历了中国政治与文化风云变幻的50余年。建国后,尤其是1956年,党中央发起了“向科学进军”号召,全民迎来科普高峰。上海少儿出版社决定踏踏实实做一套书,深入上海多所小学,向孩子们征求各种问题。这是《十万个为什么》的由来。在书籍极度匮乏的60年代,这套书当时引发了“全民共读一本书”热潮。很多人告诉我,因为读它才在恢复高考时考上大学。
前两版中的一些“为什么”,今天的孩子们看来会有些莫名其妙:“西瓜能当炮弹吗?”“食盐是炒菜吃的,为什么炸弹里也要放食盐?”前者说的是车辆高速运行时一个飞来的西瓜也能穿透车身;后者则介绍了火药的化学成分。同样的科学原理今天不会用这样的军事角度来提问,这些问题都带着“冷战”时代的色彩。
在网络时代,《十万个为什么》已经没有了以往的销量,现在的这本书,真正回归了少儿科普读物的本质。
篇9:人生必看的三本好书籍
1.《中国文学史》
作者: 钱穆 讲述 / 叶龙 记录整理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中国文学入门书。书中保留了钱穆先生授课中最鲜活的口语表达,也留存了许多神来之笔。全书31章,从诗经一直讲至明清章回小说,贯穿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脉络。或许并不是“理想”的文学史,或许并没有严谨到可用作教科书,但它有活泼的生命力、有效治学的方法、令人眼睛发亮的顿悟。一本好的书,它本身只是起点,它可以让读者从起点出发,向知识更远更深处独立前进,钱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就是这样的书,它是启发者,点燃许多人对中国文学的兴趣,让人忍不住去阅读和思考它所提及的作品和知识。从此种意义上,它超越了那些严肃严谨的文学史。
读者心声:
1、看书名容易让人望而却步,实则是部好看又好读的课堂笔记,脉络清晰,篇章得当,系统完整,是了解中国文学史的入门好书,但本书不是正襟危坐的教科书,相反记载言论,故友书信,相关背景介绍,几乎是钱穆本人历史的一则章节;虽有部分内容已被熟知,但仍有许多独特的观点理念听后茅塞顿开;为活跃课堂,钱老还加入不少轶事趣闻,读来轻松亲切。
2.《南华录》
作者: 赵柏田
内容简介:晚明的知识分子最会玩儿,这里说的是南方士人。对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的挖掘,对南方园林、戏曲、古物、书画、香料的记录,对南方人物、器物的摩挲,就是一部江南的文化史,当然,也是已经消亡的古代中国的心灵史。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为爱痴狂”的汤显祖,以爱为生的柳如是,嗜酒成“狂”的黄周星……作者通过一个个人物、器物和词条,在散点式的勾勒和铺陈中呈现一部明代南方士人的生活史和艺术史;节奏舒缓、潮湿氤氲的叙事中,呈现出一种独有的南方气韵。
读者心声:
1、点穿成线,线织成网。 明末江南物质文化史、精神文化史、艺术史、名人录。 文笔极佳。 读之幸甚!
