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关爱疾病成为口号

时间:2022-08-11 07:37:15 口号标语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别让关爱疾病成为口号(集锦13篇)由网友“旧时月”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别让关爱疾病成为口号,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别让关爱疾病成为口号

篇1:别让关爱疾病成为口号

别让关爱疾病成为口号

最近,大家可能都在看一部热播电视剧《心术》。据说,该剧收视率高居各大卫视前三甲。尽管有人认为这部电视剧拍得还不够专业,但它依然赚足了眼球。我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反映了当前一个热点话题——医患矛盾。

这个问题在20多年前并不明显。那时候,医疗技术水平比现在要差,但医患关系很好,老百姓对医生很尊重,对医疗保障也没有很多担忧。为什么现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医疗设备越来越精良、就医环境越来越优化,医疗纠纷却越来越频繁呢?这里面有医疗体制的问题,有舆论导向的问题,更有患者维权不当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也有医院和医生本身的问题。人文精神是“标尺”,决定了医院的品牌形象

自古以来,医学就被认为是最有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是富含人情味的职业。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人文精神呢?大家需要先思考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医院是干什么的?有人说,当然是治病救人的。既然是治病救人的,为什么还有些医院会因为病人一时交不起住院费就把病人拒之门外呢?为什么有些医院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病人的基本权益呢?为什么有些医院对医

生收受红包、开大处方、过度检查等现象熟视无睹、放任不管呢?我看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根本使命给忘了,违背人文精神,走入了发展误区。

第二,医院与病人是什么关系?上海第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山是这么回答的:“病人是医院的衣食父母。没有病人,医院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因此,那种不考虑病人感受、不尊重病人隐私、不关心病人疾苦的行为,都是不符合人文精神的,是会砸医院牌子,甚至会砸饭碗的。

第三,好医院的标志是什么?我们常说,一所好医院要有雄厚的学科实力、一流的人才队伍、鲜明的医疗特色、先进的仪器设备。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之间的竞争不光是技术与设备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医院整体素质和整体形象的竞争,是医院品牌和发展战略的竞争。这必须借助于医院文化,而医院文化的内核就是人文精神。

可见,人文精神在医院建设、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基石”,体现了医院的生存之本;也是“导向”,指明了医院的发展方向;更是“标尺”,决定了医院的品牌形象。

医生的语言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

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于将医学定位为自然科学而忽略其人文属性,将医学工作者定位为自然科学家而忽视其社会责任,将患者视为患病的生物体而忽略人文关怀,由此导致当前医疗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这突出表现为“四重四轻”。

重“病”轻“人”。只关心疾病不关心人,脱离病人去治病,忽视对患者及其家属人格的尊重、尊严的'维护。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位医生三句话说死一名病人”的故事。病人来看门诊,医生第一句话就是:“你的病呀,来晚了。”病人一听急了,赶紧求他:“大夫,我们大老远慕名而来,求您想想办法吧。”这时,大夫说

了第二句话:“你这病呀,没治了。”病人又求他,大夫的第3句话是:“你早干吗去了?”这三句话就像一盆凉水兜头浇在病人身上,他上午11时半离开诊室,下午4时嘴唇发紫,晚上8时进急诊室,第二天凌晨2时便去世了。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之所以把语言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医生的语言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

重“体”轻“心”。只考虑维持病人的生命,而不考虑治疗可能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或者病人能否继续正常地生活。由于医生不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有时虽然治好了病,但患者还是不满意。有人说世间有三种医生:第一种医生用手给人治病,叫“医匠式服务”。第二种是用脑给人看病的服务,叫“专家级的服务”。比如开刀的时候,刀口在什么位置、开多大,既要考虑美观,也要考虑患者的需要。第三种是用心给人看病,叫做“大师级的服务”。有位名医一生中曾经三次给同一位女士看病。女士年轻时得了子宫肌瘤,别人说给切了,他说得留着,人家还要生孩子。后来,这位女士30多岁时生完孩子又有问题了。医生了解到她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还是决定帮她保留子宫。又过了30来年,医生才答应切除子宫,因为孩子长大没负担了。这才是真正用心给人看病的医生。

重“利”轻“义”。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个人利益的驱动,在一些医生眼里,病人已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而仅仅是消费的主体和赚钱的机会。一位年轻人因眼部不适到医院就诊,大夫检查后顺手就开了德国眼药水,要价90多元。点了眼药水后,患者的眼痛反而加剧。第二天一早,他到另一家医院,医生给他开了氯霉素眼药水1瓶,价值两元多。遵照医嘱,他的眼病很快就好了。有的医院甚至总结出一套“宰人”的法则,叫“见大款大宰,见小款小宰,见穷人就刀下留人”。看似挺有人情味,实则不可取。

