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共20篇)由网友“忘忘”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欢迎大家分享。
篇1: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
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
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作者/陈加娟
记叙文是学生写作时经常选择的一种文体,可是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和“怎么写”。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就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中学生写作究竟应该写什么?很多老师一直提倡“我手写我心”,这是对的。中学生应该多写“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这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在以“我”为中心去观察世界,体味人生。应该说可写的题材还是不少的。写“我”就有真感受、真体验,就会有创意,就能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但由于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老师对写作指导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学生作文往往会出现言之无物的现象,其中主要问题就是选材陈旧。如某学校期中考试的语文试卷作文题: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经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应该说这样的作文题,并没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有话说。但考试结果却并不理想,全年级近500人,结果有十分之一的学生的作文题材竟然都是“公交车上让座”,选材之陈旧、老套、幼稚让阅卷老师“叹为观止”。再比如说一次命题作文,以“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为题,很多学生写的都是爸爸妈妈带自己上医院的事,问其原因,答案也是惊人的一致:这样的题材最感人。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言之有物上下工夫。教师要进行细节上的指导,把某件事的细节指导作详细了,则言之有物,把一个人的思想变化过程的细节讲详细了,则言之有物。(论文范文 )事情的经过可以看得见,只要你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就可以把经过讲明白、写具体。倘若是人物的内心活动,则人无法看到,这就需要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实现,去多方面地描述,则一个人的思想就鲜活了、形象了,习作也自然具体了。
言之有物与内容空洞是对立的,解决了内容空洞的问题也就做到了言之有物。以写读后感为例,学生往往以为读后感就是把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概括或者抄下大段的文章,然后写上几句自己的感想,这样的读后感内容是空洞的。,我们可以采用:忆一说一晤一作这样的模式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即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谈感想,抓住古今中外的名人箴言谈感想,从自己觉得遗憾的的`事和快乐的事谈感想,联系身边和目前实际谈感想,从创作的格言中谈感想。如此,把“忆文”、“说史”、“悟今”、“创词”四个方面的感想写进习作之中,文章也就不会空洞了。
可见,作文是否言之有物,与老师的正确指导密切相关,单靠例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单靠课外阅读是难以让中下水平的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当然,言之有物是学生观察生活的结果,并非凭空形成,这其中涉及到老师的文学素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作文课的开设与指导情况。现场体验、现场观察、现场指导,多写素描作文,都是作文言之有物的重要方法。
二、言之有序
言之有序就是行文的思路,重在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叶圣陶说:“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的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思路,是作者在写作中对事物进行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是把所写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情感理出个头绪的顺序,是围绕中心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流程。因此,思路的外在形式就是文章的 篇章结构。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做到结构清晰、言之有序呢?有以下两条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列提纲。
精彩的文章往往与完美的结构分不开。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文章四次提到背影“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作者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同时反复照应标题,使文章贯通一气,浑然一体。这样完美的文章结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掌握,对其写作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这样的结构呢?就是模仿,就是反复的练习。吕叔湘说:“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他又说:“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意识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进行文章 篇章结构的训模仿练,学生作文的 篇章结构将会得到较大的改观。
对学生进行言之有序作文训练的另外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列提纲。现在,不少学生在写作考场作文时,提笔就写,其结果往往是写到最后,不是四不像,没有文体,就是把握不了字数,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平时练兵的时候,没有进行列提纲的训练。考场作文,时间短暂,不打草稿无可厚非,但必须让学生预先列好提纲。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上面所说的言而无序的现象。列提纲,就是以纲目的形式把文章的运思过程、写作的详略安排、材料的取舍等以简要的文字记录下来。它能把主观思想视觉化,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写作内容具有条理性、严密性,对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言之有昧
言之有味解决的是文章美起来的问题。这种要求对学生来说可能是有点高了。但是如果想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获得较高的分数,就必须让学生的作文美起来。毕竟不少学生的作文读起来枯燥乏味,甚至是面目可憎,这时就该指导学生按步骤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是一种对文章写作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文章不厌千回改,这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语文教学积淀下来的一条宝贵经验,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写道:“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方人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学生经过反复的修改,会逐渐明白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积累写作经验。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修改什么呢?用唐彪的话说,就是“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依依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瑕疵稀少。倘一时潦草,便而苟安,微疵不去,终为美玉之玷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步骤修改自己的作文。首先要做到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文章通顺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写作技巧的问题。关于写作技巧的论述很多,其实最适合学生的无非是几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完全没有必要给学生灌输一些深奥的术语,教师也没有炫耀的必要,无须摆出那样高深的姿态。那样只会让学生愈来愈害怕写作。平时进行写作指导时,只要抓好一些常见的写作技巧就可以了。
以记叙为例,有顺叙、插叙、倒叙。一些老师会批评学生的作文平铺直叙,没有起伏,不够曲折。其实直叙并没有什么不好,《桃花源记》这样文质精美的文章,不就是采用直叙的方式吗!王鼎钧在他的《作文三书》里说道:“直叙并不是恶评,平铺直叙才是。采用直叙的手法最忌的就是平铺,平铺就没有起落”。中学生基本上都会直叙,都能叙述出一件比较完整的事情。所欠缺的往往是一些条件,概括起来就是:起落、详略、表里。教师如能在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详加指导,怎么还会发愁言之无味呢?
再比如,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描写手段欠缺。抓好学生的描写,重点要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比喻、烘托、想象。以比喻为例,这应该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了,可能很多学生不屑使用,或者说老师们也不屑指导。但是修辞手法用得好,同样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在指导学生时,就可以将学生写得平淡的句子拿过来引导他去写写比喻句。
当然,作文教学的方法很多,无论用什么方法切忌“大”而“空”,要实实在在地发现学生作文的症结,并能切实有效地对症下药。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 223800)
篇2: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
关于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
一、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就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中学生写作究竟应该写什么?很多老师一直提倡“我手写我心”,这是对的。中学生应该多写“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这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在以“我”为中心去观察世界,体味人生。应该说可写的题材还是不少的。写“我”就有真感受、真体验,就会有创意,就能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但由于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老师对写作指导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学生作文往往会出现言之无物的现象,其中主要问题就是选材陈旧。如某学校期中考试的语文试卷作文题: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经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应该说这样的作文题,并没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有话说。但考试结果却并不理想,全年级近500人,结果有十分之一的学生的作文题材竟然都是“公交车上让座”,选材之陈旧、老套、幼稚让阅卷老师“叹为观止”。再比如说一次命题作文,以“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为题,很多学生写的都是爸爸妈妈带自己上医院的事,问其原因,答案也是惊人的一致:这样的题材最感人。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言之有物上下工夫。教师要进行细节上的指导,把某件事的细节指导作详细了,则言之有物,把一个人的思想变化过程的细节讲详细了,则言之有物。(论文范文 )事情的经过可以看得见,只要你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就可以把经过讲明白、写具体。倘若是人物的内心活动,则人无法看到,这就需要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实现,去多方面地描述,则一个人的思想就鲜活了、形象了,习作也自然具体了。
言之有物与内容空洞是对立的,解决了内容空洞的问题也就做到了言之有物。以写读后感为例,学生往往以为读后感就是把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概括或者抄下大段的文章,然后写上几句自己的感想,这样的读后感内容是空洞的。,我们可以采用:忆一说一晤一作这样的模式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即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谈感想,抓住古今中外的名人箴言谈感想,从自己觉得遗憾的的事和快乐的事谈感想,联系身边和目前实际谈感想,从创作的格言中谈感想。如此,把“忆文”、“说史”、“悟今”、“创词”四个方面的感想写进习作之中,文章也就不会空洞了。
可见,作文是否言之有物,与老师的正确指导密切相关,单靠例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单靠课外阅读是难以让中下水平的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当然,言之有物是学生观察生活的结果,并非凭空形成,这其中涉及到老师的文学素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作文课的开设与指导情况。现场体验、现场观察、现场指导,多写素描作文,都是作文言之有物的重要方法。
二、言之有序
言之有序就是行文的思路,重在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叶圣陶说:“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的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思路,是作者在写作中对事物进行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是把所写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情感理出个头绪的顺序,是围绕中心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流程。因此,思路的外在形式就是文章的篇章结构。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做到结构清晰、言之有序呢?有以下两条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列提纲。
精彩的文章往往与完美的结构分不开。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文章四次提到背影“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作者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同时反复照应标题,使文章贯通一气,浑然一体。这样完美的文章结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掌握,对其写作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这样的结构呢?就是模仿,就是反复的练习。吕叔湘说:“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他又说:“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意识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进行文章篇章结构的训模仿练,学生作文的篇章结构将会得到较大的改观。
对学生进行言之有序作文训练的另外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列提纲。现在,不少学生在写作考场作文时,提笔就写,其结果往往是写到最后,不是四不像,没有文体,就是把握不了字数,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平时练兵的时候,没有进行列提纲的训练。考场作文,时间短暂,不打草稿无可厚非,但必须让学生预先列好提纲。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上面所说的言而无序的现象。列提纲,就是以纲目的形式把文章的运思过程、写作的详略安排、材料的取舍等以简要的文字记录下来。它能把主观思想视觉化,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写作内容具有条理性、严密性,对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言之有昧
言之有味解决的是文章美起来的问题。这种要求对学生来说可能是有点高了。但是如果想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获得较高的分数,就必须让学生的作文美起来。毕竟不少学生的作文读起来枯燥乏味,甚至是面目可憎,这时就该指导学生按步骤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是一种对文章写作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文章不厌千回改,这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语文教学积淀下来的一条宝贵经验,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写道:“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方人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学生经过反复的修改,会逐渐明白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积累写作经验。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修改什么呢?用唐彪的话说,就是“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依依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瑕疵稀少。倘一时潦草,便而苟安,微疵不去,终为美玉之玷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步骤修改自己的作文。首先要做到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文章通顺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写作技巧的问题。关于写作技巧的论述很多,其实最适合学生的无非是几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完全没有必要给学生灌输一些深奥的术语,教师也没有炫耀的必要,无须摆出那样高深的姿态。那样只会让学生愈来愈害怕写作。平时进行写作指导时,只要抓好一些常见的写作技巧就可以了。
以记叙为例,有顺叙、插叙、倒叙。一些老师会批评学生的作文平铺直叙,没有起伏,不够曲折。其实直叙并没有什么不好,《桃花源记》这样文质精美的文章,不就是采用直叙的方式吗!王鼎钧在他的《作文三书》里说道:“直叙并不是恶评,平铺直叙才是。采用直叙的手法最忌的就是平铺,平铺就没有起落”。中学生基本上都会直叙,都能叙述出一件比较完整的事情。所欠缺的往往是一些条件,概括起来就是:起落、详略、表里。教师如能在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详加指导,怎么还会发愁言之无味呢?
再比如,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描写手段欠缺。抓好学生的描写,重点要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比喻、烘托、想象。以比喻为例,这应该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了,可能很多学生不屑使用,或者说老师们也不屑指导。但是修辞手法用得好,同样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在指导学生时,就可以将学生写得平淡的句子拿过来引导他去写写比喻句。
当然,作文教学的方法很多,无论用什么方法切忌“大”而“空”,要实实在在地发现学生作文的症结,并能切实有效地对症下药。
篇3:记叙文写作教学心得体会
记叙文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文体形式,经历小学到初中的训练水平仍停留在“低幼”阶段。抛开学生本身阅读积累不够,生活阅历尚浅缺乏对生活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教师本身对记叙文的写作教学没有进行系统的、具体的指导与训练。记叙文的教学在初中三年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具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应该结合课文逐步引导,反复强化。
1、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
“布置题目—批改—讲评”这是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题目的布置,常常根据教材单元作文训练而定;批改、都大部分老师显得随意性强;讲评,主要以学生范文及老师自选范文来读为主。题目的布置、作文的讲评,往往没有一个系统性,泛泛而谈,缺乏具体指导,初中三年下来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仍然停留在低幼阶段。
2、读写“分家”
语文教师80%的时间都用在阅读课的教学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应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阅读便是学生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课时紧、任务重,教师们忙上课,其实“课文”不就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最好的范例吗?
