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励志的正能量小故事

时间:2023-06-20 08:07:19 励志故事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名人励志的正能量小故事(合集17篇)由网友“nickdin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人励志的正能量小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人励志的正能量小故事

篇1:名人励志的正能量小故事

伊利亚·卡赞是美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他的艺术造诣,令同行们望尘莫及。可是,在3月21日,在授予其奥斯卡终生成就奖的典礼上,当年过九旬的卡赞颤悠悠地接过奖杯的时候,与会的部分导演和演员表情冷漠,双手交叉在胸前,拒绝起身向卡赞鼓掌、致敬。

人们对这位老人失去尊敬,缘于对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出卖朋友一事。卡赞25岁时就加入美国共产党。美国兴起迫害亲共人员的“麦卡锡主义”运动之后,不知是什么原因,卡赞在一夜之间不仅放弃了最初的主张,还供出8名好莱坞同事和共产党战友,进而株连上百人。面对正义的舆论谴责,卡赞丝毫不觉耻辱,反而在《纽约时报》上公开辩驳,声称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必须站出来无情揭露和坚决抵制共产主义。

卡赞的悔过,让其毫发无损,继续在好莱坞执导电影和进行文学创作,艺术上逐渐步入佳境。而被他出卖的战友们,却遭受到毁灭性打击,包括卓别林和威尔斯在内的世界知名大家,不得不流亡国外。

按理说,可以将艺术和政治全然分开,但是,不少人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忘却卡赞的叛变。来自英国的评价一针见血:“卡赞的艺术成就将永远被其政治污点所玷污,也许他本人觉得问心无愧,可是,事实上,不少艺术家被他毁掉了一生。”

当人的行为超出道德底线的时候,即便艺术水准再高,也很难获得公众的原谅和认同,从而也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大打折扣。

篇2:国外名人励志正能量小故事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作家之一。从童年起,他就写诗,到中学时,已写了数不尽的作品,可未曾发表过一篇。后来,经中学语文老师布耶介绍,他拜比自己大三十岁的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练习写小说。福楼拜对弟子要求十分严格。

有一次,福楼拜要求莫泊桑把路过的一家杂货商店里的那位商人,和路过的吸着烟斗的守门人准确地描述下来,要写出他们的姿态,写出他们全部身体外貌,包括象用画家的手腕,传达出他们全部的生活本性,以便不至于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莫泊桑在老师的指点下,孜孜不倦,埋头写作,到他三十岁时,写的稿纸就有一人高了,但是,福楼拜对他的创作还是不轻易表示满意。并对他说: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才气,但你带给我的东西里面表明有某种聪明,但是,你要永远记住布封(法国生物学家、作家)的话--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青年人,你努力干吧。”福楼拜还经常为莫泊桑修改作品,告诉他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

后来莫泊桑写成《羊脂球》,福楼拜大为赞赏,说: “将要有一个超过我的人从此诞生了!”他把这部作品推荐出去,一发表就震动了整个法国文艺界。

篇3:国外名人励志正能量小故事

德国化学家维勒与李比希的合作与友谊,是科学史上也是伦理史上的一段趣话。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二人性格完全是“两极”;李比希是激烈、爽朗、勇敢、自信、好奋斗、肯牺牲;维勒呢,温柔、平和、有耐心、有见识, “注意人之所忽”,遇攻击而不动声色,一眼望去,显得毫无·生气。这两个人真是:-个是“一团烈火”;一个是“一盆冷水”。然而他们俩的感情相同,致力的科学相同,学问务求彻底相同。所以他们是“水” “火”却相容,一直合作得很好。

李比希在自传中说: “我有个大好运气,即得到一位气味相投的和目的相似的朋友。过了这么多年,我现在和这位朋友仍然以最大的热情相结合……我们毫无嫉妒,手携手地努力向前,这一位要行动时,那一位已经预备好了。”他二人就这样密切合作,相得益彰,对无机化学作出了贡献,同为有机化学的创始人。

篇4:国外名人励志正能量小故事

白郎宁和巴勒特是英国著名的两大诗人。他们从诗友开始,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交往,产生了深挚的爱情,举行了婚礼。

巴勒特是位才华出众的诗人,从八岁开始写诗,十三岁时就发表了四卷史诗。不幸的是,她在十五岁那年,因骑马跌伤脊椎而瘫痪。二十余年中,她蜇居室内,过着昏暗、孤寂的生活,只有写诗与读书时,灵魂上才得到安稳平静,她的青春在室内幽暗的光线中渐渐消逝。在她三十九岁那年,,比她小六岁的风华正茂的诗人白郎宁,因爱慕她的诗作、才华、人品而向她求爱了。白郎宁没有因她身患痼疾而动摇、却步,连续以书信方式求婚三次。其中一次这样写道:

“我从灵魂深处爱你,我愿意把生命交给你,由你接受-德育名人小故事

多少就多少,当初是这样,现在决不变更。”

早巳关闭了爱情心扉的巴勒特宁肯牺牲自己的欢乐,不让自己的病休连累心爱的人。她在一次复信中写道:

你的生命,假使你把生命交给我,我把整个心儿给了它,我能拿出的只有忧愁和悲哀啊!(你决不是天生为了负担起那么多悲哀! )我能拿什么不算寒伦的东西作为回敬呢?这回事,我们就到此为止吧--我只能相信你,到此为止,再也不提一字了。……

对纯真的爱情执着追求的白郎宁,第三次写了求婚信。巴勒特再也无法拒绝,终于向这位了不起的情人敞开了禁闭多年的爱情心扉。真挚、高尚的爱情给巴勒特带来了巨大的欢乐和幸福,女诗人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并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诗歌创作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篇5:国外名人励志正能量小故事

拉法格是法国工人党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很喜欢他,并介绍他与马克思的女儿劳拉认识。拉法格与劳拉产生了爱情,并向劳拉求爱。马克思知道后,给拉法格谈了他对此事的态度:

第一,“如果您想继续维持您同我女儿的关系,您就应当放弃您的那一套'求爱'方式。您清楚地知道,并没有肯定许婚,一切都还没有确定。即使她同您正式订了婚,您也不应当忘记,这是费时间的事。过分亲密很不合适,因为,一对恋人在长时期内将住在同一个城市里,这必然会有许多严峻的考验。”

第二, “在最后肯定您同劳拉的关系以前,我必须完全弄清楚您的经济状况。您要是想今天就结婚,这是办不到的。我的女儿会拒绝您的,我个人也会反对。您应该在考虑结婚以前成为一个成熟的人,而且无论对您或对她来说都需要长期考验。”

拉法格接受了马克思的劝告,对劳拉“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 “保持一段距离来谈爱情”,经过长期的考验,他与劳拉的爱情日臻成熟,终于结了婚。此后,劳拉成了拉法格在革命斗争中的忠实助手,不管命运把他们推向哪里,她一直在他的身边。

>>>下一页更多精彩“国外名人励志正能量小故事”

篇6:国外名人励志正能量小故事

法国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我国人民比较熟悉的,它曾被选入我国中学教课书,作品中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人至深。提起《最后一课》,人们都会想到作者都德这个名字。

都德成为著名作家,与他的妻子阿拉有很大关系。阿拉的文学造诣很深,也写过许多好作品,但自从与都德结合后,她就忘记自己的存在,竭尽全力去支持、帮助丈夫的事业。阿拉的才华是惊人的。有一次,都德的两位朋友鼓动她吟咏了一首小诗。她在诗里歌咏鸟儿顶着狂风劳动,用丝带的碎屑做窝,整首诗美妙极了,使人觉得只有女人才能写得出来。都德的两位朋友听了她的诗说; “无论是男人或女人,我一次也没有碰到过那么深刻的吟咏者,那么懂得文体的诀窍的人。

阿拉就是这样将非凡的才华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丈夫的事业。在她和都德结婚之后,都德写出了不少有分量的大部头著作,以及一些著名短篇,这都与她的帮助分不开。都德曾无限深情地说过:

”假如我没有我的妻子,一定会永远那么任性和疏忽地写东西的。我要求艺术的完美,全是她的努力。在我的著作里,每一页她都细心斟酌过、修改过,……她是那么一个高超的艺术家。“

篇7:经典名人励志正能量故事

作者:周立民

如今是图像的时代,翻开报纸都是明星消息,拍拖、大婚、出轨、离婚……主角频频更换。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灰头土脸的作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曾有扬眉吐气的时候,当时的报纸上就有不少“作家消息”,那是十足的明星待遇。

看这篇,写得何其火爆:“巴今先生身量不高,头发乱乱的,面色苍黄。嘴边有一支纸烟,身上穿着一件绿色天鹅绒的俄国农民穿的高尔基装的外衣。这外衣对我并不生疏,因为我曾见过一个安那其主义者也穿着同样的一件。”谈到写作计划“巴今先生”说:“我计划写一个长篇……写成大约要有两千多万字,即使剪裁紧缩地写,怕也要有一千多万字呢!”“……更想使我的作品长度打破全世界的小说长度纪录,作一个世界长篇小说最长纪录的保持者……别看我身量短小,要知道我的思想,我的热情是长、长、长极了!”(辣夫斯基《访问贰·中国长篇小说家巴今》,1933年5月17-20日天津《庸报·另外一页》)“巴今”不是我抄错了,是作者玩儿的把戏,用相似的字来迷惑人,真真假假,安能辨我是雌雄?

