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三单元作文

时间:2023-01-08 07:33:59 五年级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五年级语文三单元作文(精选28篇)由网友“YF”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五年级语文三单元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语文三单元作文

篇1:五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人物以及脸谱特点。

3、读课文,听歌曲,品一品《唱脸谱》的韵味,激发学生对京剧这一国粹以及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教学中重难点:

读课文,听歌曲,品一品《唱脸谱》的韵味,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京剧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一引(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歌曲吗?大家想听戏吗?老师为大家现场演唱一段好不好?师唱第二段――

2、老师唱得好不好?大家觉得老师唱的是歌曲,还是戏曲?(引导学生明白:这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

你知道吗?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剧种,被世人称为“国粹”,而京剧脸谱又被称为“国粹之国粹”。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唱脸谱》,来体会这一“国粹”中所蕴含的韵味。大家要积极表现,待会儿我会让大家欣赏这首韵味十足的歌曲。

3、(旧知回顾)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知识:

(1)这首歌词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押什么韵?(总分总,a)

(2)课文每一部分都写了什么?(师板书:外国友人称赞、勾画脸谱、美佳佳)

二、读一读(朗读课文,自悟“韵味”)

为了理解歌词,我们得先读一读: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可以同桌对读,相互检查)

2、思考:你从课文中品出了什么韵味?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

(让学生自己先独自品味,独自质疑,为后面的交流做准备。)

三、说一说(感情朗读,品说“韵味”)

把你从课文中品出来的韵味和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提示: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

1、京剧给外国友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导朗读第1小节)

(1)从“愣”你体会到了什么?(外国人的惊奇、不可思议)和“简直”都是北京方言。“简直”表示“真是”、“实在是”的语气。这些词语使歌词具有了京腔、京韵。

(2)“四击头”是什么意思?模仿一下。(主角出场前,龙套们翻跟头时,锣鼓使劲地敲――“哐齐来栽~~哐齐来栽~~哐――伧”最后这几声就是“四击头”)

(3)外国人如何称赞“京剧”的?你觉得还可能怎样称赞?这也可以理解为抒发了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小结:这节写外国人的称赞和观众的喝彩,这是一种什么描写?(侧面描写)

2、利用你查找到的资料,结合文中提到的人物的有关故事,说一说各种脸谱的颜色与人物性格的联系。(指导朗读第2、3小节)

参考资料1:

(1)窦尔敦:清朝时期的一名草莽英雄,也就是农民起义军的将领。《盗御马》是戏名,《盗御马》也叫《连环计》,其中窦尔敦与黄三太有仇,他盗取了御马,却留下了黄三太的名字,设计陷害黄三太。最终窦尔敦又中了别人的计,不得不交出御马。此人刚强勇猛、阴险胆大。剧中的窦尔敦扮演鸡鸣狗盗之徒,却是一派天真使气的模样。台下听戏的总是给这个蓝脸贼喝一波又一波的彩。

(2)关公:关羽,字云长。关羽身长九尺,使青龙偃月刀,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与“文圣”孔子齐名。此人忠勇、正义、威武、庄严,是于富有血性的英雄人物。

(3)典韦:三国时曹魏猛将,擅使大双戟,为人壮猛任侠,奋力勇战,其人忠诚谨重,是曹操的贴近侍卫,迁为都尉,置之于左右。后曹操于宛城时,张绣先降而复反,先令胡车儿暗盗典韦双戟,再引军急迫曹操本营;典韦守着大门,殊死恶斗,杀敌甚众,最终因敌人太多而战死。其性格猛烈、骁勇善战。

(4)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此人阴险、狡猾、居心叵测。

(5)张飞:字翼德,三国时期人物,是刘备的主要军事将领之一。为人暴躁、鲁莽、耿直。参考资料2:红色(褒义)――――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大多用于富有血性的人物。如关公等。

蓝色――表现刚强阴险、正直胆大。如杨延昭,窦尔敦等。

绿色――表现暴躁勇猛。如魔鬼等。

黑色――表现公正无私的,如包公;表现暴躁、鲁莽、耿直的,如张飞。

白色――大多表现阴险、狡猾、居心叵测。如赵高、曹操等。

黄色――般表现为性格猛烈、骁勇善战。如廉颇、典韦等。

紫色――刚正威严的人物和忠义厚道的人物常用紫色脸,如,如魏延,李天王等。

金、银、灰色――神秘,代表神妖。用于佛祖和神仙一类人物,如如来佛、二郎神、孙悟空等。

3、说一说勾画脸谱的艺术特点。(指导朗读第3小节)

从戏剧大师勾画脸谱时的情景,你体会到了京剧脸谱的什么特点?(鲜明、生动、夸张,)

4、听歌曲,品一品《唱脸谱》的韵味。

四、测一测(巩固检测)

1、按课文内容填空:

的窦尔墩(),

()的关公(),

黄脸的(),白脸的(),

()的张飞叫喳喳!

紫色的()托宝塔,

绿色的()斗夜叉,

()的猴王,()的妖怪,

灰色的()笑哈哈!

2、《唱脸谱》既是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____。

3、连线:(脸谱的色彩运用有一定的内容和含义,它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因素。)

红脸

代表忠耿正直

黑脸

代表阴险奸诈

蓝脸

代表赤胆忠心

白脸

代表刚强勇猛

五、练一练(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家乡戏?简单说一说。

如川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秦腔、眉户、蒲剧等。

2、用笔写一写,你学习《唱脸谱》一文体会到了哪些韵味。

“皮黄声声唱千里,京腔京韵响世界。”

篇2:五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通过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灰椋鸟水杉郁郁葱葱翘首仰望椭圆互相应和栖息地毯翩翩起舞扑棱棱深涧情不自禁

呼朋引伴

(二)我能行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文中的多音字“和”、“翘”标注拼音,读顺文中的长句,难读的段落多读几遍。

2、文中描写鸟的句子很多,你最喜欢那些,好好读一读,再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我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5自然段。

2、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小组合作探究】

1、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写鸟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再说说为什么喜欢。

2、细读课文,用笔找出能体会出百鸟归林的“壮观”的词句。

3、想像说话:“先回来的鸟——后到的鸟——”,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向归来的同伴倾诉些什么见闻和收获?在你欢呼、赞叹之时,你是否想过该感谢谁?

【深入探究】

学生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集体交流,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1、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那我们小学生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呢?请你为保护动物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诗词觅趣:唐诗觅“鸟””

请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鸟名,使之组成一句完整的唐诗。

(1)细雨鱼儿出,微风______斜。

(2)草枯______眼疾,雪尽马蹄轻。

(3)落霞与孤_____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身无彩______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5)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殷勤为探看。

四、课堂检测

(一)语音世界(读拼音,写词语)

ǒu rán shèng zhuāng huì hé guī mó

()()()()

gǎn rǎn qīng sù qiáo shǒu yáo wàng

()()()hū péng yǐn bàn qī xī dì tǎn

()()()

(二)巧手连线(把能搭配的词用直线连起来)

挑着箩筐坚强的基础

挂着红榜坚决的立场

贴着黑板坚定的态度

栽着杏树坚实的性格

(三)能力广角(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的句子打“√”,不是的打“×”)

1、一个像干部模样的中年人向我走过来,把我扶起来。()

2、岩石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开了。()

3、这时,好像在谁的指挥下,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了起来。()

4、工人们愤怒极了,像山洪一样往里冲。()

(四)难不倒我(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3、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五)课文传真(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灰椋鸟开始归林了。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没过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它们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子里不停地鸣叫,好像在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好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回来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急急地寻找自己的栖息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林中热闹极了,到处可以听到灰椋鸟的叫声。

1、仔细想一想,作者站在观察灰椋鸟的。

2、这段话是按顺序记叙的。用“︱”把这段话分成两层。

3、在这段话中,最后三句话之间是关系。

4、用“﹏﹏”划出作者由眼前的事物展开想象的句子。

五、课后作业

1、摘抄课文中10个词语抄写两遍。

2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写鸟的句子?把它们积累下来吧。

六、板书设计

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归林几分钟排空而至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篇3:五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内容,通过烤鸭了解北京的饮食文化。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理解重点句子,小组学习作者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以及采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挂炉烤鸭的烤制过程,体会作者对全聚德烤鸭的偏爱。

2、理解重点句子,揣摩并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题

同学们都吃过鸭子,鸭子怎么吃吃?

(生:略)那么哪里的烤鸭吃?

(生:北京)是啊,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北京烤鸭真遗憾!”今天我们就走入北京,来细细地了解和品味一下这道北京特色的名菜——烤鸭。

(出示烤鸭图片)师生书写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既然大家都喜欢烤鸭,那你知道正宗的北京烤鸭是怎么制作的吗?你了解烤鸭的历史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烤鸭的哪些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交流)

三、品读,感悟

(一)焖炉烤鸭法:自由读第2自然段,简要地说说焖炉烤鸭的制法。(出示图片,便宜坊)

(二)挂炉烤鸭法:

1、和便宜坊的焖炉烤鸭相比,全聚德的挂炉烤鸭更具特色(出示挂炉烤鸭图片)。所谓“一炉百年的火,铸成了全聚德,天下第一楼,美名遍中国”,那么全聚德的挂炉烤鸭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请大家按照自学提示,自学第4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一)

2、汇报交流。(根据汇报内容,教师相机板书:光洁、闪亮、细腻、香酥)

3、(出示烤鸭的图片)一盘盘烤鸭,光洁,闪亮,色泽诱人,看了让人馋涎欲滴,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生:想吃、美味等。)

4、品读重点句子:是啊,正如作者所描述的,(出示句子: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腻、香酥、皮脆、肉嫩。)

(1)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鸭子的美味的?

生: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出炉的烤鸭比作枣红色的绸缎,将鸭子的色泽外观描绘得很形象、很诱人。

师:说得好,抓住了说明文学习的重点。

生:这句话中使用了“细腻、香酥、皮脆、肉嫩”这几个生动的词语,把烤鸭的口感形容得恰到好处,让人禁不住想流口水。

师:大家同意吗?看来,咱们班有很多爱吃的孩子。

(2)指导朗读:面对这么香酥、美味的烤鸭,谁能用自己的声音把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

5、小结:我们通过学习、欣赏,已经对挂炉烤鸭的过程了解得很清楚,那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究竟按照什么顺序把文章写得这么清楚的呢?(按照原料、燃料、过程、出炉的顺序一一介绍)

(三)烤鸭的吃法。

1、全聚德的挂炉烤鸭之所以驰名中外,除了它独特的制法,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这么香的鸭子怎么吃呢?谁能说说你打算怎么吃?

2、地道的北京烤鸭,地道的北京人怎么吃呢?轻声地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吃时的情景。指名读。通过读课文我们了解到北京人怎么吃烤鸭?

篇4:五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教学用具: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老师从家乡云南带来一组图片,请欣赏。

生:观看。

师: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生:灰椋鸟。

师:你很会观察,有一双锐利的眼睛。

2、师生共写课题。

3、指名读。评价:读的婉转。齐读。

评价:导入自然,评价及时而富有个性。

二、读文分析字词,理解文意(展示读书情况,教师及时指导)

1、生自由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书情况,教师及时指导点评。

例:杉、毯

评价:读得流利正确。

3、师:想看看“刺槐林”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看看教材134页插图吧!

生:细心观图,然后女生读文字。

师:读的很轻巧,“怀”字读正确了,再读自信点会更好,重叠词

“郁郁葱葱”也读好了。

生:翘(qiáo)首

师:老师要表扬你,你把这个多音字读对了,还有一个读音?

生:qiào翘翘板,一二组同学读一读。

师:同桌互相读,推荐你同桌读的同学把手举高点。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果然名不虚传,慧眼识英雄啊,读得十分自信。

评价语言丰富,具有激励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指导“棱”的读写。

师: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有马上扑楞楞地飞起。

你觉得这个句子哪个词最难读?

生:“扑棱棱”反复练读。

师:评价,读得正确,自信。

指导书写“棱”字,说说怎么记住它。

生:鸟的家园是“木”它们凌晨时飞出家园。

师:范写“棱”

身正、肩平、背开、足安(强调写字姿势)

生:描红。

师:巡视(写得工整、漂亮、写字姿势正确)

男生:读好“扑棱棱”有力的拍打声。

评价:重视难写字的写法与习惯的培养。

5、指导“叽叽啾啾”的读法。

师:读得再有力些,轻柔点,再热烈点,再响亮点。

生:读好带有“叽叽啾啾”词语的这段话。

师:什么是“深涧”。

生:齐读。

6、过渡语

刚才,同学们读好了字、词句,思考一下作者对灰椋鸟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默读,标画词语。

评价:默读有助于思考,注重读书习惯的培养。

三、品读析文、升华感情(精读归林时的场景)

(一)交流

生:讨厌——喜欢,从课文第4—6自然段知道的。

归林时的壮观,从课文第1自然段知道的。

生连读:我......我们......我......(4—6自然段)

师:让我们翘首遥望,凝神注视,盼着、等着,灰椋鸟赶快归林吧!

