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自查报告

时间:2022-09-03 07:42:03 自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自查报告(锦集14篇)由网友“功夫猴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自查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自查报告

篇1: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自查报告

自从同志担任党的以来,党中央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带领全党全国人民铁腕惩贪腐、重拳扫“四风”,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党风政风明显好转,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立足本职,求真务实,拼搏奉献,做到日常工作敢负责、关键时刻敢担当,成为改革发展的领路人和主心骨。为此公墓和福利院联合党支部及时召开了“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动员会并现场作了《“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动员大会专题报告》,深入传达会党中央精神,及时把党的新思想、新论述、观点,扎扎实实落实到各层面,以积极的态度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为促进单位创新和发展作铺垫,但是通过自查我也有“为官不易”的消极思想,有“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的“懒政怠政”现象,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拷问。

一、遵守规矩,工作不够大胆。

作为公墓和福利院联合党支部的带头人、领路者,其责任不仅关乎每个党员及职工,更关乎的是公墓和福利院党组织发展。有时候党员缺少对现实情况的了解,缺乏对复杂局面的判断,看不清趋势,做不出决断。或是不愿负责,没有担当的勇气:“得罪人”的事不想干,“讨人嫌”的话不愿说,会亦步亦趋地守着“不出事”的逻辑,畏首畏尾地扮着“老好人”的角色,这就是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的表现,不仅让人感觉不到奋勇前进的活力,还会成为单位发展的绊脚石。

二、提高敢于担当的能力和素质。

一名领导干部,如果没有科学决策的能力,没有抓落实的能力,没有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如何能从容应对各种任务和挑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如何善于把握大局大势,驾驭复杂局面,解决突出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扪心自问觉得敢于担当的能力和素质有待提还有待于提高。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关于群众教育路线的相关要求,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公墓和福利院党支部召开了“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问题专项整治和自查工作会,并争取全体党员的意见,克服以上思想和工作弊端,并制定以下措施以更好地完成工作的使命和责任。

三、转变思想模式,更新观念。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整改落实工作,进一步巩固工作中实践活动成果;要充分认识开展“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明确目标、抓住重点、跟进安排,切实解决“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上来,继续强化群众观念,继续推进整改落实,真正做到思想到位、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通过开展“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凝聚各方面力量,切实好传达会议精神,结合党支部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扎实抓好专项整治工作;党支部办公室要继续履行职责,加强对党支部开展“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开展“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专项整治工作,以更加昂扬向上的锐气、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团结带领全体党员,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四、完善责任体系,夯实思想基础。

“为官避事平生耻”,如果占着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位置,享受着国家的俸禄却不担当、不作为,就对不起一个人最基本的良心和职业操守。根据公墓和福利院联合党支部的发展重点工作、对岗位职责、承担的任务、工作的程序进行认真梳理,对号入座、找准责任,形成“一把手”带头负责、分管领导敢于负责、各党员干部和党员尽职尽责的责任体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事事有人管、项项有人抓、件件有着落。

五、完善落实体系,营造干事氛围。

要加强工作谋划,认真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推动工作的新途径、新模式,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坚持领导班子分包机制,定期深入了解问题、分析原因,切实帮助解决困难,确保党建工作顺利推进。建立台账管理制,工作明确责任定出时限,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六、完善查纠体系,健全保障机制。

组织公墓和福利院党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找准查实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不敢担当的具体表现,拉出详细清单,列出具体案例,形成具体处理意见。组成督查组,采取重点抽查、专项检查、模拟办事、深入走访等方式,深入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及时掌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查找线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五个一律免职”等规章制度,对在位不在岗、出工不出力等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按照党纪政纪要求严肃处理,让干部不敢懈怠、不敢渎职、不敢失责。

七、落实即查即改。

公墓和福利院联合党支部领导,有担当最可贵,能直面问题及时整改。报告中指出“对查找出的问题,不回避、不隐藏,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任何一种规范,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在运行的过程中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遇到问题不要紧,只要我们正视不足,虚心接受意见,并从“制上下功”,积极改进,促进制度的完善。真正形成让“为官者必有为”,“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者没有生存的空间和环境。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有为的领导,心中会永远装着党,不会被所谓“为官不易”,“为官求稳”的思想所蒙蔽、所牵绊。

篇2: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自查报告

最近,按照《关于开展“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我局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狠抓作风效能建设,持续推进效能风暴行动,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领导干部“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等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落实重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将我单位党员干部加强自纠自查、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以及反对“四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工作落实情况做一汇报,具体内容如下:

一、开展“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迅速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部署召开了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议。

2、深入对照检查,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责和个人承担的责任,对照“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的主要表现,逐项检查履职尽责情况,列出详细专项整治清单,为专项整治工作打牢了基础。

3、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对照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领导干部为官不作为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公开整改承诺。

4、加强督导检查,形成长效机制。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加大对作风问题的检查、整治和问责力度,积极探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把整改治理工作与完善体制机制相结合,加强督导检查,制定详细的督导检查措施和办法,认真检查,确保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列出具体案例,形成处理意见。

5、严格档案管理,建立健全专题台账。针对上级交办、征求到的意见、个人自查出来的问题,对照5个整治重点:①群众观念淡薄;②工作执行不力;③工作不敢担当;④工作状态不佳;⑤工作推诿扯皮等问题统一编号,纳入工作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明确了专项整治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结果。

二、关于对待作风建设新的规章制度和“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等问题的检查说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显现,作风建设也不例外。中央、省市委针对新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对新的规章制度,我认真学习领会,并在工作生活中认真贯彻落实。但在“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方面,有时也存在“遇到难事绕道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现象,对有些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相应的,对人民群众赋予我的职责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工作没做实做好。主要原因还是党性不强,没有严格按“三严三实”要求对照自己,在这方面,我将认真加以整改,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利。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我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征求的意见建议,明确改进措施,着力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净化和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修养。一是加强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党章》及一系列讲话精神等,并坚持收看每天的新闻联播,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践行者。二是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及时清洗思想上的灰尘,把群众放在第一位,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转变作风,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和完善调研制度和调研方式,深入群众,把群众的疾苦与需求真实地反映上来,尤其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谋思路,出举措,把调研成果有成效转化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实践形式。对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探索和创新上下功夫,把解决问题做为创新的目标,在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方面深入研究思考,精心制定方案,在广泛征求基层及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探索推广,以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成效提供保障

(三)照章办事,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党章》要求自己,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我省的《实施办法》,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从小事做起,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和焦裕禄精神,倡导节俭办事,节俭生活,清清白白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严格按照《关于开展“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认真学习习总 书记关于力戒“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的相关讲话精神,自觉抵制“为 官不为”倾向,做好本职工作。

篇3: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自查报告

根据____的学习要求我认真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力戒“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的相关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有关要求,切实防止和纠正党员干部“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的倾向。通过查找,在思想和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安于现状,进取意识不强。个人思想上总是认为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对工作现状和取得成绩,感到满足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认为就是再努力也不会有更大的进步,也不会工作成绩上有更大的突破,工作的热情不高,总是满足于完成既定的工作和任务。有些工作限于被动落实上级工作安排,没有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行动。特别在执法工作中,在一些问题和工作上思前虑后,畏首畏尾,怕伤和气,没有很好地将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导致工作不敢担当,得过且过,避重就轻。