更多的是短短的一条消息,什么“巴金拒爱”、“巴金怕失节,绝不拍照片”、“卢葆华崇拜巴金”、“赵清阁再度追求巴金”这类东西。有篇作者署名“沙”的消息这样写道:“他是一位没有家的人,本来像他那样每年收入很不错的人,生活一定很好。可是不相识的人碰到他时,一定不会相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金。他终年总是穿了那一套不称身的西装,平日用度也是这样地俭约。不抽烟,不饮酒,不跳舞,偶尔也会花几毛钱进电影院,可是目的只是在黑暗里打一次瞌睡,难得真正地看一次。”(《怪的巴金》,上海《娱乐周刊》第2卷第3期“文艺”,1936年1月18日)巴金究竟爱看电影,还是爱去电影院睡大觉?更可笑的是1939年4月11日出版的上海《青青电影》第4年第2期,又以《巴金到电影院去打瞌睡》为题把这一条消息翻炒了一次。最为不幸的是某些戴高帽的博士看了这条,仿佛得了秘籍,捋着袖子要“考证”一番。

想当革命家的巴金,不幸成了小说家,更不幸的是很多痴心人吃了鸡蛋,偏偏想看生蛋的鸡是两条腿还是三只脚。偏偏,巴金缺乏明星心态,不会利用现代传媒。他向来认为作家靠作品说话,对于登这些消息的“小报”嗤之以鼻。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嗡嗡嗡”跳出一群苍蝇,不蜇人,烦人。

陷入这样的无物之阵,真是百口莫辩。比如有人说巴金到苏州不肯照相,巴金声辩这是造谣,他那时根本没有去过苏州。所有批评他的人都不去追究这最基本的事实,却携带私愤、滔滔不绝借题发挥。灵犀骂巴金“无聊,无赖,无耻,无人格”,证据居然是造谣的小报记者的这段话:“这虽不是我自己听到而由我的朋友把他亲耳听来的告诉我;但这就和我自己听到没有分别,因为我敢担保我的朋友是不会说谎的。我又相信我的朋友是确很有机会可以听到这种话的,同时我又深知我的朋友是不会误听而猜错的。”(灵犀《正告巴金》1936年9月30日上海《社会日报》)

篇8:经典名人励志正能量故事

作者:陈世冰

杜梦杰出生于1989年,是众筹平台“追梦网”的创始人。追梦网致力于帮助年轻人发现并参与小众、新鲜、有趣的生活体验,至今已经为超过800个项目众筹到逾1000万的风险资金。

杜梦杰从小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他每天待在家里与电视和书本为伴。但正是在那段时间,小小的杜梦杰竟喜欢上了古装连续剧和武侠动作电影。每天待在屋子里的杜梦杰那时喜欢天马行空地幻想,把自己想象成江湖中的英雄人物。这可能是后来杜梦杰行走天涯、进入侠义世界闯荡的思想启蒙。

杜梦杰在读大二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个源自英国的公益组织——“雷励中国”的甘肃远征活动——去腾格里沙漠种树,做环保。从小就有文人、侠客情怀的他当即决定参加这个活动。这个活动的唯一要求是,参加活动的人只能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募捐资金,不能向父母要钱也不能问朋友借钱。

于是杜梦杰第一次知道了筹款这个概念。以前没有钱就向父母要,或去做家教挣点儿零用钱,从来不知道还有筹款这么先进的理念,说白了就是像讨饭一样要钱,人家叫筹款,很高级。

杜梦杰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出来,卖了1000多块钱。但这离去甘肃的经费还差很多,他这时做了一件对他后来创业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他在学校的网站上打出了一个广告:你支持我10元钱,我在甘肃以你的名义种一棵树。大学生们都觉得横穿西部沙漠去种树这件事情很酷,因此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有近200个同学支持他,杜梦杰很快就筹到了3000元钱。

也是这次经历,让杜梦杰第一次知道了“间隔年”这个概念。在欧美国家,许多人会选择在大学毕业前休学一年,以打工或公益实践的方式去探索世界。大四的时候,杜梦杰决定休学一年去旅游,当然了,此时杜梦杰的最终目的是想检测一下自己心中那个隐藏的梦想——筹钱,创业。花了近一周的时间,详尽、煽情的筹款信出炉了。杜梦杰伸了伸坐僵了的腰,看着眼前的这封信,就像给自己的梦想安上了翅膀,把它发到了网上。没想到这封信竟然在网上火了。很多人表示支持并送上了美好的祝愿,最后杜梦杰成功地筹到6万块钱。

在一年的时间里,杜梦杰到过尼泊尔,到过迪拜、巴林。在印度,他去做艾滋病公益项目志愿者;在阿富汗,他给物流公司CEO做助理。在阿富汗时他遇到塔利班武装组织的炸弹袭击,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杜梦杰,那时觉得生命是最重要的,于是他决定停止远行,回国创业。

杜梦杰在回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一次,一个朋友说:“你去国外远行不是有很多人帮助你吗?如果你做一个帮助别人去实现梦想、创意的平台,是不是可行?”对啊,这个创意让杜梦杰一下子兴奋起来,那就来做这件事吧。

20xx年初,杜梦杰创立追梦网。创业之初,他带领团队照搬国外做得最成熟的众筹平台,做了十多个类别的全品类覆盖众筹平台。因为没有资源和推广渠道,网站很快就陷入了困境。苦苦思索的杜梦杰最后决定回归初心,从自己喜欢的、自己了解的事开始,于是,一个帮助年轻人或者说“90后”通过众筹的方式,去发现、体验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的网站定位就此确立。

20xx年7月,已经拥有了日均2万用户访问的追梦网与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签署了独家众筹合作协议。追梦网将为全球最大的学生组织AIESEC海外交流项目提供优质的平台和服务,帮助更多年轻人完成梦想之旅。令人叫绝的是,追梦网近期还直接推出了“轻松筹”这样一款“一分钟筹款神器”。无论是“技术宅”筹钱做一款属于某一群人的游戏,还是肥胖少女筹钱做减肥基金,只要你敢想,你就能在上面玩出不一样的精彩。

20xx年9月,快速成长的追梦网迎来了世界著名的IDG资本的“天使投资”。

杜梦杰成功了,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年轻人一定要相信自己,要敢于做梦。他说:“追梦网在做的,就是用借力的方式,帮助一个个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在有限的生命里,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才华,让有时灵光一闪的梦想成为生命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温暖并荣耀一生。”

篇9:经典名人励志正能量故事

作者:陈坤

有时候看着我的大弟弟,看着他笨笨的样子,我心里又是爱,又是难过。从小到大,我老是欺负他,他总是保护我。

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弟弟跟着我的爸爸和继母生活。我爸爸开了一个修理厂,很破旧的一个厂子,在路边,连门都没有,敞开的。爸爸接的业务就是给那些东风车换轮胎之类的。是你想象得到的,二三线城市,最烂的那种修理厂。厂里有一个很破的传达室一样的房子,弟弟晚上就在那儿过夜。

那时候弟弟才十岁,晚上怕丢东西还要起来巡夜。一个十岁的孩子起来巡夜,你可以想象吗?就跟我儿子现在一样大。

所幸他住的地方有一部公用电话,爸爸让弟弟看电话,平时有人打电话,他可以收一点钱。记得有一年春节,弟弟从修理厂走了三站地来到妈妈家,他不舍得坐公共汽车,就走路过来,一进家里,便掏出一些零零碎碎的钱给妈妈说:“妈妈,给哥哥跟小弟买肉吃。”

你知道,我们跟着妈妈是很幸福的,但我弟弟跟着我爸爸,爸爸对儿子是很严厉的,不像妈妈那么亲密。并且弟弟跟着继母过,继母有自己的孩子,可想而知他的生活是怎样的。小时候我们也被打,但是小孩子被亲生父母打和被一个陌生人打,是不一样的。所以,弟弟小时候的生活没有我们那么温暖。

可是,那一年冬天,我弟弟走了三站地回家,把一些零碎的钱交给妈妈说:“给哥哥和小弟买肉吃。”小时候家里很少吃得起肉,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做一顿肉吃。那一年过年,弟弟在那么苦的情况下还记得给哥哥买肉吃。这就是亲情,血浓于水的亲情。

长大的过程中,我对家人表达爱的方式是给他们物质上的温暖。小时候在贫寒中长大,以致在我的心里,最基础的物质温暖也许比什么都来得真切实在。比如我从欧洲回来,节约下来的五千块钱,也给了弟弟。

那时候我弟弟十九岁,已经在社会上工作了,但不是很顺利,身上也没有钱。我就偷偷塞给他五千块钱,当时这是很大一笔钱。我跟弟弟说:“你要存一部分,万一妈妈的生活费用完了,这个钱可以应急。另外你现在交朋友了,给自己买点衣服。”他不要,但是我一定要给,必须给。在我的心里,永远认为,家人比我更需要钱。

很多年后,有一次我随口问弟弟:“哎,当时给你的五千,还剩下多少?”我弟弟很腼腆地说:“都存起来了。”我才知道,弟弟一直存着那笔钱,一分都舍不得花。原来他担心妈妈的钱用完,所以一直存着。

这就是我弟弟。

亲情在我生命里占据了很大一块位置,可以说,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情感。在我的概念里,似乎没有纯粹的友情,也没有纯粹的爱情,它们最终都会演变为亲情。只有亲情,才是最坚固、最踏实的情感,也只有亲人,才不问理由。

有一天也不知道怎么了,我极其沮丧,不知道压力来自哪里。那天喝多了,心情特别郁闷,我打电话给周迅,醉醺醺地对她大喊:“你要出来!我现在很难过!你现在给我出来!”