人生必备经典书籍
1.《人类简史》
作者: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内容简介:用通俗的语言和新鲜的视角,将个体的幸福放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审视,不再错过历史中最关键、最有意思的部分。涵盖了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涉及幸福,生命的意义等众多话题,有人说这是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读者心声:
1、特别有启发,像这样的科普作品才是最好的。能够用一种宏观的上帝视角来审视人类,会看到很多自己看不到的东西。
2.《复活的历史》
作者: 李开元
内容简介:一本历史学家描写秦帝国崩溃过程的著作,再次呈现秦汉之间纷繁复杂、多元交织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写得像小说一样流畅和易读,它不但像推理小说那样吸引读者的阅读,同时也以作者个人的审美,彰显出历史学独具的魅力与价值。
读者心声:
1、这本书让我认识一个隐忍的宿将,尽管后来归降项羽后战绩一般,但他对大秦帝国的贡献,却让我深深敬服--章邯。
篇10:三本人文历史必看的书籍
人文历史必看的书籍
1、《历史名场面》(套装共7册)
内容简介
《孔子大历史》
孔子所开创的儒家,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君主集权的帮手,明白这一点才能理解儒家的本质,也就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本质。他们的最高理想是“得君行道”,做“帝王师”。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无非是想当“国师”,后来他的学生卜商(子夏)真的成了魏文侯的“国师”。陈平原先生早年有篇文章叫《千古文人侠客梦》,其实中国文人有个更大的梦——“国师梦”,几千年来一以贯之。
不过话说回来,孔子的人生信条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只要想做事,就离不开权力,诸子百家中除了杨朱、庄周那样的极端个人主义者,大概没有人能摆脱对权力的依附。但儒家毕竟不是法家,即使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孔子及其弟子身上也时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首先,儒家第一次把“人”作为政治的目的。孔子说“仁者爱人”,“仁”就是拿人当人看,这是周文化的宝贵遗产。孔子的祖先商人可不是这样,在他们眼中“非我族类”都不是人,跟牛羊一样可以随意屠杀。西周王朝建立以后很快就废止了商代的人殉人祭习俗(西周早中期有少数实行人殉的墓葬,墓主大多是商遗民),孔子本人更是连随葬人俑都反对
。周人把愿意接受华夏文明的人群都视为同类,儒家的“仁”也是不分族类,不分地域,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共同的价值观。中国能克服自然地理的巨大差异,成就幅员辽阔的“大一统”国家,这个共同的价值观起了关键作用。其次,孔子及其弟子反对贵族政治,却欣赏并且继承贵族的文化传统,包括贵族那种视荣誉高于生命的“迂腐”劲儿。
周代的贵族是“社稷之臣”,不是君主私人的奴隶,因此儒家为君权服务,但又不愿沦为君权的工具——用周人的词来说,他们是“股肱”,不是“爪牙”。他们总想“驯服”君权,让它规规矩矩为社稷、为百姓服务,虽然多数时候难以如愿,但久而久之培养出了“道尊于势”的传统。读书人跟皇帝的斗争,是“二十四史”中最常见的主题。陈寅恪表彰王国维这个清朝遗老,突出强调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笔精神遗产,也要拜孔子和儒家所赐。
本书是“借孔子看春秋”,孔子成了时代的一面镜子。周代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贵族时代”,孔子赶上那个时代的尾巴。作为“最后的贵族”,他痛恨那个“礼坏乐崩”的乱世,怀抱恢复“周礼”的梦想,政治上一辈子不得志,却无意中成为“万世师表”。要理解孔子,先得了解他身处的那个时代,这本书用浅近平实的语言,对周代的姓氏、称谓、礼仪、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加以介绍。作者虽然不是先秦史出身,但对这些复杂问题的把握相当透彻,读完此书,普通读者也能对周代社会有一个全面印象。
《南北战争三百年》
这是一本研究战争的学术专著。
聚焦的时代,是秦统一之后,分裂割据最严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作者不是叙述战争的故事,而是试图探讨在胡汉种族差异、南北地域差异这样两个特殊背景下,所进行的战争中的某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从司马迁到司马光等史家都比较忽略的。