3、教什么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教什么,我们需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细化:
1、立意;
2、谋篇布局;
3、详略得当;
4、情节曲折;
5、细节描写;
6、环境描写;
7、真情实感。明确了自己需要教什么,将这些具体目标分解到六册语文书中,分点训练,重复指导。六册语文书每册都有记叙文,甚至都有经典的范例引导写作教学。初中三年的记叙文写作指导要与记叙文阅读找到结合点,分点指导。
篇4:记叙文写作教学心得体会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许多语文老师有一个相同的看法:“学生只要多读作品,达到感悟,就能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这种看法有其合理之处,但我认为,面对紧张的教学课时,学生写作基础较差的实际,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我认为教师的教法至关重要。唯有教学得法,才能提高效益,少走弯路。叶圣陶老先生曾讲过一句名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貴在得法”。因此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与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提高紧密相关的。下面就有关记叙文写作中的教法谈几点体会。
一、多角度拟题并选取材料法
当今的作文命题往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特别是随着中考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大这一趋势。给材料作文的方式越来越多,因为这种作文形式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尽力释放自己的写作欲望,还可以把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出来,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必须写好记叙文。因为写好记叙文是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此基础打结实,要想打好这一阶段的基础,尽快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那么交给学生高效的.写作和思维方法就至关重要了。
给材料作文,虽然给人写作的空间很大,但是如果学生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那么也会犯离题万里的错误。为了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让学生看完材料后,首先让学生想到记叙文写作无外乎有两个表现角度:“一是写人的记叙文;二是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先让学生在头脑中选准此次作文的侧重点。再明确,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包含许多个事件,这些事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而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则不同,写事为主的文章则从始至终有一件事,要通过记叙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其中不同人物的性格表现带给读者相同感受和启示。只要把握住了和区别清了这一点,写人、写事的记叙文在立题和选材时就不会发生混淆。
其实,上面所谈的也是记叙文分角度拟题和立意的问题。把记叙文的材料分为“人”和“事”两个角度以后,那么在这个前提下所选取材料也就不同,学生根据同一材料写出的作文内容和表现出的中心也就会形形色色,避免立意的千篇1律。例如有这样一个材料:“校园的车棚里每天都发生许多不同的故事,以‘车棚记事’为题。或自拟其他题目,写一篇记叙文。”看着大屏幕上这则作文材料,有些学生脸上略有难色。在此时,我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从“写人”和“叙事”这两个角度入手去想。又提示:“写人可以写学生,也可以想一想是不是非学生的人也可以到车棚给我们帮助呢”。经过从不同角度提示,写人为主的学生想到了班上的一位好学生经常帮学生修车,默默做好事。有些同学想到了看门的老大爷经常义务打扫车棚,义务为学生修车。这些都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材料。而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如何立意和选材呢?其中有一位同学构思这样的情节:“放学后,同学们都赶到车棚去取车,可是大家发现车棚门口倒了几辆车堵住了去路,大家埋怨着、咒骂着。一个个从倒了的车上面跨过,踩过,轧过。却没有人去扶,车棚外排起了取车的长龙。这时,高年级的同学进车棚扶起车,他的举动感动了他人。经过大家的努力,道路通畅了,同学们有说有笑的离开了车棚。
看来,从不同的角度选好记叙文的切入点。对于解决学生的材料和立意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作文的创新能力。
二、详略结合表现主题法
记叙文的笔墨当然要用在记叙上,但是对于记叙的笔墨并不是“平分秋色”。这就涉及到一个详略问题。根据记叙文的分类“写人”或“写事的不同”,要区别对待。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所涉及的不止一件事,那么在确立了中心后,只要将表现主题的六要素写清就可以了,其他次要事件可简略一些。这里讲的六要素的详略也要处理好,六要素不必要面面俱到,这就需要从语言上下功夫了,例如:我们都学习过魏巍的课文《我的老师》。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当老师的教鞭并刚要落下的时候,我用石板一迎,教鞭敲在石板边上,老师笑了,我也笑了。”虽然只几句话,但是却交待了地点(教室);人物(教师和学生);事件(师打生)。前两者都是略写,事件是详写。并且地点、人物的交待是隐含的,并没有直接的描述,是通过情节推导出来的。这样的详略安排才会使内容突出文章的中心。
而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摆正“人”和“事”的位置,通过情节的发展变化来表现人的品质,进而突出文章的中心。而对于人的描写要让人融于叙事之中,处理好略写的内容。这就要避免处理详略时犯“避重就轻”的毛病,应把这有限的笔墨用在最有力的情节上。这尺度以表现人物品质,突出人物特征为准则。
三、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来突出主题
任何记叙文中都是有人物的。如何把记叙文中的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这就要解决一个方法的问题。我们知道记叙文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很多,是不是在一篇文章中都必须涉及到呢?我想这倒不必。我认为选取什么样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根据记叙文的中心来确定。例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的主要人物是“闰土”,刻画这个人物,作者最突出的使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闰土二十年后与“我”见面时称“我”为“老爷”,这一语言的描写,写出了闰土内心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很深。这也是作品所要表现中心的一个方面。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根据记叙文的中心而定。“让人物说什么话”;“让人物有什么动作”,什么表情;什么穿戴;什么心理活动,这一切都要归文章的中心所领导。
此外,通过细节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可以对人物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要注意与人相关的细节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要根据情节和中心的需要。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否则,就会犯言语啰嗦的毛病。还以鲁迅的小说《故乡》为例,对于“杨二嫂”这个尖酸、刻薄小市民的刻画,就采用了这种细节描写方法。当“向我家索要东西不成,出门时,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逃跑了。”这个细节既突出了人物的特征,又写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经济衰落、破败的社会现实,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根据中心设计不同的人称进行记叙。
记叙文中采用第几人称记叙,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和需要而定。每种人称都有它的优势。例如:第一人称使文章真实,有利于表现人的内心感受。第三人称记叙的范围广,有利于控制全局,点明事件的中心。
在记叙文中,为了选择恰当的人称,可以采取“假设法”进行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进行比较,选择一种最适合中心的,有利于表现和突出中心的人称来记叙。因为,中心是记叙文的灵魂,一切与之相关的内容必须都能服务于它。例如:“在写有关以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时,为了便于感情的抒发,使读者感到真实,并使人动情,最好选用第一人称。如记叙文《我的老师》就用了第一人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魏巍对恩师的敬爱和思念。
总之,在作文课上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要比给学生现成的作品强的多。有这样一句话:“给学生现成的果子,不如教给他们如何上树摘果子。”这句话不正好说明了方法和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是何等的重要吗!又如古代有一位名人也曾讲过:“教给学生学习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不也强调了方法对于学生作文的提高是有很大作用吗?我们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规律,并用它指导我们的作文实践,引导学生刻苦训练,作文水平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篇5:记叙文写作的教学设计
【课文类型】
讲述型
【课时】
一个小时左右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含义,学生可以自己概括记叙文的含义。
2、初步掌握记叙文文体特点,及一般构成要素。
3、明确记叙文写作思路及写作技巧。
4、能对一篇成文的记叙文的艺术价值作简单评价。
5、练习写记叙文,记叙文主题可以根据课题学生情况再定。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构成要素。
2、让学生初步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素让学生明确记叙文要如何构思,如何去写。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1)明确“记叙”(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记叙文的理解来描述记叙文的内涵)
记叙文:记叙文是文体的一种。是运用语言文字将关于人或不关于人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发生的前因,经过,结果描述出来。在该叙述过程中包含了叙述者对该事件或现象的理解和情感。
(2)生活处处有“记叙”
(举例)《新闻联播》是学习写记叙文最好的教材。《新闻联播》对每个事件的报道在技术层面上非常好。
2、介绍记叙文的文体构成要素(可与学生进行讨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
3、如何运用记叙文的构成要素,写一片好的记叙文
(1)先欣赏一篇文章
生日
此时此刻,我已不能压抑我心中的喜悦,不知道今天妈妈爸爸会送给我什么礼物。放学后,我背起书包一溜烟地冲回了家。来到家门口,我本想拿起钥匙打开门。如果爸爸妈妈提前回了,在家里摆了个大蛋糕,桌子上有好多好多礼物。就想给我个大惊喜。我这样开门,万一搅了局,可怎么办?虽知道这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机会。但我还是把钥匙拿回了衣袋。郑作其事地敲着门,说说:“妈妈,我回来了。”过了会儿没有动静,可能他们还忙着收起礼物吧,我整了整衣领,又敲了敲,不知过了多久,我才醒悟过来,这只是我的一个幻想。
我无力地打开了门,坐在了沙发上,望了望钟,才6点,早在学校就把作业写完了的我现在不知要干什么,不禁仰天长叹:“无聊啊!”
一阵声音把我从无聊中拉了回来,呀!是不是妈妈爸爸回来了,才不是呢,是我这不争气的肚子。好吧,今天我这“寿星”也来大干一场。说不定,爸妈还会夸奖我,想着便冲进厨房,把门一关:油炸声,油烟机声,咳嗽声,锅铲声,一时其发。望着这好不容易炒出的饭菜,我有点伤心,都七点了。怎么他们还没回,对平时来讲,打110报警失踪都不足为奇。更何况,今天是他们女儿的生日。我慢慢地拔通了电话:“喂?”听到妈妈的声音,可真开心!“妈妈??”我还没讲完,里面传来了妈妈急切的声音:“女儿,我现在还在厂里,今天要加班,爸爸出差了,你自已搞饭吃,啊!对了,今天是你的生日,爸爸妈妈祝你生日快乐!”
我没什么好讲的,双方都挂了电话。今天的菜,不知怎么的无论放多少的蚝油,都没有味道。要睡觉了我拖着拖鞋一路拖到房间,突然有个念头,不如钻进被窝里大哭一场。但那泪水是咸的,还是没有味道呢?我坐在床边,掀开被子,突然看见里面有一个盒子。,上面写着:生日快乐。里面还有一个图画册,十分地漂亮,上面署名:爸爸妈妈送,琳收。这时,带着咸味的泪水终于涌了出来。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你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你的时候,请拿出你的手,摸摸你的左心房,是谁给了你心脏的跳动。
(2)通过对上文的阅读,(和同学讨论)概括上述记叙文较突出的地方:
A、留心观察,注意积累生活素材。
B、把事件、人物要写得具体典型。
C、材料详略得当具有典型性,最能表现文章主旨。
D、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升华主题。
E、写完以后多读几遍,用自己的阅读感受来检验语言是否通顺畅达。
(3)(讨论)明确好的记叙文应该具备的艺术特征:
A:人物事件要典型
B:叙事详略要得当
C:叙事曲折有层次
D:感情升华要到位
(4)在理解了记叙文的文体特点与艺术特征后,进行写作实践。介绍相关写作技巧。(提问)如何将记叙文写好?(答)在这里是有技法的。
如:叙述方法(顺序、倒叙、插叙)
细节描写
修辞的使用
语言运用(新闻联播的语言很干净,没有一句废话)
议论抒情感情的控制
对于写作中技法的运用鼓励学生可以尝试,写出后大声朗读,自己品味其表达效果
【教学后记】
根据学生课堂、写作实训反馈情况及时做好辅导。
篇6:记叙文写作的教学设计
记叙文写作的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记事写人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明确详略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以“在双休日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有详有略。
2、以“我喜欢夏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详略得当。
3、课外练笔:随时将自己对生活、对学习、对周 围的人或事的感受写下来,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独立成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写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
写作
【教学法】
交流引导训练
【课时】1课时
【合作探究展示】
[训练指导]
第1题
规定了取材的范围,记叙发生在双休日的事。写作的对象是自己,还是他人,所写的内容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题目中未作限定,其实均可。当然,多数学生首先考虑的可能是自己在双休日里的生活。不管记叙何人、何事,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中心意思一经确定,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写作本题,切忌平庸。不要流水账般记叙双休日的生活内容。如何写出新意,要好好构思 。
第2题
要求学生写夏季,写出对夏季的喜爱之情。夏季里可写的人、事、景、物很多,题中的一段文学描述,对学生如何取材,写些什么内容已作了启示。
如何写好本题,要注意三点:
①喜欢”是贯串全文的`中心,无论写夏季的何种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表现对夏季的喜爱之情;
②②是从一个角度来写,还是从几个角度来写,都可以;
③③写景、写物、写生活情景等等,一定要写出夏季的季节特征。
第3题
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敢于表达真切感受,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在双休日里
【作文题目】
经过一周忙碌的学习,双休日是我们每个同学所向往的。在这两天里,你们可以尽情地去释放、享受。希望你能将最精彩、最有意义的事件拿出来与我们 一起分享,让我们去体味你们别样的生活,倾听你们真实的心声……
请以“在双休日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选材叙事详略得 当,主题突出。
要求:
(1)写一篇记叙文,有一件完整的事例,主题自定,但要鲜明。
(2)选材叙事要做到详略得当。
(3)感情真挚,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 方式。
(4)字数不少于600字。
【训练目标】写作记叙文时要做到选材叙事详略得当,主题突出。
【写作导航】
一、审题
双休日只是规定了取材的范围,记叙发生在双休日的事,对写作对象是自己或是他人,内容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题目未作限定,均可涉及。
二、立意
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是这篇的关键,写作本题,切忌平庸,切不可记流水账地记叙双休日的生活内容。要注意参与、观察、思考、辨别、筛选、保留有积极意义、丰富精彩的内容。可以表达家庭幸福温馨的主题 ,可以反映周末里学校学习的主题,还可以是反映社会新面貌、新风尚等积极有益的社会生活。写作单纯故事,主题要单一、鲜明。
三、构思
写作本文,主题确定之后,就是要构思选材,学会“截取法”的运用,截取一天中最精彩的生活场景与时段,截取一件事中最精彩的情节与片段,总之为了主题需要,做到详略得当。
四、描写生动,细节细腻,情感真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希望能写出真情实感。
要写出能打动、吸引读者的好,还要做到适当的描写与细节,这样会使你的更有感染力。
五、选材举例
示例一:周末请妈妈教我做煎鸡蛋
情节链条:决定请妈妈叫我做煎鸡蛋(略)→妈妈教我放平锅、倒油、打鸡蛋(较详)→妈妈叫我拿锅铲煎翻鸡蛋的过程(详)→鸡蛋做好后妈妈的夸奖(略)→周末收获或明白的道理(略)
示例二:周末观察蚂蚁趣事
情节链条:在爷爷家旁边的墙角边发现蚂蚁洞,决定去好好观察(略)→抓住一只蚂蚁仔细观察(较详)→回家取肉丁放在洞口静候蚂蚁觅食(略)→仔细观察蚂蚁群体搬食的过程(详)→观察感悟(略)
【实战演练】
请模仿示例编写本周作文《在双休日里》的情节链条。
篇7: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反思
关于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反思
一般来说,学生的记叙文大都是表现出赞同、赞美、欣赏、歌颂什么,或者是反对、批判、揭露、讽刺什么,当然也有表达自己的怀念、感叹、倾诉、情趣等等的。应该说,写文章的立意是比较自由的。但作文的立意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是有很多的限定的,它也是有很多的评价标准的。作为一名学生当然也应该有一个受教育的方向,而在作文中也体现了这个方向性,所以,我们的作文立意也符合这些方向标准。
所以,好的.立意应该力求做到:
一、方向要正确
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百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二、情感要鲜明
情感的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都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作呕。所以说,我们的感情表达真实可信才会感人,才会打动人。
三、思考要深刻
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
篇8:记叙文的写作 教案教学设计
一、要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开端、发展、高潮
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1、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行动描写: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我们借助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也可以参照一些小说作品中选段来加深对行动描写作用的认识:
a、《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进行具有流氓反动性格刻画的。
例: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贪婪的一面)
“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流氓形象)
b、类似的行动描写在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上也有充分的体现,那就是我们熟知的“排出九文大钱”一句。
一个简单的动词,包含了多么丰富的内涵!这也是寓繁于简写人物的典型实例。
②肖像描写: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写法,他笔下的祥林嫂有三处集中的以眼睛说话从而揭示其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描写。
我们改变一下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按时间先后体会一下肖像描写的独特魅力:
初到鲁镇 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
二到鲁镇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
三到鲁镇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弱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未见祥林嫂
三次描写,都反映了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得很对。
肖像描写不求形似要求神似,不求描写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
示例:“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反复出现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用以塑造刘和珍美丽的形象,更为了戳穿段政府的无耻谰言。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③语言描写: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我们一定会记得那个贪婪的吝啬鬼吧,他的视财如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的内心独白恐怕是让人永不能忘怀的。
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红楼梦》中的焦大绝说不出林黛玉说的话来。
④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
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b、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
《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荔枝蜜》中作者化为蜜蜂的描写也属此类。
2、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生活场景,同时,时间也有结构文章的作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几种方式。
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这可以设置悬念。
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丰富文章表达的作用。
平叙在学习过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使用过。
3、情节。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它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个别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作为写作的重点,“发展”部分和“高潮”部分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在那儿。
情节的构思应遵循生活的真实,要有“生活的合理性”。所谓“生活的合理性”是指写作的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但我们也不必太拘泥,学一学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个,合成一个”的方法会使文章更加充实丰富。
情节的构思将直接决定一篇文章的好坏,物别是写事的记叙文,当然写人的记叙文也要通过一个事儿来反映人物的性格。这样在设计结构的时候就应该斟酌了。
作文虽然不是文艺创作,但其中也少不了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记叙文在写人或记事中要善于借鉴一些表现手法,当然这也是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的构思。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怎样可以写出一波三折的作品呢?
①悬念似情节:习作要善于突破平淡的情节发展方向,叙述中应善于为人物性格的展示设计出悬念。如写一则小文:
例文:照相
她一向聪明,可这回给难住了。几个外国人要给她拍照,并要她保持刚才的姿势:肩挑菜箩,弯腰拣地上的菜皮,烂叶。
菜是自家的,挑来卖完了,拣回人家剩下的菜边菜叶喂猪,这有什么新鲜?不给照?咱们农家妇女不懂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别得罪了人家。给照?咱们又不缺吃少穿,照了去,岂不丢人现丑?