二是贪图安适,放松了吃苦耐劳作风的锻炼。努力工作、艰苦奋斗的意识有所淡薄,滋长了享乐思想,就导致工作上有了惰性,工作上不思进取,追求安逸了,受了点苦、受了点累就有情绪,艰苦工作干得少了,吃苦耐劳的作风下降了,工作不敢大胆负责,没有一抓到底的决心,干工作不愿意较真。对__违反政策打擦边球的违反规定的行为,没有坚决制止和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认为只要点到了说到了,他不听是他的问题,他就是这样也出不了大问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事化了,小事化无。

三是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对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有时会习惯性的按传统思想考虑,凭喜好、兴趣、特长来选择性的考虑工作方式方法。在执法稽查方法上,有时急躁冒进,问题抓得不实,分析不细,问题谈的多,整改的措施和方法谈的少,未做到稽查和服务的有机结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加强。

四是干工作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和信心。在到矿检查时,指导基层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思想和办法还不太多,在日常工作中存在重布置、轻检查现象,没有达到检查的预期效果。面对相对稳定的安全生产态势,思想上有不同程度的松懈、麻痹,工作作风不实。如,到___检查调研少;到___调研多,到其他__调研少;深入__下一线少;__检查流于形式多,解决实际问题少;肯定成绩多,分析问题少。

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是要敢于担当,认真履行职责,在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工作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迎难而上,坚持敬业奉献,勇于开拓进取,克服精神懈怠和封闭保守思想,不等不靠,积极主动,为为基层解忧、解难。

二是放松了吃苦耐劳作风的锻炼: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经常深入基层,经常和基层一线的干部职工交流,掌握群众思想实情和工作动态,虚心向基层群众学习经验和工作方法。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真心真意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要认真调查分析基层在安全管理和其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问题和办法;综合分析安全生产中的矛盾,善于分析总结提高,分析总结问题后面的根源,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三是加强理论和专业学习,通过持之以恒的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强化党性修养,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道德观。切实转别工作作风,在抓工作、抓落实上下工夫,做到工作标准要严,自我要求要高,查找问题要细,整改措施要实。

四是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高自身修养。时时刻刻做到自查、自警、自省、自励,加强道德修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活动所查找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严格按照___要求,认真学习关于力戒“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的相关讲话精神,自觉抵制“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倾向,做好本职工作

篇4:学习不敢为不想为不会为心得体会

廊坊市纪委监察局召开机关作风整顿动员大会,深入学习贯彻省、市委作风整顿会议精神,部署委局机关作风整顿工作。

会议强调,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是廊坊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从源头上正风肃纪的根本需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关键之举、必由之路;开展作风整顿既是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也是加强委局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会议指出,“不能为”根子在能力不足上,缺乏干事创业的真本领,要增强理论学习系统性、实践锻炼自觉性、改革创新主动性,破除旧思路,提升新能力;“不想为”根子在工作态度上,缺乏对事业的热爱,要坚决摒弃等靠思想,焕发工作热情和激情,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干事创业、积极作为;“不敢为”根子在责任担当上,缺乏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的意志品质,要坚决摒弃畏难情绪,强化事不避难、极端负责的担当精神,敢于在问题面前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篇5:学习不敢为不想为不会为心得体会

8月12日,我省召开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联席会议,对活动进行动员部署,促进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按照此前出台的《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本次专项治理的范围主要是全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政府所属事业单位、公共服务领域的国有企业,重点治理上述部门和单位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中存在的“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问题。包括“工作放不开手脚,该抓的事不抓,该管的事不管,只求不出事,庸庸碌碌守摊子、平平安安占位子、浑浑噩噩混日子”“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学习法规政策,不潜心研究工作,不熟悉本职业务,敷衍塞责、尸位素餐”“服务意识不强,对群众感情淡漠,为群众办事‘踢皮球’、‘中梗阻’,对群众要办的事情找客观理由拖着不办,对上级交办的任务找客观原因顶着不办”等问题。

本次专项治理活动从本月到今年年底,分为动员部署、自查自纠、监督检查、总结提高四个阶段。

据了解,本次专项治理活动明确了八个重点治理领域,重点治理在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涉教领域违规办学、招生、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环保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领域的突出问题。

为此,我省建立了由相关方面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召集人、副省长张广智表示,要通过明察暗访发现问题,查办案件,加大对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的惩处力度,强化责任追究,确保专项治理活动取得实效。

篇6:学习不敢为不想为不会为心得体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实际,直面问题不回避,抓住症结不放手,在突出解决“四风”问题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不落实这一“顽症”,大力整治“为官不为”问题。

深查细究,认真查找“为官不为”存在的问题

省委书记王儒林提出,“工作不落实,就是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不负责,就是政治上不过关,要痛下决心,长期不懈抓落实。”同时,他就整治“为官不为”问题强调,“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真深查细究、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一些干部存在的不落实、不作为问题,以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推动工作、取信于民。”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始,我们从抓落实的态度、方式、责任等6个方面,敞开大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仅省直机关就查找出不落实、不作为相关的“顽症”4164条。在省里带动下,市县两级在第二批活动中,继续把整治不落实“顽症”作为重要内容。在基层自己查、发动群众提的同时,我们还组织纪检、审计、信访等19个执纪执法和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就“不作为”问题拉出基层领导班子的现象73条、领导干部的现象86条,并坚持立说立行,边查边改。

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感到,当前“为官不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有的在一个方面突出一些,有的三个方面兼而有之。

一是“不想为”。有些干部安于现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有的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少;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是“不会为”。有些干部一方面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擦边球”、“闯红灯”、搞规避变通、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新的办法不多、工作思路不宽,有的甚至束手无策。

三是“不敢为”。主要表现为“三怕”:一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担心承担责任,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三怕媒体炒作、成热点。不善于、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推进工作。

追根溯源,深入剖析“为官不为”问题的成因

“为官不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是“四风”的综合反映。认真分析产生“为官不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理念信念不够坚定,党的宗旨意识淡化。无论哪种“为官不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三观”改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淡。群众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没有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一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官越来越不好当,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存在盲目攀比思想,比收入、比舒适、比待遇,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准、工作失职,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违反了纪律规定,而且意志消退、贻误了事业发展。有的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按部就班、求稳怕乱思想,害怕承担风险,不敢打破常规,导致一些工作没有实质性突破。

能力水平欠缺,没有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一些干部不是不想作为,而是存在“能力恐慌”“本领恐慌”,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有的科学发展观树得不牢,发展理念和方式比较落后,没能随着形势发展需要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在经济工作中更多沿用传统思维方式,采用市场经济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有的法制观念淡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高,不能做到严格依法办事、按规矩办事。有的“排斥”媒体,不善于在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监督下工作。

对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把“改作风”和“敢担当”、把“干净”与“干事”人为对立起来。面对当前反腐高压态势和正风肃纪要求,一些干部感到被束缚了手脚,“规矩多了、什么也干不了”。其实,转变作风、提倡“干净”,是为了洗澡治病、轻装上阵,是为了更好地“干事”,不能拿大胆“干事”替“不干净”找理由,更不能以“干净”为“不干事”找借口。这种人为地把二者对立的思想,不仅是对使命职责的消极逃避,也是对改进作风的误解误读。

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干部“为官不为”

