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教学体会

时间:2024-04-17 07:25:17 三年级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年级作文教学体会(锦集17篇)由网友“屠夫”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三年级作文教学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三年级作文教学体会

篇1:从千篇一律到百花齐放--关于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体会(网友来稿)

铜山县伊庄镇实验小学 丁海玲

摘要: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面对作文孩子们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只能写出干巴巴的几句话。大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老师批改起来非常困难。我认为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仿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是写作的起步教学。仿写不是抄写,而是让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当学生能独立写作时,老师就应该让学生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大胆的去写。没有“千篇 一律”何来“百花齐放”。

三年级刚刚接触“正式”作文,比较陌生。很多学生对作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教作文更难。作文课上孩子们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只能写出干巴巴的几句话。大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老师批改起来非常困难。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仿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大多数老师反对仿写,而我不那么认为,仿写虽不利于学生创造,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也可以说是千篇 一律。但从训练角度来说对学生有益。老师教课文就是教学生学思路、方法、语言表达。刚开始学生不会写作文,让他们仿写几篇有什么不好?能仿写也是一种进步,仿多了自然就学会写。特别是典型例文仿写,我主张全面习作训练。

一,仿语言的表达形式

我认为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就像是用同一个词语造不同的句子,虽然用的是同一个词语,但造出的句子却是各不相同的。貌似“千篇 一律”实则“百花齐放”。

下面就举一个我在教学中的例子

在教学写人这篇习作时,刚开始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的同桌长着一双又细又长的眼睛,长着一张圆圆的脸,他很可爱。他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他爱看书,他待人非常好我们都很喜欢他。他长着厚厚的嘴唇,他脑袋圆圆的,他有两颗又长又大的兔子牙。”学生之所以会写出颠三倒四,前言不对后语的作文,就是因为他们不会表达语言。发现问题之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了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我的同桌( ),他那( )的脸蛋上长着( )的眼睛。他的嘴唇( )一笑( )。他穿着( )的衣服。我的同桌喜欢( ),比如( )。”学生模仿我的语言表达方式后,很快就写出来一小段通顺的话。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如下:

⑴我的同桌陈苏,他那圆圆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又细又长的眼睛。他的嘴唇厚厚的,一笑就露出两颗又长又大的兔子牙。他经穿着一身红色的运动服。我的同桌喜欢看书,他的书包里每天都装着好几本课外书,有〈安徒生童话〉有〈同步作文〉……他一有空就拿出来看。

⑵我的同桌杨航,他那白白的脸蛋上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的嘴唇薄薄的特别能说,一笑起来嘴边就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非常可爱。他经常穿着一身蓝色的牛仔服。杨航特别喜欢玩,每次下课铃一响,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

上面两位学生的作文,虽然表达形式一样,但是他们写出的内容不一样,用的词语、句子也不一样。因而他们写出的人物也各有特色,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求异建立在求同的基础上。因此我认为起步作文最好尽量使用相同训练材料,训练的时候,教师语言给一半,留一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这样尽管形式相同,故事情节相同,但是语言和细节却大不一样,让语言百花齐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扶着走--放开走”吧!

二,仿写作方法

学生的思维是自己的,也是培养训练出来的。学会了同一种方法,并不意味着就是同一种思维。如果老师能够很好的去激发,去鼓励,去引导,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是五彩纷呈的。

仿怎么“构段”,如最基本的总分;仿怎么“谋篇”,如最基本的总分总写法。这些都是三年级学生完全可以学会的。

〈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的第四小节是总分的写法。作者先用一个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概括全段,接着分写了大豆是怎样热闹的,高粱是怎样热闹的,榛树叶子是怎样热闹的。在学生明白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我立刻进行了小练笔,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1〕下课了,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他们笑着喊着,奔跑追逐,玩的多开心呀。

〔2〕大街上真热闹呀! 。

〔3〕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真美呀。 。

学生仿写的非常有条理,也很完整。

三,仿观察方法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就是缘木求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才比较真实。

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看关于石榴的资料图片,让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籽的形状等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并拿出石榴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水果、描写水果的方法。(先写外形-样子,再写颜色,最后写味道.)在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仿照书上的观察方法,说说从那些方面观察。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这次作文写得非常成功。

两学期以来,我经常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长期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来也不象刚开始那样费劲了。

积累语言学生才有话可说,有词可写;学会观察学生写出的作文才真实、深刻;学会仿写学生才能掌握写作的方法,写作的技巧。所以对于初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仿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是写作的起步教学。仿写不是抄写,而是让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当学生能独立写作时,老师就不能再让孩子们一味地仿写了。这时学生应该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大胆的去写,这才是真地“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关于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中年级作文的起步教学》

作者邮箱: yizhuangdhl@163.c0m

[从千篇 一律到百花齐放--关于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体会(网友来稿)]

篇2:中年级作文教学体会

中年级作文教学体会

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要牢固。中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属于作文起步教学,一定要打好基础。怎样打好作文基础?我认为要处理选材的通俗易懂与新颖的关系。人们常强调作文选材要新颖,总的来说,这是对的。选材新颖就意味着不同一般,眼光独到。但对于中年级来说,这是过高的、不宜提倡的要求。因为他们刚学作文,掌握的写作方法不多,认识世界、观察生活不全面,他们的阅历决定他们应多写身边的常见的事物。写景多选择校园、街道、田野等景物来写,叙事常挑身边发生的,也就是以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为选材范围,写人离不开同学、老师、亲人、朋友、邻居。同是想象作文,有同学选择《假如我是班主任》为题,他对如何管理班内的.学习、纪律、卫生提出了很多想法,尽管有些显得幼稚,也是非常正常的,他们本来年纪就不大嘛;有同学拟题为《假如我是国家主席》,结果写了二三行就难以继续,当国家主席想来当然好玩,但写起文章来却难以运笔。是的,一个小学生能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政策提些什么建议呢?所以,教者不宜过多强调选材的别出心裁、独树一帜,而要从通俗易写、贴近生活这个角度去选材,先让学生有能力把文章写出来。这样,就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以前我忽略了这一环节,学生每次习作时,我只是要求学生修改,但未引导他们如何修改。每次作文效果不是很理想,有些学生写掉字、写错字,还有些句子不通顺等错误。由此看来,成功的作文必须要经过反复的打磨。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先写好草稿,然后再修改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文采。

写作文是语言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老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篇3:“自能作文”教学体会

“自能作文”教学体会

[作者]  深圳 黄南

[内容]