她就来了。

看见她的时候,我特别难过,趴在桌子上说:“你知道吗,我的人生里没有朋友!”那时候头已经晕了,但是一直记得,周迅在那儿像抚摸一只小狗一样在抚摸着我,缓缓地,很有节奏,一句话都没有说。

后来等我们再见面的时候,她嘲笑我说:“你不是说,你没有朋友吗?”我说:“滚。”那时候已经恢复常态了。

有些时候,在我脆弱时,小迅其实像我的姐姐。我常常讲,小迅是我认识的女孩子里最善解人意的。在你需要她的时候,她不问为什么,也不会说教你,就像抚摸小狗一样抚摸你。人有时候就是阻止不了崩溃,那时候,我要的不是你跟我讲道理,也不是说教。心里都明白,就是情绪卡那儿了,当时过不去。也许,那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拥抱,一个不问理由的安抚,然后,过去就好了。

我一直相信,在你心灵快要崩溃的时候,可以无条件地、第一时间地、不问理由地出现在你身边,给你抚慰和支撑的,是你可以作为亲人的朋友。

其实在大多数时候,我更想在周迅身边保护她。小迅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随性的人,可能她的天赋全部展现在表演上面,生活里面就很需要别人照顾,经常家里这个也不会弄,那个也不会弄,网络不会,电器不会。我老是开玩笑说:“真是天才,天才就是这样。”

有一次我们在家里喝东西,也是有点喝多了,我忽然很认真地跟小迅说:“我们未来一定要成为好人。”小迅说:“对!我们未来要成为好人!”这就是我们喝了酒之后,两个小笨蛋说的话。

我跟小迅从来没吵过架。我们两个属于不说话就可以待在一起的朋友,没那么严肃,也不谈严肃的话题。小迅会说:“我很难过,那些孤独症儿童……”她是很感性的。她给我看孤独症儿童的纪录片时,我问她:“我能参与吗?”她说:“可以。”她永远在做一些很细节很温暖的事情。有一次她跟我说:“我给你买了一双筷子,这双筷子你勤带着,不要再用竹的筷子,因为那个不够环保。”我看着她笑着说:“嗯,你真是绝不做秀的一例。”

赵薇不同,她像我的一面镜子。我常说,好朋友是你的镜子,见证你的成长。

我跟赵薇是那种可以吵架的朋友。我们在拍《画皮Ⅱ》的时候有过一次很激烈的争吵。争吵来自对艺术的探索,我们在谈表演的问题,本来谈得眉飞色舞的,后来因为一个观点的不同,就开始吵,吵得特别凶,还拍桌子,“这个不对!你懂个屁!”“你懂个屁!”双方互撂狠话:“你这辈子再也别想跟我合作!”

那天把周围的人全吓走了,黄岳泰、孙俪他们全被吓跑了,没见过这么凶的吵架。紧接着上车的时候,我和赵薇各坐各的休息车,互相发信息:“啊,没事吧?”“没事!”第二天去片场的时候,黄岳泰和孙俪还以为我跟赵薇要绝交了,结果看我们俩见面后,跟没事一样。“哎呀我头晕。”“啊,我也是。”昨天的事好像完全没有发生过一样。

我一直认为赵薇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女生,我们在一起喜欢讨论一些看似很“无聊”的话题,从大学开始就这样。拍《花木兰》时,我俩永远在车上聊个没完,旁边的人都觉得我们是“神经病”。在我看来,赵薇是一个可以一起讨论事情并且丝毫不必顾忌态度的同学和好朋友。我很珍惜跟赵薇的吵架,因为我们都是真性情的人;再者,不是每个朋友都可以跟你吵架,也只有能跟你吵架的朋友,才会帮助你成长。

在我眼里,好朋友像一面镜子,能照见自己的不足。有时候你可能会不舒服,但是这种照见是一种成长,让你反省自己,不膨胀,以清醒的脚步往前走。

以前对朋友的定义是:要对自己好,要跟我谈得来,要鼓励我……越长大越觉得,朋友的定义是一面“镜子”,需要你好好擦拭,才看得见自己。如果你认定对方是你的朋友,你就要去擦拭镜子跟你之间的灰尘。擦掉灰尘,跟他们直面交流。无关乎态度,无关乎他们给予你还是你给予他们,重要的是,你享受到精神上的共鸣,享受到随时随地想起他们时的快乐。然后,你的行为逻辑、你的思维方式、你打电话的口气……你的一切,都会慢慢受到他们的影响。你会珍惜他们,你会念他们的好,他们的生日你会记得。总有一天,他们变得像你的家里人一样。

《画皮Ⅱ》杀青那天,我有点不舍。我对老赵说:“你就要走了,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老赵说:“胡说!像我们这么般配,以后一定好多戏找我们一起演。是吧,导演?”导演笑着说:“对。”

这些给我温暖、助我成长的人,都是我的亲人。他们支撑着我的人生,支撑着我往前走。

篇10:正能量励志名人故事精选

励志故事1:我的人生没有妥协

1995年,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于部专修班在全国招生。他考上了,他揣着仅有的8000元从安徽老家来到了北京。

底,他拿到了大专文凭,打开一看——斜纹底文,全部印着“成人”的字样,他笑说:

“这不是毕业文凭。是我的成人礼呢!”

尽管25岁的大专生有点老,他还是凭着主持经验与实力,进入北京电视台实习。

他兴冲冲地搬进了台里位于西三环的地下室。但他住进去后心不由得凉了——10平米,上下铺,8个男人抽娴喝酒,打呼噜。但真正不可忍受的是没有上镜的机会,他每天只能对着本子和话筒抑扬顿挫地配音。

当时的主任罗影说:“宋朝刑罚有一项叫‘杀威棒’知道吗?心气儿再高,也得在这儿憋着!',足足半年不给镜头,他熬着,没事就去台里看别的主持人怎么播音,很苦闷的时候,他能一夜抽完一包阿诗玛。别人都睡了,只有他的娴头一明一暗,直到抽醉倒地。

那年春节他没有回家。

,他和一位名叫朱朝辉的农民青年同时崭露头角。这一年的6月20日。山西临汾吉县人朱朝晖骑着一辆粉红色本田250摩托车,沿着父亲设计的跑道,成功飞越黄河壶口瀑布,创造了历史。

为了报道这次飞越,北京台把转播台开到了壶口瀑布现场,准备跨省直播。带队的是王惠副总编辑。当时共有5位主持人,分担不同角色。年纪最轻的他被安插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现场只要说一句话就OK:“朱朝晖嗖的一下就飞过去了!”

虽然只有一句话,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敷衍了事。当时电脑尚未普及。他在来之前便详细查阅了壶口的资料,到达当地立即与实际情况核对,然后到瀑布现场进一步考察,拟定出方案:穿上救生衣爬到瀑布下面,找消防部门借一根粗缆绳把自己拥紧。这个角度能拍出来瀑布的险峻——史无前例。

“飞跃”的前晚小组开会。王副总编辑说:“镜头过来,可能说30秒!也可能说5分钟,你们都说说看。”

别人都说一两分钟,他一口气说了10分钟——中间没停,有历史故事,有当地民情,也有拍摄角度。

后来的正式直播中,安排给他的镜头最多。回台之后,变化随之而来。他被调到了“公益歌曲大擂台”,只做大型节目,年年主持北京台春晚,成为台里一哥。

生活稳定,薪水丰厚,他却在出人意料地参加了央视二套的《魅力新搭档》比赛,并最终拿下第三名。

随后,央视新闻节目《朝闻天下》制片人约请他主持。他不分昼夜地做了7个样片,正式播出后,反响很好。

在播报汶川大地震、西南大旱和玉树大地震时,他三次难以抑制内心的伤痛而哽咽,使得亿万观众备受感染,他的率真性情获得广泛赞誉。他的名字也随之家喻户晓。

他就是于获得“央视十佳主持人”的赵普。在成名前,他当过兵、做过保安、m过服装摊、打过零T,甚至一度无业。但无论生活怎样艰难,他都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

如今,面对自己收获的荣誉与生活的现状时,他显得一如既往地坦然。他对记者说:“你看过钢淬火吗?温度最高的时候,钢的质地最软。完全冷却下来,钢才变得坚韧。我这个年纪,一直在路上。妥协吗?不!我会坚持下去。”

励志故事2:你们和我不一样

俞平伯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1947年,俞平伯加入九三学社,他参与发表“十三教授《保障人权宣言》”,抗议北平宪警夜入民宅肆行搜捕事件。俞平伯的发声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以致于他常常受到宪警方面势力明里暗里的威胁。

有一次,俞平伯和学生们在一起谈论文学。这时,宪警方面派人来“请俞先生过去谈谈”。“你们凭什么要带余先生去”“俞先生不能去”“对!要去我们一起去”,这些青年们热血沸腾,纷纷声援俞平伯。宪警方面一时无计可施,犹豫片刻后,下了通牒:“谁要是再阻拦,就一起带走!”学生们却丝毫没有畏惧,纷纷表示要陪俞平伯一起抗议。

俞平伯摆摆手,示意宪警们先出去,然后他对激情澎湃的青年们说:“我很感动你们对我的支持,说实话,此刻我也很希望有同盟,毕竟人多力量大。但是,我不能这样做,因为你们和我不一样。我有一定的地位和能力,而你们只是一介书生,我怕你们卷进去之后自己没有能力摆脱,而我又帮不到你们。你们不具备我拥有的所谓的优势,所以我不能让你们跟着我去。”俞平伯一番入情入理的话最终说服了学生们,俞平伯独自被宪警带走。而最后,俞平伯的正义和他的社会影响力让宪警方面有所忌惮,最终毫发无损地归来。

面对一些境况,每个人都希望和自己站在一起的人越多越好,可是俞平伯却不鼓励甚至去尽力阻止学生们站出来和他共同面对。因为他知道,学生们和他不一样,不具备他所拥有的一些优势,所以他宁愿独自去面对一切。而俞平伯这种负责、肯担当的品格也让他赢得了众人的钦佩和尊重。

励志故事3:巴尔扎克骂自己

巴尔扎克有不少朋友。朋友之间,自然就免不了要聚在一起东拉西扯说些闲话。

有一次,有几个朋友到巴尔扎克的住处,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谈起来。可就在巴尔扎克说话时——而且这时候他还显得兴致很高——却又突然中止了话头,紧接着便恶狠狠地咒骂起来:“你这个荒.唐鬼!你这个二流子!你这个该死的家伙!你竟敢在这儿胡说八道!”