有了。她将身子一转,换了个角度,迅速作出了刚才的姿势。可那几个外国人一看,几乎同时耸动了肩膀,挤出了围观的人群。
原来,她巧妙地利用了身后的标语牌--“公共场所,自觉注意卫生”。
②一波三折法:
如果写一名同学练习写作,然后投稿,这一个属于尝试性的内容就可以以此写出波折了。构思如下:
③突破常规法:
记一件好事或写一个人做好事,我们可以突破写好人好事的俗套,求先,求变。
请依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写一则具有突破常规的作文:
冬天的冰雪路、清晨、上学去的小芳、买豆腐的老奶奶。
④欧享利笔法:
苏比的6次努力地犯罪行为,都没有让他如愿地到监狱去越冬,而决意改变自己的时候,警察的手却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⑤小高潮法:
《项链》:
情节的构思可以有很多种类、方法,还要根据写作具体内容而定。
二、记叙文写作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1、结构文章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线索把文章中的所有内容组合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集体。
可作线索的内容多种多样,学习过的文章里就有很多体现:
①物为线索:《药》(人血馒头)《一碗阳春面》
②感情为线索:《纪念刘和珍君》(悲愤的感情)
③一件事为线索:《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寻找和运送特效药)
④一句话为线索:《为了周总理嘱托》(棉花就是俺的命,啥也别……)
⑤游踪线索:一般的游记散文常用这种方法。
2、要有复杂记叙文的特点,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这个深度靠议论、抒情来得以落实。
记叙是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升华,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在记叙文中,往往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文学艺术感染力。
茅盾的《风景谈》描写的六幅风景画,似乎是届于自然景观,但为了突出人类的活动,六幅画面的后面有五句议论性的句子,这些句子很好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逐层深入地揭示了人类的伟大,最终得出解放区军民乃伟大中最伟大者的结论。
描写的表达方式也绝不可忽视,特别是环境的作用多种多样,应通过巧妙的环境描写来实现它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
①烘托气氛 ②衬托心情 ③烘托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 ⑤点明主旨
3、要综合调动多种写作技法,从形象的刻画,到语言的使用都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学表现技巧来。一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而下面以《生活写真》,为例谈谈写作技法运用的问题。
生活中有许多事可以让我们有一种新鲜感,每天,都有一些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其中有些事是令我们的终生难以忘怀的。请以《生活写真》为题写一篇记叙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700字。
①不论运用何种写作技法,应以“真实”为前提。
②写作形式多种多样,“写真”不可只写一事一人,应注意“面”,通过“面”反映事物的普遍性。
a、借鉴《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小标题形式,可以将其分为几个片断,如为了写“母爱的至真”,我们可以利用“梨核比梨肉更好吃”,“别哭,孩子”,“母亲,您老了”三个小标题写作,使文章即具独立性,又有机地统一在“母爱”这一线索上。
b、日记体,最优化的写生活实录的载体。
一个同学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写出了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会处处有感动,只要有感动相伴,我们谁都不是孤独的,既然如此,生命也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而是属于关心我们的每一个人的。每分感动都是一份真,每份感动都是一份情,每份感动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音符,而我们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善待生命呢?
c、悬念式开篇。要露而又藏,讲究一个“巧”字。
例:“我是他的亲儿子,他不是我的亲爸爸。”小时的我经常这样伤心地对我自己说。
那时,我恨爸爸,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给我一分钱零花,我不知道为什么与小伙伴吵架,哭到最后的总会是我,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一件小事,妈妈为什么总要千方百计地为我瞒着,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连亲生父亲的一句夸奖,哪怕只一个轻轻的微笑都不敢奢求?
d、撷取生活的情趣,为作文加入调味的一点点盐,使作文更令人耐读。
示例:某日早凌晨3:10,宿舍楼内突然铃声大作,众学子纷纷从梦中惊醒,不约而同地产生“今天怎么这么困”的疑问,直到有人惊呼“才三点钟”,众人才倒头睡下,宿舍楼又恢复了平静。“唉!不知是否最近天气反复无常致使学校电铃也患感冒了?”
e、哲理穿透,使文章深意叠出。
示例:生活是一部电影,一部没有主角而又人人是主角的电影;生活是一首乐曲,每个人都是跳动的音符,缺了谁,乐曲都不会动听;生活也是一盘棋,人人都是其中的一枚棋子,虽然每枚棋子的位置不同,但它们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例文:生活写真
有人说:“上高三如同上了‘刀山’。除了每天应付忙不完的作业还得时时忍受心理上的‘摧残’”,可也有人说:“高三是人生中最充实,最壮丽的一年。所有的理想都可能在拼搏这一年之后实现。”高三究竟如何?是苦,是累?是充实,是愉悦?下面的生活镜头,向您展现了一个高三学生繁忙紧张的一天。
镜头一:“起来!起来!”在妈妈颇像国歌词的喊声中,我极不情愿的从被窝里爬起来。“没睡醒”大概是每个高三学生起床后的第一感觉,而“睡眠缺乏症”大概是高三学生的通病,一阵“冲锋”,我终于出得门去。想必妈妈此时也松了一口气。到了自行车跟前,竟发现车钥匙没带。回去取?来不及了。我只得打“神牛”去学校。看来这个世界上不只高三生起得早,还有人在为生活奔波,坐在“神牛”上,我着实有一种满足感。
镜头二:这是教室里最静的时候,连“咳嗽”都变成了噪音。在经过老师一上午的“知识灌输”,同学们都需要“趴桌静养”,门玻璃上赫然贴着“午睡时间,请勿打扰”,颇有些“神圣不可侵犯”的味道。我趴在桌上“想入非非”,我考上了军校,穿上了军装,老师同学们向我祝贺,我一本正经的向他们敬个军礼,却用了左手。是化学老师的近似怒气冲冲的一声“上课”,把我从尴尬中拯救出来。
镜头三:吃过晚饭,我压抑的神经确实需要短暂的放松。和朋友漫步在甬路上,看着操场上奔腾雀跃的身影,羡慕得妒忌。一个男生从我身边走过,自言自语道:“上高三,我还没踢过球呢。”“那他不如我,”我心里想,“我还踢过一次呢--帮人捡球。”我窃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朋友对着落月诗意大发,心中的惆怅写在脸上。“夕阳西下,那是为了明天的日出啊,就像我们现在的拼搏是为了七月的收获啊!”“如此说来,依你……”“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我们相视而笑。
“铃……铃……”晚自习的铃声响了。
评语:最后,提醒考生,记事的记叙文应该注意剪裁,使之详略得当,二件事或三件事,不要平均使用笔墨。
附:无言的结局
辽宁锦州市北宁高中 黄金莉
刺眼的阳光,涌进车窗,给人们增添了一种莫名的烦躁。
车厢地板上,有一片被人踩得乱七八糟的水迹,上面横卧着一本书,封面翘翘地抖。
一个说:“我把书给你,你不接好,掉了怪谁呢?”一个说:“我还没接好,你就放了手,怪我呀?”两句话分别不断地重复在两个人的嘴上。
侧目,转身,仰脖,直至立起,全车厢人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一点,就连刚才呼天喊地地打扑克的那几位也屏住呼吸,直眉瞪眼地看着。“有戏看了,大家的旅途不寂寞了!”不知谁狂喊了一句。我的国人同胞们哪,你们是不是太无聊了?
卖书的乘务员和买书的青年在众目睽睽之下谁也不退让,但谁又不好再说什么。女的依旧柳眉倒竖,杏眼圆睁;男的依旧青筋暴起,虎目怒视。
忽然,从座椅上闪出一位小女孩,她从白色的连衣裙袖中伸出一双洁白的小手,拾起掉在地板上的那本书,用手帕擦去封底的污迹,展平翘起的书面,把书放回座位。她又小心翼翼地从手袋里拿出一本自己刚买的同样的书,递给买书的青年。
争执的双方不约而同地一怔,青年人显得有些尴尬,迟疑了片刻,但还是伸手接过了书。
顿时,车厢里定出了一个纯洁的世界,人们的眼中只有那一袭洁白连衣裙,车内无言。车子外面依旧是明丽的阳光,但却如初春一样柔和,显得七彩澜珊。
[简评]文章精美,不着华辞丽句,在紧张的氛围中演绎着人间的一种纯洁的真情,自然而清新。更可贵的是作者能在精短的文章中融汇多种描写方法:肖像、行动、语言描写相得益彰,直接描写衬以侧面烘托,文章首尾的环境点染。而“无言的结局”也就在情理之中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记叙文的写作 教案教学设计]
篇9: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例探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例探
郑谢海
(福建省周宁县第三中学,福建周宁355405)
摘要:记叙文的本质特征是故事性,它是通过叙述故事来实现表情达意的文体形式。要写好记叙文,我们的学生都应深入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努力讲好自己身边的故事,让自己当好学习和生活中的“故事大王”,让身边的平凡故事更好地展现学习和生活的激情与感动。讲好自己的故事,也就离写出好文章不太远了。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记叙文;讲故事
在初中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发现很多学生一遇作文课就倍感头疼,无从入手,不知道作文应该写些什么。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他们不懂得讲故事,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故事。其实,叙写好的记叙文也正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一样,要善于从小处着眼,要抒发真情实感,要有新颖的立意,还要有精彩的故事悬念,要把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点滴和要素和谐有机地串连在一起。讲好身边的故事,才能写出有生气、有滋味的好文章。
一、讲“小事小情”,以小见大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坚持“以小见大”的叙事视角,是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方法。“一叶落而知秋,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教师要善于指引学生利用身边的平凡微小的故事为载体,在让他们叙述“小事小情”的过程中,达到在平常的蕴含深刻、微细中挖掘大道理的目的,真正体现出记叙文写作活动中应坚持的以小素材来反映深刻主题的基本技巧。在指导学生记叙文写作实践中,笔者总不忘从已有的资源出发,积极归结教材中相关的名家大师作品的写作特色,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绝大多数的大作家都能巧妙借助“小事小情”来抒发自然真挚的情感。如,散文大师朱自清前期散文的代表作《背影》中,只写了他的父亲买桔子这样的一件小事,却精巧地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还有,法国都德的短篇《最后一课》中,仅通过沦陷区里的一个小学校的一节课,描述了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师和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的一些“小事”,但却无限地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真实地展现了爱国主义的大主题。这些写作成功的范例都为我们的学生开展记叙文写作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每年初一新生一入校,我们学校都会例行新生军训。笔者曾在军训结束后的第一次写作课,布置学生围绕军训感悟和体会写一篇500字的记叙文。有一位学生以《那一片汗渍》为题,写到这样的一段:
今天是军训的最后一天了。军训的一周里,我的心理经历了从紧张、疲累到现在的坚毅淡定的变化,我收获了很多感想和体会。但在这一周里,始终萦绕在我脑海里的却是李教官背后的那一片汗渍。我看见李教官每天都会准时到场参加指导训练,都会换上干净整洁的军装。到一天的军训结束的时候,我总会不经意地看到他背后又重新凝结起来的一片汗渍,在绿色军装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荧光闪闪,一直吸引着我的注意力。我想,他那一片汗渍是努力坚持的结晶。没有李教官的以身作则坚持到底,我们就不可能取得军训的良好成绩,我们就不可能从第一天的“站没正形、走不像样”到今天的“雄赳赳、气昂昂”的转变;我想,他那一片汗渍是严于教诲的成果,没有他的悉心严格要求,我们就不可能培养起严谨的学习和锻炼的态度……
看得出,这位学生选取了一个较小的写作切入点,他以李教官背后的汗渍这样的不易为人所关注的情景作为自己写作的“支点”,并通过教官的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来表达小作者的军训体会和感悟,体现了他独特的捕捉写作灵感的能力,以及巧于借助小细节来体现写作主题的良好素质。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写“下水文”来示范引路,通过给学生讲述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小事趣事,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激起写作兴趣,习得写作技巧,并勤于在身边小事中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养成一种自主自觉的写作习惯。二、述“真人真事”,抒发真情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写记叙文,不仅要有“真人真事”,还应有真实的情感。要让学生明确,只有通过积极参与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并勤于掘取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述说人和物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写出好文章。如,笔者曾在七年级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和周边的人和事,以“我”为题开展“讲故事、写作文”课堂比赛。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有不少同学写出了许多新鲜活泼、有个性有特色的好文章。如张力军同学就写了“我的第一次闯红灯”,以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闯红灯事件为素材,写出了他不遵守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描述闯红灯过程中的矛盾的心理斗争的文字,形象地表现出他由焦急、紧张到懊悔的心理变化。下面是截取其中一小段:
我眼看着电子手表的时间在一秒一秒跳过,上课的时间很快就要到了。今天妈妈让我自己独立上学,快要到学校的红绿灯路口,我在焦急地等待着绿灯的出现,可是还有一分多钟。我左右看着,却没有车辆通过,只有那安静的红灯在一秒一秒地闪着变化着。我突然想,平时我都没有闯红灯,现在又都没有车,我是不是应该快速地跑过去呢?我的心情一下子紧张起来、专注起来,左右再看一看,还是没有车。赶紧!我一咬牙,一抬腿就迈出去了。但我心里立刻变得忐忑不安起来,边迈步边左右快速地瞄着;突然,我耳边隐约响起一个浑厚的声音:“小朋友,别那么赶,不要闯红灯啊!”我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要尽快过去……啊哈,我终于过来啦!我飞一样地跑进校门,在上课铃声刚响的那一刻,我终于没有迟到。第一节课,我的注意力始终还在闯红灯的惊险回忆中。我是不是太冒险了?以前老师们的安全教育都忘记了吗?是不是违反了中学生应有的文明礼仪?我一直在想,有点懊悔,有点失落,有点……
写文章就是讲故事,要写好记叙文也不难。这位学生以亲身经历来说自己的故事,并且心理活动描写细致,事例平凡却有代表性,触发不少有过相同经历的学生们的心灵,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认同感,也引发他们再一次思考:“这样做对吗?我也有过这样的行为吗?我也能像他这样勇敢地写出来、讲出来吗?”好的文章,一定有好的故事。叙写故事,就是描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表达真实的事件和情感,只有真实的,才是动人的。
同时,真实的故事也应借助于写作情绪的烘托,适当的艺术化修饰对基于真人真事的情感抒发有着重要的激活作用,具有“艺术的真实”特色的文章更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在学习记叙文写作时,不少学生面对真人真事,却未能有效抒发自己的积极情感,这不仅是由学生的年龄、人生阅历及学识的制约,而且在于学生对待生活缺乏激情,缺乏用心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欣赏生活的态度。所以,我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要善于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在感受“真人真事”中学会体验生活、领悟生活,以情真意切的语言抒写出生活美文。
三、寻“新颖故事”,创新立意
讲故事写记叙文,还要注重创新立意,寻求新鲜独特的文章主题。新颖别致、富有深意的故事更能增添文章的深刻意义和价值。“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指引我们的学生多观察生活、用心领会生活,发掘有意义的、新鲜的写作素材,鼓励他们写出好文章。如,在每年的母亲节来临之际,教师都会布置学生写一篇以妈妈为主题的记叙文,多数学生都会有感而发,但有特色、立意新颖的作品却不多见。有一次,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了一篇标题为“礼物”的文章,作者是班上平常很不起眼的小女生谢楠。文中主要描述了她为了在母亲节来的时候,能亲自送一个特别的礼物给妈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请求同学帮忙,学会了上淘宝网,并借助同学的力量,网购了一付加长洗衣橡胶手套,要在节日时送给妈妈。她在文章里这样写送给妈妈礼物时的一段情景:
这一天,节日终于到来了。一大早,妈妈在匆忙为我准备上学的书包和水杯。我微笑着站在她背后。她一转身,似乎看出我的神情有点不一样,用手摸了下我的额头,就问:“怎么啦?”我轻轻地摇了头,说:“妈妈,今天是母亲节,我要送个小礼物给您,希望你会喜欢,好吗?”妈妈听了,微笑着说道:“不用送我礼物,只要你认真读书,开开心心生活,我就知足咯!”“你看!这是我送个你的礼物,你看看,喜欢不?”当妈妈揭开礼物盒子,看见了洗衣手套时,立刻会心一笑说:“我的乖女儿,妈妈没有白疼你啊!”“妈妈,以后你洗衣服、做家务就可以戴着我送你的手套了,这样你的手就不怕被冻伤了。虽然现在天气还比较暖和,但你可以留到冬天用哈!”
