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14 07:26:25 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心得体会(共13篇)由网友“警告你别熬夜了”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心得体会,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心得体会

篇1: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心得体会

“扶贫必须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扎下帐篷、扎下了根,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这是20_年感动中国人物张渠伟的颁奖辞 。

张渠伟同志自20_年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患上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从不惧怕,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是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对象,他就是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者。

精准扶贫是国家20_ 年全面脱贫的一项重大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达成这一目标,需要社会各方的协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20_年6月在贵州了解贫困人口如何脱贫致富时,又讲了六个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各民主党派在扶贫工作中应进一 步理清思路,立足优势,探索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显著的扶贫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是绕不开的关键命题,也是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统一战线的职责和使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在传达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时就强调,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要引导各自成员和所联系群众全面领会中共中央所明确的重要思想、所阐释的重大问题、所强调的战略重点、所提出的任务要求,切实把智慧和力量统一到中共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突出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切实把人才智力、资源资金、管理信息等要素组织好配置好,增强工作实效。着眼整合优质资源,实现优势叠加,合力打造统一战线扶贫开发的工作品牌,加强统筹协调、服务指导和经验交流,充分彰显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独特优势作用。

如张渠伟同志等脱贫攻坚优秀干部,是紧握时代脉搏,围绕中共中央扶贫工作大局,积极转变传统工作思路,深思考、创新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干部,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先锋力量。

篇2: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心得体会

11月13日上午,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扬州会议中心举行。报告会前,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卢桂平会见了报告团全体成员。扬州市、区各机关单位干部,现役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高校学生代表约500人参加报告会。卢桂平主持报告会。

报告团5位成员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真挚的情感,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时代楷模形象,令在场人员深受感动、深受教育。

谢正义对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先进事迹报告团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先进事迹感动中国,是江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扬州人民需要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舍小家、为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敢于担当、勇于吃苦的精神;学习他们甘于寂寞、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学习他们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共同为国守护海岛、守卫边疆、守护海防的精神。全市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要以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立足岗位、奋发有为,为扬州的加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篇3: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心得体会

黄文秀同志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奋战脱贫攻坚第一线,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全村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6月17日凌晨,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黄文秀同志,用她短暂而又璀璨的一生,忘小我,成大我,践行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文秀硕士毕业后,本可以留在条件更好的地方和单位工作,享受着更好的待遇。可她却选择了回到家乡,回到村里,为乡亲们服务,她在白坭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从一名扶贫新手迅速成长为扶贫能手,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爱岗敬业,奉献青春。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品质,体现了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学习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无私奉献的精神,她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投身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敬业爱岗,心系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我们要学习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好人民勤务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做好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要学习她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勇于担当上级赋予的职责和使命,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各个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黄文秀的先进事迹,是在给党员干部竖起一面精神旗帜,鼓励大家要将个人的成长之路与祖国的建设发展之路紧密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奋斗的路上干出一番新天地。黄文秀是新时代共产党员楷模,是我们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用自己的努力,答好新时代为民服务的答卷。

篇4: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黄文秀同志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八桂先锋平台的“榜样力量”一栏,持续深入报道了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黄文秀同志是百色田阳县人,生前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206月16日,因担心百坭村的防汛防洪工作,冒着暴雨连夜返回,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牺牲,年仅30岁。回顾她在扶贫攻坚第一线的工作事迹,她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在她入党申请书中写到:“一个人要活的有意义,生存的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她坚持走村串户了解情况,团结党员群众,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在短短一年多,带领村“两委”干部帮助村里88户418人脱贫,为百坭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榜样就在身边,黄文秀同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诠释了“初心不灭、青春无悔”。全体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学习,学习她坚守初心、践行宗旨,在八桂大地上挥洒热血,用青春谱写壮美广西新 篇章。

篇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观后感

20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故事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值得我们去感悟什么是不平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感动中国2019十大人物时代楷模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9十大人物时代楷模观后感四篇

感动中国2019十大人物时代楷模观后感

7月27日,全国“时代楷模”、开山岛守岛人王继才在执勤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从1986年,王继才接到守卫我国“黄海前哨”开山岛的任务,自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在面积不足20亩的小岛上,她们几十年如一日,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每一天都重复着相同的事。在开山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存放着他们190多面被风雨撕破的国旗、40多本海防日志、1部手摇电话机、20台听坏的收音机、10多盏用坏的煤油灯。王继才曾说过,面对每天飘扬的五星红旗,多年的苦和痛都有了意义。如今,科技解决了用电难题,守岛的日子好过了,王继才却离开了人世,他爱国奉献的赤子情怀永远留在了开山岛。

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用王继才精神指引我们前行。

感动中国2019十大人物观后感

守护孤岛32年的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走了,噩耗传来,黄海涛惊千里,党群万人动容。王继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是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我们当以王继才同志为标杆,学先进、学典型、学经验,争做历史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用奋斗绘就新时代建设新画卷。

要向王继才同志学习,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名身处国防一线的普通党员,王继才把32年的光阴融入在国防的沃土中,服务国防、建功国防,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兢兢业业为国防事业鞠躬尽瘁,赢得了军地双方的信任和爱戴。王继才是我们身边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各级党组织应通过组织生活会、座谈交流会、专题研讨会和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对照先进典型,查找问题、查找差距,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向王继才同志学习,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是王继才一生的坚守。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国泰民安”为中心的工作思想,始终把奉献举过头顶、把群众装在心中,赢得了党和群众的信任、爱戴。党员干部尤其是农村党员干部,要自觉以王继才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弘扬奉献精神作为一种政治自觉,铭刻于心,付诸行动,努力把思想统一到富民兴业我有责、我担当上来,进一步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断创造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

时代需要楷模,本质上是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担当,需要更多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时代楷模。我们要以“时代楷模”王继才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向着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矢志前行,以实际行动作出更加精彩的“新时代回答”!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心得感悟

2月18日晚,“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钟扬、杜富国、吕保民、马旭、刘传健、其美多吉、王继才、王仕花、张渠伟、张玉滚、程开甲等11位候选人成功当选“感动中国20人物”。

