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5篇)由网友“saporange”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
篇1: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通过学习陈俊武同志事迹,感触很多,他作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为我国炼油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他带领一批青年科技人员,攻坚克难,设计出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使我国炼油工艺一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的光辉事迹十分感人,对于我们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科学研究,从来就是一件苦差事。一旦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做好甘于寂寞、奋力深潜的准备。成功不在于豪气冲天的开始,而在于日拱一卒的坚持。正因秉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专注,用行动执着地探索,陈俊武才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界传奇。
现在,我对“爱我中华、振兴石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将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篇2: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陈俊武院士获授“时代楷模”称号以来,我市广大党政干部通过各种方式关注陈俊武事迹、学习陈俊武精神,纷纷表示要以陈俊武院士为榜样,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初心使命,沉下心来工作,立足岗位奋斗,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 篇章贡献热血和力量。
按照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统一安排,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团委书记曾祥龙和同事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学习了《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深刻感悟了陈俊武院士与祖国共成长的家国情怀。他说,作为交通警察,一定将学习践行陈俊武院士崇高精神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过程,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七策治堵”工作要求,忠诚履职,创新实干,全力打赢交通秩序治乱治堵攻坚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出行奋力创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陈院士的很多东西,常人是学不来的,但人人都可以学他的精神、他的品格。”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新闻宣传科科长孙怀真表示,将以陈俊武院士为榜样,坚定初心信仰,坚守责任担当,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为全市市场监管事业和洛阳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榜样就是方向,榜样就是力量。”市统计局副局长、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李国强说,陈俊武院士身上的一些优秀品质尤其值得统计工作者学习。他说,统计调查是治国理政之基。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一定践行好统计“实事求是、据实统计,以统计数据高质量服务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初心使命,更勤奋、更务实、更主动、更深入、更高效地投入工作,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 篇章贡献应有之力。
今年以来,宜阳县检察院把“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全院性”工作来抓,做好“办准办好案件、依法规范办信、开展延伸服务”三篇文章,切实把问题解决在信访人家门口,受到群众好评。该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卢致远说,陈俊武院士始终把事业发展放在首位,把公道正派记在心间,矢志创新,追求极致,值得全体检察干警深思细照、持久学习。下一步,他们将树立“办信也是办民生”工作理念,把“小信封”作为检视检察工作大问题的一面镜子,用法、用心、用情解决好来信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篇3: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他,被誉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曾开创炼油工业的多项“共和国第一”。
他,曾两度进入煤制油领域,耄耋之年又指导攻克煤制烯烃的世界性难题。
他,潜心石油替代能源战略研究,在国家新建煤制油、煤化工项目建设中担负着技术把关重任。
他就是有着63年党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92岁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陈俊武。
初 心
70年来,陈俊武孜孜以求,带领团队创造石油炼制领域多项“共和国第一”。鲐背之年,他依然坚持每天准时到办公室,查阅资料,研究课题,风雨无阻。直到前不久,他才听从大家的强烈建议和家人的再三劝告,减为每周一、三、五上班。
“您90多岁了还坚持工作,您的动力来自哪里?您的初心是什么?”洛阳一群“90后”青年看望陈俊武时问道。科学家的语言,总是那样精辟。精神饱满、一头白发的陈俊武不假思索地说:“国家需要!”
陈俊武祖籍福建长乐,1927年3月生于北京,17岁考入北京大学化工系,大学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让国家石油工业强大起来,就是我的初心。”1949年12月,陈俊武可以留在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工作,可他偏偏费尽周折只身来到条件较差的抚顺人造石油厂,当了一名技术员。
他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我将永远对抚顺怀着眷恋,抚顺留下了我美丽的梦想……”
当时技术资料匮乏、生产条件简陋,为了尽快让工厂恢复生产,他一头扎进车间实行技术革新,弄不清的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向工人师傅学习,经常忘了晨昏暮晓,衣服上油渍斑斑……
当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我国东北局势骤然紧张。有些人找各种借口离开了抚顺人造石油厂。23岁的陈俊武临危不惧,奋斗在技术革新一线。有一天,陈俊武在车间工作时不慎一氧化碳中毒,头晕,恶心。同事们劝他休息两天,他不听,第二天一早爬起来直奔车间。
1969年底,根据国家需要,陈俊武随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搬迁至洛阳市宜阳县张坞乡竹园沟,并一步步成长为单位负责人。
正是在陈俊武的带动下,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从抚顺走来,从竹园沟起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成功进军国际市场、建功“一带一路”。
69岁那年,陈俊武出了车祸,骨盆粉碎性骨折,腹腔内大出血,昏迷10多个小时、多次病危,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这段治疗时间,可把陈俊武“憋”坏了,刚痊愈就投入工作。他总说:“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
正是这种以科学报国为己任的坚定情怀,促使陈俊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32岁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64岁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5岁当选中科院院士、71岁获评河南省科技功臣、88岁斩获国家通用项目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对于一位90多岁的老人,他完全可以回家颐养天年。可是他说他是国家的科学家,只要身体允许,就一定要站在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研究工作。”陈俊武的助手、78岁的陈香生边说边帮院士整理一摞厚厚的打印出来的国外产业资讯和相关技术资料。这几年,他一直在研究碳减排等重大战略问题,不断学习新领域知识。
守初心,92岁的陈俊武说:“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我个人经历过战争危机,经历过车祸病危,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为国家需要而奋斗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
匠 心
1949年底,22岁的陈俊武只身来到“煤都”抚顺,选择了最艰苦的石油炼化岗位,也有了他长达近70年的石化情缘。
1951年7月,抚顺人造石油厂恢复生产。不断的革新、不断的成功,使陈俊武在青年科技人员中脱颖而出。1956年,陈俊武担任石油部新成立的抚顺设计院工艺室副主任,在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9年,我国发现大庆油田,但当时国内炼油技术落后,急需独立自主研发炼油新技术。
1961年冬季,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一切从零开始,陈俊武带领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和小组成员们加班加点工作的同时,还要忍受饥肠辘辘的煎熬。陈俊武说,科学报国,就是要有牺牲精神。期间,陈俊武受国家科委选派赴古巴考察学习原油炼制技术,当他1963年2月结束考察回国时,带回了密密麻麻记满了学习心得的20多个笔记本。
