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复习(推荐12篇)由网友“廓阿拉”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复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第一节. 等腰三角形
1.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3.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1)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第二节.直角三角形
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4.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第三节.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该点就是三角形的外心。以此外心为圆心,可以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组成一个圆。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第四节. 角平分线
1.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叫内心
通用篇
1.真命题与假命题
真命题:真命题就是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条件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假命题: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
命题与逆命题
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已知和结论交换;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
2、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证);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3)结合图形,用数学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
(4)分析题意,探索证明思路(由“因”导“果”,执“果”索“因“
(5)依据思路,运用数学语言条理清晰地写出证明过程;
(6)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完整.
3、用反证法证明几何命题的步骤:
(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2)由假设作为条件,根据已知条件及学过的定义、定理、公理进行逐步的推导直至与假设或与某个己知条件或与学过的某个定义、定理、公理出现矛盾.
(3)从而判断假设错误,原命题成立.
篇2: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关于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篇3: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多边形覆盖平面(平面镶嵌)。镶嵌的条件: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时,就能拼成一个平面图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初中生如何能轻松学好数学
学好初中数学认真听课很重要
初中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在课上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在初中数学课上选择做笔记并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
在初中数学课上你需要做的就是跟住老师的思维,学好老师的思维方式,这个阶段要培养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大部分的初中数学老师,对于这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跟住老师的思路久而久之就会逐渐转换成自己解题的思路。
初中生学习数学要会独立思考
初一初二是数学开窍的阶段,在解题上初中生一定要学会自己独立去思考。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做题来培养自己的这一能力。而在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之后,你的这种独立解题的能力是别人无法超越的。这个培养过程很简单也很短,只要你得到一点的成就感对于初中数学你就会充满自信。
其实,学好初中数学关键在于自己的真实能力,而不是形式。很多的初中生数学笔记一大堆,最后考试的成绩也就是那样。在学习上初中数学也好,其他科目也罢,不要讲究形式感,关键是要把一个个的问题和知识学透。不反对记笔记,但是不要一味的做笔记,听初中数学课是需要过脑子的。
数学圆的对称性知识点
1、圆的轴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圆的中心对称性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篇4:数学八年级下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数学八年级下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三、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
(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中包含两个要素:边和角。
四、构造辅助线的常用方法
关于角平分线的辅助线:当题目的条件中出现角平分线时,要想到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构造辅助线。
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①角平分线具有对称性;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数学待定系数法
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数学中什么叫棱
物体上的条状突起,或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相连接的部分。棱柱是几何学中的一种常见的三维多面体,指上下底面平行且全等,侧棱平行且相等的封闭几何体。在正方体和长方体中,具有12个棱长,且棱长在不同的几何体中有不同的特点。
篇5: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课前认真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得听老师讲课,通过预习,掌握度要达到百分之八十.带着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去听老师讲课,来解答这类的问题.预习还可以使听课的整体效率提高.具体的预习方法:将书上的题目做完,画出知识点,整个过程大约持续15-20分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练习册做完.
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当老师让同学去黑板上演算时,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如果遇到不懂的难题,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求甚解.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否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课后及时复习.写完作业后对当天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以适当地做25分钟左右的课外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其课外题内容大概就是今天上的课.