深圳市许多学校开展了“自能作文”的教学实验活动,它以“广读――善练――导写”为特色,引入了“一篇带多篇”的新方法,并通过课堂“导读、练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作文能力,使学生有了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的训练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我想,要进一步提高自能作文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去设法加以改进,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克服只重视“堂上导读、练笔”的倾向。尽管“堂上导读、练笔”作为目前自能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如细致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自能作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就不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就不能发展丰富的想象能力,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如果缺乏了这些能力,即使他们阅读面再广,词汇再丰富,他们也难以从生活中发现好的写作素材,难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更不能形象、准确地用语言把事物描绘出来。所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是仅靠“导读”与“练笔”就能培养起来的,还必须靠教师在课堂上指导观察、看图、看录像,朗诵欣赏好词好句,在课堂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接触大自然、旅行参观、观察各种事物等多种形式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其他必要能力协调发展,才能最终达到作文“自能”的目的!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克服只重视“导读、练笔”的单一性教学倾向。从目前我市的“自能作文”教学现状看,一些教师局限于“导读、练笔”的单一教法上,不能积极大胆地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法,还错误地认为只有“导读、练笔”这样的形式才称得上是有特色的“自能作文”教学,才能区别于“多媒体作文教学”。

这些观点和做法,其实都是忽视了“自能作文”的`多样性,忽视了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各种教法都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例如我们在导读、练笔时,一样可以借助幻灯、实物、录像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发挥多媒体生动直观的作用,让它为“自能作文”服务。这样做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与作文兴趣协调发展。

三、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克服忽视学生生活空间的倾向。作文的“自能”除了思维、观察、语言想象能力能起到很大作用外,不容忽视的还有学生生活空间对他们作文能力的影响,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和灵感常来自于他们的生活。而目前作文教学常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了两个主要问题:1.作文选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2.不注重帮助学生建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针对第一种情况,我想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写他们熟悉的人物、事物,鼓励学生课堂下用日记形式练笔。对于第二种情况,是一个普遍有待于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关注解决的问题,因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功课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活动和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这样的生活怎能让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呢?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均应尽力帮助学生摆脱这种单调的生活,给他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使他们可以在愉快的心境下去寻找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减轻作文的压力,丢掉作文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包袱,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

篇4:“自能作文”教学体会

“自能作文”教学体会

深圳市许多学校开展了“自能作文”的教学实验活动,它以“广读――善练――导写”为特色,引入了“一篇带多篇”的新方法,并通过课堂“导读、练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作文能力,使学生有了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的训练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我想,要进一步提高自能作文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去设法加以改进,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尽管“堂上导读、练笔”作为目前自能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如细致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自能作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就不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就不能发展丰富的想象能力,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如果缺乏了这些能力,即使他们阅读面再广,词汇再丰富,他们也难以从生活中发现好的写作素材,难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更不能形象、准确地用语言把事物描绘出来。所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是仅靠“导读”与“练笔”就能培养起来的,还必须靠教师在课堂上指导观察、看图、看录像,朗诵欣赏好词好句,在课堂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接触大自然、旅行参观、观察各种事物等多种形式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其他必要能力协调发展,才能最终达到作文“自能”的目的!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克服只重视“导读、练笔”的单一性教学倾向。

从目前我市的“自能作文”教学现状看,一些教师局限于“导读、练笔”的单一教法上,不能积极大胆地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法,还错误地认为只有“导读、练笔”这样的形式才称得上是有特色的“自能作文”教学,才能区别于“多媒体作文教学”。

这些观点和做法,其实都是忽视了“自能作文”的多样性,忽视了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各种教法都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例如我们在导读、练笔时,一样可以借助幻灯、实物、录像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发挥多媒体生动直观的作用,让它为“自能作文”服务。这样做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与作文兴趣协调发展。

三、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克服忽视学生生活空间的倾向。

作文的“自能”除了思维、观察、语言想象能力能起到很大作用外,不容忽视的还有学生生活空间对他们作文能力的影响,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和灵感常来自于他们的生活。而目前作文教学常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了两个主要问题:1.作文选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2.不注重帮助学生建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针对第一种情况,我想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写他们熟悉的人物、事物,鼓励学生课堂下用日记形式练笔。对于第二种情况,是一个普遍有待于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关注解决的问题,因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

[1] [2]

篇5:小学生作文教学体会

有的小学生总觉得写作文难,写出的作文不作文不是单调乏味、三言两语,就是内容空洞,不着边际。面对这一情况,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坚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事情,写出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把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做到“源头时有活水来“。

首先,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较小,形式单一,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教室上课,与社会生活的接触较少,生活经验不足,写作文时就缺少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起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是生活的主人,也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有的甚至曾经让他们热泪盈眶或悲痛万分,只是没留意,更没有用文字记下自己的感受,也就谈不上积累素材了。因此,我常常启发他们关注生活。有一天,我班上的廖秉文和廖飞国两位同学打架,直到上课时我走进教室,他们仍然冷眼相视。我很恼火,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了经常违反纪律的秉文同学。后来,班长向我反映了他们打架的全过程我才后悔自己太冲动,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秉文同学道了歉。对于此事,或许学生没有多太注意,我就启发学生:你们对老师的做法有何看法,能否写进自己的日记里?结果我发现学生当天的日记大部分记下了这件事,而且写得很具体,并对老师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和建议。通过这一启发,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千姿百态的自然,多接触丰富多采的社会,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把所见所闻描述出来。这样,学生作文便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生活,作文的源泉,功夫在文外。教师要创设作文情境,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问题,做培养学生写作激情的有心人,从而让学生掌握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作时才能“胸有成竹,如我校内院种植的“雁来红”寒冬腊月,愈是寒冷,花就开得愈为挺拔秀气,我问同学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各抒已见: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它的特点,它的精神。我进而又问,这是什么精神?同学们又活跃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它不怕风雪欺压,从来就是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的”有的说“它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明白,我们天天在生活,天天在作文,如能留心周围的事物,并善于关注发现,写作兴趣之“火”就会燃烧起来作文就没有想象中的这么难写了。

再次,要注意引导学生记录生活,养成习惯。通过课本教材为基点,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很多人都知道并认可这一句话:“通过读书学习读书,通过写作学习写作”。由于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课文局限性的限制,为了扩大记录题材范围,培养写作能力,我们通过成立文学爱好活动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实验操作等,引导他们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了解祖国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学精髓。这样,让学生既看到了过去又想到了未来,作文时就能准确地表达,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最后,要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其中积累素材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分门别类用日记或片断形式记下来,也可以用小卡片的形式摘录下来,还可以开展比赛活动等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营造作文氛围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学生只有动手记下生活素材,在作文时才能做到有事可写,否则,还是束手无策的。

