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

时间:2024-05-03 07:27:01 社会实践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推荐15篇)由网友“shylockand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

篇1:《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

《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让我代表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专程出席我们课题开题会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来参加开题报告会的同仁致以诚挚的问候!《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经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资助课题(课题批准号:ZJZB042)。现根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召开课题论证会,并由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在此,请各位专家和老师进行评议指导,也请课题组成员加以审议。

一、课题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们在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均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如德国“双元制”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即CBE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模式,即CBET(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模式。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也借鉴其他发达国家模式进行过尝试,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实行的任务驱动法、项目驱动法,但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完整模式,在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各方面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我校在这方面进行过相应的研究与改革,从教学管理、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下手,采用目标驱动法,专业考证等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正是站在建立一套较完整的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高起点上,整理和完善现有的职校教学管理体系,以弥补现有职业院校管理模式的缺陷与不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把握各专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评价建议,制订出课程教学标准和技能考核标准,使今后的教学与实习更具目的性、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形成先进的教学管理思想,创新教学管理的基本措施和基本方法,改进考试考核模式,丰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明确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标准。

3、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办学体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职业学校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4、开展本课题研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开展本课题研究,能提高我校教师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1、教研氛围浓厚。我校注重教学科研,校本研究蓬勃发展,教研成果丰硕。自以来,坚持学校教研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原则,致力于教研的校本化研究。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分层教学、课题式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两项省级课题相继立项,其中《农村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已开题研究。

2、实习设备齐全。我校机电类专业设备先进,设施齐全,为项目驱动式教学研究提供了硬件保障。学校拥有先进的电子电工实训室、机械加工实习工场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大型加工设备20台套。

3、师资队伍健全。课题研究对师资队伍要求较高,要求教师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综合知识,又是懂理论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本课题组有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省优秀双师型教师1名,科研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

4、课程适宜开发。项目式研究专家徐国庆博士说过,尽管并不要求所有课程都项目化,但至少要求把项目课程作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我校电子、机电、计算机等专业一些课程适宜进行项目式教学。《机械加工》、《电焊》、《钳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作文教学》、《静物色彩》、《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均可作为课改科目开展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制订专业指导计划。根据新大纲的要求,编制适合我校校情的机电类专业教学指导计划,优化各专业课程开设程序,确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编写校本教材。根据我校专业特点,精心编写二到三本有特色并被同行认可、学生满意的适合农村职业教育项目驱动教学的校本教材。

3、探索出适合我校校情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4、开展项目驱动化研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机电类专业技能课为研究对象,提出项目内容,考核标准,开展项目驱动化技能训练。

5、建立健全评价体系。通过对教师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的检查与考评,建立教师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各个项目学习评价、考试成绩测评等环节,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完善学生思想评价体系。

(二)具体研究内容:

1、通过公共文化课程新旧大纲对比研究、职业学校大纲与普通高中大纲的对比研究,编制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文化课程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

2、以项目驱动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编制、目标任务(项目)的一般性方法和原则,构建适合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的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次教学,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针对学校目前实习实训存在的问题,研究实习管理的新办法,制订新制度。开展对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农村职业学校科学合理的专业课开课比例。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校本教材的开发。

2、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3、专业指导计划的修订。

4、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

5、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效果。

篇2: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技能途径与方法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老师们:

我校《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技能途径与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已被确立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运行机制,提升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的规划子课题。课题负责人是xx,经费自筹。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结束,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组,做如下汇报。

一、课题名称。

篇3: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技能途径与方法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

(一)意义: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当前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是部分教师至今没有对作文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要么不重视作文教学,应付了事,要么错误地认为,作文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靠学生悟性;还有的教师则认为作文就是为了考试,加强写作方法、技巧的指导是条捷径。所以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不作为或者无所适从,全靠学生自发地读写,找一两篇范文让学生读一读,就马上“赶鸭子”下水,自己则在一旁观望。另一方面有的老师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把指导作文的功夫只花在讲授写作方法、技巧上,视技法为作文法宝,陷入格式化的深渊。如此种种情况导致了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害怕作文的现象。假话、空话、套话盛行,缺乏新意、个性和特色,没有真情实感,与生活实际相去甚远,雷同、平庸、应付、抄袭现象越越来越多,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因而,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技能途径与方法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强化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研究意识,并在研究实践中促进作文教学技能的提高。