这些名字,着实普通,却又不平凡。

钟扬,“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援藏,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

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去年10月中旬,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他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

马旭,“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20,她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而来。他们至今生活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他从1963年至1985年,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还有“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建、“雪域油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等等。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工匠精神”热爱着自己的工作。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时代楷模2019观后心得体会范文

“感动中国”节目如约而至,这批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同往年一样,尽管他们岗位不同、经历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敲击着人们的心灵。他们身上呈现出的忠诚、敬业、担当、奉献、大爱等优秀品质,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爱国奉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而且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激励人们奋进新时代的光辉旗帜。爱国是崇高的,也是具体的,体现在一世一生中,落实在一言一行里。“感动中国”人物中“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国外优厚条件,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成为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援藏16年,不仅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而且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把爱国之情化作不懈奋斗的动力,以报国之志书写新时代的华美 篇章,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职业孕育事业,事业高于职业,只有把职业当事业来对待,才会激发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热情、充满感情、怀有激情。“感动中国”人物中守岛卫国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32年如一日,坚持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 坚守三尺讲台的乡村教师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教,一干就是,把青春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始终把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把辛苦当成一种幸福,把爱岗敬业当成一种责任担当,尽职尽责,实干苦干,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 篇章。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是一种担当本色,也是一种责任自觉,体现出一种为党分忧、为国解难、为民帮困的境界。“感动中国”人物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他们当国家利益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害的紧要关头,都是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无畏,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毫不犹豫地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竭尽全力维护和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面对大事难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面对艰难险阻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做到平常时候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迎难而上、生死关头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当先锋、打头阵、做标兵。

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展示新作为,要从“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去汲取精神的营养、激发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奋力奔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篇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观后感

“感动中国”节目如约而至,这批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同往年一样,尽管他们岗位不同、经历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敲击着人们的心灵。他们身上呈现出的忠诚、敬业、担当、奉献、大爱等优秀品质,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爱国奉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而且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激励人们奋进新时代的光辉旗帜。爱国是崇高的,也是具体的,体现在一世一生中,落实在一言一行里。“感动中国”人物中“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国外优厚条件,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成为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援藏16年,不仅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而且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把爱国之情化作不懈奋斗的动力,以报国之志书写新时代的华美 篇章,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职业孕育事业,事业高于职业,只有把职业当事业来对待,才会激发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热情、充满感情、怀有激情。“感动中国”人物中守岛卫国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32年如一日,坚持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 坚守三尺讲台的乡村教师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教,一干就是17年,把青春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始终把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把辛苦当成一种幸福,把爱岗敬业当成一种责任担当,尽职尽责,实干苦干,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 篇章。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是一种担当本色,也是一种责任自觉,体现出一种为党分忧、为国解难、为民帮困的境界。“感动中国”人物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他们当国家利益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害的紧要关头,都是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无畏,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毫不犹豫地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竭尽全力维护和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面对大事难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面对艰难险阻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做到平常时候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迎难而上、生死关头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当先锋、打头阵、做标兵。

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展示新作为,要从“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去汲取精神的营养、激发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奋力奔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时代楷模王继才心得体会

7月27日,全国“时代楷模”、开山岛守岛人王继才在执勤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从1986年,王继才接到守卫我国“黄海前哨”开山岛的任务,自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在面积不足20亩的小岛上,她们几十年如一日,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每一天都重复着相同的事。在开山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存放着他们190多面被风雨撕破的国旗、40多本海防日志、1部手摇电话机、20台听坏的收音机、10多盏用坏的煤油灯。王继才曾说过,面对每天飘扬的五星红旗,多年的苦和痛都有了意义。如今,科技解决了用电难题,守岛的日子好过了,王继才却离开了人世,他爱国奉献的赤子情怀永远留在了开山岛。

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用王继才精神指引我们前行。

时代楷模2019王继才观后感

守护孤岛32年的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走了,噩耗传来,黄海涛惊千里,党群万人动容。王继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是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我们当以王继才同志为标杆,学先进、学典型、学经验,争做历史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用奋斗绘就新时代建设新画卷。

要向王继才同志学习,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名身处国防一线的普通党员,王继才把32年的光阴融入在国防的沃土中,服务国防、建功国防,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兢兢业业为国防事业鞠躬尽瘁,赢得了军地双方的信任和爱戴。王继才是我们身边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各级党组织应通过组织生活会、座谈交流会、专题研讨会和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对照先进典型,查找问题、查找差距,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向王继才同志学习,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是王继才一生的坚守。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国泰民安”为中心的工作思想,始终把奉献举过头顶、把群众装在心中,赢得了党和群众的信任、爱戴。党员干部尤其是农村党员干部,要自觉以王继才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弘扬奉献精神作为一种政治自觉,铭刻于心,付诸行动,努力把思想统一到富民兴业我有责、我担当上来,进一步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断创造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

时代需要楷模,本质上是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担当,需要更多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时代楷模。我们要以“时代楷模”王继才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向着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矢志前行,以实际行动作出更加精彩的“新时代回答”!

篇7: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1975年,抱着对祖国的怀恋,杨振宁第五次踏上回国的旅程。当来到北京后,除了与家人好友以及部分领导人见面外,杨振宁提出了自己的意愿:“我想再见_一面!”