学生围绕母亲节活动主题,都会从“感恩”的视角来写,都能表现出对妈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但要挖掘新颖的素材,从别人没有写过的角度来写却为数不多。谢楠同学以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流行参与网购的实际出发,不像别人都是网购喜欢的衣服、食品、玩具等,而是将自己网购一副手套送给妈妈作为母亲节的礼物为素材,选取了熟悉生活中的“新鲜”场景,树立了一个“新颖”的写作视角,表达了另一番意味和意义。所以,要选取“新鲜”事,觅得“新颖”视角,教师平时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时需要开展拓展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如在材料作文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准确审题,围绕作文素材展开遐想,积极挖掘素材内涵,找寻新颖的写作视角。其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立意,多肯定、多表扬,帮助学生开阔写作思路,鼓励他们写出更多的有新意的好文章。
四、制“故事情节”,精巧设计
说生活故事,写好记叙文,同样也需要精于设计故事情节。优秀的记叙文中,精致巧妙的故事构思、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往往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极大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笔者在日常写作教学过程中,总是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许多名家名作都将巧妙的构思寓于故事的情节铺展过程中,如灵活利用象征手法、过渡言志、以物喻人、以景抒情等文学表现用法,精致安排文章体裁和各部分的详略布置,还运用点题、呼应、衔接、遣词造句等多样化的写作技巧,在故事情节的矛盾运动中配以精致的语言文字和有效的写作技巧,从而写出了生动真切、有滋有味的好文章。
如,在我校开展“精神文明月”活动中,语文组举办了“我爱我家”征文比赛活动,收到了几十件优秀作品。学生们或讲述家庭成员的典型故事,表现家庭中浓郁的亲情、爱情、友情;或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描述父母亲和子女之间的情感冲突、理解、升华等;或从生活琐事出发,以家庭中的小事小情为切入点,描写了现代家庭中互尊互助、和睦相处的家庭美德等。这些作品都写得很精彩,他们都在文章的构思上下了很多工夫,在讲述平凡的家庭故事中展现出幸福家庭的鲜活特色,体现了小作者们的别具匠心。其实,这些构思精巧的文章思路在课本里随手可得,在身边的生活中触手可及,关键是我们的学生如何学会细心地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善于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寻新颖的写作主题,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每个学生都是有故事的人。要写好记叙文,我们的学生应学会讲故事,讲好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美好故事,在讲述故事中走进学习和生活,锻炼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水平,积极从平凡的人和事中发掘不平凡的细节,触发感动,抒发感怀,激扬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龙晓燕。浅谈作文教学指导―――讲故事式[J].小学教学参考,,(06)。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示范课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CD].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3]陈成龙。我们都是“故事大王”[J].语文建设,2014,(09)。
[4]孙霞。文海无涯写法有则―――试议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之良策[J].新课程导学,2014,(30)
篇10:高中藏文班应注重英语写作教学
高中藏文班应注重英语写作教学
由于新课程标准中写作目标的颁布,以及高考写作评分标准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高中英语教师意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在高中藏文班英语写作教学中,尤其要注重英语写作教学.
作 者:闫兆芳 王全铎 作者单位:闫兆芳(甘肃天祝师范,甘肃,天祝,733200)王全铎(甘肃古浪三中,甘肃,古浪,7331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9) 分类号:H3 关键词:高中英语 藏文班 写作教学篇11:记叙文写作:形象和细节 教案教学设计
疑难精讲
一、细节
二、如何选择细节?
(1)选择有特征的细节
(2)选择细节要以小见大 (3)选择细节要有明确的目的
三、形象
四、细节和形象之间的关系
五、阅读下面例文,回答文后题
故乡行、重返大自然、八仙桌、
老师,我想对您说……
[疑难精讲]
一、细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是指某些琐碎细小的事情,而在文学作品中则是指那些能够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作家韩映山把细节比作“生活的浪花”,他的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细节这个概念:
整个童年生活是很丰富的,是充满战斗色彩的。所以,构思时,一幕幕童年的生活画面,就像活电影一样出现在我眼前。于是我打破了原来的故事框子,让我童年熟悉的小伙伴,带着生活的泥土,带着浑身的水气,带着满脑袋高梁花儿,带着故乡的生活话语,跟我一起,活动在“绿苇丛中”。我们在书中,又开始了“打水仗”、“送情报”、“捉野鸭”、“放鱼鹰”、“赶集”、“摸鱼”……一连串的生活的浪花,一个接一个地奔涌而来,像鱼儿熟悉水,鸟儿熟悉苇塘一样,写作时,非常兴奋,不感到费劲,许多细节,原先没有想到,而是随写随“流”出来的。(《作品中的细节》--从《绿苇丛中》谈起。见《作家谈创作》,花城出版社)
引文中的“打水仗”直到“摸鱼”,作者称它们是“一连串的生活的浪花”,实际上就是指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有的作家则分得更细,认为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人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可看作细节,其余可以类推。
细节,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在广阔无垠的自然界里,到处都有,俯拾即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选择那些生动精彩的细节,写出多姿多采的文章。
例如下面一段文章就是这样: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嗄嗄嗄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文中的山、水、石、人、鸭子、石桥、石碑、小石狮子,都可以看作细节,每个细节配以相应的形容词,各个细节便各具情态,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富有情趣地组成了榕树旁的一景,再加上作者的眷恋故乡的感情色彩的渲染,仿佛每个细节都流溢着浓浓的乡情,使人难以忘怀。
二、如何选择细节?
(1) 选择有特征的细节
(2) 细节,是描写事物最小的组成单位。
记叙文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而一个人物形象是需要由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来完成的,而人物形象的千差万别,往往就体现在不同的细节特征上,因而细节的特征往往体现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我们都读过鲁迅先生的《故乡》和《孔乙己》,“豆腐西施”杨二嫂偷手套的细节,便体现了杨二嫂的性格特征;孔乙己吃茴香豆的细节,体现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两者的差别十分明显,决不会互相混淆。因此“善于阐明主题的作品,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节梗概,选择和组织富有特征的细节,具体描写事物和现实的特征。因此,它是塑造形象不可缺少的条件,是构成形象的必要方面。”(王朝闻:《题材人物及其他》)所以选择富有特征的细节,对描写事物,反映现实和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3) 选择细节要以小见大
(4) 根据需要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细节。
所
谓细节,顾名思义,就是说它细小,但它的作用却不能忽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碰见有人顺手搀扶一下老人,或顺便帮助一个病人,保护一下过马路的孩子等等,看来都是生活小事, 在文学作品都把它们叫做细节,但这个细节虽然微小,却能反映这个人的道德品质,正如我们常说的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形象说法。细节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它能从生活的细微末节中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因此,细节虽然小,份量轻,但它的容量和表现事物的能力却很大。所以,我们在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拮取生活那些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细节,由点到面,以小见大,见一斑而窥全豹。
夏衍的《包身工》反映的好几万包身工受骗受压遭辱的悲惨命运。几万人不可能都写全,因而选择了“芦柴棒”等几个典型来概括全体。而对“芦柴棒”的遭遇便选择了极富表现力的典型细节来反映。下面就是“芦柴棒”有病时所遭受的折磨:
“假病!老子给你医!”
打杂的一手抓着“芦柴棒”的头发,狠命地把她提起来往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打杂的跟上去就是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又是第二、第三脚。可是打杂的很快就停止了。据说那是因为“芦柴棒”那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脚趾。打杂的恼了,顺手夺过另一个包身工正在抹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头上。这是冬天,外面在刮寒风,“芦柴棒”遭了这意外的一泼,反射地跳起来。于是在门口刷牙的老板娘笑了:“瞧!还不是假病!病了会好好地爬起来?一盆冷水就医好了!”
引文中有两个细节:一是“芦柴棒”横遭毒打的惨状;一是老板娘的毫无人性的恶毒语言。两个细节形成十分强烈的对照,从“芦柴棒”的身上折射出无数包身工的惨痛遭遇和悲怨莫申的不幸。毫无疑问,这两个细节颇具“见一斑而窥全豹”的威力,那样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3)选择细节要有明确的目的
细节在叙事记人的作品里,主要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因此,要以人物和主题思想为中心选择细节,决不能无目的地为了“细节”而“细节”,这样非但不能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反映社会本质意义的主题,反而会成为一堆芜杂零乱的材料,毫无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里有一个不大为人注意的细节,但它却反映林冲思想的变化与发展。林冲被发配沧州以后,原是准备逆来顺受,安于囚徒生活,以期刑满归家,与妻子团圆。可是高俅并不因此而罢休,派人追踪到沧州,非把林冲置于死地不可。他们密谋把林冲调到草料场,交割手续完毕后,“老军指着壁上挂着的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料场投东大路去,二三里便有市井’”,此后,作者一再重复“大葫芦”这个细节,来表现林冲的思想性格。从林冲“把花枪挑着酒葫芦”去买酒,仍“把花枪挑着酒葫芦”回到草料场,发现“两间草厅被雪压倒”,无处存身,便“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来到了山神庙,这时: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作者不厌其地重复酒葫芦这个细节,究竟想说明什么?道理很明白:林冲接受这个酒葫芦,说明他甘心接受这种生活,也安于这种生活。他为了喝酒取暖,用花枪挑着酒葫芦风里来雪里去,并无半点牢骚、一句怨言,加上他在山神庙提着酒葫芦渴酒时的那种心安理得的情状,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他逆来顺受、安于囚徒生活的心理状态。直到草料场被烧毁,又杀了陆谦等三人,进亦无路,退亦无路,真正到了有家难奔,有国难投,这才丢掉了酒葫芦,表明了他与现状的决裂,思想上有了急剧的变化和发展,下决心投奔梁山。由此可见,作者选择酒葫芦这个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时的重要意义。
三、形象,不单指人物形象,它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可以说世上万物都有它的形象。例如下面一段文字刻画的是松树的各种形象:
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
,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雨中登泰山》)
在作者的笔下松树的形象是多姿多采的,同样,在作者的笔下就连山的岩石的形象也是多姿多采的:
别具一格的还有那些石头。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的确这样,山顶越发给你这种感觉。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
以上两段文章,写的是自然界的景物,描绘了松树和石头的姿态各异的诸多形象,它们清楚地告诉我们,形象,不单独指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之外,还有许多别的形象。下面一段文章则是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互相配合交融的情趣横生的画面,读后可以加深理解形象的多样性:
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都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榕树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作一条“船”。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秧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里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
四、细节和形象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讲这个作用之前,先学习下面两段有关这方面的精彩论述:
反复不厌的、耐人寻味的是真实的生活在细节,是家常里道,是人情世态,是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是诗一般的意境,画一般的场景,乐曲一般的音韵,是甘泉一般的味道,是丰富多彩的人生,是人生的情操、理想、道德,也即是生活的美。作品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够存留,传远。
细思《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是不是这样?我以为是的,作者通过荣宁两府,写了整个人生,整个社会风貌,是历史家无法完成的“人生史”、“风俗史”。他刻画人物,塑造典型,并没有怎么用当时的“大事”,他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家常里道,也即是生活细节来完成的。也正是这些生活细节把人写得活灵活现,把读者带到生活场景里去,和书中人物一起生活,一起喜怒哀乐。这样的作品,只读一遍行吗?这种作品,时间越远越感新鲜,她的艺术价值也越宝贵。(韩映山:《作品中的细节》--从《绿苇丛中》谈起)
引文的第一段旨在说明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是由许多因素组成的,而把“真实的生活细节”摆在许多因素之首,从而强调了“真实的生活细节”的重要性。第二段是用《红楼梦》作例证。《红楼梦》“写了整个人生,整个社会风貌”,“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主要是通过“生活细节来完成的”,这是人们公认的事实。这个事实有力地证明了上一段看法的正确性。通过上面引文,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文学作品里,细节虽小,但作用却很大。记叙文描写人物的时候,虽然不象小说那样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既然记叙文写人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故事情节,那么它也象小说那样有细节描写,因为故事情节是由一连串的细节构成的,没有细节,也就谈不上故事情节。因此,细节的典型与否,决定着故事情节的好坏,从而影响到人物性格的塑造。可见,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对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通过上面的引文和分析,我们明白了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联系实际,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关课文,是否能找到类似的例子呢?毫无疑问,细心的同学肯定能找到不少这样的例子,下面一段文章就是这样的例子:
不知在什么日子,我们
还看到一些女人到这榕树下虔诚地烧一叠纸钱,点几炷香,她们怀着怎样的心愿来祈求这榕树之神呢?我只记得有的小孩面上长了皮癣,母亲就会把他带到这里,在榕树干上砍几刀,用渗流出来的乳白的液汁涂在患处,过些日子,那些癣似乎也就慢慢地好了。而我最难忘的是,每当过年的时候,老祖母都会叫我顺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常青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甑炊熟的米饭四周,祭祀祖先的神灵。那时候,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着她挥舞。(《故乡的榕树》)
这段文章中通过细节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母亲和祖母。对母亲只用了一个细节,即用榕树液汁治病,来描写母子深情,而对祖母则用了三个细节:“三寸金莲”(借代)、“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唠唠叨叨地嘱咐”,三个细节组合在一起,对老祖母的刻画,不仅有形有声,而且还可以想像出她的神情姿态,慈祥关爱备至的情状,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一个好的细节,往往会使作品生辉,读后使人久久不能忘怀。下面的例子就是这样: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到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孔乙己》)
凡是读过《孔乙己》的人都忘不了这个细节。有时听到“多乎哉?不多也。”便会想到孔乙己“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这个细节;如果我们先说后面这个细节,读者便会立刻想起前面那句话。可见这个细节如此生动、典型,以至于由这个细节就能想起孔乙己的整个形象。
五、阅读下面例文,回答文后题:
故 乡 行
高一 吴 莹
我曾经努力构想位于黄土高原上的故乡--陕西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但在脑海中闪过的只是一望无际的黄土,倚山而造的窑洞和电视里头扎白毛巾、腰系红腰带的陕北汉子敲打腰鼓的画面。再有就是茅盾笔下的白杨树。
当我踏上这片黄土地时,才发现故乡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我没有看到久仰的白杨树,不知是时间的变迁还是位置的不同,路两边都是一棵棵更高更大更笔直的泡桐;这里也没有漫天的黄土,有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玉米地,一排排砖房和并不十分罕见的两层小楼。但--也有那居住过几辈人,风吹雨打上百年的老窑洞,黄土做底席做面的土炕……
重 返 大 自 然
妈妈曾问我此次回家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我脱口而出:“城里的孩子真可怜。”我们每天在高楼大厦间往返,在两点一线间循环,早已忘记了“大自然”三个字的含义。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立春,什么时候立秋,我们只能凭裙子与大衣来感受冬夏的区别,至于二十四个节气,更是说不上几个。
故乡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只有片片绿地,每天大自然都给人新异之感,从树,从草,从庄稼,都能使人感到变化中的大自然的美丽。
记得早在立秋的前几天,大人们便不时地议论起立秋,我却不知道立秋有什么意义,在城市中,没有人会注意这一天。而对于以种种地为主的故乡人,它似乎十分重要。出于好奇,八月七日这天晌午,我站到村口,想“看”秋。
或许出于巧合,那一天果然不同一般。上午天空还是蔚蓝色的,可中午过后,远天骤然被黑云吞没,阳光也在不知不觉中隐没了。紧接着狂风大作,玉米地一下子变成了绿色的海洋,掀起阵阵波浪,后浪拥着前浪,前浪抵着后浪,一浪高过一浪;前面的波浪像“海滩”翻卷着,拍打着。扑扑啦啦的声音时而遥远,时而切近,仿佛大自然正在朗诵一首抑扬顿挫的诗。
不
一会儿,雨点劈劈啪啪地落下来,打在叶子上,汇成细小的水流,顺着叶脉流下去,湿润着土地。雨越下越大,眼前如烟似雾,只有一片朦朦胧胧的绿。
不知什么时候,雨过天晴。眼前,一些玉米已倾倒,给人以惨淡之感。这些倒下的玉米似乎在贪婪地吮吸着雨水。我虽然没有看到秋收时的劳动场面,但我能体会出劳作一年的农民汗水的价值。这天之后,果然秋高气爽,夏日的炎热无影无踪。
秋,就这样翩翩而至,没有香山红叶绚丽的装扮,没有秋游人群的喧闹,却给农民以丰收的希望,也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八 仙 桌
七年前回故乡,由于年幼,很多东西都不记得了。只有那倚山而造,极具自然风格的老窑洞仍然记忆犹新。今年再回故乡,由于多年的风吹雨打,窑洞已为数不多,人们早已住上了砖瓦房。但原来在窑洞中最实用的家什也一同搬了进去,尤其是那古老的八仙桌。
八仙桌就是与现在方桌大小相同的木制方桌,配上两把高背椅子,放于正厅当中,上面放有茶杯、茶壶,用以招待客人。以它的造型,与其说古朴,不如说笨拙,放在窗明地净的砖房中更是碍眼。然而这里家家都不会少了它。每次走亲戚时,由于我远道而来,当然被让为上座。主人总是用抹布把本来由于年代久远就光得发亮的桌椅,使劲擦一遍,然后让座,倒茶。可每次令我受不了的是椅子太高,脚挨不着地,又不敢来**晃,只好僵硬地悬着。每次告辞时,小腿都酸疼酸疼的,几乎要站不住了。还有些人家的椅子,椅腿长短不一,那难受劲就甭提了。
有一次到一位姓钱的亲戚家去,老远就看见他家气派的两层小楼。门上除了对联外,还有一块写有“宁静致远”的匾额,让人一眼看出主人的修养。走进院子,里面更是花草有致,五彩缤纷。小楼下三间、上两房,加一个晒麦场,有楼梯盘旋而上,白墙红瓦,美观实用,我不禁羡慕起来。然而当我步入正厅,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在几张方凳中间,一张为我所熟悉的八仙桌跃入眼帘,灰红色的桌面斑斑驳驳,桌腿的漆都掉光了,露出黄白色的木头。两张椅子更是陈旧。望着雪白的墙壁与陈旧笨拙的老桌,想着门口“宁静致远”四个大字,我不禁又在心里叹气了。那天我依然拖着僵硬的小腿跨出那气派的大门。
这以后我开始害怕看到这八仙桌子,仿佛白布上的墨点那般刺眼。故乡的人哪,你们连祖祖辈辈居住的老窑洞都舍弃了,难道就扔不掉一张桌子吗?