2、研究作文教学规律和教法,寻找作文教学的规律,探索作文教学的模式。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技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挖掘合适的作文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4、通过研究总结归纳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评价方式,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三、研究现状。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比较活跃。大家都把研究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提高教师作文教学能力作为研究的课题,这种研究已经出现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局面。而且已经各自形成体系。在作文教学中产生较大影响。但受应试教育和各校的具体情况影响,为考试而教,追求急功近利的现象仍比较普遍。为应付考试,教师、学生找范文、套模式、背“范文”,全然不顾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否有提高,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否有作用。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要端正教师的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技能,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与生活所必须的写作能力。促进师生作文教学和作文能力的和谐发展。

四、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些论述,具体阐明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教师是作文教学的主导”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技能的理论基础。教师要摆正自身的位置,发掘作文教学规律,寻求多种途径,切实提高教学技能,灵活驾驭作文教学,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五、研究对象。

学校全体语文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小学生作文训练与指导有效方法的实践研究。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挖掘身边合理的作文教学资源,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扎实的作文指导与训练,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2、结合实际进行有效的习作批改的研究。教师面批、精批、指导学生互批互改等,以多种方式完善作文,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3、小学生作文有效评价的研究。针对学生作文的`实际,客观地进行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 增强学生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作文的信心和勇气。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引领法等。

七、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即20xx年4月——20xx年12月,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

收集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本校教师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准备相关材料,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申请立项。

2、实施阶段:20xx年8月——20xx年7月。

定期举行作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交流活动,探寻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能力。收集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案例和论文,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资料进行收集、梳理、归类,形成研究报告,并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等成果进行整理形成显性成果。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xx。(主持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xx、xx、xx、xx。(课题的统筹安排与实施)

成员:xx、xx、xx、xx、xx、xx。(具体做法的实施,过程性材料的征集。提供公开教学现场等。)

xx(负责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查找,后勤保障),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课题组成员学历层次高,除一人为专科学历外,其他成员均为本科学历。积极要求上进,有一定的理念素养。近年,有多篇论文在教育报刊上发表或获奖。组长和副组长均为有着多年教科研经验的校领导,曾经参与主持过多项省市区各级课题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其他参加者均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在历次课题研究中都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九、现有基础。

六道江镇中心小学,具有比较丰厚的教科研底蕴。多年来在市、区教科研部门给予的理论及实践的指导下,学校曾承担过多个省、市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与该课题的教师均为我校的骨干数学教师,确保了课题研究队伍的精良。因此,我们承担的该课题研究必将在领导们的直接领导下,完成预期的实验任务,取得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十、研究经费。

本项课题预计需经费五千元,采取经费使用报批制,高效使用经费。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课题的研究是立足于我校的实际状况,作文教学存在严重的薄弱环节,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和深入课堂教学实际确立了此课题,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作文教学能力和水平,改善作文教学的现状。最后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根据课题研究的计划积极行动起来。

谢谢!

篇4:《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学时效的内涵及衡量标准也由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倾向的时效观逐渐向“生命课堂”的时效观转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课堂教学形式上比以前活泼了,学生参与教学比以前积极了。但当前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部分化学教师课堂教学仍然以“师授”―“生受”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课堂导入无激情;课堂教学实效性不强;部分教师为单纯提高纸笔测试成绩搞题海战术,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教学效率不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县整体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即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聚焦课堂、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近年来,国内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也比较多,为切实提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县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因此我选择本课题,旨在通过以初中化学课堂作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行为(导入、活动、作业设计环节)入手,探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对我县初中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化学教师走出误区,使我县初中化学教师更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理念,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提升,明确其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边教边研,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较大的转变,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序的新型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全面发展,促进我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目标。

(一)概念界定

1.初中化学:贺兰县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

2.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时的第一课堂,即以教室、实验室为教学场所,以班集体为教学单位的,以40分钟为一个教学时段的课堂教学。

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具体而言是指使学生在认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使学生在情感上,由不喜欢到喜欢,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即关注学生在三维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4、策略:方法或手段。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和总结反思,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

2、调研当前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4、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真实有效的互动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情感。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5、引领教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促使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提高我县初中化学教师整体教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和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1、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理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教学工作中无论教师讲的再多,也只能是学生知识、能力形成的外因,是第二位因素:而学生自身的认识、实践、反思才是内因,是第一位的因素。

2、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因此,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来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

3、互动教育理论:教育活动是师生间生命与生命的沟通;教学过程则是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活动。这个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

4、课改理念: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转变教师自身理念,充分认识“以学促教,以教促学”的意义,认识学生学习的“主体”。