可当时_的身体每况愈下,冠心病、白内障、肺心病等等病症折磨着这位老人,他很少再过问国家政务以及接待宾客。对于_身体恶化的情况和速度,杨振宁是难以知晓的,他只能从邓公等领导人的态度中看出,主席的身体状况并不好。带着这份遗憾和担心,杨振宁结束了他此次的访华行程。

1976年,杨振宁再次回国访问,他依然希望能够再见_一面。可他不知道的是,早在年初,_便曾发生过两次严重的心梗,多次在死亡线上徘徊,甚至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需要通过鼻孔插管注入流食维持生命体征。

即便如此,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这位老人依然不顾病体,亲自批复文件,并每天关注着前线救援情况。直到去世的前一天,_依旧坚持着看文件,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9月9日零时10分,_停止呼吸,长眠于中南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当消息通过广播电视传向全世界后,远在美国的杨振宁也得知了这个噩耗。刚刚听闻这个消息的杨振宁,十分的震惊和难以置信,他虽然知道_的身体不好,但没想到会糟糕到这种程度。眼中含泪,紧盯电视画面,杨振宁嘴里一直重复着一句话:“_是一代伟人,一代伟人呀!”他再也没机会与这位伟人面对面交流了。

突闻这个噩耗,不只杨振宁,在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全都被一股悲伤情绪所笼罩。为了悼念这位开辟新中国的伟人,美国的华人华侨聚集在一起,于纽约为_办了一场特殊的追悼会。

接下来出现了开头的一幕,杨振宁也出席了这场追悼会,并亲自执笔写下了名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位巨人》的追悼词。他眼中噙着泪水,一字一句地说道: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是一个农村整体破产,工业被帝国主义掌控的社会,用鲁迅的话讲,就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社会。

面对种种压榨,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英雄人民进行坚决反抗,这其中带路的人一直都是_,在半个多世纪里,他始终是中国的舵手,是中国的指路明灯。”

悼词结尾阶段,杨振宁提高嗓音,用12个字深度总结了_的一生:“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位巨人!”是的,_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他的这个概括不仅引发了现场共鸣的掌声,更是让全世界为之动容。

篇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有哪些 时代楷模2019观后心得体会

20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付出,什么是感动。我们为之钦佩,为之陷入深思。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感动中国2019十大人物观后感有哪些。

感动中国2019十大人物观后感有哪些

守护孤岛32年的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走了,噩耗传来,黄海涛惊千里,党群万人动容。王继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是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我们当以王继才同志为标杆,学先进、学典型、学经验,争做历史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用奋斗绘就新时代建设新画卷。

要向王继才同志学习,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名身处国防一线的普通党员,王继才把32年的光阴融入在国防的沃土中,服务国防、建功国防,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兢兢业业为国防事业鞠躬尽瘁,赢得了军地双方的信任和爱戴。王继才是我们身边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各级党组织应通过组织生活会、座谈交流会、专题研讨会和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对照先进典型,查找问题、查找差距,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向王继才同志学习,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是王继才一生的坚守。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国泰民安”为中心的工作思想,始终把奉献举过头顶、把群众装在心中,赢得了党和群众的信任、爱戴。党员干部尤其是农村党员干部,要自觉以王继才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弘扬奉献精神作为一种政治自觉,铭刻于心,付诸行动,努力把思想统一到富民兴业我有责、我担当上来,进一步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断创造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

时代需要楷模,本质上是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担当,需要更多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时代楷模。我们要以“时代楷模”王继才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向着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矢志前行,以实际行动作出更加精彩的“新时代回答”!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2月18日晚,“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钟扬、杜富国、吕保民、马旭、刘传健、其美多吉、王继才、王仕花、张渠伟、张玉滚、程开甲等11位候选人成功当选“感动中国20人物”。

这些名字,着实普通,却又不平凡。

钟扬,“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援藏,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

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去年10月中旬,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他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

马旭,“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20,她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而来。他们至今生活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他从1963年至1985年,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还有“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建、“雪域油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等等。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工匠精神”热爱着自己的工作。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时代楷模2019观后心得体会范文

“感动中国”节目如约而至,这批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同往年一样,尽管他们岗位不同、经历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敲击着人们的心灵。他们身上呈现出的忠诚、敬业、担当、奉献、大爱等优秀品质,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爱国奉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而且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激励人们奋进新时代的光辉旗帜。爱国是崇高的,也是具体的,体现在一世一生中,落实在一言一行里。“感动中国”人物中“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国外优厚条件,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成为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援藏16年,不仅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而且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把爱国之情化作不懈奋斗的动力,以报国之志书写新时代的华美 篇章,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职业孕育事业,事业高于职业,只有把职业当事业来对待,才会激发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热情、充满感情、怀有激情。“感动中国”人物中守岛卫国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32年如一日,坚持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 坚守三尺讲台的乡村教师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教,一干就是,把青春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始终把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把辛苦当成一种幸福,把爱岗敬业当成一种责任担当,尽职尽责,实干苦干,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 篇章。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是一种担当本色,也是一种责任自觉,体现出一种为党分忧、为国解难、为民帮困的境界。“感动中国”人物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他们当国家利益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害的紧要关头,都是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无畏,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毫不犹豫地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竭尽全力维护和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面对大事难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面对艰难险阻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做到平常时候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迎难而上、生死关头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当先锋、打头阵、做标兵。

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展示新作为,要从“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去汲取精神的营养、激发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奋力奔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篇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时代楷模观后感

“感动中国”节目如约而至,这批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同往年一样,尽管他们岗位不同、经历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敲击着人们的心灵。他们身上呈现出的忠诚、敬业、担当、奉献、大爱等优秀品质,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爱国奉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而且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激励人们奋进新时代的光辉旗帜。爱国是崇高的,也是具体的,体现在一世一生中,落实在一言一行里。“感动中国”人物中“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国外优厚条件,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成为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援藏16年,不仅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而且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把爱国之情化作不懈奋斗的动力,以报国之志书写新时代的华美 篇章,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职业孕育事业,事业高于职业,只有把职业当事业来对待,才会激发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热情、充满感情、怀有激情。“感动中国”人物中守岛卫国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32年如一日,坚持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 坚守三尺讲台的乡村教师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教,一干就是17年,把青春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始终把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把辛苦当成一种幸福,把爱岗敬业当成一种责任担当,尽职尽责,实干苦干,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 篇章。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是一种担当本色,也是一种责任自觉,体现出一种为党分忧、为国解难、为民帮困的境界。“感动中国”人物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他们当国家利益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害的紧要关头,都是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无畏,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毫不犹豫地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竭尽全力维护和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面对大事难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面对艰难险阻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做到平常时候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迎难而上、生死关头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当先锋、打头阵、做标兵。