本书有三个视角。一是兵种(骑兵、步兵)及其装备与相关战术的演进,作者会从先秦两汉的战史追溯其起源;二是通过这一时期南北之间发生的若干经典战例,分析战略问题以及战争中各种复杂因素(地理环境、军事技术、统帅素质等)的影响;三是讨论战争本身与各行为主体(政权)的关系,包括战备问题、财政问题、战争对政权运作的影响问题。
中国历史古籍浩如烟海,军事与战争的著作也十分丰富,《新唐书·兵志》更开启了正史中记载军事制度的传统。但是,即使是对于战争记载特别关注的《资治通鉴》,对于古代战争中兵种的运用、战术性细节的展开,也往往语焉不详。而这部书试图弥补其缺失,功不可没,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比如,作者认为西汉卫青、霍去病创立的骑兵冲击战术,用近距离搏杀对抗匈奴的远距离骑射,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飞将军”李广的悲剧在于他个人的骑射之长,不足以弥补所统部伍的短处,在匈奴人面前,顶多只是显示个人英雄主义色彩。马蹬的发明、槊(长矛)取代戟,都适应了骑兵冲击战术的作战要求。又比如,作者对于步兵方阵的分析,对于“陷阵”在两军对阵中的意义,要言不烦,能洞解史籍中许多不甚了然的记载。阅读本书的读者,重读《资治通鉴》书中关于汉唐时代的战争记事,会有很多的助益。
当然,战争问题不只是军事问题,战争其实是战争双方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政权内部问题的外在表现。因此,谈论战争与政权的关系问题时,就会涉及十分复杂的因素。作者在这一部分,试图超越技术层面,进行深入讨论,虽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却用自己的洞见启动了读者对于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思索。
《水浒寻宋》
论《水浒传》的思想倾向与价值观念,不仅复杂多歧,甚且颇有冲突抵牾处。即以贯穿始终的“替天行道”而论,统治阶级的主导意识与被统治阶级的叛逆思想就割不断理还乱地杂拌纠葛在一起。所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其道便由“天命所归”的天子所出;唯“天下无道”时,才企望有人挺身而出“替天行道”,拯百姓于水火,解黎民于倒悬。由此可见,“替天行道”尽管未必等同于革命思想,但至少为苦难民众保留了对无道统治进行武力批判的话语空间;但“替天行道”毕竟无法跳出“天命”的磁力场,不仅“天子昏昧”往往归咎于“奸臣弄权”,造反领袖也必然与生俱来具有皇权思想。唯其如此,鲁迅说的“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等等,也确实都是小说所表达的意向。
撇开主题思想不论,《水浒传》堪称是一部以梁山好汉兴灭聚散为主线的宋代社会风俗史。小说从高俅迫害禁军教头王进切入,拉开了“乱自上作”的序幕;随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触及了渭州地头蛇迫害江湖女艺人的底层冲突;而后借由鲁智深与林冲相识,摹绘出东京市井的人情风光,御街、大相国寺、东岳庙与东京第一酒馆樊楼,令读者宛如置身其中;以郓城风土人情为背景,交叉推进宋江与梁山好汉以及与阎婆惜之间的复线描写;而武松杀嫂与斗杀西门庆,则让阳谷县社会诸阶层栩栩如生;其他诸如花荣清风寨的烟火,江州城里的官民众生相,高唐州里统治阶层的内部斗争,以祝家庄为代表的豪绅农庄,大名府的城市风貌,东京城的元夜灯市与李师师的行院风情,泰安州的庙会与集市……伴随着情节的推进,逐步展开了宋代政治历史与社会风俗的文字长卷,在广度与深度上远胜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从南宋初期流传的水浒故事,经街谈巷语、宋元说话与金元杂剧等多元样式与不同地域的持续敷演,到元明之际形成了百回本《水浒传》主干部分,所呈现的也是宋元时期的社会情状与思想风俗。读者大可以借助百回本《水浒传》,去探寻宋元时期的社会风俗。作为话本小说,《水浒传》当然有其夸张失实之处,例如战争情状的叙述与道术魔幻的描写,但绝大部分内容却非闭门造车、向壁虚构,而有宋元社会的生活细节作为其叙事依据。只要在《水浒传》里细心梳理,认真抉发,宋元时期的制度衙署、法律宗教、社会经济、市肆商业、科技军事、阶级身份、礼仪习俗、衣食住行、戏曲杂技、体育游戏,等等,都留有弥足珍贵的吉光片羽与毫不经意的雪泥鸿爪,足以成为还原一代制度风俗或典故名物的文学性资料,倘再辅以其他文献记载,相关研究或能别开生面而喜闻乐见。
《南宋行暮》