2、科学性原则。以我县各校学生实际开展研究,始终遵循课题科学化管理,课题组成员精诚团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子课题研究。

3、实践操作原则。各校教研组积极开展“同课异教”“一课多讲”等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不断改进。

4、适时性原则。各校课题负责人及时向课题总负责人反映课题研究情况,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总结阶段成果。

5、广泛性原则。该课题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师被动教和学生被动学的现状,以成就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我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经实践证明后,可将好的经验向全市范围内中学推广。

6、评价激励原则。在课题阶段研究中,定期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并给予表彰奖励,并将选出的优秀课例、论文等向市、区教研部们推荐,力争高质量的完成该课题研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内容:

(1)调查问卷

①了解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师生互动、自学为主、练习为主)作业布置等方面。

②了解目前我县各中学学生对于现有化学作业的认识。

(2)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研究。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支撑,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教育的高度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观察、听课、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的有效教学策略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

(3)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突出探索当前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让课堂“活”起来;将重点探究:情境创设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师生活动、生生活动方案,实现有效“互动”?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提升。

篇5: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近年来,高等曩育规模快速发展,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

作 者:王子贤 马国富 郭顺祥 王晶  作者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7) 分类号:G710 关键词: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篇6: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强化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才能,是当今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结合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模块教学实践,对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与技能训练教学模块的建立与运行进行探讨,以交流学习.

作 者:韩瑞功 Han Ruigong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262700 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2 关键词:课程体系   模块教学   实践与研究  

篇7:建设 “书香校园” 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题目:师生共读共写营造书香校园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带领教师及及自主的广泛阅读,开拓教师视野,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2、通过多种师生共读共写活动,在我县学生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能读书、善表达,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通过“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建立,丰富学校办学内涵,用文化给学校立魂,促使“书香校园”的建立。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进一步了解师生的阅读现状,以及师生没有阅读习惯的成因。

2、研究通过何种途径可以引领师生爱上读书。

3、如何让教学与阅读有机结合,让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

4、通过哪种途径能让学校、家庭、社会合力,以“书香家庭”的建立促促进书香校园的形成。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及面对学生、家长、社会的访谈,进一步了解、分析师生阅读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

2、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别人的先进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自己的班级和学校进行实践,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进程和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经验。

3、个案研究法。通过跟踪教师和学生在整个过程期间的变化,形成师生个人成长经验。

4、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努力探索激发师生阅读兴趣、打造“书香教室”、“书香家庭”、“书香校园”的方法与途径,并不断进行分析、总结、调整、完善,最终形成可推广的方法与策略。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形成教学案例,教学论文。

(二)研究的策略

首先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1)加强“书香”环境的建设。建设三级书橱:班级书柜、学校图书室、家庭书柜,保证有书可读;(2)阅读制度的落实,包括阅读时间、地点的保障。其次,成立“爱阅”读书会,读书会成员每人每学期必须承担一期必须有读书笔记的分享任务。同时,课题组成员,每月必须上交“月度叙事”,汇报班级诵读、师生共读开展情况,另外举办“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课题研究的组织分工

xxx

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第一阶段(1月——203月),提出立项申请并同时制定共读共写活动实施方案。

1、课题组成员开会,明确课题研究意义。

2、成立读书会,制定读书会读书计划,以读书会带动更多的家庭参与阅读,以“书香家庭”促进“书香校园的”创建。

3、进行师生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4、给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学校和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师生有书可读。

第二阶段(年4月——7月)开展实验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组织中期汇报活动。具体工作:

1、以“一首诗、一本书、一部剧”的策略构建书香校园。即师生一天诵读一首诗,一月共读一本书,一学年上演一部童话剧。最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晨诵教材、适合每一学段的共读案例、形成至少六部经典童话剧案例。

2、开展读书会分享活动。在2016年1月成立“彩虹花”读书会,通过读书会的引领促进课题组成员开展专业书籍的阅读,同时让其他的彩虹花会员自觉成为阅读推广人。

3、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领教师共读经典童书,交给老师们“怎么读?”的方法。

4、以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学校和班级开展系列读书活动,比如:好书推荐、好书漂读、课外阅读知识大赛、故事大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看到自己因为读书变得更好,促使学生爱上阅读。