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出的“为官不为”问题,我们在中央第六督导组和第七巡回督导组的指导下,坚持以解决思想问题为核心,以强化纪律约束为重点,以完善制度机制为根本,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以营造良好环境为保障,深挖病根、找准病灶,综合施治、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开展活动形成的优良作风转变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端正思想,引导为官有为。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干部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我们把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省委举办6期省管主要领导干部集中轮训班,确定10个专题、开展讨论活动2700多场次。我们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这条红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同时,组织开展向我省汪洋湖、翟树全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我们大力开展“狠抓落实年”活动,推动干部更加重落实、敢落实、善落实;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推动干部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模式。省委、省政府还要求把防汛抗洪、抗震抢险和灾后重建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考场,在重大灾难面前考出理想信念、为民宗旨和转作风、抓落实的实际成效。

打消顾虑,鼓励大胆作为。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进,但个别干部在思想上也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我们着力消除“为官不易”的认识误区,切实向干部讲清楚,现在不让做的这些实际上都是党的宗旨、章程、原则、规定所不允许的,现在所做的只是正本清源。我们着力消除怕触红线的思想负担,明确提出克服“怕”字,核心是要按规矩办事,关键是要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只要是符合中央精神的、符合改革方向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就大胆去做。我们着力消除畏难退缩的不良倾向,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敢于担当是干部的基本素质,体现干部的党性觉悟,引导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

树立导向,指导正确作为。我们把树立正确导向作为推动干部“为官有为”的核心要务,着力引导干部行有所循、行有所止。为树立科学的工作导向,我们提出把全面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全力推动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五大发展”的工作思路。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我们全面落实提出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提出突出选用“四种类型”干部,即突出选用党性强的干部、敢担当的干部、有本事的干部、有实绩的干部,引导各级干部改进作风、崇尚实干。为树立明晰的考评导向,我们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对市州、县域考核指标作了较大调整,减少发展速度和规模指标的权重,增加质量和效益指标的权重。

提高本领,促进善做善为。有本领才能有作为。我们紧密结合事业发展需要,突出干部履职尽责急需,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去年下半年以来,累计脱产培训党政干部16.9万人次,使他们不仅“为官有为”,而且“为官善为”,着力提高全面深化改革、依法行政、联系服务群众和推动振兴发展的本领。

严肃问责,督促必须作为。对虽干事但不干净的要处理,对虽干净但不干事的也要问责。省委、省政府建立了黄牌警示台账制度和明察暗访制度。去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具体规定精神问题495起、处理600人;通过开展行政监察查办案件10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3人,追究违纪资金7202.4万元。我们还严肃查处去年相关安全生产事故中的责任人,对89名干部作出党纪政纪处分,对52人追究了刑事责任。

强化整改,纠正错误行为。解决“为官不为”,必须标本兼治,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攻克作风顽疾,树立正确的导向和风气。我们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分4个批次确定71个问题清单,开展了15项专项治理;第二批活动中,明确市县党委班子要着力解决7个方面重点问题、6个关注度高的共性问题,同时开展11个专项整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为官不为”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

完善制度,规范从政行为。制度管长远、管根本,治本还要靠制度。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强化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意见》等7个制度文件,就解决干部不作为、工作不落实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完善了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问责机制,逐步建立推动“为官有为”的长效机制。

营造氛围,倡导奋发有为。一个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对“有为”者是激励,对“不为”者是约束。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和省级领导干部带头认真学习、带头深入查摆、带头认真整改。省委大力倡导和形成“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六种风气,并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规定》,从10个方面对弘扬新风正气提出了32条具体要求。为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干部要从自身做起,真正做到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疾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篇7: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今年,市委、市政府在开展“三争”决战年活动中,强调全市党员干部要树立更加蓬勃向上的朝气,创业创新的底气,敢作敢为的胆气。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全市干部队伍担当意识、敢为意识、争优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不敢为、不想为、不会为、乱作为”等“为官不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为此,积极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力、执行力、落实力建设,还是当前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对中央“三严三实”精神的具体落实,也是开展“三争”教育主题系列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

一、“为官不为”情况现状

1.不敢为

主要表现为三个“怕”:

一怕工作失误,不敢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坚持中庸主义,工作无创新;

二怕触及利益,不敢得罪人。该监管的不监管,该处置的不处置,该作为的不作为;

三怕媒体炒作,不敢成焦点。不善于、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推进工作。

2.不想为

主要表现为两个“看”:

一是看热闹,摆老资格,看别人干,推脱本职工作,凡事能躲就躲,能避就避,能推就推,工作热情减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如:有部分50、60等股级、副科级干部,认为自己升职无望或即将退休,工作无热情,得过且过。

二是看材料,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很少深入基层、了解具体情况,人浮于事,对基层工作不了解,不掌握,不热爱,缺少调研精神和实践精神,下命令做决定全靠“拍脑袋”,凭经验。如某单位对土地性质实际为农用地(园地、耕地)作为工业用地申报审核把关不严,让某企业占地违建长达十年之久,被《今日聚焦》栏目曝光,对全市“三改一拆”、转型升级和作风效能等造成了不良影响。

3.不会为

主要表现为三个“不”:

一是面对新业务无所适从,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不仅效率低,成效差,而且返工率高。如某单位未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进行仔细研究,将多只项目未经招标直接委托施工单位施工;

二是面对新困难不知所措,遇到没有参考案例的新问题,新情况,不会利用理论工具科学分析,准确决断,合理解决,总是躲避矛盾,选择绕过;

三是面对新形势束手无策,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想不出,只能干瞪眼,干着急。

4.慢作为

主要表现为两个慢:

一是对于上级的决策部署执行慢。缺乏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气魄,作风拖沓,工作推一下动一下,不主动,不积极。严重影响政府的行政效能,错失抢抓发展的良机。如某单位在违建处置工作中在上级多次督办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督办的情况下,仍采取了拖延态度,对全市干部作风及“三改一拆”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是对于群众反映强烈、急需办理的事情处理慢,不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能立刻办理的不立刻办理,能马上解决的不马上解决。办事程序繁琐,审批手续复杂,政策规定不透明,宣讲解释不到位,让群众来回跑,甚至把慢作为当成是谋取单位或个人利益的手段。

二、“为官不为”现象产生的原因

1.官僚主义“作怪”

只看重“官位”,没有把自己当成人民公仆,怕担责,怕失去既得利益。有的认为“现在管得这样严,干事越多,出错几率就越大,犯不着去冒险”,乃至“不出事”的思想“挂帅”,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

随着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到频出数十条禁令,权力逐渐被关进笼子,做事用权受到制约,一时无法“适应”,找不到“为官”的感觉,失去了干事的“动力”,时常以“为官不易”作为“为官不为”借口。

2.惯性思维“作祟”

不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思维僵化,依法办事意识不强,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矛盾,跟不上时代。

习惯了长久以来听汇报、发指示的工作方式,唯我是从,凭感觉决策,凭经验办事,新形势下开展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

3.监管行为“遭绑”

监管过程中卖人情。因为私人关系,对于发现的为官不为现象不指出,不通报,不处置,听之任之,甚至欺上瞒下,包庇纵容。

监管过程中收受贿赂。面对存在的问题“装聋作哑”,甚至被要挟和绑架,导致不能作为。

4.绩效评价“作秀”

机关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对干部个人的年度考核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管理效应,许多时候走了形式,存在领导干部“自己给自己打高分”的情况,导致考核、评议成为“作秀”。