重“亲”轻“疏”。一位朋友给我讲过他的一段看病经历。他两岁的女儿因发热

到某人民医院儿科就医。看到候诊室只有三四个人,我这朋友就耐心地等。但在此期间,不断有穿白大褂的带人“加塞”,让他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当轮到朋友的女儿看病时,医生只用了两分钟,没做任何检查,就下结论说是一般的咽喉炎,开了两天的药。两天后,朋友的女儿依然反复发热,同时还出现目光呆滞、不能下地行走等症状。于是,他带着女儿去了一家有熟人的医院,专家诊断为病毒性脑炎,需要立刻入院抢救。听到医生的诊断结论时,我这位朋友都被吓傻了。后来,孩子终于脱离了危险,但经过高压氧治疗才平安出院。类似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人文精神是安身之本、发展之基

对医院来讲,人文精神的确立和弘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把人文精神的内涵融入医院建设发展的全过程,转变为全体医务人员自觉遵循的理念和原则,就好像盖房子一样,要做好“夯基”、“架梁”、“内装”、“外饰”四个方面的工作。“夯基”就是要厚实人文底蕴。提炼富有个性的医院精神对于培育人文精神具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北京同仁堂曾提出这样的精神:“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非常到位,有特点,人们也容易记住。山东省泰安中心医院的院训是“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既有地域特色,又强化了医疗行业特点。有了这种特色鲜明的医院精神,才能不断增强医务人员对医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百姓的信任度。

“架梁”就是要完善制度机制。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并把医患沟通作为考核医务人员的一个硬指标。此外,医院在人员编配、床工比例、环境设置等方面,要努力为医护人员和患者营造良好的工作和休养氛围。我过去在301医院工作。医院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不管是在与家人团聚,还是值完夜班正在休息,只要医院来一个电话,就立即奔赴病人身

边,从来不问该不该自己做、多长时间能回来。这种习惯就是通过长期的制度约束形成的,是对医院“忠诚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宗旨的生动实践。

“内装”就是要渗透中心工作。培育人文精神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医教研中心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主动跟进和融入业务工作,并以保障业务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来检验人文精神培育的实际效果。汶川地震发生后,医院的同事跟我讲起发生在灾区的一件事。一名年轻的战士在抢救百姓时,大腿被严重砸伤。当地人民医院因为条件和技术力量有限,正准备给战士做截肢手术。恰巧,我们医院的医疗队巡诊到该院。经过专家组的精心治疗,战士的腿最终被保住了。现在的战士都是独生子,可以想象一条腿对一个年轻的生命、对他的家庭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医疗队在整个抗震救灾期间先后做了1704台手术,没有一例截肢。

“外饰”就是要强化实践锻炼。人文精神的培育不仅是一个理念、一句口号,更应该是一种实践、一种行动。有家医院提出的口号为“重视人才,关爱别人,用良心看病”。比如,有名民工患病而又无钱治疗,在医院门前徘徊。我们的医务人员或医院管理者发现后,会主动帮他想些办法,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吗?现实的情况更可能是,大家匆匆忙忙,根本无视他的存在,也可能会因为担心收治这样的患者影响业务收入而想方设法让他离开。对大多数医院来讲,主动去帮助这样的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医院要培育人文精神,就要落实到这些实际行动中,否则,所谓的“关爱别人”只能是一种“口头”文化。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可以说,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家医院、一名医生,人文精神都是安身之本、发展之基。

篇2: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所谓父爱如山,也许就是这样吧,都说世上最难超越的是父爱这座山,最难懂的是父爱这本书,不善表达的父亲看似不关心我们,可他却用深沉的爱默默地关注我们。

不知是谁说过:“生命的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可我觉得,时间是一把屠刀,在一天天的等待中,在一月月的欺盼中,在一年年的守望中,岁月无情地带走了父母的青春,时间不等人,更不会倒流,给人留下的,只有岁月的沧桑,等你完全明白,父母的身躯已经不知何时开始弯曲,他们炯炯有神的眼睛不知何时开始浑浊,他们头上的白发不知何时开始肆意疯长蔓延……没有人能逃过岁月这把无情的刀。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一首深情饱满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和《常回家看看》不知唱出了多少父母的心声和愿望,父母精神上的需求远比物质上的需求重要的多。

在我们的一生中,父母,一直用自己的所作所为为我们奉献着,感动着我们。这两则故事,很普通很常见,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虚伪的掩埋,更没有那种感动生命的大喜大悲,可是,它既是一部喜剧,又是一部令人回味的悲剧,它给我的感觉不是失落,是痛惜,是感动,心里那样轻轻地一沉,这一沉,把我所有的叛逆压倒,把泪水喷出,把时光沉老……

父亲,母亲,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两个词,却包含着对孩子的感动人心且朴素无华的爱,演绎着无数个震撼生命的故事,这份爱,不是普通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别让父母等你太久,有些人离开了就是永别,不要让父母的一次次等待,成为你终生的后悔与遗憾!