“科学的真理把我诱惑得太苦了。我把如锦的年华都投入到无底的深渊,痴心的求知使我与人群隔绝,使我成为孤独者。生命的意义全寄托在没有生命的分子、原子上了。”这是陈俊武在大学日记里的一段话,在设计这套装置的时候,他为了从原油中炼取更多的优质汽油,费尽了心血。
1965年5月,我国第一套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投产成功,“第一朵金花”终于灿烂开放!这“第一朵金花”,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尽管实现了零的突破,但陈俊武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来到了大庆炼油厂,继续对装置进行优化比较。
1988年,陈俊武设计的上海炼油厂新型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这套融合多项新工艺技术的装置标志着我国炼油工业跃上一个新台阶。1990年,这套装置模型先后被送到北京和莫斯科展览,受到国内外相关专家一致认可。大家称赞,这是工业装置,也是艺术作品,是现代科技与美学意识的融合,又是智慧和意志的结晶。这是中国的杰作!也是陈俊武院士匠心的体现。
作为一位炼油工程专家,他似乎已功成名就,那些经他指导设计的矗立在祖国各地的炼油厂和装置,就是记载他成就业绩的丰碑。但他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石化工业。陈俊武有句名言:“从实践中求知,从理论中求解。”他对在实践中遇到的形形色色问题都阐释清楚不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成了他的一个“癖好”。
公 心
知陈俊武者,莫过于他的助手、78岁的陈香生。
陈香生心思缜密、责任心强。只要是陈俊武交代的事项,他从来都是“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可这次,陈香生推推拖拖就是不办。原来,陈俊武很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以前忙,没时间。前段时间,他的上班时间减少为每周3天,想约上陈香生来一场“私人旅游”。
旅游没有问题。问题是,陈俊武明确提出:不能动用公家一车一人一分钱!出于安全考虑,陈香生没有答应陈俊武的要求。但是,陈香生以及院士身边的同志们再一次被陈俊武的公心之举感动。
陈俊武是一个事事出于公心的人,不说违心的话,不做违心的事,尤其是在科研上,敢于坚持己见,敢于说不。
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俊武带队研发了新型的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不料成果应用时遭到强烈质疑。在方案审查会上,赞成、反对两种意见对立,否定之声基本是:“有可能出事故。”每一项改革创新都会伴随质疑和猜测,只有信念坚定、一心为公的人,才能顶住压力、勇往直前。陈俊武激动地站起来,用一系列准确的数据证明不会出现大家所担忧的安全等问题。最后,陈俊武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如果出了问题,拿我陈俊武是问!”
作为石化领域的科学家,陈俊武经常受邀参加一些项目的评审和科研成果的鉴定活动。他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提前看到研究报告材料。不然他会拒绝担任评审专家或组长工作。有一次,国内一家工程公司请陈俊武把关项目,仅可行性报告就装了一大箱。陈俊武极其认真地审阅、核算,对比国内外数据,整个办公室快被图纸铺满了。在后来的评审会上,国内外专家对陈俊武的专业数据之精准、改进意见之具体,无不叹服。当然,被陈俊武推倒重来的项目、成果也不在少数。陈俊武说:“不‘可行’就是不‘可行’,专家组就是要替国家负责!”提携后学、甘当人梯,是晚年陈俊武的真实写照,尤其是这个“甘”字。陈俊武从公司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和同事合作编写了多部专著,把石油化工规律性知识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了后人。
从1992年开始,陈俊武连续多年从公司青年工程师中选拔学员,加班加点、见缝插针给他们讲课。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分文不取。他想要的是:“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的肩膀上再爬高一层,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对社会的奉献应该永无止境,从社会的获取只能适可而止。”陈俊武说,“国家已经给了我足够的待遇……”
篇4: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简短
听完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被他的那种不忘初心、用毕生精力报效国家的崇高精神深深感染。一个人踏入社会,离不开一个岗位,一份使之生存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的想法很多人都有,然而只有在工作中脚踏实地才会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
篇5: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简短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幸生活在科技创新的春天里,我们的使命是光荣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要认真学习陈俊武同志热爱祖国、忠诚事业的家国情怀;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求实作风;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倾尽全力,立足岗位、苦干实干,为推进实施集团公司“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战略部署,为早日实现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6: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金陵石化员工收看了集团公司陈俊武事迹视频报告会,干部员工感慨万千,无不为陈俊武同志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员工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陈俊武事迹非常感人,要像陈俊武院士那样,爱国、敬业、创新,积极投身于中国石化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建设中。
“人生短暂,我一直觉得对社会的奉献大于索取,人生活得才有意义。”通过学习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奉献要大于你的索取”的理念让我感慨万千,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作为一名石化员工,一名基层技能人员,我们应该学习陈俊武院士的这种精神,努力奉献自己的才能和力量。
报告会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陈院士的奋斗历程、优良作风、创业激情,更深地理解了他的家国情怀、石化梦,事迹感动人,感言感化人,激励我们更好地创业、创新。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从陈俊武院士口中流淌出的箴言,非常自然,非常真实;而且,从他个人经历中,我也深深体会到,成就是需要艰苦奋斗的,要实现梦想,必须依靠实实在在的干。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需要实干,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科学研究需要默默地耕耘,需要像陈俊武这样持续地奉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要学习陈俊武的家国情怀,传承石化人的奋斗精神,努力使自己奉献大于索取,致力于石化科技的发展,以自己的奉献为中国石化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
从老院士陈俊武身上,我看到了他的初心、公心、匠心、恒心和清心,尤其是作为92岁高龄的他,仍旧坚守岗位,孜孜求索,让我为之感动、钦佩。作为一名新任基层管理干部,在学习和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毅力,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积累,为石化人的初心和使命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一线的技术工作者,应立足自身岗位,学习陈院士在工作中的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不断开拓进取,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们年轻人还要学习陈院士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应该珍惜工作岗位,珍惜事业平台,大平台要有大作为。
陈俊武同志热爱祖国、忠诚事业的家国情怀;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求实作风;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感染和激励着同为石化人的我们。作为高技能队伍的技师团队要将陈俊武的精神在工作中发扬光大。
学习陈俊武同志热爱祖国、忠诚事业的家国情怀,就是要在公司建设世界领先炼化企业的过程中与企业“价值共创,责任共担,成果共享”。
学习陈俊武同志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求实作风,就是要在提质增效,节能降耗工作中做好平稳优化,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学习陈俊武同志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就是要有“存在不一定合理”的创新意识,消除装置运行瓶颈,提优装置运行指标。
学习陈俊武同志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就是要在急难险重时挺身而出,乐于奉献;在后备人才培养上做好“传帮带”。
学习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最大的感受是他学以致用、持续创新、永不停歇的工作态度。这个“90后”院士一心扑在工作中,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他是当代石化精神的最佳真实写照。我们要学习陈院士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态度,紧盯每一项运行参数,不放过丝毫隐患,保障装置安稳生产,立足岗位贡献一流业绩!