本书将南宋光宗宁宗时代定为由治世折入衰世的转捩点,主要还是立足于政治史层面。尽管对政治与军事直接波及的社会经济(例如纸币危机)与思想学术(例如伪学党禁与理学官学化)也有所论述,但限于当初撰述的结构体例,未曾做深入细致的展开。而社会、经济与文化诸领域的运行轨迹,与政治上的折入衰世也未必那么同步与一律,它们仍有自己独特的路径,甚至在政治上折入衰世之后,在相当长时段内仍会惯性地前推或滑行。惟其如此,法国学者谢和耐才断言,“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在13世纪,“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和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
然而,他还是强调,“13世纪中国南方之安定繁荣的印象只不过是幻象。在此幻象背后的,却是国库之连年悲剧性的空虚,农村之贫困和不满,以及统治阶层内部的党争”。值得提醒的是,13世纪开端时当宋宁宗继位的第六年,庆元党禁尚在进行中。既然在传统中国时代,政治总是决定一切的,政治史的转捩也或迟或早必然波及整个社会的其他层面。这种全局性影响在宋宁宗在位期间也业已显现。
南宋历史走向的逆转正是定形于光宁时代。以政治史而论,南宋皇权的一蹶不振和权相的递相专政始于这一时期。以经济史而论,嘉定初年爆发的纸币信用风潮标志着南宋社会经济自此跌入了全面失衡的困境。以军事史而论,开禧北伐的溃败和嘉定之役的支绌预示了南宋在即将到来的宋蒙战争中的败局。以思想史而论,嘉定时期理学官学化的前兆折射出统治阶级在社会危机面前向新的统治思想求助乞援的迫切性。
如前所述,本书旨在展现南宋王朝不由自主地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然而,中国史上长时段王朝几乎都有类似时段或事件,南宋正是这样折入衰世,并最终走向覆灭的!
《大一统》
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王朝统一,都要带来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统一车轮的转动,不但需要军事上的成功,同时需要强大的政治优势。对于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来说,后者似乎更加重要。
13世纪以前,在中原地区立国的少数民族统治者,曾经做过统一的尝试。留下的却是失败的记录。八公山的“风声鹤唳”,葬送了前秦君主苻坚的前程;采石矶的兵变,送掉了金朝皇帝完颜亮的性命。13世纪下半叶,元世祖忽必烈终于以自己的行动,创造了两个“第一”的纪录: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第一次统一了中国,这次统一不但使大江南北重为一域,结束了五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还把云南、西藏和西域地区划进了统一的版图;如此范围广大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出现。
为什么忽必烈能够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在元朝的政治机制和文化因素中,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希望通过本书的介绍,读者能够找到答案。
统一浪潮滚滚向南,素来以“正统”自居、以“偏安”为计的南宋君臣,被迫演出了一场场悲剧。他们的恐惧、忧虑、妥协乃至抗争,构成了大一统进程中的另一重要内容。失败者的命运,读者在本书也能清楚地看到。
公元1276年,是这次统一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年份。本书试图以纪实手法,将这一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连缀成篇,向读者展示出一幅简短而生动的历史画卷。本书不详细介绍统一战争的过程,而是把重点放在描述出社会变革带来的政治冲突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南明史:1644—1662》
这本由美国学者司徒琳教授撰写的《南明史》学术严谨。其书原文近三百页,而注释、地图、索引、参考书目和附录等就占据一百三十多页。书中所列中文、日文和西文参考书目达三百多种。从这些参考书目中可以看出,原作者在《南明史》的写作过程中,已将有关南明的重要著述大致收罗殆尽,足见原作者治学态度的严谨。
本书以西方地缘政治学理论做为基础,不断释放史学见解。在其历史叙事中,朝臣中清流和浊流的不睦,文官武官的倾轧,成为南明政权崩塌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和国内明末党争的论述相互呼应,显得平实而贴切。然而,读者应该留意,英文版《南明史》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是“忠臣”(Loyalists)。在作者看来,忠臣是南明诸政权的支撑者。