初中提高数学成绩诀窍
数学不能只依靠上课听得懂
很多初中生认为自己只要上数学课听得懂就够了,但是一做到综合题就蒙了,基础题会做,但是会马虎。这类问题都是学生在课堂上都以为自己听得懂就够了。
初中同学要首先对数学做一个认知,听得懂≠会做,会做≠拿的到分。听得懂只占你数学成绩的20%,仅仅听得懂只说明你理解能力还可以,不说明你能拿到很高的数学成绩。
只有听的懂理解了加上练,再加上多练,达到最后又快又准的做出来,这时候的数学成绩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
1.要提高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首先可以从家庭引导,家长可以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言传身教,让孩子对数学有一种神秘的好感。老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贴心的交流,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被自己吸引从而更好的对数学感兴趣。
2.初中生想要提高数学成绩就一定要重视基础,千里之堤始于砖泥,不重视基础的下场就是你觉得自己的数学学得很好成绩会很好,但是在你成绩出来的时候会低于你的预期很多。很多初中生经常是知道怎么演算就算了,而不去认真的做几遍,好高骛远,总想去冲击难题,结果连考试中最基础的方程都会错。
3.要抓好几个提高数学成绩的必要条件。数学运算,数学解题(保证数量和质量),准备错题本,准备一本参考书,遇到难题尽量靠自己去解决而不是直接看答案,再保持勤奋和多动笔练习。
篇6: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
1.要提高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首先可以从家庭引导,家长可以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言传身教,让孩子对数学有一种神秘的好感。老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贴心的交流,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被自己吸引从而更好的对数学感兴趣。
2.初中生想要提高数学成绩就一定要重视基础,千里之堤始于砖泥,不重视基础的下场就是你觉得自己的数学学得很好成绩会很好,但是在你成绩出来的时候会低于你的预期很多。很多初中生经常是知道怎么演算就算了,而不去认真的做几遍,好高骛远,总想去冲击难题,结果连考试中最基础的方程都会错。
3.要抓好几个提高数学成绩的必要条件。数学运算,数学解题(保证数量和质量),准备错题本,准备一本参考书,遇到难题尽量靠自己去解决而不是直接看答案,再保持勤奋和多动笔练习。
初中数学整式的知识点
(一)整式
1.整式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是有理式的一部分,在有理式中可以包含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但在整式中除数不能含有字母。
2.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先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3.因式分解
(1)待定系数法
①确定所求问题含待定系数的一般解析式;
②根据恒等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
③解方程或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2)十字相乘法
①把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分解因数;
②尝试十字图,使经过十字交叉线相乘后所得的数的和为一次项系数;
③确定合适的十字图并写出因式分解的结果;
④检验。
篇7: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重要知识点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初中数学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轻松学好数学有哪些技巧和方法
初中生学习数学要会独立思考
初一初二是数学开窍的阶段,在解题上初中生一定要学会自己独立去思考。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做题来培养自己的这一能力。而在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之后,你的这种独立解题的能力是别人无法超越的。这个培养过程很简单也很短,只要你得到一点的成就感对于初中数学你就会充满自信。
其实,学好初中数学关键在于自己的真实能力,而不是形式。很多的初中生数学笔记一大堆,最后考试的成绩也就是那样。在学习上初中数学也好,其他科目也罢,不要讲究形式感,关键是要把一个个的问题和知识学透。不反对记笔记,但是不要一味的做笔记,听初中数学课是需要过脑子的。
学好初中数学要较真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于自己不会的地区和知识点初中生绝对不能模棱两可的就过去了,而是要把它弄清楚做明白。有的同学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不会只是因为不熟而已,那么怎么办?就是多练习和多思考,数学的学习没有什么捷径和技巧,熟能生巧才是最好的学习技巧。另外,初中数学想要打高分,在做题方面一定要仔细和认真,不能马虎。
篇8: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知识点
相似、全等三角形
1、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4、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5、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6、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8、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0、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1、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2、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3、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4、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等腰、直角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4、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6、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女生学数学的方法有哪些
1注重打好数学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学好数学,那么一定从小打好基础,因为数学是一个非常注重基础,一环扣一环的学科,之前知识上的欠缺也会影响后续的学习,所以对于数学不好的学生来说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打基础,把自己欠缺的基础都补上,才能更好的进行后续的学习。
2整理笔记
关于数学的笔记我有两本,一个是我们老师总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一些公式的记忆以及法则概念之类的(这个要好好记!做题的时候经常用到!没有公式做题简直是… )另一本是关于一些好题难题错题典型题,把这些题从纸上剪下来贴到本子上再做一遍,到中考前我把这个错题本又全部重新做了一遍(当然,这个由于太懒,有的题有点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
3改进方法,注重学法
在数学学习方法方面,女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比较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女生“开门造车”,主动在小组讨论中发言,让她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以便于有针对地指导,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她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组织她们学习其他同学成功的经验,参加和高年级同学的帮扶结对活动,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另外,平时家长应该给女生多创设一些活动空间,而不仅仅是埋头书本,让她们多一点生活的积累,这对她们解决与生活有关的应用题、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有很大的帮助。
4多看辅导书
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肯定都要做完,但我不会满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要看一些辅导书籍;
做一些辅导书籍上的作业,直到我能理解定义、定理和公式的含义,一道题尽量用多种办法去解题,做到举一反三。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常见考法
1.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这类题目有着解题规律性强的特点,题目设置会很灵活,所以一直很吸引命题者。主要考查①根与系数的推导,有关规律的探究②已知两根或一根构造一元二次方程,这类题目一般比较开放;
2.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几何问题、函数问题的交汇处出题。(几何问题:主要是将数字及数字间的关系隐藏在图形中,用图形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形主要有三角形、四边形、圆等涉及到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全等、面积计算、体积计算、勾股定理等);
3.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命题广泛。(常见的题型是增长率问题,注:平均增长率公式。
篇9:八年级下册数学证明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证明知识点
一、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 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 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既可以作平行线,也可以作一个角等于三角形中的一个角.