这当然叫朋友们很是莫名其妙:他这是在骂谁啊?他又为什么要骂人呢?他是不是得了神经病?

也就在朋友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巴尔扎克给了他们问题的答案:“对不起各位了,我该去抄我的小说了,我早该去抄我的小说了,你们接着聊吧。”

说完,巴尔扎克便一头钻进自己的工作室。哦,原来他是在骂自己呢。

这样独特的“骂”,与其品德无关,因为他“骂”的是那个浪费时间的自己,这样的“骂”,正体现了他对时间的珍惜以及他对创作的热爱。

励志故事4:拯救自己的神

从前有个人。

他相貌极其丑陋,瘦长条的个子,走路姿势特难看,双手不协调地晃来荡去,街上的行人都要掉头对他多看几眼。

他不但出身贫贱,而且身份低微,母亲是私生女,遭人白眼和羞辱是三天两头的事。

他有心爱的女友,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时,女友不幸去世。这使他心力交瘁,卧床数月不起。

他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了维持生计当过摆渡工、种植园的工人、土地测绘员、店员和木工。失业后,自己创办企业,但不到一年就倒闭了,弄得他债务压身,不得不四处奔波,疲惫不堪。

他的名言是:“虽然有过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有过痛苦,但依然镇定;虽然有过崩溃,但依然自信。因为我坚信,对屡战屡败的最好办法,就是屡败屡战,永不放弃。”

他死后,别人评价:“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

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后来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励志故事5:机会藏在勤奋中

那一年,他退伍回家,因为文化程度低,被安排到公安局当炊事员。

他干得很认真,踏实热情,深受同事和领导的称赞。后来,北京市公安局规定,大专以下学历的人须得另行安排工作,领导照顾只有小学4年级文化的他,让他到一家机关自办的小饭店里去帮忙。那饭店经理看他年轻又勤快,刚好手边又缺人,便向机关要求让他多留几天,冒充值班副经理搞搞接待,结果他干得异常出彩,这一干就是。

这期间,他自习文化,从借来的初中课本学起。他白天上班,晚上抄写生词,每天都忙到了晚上八九点。他喜欢看书,那个年代,新华书店只有马列和毛主席著作等“革命”书籍,他读了在书摊上买的几本旧书,觉得自己写写也不会比它差。他心想,我写的也一定能变成铅字。他虽无学历但有几分阅历,当过兵,唐山大地震他参加过抢险救灾,经历中也有许多使他怦然心动的东西。于是,每天晚上9点以后,他便开始写小说。尽管夏天热得汗流浃背,他全然不顾,奋笔疾书。

开始他把小说都写在各种笔记本上,塞在家中的壁橱里。有一次,他的父亲偶尔找东西翻到了,便问他:“你在写东西?写小说?你还写小说?”这让他很紧张,心里忐忑不安,他很希望父亲能看看他写的那些东西,但仍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问:“爸,您看了吗?”没想到爸爸说:“后边的呢?快拿来!”他暗自欢喜,他知道,自己成功了!

于是他把这部长篇小说又仔仔细细誊写了一遍,悄悄地寄了出去。可是一等3个月,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他有点不甘心,就斗胆跑到编辑部打听,原来他的稿子还原封不动地堆在地上!这时,他恳切地对编辑说:“老师,我等了3个月。请您拆开看一下,只看两页文稿!”编辑说;“那好吧。”他又说:“如果您看行,再看一章。不行,下个月我来取走。”

一个月后,出版社的编辑找上门来,通知他,小说要出版。结果,1985年,他的长篇小说出版了。那部小说叫做《便衣警察》。《便衣警察》一时风靡全国,洛阳纸贵。同名电视剧也走红荧屏,大江南北,竞相热播。

作者海岩一举成名。此后,《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深牢大狱》《五星大饭店》《舞者》等著作部部畅销,相关电视剧也部部叫座,他获奖无数。人们评论说海岩是近来最勤奋的作家,也是每年发表作品字数最多的作家。

海岩既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功的经营者,管理着国内数家知名饭店,还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在谈到生活的体验时,海岩说:“我觉得人生的长河中有许多偶然的浪花,你不必担心没有这个,没有那个,只要勤奋,就有机会。”

篇11:名人励志正能量故事

励志故事1:靠拉车求学不丢脸

国画大师李苦禅原名李英,山东高唐县人,出身贫寒。1922年,23岁的他到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

李苦禅是个穷学生,学习费用全靠家中接济。因囊中羞涩,他住不起旅馆,只得在北京一所破旧的寺庙里栖身。遇到家中接济不上时,他便陷入了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困境。于是,他开始靠晚间和休息日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林一卢同学赠其“苦禅”二字为名。此后,他一直用着此名。

1923年秋天,李苦禅到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家中拜访。见面后,他恭恭敬敬地对齐白石说:“我爱您的画,想拜您为师,不知您能不能收下我。现在我虽穷,没有什么见面礼给您,但等我将来做了事之后,定将好好孝敬您老人家!”齐白石见他率直质朴,当即就答应了。他急忙跪下就拜,差点摔倒,竟然把齐白石给逗乐了。就这样,这位靠拉洋车维持生活的年轻人,就成了齐白石的第一位拜门弟子。

李苦禅虽然继续在晚间和休息日拉洋车,但总是远离齐白石先生的住所,并把帽檐压得低低的。因为,他怕熟人认出自己,给齐白石丢脸。

说来也巧,有一个星期天,李苦禅拉车到王府井大街兜生意,在路过一家书画店时,恰巧遇到齐白石先生和几位朋友从店里出来。他大吃一惊,正神色慌张地拉车躲避,忽然听到身后传来齐白石的喊声:“苦禅,还不过来,送我回家。”他应了一声,将车掉转过去,请齐白石上车后拉起车就走。途中,齐白石心疼地问:“苦禅,你经济困难,靠拉车度日,怎么不告诉我呀?”他回答:“我对不起老师,给老师丢脸了。”齐白石和蔼地说:“丢脸?丢谁的脸哪?你不知道我是木匠出身,鲁班的门下吗?苦禅哪,靠劳动吃饭是不丢脸的,靠拉车求学是不丢脸的。”

回到家后,齐白石先生将自家院里的一间厢房腾出来给李苦禅住,还给他的一些画上题字,让他卖掉解决生活困难。

在齐白石先生的资助和关爱下,李苦禅退掉了所租的洋车,摆脱了生活困境,开始专心致志地刻苦学画。

齐白石先生对李苦禅这个得意门生的评价是:“余门下弟子数百人,英(李苦禅原名李英)也学我手,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来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间是无鬼神矣!”

自古英雄多贫寒,从来纨绔少雄男。李苦禅没有辜负齐白石先生的厚望,终于成长为一代书画大师。

励志故事2:神奇的想象力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很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硬币。”姐姐拿过一看,发现这是十分普通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孩子的姐姐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惩罚他,让他改掉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可是父亲却叫过孩子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

对于孩子父亲的怂恿行为,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势必害了孩子,他长大以后会变成一个满口假话的人。

这孩子长大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却成了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达尔文。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进化论,就是建立在超乎常人的想象和为此进行的大量实物证明之上的。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进化论”。

励志故事3:让跑在你前面的人打破记录

1966年11月,前苏联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奥什市某中学校运动会拉开了战幕,女子马拉松正在进行。

其中一个女孩子名字叫做奥通巴耶娃,她身材中等,体形稍瘦,是三名最有实力的选手之一,大家对她很期待,许多同学热情地支持她,并且在沿途设置了蓄水点,以便她可以及时补充能量。

比赛开始了。三名运动员马上分出了高低,奥通巴耶娃体力好,遥遥领先于其他两个同学,在跑到2/3距离时,她已经领先第二名100余米。但是在离终点还有两公里时,她感觉自己的体力下降得厉害,脚下如灌了铅般沉重,意识告诉她,今天后半程的状态欠佳。正在此时,后面的一位同学超越了她,她鼓足力气跟了上去。但还是与对手差了半臂距离。

奥通巴耶娃感觉口干舌燥,一位同学送给她一瓶水,她喝了几口后,准备扔到地上,这也是长跑运动员的一种习惯姿态。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竟然将那瓶水递给了跑在她前面的同学,一切发生在瞬间。

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那个同学由于及时补充了能量,破天荒地打破了校马拉松的运动会纪录。

同学纷纷责怪奥通巴耶娃不该送那瓶水给对手。她在接受校杂志采访时说:我已经体力不支,即使是补充水分也不可能战胜她,我想帮助她打破纪录,要知道,这个纪录已经20多年没被打破了。

这个叫奥通巴耶娃的女孩子,毕业后踏上政途,她先后担任过古尔吉斯斯坦外交部长、反对派领导人,并且领导过“郁金香革命”。“视对手为朋友”是她一贯坚持的原则。这让她无论在朋友中间还是在对手中间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年7月。吉尔吉斯斯坦发动骚乱,奥通巴耶娃临危担任吉尔吉斯斯坦过渡时期总统,成为吉尔吉斯斯坦名副其实的掌门人。

励志故事4:蔡志忠把事情做到极致

如果有人质疑世界上是否有天才的话,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人生经历会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天才是可以有的。