陈俊武同志活到老,学到老,一直坚持学习工作,年轻时候扎根基层钻研掌握核心技术,长期带徒教育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不断为石化事业做贡献。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更是要加强学习,立足本职岗位,努力钻研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勤于思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替公司负责、替国家负责”,陈俊武院士这种精细严谨的求实作风,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深深的感动激励着我们。作为一名质检人员,我们也要扎根一线,苦干实干,不断学习、创新、思考、总结,为公司发展,国家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是“90后”石化人,与陈俊武一样有个“石化梦”。陈老工作到92岁,还在上班,如果按60岁退休算,为自己的“石化梦”多工作了30多年。我们工作的路很长,应该持续奋斗,用自己青春的热血和汗水,时时刻刻浇灌着“石化梦”大树,让她茁壮成长。
在陈俊武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我们当代青年应勇于吃苦、扎根一线,将“三老四严”等石化优良传统牢牢记在心中,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石化人,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锐意进取,不断进步。
保持年轻的秘诀是什么呢?在陈俊武院士身上,我找到了答案。当高度自律成为习惯,人生必当所向披靡。前辈们的毅力,以及对创新的执着追求,让我钦佩动容。建功新时代的路,很坎坷,可能需要几代人奉献青春,去挥洒热血和汗水,但我相信,作为石化接班人的我们,也能像前辈们那样,在自律中成就自我,创造价值。石化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就靠我们去拼搏了。
听完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被他不忘初心,用毕生精力报效国家的崇高精神深深感染。一个人踏入社会,离不开一个岗位,一份使之生存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的想法很多人都有,然而只有在工作中脚踏实地,才会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
篇7: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巴陵石化广大员工准时通过电视和手机,第一时间收看央视一套《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全程观看“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的颁奖典礼,再次“走近”陈俊武院士,学习陈俊武院士,收获满满感动,纷纷倍感振奋。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陈俊武同志“时代楷模”光荣称号,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10月5日晚,央视《新闻联播》以《陈俊武:许国七十载 有志年华事竟成》为题,报道了陈俊武院士的感人事迹,有巴陵石化员工看到后就在朋友圈转发,吸引大家回看节目重播。10月7日是国庆长假最后一天,巴陵石化发动全体员工收看当晚的颁奖典礼,巴陵石化官方微信也发布了节目预告。
当晚,巴陵石化各微信群都是准时“打卡”收看《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热议向陈俊武院士学习的内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巴陵石化人,以发自内心的感动,向陈俊武院士表示由衷敬意。
曾被评为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庆节前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巴陵石化首席专家梁红文说:“观看颁奖典礼,反复学习陈俊武院士的事迹,我深有感触,深受教育。忠于党、忠于祖国,始终做利国利民的事情是陈院士初心,也要变成我们的初心,这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强大动力。把论文写在生产装置,让成果转化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研究人员的出发点,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引领。我们要学习陈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在实验室、生产装置现场取得第一手数据的严谨作风,保证每一个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可实现性。”梁红文表示,“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原始创新,而创新是对过去的总结。我们不但要将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做好、做精、做强,更要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前人没有创造的技术和产品,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需求,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原始创新引领行业的发展。陈院士是‘为国家需要而努力奋斗’的楷模,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标杆。”
曾被评为岳阳市首届“巴陵青年英才”的巴陵石化炼油部副总工程师杜建文,从外地度假回家,马上就打开电视收看颁奖典礼。“通过颁奖典礼,我和家人一起重温了石油石化领域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心灵又得到了一次净化,又一次深受感动:院士科技报国的初心,求真务实的决心,创新不止的恒心,生命不止工作不息的红心等等,都激励和指引着我们年轻一代。”杜建文感慨道,“巴陵石化6月建成投产的105万吨/年ARGG催化裂化装置,是当时国内首套工业化的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是凝聚了陈院士心血的创新成果具体应用。他老人家80高龄爬上60米高的设备框架并逐层仔细探查找问题细研究,最终成功解决难题形成了煤化工领域的‘中国方案’,在耄耋之年开创了又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成果。他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为国家超负荷、超强度地健康工作了70年,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灿烂人生。这一切,都将指引着我们年轻一代石化人奋勇前进!”
“我们支部有党员88名,支部在今年上半年的‘读报角’活动中学习了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一些老党员学习后非常感慨,说陈院士的年纪比我们大很多,80多岁还在为国家的石油化工事业操劳,今年已经92岁仍坚持工作,真是令人敬仰。”今年67岁的巴陵石化第四届道德标兵、社区管理中心安居园党总支第15党支部书记陈胜湘说,“今天是重阳节,我们支部的党员和居民们晚上都在收看‘时代楷模’颁奖仪式,我也认真收看了,非常感动,觉得这个重阳节非常有意义。‘高山仰止,平凡绚烂’,陈院士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高洁的人生境界,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他知行合一、言行如一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品格,令我们高山仰止。刚才一个党员在微信里告诉我,她在北京收看,还要在岳阳的老伴也收看,说陈院士是咱们中石化系统的楷模,必须关注学习。”
今年72岁的巴陵石化第三届道德标兵、社区管理中心鹰山社区党总支第10党支部书记邱华说:“我和老伴在家收看了‘时代楷模’颁奖典礼,一次又一次被感动。我收藏了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最近将在社区的‘故事亭’为鹰山小学的孩子们讲他的故事,希望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向这位时代楷模学习,做一个奉献国家和奉献社会、充满正能量的人。”