篇6: 自能作文教学体会

自能作文教学体会

一、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克服只重视堂上导读、练笔的倾向。

尽管堂上导读、练笔作为目前自能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如细致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自能作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就不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就不能发展丰富的想象能力,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如果缺乏了这些能力,即使他们阅读面再广,词汇再丰富,他们也难以从生活中发现好的写作素材,难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更不能形象、准确地用语言把事物描绘出来。所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是仅靠导读与练笔就能培养起来的,还必须靠教师在课堂上指导观察、看图、看录像,朗诵欣赏好词好句,在课堂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接触大自然、旅行参观、观察各种事物等多种形式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其他必要能力协调发展,才能最终达到作文自能的目的!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克服只重视导读、练笔的单一性教学倾向。

从目前我市的自能作文教学现状看,一些教师局限于导读、练笔的单一教法上,不能积极大胆地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法,还错误地认为只有导读、练笔这样的形式才称得上是有特色的自能作文教学,才能区别于多媒体作文教学。

这些观点和做法,其实都是忽视了自能作文的多样性,忽视了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各种教法都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例如我们在导读、练笔时,一样可以借助幻灯、实物、录像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发挥多媒体生动直观的作用,让它为自能作文服务。这样做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与作文兴趣协调发展。

三、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克服忽视学生生活空间的倾向。

作文的自能除了思维、观察、语言想象能力能起到很大作用外,不容忽视的还有学生生活空间对他们作文能力的影响,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和灵感常来自于他们的生活。而目前作文教学常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了两个主要问题:1.作文选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2.不注重帮助学生建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针对第一种情况,我想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写他们熟悉的人物、事物,鼓励学生课堂下用日记形式练笔。对于第二种情况,是一个普遍有待于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关注解决的问题,因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功课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活动和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这样的生活怎能让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呢?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均应尽力帮助学生摆脱这种单调的生活,给他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使他们可以在愉快的心境下去寻找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减轻作文的压力,丢掉作文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包袱,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

篇7:植树的体会作文三年级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没想到风竟然把我的帽子刮走了。

我想今天的风可真大呀,不如种树吧!我心里盘算着,想到这,我急忙跑回家拿水桶。铲子……然后让爸爸带我去买小柳树苗,买完我就跑到世纪广场后面的小树林里种树,那儿的树可真多,像一个个大白菜,说着我和爸爸就忙活起来,爸爸挖坑,然后我把小树苗放进去,填土。浇水……

过了一段时间,小柳树苗在我的细心照料下长出柳条了,真应了那具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通过植树这件事情,让我深深体会到伐树容易种树难,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该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我们的环境。

篇8:植树的体会作文三年级

一大早我就起床了,要去植树不能迟到呀!先去妈妈单位集合,拿着大铁锹就出发了,走了很远很远才来到植树的地方,他们说这儿叫化工路,这里地上光秃秃的,没有草也没有花。

我们就开始干活了,先挖坑,上面的土有点硬,让大人先挖,下面的土是湿土,小孩儿就可以挖了,和我一起挖的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我们一共挖了三个半的树坑,大人有帮帮忙,四个坑就完成了,可以种四个棵树,几年以后,就变成四棵大树了,这里将来会是茂密的树林了,我又高兴又自豪,就唱着《春天在哪里》回家啦!

篇9:话题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利用话题作文的特点,寻找独特的视角,写出真实的我。

——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自中考的命题中出现了话题作文,至今已延续使用四年。在这四年的初三作文教学中,我和我的学生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或成功之后,对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才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

站在今天新的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高度,来审视这种作文命题形式,我们不能不感叹这种命题形式为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张扬人的个性,开辟了一片沃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作文教学的天地,随之而来也是对我们这些已经熟悉了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教师的一次挑战。

回顾四年来走过的路,我以为话题作文的教学指导重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利用话题作文命题中留有的空间,培养学生开发思路的能力,帮助学生寻找到属于“我”的“这一个”。

话题作文顾名思义就是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作文创作的范围。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它无需削足适履,更无需忍痛割爱舍去自己擅长的文体。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选择自己鞋样的机会,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才华的机会。在写作的立意、选材、组织材料以及体裁使用等方面,话题作文都为学生提供了较大选择空间。

综观近年来话题作文命题的方法,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其一:“命题式”的话题。

以“音乐”为话题——20武汉市的中考作文试题;

以“争辩”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作文试题。

其二:“引话式”话题。

有人说:阅读并不局限于文本,有时也应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花、阅读树、阅读清晨、阅读黄昏……有时也该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阅读友情、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请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体不限的文章……——广州市中考作文试题。

其三:“材料式”话题。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一些沟沟坎坎,有时,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如何避免灾祸,应对困境,化解危险,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位同学都应关注的问题。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或关注和思考……——武汉市调研考试题。

比较上述三种话题形式,给学生留出的空间是不同的,学生填补空间进行再创作的思考方法也不相同。“命题式”和“引话式”话题是明确的,相比较后者“引话式”话题还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选材范围,“材料式”话题学生需经过阅读材料提炼出观点,自己找寻话题,故有人把这种形式称为“自寻话题”的话题作文。要能充分使用各类话题为我们留出的创作空间就要在审题上极力开发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具有个性体验、视角独特、仅属于自己的“这一个”。

前两种由于话题都较明确,在引导学生思考时,一般以话题为中心发射开来,从“是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变化怎样”“哪些(个)人”等五个方面进行联想。以“音乐”为话题审题时可发散开的思路为: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的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种。

音乐怎么样——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表达人的情感。生活中离不开音乐,孤独时它是心灵的慰籍,悲伤时它似亲人的抚慰,快乐时它传递喜悦的信息。

结果如何——生活中有音乐和没有音乐的结果。(生活乏味;给我的却是连绵不断的折磨等)

变化怎样——音乐的发展(从古典音乐到中华民族音乐到今天风靡全球的流行

音乐)

我的变化(小时候音乐终日陪伴我,妈妈带我去学琴,家中学校

歌声不断,现在我不得不远离音乐,听歌已成了我的奢望)

哪些(个)人——一个热爱音乐的人

从以上五个角度发散开来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最有体会又与众不同的一点,选取材料。由于个人的经历体会不同,取材的视角不同,文章的内容自然也各不相同。

第二种“引话式”话题。这种命题由于题目在引话部分已提供了选材的部分范围,学生可以依据提供的范围进行联想和创作,因此留下的空白要少一些,但审题的障碍也少一些。当然学生也可以跳出提供的范围,重新选择视角,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的“这一个”。