这就是故乡,典型的中国内陆农村,有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有它多年来的保守,也有它初步的开放。不知下次回故乡,故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但愿它保留那份自然美,舍弃那份陈旧。
问题:
1、本文“重返大自然”一节,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了什么形象?
2、本文“八仙桌”一节,作者在不同的场合都写了“八仙桌”,想说明什么呢?你有什么看法?
答案:1、塑造了秋的形象。秋天也有形象?是的,有。但似乎有点新鲜之感,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春、夏、秋、冬这些节气在感觉上都能明显地感受到,但在视觉上似乎比较抽象。本文的作者不仅感受到了秋,而且也看到了秋。作者对立秋这个细节所作的细致的描写,尤其是对玉米地这个“绿色的海洋”的波浪的描绘,再加上对秋雨那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的刻画,真实具体,生动逼真地塑造了秋的形象。作者从这里看到了秋,自然是种幸运,一份不可多得的喜悦。
2、“八仙桌”是故乡诸多变迁中的一个不变的细节,作者紧紧地抓住了它,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它,旨在说明故乡的人们某种程度上的保守。这个细节描写给人的印象是如此深刻!对此,作者有如下的感叹:“故乡的人哪,你们连祖祖辈辈居住的老窑洞都舍弃了,难道就扔不掉一张桌子吗?”这个感叹还可讨论。家俱摆设,也是一种民族文化。家里摆张八仙桌,大江南北,相当
普遍,说明这种文化传统深广而持久。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而凝聚不衰,正是得力于这种种深广而持久的文化传统。因此,好的文化传统不能轻言丢弃。
[记叙文写作专题:形象和细节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透视教学对策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透视教学对策
根据初中语文大纲的教学要求,记叙文写作是初中写作教学训练的'主要文体。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实际水平,是衡量初中写作教学效率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了切实了解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发展水平,客观评价初中写作教学现状,笔者随机抽取城乡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学生各一百名,以《最难忘的一件事》为题,进行了记叙文测试和有关问卷调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答卷,对两类被试用同一标准评定,结果统计列表如下:
表一:中小学问卷调查结果比较题材来源项目亲身经历想象虚构的事在作品作文上兼而作文修改项目全文写好边写边改很少修改从不修改差异极显著差异不显著差异极显著差异不显著z=4.14z=3.42表二:中小学生作文测评分项比较表二(1)题材审题项目真实真实但不真实准确不够很不差异不显著差异不显著立意结构项目准确中不够准确很不无中心详略不够很不差异不显著差异不显著结构项目首尾及其作文长度人均字数呼应相似百分比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46%662n=100n=100初中三年级47%814比例差异检验p>0.05p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透视教学对策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篇13: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透视与教学对策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透视与教学对策
根据初中语文大纲的教学要求,记叙文写作是初中写作教学训练的主要文体。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实际水平,是衡量初中写作教学效率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了切实了解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发展水平,客观评价初中写 作教学现状,笔者随机抽取城乡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学生各一百名,以《最难忘的一件事》为题,进行了 记叙文测试和有关问卷调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答卷,对两类被试用同一标准评定,结果统计列 表如下:
表一:中小学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写作兴趣项目 很感兴趣 较感兴趣 一般 怕写 讨厌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8% 20% 60% 10% 2%n=100初三年级 5% 21% 65% 9% /n=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5差异不显著
题材来源项目 亲身经历 想象虚构的事 在作品作文上 兼而
真情实感 看到的事 有之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51% 42% 5% 2%n=100初三年级 49% 35% 11% 5%n=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5差异不显著
作文修改项目 全文写好 边写边改 很少修改 从不修改
后再修改(A) (B) (C) (D) 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54% 19% 26% 1%n=100初三年级 25% 23% 50% 3%n=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1 p>0.05 p<0.01 p>0.05
差异极显著 差异不显著 差异极显著 差异不显著
z=4.14 z=3.42
表二:中小学生作文测评分项比较 表二(1)
题材 审题项目 真实 真实但 不真实 准确 不够 很不
典型 不典型 准确 准确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14% 45% 41% 46% 34% 20%n=100 n=100初中三年级 19% 46% 35% 48% 31% 21%比例差异检验 p>0.05 p>0.05
差异不显著 差异不显著
立意 结构项目 准确中 不够准确 很不 无中心 详略 不够 很不
心突出 中心突出 准确 多中心 得当 得当 得当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27% 42% 11% 20% 40% 33% 27%n=100 n=100初中三年级 38% 31% 9% 20% 42% 33% 25%比例差异检验 p>0.05 p>0.05
差异不显著 差异不显著
结构项目 首尾及其 作文长度人均字数
呼应相似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46% 662n=100 n=100初中三年级 47% 814比例差异检验 p>0.05 p<0.01 差异不显著 差异极显著
表二(2)
书面言语表达形态项目 写作型 写作与 写话型 改写型 抄录型
写话结合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 14% 83% 3% /n=100初三年级 18% 2% 80% / /n=100 比例差异检验 z=4.5 z=3.2
p<0.01 p>0.05
差异极显著 差异不显著
书面言语表达基本功项目 生动 通顺 不够 @①嗦 词汇贫乏语言
通顺平淡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16% 86% 14% 44% 46%n=100初三年级 16% 88% 12% 36% 38%m=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5差异不显著
表达方式 错别字项目 全文 略有 叙述结 适当抒 2个 3至 5至 7至 9至
叙述 描写 合描写 情议论 以内 4个 6个 8个 10个 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26% 55% 19% 14% 16% 16% 13% 2% 5%n=100初三年级 27% 46% 27% 17% 12% 10% 10% 2% /n=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5差异不显著 p>0.05差异不显著
测查发现:在分项评定中,初中生在文章篇幅上明显长于小学六年级学生,选材也有所不同,而写作兴趣 、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皆无显著差异。初中生两极分化极其严重,10%的初中生写作水平提高迅速,远 远超过小学六年级学生;但至少也有10%的初中生,其写作水平与小学六年级学生相比,仍属下等。测查表明 :初中生在三年的语文学习中,写作水平普遍发展得较为缓慢。也许有人会说:测试命题常见,缺少难度,初 中生难以发挥自己的水平,却难不了小学六年级学生。笔者认为:该命题确实难度不大,但有较大的选择自由 度和尽情发挥余地,完全可以写出高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层次、初中生应有水平的文章。然而,事实却不容乐 观。三年的初中写作教学,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为何普遍提高不快?实施素质教育如何面向全体、全面提高 初中生的写作能力?笔者测试调查的目的是透视现状,针对流弊,寻求对策。
一、现状透视
如果说,初中生作文不如小学生,那不符合事实,也有违情理;如果说,初中作文教学不如小学,那不够 公允,更无比较意义。本次测查的用意不在比较初中生与小学生的记叙文水平高下,也不在评说初中与小学作 文教学的优劣,而是为了呈现一个事实:初中生的记叙文水平普遍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现状甚忧,问题严峻 。透视初中生写作水平现状,笔者以为存在着下列主要问题:
一是写作兴趣不浓,纯属应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初中生在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中,写作兴趣普遍没有 提高,74%的学生仍停留于小学六年级的淡薄或怕写程度。作文修改从现象上看,是写作习惯、技巧问题,而 实质是态度问题。初中生作文写好很少修改或从不修改的达53%,再加上边写边改草率成文的竟达76%,远不 如小学六年级学生重视作文修改。这足以表明,绝大多数初中生对作文抱任务观点,处于应付状态。如此态度 ,是导致初中生作文水平普遍提高缓慢的主观原因。
二是作文题材失真平淡,不善于调动生活经验。笔者命题测试时要求写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因为“ 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按理说,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感受深切、扣人心弦的事情,都有过成功的喜悦 或失败的痛苦,都经历过童年的欢乐或成长中的坎坷……,而这些真实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经历和感受都能成 为该命题极好的题材。我们本该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绚丽多彩的生活和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清新的气 息和真情的流露。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在作文中所反映的生活是那样的平淡、失真,难以看到个性的光芒。大 多数学生所叙之事或胡编乱造、离奇虚假;或拾人牙慧、陈旧乏味;或套用范文,似曾相识。造成这种状况的 主要原因是:做人无心体验生活,为文不善于调动生活经验。
三是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语言大多苍白贫乏。心理研究表明: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存在四种不同水平的 言语表达形态,即抄录型、改写型、写话型和写作型。写话型近似口语在对话时原始录音的直译,特点是语言 简略和重复。写作型的特点是经自己思考和内部言语充分加工后而成,合乎语法逻辑要求。本次测查表明:小 学六年级仅有14%的学生尚处于由写话型向写作型过渡之中,而初三有18%的学生已过渡到以写作型为主的言 语表达形态。这部分初中生言语表达较为准确、丰富、成熟。但80%的初中生的言语表达仍以写话型为主,与 小学六年级学生相比水平相差不大。其中语言luō@①嗦者达36%;词汇贫乏、用语平淡者达38%。由此可 见,初中生的书面言语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现象上看,一是部分学生语库贫瘠,尤其 是形容词、动词,往往同一个词在文中出现多次;二是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用概括叙述代替具体描写的现象, 如该测查作文中全文叙述或少有描写且大多是缺乏个性的对话者竟达73%。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初中生的抽 象逻辑思维能力已逐渐占主导地位,概括能力增强,不再象小学生那样对事情的细节、现象感兴趣,而开始注 意事情的特点、意义,因而语言的概括性增强,也不屑于写一般的细枝末节,但由于缺乏具体描写和细致刻画 的技能和一定的语言积累,追求新颖典型的描写和高雅语言又不得,眼高手低,语言愈加显得笼统、空泛了。
四是审题立意能力不强,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欠佳。本次测查命题学生虽然十分熟悉,但仍有52%的初 中生审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审题不准确、不能突出重点“最难忘”的占28%;题意范围、特点不明, 导致文题不符,把“一件事”写成数件事,把记事为主写成写人为主甚至写景为主的占21%。立意是初中生作 文的.难点,问题更为严重:有的题旨不明,只是记叙出事情的始末;有的题旨难显,材料不能充分表现主旨; 有的题旨杂乱,多中心实为无中心;有的题旨浅陋,使文章失去应有价值。学生反映在审题立意上的弊病不仅 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写作技能,更是缘于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欠佳。
二、教学对策
就中小学而言,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初中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之小学更为深重。初中记叙文 教学普遍存在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做法,如要求学生背几篇不同类型的范文,教给学生写作记叙文常用的几个 套路等,教法简单僵化,教学模式陈旧。久而久之,就使初中生写作记叙文虽有一两招花拳绣腿,而终究没有 练就扎实的功底。初中记叙文教学要改变两极分化,面向全体学生并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达到甚至超过《大 纲》的要求,关键是转变教育思想,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同时,要针对初中生的写作现状 ,加大初中作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力度,强化以往教学上的薄弱环节,精心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新路子。笔者认 为,除了注意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着力培养写作兴趣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对策,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意 义:
一、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初中生的思想是最活跃的,他们充满着告别少年的 喜悦与步入青年的困惑;他们有花季的情愫,也有青春的伤怀;他们富于向往和追求,生活最富有少男少女的 青春色彩。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写作的记叙文却难以看 出个性的光芒,竟然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千人一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不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他 们不善于感悟、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学生懂得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 美,时时有美。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只要善于捕捉,就会发现生活中充 满着各种情趣。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发现、感悟美的方法和技能,既可结合阅读教学,通过分析范文,借鉴他人 经验;也可通过交流讨论,使之在畅谈各自的发现与感受中得到感染、启迪。为了让学生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 独特见解和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写作个性,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自由灵活的写作方法,摈弃形式主义,因为 写作是心灵韵律的自然流露,表现形式当然也应该是自由随意的,就像与熟人谈心一样,可以无拘无束地表露 自己的内心世界。笔者认为,应尽量让学生少写命题作文,因为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经历,即使面对同一经历, 各人也有各人的不同感受,把题目定死了,很难让学生自由地表露自己的心迹。教师只须对习作要求规定几个 大致的范围,让学生自由去写,想写成记叙文就写成记叙文,想写成日记就写成日记,想写成随笔就写成随笔 ,而且字数也不要作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用自由的形式表达自由的内容,学生写起来才能做到 得心应手,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特征,写出个性。总之,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使之养成体察生活美的良好习惯与能力,在教学中大力提倡自由练笔,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鲜明的写作个性。