其实,南明时期,弘光等政权的相继建立和维持是和中华民族主义的激发分不开的。清朝之前历代的中国虽然是帝制形态,但汉民族居住区,府州县分界而治,各级官员考绩流转,文官国家制度早已形成,并且得到黎民百姓的认同,遇到外族入侵,就会激成民族主义的对抗。明末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事件无不与民族主义反抗情绪相关联。南明时期,农民军也和南明政权妥协,联手反抗异族的入侵,国内史学界称之为“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这种情形说明,在统一的文官国家制度发育较早的中国,汉民族为主体的民族主义意识早已形成,它的存在并不借助现代国家的形成。
上个世纪末以来,西方学界出现一股强劲的民族主义研究热潮。但是,涉及中华民族主义时,大多数研究只关注民国以来的中国“现代民族主义”。他们否定中国帝国时期存在着民族主义,而认为民族主义只是现代国家的产物。比如,加州大学教授韩禄伯(Richard E. Strassberg)于1983年撰写的《清初文人孔尚任的世界》就是如此。书中使用“Nation”这个词时很谨慎,往往用“忠臣情节”“反清情绪”等来替代民族主义一词的使用。这一点和英文版的《南明史》缺少民族主义的讨论是一致的。有关明清之际的海外汉学著作中民族主义讨论的缺失,反映了西方学界在中国问题上价值体系的特质。这或许正是中国史学和西方史学的分野所在。指出这一点并无损于这本《南明史》的价值。正相反,译者认为这本《南明史》用西方人的视角和方法解读了明清之际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它严谨的历史叙事,独特的史学见解,为中国历史研究做出了贡献,是海外汉学著作中的佼佼者。
《从汉城到燕京》
本书旨在述说朝鲜使者在中国的故事,目的是揭示朝鲜人眼中的景色,引领我们重新体会各种历史故事,进而探究朝鲜读书人的世界观,阐明他们心底的中国与天下究竟有多远有多大。
从元代开始,直至清末,朝鲜人沿着几乎一致的路线,络绎不绝,由朝鲜前往中国,从汉城到北京。相较于中国内陆,辽东地区诸如“凤凰城”“锦州”等小地名跃然纸上,理由不外乎这是朝鲜人的必经之地。
明清时代的中国曾有一套与周边国家互动的游戏规则,学术式的称呼是“朝贡册封体系”,也就是经由中国承认周边国家的政治主权,周边国家名义上向中国效忠,相互允诺所形成的国际政治关系。笔者无意深究朝贡体制的兴起与衰落,只想指出,缘此制度,朝鲜必须履行外交义务,逐年向中国派遣使节团。因此,朝鲜人在中国的旅行像是惯常的风景,他们穿梭于贡道上,从中国带回最新的情报。这条路线是通向世界的窗口,主要向朝鲜展开。
朝鲜素称礼仪之邦,自号“小中华”,也就是最像中华的外邦。朝鲜自1392年开国后,仿效明朝制度,科举同样使用儒学经典,是一个处处复刻明朝的国度。理解这一层,才能想见朝鲜使臣履及中国土地的喜悦与振奋:这不仅是政治上的宗主国,更是文化母国,前往中国的使行不唯是政治任务,更像是朝圣问道的实践。
这种情况在清代突遭巨变,代明朝而起的清朝不是汉人政权,而是源自东北,被朝鲜视为“夷狄”的“女真人”。如本书正文所示,清朝代替明朝兴起是对朝鲜最严重的打击,他们一方面咀嚼明朝灭亡的悲伤,另一方面思索何去何从。小中华如何自处世界,是数个世代朝鲜读书人的疑惑。他们认为中华文化已亡,指责清代的汉人不思念明朝。于是朝鲜使者在中国的旅程,像是寻访明朝的过往,他们凭吊逝去的文化母国,即使政治上服膺大清,内心却未曾退让一步。
明清时期的中国是怎么样的时代?这是复杂的问题,朝鲜使臣在中国的见闻像是一条线索,提供与众不同的答案。前往中国是此生难得的际遇,因此不少跟随使节团进京的读书人,将所见所闻写下,这可能是一份日记,也可能是提交官方的报告书。相较于呈交官方的报告书,性质私密的日记更引人注目。日记像是封藏心底的悄悄话,只能跟自己说。根据现有的研究可知,写作日记的动机,部分是为了回国后出版一本最权威的“中国观察”,因为得以前往中国的终究是少数,光荣返乡的人才有话语权。无缘一睹中国的朝鲜人才是多数,他们通过阅读前人的笔记、日记、报告书,在朝鲜体验中国。由此观之,朝鲜使节团实扮演多重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政治使者,更是中国观察团、中华文化的传译员,他们与朝鲜国内的读者共享眼前的中国。
深入朝鲜使者的日记,是理解朝鲜世界观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反复切换中国和朝鲜的视角,在交错变换的过程中捕捉朝鲜读书人的思想状态。观看中国地图的方法,是以朝鲜为中心,画一个同心圆,层递推展,含括全局。因此,阅读中国,就是理解朝鲜,而朝鲜使臣的中国之旅是完美的机遇,提供所有必备的素材——文化认同、历史知识,以及大时代的冲击,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故事。
2、《如何向人类学家一样思考》
内容简介
通常来说,日常事物正是人类学家的兴趣所在。本书会从人类学的根本关切——“文化”出发,接着再考察另外一些概念:文明、价值观、价值、血缘、身份认同、权威、理性和自然。这本书某种程度上是一幅指导性的地图,它的目的是为探索更广阔的疆域——我们生活的疆域——提供指引。对他人生活的认识事关重大,我们自己的生活始终是由此才得到界定。
人类学并不只是提出批判,不只是指出我们对“丰裕”“文明”以及“血缘”的理解是因文化而异的,或甚至被常识中的盲区所遮蔽。人类学还给出解释。尤其是,它解释了何谓文化以及它如何成为人之为人的关键。我们不是机器,我们并非被强烈的“人类本性”所控制,也并不单纯是基因的产物。我们可以做选择。
