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课文心得体会

时间:2022-08-13 07:59:54 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草船借箭课文心得体会(合集16篇)由网友“金汤肥牛”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草船借箭课文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草船借箭课文心得体会

篇1:草船借箭课文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要造好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并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箭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箭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箭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象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课文分析

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草船借箭》一文,生动的记叙了孙、刘联合抗曹期间,周瑜心胸狭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为借口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同周瑜斗智斗勇,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成功,挫败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一、结构严谨,首尾照应

课文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叙述得非常清楚。暗线的发展也随之展开,开篇即讲,“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便以作战需要弓箭,请诸葛亮帮忙造箭为由,又以“军情紧急”逼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达到陷害诸葛亮的目的,这是“斗智”的起因。然后吩咐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从中作梗,派鲁肃前去打探军情,诸葛亮表面上按兵不动,秘密请鲁肃帮忙却不让周瑜知道,双方“斗智”向前发展。故事转而叙述诸葛亮与曹操之间的斗智斗勇,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选择“大雾漫天”的“四更”时直逼曹营,让“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来虚张声势,巧取十万支箭,“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宣告借箭成功,推进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故事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得知借箭经过,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也有了最终的结果。

明线暗线步步展开,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开头结尾互相呼应,结构谨严。

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课文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周瑜:心胸狭窄,阴险毒辣。“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活脱脱一个小肚鸡肠的人,“让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更昭示了他的心胸狭窄。一心想陷害诸葛亮,却给自己不仁不义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里共商军事,暗里下套害人,明知故问。“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学生不要推却。”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还以“军情紧急”逼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阴险毒辣之心昭然若揭。

诸葛亮:有胆有识,神机妙算。当周瑜询问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回答说“只要三天”,“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表明诸葛亮早已识破周瑜的伎俩,胸有成竹,将计就计。诸葛亮的胆识更表现在他的神机妙算,而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知人”,他深知周瑜的气量狭窄,阴险狡诈,所以借箭的.计划对周瑜是守口如瓶;他深知鲁肃的忠厚诚实,大胆请鲁肃帮忙准备“借箭”用的船只和物品,并请鲁肃随行“借箭”,好回来后如实向周瑜汇报借箭经过;他深知曹操生性多疑,谨小慎微,借箭时才故意虚张声势,引曹军放箭,自己放心笑饮美酒。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表现在“通晓天文地理”,“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表明诸葛亮早料到此时会“大雾漫天”,适合借箭。借箭成功后敢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是因为他深知“这边的船顺风顺水”,曹军“要追也来不及了”。

三、语言运用,精炼传神

课文中血肉丰满的人物性格是通过精炼传神的对话描写反映出来的。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特别能反映两人的性格特点。两人说话时的表情、心理活动不着一字,但周瑜一本正经却心怀鬼胎,官腔十足却步步紧逼;诸葛亮投其所好顺水推舟,表面迎合暗渡陈仓等内心活动,都通过他们的精彩对话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课文中只有一次写道诸葛亮的“笑”,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当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五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课文其他地方都是写“诸葛亮说”,只有这儿写“诸葛亮笑着说”,诸葛亮笑谁?笑他什么呢?颇耐人寻味。联系前后文琢磨,他可能是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一种幽默的笑、一种宽厚友善的笑;笑曹操生性多疑,不敢轻举妄动,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笑周瑜心胸狭窄,阴谋落空,这是一种得意的笑;笑自己料事如神,借鉴成功;更笑自己神机妙算,挫败周瑜,这是一种胜利的笑。这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啊!

篇2:课文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妒忌诸葛亮很有才干,于是,便拿十天造完军事需要的十万支箭做借口,来威胁诸葛亮。谁知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答应三天造好,就走了。于是,周瑜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情况。诸葛亮见了鲁肃,便请鲁肃帮忙准备二十条快船,并且不让他告诉周瑜。鲁肃见了周瑜,果真不提此事。前两天诸葛亮什么动静也没。而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把鲁肃悄悄请到船上,一起去取箭!船朝北岸开去。在靠近曹军水寨的情况下,诸葛亮下令让船头朝西,尾朝东,一字摆开。并让士兵擂鼓呐喊。

因为江上雾很大,所以,多疑的曹操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让弓x手向诸葛亮的二十多条船射箭。随后,诸葛亮又让船头朝东,尾朝西,继续受箭。天快亮了,可雾还没散。诸葛亮的船这时已扎满了箭!借箭之后,诸葛亮下令让船驶回南岸。因为船已行了二十多里,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周瑜通过鲁肃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过程之后,非常佩服他的神机妙算!