其三“材料式”话题。此类话题首先要对提供的阅读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寻找出话题来,然后再依据“命题式”话题的审题方法从五个方面展开联想,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此话题的关注和思考,写出自己的“这一个”

如:20武汉市调研考试题:“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一些沟沟坎坎,有时,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如何避免灾祸,应对困境,化解危险,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位同学都应关注的问题。”首先要从材料中提炼主旨:(1)正确的面对人生的坎坷、困境,健康成长;(2)正确的对待突如其来的灾祸和危险,确保自己健康成长等。然后根据主旨寻出话题以:面对困境或面对危险以及面对灾祸等。再按照“命题式”的话题作文的五个方面发散开去展开联想,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寻找到属于“我”的这一个。

与其它两种话题比较,“材料式”的话题虽源于材料,但伸发出来的话题却可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都不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原材料体现出多维性,帮学生找到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视角。

作文贵在创新,而创新性活动由于创造性想象的参与,才能结合以往的生活体验形成新的形象,创造性想象是创造性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发散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形成审题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放飞想象,创造独特、新颖的新形象尤为重要。而话题作文在命题上留下的空白,恰恰为我们开拓了一片创造性想象的天空。只要我们抓住三种题型的特点,从五个甚至更多的方面去联想,那么视角不同、选材各异,众多的体现“这一个”的文章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总之,话题作文的最大优势就是给学生留下许多思维的空间。如果说美术中有中国画的“留白”,中国戏剧中有”“虚拟”,文学作品中作者有意制造“悬念”为我们的观众和读者留下了遐想和再创作空间,让人在情感碰撞中产生共鸣,那么我以为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同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联想、想象、创作的空白,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这个空间,引发出他们生活积奠和创作灵感,写出能发挥他们自己个性特长的文章。

 

二、注重特长培养,鼓励张扬个性,写出属于“我”的“这一个”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解读、自我理解,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找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体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新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较大程度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并赋予他们较自由的选择题材和体裁的权利,使学生能在较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文章为“情”而作,“愤怒才能出诗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话题作文更能调动学生写作的欲望,使作文教学从“让我写”向“我想写”转化。面对这种命题形式的转换,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不仅要帮助学生开发思路、构思出具有新颖、独特视角的文章,而且要鼓励学生在作文创作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勇于表现自我,形成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情趣,并能使用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的能力,从而写出真正属于“我”的“这一个”。

笔者以为学生要能做到“以我手写我心”,要写出真正属于“我”的“这一个”,必须心中要有“我”,而且是健康的“我”,有健全人格的“我”,然后才能是敢于写“我”,用一定的形式表现“我”。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 鼓励学生贴近生活、关注社会,要站在水中更知水的深浅。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正如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可见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要写好生活就必须贴近生活、关注社会。但到底什么是关注社会和贴近生活?

笔者以为组织社会调查、进行社区服务、开展军训活动、游览名胜古迹固然是学生体验生活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倘若将贴近生活和关注社会仅理解为必须是学生直接参加各类社会活动,那么既不符合目前学校教学的规律,也不切合实际。其实学校、班级、家庭都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在上述地方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生活的反映。平日里看新闻、读报刊杂志是关注社会和生活,上网、听广播,随父母走亲访友、逛街闲聊同样是生活。我们本身就生活在社会中,今天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身边永远有新鲜的事在不断发生。学生之所以在作文中没有反映,大概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刘国正先生曾说:“中学生,十二三到十七八岁的孩子,已经阅历很多,懂得很多,……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认为面包和盐既非精金美玉,就不置得拾取和保藏的缘故,一旦换一个角度看周围的一切,他们会如同骑在神鸟的背上降落在神奇的山谷,忽然发现身边有数不尽的珍宝。”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可能天天有类似五角大楼被炸、美伊又爆发战争这些骇然听闻的事件。生活是平淡的,而平常琐事中同样可以挖掘出真善美,同样可以找到人物的高尚品质。成功的作家他们的创作素材无不是从小事中、从平淡的生活中找出亮点,这是因为他们站在水中更知水的深浅。如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张洁的《挖荠菜》、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莫怀戚的《散步》等。

再者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的关键是要解决做人的问题。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去关心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思考每一个富有倾向的问题。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在思想感情、价值观上保持与国家与人民的命运一致。满怀热情关注时代的发展,留心社会的变化,全心投入、体会那些社会变革中的喜忧,尝试着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去思考今天的种种变革,将自己的思想溶于这种变革中。这样一个真正的、独特的“我”才能产生,我以为这不仅是作文教学追求的最佳境界,也是我们今天课改的理想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话题作文的出现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一次革命。

(二)注重怡养学生独特的情感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无论是思想还是语言都不能独立组成特殊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这就是说语言和人的思想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文章应该是人心灵的写照。唐代杜牧如果没有对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的强烈不满,对危在旦夕的朝廷命运的担忧,怎会写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文天祥倘若没有报定以身许国的豪情怎会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这样的千古佳句。诗要言志,好的文章必然是抒真情,写真感。培养学生真实健康的情感,才有可能改变目前作文教学“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安于克隆的无我之作”的状况。

就语文学科的特点而言,怡养真实健康的情感,首先要关注学生在文本阅读上独特的感悟,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人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人文精神在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的严重失落。说:“有知识的聪明的孩子从来不缺,有是非感责任感的孩子倒是非常珍贵。”我们今天的教育“将中国古代经世致用的负面影响和美国高度实用的负面影响结合起来,变成一种短视的高度实用的知识……”所以要学点“无用的知识”。我想这里的无用知识就是人文精神,具体到作文教学上来讲,就要侧重于真的引导,善的渗透,美的熏陶,关注人类共同面对的有价值的问题,使作文成为学生心灵释放的一方乐园,真情流露的一块沃土。培养健康的情感首先要注意学生在语文教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流露,要有意识引导他们明辨真、善、美,痛恨假、丑、恶。同时有针对性地把文学作品中情真意切、健康向上的文章推荐给他们,让这些文质兼美,包含着丰富思想内涵的文章拨动他们的心弦,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就是说语文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更要重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一面。

其次要珍视并尊重学生在阅读和作文中流露出的独特的个人体验。以往的教育我们过多的强化“善”的塑造,而淡化“真”的的追求,“美”的瞻望,过多的要求阶级的视角、人类的视角,而忽略对每一个人“人”的尊重。于是文章就出现了“千人一面,万口一音”的“无我”状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重视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人的个人感受。这也许就是学生形成富有个性特色情感品质的雏形,更可能是孩子写出富有个性的“我”的萌芽,这说明学生已经开始试着走出作文教学中写“他人”话,抒“众人”情的怪圈,已有了想属于自己的“这一个”。