人类学是一门表面看起来几乎没有实践和职业价值的学科。这意味着其价值在当今的学术氛围中变得越来越需要被解释和被澄清,甚至偶尔会带来关于学科存废的恐慌。但是,人类学为思考现代社会提供了极为有益的路径。
人类学家被训练要从整体的视角,观察各种社会和文化如何运作,你会去观察各部分之间如何联动。而在金融界,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做……另一方面,如果你有人类学教育背景,你会试着把金融放到文化语境下。金融领域中的一切行为都与文化和交流相关。
无论你是关注伦敦的金融市场,或是其他让你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传统生活方式,或者是印度教的仪式,或是为什么有些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失败了而有些成功了,或是如何在香港卖汉堡,又或是如何理解土耳其人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如何找到和帮助那些住在社会福利住房里的家庭暴力受害者。选择整体性的思考方式,试着理解其中的文化动力学,都会让你受益匪浅。
3、《脆弱的联盟:冷战与中苏关系》
内容简介
回首20世纪,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中苏关系无疑是最重要也最令人难以理解的双边关系之一。虽然21世纪已进入所谓“后冷战”时期,但当前中俄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冷战”与“后冷战”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都无不向历史学家提出这一要求: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有鉴于此,为了“着重反映近年来中苏关系史研究的整体动向”,1月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在上海召开了题为“冷战与中苏关系:外交、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热烈回应,共有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日本、匈牙利、塞尔维亚、新加坡等国家的40多位学者参加,其中30位学者提交了自己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并分9个单元进行了主题发言。本文集就是在这次会议的主题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次“冷战与中苏关系”国际学术会议反映了当前国际学术界有关中苏关系史研究的特点——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和研究课题的多样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国际学术界有关中苏关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30个研究报告涵盖了自1940年代后半期至1980年代末的时代跨度,研究领域没有局限于政治、外交,而是延伸至经济、文化、社会等以往中苏关系研究中较薄弱的领域,且研究课题丰富多彩。
冷战结束以后不久,国际学术界即开始摆脱冷战时期的思想限制而重新审视中苏关系史,此时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梳理大量的解密档案,重新构建中苏关系的历史框架和史实描述,并主要集中在政治和外交领域。
从20世纪末期以来,国际学术界对中苏关系史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动向。学者们一方面继续考察中苏双方之间的政治和外交活动,其研究重点集中在1980年代中苏关系正常化阶段,并注重在国际冷战的整体框架中把握中苏关系的变动,另一方面又开辟出一片新的研究天地,这表现为研究视角开始多样化,研究领域逐步从以往的高层政治扩展到经济、文化、教育、司法等方面。这些研究所采取的新视角与新研究领域的出现大大推进了中苏关系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它们不仅比较全面地勾勒了中苏合作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中所具有的复杂形式,也揭示了在基层水平上中苏合作所面临的问题与累积的矛盾,从而大大加深了人们对中苏合作及其影响——特别是对曾以苏联为样板、全面学习效仿苏联的中国的影响——的认识。由于篇幅限制,本论文集从30个主题发言中挑选了22篇论文,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九大主题,力求尽量展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以此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阅读方法指导