(二)课件:“归林情景”

1—4归林场面

5—最后问候场面

1、指导、理解“排空而至”

采用联想和观察会场人们的方法。

2、练读(读出精彩)

它们......有的......有的......

师生共读“叽叽啾啾”

3、归林(拿出手中的鸟让它们归林)创设情境,感受归林之美。

贴在图画上,体会“排空而至”的感受。

让学生体会做一只“灰椋鸟”,教师配音说文。

4、拓展延伸,练习说话(课件)

我情不自禁地对同伴说......

生:归林壮观、发现美、我很丑,但我很可爱,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5、练习读“归林”句子。

生:反复读。

师:读的深沉,读的有力量,震撼人心。读的动容、动情,还动心呢!

生:齐读。

过渡自然,语言精练。

(三)学习“问候的场面”

1、师:你觉得前面的场景是壮观,现在的场景是什么呢?

生:和谐、激动。

2、创设情景:大鸟会对小鸟说什么?

学生扮演,练习说话。

培养学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渗透写法。(注重了读书结合)

师:这样一个温馨、和谐、快乐的场景,作者是用一个什么样的写法写出来的呢?

生:比喻。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不同意,应是想象。

师:这就是人与鸟的和谐美,你还认为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

生:拟人,更活灵活现。

4、读好“问候场景”的句子。

5、教师小结,再指导读一遍。

四、回顾总结全文

课文很长,要学的内容还很多,比如第4、5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一会儿老师还会带你们继续学习,谢谢大家!

感悟:经过反复观摩这节课,我感受到课堂的高效,教师语言的精炼,以及巧妙的引导、点拨,指导学生有读不好到读好,不理解到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等等,都让我为之震撼。特别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潘老师确实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确实是学习的主人、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努力学习,取别人的优点,认真扎实研究课标、教材,多关注学生。争取是我的课堂成为优质而高效的课。

五、板书设计

25灰椋鸟

壮观和谐

想象拟人

篇5:五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设计理念: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 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简介龚自珍

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

完成:“师生诵读部分”

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2、师配乐范读。

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个性解读的时间和情境,在学生读上瘾的基础上,我用羡慕的语气求得我示范配乐朗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比较中更激发想读的欲望。

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机会。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

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

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

如:

汇报全诗之后,细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A、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B、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C、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随机补充

(1)(ppt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读“万马齐喑”!

(2)(ppt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剥削欺压人民!(ppt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ppt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设计意图】此诗中的“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文 “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

小结: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设计意图】

1、学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读体会感情。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

2、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②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2、感悟写作方法

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设计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课始时候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龚自珍的诗,使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对比更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感悟,

2、作业:诵读默写。

3、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搜集爱国的诗歌和语句,也是为了爱国的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和搜集能力的培养。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变革

万马齐喑——————九州生气

不拘一格

篇6:五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设计方案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4——7节。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下去了(7)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出示:“紫檀色”

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

(4)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10.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

11.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七、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3.背诵这段。

八、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九、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4-7节

3.完成练习册。

篇7:语文三单元教案

达标测试

一、看拼音写词语

cuì niǎ sì ǎn tá tuō

( ) ( ) ( )

sēn lín fēn lì tián rùn

( ) ( ) ( )

luǒ lù 括n ù zhì xiè

( ) ( ) (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这幅(fú fǔ)画 蚕卵(lǎn luǎn )

开始(chǐ shǐ) 相似(sì shì)

得(dé děi)用功 麦杆扎(zā zhā )成

三、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非常出乎意料。( )

2.在某方面有才干的人。( )

3.离开了群体,单身无依靠。( )

4.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 )

四、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绳在_____处断,冰在_____处裂。

2.亲身下河知________,亲口尝梨知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看水底万丈渊。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

板书设计

三单元复习检测

字词

积累

阅读

写作

作业设计

1.背诵11课相关段落。

2.阅读更多故事,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后记

篇8:语文三单元教案

教学要点:

一、本单元是一个说明文单元,《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其余则有一定的说明文性的小品。

二、本单元教学,要学生了解什么是说明文。

三、学习本单元,要理清说明文的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四、学习本单元后,要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

教学时间:23课时

11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列出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2.难点:课后思考练习题三,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学法指导: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二.简介作者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有。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本文最早以表于是1962年3月4 日《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检查预习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弧形 拱桥 陡坡 匀称 惟妙惟肖

2. 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

四. 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 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光沟桥的?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 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3. 总结:

名称 位置 修建年月 结构特征

赵州桥 横跨在河上 修建于公元6左右。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 位于永定河上 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第 二 课 时

一.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听写

2. 说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二. 细读全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石拱桥的特点的。

1. 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赵州桥,一个卢沟桥,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 在写赵州桥和卢沟桥时,作者列举了许多精确的数字,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

3. 为了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的语言很具有逻辑性,例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在写赵州桥时,先介绍了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再分四点用数字分别说明。层次性很强。

4. 作者在介绍两座桥时,既抓住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又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请同学们找出来。(共同点是都介绍了地点,修建年代,及它们的结构特点。不同点是在介绍赵州桥时顺便说明了桥的设计者,介绍卢沟桥时作马可?波罗的话来赞扬其高度的技术成就和艺术价值,还介绍了卢沟桥的的特殊历史价值。这不但使行文有所变化,而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后两段。

1. 第九段写什么,怎样写?(文章又分三点解释了到得如此辉煌的建筑成就的原因。先写……再写……最后写……)

2. 最后一段写什么,怎样写?(介绍了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修建情况,列举了我国修建的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双曲拱桥等,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取得的巨大成绩。

四. 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行文简洁、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二)

五. 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三,引导学生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要说明的事理解释清楚。(我们常说用白纸写黑字,黑板其实就是一张黑色的纸,用白色的笔来写。我们把一张黑色的纸放大,再挂起来,就是一张黑板。)

第 三 课 时

一、完成课后习题。

二、拓展延伸: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概括说明

一般: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历史悠久,形式多样

具体说明(举例)

赵州桥:现存最古老 独拱---37.4米(当时最长)

设计科学,施工巧妙

卢沟桥:联拱---265米

石狮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具有纪念意义

教学后记:学生对中国石拱桥的构造等的认识把握得较好,对文中的说明方法也掌握得不错; 但对说明文的多种顺序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的形式认识有难度。

篇9:语文三单元教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风筝,对同学们来说不算陌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凹平写的风筝(板书课题:风筝),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运用生字卡片,让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

(2)开火车,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出示词语:

精心 憧憬 依然 踪影 似乎 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半沉半浮 翩翩飞舞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2.与同学一起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后第二题要求给课文分段。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五、课后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感情变化。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课文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怎样分段?请标上“丨”。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

(一)做风筝

阅读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理解词语:

课文中提示了理解词语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方法吗?(查词典)

憧憬――向往。如:我们心中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依然――仍然,依旧,还是。

(二)放风筝。

阅读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说一说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拼命)

(三)找风筝。

阅读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理解词语:

大惊失色――形容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倏地――极快地,迅速地。如:倏地闪过一个人影。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

(四)读课文最后部分

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为什么要到处找?

苦苦寻找风筝,是因为在风筝的身上,寄托着孩子们的快乐,寄托着孩子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三、通过课文的理解,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四、收集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与同学交流。

11、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含蓄地抒发感情,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PPT,欣赏秋天的景色。

2、秋天的景色十分美丽,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学习新的课文――秋天的雨,去感受一下秋天的雨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新课阅读

1、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钥匙àshi 趁chèn机 缤纷bīn fēn 扇shān走

柿shì子 频频pín 菠bō萝 喇lá叭 衔xián来

衣裳shng

2、理解新词

钥匙:开锁的器具。

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纷繁艳丽。

频频:表示连续发生

衔来:用嘴含来,用嘴叼来。

3、同学交流: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新词。

三、熟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好闻的气味

――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是一曲丰收的歌,是一首欢乐的歌。

四、正确抄写本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思考讨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引导学生了解,主要意思就是每段开头的一句话。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到每一段。

2、讨论:为什么说秋雨是一把钥匙呢? 课文写秋雨的色彩和气味时,写了哪些事物? 冬天快要到了,动植物做了哪些准备?

3、请你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与同学交流。

课文的语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诗意,如: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三、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课后练习

我们学习了课文《秋天的雨》,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请你观察我们的校园,把你观察到的美好景物写下来。

篇10:四年级语文三单元作文

四年级语文三单元作文

如果你问别人:朋友,你是否敬佩过蚂蚁?大概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都会说没有。是啊,谁会敬佩这卑微的蚂蚁呢?但如果听听它们的故事,这种想法应该就不会再有了。

知道蚂蚁窝失火时蚂蚁们会怎么做吗?仓皇逃窜?就地等死?都不是,而是众多蚂蚁抱成一团,形成一个球,尽量快速地向洞口滚动。虽说这样会让很多蚂蚁丧命,但尽管身为一个人,你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吧?你能想象在火海中,最外一层的蚂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吗?那是团结的力量,用少数蚂蚁的牺牲,换来整个家族的生还!多么伟大的'力量。这力量,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现在的人们,都是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获利,这难道不是自私的表现吗。现在有几个人能在绝境中不顾自身的安危,去拯救其他人呢?恐怕那是极少数。所以,卑微的事物不一定是渺小的,渺小的事物不一定就比人类卑微。蚂蚁家族团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蝉发音的秘密蝉为么会发音,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秘密,我常常躲在树下悄悄地观察。我发现蝉鸣时,总是“挺胸”、“翘尾”。这是为什么呢?一天,我捉到了一只蝉,进行了观察研究。我摘掉了蝉的翅膀,把它放在地上,它在地上扑打着小翅膀,叫着;我又折断了它针状式的嘴,可它仍然叫着。蝉究竟靠什么发音呢?经过反复观察,我发现这声音好像是从胸部发出来的。于是,我把它捉起来看,发现它凹部的两侧,各有一片鱼鳞似的硬壳,像钳甲一样,里面有一对透明薄膜。蝉呜时,簿膜地回动,我用手轻轻地一捍这个地方,蝉就叫了。我不停地捏,它就不停地叫。我想:这对簿膜就是它发音器吧!我把簿膜刺破,再怎么捏,它也不叫了。后来妈妈告诉我这是蝉的“响板”,是雄蝉特殊发音器。发音膜的肌肉收缩振动,蝉就会发出声音。雌蝉没有“响板”,所以是哑巴。这时,我才明白,蝉叫的时候,为什么总爱“挺胸”和“翘尾”了。

揭开了蝉发音的秘密,我又一次尝到了动脑筋、学科学的甜头。

篇11:语文下册三单元作文

她性格外向,喜欢跟别人接触,爱交朋友,班上几乎每个同学都是她的朋友。她爱跳舞,爱搞一些恶作剧,常常弄得大家哭笑不得。她还十分喜欢玩具熊和洋娃娃,没事儿时,就抱着它们,和它们说悄悄话。琴棋书画她都爱,却样样不精。不信,你听我往下讲

这可是她最好的伙伴。每天回到家后,总是坐在好伙伴的跟前,和它谈谈(弹弹)车尔尼599;,谈谈(弹弹)音乐课所学过的歌曲。每当她遇到不高兴的事儿时,便和这个好伙伴谈(弹)心,这样,她又把许多不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当她高兴时,她也要和好伙伴交流交流,把自己的快乐和好伙伴一同分享。所以,琴;是她密不可分的好伙伴。

棋是她的快乐宠物;,每天几乎都要和棋打交道。她会的棋类也不少:象棋、跳棋、五子棋、飞行棋等。爸爸,来,咱俩杀一盘;妈妈陪我玩一盘儿吧求求你了。;你听,她又在死缠硬磨了。爸爸妈妈被她缠得没了办法,只能陪她玩一会儿快乐宠物;。有时,她赢了,便高兴得一蹦老高;有时,平局,她便要求再来一盘,非得分出个胜负;有时,她输了,就不管快乐宠物;,去找好伙伴琴,谈(弹)心去了。棋真是她名副其实的快乐宠物;书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篇12:五年级语文s版教案下册三单元