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展示新作为,要从“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去汲取精神的营养、激发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奋力奔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时代楷模王继才心得体会

7月27日,全国“时代楷模”、开山岛守岛人王继才在执勤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从1986年,王继才接到守卫我国“黄海前哨”开山岛的任务,自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在面积不足20亩的小岛上,她们几十年如一日,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每一天都重复着相同的事。在开山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存放着他们190多面被风雨撕破的国旗、40多本海防日志、1部手摇电话机、20台听坏的收音机、10多盏用坏的煤油灯。王继才曾说过,面对每天飘扬的五星红旗,多年的苦和痛都有了意义。如今,科技解决了用电难题,守岛的日子好过了,王继才却离开了人世,他爱国奉献的赤子情怀永远留在了开山岛。

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用王继才精神指引我们前行。

篇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时代楷模杜国富观后感

奉献是“捧着一颗心来”的坚守,是“不带半颗草去”的纯粹,更是“你退后,让我来”的果敢,也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更是给我们树立起了标杆。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传递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有的历史担当与责任意识,他奋不顾身的保全了战友的安全,也不负戎装的完成个人的使命。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去奉献,也没有谁会注定成为英雄,跟我们的大多数人一样,他也只是个普通人。在一次边境扫雷作业中,面对雷场复杂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在千钧一发之际,做出让自己的身躯挡在战友之前的行为,想必在那一瞬间,他的从容不迫都来自于个人的信仰、用凡人之躯扛起军人的使命感,他的事迹看得见、摸的着,而作为新时代的热血青年,只要向他看齐,像他一样坚持、奋斗、奉献,我们众多的一人也可以成为基层社区的不平凡之人,用心做事、甘心为人、坚守初心,始终如一。

“如果不是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他可能熬不过在医院治疗的那段时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我们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才有可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地。面临生死攸关的时刻,能做到像他一样敢于牺牲的人寥寥可数,但作为普通人在这个和谐安康的社会,我们可能不需要随时成为壮烈牺牲的英雄,只要在日常的社区工作中,秉持为群众带来便利、为群众提供真诚服务的精神、在工作中尽职尽责、面对工作岗位上的艰难,不畏惧、不退缩、将微笑时常挂在心里、给需要我们帮助的群众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也许你我的一举一动还不足以改变整个环境,但却留有芳香,温暖他人,我们的形象会一直留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时代在变,感动不变,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永远不会变的,杜富国舍己为人的事迹不是嘴上说过的漂亮话,而是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干出的贴心事,应该将这种坚持、奋斗、奉献潜移默化的带到我们的工作岗位上,生活中,把这些精神发扬光大,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20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500字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程开甲、钟扬、王继才王仕花夫妇、马旭、杜富国、吕保民、刘传键、其美多吉、张渠伟、张玉滚纷纷当选,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其中有6组人物都跟军人有关,他们有的是现役军人,有的是退伍军人,有的是民兵;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开甲,有排雷英雄杜富国,有中国首位空降女兵马旭,有退伍军人吕保民,有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有英雄机长刘传键。

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股豪迈的军人气概,这与年龄无关,与性别无关,与现役非现役无关,只关乎那颗炽热的兵心。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颁奖典礼上,有两位获奖军人已经去世了,分别是程开甲和王继才。遗憾的是,他们都于2018年去世。王继才,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民兵,但他也是“最美民兵”,他与妻子王仕花将32年的岁月都献给了开山岛哨所,一生清贫度日,在环境艰苦的孤岛日复一日地坚守,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民兵之歌。 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巡逻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程开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被授予“八一勋章”,并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至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程老一生淡泊名利,隐姓埋名40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科研事业。2018年11月17日,程老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

虽然程老和王继才都已经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普照中华,激励一代代人在建设强大的中华民族的道路上不畏艰辛,奋勇向前。

篇11: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1

1983年,杨振宁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

“我想我对于中国和美国都有一些认识,而且都有浓厚的感情,在这两个大国初步接近的形势下,我认识到我有一个做桥梁的责任,我应该帮助建立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虽然_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学习的东西。秉持着伟人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杨振宁继续为中美交流事业出力,他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始终不忘宣传祖国,经常组织进行各方面交流,为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年邓公访问美国时,作为华人代表,在邓公的接待宴会上,杨振宁再一次上台发表演讲,表达了他对祖国领导人的欢迎之情。

在充当中美桥梁时,杨振宁也没有忘记教育以及科学的重要性。他始终认为,美国科技之所以如此发达,最主要还是这里为科学家们提供最丰厚的条件,始终都在吸收并培养全球优质人才。

所以在国内他大力提倡中科大少年班的组建,并通过多个途径组建学术研究基金会,8年时间便募集了上千万港币,为中山大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资金保障。

20_年,81岁本该在美国颐养天年的杨振宁,选择回到中国定居,仍然坚持在学校为学生们授课。直到百岁高龄,杨振宁依旧活跃在国内学界,为学术的发展和进步继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

从钱学森到杨振宁,_亲自接见并给予一定的优待,无不在展示着我党面对人才的政策。回顾我党历史,就是一部聚集人才、团结人才、培养人才、壮大人才的奋斗史。无论是建国初期对干部、科学家的重视,还是如今“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方针,我党始终坚持着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这也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

身为新中国的接班人,无论年龄大小,身处什么位置,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自身的学习,唯有努力提升自我,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2

杨振宁在现在的物理学界是绝对的C位

提起物理学,大家第一反应应该就是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两个伟人,各自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物理学。

19-1925年,被称为物理学的黄金年代,牛顿已经逝世一百多年,爱因斯坦也已经老去,谁是这个黄金年代之后的第一人呢?