篇8: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陈俊武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煤化工技术专家,是洛阳工程公司的老领导、老前辈。1949年他投身石油石化事业,科技报国七十载。早在1993年,中国石化总公司就向闵恩泽、陈俊武院士颁发重大贡献奖,党组开展了向两位院士学习的活动。今年初,集团公司党组再次组织全系统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我们既深受鼓舞,又感到重任在肩,积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宣传贯彻,努力在凝聚队伍、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当前,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开展,洛阳工程公司党委把向陈院士学习活动作为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大家纷纷把陈院士作为职业追求的楷模,从他的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和陈院士一起工作交往30多年,听很多当事人讲述了、也亲身见证了这名入党65年的优秀共产党员、92岁资深科学家的奋斗人生。作为洛阳工程公司的党委书记,从公司党委组织向陈院士学习的成效看,我更感到,他无愧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坚定践行者;他的业绩充分展现了不忘初心、忠诚报国的榜样力量。
陈俊武院士不忘初心、忠诚报国,充分体现在听党话跟党走、永葆政治本色上。他出生在黑暗动荡的旧中国,刻苦学习科学知识,以求知识救国。他曾专注于药学,看到中国落后的石油工业后,最终选择了石油石化事业,从此矢志不渝。他有新中国成立前夕从台湾辗转回到大陆的曲折经历,也有在抚顺从事人造石油设计,到迁徙洛阳深山竹园沟进行炼油设计的艰辛和不易。但是,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党和国家需要而奋斗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即使年过九旬依然坚守科研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些足以说明他对党的赤诚之心,对石油石化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我们深刻认识到,向陈院士学习,作为共产党员就要怀揣赤子之心,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担负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把“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落到实处。
陈俊武院士不忘初心、忠诚报国,充分体现在矢志自主创新、致力科技兴企上。20世纪60年代,他急国家之所急,刻苦攻关,带领团队完成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发和建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带动国内炼油技术一举跨越,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他坚持自主创新,主持完成的同轴式催化裂化、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把炼油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陈院士不仅是催化裂化领域的技术权威,还非常关注炼油组合工艺如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他曾说过,在炼油技术攻关中,就差连续重整没有国产化了,这是炼油工艺的最后一座堡垒,要发挥中国石化“十条龙”技术攻关的整体优势,把它攻下来。在总部的组织协调下,他指导洛阳工程公司与石科院等单位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压连续重整技术,成为国内第一、世界上第三个连续重整技术专利商。我们深刻认识到,向陈院士学习,就是要传承发扬好他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把初心使命变为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恒心壮志,聚焦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
陈俊武院士不忘初心、忠诚报国,充分体现在敢于担当、不懈奋斗上。1984年,国家勘察设计体制改革,洛阳设计院改制为工程公司,迫切需要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担任经理。陈俊武服从组织安排,勇担重责,担任了洛阳工程公司第一任经理。其间,他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率先开展了工程总承包试点,逐渐开拓了集设计、采购、施工于一体的工程公司发展模式,在由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的进程中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开始,我担任公司主管科技开发的副经理,当时担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的陈院士曾对我们说,针对咱们国家油煤气资源的特点,一定要对石油“吃干榨尽”,既要开发催化裂化等渣油加工技术,又要把原油尽可能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既要注重炼油与化工的优化组合,也要注重石油化工与煤化工的结合。这正是公司多年来技术开发转型所遵循的指导思想。
陈院士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将科研目标瞄准国际先进水平,锁定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上。80岁以后,他还站在全球碳平衡的高度,进行温室气体排放、碳减排等战略性课题研究。在主持石油替代战略课题研究时,他非常重视并引导专家团队做不同方案的情景分析,一再强调要有全球视野并结合中国国情,统筹解决好常规、严格等情景下化石燃料及石油替代等能源结构优化问题。正是受他的启发和指导,我们公司超前关注并开展了含硫原油加工总流程研究,开发石油替代技术,加快了公司拓展海外业务的步伐。我们深刻认识到,把中国石化打造成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是一个充满艰辛、崎岖曲折但又无比壮丽的过程。向陈院士学习,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直面矛盾和困难,把该担的担子担起来,把该负的责任负起来,始终保持一股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拼劲,保持一股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企业不断朝着世界一流迈进。
陈俊武院士不忘初心、忠诚报国,充分体现在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上。他超然达观,不追求名利。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上报材料时,他主动提出不报自己,而把课题组另一位同志纳入获奖名单;他生活非常简朴,一些正常的福利待遇也不要,硬是谢绝了公司在广州统一安排的安置房。他对企业管理、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记得20世纪80年代,石化总公司分配给我们两辆皇冠轿车和两辆马自达面包车。当时的陈俊武经理只同意各要1辆,其余指标退回总公司。规定接待重要客人才能用皇冠轿车,他自己仍坐老旧的公务用车。他还捐出自己的20万元授课费,作为优秀青年学子的奖励基金,并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直到毕业。我们深刻认识到,向陈院士学习,就要学习他这种严格的自律精神、高尚的人格操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奋斗与幸福的关系,做到襟怀坦荡、公私分明、清清白白。
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向陈院士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标先进、检视问题、找到差距不足,思想上受到一次洗礼,精神上得到一次升华。我们深刻认识到:从公司转型发展到加强干部员工队伍建设,从贯彻集团公司“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战略部署到推动公司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从培育担当作为、不懈奋斗的精神到养成求真务实、精细严谨的作风,都需要进一步学习好、传承好陈俊武等老前辈的优秀品质和作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有信心从陈俊武等老前辈手中接好传好接力棒,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集团公司“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战略部署的扎实推进做出更大贡献!
篇9: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前不久,一群90后共青团员与陈院士座谈时问道:“您92岁了还坚持工作,您的动力是什么?”精神矍铄的陈院士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国家需要!”