篇3:课文草船借箭缩写

忌妒诸葛亮的才干,处处想陷害他。

一天,找诸葛亮商议军事,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三天便可造好,还立下军令状。之后,吩咐军匠,故意延迟,想把诸葛亮置于死地。

诸葛亮向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工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还千叮万嘱不让周瑜知道。答应了。

第一天至第三天白天,诸葛亮都没有动静。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请去取箭。

这时,天还没亮就大雾漫天,诸葛亮的船已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叫军士擂鼓。听到呐喊声,不敢出动,便下令放箭。一会儿,诸葛亮的船上就插满了箭。当醒悟过来时,诸葛亮已顺风顺水,驶出二十多里了。

周瑜听了借箭经过,自叹不如。

篇4:课文草船借箭缩写

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叫弓x手朝船射箭,果然不出所料,船上的.草人已插满了箭?10天内造出10万枝箭已经不可能了,都督委托、军士和草把子,理应照办。诸葛亮怎么会这样自信呢,虚张声势,他算出了三点,只叫x弩手朝来船射箭,还让士兵擂鼓呐喊,三天就够了,并答应三天造好,想方设法去害诸葛亮,并说不要推却,总有那么一些人,天也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回师,看不清对面的人,看不清虚实,一字排开。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守信,雾大,雾还没散。第三天,大雾漫天,不是奋发努力赶超人家。诸葛亮说。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10天内造出10万枝箭,这让周瑜满是问号。10万支箭“借”到了手。这天,箭都射在了扎在船上的草人上,诸葛亮下令开船,不择手段地去陷害别人,看到别人有才干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不要轻易出动,这次他利用了曹操的多疑和小心谨慎,雾还没散! 自古以来?因为他知道鲁肃的忠厚老实,不要轻易出动;第二点他算好了对方射箭的方法,并让士兵擂鼓呐喊,知道在第三天一定有大雾,两面受箭,雾大,对面看不清人,立下了军令状,对面的曹操发现了敌情便下令,诸葛亮下令开船,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第一第二天诸葛亮都在府上喝闲茶。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看不清虚实。天还不亮,果然是大雾漫天。太阳出来了,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它不但有妒忌心。太阳出来了,他竟能提出三天内就能造出来,为什么要请鲁肃借船呢。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而且又十分狡猾阴险,而是怀着妒忌心,第一点他算到了天气。曹操下令说,因为他心里早有了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安排:我真不如他,并立下了军令状。独具慧眼诸葛亮却说了,第三点他算好了人,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识天文知地理的人,比自己强:我真不如他,这时曹操后悔莫及。到了第三天,诸葛亮下令回师,从中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有勇有谋,不会把这件事抖露出去。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的人。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10万支箭“借”到了手。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

都督委托,大雾漫天。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军士和草把子,立下了军令状:我真不如他。这天,并让士兵擂鼓呐喊。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对面看不清人。太阳出来了,并答应三天造好,不要轻易出动,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诸葛亮下令开船。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只叫弓弩x朝来船射箭,看不清虚实。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

篇5:课文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处处想陷害他。 有一次,周瑜请诸葛亮商 议军事,设下圈套:想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并立下军令 状。周瑜派鲁肃探听消息。诸葛亮要求鲁肃借二十条船。两边排上一千多个草 把子,并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且说不要告诉周瑜。 第一天,他们没什么动 静;第二天,仍然不见动静;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时,诸葛亮请鲁肃到船上 取箭。他叫人用绳索把二十条船连起来,朝北岸开去。靠近曹军水寨时,他又 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军士们边擂鼓,边呐喊。因江面上曹军 不敢出兵,叫六千名弓x手射箭。诸葛亮又下令调头受箭。等箭射满了,曹操 知道上当了,但已来不及了。 天亮时分,周瑜派士兵来搬箭并自叹不如!