二、发挥范文的示范功能,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习写作。习字有字贴,练武有套路,初中生写作自然也离不 开模仿,这是传统教学中的精髓,也是学习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模仿范文学习写作, 是使复杂的思维对象条理化、抽象的写作思维过程具体化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 例子”,也有人说范文对于写作来说是“实物教授”。但问题是如何使学生从范文中得到启示与借鉴,领悟到 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而转化为自己的写作
[1] [2] 下一页
本领,而不是死搬硬套、作茧自缚。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 ,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种“偷”就是模仿。偷其气就是模仿中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范文的示范 功能,就是要指导学生在模仿中创新。为了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与范文比较,从中找出差距,总结得失,作前 指导要用好范文,作后讲评也要用好范文。作前要使学生明确写作要求,打开思路;作后要使学生对照范文, 找出自己的不足,为进一步修改提供方向。我们反对机械模仿,但从范文开启思路触类旁通是十分必要的。学 生往往在作前指导阅读范文时并不在意,但等到作后用范文去讲解,就会使他们从对照中明白差距,找到修改 的路子。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习作要求选好范文,把力气花在发挥范文的示范功能上,要允许并引导学生结 合课外阅读,自选范文加以创造性的模仿。这样做,既沟通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又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探索作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新路子。首先要教育学生懂得“文不厌改”,好 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文不厌改”既是古今文章家的经验之谈,又是古今写作的优良传统。因为任何人对人 情物理都不可能一下子就认识得那么清楚、深刻、周到;遣词行文也不可能不出疵病。正如唐彪在《读书作文 谱》中所说:“文章最难落笔便佳。”他认为,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全藉改窜”。其次要教给学生自改作文 的方法,使之善识瑕疵。那么,如何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从文章学的理论讲,无非是“旨意”、“格 局”、“辞句”三个方面。文以“旨意”为主,在修改作文时,应先从“旨意”的修正入手。就记叙文而言, 要先看记叙的内容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内容要去掉不实之辞,题旨要看有无价值,内容能否体现题旨。“ 格局”是结构谋篇,修改应注意结构是否完整、匀称。应注意记叙的疏密、详略、断续和曲折等方面的技巧运 用。文学是语言艺术,作文功底全靠语言表达。修改“辞句”就是修改作文的语言。明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辨 序说》中引皇甫@②的话说:“语欲妥贴,故字必推敲。盖一字之瑕,足以为玷;片语之类,并弃其余。”由 于只言片语不当而使文章受到损害,这是常见的事。第三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要讲究有格有序。笔者认为 ,从先易后难的教学原理和写作能力培养规律而论,训练的序列应为这样三个台阶:一改语言表达,二改结构 技巧,三改谋篇立意。这就是说,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有三个逐步提高的境界:第一境界是要让学生通过 自改,达到文通字顺,进而语言活泼生动;第二境界是要求达到结构完整,文气曲折贯通;第三境界是求得题 旨鲜明,独特新颖有个性。这一训练序列在三年的初中作文教学中,要从实际、实效出发,分阶段实施;也可 搞几个循环。笔者认为,系统地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完全可以成为初中作文教学整体改革的一条新思路 。
上一页 [1] [2]
篇14: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透视与教学对策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透视与教学对策
根据初中语文大纲的教学要求,记叙文写作是初中写作教学训练的主要文体。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实际水平,是衡量初中写作教学效率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了切实了解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发展水平,客观评价初中写 作教学现状,笔者随机抽取城乡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学生各一百名,以《最难忘的'一件事》为题,进行了 记叙文测试和有关问卷调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答卷,对两类被试用同一标准评定,结果统计列 表如下:
表一:中小学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写作兴趣项目 很感兴趣 较感兴趣 一般 怕写 讨厌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8% 20% 60% 10% 2%n=100初三年级 5% 21% 65% 9% /n=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5差异不显著
题材来源项目 亲身经历 想象虚构的事 在作品作文上 兼而
真情实感 看到的事 有之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51% 42% 5% 2%n=100初三年级 49% 35% 11% 5%n=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5差异不显著
作文修改项目 全文写好 边写边改 很少修改 从不修改
后再修改(A) (B) (C) (D) 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54% 19% 26% 1%n=100初三年级 25% 23% 50% 3%n=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1 p>0.05 p<0.01 p>0.05
差异极显著 差异不显著 差异极显著 差异不显著
z=4.14 z=3.42
表二:中小学生作文测评分项比较 表二(1)
题材 审题项目 真实 真实但 不真实 准确 不够 很不
典型 不典型 准确 准确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14% 45% 41% 46% 34% 20%n=100 n=100初中三年级 19% 46% 35% 48% 31% 21%比例差异检验 p>0.05 p>0.05
差异不显著 差异不显著
立意 结构项目 准确中 不够准确 很不 无中心 详略 不够 很不
心突出 中心突出 准确 多中心 得当 得当 得当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27% 42% 11% 20% 40% 33% 27%n=100 n=100初中三年级 38% 31% 9% 20% 42% 33%
[1] [2] [3] [4] [5] [6]
篇15:教学应讲座式还是讨论式大学英语四级写作
Lectures and Discussions
There is a heated debate over the role of lectures and discussions in the classroom.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lectures can help students learn more quickly. In contrast, others hold that discussions can stimulate students to learn by themselves.
Those who hold the first opinion suggest that students attend more lectures. In their view, by giving lectures teachers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knowledge they‘ve accumulated over years of study and research. However, others think that in a discussion, the teacher usually guides the students instead of dominating them. They argue that to get involved in a discussion, students have to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independently.
In my opinion, I stand on the side of neither idea. First of all, either method has its disadvantages. Furthermore, each student has his or her preference. Thirdly, lectures ate preferable to discussions in the teaching of science subjects, and on the contrary, discussions are preferable to lectures in studying the humanities. Therefore, we should adopt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bjects.
讲座和讨论
在课堂上,讲座和讨论的作用有激烈的争论。有些人认为讲座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学习。相比之下,其他人认为,讨论可以激发学生自己学习。
持第一意见的人认为,学生参加更多的讲座。在他们看来,通过授课老师帮助学生掌握他们积累了多年的学习和研究的知识。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在讨论中,老师通常引导学生而不是支配他们。他们认为要参与讨论,学生必须发展自己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我看来,我站在这两方都不知道。首先,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它的.缺点。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偏好。第三,课堂教学在科学学科教学中的讨论更为可取,而对人文学科的研究则更为可取。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篇16:古诗教学应注重情感感悟与写作(九年级必修)
古诗教学应注重情感感悟与写作(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将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足见它在《诗经》中的重要地位和人们对它的评价之高。它描写了一位少年对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的思慕追求,可谓文、义、声、情俱佳,堪称男女言情的千古绝唱。可是,现在许多语文教师由于害怕学生早恋,既不敢提及《关雎》是一首爱情诗,又不敢触及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更不敢联系学生的情感实际展开讨论。教学时,只停留在呆板的文字翻译和朗读背诵上,致使一篇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被演绎得晦涩难懂、枯燥无味。课堂气氛一片死寂也就可想而知了。
孔子对《诗经》内容的评价是“思无邪”,对《关雎》的评价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由此可见,迂腐的孔夫子对男女之情比我们现代的某些教师要看得清楚明白。人教版的编排者既然将《关雎》编入初中语文第六册课本,必定有其依据。因为青春期学生的情感极易与《关雎》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很容易理解诗歌的内涵。所以,在教学《关雎》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这样,学生既容易掌握文本知识,又能真正意义上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容易产生创作冲动。
一、情歌激趣
用情歌打动学生敏感的情感神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首先,播放学生熟悉的民歌《大坂城的姑娘》。让学生在歌声中酝酿情感,为学习《关雎》作好情感铺垫。同时,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民歌了解诗歌,拉近现代学生与古诗的距离,淡化《关雎》的历史陌生感。
然后,通过学生熟悉的民歌帮助理解诗歌。在学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兴”的表现手法时,学生对“兴”这种表现手法很陌生,我让学生体会“大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啦,西瓜大又甜啦。那里住的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中与文本相同的表现手法,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运用。在学习《关雎》中抒情主人公因思念美丽的姑娘而“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时,我让学生体会阿宝演唱的山西民歌《想亲亲》中“想亲亲想得我手腕腕那软,呀呼嘿。拿起个筷子我端不起个碗,呀儿呦。想亲亲想得我心花花花乱,呀呼嘿,呀呼嘿。煮饺子我下了一锅山药那个蛋,呀儿呦,呀儿呦”所描述的抒情主人公因思念心上人而浑身无力、颠三倒四的情境,让学生明白诗歌中描写“思念”的高明之处。在学习《关雎》中抒情主人公满脑子都是姑娘的音容笑貌,想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迎娶新娘的情境时,我让学生体会民歌“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上你的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赶上那马车来”中抒情主人公内心的独白,从而理解古诗中抒情主人公思念成梦的浪漫色彩。
二、互动交流
营造诗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合二为一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与自身情感世界的比照,真正理解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在完成学生的情感铺垫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诗歌的理解。经过我的一番鼓励,有一个男生谈道:“上学期,我的同桌(女生)辍学了。我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眼前总是浮现出她的音容笑貌,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刚才,我读到‘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时,觉得这两句就是在写我当时的心情。这两句写得太好了。”同学们听后,先是窃笑,继而是满脸绯红的暇思,最后是雷鸣般赞许的掌声。
三、激情创作
利用情感酝酿的高峰,鼓励学生抓住瞬间的灵感大胆创作诗歌。
通过情感的铺垫酝酿,此时的.学生都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而诗歌是情感表达的最好方式。灵感稍纵即逝,如果不能抓住学生情感迸发的创作最佳时机,那是最大的课堂资源浪费。我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不必拘泥于诗歌的形式,尽情倾诉心曲。这样,真正的发挥出古诗的现代功效。一位学生在他的诗歌《思念》中写道:
思念是一条弯弯的小河,
缓缓的流过心的沙漠。
点点滴滴日积月累,
泛滥出一片浩瀚的湖泊。
曲曲折折肝肠寸断,
扭曲成一个个为什么。
思念是一条弯弯的小河,
渐渐远去,
渐渐干涸。
虽然学生的诗歌略显稚嫩,但想象奇特、情真意切,读来颇为感人。
在《关雎》教学中,我大胆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知识,轻松的明白《关雎》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将自己的感情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正视和尊重学生的情感,将情感体验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是落实新课标“三维目标”的最佳法宝。