陈俊武院士祖籍福建长乐,1927年3月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17岁那年,陈俊武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大学期间,他到抚顺参观了一座日本人留下的破败的人造石油厂。当时的中国民不聊生,工矿企业凋敝衰败,处处受制于人。年轻的陈俊武暗下决心:挽弓当挽强,石油工业才是英雄用武之地!从此,以身许国、科技报国,造福人民的种子就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陈俊武说:“我学的是化工专业,我的愿望就是让国家石油工业强大起来。”1949年12月,陈俊武放弃了到条件更加优越的北京和沈阳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抚顺,成为他心心念念的那个人造石油厂的一名技术员,从此投身祖国的石油石化事业。
当时的人造石油厂,技术资料匮乏,生产条件简陋。为了尽快让工厂恢复生产,他一头扎进车间进行技术革新,把自己学过的理论和眼前的设备印证对照、反复琢磨,弄不清的问题就向工人师傅学习,向专家请教,经常忘了晨昏暮晓,衣服上常常油渍斑斑。直到1951年7月,全厂修复工作完成并投入生产。在不断的磨炼中,青年陈俊武逐渐在科技人员中脱颖而出。1954年,他被评为抚顺市劳动模范,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年仅29岁的陈俊武担任石油部新成立的抚顺设计院工艺室副主任。1959年国庆前夕, 32岁的陈俊武走进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光荣地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使命在肩 催开金花
1960年3月,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石油工人风餐露宿,战天斗地,千辛万苦把石油从地下开采出来。但当时国内的炼油技术还很落后,不能对原油进行有效的深度加工,无法从中炼取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轻质油产品。即便在首都北京,许多汽车仍背着煤气包在大街上跑。陈俊武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像有了上好的稻谷,却依然吃不上香喷喷的白米饭。”
时不我待!1961年底,石油工业部决定抽调科研、设计、制造、基建和生产等方面的骨干力量,自力更生开展流化催化裂化等5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这就是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五朵金花”。流化催化裂化具有投资少、操作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等特点,是炼油工业的关键技术。当时,这类装置在全世界有30多套,关键核心技术被西方国家层层封锁。34岁的陈俊武迎难而上,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
然而,装置应该是什么样子,怎么设计,怎么制造?陈俊武心里却没有底。怎么办?那就摸着石头过河,消化资料、分析计算、对比论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为了攻关,陈俊武和他的团队常常一天伏案十几个小时,脑子里全是数据和方案。那时,全国正处在“大跃进”后的困难时期,不但要加班加点工作,还要忍受食不果腹的煎熬。大家的伙食,几乎顿顿都是不见油星的清水熬白菜,偶尔吃点豆腐渣,就算改善生活了。想起那段艰苦的岁月,陈俊武曾平静地说:“科学报国就是要有牺牲精神,咬着牙也就熬过去了。”
1965年5月5日,是中国炼油工业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日子,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投料试车成功了。当清冽芳香的汽油从我们自己的装置里流淌出来的时候,担任装置设计师的陈俊武与在场的同事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更令人骄傲的是,这套装置,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安装,打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炼油深加工技术的垄断,带动我国的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砥砺前行 人生灿烂
随着“第一朵金花”的绽放,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从此进入快车道。在陈俊武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动下,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一片荒芜到满园锦绣。目前,我国建成投产的各种催化裂化装置已有150余套,总加工能力近2亿吨,成为世界瞩目的催化裂化强国。多年来,我国近70%的汽油、30%的柴油都是用催化裂化工艺生产出来的,这一技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9年底,为筹备建设洛阳炼油厂,陈俊武随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搬迁到距洛阳市区80公里外的豫西山区竹园沟,从此扎根洛阳,为提升我国炼油技术孜孜不倦地攻关,这一干就是半个世纪。
1978年3月,时隔陈俊武第二次来到人民大会堂,光荣地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他为之付出心血的催化裂化项目作为重大科技成果在会上受到表彰。这一年,他被任命为洛阳炼油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1984年,设计院改制为洛阳工程公司,陈俊武担任第一任经理。他大力推进公司由炼油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发展,开展工程总承包试点,落实目标管理,为洛阳工程公司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1年,陈俊武光荣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此后的岁月中,他虽然已年过花甲,但依然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在著书育人、石油替代和碳减排等方面,为中国石油化工工业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陈俊武院士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面向未来,建功新时代,在打造世界一流的征程中书写新的人生辉煌。
篇10: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30多年来,从初出茅庐的高校毕业生成长为企业的高层技术人员,成长道路上离不开陈俊武院士如师如父如友的引领和教诲。27年的师生之交,让我有幸见证了一位科学家追梦石化、坚守初心的不变情怀。
今天,我给大家讲陈院士的3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鱼和熊掌兼得”的故事。
1982年,我国炼油工业迅猛发展。上海炼油厂要新建一套催化裂化装置。当时,该厂总工程师对陈俊武开玩笑说:“陈老总,我这个人有些贪心,你那同轴式我想要,烧焦罐我也想要。”他说的“同轴式”是陈俊武的一项创新技术,“烧焦罐”则是一种高效再生技术。同轴式就是把装置的核心设备——反应器直接放在再生器上面,就像“叠罗汉”。此前,反应器、再生器是并肩站立。这可不是简单的挪挪位置,移位后,工艺更为复杂,但是减少了占地,节约了投资,效益更好,操作也更简便。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由来已久的一个典故。而这位总工程师提出了鱼和熊掌兼得的要求,看似玩笑,却一下点亮了陈俊武的灵感,唤起了他攻克难关的激情。陈俊武着手查阅了许多国外技术资料,组织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最终实现“同轴式”和“烧焦罐”这两项技术在上海炼油厂的完美结合。
一流的技术创造了一流的效益,也赢得了国外同行的瞩目。1990年,这套装置的模型在北京国际博览会上一亮相,立即引起各国专家的关注,他们连夸这是“现代科技与美学艺术的融合、智慧和意志的结晶”。
目前,我国采用这种再生型式的装置年加工能力总计达到4000万吨,占国内催化裂化年加工总量的1/5。
我讲的第二个故事,是“创新催开烯烃花”。
随着石油资源逐年消耗,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烯烃,难以满足未来化工行业的发展,开辟新途径生产烯烃就成为有远见科学家的新目标。
始终关注着国家能源战略的陈院士,从20世纪末就开始研究原油替代工艺。以煤替代原油生产烯烃是符合国情的新工艺路线,而煤制烯烃的技术瓶颈在于甲醇制烯烃。经过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几代科学家的努力,这一世界性难题得以攻克。但是,要将科研成果进行工业转化,需要工程技术的放大与产业化,这就像建筑师有了创意构思,造出一个模型,但要把它变成真实的标志性建筑,中间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为此,大连化物所慕名找到陈院士,寻求帮助。当时,这项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先例,而且国际原油处于低价位,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共同开发的决定,需要勇气,更需要眼光。
以实验室取得的数据为基础,直接建设放大一万倍的大型工业装置存在巨大风险。陈院士提出了分两次、两个一百倍放大的方案。他告诉我们,“一定要抢时间,如果国外公司占领了中国市场,我们再国产化就晚了,这关系的是国家利益!”