迄今为止,蔡志忠的漫画全球发行超过4000万册,题材涉及古典小说、诸子百家、佛经等。他不但是个漫画家,还是一个出色的动画导演,蔡志忠29岁成立卡通公司,8年内拍了4部电影,其中《老夫子》曾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卡通电影长片奖,多年保持台湾最高票房纪录。1985年,37岁的他名列“台湾十大杰出青年”。成名后的蔡志忠总是说:“每个人都可以用一把刷子混饭吃,关键是尽早找到这把刷子。”

小时候总被人问长大了做什么,小蔡志忠就躲在爸爸的书桌下思考,他说思考不能被打扰,所以必须躲起来。想了一年以后,他决定以画画为生。“小时候我爸爸买了一块小黑板,我就常在上面涂涂画画,爸爸教我写字,我觉得我的姓氏很难写。”在这块小黑板上、在父亲的桌下,他早早地找到了那把用来混饭的刷子。1948年出生的蔡志忠至今都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小时候毫无二致,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会当着朋友把左脚绕过咖啡桌,展示脚上布鞋侧面的大洞,还调皮地把脚趾头动动。4岁半穿破布鞋的蔡志忠今天依旧穿着破了的布鞋走南闯北。

在自己的新书发布会上,蔡志忠显得温和沉静如一汪清水般透明。穿着白色的衬衫、米色的休闲裤、帆布鞋,没有穿袜子的蔡志忠,身形消瘦、眼睛明亮、语言温和,目光中带着几分羞怯。性情淡泊的蔡志忠不大喜欢在大庭广众下露面。台湾政界名人聚餐,蔡志忠从来不参加,因为“我妈妈说了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他甚至认为每个人和路人甲路人乙没有差别。他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闭关作画。那一年,他把公司的一切抛开,在日本闭关研究画诸子百家。4年后,他画出诸子百家23本。这套书先在日本出版,后被4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

成名后,蔡志忠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我一生受到前人所栽种树木的诸多恩惠,我喜欢自己也能为后人种下树。”“自己身上有一种使命感,一定要写下3本书,作为自己留给后人的大树。如果是好树自然是30屹立不动,人人拥护之,如果是坏树也会被检验出来,所以,我所要做的就是栽树,检验的事情就交给时间。成功并不是地位多高,或是多有名,或是赚到多少钱;成功是让多少人,在多长的时间,获益良多。”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因为在别人眼中难做的事情对他来说易如反掌,在IQ180的蔡志忠眼中,一切事情都容易极了。3个月学会日语,3个月学会动画,桥牌看一场下来就会了,还在业余时间拿了一百多个冠军。

当年出版《老子说》等四本书时,蔡志忠曾很骄傲地说台湾其他作家只能有争第五的份儿。因为那一天,他一个人漫画的销售额,占了总销售额的83%。他说:“我是中国人有史以来卖书最多、版本最多的作家,这一点不要怀疑。”蔡志忠傲气,但他并非目空一切。

更令人称绝的是,他花了10年时间用来研究外人眼中艰涩枯燥的物理数学,读了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去台大数学系向蔡聪明教授请教微积分。物理和数学让他痴迷,动脑的乐趣,解开题目时的喜悦,“让我感动得快要跪下来了,那种滋味,你只要尝试一次,就会上瘾!”他说。下一步,他准备用漫画来表现物理和微积分的奇妙世界。

作为特立独行的人,蔡志忠也并非不谙世事,他知道,漫画最主要的是讲故事,就像小时候他会把看过的《北欧童话故事》《俄罗斯童话故事》讲给妈妈听。有时妈妈去洗衣服、去喂猪,他就站在妈妈旁边讲。那个时候,他还会因为妈妈没有认真听他讲故事而生气。

有记者曾问蔡志忠:“你的漫画走的是日本路线还是韩国路线?”

蔡志忠问:“什么是日本路线?什么是韩国路线?”

记者答:“日本路线是先有漫画,漫画火了,再做动画;韩国路线是先有造型,再做漫画。”

蔡志忠说:“我们的问题是,先要有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我做动漫一定走中国的路线,但是要去好莱坞上片!”

“我如果乱画就变成坏事了,不懂佛法不是罪恶,但不懂还要教别人佛法就是罪恶。我不是为了赚版税才画佛经的。”蔡志忠笃定地说。而他用漫画来表现诸子百家、佛经等经典,都是自己先学习感悟,然后再动笔。蔡志忠说画那些漫画他尽了很大的努力,他认为: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功德。

励志故事5:机会藏在勤奋中

那一年,他退伍回家,因为文化程度低,被安排到公安局当炊事员。

他干得很认真,踏实热情,深受同事和领导的称赞。后来,北京市公安局规定,大专以下学历的人须得另行安排工作,领导照顾只有小学4年级文化的他,让他到一家机关自办的小饭店里去帮忙。那饭店经理看他年轻又勤快,刚好手边又缺人,便向机关要求让他多留几天,冒充值班副经理搞搞接待,结果他干得异常出彩,这一干就是15年。

这期间,他自习文化,从借来的初中课本学起。他白天上班,晚上抄写生词,每天都忙到了晚上八九点。他喜欢看书,那个年代,新华书店只有马列和毛主席著作等“革命”书籍,他读了在书摊上买的几本旧书,觉得自己写写也不会比它差。他心想,我写的也一定能变成铅字。他虽无学历但有几分阅历,当过兵,唐山大地震他参加过抢险救灾,经历中也有许多使他怦然心动的东西。于是,每天晚上9点以后,他便开始写小说。尽管夏天热得汗流浃背,他全然不顾,奋笔疾书。

开始他把小说都写在各种笔记本上,塞在家中的壁橱里。有一次,他的父亲偶尔找东西翻到了,便问他:“你在写东西?写小说?你还写小说?”这让他很紧张,心里忐忑不安,他很希望父亲能看看他写的那些东西,但仍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问:“爸,您看了吗?”没想到爸爸说:“后边的呢?快拿来!”他暗自欢喜,他知道,自己成功了!

于是他把这部长篇小说又仔仔细细誊写了一遍,悄悄地寄了出去。可是一等3个月,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他有点不甘心,就斗胆跑到编辑部打听,原来他的稿子还原封不动地堆在地上!这时,他恳切地对编辑说:“老师,我等了3个月。请您拆开看一下,只看两页文稿!”编辑说;“那好吧。”他又说:“如果您看行,再看一章。不行,下个月我来取走。”

一个月后,出版社的编辑找上门来,通知他,小说要出版。结果,1985年,他的长篇小说出版了。那部小说叫做《便衣警察》。《便衣警察》一时风靡全国,洛阳纸贵。同名电视剧也走红荧屏,大江南北,竞相热播。

作者海岩一举成名。此后,《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深牢大狱》《五星大饭店》《舞者》等著作部部畅销,相关电视剧也部部叫座,他获奖无数。人们评论说海岩是近10年来最勤奋的作家,也是每年发表作品字数最多的作家。

海岩既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功的经营者,管理着国内数家知名饭店,还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在谈到生活的体验时,海岩说:“我觉得人生的长河中有许多偶然的浪花,你不必担心没有这个,没有那个,只要勤奋,就有机会。”

篇12:名人励志正能量故事

励志故事1:选懂规则的人共事

一个企业在创办之初,跟谁一起玩儿,玩几过之后,哪些人可以继续跟你一起玩几,这个选人的过程,无疑是对自己一个很大的挑战。

很多人的失败,很多事无法再走下去,原因其实都是在人上,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还是个人,想要有所成就的时候,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做事是很关键的,所以,我们要和懂规则的人在一起。

有的人只喜欢获取,而不愿意奉献可曾想过,当你只知获取而不知奉献的同时,你获取的数量也会不断地减少,当人把自己局限在利己的圈子里的时候,你的选择范围会变小、能力范围会变小、甚至你的人脉范围会变的更小。

我们不能总是渴望在别人身上去获取多少价值,真正的价值,是人与人交流之后,思想的相互碰撞,是相互给予,是向外而展的火花。

为什么说要跟懂规则的人在一起呢,很简单,因为有人就有“江湖”。一个人带动一个人,就变成了微信时代的一种社会,在这种社会形态下,尤其是在创业中,懂规则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是懂规则?我认为懂规则的第一点就是高度的价值观的认同,如果价值观的认同不够,就算再往一起走、往一起撮,都是没有前提的。除了价值观以外,懂规则的第二点就是对于彼此的信任,很多人认为有些事我说了、表达了、做了,你就应该信任我,其实不然。真正的信任,是爱与认同。爱是什么?爱是讲信任的、爱是讲包容的、爱是讲理解的,真正的爱,是站在尊重自然规律的角度上看现在的格局,是一种自然的展现。第三就是认同,只有你真正的认同他的想法、理念和做事方法的时候,才能真正的信任,才能不质疑。还有一点懂规则是你要意识到,在“江湖”上你要懂得别人的世界、别人的动作以及你个人的动作对别人意味着什么。你在过手的时候,有没有在自己的行为里考虑过别人?任何一个创业公司都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无论是对投资人还是合伙人,哪怕是对你的一个员工,你都不是一个人。

除了眼界、格局、能力、胸怀以外,在每一个与别人交往和交集的动作中,真正的管理核心是什么?真正的行为准则是什么?都应该发自内心地把这些规则界定清楚。无论是与社会相处,还是与合伙人相处,第一个前提就是规定动作。

规定动作是什么?规定动作是你在公司的治理,在与合伙人的合作上从一开始就都要讲清规则,这是最基本的前提。记得我开始创业的时候,我跟我的合伙人一起定下来所有的规则,定下的规则也会无条件遵守,而不会因为谁是主要控制人就呼风唤雨、随意更改践踏。直至今日,对于我个人的财务报销我没有任何审批权,财务总监才是进行审批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很简单,以身作则是对规则最大的遵守和敬畏。