篇3:别让自己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阿斗为什么不能像他的父亲一样成为跨时代的英雄,为此,我们来分析一下,对于阿斗也就是皇帝刘禅为什么扶不起?从刘备在临终一眼,就叮嘱刘禅,以后这个一统天下的事情,就交到你的手里,并由诸葛亮辅佐,同时诸葛亮在朝中的威望是非常高的,因此刘禅不得不被依赖于诸葛亮。

同时诸葛亮临终后,刘禅一直沿用诸葛亮所选拔的人,这种依赖性的`心理,让刘禅自然的养成了不去主动思考的习惯,最后兵临城下,不战而降,虽为帝王,却毫无帝王之霸气,亦无帝王之才能,

职场策略:

不要过于依赖

就业压力大,求职难的情况,让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去尝试,尤其是现代的是80、90后,很多都是带着父母,或者依赖父母,找一份待遇相对较好的工作。更有一群人,找工作三次,五次碰壁后,就求职信心大打折扣,找工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直接回家啃老,表示有合适的工作后再去面试,这些消极的依赖性的心理,直接影响个人的职场发展。

篇4:别让“爱”成为名义

别让“爱”成为名义

别让“爱”成为名义

西峡县城区第三小学 于德明

“我都是为了你好”“要不是为你好,我才懒得理你呢”,这样的言语在教育孩子时经常可以听到。每次,它们都会引起我的思考――这是什么样的教育?

带着疑问,在“都是为了你好”的行动中,我看到了这样的教育现象:学生的课业负担越减越重,惩戒的手段越来越狠……

在这样的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里,因为有爱当替罪羊,教育者可以任意妄为,实施极端的逼迫形式,完全丢掉了对生命本身的应有尊重。因为有爱作掩护,教育可以僵化为产品制造,接受千篇 一律、千人一面的炮制,完全忽视个性的差异。因为有爱为旗帜,教育沦为功利的染缸,成为实现急功近利目的的捷径,完全无视对人性的摧残。在这样的爱里,学习成为一种磨难,成长遭遇揠苗助长,生命被践踏得遍体鳞伤…

这是爱的教育吗?这是源自爱的教育吗?不,这不是爱的教育,这是以爱为名义的教育,是一种要不得的教育。

我们都知道,爱是内心的一种情感,不需要借口。就像网络流行语说的那样――爱了,未必有理由;但不爱了,一定有很多理由。凡是整天挂在嘴边的,能够不厌其烦地对爱进行表白,常常表明了爱的.缺失。通常以爱为名义的教育也大都是虚伪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活动,往往都不能尊重个体成长的规律,漠视人的尊严和个性的张扬,缺少对生命本身的敬重和敬畏。

当爱成为一种名义,爱就会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因为当爱成为一种名义时,便无爱之实,爱只是徒有其名而已。这样的爱往往比不爱更具杀伤力和侵害性。因为它会滋生安排、设置、训斥、谩骂、威吓、体罚、压抑、厌恶、对抗、冲突……

大爱无声,真爱无言。真正的爱不需要挂在嘴边,而是要放在心中,体现在行动里。比如,受伤时,关切的眼神;痛苦时,抚慰的动作;失败时,激励的言语;成功时,真心的祝贺;犯错时,真诚的教诲;苦难时,真情的救助……

真正的爱是无私的,就像太阳之于万物,一味付出,不求回报;真正的爱是博大的,就像蓝天之于白云,给予空间,不言不语;真正的爱是深沉的,就像母亲之于孩子,一生守候,无怨无悔。

真正的爱意味着自由,因为自由,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张扬;真正的爱也意味着自主,因为自主,成长可以获得无数的快乐;真正的爱还意味着自信,因为自信,生命可以绽放亮丽的光彩和甜蜜的幸福。

真正的爱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有欣赏激励,有尊重理解,有宽容谦让,有给予付出……真正的爱,仅仅是为了爱而爱。

作为孩子,需要爱,但不需要名义上的爱。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爱的教育,但不需要以爱为名义的教育!

篇5:别让“批注”成为装饰

别让“批注”成为装饰

别让“批注”成为装饰

作者/董 萍

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纵观整个比赛,中高段的阅读课中几乎都有这样的环节:请认真阅读课文,在空白的地方做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是学生自主阅读、做好批注以后,却大多并未得到及时的反馈或指导,因此,“做批注”似乎成了课堂的一种装饰品。

其实,有效地引导学生做批注,继而让接下去的教学围绕学生所做的批注展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使之终生受益。

一、圈圈点点,提炼文本信息

有的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有的课文则表达特色显著。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将有用的信息标注出来。比如《一面五星红旗》《中彩那天》等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标注出文章所写的时间、地点、人物,简单地在书上注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有效地提炼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在教学类似《长城》《颐和园》《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等写景的文章时,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圈画句子,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描写方法及运用的典型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收获写在旁边。学生在拥有足够阅读时间的同时,也能在方法的指引之下,最大限度地获取文本的信息。