项目启动后,陈院士办公室就成了指挥所。大家在这里讨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寻找一把又一把解锁的钥匙。在与国外公司赛跑的过程中,80多岁的陈院士作为研发团队的领军人物,8次奔赴陕西华县,3次前往辽宁大连,两次北上内蒙古包头,现场指导,推进攻关,最终取得成功。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及工业性试验”项目通过鉴定。随后,国家发改委采纳了陈院士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角度出发提出的建议,批准该技术在企业运用。,采用这项技术的工程项目一次投产成功。从中试成功到百万吨级工业装置产出,前后只有4年时间。短短几年里,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在国内20多个项目上得到应用,开辟了我国独有的甲醇制烯烃战略性新产业。陈院士用智慧和心血,浇灌出了璀璨夺目的技术之花。
我给大家讲的第三个故事是“院士决胜千里之外”。
1995年的一个午夜,一个紧急电话打到陈院士家里。原来,是千里之外的某石化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运行不正常,各种分析判断处理后仍不奏效,眼看就要停工了。有人建议,不如请教一下陈俊武再做决定。陈院士询问了现场情况和仪表参数,判断是装置内的一个阀门没有被真正打开。果然,经现场人员检查发现,虽然仪表显示这个阀门已打开,但实际上确实没有打开。打开阀门后,装置很快运行正常,大家一片惊叹:“这个院士真是神算啊!”陈院士的“神算”不是偶然的,是来自于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现场经验,以及对装置结构的了然于心。
陈院士常常告诫我们:“做工程设计的人,在现场工作的时间不够,是干不好的。”这些年,陈院士带着我们走南闯北,几十米的高塔他要爬上去查看,黑洞洞的反应器他也想钻进去看个仔细。这一切,我看在眼里,更记在了心里。每到一个现场,我们都必做两件事——钻两器、爬高塔。只有这样,才能近距离查看每一台设备、每一根管线。做技术搞创新就是要严谨,就是要求实。这,是我们从陈院士身上学到的。
让我们佩服不已的还有陈院士出神入化的“心算”。常常有这样的景象:我们一群人用计算器还没算出结果,陈院士心算已经有了大致的结论。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向陈院士请教,陈院士告诉我说:“不是我脑子好,小的时候,别人背小九九,我背的是99×99。你们看到的我脑子好,是我经常用脑,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他反复告诫我们,一定要熟记公式、反应式,熟记现场数据和单位换算,这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功。
在我眼里,陈院士是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科学家,是受人尊敬的长者,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试验过程中难免会有争论甚至争吵。他喜欢我们表达不同的想法,也接受开玩笑、发牢骚,更会打气鼓劲、做思想疏导。在甲醇制烯烃项目实施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带来的压力,我一度难以承受。陈院士对我说:“干一番事业,就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这些年,我们技术开发团队攻克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技术难题,先后荣获国家与省部级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优秀设计奖。这正是得益于陈院士的教诲和引领。
有人问我,最佩服陈院士什么?我说是站在行业顶端的视野与眼光,是追求科学的坚定与执着。在科技报国、科技强国的道路上,陈院士立足行业发展制高点,与科研团队努力推动中国炼油工业技术从跟跑到并跑,从并跑到领跑,一路走到了世界前列。
陈俊武院士七十载的工作生涯,彰显了科技工作者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他用纯粹的品格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的使命与担当。
篇11: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中共洛阳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洛阳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关于收看和学习践行全国“时代楷模”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要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一套《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认真学习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深入践行陈俊武同志崇高精神。
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中科院院士、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陈俊武同志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并定于10月7日晚21:00,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播出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时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具有很强的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在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陈俊武同志荣获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将学习践行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过程,通过专题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全方位对表对标,多维度检视反思,高标准整改落实,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强大动力,努力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 篇章中奋勇争先。
篇12: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1992年,卸任洛阳工程公司经理的陈院士承担了教书育人的新任务。在总部人事部门的安排下,他开办了教学独特的高级研修班,倾心传授智慧经验,身体力行培养人才。,我有幸成为他组织的催化裂化第三期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并在再次成为催化深造班学员,在跟随陈院士学习、与陈院士相处中,我真切领略到陈院士做人做事的风格和品行,并为之叹服。
精准选才,从严把关
陈院士教学注重选才,对学员选拔十分严格,必须是在一线生产装置上至少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高工,或接近高工水平的人员。被推荐的人员会面临一场记忆深刻的选拔考试,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成为高研班的学员。
我当年也是如此,报到后老师说第二天就要考试。没有考试范围,不知道考试题型,只有一夜时间,根本无从准备。第二天走进教室,一人一桌,题目看似并不太难,许多都是生产中天天要面对的,但题量非常大,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去推敲,全凭脑子里的固有知识和记忆。这一次考试,很多人得到了自己求学经历中的最低分。我也是60分刚出头,看着分数,曾经有过的一丝骄傲瞬间荡然无存,代之以深刻反省——自己的专业怎么如此糟糕!
陈院士用这种办法来摸底,考查学员的真实水平。这一考,就考出了我们的原形,一部分人就此与高研班失之交臂,剩下的人则看到了差距,得到了警醒。他用事实,消除了我们内心的自满与浮躁。
砥砺打磨,精益求精
完成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培训后,我们又面临陈院士布置的“大作业”考验。这份大作业可不简单,前后历时近一年。
在准备阶段,他的要求是“独立自主”,每一个数据都要自己采集。用了整整4个多月,我才完成采集工作。
在审核阶段,他的要求是“精益求精”,对每一个数据都要辨别真伪,对各种数据都要从内在逻辑、理论、机理上分析判断,找出误差、找出错误,并加以纠正。大作业中涉及的理论公式有近千个。那时候没有专业软件辅助,只能手工计算。在一步一步的查找和运算中,大家温习了久违的化学公式,巩固了理论功底,水平快速提高。