在我的团队中最重要的管理核心也是如此:规则至上、问题在桌面、不问为什么。

在团队中,你是不是懂规则,对规则的理解是不是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规则的制定,全部是由大家共同来完成,是把大量的问题放在桌面上讨论而来的。没有经过讨论的规则是没有依据的,也是没有可执行性的。既然商量之后定下了规则,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不问为什么,出了门,也不能反悔。这意味着你对公司治理结构上,对规定动作的理解和认同是不是到位。规则一旦延续下去,无论将来是怎样的合伙人或员工加入,因为有章可循,所有人都很容易知道自己的动作在哪里,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如果对企业的制度和规则无法认同和执行,也就没有资格加入到其中。

在创业的这些年,我对企业的管理也是遵循着这三条法则来进行的,所以说无论再忙,管理的秩序都不会乱,哪怕我本人半个月或是一个月走在国外,我的管理秩序、工作执行流程都不会乱。

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创业人,懂规则,讲规则,永远是第一位的。一个不懂规则的人,是没有合作可言的;一个不懂规则的人,也是没有成功可言的。

这是我要对创业者说的话,更是我们在做事中一直去遵循的原则。和懂规则的人在一起,更要做懂规则的人。

励志故事2:成功的基石

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在别人开的一家商店里当伙计。

一次,一个妇女买纺织品时多付了几美分,他步行10公里追上那位妇女退还了这几分钱。

又一次,他发觉给一个女顾客少称了四分之一磅茶叶,他又跑了好几公里给她补上。

他在当邮递员的同时,还替人劈栅栏木条挣零花钱。一个寒冷的早晨,他走出家门时,看见年轻的邻居用破布裹着光脚,正在劈一堆从旧马厩拆下来的木料,说是想挣一美元去买双鞋。他便让那青年回到屋里去暖暖脚。过了一阵子,他把斧子还给了那个青年,说木柴已经劈好,可以去卖钱买鞋了。

有一次,他当测量员时,在彼得斯堡测量后,故意把一条本可以笔直的街道设计成为弯的,是为了保全一个穷苦的孤儿寡母家庭的住房。如果把街道建成直的,这可怜的一家人岂不要露宿街头!

这位一贫如洗、地位卑微的年轻人在25岁时通过竞选当选为议会议员。

1860年5月,51岁的他参加总统竞选,在全国代表大会上,“拥护老亚伯,拥护劈栅栏木条的候选人”的呼声终日不息,最终他击败了对手,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

他便是被马克思誉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的亚伯拉罕·林肯。应该说,除了他的不屈不挠、坚持不懈、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外,同情弱者、无私善良的崇高美德,为他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励志故事3:戴高乐的信笺

戴高乐将军担任法国总统,不但赢得了法国人民的爱戴,也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人所共知,戴高乐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殊不知,他还是一个极其清正廉洁的人。

他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来信,当然,日理万机的总统不可能亲自处理所有的信件,但是,只要是秘书转交到他手上的,他必定认真阅读,亲自处理和回复,而且公私分明。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两种信笺,一种笺头印有“共和国总统府”字样,专门用于公务信函。而对于私人信件,他从来不用这些信笺,而是采用他自备的信笺——普通白纸。

他还有随身携带支票本的习惯,即使出国访问都带着,为的是能够及时直接支付他的个人费用。按规定,出国访问的置装费是不用自己掏腰包的,但他都用自己的私人支票支付。有一次,他在一家家具厂订购了一个书柜,交货时,他立即开了一张支票交给送货人。送货人拿着将军亲笔签名的支票,竟舍不得去兑现。

公款公用,私款私用,戴高乐总统从不含糊,从不妥协。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他:如果怀疑将军私用了一分钱公款,那简直就是对他的侮辱。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不仅仅是具有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也包括处理生活小事的人格魅力。

励志故事4:曾国藩的冷静

1861年7月,咸丰皇帝临去世前,任命肃顺等8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同治皇帝,虽然有8个人,实际权力却掌握在肃顺一人手中。

一天,镇压太平天国有功的曾国藩在军中得到胡林翼转来的肃顺的密函,得知这位精明干练的顾命大臣在西太后慈禧面前举荐自己出任两江总督。

在官场上一直不太得意的曾国藩急需朝中重臣为自己撑腰说话,以消除清廷对自己的疑虑,大树底下好乘凉,攀上肃顺这棵大树,有他为自己在朝中说话,再好不过了,于是打算提笔给肃顺写封信表示感谢。

但写了几句,他就停下来进行了一番冷静的思考:肃顺为人刚愎自用,目空一切,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才气也有脾气;而西太后慈禧,这个女人现在虽没有什么动静,但绝非常人,以自己多年的阅人经验来看,西太后心志极高,且权力欲强,又极富心机。肃顺这种专权的做法能持续多久呢?西太后会同肃顺合得来吗?

思前想后,曾国藩没有写这封信。后来,肃顺被西太后抄家问斩。在众多官员讨好肃顺的信件中,独无曾国藩的只言片语。由此,曾国藩取得了西太后慈禧的信任,保住了自己的名爵。

很多时候,遇事不要头脑发热,要冷静思考,慎重对待,以免引火上身。

励志故事5:巴菲特与流浪汉

纽约曼哈顿第三大道的史密斯·沃伦斯基餐馆热闹非凡。的“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活动正在此隆重举行。

来客大都是华尔街的金融巨头、财团大鳄,一餐饭人均消费逾一万美元!这次活动餐费拍卖总价值3456789美元,约合人民币2202万元。

餐会进行了整整3个小时,准时结束。

一脸酒气的巴菲特站在餐门旁,与一个个满脸冒光的宾客热情握别。

之后,巴菲特长长舒了一口气,正要离去。突然,他发现餐厅外的垃圾桶旁,一位流浪汉正在捡吃垃圾桶内刚刚被抛弃的剩余牛排。这位流浪汉大快朵颐一番之后,又捡起一瓶XO,将剩酒痛痛快快地灌入肚里。

巴菲特走上前去,和蔼地对流浪汉说:“请您进餐厅吧!我免费请您美餐一顿,而且还可以送您一批您能拿得动的美食!”

“谢谢您的善意!”流浪汉拍拍自己鼓鼓的肚子,说:“我吃饱了,也喝足了。吃饱这餐,下餐自有吃处。拜拜。”流浪汉腆着大肚子大摇大摆地走了,走姿从容而潇洒!

巴菲特望着流浪汉不失尊严的背影,顿然有所感,事后他对人说:“流浪汉此刻的神态与金融精英们没有什么两样,他们的胃都容易填满,肚子都可以鼓起来。所不同的是,流浪汉喂饱了肚子,脑袋里也感觉满足;而我们中的许多人,肚子填饱了,脑袋里永远有装不满的贪欲!”

篇13:经典名人励志正能量故事

励志故事1:做事费力的钱斌教授

钱斌做事总比别人费力。

读初三的时候,他很长时间也没有弄清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为了应付中考,他便背化学参考资料。考试时,居然还真的遇到了一道和资料上一模一样的题目,他能一字不漏地将答案写下来。但中考成绩揭晓后,他的化学仍然不及格。读高中时,由于十分刻苦,他的成绩还马马虎虎过得去。父母的希望、老师的希望和自己的希望却在高考之后落空。他离分数线差2分。万幸的是,当时出台了一个“定向”的录取制度,师范类学校可以对签约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工作的学生降分录取。由于这项“优惠”政策,他才连滚带爬地跨进了一所师范大学的门槛。

十年后,钱斌考研究生。导师打算录取五人,他考了第六名。极具喜剧意味的是,排在前面的一位考生不知何故放弃了入学资格,他以“补缺”身份获得了读研机会。研究生别人读三年,他读了四年,才勉勉强强毕了业,尽管他比任何一位同学都要勤奋,别人在周末花前月下地谈恋爱,他仍宅在寝室里读书、做题。研究生毕业后,他又去考博,连考三次才如愿以偿。那时读博两年拿到学位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他一直折腾了七年零两个月才熬出了头。他拿到博士学位时,已年届不惑。他的同学发财的发财、升官的升官、成名的成名,只有他除了一纸文凭,什么也没有。在他读博的大学里,一提起他,几乎无人不晓,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好名声。他的博士开题报告,曾做了23遍才得以通过!这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让他在校园里名声大噪。

就是这样一个愚拙的人,却有一个令人惊骇的梦想——上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为全国观众讲授他最喜爱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一次偶然的机会,钱斌认识了“百家讲坛”的一位叫马晓燕的编导。马导告诉他:想上“百家讲坛”,首先要学会在镜头前像一位主持人那样侃侃而谈。

马导的话其实是一种婉拒,没想到,钱斌却当真了。从此他开始练习演讲,妻子帮他拍摄演讲视频,他挑了比较满意的几段由网上发给马导看,马导看后忍俊不禁,连连摇头。可他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在马导指导后又继续练习……当有一天,马导看到他传来的第73份视频时,忽觉眼前一亮,她感觉那个曾经笨拙滑稽的演讲者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她对他说:第一关你过了,但第二关难度更大,你必须能够把《梦溪笔谈》讲得深入浅出,能让一名十二三岁的初中生听懂并且乐意听。

一部科学巨著讲深可能比较容易,但要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绝非易事。他想了—个办法——写一段就读给妻子或同事的孩子听,如果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结束后还想要他继续往下讲,稿子就留下;如果他们听得迷迷糊糊、昏昏欲睡,就重写。他还把写好的稿子传给马导看,请她提意见,然后再修改。就这样,每一讲大约修改了三十几次。全部十讲修改了三百多次,总计几千万字。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用脑用眼,他曾经短暂失明、头发几乎掉光。