五年级语文s版教案下册(三单元)

《珍珠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   2、学习“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   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五)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六)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细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齐读课题。先播放珍珠鸟的视频画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初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说的是谁信赖谁呀?(珍珠鸟的雏儿信赖作者冯骥才)   (二)学习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1至5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对大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呢?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第6-16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设想: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多种,如:按照文章顺序谈,也可能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能将两处联系起来谈,这都是允许的,教师要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2)“屋里飞”:   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呀?(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上――窗框上)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了三个“一会儿”)瞧,我们低年级学过的表示时间短的词大作家用的多巧妙呀,没画下来的同学快快批画积累下来。   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看来,它不仅活动的地点变了,活动的?(方式)也变了。如果我就是作者,谁能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好吗?师生进行对话。   师:你这只小家伙为什么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呢?   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呀?   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   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还敢啄我尊敬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呀?   师:你一定觉得撞灯绳,跳上画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开了,你站在窗框上为什么都不飞出去呢?   自由读,指名读。   (3)“喝茶水”:   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能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一下吗?[出示文字片]   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   指名回答。你们填写的这些词,不禁让我想到都和文中哪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怕人的鸟)珍珠鸟的性格也变化了?能将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吗?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5)“肩头睡”:   作家不是最珍惜自己的创作时间吗?不是最怕自己的创作思路被打断吗?(出示资料: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小鸟在作家创作时睡在他肩头的画面却被作者称作美好的境界,对比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不矛盾吗?你有什么感受吗?(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   我们也和作者深有同感,都不忍心搅了小鸟的甜梦,我们该怎么读这一段呢?指名读。提示学生应轻声慢读。 (三)回读第1―6自然段:   1、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化了,我们感受到小珍珠鸟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发生变化了,它越来越亲近“我”,越来越信赖“我”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   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亲近。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你不禁想读一读课文的哪些段落?默读1―6自然段,画一画相关语句。   3、谁来朗读你画到的语句,体现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学生朗读所画语句。   (1)“它们就像躲进深有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伴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2)“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3)“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   1、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学生朗读,体会“我”对鸟的爱。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作者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自己对小鸟的尊重;自己的付出的爱,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扩展升华课文内容:   1、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只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不,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信赖)   2、是呀,有了信赖使世界多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是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因为爱,所以作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备至;因为爱,所以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在大千世界里,何处不需要关爱,何处不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又打动我们的话吧!齐读:“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你能仿照作者“信赖,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写一句有关信赖的句子吗?学生写后汇报。大家都对信赖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心中多一份信赖,充满爱的情感,一齐努力地去追寻作者所期望的那种境界吧!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大鸟信赖探脑袋   珍珠鸟――――――――――――人屋里飞   小鸟爱喝茶水   啄笔尖   肩头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

篇13:七年级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第11课春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朗润yùn水涨zhǎng嫩nèn

宛wǎn转应和hè撑chēng伞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niàng)酝酿鸟(cháo)巢

披(suō)蓑戴(lì)笠抖(sǒu)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卖弄:炫耀。

(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烘托:衬托。

点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贬的。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春》最后三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第12课济南的冬天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暖和huo着zhuó落一髻jì白花

镶xiāng宽敞chǎng贮zhù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清秀文雅,这里指小山秀美小巧。

(2)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

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晴朗无云。

(3)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设若:假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第13课山中访友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栀zhī子湛zhàn蓝犬吠fèi

津jīn津乐道禅chán心

2.解释下列词语。

(1)唱和: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2)玄奥:玄秘深奥。

(3)德高望重:道德高,名望重。

(4)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山中访友》的作者是李汉荣。

第14课秋天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伐木声丁丁zhēng鳊biān鱼乌桕jiù

寥liáo阔枯涸hé清洌liè梦寐mèi

2.解释下列词语。

(1)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2)寥阔:高远空旷。

(3)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4)梦寐:睡梦。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2.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秋天》“渔夫晨归图”一节。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秋天》一诗的作者是何其芳,他是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称谓)。

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jié石澹dàn竦sǒng

峙zhì堤d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次北固山下次:停泊。

(2)客路青山外客路:旅途。

(3)最爱湖东行不足不足:不够。

(4)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出现。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观沧海》中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7.《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表达作者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8.《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钱塘湖春行》一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称谓)。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

3.《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

4.《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选自《稼轩长短句》。从词的常识看,“西江月”是词牌名。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著称。

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从曲的常识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其作者是元朝戏曲作家马致远。

七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七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篇14: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初级中学 狄赛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谰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名家名篇,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将随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感受不同节日的无穷乐趣,从而增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社戏》:小说按照“盼看社戏DD去看社戏DD怀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全文。详写看社戏的全过程,略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详写部分的景物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对烘托人物形象,抒发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对社戏的怀念起着点旨作用。“我”所怀念的是平桥村的孩子、老人那种朴实真挚的感情,他们的劳动本领,办事能力,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可精读,两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本文题目是“社戏”,但为何还要写到“乐土”中的其它三“乐”?

2、简述去赵庄看戏的过程。

3、请你通过想象将去看戏和归途中所描绘的生动画面用画笔画出来,体会一下“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可在课后完成)

4、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位少年朋友和哪位成年人?为什么?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和长者吗?(小组交流)

5、其实,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去看戏,也不尽兴,但“我”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这看似矛盾的结论,你是如何理解的?你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小组讨论)

6、你是否也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说给大家听听(或课后写出来)。

7、你希望你的家乡有怎样的“民风”?事实上怎样?

《端午日》:散文描写了端午赛龙舟的热烈场面,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意在体现传统节日的价值。让学生在了解淳朴民风的同时,丰富生活体验,感受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和爱国、爱民、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本文可以略读,一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2、作者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文中重点写的是哪种?(或为何不以“赛龙舟”为题?)

3、假如你来组织一次“赛龙舟”活动,将如何策划呢?(如赛前准备、人员安排、预期效果、奖励形式、注意事项等等)(小组讨论)

4、如果你是文中插图中的一个人物,你最愿意当哪一处的哪一种或哪一个人物?如何当好这个角色?(可涵盖文中描写的各种细节,引导学生明确“同舟共济”精神的重要)(小组交流)

5、你家乡的端午是怎么过的?有什么寓意吗?你还知道端午节的别的习俗吗?

《我的本命年》:散文回忆了作者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从腊月预热,后一天比一天增温、火热、发烧直到年三十的除夕之夜,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本文可精读,两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你知道“年”的传说吗?

2、作者小时候过年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有何寓意?

3、挑选文中的几个习俗,为它们做几个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剪纸或年画。

4、现在过年都有哪些习俗?与文中比较,消失或保留或发扬光大了哪些习俗?由此,你明白了什么?(结合课后“探究、练习”)(小组讨论)

5、你最向往以何种方式过春节?

6、收集其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是如何度过一年中其它隆重的节日的(如圣诞节、感恩节、泼水节、庙会等等),并了解共寓意。

7、在课后开展辩论,主题围绕习俗与时尚的不同意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尽管作者朝代不同,诗词体裁不同,但反映的都是一个共同主题:中秋咏月抒怀。中秋是我国传统三大节日很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月圆之时,人们渴望国家统一,家人团聚。(可精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两教时)

《十五望月》:在唐代咏中秋诗篇中,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久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由月光的转移照着“无眠”的人自然引出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怅恨与亲人久别,而又无可奈何,于是自叹自哀,得出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常理的结论,最终以积极的心态战胜了“遁世”的念头,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借中秋之月抒发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不是一般的低呤浅唱,表面的是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对人民幸福的期待。

三首诗词建议以诵读为主,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课文,从而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表达等方面去体会、去欣赏。课后可让学生去收集各地的中秋习俗,充分感受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风情。(如安徽农村的“舞草龙”、广西壮族的歌墟活动、浙江山区的“抢瓜”、台湾地区的“抛帕招亲”等等),也可让学生竞赛背诵咏月名句或创作咏月诗歌。

诵读欣赏:可让学生利用注释及说明自己读背领会。

.写作:生活中到处是“米”,但要做到四多:“多留心、多观察、多思索、多积累”,将自己精彩的见闻及由此引发的所思、所感写出来。

综合实践活动:

1、到图书馆亲自借阅本学期涉及过的名家著作,如冰心、巴金、鲁迅、艾青等,从而熟悉借书的有关程序。

2、查阅有关书籍的目录或名言警句等。

3、查阅与单元相关的资料,制作读书卡片,如各地重大节日的风俗习惯,相关传说等内容。

4、交流各自制作的各类卡片,并按内容分类、展览、评比。

5、结合微机课学会网上检索有关信息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5:必修三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无垠(yín)沼(zhǎo)泽生意盎然(àng)堆垛(duò

层峦(luán)叠嶂(zhàng)哦(é)(jí)涟漪(lián,yī)

晨曦(xī)采石矶(jī)(tīng)泗(sì)桥龙湫(qiū)

回溯(sù)瞭(liào)望绛(jiàng)夔州(kuí)

坂(bǎn)秭归(zǐ)罗江(mì)簌簌(sù)

茕茕(qióng)孑(jié)立掳(lǔ)掠马厩(jiù通衢(qú)大道

命运多舛(chuǎn)(qiǎn)绻(quǎn)(jí)薄(bó)夙愿(sù)

窝行(w)迷惘(wǎng)瘪(biě)惫(bèi)

簇新(cù)绯红(fēi)罡风(gāng)颓垣(yuán)

荒冢(zhǒng)蹂躏(róu,lìn)齑粉(jī)肇(zhào)

苗裔(yì)孟陬(zōu)揆(kuí)搴比(qiānpí)

汩余若将不及兮(yù)又重之以修能(chóng)潜藏(qián)锁(jiā)

洞窟(kū)役(yì)模糊(mó)锦标(jǐn)

赊账(shē)号角(hào)旌旗(jīng)束(shù)

稀薄(bó缙绅(jìnshēn)萃(cuì纾祸(shū)

觇(chān)日(yì)遽(jù)羁縻(jī,mí)

东西二阃(kǔn)诋(dǐ)诟(gòu)刭(jǐng)

邂逅(xiè,hòu)陵(pí)愧怍(zuò)溥(pǔ)

阉(yān)(cí)湮(yān)赀(zī)

缇骑(tí,jì)(lì)溷藩(hùn,fān)(huán)

牖(yǒu)巡(qūn)鬈曲(quán)拉(tā)

蹙眉(cù)皱(zhě,zhòu)撇开(piē)窥视(kuī)

皮靴(xuē)悯(mǐn)时髦(máo)取缔(dì)

镶嵌(xiāng,qiàn)(yǔ)云翳(yì)(zuàn)

骷髅(kū,lóu)滞笨(zhì)媲美(pì)一蹴而就(cù)

昙花一现(tán)有史可稽(jī)销声匿迹(nì,ì)

攻讦(jié)自诩(xǔ)冠冕(miǎn)残羹(gēng)冷炙(zhì)

孱(càn)头脑髓(suǐ)譬(pì)如蹩(bié)进

吝(lìn)啬氾南(fàn)之狐(yì)缒(zhuì)

阙秦(jué)(lìn)不肖(xiào)卮酒(zhī)

叱(chì)驽(nú)颈(wěn,ǐng)(sì)

渚(zhǔ)殆(dài)圃(pǔ)(jiù)

豕(shǐ)裘(qiú)鳖之藏(cáng)哙(kuài)

镬(huò)一鼎之调(tiáo)(yōng)水目眦(zì)

钳制(qián)壅蔽(yōng)浚(jùn)载舟(zài)

黜恶(chù)赏(miù)(xiǎng)鯫生(zōu)