最后的理论分析阶段,他的要求是“螺旋提升”,要有理论支撑,更要实践验证。这个阶段,陈院士亲自指导我们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还要求我们在生产中观察验证。作业完成后,他还要组织面试,逐一提问,让每一个学员当面汇报作业情况。这一招,逼着每个人必须自己动手动脑完成作业,谁都别想滥竽充数。
我的大作业共涉及数据1万多个,各类公式500多个,全篇打印件达到200多页,6万余字。同样的作业,陈院士要批改26份。陈院士年事已高,还带了不少学生,但他对教学要求始终从严,对每一份作业逐字逐句审阅,对每一个数据都认真校对。记得答辩前的一天,我接到陈院士的电话。他说:“小宫,你的作业我看过了,有几处问题需要和你商量,在第∗页第∗行,你引用的公式不对,原因是什么?还有第∗页第∗行,你的分析结论是对的,但支持这个结论的数据有问题,原因又是什么?”当时我震惊了,他是院士啊!而我当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程师,他不但亲力亲为,而且极其认真细致。
后来得知,那一年,陈院士为高研班教学耗费了大量精力,不要说平时的节假日,就连过春节,他也在批改我们的大作业中度过。
这样的催化裂化高研班连续举办了三期,成为中国石化人才培养的一个里程碑。近年来,在党组的关心下,集团公司又举办了10期专家班。这些培训班前后历时27年,为集团公司培养了400多名炼油技术骨干。
言传身教,朴素自律
陈院士在事业上干惊天动地事,在生活中甘当隐姓埋名人。按照政策,他可以享受不少待遇,但他严于律己,从不以院士自居。他用自身做示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的一天,已近80岁的陈院士路过石家庄,打算去石家庄炼化看望一位过去的老同事。陈院士觉得这是私事,特意嘱咐不要惊动任何人。这位老同事再三劝说陈院士:“我们生活区离火车站有25公里,路又不好,一个小时才有一趟公交车,让厂里派个车去接你一下吧。你这么大岁数,一个人坐公交车,我也不放心。” 陈院士却严肃地下了“封口令”,他说:“千万不要告诉他们,否则我就不去了。”就这样,从石家庄火车站出来,陈院士连等候带坐车,花了近两小时,才到老同事家里。住了一晚,他第二天悄然踏上返回的旅程。
陈院士的学生,石家庄炼化原副经理刘晓欣每次回忆起这件往事,都会动情地说:“老师回去以后,我们才知道他来我们生活区了,当时心里特别愧疚。作为学生和晚辈,我们照顾他是应该的。可他就是怕影响企业,怕影响我们工作。”
陈院士不仅挤公交车下基层,还搭客货车去讲学、乘夜班火车出差,但他都觉得无所谓。他用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们这些后来者,教育我们该如何朴素做人。
跟着陈院士学习,我发现催化裂化是有情怀的。在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中,无数微小的催化剂成群结队地冲向原料,在不到3秒的时间里完成化学反应,把原料转化成优良的产品,却牺牲了自己的全部活性;失活的催化剂来到再生器中,在700摄氏度的高温下长时间煅烧,以恢复活性;随后再冲向下一次反应。这一颗颗细小的催化剂,充满了牺牲精神,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履行自己的使命。在催化过程中,它们一次次默默承受火的洗礼,在高温煅烧中涅槃重生。细细品味,催化裂化的反应过程和陈院士的人生历程何其相似!那就是,饱含着信念坚定、甘于奉献、奋斗不止的情怀去完成使命。
下面我用一首小诗,代表工作在石化战线上的催化高研班学员,向陈俊武院士——我们尊敬的陈先生,表达学生诚挚的敬意:
洁白催化剂,
粒粒担使命。
默默守初心,
唯盼再复兴。
篇13: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见陈俊武时,他正在沙发上看报。虽然已92岁高龄,但他仍坐姿端正,精神饱满。记者问他是否经常看报,他稍作思索,才字斟酌句回答,“要看。跟发达国家比,我国炼油等技术还有些许差距,常看信息,才不落伍。”
认真细致,勤学不倦,正是陈俊武一生的写照。生于书香门第,青年建立功勋,磨难品质益坚,至今壮心不已。陈俊武一生豪言壮语不多,却总敏于行动,凡事力求做到最好;他崇尚俭朴,甚至小气,却从不计得失,忠贞报国;他淡泊名利,不伪不秀,毕生只聚焦于创新。业内称他为“高山仰止”,是“一道意蕴深厚的风景”。
“国家命运始终和我们是一起的”
六点半起床阅读、散步,早餐不过一杯牛奶,两片面包一个鸡蛋。八点半,就到办公室收集资料、数据,有好想法就与学生讨论,还尽量参加国内外重要会议。退休30多年,陈俊武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工作治学,从未懈怠。
“他心里装的是国家和事业,从没有想过自己。”负责陈俊武起居生活的陈涛告诉记者,陈俊武生活不讲究,但学习、工作总是精益求精。虽是功成名就的资深院士,但和48年前并无二致。
1961年,横空出世两年的大庆油田给国家提供了充足原油,但国内炼油技术却跟不上,“像有了好大米,却依然吃不上香喷喷白米饭。”流化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的关键技术,投资少、操作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但这类装置全世界不过几十套,技术被层层封锁。
为改变这一面貌,国家提出自力更生开展五项新技术攻关,被称为炼油工艺的“五朵金花”。34岁的陈俊武受命“挑大梁”,担任建造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
“建立一个完整的新炼油厂,所需东西非常多,要有足够的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行。”陈俊武回忆,当时条件极为艰苦,大家几乎每天加班到深夜。特别是古巴学习考察期间,四名石油部工程师冒着战争危险,拍下400卷胶片,写满二十多个笔记本,收集到几万页资料,为技术攻关成功奠定了基础。“国家命运始终是和我们一起的,激励我们不断攻坚克难。”
光有资料还不行,还要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和建设问题。新厂需要上百套仪表,数千个大小阀门,近两万米粗细管线,都需重新设计,准确无误。来不及体会技术突破的喜悦,陈俊武和同事们又开始夜以继日的研究。1965年5月5日,经过4年多艰苦攻关,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建成投产,催开了我国炼油工业新技术的“第一朵金花”。
成绩令人欣慰,但陈俊武没有满足,“我国曾落后先进技术,但国外技术在更新,我们必须跟上国际发展趋势,具备自我研发实力,实现‘齐步走’。”为保证人才不断代,陈俊武退休后积极开班催化裂化高级人才培训班和中国石化高级人才研修班,通过几代人努力,我国目前已建成不同类型催化裂化装置200多套,每年处理原油近2亿吨,催化裂化工艺技术水平长期稳定在国际先进水平。
“科研人员不能讲可能,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陈俊武看起来和蔼可亲,可接触他的人却说,“这是个较真的人”。这一点,与陈俊武同事数十年,曾任洛阳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的陈香生最有感受,“前段时间,几个业内朋友请陈院士挂名他们的科研项目,陈院士看后都拒绝了。他认为项目中有些问题没有解决,不愿意只看面子。”
最让陈香生感到意外的是,陈俊武较真起来,“连自己面子也不给”。
陈香生告诉记者,陈俊武1995年曾出版过一本专著《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是他退休前准备、1995年第一次出版的,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该书再版,发行第三版。全书共1606页252万字,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巨著。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欲将该书三个版本都收录入中国新建的催化史料馆,陈俊武签字准备寄出时,却突然反悔。原来,第二版和第三版中有一个方程式转化率因子数据适用范围有偏差,“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替公司负责、替国家负责。”
“发现错误,就应该予以纠正。”第二天,陈俊武亲自打印了一个勘误说明,将两版内哪几页、哪个方程式、哪几个表格引用错误,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以这种形式向读者致歉。
“一位91岁的老人,生活上有些事情记不住了,却对过去多年的数据如此在意,说明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陈香生说。
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是陈俊武学术研究的一贯作风。他不喜欢经验主义,更从不以权威自居,每当遇到新问题,他总是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去解释,坚持从实践中寻找答案。陈俊武的“较真”,可以追溯到他人生的每个时刻。
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俊武应兰州炼油厂之邀,建设一套年加工能力50万吨同轴式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但是,有人从技术角度对设计方案安全性提出质疑,建议改变装置布置形式。
专门论证会上,气氛略显紧张,建议方仍在坚持:“有可能出事故……”“出了问题谁负责?”陈俊武并不是听不进意见的人,但他对自己的精心测算更较真,他坚定地说:“出了问题,我陈俊武负责!”