主要读书方法
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和快速传递的社会。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报刊,人们既没时间也完全没有必要全部精读细读,而应依据书目和实际需要区别对待,有所选择。
1、三读法
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
3、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阅读方法注意事项
阅读方法: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有的同学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后,又多此一举地在错误的句子后打上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阅读方法: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同学们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有的同学采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同学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阅读方法: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有些题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有时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直接用原话来回答问题。如它指定要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就要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理解,体会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语文试题的开放性要求试题答案能自圆其说,答案最佳。因此在阅读的时候,要仔细认真、深入分析,回答问题时,要仔细揣摩、根据体裁的特点,不同的语境,要准确的使用词语作答。
篇11:女性一生必看的五本励志书籍
毛姆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聪明的舞台剧女演员与丈夫、情人、备胎之间的纠葛,最终将生活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故事。结尾的高潮最让人惊艳——女主利用演员的一切手段完成了漂亮的反击,让人直呼过瘾。
篇12:女性一生必看的五本励志书籍
凯瑟琳·斯多克特
作者以细腻真实的笔触重现了60年代美国南部的种族关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个女佣与小姐互相搀扶,携手捍卫着人类生而自由的誓言,不断为公平尊严而奋斗。世界就是不公平的,但是善良、勇敢的女人们为此而发声,做着力所能及的努力,这一点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篇13:女性一生必看的五本励志书籍
艾丽丝·门罗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讲述小镇女人们经历着惨淡的人生,当觉醒的自我意识与现实碰撞,每个女人都做出了逃离的决定。小编认为,女人们勇敢地选择逃离,放弃原先的一切, 她们的勇气就是最酷的表现。
篇14:人一中必看的励志书籍
人一中必看的励志书籍
1.《女巫的子孙》
阿特伍德根据莎翁封笔作《暴风雨》改写了一部小说,叫《女巫的子孙》,阿特伍德本人还是挺乐观的,她觉得我们之所以每天都过得这么丧、但每天还坚持起床该干嘛干嘛,就是因为我们天生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再坚持一下,也许今天就能被馅饼砸中了。
2.《我们与我们的城市》
如果你爱写字,不妨和“三明治”一起,以《我们与我们的城市》为开头,记录属于你的城市故事。在中国,像书中这样的小路还有很多很多,每天都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组成了城市的阡陌纵横,它可以大到记录你命运变化,小到邻里间的嘘寒问暖,无数的记忆在这里生长。
3.《我的爱情生活》