二、质疑问难,探究文本奥秘

在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并指导批注:你有哪些觉得不明白的词语?哪个字比较难写?读了文章,你有什么问题吗?继而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在这段时间可以在巡视中发现问题。对个性问题或浅显问题,教师可以做单独指导和交流,随机解决。我在执教二年级的《“红领巾”真好》一课时,让学生动笔写写:“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圈圈画画,也可以写一写。”

学生边阅读边批注以后,有了很多发现:

生:这首诗歌中,有许多字都带有“ao”这个读音。

生:我也发现了,这些字都出现在句子最后。

师:你真善于发现。这就是诗歌的押韵。

生:我发现每一段都是一问一答。

生: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里的“红领巾”都有双引号。

师:你们很会动脑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吧。

三、书写补白,表达内心感受

中高段的学生往往对文本有着独特的感受,教师在要求学生做批注时,除了引导他们进行内容的获取以外,还可以鼓励他们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个和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可以聚焦到前一环节中获取的信息上,在那些感人的、优美的'、有特色的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所写的批注与大家分享,并在此过程中加以点拨、指导。我在教学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段时,让学生圈一圈:“这段写了哪些景物?画出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在旁边简单地写写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自主阅读后,全班进行交流。

师:读了第一段,你圈出了哪些景物?

生:这一段写了树木、溪水和小鹿。

师: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很好?说说你的收获吧。

生:我觉得“抽出”用得很生动。

师:还有谁有同感?

生:我也觉得这个词语好,把树木在春天生长的状态写出来了。

师:真了不起,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还有谁想说?

我们在鼓励学生写下自己感受的同时,也要给他们提供交流的平台,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

在阅读课堂上,批注是联结教师、文本和学生的最好的桥梁。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批注,更要通过批注走进其内心世界,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

篇6:别让简单成为遗憾作文

别让简单成为遗憾作文

臧克家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我一度无法理解这句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的,死者不可复生,而生者亦不能平白无故的死去。这前后仿佛存在着矛盾的真理困扰了我很久,可如今的一些现象,让我似乎明白了这位老先生所言非虚。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担心人类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这种担心是有迹可循的。我们身处于一个车水马龙的城市,无数的新事物、新元素在这里碰撞、交融。这里充满了梦想与机遇,每天都有人怀着抱负踏上这方土地,可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都将成为那地铁站中的过客,衣着相似,步伐一致,心中早已没了曾经的热血,徒剩下那如同僵化的'思想一般麻木的神态。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外求学,他的一位老师问了他一个刁钻的语法问题,不曾想他将答案脱口而出,老师惊讶的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学生只回答了四个字:固定搭配。是的,固定搭配。相信每一个在中国读过书的人对这个词都不陌生。但在外国老师看来这是无法想象的,所有的知识只有通过自我的专研才能发现其自身的价值,而不是像机器般一味的存储,在需要时从内存条里读取文档。这样做,看起来方便简单,实质上却禁锢了我们的思想。我们所谓的站在前人的肩膀眺望更高,或许会让我们失去思考的能力,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了。失去思考能力和专研能力的人们,大概就无法感知探究带给我们的美好了!

再者,便是爱心。人类和机器最本质的区别之一,便是有情感。可是,有个街头实验却让我们心生寒意:一位测试人员假扮成失智老人向街头行人寻求帮助,然而整整一个上午过去了,只有2个行人向他伸出援手,更多的行人是选择无视,有些人看着手机匆匆而过,更有甚者绕道儿行。一个简单的关心,真的就这么难么?一个有着五千年传承的文明古国,尊老爱幼本是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准则,可如今人与人之间的那点情义怎么就那么淡泊,昔日那辉煌灿烂的中华美德真的就一去不复返了吗?

忆起百年前为“日心说”而献身的哥白坭,怜悯百姓而写下不朽名篇《捕蛇者说》的柳河东,他们都是有着自己坚定的信念,有着兼济天下的胸襟,所以他们成为了不朽。而作为平凡人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答案或许很简单,见面时的一声问候、课业的专研、对于流浪猫狗的援助……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简单、平凡,却能点亮生活。

所以,行动起来吧!别让简单成为遗憾,抬眼看看,你一定会发现这个纷繁的世界,有多精彩!

篇7: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父母亲的爱一直是我们百写不腻的话题,然而写作功底并不深厚的我们写不出那样震撼人心的文章,唯有把那份对父母的感恩埋藏在心底。