学生是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独特体验所给予的评价,往往一句肯定的话,会引导出几篇甚至几十篇相似的文章。我曾夸一位学生在文章中写自己渴望踢球,结果初三的学生往往家长和老师都禁止他们踢球,结果只能在课间将可乐瓶当球踢,这一细节富有生活情趣,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很快学生就写出了上网吧被老师抓的情节,跟妈妈去超市抢购想要重奖的心态,无意间的一句话帮助了一位生病的同学,却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等一幅幅的真实可感的学生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独特的个人体验是真实的,而真实的体验反映不一定是社会的正面。要鼓励学生诉真情、说真话就要有勇气直面生活、直面人生,甚至暴露自己心中的阴暗面。

再者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世界,帮住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一名语文教师,如果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对他的学生的世界只能是雾里看花,不知道他们的世界里发生的一切,那么对他们的世界的评价也只能是隔岸观火、隔靴搔痒,又怎能评说他们的审美情趣是否健康。我曾听一位老语文教师身有感触地说:现在的老师必须有两样爱好,一是上网、二是看球。想想颇有道理,学生最热爱的活动你一窍不通,你又有什么资格评点他的对错。所以只有走进他的世界,了解他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无论是在作文还是在做人上的指导,都会有的放矢。

“不好的教师只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已知和需要,才能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运用话题作文独特的创作空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他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三)鼓励使用自己擅长的文体、运用属于“我”的语言。

话题作文除在审题上给我们留下了教大的开发思路的空间,在体裁上也为学生写作留下了最大限度的选择自由。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作文教学上就有义务帮助学生找到他们每一个人最擅长的、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文体以及表达形式,帮助他们形成能最大限度表现自己,能张扬自己个性的行文风格。事实上这不仅符合作文教学要“个性化”的特点,而且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中“承认人的个性差异”。每一个个体的人,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环境影响、教育的塑造都有差异,正因为这种种差异,人才有了个性。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有的人更重于抽象的理性思考,对于前者我们教师自然要帮助他们把抽象的话题转化成栩栩如生的形象,并能用生动的描述将其跃然纸上;对于后者教师则要帮助他们通过生活中的一个个表面现象,透视出社会的本质问题,用精辟的语言直面社会、直面人生。

写出属于“我”的“这一个”,还要鼓励学生使用属于“我”的语言,表达“我”的心声,即:个性化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化形式,个体间存在着差异性与独特性。这必然导致语言的丰富多采。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自己的话,尤其要鼓励学生在文章中引进富有时代特色的、符合作者个性的鲜活生动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才有生命力,这样的文章才成为真正属于“我”的“这一个”。

 

 

作文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越是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既能引发自己的生活库存,又能开拓想象,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情感倾吐也就自然感人。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留出的大量空白,为学生提供了开拓想象,寻找自己熟悉生活的可能,也为学生创造了张扬自己的个性,以“我手写我心”的条件,我们充分运用好这些特点,就有可能带来学生作文创新上的春天。

篇10:[作文教学论文]“自能作文”教学体会

[作文教学论文]“自能作文”教学体会

一、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克服只重视“堂上导读、练笔”的倾向。

尽管“堂上导读、练笔”作为目前自能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如细致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自能作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就不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就不能发展丰富的想象能力,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如果缺乏了这些能力,即使他们阅读面再广,词汇再丰富,他们也难以从生活中发现好的写作素材,难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更不能形象、准确地用语言把事物描绘出来。所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是仅靠“导读”与“练笔”就能培养起来的,还必须靠教师在课堂上指导观察、看图、看录像,朗诵欣赏好词好句,在课堂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接触大自然、旅行参观、观察各种事物等多种形式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其他必要能力协调发展,才能最终达到作文“自能”的目的!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克服只重视“导读、练笔”的单一性教学倾向。

从目前我市的“自能作文”教学现状看,一些教师局限于“导读、练笔”的单一教法上,不能积极大胆地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法,还错误地认为只有“导读、练笔”这样的形式才称得上是有特色的“自能作文”教学,才能区别于“多媒体作文教学”。

这些观点和做法,其实都是忽视了“自能作文”的多样性,忽视了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各种教法都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例如我们在导读、练笔时,一样可以借助幻灯、实物、录像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发挥多媒体生动直观的作用,让它为“自能作文”服务。这样做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与作文兴趣协调发展。

三、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克服忽视学生生活空间的倾向。

作文的“自能”除了思维、观察、语言想象能力能起到很大作用外,不容忽视的还有学生生活空间对他们作文能力的影响,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和灵感常来自于他们的生活。而目前作文教学常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了两个主要问题:1.作文选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2.不注重帮助学生建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针对第一种情况,我想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写他们熟悉的人物、

[1] [2]

篇11:作文教学的体会论文

作文教学的体会论文

曾听一位学生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我宁可做十道数学难题,也不写一篇作文!”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害怕写作文学生的心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也许就是从害怕写作文开始的。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写作上有了兴趣作导航,同学们才会扬起写作风帆,化被动为主动。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以生活为本源的作文教学,首先必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迫于升学的压力,学生的生活范围只局限于校园小天地再加上家庭“鸽子笼”,生活程式只是围绕读书这个中心环节的机械运作,生活内容则局限于课堂内外无休止的技能训练。这种紧张而单调的生活节奏使学生全然丧失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他们无力去扩展生活的外延,品味生活的内涵。语文教师应感应时代的脉搏,解放蒙盖学生大脑和眼睛的外部束缚,细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

1、留心观察生活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见解。我们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2、积极参与生活

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是学生活动的两大板块。学生对生活的积极参与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多寡。中学语文文化是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到学校的语文教学,小到一个文学社团、一张海报,它是中学校园文化中最亮丽的风景。有人对校园文化作了形象的比喻:文学社团,学生通向社会的“桥梁”;语文讲座,校园语文文化的“麦当劳”;语文板报,展示校园语文文化的“窗口”;影视、广播,与语文教学“律动”;书摊、报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补充”。这足以说明中学校园语文文化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积极地利用好这块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校园生活充满热情,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历史上许多文学家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在教读苏教板第三单元“挚爱亲情”为主题的文章,我便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品读朱自清《背影》和邹韬奋《我的母亲》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品读黄飞《甜甜的泥土》和川端康成《父母的心》两篇小小说立意的新奇和结尾的惊奇后,让学生模仿写作。许多平时害怕写作的同学听说可模仿课文,兴致很高,纷纷写下如《母亲的眼睛》、《父亲的背影》、《哥哥的口头禅》等文章,很有生活味道。我特意安排了一节课交流,小组评选出优秀作文。我惊奇地发现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竟然脱颖而出,当堂念了一些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饱含深情地叙述了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突患重病,舅舅姨姨们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让人动容,能牵动读者的心,把读者带入那“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许多同学从此次作文中尝到了甜头,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三、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1、学习课文好例子。语文课文教学其实也是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可以这么说:课文是例子,是优秀范文,教师分析课文,特别是好词、好句、好段,写得如何好?好在哪里?这些是我们写作时知识的累积过程,而我们写作是运用知识、展示知识的过程。“文学作品是作者生命的律动”,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不能把课文割裂得支离破碎,使文章的整体美丧失殆尽。

