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

时间:2022-11-23 07:43:33 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合集5篇)由网友“阿毛毛”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

篇1: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

生命化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到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前沿,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上,小组讨论等合作方式也被经常运用,但生命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并且“由外及内”地强化了很多内容来帮助达成这种实效性,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倾听的习惯、小组分工和职责以及互相评价等等。

对我而言,我很清楚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大多数人还只是本着模仿的态度开展工作。在形式上我们将学生分成了学习小组,合围而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本以为一帆风顺的学习却遇到了重重困难,使我们不得不放慢脚步,蹒跚而行,问题就在于小组合作之“外”的这些环节没有跟上。我想如果我们一开始便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到位,而忽略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等的养成,则应属于舍本逐末,我们前进路上的困难尚未扫除,行进起来怎能畅通?

从实际的小组合作模式实践过程中看,目前学生在习惯和态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的思想自私、狭隘,大多数同学只顾自己好坏,不计他人得失,一旦与同学发生矛盾,会将责任一古脑的推向别人,把自己择得一干二净,没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这种思想意识下怎能落实“合作”呢?其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即使在原来的教学方式之下,不少学生都很难集中精力投入学习,思想游离者不在少数,这样的状态下再结成小组,可以想象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似乎倒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玩耍交流”空间;再次,学生学习过于被动,学习能力不强。以往的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的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已成习惯,不能够进行性主动的思考,坐等其成的学生大有人在。此外,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好,总要用教师去催收,如此习惯下学生的预习能否完成则成疑问。还有许多问题,如学生倾听、交流能力不足,合作意识不强等等,都制约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我个人认为,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道路上,需要每一位教师更多地“扶一把”学生,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先去帮助各小组明确组内分工和相应职责,逐步形成学习习惯,让孩子们能够逐步的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互相交流沟通,形成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完善评价机制,把“外围”的工作做到位了,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放开手,力求工作得到实质性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既然就是水到渠成了。

而学校推行的“生命化课堂星级评价”正好为我们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落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各个环节的习惯和态度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更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目标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引,让老师们在实践中能够更加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

尽管新的教学模式一开始总是让人充满困惑,但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坚持做一个有心人,在探索过程中时刻学习、总结和反思,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专家”!

篇2: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篇3: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范文

夏老师跟我说让我在这次班主任论坛上发个言,说实在的每个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法都会有所不同,如果要找一找它们的共性,这就比较难。每个老师在指导兴趣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都会积累自己的方法,没有什么可比性。所以我谈谈自己在科技兴趣小组训练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1、与同行之间多联系,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消息。

我们都知道,如果你要真正带好一个兴趣小组,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有时投入跟产出是不能成正比的。除了加强学生训练,自己不断地探索创新外,也不能一味地闭门造车。例如:在这次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同音乐组一样我也在早在暑假里就开始了准备,只不过我所做的准备是单枪匹马的做的,为了收集材料光商业城就去了十多趟。最为重要的是,一开始就与朝晖初中的黄金堂老师就研究了制作的方法,集中两个人的思维。之所以与朝晖初中的黄老师合作,就是因为我们之间没有利益的竞争,可以毫无保留的分析。为了做这只船,我还请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的施泽民老师来指导。所以我想,很多时候做事情不是一个人就能依靠自己的智慧能完成的。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请一些比自己强,甚至是专家来指导。当然,专家的指导有时你也只能做为参考。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施泽民老师的指导,我也只是参考了他的部分意见,我觉得不合理的,也就不用了。

2、训练工作有层次,比赛战术合理。

科技比赛,同其他的比赛可能不太一样,如果说要找一个相似的,那我觉得就是体育比赛。有很多的内容,也都是竞技型的。一是要找冷门,二是要讲战术。科技比赛每二年就有八大类比赛,每个学校可以选择其中的四类比赛。比如智能机器人比赛、头脑奥林匹克比赛,就是偏冷型的。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一些学校用大量学生进行人海战、运气战。但是随着萧山区科技比赛的发展,从到现在已经有12个年头了,这些冷门的项目,现在也已经不冷门了。就拿智能机器人比赛来说,从开始到现在已经举办过四届,前三届都是我带的学生拿团体第一,但去年到了银河后我们只拿了个团体第二,赛后我自我分析找出不了少的原因,冷门不冷也算是其中一条吧。讲战术,就是指根据比赛的要求和项目分类合理调配好学生在你这个团队中所处的位置。比如无线电测向比赛,简单说它可以分为三个项目,这就要求你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侧重他发展的方向。再细小到你上报比赛名 单时也是有讲究的,因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在外场比赛时的出发顺序,我们知道,什么比赛都是先比的吃亏,然无线电比赛是先比后比吃亏。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吃鱼吃中间的道理是一样的。

3、结合新课程,运用探究模式,提高训练实效。

,我新进银河时,从未上过科学课,也不晓得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到学校的第一年,几个德意班的学生让我很是头痛。心里想想除了带好几个兴趣小组外,也没有什么进步。但是从进新学校到现在,我已经感觉不一样了。现在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做好教学的准备。也越来越体会到科学探究在本门学科中的重要性。由此,我想到了科学探究也应是我们兴趣小组进行训练改进的重要方面。很多的项目都可以将探究活动贯彻进去,如OM、电子百拼、无线电、机器人等等。不仅可以提高兴趣小组训练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对兴趣活动的热情的持续性。目前,我现在带的兴趣小组也在这方面做努力。