一篇写母亲的文章,激起了我心灵深处的那份感动,如同一颗石子扔进了内心平静的湖,湖面上泛起了层层涟漪,是我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讲述了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个5岁的男孩指着身边的一辆汽车天真地对母亲说:“妈妈,等我长大以后,要挣好多好多的钱,买最好的车给你,带着你去玩儿!”母亲微笑着抱着孩子,吻着孩子,于是,在母亲充满美好期待的眼神里,孩子渐渐长大。转眼,孩子已成为了一个少年,他对母亲说:“妈,等我上了大学,有了工作,一定让您享福!”于是,在母亲幸福的微笑中,少年已成为了一位帅气的青年,他信誓旦旦地对母亲说:“妈,等我结完婚,有了孩子,一定让您享福,买个大房子接您去住,让您成为世上最幸福的奶奶!”于是,在母亲幸福的皱纹上,在母亲充满笑意的目光的注视下,青年与自己心爱的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不知过了多少年,那个儿子已成为了父亲,终于,儿子买了车,买了房,想接母亲去住新房时,脸色苍白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与世长辞,留下病床前儿子的痛苦和懊悔,儿子的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唤,母亲却再也听不到了……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故事,并没有达到感动生命的地步,可就是这一则故事,带给了我无限的酸楚和思考,天下的父母,是否都因为那一句句誓言而一生活在等待和守望中呢?

父母,无论是年轻时,中年时,还是老年时,为了儿女,为了家,一生无怨无悔地操劳着,努力打拼,辛苦经营着这个家。儿女们在成长中一次一次地对父母许下承诺,一次一次地让父母等待。可是,当你已经成年,父母又还有多少年能来等你呢?是十年,还是十五年,又或是二十年?

在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的父母演绎着感动人心,震撼生命的真实故事:汶川大地震中,僵硬尸体下吮吸着母乳的婴儿,一位母亲留给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遗言,唐山大地震中,一位母亲拿自己的鲜血给孩子吮吸,希望孩子生还……太多太多的例子,无不催人泪下。而每个母亲都用不同的方式给予了孩子同样的爱,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记得我还看过这样一篇写父亲的文章:一位嗜酒如命的父亲很少关心自己年幼的孩子,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对父亲的恨意日益渐深。孩子成年了,一次休假回家,发现柜子里有一条已经发臭的鱼时,生气地质问父亲,父亲的`委屈的回答让我的心为之一振:“你不是要回家了吗?前段时间捉了一条鱼,就一直留在柜子里了……“而这位父亲为了给孩子买房在寒冬入深山伐木以及卖牛羊挣来的一沓沓人民币将孩子心中的恨逐渐融化。当孩子心怀感恩、心疼和愧疚时,父亲早已老态龙钟。

篇8: 别让爱成为等待

别让爱成为等待

小时候,依偎在父母的怀里,以为这就是全世界,每一天在他们怀里撒娇,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在他们中间荡秋千,他们就像是小公主一样宠着我,而我也憧憬着长大后的生活,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之后,渐渐地长大了,第一次离开家去县城读书,远离了父母的庇护,只身一人走在求学路上,再之后呀,经历了高考的洗礼的我,走向了更大的舞台,九月的那一天,踏上了求学的路,临走前,妈妈准备了大包小包的'东西:新鲜的秋果,自家养的鸡生的蛋,春夏秋冬的衣服,还有一路上要用到的各种东西……我总是不耐烦的说:“妈,城里什么都有。”母亲总是笑着说:“城里的再好,总归不如自家的好。”离家的那天,看着车窗外父母的影子越来越远,越来越小,心里五味陈杂,各种情绪涌上心头,没有隆重的仪式,更没有挥手告别,就这样背上行囊,远离故土。

以前总觉得和父母在一齐的时间还很长,等到自己学业有成,等到自己事业稳定,等到自己衣锦还乡,等自己准备好了,等自己能够养的起他们的时候……再让他们安享晚年。殊不知,世间最无情的就是时间,我们总以为孝敬父母能够“再等等”,但是人生处处充满着意外,谁也不明白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们成功的速度,永远也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如果等到我们觉得对得起他们,是时候报答他们了,那么一切可能都已经来不及了。其实,父母需要的也但是就是你能陪陪他们,哪怕就只是做坐在一齐吃一顿简简单单的饭,聊聊天儿他们也会很满足。

突然想起了几天前的晚上,夜都已经很深了,突然手机响了,一边抱怨一边接起了电话,竟然是爸爸,电话的那头沉默了许久没有说话,寒暄了几句之后,那头的妈妈抢过了电话,奶声奶气的对我说:“姑娘啊,这么晚了你爸他不睡觉,非吵着说给你打电话呢。”听到这儿,我鼻子一酸,不争气的眼泪就流了下来。人们都说人老了就跟小孩子一样,是呀,我爸老了!他会为了给小棉袄打一个电话,而跟妈妈吵吵闹闹。昨日的他,意气风发大步流星,我总以为,爸爸永远有饱满的爱给我,尽管他不善言辞,不善表达,但总能偷偷的爱我一辈子,事实上父母真的在一天天的老去。作为女儿,我常常会发现,我的一通电话真的会让他们高兴很久,哪怕就只是听听我的声音,他们也会很开心……所以呀,有空的时候,多给爸爸妈妈打打电话,给他们分享一下学校里发生的趣的事儿,听听他们唠唠家常,别总是抱着手机刷消息。

每一次回家,父母的脸上总是会挂满笑容,他们也总是会跟你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但是,这唠叨声中又包含了多少的关心与牵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千古哲言告诉我们,别让爱成为等待。

年少无知的我们总以为离家越远越好,可回过头来想想,离家越远父母的心也会越来越牵挂。正是这血浓于水牵挂,才让我明白,原先这就是幸福。幸福,可能就是回家的路,父母的唠叨或者是妈妈做的一口热腾腾的饭菜,亦或是父母目送你越走越远的期盼。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所以无论多么忙,请记得时常回家看看,千万别让爱成为等待!