那个人就是杨振宁。

别觉得不可能,这不是我封的,也不是杨振宁自封的,这是现在整个物理学界公认的。

看一个物理学家厉不厉害,不在于自己获得多少个诺贝尔奖,而是有多少同行靠研究自己的成果而获得多少诺贝尔奖。

杨振宁获得过诺贝尔奖,这个大家都知道。

还有7个诺贝尔奖,是直接利用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拿到的。

有几十个诺贝尔奖,是和杨振宁提出的理论有关。

此外还有6个“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也就是菲尔兹奖研究的对象,是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和“杨-巴克斯特方程”。

还有一个小故事,杨振宁拿诺贝尔奖,是有史以来获奖最快的人。

从论文刊登到最终获奖,只有短短12个月。

而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中,从发表论文到获奖,间隔平均时间是18年。

杨振宁获奖的研究成果是“宇称不守恒”,太专业的东西就不说了,就说下它产生的影响吧。

在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之前,整个物理学界都认为,宇称是守恒的,说个不太恰当的比如,这个就像大家都认为“1加1等于2”一样,“宇称守恒”是真理。

但杨振宁的研究颠覆了整个物理学界的思想,之后整个物理学界都在此理论基础上去研究物理学。

一个奠定物理学理论基础的人,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成就。

牛顿是,爱因斯坦是,杨振宁亦是。

可以说杨振宁是华人在物理学界的顶峰,是一个能和历史上所有伟大物理学家比肩的人物。

时至今日,杨振宁依然是华人在世界科技领域触达过的最高的高度。

别去念叨霍金,霍金比起杨振宁,就像《三国演义》里的廖化对比关羽,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不是我矮化霍金,这是事实。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3

回国后,他交给接待人员一份希望会见的人员名单,列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老同学——邓稼先。因为他心中一直盘旋着一个疑问。1964年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举国欢腾,但美国学界一直传言这其中有美国物理学家的帮忙,杨振宁希望好友邓稼先能亲口打破这个传言。

杨振宁:希望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

慎重起见,邓稼先在请示了周总理后,次日托人转交给他一封信,十分确定地告诉他,原子弹的成功完全是中国人自主研发。

杨振宁的弟弟 杨振汉:我大哥拆完信以后他就哭了,然后他就跑到了洗手间,整理了以后出来。

杨振宁:这是灵魂深处的一个震荡。当我知道邓稼先的回答以后,我感情上的冲动不是当时能够自己控制住的。

杨振宁的激动是有原因的,早在1945年出国前,父亲杨武之就曾叮嘱他,“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在美国,读完博士并正在从事基础物理研究的杨振宁为了继续当时的研究工作,没有像邓稼先等人那样1950年就乘船回国,但等他想回的时候,已经回不了了。

杨振宁:我们当时已经想要回来了,但美国的总统杜鲁门下了一个命令,说是中国学生在美国得到理科功科博士学位的人,不可以让他们回国,所以,很多这种人被挡住了。

这一等就是。然而,在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在为华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誉。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 我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觉得不如外国人这个心理。

杨振宁的成就远不止此,1954年他和米尔斯教授共同创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提供了基本框架。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翟荟:杨先生的科学贡献,是人类科学文明的一个宝库中非常璀璨的一个明珠,可能再过10,再过几千年,我们人类提到我们最重要的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还是不可避免要说到杨米尔斯理论。

学术界公认,杨振宁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4个领域拥有13项诺贝尔级别的成就,他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

杨振宁:基本上每一次探亲访问,回国以后都有中情局的人或FBI的人来了解情况。

尽管不断受到盘查和压力,杨振宁仍然坚持每年回国一两次。他跟_、周总理、邓小平等领导人都多次研讨中国教育和科技上存在的问题,主张重视基础理论的发展。他十分关心新中国的科研力量,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成立了“与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资助了数百名中国学者去美国学习深造,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了新中国建设的骨干力量。

,杨振宁接到了一份协助清华大学创建高等研究中心的邀请。

杨振宁:我从小在清华长大。这个要求我必然答应。

20_年,杨振宁回国定居清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不仅不领年薪,还将美国的一栋房产捐给清华。20_年,82岁高龄的他,甚至主动为200多个大一新生教了一整个学期的《大学物理》课。他为清华高研院累计筹措资金1亿多元,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同时,他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以一片赤子之心进行谏言和批评,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4

话说现代科学有两大支柱,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黄金年代是上世纪的前30年。到了上世纪的40,50年代,量子力学日臻完善,连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这样的人物都不得不放弃研究量子力学,转投其他领域。

此时的物理学家们一直都在尝试,用对撞机来获取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现象,结果就是撞出了100多种粒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物理学家都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如何才能把这些粒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当时科学家们就发现,这么多的粒子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费米子,一类是玻色子。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就打一个比方,假如一个东西可以无限切分,切到最后切不下去时,就会剩下基础粒子,其中费米子可以理解成最小的“颗粒”,占据一定的体积,最基本的费米子有夸克,电子等。

而玻色子更像是胶水,通过传递“相互作用”把费米子聚合在一起。科学家发现,宇宙中一共存在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其中,胶子可以传递强相互作用,W和Z玻色子传递弱相互作用,光子可以传递电磁相互作用,还有一种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赋予粒子质量。

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家们用“粒子”“相互作用”和“场”的概念,就把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了起来,创立出了一个叫做“标准模型”的理论,这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的有一座理论物理高峰。

杨振宁和他当时的研究生助手米尔斯一起做出的杨米尔斯理论,就是“标准模型”的理论,解决了强力的机制问题,用杨米尔斯理论来强力的科学家一共有5位,这5位被分为2批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仅如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还帮助其他科学家指出了研究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的一个新方向。于是,物理学家温伯格和格拉肖在杨米尔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弱电统一理论,实现了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

在这座物理学高峰当中,杨振宁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是奠基人一般的存在。那这样的科学成就在物理学领域属于什么样的江湖地位呢?

客观地说,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由于都曾凭借一人之力完成了一个核心理论的创立,因此他们应该属于独一档的存在,仅次于他们的是了量子力学和标准模型的奠基人们,他们是多人一起努力完成了一个核心理论的创立,而杨振宁就应该排在这一档,而且是排在靠前的位置。

持有这样观点的人有很多,其中也不乏科学家,比如:物理学家聂华桐就曾说过,

我们常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的海森堡、薛定谔和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应该算在里面。

杨振宁为中国做出的贡献

在中国,我们常常会提倡德艺双馨,中国对于品德是十分重视的,同时还究竟“忠”和“孝”。这也是杨振宁之前被一些根本不知情的人所诟病的地方,他们说杨振宁老了才知道回国养老,没有对国家做出贡献。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真的不是!