一些单位存在“不干事就不会犯错误、少干事就会少得罪人,不得罪人考核评价就很好”的现象,“为官不为”的人反而考核结果优秀,打击了为官有为,要为的人的积极性。

三、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的对策建议

1.落实三严三实,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执政理念

(1)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补足精神之“钙”,培育“为官有为”信念,坚持把“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作为每个领导干部的为官准则,提升执政为民的“精气神”,增强担当为民之责。

(2)树立干部正确人生价值观。

要增强党员干部“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坚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执政理念,恪守甘当公仆的为民情怀,正如在浙江任书记时所说:“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所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加大“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干事热情,为干事者撑腰,为敢闯者壮胆,为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干部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

(3)提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严格要求领导干部主动弯下身子,深入基层,从实际出发,联合实际情况下政策,出决策,培养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领导干部敢于担当责任,直面矛盾,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诚实对人,忠诚于党,对党对人民要真心实意,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2.加强效能监督,健全“多元参与,治庸问责”监察制度

(1)强化“治庸问责”制度。

进一步加大整治“四风”力度,对工作“不作为、慢作为、不落实、中梗阻”等“为官不为”现象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治庸问责”。对一般干部的“不为”问题,要通过强化首长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的执行来保障。

(2)构建多元参与监督网。

加强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引入媒体、社会舆论等监督力量,通过“今日聚焦”等栏目,对“为官不为”情况进行曝光,鼓励网络合法言论自由,纪检监察部门开设专门针对领导干部的投诉举报渠道,形成“不为”就追责问责的约束机制。

(3)深化红黄牌警示督办制度。

严格实行干部召回和责任追究制度,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巡视监督,对该作为却不作为的干部严肃处理,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坚决撤换。对那些为官不为、尸位素餐者,要敢于亮剑,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果断查处。严格追究“不作为”行为责任,对玩忽职守、渎职失职,情节严重,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科学绩效考评,完善“为官有为,不敢不为”工作机制

(1)落实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

把办事公开、依法办事、规范办事和办事效率等纳入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绩效考核,实行业务限时办理制度,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坚持把“裁判权”交给群众,让管理服务对象来监督管理者,使“不作为”的人和事充分曝露出来,促进不断整改。

(2)转变年度考评模式。

年度考核转为上级集中考核和下级评议并重,突出平时考评,增加群众评价比重。对勇于担难担责的干部,重点培养,优先选用,鼓励创业,宽容失误,明确把“敢于担当”列入民主测评重要内容。

(3)强化“为官敢为”保障制度。

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鼓励领导干部“摸着石头过河”,使用新方法,运用新对策,引入新思路,对于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的行为要大力支持,对于在具体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尽可能的给予宽容和免责,在全市上下积极营造敢于争先、勇于争优的“敢为”氛围。

“实绩论英雄,不当老好人,不做太平官”,对于在工作中敢于打破常规、锐意进取并取得相应成效的,实行加分制度。以此来消除“恐惧症”,强化“为官敢为”的保障,真正让“为官有为”者敢有为,有所为。

篇8: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参加我镇组织的“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会不会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活动学习,使我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这次解放思想讨论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了新的提高。可以说,开展这次解放思想讨论活动,讨论是形式,解放思想是手段,解决难题、促进发展才是真正目的。我个人认为,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能换来事业的大发展。下面是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我认为:开展“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会不会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学习,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必须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把省、市有关会议、文件要求和省、市主要领导讲话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去,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创新工作方法、使自己的工作取得新成效。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提升“党建工作为局中心工作服务、工作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党政机关为基层服务”的水平,使党的事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党建工作与优质服务和谐互动,各项工作与基层、社会公众服务和谐共进。

二、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开阔的视野引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要真正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加快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中,落实到提高服务水平的过程中,落实到为领导科学决策的成效中,使解放思想成为党员干部不懈的精神追求,成为引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营造团结共事氛围,突出全局共同发展能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团结是无坚不摧的力量。我镇各项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我片上有5个村,要和各村相互团结,密切配合,才能把工作搞得更好。

四、突出争先进位走在全县的前面。争先进位是科学发展的前提,能否争先进位,首先要在思想上先人一步。一方面,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主动出击、争先进位,才能以高度自觉的责任感、奋发有为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主题。另一方面,必须强化机遇意识。能不能抓住机遇,是加快发展的关键。差距会在失去机遇中扩大,优势将在抢抓机遇中形成。只有增强机遇意识,善于在发展变化中捕捉机遇,善于在解放思想中创造机遇,才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活力,以三步并作两步走的效率,赢得争先进位、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五、要始终坚持开拓创新,不断增强事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保持和发扬创新的勇气和精神,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和变化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力,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法,大胆探索,攻坚克难。

六、要树立勇于担当意识,提升砥砺奋进能力。没有压力就不会产生动力。当前政府体制改革是服务型政府,来自不同方面压力和新情况、新问题接踵而来。当前,我们要树立勇于担当意识,在勇于担当过程中体现责任、体现本领,在科学发展的改革大潮中敢为人先,相互勉励、互相激励,不断推进奋进发展的能力。

篇9: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唯有用制度监督、规范、约束、制衡权力,才能制约党员领导干部“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 不能为。通过制约权力和惩治滥用权力行为来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是监督和纪律的最主要功效。执纪监督的过程,就是规范行为的过程,就是纠偏补正的过程,就是侧重从加强事前、事中监督的角度,强化正面教育,预警在先,对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加以限制和规范,通过严格制度规范约束让其“不能为”。 不敢为。执行纪律,案件查处要严,“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事后查处的角度,加强反面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违法违纪的危害,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理念,通过强化警示作用使其“不敢为”。

不想为。“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首先从思想教育这个基础抓起,要加强党的纪律入手,要以三个“绝不允许”为标线,提前筑牢官员拒腐防变防线,才能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只有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监督意识和纪律观念,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力”促其“不想为”。

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朝这一目标迈出的关键和坚实的一步。只有不断强化“不能为”的制度建设、“不敢为”的惩戒警示和“不想为”的素质教育,努力把反腐倡廉的工作抓实做细,才能让反腐败工作更为持续深入,取得实效,确保实现干部清廉,政府清正、政治清明。

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感到,当前“为官不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有的在一个方面突出一些,有的三个方面兼而有之。

一是“不想为”。有些干部安于现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有的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少;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是“不会为”。有些干部一方面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擦边球”、“闯红灯”、搞规避变通、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新的办法不多、工作思路不宽,有的甚至束手无策。

三是“不敢为”。主要表现为“三怕”:一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担心承担责任,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三怕媒体炒作、成热点。不善于、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推进工作。

追根溯源,深入剖析“为官不为”问题的成因

“为官不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是“四风”的综合反映。认真分析产生“为官不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理念信念不够坚定,党的宗旨意识淡化。无论哪种“为官不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三观”改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淡。群众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没有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一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官越来越不好当,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存在盲目攀比思想,比收入、比舒适、比待遇,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准、工作失职,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违反了纪律规定,而且意志消退、贻误了事业发展。有的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按部就班、求稳怕乱思想,害怕承担风险,不敢打破常规,导致一些工作没有实质性突破。