篇9:别让关爱成监视

别让关爱成监视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六十多岁的女病友,一见到我之后就哭了.她说每天和家人在一起吃饭时都不敢伸筷子,恐怕夹错菜挨批评,水果一点也不敢吃.家里从老伴、儿女到孙子、孙女都看着她,大家吃西瓜时只让她吃挨着西瓜皮的`那部分.这位病友感到很悲观,像这位病友的情况还大有人在.

作 者:张秀丽  作者单位:唐山市金太阳糖尿病食疗中心 刊 名:糖尿病新世界 英文刊名:DIABETES NEW WOR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0:别让等待成为遗憾作文

别让等待成为遗憾作文

父母亲的爱一直是我们百写不腻的话题,然而写作功底并不深厚的我们写不出那样震撼人心的文章,唯有把那份对父母的感恩埋藏在心底。

一篇写母亲的文章,激起了我心灵深处的那份感动,如同一颗石子扔进了内心平静的湖,湖面上泛起了层层涟漪,是我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讲述了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个5岁的男孩指着身边的一辆汽车天真地对母亲说:“妈妈,等我长大以后,要挣好多好多的钱,买最好的车给你,带着你去玩儿!”母亲微笑着抱着孩子,吻着孩子,于是,在母亲充满美好期待的眼神里,孩子渐渐长大。转眼,孩子已成为了一个少年,他对母亲说:“妈,等我上了大学,有了工作,一定让您享福!”于是,在母亲幸福的微笑中,少年已成为了一位帅气的青年,他信誓旦旦地对母亲说:“妈,等我结完婚,有了孩子,一定让您享福,买个大房子接您去住,让您成为世上最幸福的奶奶!”于是,在母亲幸福的皱纹上,在母亲充满笑意的目光的注视下,青年与自己心爱的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不知过了多少年,那个儿子已成为了父亲,终于,儿子买了车,买了房,想接母亲去住新房时,脸色苍白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与世长辞,留下病床前儿子的痛苦和懊悔,儿子的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唤,母亲却再也听不到了……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故事,并没有达到感动生命的地步,可就是这一则故事,带给了我无限的酸楚和思考,天下的父母,是否都因为那一句句誓言而一生活在等待和守望中呢?

父母,无论是年轻时,中年时,还是老年时,为了儿女,为了家,一生无怨无悔地操劳着,努力打拼,辛苦经营着这个家。儿女们在成长中一次一次地对父母许下承诺,一次一次地让父母等待。可是,当你已经成年,父母又还有多少年能来等你呢?是十年,还是十五年,又或是二十年?

在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的父母演绎着感动人心,震撼生命的真实故事:汶川大地震中,僵硬尸体下吮吸着母乳的婴儿,一位母亲留给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遗言,唐山大地震中,一位母亲拿自己的鲜血给孩子吮吸,希望孩子生还……太多太多的例子,无不催人泪下。而每个母亲都用不同的方式给予了孩子同样的爱,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记得我还看过这样一篇写父亲的文章:一位嗜酒如命的父亲很少关心自己年幼的孩子,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对父亲的恨意日益渐深。孩子成年了,一次休假回家,发现柜子里有一条已经发臭的鱼时,生气地质问父亲,父亲的委屈的回答让我的心为之一振:“你不是要回家了吗?前段时间捉了一条鱼,就一直留在柜子里了……”而这位父亲为了给孩子买房在寒冬入深山伐木以及卖牛羊挣来的一沓沓人民币将孩子心中的恨逐渐融化。当孩子心怀感恩、心疼和愧疚时,父亲早已老态龙钟。

所谓父爱如山,也许就是这样吧,都说世上最难超越的是父爱这座山,最难懂的是父爱这本书,不善表达的父亲看似不关心我们,可他却用深沉的爱默默地关注我们。

不知是谁说过:“生命的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可我觉得,时间是一把屠刀,在一天天的等待中,在一月月的欺盼中,在一年年的守望中,岁月无情地带走了父母的青春,时间不等人,更不会倒流,给人留下的,只有岁月的沧桑,等你完全明白,父母的身躯已经不知何时开始弯曲,他们炯炯有神的眼睛不知何时开始浑浊,他们头上的白发不知何时开始肆意疯长蔓延……没有人能逃过岁月这把无情的刀。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一首深情饱满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和《常回家看看》不知唱出了多少父母的心声和愿望,父母精神上的需求远比物质上的需求重要的多。

在我们的一生中,父母,一直用自己的所作所为为我们奉献着,感动着我们。这两则故事,很普通很常见,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虚伪的掩埋,更没有那种感动生命的大喜大悲,可是,它既是一部喜剧,又是一部令人回味的悲剧,它给我的感觉不是失落,是痛惜,是感动,心里那样轻轻地一沉,这一沉,把我所有的叛逆压倒,把泪水喷出,把时光沉老……

父亲,母亲,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两个词,却包含着对孩子的感动人心且朴素无华的爱,演绎着无数个震撼生命的故事,这份爱,不是普通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别让父母等你太久,有些人离开了就是永别,不要让父母的一次次等待,成为你终生的后悔与遗憾!