篇6:草船借箭课文原文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篇7:草船借箭课文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课文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课文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智谋故事,主要写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但正史上,诸葛亮借箭是不存在的。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用的'《吴历》记载,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孙权。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篇8:草船借箭课文分析

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草船借箭》一文,生动的记叙了孙、刘联合抗曹期间,周瑜心胸狭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为借口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同周瑜斗智斗勇,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成功,挫败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一、结构严谨,首尾照应

课文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叙述得非常清楚。暗线的发展也随之展开,开篇即讲,“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便以作战需要弓箭,请诸葛亮帮忙造箭为由,又以“军情紧急”逼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达到陷害诸葛亮的目的,这是“斗智”的起因。然后吩咐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从中作梗,派鲁肃前去打探军情,诸葛亮表面上按兵不动,秘密请鲁肃帮忙却不让周瑜知道,双方“斗智”向前发展。故事转而叙述诸葛亮与曹操之间的斗智斗勇,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选择“大雾漫天”的“四更”时直逼曹营,让“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来虚张声势,巧取十万支箭,“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宣告借箭成功,推进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故事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得知借箭经过,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也有了最终的结果。

明线暗线步步展开,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开头结尾互相呼应,结构谨严。

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课文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周瑜:心胸狭窄,阴险毒辣。“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活脱脱一个小肚鸡肠的人,“让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更昭示了他的心胸狭窄。一心想陷害诸葛亮,却给自己不仁不义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里共商军事,暗里下套害人,明知故问。“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学生不要推却。”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还以“军情紧急”逼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阴险毒辣之心昭然若揭。

诸葛亮:有胆有识,神机妙算。当周瑜询问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回答说“只要三天”,“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表明诸葛亮早已识破周瑜的伎俩,胸有成竹,将计就计。诸葛亮的胆识更表现在他的'神机妙算,而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知人”,他深知周瑜的气量狭窄,阴险狡诈,所以借箭的计划对周瑜是守口如瓶;他深知鲁肃的忠厚诚实,大胆请鲁肃帮忙准备“借箭”用的船只和物品,并请鲁肃随行“借箭”,好回来后如实向周瑜汇报借箭经过;他深知曹操生性多疑,谨小慎微,借箭时才故意虚张声势,引曹军放箭,自己放心笑饮美酒。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表现在“通晓天文地理”,“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表明诸葛亮早料到此时会“大雾漫天”,适合借箭。借箭成功后敢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是因为他深知“这边的船顺风顺水”,曹军“要追也来不及了”。

三、语言运用,精炼传神

课文中血肉丰满的人物性格是通过精炼传神的对话描写反映出来的。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特别能反映两人的性格特点。两人说话时的表情、心理活动不着一字,但周瑜一本正经却心怀鬼胎,官腔十足却步步紧逼;诸葛亮投其所好顺水推舟,表面迎合暗渡陈仓等内心活动,都通过他们的精彩对话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课文中只有一次写道诸葛亮的“笑”,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当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五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课文其他地方都是写“诸葛亮说”,只有这儿写“诸葛亮笑着说”,诸葛亮笑谁?笑他什么呢?颇耐人寻味。联系前后文琢磨,他可能是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一种幽默的笑、一种宽厚友善的笑;笑曹操生性多疑,不敢轻举妄动,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笑周瑜心胸狭窄,阴谋落空,这是一种得意的笑;笑自己料事如神,借鉴成功;更笑自己神机妙算,挫败周瑜,这是一种胜利的笑。这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啊!