2、鼓励积累。好词好句的积累,是进行写作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两年来,我要求学生进行“每日一抄”,即每天晚自习时由值日生在黑板上抄写一些与语文有关的知识,内容可以是名人名言、成语典故、写景状物、诗词歌赋乃至谜语笑话等,待至第二天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时,请同学口头介绍和评论。实践证明,通过“每日一抄”,同学们在写作、书法、口头表达等能力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另外,我还养成学生爱看爱积累“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的习惯。两年下来,同学们积累了厚厚的两本,他们高兴地说:“这是我们写作的宝!”

3、拓展想象,虚实映衬。即恰当牵线搭桥,在课文与作文之间,形成一种互补,把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在作文上,而作文中的刻画又促进了对课文的把握。例如《范进中举》一文中,有一片断写范进赶考前向胡屠户借钱被骂而返,我便要求发挥想象描写借钱经过。一学生写道:在肉案前,阴着脸的胡屠户面对战战兢兢的范进,突露出满脸笑容,范进正受宠若惊犯嘀咕之际,猛地发现身边站着要买肉的周府管家,胡屠户唯唯喏喏的忙了一阵,点头哈腰送走了周府管家,旋又板起了脸,破口大骂……令人在感叹学生构思之新时,不免想到,不是对胡屠户市侩性格的深入把握,能有这入木三分的描摹吗?

此外,我还布置了《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冷酷的坐车人外貌的想象描写、《天净沙・秋思》的散文改写,《桃花源记》的读写等。这些题目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行文中有极强的对文章参悟意识,有对主人公性格的把握和对命运的关切,有对环境再创造的细微体会,真正达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六、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学生说:“我做梦都想着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我们应该点燃他们创作的欲望。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佳作,编写作文专刊,取名为《萌芽》,用电脑打印出来,人手一份,大家品读,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相信经过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他们应该会宁可写一篇文章,也不选择单做数学难题了!

篇12: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对如何引导孩子写作文,我的心得有以下几点:

一、多看书。我的责任是帮助孩子选择看什么书。这很重要。多阅读能增强孩子对文学的爱好。通过阅读,能使孩子在博览群书后感悟到表达方法,积累到的辞藻句式。有些作品,我还要帮助孩子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特点,写作的背景。虽然小学生不一定理解,但是日积月累总是有所感悟。同时要让他们学会词语搬家,语文课文里学的词语干什么?明确告诉他们学了就是在作文中应用的。平时多留意孩子语文教材里的词语,在孩子写作文时提醒他们用上几个合适的。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形成习惯。我班学生那篇《秋天来了》我就要求他们必须用上老师在上次作业里要求写的20个关于秋天的词语里面的3个。

二、多读书重积累。

学生成为一个读书人,我们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我们的学生读完高中,间读了多少书?有200多本吗?有,但一定是凤毛麟角。看看现在的课程标准你就会发现,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读课外书总量是550万字,一本书按照10万字算,12年才读55本。可以这么说,就是这55本,我们的学生也难以100%的达到。与其它国家的阅读对比,就可以看出我们的读书问题很严重。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前苏联平均每人每年读书55本,美国自克林顿总统开始启动了全民阅读计划,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要达50本。上海市对九年义务教育时间的阅读量调整为4000万字,平均每个学生每年读书近50本。一个学生在读书时代读不了几百本书,那能算合格的.学生吗?解放学生的时间与空间,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校长和家长共同来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引导他们读书吧!因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重积累:有一对以拾破烂为生的兄弟,他们天天都盼着能够发大财。最终,上帝竟因为他俩每一个梦都与发财有关而大受感动。一天,兄弟俩照旧从家里出发沿着街道一起向前走去,但这条偌大的街道仿佛被人来了一次大扫除,连平日里最微小的破破烂烂都不见了踪影,仅剩的就是东一个西一个躺在地上的一寸长的小铁钉。老二看到了不屑一顾的说:“三两个小小铁钉能值几个钱?”而老大并不嫌弃,一个个的弯腰拾了起来。走到了街尾,老大差不多捡到了满满一袋子的铁钉。瞧瞧老大,老二若有所悟。回头再去找铁钉的时候,可来时路上的小铁钉,却一个都没有了。再向前走了不久,兄弟俩几乎同时发现街尾新开了一家收购店,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写到:本店急收一寸长的旧铁钉,一元一根。老二后悔得捶胸顿足。老大则将小铁钉换回了一笔钱。店主走近呆在街上发愣的老二,问道:“孩子,同一条路上,难道你就一个铁钉也没看到?”老二很沮丧:“我看到了啊。可那小铁钉并不起眼,我更没想到它竟然这么值钱,等我知道了它很有用时,那可恶的家伙却全部消灭了。”