能力水平欠缺,没有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一些干部不是不想作为,而是存在“能力恐慌”“本领恐慌”,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有的科学发展观树得不牢,发展理念和方式比较落后,没能随着形势发展需要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在经济工作中更多沿用传统思维方式,采用市场经济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有的法制观念淡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高,不能做到严格依法办事、按规矩办事。有的“排斥”媒体,不善于在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监督下工作。

对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把“改作风”和“敢担当”、把“干净”与“干事”人为对立起来。面对当前反腐高压态势和正风肃纪要求,一些干部感到被束缚了手脚,“规矩多了、什么也干不了”。其实,转变作风、提倡“干净”,是为了洗澡治病、轻装上阵,是为了更好地“干事”,不能拿大胆“干事”替“不干净”找理由,更不能以“干净”为“不干事”找借口。这种人为地把二者对立的思想,不仅是对使命职责的消极逃避,也是对改进作风的误解误读。

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干部“为官不为”

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出的“为官不为”问题,我们在中央第六督导组和第七巡回督导组的指导下,坚持以解决思想问题为核心,以强化纪律约束为重点,以完善制度机制为根本,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以营造良好环境为保障,深挖病根、找准病灶,综合施治、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开展活动形成的优良作风转变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端正思想,引导为官有为。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干部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我们把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省委举办6期省管主要领导干部集中轮训班,确定10个专题、开展讨论活动2700多场次。我们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这条红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同时,组织开展向我省汪洋湖、翟树全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我们大力开展“狠抓落实年”活动,推动干部更加重落实、敢落实、善落实;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推动干部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模式。省委、省政府还要求把防汛抗洪、抗震抢险和灾后重建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考场,在重大灾难面前考出理想信念、为民宗旨和转作风、抓落实的实际成效。

打消顾虑,鼓励大胆作为。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进,但个别干部在思想上也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我们着力消除“为官不易”的认识误区,切实向干部讲清楚,现在不让做的这些实际上都是党的宗旨、章程、原则、规定所不允许的,现在所做的只是正本清源。我们着力消除怕触红线的思想负担,明确提出克服“怕”字,核心是要按规矩办事,关键是要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只要是符合中央精神的、符合改革方向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就大胆去做。我们着力消除畏难退缩的不良倾向,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敢于担当是干部的基本素质,体现干部的党性觉悟,引导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

树立导向,指导正确作为。我们把树立正确导向作为推动干部“为官有为”的核心要务,着力引导干部行有所循、行有所止。为树立科学的工作导向,我们提出把全面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全力推动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五大发展”的工作思路。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我们全面落实提出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提出突出选用“四种类型”干部,即突出选用党性强的干部、敢担当的干部、有本事的干部、有实绩的干部,引导各级干部改进作风、崇尚实干。为树立明晰的考评导向,我们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对市州、县域考核指标作了较大调整,减少发展速度和规模指标的权重,增加质量和效益指标的权重。

提高本领,促进善做善为。有本领才能有作为。我们紧密结合事业发展需要,突出干部履职尽责急需,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去年下半年以来,累计脱产培训党政干部16.9万人次,使他们不仅“为官有为”,而且“为官善为”,着力提高全面深化改革、依法行政、联系服务群众和推动振兴发展的本领。

严肃问责,督促必须作为。对虽干事但不干净的要处理,对虽干净但不干事的也要问责。省委、省政府建立了黄牌警示台账制度和明察暗访制度。去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具体规定精神问题495起、处理600人;通过开展行政监察查办案件10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3人,追究违纪资金7202.4万元。我们还严肃查处去年相关安全生产事故中的责任人,对89名干部作出党纪政纪处分,对52人追究了刑事责任。

强化整改,纠正错误行为。解决“为官不为”,必须标本兼治,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攻克作风顽疾,树立正确的导向和风气。我们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分4个批次确定71个问题清单,开展了15项专项治理;第二批活动中,明确市县党委班子要着力解决7个方面重点问题、6个关注度高的共性问题,同时开展11个专项整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为官不为”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

完善制度,规范从政行为。制度管长远、管根本,治本还要靠制度。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强化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意见》等7个制度文件,就解决干部不作为、工作不落实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完善了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问责机制,逐步建立推动“为官有为”的长效机制。

营造氛围,倡导奋发有为。一个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对“有为”者是激励,对“不为”者是约束。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和省级领导干部带头认真学习、带头深入查摆、带头认真整改。省委大力倡导和形成“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六种风气,并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规定》,从10个方面对弘扬新风正气提出了32条具体要求。为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干部要从自身做起,真正做到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疾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篇10:新时代:以身许国 何事不敢为

以身许国 何事不敢为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者,无不是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和社会进步之中。从扎根西部、科研报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锐,到锐意创新的海归创业者俞德超;从世界技能大赛摘金的“大国工匠”杨金龙,到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他们虽然身份各异、岗位不同,但都有一个鲜明的精神坐标,就是把个人梦、团队梦融入中国梦,把个人创新创造的果实,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棵常青树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的鲜明主题。中国梦既是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细微的个人梦,是千千万万个成才梦、创业梦、成功梦的总和。让每一个梦想都开花结果,是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是当代中国动人心魄、催人奋进的时代呼声。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人才蔚起,国运方兴。群英荟萃、人尽其才之时,就是中国梦成真之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中国梦就有最可持续、最可依靠的强大力量。

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取决于体制机制。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体制机制不顺,人才的作用则难以发挥,集聚的人才也会流失。要聚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动人才投入越来越大,人才环境越来越好,人才规模越来越大,人才结构越来越优。人才评价上,坚决纠正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偏向,完善分类评价体系,推动人才“帽子”、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能力性本质,形成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人才流动上,进一步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城乡、区域、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人才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引进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不搞形象工程、不搞盲目攀比,改变各地盲目抢人的状况。人才激励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产权激励,维护科技成果所有者权益,允许科技人员按约定分享科技成果所有权,让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推动人才管理简政放权,落实和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消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广泛调动地方、部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积极性,持续增强人才对改革的满意度、获得感。

良好的环境是集聚人才的最好伯乐,是对人才最好的尊重和奖赏。要为人才松绑减负,不能让繁文缛节禁锢手脚,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耽误精力。要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要容忍在科学问题上的“异端思维”,鼓励奇思妙想、支持自由探索,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研究,不要动辄用行政化管理约束人才。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厚植人才成长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发达,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将环境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我国人才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在历史的长河里,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上下求索、前仆后继,甚至甘洒热血、慷慨赴死。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一批知识分子突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开展科学研究,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要深入推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更加自觉爱党爱国,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有机统一。

勇于担当、引领创新,是广大人才的精神底色和历史担当。当前,我国部分科研企业高管及科研人才在国外遭遇挫折,这其中既有某些国家企图在我国科技领域制造“寒蝉效应”,延缓我国科技创新、民族复兴进程,也有自身在一些领域“技不如人”的现实短板。中国科技发展不靠任何人“恩赐”,核心技术买不来也求不来。广大人才尤当坚定创新信心和决心,聚焦“卡脖子”技术发愤图强、刻苦攻关,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做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突破,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要提倡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学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专心致志、凝神聚魂,纠正盲目追求论文数量、为发文章而发文章、在容易出成果的领域搞所谓“跟班式科研”等现象,反对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倾向。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搞技术,就要不甘雌伏、奋发赶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团结精神,加快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情感的力量,最是深沉而持久。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扶持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成事业。要善于运用沟通、协调、谈心等方式做思想工作,经常交心交流、关怀照顾,多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多同他们共同探讨问题,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在用真心、多交心、一条心上下功夫,把人才当知己、当亲人,做人才的挚友、诤友,“博采广求而多蓄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加快推动人才大国转化为人才强国。