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生意盎然、层峦叠嶂、吟哦、汲水、涟漪

晨曦、采石矶、龙湫、云蒸霞蔚、瞭望

绛、夔州、坂、秭归、汨罗江

簌簌、茕茕孑立、掳掠、马厩、通衢大道

命运多舛、缱绻、瘠薄、夙愿、迷惘

干瘪、疲惫、簇新、绯红、颓垣

荒冢、蹂躏、齑粉、肇、苗裔

孟陬、揆、枷锁、洞窟、镬

模糊、锦标、赊账、旌旗、缙绅

萃、纾祸、觇、翌日、遽

羁縻、东西二阃、诋、诟、自刭

邂逅、毗陵、愧怍、阉、祠

湮、赀、缇骑、詈、溷藩

缳、牖、逡巡、鬈曲、目眦

蹙眉、褶皱、撇开、窥视、皮靴

怜悯、时髦、取缔、镶嵌、云翳

攥、滞笨、媲美、一蹴而就、昙花一现

有史可稽、销声匿迹、回溯、遮蔽、自诩

冠冕、残羹冷炙、孱头、脑髓、譬如

蹩进、吝啬、氾南、佚之狐、缒

避匿、叱、驽、刎颈、涘

渚、殆、圃、裘、鯫生

僵硬、脉搏、漫不经心、荒僻、攻讦

斑驳陆离、并驾齐驱、烹饪、壅蔽、飨

攻讦、钳制、疏浚、载舟、黜恶

谬赏

3、解释下列词语。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岭。

雷霆万钧:比喻威力巨大。雷霆,暴雷、疾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斤。

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

亭亭:高耸的样子。课文用“亭亭笔立”形容一座高峰。“亭亭玉立”一词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细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也可以写作“婷婷”。

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眺望:往远处看。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大道。

命运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经历不顺。

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迟缓笨拙的样子。

烙印: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钳制:用强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动。

攻讦:(因利害冲突)揭发并攻击他人的过失或隐私。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

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客观环境也改变了。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和影响。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

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鞭长莫及:原来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_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截然相反:形容界限分明的不同。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自诩:自夸。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手段。

【文学知识总结】

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倾向、独特的见解、丰硕的成果而享誉国内外。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

2、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派,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3、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4、艾青: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蒋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5、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泉州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著而深切的爱国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6、朦胧诗是新时期诗坛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个诗歌浪潮,也是一个取得了相当高艺术成就的诗歌流派。它于70年代后期产生。朦胧诗强化现代意识,突现创作主体,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给诗歌带来了更多扑朔迷离的意象和暗示意味,显示了与30年代诗歌决然不同的特色。朦胧诗的代表作家有舒婷、顾诚、江河等。

朦胧诗的特点: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将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并用,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7、阿赫马托娃:俄罗斯文学的女诗人之一。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时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人称“俄罗斯诗歌天空的月亮”。早期的室内抒情诗以“巫性思维”窥测人性,晚年将自己定位为“尘世的圣母”,医生持续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爱。

8、“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_诗,建立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_、《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9、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是一个政治家,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怀王信任,但为小人所谗,两次被流放,最后悲愤绝望,相传投汨罗江而死。

10、《离_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遭遇,“_——忧愁,“离_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全诗共373句。

11、普希金,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作为诗人,他一生写了800多首诗抒情诗和十几篇叙事诗,运用了各种形式和韵律。普希金的重大贡献还在于创建了俄罗斯文学语言,确立了俄罗斯语言规范。代表作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12、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被公认为美国的“诗歌之父”。19世纪40年代末他加入了“自由土地党”,反对美国的蓄奴制,主张土地改革,代表作诗集《草叶集》。《草叶集》是惠特曼的诗歌总集,其寓意是在于“草叶”随处生长,最富有生命力。它象征着普通人,也象征着发展中的美国,同时,也象征惠特曼自己关于民主、自由的理想和希望。

13、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的爱国诗人。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

14、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他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著有《七录斋集》。

15、碑记,又称碑志。“碑”指碑铭,“志”指墓志铭。前者刻石立于地上,后者则埋于地下。碑铭又分为三类,即宫室庙宇碑,墓碑和功德碑。墓碑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和高尚的品质。

16、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和《现代喜剧》(《白猿》《钥匙》《天鹅曲》)。

17、杨绛,本名杨季康。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

18、李约瑟,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用历史观点看待中国传统的科学》等。

19、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主要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白话小说。

20、瞿秋白,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无产阶级革命家,现代作家、翻译家。作品有《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

2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榖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三传”。

22、魏徵(580—643),字玄成。他是唐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魏徵有胆量,敢于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助于“贞观之治”。他的著作流传下来的,除《隋书》和《梁书》等他撰写的一部分外,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他的言论多见于唐朝吴兢所撰的《贞观政要》。(谏,规劝尊长使他改正错误。疏,奏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23、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本纪记述历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历代帝王事迹;世家记述诸侯国的兴亡;列传记述官吏、名人、一些下层社会人物的言行事迹;书记载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表记史实年月。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_”,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4、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艺术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熔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

25、墨子,名翟,鲁国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53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_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证,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6、《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任秦相国时,集合他的门客们共同编写的。全书共26卷,分12纪、8览、6论,共160篇。内容以儒、法、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名、墨、农、阴阳家言,实际上是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理论武器,故称为“杂家”。

【心内容及写作技巧】

1、《祖国山川颂》: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写作技巧: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采用了片断式结构方式。

2、《长江三峡》:全文以游踪为引线,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乘船游览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描绘了波涛汹涌、雄伟壮丽的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写作技巧:写景有序,层次分明;善于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段。

3、《肖邦故园》:作者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4、《发现》:抒发了诗人对看到的满目疮痍的国家和极度黑暗的社会现实,感到极端苦闷和悲愤的思想感情。

5、《北方》:表达了对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这片神圣土地的深沉而执着的爱。

6、《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又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自己热爱、奉献、报效祖国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

7、《祖国土》:这是阿赫马托娃1961年的作品。诗人受到了_家破人亡,国家也在极权主义的统治之下,诗人有着满腔的悲愤。这首《祖国土》更是直接表达了她的爱国胸臆。

8、《离_: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9、《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这首诗写于特定时代,特定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阴云笼罩,但是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的真挚的感情。

10、《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这首诗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讴歌人物。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比喻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用领航的船长象征创造了丰功伟绩的林肯总统,在万众欢呼中,以一曲悲歌赞颂一位伟大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领袖之死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领袖深深的崇敬之情。写作技巧:反复咏叹,象征。

11、《指南录后序》:文章简要地记写文天祥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逃脱后的艰险遭遇,并说明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文章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感。写作技巧: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交错使用。

12、《五人墓碑记》: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_不怕牺牲、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写作技巧:夹叙夹议,层层对比,步步深入,前后照应,反复唱叹,融叙事、议论、描写、抒情于一炉。

13、《品质》:小说写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写作技巧:小说塑造靴匠格斯拉的形象,通篇用白描的方法,朴实无华;对店铺的描写和格斯拉的对话,倾注了真挚的情感。

14、《老王》:作者叙述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写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纯朴的天性。写作技巧:于冲淡中显深沉、用小人物反映大社会;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15、《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东西,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

16、《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书序,着重表达自己对于科学技术(科学文明)史,特别是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文明)史的观点:摆脱一切偏见,尊重事实,对中国古代的科学发现和发明给予公正的评价。

17、《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这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他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18、《拿来主义》:文章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它既反对无原则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应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写作技巧:运用比喻论证,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用词极为灵活。

19、《吉诃德的时代》:针对20世纪30年代武侠小说泛滥,社会公众受小说中散布的封建文化的影响,把改变个人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清官侠士的身上这一现象而写,希望作家们能够正视大众心态,用正确的、进步的思想教育民众,结束中国的堂吉诃德时代——公众愚昧的时代。

20、《烛之武退秦师》: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写作技巧:前后照应;波澜起伏;详略得当。

21、《谏太宗十思疏》:本文是魏徵写的一篇奏疏。文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十分具体地提出了十个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指出了作为一个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眼前的各种事务。写作技巧: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

22、《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事件,生动地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兼备的才能和从大局出发的精神,同时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写作技巧: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运用对比衬托之法刻画人物。

23、《鸿门宴》:本文记叙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斗争的经过,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善于用人、能言善辩、随机应变的刘邦;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而又直率的赳赳武夫项羽;老谋深算的范增、勇猛豪爽的樊哙等。写作技巧: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

24、《秋水》: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写作技巧:用寓言形式设喻阐述深刻哲理;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25、《非攻》: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写作技巧:比喻、对比,从小到大,层层推理。

26、《察今》:旨在强调因时变法的重要。作者认为,古今时世不同,事物在变化,必须明察当今形势,从实际出发,制定法制,主张世变时移,因时变法,不能盲目依从古训。

【点语句分析】

1、舒曼把它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不是没有根据的。(这美好的音乐有时也是斗争的武器。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人们从肖邦音乐中获得了精神力量。)

2、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这里的他指的是肖邦的灵魂,他“身上那点最美好的东西”,肖邦的音乐就是肖邦的灵魂,它是永存的。)

3、灾难的忠实的姊妹——希望,正在阴暗的地底潜藏。(诗人用希望去鼓舞战友的斗志,也用希望激励自己,他希望的是“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覆亡”。诗人对象征沙皇_的牢狱发出了诅咒,预示了它的灭亡。)

4、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与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传统文化指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指的是产生于历代生活,生活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也就是民族精神。两者差别很大,但两者也有联系。民族精神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所以可以比之为蜜蜂与蜂蜜。)

5、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以尼采作比,论述中国也不是太阳,不是光热无穷,不能只给予而不取得,否则将会使子孙穷困不堪。从而论证“送去主义”的行为是疯狂的。)

6、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采用形象的说法,说明没有“拿来”,只有“送去”,把国卖光了,子孙后代将一无所有,只好向帝国主义乞讨点残羹冷炙,深刻指出国民党_策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了)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故择先王之成法(同“释”,舍弃,抛弃)

尝一肉(同“脔”,切成块状的肉)

雍水暴益(同“溢”,涨水)

溺死者千有余人(同“又”)

【一词多义】

使:

使北营(出使)

会使辙交驰(使者)

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

竟使遇哨(假使)

使来者读之(让)

使臣奉璧(派)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当: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

然五人之当刑也(在……时候)

盛: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

呜呼,亦盛矣哉!(盛_的事)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入器物中)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卒: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

买五人之豆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

五万兵难卒合(通“猝”)

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

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

下:

虑壅蔽则虚心以纳下(臣下)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伐: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砍伐)

十年春,齐师伐我(攻伐,讨伐)

载:

载舟覆舟(乘载,装载)

载歌载舞(又)

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

盖:

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盖在殷忧(因为)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_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闻:

闻道百(听见)

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

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

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始吾弗信(开始)

法:

凡先王之法(法律,法令)

犹若不可法(效法,取法)

时:

有要于时也(当时)

时不与法俱至(时代)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不幸短命死矣(幸运)

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

负其强(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肉袒负荆(背负)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引车避匿(调转)

秦军引而去(避开)

引酒且饮(拿)

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

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

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

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

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

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

纵情以傲物(连词,表并列)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连词,表承接)

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用来”)

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具告以事(介词,把)

请以剑舞(介词,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

贵以近知远(介词,根据,按照)

以益所见(连词,来)

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

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

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

夜縋而出(连词,表修饰)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功成而德衰(连词,表因果)

择善而从之(连词,表承接)

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目的)

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

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

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代五义士)

吴之民方痛心焉(语气词,无实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

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的)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

岂取之易(天下)

择善而从之(它)

代百司之职(的)

思国之安(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董之以严刑(人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

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

其:

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

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代词,这)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于:

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

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

贪于财货(对于)

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

为: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

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

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

为天下笑(被)

相如为上大夫(当,做)

……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

为一击(替,给)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

军中无以为乐(作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君为我呼入(替、给)

为之奈何(对,对于)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

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3、古今异义(例)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承天景命(古:大;今:景色)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虚;今:朝特定的方向或目标快速猛闯)

简能而任之(古:选拔;今:用于形容词“结构简单”或动词“使繁变简”)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_今:尽情)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

位在廉颇之右(古:上;今:方位名词,与“左”相对)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相如奉璧奏秦王(古:呈现,进献;今:演奏或取得成效)

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

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尊重;今:严密、严厉、严格)

故臣复取璧(古:再;今:往复,重复)

拜为上卿(古:授予官职;今:指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

窃计欲亡走燕(古:逃跑;今:行)

王必无人(古:果真,如果;今:一定,必然)

臣请完璧归赵(古:请你允许我……;今:请求你……)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_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

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4、词类活用(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

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

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

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

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

乐盘游(意动用法,以……为乐)

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将有作(动词作名词,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

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

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名词作动词,发出苦笑声)

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

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

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

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

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

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

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

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

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

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5、文言句式(例)

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

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句)

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点语句翻译】

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译: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8、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我虽然十分愚笨,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何况像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9、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竭尽诚意,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像陌路之人。

10、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播散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1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1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

1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就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丝绸为后啊!