对很多摄影爱好者来说,「荒木经惟」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一不小心,就会在各种杂志、展览上看到他的作品。而成为鬼才摄影师的妻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恐怕只有阳子自己说得清楚。这本《我的爱情生活》,就是荒木阳子多年来记录下的自己和丈夫的日常点滴。我们很难用一种道德去评判他们。从某个方面来讲,他们表现的才是最真实一部分的人性,只是他们用了自己的一生来演绎和诠释。
4.《雕刻时光》
这是前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带有自传性的文集。似乎好的导演都有不错的文笔,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表达。这位导演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具有浓烈的个人特色,影像充满了意境、暧昧、暗喻、情绪和张力,不太好理解。而本书中,他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灵感、心路历程,对影像的理解,对表达的独特看法,充分体现了他个人的美学品味。看不懂他的电影,却能从这本书里得到进一步的理解,至少能懂得他的创作观、审美观、哲学观。
在他眼里,影像创作是在雕刻时光;在无数影评人眼里,他雕刻着生命,把对生命的理解,融入了他的画面之中,也通过文字传达给我们。
5.《暗夜独行客》
收录了布拉德伯里25个极具代表性的短篇。
他写天使,也写魔鬼。洞悉战争真相的老兵,午夜的恬梦被豁然大开的坟墓骇散;真正穷困潦倒的人,得到的同情比不上哭穷卖惨的骗子;与众不同的人被视作异类,被歧视和偏见逼进坟墓;看似坚固的友谊抵不过一场欢宴,犹疑之间朋友已化作轻风一阵。
他写温暖,也写残忍。离世的父亲午夜还魂只为再说一次爱;曾经的恋人擦肩而过始终相顾无言;被放逐的人们为争夺一场繁华的幻象彼此厮杀;当世界的规则扭转才明白,只有除去外物的桎梏,才能成为无牵无挂的人。
他用想象构筑幻境,又以异界投射现实。他是布拉德伯里,文字的魔术师,奇幻的代言人。
人生必看的优秀书籍
《愿你成为自己期待的那个人》
编辑推荐
1. 这是一本女性人生启示录。这本书只记录了名著中活成传奇的那一类女人。这是一本关于女性命运的随笔集,目前提倡古典文化,所以本书上市后会有一定的市场。
2. 22个不同的女人,22段各异的人生,22种别样的活法。她们所演绎的人生故事里,有我们正感同身受的人生困顿,希望我们能在阅读中找到所期待的答案。这是一本对人生有真正体悟的书。
3. 作者出版多部作品。他的一些文章散见于一些媒体公号,并在出版圈也有自己的圈子,本书上市后可联合推广。
4. 全书设计出彩,水墨绘制封面,内文四色彩插,大气宜读。
内容提要
我希望你不怨世俗、不惧前行,最终成为自己期待的那个人。这是22个传奇女人在权谋的天地中寻求人生意义的故事。世间女子的爱恋何其相似,她们不再是戴着假面的剧中人,而是与每个人都有共通的人生。本书谈的是名著中光怪陆离的故事,可初衷却是人生俗世的喜怒沧桑。这一类女子或美丽,或智慧,或泼辣,或大气,她们的人生选择和际遇让后世赞叹又唏嘘。原来生活的不如意不是我们背叛初衷的理由,透过她们的人性姿态,我们会懂得在与我们相同的人生际遇里,她们更懂得努力和坚忍的意义。这是一本女性人生启示录,相信每一位读了这本书人,都会在故事里看到自己的人生。愿你不仅是她们的朗读者,而是成为自己人生的摆渡人。
作者简介
臧一民
写深度文字的专职写作人,希望每个人能在阅读中找到所期待的答案。
已出版作品:《纠结的中国人》《过度紧张:国民精神分析导论》《少有人想的事》等。
优秀的励志书籍
1.《中国古代的隐士》
韩兆琦 著
商务印书馆20xx年9月
作为一本隐士文化的通俗读本,历史学者韩兆琦以浅显的方式讲述了隐士的各个方面,如隐士与政治、隐士的衣食、居住环境、社会交往,与茶酒诗等的关系等等。故事好看,作者的想法也呈现得直接明晰,譬如讲隐士为何而隐的一章,就总结了几种主要的情况:世道混乱、避乱远害、烦腻官场、生性淡泊、待价而沽、终南捷径。
2.《中国隐士:身份构建与社会影响》
胡翼鹏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12月
作品不算厚,写得中规中矩,聚焦于隐士角色的社会合法性问题。通过对不同时代关于隐士的传记的文本记录,作者分析了不同时期隐士表现自我、塑造身份的基本方式,以及社会接受隐士、礼赞隐士所暗含的心理诉求。成为隐士,绝非个人单向可以达成,社会在隐士身上投射的需求与欲望,对于调节社会秩序也有相应的作用。
★ 励志文章高三必看
【人一生必看的三本励志书籍(集锦14篇)】相关文章:
《莫扎特传》中学生必看经典励志影片2022-09-03
男人一生必看的励志书籍有哪些2023-01-29
必看的经典女孩励志书籍2022-06-24
经典的职场励志书籍有哪些2023-11-29
人生必看的文学书籍排行榜2023-01-26
人生必看的励志电影8部2023-01-16
励志书籍排行2023-11-15
会计人士必看的经典书籍排行榜2023-02-05
必看的青春励志演讲稿2023-11-29
妈妈必看的十大幼儿书籍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