作者:周湘智(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登高望远、审时度势,引领“中国号”法治巨轮劈波斩浪、扬帆前行,在中国法治历史的进程中,铸下新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1

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

2

3月1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六次全体会议。图为新当选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进行宪法宣誓。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3

1982年11月29日,出席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山西省代表团分组审议宪法修改草案。图为全国劳动模范、植棉能手吴吉昌在发言。 新华社记者 王新庆/摄

4

208月29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检察院草原检察乌兰牧骑的干警们,深入嘎查(蒙语,“村”的意思)为牧民送上法律知识和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 武天舒/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登高望远、审时度势,引领“中国号”法治巨轮劈波斩浪、扬帆前行,在中国法治历史的进程中,铸下新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事业持续向纵深推进。年8月24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重要意义,强调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领导的极端重要性,系统总结概括并科学阐释回答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经验、现实任务和目标使命,为新时代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深化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迈进新时代

“法者,治之端也。”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我们党执政70年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奋斗和不懈努力,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和把握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规律,一步一步拓展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成功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围绕为什么推进依法治国、如何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崭新的创造性建设,全面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开新局、谱新篇,不断开拓法治建设新境界,中国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谱写出了精彩篇章。思想的历程映证了实践的进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献,响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在世界视野中也具有独创性;党的十九大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纳入“八个明确”,重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规划更加完整系统,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把握更加准确深刻,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举旗定向、纲举目张的意义。总目标为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正确方向,是照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思想灯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明乎此,我们就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保证全面依法治国沿着正确方向推进。总目标为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了总抓手,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它在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总目标为全面依法治国擘画了总蓝图,体现了国家治理总体战略的完善提升。全面依法治国是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涉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个方面的庞大系统工程,必须作出总体安排。

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要义,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独特的法治传统、独特的国情、独特的现实问题,决定了我国的法治建设必定要走自己的路。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搬照抄,不会搞“全盘西化”、“全面移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从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和法的关系这个核心问题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所谓“党大还是法大”,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一些人故意把党和法治对立起来,宣扬“党、法不能两立”,其目的就是企图从“法治”问题上打开缺口,达到搞乱人心、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不存在‘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是把党作为一个执政整体而言的,是指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而言的,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就不能以党自居,就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党和法的统一关系,集中体现在党领导立法,党保证执法,党支持司法,党带头守法。党领导立法,就是根据党和国家大局、人民群众意愿,党提出立法建议,立法机关制定体现人民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的法。党保证执法,就是党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和工作领导,监督和促进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党支持司法,就是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党带头守法,就是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宪法法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和法的关系,还要深刻把握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依宪治国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既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基础,也为依法治国确立了最高准则。我们强调的依宪治国,同西方“宪政”具有本质区别。

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法治建设全过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供有力支撑,为法治有效实施创造良好条件。新时代,我们必须更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新时代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定是依法治理的国家;一个先进的政党,必然是依法执政的政党。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并深入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集中统一领导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从整体上强化统筹协调、总体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新任务,明确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仅需要政法系统协同推进,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这就要求从中央层面加强统筹和协调,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党中央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领导,更加有力地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也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既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应有之义,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继续在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上下功夫,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为党的长期执政提供规范化、常规化的法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提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重大命题,强调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处理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加强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协调和衔接,是党法关系在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党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必将进一步加强党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的集中统一领导,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

研究解决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全面依法治国中存在的问题挑战,集中分析了当前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法治领域改革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比如,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法治的引领上,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发展和法治的关系,还存在“发展要上、法治要让”的误区;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的新形势下,一些地方执法乱作为、不作为以及司法不公的现象仍有发生,人民群众意见比较集中;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性进程中,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制定需要拿起法律武器,占领法治制高点,等等。解决好这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党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能够从党中央层面做好全面依法治国的统筹协调,更好推动解决部门、地方解决不了的重大事项,协调部门、地方之间存在分歧的重大问题,是推进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

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法治保障的需要。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独特的法制传统,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商鞅“立木建信”的故事,要义就在于强调“法必明、令必行”。我们党早在建党之初,就制定了《劳动法案大纲》等多部法规,新中国成立后又很快制定颁布了“五四宪法”,把中国人民的革命成果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下来。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道路。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保障。党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必将更好为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三、坚持以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经验教训,系统论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其核心要义概括为“十个坚持”。这“十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力量源泉、发展道路、总体目标、工作布局、首要任务、基本方针、科学方法、重要保障、“关键少数”等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属性。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要满足人民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延展的美好生活需要,针对人民群众意见比较多的执法乱作为、不作为以及司法不公的突出问题聚焦发力,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管总的,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既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中吸取丰厚滋养,又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照搬照抄,决不能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紧紧围绕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效率,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时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期待。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坚决纠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加快完善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强化监督责任,提高监督实效。要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构建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由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制度组成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党内法规执行能力和水平。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总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要在“三个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三个一体建设”上用劲,努力形成党领导立法与立法机关科学立法、党保证执法与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党支持司法与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党带头守法与全民守法紧密结合、统筹推动的新局面。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宪法乃九鼎重器,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权威,不断强调“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法治首先是宪法之治。依法治国的“法”,指的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法律法规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其中,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落实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新水平。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这十六字基本方针,既涵盖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法治建设的基本环节,又明确了每个环节的重点要求,形成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要紧紧抓住全面依法治国关键环节,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要推进严格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形象地用水流与水源的关系来说明“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要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这是法律真正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坚持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的关系。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的关系的集中反映。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必须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法律是对全体公民的要求,党内法规制度是对全体党员的要求,而且很多地方比法律的要求更严格。要发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互补性作用,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

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至关重要。“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必不能济。”历史上像包公、海瑞这样的清官,老百姓都推崇他们为“青天”。法治工作队伍必须坚持德才兼备。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要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要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要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要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要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党员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下,不断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努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境界。

篇11:关于敢于不敢为话题优秀

面对挑战,一些人敢于直面对抗,有些人则选择积累经验之后在去对抗。这就是敢与不敢。

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以此投身*腐朽清王朝的事业为中华民国诞生出巨大贡献。这就是敢,敢第一个站出来去*清王朝,那个腐朽的朝代。

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当初没有像孙中山那样”敢为天下先“的人,恐怕就没有现在这样繁荣昌盛的中国了吧。

二十世纪时,有像孙中山先生那样”敢为天下先“为人民造福的勇士。同样,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中也有这样的勇士。

马云创立了阿里巴巴,为现代人的购物形成了诸多的方便。他创建网上购物,以为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做法,在中国他是第一人。他的勇敢让他走向成功,他的成功给人带来了方便。倘若,当初没有像马云那样”敢为天下先”的人,我们现在如此方便、实惠的网上购物应该就不会存在了吧。

所有的为人类造福的事,都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士去做。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人类的福音。我想着就是所谓的敢吧。

“不敢”并不是只真正的没有勇气,而是另一种勇气,一种淡定、沉着的勇气。

老子曾说:“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人先,故能成长器。”老子所说的不敢为人先是指不轻易地先于人。任何的成功都是基于一定的经验的,在一次成功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你也许会更成功。

“不敢”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明智的抉择。

当三方作战时,有一放在一旁观战,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去战斗,而是因为他们在观察作战双方的破绽。这样以来,作战时,他们就勇气与谋略并存,胜利的把握更大了。

综上所诉,“不敢”不是畏畏缩缩;“不敢”不是胆小怯弱;“不敢”不是无勇。“不敢”是明智,“不敢”是谋略;”不敢“时沉着。都是一种勇气,敢是直率的勇气,”不敢“是沉着的勇气。”敢为天下先“有作为,”不敢为人先“成大器。

智勇双全的人,才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人。面对生活我们要学会如何”敢“作”敢“为。

【范文二】敢于不敢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导说凡事要勇敢地去尝试各种事,勇敢地面向未来。殊不知,勇于不敢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勇于不敢,不是说害怕去做任何事,而是不去强出头。当你明知面前有危险时,你还不怕死地去尝试,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道德经》这样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也说明了很多时候的不敢,能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没有性命,何谈人生理想?