在1971年,杨振宁在报纸上看到,美国“禁止国家”的名单当中划去了中国。于是,他立马申请回国,成为了第一位访华的学者。回国后,国家领导人接近了他,还和他谈了很久很久。从那之后,几乎每年他都要回国,并且成为了中国沟通的桥梁。

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特殊时期,很多家庭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而杨振宁呢?他拒绝了马里兰大学提供的高薪职位,把美国唯一的房产卖掉,捐给了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同时把清华大学给他的工资收入也全部捐掉了。甚至后来清华大学给他住所,他也只要居住权,而没有要所有权。

除此之外,他从80年代起,就开始在中国旅居,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筹集资金给各大高校建造顶级的实验室,建立高等研究院,其中清华高等研究院现在已经是世界顶级的研究机构。

同时,他还为国家在海外招募大量顶级的科研人才,比如:现在清华著名的姚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是由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建立,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顶级计算机人才。

无论是招募人才,还是募集资金建立一流实验室、高等研究院,甚至是发起设立给科学家颁奖的各类组织,他50多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同时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他还帮助清华建立起了凝聚态物理系,在研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始终如一地坚守在科研的第一线,并发表了多项成果。

而另一件让他进入公众视野的事情就是反对对撞机,实际上,他在刚回国时,就被邀请去探讨中国是否应该建立对撞机的事宜。比如,在1972年,当时参与会议的科学家中,只有杨振宁一直在反对建造对撞机。

他认为,当时中国很贫穷,能花钱建造的对撞机都是西方国家十多年前淘汰的技术水平,即便是建造了也得不到什么巨大的成果,不如省下这些钱去发展计算机、芯片半导体、生物、机械工程方面的领域。

杨振宁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贡献,很难用一篇文章全部书写完。20_年度的“求是终身成就奖”颁给了他。年9月22日,在清华大学,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年华诞,国家也特意为这位伟大科学家送上了生日祝福。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5

1975年,抱着对祖国的怀恋,杨振宁第五次踏上回国的旅程。当来到北京后,除了与家人好友以及部分领导人见面外,杨振宁提出了自己的意愿:“我想再见_一面!”

可当时_的身体每况愈下,冠心病、白内障、肺心病等等病症折磨着这位老人,他很少再过问国家政务以及接待宾客。对于_身体恶化的情况和速度,杨振宁是难以知晓的,他只能从邓公等领导人的态度中看出,主席的身体状况并不好。带着这份遗憾和担心,杨振宁结束了他此次的访华行程。

1976年,杨振宁再次回国访问,他依然希望能够再见_一面。可他不知道的是,早在年初,_便曾发生过两次严重的心梗,多次在死亡线上徘徊,甚至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需要通过鼻孔插管注入流食维持生命体征。

即便如此,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这位老人依然不顾病体,亲自批复文件,并每天关注着前线救援情况。直到去世的前一天,_依旧坚持着看文件,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9月9日零时10分,_停止呼吸,长眠于中南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当消息通过广播电视传向全世界后,远在美国的杨振宁也得知了这个噩耗。刚刚听闻这个消息的杨振宁,十分的震惊和难以置信,他虽然知道_的身体不好,但没想到会糟糕到这种程度。眼中含泪,紧盯电视画面,杨振宁嘴里一直重复着一句话:“_是一代伟人,一代伟人呀!”他再也没机会与这位伟人面对面交流了。

突闻这个噩耗,不只杨振宁,在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全都被一股悲伤情绪所笼罩。为了悼念这位开辟新中国的伟人,美国的华人华侨聚集在一起,于纽约为_办了一场特殊的追悼会。

接下来出现了开头的一幕,杨振宁也出席了这场追悼会,并亲自执笔写下了名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位巨人》的追悼词。他眼中噙着泪水,一字一句地说道: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是一个农村整体破产,工业被帝国主义掌控的社会,用鲁迅的话讲,就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社会。

面对种种压榨,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英雄人民进行坚决反抗,这其中带路的人一直都是_,在半个多世纪里,他始终是中国的舵手,是中国的指路明灯。”

悼词结尾阶段,杨振宁提高嗓音,用12个字深度总结了_的一生:“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位巨人!”是的,_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他的这个概括不仅引发了现场共鸣的掌声,更是让全世界为之动容。

苏炳添,这可能是中国百年奥运梦以来,最让我们振奋的选手,亚洲人可以做到和欧美人一样的成绩,可以做到博尔特,贾斯汀加特林,泰森盖伊,尤塞恩布雷克,这些名将一样能做到的事情9.83,记住这个数字吧,这是中国短跑,田径的脊梁,记住这个黄皮肤的中国人,不论决赛会不会受到这个时间短,不能恢复的影响,我们依然相信,这就是中国的速度,亚洲速度,黄种人的奇迹,改变的是多少年的中国田径甚至中国体育的历史。亚洲记录,真真正正的黄种人的记录,没有归化队员,没有任何的一点点的问题。起跑很顺,而且这一枪他肯定是当决赛发挥了全力去打的,到最后也真的能顶住旁边美国队的新星贝克的压力,我觉得真的是不容易,能够有这样的成绩,已经是让我们非常惊喜。

几个真实而又感人的事例论证了我的观点,奥运精神真伟大啊!他让人充满斗志,充满活力。

不过,虽然不是运动员,但却有着同样的奥运精神的,那么中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因此,我们要通过宣传奥运精神,激励亿万人民发奋图强,建设好我们的国家;通过宣传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鼓舞广大青少年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努力营造有利于成功举办奥运的舆论氛围。参与奥林匹克事务、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长期的追求。在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将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加深入和普及,将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十分宽阔的舞台,也将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世纪里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6

当孩子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的时候,当家长觉得孩子总是不尽如意的时候,可曾想过,除了一味指责,是不是更应该为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陪他寻找更多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没有人会生来成功,如果孩子们在学习过程遇到了问题,我们也不能急于指责孩子,而是应该耐心地找出问题,分析解决办法。譬如,试着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建立错题集,改进写字速度……总之,请相信,这世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成功,不过是找准方向,然后不断努力罢了!