1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

17、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译:上面执政的人抓获他之后就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18、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现在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就这件事情称赞它,说它是义举。

19、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译:所以抛弃古代君王的现成的法令,而效法他们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

20、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译:雍水猛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黑夜趟水过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们惊骇的声音如同高大的房屋倒塌一样。

必修三语文学习方法

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必修三语文学习技巧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篇16:高一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第一课《巩乃斯的马》

读了《巩乃斯的马》后,我深刻地体会出马群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我感受到了马对生命、活力的渴望。文章以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马的优美形象、崇高品性,揭示了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奔放雄健而不凶暴,优美柔顺而不懦弱,它是进取精神和崇高感情的象征,是力与美的美妙结合,并揭示了马与人类的艺术和历史生活的密切关联,认为骑兵和马车虽被淘汰,马却不会被取代,它有它的价值,而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那种“龙马精神”,也会永远传下去不会消失。

点击查看:语文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三单元巩乃斯的马知识点

第二课《寂寞》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始阶段。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脚步,美国经济迅勐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蓬勃发展的工业和商业造成了社会大众当时普遍流行的拜金主义思想和享乐主义思想占绝对主导地位。同时,也刺激着人们对财富和金钱的无限制追逐,人们都在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整日忙碌着。聚敛财富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唯一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不顾一切。

点击查看:语文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三单元寂寞知识点

第三课《跑警报》

本文写的是抗日战争期间躲避日本飞机轰炸的故事———跑警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可以想象,有纷扰,有紧张,有血肉横飞的惨状,应该是很痛苦的。两南联大是抗战时期山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织成的一所大学。从1937年在长沙建立临时大学,后迁昆明,到1946年7月返间北方,前后共计几年时间。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一所特殊大学,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西南联大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为战时中国和今后培养了大批人才。西南联大是由北方二所着名大学联合而成,而这三所大学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我们熟知的着名人物如梅贻琦、沈从文、金岳霖、闻一多、周培源、杨振宁等等,他们都在西南联大任教或求过学。

点击查看:语文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三单元跑警报知识点

第四课《箱子岩》

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记叙了相隔两次游览箱子岩的见闻,写出了湘西特有的风俗,在宁静清纯的叙述中,深蕴着作者敏锐而深造的思考。箱子岩是一处美丽的风景区。它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西北部慈利县高桥乡金坪村,慈(利)洞(溪)公路绕其麓,方圆 1.7公里。其岩南侧高约200米,长约80米,垂空如削,全由长方形岩块构成。 岩块一般长约6米,高约2米,墨黑而泽光,酷似黑皮箱,故有箱子岩之名。这种岩块,横看一排排,纵看一层层,不计基数。整个箱子岩,就象用箱子砌成的半边山,阳光照之生辉,雨露润之如镜。明镜岩即被引为揽奇寻胜之所。

点击查看:语文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三单元箱子岩知识点

篇17:高一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崔杼杀了齐庄公,因为一个女人和帽子。这个女人可不简单,东郭姜,又称为棠姜,因为原是棠公之妻,可是在棠公死后,又嫁给了崔杼,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崔杼弑其君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

【原文欣赏】《崔杼弑其君》

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

庄公通焉,骤如崔氏,以 崔子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为崔子,其无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间伐晋也,曰:“晋必将报。”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

夏五月,莒子为且于之役故,莒子朝于齐。甲戌,飨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乙亥,公问崔子,遂从姜氏。姜入于室,与崔子自侧户出。公拊楹而歌。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甲兴,公登台而请,弗许;请盟,弗许;请自刃于庙,弗许;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近于公宫,陪臣干掫有淫者,不知二命。”公逾墙,又射之,中股,反队,遂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叔孙宣伯之在齐也,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丁丑,崔杼立而相之,庆封为左相,盟国人于大宫,曰:“所不与崔,庆者---”晏子仰天叹曰: “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乃歃。辛巳,公与大夫及莒子盟。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翻译:

齐国棠公的妻子,是东郭偃的姐姐。东郭偃是崔武子的家臣。棠公死,东郭偃为崔武子驾车去吊唁。崔武子看到棠姜很美,便很喜爱她,让东郭偃为他娶过来。

齐庄公和棠姜私通,经常到崔家去,把崔武子的帽子赐给别人。侍者说:“不行。”齐庄公说:“除了崔子,别人难道不会有同样的帽子了吗?”崔武子由此怀恨齐庄公,又因为齐庄公乘晋国的**而进攻晋国,说:“晋国必然要报复。”崔武子想要杀死齐庄公来讨好晋国,而又没有得到机会。齐庄公鞭打了侍人贾举,后来又亲近贾举,贾举就为崔武子找机会杀死齐庄公。

夏季,五月,莒国由于且于这次战役的缘故,莒子到齐国朝见。十六日,齐庄公在北城设享礼招待他,崔武子推说有病,不办公事。十七日,齐庄公去问候崔武子,乘机又与棠姜幽会。姜氏进入室内和崔武子从侧门出去。齐庄公拍着柱子唱歌。侍人贾举禁止庄公的随从入内,自己走进去,关上大门。甲士们一哄而起,齐庄公登上高台请求免死,众人不答应;请求与崔杼订立契约,也不答应;请求在太庙自杀,还不答应。都说:“君王的下臣崔杼病得厉害。不能听取您的命令。这里靠近君王的宫室,陪臣巡夜搜捕淫乱的人,此外不知道有其他命令。”齐庄公跳墙,有人用箭射他,射中大腿,掉在墙内,于是就杀死了他。

晏子立在崔氏的门外边,他的手下人说:“(您也要)为君王而死吗?”晏子说:“他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为什么)要为他而死?”手下人说:“逃吗?”晏子说:“是我的罪过吗?我(为什么)逃走?”手上人说::“回去吗?”晏子说:“国君死了,回到哪儿去?作为百姓的君主,难道是用他的地位,来凌驾于百姓之上?应当主持国政。作为君主的臣下,难道是为了他的俸禄?应当保护国家。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也就是为他而死,为国家而逃亡,那么也就是为他而逃亡。如果君主为自己而死,为自己而逃亡,除非是他的私宠吗,其他人谁敢去做为他而死或随他逃亡的事情呢?而且别人立了君主又把他杀掉,我哪能为他而死?哪里能为他而逃亡?但是又能回到哪里去呢?”开了大门,晏子进去,头枕着齐庄公尸体的大腿哭,起来,依礼数跳跃三次以表哀悼以后才出去。有人对崔武子说:“一定要杀了他!”崔武子说:“他是百姓所景仰的人,放了他,可以得民心。”

叔孙宣伯在齐国的时候,叔孙还把叔孙宣伯的女儿嫁给齐灵公,受到宠爱,生了齐景公。十九日,崔武子拥立景公为国君而自己出任宰相,庆封做左相,和居住在国都之内的人人们在太公的宗庙结盟,说:“如果不依附崔氏、庆氏的—”晏子向天叹气说:“婴如果不依附忠君利国的人,上帝明见此心!”于是就歃血。二十三日,齐景公和大夫以及莒子结盟。

太史记载说:“崔杼杀了他的国君。”崔武子杀死了太史。他的弟弟接着这样写,因而死了两人。太史还有一个弟弟又这样写,崔武子就没杀了。南史氏听说太史都死了,拿了照样写好了的竹简前去,听到已经如实记载了,这才回去。

简介: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背景:

崔杼本是春秋时齐国的大夫,灵公时曾经率军讨伐郑、秦、鲁等国,立下过不少战功,也算是备受荣宠的大臣,不过这位大臣有着更大的野心。灵公病危时,崔杼杀死了当时太子,将其兄长公子光迎接回齐国,并且帮助他即位为庄公。照理来说,齐庄公和崔杼的关系应该是非常好的,但最终崔杼却杀死了齐庄公,这是为何呢?原来,齐庄公竟然和崔杼的老婆私通,这让已经大权在握的崔杼非常不爽,因此起了杀心,他借齐庄公到家中探望他的机会,杀死了庄公。

字词:

1.通假字:

①遂取之“取”通“娶”

②反队,遂弑之“队”通“坠”

③不说弁而死于崔氏“说”通“脱”

④干掫有淫者“干”通“捍”

2.古今异义:

(1)君之臣杼疾病(古:病得很重;今:病的总称)

(2)臣君者,岂为其口实(古:吃喝;今:可以被人利用的借口、话柄)

3.词类活用:

(1)东郭偃臣崔武子(名作动,做……家臣)

(2)见棠姜而美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3)公鞭侍人贾举(名作动,鞭打)

(4)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5)死乎(为动用法,为……而死)

(6)请自刃于庙,弗许。(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7)君民者,岂以陵民。(名词作动词:做……国君)

(8)则死之(名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9)大史书曰(名词作动词:记录)

(10)盟国人于大宫(名词作动词:结盟)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

②独吾君也乎哉?

③吾罪也乎哉?

④非其私昵。

⑤民之望也。

练习题: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赐人 飨诸北郭 视事 拊楹

B.媾和 称疾 崔杼 俸禄

C.弗许 社稷 嗣书 噼大宫

D.三踊 宴请 口实 誓词

答案:C

提示:“噼”应为“嬖”。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闻既书矣

B.遂取之

C.反队

D.干掫有淫者

答案:A

提示:B项中“取”通“娶”,C项中“队”通“坠”,D项中“干”通“捍”。

3.下列句子中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东郭偃臣崔武子

B.公鞭侍人贾举

C.莒为且于之役故

D.请自刃于庙

答案:C

提示:A项,臣,名词用作动词,做家臣。B项,鞭,名词用作动词,鞭打。D项,刃,名词用作动词,用兵刃杀。

篇18:五年级三单元作文:介绍物品

我的独轮车

王君浦

我有一个独轮车,我叫它贝贝。它是蓝色的,它有半个自行车那么大,它是由两个会亮的小轮子和一个扶手,一个座位,一个大车轮组成的。

它的作用是每天陪伴我买酸奶,和小朋友玩,我觉得它比滑板车,滑轮鞋好玩多了!我一边喝着酸奶一边和小朋友玩,我每次从楼上下来,常会听到有人说:“你看,哥哥骑的车子多好,你要是听话,等你长大了,我也给你买。”

我很高兴。它好像是我的筋斗云,听我的命令,我让它去那,它一定飞快的去,只不过要我的脚配合。

有一次,有个小朋友想要玩,他上了车,我忘了告诉他注意事项,他扑腾一下给摔倒了,和大地来了一个拥抱。我赶紧对他说:“对不起,我忘了告你注意事项了,第一手要抓紧扶手,第二脚蹬的力量要平衡,第三往哪面拐哪个脚就用劲。”听了我说的注意事项他重新上车,可以直走了。我很开心,他也很开心。

这个就是我的独轮车,如果你想试试就来我家做客吧!

奇异的石榴

匡星俞

它像一个小球,却不圆,头上还戴着帽子。它是什么呢?它就是石榴。石榴既不是很圆也不方,有一些石榴是很怪的,是在圆的基础上又多出来一块,十分奇怪。

石榴不像火龙果那样鲜红,也不像香蕉那样金黄,而是把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一半黄一半有些暗红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石榴皮里含有许多的红、绿色素,而红色素不怕热,绿色素怕热,于是就被分解掉了。很有趣吧!

石榴的外观不好看,花红色的外皮带一点点黑红黑红的斑点,看上去真像一个长满斑点的农村小姑娘。虽然它的外表不是很好看,但是内部却要比外面的好看的多了。里面的果实个个红光闪闪,看起来真像几十颗宝石一样闪亮,都会刺的你的眼睛睁不开呢!当你睁开眼睛的时候会看见红红的、亮亮的、透明的果实。忍不住想吃一口呢!

我拔下一颗放进嘴里,嗯!好吃极了,酸中带甜,甜中带酸,滑滑的,凉凉的,犹如一颗小冰块在嘴里融化了。

我从中还悟出了一个道理,外表虽然不好看,但是内心却美丽无比呢!就是说不能以貌取人。

我爱这奇异的石榴!我爱它外表和内心,我爱它的味道,我爱你石榴!