勇于不敢,其实也是一种勇气。因为不敢,所以我们不会去尝试,会对诱惑说“不”!而现在社会上太多的人总是喜欢表现自己有多勇敢,多特别,从而去吸食,一发不可收拾。而在毒性发作时,他们六亲不认,勇于做任何伤天害理的事,这种勇敢,最终害人害己,成为社会的蛀虫与败类。这时,你还渴望自己勇敢吗?

勇于不敢,所以我们害怕法律,敬畏法律。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会去做犯法的事情。我们在法律的保障下依法享有自己的权力,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做一个好公民,就可以尽情享受国家带给我们的福利,不也是一件很快活的事吗?

勇于不敢,我们就不用勇敢面对未来,不去奢求一些事物,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做完当前的事。那么那些奢望,反而变得触手可及。人不能好高骛远,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害怕会将你拉回现实,接受现在,不畅想未来,去把握现在。未来很遥远,而现在就在你面前。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你是什么样子,但现在的你去努力就可以成为你所期望的未来的你。不勇敢不代表逃避.

勇于不敢,我们做事就不会那么激进,而是一步步、稳稳地去完成。我们会因为勇敢,不去计较一件事带给我们的后果,而当灾难来临时,才后悔当时自己的过于勇敢。而不敢,则让我们小心翼翼地思考一切,步步为营。人非生而知之者,没有人刚开始就明白一切,而小心的尝试,一步一个脚印总是我们队安全可靠的选择。人生没有太多时间拿来浪费,也不可能总能在事后为犯下的错误而弥补,勇于不敢更有效地规避错误。

因为勇敢,我们的人生富有激情,因为勇敢,我们的人生更加平安坚强。

【范文三】敢于不敢

有一天,子路问孔子:“您和我,谁比较适合带兵打仗?”孔子指着自己答:“我适合。”子路反问道:“您不是常说我很勇敢吗?”孔子说:“可我不仅勇敢,还勇于不敢呀!”孔子的“勇于不敢”,就是人心中要有所敬畏,敬畏良心、敬畏天理、敬畏法度,不可越线。

南北朝时期,北齐有段时间由奸臣和士开独揽朝政。此人沉迷于声色犬马,众官员便投其所好,趁机为自己的子弟们谋求一官半职。在这样的风气之下,使得许多无才无德的官宦子弟得以在京城当官。但也有一个叫崔的大臣例外,他把两个儿子都派往外地任职。崔的弟弟愤怒地质问他:“你的两个儿子如此杰出,为何不谋求让他们在中央担任要职,却要派往遥远的外地?”

崔平静地说:“当今的京城鱼龙混杂,我的两个儿子都是单纯求实之人,我可不敢把他们留在京城,即使留在京城恐怕也难有作为。倒不如让他们离开,到条件不好但很清静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华。”

几年后,和士开倒台并被诛杀,那些无才无德的官宦子弟有的被革职,有的被法办。但崔的两个儿子由于在外政绩卓着,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崔“不敢”将儿子留在京城谋求权势,体现了一种坚守本心、本色的处世原则,这种原则看似“糊涂”,但得到了的回报——两个儿子终得以重用。看来,不敢违背做人原则,是成就人生的大智慧。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曰:“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意思是:一个人无所顾忌,则充满凶险,有所顾忌,则稳妥灵活。

【范文四】敢于不敢

每一个孩子在脱离妈妈的那一刻起就在为了生存而努力的活着,可幼时的我们不会体会到生活的艰难,因为一切都有爸爸妈妈在顶着,尤其是对于那些不敢放手的爸爸妈妈。可是这种过分的保护,一定是好事吗?那种电视新闻中常常出现的在家被宠成小祖宗的孩子们,家长这样真的是对的吗?

不,这一切我想对于孩子反而是一种伤害,小时候的我也是从小被家里人宠爱成娇娇宝的人,我只知道,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是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人。直到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去了外省上学,我开始住校,我发现我什么都不会。没有人给我洗衣服,没有人帮我背书包,没有人给我打饭,什么都没有。

就是在那一个学期,我突然之间学会长大,慢慢地学会照顾自己糟糕的生活,可是这真是一个太痛苦的过程。时光如白驹过隙,我如今才溺爱来其实是种伤害,正如我们学的一篇课文中写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幸好明白了这个道理,学会了成长,而家长们给我们的溺爱,就像是披着羊皮的狼将我们一点一点的吞噬,让我们慢慢地朝着安乐靠近。

有人说我们应该要学会享受生活,毕竟还小。生活固然要享受,可是家长过分的让我们享受让我们无法学会生活。就如鸦片战争中的清朝时代,人们一味地沉溺在所谓清朝的闭关锁国的保护中,没有压力的舒服的生活,不思进取,直至最后灭亡。太多的溺爱,让孩子们学会只会依赖他们的家长,从小到大所以导致了很多的成年人竟然都靠着啃老活着。

藏羚羊正是因为有狮子威胁才会跑得快,才会学会生存下来。

如果一个孩子天生就被保护的太好,那他这一生注定碌碌无为胆小祛懦。因为他不会明白什么叫自力更生,因为他一遇到什么事就会找他的长辈,知道自己什么事都不用考虑,大人会帮他打点好一切。我希望身为孩子的我们能够明白,我们不能靠父母,也不能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并习以为常。

假如人生只能开一次花,那么就让我们勇敢开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美的那朵花。

【范文五】敢于不敢

远远的,一团白雾,浓稠似牛奶一般。天,冷得刺骨。偶然间,一阵寒风吹过,呜呜地响着,它透过单薄衣服的每一丝纤维之间的缝隙,迫切的想如何完美地掠走身上那仅剩的一丝温暖。

我们将要测跑步了。我有些不安,小腿肚开始一抽一抽地疼。热身跑时,我因为紧张而崴了脚,仍有些疼,但我得坚持,要是放弃了,就只得等到下年的测试了。

我脱下了厚重的校服,摆好了姿势。“准备,开始!”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我们开始了跑800米的“漫漫长路”。

累,很累,一想到这才第二圈,我似乎整个人都开始不舒服起来。寒风狂笑着,冲进我的肺部,和着脚踝的疼痛以及紧张的、不加配合的痉挛,我觉得我的脚上不仅被灌了铅,而且还带上了镣铐,绑上了千斤重的铁球。但我勇敢地接受挑战。