篇11:别让自己成为杀手作文

别让自己成为杀手作文

别让自己成为杀手,别让地球处于鬼门关的边缘,别让我们共同的母亲哭泣。

——题记

“环保”,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公益广告、宣传册上、电视上、电脑上……几乎整个世界都在呼吁着。可是,人类做到了吗:废气照样排放、污水照样污染水源、垃圾照样乱扔……有那么一句话说的好:“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是啊,你伤害大自然,就会也给自己带来灾难。同样的,你善待大自然,大自然也会给你最好的回报。可你们做到了吗?

先不说别的,就说说生活中吧。街边小摊打烊后,留下的是一次性的餐具、污水。在美丽的小河边,护栏旁有的是大大小小的饮料瓶,河面上漂流着厚厚的油污和腐烂发臭的垃圾。垃圾车旁,一袋袋的垃圾应有尽有,蚊虫飞舞,可垃圾车里却很少垃圾。这是为什么?打烊后,为什么不顺便把垃圾捡起来呢?小河边,为什么不顺手把塑料瓶扔进一旁的垃圾箱,为什么垃圾到处扔,污水不经过处理就排放呢?垃圾车旁,为什么不多走几步,把垃圾扔进垃圾车,而把垃圾扔旁边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太懒了,太没公德心,太自私了。只顾自己的一己私利,而不顾全大局,这种的人他们不配做人类,他们连最低微的动物都不配做。

在夕阳的辉映下,公园里的那一条江显得那么优雅、迷人、金光闪闪而楚楚动人。这时,走来一对情侣,有说有笑。这道风景线更是为这良辰美景锦上添花。正当我陶醉在这迷人的景色中时,那个女的随手把一个白色的塑料袋丢了下去。可怜的塑料袋,随风飘荡,最终着陆在江面上。在那金光闪闪的江面上,那白色是显得格外的扎眼,格外的引人注目。落在江面上的白色塑料袋仿佛在哭泣:“这不是我的家,我不想到水里,垃圾桶才是我的家。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这道风景线不再是美丽的了,它是丑陋的,不堪入目的。那一对情侣远去的'身影,在我的眼中突然变得很渺小,渺小,微不足道。

突然,一只苍老枯竭的大手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拿着一个长长的网子。随着杆子的边缘看去,是一位正在钓鱼的老爷爷,他在用捕鱼网打捞江面上那个无家可归的塑料袋。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斑白的双鬓闪着微弱的光。他的动作显得那么迟钝那么缓慢,他那干枯的手有力地握着杆子。10厘米,5厘米……老爷爷满怀微笑地收回杆子,拿起上面的塑料袋,缓缓地走向垃圾桶。老爷爷远去的身影,在我的眼中瞬间变得高大,仿佛在闪着金色耀眼的光芒。

再看看我们的地球母亲,她多么憔悴啊!原本亮丽的秀发,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有的地方还秃了,隐隐约约露出头皮。那个红润润,圆乎乎的脸蛋,已经变得黄蜡蜡,瘦的轮廓都清晰可见。那漂漂亮亮的花衣裳,现在已经破烂不堪。我们的地球母亲此时就像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又脏又臭。“呜呜呜呜呜呜……”地球妈妈又在哭泣了:“我的儿女,为什么要伤害我。我创造了他们,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丰衣足食。而他们又是怎样对待我的呢?无界限的,无节制的的开采,乱砍乱伐,污染环境……使我变得这么丑陋,这么伤痕累累。

捡起一张纸,捡起一个塑料袋。这小小的举手之劳,为什么都没有人去做呢?少丢一张纸,少扔一个塑料袋,为什么没有人自觉呢?人类啊!觉悟吧!我们只有这么一个地球,再不好好把握,那么最后灭亡的还是我们自己。别当不孝的子女,别让自己成为杀手。让地球恢复到原来的容貌吧!