5、师生共写随笔。教师撰写教育随笔,读书笔记。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

6、家校共建。①利用学校的家长会,给家长做阅读讲座,让家长改变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促使家长给孩子建立“家庭书架”,开展亲子共读,促进“书香家庭”的建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②利用新教育父母研究所的服务平台,每天在彩虹花读书会转播新教育新父母学校的晨诵、午读、暮省,引领家长成长。并且在每周三,转播新教育萤火虫的新父母育儿讲座。

第三阶段(207月——年12月),进行实验成果的汇集总结,完成结题工作,形成研究成果,形成文本,接受专家组鉴定。

课题预期成果

《整本书共读指南》 《经典童话剧汇编》 《心灵歌咏》 《晨诵手册》 《幼儿绘本阅读指南》

经费分配:

“彩虹花”读书会共读书籍由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提供;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班级图书角由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提供;课题组成员外出培训经费,一部分由纯山教育基金会提供,一部分由所在学校提供;外请指导专家所需费用,一部分由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提供,一部分由教研室提供。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

1、开题报告没有明确选题的目标、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2、课题研究要与日常学科教学、班务管理有机结合。

3、课题研究后期阶段的活动安排不够具体,应再细化。

建议:2017年课题研究后期,应把侧重点放在“书香家庭”“书香校园”的活动安排上。

四、研究调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一)、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之一。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近年来,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我国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提出的“营造书香校园”的行动,已经为教育界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据了解山东临淄实验中学开展了“书香校园实验研究”,他们提出:厚积薄发,促进教师发展;读出风采,引导学生成长;多种活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家校联系,塑造书香人生的主张。安康市培新小学提出“打造书香校园”,开展“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通过师生、亲子、生生的共读共写,促老师、学生、家长共阅读、共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已有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但我县师生阅读现状及客观条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学生阅读意识不强。通过对学生阅读现状调查表的统计和分析,不少孩子的年阅读量在2本以下,日阅读超过1小时的孩子不多。2、家庭气氛不浓。由于社会阅读风气不浓,工作之余、农闲之余,家长忙于应酬和娱乐。3、教师没有阅读意识。在对教师阅读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很多老师没有阅读的习惯,理由是太忙。一年能拿出500元购买书籍的教师很少。即使有教师读书,读的大多是教育类报刊杂志,或专业书,较少涉及其他书。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把孩子引进书籍的世界,在孩子的心灵栽花种草,不让我们的孩子内心世界是文化的沙漠,通过阅读引领孩子们追求精神上的高度,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教育人应尽的职责,也是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而学校的图书根本不能满足师生阅读的需要。即使有的师生想读书,可是没有好书可读。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多方筹促书籍,首先解决无书可读的问题。我们还通过在学校开展师生共读、家庭开展亲子共读,以及“彩虹花”读书会面向大众的阅读引领,让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真正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也能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带领教师及及自主的广泛阅读,开拓教师视野,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2、通过多种师生共读共写活动,在我县学生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能读书、善表达,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通过“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建立,丰富学校办学内涵,用文化给学校立魂,促使“书香校园”的建立。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进一步了解师生的阅读现状,以及师生没有阅读习惯的成因。

2、研究通过何种途径可以引领师生爱上读书。

3、如何让教学与阅读有机结合,让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

4、通过哪种途径能让学校、家庭、社会合力,促进书香校园的形成。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及面对学生、家长、社会的访谈,进一步了解、分析师生阅读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

2、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别人的先进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自己的班级和学校进行实践,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进程和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经验。

3、个案研究法。通过跟踪教师和学生在整个过程期间的变化,形成师生个人成长经验。

4、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努力探索激发师生阅读兴趣、打造“书香教室”、“书香家庭”、“书香校园”的方法与途径,并不断进行分析、总结、调整、完善,最终形成可推广的方法与策略。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形成教学案例,教学论文。

(二)研究的策略

首先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1)加强“书香”环境的建设。建设三级书橱:班级书柜、学校图书室、家庭书柜,保证有书可读;(2)阅读制度的落实,包括阅读时间、地点的保障。其次,成立“爱阅”读书会,读书会成员每人每学期必须承担一期必须有读书笔记的分享任务。同时,课题组成员,每月必须上交“月度叙事”,汇报班级诵读、师生共读开展情况,另外举办“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篇8:《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

(一)地理课堂生活化

1、教学情景生活化

将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会产生共鸣,易于接受与理解,增加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师要善于随时捕捉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适时地将生活中学生随手可得的例子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接受地理,了解地理,掌握地理。