篇19:五年级语文单元知识点

生字组词:

黎:黎明 巴黎 黎民 百姓

晕:红晕 日晕 月晕 晕场 晕船

漆:漆黑 油漆 喷漆 如胶似漆

幕:夜幕 开幕 幕布 屏幕 内幕

愈:愈加 愈发 愈合 痊愈 愈来愈好

旷:旷达 空旷 旷课 旷工 旷日持久

怡:怡然 怡悦 心旷神怡 怡然自得

逸:安逸 闲逸 逃逸 逸闻 以逸待劳

免:未免 避免 免疫 免职 免费 闲人免进

多音字:

晕:yùn红晕 yūn晕头转向

着:zhuó着实 zháo着急 zhāo高着

形近字:

漆(漆黑) 膝(膝盖)

幕(开幕) 暮(暮色)

旷(空旷) 矿(矿石)

生字词语:

红晕:中心浓而四周渐淡的一团红色。

成群结队:许多人或动物聚集成群体。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凛冽:刺骨地寒冷。

反义词:

黎明——黄昏 明亮——漆黑

朦胧——清晰 凛冽——暖和

近义词:

固然——虽然 闲逸——闲适

和谐——和睦 扫兴——败兴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

生字组词:

孙:子孙 外孙 侄孙 孙女 王孙贵族

泊:停泊 漂泊 泊车 淡泊名利

愁:忧愁 愁闷 发愁 愁绪 愁眉苦脸

寺:寺庙 寺院 佛寺 山寺 寺观

榆:榆关 榆树 榆钱 榆荚 榆叶 榆木

畔:河畔 田畔 江畔 湖畔 篱畔 池畔

多音字:

泊:bó漂泊 pō湖泊

更:gēng三更 gèng更加

形近字:

孙(子孙) 孔(孔雀)

泊(停泊) 伯(伯父)

愁(忧愁) 怒(发怒)

寺(寺庙) 侍(侍奉)

榆(榆树) 愉(愉快)

畔(湖畔) 伴(伙伴)

篇20:五年级语文单元试卷

五年级语文单元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小学五年级单元测试(八)。(10分)

zì háo qīng chè tān xīn zāo tà

( ) ( ) ( ) ( )

shēn yīn fēng tiáo yǔ shùn qīn shí pin fán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

殖( ) 歉( ) 迭( ) 垦( )

植( ) 谦( ) 选( ) 恳( )

槁( ) 挎( ) 撤( ) 混( )

稿( ) 跨( ) 撒( ) 棍( )

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世界)、中国、陕西、西安

1.( )、机动车、汽车、卡车

2.( )、动物、鱼、小黄鱼

3.( )、教科书、语文书、一年级语文书

4.( )、树木、果树、桃树

四、选词填空。

1. 安静 幽静

(1)当他发言时,会场顿时( )下来。

(2)村子旁边有一片( )的小树林。

2. 观赏 欣赏

(1)李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音乐( )课。

(2)每年有许多人去洛阳( )牡丹。

3. 鼓励 鼓舞

(1)老师的话( )了我们的士气。

(2)老师( )我要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五、修改病句。

1.万里无云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

2.为了实现理想,要不懈地努力。

3.我情不自禁忍不住流泪了。

4.汽车缓缓地向终点疾速冲去。

六、把下面的词语按顺序排列。

1.成熟 下种 长大 发芽 收获

2.拟稿 抄写 审题 修改 选材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盆地中有我国最大的察尔汉盐湖。它有盐而没有水。整个湖是坚硬如铁的盐。它的总面积有5856平方公里,厚度达15至18米,储盐量四百多亿吨,够全世界食用一千多年。在这里有座“万丈盐桥”,其实就是一条长达40公里的盐筑的公路。由于它质地坚硬,路面平坦,汽车开过这里,好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样。盐桥若出现坎坷不平,只要泼上盐水,晾干后就立刻平滑了。在这里还有用盐修的房子,用盐垒的.墙,连青藏铁路一段也是从坚硬的盐层上通过的。

从盐湖里开采的盐,形状不一,颜色各异,有雪花形、珍珠形、粉条形、花环形、水晶形……有的乳白,有的淡蓝,有的橙黄,有的粉红……

多么奇妙而笑丽的盐的世界呀!

(选自《盐的世界》

1.从短文中找出“坎坷”的反义词。(5分)

(1)_________

(2)_________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5分)

坚硬___________ 坎坷_____________

形状不_________ 颜色各___________

3.读句子,判断“它”指代什么,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后打上“√”。(5分)

由于它质地坚硬,路面平坦,汽车开过这里,好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样。

(1)指察尔汉盐湖。( )

(2)指“万丈盐桥”。( )

(3)指青藏铁路的一段。( )

4.根据短文填空。(5分)

(1)从盐湖里开采的盐,颜色各异,________________

(2)从盐湖里开采的盐,形状不一,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20分)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写家乡的风俗人情,名胜古迹,或写写家乡的巨变。

篇21:五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今年担任五年级(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班有15名男生、15名女生,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在听读两方面能力较强,但在说和写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练习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教材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尽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有个别学生掌握较差。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在基础部分掌握的还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借助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在阅读方面,大部分学生练习题和短文这两者能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能较准确把握文章思想情感。在作文方面,有学生写的东西内容空洞,缺乏可读性,美感差;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基本语句都不能写通顺,这班学生的字写得很工整。本学期将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加强阅读和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力争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二、教材的分析

全册书由六个单元构成,后面附有生字表,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1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52个。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文化主题来安排学习,分别由五篇课文,一个阅读链接和一个综合学习组成。五篇课文按照、三篇精读穿插两篇略读组成。识字量与教材的体例和上册基本相同。综合学习依旧由“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等基本环节组成。

在教材的编排上,每单元设有一个文化主题,以此为核心,安排了相应的内涵丰富,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课文。本册教材依然强调着一个观点:这样的编排是出于整个单元教材的考虑,以求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启发性,决不妨碍我们在共同的学习中对教材主题和内容进行多角度、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本学期教学要让学生学会152个生字的书写,和116个生字的认读,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重视课后练习中的范写和巩固练习,指导学生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字词。阅读方面首先关注学生默读,培养几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预习复习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指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另外还要关注课外阅读的指导。习作方面首先避免学生作文“程式化”真是学生的独特感受,努力做到能够如实、客观、具体地反映生活,另外还要重视习作兴趣的培养。

四、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识字、写字教学:

五年级上册的识字都随课文安排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还要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4)精读内容,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方法。

2、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的能力。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注重表达的条理性,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四)习作教学:

7次习作涉及写身边的事物、自己的所感所思、想象力作文等多个方面,教学中要注意要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鼓励学生习作的热情和兴趣。

(五)综合性学习教学:

1、采用任务驱动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根据课外活动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精心备课,抓好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单元检测,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教师个别指导、同学互助的活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困难生优先回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经常与家长交流,多方面的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3、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他们创造阅读条件,让他们多读课外书籍,并讲给同学听,带动全班的阅读兴趣。

4、随时听写检查生字和认读字;采取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朗读和背诵。

5、以讨论形式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口语交际能力。

6、坚持每周写一篇随笔,并教师做好讲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22:五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思想状况

本班共有学生26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2人。学生成分较复杂,来自城乡结合部,基础参差不齐。就整体情况而言,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可以,只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但是他们聪明伶俐、思想活跃、具有同情心、善良、乐于助人。多数同学都有可塑性,缺乏自信心,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认识。

2、学生语文学习状况

本班同学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语文知识出现断层现象,有学生汉语拼音的基础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自己独立的阅读理解的能力,机械性的记忆较好,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多数学生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虽然学习的目的不够端正。多数学生学习能较为主动,但不够灵活,对语文的学习仍然存在惯性的思维,依赖老师较强,不是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靠的还是死记硬背。

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语文的态度还比较端正,但课堂上思维不够积极,发言的学生较少。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环节多下功夫,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入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一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关心,加强培优补差,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二、指导思想

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

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着力于加强五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教科书,在编排上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本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14篇,略讲课文14篇,选读课文8篇。

四、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背诵的习惯。

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继续学习预习和复习,并养成习惯。

继续培养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准确认读200/150个生字。

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情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能任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大意。

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清顺次错乱的句子。

学习有顺利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学习使用各种标点符号。

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主要措施

1、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把它放在首要位置,抓紧抓好。一方面教师应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培养;另一方面,对以往的学习习惯也要常抓不懈,始终抓紧抓实,务求达到预定的目标。

2、要坚定不移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积累与运用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学中应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

3、要注重读写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要进一步强化读写结合,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由中年级的“模仿起步”转变为“借鉴、迁移”。既要按照每次习作课的要求,切实指导学生领会有关习作知识与要领,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借鉴艺术的规律;既要充分发挥课文以及例文在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言语交际的实际进行表达训练,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4、要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教师在思想上要十分重视,使用前认真准备,操作熟练得当,更好地发挥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的作用。

篇23: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我长大了,应该有属于我自己的秘密。”坐书桌前,对着日记本,我想起了那天……

那天清晨,我正准备上学,突然“咯噔”一声的巨响,我看见了我敬爱的母亲,她正在锁门,车子上有水,我用手擦了擦,还有许多水又再凝聚在一起同,母亲见了,很不高兴,她又打开门把毛巾拿出来将我的手擦干中,在我擦手的时候,母亲用自己的衣袖把车上的水擦干了。

报答母亲原来如此简单!我不禁想起母亲――她省吃俭用供我和弟弟上学,她连一顿肉也舍不得吃,却对我和弟弟异常大方,每次吃饭时,母亲总是往我的碗里夹菜,我问她为什么不吃,她说:“你们吃饱了,我也很高兴,多吃一顿,少吃一顿,无所谓!”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她的爱常常在冬夜里让我温暖,她的心胸是那么宽广,又那么大方,她的眼是那么耀眼,她的笑容更是那么甜蜜。

《感动中学生的100篇故事》已在我的书架上尘封多日了,除了买回来那天,心血来潮的看了几篇,后来就被束之高阁了。直到今天,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的读书活动,我才从书架上拿下它。擦拭一下封面,打开扉页,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行字:“感动常在,感恩感动”。热血一下子涌上了心头,100篇故事很快被我读完,可是内心的涌动却让我浮想联翩。

父母之恩,我们当以涌泉相报。记得小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使我痛苦到了极点。还记得当时内心的煎熬:时间像没了意义在我耳边呼啸而过,我是那么的无奈,那么的无助……当我再次醒来的时候,眼前一片雪白,有一股刺鼻的药味。环顾四周,猛然发现妈妈的脸庞就在面前,或许见到我已经醒了,妈妈脸上绽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妈妈肯定是为我担心了吧!而我有没有懂她的心呢?

也许是我还小,当时我的想法和许多人一样。认为父母对我们好的应该的,我们对他们好也就只要给将来给他们一大笔钱,就可以尽孝了!读完这本书,才明白父母养育了我们一辈子,他们其实不需要很多的钱,而是希望我们生活能够幸福美满,然后在有空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多和他们聊聊。虽然今天我还是学生,但是除了我们可以用学习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关爱,平时还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泡一杯茶、洗一次碗、拖一回地……这些最简单的,也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这本书中那100篇故事,篇篇都可以说是感人肺腑,那一个个用心写下的字眼将会带着无穷的`力量将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还记得两年前那惊天动地的汶川大地震,让多少人家破人亡。就在这时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精神爱心的力量,又一次给了他们希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世界的中华儿女用他们的行动再次证明:中华民族永远都是最坚强的!