肺,像烧着了一般,寒风如刃,无情地切割着我的喉管,带来一阵腥甜,像是血。好作文Https://wWw.ZuoWen8.CoM/友似乎发现了什么,奔过来,带着焦急,“我看你的脚,好像受伤了,还是别跑了,你这样坚持下来去跑,反而得不到好成绩。调整好状态,用最好的姿态迎接考试才是最划算的!”死倔并不是勇敢,不敢,也从不是懦弱。我突然有所顿悟:有时并不是坚持倔强就意味着勇敢。勇于不敢,用最好的姿态去迎接它,这才是不敢的真谛。

我跑出了跑道,申请补考。我,敢于不敢了。

补考那天,是冬日里少有的晴空万里,明媚而温暖。我,没有紧张,没有受伤,带着最好的状态去迎接考试。确实,我反而比平时多考了几分,这,就是不敢的好处吧。

我看着晴朗的天空和进步了的成绩,更加真切地意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不敢。它不是懦弱,不是屈服,是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蓄势待发;是刘邦鸿门宴上的相机而行、金蝉脱壳。

不敢,从不是懦弱,而是敬畏,是一次更加明智冷静的选择。

篇12: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爱国口号-

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司马过

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3、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俄)巴甫洛夫

4、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5、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6、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7、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8、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9、爱祖国高于一切。

1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1、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12、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13、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5、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1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17、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18、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19、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20、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2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22、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

2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4、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俄)别林斯基

25、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26、做人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

27、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2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29、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31、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32、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33、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列宁

34、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35、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36、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37、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38、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法)大仲马

39、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40、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4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2、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43、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4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4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4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8、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4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50、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51、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52、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鲁迅

53、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

5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5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56、爱国如饥渴。--班固

爱国题材的四字口号【推荐】

1.鞠躬精粹

2.死而后已

3.精忠报国

4.忠心耿耿

5.赤胆忠心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繁荣昌盛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爱国如家

10.保国安民

11.保家卫国赤心报国

12.赤心奉国

13.赤子之心

14.存亡继绝

15.存亡续绝

16.故宫禾黍

17.光复旧物

18.国尔忘家

19.还我河山

20.毁家纾难

21.尽忠报国

22.精忠报国

23.救亡图存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5.捐躯报国

26.捐躯赴难

27.捐躯殉国

28.嫠不恤纬

29.嫠纬之忧

30.美人香草

31.乃心王室

32.匹夫有责

33.破家为国

34.秦庭之哭

35.杀身报国

36.生聚教训

37.为国捐躯

38.相忍为国

39.效死疆场

40.兴邦立国

41.以身报国

42.以身殉国

43.以天下为己任

44.赤心报国

45.碧血丹心

46.忧国忧民

47.浩气长存

篇13:在编不在岗自查报告

根据文件精神,我校对教职工在编不在岗情况进行了自查。

我校在编教职工共58人,现将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一、在校教职工任职基本情况

在校教职工50人,任课教师45人,后勤人员5人,其中孙进杰、刘凌君、朱喜清、卢攀峰四位老师是宿管人员,王邵军老师本学期主要负责门卫工作。

二、外单位借用人员基本情况

外单位借用人员4人,其中张松波借调到市委、李淑亚借调到是教体局,卢松芹借调到有线电视台,高瑞华老师借调到教育电视台。

三、请假人员情况

请病假3人,分别是燕会丽、蒲红娜、顾大利。目前三人正在完善请假手续。

四、目前因特殊情况不在岗人员情况

目前因特殊情况不在岗1人,任长贵老师20xx年2月已经到退休年龄,因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又是中心校第三轮聘任人员,暑假至今未在岗,学校根据教体局对教职工管理工作精神,学校自查领导组对任老师这一情况进行了落实,并配合中心校进行协调。

五、存在问题;

1、外单位借调人员至今未向单位履行相关借调手续。

2、请病假人员经落实仍未能返回工作岗位,但请假手续不够完善。

3、因特殊情况不在岗人员工作正在协调中。

总之,我校将以本次清查为契机,规范我校教师管理,将出现的中岳初中 xx年10月8日问题按教体局、中心校要求逐一解决。

篇14:在编不在岗自查报告

根据文件精神,中心学校成立了在编不在岗教师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了办公室及具体工作,认真开展中小学在编不在岗人员清理工作,于xx年3月1日——3日对全镇18所中小学,209位在编教职工的上岗情况进行督查,现将我校工作总体落实情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我校没有外借教师。

2、在编不在岗人员

我镇中小学在编不在岗人员摸底真实准确,无弄虚作假现象。全镇现有在编教职工总数209人,现实际在岗人数203人,有6人不在岗,其中有6人请病假、1人自动离岗。具体情况如下:

曹集小学教师张传生,因脑瘤动手术后不能上岗,第期请假;徐寺小学教师王彪因患癌症不能上岗,长期请假,朱影因心脏病不能到校;徐学友因患胃肿瘤手术后不能上班。

中心学校教师贾殿清因车货致残不能上班。

徐寺小学教师王晓光,自本学期开学以来一直没到校,经与本人多次联系也没来上班,学校上报情况后,中心学校进行了核查,现已上报县教育局。

3、无教师到民办学校兼课。

4、加强在岗签到管理

5、张贴中心学校的监督电话号码。

二、及时成立清理工作工作领导小组

(一)、2月29日下午学校召开了清理在编不在岗工作专题会议,成立了工作领导组:

组 长:朱 超

副组长:张 跃 马士力 马 标

成 员:孙明刚 罗德

下设办公室:

主 任:张跃

成 员:罗德清尹维武王新岩

(二)宣传政策

第一时间将相关文件精神进行了传达,明确了各中小学校必然会遵守清理工作的有关规定。我校以最大力度进行此项工作,力求稳定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实际行动贯彻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要求相关人员认清当前的形势,思想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配合学校稳步推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落实情况

1、xx年3月1日——3日对全镇18所中小学,209位在编教职工的上岗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在中心学校校长办公会议上进行通过核实,由办公室负责对资料进行整理上报。

2、严格执行在岗签到考勤制度和上课考勤制度,每月及时填写上报《阜南县在编教职工在岗情况月报表》。

办公室负责每月及时填写上报《阜南在编教职工在岗情况月报表》,严格执行《教职工请假制度》。请假超过一个月上报教育局人事股请示备案。在编不在岗人员,及时上报,符合清退条件的及时上报清退。

法院懒政怠政、为官不为自查报告

个人不作为不担当自查报告

干部不严不实自查问题清单报告

为官不为对照检查

统计局干部个人不严不实问题清单自查报告

不作为慢作为自查情况报告

不担当不作为组织生活会

为官不为活动总结

微腐败自查报告

为官不为心得体会教师

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自查报告
《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自查报告(锦集14篇)】相关文章:

处级不严不实自查报告2023-02-07

不作为自查报告2022-07-10

党的六大纪律情况自查报告2022-05-07

个人乱作为自查报告2022-08-20

精选教师个人师德师风自查报告2022-09-24

师德师风自查自纠个人报告2024-01-04

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的对照检查2023-07-23

领导自查报告2024-01-27

师德师风问题整治活动的自检自查报告2022-08-06

社区个人自查报告范文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