终于有一天,马导邀请钱斌去北京试讲。当他站在令人眩晕的镁光灯下,面对黑乎乎的摄像机镜头时,他感觉有点紧张。不过他很快平静了下来,他对自己说,我做了那么多努力,做了那么充分的准备,我怕什么呢?接下来,他找回了在家演讲的感觉,滔滔不绝地讲开了。他后来甚至将讲稿放到一边,引经据典、纵横捭阖,一下子把现场听众引入了由他创造的精神世界里。下了讲坛,马导微笑着迎接他,说了一句:“钱老师,要不你回去再准备后面的稿子吧?”那一刻他知道,他成功了。

一个曾经愚拙得可笑的人,如今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千年一笔谈”的钱斌教授,这样评价自己的成功:“我是一只笨鸟,飞得不快,但能不停地飞、拼命地飞,总有一天能攀上生命的最高点,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励志故事2:把生命浓缩于尽情地冲刺

1956年他出生于一个韩国华侨的家庭,正当家人为其顺利出生欢呼雀跃的时候,医生却同时宣告了一个可悲的信息——他患了小儿麻痹症。

当时腿脚不灵便的人被认为只能从事修表、按摩、刻印章等静态的工作。但他叛逆性很强,人们越是要这样认为,他越想反其道而行之。

1978年,他从台湾大学商学系毕业,开始面临找工作的问题。残酷的现实是不喜欢叛逆的——他很快发现,在台湾身有残疾的人想要找份工作是如此艰难,有两次对方在电话中听到他是台大商学系毕业的都非常高兴,可一见面就摆出一副冷脸。

迫于无奈,他找到朋友合开了家公司,可不到三个月就关门大吉了,为此还欠了一堆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他不再是那个天真叛逆的小青年了——他找了份静态的工作——到出版社做翻译,进入了出版行业。

刚开始做翻译的时候,公司请了一位哈佛大学毕业的美语顾问,英语水平非常高,他为了把这份工作做好,便经常请教这位顾问。每天都与顾问进行密集地沟通,这一沟通就近两年,而他也收获颇丰——他终于将英语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了。后来,老板要办份新杂志,他便大量阅读英文原版杂志,那个时候他每个月都要读五十几种杂志,从妇女到科学都有,这使得他的视野开阔了许多。

他最喜欢梁启超的一句话:“以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以明日之我胜今日之我。”进入出版行业后,他确实深切地体味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1989年,正当他事业进入佳境的时候,他突然检查出脊椎严重扭曲变形,这意味着自己可能时日无多了。看着X光片子,他感到一片茫然。医生告诉他:“最好的选择是不要上班,辞职回家,尽量做一些趴着工作的事情,以免脊椎的创伤进一步恶化。”

于是他一个人去了夏威夷的一个小岛。

在岛上住了段日子后他就坐不住了,是要为了多活一些时间而回到家里做些静态的工作,还是要继续现有的工作,最后脊椎随时可能突然承受不住压力而崩溃?

思索一个星期后,他选择了后者。与其为了多活几年而限制生命,还不如把生命浓缩于尽情地冲刺。

于是,他开始用生命工作,他先期深厚的英语积累与大量阅读原版杂志的优势逐渐显现:他出版的《EQ》一书创下销售七十万册以上的记录,在台湾引起了“EQ”热潮,后来出版物中包含“EQ”的居然多达两百多种;他目光独具的率先在台湾引进米兰·昆德拉、卡尔维诺、村上春树等外国著名作家;他又建立了台湾本土漫画家的发表园地——使得蔡志忠、朱德庸、郑问、敖幼祥、麦仁杰、陈弘耀、几米等名家一一成名;而他独立策划的漫画书《脑筋急转弯》系列更是创下了六百万册的销售纪录,随即掀起“脑筋急转弯”的狂潮。他本人也从翻译、编辑、主编、总编,直至做到台湾大块文化出版公司的老总。

他就是我国台湾最具魅力的出版人——郝明义。从医生宣判他脊椎严重变形,建议他趴着工作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他并没有死,但他的脊椎危机也没有消除。但正如他在自己所写的被誉为“工作圣经”的《工作DNA》里所谈到的那样:“不做大事,做自己喜欢、合适的事。与其为了多活几年而限制生命,还不如把生命浓缩为尽情地冲刺!”

励志故事3:好莱坞的3分钟

镜头里,那些蜚声国际的好莱坞巨星们都显示出不同于以往的样子,一张张面孔,或淡然、或安静、或活泼、或卖萌大笑。

乔治·克鲁尼头顶海盗帽,抱着胳膊,肆意大笑;凯特·温丝莱特素颜淡妆,黑色的V领外套上没有任何装饰,平静自然;布拉德·皮特穿着T恤仔裤,大大咧咧地蹲在墙边;奥兰多·布鲁姆脱掉西裤,露出一条印着英国国旗的拳击短裤;一贯深沉、严肃的摩根·弗里曼则挤眉弄眼做着各种俏皮鬼脸……

安迪·格慈的镜头下,所有的明星无一例外,素颜、没有造型,铅华褪尽,随性自然,好莱坞有成百上千的专业摄影师,无人可以让这些明星如此低调服从摄影师的安排,安迪·格慈又是如何完成这些作品的呢?一切,只因为3分钟。

格慈大学毕业后,为一些顶级的时尚摄影师做助理,学习他们拍摄名人的技巧,尽管很欣赏他们的照片,但是有一点他却始终不太喜欢,每次拍照,因为明星档期紧活动多,需要提前很久预约,好不容易预约到场,片场里有上百个人忙忙碌碌,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拍得完,而且,无数双眼睛盯着拍摄对象,怎么也会不自然,格慈决定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他找到一本明星经纪人联络簿,在上面挑选了300名当时英国最有名的演员,给他们寄去信件,提出拍摄请求和主题,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6个月后,他仍然没有收到一封回复,没有明星愿意让一个毫无名气的摄影师拍摄自己。

格慈没有气馁,继续寻找机会,他到各个电影拍摄现场当群众演员,寻找和明星认识的机会,3个月后,终于接触到著名演员乔斯·阿克兰,在对方片场小憩的时候,他走上前去,冒昧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看着这个喋喋不休,但格外认真的年轻人,乔斯·阿克兰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只给10分钟时间,之后,将要继续工作。听到对方答应了自己的请求,格慈兴奋得手都在发抖,机会来得如此突然,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之余,又为如何拍摄发起了愁,或许就是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他没法不慎重把握。

瞬间没有好方法,格慈只能与乔斯·阿克兰聊起电影的话题,谈主角的服装,剧本的构思,说着说着,格慈就放松了,把对方当做一个普通朋友亲近,聊天气,聊炸鱼,炸土豆片,越说越发投机……再看看手表,只有3分钟了。格慈不想浪费这大好的机会,他边说话边悄悄拿起了相机,趁乔斯·阿克兰说得正起劲的刹那,手指按下了快门。

3天后,几幅黑白的大头照,放到了乔斯·阿克兰的面前,如同60年代的黑白胶片照,有着厚重细腻的质感,表情有认真,有轻松,像老照片,像肖像油画,真实展现出个人化、情绪化、生动有趣的一面,照片让乔斯·阿克兰非常满意,并介绍了女星格列塔·斯卡奇前来拍照。

接着,斯卡奇帮他联系了伊安·麦克莱恩,后者又把他介绍给哈莉·贝瑞,再接着他手里已经有一长串的明星推荐信了,布拉德·皮特、塞缪尔·杰克逊、伊万·麦格雷戈、裘德·洛……

几年时间内,从英国到好莱坞,他拍摄了大约300位明星,至于拍摄的地点,有时是在明星下榻的酒店,有时就是在他们家中的某一个角落,只占用对方10分钟,前7分钟所做的事情,就是站在镜头的另一边,和明星们拉拉家常,一起吃吃喝喝。然后,在明星们最放松、最自然的状态下,趁着对方不注意的后3分钟,格兹就用手指不停按下快门。

繁华褪尽,最后明星就剩下自己,干干净净的黑与白,一刻即是永恒,各种表情和造型,都是拍摄对象的即兴创作,反映的是他们在拍摄时最真实的状态和情绪,这些好莱坞的国王和王后们,永远也不知道拍摄的那一刻什么时候到来,在他的镜头下露出最本真的面目,明了的构图、简洁的背景、精准的表情捕捉,令格慈声名鹊起。

几年后,安迪·格慈把这些明星黑白素颜照集结成图册《度》,首印便赚得350万英镑,捐给了糖尿病研究机构,影星们呈现出的随性自然的状态,让人耳目一新,影集的出版,打破了人们对“巨星风采”的刻板印象,也为格兹赢得了巨大的荣誉——摄影界最高荣誉之一“福克斯·塔尔博特摄影奖”,该奖项不定期颁发,只奖给为摄影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专业人士。,他出任英国专业摄影协会主席,随后,他被授予英国女王颁发的员佐勋章,奖励他为摄影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励志故事4:无论如何,再试一次吧

曾国藩20岁左右求学衡阳时,师从汪觉庵。同舍里有一个叫杨甫瑞的同窗,是当地有名的富家子弟。杨甫瑞依仗家里的权势,平时十分骄横,对于学业明显比他优秀的曾国藩,也是处处刁难。

一天,曾国藩坐在窗前,就着窗外的光线大声朗读《左传》,读得正专心,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吼道:“曾国藩,你把窗户的光都挡住了,我怎么看书呀,还不赶紧挪开!”曾国藩停下来,侧身一看,是自己床铺对面的杨甫瑞。此时,杨甫瑞其实并未读书,而且他的床靠着窗户的另一侧,也未完全遮住光线。曾国藩很生气,想和他理论,但还是压住了火气,把凳子移到自己的床前,重新读起来。