3、积极进行“生活化”的技能训练

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地理基本技能训练的“生活化”要求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二)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生活“地理化”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时代要求我们学好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关注家乡的生态。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对于地理这门学科,观察更为重要。因此,地理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眼”,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的存在。让学生养成良好观察习惯,多看勤看,调动多种感官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把所学知识与观察对象联系起来。

3、利用案例开展研究性学习。

案例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学生

的生活中有许多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并提供生

活案例。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各种媒体、网络以及开展社会调查捕捉、收集各种地

理信息。

(三)做生活的有心人,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程资源是指一切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课程实施或达到

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世界就不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教科书或教材,多姿多彩的世界都能成为,也应该成为学生活生生的教材,成为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要使地理课程理念转变为有效的地理教学实践,实现地理教育功能,有赖于

广大地理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相关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创造性的利用。

七、研究工作的步骤及成果形式:

准备阶段(12月―5月):

课题组成立,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立项阶段(205月―2月):

A)撰写开题报告;

B)设计“初中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地理学习兴趣点”的调查问卷;

C)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实施阶段(202月―3月):

A)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

B)整理初中地理教材中蕴涵的生活实例及搜集与生活相关的地理资料;

C)课题组的老师每人上一节“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校际公开课;D) 初步拟定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并逐步完善研究方案。

总结阶段 (203月―年9月):

A)整合专题讲义,形成校本教材《初级中学“生活地理” 》;

B) 举行面向全市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展示课;

C)结题报告《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调查报告、资料汇编(包括教学案例、网站、课件、录像等)、学生成果(包括小制作、小论文、手抄报、摄影等)、校本教材。

八、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分工: 略

篇9:初中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1.基于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正视学生外语学习基础和发展要求的差异,遵循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目标,又要尊重个体差异,是课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利于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这就意味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对照课程目标有相应的作业系统的配合,作业设计必须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方案对作业练习设计提出了要求:一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重视基础性,增加选择性,体现时代性。二要优化练习作业的结构与组合,注意加强整合,加强选择,强调均衡等。在对建立作业新体系的若干建议中,要求教师设计探究性作业,开放性作业,体验性作业,并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注意要有差异。

2.基于英语作业现状的分析。

通过与初中学生的座谈和对英语作业现状的观察与反思,我发现当前英语作业布置中的主意问题有:

(1)重机械操练,轻实际应用。这样的作业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往往应付了事,作业实效性不高。

(2)重课本巩固,轻课外阅读。这样的作业导致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培养脱节,学生对于知识运用不够灵活,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综合运用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3)重统一任务,轻自主选择。在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不同而在学习上呈现不同的差异,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个性和基础的差异,给不同的学生同样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没有弹性,缺乏针对性,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又吃不下。由于作业形式的单调和乏味,因而产生了作业抄袭,应付作业和不做作业现象,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失去了课外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久而久之,英语瘸腿的现象就越来越多,尖子生却越来越少。

(4)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以书面形式布置作业,重视了书写而忽视了口语训练,语言的交际功能,造成哑巴英语。

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尤其在作业布置中,应该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可见,传统的作业观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这种作业体系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因而产生作业抄袭现象和不完成作业现象,这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另外,我们的课外作业还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因此,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水平。为学生以后的自主探究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通过研究与实践,转变教师对英语作业设计的观念,即尊重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努力探索出一种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作业设计的方式。

3.通过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三、研究的意义

1.通过对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把书本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形成实际操作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对对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搜索处理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对对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教师对新课改下作业的设计探究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构建更加科学的作业布置体系。

通过对作业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更新我们的作业观念,可以改变作业的老面孔,抛弃枯燥乏味的抄写,抛弃茫茫题海的战术,可以此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作业、创新地布置作业、科学地评价作业,使作业真正取得理想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提高我们的教,而且使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设计分层化作业—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2)设计实践性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

(3)设计趣味化的作业—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4)设计开放化的作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课外作业设计现状,了解学生心声,制定具体改革措施,了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存在的问题;行动研究法——将具体改革措施应用于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课外作业的评价,不断完善操作步骤,寻求最有效的方案与策略;个案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收集和积累典型的课外作业案例。探索中学英语有效课外作业设计及评价的具体方法;对比研究法——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及同一层次(英语综合素质)学生的作业情况.通过对比,探究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评估与结题阶段,通过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课题实施步骤设计

本课题在研究时间的安排上暂定三年时间

1.课题准备阶段

确定课题成员,成立课题研究组,明确任务分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题调研和储备性学习,重点进行课程标准、中学生心理和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将有关资料进行收集、筛选。在总结有关经验的基础上,召开课题研究组会议,确定课题研究的思路。