篇9:课文《草船借箭》读后感

近来电视剧《三国》热播,我是它的忠实粉丝,我对其中的《草船借箭》印象深刻,感触良多。

诸葛亮应周瑜之命,在十天内必须造箭十万支,否则军法从事,这看上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诸葛亮却从容的答应在三天内完成任务,看到这里,真是心惊胆战,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第三天傍晚,诸葛亮带领二十艘草船,草船上设置有稻草人假扮的战士,在迷雾中驶向曹操的船队,在靠近敌船近处停驻,令军士鼓声挑战曹军,曹军因为大雾弥漫,不敢出击,只能乱箭射向诸葛亮率领的草船,这些箭都被诸葛亮的草船“笑纳”了。

电视里场面宏大,万箭齐发,千船竞发,很多精彩场面借助了高科技手段,让观众更好的领会到了当时壮观的战争场面。

看完《草船借箭》,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味当中,我觉得这个故事对我们启发很大,其一,我们做任何事情,要善于发现和寻找“东风”,原来诸葛亮早就预测到了第三天是大雾弥漫的`天气,所以他胸有成竹,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努力多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并且善于观察事物变化;其二,我们考虑问题和做事情要善于借用外部资源和力量,诸葛亮要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看上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他转换思路,变“造箭”为“借箭”,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品三国,学历史,从古代故事当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道理,并且从中受益。

篇10:草船借箭课文读后感通用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它的每一章回都是那么妙笔生花,让人读起来又有滋,又有味。其中此书的第四十六回“草船借箭”我读后深有感触。

“草船借箭”主要讲述了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慧眼识出周瑜在害他,表示“三天就造得好”,然后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利用大雾的天气特点和曹操多疑的性格,骗取曹操射箭,诸葛亮用草船引箭,集齐了十万多支箭,最后周瑜得知后自叹不如的一个故事。这一章回体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等特点。另外,更能表现出周瑜心胸狭窄,狡猾险恶的性格特征和处事方式。同时,可以看出鲁肃的忠厚正直,曹操的生性多疑。

从这篇文章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巧妙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善于利用各种条件,还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潜心钻研,仔细思考,刻苦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谦虚谨慎,宽宏大量,用自己的智慧,证明自己的成绩,正所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想,正是诸葛亮做到了这一点,他才会满腹经纶且为人谦和,是“智慧的化身”。我敬佩诸葛亮的才华和为人处事之道,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踏实、认真,有理想,有道德的新时代少年!

同学们,《三国演义》这本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枯燥,细细地品味,认真地阅读,你就会体会到这本书的魅力!

篇11:草船借箭课文原文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箭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箭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箭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扩展资料: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衍生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

但在《魏略》中,所谓“草船借箭”却是孙权所为。

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孙权。

出处一是《魏略》、出处二是《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三国演义系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

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外周瑜的心胸也十分宽广,“嫉妒诸葛亮”纯粹是三国演义为抬高诸葛亮贬低周瑜而虚构。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篇12:草船借箭课文缩写

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一心想要陷害诸葛亮。于是他假公报私,用十天造好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并说,这是公事。叫诸葛亮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理应照办。并答应三天造好,还立下了军立状如不完成任务,甘原受罚。

事后诸葛亮请鲁肃帮他安排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都布置了三十个军士和一千多个草把子。还用青布幔子把船给遮了起来。并再三叮嘱,千万不要将此事告诉周瑜。鲁肃答应了。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和他一起去取箭。诸葛亮把船开到了曹军水寨附近,并叫士兵擂鼓呐喊,引起曹军的注意。由于当时江上大雾漫天,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只好下令叫弩手射箭。就这样,诸葛亮轻而一举得就“借”到了十万只箭,满载而归。周瑜得知借箭经过之后,自叹不如。

篇13:草船借箭课文缩写

周瑜一向小肚鸡肠,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于是,他就以公事为由,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好十万之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说他只用三天,便可造好。周瑜不信,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还派鲁肃探听诸葛亮的一举一动。可诸葛亮要鲁肃帮他拨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有三十名军士,布置上青布幔子和草把子,还要鲁肃不要告诉都督。鲁肃答应了,回来汇报时,果然没有提这些准备,只说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

鲁肃按诸葛亮说的都准备了,等诸葛亮调度。前两天没有任何动静,就在第三天四更,诸葛亮请鲁肃去取箭。此时大雾漫天,诸葛亮却叫军士们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又叫的军士们擂鼓呐喊。被曹操听到了,可看着大雾弥漫不敢擅自动兵,只叫弩手放箭。一万多名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个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继续受箭。天亮了,孔明命军士高喊谢谢丞相之箭。在曹操知道时,船已使出好远。