“砰―叭!砰―叭!”新年的竹声震耳欲聋,令夜空如此美丽。红的、紫的、绿的焰火在空中飞舞着,远处不时泛着一道道红光……但如此美丽的夜晚,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和爆竹的轰鸣,都没有把我从悲伤中拉出来,因为那本《小学生最爱读的120个感恩故事》震撼着我,即使这欢乐的时刻也止不住我滑下的泪水。

最令我感动的是其中一个叫《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的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位父亲带着女儿,坐船去纽约看妻子,在船上削苹果时,突然,船颠了一下,父亲摔倒了,手中的水果刀扎进了胸口。可是当女儿要来扶他时,他强忍疼痛站了起来,拔下刀子,对女儿说:“别怕,爸爸没事。”可他每分钟都比前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两天后,当到达目的地的前一夜,父亲对女儿说:“你见到妈妈后告诉她,我很爱她。”到了纽约,女儿见到了接他们的母亲,可父亲却倒在了抱着妈妈的女儿的背后。经过验尸,这刀子无比精确地刺穿了他的心脏,他竟然多活了三天!这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是父爱!这个奇迹只有父亲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时才能创造。

父爱是多么伟大啊!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在那寒冷的夜晚,在围棋课放学的路上,爸爸见我冻的瑟瑟发抖,他立刻脱下自己的外套给我披上;在我生病时,他彻夜不眠地守护着我;在我遇到难解的奥数题目的时候,他耐心地给我开导和启发;在我考试没考好的时候为我打气鼓劲…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举动,可正是这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涓涓细流温暖了我的心田。

水滴感激大海,因为大海让它永不干涸;花朵感激绿叶,因为绿叶使它如此艳丽;小鸟感激蓝天,因为蓝天任它自由翱翔・・・・・・自然万物用自己的方式感恩着大地母亲。

其实,别人对你的付出大于你自己的付出。在危困时,别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别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

曾记得多少次我因为小事与同学斗气,是老师您把我的怨气化解,让我懂得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多少次我因成绩跌落而伤心气馁时,是你用补丁补足了我的缺陷,并容纳了我,让我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真正含义。从此,我便懂得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获得经验,这种经验便如珍宝一样永藏在我心中。老师,是因一路有你,才让我与失败抗争,拥有了从容和自信。老师,是因一路有你,我才不断进步,才体会到了生命的价值。虽然我们以后可能没法见面,但我还会默默的感谢您・・・・・・

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心充满感恩之情。

行走在漫漫的求学路上,有多少温暖的曾经扶携我们走过坎坷的岁月;有多少与良师站在路的两旁,时时关注着我们的成长。一句话改变一生的教诲。一次刻骨铭心的谈心。一通醍醐灌顶的批评,我们都会终身难忘。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走过了,再回首,有多少亲切的眼神曾经温暖过我们寒冷的心。无法改变的回忆是时光留下的痕迹。唯有感叹,永藏心中,凝做佳忆。把精魂给了我们。这样的灵魂,怎能不引起我们由衷的敬意?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击浪千里、那是您给了我们弄潮的力量,火炬不灭,那是您生命的火焰在我们的青春里燃烧。忘不了,春风化雨的笑容,荡涤了我们心灵上尘泥;忘不了,细密牵挂的叮咛,鼓起我们前进的勇气。就这样背负着您沉甸甸的希望上路。我们的肩头更重、步伐更稳,人生的下一站就在不远的前方。感谢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们人生的旅途,让汗水和泪水,都在耀眼的闪烁中熠熠辉煌。

老师,人们说您是绿叶,我们是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才会更加艳丽;老师,人们说您是露珠,用知识的甘露哺育我们长大;老师,人们说您是油灯,点燃自己,照亮他人;老师,有人说您是路灯,照亮了我们风雨前程;老师,有人说您是铺路的石子,为我们指明了成功的道路。

五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年纪已有五十多岁的人来给我们上语文课,他只给我们上一节课。没人明白,他是位老教师了,不需要实习,又为什么要来给我们上这一节课呢?

这个老师的一条腿有毛病,走起路来一浮一沉的。上课不一会儿,老师布置了一道分组讨论题。内容是:什么是勇敢?大家发言都很积极。有人说勇敢就是视死如归;有人说勇敢就是见义勇为;有人说勇敢就是知错就改。大家七嘴八舌,各执已见。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时听听同学们的发言。这时,教室里突然响起了一个极不协调的声音,虽然不大,却特别刺耳,毫无疑问,是人胆大包天的吹了一声口哨。

教室里突然之间一片寂静。老师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讲台上,阴沉着脸把教室里所有的人看了一遍,声色俱厉地问:“刚才的口哨是谁吹的?”还是无人应声。老师用教棍“啪啪”地拍打着讲台,喝令全体同学从座位上站起来,说:“如果没人敢承认,你们就一直站下去!”

不一会儿,教室里传出几个女同学的哭声,有一个男生忍不住喊了一声:“是我吹的,和别人无关。”他的语音声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大声说:“是我吹的。”接着又有两个人说了同样的话。

老师看了同学们一眼,语气缓和了一些,说:“四个人都说吹了口哨,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同学们请坐,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十几年前,有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老师,参加工作不久就被人加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他们日夜审问逼他承认。这个年轻非常倔强,始终咬定他没犯那样的错误。最后他的一条腿被打折了。落下了终身残疾。”同学们面面相觑,搞不清老师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件事情。

老师平静地看了看同学们,接着说:“你们说得没错,视死如归、见义勇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些都是勇敢。但还有另一种勇敢,这就是拒绝,不是自己做的事情,不管压力多大都不承认,这同样是一种勇敢。我知道你们刚才都没吹口哨,你们都没错。因为口哨是我吹的。”

下课时,同学们看见老师一沉一浮走出教室的背影,突然明白了,他就是当年那个被打断腿的年轻老师。

是老师,启迪我们真正领会了大自然的恩惠;让我们读懂每一片绿叶,每一朵彩云,每一朵浪花;是老师,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让我们明白深奥的道理,学到人生的真谛。

所以,愿你们永远都充满着微笑,永远都绽放着你们的精力,愿你们继续着这份崇高的职业,继续抚育少年的情怀,引领年轻的心走向成熟,走向辉煌。

篇24: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

现在,我11岁,二十年后,我已经31岁了。

我的故乡竟变得这么繁华,这么富饶!我希望以后我的故乡会更加美丽,故乡人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石榴花开时节,我想起了久别的故乡,决定回家看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离开家乡足足了,真怀念啊,如今的我,已经是一家大医院的`医生,因我要去故乡交流经验,便有了一次回故乡的机会。

下了飞机,我上了一辆出租车,去往故乡。前往故乡的路上,我看着外面的风景,真是惊叹不已,宽宽的柏油马路会自动指引你前进,还会让你不与其它车辆相互碰撞。那漫天飞舞的沙子荡然无存,原先道路两旁的泥土,变成了茂密、葱绿的树木,来到故乡,这里的变化让我大吃一惊,原先又矮又土的房子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房屋整齐干净,我走到家门口,还没敲门,门就打开了,家里人知道我回来了,纷纷上前迎接,我的眼泪夺眶面出,大家也激动地问:“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吃苦、受累,工作怎么样……”,我一一应答,亲戚们这才舒心,又拉着我的手,带我看看家中的变化,我这才发现,家中的墙会变换颜色,让老人们的眼睛不会太疲劳,家中的床还会夏天变凉快,冬天变暖和,一些需要按时吃的药,一到时就会滴滴响,防止老人们忘了等许多新奇事物。

看望了亲戚,我又来到了母校,母校的变化真大呀,到处都是花草树木,清香淡雅的花朵和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是让人感觉学习很快乐,母校增添了许多东西,丰富的图书室,充满欢乐的篮球场和羽毛球场,还有摆放乐器供同学们学习的乐器室。同学们现在都用上了电脑,老师通过电脑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同学们则用电脑写作业,这样既快又方便。

20年后的故乡变化真大,希望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故乡能更美。

篇25:小学五年级语文单元作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单元作文

1. 欲速则不达

据说一所重点中学的初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家长向学校反映作业太多,孩子整天熬夜,都成了近视眼,五年级语文单元作文。但学校却认为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学知识的黄金时期,应该学习,而且还说,说这些话家长的孩子学习不刻苦,无主动性,成绩又不好,只能通过多做练习才行。而我认为,学校的初衷虽然是良好的,但他们却真的没有想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学生时期,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但学习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做保证,学生怎么去很好地学习呢?就说眼睛吧,让“孩子整天熬夜,都成了近视眼”,怎么让他们看清黑板上老师的讲解,怎么让他们掌握应该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呢?

就算这些家长的孩子学习不刻苦,无主动性,成绩又不好,但用让他们多做些练习的办法就能克服他们的这些缺点吗?我想绝对没有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一位哲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说,这些家长的孩子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没有了兴趣,你怎么让他们在学习上刻苦,主动性强,成绩还好呢?作为学校,本来最主要的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多做扎实细致的工作,而这所重点中学的初中不但没有做这一方面的工作,而且还用让学生多做练习的办法无形之中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是让人痛心啊!

我只想奉劝这所重点中学的初中,快快停止你们错误的做法吧!因为——“欲速则不达”!

2.孔子办学

话说大教育家孔子活到了20世纪90年代,仍干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这一方面是为了发挥余热,另一方面也是为生计考虑。

晚年的孔子混得并不潇洒。尽管他曾出过国、讲过学、着过书而且知名度也颇高,但终因不懂英语、不懂俄语、不懂日语,外语职称考试总是过不得关,所以在大学里总是评不上教授、副教授,最后只好灰溜溜地退了休。

孔子退休以后,闭门思量多日,最后回到故乡,重操旧业办私学,既托亲朋好友,又到银行贷款,最后凑了数百万元,创办了孔氏中学。学校挂牌那天,当地政界要员和其他社会名流都纷纷登门祝贺,当地报纸还发了头版头条。由于孔子的号召力很大,生源不错,聘来的教师水平也高,再加上孔子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孔氏中学的教育质量不错,升学率也一年高过一年。每到招生时节,更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历史的车轮转到了20世纪末的某一天,主管单位来电话,召孔子赴教育局开会,传达上级指示私立学校也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再搞“应试教育”,私立学校也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能再搞题海战术。

由于这次会议很重要,县里的一位领导也到会讲了话。这位有些盛气凌人的年轻领导说,“‘减负’是一件大事,不能麻痹大意,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都要抓好这项工作。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过去,孔夫子在《论语》一开篇就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有道理的。学习确实需要反复温习,反复温习的目的是为了有所得,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但如果不加限制地一味让学生‘习’下去、‘温’下去,那不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吗?所以,我今天郑重建议,‘习’的次数能不能限定在五六次?你们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升学率,一手抓‘减负’。县里统一规定,小学生作业量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如果谁加重课业负担让学生喝了农药上了吊,教师开除,校长撤职,学校关门,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说实话,孔子还在大学任教时,就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所耳闻。自己回乡创办私立学校以后,也一再告诫任课教师不要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要在事半功倍上下工夫,他甚至不再在公开场合宣传自己的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名言,五年级作文大全《五年级语文单元作文》。

可孔子的话现在不管用,孔氏中学的教师搞的.是聘任制,后来还顺应时代潮流实行学生选老师。家长一门心思想的是送子女考中专,考大学,考研,出国留学。谁能帮助子女考试取得好成绩,谁就是受学生爱戴、家长拥护、社会尊重的好老师。要是哪个老师搞改革、搞“减负”,把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减下去了,家长们一千个不赞成、一万个不答应,甚至会群起攻之,强烈要求学校让这位教师“下岗”。所以,孔氏中学的教师暗地里都较着劲,纷纷使出看家本领抓升学率。胆大的教师甚至公开对孔子说:“孔校长,您还是先把教育质量抓上去再说吧。孔氏中学要是一年到头考不了几个中专生和大学生,谁还到您这里来上学呀?”孔子想想也有道理,升学竞争太激烈了,不重视升学率也不行啊,所以也就睁了一只眼闭了一只眼,没有太把“减负”这事当回事了。

这回孔子可不敢大意了,从教育局一回来,就立即召开了全校教师大会,如此这般地传达了上级指示,并把有关文件照本宣科地高声诵读了一遍,最后明确表态,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与上级对着干,一定要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谁要是在这个问题上出了事,就“格杀勿论”,绝不心慈手软。

孔校长表了“硬”态,那些招聘来的教师自然不敢公开反对。有些暗地里炒股的青年教师放声高呼:“呜呼,咱们解放了!”从此,孔氏中学早晨听不到读书声,下午难见教师的影,晚上也不开日光灯了。

学生的负担是减下去了,家长的意见却多起来了。有位也是县领导的家长甚至当面质问孔子:“在升学率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的时候,你‘减’什么‘负’呀?你的孔氏中学办不办得下去是小事,孩子们的前途可是大事。老孔啊,你得想个万全之策埃”

这万全之策孔子是想不出来的。他唯一想做的是,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教育质量的提高,但这谈何容易埃就拿因材施教来说吧,这的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办法。可是,过去孔子搞的是小班教学,搞了几十年教育,才带了3000个弟-子,也只出了70个贤人。可如今孔氏中学一年就要招进3000个学生,而教师才100来人,哪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因材施教啊!再说,不搞因材施教,孔氏中学一年也要考1000多个大学生呢。

家长的意见越来越大,使出来的对策也越来越多:有路子的家长让子女转了学:有票子的家长为子女请了家教;有房子的家长把房子租出去给人家办补习班,让自己的子女做旁听:既没有路子,也没有票子,又没有房子的家长,干脆让子女辍了学。

孔氏中学的学生在一天天减少,孔氏中学的老师也在一天天减少。那些有本事抓升学率的老师已被那些暗地里不搞“减负”的学校高薪聘走了,留下来的不是退休返聘的,就是临近退休的,或者是翅膀不硬的。

历史的车轮又转了两年,孔氏中学不得不关门大吉。有趣的是,当地那家曾在头版头条报道孔氏中学开办这一消息的报纸,这回还是用头版头条发了孔氏中学关门的消息,并且有意在三版头条刊登了孔子撰写的论文《论“减负”的七大关系》。

在这篇长达5000字的论文中,孔子认为,在新形势下,要科学而有效地落实“减负”精神,必须处理好“减负”与质量的关系,学生负担要减轻,教育质量要提高,必须处理好“减负”与职责的关系,学生的负担要减轻,教师的责任要增强,素质要提高;必须正确处理过重负担和合理负担的关系,过重的负担一定要减下去,合理的负担一点也不能减;必须正确处理减轻课业负担和减轻心理负担的关系,过重的课业负担一定要减下去,过重的心理负担更要减下去;必须正确处理“减负”与考试检测的关系,学生负担要减轻,考试标准要革新;必须正确处理“减负”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关系,“减负”是现代改革的潮流,但对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合理内核,比如勤学苦练、温故知新不能全盘否定;必须正确处理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实行综合治理,坚决杜绝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

孔氏中学停办或者说是倒闭后的半年里,人们很难见到孔子的踪影。有人说孔子在卧床养病,有人说孔子在写回忆录《孔氏中学》,也有人说孔子被另外一家不搞“减负”的私立学校聘走了,还有人说孔子正在申办一所新的私立学校。

篇26:六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课文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精选

第三单元重点课文:《穷人》《唯一的听众》

《穷人》

1、作家作品: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2、重点问题:

段落: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问题:这一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解释词语忐忑不安的意思,并分析桑娜当时的心理?