2.假设论证阶段:

课题研究组将召开专题研讨会,认真研究课题的内涵和外延,提出准确合理的假设,直至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课题组将本课题分解为互为联系、层次分明的研究项目,成立课题项目组。

3.课题实施阶段

篇10:“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

篇1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1、选题依据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3、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形成1批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的“未来教育”案例,构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库,充分利用全国教育互联网、宽带网、校园网等教学资源库,协作学习。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出来。

4、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发现、质疑、探索、创新等自主探究能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估指标,其中包括制订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途径的能力,与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自主处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探究、利用网络信息的创新能力。

5、在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形成1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

3、研究内容

众所周知,internet 可以作为宝贵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威力巨大的教学媒体,并且,从80年代后期起,有些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利用internet进行教育教学的实验。但是,它必须是以1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为基础的。我校已与互联网相接,且建成了校园网。我们将在全校,充分利用internet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交互性等特点,进行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该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利用internet辅助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习、探究式学习、发布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利用网校辅助学习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逐步摸索出1套适合初中学生教育教学特点的,基于internet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能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1代新人的方法和途径。

1.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技能。

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实验班学生除每周规定的信息技术课外,根据需要还要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与上机时间,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与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的技能。

2.辅助课堂教学的情境式课件开发。

教学情境的展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设计开发设计出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情境式教学软件。

3。模型建立式课件开发。

教学模型的展示和联想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大为重要,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知识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要求,开发理综模型建立式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4。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软件的利用、开发。

在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再根据能力培养要求,集理化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收集大量的有关的素材,制作出适合个别化学习学习软件。

5。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的研究。

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开阔眼界,培养灵感,并提供让学生对身边有关理化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见解、观点的场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实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6。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探究。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为学生生动主动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环境。

7。取得有1定影响的1定量的教科研成果。

包括教师论文、理化课件库、实验研究报告、学生的小论文、小发明等等。

4、研究对象

实验年级:初中9年级、高1年级、高2年级、高3年级

实验班级:初中9年级133班、134班、135班、136班、137班、138班、139班、140班、141班、142班

高104—1班、04—2班、04—3班、04—4班

高203—1班、03—2班、03—3班、03—4班

高302—1班、02—2班、02—3班、02—4班

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涉及初中和高中各年龄段的学生。

5、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计划——实施——观察——反思——总结——修订——再实施——再观察——再反思——再总结……”的程序进行,实验螺旋形上升。

经验总结:课题研究的每次实验课,都要经由课前讨论,课间观察和课后评价,由执教教师汇总撰写成个案,中期评估要撰写专题研究文章,结题时写出实验报告。

调查法:依据课题实施的发展情况,有计划和有目的进行若干次书面问卷或口头调查,以积累资料。

观察法:每节实验课,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学习情绪、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等做有重点的观察记录。

测试法:每1单元学习的成绩都要即时进行测试,每学期进行1次延时测验。

以上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学科及内容的差异进行搭配,力求保证科学性,避免失真。

篇12: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宝塔区中石油谢小学   李永艳

我于12月申报了延安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微型课题,并被批准立项。按照课题研究的进展,上传了申报评审书。现将课题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时间长、内容多,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如果组织不好,只作简单重复,则如炒冷饭。基础好的同学觉得索然无味,基础差的同学塞不进去,整个课堂毫无生气,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如何科学地组织总复习课,使每一层次学生各有所得?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备考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六年级有整整半本书的总复习内容,而且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这个过程的优化对于小学阶段减轻学生负担尤为重要。总复习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对完成小学阶段的教学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复习课也没有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们还缺乏一个可供操作的教学程序。对于复习课的目标定位何处?复习课怎样组织才能有效?怎样梳理旧知?如何让复习课上出“新滋味”来,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索与研究。

复习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的关键时间,如果教师能够提供和创造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得到较好的发展。这样才能成为一节有效的复习课。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通过本课题的实施、研究,力求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一是使自己和身边的老师对“总复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引起师生对“总复习”方式的重视,教师能够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基础为出发点,设计适合学生,并且学生喜欢的高效的数学复习课。

二是切实改良现有的复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复习的意识,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使学生的复习具有持久的动力,通过实施优化复习课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三是使学生摆脱繁重的学业,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地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