到了晚上,曾国藩继续在灯下读书,杨甫瑞又冲他喊叫:“白天不读书,晚上玩勤奋,做样子给别人看也要分个时候吧。你现在读书,让我们怎么睡觉?”曾国藩听了,抬头朝他笑了笑,默读起来。

不久,曾国藩中试举人,同窗都纷纷向他祝贺。可杨甫瑞却大发雷霆,冲曾国藩嚷道:“这屋里的风水原是我的,你一来就夺走了。”一旁的同学非常反感,质问他:“曾国藩的书案不是你定的位置吗,怎么现在又反咬一口?”杨甫瑞仍强词夺理地说:“就是他夺了我的风水。”大家都纷纷指责杨甫瑞,倒是曾国藩过来劝解大家,不要为这点小事再与之争论,大家顿时对曾国藩敬畏三分。

一个人立身处世,连点委屈都受不了,要想成功,自然不易。曾国藩以后仕途通达,成为晚清将帅之才,这跟他年轻时候就初露端倪的隐忍气度,不能说没有关系。

励志故事5:他的人生目标

罗素说,他的人生目标是:我之所爱为我天职。把自己感兴趣的事,作为终身职业,人生价值就会提升很多。我经常听到人们抱怨所从事的工作多么枯燥乏味,但是为了生计又不得不勉强去做。如果一生所做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就好比是与一个不爱的人共同生活一样,没有一点快乐可言。能够做到“我之所爱为我天职”,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然而,人生有太多的机遇和偶然,很多时候,人会为了生存,违背自己的喜好而选择。不过,爱上自己的“天职”是一个过程。记得我刚刚毕业的时候,被分配到中学教书,阴差阳错地教了语文。从小数理化极好的我,并不喜欢文字,总觉得数理化钉是钉铆是铆,而文字太虚无缥缈了,会粉饰会渲染,不可捉摸。后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也深深爱上了文字。美丽的文字,生动传神,能够表达最细腻的情感,能够描绘万千世界、悲喜人生。多年来,因为有文字相伴。我的生活充实愉快,心灵丰盈富足。这份热爱一定会陪我到老。

坚守一份热爱,要像坚守一份爱情一样,专情,执著,不离不弃。我之所爱为我天职,我之天职为我所爱。

篇14:正能量经典励志小故事

【每一个钟头都有新的光线】

音乐家鲁宾斯坦经常到好友画家毕加索的画室看他画画。一次,鲁宾斯坦在好几个月内看到毕加索不断地在画同样的东西。背景是阳台的铁栏杆,近景是一张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

当毕加索画了将近五十幅同样的作品后,鲁宾斯坦不耐烦地问:“每天都描绘同样的静物,难道你不厌倦吗?”

毕加索反问道:“你不觉得自己在说废话?难道你不知道,每一分钟都是不同的我,每一个钟头都有新的光线,每天虽然看同一瓶酒,但我可以从中看到不同的个性,看到不同的酒瓶,不一样的桌子,不同的世界里的不同的生命!在我的眼睛里,这一切都是不同的。”从此以后,鲁宾斯坦在重复弹一首歌时,皆可弹出不同的韵味。

【摔碎的牛奶瓶】

十几岁的桑德斯经常为很多事情发愁。他常常为自己犯过的错误自怨自艾;交完考试卷以后,常常会半夜里睡不着,害怕没有考及格。他总是想那些做过的事,希望当初没有这样做;总是回想那些说过的话,后悔当初没有将话说得更好。

一天早上,全班到了科学实验室。老师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边上。大家都坐了下来,望着那瓶牛奶,不知道它和这堂生理卫生课有什么关系。

过了一会,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突然站了起来,一巴掌把那牛奶瓶打碎在水槽里,同时大声叫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然后他叫所有的人都到水槽旁边,好好地看看那瓶打翻的牛奶。

“好好地看一看,”他对大家说,“我希望大家能一辈子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你们可以看到它都漏光了,无论你怎么着急,怎么抱怨,都没有办法再救回一滴。只要先用一点思想,先加以预防,那瓶牛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现在已经太迟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只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只注意下一件事。”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积极的去面对下一件事情。

【鱼鹰的结局】

有个拥有鱼塘的人,每年都靠这个鱼塘赚些钱来养活家人。可是鱼塘附近有好多鱼鹰,常常一群群地来抓鱼吃,养鱼人为此很是发愁。

有一天,鱼鹰又来吃鱼,养鱼人赶忙去赶它们,鱼鹰受惊逃跑了。养鱼人灵机一动,想出个好办法。他扎了一个伸开两臂、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稻草人,其手里还拿了一根竹竿,就像一个养鱼人的样子。养鱼人把稻草人插在鱼塘里吓唬鱼鹰。起初,鱼鹰以为是真人,只敢在上空盘旋,一点都不敢靠近它。

那几天,鱼果然没被鱼鹰吃掉。可是渐渐地,鱼鹰发现鱼塘里的人总一动不动,就起了疑心,不断地大着胆子飞下来看。很快它们就发现这是个假人,于是又开始了啄鱼。鱼鹰吃了一条条的鱼,肚子吃饱了,就站在草人的斗笠上,很悠闲的晒着太阳休息,还不停地发出“假假、假假”的叫声。

养鱼人看着洋洋得意的鱼鹰,他决定另想他法。

趁着鱼鹰飞走之即,养鱼人悄悄把草人从鱼塘里拔出来拿走了,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手里拿根竹竿,像稻草人一样伸开双臂立在鱼塘里面。

片刻鱼鹰又赶了回来,又放心大胆地下来吃鱼。吃得饱饱的,鱼鹰又飞到养鱼人的斗笠上休息,“假假、假假”地叫唤着。养鱼人趁鱼鹰不留神,一把抓起一只鱼鹰。鱼鹰使劲地鼓动翅膀,可是怎么也挣不脱。养鱼人笑呵呵地说:“原先是假的,这回可不假!”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一成不变地凭经验办事,不注意发现新情况,免不了会吃大亏。

市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当需求变化之时,也正是财富发生转移的时刻,所以,一定要把准市场需求的脉搏,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订自己的投资计划。

篇15:正能量励志小故事

有一天,一个小孩独自在河里洗澡,突然腿开始抽搐,危险来到了,他接连灌了几口水,开始往下沉,眼看就要被淹死了。就在孩子极力挣扎的时候,他在恍惚间看到了自己的老师,于是他连忙大声呼救。

那个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擅自下水游泳,而且现在还有了危险,便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老师的话呢,一个人跑到河里,你也真够鲁莽和冒险的!我说过多少遍了……”

老师在上面开始责备自己的学生。

学生又灌了几口水,他哭叫着回答:“请你先把我救起来,再责备我吧。”

篇16:正能量励志小故事

从前有个又穷又愚的人,由于抓住了一个绝好的机会,突然变得很富有了。但是有了钱,他却不知道怎样来处理这些钱。

他来到一座寺庙,向一位老禅师诉苦,这位老禅师便开导他说:“你一向贫穷,没有智慧,现在你摆脱了贫穷,变得有钱了,可是依然没有智慧。我劝你到城里去看看,那里有很多拥有大智慧的人,你只要出一些钱,别人就会教你智慧之法。”

那人去了城里,逢人就问哪里有智慧可买。

有位哲人告诉他:“如果你碰到了疑难的事,且不要急着处理,可先朝前走七步,然后在后退七步,这样进退三次,你的头脑中就会拥有智慧了。”

那人听了将信将疑:“‘智慧’就这么简单吗?”

当天夜里回家,推门进屋,昏暗中发现有个人和妻子睡在了一起,顿时怒起,拔出刀来便要砍下。

这时,他突然想起白天买来的智慧,心想:为什么不先试一下呢?

于是,他前进七步,后退七步,如此进退三次,然后,点亮了灯光再看时,竟然发现和妻子睡在一起的原来是自己的母亲。

篇17:正能量励志小故事

一只小老鼠成天待在家里愁眉苦脸,不敢出去,即使到了晚上也不敢出去活动、觅食。

“猫这个动物太可怕了!”它总是这样说,而且一想到猫它就浑身发抖。

天神非常同情这个可怜的小东西,于是施法把它变成一只猫。

老鼠变的猫非常害怕狗。

“狗的样子那么凶恶,要是遇到了它,那该怎么办呢?”

于是,天神就把它变成了狗。但是,老鼠变的狗又开始害怕老虎,天神又想尽办法把它变成老虎。

“猎人的那杆枪会要了我的命啊!”老鼠变的老虎的腿开始筛糠。

最后,天神一气之下把它又变回老鼠,无奈地说:“老鼠就是老鼠,就算我把你变成猎人,你可能又会怕老鼠,还是变回来吧!不论我怎么做都帮不了你,因为你只有老鼠的胆。”

名人感人的励志正能量故事

初中生正能量朗诵稿

青春励志梦想的正能量句子

五本畅销的励志书籍排行榜

鼓励正能量的励志句子

五分钟正能量演讲稿

精选人生哲理的正能量励志句子

简洁的正能量励志句子8

以励志为话题的九年级作文500字

关于正能量的主题演讲稿

名人励志的正能量小故事
《名人励志的正能量小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名人励志的正能量小故事(合集17篇)】相关文章:

有什么好看的英文原版书籍2022-06-20

推荐关于催人奋斗的励志故事2023-01-08

为自己活着的人生感悟正能量说说2022-07-28

校园微博策划书2022-07-05

校园微博策划书详细版2023-12-27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赏析2022-05-07

微博广告策划书2023-01-04

开头励志优美的句子2022-05-06

李嘉诚经典的正能量励志名言2022-05-08

非常有意义的正能量励志故事2023-04-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