顶级运动员如此,我们的孩子更如此。

苏炳添父母对儿子的评价很低调,只说努力了就好,结果怎么样现在谁都不能下定论;儿子能有多点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他们倒是高兴,一年见不上一两次面,挺想念儿子的;当然,不能影响比赛和学习,儿子既要好好比赛,也要好好读书,将来年纪大了跑不动了,能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好。

也正是苏炳添父母对孩子不骄不躁的教养态度,苏炳添对待比赛时才能永远保持一颗冷静踏实的平常心。

自律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苏炳添一直很小心地看护自己的身体。他作息非常规律,晚上23点睡觉,早上7点多起床,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追求大运动量训练。他曾提过自己在20_年上半年训练到骨裂的一段“小插曲”。

“20_年在封闭备战的时候,成绩也不比今年的成绩差很多的,但是一直没有比赛,然后在5月底的时候就训练过度,就出现了一些骨裂,然后看到钻石联赛取消,国内所有的比赛都取消,我自己就请假回家了。”

这就是苏炳添之所以能够在31岁依旧成为中国短跑领军人物的重要原因——不管面对任何情况,他都极度自律地完成训练计划;不管年龄多大,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将技术推进到新的高度,他都愿意做出改变和尝试。

有时,那些努力和尝试并不一定能帮助到他,就像他所说,有的带来了伤病,让人不得已选择放弃,但有也有另一些带来了积极的进步,激励人继续打磨到完美。

正是苏炳添对待短跑的极度自律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突破极限,做到更好。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要成为冠军,但也应该有进取心,对待自己想要做好的事保持专注的态度,自觉自律地努力达到目标。

“我们这一代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一点(站上奥运决赛)了,我希望我们后面的年轻运动员,可以借鉴我的训练手段,然后调整,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资源。”

站在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里,苏炳添说到了刘翔,“刘翔就像是中国田径的开路人”。而如今,苏炳添成了下一座灯塔,把刘翔给他带来的那束希望之光,照得更亮、照得更远。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7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亚洲人。这种突破创造了历史,这种突破振奋人心,而苏炳添的那种坚持“进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半决赛中,苏炳添在第三小组第四道。发枪前,他揪了揪紧身衣,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赛后记者跟他求证手势的意思,他说这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苏炳添的“进步一点点”是中国人的一大步,也是亚洲人的一大步。但是这“一点点”是突破极限的挑战,是要建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与自我突破上。苏炳添说,自己从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时间。此后,他又为自己制定接下来的0.01秒的目标,“听起来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尝试。”

为此,他保持严格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坚持训练,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在32岁还保持在巅峰状态。就是为了能不断实现“进步一点点”。

在知乎上回答“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种怎样的体验时”,苏炳添也说训练很累,“很枯燥,有时候确实练着练着就会想,太累了,明天还要练啊太累了,还要练那么多年,怎么坚持啊……”但他也说,“这样坚持下去也是一个再次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

苏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成功闯入奥运会决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第一人,刷新了亚洲纪录。这背后是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始终如一的坚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记录可喜,但这些站上世界顶尖赛场的运动员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更可宝贵。“进步一点点就好”不仅是苏炳添的追求,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座右铭。

我们常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立长志者,不期速成,从“进步一点点”开始,坚持“进步”,必将会离目标越来越近。龟兔赛跑的故事,“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坚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人说要减肥,然后呢,就一顿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饿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这种状态明显不可持续,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减肥”仅仅成了一句天天挂在嘴边的口号;有人说要阅读,让自己变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看了两页之后觉得“太有深度”,弃之……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同样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图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学会循序渐进、持续发展。“进步一点点就好”,就是这样。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我们也应该提醒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即使只有“一点点”,但只要能坚持下去,数年如一日,十数年如一日地“进步”,就算我们破不了中国纪录、亚洲纪录,但终归能挖掘出自己潜力,实现更好的自己。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8

一部以聚焦内地扶贫工作为核心的纪录片《无穷之路》开播。主持人陈贝儿带着一共5个人的团队,历时三个月的拍摄制作。

从祖国最南端的海南出发,历经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宁夏等6个省份,探访10个曾经是属于深度贫困的地区实地采访,展现了许多不为香港人所知的内地扶贫故事。

陈贝儿攀爬过闻名中外的悬崖村钢梯,滑乘过怒江天险溜索,甚至前往四川理塘去采访了国民网红——丁真。

《无穷之路》对于香港人来说,是讲述了一个个见证奇迹的故事。

对于内地人来说,是将我们这些年来取得的成绩告诉整个世界。

首先,主持人陈贝儿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香港土生土长,出生于中产之家,父亲是被誉为“香港乐坛金牌监制”的陈永镐先生。

她精通三文两语,从小到大都就读于名校,是香港第一位采访奥斯卡、戛纳影展等国际盛世的女主持。她主持的《嫁到这世界便端》,取得很高的收视率。

从这样一位城市姑娘的角度,一路去探讨、认识、了解路上的所见所闻。她没有为任何人或者机构组织“背书”的责任,只是从内心深处去真实感受一切。她代表着700万香港人来感同身受当地群众数十年来的悲欢离合与变化。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9

彭士禄院士一生为国家潜艇核动力和核电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在中核集团公司的统一组织下,核动力院副院长刘承敏前期指导党委宣传部和科技处共同完成了宣讲材料的准备和宣讲团的筹备。本次宣讲由党委宣传部领导带队,来自四所和二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潘东、许爱威作为主讲人参加了此次宣讲,将彭士禄院士的坎坷经历和巨大贡献生动地显示给观众们,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让现场许多观众眼中都泛起泪光。