(1)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与成因及解决办法。

(2)教师数学教学的思想、方法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分析与对策。

(3)教材内容和编排结构与学生认知能力的关系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分析。

(4)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模式与教师的作用地位。

(三)研究重点:探索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理论联系实践,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并做到总结成果与推广应用相结合。

2.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为教学案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三、研究的思路与过程

实验思路:实验――分析――总结

实验过程  从二○一四年十二月到二○一五年六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月)

搜集资料,学习文献,分析小学数学复习课现状,初步确定小学复习课基本模式,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1月――205月)

1、对当前的课堂教学进行先期的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对部分班级进行先期的.重点试验研究。在实践的过程中,尝试应用并总结出复习课如何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的有效性策略。

2、收集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案例和论文、检测比较,中期汇报,推广实验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年5月――2015年6月)

整理资料,反思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课题论文。

具体措施

制定各阶段具体实验计划;深入学习,提高科研能力;及时探讨总结教学模式,以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定期进行检测对比。

四、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一)了解数学,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明白知识就在身边,从生活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在活动中总结规律,从活动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融洽师生感情,促进学习和兴趣。

(二)用赏识的方法看待学生,让学生乐于探究。

1、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2、课堂用赏识的语言激励学生,激发自主探究和动机。

(三)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四)提供预习空间,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五)让学生合作交往,促进自主探究的发展。

创新之处:

激发兴趣,唤起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提倡思维方式多样化,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优化教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五、预期研究成果

1、开题报告《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研究》

2、教师论文集《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研究》

3、习题集、试卷分析

4、结题报告《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研究》

篇13:《农村普通高中理科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普通高中理科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秋学期,我们践习高中新课程至今,深感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学习效率低,对学生有效学习也做了一些有价值的实验,但效果一般。高中理科各学科理论教学模式较多,但在农村普通高中课堂上还有待在实践中完善。我们决定对农村普通高中理科各个学科的有效教学模式(如“阅读自归探研评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成立了本课题组,旨在进一步探索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指导我校新课改的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以期达到一下四个目标:

1、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增加成功快感。

2、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变讲细讲透为阅读自归探研式教学模式。

3、推动新课程的讲授速度。一旦学生有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大增,教师只要在重点内容上启发引导就可以。

4、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培养研究型教师。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本课题拟对以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五条教学基本原理进行实践研究:

1、提高课堂参与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理科各个学科的先导。

2、掌握最近发展区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

3、灵活的理科各个学科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4、元认知能力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5、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支柱。

6、为学生提供理科各个学科的有效学习和合作探究的途径、过程、方法、技巧等。最终是为提高学生的理科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服务。

7、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和案例研究法等。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国内对各个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较多,形成了一些理论基础,可对理科各个学科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不多,对农村普通高中的教学实践的研究就更少了。课题组负责人有十几年农村薄弱高中的教学经历,践习了一些国内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导学案”教学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础。06年秋学期,我们践习高中理科新课程至今,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了教科研能力及理论水平,践习了“阅读自归探研评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流感教学法”,效果不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本课题研究也顺应新课改的理念。

3、本课题组得到县教育局和学校的全面支持,所需经费全部由学校承担。

4、课题组成员有霍邱县教育局教研室理科学科教研员、霍邱一中理科学科教研组长,均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参与过多个省、市级课改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主持和参与的省级课题都已结题。

五、课题组组织分工

冯克永、何兆祥:

负责课题的全面工作,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文章,填写立项申请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成员:参与课题研究,负责提供对比实验案例、教学案例及其分析,撰写文章。

六、主要研究阶段及预设成果

第一阶段:2月15日~1月25日。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形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2月1日~年8月31日。开展“阅读自归探研评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及“流感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撰写相关论文及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2013年9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开展“阅读自归探研评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及“流感教学法”修正后的实践与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第四阶段:年1月1日~2014年3月20日。总结课题开展情况,形成论文集和结题报告。

篇14: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6。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探究。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为学生生动主动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环境。

7。取得有1定影响的1定量的教科研成果。

包括教师论文、理化课件库、实验研究报告、学生的小论文、小发明等等。

4、研究对象

实验年级:初中9年级、高1年级、高2年级、高3年级

实验班级:初中9年级133班、134班、135班、136班、137班、138班、139班、140班、141班、142班

高104―1班、04―2班、04―3班、04―4班

高203―1班、03―2班、03―3班、03―4班

高302―1班、02―2班、02―3班、02―4班

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涉及初中和高中各年龄段的学生。

5、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计划――实施――观察――反思――总结――修订――再实施――再观察――再反思――再总结……”的程序进行,实验螺旋形上升。