周瑜到江边来般箭了。经鲁肃一讲,觉得自叹不如。

篇14:草船借箭课文缩写

周瑜一直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并叫他十天赶造十万支剑,诸葛亮嫌十天太长了,只要三天能造好,还立下军令状。周瑜听了心中暗喜,并吩咐军匠们故意延迟造剑的材料。

诸葛亮找鲁肃帮忙,向他借了二十只船和三十名军事,而且还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答应了,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剑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造剑的材料。周瑜对此感到万分疑惑。

第三天四更,诸葛亮秘密请鲁肃上船,诸葛亮吩咐军士们将二十条船连接起来,驶向曹营,还命令将士们擂鼓呐喊,曹操见外面大雾漫天,不敢擅自出兵,支派一万多名弩手朝江边射箭,结果,剑全射到草人身上

雾还没有散,诸葛亮让插满了剑的传顺风返航,并让军士们像曹操高声呐喊:“谢谢曹丞相的剑。”传靠岸是,周瑜正好带人来取剑,鲁肃告诉周瑜借剑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

篇15:草船借箭课文缩写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他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并立下了军令状。事后,他请鲁肃帮他借船、草把子等受箭用的东西。

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才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时,大雾漫天,江上连对面都看不清人。这时天还没亮,诸葛亮就下令开船了,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见了,以为有兵来攻,就下令说,雾大,看不清虚实,先不要轻易出动,叫弩手来,让他们朝来船方向射箭。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散。船的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去,并让士兵们喊“谢曹丞相借箭!”这时曹操才发觉上当了,但想追也来不及了。十万支箭终于“借”到了手。当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篇16:草船借箭课文优秀教案

草船借箭课文优秀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

㈡能力训练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德育渗透点

1、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古典故事的民族文化美。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谈话法,演示法,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㈡难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㈢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㈠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㈠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讨论交流,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生:我给第一句加“假惺惺”,因为一个大都督怎么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他这是装的。(读)

生:我认为加“明知故问”好(读“周瑜明知故问地说”)。

师:词用得好。但这儿“问”和“说”有重复之嫌。请再读读,改一改,把句子读好。

生: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生:我给周瑜第二句话前加“狡猾地”一词。诸葛亮是一个文人,一个客人,他没有兵工厂,怎么造十万枝箭?分明想害他。

生:我说这是“狡黠”。(笑)

师:刚才,大家从周瑜的语言中体会出他的险恶用心,由此加深了对人物的了解,真棒极了。接下去,把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认真读读,仔细想想,从中挑选出你认为有必要的,补充提示语,并说说理由。

(生稍作准备,继续讨论)

生:我认为“军情紧急,可开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兴”。因为周瑜看到诸葛亮上当了,心中非常高兴。

生:周瑜虽然高兴,但又要忍着,装模作样。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却说”。

师:好啊,从语言交流中体会到人物内心复杂的变化了。

生:诸葛亮愿立军令状之前,应加上“很有把握”。

师:意思对了,若用上一个成语就好了。

生:胸有成竹。

师:请你把诸葛亮的话读一读,读出他胸有成竹的语气。

(生读)还有哪句话也表现出他胸有成竹?我们一起读。

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草船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老师建议大家用线划出写诸葛亮究竞“算”到了什么的句子。听明白了吗?

二、学习课文。

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默读课文,思考。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

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 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⑴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⑵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

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4、“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提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 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 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 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 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6、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 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 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 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7、“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8、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㈡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提示后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得失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创造性思维)

㈢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2、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谋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识渊博 神机妙算

题目“草船借箭”,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草船借箭”合适吗?

课题《草船借箭》说“借”合适吗?是借的吗?为什么?

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

四、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交流。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及说课稿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教案《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草船借箭》(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案及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课文心得体会
《草船借箭课文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草船借箭课文心得体会(合集16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2-06-08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022-08-03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人教版2023-04-25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反思2024-04-19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024-03-09

草船借箭教学随笔2022-05-31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023-03-31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2024-01-28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人教版2023-06-25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简短教学反思2023-04-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