4、多参加外面的一些活动,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训练能力非常有帮助。

,第一次带学生远赴湖南长沙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比赛。,我跟随教育局领导利用一周时间专门到上海崇明的各个学校考察过头脑奥林匹克这个项目,回来后在区首届科技节开幕式上作了汇报表演。,到江苏要塞中学考察他们学校科技馆的建设。,到广州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的培训。杭州的几个机器人公司的老总也比较熟悉。我现在是省业余电台的会员,如果省里有一些无线电比赛,省协会的秘书长也少不了要我们帮忙。这里我并不是想炫耀自己出去过多少次,走过多远。而是指这样的活动对于自己在做科技兴趣小组这件事上,可以看得比别人远些,思维可以打得更开阔些。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能去见识见识,建议大家不要错过,也希望领导们给大家多多创造这样的机会。

5、构建持续、和谐兴趣小组队伍

学生参与兴趣小组活动的次数越多取得的效果越好。而很多学校或很多兴趣小组中第一次去参加比赛的同学是没有收获的。这其中不乏教师的训练和带队经验,但也反映出兴趣小组的梯队建设的重要性。为了不让兴趣小组的链条段掉,我们每年可以从三年级开始选拔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入。由高年级同学先带他们,等他们掌握一定技能时再由他们带同一年级新加入的同学。当然,这是我理想中的一个兴趣小组建设方式。但是由于我们比赛项目多,科学组与学校其他教研组也是最薄弱的一门学科。众多的原因,使我的这一想法还迟迟不能启动。一些科技活动像车辆模型,有时要花费家长一定数量的费用。大部分学生家长能接受。有些优秀家里经济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我希望学校能全额资助他参加,不让有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被挡在科技活动外。

6、兴趣小组的发展依赖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现在的兴趣小组的发展往往只停留在“个别”的层面上。这个“个别”是指学生,也是指老师。我们学校现在做得最好的就是“书香文化”的建设。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统一的书柜,这样的氛围,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也会影响到老师。坎山小学是无线电测向的传统学校,他们学校有一个无线电测向俱乐部,几乎每个老师都会无线电测向,而且他们会定期组织教师到外面开展测向活动。有了这样一个氛围,何愁搞不好兴趣小组呢。就拿我们学校的科技来讲,也应提升到致力于提高科技普及的程度,可以以科普教育活动为专题,形成有主题、有特色的系列活动。充分利用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科技节等特定节日,开展全校性的大型科技活动。与“书香文化”等学校特色结合,开展科技“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科普书籍、观看一部科普影视、参观一次科技展览、参加一次科技竞赛和活动、完成一件科技小制作、撰写一篇科技小论文等。达到活动普及化、项目多样化、效果社会化的教育目的,也为我们兴趣小组活动奠定基础,输送人材。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就结束了,为了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掌握一技之长,以便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本学期共开设八个兴趣小组,分别是篮球、田径、编织、刺绣、剪纸、律动、电脑、书法。担任兴趣小组的老师分别是孙辉、刘朝红、闫长征、张允兰、张春香、王春红、陈剑、满园园八位老师。

从本学期开始,我接手负责学校的兴趣小组管理工作,由于是本人第一次做这个工作,需认真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扬长避短,更好地开展好学校的兴趣小组活动。现将本学期的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好各个小组计划并及时上交。

在确定好人员与分组的基础上,在开学初制定好详实的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并上交检查,计入教学管理积分。

二、召开小组辅导老师会议

在第三周就召开兴趣小组会议,对本学期的目标任务作以强调并征求各位教师的意见,对如何上好指导课提出好的意见,并对学校的要求提出建议。并和各位老师签了课堂教学安全责任书。

三、加强常规的管理

本学期兴趣课每节必查,对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常规管理,作记录,纳入教学常规遵守考核中。对违反教学常规的教师将扣分,每次违规扣0.5分。

四、对上课记录的检查

各辅导老师,认真做好兴趣小组活动记录,对记录详实加分,记录不认真扣分。现各项记录已收缴上来,发现律动小组记录最认真、最详实。

五、对作品评比

本学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的总结检查,分为期中一次,期末一次,组织教干对各组的作品数量和质量评比。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寄语鼓励和表扬。争取每学期开一次第二课堂作品展销会。并及时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我校知名度。

存在不足:

1、在检查中发现有个别小组不及时到位,老师进课堂不及时,导致学生也不能及时到位,这个在下学期一定提醒老师注意。

2、教师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各项技能训练。

3、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让学生的成果能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

只有对工作不断地反思,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相关文章

篇4: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篇5: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通过近几周的小组合作教学,本人感受很深,现在简单总结一下:

1.分配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以上就是我对课堂教学上的一点体会,一点心得。

劳动教育心得感想

大学生心理团辅活动心得体会

教师培训心得感想范本

拓展训练感想的心得体会

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感想

拓展训练心得感想

读《高效写作》心得感想读后感

大学党课讨论课心得体会感想

培训感想范文

教师国培心得体会和感想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合集5篇)】相关文章:

微课程学习心得感想2023-01-05

人际关系团辅活动总结2023-01-09

体能考核心得及训练感想2022-07-25

教师学习有效教学心得感想2022-06-08

教师新课程改革心得感想2023-03-18

体验式培训心得体会感想2024-02-07

拓展训练心得体会nbsp;拓展训练感想2022-04-29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心得及感想20222023-12-30

人寿培训学习后学员感想心得体会2022-04-29

联片教研教师心得体会感想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