(2)经验总结:课题研究的每次实验课,都要经由课前讨论,课间观察和课后评价,由执教教师汇总撰写成个案,中期评估要撰写专题研究文章,结题时写出实验报告。

(3)调查法:依据课题实施的发展情况,有计划和有目的进行若干次书面问卷或口头调查,以积累资料。

(4)观察法:每节实验课,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学习情绪、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等做有重点的观察记录。

(5)测试法:每1单元学习的成绩都要即时进行测试,每学期进行1次延时测验。

以上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学科及内容的差异进行搭配,力求保证科学性,避免失真。

6、课题研究的步骤

(1)XX年1月――XX年7月为前期准备阶段:

① 制订课题方案,进行专家论证。

② 根据课题目标,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③ 制订相应实施计划。

④ 对教师进行学习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理论操作的培训。

⑤ 实验学科的教学资源收集与开发准备工作。

(2)XX年9月――XX年6月为实施阶段。

①根据课题目标,对教育教学及设计理论与网络技术进行整合,提出课题实施策略。

②按课题目标分网络课件和单元计划的样式,进行教学开发与设计。

③组织学生上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收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和信息。

④进行中期评估并调整课题方案。

(3)XX年7月――XX年11月为深入实施阶段。

根据中期调整、深入实施并适时进行推广实验。注意收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

(4)XX年11月――XX年12月为结题阶段:

整理资料、统计数据、撰写结题报告和论文。

7、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课程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2、有关课题的实验报告,有关论文或专题研究文章。

3、有关课题的优质实验课教学录和个案例集。

4、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网络课件和单元教学资料。

5、实验检测所得的各种资料的分类档案及子课题组活动的图片、文字、音像等资料。

8、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组 长:张振山负责人员的培训、课题的综合研究及组织的管理

组 员: 何东升 胡伯龙 单爱春 杨艳芳

负责高中课题的研究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搜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及做课

刘金水 薛松春 王振月 王金旗 张 庆 马兰萱

张凤秀 果 顺 古学丽

负责初中课题的研究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搜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及做课9、课题的实施和完成条件保障

本课题组的成员均具是专科以上的教学骨干教师参与实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具有较高的教学理论,并都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进行教学研究的素质和经验。对参与研究该课题都有较高的积极性,这些条件保障了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9、经费自筹为主,其余费用由学校承担1部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组

篇15: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1、选题依据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3、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形成1批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的“未来教育”案例,构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库,充分利用全国教育互联网、宽带网、校园网等教学资源库,协作学习。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出来。

4、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发现、质疑、探索、创新等自主探究能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估指标,其中包括制订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途径的能力,与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自主处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探究、利用网络信息的创新能力。

5、在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形成1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

3、研究内容

众所周知,internet 可以作为宝贵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威力巨大的教学媒体,并且,从80年代后期起,有些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利用internet进行教育教学的实验。但是,它必须是以1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为基础的。我校已与互联网相接,且建成了校园网。我们将在全校,充分利用internet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交互性等特点,进行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该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利用internet辅助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习、探究式学习、发布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利用网校辅助学习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逐步摸索出1套适合初中学生教育教学特点的,基于internet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能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1代新人的方法和途径。

1.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技能。

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实验班学生除每周规定的信息技术课外,根据需要还要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与上机时间,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与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的技能。

2.辅助课堂教学的情境式课件开发。

教学情境的展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设计开发设计出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情境式教学软件。

3。模型建立式课件开发。

教学模型的展示和联想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大为重要,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知识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要求,开发理综模型建立式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4。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软件的利用、开发。

在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再根据能力培养要求,集理化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收集大量的有关的素材,制作出适合个别化学习学习软件。

5。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的研究。

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开阔眼界,培养灵感,并提供让学生对身边有关理化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见解、观点的场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实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关于课题开题报告撰写规范

开题报告课题来源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课题开题报告撰写格式

开题报告写作注意事项

开题报告注意事项

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及格式写作规范

开题报告格式

护理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模板

《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
《《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推荐15篇)】相关文章:

小学生语文课堂开题报告示例2023-06-02

开题报告范文2023-08-30

科学课题开题报告2022-05-07

开题报告研究内容2023-04-16

开题报告的意义2023-03-19

开题报告专家评议要点2022-05-07

开题范文2023-07-14

开题报告范文模板2023-08-31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2022-11-11

开题报告范文格式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