此次宣讲会是何梁何利基金会拟为彭士禄和黄旭华院士举办的四场宣讲会中的首场,后期还会在上海、广州、澳门等城市举行。宣讲会的受众范围广、社会媒体多、传播力度大,对宣传科技强国理念、弘扬和发展核工业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如结尾所说,新时代核工业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核动力领域攻坚克难。不负芳华,勇攀高峰,在核电市场奏响华龙新 篇章!”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10

她是一只听不到声音的“丑小鸭”,却依靠顽强的毅力变成一只令人称羡的“白天鹅”。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却相继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还考上大学、研究生,并成为清华博士。我县唇语女孩江梦南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今年29岁的江梦南,出生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在她半岁时,就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

在十几年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

一个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为何要选择远在北方的吉林大学。江梦南说,一是自己的偶像张海迪也毕业于吉林大学,她说要跟随海迪阿姨的脚步。同时,江梦南一直有一个“英雄梦”: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最终,她选择了吉林大学的药学专业。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谁都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心有目标脚踏实地,不必患得患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0_年7月4日,郴州市宜章县政府会议室,“江梦南励志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而这一年的9月份,江梦南又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行。

涅槃重生后的江梦南,如一只心怀大爱的凤凰,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故乡。大学期间,江梦南回到家乡时,总会到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探望那些视力、听力、智力存在障碍的孩子,她以自己为例,鼓励这些孩子们积极进步,带动他们融入社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同样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孩子们举起小拳头大声宣誓,他们的身后,江梦南笑靥如花。

篇12: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汪国真在《热爱生命》诗里,细腻地描绘着对生命义无反顾的不悔追求,前行道路纵有大浪淘沙、霜风雪雨和荆棘拦路,但只要秉持坚定的信念、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鼓起百折不挠的勇气,追我所求、义无反顾,那么,便是不负生命,一切美好。

一场好时光,如沐春风,一场好时光,无关风月,只关乎信仰。共产党员的“好时光”,从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起,一切美好都和人民、国家融为一体了,在内心深处种下“初心”的萌芽,然后长成参天大树,我们不断汲取着力量,在奋斗的征程里,披荆斩棘,收获美好与希冀。

好时光是要在峥嵘岁月用红色精神展现一代人的英姿。南湖红船,把革命的火种撒到了全国各地,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战争年代的艰难困苦,更加造就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精神。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走出的是共产党人信仰与坚定,留下的是一代革命人满腔的热血与赤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展示着革命者们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概,共同奏响了时代的“命运进行曲”。

好时光是要在和平年代用责任担当诠释一代人的初心。“这世间哪有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的确,舒适安逸的生活,是需要英雄流汗流泪流血的,共产党员,他们走在群众之前,用身体和生命,诠释着铮铮誓言。“为人民服务”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套话,是心底话也是大实话,在灾难面前,更显真情。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6月16日晚,一场山洪突袭广西百色大石山区,将黄文秀永远定格扶贫的“归路上”……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遮风挡雨和保驾护航,他们用实际行动,扛起了肩上的担子。

好时光是要在发展时期用风华正茂践行一代人的使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时代的发展需要共产党人时刻保持一颗战斗的心,为人民幸福生活不懈努力。当前的发展趋势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抓住机遇,乘风前进,积极主动踏入发展的浪潮里,争当“弄潮儿”。共产党员,更是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定要让这面旗高高飘荡在党的事业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在实现国家繁荣、民族富强的中国梦时,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不是看客和过客,而是参与者、逐梦者。

篇13: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随时听从命令,绝不退缩”!一封封来自各地相关单位、组织的请战书犹如最响亮的战斗号角,吹响了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战“疫”冲锋。

本该是家人团聚,可是包括武汉在内的各地医务工作者却挡在疫情之前,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护佑人民健康的坚固长城。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逆行者”还有很多各行各业的人们:

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就是其中之一,他瞒着家人、坚持在深夜义务接送金银潭医院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却谦虚地自称“组局者”:随着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逐渐增多,他意识到个人力量有限,便通过朋友圈发布消息招募志愿者,联系摩拜、青桔单车,对接滴滴,合力解决医护人员的出行问题。当发现医护人员吃饭不便时,汪勇又马不停蹄地继续“组局”,寻找合适的餐厅和便利店向支援团队和滴滴车主提供用餐,解决“吃饭难”。此外,为保障医护人员日常生活,他又找专人购买羽绒服等保暖衣物拿给一线人员……

2月26日,国家邮政局印发通知,决定授予顺丰速运武汉分公司快递员汪勇同志“最美快递员”特别奖,并号召全行业向汪勇学习,凝聚起全行业投身疫情防控斗争的强大力量。

汪勇的行动,给医务人员送去了关爱。疫情当前,白衣战士是火线上的中流砥柱。每天高负荷工作,他们承受了巨大的体力消耗,有时却顾不上一日三餐。守护他们,便是守护战斗力。为医务人员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持续健康、心无旁骛地投入战斗,是全社会的责任。

要向汪勇同志学习,学习汪勇同志爱岗履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协作互助、投身实践的志愿精神,开拓创新、担当有为的时代精神,友善无私、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见贤思齐、激发斗志、真抓实干,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不畏牺牲,凝聚起全行业投身疫情防控斗争的强大力量。

时代楷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玉滚观后感1000字 时代发布厅张玉滚人物心得体会

时代发布厅张玉滚感动中国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十大人物颁奖盛典时代楷模观后感

感动中国张玉滚、刘传建事迹优秀观后感精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学习心得深刻体会

央视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观后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央视节目观后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楷模观后学习心得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2022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心得体会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心得体会(共13篇)】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2023-05-13

观看《感动中国》观后感20222024-01-03

煤矿先进人物事迹材料(省“十大杰出青年工匠”)2023-07-26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优秀2022-12-07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词2024-02-24

感动中国观后感高中作文素材2023-12-11

2022《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023-09-12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2023-01-29

有哪些优秀的感动中国观后感2022-10-31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500字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