答:(1)本段写法:(心理描写),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的(不安)。(2)“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a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b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c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

3、中心思想: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人物评价:桑娜是一个(勤劳能干,爱护家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妇女。渔夫是一个(朴实善良,毅力顽强,热爱生活,爱妻子)的丈夫。

5、文章情节: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唯一的听众》

1、作者:落雪

2、重点问题: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聋?)

答:a老人并没有耳聋。b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她为维护我的自尊,帮我树立自信,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3、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4、写作方法: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5、文章情节: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篇27:语文七年级上三单元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三单元学案

第三单元 美文美读,美意美景

1.春

2.济南的冬天

3.山中访友

4.秋天

5.古代诗歌五首

兴趣情境导引

师: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都会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请同学们说出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名句。

生1: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村水郭酒旗风。

生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生4: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生5:……

师:说得真好,老师还想问问大家,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夏、秋、冬了,能否用饱含情感的话说说你在每个季节里的深刻感受?

生1:当我看鲜花遍地盛开的时候,心中就会涌起一种喜悦,快乐的情怀。

生2:到了夏季,我会感觉它的热情,到了秋季我会品尝收获的滋味,到了冬季我会学腊梅笑傲风霜雪雨。

师:这说明美好的大自然往往会触发我们心中美好的情感。下面我们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 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 美文美读

生:老师,我初步看了本单元的课文后,就想问您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我们初一学生来说,学好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

师:老师以为,学好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要做到美文美读。

生:您能不能和我们说说什么是“美文美读”呀?

师:好,大家看了本单元《春》、《济南的冬天》、《山中访友》、《秋天》及《古代诗歌五首》这几篇课文,都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呀?

生:这些古今诗文写得都很美。

师:说得不错,像这样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遐思,美的启发的文章,我们就把它们称之为“美文”。

生:噢,我明白了,那么为什么要美文要美读呢?

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我想用这句话来解释那就再恰当不过了。接下来老师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之后,你觉得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想想,我认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一种热爱春天、赞美春天、歌颂春天的那种兴奋、喜悦之情。

师:那你是怎样获得这种兴奋、喜悦之情的?

生:读的过程中感受出来的呀!

师:对呀,这就是所谓的“美读”呀,也就是说对文学作品进行朗读和背诵。简称为诵读。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蕴等是可以通过读书而领悟出来的。

生:那为什么通过诵读就能体味出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蕴呢?

师: 这是因为再好的内容都要通过声音来表达。语文离开了诵读,就不成其为语文。阅读学家萧乾对此曾做了个绝妙的比喻,他说:“文字是天然含蓄的东西,无论多么明显地写出,后面总还跟着一点别的东西:也许是一种口气,也许是一片情感,即就字面说,它们也只是一根根的线,后面牵着无穷的经验。字好像是支票,银行却是读者的经验库。‘善读’的艺术即在如何把握着支票的全部价值,并能在自己内在的银行里兑了现。”“票面的数目总是骗人的,实数是无限地大。一个字在经验库里也许能兑现出十年的悲喜来。它不像理智的价值,条理素淡地陈列着。诉诸情感的价值里有着缤纷的彩色,禽兽风涛的鸣声,各样的触感,各样的嗅觉;而隐藏在这些里面的,也许还有个理智的价值。如果你不曾感觉出这些,那价值就无从捉到(那价值似乎永不能为人全部捉到)。如果在你的经验库里没有那些现款,纵想感觉,也仍难兑现。”

生:老师,怎样才能做到美读呢?

师:这里面的学问可多了。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从文章的语言本身入手。今天老师借用宋代文学批评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下字贵响”。来谈如何把握文章的语言。这里“下”是“.写作”的意思。“响”是指“情思”。

生:我想这句话的意思可能就是告诉我们好文章贵在有“情思”,实际是在要求我们在诵读的时候要读出这些美妙的情思,才算是做到“美读”吧。

师:你真聪明!你想想,大凡文章,都不会没有情思,写文章的人是有了情思再发为文辞。而读文章的人是有了文辞再了解情思。这“响”呀,自然是有悲哀、怨恨、欢快、舒畅之响;有慷慨、悲壮雄浑之响;有同情、厌弃、缠绵、依恋之响;还有芬芳、洒脱、飘逸之响等等。如果要想将这些人间的绝妙之“响”充分表现出来,离开了诵读,是很难以把握的。

生:我明白了。

生:老师,听您这一番话,我终于明白了,诵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诵读能否过关,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风格。还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从文章中所受到美的熏陶。并以此来达到提高听、说、写的能力。

师:对,希望同学们以此为起点,扎扎实实地练好诵读这一基本功吧。

相关知识链接之一                诵读常识

文体不同,诵读的要求也不同。

一、散文的诵读。这些文体的语言均属于散文语体。其特点是词语材料、修辞方式的选用都比较广泛,句式灵活多变,短句居多,适当穿插长句,结构自由。如:老舍的朱自清的《春》、《济南的冬天》、李汉荣的`《山中访友》等。这类文章有的要求背诵(或精彩片断或全篇),有的不要求背诵,但要反复朗读。古人云:“读书十遍,其意自见。”在诵读这类文章时,语速或快或慢,语调或高或低,感情或飘柔似水,或激越奔放,或如泣如诉、或怒发冲冠,都要随着字里行间的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二、诗歌的诵读。诗歌包括诗、词、曲。诗歌的语言集中凝练,具有鲜明的韵律和节奏,优美的诗歌还具有浓浓的抒情意味。“诗者,志之所言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语)。如:何其芳的《秋天》,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曹操的《观沧海》一诗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辛弃疾的《西江月》描述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的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农事丰收的喜悦。诗歌一般都要求背诵,在背诵时,就要 抓住其韵律与节奏的特点,通过熟练的背诵,达到了解诗歌“志之所言”的目的。

相关知识链接之二           朗读的技巧

一、停顿

通常不管是说话或朗读很自然都要换气,就是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时间。此停顿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用来表情达意,使听话的人更能领略说话者或朗读者的意思。

停顿时间的长短与段落、句子与标点符号都有关连。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最长,接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而标点停顿的时间则较短。以标点符号来说,又因符号不同而停顿的时间也跟着改变。句号、问号、感叹号与删节号的时间较长,分号、破折号、冒号次之,逗号较短,顿号最短。有时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由于语气的需要也要暂时停顿,这种停顿虽也有断句的作用,但是气不可以中断。

二、速度

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影响朗读的速度,通常表现高兴、紧张、害怕、激动、愤怒等内容时速度较快,悲伤、失望、生病、哭泣等内容的速度较慢。

不过,跟停顿一样,速度也不是坚守原则一成不变。为了更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可随时有变通的处理方式,务必要灵活运用。正如唱一首歌一样,有人能把歌曲的速度和该停顿的地方处理得宜,也就是诠释得很恰当,就能引起聆赏者内心的共鸣。反之,若把握得不得当,旋律不对或节奏不准,我们就说他唱得不好。“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这一句话,也可作为朗读技巧的重要参考。

三、轻重

因为重读的字词不同,感觉所强调的重点就不一样,重音用得适切,可以使语句的意思更加鲜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

四、升降

升降指的是语句里的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句里有了这些变化,才会有动听的语调。所谓声音的高低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搭配得宜,节奏感好,词句就富有音乐的美感。句调的升降变化,虽是对整句说的,但是一句话句调特别显著的变化,却是表现在最末一个音节上。一般句调有四种变化:

高升调:前低后高,语气上扬,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前高后低,语气降低,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整句语句平直舒缓,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一般的叙述或说明也用平直调。

曲折调:句子的高低,有曲折变化。一般开始和结尾,声音都比较低,中间声音升高,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范例1  如何美读《春》?

分析:

著名朗诵家瞿弦和说过:“每当我看到一篇令人激动的作品时,随着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实词的描绘,我常常在脑海中出

篇28:四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文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文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gōng jìng

jǔ jiàn

ān wēi

shèn zhng

máo lú

tuī jiàn

zhēng fá

jǔ shǒu

huāng rán dà wù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

掉( )

悼( )

{

辅( )

铺( )

{

堆( )

谁( )

{

避( )

壁( )

{

响( )

晌( )

三、在正确的音节下面划“——”(6分)

呕吐(tù tǔ)

答应(yìng yīng)

塞(sài sāi)外

军尉(wēi wèi)

祁(qí qì)黄羊

解(xiè jiě)狐

四、用你学过的知识安慰同学(4分)

1、期中考试后,张明发现自己有一道题做错了,难过的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林因前几天生病,今天的英语课上好几个地方听不明白。他很焦虑,下课了还坐在座位上发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照样子写词语。(5分)

1、十全十美( ) ( )

2、欢欢喜喜( ) ( )

3、白茫茫 ( ) ( )

4、形容一个人有爱国正义感,可用这些词语描述:( )( )

5、形容风景优美的词语有:( )( )

六、填空,并按要求写话。(9分)

初出( )( )

( )( )横溢

( )( )如神

青翠( )( )

( )( )尽瘁

( )( )后已

茅塞( )( )

群雄( )( )

秀丽( )( )

七、按要求改句子(8分)

1.松林疏疏朗朗。(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我忍心让他一个人去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天的阳光照在脸上很温暖。(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6分)

(1) 仔细 详细

请你把经过的情形说得( )些。

他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 )。

(2)严格 严厉

我们要( )遵守学校的一切制度。

谁胆敢侵犯我国领土,必须受到( )的惩罚!

(3)发明 发现

爱迪生经过反复实践,终于( )了电灯。

考古工作者最近又( )了一座古墓。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 (5分)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岗( ),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 ),潺潺的溪流( ),茂密的竹林( ),景色秀丽( )。

十、课外阅读题(12分)

__________________

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水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大石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小水珠说:“不信,咱俩比比看,你把河边的石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九百九十天以后,看结果怎样?”“容易,容易!”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很可怜,肯定滴不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给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摧毁也容易。大浪立即答应和小水珠赛一赛。

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辛勤地工作着。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时“哗——”地冲一下,不高兴时就懒洋洋地一动不动……

九百九十天过去了,小水珠终于把石头滴穿了。而大浪呢_______,________。

1、给短文加个题目。(2分)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 真是笑话!”大浪说这句的神情是( )(2分)

①虚心 ②藐(miǎo)视 ③高兴

3、请给短文补上结尾。(3分)

4、小水珠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用“——”画出有关的句子。(2分)

5..“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水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大石头上。”(缩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习作:(25分 )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个聪明的大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你肯定在生活中有不少的新发现,最近你的发现是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赶快把自己的新发现写下来与别人分享吧!注意语句通顺,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有哪些

2022七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部编5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学期教学计划

八年级语文上教学计划

八年级语文工作计划

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五年级语文三单元作文
《五年级语文三单元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五年级语文三单元作文(精选28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计划参考2024-01-19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09-21

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2023-01-05

八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2023-09-06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总结2023-03-30

中学语文教学计划2023-03-25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023-10-18

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2-10-08

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2022-08-08

小学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09-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