1982年,凝聚着陈俊武团队心血的兰州炼油厂装置建成投产,当年就收回4000多万元的投资,并把我国炼油技术水平推进了一大步,这项技术1984年获得全国优秀设计金奖,1985年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人员不能讲可能,一定要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多次名誉与奖励他都主动推掉,但对“求实”陈俊武从来认真。
“创新就是要不断发现和思考新的问题”
“我是院士,但从不迷信院士。”近年来,陈俊武不再长期蹲守科研一线,但他仍然关心着我国重大工程技术开发和宏观战略性课题创新。能源替代和碳排放,是他最关注的两个课题。
“这两年国家提倡电动汽车,但我们国家电力也紧张,是不是应该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制氢技术?”谈起最近关注的石油替代前沿技术,陈俊武总有说不完的话。其实,近年来,陈俊武主动学习了多门不熟悉知识,单在中国碳减排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就拿出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和专著,引起气象学家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吃一、看二、眼观三,创新带头人就是要不断发现和思考新的问题。”深知“落后就要挨打”,而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陈俊武对于创新从来不等不拖不靠,终其一生都在“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上下功夫,扎扎实实搞自主创新。从20多岁根据观察帮车间“每小时省25度电”,到设计一个催化分馏塔取代常压和减压两个分馏塔,再到流化床催化剂的两段氧化再生……陈俊武的话,正是他一生追求创新的缩影。
我国是产煤大国,石油相对缺乏。煤制烯烃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有关专家到洛阳交流甲醇制烯烃中试技术成果,希望借鉴开发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陈俊武敏锐觉察到该技术的广阔前景,工业试验期间,陈俊武不顾80岁高龄,5次奔赴陕西华县试验现场,用自己严谨的作风为项目保驾护航。
在陈俊武指导下,该项目于8月在包头市建成世界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DMTO工业示范装置,在煤制烯烃领域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如今,该技术已在国内近20家企业落地,促进了我国甲醇制烯烃战略性新产业的快速形成。201月,该技术荣获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学习没有止境,成就也没有止境。陈俊武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进行,创新已成为引领新时代的强劲引擎,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创新型,并且需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就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技术引进永远不能代替开发。作为科研人员,要时刻牢记使命,绝不做技术的买卖人。要重视开发人才培养,不断增强协同创新能力,生命不止,创新不息。”陈俊武说。
篇14: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在中国,有70%的汽油是通过催化裂化技术加工而成的。这项技术的奠基人,正是92岁仍然不忘初心、默默奉献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陈俊武。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便参加工作,到1969年扎根洛阳至今,有着65年党龄的陈俊武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新中国建设,融入党的事业,为祖国无私奉献了70年,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辛勤付出了50年。正如中共洛阳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指出的,他是洛阳的宝贵财富,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杰出楷模,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典型,是新中国成立70年勇立潮头、为国无私奉献的时代先锋。
当年大学毕业找工作,陈俊武的眼里只有“石油”。这种誓为祖国造石油的决心和热情,使他有足够的勇气忍饥挨饿甚至牺牲生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我国东北局势骤然紧张。有些人找各种借口离开了陈俊武所在的抚顺人造石油厂。23岁的陈俊武临危不惧,照常奋斗在技术革新一线。1962年10月,陈俊武受国家委派到古巴考察学习原油炼制技术。突然之间,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爆发,毁灭的阴云笼罩着陈俊武所在的城市,顿时人心惶惶。牢记使命的陈俊武,依然加班加点学习整理技术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1969年年底,根据国家需要,陈俊武随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搬迁到宜阳县张坞乡竹园沟,从此立足洛阳,积极投身洛阳炼油厂、洛阳炼油设计院的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为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作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
生命不息,创新不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陈俊武洞察能源格局发展大势,将目光转向国家石油替代战略研究,指导完成了甲醇制烯烃技术工程放大及工业化推广应用,为我国煤炭资源深度转化利用开辟了全新技术路线。近年,他又把目光放在了温室气体排放和低碳经济领域,与同事合作历时3年写就24万字的《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研究》专著,为国家碳排放政策制定、能源结构调整等提出了科学建议。
“出于科学家的责任,我愿意去学习过去不熟悉的知识,争取提出一些对国家、对大局有益的论据和建议……”陈俊武说,“我从20多岁就开始搞创新,几乎没有一天停歇过。我已经比60岁退休的同志多工作了30年,今后还会继续思考下去,继续保持工作状态……”
确如其言,鲐背之年的陈俊武依然坚持每天准时到办公室,查阅资料,研究课题,风雨无阻。直到前不久,他才接受单位的强烈建议和家人的再三央求,减少为每周一、三、五上班。
一灯如豆,万点星光。陈俊武晚年甘当人梯,为中国石化行业培养了许多人才。他打破门户之见,开办了一个有独特教学方式的高级研修班,让来自我国石油化工领域的优秀学员接受高水准的“魔鬼训练”。当年研修班的许多学员,如今已经成长为石化行业的技术专家。
“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中国各方面的形象更加突出,前进的步伐也更加明显。”陈俊武说,“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的肩膀上,成长得更快、更高,在科技创新这条道路上奋勇前进,成就大我、至诚报国!”
篇15: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巴陵石化广大员工准时通过电视和手机,第一时间收看央视一套《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全程观看“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的颁奖典礼,再次“走近”陈俊武院士,学习陈俊武院士,收获满满感动,纷纷倍感振奋。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陈俊武同志“时代楷模”光荣称号,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10月5日晚,央视《新闻联播》以《陈俊武:许国七十载有志年华事竟成》为题,报道了陈俊武院士的感人事迹,有巴陵石化员工看到后就在朋友圈转发,吸引大家回看节目重播。10月7日是国庆长假最后一天,巴陵石化发动全体员工收看当晚的颁奖典礼,巴陵石化官方微信也发布了节目预告。
当晚,巴陵石化各微信群都是准时“打卡”收看《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热议向陈俊武院士学习的内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巴陵石化人,以发自内心的感动,向陈俊武院士表示由衷敬意。
曾被评为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庆节前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巴陵石化首席专家梁红文说:“观看颁奖典礼,反复学习陈俊武院士的事迹,我深有感触,深受教育。忠于党、忠于祖国,始终做利国利民的事情是陈院士初心,也要变成我们的初心,这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强大动力。把论文写在生产装置,让成果转化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研究人员的出发点,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引领。我们要学习陈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在实验室、生产装置现场取得第一手数据的严谨作风,保证每一个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可实现性。”梁红文表示,“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原始创新,而创新是对过去的总结。我们不但要将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做好、做精、做强,更要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前人没有创造的技术和产品,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需求,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原始创新引领行业的发展。陈院士是‘为国家需要而努力奋斗’的楷模,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标杆。”
★ 感动中国人物周记
★ 环保方案
★ 校园环保活动方案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5篇)】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作文2022-08-30
开展环保活动方案2023-08-12
感动世界年度人物颁奖词2022-05-06
2感动中国颁奖词2024-05-18
208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2022-09-05
校园感动人物颁奖词2022-12-07
保险公司感动人物颁奖词2022-05-02
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2022-05-06
感动中国颁奖词钟杨2022-05-07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事件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