(联系地址: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白杨中学:汪祖华 邮编:435200)
篇17:《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三至五年级学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审题、选材,从而学会记叙文写作。
[过程与方法]:使用情景法、提问法等启发诱导学生联系现实,积极思考,学会写记叙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对于生活的观察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审题、选材
难点:写作
三.教学对象 三至五年级学生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故事:
提问1:同学们认为海因兹偷药这么做对不对;海因兹是什么样的人?
(同学回答)结合故事一起复习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详见板书)
提问2:在同学们眼中,海因兹是XXX样的人,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你们在别人的眼中是什么样的呢?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今天我们就进入作文《父母心中的我》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父母心中的我们是什么样的。
(二) 正式讲授
1. 审题:
1) 全命题作文;
2) 注意关键词(“父”和“母”)与角度(可以父母两个角度也可以合起来写),避免偏题。
2. 交流讨论父母心中的我是什么样子的,体会父母对于我们的爱。
3. 选材:
1) 作文一般是总分总或总分、分总三种形式。开头一般是点题、铺垫和承接,结尾是总结和升华。
2) 至少3段,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事件顺序、地点变换、先主后次等来分段。
3) 选材的基本步骤:确立主题;根据主题联系实际来选择典型事例;多个事件则选出最能突出主题的事件,详略得当。
4) 教师举例。比如说前面说到父母心中的我是既有活力又热情但是做事情三分钟热度的,那么可以选择比如说我迷上了打乒乓球,刚开始每天都打,过几天每周打一次,最后乒乓板和球被闲置在玩具箱里。即使父母知道我们的秉性,仍旧会给我们购买乒乓球拍等,会抽时间与我们一起打乒乓球,体悟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
(三) 课堂练习
同学们自己花5分钟思考一下事件,然后写一下除开头结尾外的主要部分。
(四) 总结与作业
学生或老师点评部分作文。
作业:修改自己的作文并添加上开头和结尾。还可以回家问下父母,他们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
六. 板书设计
主板书:
《父母眼中的我》
审题 选材
1) 关键词
2) 确立角度 1) 选择代表性事件
2) 注重作文完整性(六因素)
3) 注意紧扣中心,时时点题
4) 多个事件注意详略
副板书:
时间、地点
人物:海因兹、海因兹妻子、药剂师、医生
起因:海因兹妻子生病需要该药才能存活而药剂师开价太高。
经过:海因兹无法攒够买药钱铤而走险偷药救妻。
结果:妻子病愈,海因兹被告。
PS.形容词:
1、活泼开朗
俏皮 敏捷 乐观 调皮 爽脆 爽朗 豪爽 正直 直率 直爽 干脆 直言 爽直 刚直 憨直 率直 耿直 公正 公道 公平 公允 正派 爽快 简捷 开阔 豁达 明朗 率真
生龙活虎 生气勃勃 说话诙谐 说话风趣 妙趣横生 妙语连珠 挤眉弄眼 天真活泼 天真烂漫 天真无邪 稚气未脱 聪明伶俐 机智灵巧 心灵手巧 能说会道 无忧无虑 无拘无束 开朗大方 幽默风趣 逗人发笑 憨直可爱 性格爽直 性格豪爽 直截了当 直言相告 直言不讳 有口无心 快嘴快舌 直抒已见 令人捧腹 饶有风趣 趣味盎然 心直口快 快人快语
2 、诚实真诚
真诚 热诚 至诚 赤诚 诚挚 恳切 纯真 率直 坦率 笃实 拳拳 平实 老实 规矩 正派 正经 忠厚 敦厚 温厚 宽厚 憨厚 纯朴 诚笃 诚恳 诚心 诚意 诚挚 赤忱 赤诚 竭诚 恳挚 虔诚 真挚 至诚 衷心
心口如一 表里如一 表里一致 言行一致 说一不二 襟怀坦白 真心诚意 胸怀坦荡 诚心诚意 真心实意 开诚布公 堂堂正正 肝胆相照 心地光明 披肝沥胆 光明正大 推心置腹 光明磊落 忠厚老实 息事宁人 言而有信 真心实意 真情实意 披露腹心 推诚相见 推诚相待 胸无城府 倾心吐胆 正大光明 胸无宿物 开诚相见 开心见诚 忠心耿耿 肺腑之言 交浅言深 金石为开 快人快语 推襟送抱 推心置腹 心直口快 直抒己见 直言不讳 坚持不渝 恪守不渝 始终不渝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一诺千金 一言为定
3 、虚伪刁滑
狡猾 狡黠 狡诈 诡谲 刁滑 伪善 虚伪 虚假 刻薄 尖刻 虚浮 虚构 虚拟 虚幻 虚夸 虚名 虚妄 虚造 假冒 假充 冒充 假相 假象 冒名 挂名 应名 名义 无稽 子虚 捏造 生造 编造
假惺惺 虚乎乎 靠不住 莫须有
别有用心 表里不一 心口不一 居心不良 阳奉阴违 猫哭老鼠 口是心非 诡计多端 老奸巨滑 弄虚作假 假仁假义 不仁不义 恩尽义绝 旁敲侧击 隐晦曲折 三弯九转 含糊其辞 躲躲闪闪 欲言又止 话里有话 意在言外 别有所指 指东说西 转弯抹角 半推半就 李代桃僵 冒名顶替 弥天大谎 巧言令色 偷梁换柱 偷天换日 向壁虚造 向壁虚构 惺惺作态 鱼目混珠 招摇撞骗 装疯卖傻 装潢门面 装聋作哑 花言巧语 杀鸡问客 笑里藏刀 虚情假义 虚头巴脑 言行不一 装模作样 捕风捉影 系风捕影 无中生有 无风起浪 无蜂生蜜 子虚乌有 空中楼阁 镜花水月 海市蜃楼 嘴甜心苦 言行相诡 阳奉阴违 虚与委蛇 装腔作势 矫揉造作 煞有介事 刁钻古怪
4 、谦虚热情
热忱 热诚 热心 好客 客气 殷勤 和气 和蔼 和善 和婉 和悦 和易 亲切 过谦 谦卑 谦恭 谦和 谦让 谦虚 谦逊 虚心 自谦
无微不至 有求必应 排忧解难 亲密无间 盛情款待 热情相邀 不耻下问 孜孜不倦 虚怀若谷 笨鸟先飞 互相支持 互相体谅 助人为乐 谦虚好学 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 通情达理 平易近人 心胸开阔 服务周全 热情招待 热忱招呼 和蔼可亲 关怀备至 体贴入微 满腔热情 一腔热情 热情周到 殷勤周到 古道热肠 和和气气 满面春风 温情脉脉 菩萨低眉 和颜悦色 心平气和 神飞色动 不敢告劳 不骄不躁 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被褐怀玉 深藏若虚 洗耳恭听 虚己以听 移樽就教 纡尊降贵 自知之明 谨言慎行 临深履薄 三思而行 一谦四益 不耻下问 闻过则喜 从谏如流 纳谏如流 从善如流 集思广益 博采从议 弃短取长 不吝指教
乐善好施
5 、坚强果断
刚强 倔强 顽强 强硬 强悍 强劲 坚决 坚信 坚定 坚韧 坚实 坚毅 坚贞 中坚 毅力 骠悍 勇敢 勇猛 刚毅 骠悍 决断 果敢 果决 坚毅 坚强 坚忍 决然 毅然 定弦 断然 泼辣 断腕 断行 决意 决计 主意 作意 锐意 发誓 干脆 爽快 果断
快人快语 直来直去 心直口愉 大胆泼辣 敢说敢作 敢冲敢闯 敢作敢当 雷厉风行 大刀阔斧 干脆利落 手脚麻利 艰苦卓绝 坚强果断 坚不可摧 坚贞不屈 无坚不摧 宁死不屈 刚强不屈 刚直不阿 刚正不阿 英勇顽强 英勇无敌 勇往直前 一往无前 正气凛然 永不屈服 铁骨铮铮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岿然不动 顶天立地 万劫不辞 坚如磐石 铮铮铁骨 为人耿直 以诚相见 开诚布公 肝胆相照 披肝沥胆 城府很深 虚怀若谷 直言不讳 直抒胸臆 直抒已见 直捷了当 畅所欲言 毅然决然 壮士解腕 当机立断 应机立断 断然处置 断然措施 斩钉截铁 干脆利索 刀快水滚 临危制变 遇事生风 勇猛果断 雷厉风飞 机智果断 英明果断 快人快事 破釜沉舟抽薪止沸 釜底抽薪 先发制人 先斩后奏 直情径行 径情而行 急流勇退 当机立断 一刀两断 孤注一掷 破门而出 死心塌地 百折不挠 百折不回 不屈不挠 坚持不懈 坚定不移 坚忍不拔 坚忍不拔 善始善终 始终不解 始终如一 有始有终 坚贞不渝 始终不渝 忠贞不渝
6 、善良温柔
温存 和蔼 和气 和悦 委婉 婉言 含蓄 婉转 婉约 缓和 仁慈 慈善 慈祥 慈悲 温和 心善 同情 慈和 和缓 和善 和顺 和易 平和 谦和 顺和 温顺 温驯 温雅 善心 善意 善行 善举 慈爱 温厚
好言好语 好声好气 平易近人 和颜悦色 轻声轻气 乐善好施 仁至义尽 助人为乐 心慈手软 大发慈悲 于心不忍 菩萨心肠 蔼然可亲 慈眉善目 和蔼可亲 和颜悦色 平易可亲 心平气和 温情脉脉 温文而雅 忠厚善良 善良忠厚 憨厚淳朴 质朴忠厚 质朴厚道 清和平允 慈悲为怀 善良仁慈 仁慈善良 柔心弱骨 佛口圣心 佛口婆心 善气迎人 一团和气 心平气和 和风细雨 与人为善 温柔敦厚
7 、凶恶暴躁
暴 残 恶 横 蛮 凶
焦躁 烦躁 性急 急性 浮躁 暴躁 暴烈 粗暴 凶恶 凶恨 急躁 凶暴 凶悍 强暴 邪恶 恶毒 阴险 险恶 险诈 蛮横 强暴 强横 强梁 凶狂 凶横 凶猛 凶虐 狰狞 暴虐 残暴
恶狠狠 凶煞煞
凶相毕露 满脸横肉 穷凶极恶 龀牙咧嘴 张牙舞爪 心狠手辣 如狼似虎 丧心病狂 伤天害理 存心不良 人面善心 作恶多端 恶贯满盈 残酷无情 恶恶实实 飞扬跋扈 金刚怒目 气热汹汹 凶神恶煞 专横跋扈 惨无人道 阴险毒辣 用心险恶 包藏祸心 急如星火 心急火燎 气急败坏 急中生智 手足无措 火烧火燎 坐立不安 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 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灭绝人性 嗜杀成性 心狠手辣 暴戾恣睢 豺狼成性 寸草不留 赶尽杀绝 丧尽天良 杀人如麻 斩草除根 为非作歹 草菅人命 蛇蝎心肠 人面兽心 为富不仁 青筋突暴 暴跳如雷 性烈如火
8 、拘谨软弱
懦弱 孱弱 软弱 脆弱 怯懦 胆怯 胆小 腼腆 羞涩 羞怯 尴尬 拘谨 拘束 拘板 拘泥 拘礼 矜持 局促 谨饬 谨慎 谨严 审慎 小心 弱质
软弱无能 软弱可欺 拘谨不安 局促不安 优柔寡断 畏首畏尾 胆小怕事 谨小慎微 谨言慎行 兢兢业业 慎之又慎 小心谨慎 小心翼翼 拘拘束束 呆头呆脑 不骄不躁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唯唯诺诺 百依百顺 低声下气 正襟危坐
9 、安静悲观
安静 安详 安稳 安闲 娴雅 悠闲 恬静 娴静 寂静 清静 沉静 肃静 悲观 失望 黯淡 郁闷 悠闲 悠雅 悠然 闲适 闲静 淡漠 平稳 平静 平和 平淡 悠雅 安逸 安祥 安然 安宁 安神 恬静 淑静 静谧 静默 沉默 缄默 沉闷 沉郁 阴郁 阴沉 沉着 沮丧 气馁 丧气 灰心 委靡
举止闲雅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安心若素 闲情逸致 举止安详 和蔼可亲 无忧无虑 逍遥自得 自得其乐 逍遥自在 知足常乐 听天由命 万念俱灰 心灰意冷 杞人忧天 悲观失望 垂头丧气 自暴自弃 听之任之 得过且过 萎靡不振 心如死灰 一蹶不振 自轻自贱 绅士风度 安心安意 自由自在 清闲自在 悠闲自在 优哉游哉 优游自若 悠然自得 逍遥自娱 心安神泰 随遇而安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三至五年级学生)]
篇18:记叙文写作之动作分解法(高一) 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写作之动作分解法(高一) 教案教学设计
1、导入:学生朗读必修三《药》中的一段: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给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提问:这段文章什么地方最精彩、最值得品味?
明确:动作描写。里面实际上运用了动作分解法,将老栓给钱刽子手给药这两个简单的动作写的栩栩如生。
2、出示动作分解法的概念:分解法即把描述某人做某件事时连续的几个动作一一分解开,使每一个动作写得具体、生动。然后再将分解的动作连接起来。
例如:跳高可分解为:做准备运动--助跑--冲刺--起跳--翻跃--落地等步骤。
3、请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动作分解法,就“父亲给钱”或“青年给母亲洗脚的过程”写一个片段。内容不超过200字。
例文
1、父亲给钱:父亲拍拍手站起来(准备),微倾着身子(姿势),从怀里掏出一只破钱包(过程与道具),取出三十元(过程与数量),在粗糙的指间摩了摩(细微情态),递给我(方式)说(语言) :“天冷了,你娘身子不好,眼也花得不中用了,不再给你做棉袄,你就照城里人的.样儿买件儿算了。”
2、青年给母亲洗脚:他先在盆里接了些水,然后又对了些热水用手搅了搅,还觉得不够暖和,又稍微加了点热水。这次再用手试,觉得温度比较合适,然后他帮母亲脱掉鞋和袜。他托着母亲的脚,不停地把水撩在母亲的脚背上,轻轻地搓着母亲的脚。由于母亲天天送报,走了太多的路,脚上裂开了一道道的口子,他都觉得手有些扎。他小心地撩着水,细心地清洗母亲的脚的每一个部位。母亲确实老了,脚上的皮肤都已变得松弛。他不时地抬起头,望着母亲慈祥的脸,眼中充满感激与尊重。他明白,正是这双脚,为他在布满荆棘的地方趟出一条人生的路。
4、课后练习:请运用动作分解法,描写“父亲刮胡子”的情景,200字左右。
篇19: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四场面描写最生动 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四(场面描写最生动) 教案教学设计
赵怀兵
教学目标:
1 . 在记叙中穿插细致的场面描写
2 . 描写生动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1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
我们现在写记叙文,大多数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你身边真实的事情。一些同学感到很顺手,写得具体生动,内容充实;而另一些同学却觉得无话可说,写得干巴乏味,空洞无物,有时甚至绞尽脑汁也凑不足 500 字。同样是写自己熟悉的题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主要原因在于你是否认真观察生活。如果你是有心人,能认真观察事物,你的文章就写得具体生动,否则,你作文时当然会满脑子空空的,无从落笔。今后的几次作文天我们大家就来一起研究一下如何认真观察事物,从而把文章写得具体些。今天先来解决场面描写的问题。
二、起步准备 :(3)(齐读)
现在我们写的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其生动与否,关键取决于场面的描写。先看下面一段文字:
一会儿,英语早读开始了。英语课代表胡珂在前面领读。我偷偷瞥了张老师一眼,只见张老师慢慢踱到教室后面的板报前。他一走过去,全班同学一下都回过头去,口里虽然仍旧在读英语,那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心可像绷紧了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断的!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张老师的一举一动上。过了好一会,他转过身来,我们的头“呼啦”一下子,又都转了回来。读书声音也一下子“洪亮”起来了。我不禁为我们的动作如此整齐而感到好笑。张老师走到前面来,使劲盯着我们,像要从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找到什么答案。我急忙用书挡住了脸。过了一会儿,只见他慢慢走到门外,然后站定了。透过玻璃窗,看见他正皱着眉头,像在苦苦思索着什么。再看看同学们,他们和我一样,心绪惊疑不定,互相望着,不知是怎样是好。
教师讲解:
这是一篇叫《板报引起的**》的文章的片断。它具体描写了早读时同学们的惊疑不定和关注的心态及班主任的神情。如果把上面的描写改成“大家心里都很紧张,密切注视张老师的一举一动”就显得无味了。
三、写作指导 :(1)(讲解)
场面描写实际上就是事情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它可以包括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各方面的细节描写。要想写得好,首先要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观察时要细心,尽量不要有遗漏。
四、简单练习 (15):
根据你平时测验时的观察,把下面一段话改成具体描写的文段, 100 字左右。(书面做后交流)
……昨天测验1-4册古文,我几次想拿书出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 重点是当时的环境及有关人物各种表现 )
五、提高训练:(15)
选择你生活中见过的一个镜头 ( 场面 ) 具体写 ( 视情况可先草拟提纲再口述 ) 下来 : 如 :(1) 刚考完试后 (2) 试卷 ( 已批改分数的 ) 发下来后 (3) 打架 (4) 交通事故 (5) 上课 (6) 一场比赛
六、范文欣赏:(5)
一生朗读,教师简析
七、布置作业 :(1)
题目: 《这堂课真 ______ 》
要求:1. 500-600 字的记叙文 2.注意场面描写
附: 范文欣赏:
记一场争论
清晨,金色的霞光射进教室,投在那光洁的红木桌面上,形成了一种透明的玫瑰红;窗外,几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麻雀无忧无虑地在枝头卖弄着歌喉。这本应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早晨,可我,却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来。昨天下午的那场“师长”恳谈,就像一道冰冷的水泥墙,将我与这外界的一切隔绝开来,那哪里是一场“恳谈”?分明是十四岁的我与父母、老师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啊 ...
昨天下午,我捧着那本好不容易才借到手的台湾女诗人席慕容的《无怨的青春》,背着沉甸甸的大书包,兴兴冲冲的推开了家门。“我回来啦!”和往常一样, 我引人注意地大呼了一声。没有人应声。很快,我发现家中的气氛不大对头,“咦,怎么跟 上了战场似的,这么浓的火药味儿?”
客厅中人影一闪,接着,妈妈沉着脸出来了。“黄老师来了,快点。”她冷冷地抛过来一句话又严厉地盯了我一眼。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今天这是怎么了?
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客厅,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眼睛。于是一阵恐惧便袭上心头。我只好勉强地笑了一笑,喊了一声“黄老师”,连声音都有几分颤抖了。黄老师微笑着点了点了头,同时又皱了皱眉,鼻孔里“嗯”了一声。我的心又是一阵紧缩:我犯了什么错了吗?