篇12:别让等待成为遗憾作文

我每个人一生中总会在不经意间等待一些东西,等待着我们的成长,等待着我们的成功,等待着我们的快乐,等待着我们的未来。但是请切记不要让等待成为遗憾。

曾经的梦想就是等待着有一天长大了能够保护住身边的人,让他们不会再受到任何委屈,让他们能够以我为傲,让他们能够骄傲的说有我他们很快乐。我发现我一直在把问题丢给还有明天,到最后却什么都失去了,让等待成为一种遗憾。去年夏天依旧是那个毕业季,去年夏天依旧是曾经的我们这一刻我们落泪了,因为分别。

曾经说好的永远不分离,曾经说好的永远是闺蜜,曾经说好的,我们永远不会忘了对方,到现在却只剩下一个界面,一个礼貌性的微笑,一个形同陌路的陌生人罢了。而让我们成为这种情况的正是所谓的等待。

初二那年由于生地会考,由于压力很大,不经意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俩的感情就这么淡了,渐渐的我们开始吵架了,虽然我知道那是我的错,但是我一直把责任丢给还有明天,明天再道歉吧,到最后我就失去了他。虽说有些事情是他的错,但我也会告诉自己,我去认错吧,毕竟男孩子好面子,我去认错吧,毕竟虽然说是闺蜜,但也不能让他觉得我怎么样……我总是会去拖想着明天再说吧,今天太忙了,明天再说吧,今天还要背东西,我总把责任拖给生地,会考中把责任推给明天,让等待成为了种遗憾。现在的我偶尔见到他,偶尔想起她,在QQ里偶尔和他聊天,我也会想告诉他,对不起,曾经是我错了,对不起,是我负了你,对不起,是我让等待成为一种遗憾。

所有的友谊都不是坚不可摧的,所有的友谊都需要,我们就各自退让,但千万不要让等待成为遗憾,因为遗憾的时候上帝不会再给你另一次机会,让你重新拥有,上帝不会再给你另一次机会,让你重新来过,人生没有回头路,但愿每个人都不会让等待成为遗憾,但愿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长久的友谊。人生路还长,请学会善待别人,人生路还长,请学会尊重自己,人生路还长,请学会不要让等待成为遗憾。

篇13:别让等待成为遗憾作文

爱,是种神秘的东西。她如同黑暗中那一线温暖的光;燥热中那一缕清凉的风;委屈中那一句温暖的安慰。爱的力量支持着我,滋润着我的心田。可我却浪费了爱。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年迈的老父患了老年痴呆症记性越来越差,甚至忘记自己的家在哪里。一次儿子带老父赴宴时,老父把盘子里剩下的两个饺子放进口袋里,喃喃地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饺子。”他忘记了很多事情,但从未忘记他爱他儿子。

就是这样一则普通的故事,引起了我的思考:孝敬家人,趁岁月正好,别让今天的等待成为明天的遗憾。

记得幼时的每一个六月天的傍晚,爷爷总陪伴着幼小的我坐在窗前,点亮一盏灯,一起等待月色降临。爷爷总会用紫砂壶沏上一壶沁人心脾的碧螺春,,枭枭升腾的水汽中渗着黄晕的光,映着我的脸颊。而爱也就从这氤氲的水汽中弥漫开来。

可我呢,自从上了小学就视去爷爷家为负担;以前能在爷爷家待上十几天的我现在和爷爷待的每一分钟都如坐针毡;爸爸指责我不尊敬爷爷时爷爷以我年龄小为接口……

现在好像好好的孝敬一下爷爷,好好地和爷爷谈谈话呀!可现在,爷爷已经去世了。

拥有爱世界一片美好,失去爱天地黯然无光

爷爷是在我五年级时去世的,是带着对我五年的遗憾去世的。那次我第一次请假去见爷爷最后一面。我是在爷爷临终前赶到的爷爷家。本来以为会在爷爷面前哭成个泪人的我竟一滴泪也没落下来,一句话也没说出来。爷爷转向我,用尽浑身力气对我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国…争…争……”语音未落,爷爷便升了天堂。我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明天的遗憾

我至今仍然记得我在爷爷家收获的无限欢乐,忘不了在爷爷家度过的每一个欢乐时光,忘不了在爷爷家绽放的每一个笑脸,忘不了……

这些我还想再来一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别让家人等得太久,有些人离开了就是永别。不要让家人的一次次等待,成为你终生的后悔和遗憾。

防疫宣传口号

抗击疫情的励志口号

全国爱牙日宣传口号

迪士尼主题标语

校园疫情防控宣传标语

疫情防控宣传标语

5.31世界无烟日演讲稿

社区卫生优秀标语口号

世界地球日爱护地球祝福语

共同抗疫情宣传口号标语

别让关爱疾病成为口号
《别让关爱疾病成为口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别让关爱疾病成为口号(集锦13篇)】相关文章:

疫情 标语2023-05-05

疫情标语2023-02-22

疫情防控宣传标语八个字2022-08-10

城市环境保护口号宣传语精选2022-08-28

抗疫情标语2022-11-11

关于4.22世界地球日介绍及宣传语2022-08-15

班级卫生的文明口号2023-04-23

防疫标语疫情防控宣传标语口号2022-11-17

疫情防控主题宣传标语口号2023-03-17

小学生抗击疫情口号20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