点滴的积累,终有一天将汇成浩瀚的海洋。在生活中,千万不要忽视了学习、工作中那些并不起眼,看似一文不值的“小铁钉”,关键时刻,它也许还真的价值连城。这个故事在学完习之后我有所感悟.学习不就是积累的过程吗?于是我在接手我校二年级二班时.在语文教学时就开始让学生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刚开始学生字都写不全,我就选一些简短的句子让学生去背,不认识直接用拼音代,并结合句子的内容顺便讲一些写作方法,开始学生不明白,但不要紧.只要他背就行,然后想一些鼓励的办法,使他们慢慢的觉得自己很厉害.这里有我忽悠他们的成分.就这样由于我校有条件,在三年级时,我在163网上建了一个班级博客网站.孩子们写的好的作文做为一种奖励,打到我们班级的网站上,这样一来大多数同学背诵的兴趣,与他们的写作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开家长会的时候并告诉了家长,希望想了解网络家长的去看一看,因为长期的背诵学生们积累的词句多,现在学生写作文还不是很难,但不算精,到这学期为止,我班网站上共有学生优秀作文40篇,学生自编古诗8首.这刚刚起步不久,我也是一点一点的摸索,但我觉得大部分同学还是见效的,少数同学,由于基础太薄,积累的太少,不见太好的成效,目前看来我班的一些学生如这样长期坚持到六年,或初中,乃至大学,他们的表达及写作能力潜力巨大.从学生的积累中我明白,小学生生的记忆是超强的,但理解力是不强的,有的词语都不明白,但这不要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的就理解了,这学期就好多了,这学期我体会最深,限时的背诵有的学生竟一字不差,一篇课文学生一节课不到轻松背完.听着他们用几口气背完的课文,我真是佩服他们!语文教学,注重积累让学生去背去记就好了.再让学生读书时。我要求学生必须是大声朗读,读的时候应该感情丰富,包括语调和语气。加大孩子文学知识面。特别注意给孩子读些古文和散文。重点句子要求她要背诵。学校没有给孩子们订阅课外阅读课本,我就到书店,给孩子挑了一本《好词好句。二年级》,每天两餐中背,背后让学生想一想,如书中的重要篇目我要求他们背诵。三年级时让学生课间读《绿野仙踪》。

三、多观察。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事物。让孩子从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虽然不能事事观察,但要学会让孩子多观察事物,产生联想。教给孩子用眼睛捕捉生活的点滴细节,用耳朵聆听万事万物的声音,用手触摸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用鼻子嗅出各种气味,用舌头品尝各种味道,用心灵品味四季更替、喜怒哀乐、人情冷暖。

四、多讲解。对于好的文章自己先学习,把文章的结构、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等讲孩子听。我觉得,会欣赏,能模仿也很重要。你刚开始在讲的时候,学生可能不会听的太明了,但日积月累学生肯定会事,对这件事有什有收获.慢慢的熏陶中学生对写作方法,自然会掌握.

五、多指导。告诉孩子会说话就会写作文。打消孩子不敢写作文的心理压力,孩子往往在写作上不会写开头。我告诉学生,文章的开头是千变万化的,没有规定模式。只要符合要求就行。开头要简明,不要俗套。文章结构要理清,结尾要出彩。孩子毕竟是孩子,学生们每星期写作文、周记,我都会事先和们商量,先听她的想法,再指导他们“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写”给他一个小小的框架,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干了什么么想法。因为孩子一般不会开头,这样,有了大概的结构,不怕一件事讲不清楚了。孩子打完草稿后,先让他们自己读几遍,动手修改,然后我再和他们一起修改。

六、多学习。看看别人是怎样写作文的,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这样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不要闭关自守,堵塞思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方面我主要是给孩子介绍一些好和文章,有时间的时候就让他们看看读读,对孩子启发也很大。

七、多表扬。孩子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在写作上,我会认真对待孩子写的每一篇文章,哪怕很差很差,我也会认认真真给她一个评语。看到孩子的进步,特别是对孩子在作文中的好句子,应当及时表扬,给她以信心。还有就是:千万要鼓励写长,千万要避免写短。因为小学阶段还不是写精、写短的时候,也不是要求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时候。只要他们作文写得很长,就要大大表扬,罗罗嗦嗦也没有关系。为什么要鼓励写长呢?我觉得因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作文的一个通病就是:无话可说。小时候不练习写长,长大后连短也是写不好的。也就是说,长是短的基础,先练写长,后练写短。短就是精,我想孩子在低年级,是没有能力做到精的。只要他们能写出句子来.表达的意思明白,就行,采取这样的办法,引导他们写长。

最后一点,时时为孩子留一份心!我在看书读报的时候,总是留心哪些知识说给学生听,学生能理解,对学生有帮助,怎样把我认为重要的东西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说给他信听。注意搜集,再整理很多词语很多好句,其实,只要我们用一点点心,就能为我们的孩子拓展出很大的天空!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知道孩子们在写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我一直坚信,教育是学校和家庭双方的配合和行为,作文提倡的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只有培养孩子从小善于思考,善于观察,让思考者不断地去思考,从书本中思考从生活中思考,投入地思考,动情地思考,用心地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作文还会太难吗?

篇13:作文教学点滴体会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点滴体会教学论文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人文性、情感性的有机统一,而情感教育又是最为本质的。而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则是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主要途径。(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作文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三)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版)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贯彻这种精神,我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说真话,写实事,做一个诚实的人。

一、排难激趣

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处着手,无事可写。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首次肖像描写时,我首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20的个子,足足有6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人家胖,下巴肉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远,走路也慢得多。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39双小手。

二、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同时,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自然景物,激发他们说出亲眼看到的真实情感,使学生敢于主动大胆交谈。学生的劳动很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在批阅作文时,应从学生的用词用句,认真批点,指出精华所在及不足之处。好的句段要重点划出,最后再从写作方法上给予总结、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写作方法。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要让学生每日讲一个故事、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平时读书读报,记录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人和事,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

三、扩大阅读,丰富知识。

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对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贴在作文栏展览,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也成为学生写作的动力。总之,抓好三年级习作教学,以此为突破口,能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打好基础。

篇14:谈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谈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文章是想出来的” “写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立意、取材。对于这一块,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训练的重点。”老师要求自己的学生对一个作文题目进行很多方面的联想。

在作文的立意方面,尽量要“求新”。立意是文章的中心,只有与众不同了,才会吸引人往下看。

一篇作文,光有骨架是不行的,而丰富的想象就是一篇好作文的“血与肉”。 联想、想象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诸多优秀作家的名篇佳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语言的魅力往往得益于他们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对各种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而其中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无不凭借作者丰富的联想、想象来完成。“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色彩之中给人更生动的美感;“神姿仙态”“如情似梦”,虚幻之中给桂林山水以更美妙的情致。因此,作文教学的过程,也应是不断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不断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过程--通过语言去驾御思想,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丰富语言的内涵。这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学生的语言才能不仅有自然平实的淳朴,更有生动鲜活的灵性。

联想、想象可以使作文的题材更丰富,形式更多种多样   学生正处于富于幻想、憧憬的年华,质朴的童话、神奇的科幻、梦中的未来都是他们最亲近、最向往的内容。作文教学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造自己心目中的神话世界,让们通过想象和联想的桥梁去放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他们在思想的遨游和情感的游历中,用自己的心更自由地去体验和感悟身边的世界和未来的生活。

作文应该是写的是自己的情感。对写作文不用抱有一种做作业解题的心态,而是把写作文当成是宣泄情感、抒发心声的机会,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情感写出来。