“你手上拿的什么书?”妈妈劈头盖脸地问道,语气中没有一丝往日的温柔。
紧紧绷起的心弦又“砰”地一震。哎呀,我竟然一直把书紧握在手里了。我怯怯地松开手,小心翼翼地露出小半页封面,小声答道:“席慕容的《无怨的青春》。”
“怎么?你现在就看这些书?”黄老师惊异地追问道,一脸不相信的神情。
这下糟了,她一定认为我是在看琼瑶之类的小说了。我心中一阵慌乱。连连摆手解释着:“不是,不是那种、那种的书,是,是一本诗集 ... ”越说越慌,
越慌就越说不清。这一回,黄老师脸上的疑云更重。妈妈早已按捺不住焦躁的心情,一下把书夺了过去,“哧”的一声撕开了一页,没读几句,便锁紧了眉头。“这是什么诗,爱呀爱的,比琼瑶的还坏!难怪成绩越来越滑坡泥!”她“啪”的合上书,顺手扔在了茶几上,茶杯里满满一杯刚泡的茶,被甩过来的诗集一撞击,“哗啦”泼溅在书上,黄绿绿的一大滩。
“哎呀,这是人家的新书 ... ”我急得差点没哭出来。要知道, 为了借到这本书,我不知求过人家多少次。
我伤心,妈妈更伤心,她气得双手直哆嗦,声音也一下子变得嘶哑了:“不许拾!凭良心说,平时,你要什么参考书,十块八块的,妈妈哪一次含糊过?可你,你现在就迷上了这些书,什么爱情诗呀、朦胧诗呀,这对你学习究竟有没有什么好处?”说着说着,妈妈的眼睛竟泛出了亮晶晶的泪花。
“ 不是这样的,妈!我不是迷上了什么爱情诗,真的, 我只是想学习写诗的技巧!席慕容的诗的确很好,并不是完全写爱情的!”我哭着申辩着,不顾一切地去抢那湿漉漉的书,拼命用袖擦着。不知何时,两股咸咸的泪涌出眼眶,流到了我的嘴边,脸上被泪水洗刷过的地方变得凉凉的。
黄老师也动了感情,她摘下那副雾蒙蒙的眼镜,长叹了声:“唉,你们这一代孩子,太不懂得家长、老师的心了。我们这样辛辛苦苦一辈子究竟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们。当学生,还是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那些旁门左道趁早别去管。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 ”
我抬眼望了望黄老师,望了望她那因过多的操劳而早白的双鬓,一种异样的滋味涌上了心头,可不知道是哪儿来的一股勇气,我还是禁不住喊出声来:“黄老师,诗歌也是一种文学,不是旁门左道!我长大了,我想学些新东西!我想!”“啪!”妈妈给了我狠狠的一巴掌,我脑子里“嗡”地一声,一下子麻木了。( 以上 场面描写 )
后来怎样,我似乎记不清了,只晓得大家都愣了许久,许久。也许有十分钟,也许有半小时,反正后来黄老师临走时将前天语文测验的试卷塞给了我。 大人们便 又是一阵微叹。我打开试卷,一个鲜红的八十四分跃入我眼帘,噢, 离老师和妈妈的标准差了六分 .... 正在我低头沉思时,诗社的好友一阵旋风似地飞跑了进来,欣喜若狂地冲我嚷着:“嘿,你的《梦》得了三等奖了!这下我们的诗社可大有名气了 ... ”
面对着吹呼雀跃的好友,我一阵迷惘。这是喜讯吗?我不知道。写诗究竟是不是歪门斜道?我也不知道。发生在昨天的那场争论。不,那次“交锋”,是我错了吗?我更不知道。我又觉得,我正在慢慢地长大,长大,而鸡蛋壳似的空间,又太小,太小。
篇20:记叙文写作专项训练二--写出人物的个性之三(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写作专项训练(二)--写出人物的个性之三(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达标练习2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要求写记叙类的作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可以记叙自己经历,也可以编述故事)。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只有引导材料和写作要求,而没有话题,看起来跟我们熟知的话题作文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们只要细致分析一下引导材料,便不难从中发现,引导材料中涉及的对象无外乎就是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校园的课钟、窗外的风雨、新岁的爆竹、梦中的短笛等声音。也就是说,这道作文题的话题其实就是“声音”。这种不明确点出话题而需写作者自行确立话题的作文题型,我们称之为潜话题型话题作文。这种作文题型是2005年才出现的新题型,它能更好地引发我们思考,反映出我们的生活情趣,从而有效地考查我们的观察力、感悟力、体验美的能力以及思想的深度、认识的高度等。潜话题型话题作文一诞生便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估计将成为今后各省高考作文的首选题型。
潜话题型话题作文的写作跟一般话题作文的写作稍有不同:一是我们必须准确地确立话题,否则将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写2005年高考湖北卷的作文时,必须准确确立好“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这一话题,否则便难以把握好“内”与“外”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是必须高度重视审题。一般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往往较低,而潜话题型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它的引导材料或提示语都有可能对话题起限制作用。如2005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假如我们仅从三个广角镜头归纳出“当今的文化生活”这一话题便匆匆行文的话,便有可能偏题,我们还必须注意提示语--“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从而确定出其话题应为“当今的文化生活与自己的成长”。本道作文题则在材料中对话题进行了限制,即要求我们所写的“声音”必须是能“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一语破的】千万种声音中,能触动内心世界的,必定是使我感受最深的声音。
【素材超市】自己最熟悉的声音:校园的声音、家庭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声音等。
(一)校园的声音。
1.老师上课时神采飞扬的讲解及抑扬顿挫的语调,让我终身难忘,更让我体味到老师的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精神。
2.老师循循善诱的批评教导声,如雨露般滋润着我茁壮成长。
3.我的特异功能--听声知人。由走路、说话声判断出声音的主人,可见友情的融洽与醇美。
4.同窗的梦呓。同窗平素酷爱绿装,军训时,更是梦语不断。这让我感受到了同窗处处以军人自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竞选演讲。班委的竞选演讲,充分展示了同龄人的青春风采和鲜明个性。
6.令人生厌的铃声。铃声一响,老师上场;铃声一落,超负荷作业滚滚而来。这是紧张、单调的学校生活的再现。
(二)家庭的声音。
1.父母的叹息声鞭笞着我永不停息。 2.父母的脚步声散发着浓浓的亲情。 3.父母的叮嘱声绵延着厚重如山的关怀。
(三)与自己兴趣爱好有关的声音。
1.听《好大一棵树》的感受。我希望自己能像树一样,做一个在风雨中昂起头,冰雪压不服,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的人。
2.当自己失败不自信时,从《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自己》等音乐声中,找回了前进的勇气。
3.赛场上观众为运动员欢呼呐喊的声音,令我热血沸腾并激励着自己勇往直前。
4.从自己的呼吸声中,感受到“逝者如斯夫”的紧迫并警醒自己时不我与。
(四)自然界的声音。
1.雨敲石板发出的叮咚声引人沉浸在“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温柔与“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悲壮等美丽意境中,从而让人洗去心灵的污浊,升华思想。
2.黄河波涛滚滚,撞击两岸的气壮山河之声让人感受到拼搏的壮美。
3.冰雪融化、燕子泥喃、蜜蜂嗡嗡、小麦拔节、小草的萌动等春天的.声音告示着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莫负大好时光。
(五)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声音。
1.做梦偶然听到风与沙联手扩大地盘、进攻人类、计划消灭人类的对话,旨在说明风、沙要与人类较量,对人类进行报复,从而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2.由自己最钟爱的“百鸟朝凤”想到大自然中树木越来越少、鸟类越来越少,从而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而哭泣。
【思路突破】 思路设计一:自然界的实实在在的声音,风声、雨声、燕子泥喃、小麦拔节声;人的声音社会的声音,师长的教诲声、父母的叮嘱声、朋友的嬉闹声、“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的洞箫声等等,这些声音里,哪些是最触动内心的引发你无限遐思的声音,这些声音凭着什么特点,又是怎样让你动了真情,感受至深?从自然界的实实在在的声音,风声、雨声、燕子泥喃、小麦拔节声等角度由实到虚;从人的角度社会的呼吁角度,师长的教诲声、父母的叮嘱声、朋友的嬉闹声、“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的洞箫声等等角度,写出最触动内心的引发你无限遐思的声音。
思路设计二:
还有一种无形的声音,爱心和同情的呼唤,对于保护自然爱惜生命的呼吁,对于真挚感情的向往等等,这些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要用心倾听。
父亲的笛声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著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时分,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他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他为我吹了十多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能产生如此强烈地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而父亲的笛声则是我的心魂。
【推荐理由】作者以笛声为线索行文,而又把父爱熔铸于笛声之中:年少时爱父亲,其笛声最美;年龄稍长时厌父亲,吹笛被看作“不务正业”;到外地求学时复苏了爱父的情感,其笛声与我的心产生强烈的共鸣。笛声始终牵动着“我”的内心深处,“是我的心魂”。这笛声,其实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笛声了,而是如山般深沉的父爱的象征。
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耐人寻味,是本文的突出特点。小作者仅用“用粗糙的手捏我的脸蛋”“兀自傻呵呵地笑”“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等几个细节,便把“父亲”的质朴、憨厚、隐忍、痴心的形象勾勒出来了。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清新,文采斐然,意境优美,真情款款,富有乡村风味。掩卷思之,令人回味无穷。
心只为之牵动
一种声音,总是会让我在人群中蓦然回首--咳嗽。
的确,这不是天籁,不是妙音,但是它总是时刻牵动着我的心,因为我的父亲。
父亲经常咳嗽,许是因为频繁抽烟。父亲是个直率的人,处事原则也是顺其自然,因此对于自己的咳嗽也从不在乎。他经常说:“只要今天过得开心就好。”但母亲和我总是颇为担心。
父亲的咳嗽总是来得惊天动地,每每我总是听得心痛,听得撕心裂肺。
幼时,父亲还年轻,可以把我放在他的肩上,穿过人山人海;可以为我飞身跃起拿下高大圣诞树尖上的礼物。彼时的父亲,健康,咳嗽鲜有。
如今,父亲的咳嗽经常在家中响起,纠扯着我的心,全家都默认是父亲抽烟过度。其实我比谁都清楚,父亲更多是因我而苍老。为我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奔波忙碌,父亲付出的代价便是健康。他愈是对此描绘得云淡风清,愈是让我无地自容,无处容我的任性,无处容我的叛逆。
也许我现在的懂得还为时不晚。因为中国人传统上内藏的感情,我从未在父亲咳嗽的时候为他倒过一杯水,我一直为此惭愧。我只能总是装做不经意地为父亲做些什么,然后轻描淡写地带过;总是在父亲在家的时候显得心情愉快,与他谈笑风生。然而无论做什么,都已经不能让父亲的咳嗽声不再出现。
于是我只能在夜深人静时,被父亲格外刺耳的咳嗽声惊醒,拥被而坐,泪流满面。
有人把父母比做折了翅膀的天使,自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只能永远守护在孩子身边,不能飞翔。孩子长大后,便会渴望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老了的天使,只能在家中望穿秋水。
太多时候我们把父母给我们的爱当作天经地义,接受得理所当然。年轻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忽略了他们的脆弱,忽略了他们的衰老。最令我难以理解的是竟然有如此多的同龄人不知道父母的生日!百道孝为先,中国的传统美德被遗忘在逝去的时光中。
最终我们会心痛,会悔恨。当父母故去之后,突然发现我们视而不见的竟是如此深沉的爱,无可取代。
然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总是在一代代的重演。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午夜梦回,泪流满面的我,听着父亲的咳嗽声,心痛着,却无能为力。一声,两声,声声入耳,铭刻在心…
爆竹声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除夕之夜热烈的爆竹声总能触动我的心灵深处,它以其磅礴的气力尘封过去的一年,并为新的一年揭开了序幕。矗立在过去与未来的交界线上,用心聆听时间之轮从身边滚过的声响,宏大而厚重。
时钟将近十二点,窗外寂静的夜空已开始时不时地被一些稀疏的“独鸣”打破。人们心中都很清楚,真正的盛宴将于零点准时开席,我静心等待那一刻的来临。当春晚主持人倒数十秒时,我的心已无法平静,我很清楚下一步的狂欢将会如何震动我的内心。“新年好,向全国人民拜年------”。已经是新的一年了,我顾不得寒冷打开窗,想更真切地感受窗外的一切......远处吹来一些爆竹声,有点轻;耳边也有几声鸣响,有点短,怎么了?我有点失意,不明白曾经撼动我心的爆竹声去了哪里。
躺在床上,回想起曾经惊天动地的爆竹声,心跳又不觉加速起来。
“三、二、一、”伴随着零点的临近,窗外的黑空不再寂静,取而代之的是响彻云霄的惊雷之声。爆竹声用其特有的方式,使今晚与众不同。海啸般的音浪在此刻使其余的一切为之褪色,没有什么能与其抗衡。爆竹声用它那排山倒海之势冲刷着黑幕下每一寸土地,使原本寒冷的冬夜也随之升温,它在向人们宣告春的脚步。每到此刻。我都经不住颤动。不知是内心的激奋带动了全身,还是爆竹的声浪引起了共振。在强烈的听觉刺激下。我已分不清是喜是悲,只是被一种莫名的感动包围着,冲击着。然而今晚的感动却只能来自于回忆。
初四的夜晚,爆竹声起始于晚餐之后,随着夜深了,爆竹声更是不绝于耳,其势与除夕之夜不可同日而语。声音之响,时间之长,完全胜过了除夕的一切。本想欣赏这“迎财神”的贺礼,却始终不在状态。双耳听到的是嘈杂,内心感到的是焦躁。同是爆竹之声,产生的感觉却截然不同。所感到庆幸的是人们还没有忘记“接财神”的传统,却也毫无掩饰地暴露了对金钱、对不劳而获的青睐。除夕夜的“冷清”一定只是巧合,我宁愿相信是爆竹本身的问题,而绝非世人的内心的选择。
曾经感动无数人的爆竹之声并未远离,它就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将它点燃。耐心等待下一个除夕,它会因为爆竹声音的回归而锦上添花。
那一声声“再见”
坐在车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窗外,我的脸上渐露一抹微笑:瞧,那边的幼儿园,小朋友们挥动着稚嫩的小手和爸爸妈妈说再见。你们可知道,那一声声“再见”也包含了那千丝万路缕,纠缠的情感呢?
那一年,坐在车上的是爸爸,说“再见”的是爷爷……
我的老家在云南,爸爸拥有一身的好本事,所以他想要到大城市里打拼,干一番大事业。于是,火车站里,爷爷对爸爸不停地说着再见,依依不舍地送别了爸爸。
我从小就很少见到爷爷,但每天都会听到爸爸谈起他,讲他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小时侯家里很穷,爸爸想吃糖,爷爷就省吃俭用给他买糖吃;过年了,爸爸想穿新衣,爷爷就卖了自己的,再去给他做一件;大了,爸爸想上学 ,爷爷就把自己珍爱的集邮簿送进当铺……爷爷不仅爱儿子,还爱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爷爷原是一位朴实的煤矿工,结识的都是一帮穷朋友,他常常把工厂里发的奖金送给那些天天只能啃菜叶的人,把升职的机会给那些上有老,下有一大帮孩子的家庭顶梁柱……爸爸每天都讲这讲那,可有一天,他突然不讲了。云南那边传来消息,爷爷病了。
那一天,坐在车上的依旧是爸爸,说“再见”的是我。
火车站里,人潮涌动,喧哗声,哭泣声,欢笑声,嘈杂的声响纷纷入耳,爸爸却听而不闻,焦急地寻找售票处,额上的汗珠也不时地滚进他的衣裳,妈妈也牵着我的手在人群中穿梭……爸爸买了票,赶忙上了车,妈妈追着车在呼喊:“一定要让咱爸的病治好,你也要一路平安啊!”我也一样呼喊,只不过是一直重复两个字,“再见”。我不舍爸爸的离去,却又那样的担心爷爷,所以脱口而出的只有“再见”,一定要再次看到您平安地回来,和爷爷一起平安地回来!
“再见”并不只是一曲骊歌,那里面有对亲人的牵挂和对重逢的企盼;“再见”是一种爱的舍弃和奉献;“再见”更是一种承诺,一种对责任,对爱的承诺。“相见识难别亦难”,那一声声“再见”总让我看到爱的希望,因爱说再见!
点评:展现“亲情”,向来是看似好写但实是最难写好的文章主题。因为它容易落入俗套,往往就是写家长的关心和叮咛,语言往往就是那几句话,平中无奇,缺少新意,引不起读者的兴趣。本篇文章的作者角度独特,着眼于“再见声”,通过“再见”展现“亲情”,小中见大,构思奇巧。为了不使文章在叙事的过程中显得平淡,作者巧妙的把主体部分分成两大块,即:爸爸和爷爷之间的再见,我和爸爸之间的再见,两个版块相互独立,在内容上又相互融合,充分展现了一家三代人那美好的心灵和真挚的感情,结尾“因爱说再见”也点得不错。
★ 小学生写作文
★ 口语教学心得体会
【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共20篇)】相关文章:
小学生作文指导五年级2022-10-13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2023-10-15
初三语文教师反思2023-09-17
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经验2022-06-23
关于写作文的评语2023-02-07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复述课文教学2022-05-05
小升初作文写作方法指导2022-09-11
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2022-12-03
应用文写作单位计划书2023-06-12
小学生用春节写作文202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