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三、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是: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四、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是: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在证明时需注意:
(1)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
(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
数学数轴知识点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初一数学概念知识点复习
1、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4、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7、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8、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就是对顶角。
9、同位角:在“三线八角”中,位置相同的角,就是同位角。
10、内错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位置错开的角,就是内错角。
11、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角,就是同旁内角。
1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开始,到精确的那位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13、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1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6、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7、全等图形: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18、变量:变化的数量,就叫变量。
19、自变量:在变化的量中主动发生变化的,变叫自变量。
20、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被动发生变化的量,叫因变量。
2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2、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折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篇10: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
一、目标与要求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6.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平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17.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8.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9.公式与性质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0.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1)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
(2)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
21.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n(n-3)/2条对角线。
六、经典例题
例1如图,已知△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有以下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CSP,其中.
(A)全部正确(B)仅①正确(C)仅①、②正确(D)仅①、③正确
例2如图,结合图形作出了如下判断或推理:
①如图甲,CD⊥AB,D为垂足,那么点C到AB的距离等于C、D两点间的距离;
②如图乙,如果AB∥CD,那么∠B=∠D;
③如图丙,如果∠ACD=∠CAB,那么AD∥BC;
④如图丁,如果∠1=∠2,∠D=120°,那么∠BCD=6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个.
(A)1(B)2(C)3(D)4
例3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画出,△DEF和△DEG(F、G不能重合),使得△ABC≌△DEF≌DEG.你能说明它们为什么全等吗?
例4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CDE上,CD=l0mm,DE=80mm.如果小管口径AB正对着量具上的50mm刻度,那么小管口径AB的长是多少?
例5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1,0)、C(0,-2)三点.请按以下要求设计两种方案:作一条与
轴不重合,与△ABC的两边相交的直线,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并且面积是△AOC面积的.分别在下面的两个坐标中系画出设计图形,并写出截得的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
篇11:初一上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期末考试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快速判定方法:1)不等边三角形:最小两个边之和大于第三个边,就能组成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两腰之和大于底,就能组成三角形。3)等边三角形:肯定能组成。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画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 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六选三原则)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最新初一上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期末考试]
篇12: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
一、目标与要求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6.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平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17.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8.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9.公式与性质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0.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1)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
(2)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
21.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n(n-3)/2条对角线。
六、经典例题
例1如图,已知△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有以下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CSP,其中().
(A)全部正确(B)仅①正确(C)仅①、②正确(D)仅①、③正确
例2如图,结合图形作出了如下判断或推理:
①如图甲,CD⊥AB,D为垂足,那么点C到AB的距离等于C、D两点间的距离;
②如图乙,如果AB∥CD,那么∠B=∠D;
③如图丙,如果∠ACD=∠CAB,那么AD∥BC;
④如图丁,如果∠1=∠2,∠D=120°,那么∠BCD=6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个.
(A)1(B)2(C)3(D)4
例3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画出,△DEF和△DEG(F、G不能重合),使得△ABC≌△DEF≌DEG.你能说明它们为什么全等吗?
例4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CDE上,CD=l0mm,DE=80mm.如果小管口径AB正对着量具上的50mm刻度,那么小管口径AB的长是多少?
例5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1,0)、C(0,-2)三点.请按以下要求设计两种方案:作一条与
轴不重合,与△ABC的两边相交的直线,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并且面积是△AOC面积的.分别在下面的两个坐标中系画出设计图形,并写出截得的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
初中数学三角形面积公式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平面上三条直线或球面上三条弧线所围成的图形。 三条直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平面三角形;三条弧线所围成的图形叫球面三角形,也叫三边形。
面积公式:
(1)S=ah/2
(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 (海伦公式)(p=(a+b+c)/2)
S=√[p(p-a)(p-b)(p-c)]
=(1/4)√[(a+b+c)(a+b-c)(a+c-b)(b+c-a)]
(3).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1/2 . absinC
(4).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
S=(a+b+c)r/2
(5).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
S=abc/4R
(6).根据三角函数求面积:
S= absinC/2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为外切圆半径。
★ 初二数学教学计划
★ 教学计划初中数学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复习(推荐12篇)】相关文章: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12-16
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2022-06-05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个人教学计划2023-12-07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12-25
八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知识点总结2022-06-09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参考2023-07-08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华师版2022-05-06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计划2023-08-14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23-07-01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