对自己感受最深的、最有价值的内容要充分展开。无论是往事再现还是想象虚构,都要投入进去感受它;一遍又一遍,仿佛将那往事重新经历了一次,或者将虚构的事实真实地经历了一次;直到把许多细节看清了,再用文字描写出脑中的画面,这样就是在跟着感觉写作文了。

[谈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15: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三点体会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三点体会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爱国主义;②远大理想;③传统美德;④奉献精神;⑤弘扬正气;⑥见义勇为;⑦艰苦奋斗;⑧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⑨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是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

[1] [2] [3]

篇16: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文规定,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中,难在作文。尤其是中年级作文。在中年级,学生开始由原来的写话走向写作文,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之处。很多学生会说会听却不会写,究其原因,是他们感到单调的生活无事可写,平静的思绪无话可说,缺少兴趣,没有投入。不过,只要走对了路,让学生入门,这个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了。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要搞好作文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他们“欲吐”心里,让他们掌握方法,让学生轻轻松松入门,高高兴兴作文。

(一)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

文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大舞台。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这样的作文将会变得空洞乏味。作文成功的关键是对生活美要有所发现,必须依赖学生双眼背后的心灵。因此我教导学生要从生活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多留意身边的事情,并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如:关注自然景物的四季变化。春天到了,孩子们又回到了学校。一场瑞雪过后,学校的花草树木有了些变化呢?老师说孩子们咱们到操场上去找春天好吗?看看春姑娘藏在哪儿!师生一起兴高采烈地在花坛边、大树下、草丛中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说一说……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搜集、交流平日积累的关于描写春天的词语、诗句、谚语等,再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句描写所见所闻及产生的联想。学生在开放的自然环境中找找、听听、看看,(因为教师事先没有告诉学生是为了写作文而去观察,所以学生没有任何压力)他们既学会了观察,又有更多机会自由表达。写起来也不会感到难。

(二)作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联

对于记事作文,很多同学由于平时没有经历过或亲自实践过,因此写起来来干巴巴的。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劳动大扫除、祭扫烈士陵、逛超市、做家务劳动……这些学生亲历过的事,他们有较真切的感受,教师不必拘泥于课本的习作内容,及时指导学生积累这些写作素材,写时便不会觉得无事可写。

(三)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学会观察

在对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课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努力去发现那五彩缤纷的生活,去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将不脱离实际,不再是一堆废话。

(四)培养积累好词佳句的良好习惯,并能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写作离不开现实生活,学生作文更要靠平时积累。没有较多的“知识、思想、语言”积累,就不会有较多的倾吐内容,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无从谈起。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平时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是写作的老师,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为了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写作材料,我们要指导学生多读多看课外书,建议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每人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象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这样,不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染学生,还使学生会学习、能分析、增长见识,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除此,我们要指导学生重视从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去积累。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丰富多彩,新人新事层出不穷,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的留意周围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开阔视野,把所见所闻所感形成感性认识在头脑库存起来为作文提供“粮草”。

与此同时,我们在班上还通过开展“自办手抄报”,“作文展台”“交换看课外书”等活动,并采取多种形式定期进行评比,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只要平时积累工作做好了, 学生在写作时就不愁没有材料了。

(五)迁移运用,巧妙模仿

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迁移运用,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迁移运用很重要,但还要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模仿。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模仿是他们驾轻就熟的。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模仿,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可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接着“与古人神似”,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使文章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在每一单元的课文教学中,给学生定一篇习作例文,给学生一个习作的模式。在提倡模仿的同时,告诉学生模仿与抄袭的本质区别。另外,在写作文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材、构思,在小组内说一说,力求做到说清楚。在说的过程中将口语更改为书面语,并在下笔时力求按照所说的去写,从而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做到语句通顺,条例清楚。

(六)多种评价相结合

每一篇作文些好后,笔者并没有马上让学生誊写在作文本上,而是认真读两遍,看看有没有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和不通顺的句子,找出写错的字,都把它们改正过来。让学生自己先修改后,再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相互进行修改,在给自己或别人修改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让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增强。

习作评语是学生与老师进行思想交流的桥梁,因此,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们要做到多加肯定,少作批评。笔者在评改作文时,多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是对学生的成功的肯定。同时,在作文评语中,笔者重在教给方法,沟通情感,而不去找学生的不足。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自觉地去延续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

学生不是任由教师上色的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平等、朋友关系。平时,教师可适当安排与学生一起批改作文,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着手,并作简单的示范,或当堂宣读学生写的作文,引导他们仔细聆听,然后要求他们说出那些作文好的地方或不足之处,学生兴趣激发了,慢慢就会积极踊跃发言,教师要适当给予表扬、鼓励。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的有的相同或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时,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信心,而且每篇文章所存在的毛病都容易被他们发现。而且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同评这一过程,找到了纰漏,就会仔细回忆,开动脑筋,认真写好自己的作文。展示才华也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在平时作文中,如有佳作,教师可以挑选出来,或在室外小展台上展示,那些经常被教师、同学大力褒奖的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功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会更有信心,争取继续写出佳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教师们能真正做到认真探究,去从根本上寻找作文难教的“症结”,思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持之以恒,一定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17:包饺子的体会三年级作文

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今天小明和小红要来我家一起包饺子。

我早早地就准备好了包饺子要用的东西,有饺子皮,有肉,还有韭菜——就等着他们来了。突然门铃响了,我跑过去开门,果然是他们俩个。

我说:“你们怎么才来了啊,我都等了好一会了,快进来吧”他们走进来,坐在了高背椅子上。

“我们先擭馅”。

我边说着边把已经切好的肉,韭菜拿过来。我们三个人每人拿一双筷子,开始搅拌,不一会儿,馅就擭好了。开始包饺子了,我们包的肉馅有的多,有的少。

我们包的饺子外形也不一样,有的是小鱼形状的,有的是月儿饺,还有的`是元宝饺。包好饺子了,我们把饺子全部放到大锅里。不一会儿,饺子好了,我们争争先恐后地坐到饭桌旁边吃饺子,我们吃的不亦乐乎。这次包饺子真是太有趣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计划

部编5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个人教学计划

新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三年级作文的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计划

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总结

三年级作文教学体会
《三年级作文教学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年级作文教学体会(锦集17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部编教学计划2022-12-13

话题作文教学点滴体会2023-02-07

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2022-10-13

部编版二上语文教学计划2022-05-07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023-10-18

部编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2023-09-27

写作教学心得体会2023-02-07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工作计划2022-06-03

六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工作计划2022-10-02

小学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09-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